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菱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湖州市菱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菱湖中学2018学年第二学期3月月考 高二语文试题卷 命题:宋琰 审核:邓小芙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34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近日,巡逻民警在巡逻时发现一名男子行迹可疑。盘查时,该名男子目光闪躲、言语不清。经警方核查,该男子赖某明系网上通缉(jí)要犯。‎ B.某位书痴,坚信读书有益,但迂腐不知变通。生活的道路本已走得磕磕绊绊,连年的科举失利又重创(chuāng)了他,终于神志不清、半疯半傻了。‎ C.《黄河大合唱》在人们心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论在哪里,响起这个弦律,都令人心潮澎湃,而在音乐演出中,这首歌一般也是压轴(zhóu)曲目 D.到山清水秀之地,看那粼粼(líng)的湖面,赏那弱不经风的依依垂柳,再在如茵的草地上打个滚,和那憨态可鞠的小动物来个面面相觑,岂不快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所谓慎微,是指注重小事,于细微处自省自律。古今凡有作为者,无不始于慎微,成于慎微。唐德宗时,陆贽官居宰相,他为官清廉,从不接受别人的礼物,更不用说是贿赂。【甲】唐德宗认为陆贽“清慎太过”,便给了他一道密谕,大意是:你对他人的馈赠一概拒绝,“恐于事无益”,像马鞭、鞋靴之类小物件,“受亦无妨”。【乙】陆贽并没有“奉旨”受贿,在他看来,“鞭靴之贪”的念头可不能有——倘若受贿的口子一开,便如决堤之水,一发不可收。.他清楚要遏制贪腐,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关口前移,把欲望扼杀在萌芽状态。陆贽这种慎微的律己态度,让后人肃然起敬。【丙】“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是古代先贤留给我们的深切训诫。‎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概 B.一发不可收 C.遏制 D.肃然起敬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你家里炒菜放盐多吗?资料显示,中国人吃得太咸了!目前我国成人平均每天盐摄入量为10.5克,远高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的约6克以下。‎ B.食盐是“百味之首”,好多菜都是无盐不起味。除了调味,盐还能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参与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参与胃酸的生成并增进食欲,维持生理机能方面不可或缺。‎ C.事实上,全球已有超过一半的国家启动了全国性减盐指南或行动。据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食物营养评价室主任王竹介绍,澳大利亚和英国部分地区的减盐行动已初见成效。‎ D.研究表明,减少食盐摄入具有明确的降血压效果。每人每天若能减少6克盐,将使高血压患病率下降7%,脑中风的发病率减少24%。‎ ‎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今女安,则为之  ‎ C.使子路反见之 D.泛爱众而亲仁 ‎6、下列各句和“欲洁其身,而乱大伦”中词类活用方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愿无伐善,无施劳 B.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C.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D.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7.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子路宿于石门 B. 其斯之谓与 C.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D.无乃尔是过与 ‎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赐也何敢望回 望:仰望 B. 吾与女,弗如也 与:赞同 C.必也临事而惧 惧:警惕、谨慎 D.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官:房舍 ‎9.下列成语不是语出《论语》的是(  )‎ A.有教无类 B. 教学相长 C.升堂入室 D.诲人不倦 ‎10.对上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早 雁》 (杜 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A.首联想象雁遭射击四散哀鸣的情景,其中“云外惊飞”写大雁为躲避射击不得不极力高飞,而一“哀”字则写出了大雁群飞时的无序之状和凄惨叫声。‎ B.颔联想象早雁南飞途中情形。大雁飞过长安上空,承露盘上的仙掌孤单耸立,长门冷宫里灯光黯淡,失群孤雁的哀鸣陆续传来,景象凄凉,令人心碎。‎ C.颈联说必须要知道胡人的骑兵还纷纷布满金河一带,明春雁儿们又怎能随着春风一一重返故乡呢?这是劝早雁到南方后,即使是春天了也不要忙于回去。‎ D.诗中的早雁是遭射四散、流离失所、欲归不得的边地人民形象,诗中句句写雁,实际上句句写南逃的难民,作者直抒胸臆,表达对难民的深切的同情。‎ ‎11. 下列是针对彩票公益金的两个调查数据饼形图,请针对图一拟写一个结论,针对图二向相关管理部门拟写一条建议。要求:不出现具体数字,每条结论在 20 字以内。 (4 分)‎ ‎ ‎ 结论: ‎ 建议: .‎ 二、现代文阅读(共2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2-14题。(9分)‎ ‎“恭敬”连用,表示态度温顺和蔼。古时候,这两个字却各有侧重,“敬”是内心修养,“恭”则是这种修养的外在反映或者显现。‎ 先说“敬”。在儒学看来,人心(性)至善至妙,但是作为个体,人在出生之后,就会受到各种后天欲望、情绪的干扰,从而使至善至妙之“心”受影响、被遮掩。如何才能保证不失本性之真呢?也就是说如何才能保住个性且使之与集体意识一致呢?这就必须要持“敬”。朱熹曾说“主一无适之谓敬”,他所说的“一”,不是特指某一具体事或物,而是具有丰富儒学内涵的哲学概念,是“道”所生之“一”,也就是最为纯真的人之天性。而“无适”并不是无所适从,而是持守专注,不起别念。可以看出,朱熹所理解的“敬”就是将全副心思用到对“道”的体悟和把握上。宋儒曾拿《礼》中“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这两句话解释“敬”:拿一只空杯子,也应该像拿一杯盛满开水的杯子那样;走进空无一人的房间里,也要像走进有人的房间里一样。不能因为没有开水,就掉以轻心,马马虎虎;也不能因为房间里没有人,而生轻慢之心和不好之念。否则,杯子会因大意而摔掉,心性也会因邪念而亏损。“敬”在日常实用当中,其作用也是如此之大!‎ 再说“恭”。所谓“恭”就是“敬”的外在表现。现代心理学已经揭示出,有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就必然会有相应的表情或身体语言表现出来。“敬”的内养,也无一例外地会表现在外表上,那就是“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一幅端庄肃穆的样子。宋明以来,道学家们往往方巾葛袍,严于治家待人,不苟言笑,“坐如尸,立如斋”,透出来一股僵腐之气,所谓“道貌岸然”,指的就是这种形象。在儒学统一的价值标准下培养出来的道学家,也有着统一的行为规范和言行举止。表面上看,似乎是超凡脱俗的必然产物,事实上它不仅扼杀了个性,而且也从根本上与孔子“因材施教”的精神相违背。“道貌岸然”,恰好是儒学走向僵化的标签。‎ 宋儒忽然从先秦经典里找到一个“敬”来解释修身的手段,很可能是受佛教重“定”的影响。儒士们持敬的态度,跟僧侣日常的修为做早晚功课很是类似。更主要的是,持敬要求专心一致,也跟“定”中之境有几分类似。一般所谓“入定”指思绪不起,使慧心呈现;而持敬也是专心于一处,不作他想,以便内养充盈,真性流露,通于大道。若果真如此,那么,宋儒重敬,还说明了另外一个儒佛融合的问题。不过,敬到底还有儒学色彩,因为敬时精神守持一处或专注某物,而“定”则打断了与现实生活的一切束缚,是精神自由生慧得“悟”的必要手段。二者一重“有”,一重“无”,这也许可以说是儒佛二教价值指向上的不同的必然结果吧。‎ 虽然“恭敬”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很浓的封建色彩,甚至给人僵化和腐臭之味,但是,作为内修的一种手段,恭敬要求个体以温和的态度待人接物,却是值得肯定的。任何时候,盛气凌人总是给人留下坏印象,而且也损害了自己的人格,不如温厚和顺给人亲切感,这一点,却是必须记住的。‎ ‎(选自《传统文化导论》)‎ ‎12.下列对于“恭”“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敬”强调内心修养,保持纯真的天性,不起别念,其实就是理学家朱熹要求的“敬”。‎ B.“恭”按照宋明以来儒学标准,强调人们要时刻端庄肃穆,不苟言笑;但难免趋向极端。‎ C.“恭”是“敬”的外在表现,道学家的“道貌岸然”其实就是儒学创始人孔子要求的“恭”。‎ D.“敬”要求人们精神守持一处,或专注某物,从而实现个性舒展且与集体意识的统一。‎ ‎13.从原文看,下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主一无适之谓敬”,说明几乎所有的宗教都认为,人心(性)容易受到后天各种欲望的影响和蒙蔽。‎ B.“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说明一个人如果能保持“敬”,就可能防止心性因邪念的侵入而受损。‎ C.“俨然人望而畏之”,说明道学家的重要使命就是使人敬畏,从而达到修身养性,规范行为的目的。‎ D.“入定”本是佛教概念,原本指思绪不起,慧心呈现,但后来被儒家借用,用来说明专心致志的益处。‎ ‎14.下列不属于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恭”与“敬”虽然在古代各有侧重,有所区别,但是今天已经连用,表达相同的含义。‎ B.作者认为,宋朝时候“敬”的含义与先秦时代并不完全一致,这反映了儒学在时代变迁中的新发展。‎ C.作者认为,“恭敬”表示态度温顺和蔼,虽然具有很浓的封建色彩,但是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D.作者认为,如果不理解“恭敬”的准确意义,就会因为房间里没有人而掉以轻心,生出轻慢之心。‎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14 分)‎ 曲阜寻根 ‎ 曲阜孔庙的大成殿和北京紫禁城的太和殿、泰安岱庙的天贶殿,被誉为东方三大殿。近年农历八月廿七日孔子诞辰,都要在这里奏中和韶乐,演八佾舞,向至圣先师顶礼膜拜,把今人引入远哉悠悠的春秋末岁西狩获麟的古老风气之中。 ‎ 我是暮春三月到曲阜开“鲁迅与孔子学术研讨会”的,未能躬逢其盛。 ‎ 站在清朝雍正皇帝手书的“大成殿”金字匾额下方挡驾的绿栏杆之外,远远地望着头戴十二旒冕、身着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一如古代帝王威仪的孔子坐像,敬则敬矣,却没有多少亲切感。当一个人被历代权贵显儒拜至高不可攀的天云之际,我辈平民书生只有敬而远之的份儿。 ‎ 记得多少年前,到处绘作“横眉冷对”的鲁迅肖像,连孩童也问他爸爸:“鲁迅爷爷很厉害吧?”圣人、伟人能否带点人情味?鲁迅晚年对此有所警觉,有所疑惑。他孝其母而爱其子,写了《答客诮》诗,自我辩解道:“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他写《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向被视为非孔之作,其行文揭示权势者的利用和后儒的僵化,使民众对孔子惟有恭谨,却不亲密,又于孔子生前落魄,身后暴荣,体悟到人生荣辱如白云苍狗的悲凉感。这对后人如何看待伟人(包括孔子和鲁迅本人)和伟人之学,是富有启迪价值的。 ‎ 吾非孔门圣裔,这番曲阜寻根是要寻文化之根。中国成为数千年文明古国而不堕,成为礼仪之邦而富有风流儒雅趣味,甚至士人阶层列为“四民之首”成为历代社会的共识,孔子之功是不可没的。但圣人也是人,其学惟有与时俱进、从善如流、不断生发新机,后人寻根时,才会感到与血肉相连。在大成殿盘龙翔凤、金碧辉煌的灵光中,我感到圣人离我弥远,感到寻根的失落。惟有回首殿前一株挺拔苍翠的桧树,辨读“先师手植桧”的刻石,才渐渐辨认出孔子的身影,似乎这位身材魁伟的慈祥老人也荷锄培土,和我们一道参加植树节。 ‎ 孔子植桧相传有二株,唐朝封演《封氏闻见记》称:“曲阜县文宣王庙内并殿西南各有柏叶松身之树,各高五丈,枯槁已久。相传夫子手植,永嘉三年其树枯死。”原树历经兵灾火劫,在废墟上重生,在祸难后仅存的树桩上复发新条。今存者已历二百六十年风雨,老干如铁,繁枝似盖,显示了在风火雷电中不可摧磨的生命力,其树冠已在同大成门争日光中越过大成门的屋脊了。 ‎ ‎《孟子·万章下》载:“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孟子这段话,为孔子形象定型化。于今的孔庙,已树起“金声玉振坊”、“圣时门”、“大成门”、“大成殿”,组合成坚强的自南而北的孔庙中轴线,比生命力,先师手植桧终于日益一日地高出大成门屋脊,便是极妙的象征。因为这时存在一条深植于泥土,并不息地抽出枝叶而迎接日日其新的阳光的根。 ‎ 曲阜“三孔”中引起我留连仰慕的树木,还有孔府花园的五君子柏。这株经历四百余年风雨的柏树,有若匪夷所思的巨掌伸出五指,采摄阳光和云霞,拥抱着寄居其间的一株古槐。我钦佩其博大胸襟,在树前留影。我想,柏与槐的根系是无心自立门户的,它们互相纠结,共同抗御风雨雷电。一者枝杆如虬,一者翠叶婆娑,相互掩映,相互扶持,各抒所长,荣辱与共,创造了“五柏抱槐”的旷世奇观。 ‎ 由根深叶茂,我联想到水源。老根无水,其生命势必枯竭,是不能重生的。孔子的根,孔子的降生地在尼山,那里的水名曰:“智源”。我这次来去匆匆,未及踏访。据《阙里志·山川》:“沂水出鲁城东南,尼丘山是也;流下注为智源溪。”其他有观川亭,相传是孔子观五川汇流之处。孔子在川上叹光阴易逝,一川秀水融汇着多少浩茫的人生感触。 ‎ 孔庙之旁有孔子故宅,大概能唤起游人的亲切感吧,但它已改作奉祀孔子先人的家庙,而且每个先人都封了王爵,宅中有孔子当年饮水的古井,据称那井水是“既清且渫”的,如今已成暗浊的止水。井旁有乾隆皇帝“故宅井赞碑”。镌刻有这位盛世群王的“饮水拜师”铭文:“我取一勺,以饮以思,呜呼宣圣,实我之师。”不过,井之四周已筑起雕花石栏、四角碑亭,俨然“圣水”的模样。这也就失去了我去年在绍兴鲁迅故居看百草园中的水井,尚能联想到少年鲁迅听蟋蟀弹琴、看云雀高飞,挖掘何首乌、采搞覆盆子的自然趣味了。 ‎ ‎15.参观曲阜“三孔”作者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4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为什么“感到寻根的失落”?(3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结合原文,应该如何理解第 4段中的“人情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原文,回答下列问题。(4分) ‎ ‎(1)对“五君子柏”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要写孔子在川上叹光阴易逝? (2分)‎ ‎ ‎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3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3题。(18分)‎ 君术策五 ‎(宋)苏辙 臣闻事有若缓而其变甚急者,天下之势是也。天下之人,幼而习之,长而成之,相咻而成风,相比而成俗,纵横颠倒,纷纷而不知以自定。当此之时,其上之人刑之则惧,驱之则听,其势若无能为者。然及其为变,常至于破坏而不可御。故夫天子者,观天下之势而制其所向,以定其所归者也。‎ 夫天下之人,弛而纵之,拱手而视其所为,则其势无所不至。其状如长江大河,日夜浑浑,趋于下而不能止,抵曲则激,激而无所泄,则咆勃溃乱,荡然而四出,坏堤防、包陵谷,汗漫而无所制。故善治水者,因其所入而导之,则其势不至于激怒坌涌而不可收。既激矣,又能徐徐而泄之,则其势不至于破决荡溢而不可止。然天下之人常狎其安流无事之不足畏也,而不为去其所激;观其激作相蹙,溃乱未发之际,而以为不至于大惧,不能徐泄其怒,是以遂至横流于中原而不可卒治。‎ 昔者天下既安,其人皆欲安坐而守之,循循以为敦厚,默默以为忠信。忠臣义士之义愤闷而不得发,豪俊之士不忍其郁郁之心,起而振之。而世之士大夫好勇而轻进、喜气而不慑者,皆乐从而群和之,直言忤世而不顾,直行犯上而不忌。今之君子累累而从事于此矣。然天下犹有所不从,其余风故俗犹众而未去,相与抗拒,而胜负之数未有所定,邪正相搏,曲直相犯,二者溃溃而不知其所终极,盖天下之势已小激矣。而上之人不从而遂决其壅,臣恐天下之贤人,不胜其忿而自决之也。夫惟天子之尊,有所欲为,而天下从之。今不为决之于上,而听其自决,则天下之不同者,将悻然而不服。而天下之豪俊,亦将奋踊不顾而决之,发而不中,故大者伤,小者死,横溃而不可救。譬如东汉之士,李膺、杜密、范滂、张俭之党,慷慨议论,本以矫拂世俗之弊,而当时之君,不为分别天下之邪正以快其气,而使天下之士发愤以自决之,而天下遂以大乱。由此观之,则夫英雄之士,不可以不少遂其意也。‎ 是以治水者惟能使之日夜流注而不息则虽有蛟龙鲸鲵之患亦将顺流奔走奋迅悦豫而不暇及于为变。苟其潴畜浑乱,壅闭而不决,则水之百怪皆将勃然放肆,求以自快其意而不可御。故夫天下亦不可不为少决,以顺适其意也。‎ 选自《唐宋名家文集·苏辙集》‎ ‎1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上之人刑之则惧 刑:刑法 B.坏堤防、包陵谷 包:淹没 C.观其激作相蹙 蹙:通“蹴”,踩、踏 D.曲直相犯 犯 :冲突 ‎2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臣闻事有若缓而其变甚急者 耳得之而为声 B.因其所入而导之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李膺、杜密、范滂、张俭之党 定乎内外之分 ‎ D.以顺适其意也 有杀身以成仁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自然形成的群体虽然涣散,似乎不能有所作为,但一旦作乱则势不可挡,因此为人君者要善于把握天下的大势。‎ B.作者认为,当水流安然流淌时,就要敏锐地觉察是否有阻碍水势畅通的暗礁山石,做到防微杜渐。‎ C.作者认为,水流不畅时要着手清除障碍,那么社会上士气郁积时就得严厉打击压制,不得顺其发展。‎ D.文章以水为喻,说理具体而形象;文章本身也文情充畅,浩荡流转,如长江大河,一气贯注,气势逼人。‎ ‎2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断5处,每处1分,共5分)‎ 是以治水者惟能使之日夜流注而不息则虽有蛟龙鲸鲵之患亦将顺流奔走奋迅悦豫而不暇及于为变 ‎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夫天下之人,弛而纵之,拱手而视其所为,则其势无所不至。‎ ‎ ‎ ‎ ‎ ‎(二)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24-25题。(7分)‎ ‎  (1)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论语·颜渊》)‎ ‎(2)礼为情貌者也,文为质饰者也。夫君子取情而去貌,好质而恶饰。夫恃貌而论情者,其情恶也;须饰而论质者,其质衰也。何以论之?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韩非子·解老》)‎ ‎24.子贡在反驳棘子成时说“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意在强调         重要性。在论述“文”“质”的关系时,采用了比喻说理,请写出比喻的喻体。‎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5.根据这两段文字,分别说出棘子成、韩非子的文质观,并作简要评价。‎ ‎ ‎ ‎ (4分)‎ ‎(三)古诗文默写。(8分)‎ ‎26.补写出下列《论语》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4小题)‎ ‎(1) ,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 ,于我如浮云。‎ ‎(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 ‎(4)颜渊喟然叹曰:“ ,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5)吾恐季孙之忧, , 。‎ 四、作文(60分)‎ ‎2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近日,山东省发行了以孔子为主题的福利彩票。该彩票选用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八句名言作为奖符,对应彩票的八个奖级,是中国第一款以孔子和儒家文化为主题的即开型彩票。有人说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现实突围的一种好方式,也有人认为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亵渎。‎ 对此,你有何看法?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答案:‎ ‎1.B(A.行迹可疑-形迹可疑,通缉(jī);C.弦律-旋律,压轴(zhòu);D.粼(lín)弱不经风-弱不禁风,憨态可鞠-憨态可掬。)‎ ‎2.B(一发不可收:事情一经发生,就发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含褒义;一发不可收拾:一旦发生就不能停止,含贬义。此处应将“一发不可收”改为“一发不可收拾”。)‎ ‎3.C(引用部分做的是句子的主语成分,故而句内末尾的句号应删除。此种情况,只有句末为叹号或问号时能保留。)‎ ‎4.D(A.“约”与“以下”表述上不合逻辑。B.最后一个分句,介词缺失导致句式杂糅。可改为“在维持生理机能方面不可或缺”,也可删去“方面不可或缺”,将之改为“维持生理机能”。C.“澳大利亚和英国部分地区的减盐行动已初见成效”由于“部分”一词的使用,导致表意不明。)‎ ‎5、D ‎ ‎6、B ‎7. A ‎8. A ‎9. B ‎10、D(“直抒胸臆”不对。作者是采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情,婉曲细腻,清丽含蓄。)‎ ‎11. 结论:绝大部分人对彩票公益金的用途有了解(答出“绝大部分人”给1分,共2分)。建议:对彩票公益金项目应充分公示告知民众(答出“公示告知”给2分,共3分)。‎ ‎12. C( “道家的‘道貌岸然’其实就是儒学创始人孔子要求的‘恭’”表述有误,从第三段“宋明以来,道学家们往往方巾葛炮,严于治家待人,不苟言笑,‘坐如尸,立如斋’,透出一股僵腐之气,所谓‘道貌岸然’,指的就是这种形象”“表面上看,似乎是超凡脱俗的必然产物,事实上,它不仅扼杀了个性,而且,也从根本上与孔子‘因材施教’的精神相违背。‘道貌岸然’,恰好是儒学走向僵化的标签”等内容来看,道学家的“道貌岸然”和儒学的“恭”已是“貌合神离”了。)‎ ‎13.B (A项,“几乎所有的宗教”有误。C项,“重要使命就是使人敬畏,从而达到修身养性,规范行为的目的”有误。D项“后来被儒家借用”有误。)‎ ‎14. D(从第二段“宋儒曾拿《礼》中‘执虚如执盈,人虚如有人’这两句话解释‘敬’”一句可知,“如果不理解‘恭敬’的准确意义,就会因为房间里没有人而掉以轻心,生出轻慢之心”与原文不符,更不是作者的观点。) 15、孔子坐像,孔子手植桧,五君子柏、孔子故宅水井(每点1分) ‎ ‎16、因为作者看到了权势者对孔子的高捧和利用(1分),民众对孔子的恭敬和疏远(1分)感到圣人离自己很遥远(1分)。 ‎ ‎17、首先应看到伟人也有普通人的情感,(1分)其次是要客观对待这种情感,(1分)不应该将伟人神圣化(1分)。‎ ‎18、(1)暗指孔子及其学说应融入民族文化传统之中,(1分)相互扶持,各抒所长(1分)。 ‎ ‎(2)指出孔子的学说源于他对自然现象(1分)和社会人生的真实感悟(1分)。‎ ‎19.A(刑,刑罚,处罚,动词)‎ ‎20.D( 均为连词,表目的,来;A.转折关系连词/承接关系连词;B.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短语/与“为”呼应,构成“为…所…”句式,表示被动;C.这,代词/的,助词)‎ ‎21.C(应为“适当地顺从他们的意愿,更不能打击、压制正义的呼声”)‎ ‎22. 是以治水者/惟能使之日夜流注而不息/则虽有蛟龙鲸鲵之患/亦将顺流奔走/奋迅悦豫/而不暇及于为变 ‎23.(1)天下的人民,如果让他们宽弛而放纵,拱手不管,任其为所欲为,那么他们势必会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驰”1分,“视其所为”1分,“无所不至”1分,其他1分)‎ ‎24.文(文饰);文喻体兽皮上的毛色花纹;质喻体兽皮(鞟)。‎ ‎25. 棘子成认为君子只需良好的本质,无需文饰,这种认识过于片面(1分);韩非子认为君子是喜欢本质而厌恶文饰的,文饰只能掩盖本质之丑,而不能发扬其美,这种认识将内在本质与外在形式根本对立起来,过于绝对(2分)。正确的文质观应是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1分)。‎ ‎26.略 ‎27.作文。(60分)‎ 第一档(55—60)切合题意,文体明确。能结合材料进行多方面原因探究,对“传统文化现实突围方式”进行有力的支撑或批驳等,并能提出独到的建设性意见,呈现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有较强的思辨性语言。有严密的层次感和递进逻辑性,语言流畅。‎ 第二档(50—54)切合题意,文体明确。能结合材料进行大致的原因分析,对“传统文化现实突围方式”进行比较深入的支撑或批驳等;讲究论证方法,论说有较为流畅严谨的层次感和递进逻辑性,论说色彩较为明显,语言流畅。‎ 第三档(45—49)符合题意,文体明确。能围绕材料对“传统文化的现实突围方式”展开较为全面的论述。文章论述结构清晰,论述层次分明并多样,论述篇幅轻重得当,事例能说明观点,论说较有力。语言通顺,语言基本流畅,表述清楚,结构完整。‎ 第四档(40—44)基本符合题意,能围绕材料对“传统文化的现实突围方式”展开论述。较多依靠例子堆砌或空洞理复述来证明观点。论述内容层次不雷同,语言较通顺,结构较完整。阅卷基准分42分,符合本档基本要求,文体较为清晰,内容完整,论述较为得当的要打基准分或以上。‎ 第五档(35—39)偏离题意,脱离材料,偏重谈“传统文化”概念、类型等,简单提及要传承发扬等方式,而非侧重评价 “现实突围方式”;文体模糊(所谓夹叙夹议),语言风格不统一,结构不太完整。‎ 第六档(0—34)套题、离题、严重偏题,完全脱离材料,泛化话题,谈“文化”的大概念,或与“文化”没有任何关系,结构欠完整,语言面貌差,最高不超过34分。离题较为严重,但仍能够部分扣住主题写作,字数符合标准,可打25—34分。对于明显全文套题抄袭的,要严格打压,打分在15分以下。‎ 补充说明:‎ ‎(1)没有题目扣2分;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3分;标点错3-5处扣1分,6处以上扣2分,最多扣2分。‎ ‎(2)数严重不足评分标准:缺50字扣1分,300字以下,10分以内。‎ ‎【文言文参考译文】‎ 臣听说,有的事情看起来演化似乎很缓慢,但它一旦发生变化的时候,却又异常迅速。天下的大势就是这样的。天下人,幼年的时候让他们学习,长大以后教他们按照成人的标准行事。大家在彼此的喧闹呼叫声中慢慢养成一种风气,在相互随从当中逐渐造就一种习俗。但这样的群体却是涣散的。人们向各个方向涌动的都有,乱纷纷的一片,难以形成一股势力。在这种时候,那上面的统治者惩罚他们,他们就会恐惧;驱逐他们,他们就会顺从,那样子看起来好像不能有所作为。然而一旦等到他们出来变乱,常常至于破坏巨大而不可防御。所以,做天子的,应该是观察天下的趋势然后制定发展的方向,来确定天下归从的人。‎ 那天下的人民,如果让他们宽弛而放纵,拱手不管,任其为所欲为,那他们势必会无所不至。那情形就像长江大河,日日夜夜,浑浩流转,流向下游不能止息。一旦受到阻挡,转变流向,就会激荡不已,激荡不已又得不到宣泄,就会向四处漫溢。结果,冲垮了堤岸,淹没了丘陵山谷,浩瀚汪洋,再也无法控制。所以,善于治水的人,总是顺着水的流向而疏导它。这样,水流就不至于变得湍急奔涌而不可驾驭。而假如水流已经出现了湍急的情况,则又能够慢慢地让它排泄。这样,就不至于发生冲决堤岸、四处漫溢而不可控制的局面。然而天下的人们常常在长江大河安然流淌没有什么灾祸的时候,轻视狎玩,认为没有什么可怕的,而不去考虑去除那造成激荡的隐患;当看到水流相激荡,相蹙踏,还未发生溃乱的时候,认为不值得过于恐惧,这个时候不能缓缓地宣泄水流的怒气,因此最终造成了横流原野而无法根治。‎ 过去天下安定以后,那些人想要安坐无为保守天下,把循规蹈矩当做敦厚,把默默无言当做忠信。使得忠臣义士的愤怒郁闷之气不得发泄,豪迈俊杰之士忍不住心中的郁怒,起来振作士气。而世上那些喜好勇敢轻于进取、气盛而不容易被震慑的士大夫都乐于跟从他们群起而唱和,正直敢言忤逆世俗而在所不顾,刚直而行触犯圣上而毫不忌讳。现今的君子成群结队地来做这种事。只不过天下的人们还没有全部起来响应他们。这是因为,旧的风俗习惯还在许多方面留存着,并没有完全消除。这样,新旧两种思想和势力就在社会上形成对抗,谁胜谁负,一时还难以预料。结果,邪正曲直的双方互相搏击,互相冲突,两种力量交织在一起,乱作一团,谁也不知道最后将会出现什么局面。这种状况说明,天下的形势已经由平静而稍稍转向激荡了。然而,身居高位的人却不顺应趋势,对这种堵塞现象加以疏导。臣恐怕天下一些贤能的人将抑制不住他们的愤怒情绪,要自己起来冲决堵塞的障碍了。世上只有国君凭借自己的威严,想干什么事情的时候,天下的人们才会全部听从。现在上边不加疏导,却听任下边的人们自己冲突。这样,那部分并不赞同的人便会愤愤不平,心中不服;而天下的豪杰俊迈之士,也会奋勇不顾而冲决堤坝,怒气喷发如果不能成功,大的就会受伤,小的也会死亡,横然溃决无法挽救。比如,东汉时的李膺、杜密、范滂、张俭这些人,慷慨议论,本意只是想以此矫正世俗的弊病。然而,当时的国君却对那正和邪的势力不加区分,使正气得不到伸张,天下的有识之士不得不奋起而自行冲决障碍,结果便造成了天下大乱的局面。由此看来,对天下的英雄豪杰,是不能不适当地顺从他们的意愿的。‎ 所以治水的人,只要能使水流日夜不停地流淌,那即使有蛟龙和鲸鲵那样巨大的怪物,也会顺流奔走,踊跃愉悦,没有工夫来得及制造变乱。即使水流蓄积浑浊,壅塞而不疏决,那水中各种各样的怪物都将会勃然兴起,放肆作怪,寻求自己的快意而致使水流不可阻挡。所以治理天下也不可不稍微地疏通民意,来使人们郁积德心情得到顺应和快适。‎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