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协作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葫芦岛协作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高二上学期协作校第二次考试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中范围。‎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前我看文学作品,吸引注意力的是一般人所说的内容。如果它所写的思想或情境本身引人入胜,我便觉得它好,根本不注意它的语言文字如何。反正语言是过河的桥,过了河,桥的好坏就不用管了。近年来我的习惯几乎完全变了。一篇文学作品到手,我第一步就留心它的语言。如果它在这方面有毛病,我对它的情感就冷淡了很多。我并非要求美丽的辞藻,存心装饰的文章甚至使我嫌恶;我所要求的是语言的精确妥帖,心里所要说的与手里所写出来的完全一致,不含糊,也不夸张,最适当的字句安排在最适省的位置。那一句话只有那一个说法,稍加增减更动,便不是那么一回事。‎ 语言做到这个地步,我对作者便有绝对的信心。从我自己的经验和对于文学作品的观察看来,这种精确妥帖的语言颇不是易事,它需要尖锐的敏感、极端的谨严和极艰苦的挣扎。一般人通常只是得过且过,到大致不差时便不再苛求。他们不了解在文学方面,差之毫厘往往谬以千里。文学的功用原在表现,如果写出来的和心里所想说的不一致,那就无异于说谎,失去了表现的意义。一个作家如果不在语言精确妥帖上苛求,他不是根本不了解文学,就是缺乏艺术的良心。一个作家在语言方面既然可以苟且敷衍,他对于思想情感的洗练安排也就一定苟且敷衍。处处都苟且敷衍,他的作品如何能完美?这是我看重语言的理由之一。‎ 我得到这么一个看法,并不是完全拿科学头脑来看文学,硬要文学和数学一样,二加二必等于四。我细心体会阅读和写作的经验,觉得文学上的讲究大体是语言上的讲究,而语言的最大特点是精确妥帖。文学与数学不同的,依我看来,只有两点:一是心里所想的不同,数学是抽象的理,文学是具体的情境;一是语言的效果不同,数学直述,一字只有一字的意义,不能旁生枝节,文学暗示,一字可以有无穷的含蓄。穷到究竞,这还是因为所想的不同,理有固定的线索,情境是可变化可伸缩的。至于运用语言需要精确妥帖,使所说的恰是所想说的,文学与数学并无二致。‎ - 28 -‎ 人人都承认文学的功用在表现,不过究竟什么叫作“表现”,用这名词的人大半不深加考究。依一般的看法,表现是以形式表现内容。这话原来不错,但是什么是内容,什么是形式,又是一个纠纷的问题。中国旧有“意内言外”和“意在言先”的说法。照这样看,以“言”表现“意”,“意”就是内容,“言”就是形式。表现就是拿在外在后的“言”来翻译在内在先的“意”。有些人纵然不认为言就是形式,也至少认为形式是属于言的。许多文学理论上的误解都由此产生,我们须把它加以谨严分析。‎ ‎(摘编自朱光潜《文学与语文》)‎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前作者不重视文学作品的语言,只关注文学作品的思想或情境等内容,因为思想或情境等内容比语言更重要、更有吸引力。‎ B. 作者看重文学作品的语言的原因:一个作家如果不重视文学作品的语言,那么,他也不会重视文学作品的其他方面。‎ C. 在文学作品中,语言表达要准确,不能有偏差,如果写出来的和心里所想说的不一致,文学作品就失去了表现的意义。‎ D. 对于什么是内容、什么是形式的问题,历来众说纷g,但作者认为,“意”就是内容,“言” 就是形式,二者相辅相成。‎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采用了比喻论证手法,把阅读语言比作过桥,过完桥就不去管它的好坏。‎ B. 文章第三段运用对比手法,将文学的语言与数学的语言进行对比,论证文学语言的特点。‎ C. 文章第四段先破后立,先阐述人们存在的错误观点,然后予以批驳,再亮出自己的观点。‎ D. 文章先引出问题,然后进行分析,展开论证,在思路上环环相扣,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作家只有在“尖锐的敏感、极端的谨严和极艰苦的挣扎”三个方面缺一不可,才能真正做到作品语言的精确妥帖。‎ B. 如果一个作家不了解文学,或缺乏艺术的良心,就不会在文学作品的语言上追求精确妥帖,也不会在思想情感的表达方面认真。‎ C. 文学描述具体的情境,而具体的情境能变化伸缩,这就使文学具有了暗示性的特点,即使一个字也可以有无穷的含蓄。‎ D. 文学和数学有两点不同:一是心里所想的不同;二是语言表达效果不同。文学语言要求精确妥帖,数学语言不要求精确妥帖。‎ - 28 -‎ ‎【答案】1. C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 A项,“因为思想或情境等内容比语言更重要、更有吸引力”于文无据。文中只说到“如果它所写的思想或情境本身引人入胜,我便觉得它好,根本不注意它的语言文字如何”。‎ B项,“作者看重文学作品的语言的原因:一个作家如果不重视文学作品的语言,那么,他也不会重视文学作品的其他方面”因果关系不严密,这只是原因之一。如文中“一个作家在语言方面既然可以苟且敷衍,他对于思想情感的洗练安排也就一定苟且敷衍。处处都苟且敷衍,他的作品如何能完美?这是我看重语言的理由之一”。‎ D项,“‘意’就是内容,‘言’就是形式”是旧的看法,而不是作者的看法。‎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C项,“文章第四段先破后立,先阐述人们存在的错误观点,然后予以批驳,再亮出自己的观点”表述错误,文章第四段,没有先破后立,阐述的是某个纠纷问题,而不是错误观点。‎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D项,“数学语言不要求精确妥帖”错,原文是“至于运用语言需要精确妥帖,使所说的恰是所想说的,文学与数学并无二致”。‎ - 28 -‎ 故选D。‎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 28 -‎ 从网络约车、网络订餐到如今火热的共享单车,互联网+正在改变很多服务行业的属性,也改变着很多人的生活方式。而如今出现的“网约护士”,就是上门提供一些如打针、输液、采血等基础的医疗服务的一种新兴行业。用户在手机上下栽一款软件的APP,在APP里下个网约单,就能把医生、护士约到家里来提供医疗服务,做到“看病不出门”,实现了零散化护理需求和护士资源的“精准对接”,是“互联网+医疗”的积极探索。‎ 时下,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据统计,目前我国老龄人口已超过2.4亿,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超过4000万人。受传统文化等因素影响,老人往往更愿意在家而不是去机构养老,但很多时候又需要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但按照失能老人与护理员3:1的国际标准配置推算,我国当前至少需要1300万名养老护理员,而目前全国所有养老机构人员不足50万人,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仅2万人,我国养老护理人才的供给与需求处于严重失衡的状态。‎ 在家庭医生签约、医养结合的大政策下,基层和养老院对护理服务的需求巨大。护士多点执业将有利于其向工作态度更积极、执业道路更加独立的方向转型,为社会提供专业化服务。此外,多点执业让护理人员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提高收入。‎ ‎(摘编自《网约护士,靠谱吗》)‎ 材料二:‎ 项目类型 项目名称 广州市公立医院对应医疗服务价格 暨华医院“天使有约”(含上门费100)‎ ‎“医护到家”App单次项目费用 基础护理 打针服务 ‎1.94‎ ‎150‎ ‎159‎ 普通换药 ‎15.54‎ ‎200‎ ‎159‎ 导尿 ‎22.02‎ ‎300‎ ‎219‎ 留置胃管 ‎12.95‎ ‎300‎ ‎189‎ 压疮护理 ‎10‎ ‎300‎ ‎219‎ 造口护理 ‎12.95‎ ‎200‎ ‎219‎ 灌肠护理 ‎19.43‎ ‎300‎ ‎219‎ 雾化治疗 ‎7.77‎ ‎200‎ ‎159‎ 母婴护理 会阴护理 ‎7.77‎ ‎250‎ ‎199‎ - 28 -‎ 注:①在普通换药一项,“医护到家”提供3个部位的换药,每个部位不超过10×10cm。“天使有约”提供一个部位的护理服务,超出按50元/个加收费用。广州市公立医院注明该价格对应创面15(含)cm2以下或长度10(含)cm以下的换药服务。②“医护到家”和“天使有约”服务价格均不包含交通费、药费。③“医护到家”用户自备耗材。④表内价格单位:元。‎ 省市 ‎“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数量 物有项目 均有开展的服务 中医护理项目 北京 ‎25项 ‎/‎ 鼻饲、皮下注射、肌肉注射、肌肉注射、灌肠、造口护理、氧气吸入、血糖监测、伤口护理、生命体征监测、留置尿管的护理 无 天津 ‎35项 肛管排气、拔管、辅助排痰 上海 ‎42项 中段尿采集、居家营养支持、胃、肠造瘘管护理、腹透管维护 有 江苏 ‎43项 脑卒中康复管理、慢性心衰自我管理、糖尿病管理、慢性阻塞性肺病、高血压管理等 浙江 ‎31项 指导造口伤口失禁专科器具的使用、慢性/感染性伤口换药 广东 ‎43项 肠胀气护理、口服给药、家庭巡诊、心理评估及护理、淋巴水肿的预防与护理 ‎(摘编自《网约护士,你会约吗?》)‎ 材料三:‎ 为了引导“网约护士”这一新兴业态的健康发展,保障“网约护士”的人身安全和执业安全、患者的医疗安全,2019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 28 -‎ 试点医疗机构,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派出本机构注册护士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将护理服务从机构内延伸至社区、家庭。派出的注册护士至少应当具备五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和护师以上技术职称,能够在全国护士电子注册系统中查询。据此规定可以看出,新的服务模式不同于以往的“病人一网约护士”模式,而是“机构一网约护士”模式,护士不能个人接单。‎ ‎“机构网约护士”旨在强调上门护理服务的安全。但严格的规定亦可能导致护士数量陷入极度短缺的困局。原本护士的总数就很短缺,而具备至少五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和护师以上技术职称的护士则更为短缺。目前一些规模较大的“网约护士”平台纷纷对现有备案护士进行梳理核查,减少了大量不符合《方案》规定要求的护理服务人员。‎ 有业内人士表示,对于“网约护士”的准入标准,不应该单纯用工作年限来作为衡量一个护士护理水平的标准。比如在医院ICU工作一年到两年的护士,与在基层门诊干了多年的护士相比,也许前者年限不长,但护理经验和能力可能远超后者。对于“网约护士”的资质在后续的政策调整中应该更细化一些。‎ ‎“网约护士”试点安全问题至少包括人身安全、医疗安全、妥善化解医患糾纷防止演变成公共安全问题等三个方面。保障上门服务的“网约护士”的人身安全、确保上门护理服务的安全性、妥善化解医患纠纷,才能让“网约护士”试点稳步推进,在把护理服务送到特殊人群家中的同时让各方利益得到平衡兼顾,让社会更有温度和人情味。‎ ‎(摘编自《网约护士进人调整期》)‎ ‎4. 下列不属于“网约护士”新兴业态发展背景的一项是( )‎ A. 互联网+正在改变很多服务行业的属性。‎ B. 基层和养老院对护理服务的需求巨大。‎ C. 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失能、半失能老人多,更愿意居家养老。‎ D. 护理人员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提高收入。‎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约护士”是一种新兴业态,通过上门提供基础的医疗服务,其准入标准不能单纯用工作年限来衡量。‎ B. 新模式下的“网约护士”不是以个人的身份去提供服务,而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和医疗机构合作,向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C. 材料二所列省市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虽然特有项目各有区别,但均有开展的项目基本考虑了普通患者的居家护理需求。‎ D.‎ - 28 -‎ ‎ 只要保障“网约护士”的人身安全和执业安全、妥善化解医患纠纷,“网约护士”这一新兴业态就能稳步发展。‎ ‎6. “网约护士”来了,但目前影响“互联网+护理服务”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D 5. D ‎ ‎6. ①养老护理人才供给与需求处于严重失衡的状态。全国所有养老机构人员不足50万人,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仅2万人。②价格太高。“网约护士”服务价格和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相差几十甚至上百倍。③注册护士资格认证门槛较高。应当具备至少五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和护师以上技术职称。④“网约护士”接单的安全隐患。保障上门服务的“网约护士”的人身安全、确保上门护理服务的安全性、妥善化解医患纠纷,才能让“网约护士”试点稳步推进。‎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不属于‘网约护士’新兴业态发展背景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属于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D项,“护理人员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提高收入”属于现象,而非“网约护士”新兴业态的发展背景。‎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D项,“只要……就……”把必要条件当成充分条件,从材料三最后一段“保障上门服务的‘网约护士’的人身安全、确保上门护理服务的安全性、妥善化解医患纠纷,才能让‘网约护士’试点稳步推进”可看出。‎ 故选D。‎ ‎【6题详解】‎ - 28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网约护士’来了,但目前影响‘互联网+护理服务’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根据这些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本题中,由“但按照失能老人与护理员3:1的国际标准配置推算,我国当前至少需要1300万名养老护理员,而目前全国所有养老机构人员不足50万人,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仅2万人,我国养老护理人才的供给与需求处于严重失衡的状态”可见:养老护理人才的供给与需求处于严重失衡的状态。由材料二的表格可以看出,“网约护士”服务价格和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相差几十甚至上百倍,即价格太高。由“派出的注册护士至少应当具备五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和护师以上技术职称,能够在全国护士电子注册系统中查询”可见:注册护士资格认证门槛较高。由“‘网约护士’试点安全问题至少包括人身安全、医疗安全、妥善化解医患糾纷防止演变成公共安全问题等三个方面”可见:“网约护士”接单的安全隐患。‎ ‎【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疙瘩汤 俞继红 他是一名美食家。‎ 他从大山中来,起先是到城里一家饭店做小工。他对食物有着天生的敏感,靠着勤奋钻研,一步步成为大厨。他又走南闯北,见识过不同地域的各种食材和奇奇怪怪的做法,被人们称为厨艺大师。‎ 成为大师后,他频繁地被邀请参加各种美食比赛和节目,担任评委和嘉宾。见多识广加上天生的舌头和能说会道的嘴巴,他常常把参赛者说得频频点头,让观众们听得津津有味。偶尔露一小手,也让大家瞪起眼睛,嘴巴成了“O”形。‎ 后来,他索性辞别了烟熏火燎的后厨,成了专门品尝各种美食的美食家,成了电视台、电台美食节目的固定嘉宾,每天赶来赶去,侃侃而谈,乐此不疲。‎ - 28 -‎ 忽一日,一饭店老板私下找到他,递过来一个厚厚的信封,请他在节目中对饭店的美食评点一二。他没有推辞,专程赶到这家饭店品尝一番,在节目中进行了点评。没想到,这家饭店立刻火了起来,顾客点名要尝尝他在节目中推荐的几道菜。‎ 随后,只要经他点评过的饭店,无一例外都火了起来。人们给他起了外号,叫“金嘴”。‎ 请他点评的饭店老板越来越多,开始,他还坚持要亲自品尝后才给点评;后来,人越来越多,他干脆让这些老板们把各自拿手菜的菜谱一同拿来。他一捏信封,略一审视,心中便有了数,知道该说几句什么话。‎ 他成了这座城市美食界举足轻重的人物。‎ 随着送来的信封越来越厚,他突然感觉到,他那天生对食物敏感的舌头正一点点地退化。这一发现令他十分惊异和恐慌,他偷偷跑到各家饭店,甚至自己关起门来在家里做出各种菜式来品尝,那跳动的味蕾、美妙的感觉竟然都不见了。‎ 他对任何人都不敢提起,好在没有人注意,做节目时他依然侃侃而谈,半夜里却经常惊醒,醒来一身虚汗。‎ 他开始尝试各种中药、针灸,甚至用烈酒和辣椒去刺激,却没有任何效果。‎ 年轻的老婆笑他,是不是做了什么亏心事,老天爷专门来惩罚他的。‎ 他赶紧到庙里烧了香,还是不见起色。‎ 那天,他到电台做节目,刚走进大厅,见一群人正组织为山里贫困孩子捐款。本来已经走过去了,他突然听到“做善事”这几个字,立即转过身,把钱夹里足足有两三千元的钱一下子塞进了捐款箱,引得大伙一阵惊呼。‎ 周末,组织者邀请他一起去山里送钱物,他正想出去散散心,就跟了去。‎ 他无心参加热闹的捐赠仪式,一个人沿着山路向山里走去,越走越觉得这里像自己的老家,不知不觉竟走出老远。又累又俄时,看到山薄旁有一户人家,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婆正在晾晒采来的山蘑。‎ 他说明来意,好客的山里老人笑笑说:“你们城里人都爱来山里观山景,我们这里穷,只怕没什么好东西招待客人呢!”‎ 他笑笑:“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心里不觉又黯淡下来。‎ 不一会儿,老人端出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疙瘩汤,汤中还加有新鲜的山蘑和绿绿的山菜。‎ 看着热气腾腾的疙瘩汤,恍惚间他感到自己回到了儿时家中,白发老人似乎就是自己已故去的母亲。母亲也爱做疙瘩汤。‎ ‎“快吃吧!别嫌饭不好就行,又解渴又解饿。”老人热情地催促道。‎ 他捧着这碗山里的疙瘩汤,吃得不亦乐乎,脸上露出心满意足的表情。‎ - 28 -‎ 爽滑筋道的面疙瘪,醇香四溢的山蘑,清新鲜嫩的山菜,美妙的滋味充斥在口中,跳动的味蕾刺激着喉结,他仿佛又回到儿时的时光……‎ 他敏感的舌头又回来了。‎ 他望着大山,迎着山风,泪流满面。‎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山既是小说中主人公走出来的地方,也是他觉醒的地方,构思精巧,浑然一体,引发读 者思考。‎ B. “他”收了厚厚的信封后,专程赶到饭店品尝一番,在节目中进行点评,这表明了“他”内心的贪婪。‎ C. “他”成了这座城市美食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一句在小说中极具讽刺意味,展现了社会生 活中丑陋、庸俗的一面。‎ D. 文章中他把“有两三千元的钱一下子塞进了捐款箱”,这一举动表明他对山里贫困孩子发自内心的同情。‎ ‎8. 结合小说内容,概括“他”的人生轨迹。‎ ‎9. 小说以“疙瘩汤”为题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①“他”通过天分加勤奋,成为一名美食家;②“他”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大肆收受贿赂;③“他”失去了味觉,回到大山,在老人的疙瘩汤里找回了丢失的味觉。 ‎ ‎9. ①以“疙瘩汤”为题,言浅意深,引人回味。②以“疙瘩汤”为题具有凸显故事情节的作用,喝“疙瘩汤”是小说的高潮部分。③以“疙瘩汤”为题凸显了主题,以平常而又简朴的“疙瘩汤”道出了追求简单、不失人生本真的主题。‎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D项,“这一举动表明他对山里贫困孩子发自内心的同情”错,从文中“他突然听到‘做善事’”的描写来看捐款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同情,更多的是做了亏心事之后寻求的一种心理安慰。‎ 故选D。‎ - 28 -‎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结合小说内容,概括‘他’的人生轨迹”,然后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进行概括总结。本题中,首先,文章开头介绍“他从大山中来,起先是到城里一家饭店做小工。他对食物有着天生的敏感,靠着勤奋钻研,一步步成为大厨。他又走南闯北,见识过不同地域的各种食材和奇奇怪怪的做法,被人们称为厨艺大师”、“后来,他索性辞别了烟熏火燎的后厨,成了专门品尝各种美食的美食家,成了电视台、电台美食节目的固定嘉宾,每天赶来赶去,侃侃而谈,乐此不疲”,可见此时的“他”通过天分加勤奋,成为一名美食家;由“后来,人越来越多,他干脆让这些老板们把各自拿手菜的菜谱一同拿来。他一捏信封,略一审视,心中便有了数,知道该说几句什么话”可见:此时的“他”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大肆收受贿赂;由“爽滑筋道的面疙瘪,醇香四溢的山蘑,清新鲜嫩的山菜,美妙的滋味充斥在口中,跳动的味蕾刺激着喉结,他仿佛又回到儿时的时光……他敏感的舌头又回来了”可见:此时的“他”失去了味觉,回到大山,在老人的疙瘩汤里找回了丢失的味觉。‎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标题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主旨看,是否寄托情感,深化主题。其次要结合结构看,重点看首尾段,看它们与标题之间有什么联系。一般而言,题目具有统领全文、贯穿全文、担当线索的作用。然后结合情节看,标题是否有概括故事情节、铺开情节呼应细节的作用。还要结合人物看,明确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看标题与人物形象、性格或命运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以此来看题目是不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情感态度的表达有具体的作用。最后要结合标题本身的效果看,对读者而言,该标题是否新颖精妙,吸引读者。本题中,文章以“疙瘩汤”为题,并且在文章的后文中写道“看着热气腾腾的疙瘩汤,恍惚间他感到自己回到了儿时家中,白发老人似乎就是自己已故去的母亲。母亲也爱做疙瘩汤”,言浅意深,引人回味。而喝“疙瘩汤”是小说的高潮部分,如“爽滑筋道的面疙瘪,醇香四溢的山蘑,清新鲜嫩的山菜,美妙的滋味充斥在口中,跳动的味蕾刺激着喉结,他仿佛又回到儿时的时光……他敏感的舌头又回来了”,这样,凸显了故事情节。从文章主旨上看,“疙瘩汤”这一看似普通的题目,体现的是追求简单、不失人生本真的主题,这样的题目设置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 28 -‎ ‎【点睛】解答标题作用类题目,一般从如下角度思考。首先是标题本身,点明写作对象,分析标题本身的语言特点,多体现为使用某种修辞手法的标题;分析标题本身的意境特点。然后分析情节结构方面,统领全篇,概括主要故事情节,是文章的线索,或串起文章的哪些情节,或见证记录了什么事件的发展变化,或写了什么与这个物象有关的经历。接着是内容主旨方面,作者借标题表达某种态度,标题是文中主人公某种精神品质的载体,标题比喻或象征某种形象,标题揭示了某种精神或哲理,突出了某种主旨,升华了主题。人物塑造方面,突出人物的形象或性格。最后是表达效果方面,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渲染营造了某种氛围,标题与文中某个内容相呼应,或与文中什么内容形成对比。‎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诔韩王,韩王不能用。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于功实之上。以为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今者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悲廉直不表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然韩非知说之难,为《说难》书甚具,终死于秦,不能自脱。‎ 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秦王惊之,未信用。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妇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冻,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救之,非已死矣。‎ 申子、韩子皆著书,传于后世,学者多有。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太史公①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确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删改)‎ ‎[注]①太史公:司马迁。②礅(礉):苛刻。‎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 以过法诛之 B. 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 - 28 -‎ ‎ 以过法诛之 C. 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 以过法诛之 D. 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 以过法诛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法术,文中指商鞍重“法”,申不害重“术”,都不够完善,韩非主张两者兼用,后指法家之学。‎ B. 儒者,尊崇孔子创立的儒学学说、通习儒家经书的人。汉代以后泛指读书人。‎ C. 侠,文中指扶弱抑强、见义勇为的人,他们因好名声被官府封官,称为“侠客”。‎ D. 老子,我国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非贵族出身,学识超群。他是韩国的贵族子弟,有口吃的缺陷,不善言语表达,但才干出众,连李斯都自认为学识比不上韩非。‎ B. 韩非洞察世事,著书立说。他悲叹廉洁正直的人不被邪曲奸枉之臣接纳,考察了古往今 来的得失变化,所以写了《孤愤》等十万多字的著作。‎ C. 韩非才华横溢,受到赏识。有人把他的著作传到秦国。秦王见到《孤愤》等,很赞赏,听说是韩非所写,秦王立即攻打韩国,终于见到了韩非。‎ D. 韩非遭人诋毁,令人惋惜。李斯和姚贾在秦王面前诋毁韩非,秦王派人毒死了韩非。司马迁悲叹韩非的命运,对韩非的遭遇充满了惋惜之情。‎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 ‎(2)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答案】10. B 11. C 12. D ‎ ‎13. (1)韩非看到韩国渐渐衰弱下去,屡次上书规劝韩王,但韩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2)我能够见到这个人并且能和他交往,就是死也不算遗憾了!‎ ‎【解析】‎ ‎【10题详解】‎ - 28 -‎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 以过法诛之”的意思是:现在大王想要吞并各国,韩非到头来还是要帮助韩国而不帮助秦国,这是人之常情啊。如今大王不任用他,在秦国留的时间长了再放他回去,这是给自己留下的祸根啊,不如给他加个罪名,依法处死他。其中,“王”“非”“此”都做句子主语,此处都应断开,排除 CD;“今王不用”句子成分完整,主谓宾俱全,排除A。‎ 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C项,“他们因好名声被官府封官,称为‘侠客’”错,“侠客”是民间对他们的称呼。‎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D项,“秦王派人毒死了韩非”有误,原文是“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数:屡次;谏:规劝。用:采纳。第二句中,此:这;游:和……交往;恨:遗憾。‎ ‎【点睛】参考译文:‎ - 28 -‎ 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子弟。他爱好刑名法术学问,他的学说的理论基础来源于黄帝和老子。韩非有口吃的缺陷,不善于讲话,却擅长著书立说。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李斯自认为学识比不上韩非。韩非看到韩国渐渐衰弱下去,屡次上书规劝韩王,但韩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当时韩非痛恨治理国家却不致力于修明法制,不能凭借君王掌握的权势来驾驭臣子,不能富国强兵寻求、任用贤能的人,反而任用夸夸其谈、对国家有害的文学游说之士,并且让他们的地位高于讲求功利实效的人。他认为儒家用经典文献扰乱国家法度,而游侠凭借着武力违犯国家禁令。国家太平时君主就宠信那些徒有虚名假誉的人,形势危急时就任用那些披甲戴盔的武士。现在国家供养的人并不是所要用的,而所要用的人又不是所供养的。他悲叹廉洁正直的人不被邪曲奸枉之臣接纳,考察了古往今来的得失变化,所以写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万多字的著作。然而韩非明白游说的困难,他撰写的《说难》一书非常详尽,但是他最终还是死在秦国,自己没有逃脱游说的灾祸。‎ 有人把韩非的著作传到秦国。秦王见到《孤愤》《五蠹》这些书,说:“哎呀,我能够见到这个人并且能和他交往,就是死也不算遗憾了!”李斯说:“这是韩非写的书。”秦王于是立即攻打韩国。起初韩王不重用韩非,等到情势紧急,才派遣韩非出使秦国。秦王对他感到很惊异,但没信任、任用他。李斯、姚贾嫉妒他,在秦王面前诋毁他说:“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子弟。现在大王想要吞并各国,韩非到头来还是要帮助韩国而不帮助秦国,这是人之常情啊。如今大王不任用他,在秦国留的时间长了再放他回去,这是给自己留下的祸根啊,不如给他加个罪名,依法处死他。”秦王认为说得对,就下令司法官吏给韩非定罪。李斯派人给韩非送去了毒药,叫他自杀。韩非想要当面向秦王陈述是非,未能见到秦王。秦王后悔,派人去救免他,可惜韩非已经死了。‎ 申子、韩子都著书立说,留传到后世,学者大多有他们书。我唯独悲叹韩非撰写了《说难》而本人却逃脱不了游说君主的灾祸。太史公说:老子推重的“道”,虚无,以无所作为来适应各种变化,所以他写的书措辞微妙不易理解。韩子依据法度作为规范行为的绳墨,决断事情明辨是非,用法严酷苛刻,极少施恩。都源于道德的理论,而老子的思想理论就深邃旷远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韩愈 日薄风景旷,出归偃前檐。‎ 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 田野兴偶动,衣冠情久厌。‎ 吾生可携手,叹息岁将淹。‎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8 -‎ A. 开篇作者既描写了景物,又刻画了人物,一静一动之间足见诗人的闲适恬淡之态。‎ B. 诗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天上的景物与生活中的棉絮和镰刀联系在一起,富有生活气息。‎ C. 颈联写出诗人在赏完美景后放开怀抱、放浪形骸的情怀,不愿受世俗“衣冠”的约束。‎ D. 本首诗歌语言通俗易懂,不事雕琢,诗人在自然美景中寄托自己的思想情感,浑然天成。‎ ‎15.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晴云”“新月”倾注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之情,“田野兴偶动”更是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田园美景的热爱之情。②对官场的厌恶。“衣冠”借代官场,“厌”字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之情。③对朋友的思念。“吾生可携手”照应诗题,抒发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④对时光飞逝的慨叹。“岁将淹”,岁月蹉跎,令人惆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C项,“放浪形骸的情怀,不愿受世俗‘衣冠’的约束”错误,颈联抒发了作者对田园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官场的厌倦之情。‎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本题中,“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田野兴偶动”几句中,通过“晴云”“新月”“田野”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美景的热爱之情。“衣冠情久厌”中的“厌”字,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之情。 “吾生可携手”一句则抒发了对诗人朋友的思念之情。“叹息岁将淹”,岁月流逝,令人叹息。此处有诗人对时光飞逝的慨叹。‎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28 -‎ ‎(1)荀子的《劝学》中“______,______”两句指出,整天冥思苦想不如片刻学习,强调“学”比“思”更加重要。‎ ‎(2)韩愈在《师说》中列举了孔子广泛求教的事例,并引用孔子的名言“______,______”来说明“圣人无常师”的道理。‎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______,______”,告诫人们如果不以史为鉴,就会重蹈历史的覆辙。‎ ‎【答案】 (1). 吾尝终日而思矣 (2).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 三人行 (4). 则必有我师 (5).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6).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须臾”“鉴”“哀”。‎ ‎【点睛】古诗词默写年年必考,近年来理解性默写题的考查比例渐渐加大,难度比直接型默写稍大,灵活性更强,需要学生不仅要准确、熟练掌握名句名篇内容,还要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背诵,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事实上,不止北上广,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城市已深陷“垃圾围城”的困局。发展越快垃圾越多,垃圾堆正像日益逼近的高墙,把城市空间越挤越窄,实施垃圾分类回收已是______。早在几十年前,德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就开始了垃圾分类的______。经过长达半个世纪的磨合,目前有些做法已经比较成熟并取得了良好效果。1993年,我国多次制定相关垃圾分类规则,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垃圾分类工作推进缓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垃圾分类的法律体系不______,对垃圾分类的标准和具体做法,相应的奖惩措施没有明确规定。如今上海在立法方面______了空白,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然而,(______)。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相关部门还是要保持足够的耐心,要包容百姓的难处,要坚持不懈地引导。一屋不洁何以洁天下。垃圾分类工作的成效是否快慢与进度是否高低,将是我国社会治理水平的一场检验,也是我们向往美好生活的真诚度做一次实质性测量。‎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当务之急 持久战 完善 添补 - 28 -‎ B. 刻不容缓 攻坚战 兀吾 填补 C. 当务之急 攻坚战 健全 添补 D. 刻不容缓 持久战 健全 填补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千家万户的生活,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都和垃圾分类有关 B. 和垃圾分类有关系的是千家万户的生活及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 C. 垃圾分类关系千家万户,涉及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 D. 千家万户的生活,与垃圾分类相关;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和垃圾 分类相连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垃圾分类工作的成效高低与进度快慢,将是我国社会治理水平的一场检验,也是我们向往美好生活的真诚度做一次实质性测量。‎ B. 垃圾分类工作的成效高低与进度快慢,将是对我国社会治理水平的一场检验,也是对我们向往美好生活的真诚度做一次实质性测量。‎ C. 垃圾分类工作的成效快慢与进度高低,将是对我国社会治理水平的一场检验,也是对我们向往美好生活的真诚度做一次实质性测量。‎ D. 垃圾分类工作的成效快慢与进度高低,将是我国社会治理水平的一场检验,也是我们向往美好生活的真诚度做一次实质性测量。‎ ‎【答案】17. D 18. C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 第一空,刻不容缓:刻,指短暂的时间;缓,延迟。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当务之急:当务,指应当办理的事。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本段文字前面有“日益逼近”“越挤越窄”的字样,意在强调情势危急,所以“刻不容缓”更准确贴合语境。‎ 第二空,持久战,持续时间较长的作战。攻坚战:攻击敌人坚固阵地的战斗。前文“早在几十年”,说明时间持久,选“持久战”。‎ 第三空,健全:该有的东西都有,没有缺失。完善:没有缺失而且很好。后者比前者更高一层,所以选择“健全”。‎ - 28 -‎ 第四空,填补:填充空白。添补:增加。此处与“空白”搭配,所以选择“填补”。‎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由原文“我国垃圾分类工作推进缓慢……对垃圾分类的标准和具体做法,相应的奖惩措施没有明确规定……”可见,文段的叙述对象是“垃圾分类”,排除ABD。‎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从搭配上看,应是“成效高低”、“进度快慢”,排除CD;由原文“我国垃圾分类工作推进缓慢……对垃圾分类的标准和具体做法,相应的奖惩措施没有明确规定……”可见,文段的叙述对象是“垃圾分类工作”,由此排除A。‎ 故选B。‎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 28 -‎ 此题属于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既要注意注意逻辑关系,如因果、条件、并列、递进、总分、先后、大小、多寡、快慢、轻重、难易、表里等的思维顺序,又要注意符合生活的事理;意境是否协调。要注意画面、情调、风格的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或欢乐热烈,或简洁明快,或隐晦曲折等,文段中所体现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要高度契合统一;句式是否一 致。如句子的结构、关联词的搭配等,所选的句子要和语段信息前后照应,表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音节是否和谐。要考虑语句前后句子的字数、音节、句式、平仄等。‎ 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地铁是以在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大城市土地资源稀缺,地铁建于地底,①___。地铁运量大,使用电能,节约能源,减少城市污染。地铁速度快,准点率高,②__ ,既快捷又经济,民众乐于搭乘。总之,与其他城市交通工具相比,③____。‎ ‎【答案】 (1). 可以节省地面空间 (2). 票价实惠 (3). 20.可以节省地面空间票价实惠地铁是最佳公共交通工具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补写题,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紧扣“地铁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进行总结,如“地铁出行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等,言之成理即可。‎ - 28 -‎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9月28日,由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领衔出品,陈凯歌担任总导演,黄建新担任总制片人,张一白担任总策划,陈凯歌、张一白、管虎、薛晓路、徐峥、宁浩、文牧野七位导演联手打造的国庆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在京隆重举行首映礼,七大剧组主创悉数出席,与现场观众面对面进行交流,分享影片拍摄的幕后故事。‎ 这部电影以大时代下的小人物为切入视角,聚焦新中国高光时刻背后最平凡的你我他,用力透银幕的温暖感染了首映礼的上千名观众,获得热情的赞誉“影片讲的就是我们所有中 国人的心声”“有温度有深度”“第一次看电影结束全场鼓掌”,不少观众打出高分表示会推荐给身边的亲朋好友“不同年龄的人都会有自己的感动”,更有影迷直言“没看够”“值得二刷”,准备待影片上映后再次观影。影片将于9月30日全国公映。‎ ‎【答案】关键信息:①9月28日《我和我的祖国》在京举行首映礼;②影片获得热情的赞誉;③影片将于9月30日全国公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先审清题目要求“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然后浏览文段,摘取信息点,进行整合。本题中,由原文“9月28日,由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领衔出品,陈凯歌担任总导演,黄建新担任总制片人,张一白担任总策划,陈凯歌、张一白、管虎、薛晓路、徐峥、宁浩、文牧野七位导演联手打造的国庆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在京隆重举行首映礼”可提炼出:9月28日《我和我的祖国》在京举行首映礼。由“这部电影以大时代下的小人物为切入视角,聚焦新中国高光时刻背后最平凡的你我他,用力透银幕的温暖感染了首映礼的上千名观众,获得热情的赞誉”可提炼出:影片获得热情的赞誉。原文“影片将于9月30日全国公映”为第三个信息点。‎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28 -‎ 材料一 随着社会发展和国民收入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也有了质的提升。一些尚未正式步入职场、没有固定收入的大学生,也表现出旺盛的消费需求,甚至经常过度消费,相互攀比。‎ 材料二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3.8%的受访者称平时会注意勤俭节约;73%的受访者月消费额度集中在1000-2000元72.9%的受访者希望学校组织开展勤俭节约辩论会、榜样人物宣传讲座等活动:58.2%的受访者建议组织大学生参观红色革命基地,感受幸福生活得来不易;76.2%的受访者认为,秉持勤俭节约的美德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消费观;87.9%的受访者认同这个时代依然需要勤俭节约精神,认为如今勤俭节约的内涵是不与人攀比、不随意浪费和不奢侈铺张。‎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给大学生、学校、家长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达看法,提出建议,并阐述理由。‎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金阳”为写信人,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勤以修身,俭以养德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商隐曾说过,“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历史也反复证明了这个道理。从夏桀穷奢极欲而亡国到古罗马帝国因贵族们的奢侈无度而衰败,从满清八旗子弟的蜕变之痛到前苏联“共产主义贵族”们的特权之祸,一个个政权的兴亡史无不深刻地昭示我们:奢,能败国、败家、败自己。勤俭使一个国家得以繁荣昌盛,勤俭使一个人得以自立自强。春秋季文子,贵为上卿,以俭为荣;五代李存审,“赠簇教子”,唤醒沉溺浮华享乐的孩子们。‎ 鉴古知今,奢则成糜,糜则促败,勤以修身,俭以养德。有人说,当下的中国式奢侈,是一种炫耀式奢侈,严重到一定地步,往往会让人陷入“玛尔蒂德”陷阱,给家庭和自己带来可怕的后果,甚至灾难。可是,面对这种陷阱,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有些同学过分追求所谓的潮流,盲目追星,购买超出家庭经济承担能力的奢侈品,去满足自己扭曲的虚荣心。这样的同学,把注意力放在攀比与炫耀上,一心追求享受,又怎么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呢?要知道,奢侈与怠惰从来都是相伴相生的。‎ 同学们,“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不仅是一句古训,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当我们丢弃了勤俭的美德,也就忘记了生活的真谛。‎ - 28 -‎ 勤俭是一个永恒的生活话题。勤俭,自然要建立在“勤”与“俭”的结合上,“勤”让我们追求和创造财富,“俭”让我们珍惜和积累财富。自古圣贤多节俭,从厉行节约的晏婴到“一钱太守”刘宠,从一代名相魏征到民主革命家孙中山,无不为我们留下了一份份勤俭自励的珍贵遗产。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鞠躬尽瘁、艰苦朴素的光辉事迹,更是彪炳千秋。是的,唯有勤奋,使人志向坚定,不屈不挠;唯有节俭,使人道德高尚,淡泊致远。‎ 作为新世纪的青年,作为新海园的学子,我们更应将勤俭二字落实到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在食堂点餐适量、不浪费粮食,不浪费手边的一张纸、一支笔,不用水时及时关紧水龙头,随手关灯,不再出现“长流水”、“长明灯”的现象。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当形成一种认识,那就是,节俭二字不只适用于物质,节俭的也可以是时间。每天争取提前十分钟起床,吃早饭时顺便收听清晨新闻,利用餐后散步的间隙多背几个单词,跑操信号响起后不磨蹭拖沓、尽快到达集合点„„诸如此类可列举的有太多太多。看似寻常的小事积聚在一起便成了不寻常,而新海园学子的独特气质也从中显现。‎ 同学们,我们应当时刻铭记,勤以修身,俭以养德。在世界勤俭日的这一天,让我们问一问自己:我,践行勤俭了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并思考人生,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 28 -‎ ‎【审题】这是一道组合型材料作文题,材料取材于主流媒体的大型专题调查数据与结论,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与针对性。材料一呈现的是当代大学生旺盛的消费需求,乃至出现过度消费、相互攀比等负面现象。材料二呈现的是在校大学生有关勤俭节约的思想意识与行为习惯等的调查数据与结论。材料二反映了在校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对勤俭节约美德的内涵与价值的认识,对如何培养大学生勤俭节约美德的对策的建议。材料一与材料二构成问题与对策的逻辑关联。两则材料的核心关键词是“勤俭节约”,这一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当代青年值得传承与弘扬的优秀传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核之一。本题写作任务指令语给出多个写作交际对象与写作的任务指令(“看法”“建议”“理由”)。不同交际对象,写作的内容与言说的策略,各有不同,需要考生仔细斟酌,恰当选择。本题着眼考查学生基于特定交际语境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立意的限定性与开放性有机统一,考生针对不同交际对象,其立意侧重点与言说策略均有不同,但聚焦点又都落到了当代大学生与传统美德“勤俭节约”这两个基本点上,其思维触发点有背景、现状、传统、内涵、意义(价值)、对策等不同视角,既可取其一点深入挖掘,也可综合多点具体剖析。‎ 参考立意:勤以致富,俭以养德;攀比之风当刹,节约之习当养;勤俭节约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珍惜幸福生活,学会勤俭节约;戒奢尚俭,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勤俭节约,利己、利民、利国;多向榜样人物学习勤俭美德;树立正确消费观,培养勤俭美德;勤俭是美德,更是责任;多管齐下,深入开展勤俭节约主题教育活动;家长应该成为子女勤俭美德的表率等。考生具体行文时,须针对题干中“大学生”“学校”“家长”或其他相关方的不同属性,展开有针对性的分析与论说。‎ 行文结构: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引出论点“在物质更加丰富、生活水平提高的当下,秉持勤俭节约精神仍然重要”。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精神;构建勤俭文化内涵是古今中外人生发展的内在需求,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延续,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构建当代中学生的勤俭文化内涵,利己、利人、利国家,势在必行等。最后可以写自己的感悟或做法,如“勤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则天下平”“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等。‎ ‎【素材】节俭,积聚的不仅是有形的物质财富,更是无形的精神财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为大学生补上勤俭节约这门“必修课”,就是要让美德之光净化大学生的心灵,提升大学生的境界,不忘孜孜以求的初心,积聚艰苦奋斗的磅礴力量。‎ 皇帝伟人都如此勤俭节约,而作为21世纪接班人——当代中学生呢?当代中学生早已忘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艰辛和“一粥一饭汗珠换”的来之不易,在食堂、洗漱台、厕所里仅仅因为“不喜欢”,就把没吃完的甚至没碰过的饭菜倒进了垃圾桶;也无视“节约用水、造福人类,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遗训,把“如果人类不从现在节约水源,保护环境,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的公益广告当做是杞人忧天;凿壁借光的典故再也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教室空无一人,好几盏白日灯却肆意地敞亮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古人将人生的时光看得比金子还贵,可我们一些中学生却在无休止地浪费着大好青春。粮食、水源、电能、时光这些被老一辈看得比生命还要重的东西,在我们的同学眼里却变得一文不值。‎ ‎“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这些老话告诫我们即使富裕了也不能忘记勤俭节约,可是这些早抛诸九霄云外,穿名牌、讲攀比、铺张浪费现象比比皆是,令人痛心疾首。‎ - 28 -‎ 把节约教育的内容引入教材。国外一些国家都把节约教育体现在学生的教材之中,让学生在学习教材时,潜移默化地接受节约教育。比如新加坡小学阶段开设的“生活与成长”和“好公民”等课程,都把勤俭节约、爱护公物、勤奋质朴等作为重要内容向学生灌输。印度尼西亚小学教材就强调培养学生“具有节俭及热爱劳动精神”。马来西亚一年级教材上有这样一篇课文:“晚上,弟弟上床睡觉。房外的灯还亮着。他想,灯是我开的,我应该把它关掉。爸爸知道了这件事,说弟弟是个好孩子。”短短50多个字,就把“注意节约用电”的良好品德习惯贯穿其中了。‎ 日本中小学德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在节约教育方面,对一、二年级学生要注重“爱惜钱与物”、“爱护公物”的教育,对三、四年级学生要注重“有节制地生活”的教育,对中学生则要重点培养他们自觉的节约理念,养成节约的习惯。‎ 国外除了运用教材、课堂等对学生进行节约教育外,还非常注重通过具体行为习惯来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和节约习惯。西方国家的一些学校里,每年暑假都要举行校服交换会,家长们拿来自己孩子穿不得的校服,换取那些适合自己孩子穿的校服。这种“以衣换衣”的活动既节省了开支,又避免了物资的浪费,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节约意识。‎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制约问题就是:我国的资源、能源日益紧张,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而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源浪费过于严重,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率极低。构建节约型发展模式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 ‎ - 28 -‎ - 28 -‎ ‎ ‎ - 28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