-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 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士人的苏轼,为何要躬耕?倘若细究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种因缘。 苏轼是以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充任黄州团练副使之职贬居黄州的。谪黄之初的经济状况,何忠礼先生做过专门的研究。何先生说,检校官为非正式任命的加官,而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实乃贬官的代名词。作为加官,是没有俸禄的,仅有一些额外收入。“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这一虚衔没有现金收入,唯一福利就是可以得到一些官酒,喝完酒之后,卖掉酒囊可得些许现金。至于团练副使是否有收入,历来众说纷纭。困境的另一方面来源于家庭成员众多。苏轼到黄州后不久,一家老小在苏辙的护送下也来到黄州。其家庭人口数量,虽比不过富家巨室,然有二十余口。正因为收入锐减,加之食口又多,“平生未尝作活计”的苏轼,在以前阔绰的时候,“俸入所得,随手辄尽”,而今“禄廪相绝,恐年载间,遂有饥寒之忧,不能不少念”。 苏轼内心一直存在着归隐躬耕的夙愿,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而已。早在熙宁年间倅杭时期,他就曾经萌生过此种念头。《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赠苏寺丞》诗中有“欲求五亩宅,洒扫乐清净”的表达。“五亩宅”即孟子笔下的“五亩之宅”,是古代农耕的一种理想模式。苏轼当时希望能够得到五亩宅地,表明他归隐躬耕的愿望早就存在,绝非一时的心血来潮。被贬黄州之后,苏轼的处境变得艰难,他试图借助陶渊明来宽慰自已,经常口诵手抄渊明诗文。不过,陶渊明虽然归隐之后生活也较为艰难,但毕竟有自己的田产,而苏轼仅是一员迁客。后来,好友马梦得深知他处境的艰难及内心的夙愿,出手相助,给他谋得一大片荒地。苏轼苦盼的机会终于来临,他绝无推辞的理由。 苏轼所得之地,在离黄州府治东边不远的东坡。“东坡” 这个名称,注定在苏轼的思想深处要撞击出悠远的历史回音,因为苏轼的偶像白居易被贬忠州后,曾在东坡经营,且东坡有文化美名。在古代士人中,苏轼极为仰慕陶渊明和白居易。若言志向及经历,苏轼更接近白居易,而非陶渊明。白居易本有经世济民的远大抱负,因政治而遭贬。在被贬忠州前,他已是声名远扬;被贬之后,能够随遇而安,抱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就此而言,白居易非常契合苏轼。在现实的操作层面上,学陶渊明难,学白乐天易。因为陶渊明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而白居易要容易学得多,毕竟他更有人间烟火味。苏轼正是将白居易作为小目标、将陶渊明作为大目标来对待的。苏公在黄州,正与白公在忠州相似。忠州东坡与黄州东坡,虽地隔千里,但文化机缘一线牵。苏轼追慕白居易,向往其东坡生活,爱屋及乌,黄州的东坡,也就成为他理想的栖居之所。文化机缘虽非苏轼躬耕东坡的决定性因素,倘若换成南坝西沟北陂之类,处境艰难且长期有躬耕心愿的苏轼也会前往耕种,但是否能像在东坡躬耕这样干劲十足、意兴盎然,还真得打个问号。因此,文化机缘给苏轼欣然前往东坡耕种,应该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加持。 (摘编自王兆鹏、陈朝鲜《论苏轼躬耕东坡的原因和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为加官的团练副使没有现金收入,再加上食口众多,苏轼生存生活处境艰难。 B.通过躬耕手段来缓解饥寒之忧是曾经“阔绰”的苏轼被贬官黄州后的一个想法。 C.孟子农耕理想以及田园诗人陶洲明的归隐追求是苏轼躬耕夙愿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D.马梦得知道苏轼深受具有人间烟火味的白居易的影响,便把东坡之地赠予了苏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为了论证苏轼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的低下,借用何忠礼的相关研究加以佐证。 B.文章引用《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赠苏寺丞》中诗句的目的是阐明苏轼早有归隐夙愿。 C.文章借用陶渊明与白居易的对比,阐明了苏轼的归隐躬耕有着特定文化因素的影响。 D.文章从苏轼的处境、追求以及与白居易的文化机缘等三个方面阐释其“躬耕”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苏轼被贬黄州后处境艰难,但他随遇而安,田园耕读生活也让他获得了精神力量,变得积极乐观。 B.苏轼将陶渊明作为大目标对待,所以说在苏轼心中,陶渊明比白居易地位更高。 C.在经世济民的追求与遭贬经历上,苏轼与白居易更接近,与陶渊明的距离稍远。 D.苏轼躬耕的地方叫“东坡”,和白居易曾经经营的地方同名,这促使他安心躬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央广网北京1月2日消息(记者潘毅)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上线仪式昨天(1月1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出席仪式并宣布平台正式上线。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由PC端、手机客户端两大终端组成,平台PC端有“学习新思想”、“学习文化”、“环球视野”等17个板块180多个一级栏目,手机客户端有“学习”、“视频学习”两大板块38个频道。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出席上线仪式并讲话。他指出,建设“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大国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全党大学习的有力抓手,是新形势下强化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创新探索,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不断深入的重要举措。 (摘编自《“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上线仪式在京举行》,“央广网”2019年1月2日) 材料二:元旦这一天,许多党员干部欣喜地发现,一个内容权威、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理论学习平台——“学习强国”正式上线。登录细览,“学习强国”不仅开设了“新思想”“十九大时间”这样的重磅栏目,也有中央主要新闻单位等“强国号”提供的原创优质内容。海量、免费的图文和音视频学习资源,让“学习强国”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权威、最全面的信息平台,打造出一个干事创业的理论宝库、强魄铸魂的精神家园。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正如一位“学习强国”使用者所说的,“大家一起学习进步,一起努力奔跑、奋斗追梦”。 学习之于信仰和才干,犹如运动之于健康体魄,持之以恒、行之愈远愈受益。在手机端上,“学习强国”支持创建学习组织,设有“学习积分”“在线答题”“日程提醒”等管理和激励机制。让学习变得有组织、有管理、有指导、有服务,更多样、更个性、更智能、更便捷。从这里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学习强国”一经上线便受到党员干部追捧。利用领先的技术、打造最好的平台、提供最优的服务,“学习强国”本身就犹如一个生动“提醒”:主动变革、创新学习,永远是掌握时代主动的关键。较之快速变化的世情、国情、党情,学习的“高性价比”更为凸显。让学习的航道更加宽阔,未来会有更多精彩。 (摘编自《用“学习强国”激发学习力量》,《人民日报》2019年1月15日) 材料三:打开“学习强国”网站,首先看到最上方的红底白字标识区。“学习”是洒脱的毛体字,“强国”是方正的黑体字,这4个大字下方,标注着“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9个小字。标识区右侧,是签署有习近平总书记名字的一句话——“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这句话出自2013年10月21日,他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他就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大国、推动全党大学习,曾有多次讲话。 “学习强国”全网,共有“学习新思想”“习近平文汇”“学习文化”“环球视野”“学习慕课”等17个板块180多个一级栏目,内容极为丰富,聚合了大量可免费阅读的新闻、期刊、古籍、公开课、歌曲、戏曲、电影、图书等资料。 打开“学习强国”客户端,欢迎页面上,是出自《论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使用这一客户端,需要手机号注册。注册后进入主页面,从内容上看,它由“学习”“视频学习”两大板块38个频道构成。其中“学习”板块包括推荐、要闻、新思想、时政综合、发布、实践、订阅、经济、人物、科技、文化、图片、党史、人事、法纪、国际、十九大时间、纪实、用典、时评、思考、军事等频道。 “视频学习”板块,则有第一视频、短视频、联播频道、理论、党史、慕课、人物、文化、文艺、科学、自然、电视剧、电影、法治、军事等频道。其中“第一视频”主要是有关习近平总书记相关活动的视频报道。“联播频道”顾名思义就是央视新闻联播视频。“慕课”则是免费的公开视频课程,种类丰富。 [摘编自陈振凯《一个平台,两大终端——在“学习强国”上如何学习》,《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1月9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学习强国”系统操作简单,可用电脑,也可用手机,PC端学习内容丰富,有“学习新思想”、“学习文化”、“环球视野”等,手机客户端有“学习”、“视频学习”。 B.“学习强国”既是内容权威、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理论学习平台,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权威、最全面的信息平台。 C.“学习强国”网页有17个板块,180多个一级栏目,其中“视频学习”板块有10多个频道,丰富的学习内容,便利灵活的学习方式,成为新形势下推动全民大学习的有力抓手。 D.“学习强国”网站标识区位于最上方,左有毛体“学习”,黑体“强国”,标注着“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右有习总书记的名言。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建设,是新形势下强化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创新探索,必将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不断深入。 B.“学习强国”网站和手机客户端都汇集了丰富的、精彩的内容,为学习者提供了海量、免费的原创图文和音视频学习资源,满足广大使用者的学习需求。 C.新时期,世情、国情、党情在快速变化,学习尤为重要。我们只有主动变革、创新学习,才能掌握时代主动,让学习的航道更加宽阔,未来才会更加精彩。 D.“学习强国”平台设计主题鲜明,网站页面的最上端是红底白字的标识,手机客户端欢迎页面上出自《论语》的名言,都彰显了“学习”这一时代主题。 6.“学习强国”为何会受到党员干部的欢迎?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踏莎行 寇俊杰 春风萧瑟,乍暖还寒,阴雨蒙蒙,芳草萋萋。开封通往陕州的官道更加泥泞,两辆驴车在湿滑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突然,前面的驴车陷进泥坑,车夫挥鞭抽打毛驴,可任凭怎样使劲儿,木轮车像是被泥水吸住一样,就是出不来。寇准挑起轿帘说,寇安,别打了,还是我下来推吧!寇安没法,只好也下来和寇准及两个随从一起推车。无奈车重人少,力量不够。寇准说,不行就先把车上的书卸下。寇安说,大人,那是你的心头肉啊!怎么舍得弄脏?大家正一筹莫展,路过的几个村民走过来,有人施礼问,是宰相寇准寇大人吗?正是,但我现在已不是宰相了。我们听说大人没有因为澶渊之盟受到封赏,反而被贬陕州,故有此一问。他对其他村民说,我们帮帮寇大人吧!大家一起用力,终于把寇准的驴车推出了泥坑。寇准再三相谢。村民说,寇大人澶渊之功,让中原百姓免受战乱之苦,我们老百姓还不知怎样感谢寇大人呢。 寇准重新上车,已是满身泥水。车内的宋夫人用毛巾给寇准擦着脸上的汗水和雨水,心疼地说,原来在京师哪有这样的路?看你现在头发都开始白了,还要出来受这样的罪,你要是能把自己的性子收敛一些,何来被贬呢? 寇准说,社稷为重,君为轻。只要对得起天下百姓就行了。 宋夫人说,可你分不清君子和小人,把小人得罪了,他们就会为私怨而报复。我听女婿王曙说,这次就是王钦若在皇上面前说你是拿皇上的性命做赌注,澶渊一仗胜是侥幸,如若败了,他的命就没了,皇上这才把你贬出京师的。 寇准微微一笑说,王曙是怎么知道的? 他和皇上的内侍周怀政关系很好,是周怀政亲耳听到王钦若对皇上说的,还说你居功自傲,到处宣扬说没 有你寇准,就没有大宋的江山——他这是诬告啊! 再泥泞的路,太阳一出来就晒干了,寇准说,你看刚才村民为我推车,多好啊!若是奸臣,他们会这样做吗?宋夫人说,不过你也别锋芒太露,出头的椽子先烂,想当年,你和太宗意见不合,太宗说不过你,生气地要拂袖而去,你竟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拽住他的衣服不让走,直到把他说服才罢休!俗话说,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你这是往死路上走哇!得亏太宗英明,不但没杀你,还把你比作魏征! 寇准只是得意地嘿嘿笑着,并不说话。 宋夫人又说,不过,终归是伴君如伴虎。你这是第三次被贬了吧?皇上是个好皇帝,就怨你太耿直,连皇上的面子也不给。特别是上次被贬,有人揭发你酒后说了太宗的坏话,太宗不信,找你问一下。按说太宗也没当真,你随便找个理由太宗就能原谅。可你就是不辩解,不知道趁坡下驴,太宗给你梯子你也不要。人家是皇帝, 你“将”人家的军,结果被贬到了邓州。你这不是自己找麻烦吗? 寇准说,我酒后可能真说了太宗的坏话,但那是太宗有不对的地方。大丈夫做事要敢作敢当!我不后悔! 唉!宋夫人叹了一口气,今上能当皇帝,还有澶渊之盟,你都是立了大功的,可皇上就怕你功高震主,你本该急流勇退,但你非但没有,还不知收敛锋芒,皇上这才免了你的宰相,把你贬往陕州。不过这样也好,朝中是非太多,你当个地方官,陕州离我们老家又近,我们还能过个安心日子呢。再不必像以前一样——我们赶紧往前走啊! 踏莎行。寇准的脑海里忽然闪出这样一个词牌名。他叫寇安停车,从箱子里拿出笔墨纸砚,然后铺纸磨墨。他略一沉思,笔走龙蛇,写下一首《踏莎行》:“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宋夫人本想寇准写的是反思过去,从此要淡出朝廷视野,远离政治旋涡,没想到写的却是难离难别、情深意切的“情诗”。她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她知道,想让寇准抛弃自己的信念真是太难了。如果皇帝用他,再危险他还是要回去的,可他又不会曲意逢迎,个性又那么张扬,虽然皇帝信任,但他由着自己性子来的做法,就是一副好牌,也会叫他打得稀里哗啦甚至是性命不保! 宋夫人含着泪看着寇准,寇准拉住夫人的手,坚定地点了点头。夫人知道,今后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条更加艰险的道路!(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头写春风萧瑟、阴雨蒙蒙、芳草萋萋的场景,为下文故事定下感情基调,为寇准写出《踏莎行》作好铺垫, 而且颇有诗意,吸引读者。 B.驴车陷进泥坑后村民拜问寇准并帮助推车的情节,通过村民之口交代了寇准有功而被贬的冤屈,反映了百姓对寇准的感恩及作者对人物形象的态度。 C.寇准劝慰夫人说“再泥泞的路,太阳一出来就晒干了”,与上文车子陷入泥中、推车后满身泥水的交代相呼应,结构可谓严谨。 D.寇准借《踏莎行》表达对妻子难以割舍、相爱终老的深情。宋夫人流泪,表明她读懂了丈夫,被丈夫埋藏于内心的爱妻之情深深感动。 8.请以本篇小说为例,谈谈历史小说创作要注意的原则。(6分) 9.设置宋夫人这一形象有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少颖敏绝伦。十五为诸生。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 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 。相徐阶辈皆器重之。迁右中允,领国子司业事。与祭酒高拱善,相期以相业。阶代严嵩首辅,倾心委居正。居正与中人冯保善。居正劝帝当尊崇两宫。故事,皇后与天子生母并称皇太后,而徽号有别。保欲媚帝生母李贵妃,讽居正以并尊。居正不敢违,议尊皇后曰仁圣皇太后,皇贵妃曰慈圣皇太后,两宫遂无别。慈圣徙乾清宫,抚视帝,内任保,而大柄悉以委居正。时承平久,群盗猬起,至入城市劫府库,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得盗即斩决,有司莫敢饰情。盗边海钱米盈数,例皆斩,然往往长系或瘐死。居正独亟斩之,而追捕其家属。盗贼为衰止。时帝渐备六宫,太仓银钱多所宣进。居正乃因户部进御览数目陈之,谓每岁入额不敌所出,请帝置坐隅时省览,量入为出,罢节浮费。疏上,留中。帝复令工部铸钱给用,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言官请停苏、松织造,不听。居正为面请,得损大半。帝御文华殿,居正侍讲读毕,以给事中所上灾伤疏闻,因请振。复言:“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而皇上加意撙节,于宫中一切用度、服御、赏赉、布施,裁省禁止。”帝首肯之,有所蠲贷。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及卒,帝为辍朝,谕祭九坛,视国公兼师傅者。 (节选自《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B.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C.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D.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3分)( ) A.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年号纪年法,年号和干支兼用等。 B.庶吉士,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 C.织造,明清设专局供应宫中织品的皇商,江宁织造、苏州织造、杭州织造是明清两朝为宫廷供应织品的皇商。 D.户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掌全国疆土、户籍、屯田、赋税、俸饷等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居正富有才华,深受重用。居正年少才华过人,巡抚顾璘赏识他;宰相徐阶等人器重他;居正劝皇帝尊崇两宫太后,皇帝把朝廷的大权全交给他。 B.居正为政严苛,重惩盗贼。各地群盗起事抢劫府库,居正下令捕获盗贼当即处死;盗贼偷盗沿海边境钱米超过一定数量的,居正规定马上斩首,并追捕犯人家属。 C.居正劝谏皇帝节用,救济受灾地。皇帝修缮六宫,动用国库银两,居正劝谏皇帝量入为出,节俭无谓开支,皇帝没答复;他建议宫中应节用,以此救济受灾各地,皇帝没有采纳。 D.居正公忠体国,皇帝厚待他。居正生病期间,皇帝频发敕令询问其病情并拿出大量金钱做药费;他去世后皇帝不上朝,下令设九坛祭奠,视他为国公兼师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 (2)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 (二) 古诗文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桂州腊夜 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注】①戎昱:唐代诗人,荆南(今湖北江陵)人,少试进士不第,唐大历初年被镇守荆南的卫伯玉辟为从事,后漫游湘桂间。大历后期宦游到桂州(今广西桂林),任桂管防御观察使李昌巙的幕宾。这首诗是他到桂州第二年岁暮除夕之夜所写。②残漏:残夜将尽时的滴漏。漏,漏壶,古代计时器。③骠骑:骠骑将军的简称,这里借指诗人的主帅李昌巙。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首联写除夕守岁,诗人直坐到三更已尽。“尽“赊” 二字表现出作者浓重悠长的乡思和离家万里的处境。 B.颔联乃诗人于忧愁之中凄然入睡,梦回故园所见之景。思乡情重,诗人在梦中甚至听见寒夜里雪落竹丛之声。 C.诗歌的最后一联与首联相呼应,点出诗人宦游在外,归途漫漫,岁暮不得归的原因,并以此收束全诗。 D.这首诗写了除夕之夜诗人由坐至睡、由睡至梦、由梦至醒的过程,辅以环境气氛的渲染,呈现出隽永含蓄、深情绵邈的艺术风格。 15.诗歌中间两联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通过写桑叶凋落来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 , ”。 (2)《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 , ”。 (3)《赤壁赋》中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洞箫之声动人心魄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12·13”国家公祭日是一个令无数人心痛的日子,它 着一段需要铭记的历史。82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在长达40多天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30多万同胞惨遭杀戮,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最 的一页。那段苦难深重的历史、山河破碎的血泪、满目疮痍的痛楚、生灵涂炭的悲剧,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深处,构成中华民族共同的记忆,每一次回想起来总让人痛彻心扉,每一次重温之时总让人悲痛不已。时光荏苒,远离战争的烽火,告别亡国的危机,今日之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能力的伟大国家;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长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宽广怀抱中,( )。 ,任何时候,唯有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以悲壮的一段历史的复原与定格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递的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国家公祭日设立以来,爱国情感的力量在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坚定不移,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铿锵有力。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显示 幽暗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汇聚 B.显示 黑暗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会聚 C.昭示 黑暗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汇聚 D.昭示 幽暗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会聚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已经实现历史性转变的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 B.今日之人民已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转变 C.今日之人民已经实现了历史性转变,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 D.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人民已经实现了历史性转变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以悲壮的一段历史的复原与定格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达的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 B.以悲壮的一段历史的复原与定格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递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 C.以一段悲壮的历史的复原与定格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递的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 D.以一段悲壮的历史的复原与定格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递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 20.下面是某校“水墨风”校园书法社团的招新海报,共有五处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得体。(5分) 您想领略楷书结体谨严的端庄雅致吗?您想领略草书一蹴而就的风流潇洒吗?今天,我们在此向阁下发出盛情的请求:忝列“水墨风”,舞动青春的笔杆,书写充斥着曙光的明天! 21.下面是一种依靠互联网终端和物联网支持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的使用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今年是“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时代在变迁,一个世纪前的青年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实业救国”、“音乐救国”、“美育救国”等等;一个世纪后的今天,有人渴望做一个“佛系”青年、一个“宅男”或“宅女”。对于当下青年来说,“五四”是否已经远去,它的意义在哪里呢? 请以“新时代,新青年——我的‘五四’责任”为题,面向全体师生,在学校星期一升旗仪式上发表一篇演讲,谈谈你的看法。请写出该演讲稿的底稿。 要求:写一篇议论文,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符合演讲稿的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B(A项,“作为加官的团练副使没有现金收入”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至于团练副使是否有收入,历来众说纷纭”,也就是说本文的作者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且团练副使并非加官,原文说的是“检校官为非正式任命的加官”。C项,“最主要原因”无中生有,文中只是说“苏轼极为仰慕陶渊明和白居易”,提到了苏轼诗歌中化用孟子的“五亩之宅”,但并没有表明“主要原因”。D项,有两处错误:一是强加因果,马梦得为苏轼谋得“东坡”之地的原因并不是“知道苏轼深受具有人间烟火味的白居易的影响”,而是如原文中说的“好友马梦得深知他处境的艰难及内心的夙愿”;二是“马梦得知道苏轼深受具有人间烟火味的白居易的影响”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 2.【答案】A(“为了论证苏轼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的低下”的说法错误,作者引用何忠礼的相关研究结论是为了证明苏轼收入的微薄以及处境的艰难。) 3.【答案】B(“在苏轼心中,陶渊明比白居易地位更高”的说法无中生有。) 4.【答案】C(原文是“推动全党大学习的有力抓手”。) 5.【答案】B(“原创”错误,扩大范围。原文是:“学习强国”不仅开设了“新思想”“十九大时间”这样的重磅栏目,也有中央主要新闻单位等“强国号”提供的原创优质内容。) 6.【答案】①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建设,国家领导出席上线仪式并讲话。②“学习强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权威、最全面的信息平台。③“学习强国”顺应了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大国、推动全党大学习的时代主旋律。④“学习强国”内容权威、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技术领先、服务优质、形式活泼。⑤我们需要一个干事创业的理论宝库、强魄铸魂的精神家园,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7.【答案】D(“表达对妻子难以割舍、相爱终老的深情”“被丈夫埋藏于内心的爱妻之情深深感动”错,寇准的《踏莎行》是借“情诗”以明志,抒发心系朝廷的衷情。宋夫人流泪,表明她读懂了丈夫,也被丈夫的忠君爱国之情深深感动,也有对丈夫未来命运的担忧。) 8.【答案】①符合历史真实:重要的场景、重要的人物、重大事件必须真实,力求还原历史。如寇准澶渊之盟立功,三次被贬,忠君爱国的正面形象均有据可考。 ②适度艺术虚构:在细节上通过艺术虚构、想象,使历史人物个性鲜明,生动形象。如在雨中赶路、推车、擦汗、夫妻对话等细节是虚构出来的。 ③贴合当今时代,不能为写历史而写历史,要反映现实特点,解决当下的问题。如本篇所表现的忠诚、耿直、超然等依然有现实意义。 9.【答案】①从情节发展来看,借宋夫人的介绍,使故事情节得以展开,使读者了解寇准被贬陕州的前因后果。 ②从人物塑造来看,借宋夫人与寇准的对话,表现寇准忠诚、耿直、豁达、坚定的性格特点。 ③从主题表现来看,借宋夫人与寇准世界观的冲突,对比突出了寇准完美的人格操守。 10.【答案】D(划线句子的大意是:张居正鉴于江南贵家豪族仗势不交纳赋税以及各种奸民猾吏巧于拖欠,应派精悍大员前去严行督责。这样赋税才按时交纳,国库日益充实,但那些豪民猾吏大都怨恨张居正。没过多久,张居正生病,皇帝频频发敕文询问病情,并拿出大量金钱作为药费。句中“输”承上句作“赋”的谓语。“国藏”是指国库,作“充”的主语,中间要断开,排除A和C。“亡何”,是时间词,不久的意思,要断开,排除B项。故选D。) 11.【答案】D(屯田由工部掌管。) 12.【答案】C(C项曲解文意,原文“帝首肯之,有所蠲贷”,皇帝不是没有采纳,而是答应有所减免。故选C。) 13.【答案】(1)有关部门(或地方官员)常常隐瞒,张居正下令严厉禁止(这种行为),如果隐瞒不报,即使是奉公守法的官员,也要贬退。(匿:隐瞒。黜:贬退。虽:即使。评分标准:词汇各1分,合计3分,文意2分。) (2)皇上爱民如子,而外派机构的官员损公肥私,违法求利,剥夺百姓欺骗皇上,应按法律痛加惩治。(罔:欺骗、蒙蔽。钳:惩治。宜痛钳以法,状语后置。评分标准:词汇各1分,句式1分,合计3分,文意2分。) 参考译文: 张居正,字叔大,是江陵人,少年时即有过人的聪明机敏,十五岁时就中了秀才。巡抚顾璘对他的文章感到惊奇,说道:“将来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嘉靖二十六年,张居正考中进士,又改为翰林院庶吉士。宰相徐阶等人都很器重他。张居正升任右中允,兼任国子司业。他和国子监祭酒高拱关系很好,他们以宰相为目标,相互鼓励。徐阶代替严嵩为内阁首辅,推心置腹地委任张居正。张居正和宦官冯保关系很好。他劝皇帝应该尊崇两宫太后。按照旧制规定,皇后和天子的生母都称为皇太后,但称号有区别。冯保想讨好皇帝的生母李贵妃,暗示张居正让他提出两宫并尊的建议,张居正不敢违抗,议定皇后的尊号为仁圣皇太后,皇贵妃为慈圣皇太后,于是两宫地位就没有区别了。慈圣皇太后迁移到乾清宫,抚养皇帝,宫内事情任用冯保,朝廷的大权全交给张居正。当时因长时间天下太平,各地的群盗纷纷起事,甚至攻入城市抢劫官库。有关部门常常隐瞒,张居正下令严厉禁止这种行为,如果隐瞒不报,即使是奉公守法的官员,也要贬退。捕获盗贼,当即处死,有关部门都不敢掩饰真实情况。盗窃供应边备和海防用的钱粮,超过一定数额,一律斩首,但往往是长年关押或病死狱中。只有张居正规定马上斩首,并且追捕犯人的家属,这样盗贼气焰才被打下去以至最后被消灭。当时皇帝逐次修缮六宫,国库的银两很多被调进宫中花销。张居正乘户部进呈皇帝审阅国库出入账目之机,上书对皇帝陈述自己的意见,他认为每年的收入少于支出,请皇帝把账目放在御座旁边,时时翻看,做到量入为出,节俭无谓的开支。他的奏疏呈上去,皇帝没有批复。皇帝又令工部铸钱,供给宫中开销,张居正认为这样铸钱之利也不能抵偿宫中的消费,便加以制止。言官建议停止苏州、松江织造贡品,皇帝也不听从。张居正当面请求,才得以减去一大半。皇帝坐在文华殿,张居正为皇帝讲读经书完毕,把给事中所上各地灾害情况的奏章给皇帝看,因而请求加以救济,并说:“皇上爱民如子,而外派机构的官员损公肥私,违法求利,剥夺百姓欺骗皇上,应按法律痛加惩治。皇上也要格外节俭,对于宫中的一切开支、服饰器用、赏赐布施,应加以裁省禁止。”皇帝点头答应,有所减免。张居正鉴于江南贵家豪族仗势不交纳赋税以及各种奸民猾吏巧于拖欠,认为应派精悍大员前去严行督责。这样赋税才按时交纳,国库日益充实,但那些豪民猾吏大都怨恨张居正。没过多久,张居正生病,皇帝频频发敕文询问病情,并拿出大量金钱作为药费。等到他去世以后,皇帝为此不上朝,下令设九坛祭奠,视他为国公兼师傅。 14.【答案】B(“雪声偏傍竹”一句所言雪落竹丛之声并非诗人梦中听闻之声。) 15.【答案】①融情于景。(1分)以雪落竹林之声、残夜滴漏之声和孤灯断碎的灯花,渲染了冬夜冷寂凄寒的气氛,寄寓了诗人悲凉孤寂的思乡之情。(1分) ②虚实结合(虚写、想象)。(1分)在雪落竹林的飒飒声中,诗人梦到了家中的情景,一实一虚,强化了思乡之情。(1分) ③视听结合。(1分)诗人梦醒后再难入眠,卧听漫漫长夜的滴漏之声,静看青灯照壁、灯芯燃烬,一闻一见,衬托出诗人因思乡而孤独寂寥的心境。(1分) 16.【答案】(1)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 (2)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 (3)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17.【答案】C( 显示:明显地表现。昭示:明白地表示或宣布。根据语境“一段需要铭记的历史”用“昭示”更合适。幽暗:昏暗。黑暗:①没有光。②形容社会状况、统治势力等腐败,落后,无公平正义。此处说的是南京大屠杀,用“黑暗”更合适。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指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前面车子翻倒,可以作为后面车子的鉴戒。比喻前人的失败,后人可以当作教训。根据语境“任何时候,唯有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强调借鉴的意义,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合适。“汇聚”和“会聚”都是“聚集”的意思,但“会聚”多用于人。根据语境“爱国情感的力量”,用“汇聚”更合适。) 18.【答案】B(括号前面有分号,应注意分号前后句子在表达上的一致性。分号前句子的主语是“今日之中国”,所以所填句子以“今日之人民”为主语,与上文衔接更紧密,故排除A、D两项。分号前面“今日之中国……伟大国家”是一个单句,所以所填句子也用单句更恰当,排除C项。) 19.【答案】D(画线句第一个分句中,“悲壮的一段历史”语序不当,应改为“一段悲壮的历史”,故排除A、B两项;第二个分句,缺谓语,应去掉“传递”后的“的”,故排除C项。故选D。) 20.【答案】①将“一蹴而就”改为“一挥而就”;②将“阁下”改为“您”;③将“请求”改为“邀请”;④将“忝列”改为“参加”;⑤将“充斥”改为“充满”。 21.【答案】市民点击回收机屏幕,从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纺织物中选择可回收垃圾类别,并投入相应的回收箱。回收机经过称重或计数得出环保金额,市民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收款。当回收箱集满后,系统平台会通知相关人员来清运。 22.【答案】 新时代,新青年——我的“五四”责任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新时代,新青年——我的“五四”责任》。 五月的春风情深意暖,五月的花海流溢飘香,和着春潮,伴着夏韵,在花海灿烂夺目的季节里,我们该说说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的“五四”责任。 弹指一挥间,人类已昂首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中国战胜了衰落,走向振兴,挣脱了屈辱,走向奋起,中国正以崭新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自己,然而,人们不会忘记那划时代民族救之的“五四”爱国运动,更不会忘记那举起民族救之旗帜,开创民族独立和民族振兴新纪元的先驱者,不会忘记革命战争的峰火硝烟,更不会忘记,为真理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们。今天,我们的祖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振兴中华的责任,已经落到我们肩上,“五四”火炬已经光荣地传到我们手中。 我们生活在一个靓丽的国家,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我们要担负起“五四”责任、释放自己青春的能量。所以,我们要铭记一个世纪前的青年喊出的“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实业救国”、“音乐救国”、“美育救国”,然后坚定地奋斗在新时代,、不当“宅男” 、不做“宅女”,不“佛系”度日。勇敢地活出生命的绿意和蓬勃,为时代增添生机与魅力。 中学时代,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高举“五四”火炬,肩负时代责任,让我们用知识加汗水,去搏击岁月风霜。要相信风雨会使我们变得强壮,挫折会使我们变得坚强! 让我们不做麻木的“佛系”青年,行动起来,争当斜杠青年。文人苏东坡,不仅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还是一位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民国才女林徽因,不仅腹有诗书气自华,而且还是“建筑师、诗人、作家、教师”;王源,学生,但也是歌手、演员、主持人……同学们,我们也要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斜杠青年,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斜杠青年,当积极阳光拼搏不止的斜杠青年。 同学们,前进的号角已经吹响,未来在向我们召唤,历史将会永远记住我们的“五四”责任和担当,前进吧,前进吧,让我们释放青春的能量,点燃时代的梦想。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