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苏省江阴四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江阴四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江苏省江阴四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人写了这样一首歌曲:“兰亭临帖,行书如 。月下门推,心细如你脚步碎。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又难拓你的美。……摹本易写而墨香不退,印泥都有余味。”借用古诗词意境来写歌本 ;但歌曲偏偏取名为《兰亭序》,就有“ ”和“涂鸦”之嫌了,这可不是对经典文化精义的积极传承。‎ A. 行云流水 无可厚非 篡改 B. 行云流水 无可非议 窜改 C. 高山流水 无可非议 窜改 D. 高山流水 无可厚非 篡改 ‎【答案】A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辨析近义词语的能力。辨析词语运用得恰不恰当,可从多方面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必须了解所提供词语的词义。词性、程度轻重、范围天小、适用对象、感情色彩等,必须抓住同义词或近义词的不同语素的意义进行区别,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辨别筛选。正确理解为:行云流水:①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②形容事物流转不定,易于消逝。③形容速度快,而且动作轻巧。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语境说的是“行书”,故第一空应选用“行云流水”。排除CD项。无可非议:指所议对象没有任何不对的地方,没有任何可以指责的地方。无可厚非:指所议对象确实有点小问题,但问题并不大了,可以进行适当的责难,但不能过多地进行责难。语境说的是借用古诗词意境来写歌本这件事问题并不大,不必过分指责。所以应选用“无可厚非”。排除B项。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窜改:改动,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本句是指改动了原经典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并非改动原文的文字。故用“篡改”。故本题选A项。‎ ‎【点睛】‎ 近义词辨析的方法:1、牢记搭配对象。有的时候,两个近义词之间的意义并无明显差别,但是搭配的对象全然不同,或者范围差异很大。比如“荣膺”的一定是较高规格的荣誉,“荣获”的对象就相对普通。2、去除同类项,就区别项加以组词区分。很多时候,两个近义词都具有相同的字眼,比如“遏止”和“遏制”。可以将相同的字眼,如“遏”去掉,就剩下的字眼组词,前者为“停止”,后者为“控制”。通过组词加以区分,对于大多数拥有相同字眼的近义词都是相当有效的辨析手段。3、寻找关键词中的反义词。有些近义词,比如“真谛”和“精髓”,一个强调的是“真”,一个强调的是“精”,这个时候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真”的反义词是“假”,“精”的反义词是“粗”,也就是说,一个探讨是真假问题,一个探讨的是粗精问题,讨论的问题不一样,语用环境自然也不一样。4、将两个字的词变成四个字的词。很多时候,像“钟情”、“包罗”这样的词语,将其扩展为四个字的时候反而容易看穿其本来面目。“一见钟情”仅指爱情,“包罗万象”则明示了“包罗”范围之广。面对这些犹抱琵琶半遮面、追求含蓄蕴藉的两字短语,将其扩展为四个字,也是一种重要的辨析手段。总之,对于近义词辨析题,务必找到真正能将两个词区分开的点,这些点最好本来就生长在这些近义词上,成为我们在考场上推断出正确答案的线索,千万不能蒙混过关,使得本来区分就不大的近义词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模糊。‎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 , ,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 ‎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A. ⑥③④①②⑤ B. ②⑤①④⑥③ C. ②④⑥③①⑤ D. ⑥④②⑤③①‎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第六句与第三句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第六句“旺盛的生殖力”与第三句“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存在因果的关系;紧跟着第四句提到“将这种生命力转移”,自然紧跟在第三句后面;第一句是第四句的目的,而前面所说的内容是第二句和第五句的原因。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视频 ‎3.下列对联吟诵对象不同的一项是 A. 梦里迷蝶知忘我,濠上观鱼能齐物。 B. 宇宙辉弘存万物,天地无穷任逍遥,‎ C. 扣盆而歌出尘世,梦蝶亦乐入太虚。 D. 安富尊荣公府第,文章道德圣人家。‎ ‎【答案】D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联吟诵对象不同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分析和理解诗歌的能力。这道题考的是正确指出诗句说些的对象。ABC三项是庄子,涉及庄子的“庄周梦蝶”“濠上观鱼”等典故以及庄子的《齐物论》、《逍遥游》等著作或作品。D项,是孔子。这是孔府的门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此联概括出千百年来“圣人家”的气派。上联写孔子府第安富尊荣,富荣同国盛大,气魄非凡。下联赞美孔子的文章流传千古,与天齐老。故本题选D项。‎ ‎4.下列古代名句中所蕴含的理趣与语段内容最相符的一项是 ‎ 丝瓜俯视南瓜说:“我的藤蔓很长,可以爬得很高。清晨能看到朝阳冉冉升起,傍晚能看到夕阳徐徐落下。”南瓜说:“我的果实很重,无法爬到高处。但我依托着泥土,感到踏实和温暖;也能观察到身边细微的变化。”‎ A.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B.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D.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古代名句中所蕴含的理趣与语段内容最相符的一项是”。先要读懂故事,故事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丝瓜”和“南瓜”对话,揭示的是每个人都有优点,应取长补短,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化。对照选项,A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说明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比喻不能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缺点错误,和故事稍微有偏差。C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道理,D项,“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说明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便能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只有B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论证了人有长处也有短处。对别人,要善于欣赏其长处,但也不能忽略其短处,必须全面地认识一个人;对自己,要珍视自己的长处,做到自尊、自信,又要正视自己的短处,避免狂妄自大。故本题选B项。‎ ‎5.下列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A. 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B.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D.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答案】C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句式的辨析。C项, “见”相当于“我”,宾语前置句,“见背”即“背见”,意思是丢弃我。其它皆为被动句。A项,“于”,表被动,译为“被。”B项,“见”,表被动,译为“被”。D项,“见”,表被动,译为“被”。故本题选C项。‎ ‎【点睛】‎ 文言特殊句式一共有七种,这里之重点讲解两中,即宾语前置句和被动句。一、判断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叫判断句。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1. “……者……也”的判断句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 “……者……”的句式中,“者”不译,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也”式。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4.语意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5.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6.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7.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但出现较晚并且少见。如:巨是凡人。二、被动句。常见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即“谓语+于……”式。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2.在动词前边用“见……(于)”“受……(于)”表示被动。如: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3.“为+动词”的形式。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4.‎ ‎ “为……所……”或“为所”式。如: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5.用介词“被”引出主动者,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6.语意被动句。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补出。如:兵挫地削,亡其六郡。三、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不过,文言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在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五、宾语前置句。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宾语通常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后边。在文言文里,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1.动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大致有三种情况:(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所谓否定句是表示否定的句子,即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毋”或表示否定的动词“无”或无定代词“莫”。如果它的宾语是代词,一般放在动词谓语之前。如:古之人不余欺也。(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如:沛公安在?(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这种现象古汉语中并不多见。如:句读不知,惑不解。(4)表示动作对象的单一性和强调宾语,往往用“唯(惟)……是……”和“唯(惟)……之……”等格式,可将副词“唯(惟)”译成“只”“只是”或“专”“一定”等,而助词“之”“是”是提宾的标志,不译。如成语“唯利是图”等,就是这种格式。2.介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它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叫介词宾语。介词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后,文言文中在以下情况时放在介词之前:(1)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前。如:何以知之?”(2)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是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的前面,最常见的情况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如:余是以记之。 (3)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放在介词的前面。如:项王、项伯东向坐。‎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家谱记 归有光 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俎豆壶觞,鲜或静嘉。诸子诸妇,班行少缀。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祖宗,父母之本也。族人,兄弟之分也。不可以不思也。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吾爱其子而离其兄,吾之子亦各念其子,则相离之害遂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 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仁孝之道责之也。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 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 ‎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居常不自释 释:宽解 B. 贫穷而不知恤 恤:救济 C. 以仁孝之道责之也 责:责备 D. 不录于有司 于:表被动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幼时丧母,是归有光毕生憾事,他了解祖先及家族旧事只能去问家族里年长的人。‎ B. 归有光出生后,家道衰落,族人人心离散,归氏家族连祭祀祖先的活动都不举行了。‎ C. 兄弟成家后,各自只想着自己的小家和孩子,归有光认为这样做会殃及子女。‎ D. 归有光认为家族衰落的根源在于家族的宗法被废弃,以致秩序混乱,道德滑坡。‎ ‎8.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 ‎(2)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 ‎(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9.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归有光写作《家谱记》的意图。‎ ‎【答案】‎ ‎6. C ‎ ‎7. B ‎ ‎8. (1)亲人去世不去相互安慰,有喜事不去相互庆贺;到家只知偏爱自己的妻子儿女,出门就欺骗父母兄弟。(2)等他们有了子女,那么兄弟间相待的情感,已经如同堂兄弟间相待的情感。 ‎ ‎9. ①凝聚族人;②扭转世风。 ‎ ‎【解析】‎ ‎6.试题分析:题干是“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C项,“责”:要求。就是用仁孝的道理来要求他。故本题选C项。‎ ‎7.‎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B项,“归氏家庭连祭祀祖先的活动都不举行了”错,原文为“而归氏几于不祀矣”,意思是祭祀活动混乱不堪,几乎等同于没有祭祀活动,而不是不举行祭祀活动。故本题选B项。‎ ‎8.试题分析:题干是“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吊”:“安慰”;“私”:“偏爱”;“妻子”:“妻子儿女”;“诳”:“欺骗”。第二句关键点:“比”:“等,等到”;“视”:“对待”;“从兄弟”:“堂兄弟”。第三句关键点:“莫之夭阏者”:宾语前置句,“没有什么力量能阻遏它”;“乃”:“才”;“图”:“打算”;“南”:“南飞,飞到南方”。‎ ‎9.试题分析:题干是“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归有光写作《家谱记》的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作答本题关键是在文中找出对应的信息。此题相关的信息为“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意思是“而族人凝聚开始于家谱,所以我想要写归氏的家谱,不仅仅是记载,更是用来寻求写家谱的意义”,以及文章的倒数第二段,由此可见作者的目是:凝聚族人;扭转世风。‎ ‎【点睛】‎ 翻译句子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我七八岁时,见到家中的长辈,就拉着他的衣服询问先人旧事。大概是因为我幼年时就失去了母亲,平时不能宽解自己,对于死去的人恐怕不能了解他的事迹,对于活着的人恐怕不能成事,实在是受了很大的创伤,内心十分痛苦。‎ 归氏家族到我出生时,一天天地更加衰败。家族历史悠久而最终分离,人口众多但人心离散。从我的祖辈到各位叔父以来,贪婪粗鄙狡诈暴戾的人,常常有很多从家族中出现。大概上百人聚集在一起,竟没有一个知道学习的。大概十个学习的,却没有一个懂得礼义的。亲人贫穷却不知道救济,愚昧迟钝却不知道教育。亲人去世不去相互安慰,有喜事不去相互庆贺;到家只知偏爱自己的妻子儿女,出门就欺骗父母兄弟。平时招待朋友,有时能破 费千钱,但是在一年中重要的节日,祭献祖先时,却谋划甚微。祭祀盛食物用的礼器、酒壶酒杯,很少有洁净美好的。家中的男女祭祀时站队都连不成队列。更有甚者,竟然有因为请人观礼的缘故,改变 将要举行祭祀的日期;用厨房里吃剩下的残羹剩肴,来替换新供上的祭品,归氏家族几乎到了没有祭祀的境地。‎ 我回去看老宅,阅览了归氏的旧书,慷慨激愤叹息流泪说:“唉,这些人难道不是素节翁的后人吗?为什么到了这个地步呢!”父母是我们兄弟生命共同的来源。祖宗是我们父母的根本。族人都有兄弟的情分。不能忘记啊。人刚出生,当他们年幼时,兄弟在亲人怀中呱呱哭泣,吃饱了就一起嬉戏,不分彼此。年长有了家室后,那么他们的情感已经不像这样了。等他们有了子女,那么兄弟间相待的情感,已经如同堂兄弟的情感。在这时,只担心兄弟分离的不迅速,哪里还会想着亲人聚集的难处,这也是天下的形势趋向于分离的原因。假如我爱自己的子女却离散了自己的兄弟,我的子女也各自想着自己的子女,那么亲人离散的害处就殃及到我的子女,这能说是爱自己的孩子吗?‎ 我每次侍奉父亲,一年里重要的节日跟着各位叔父、兄弟端着酒杯祝寿,看到祖父须发皆白,暗中想我的各位叔父兄弟,都是始于同一祖父罢了文言文阅读 家谱记 归有光 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阅读答案。现在却常常不能同心,未曾不深深独自感伤。然而天下的事,破坏它的人是从一个人开始,成就它的人也是从一个人开始。仁孝的君子能凭自身带领天下的人,更何况骨肉之间呢?古代的人立大宗的嫡子为继承人的原因,就是用仁孝的道理来要求他。调整家族关系的制度废除了,天下就没有门第高贵、世代为官的人家了。没有了世家,那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情意就衰微了,社会风尚的浮薄就一天比一天厉害,有道理啊。‎ 我学习圣人的道理,通晓儒家六经的大概旨意。虽然我过着贫困简朴的生活,不被官府录用,但私下观察天下治乱,老百姓休养生息的利弊,常在内心有所忧虑。‎ 我看看自己的亲人,内心有所触动,打算寻求用来使族人凝聚的办法,而族人凝聚开始于家谱,所以我想要写归氏的家谱,不仅仅是记载,更是用来寻求写家谱的意义。‎ 评卷人 得分 三、诗歌鉴赏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秋江晚泊 刘禹锡 长泊起秋色,空江涵霁晖。‎ 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 古戍见旗迥,荒村闻犬稀。‎ 轲峨艑上客,劝酒夜相依。‎ 注:①作于被贬夔州途中。②轲峨:孤高状。③艑:船。‎ ‎(1)请赏析首联“空”字的妙处。‎ ‎(2)请分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3)请概括尾联表达的情感。‎ ‎【答案】(1)空,空阔、旷远,形象描绘了江面上雨后空阔迷蒙的景象,表达作者孤寂之情。(每点1分)‎ ‎(2)①选取典型景物(暮霞、宾鸿、古戍、旗、荒村、犬稀);②富有层次(由高到低,由远及近;暮霞、宾鸿是仰观,旗迥、荒村是远眺,闻犬稀是近听);③视听结合(古戍、旗迥、荒村是视觉,犬稀是听觉);④动静结合(宾鸿飞是动景,古戍、旗迥、荒村是静景);⑤比喻(宾鸿自况自喻);⑥白描。(答出四点即可)‎ ‎(3)仕途遭贬的失意;旅居异地的孤寂;秋夜难捱的愁苦。(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首先应认真审题,明确题干所指的方向,然后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比如本题中,“赏析首联‘空’字的妙处”,这是考查诗歌的炼字技巧。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古诗词阅读答案 秋江晚泊① 刘禹锡 长泊起秋色,空江涵霁晖古诗词阅读答案 秋江晚泊① 刘禹锡 长泊起秋色,空江涵霁晖。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比如本题中,要明确“空”所修饰的对象,是“江”,写出江面的空阔,再联系此时诗人的处境分析情感即可。‎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试题分析:写景的角度主要包括如下几个: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从运用修辞的角度考虑,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互文等;从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象征、铺陈白描;从景物的动静的角度来写,动静景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从观察的角度立足点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诸觉结合),视觉(形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从分析景物的全景与特写景来考虑:粗笔勾勒与工笔细描(点面结合);从分析景物的色彩搭配的角度来考虑:突出景物的色彩,注重色彩的多样。比如本题中,可以从选材、空间、写景动静、感官以及修辞等角度分析作答。题干问的是“分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这是考查写景的技巧。首先要明确写景的几个角度,然后再结合颔联和颈联进行。“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古戍见旗迥,荒村闻犬稀”,从选材的角度来看,主要是选取了“暮霞”“宾鸿”“古戍”“旗帜”“荒村”“犬”等几个景物;从空间角度来看,从“暮霞”“宾鸿”到“古戍”“旗帜”“荒村”“犬”,由高到低,由远及近,有仰视,有远眺;从感官角度来看,其中“犬吠之声”是听觉,其他几个景物是视觉;从写景的动静角度来看,有动静,有静景,动静结合;从修辞角度来看,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诗人以“宾鸿”自况。‎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中,可以先根据诗歌的标题和注释明确诗歌的题材——贬谪诗、羁旅诗,然后明确这两种诗歌题材通常表达情感,最后再结合诗歌的尾联“轲峨艑上客,劝酒夜相依”具体分析即可。‎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评卷人 得分 四、句子默写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 (李密《陈情表》)‎ ‎(2)真的猛士,________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3)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________,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 ‎(4)_________,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5)阁中帝子今何在?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6)青山隔送行,_____,淡烟暮霭相遮蔽。(王实甫《长亭送别》)‎ ‎(7)____,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庄子《逍遥游(节选)》)‎ ‎(8)若夫乘天地之正,_____,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节选)》)‎ ‎【答案】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通古今之变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槛外长江空自流 疏林不作美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而御六气之辩 ‎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僮”“惨淡”“固”“虚诞”“槛”“疏”“誉”“御”“辩”,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睛】‎ 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评卷人 得分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只想和你接近 吴念真 ‎ ①直到我十六岁离家之前,我们一家七口全睡在同一张床上,睡在那种用木板架高铺着草席、冬天加上一层垫被的通铺。‎ ‎ ②这样的一家人应该很亲近吧?没错,不过,不包括父亲在内。‎ ‎ ③父亲可能一直在摸索、尝试与孩子们亲近的方式,但老是不得其门。同样的,孩子们也是。‎ ‎ ④小时候特别喜欢父亲上小夜班的那几天,因为下课回来时他不在家。因为他不在,所以整个家就少了莫名的肃杀和压力,妈妈准确的形容是“猫不在,老鼠呛须”。‎ ‎ ⑤午夜父亲回来,他必须把睡得横七竖八的孩子一个个搬动、摆正之后,才有自己可以躺下来的空间。‎ ‎ ⑥那时候我通常是醒着的。早就被他开门闩门的声音吵醒的我通常装睡,等着洗完澡的父亲上床。‎ ‎ ⑦他会稍微站定观察一阵,有时候甚至会喃喃自语地说:“实在啊……睡成这样!”然后床板轻轻抖动,接着闻到他身上柠檬香皂的气味慢慢靠近,感觉他的大手穿过我的肩胛和大腿,整个人被他抱了起来放到应有的位子上,然后拉过被子帮我盖好。‎ ‎ ⑧喜欢父亲上小夜班,其实喜欢的仿佛是这个特别的时刻———短短半分钟不到,却完全满足的亲近。‎ ‎ ⑨长大后的某一天,我跟弟弟妹妹坦承这种装睡的经历,没想到他们都说:“我也是!我也是!”‎ ‎ ⑩有一年父亲的腿被落磐压伤,伤势严重到必须从矿工医院转到台北一家外科医院治疗。‎ ‎ ⑾由于住院的时间很长,妈妈得打工养家,所以他在医院的情形几乎没人知道。某个星期六中午放学之后,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冲动,我竟然跳上开往台北的火车,下车后从火车站不停地问路走到那家外科医院,然后在挤满六张病床和陪伴家属的病房里,看到一个毫无威严、落魄不堪的父亲。‎ ‎ ⑿他是睡着的。四点多的阳光斜斜地落在他消瘦不少的脸上。他的头发没有梳理,既长且乱,胡子也好像几天没刮的样子;打着石膏的右腿露在棉被外,脚指甲又长又脏。‎ ‎ ⒀不知为什么,我想到的第一件事,竟然就是帮他剪脚指甲。护士说没有指甲剪,不过可以借我一把小剪刀。然后我就在众人的注视下,低着头忍住一直冒出来的眼泪,小心地帮父亲剪脚指甲。‎ ‎ ⒁当我剪完父亲所有的脚指甲,抬起头才发现父亲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睁开眼睛看着我。妈妈叫你来的?不是。你自己跑来没跟妈妈说?没有。‎ ‎ ⒂直到天慢慢转暗,外头霓虹灯逐渐亮起来之后,父亲才再次开口说:“暗了,我带你去看电影,你晚上就睡这边吧!”‎ ‎ ⒃那天夜晚,父亲一手撑着我的肩膀,一手拄着拐杖,小心穿越周末熙攘的人群,走过长长的街道,去看了一场电影。‎ ‎ ⒄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一个人到台北,第一次单独和父亲睡在一起,第一次帮父亲剪脚指甲,却也是最后一次和父亲一起看电影。‎ ‎ ⒅那是一家比九份升平戏院大很多的电影院,叫远东戏院。那天上演的是一部日本片,导演是市川昆,片名叫“东京世运会”。‎ ‎ ⒆片子很长,长到父亲过世二十年后的现在,它还不时在我脑海里上演着。‎ ‎ (选自吴念真《这些人,那些事》)‎ ‎12.简要概括父亲人物形象。‎ ‎13.赏析第⑦段文字的表达特色。 ‎ ‎14.第⒄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5.有人评价吴念真的散文“深沉而有暖意”,请联系全文探究此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 ‎【答案】‎ ‎12. ①老实本份,②勤劳肯干。③深沉寡言④坚毅顽强。⑤深爱孩子。 ‎ ‎13. ‎ ‎①从听觉、嗅觉和触觉方面描写,②运用动作、语言和细节描写了父亲深夜呵护孩子的情景,表现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 ‎ ‎14. ①内容上:总结上文抒发感慨,四个“第一次”表达自己成长的欣慰,更表达和父亲相处并一起看电影的幸福,同时有微微遗憾:没有更多时光和父亲在一起。结构上:是对上文叙事的收束,也引出下文对电影院和电影内容的补写。 ‎ ‎15. ①人:父亲外表坚强,深沉寡言,却内心柔软。体现了深沉而有暖意。②事:两件事,其一写父亲曾让孩子害怕,但孩子喜欢夜间父亲来探望;其二,写父亲受伤,独自疗伤,因此作者有了和父亲亲近的机会。两件事都有冷峻的一面,更有暖意的一面。③情:父与子之间表面沟通并不和谐,内心却深藏着爱,这种爱表现得深沉却有暖意。④笔法:作者语言不动声色,没有渲染,但字里行间却蕴含最真挚的情感,深沉而有暖意。答出三点即可)‎ ‎(或答:①父亲的形象“深沉而有暖意”。父亲是矿工,工作辛劳、困苦使他深沉少言,看似冷漠,但内心火热,对家庭对孩子有情有爱。②人物的情感。“深沉而有暖意”,家里孩子多,生活严峻,父亲和孩子很少沟通,表面并不和谐,但彼此内心却深藏着爱和暖意。③作者写作语言冷峻,简练而朴实的语言蕴含着内在的力量,蕴藏深挚情感,读者感受到父子间深情,有浓浓的暖意。) ‎ ‎【解析】‎ ‎12.试题分析:题干是“简要概括父亲人物形象。”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阅读文章,可从他的身份职业、道德品格、性格脾气这三方面考查概括父亲特点:父亲的职业是矿工,工作方面勤劳肯干,兢兢业业;而品格方面,他坚强刚毅,坦然面对困难;个性方面,很爱孩子,用他特有的方式来表达爱。回答本题,从以上的分析中先概括父亲的形象,然后结合文中具体事件分析父亲为什么是这样的人。‎ ‎13.试题分析:题干是“赏析第⑦段文字的表达特色。”本题考查散文的写作特色,并体会表达效果。首先分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分析可知有动作,如“稍微站定观察一阵”、“床板轻轻抖动”,“帮我盖好”;语言描写,如“实在啊……睡成这样!”;还有细节描写,如“拉过被子”。再从描写角度方面分析,可知从听觉“喃喃自语地说……”、嗅觉“柠檬香皂的气味”和触觉“感觉他的大手穿过我的肩胛和大腿”方面描写,生动细腻。回答本题,从听觉、嗅觉和触觉方面描写和对父亲的动作、语言和细节等方面着手,并分析这样描写是为了通过父亲深夜呵护孩子的情景,表现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 ‎14.试题分析:题干是“第⒄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本题考查某一段文字在文章中的作用。“作用”题要从两方面把握。一是内容方面,看这段内容写了什么,表达什么情感;二是结构上看,看此段内容与上下文的关系。阅读第17节,显然,文章第17段是抒发感慨的段落,作者连用四个“第一次”抒发了“我”和父亲相处时幸福、欣慰、遗憾之情。‎ 是在上文叙述基础上发抒的,感慨的内容“”也较复杂,要分析出来。结构上看,本节是过渡段,联系上下文的意思,上文记叙了“我”和父亲相处并一起看电影并为父亲剪指甲一事,下文第18节写和父亲一起看电影,第⒄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15.试题分析:题干是“有人评价吴念真的散文‘深沉而有暖意’,请联系全文探究此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本题考查探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这是一道探究作者文章的风格特点的题目。探究试题的设置可以从小说的某一情节、某一细节、某一人物、某一道具等任何一个因素入手,答题指向是一看是否符合情节逻辑,二看是否合乎性格逻辑,三看是否合乎艺术真实和现实真实,四看对小说主题是否起到积极作用。本题要结合对文章的理解,并联系实际,做到言之成理,有理有据。注意抓住题干中“深沉”和“暖意”两个方面,从主题思想、形象塑造和结构安排三个方面探究。“深沉”‎ ‎【点睛】‎ 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首先,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本题可以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分析人物形象,还可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其次,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还可以借助描写方法、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人物间的关系、作者倾向等分析人物形象。‎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 ‎①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的智力,而智力能带来巨大快感。如何拿智商来作乐,读书便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只要付出一个汉堡的钱,便可以得到一个作者在那段岁月所有的心思。国际阅读率比较研究显示,当下韩国国民人均阅读量约为每年11本,法国约为8.4本,日本约8.5。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当孩子稍稍懂事时,几乎每一个母亲都会严肃地告诉他:书里藏着的是智慧,这要比钱或钻石贵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 ‎②世间有两种快乐,第一种是因为无知,第二种是因为彻悟。无知的人,每天无忧无虑,什么都不想。他们做的事,干的活,只是为了吃饱喝足。这种简单而无知的快乐,就像是动物,为了生存而生存,不需要复杂的思维和智商,更不会去主动获取新的知识。而彻悟,是因为读过一些书,经历一些事,心境发生改变,生命变得更加有质感。正如周国平所言,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所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③书,像一扇门,透过这扇门,你可以看到别人每天都想了些什么,他们如何总结这个世界,又如何想象另一个世界。读书,不是要醍醐灌顶瞬间涅槃,追求人生的大和谐,而是要去知道,你这次与作者会在哪里会合,又会在哪里分开,会在哪里产生共鸣,又会在哪里产生分歧。一本书不一定能让你走出困境,不过至少会让你知道,从古到今跟你有同样烦恼,并且同样在寻找答案的人有很多,你并不孤单。‎ ‎④我们小时候读的书,如同小时候吃的饭,一时半会儿看不出什么,直到成年后,前者成为了我们的精神,后者成为了我们的骨血,两者都融入到我们的每一个细胞。我们的气质,大多藏于读过的书中,读书就像一把把开山刀,每每拿起来挥舞,就能在你内心开垦出一片新的旷野,从而腾得出地方种植更多作物,到了秋天,心灵便可在广阔无垠的大地上忙碌着收获思想。‎ ‎⑤我一直很喜欢毛姆说的一段话:“生命的尽头,就像人在黄昏时分读书,读啊读,没有察觉到光线渐暗;直到他停下来休息,才猛然发现白天已经过去,天已经很暗,再低头看书却什么都看不清了,书页已不再有意义。”这是形容一个人年老时的样子,而我则希望人们都能有这样的读书体验。‎ ‎(选自《时代邮刊》2017年第4期,有删改)‎ ‎16.请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述层次。‎ ‎17.请概括文中所说的读书的意义。‎ ‎18.作者引用毛姆的话,想要表达关于读书的什么观点?‎ ‎【答案】‎ ‎16.首先,明确世间有两种快乐;接着,阐述无知的快乐;最后,阐述彻悟的快乐。‎ ‎17.①能获取智慧;②能带来顿悟的生活快乐;③能了解别人的思想;④能培养气质,收获思想。‎ ‎18.①要全身心投入地读书;②让阅读陪伴终生;③要珍惜有限的读书时光。‎ ‎【解析】‎ ‎16.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分析论证层次,答题的关键的是概括段落的要点,即世间有两种快乐、无知的快、彻悟的快乐。‎ ‎17.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意概括的题目,注意对文章简单划分层次,然后概括要点,重点注意段首和段尾句。‎ ‎18.试题分析:此题分析句子的作用,答题的要点是“关于读书观点”,答题的关键是分析这句话和“读书”的关系,即身心投入、陪伴终生、珍惜有限的读书时光。‎ 评卷人 得分 六、材料作文 ‎19.根据下面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 人的一生中“等”的事情很多。“等”,能让人期盼希望,发现美好;“等”,也能让人无为地消磨时间,最终一事无成。有人在“等”中枝叶干枯,有人在“等”中成了一棵常青藤。‎ ‎【答案】等待 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场不长不短的等待。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是友情的等待,“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爱情的等待;总是处于黑暗之中的海伦·凯勒在守候着虚拟的“三天光明”,唯美的海子总在期待着“春暖花开”;鲍尔吉·原野在寂寞里等待着詹姆斯·拉斯特的琴声,贝克特笔下的人们在等待着能带来好运的戈多??甚至,每一个人在出生之后便开始等待着那永远不会落空的生命的圆寂。‎ 有人曾经统计过,一个人的生命中起码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了“等待”中。等待,有时漫长,甚至会消耗尽我们的一生,譬如等待真爱的到来,等待死亡的降临;有时等待又很短暂,譬如等待下课,等待考试成绩的揭晓,等待新的一天的开端??‎ 等待有一丝神秘,有一份憧憬,它最需要的是耐心。不是所有的等待都会有结果,不是每一种期望都会成为现实,所以等待的滋味往往并不好受。就拿等人来说吧,等的一方比被等的一方更受煎熬,就像惜别之后留守的一方比离开的一方更觉凄凉。客人未到,等候的主人面对的是静止的时间;一方离去,笼罩着留守一方的是空虚的时光。‎ 等待,因其有所希冀而令人兴奋,又因等待的过程无所事事而使人百无聊赖。因此,等待是混合了兴奋与无聊的一种复杂的心境。时间久了,无聊便会占上风。当然,有许多人在心急如焚中巴望,他们有时撩拨耳边垂发,或是用抽烟和叹息来抚平内心的焦虑烦躁。即使是沉稳如松、心静如水的人,也挥不去等待中的紧张和烦躁。所以,有这样一句直指人心的话:等待是人生最初的苍老。‎ 然而,不论等待的漫长与短暂,正是因为这些长长短短的等待,才使我们的人生充满希冀,才使我们有勇气走完我们漫长的旅途。是啊,纵然没有爱情,但如果对爱情的憧憬都没有,哪里还有青春的浪漫?即便没有过高的追求,但如果没有对未来的期盼,那么人生该是多么苍白?可以没有最终的结果,但如果没有等待,哪里还有梦幻的人生?有时,等待只是人生旅途中的一段小憩,小憩结束了,我们的旅途还要继续;有时等待只是一个过程,过程终结了,新的旅途又在等待着我们。也许无所谓结果,无所谓终极目标,但活着你总得等待些什么,因为我们需要这一个一个的过程组成我们圆满的人生。‎ 的确,等待不免无聊甚至痛苦,但一无期待的人更是如同沉入了无聊的深渊。缺少等待的人生如同没有日出的黑夜,令人茫然无措;缺少等待的人生,如同没有珍珠的项链,简单枯燥。不要抱怨等待,不到最后一刻就不知有何变数,因此,等待中也就蕴藏着无限的机遇和无尽的可能。 人生有太多的等待,我们必须学会等待,更要习惯于一个个不尽如人意的等待。‎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构思时,可根据材料含义构思立意。材料的含义:有很多的“等”是被动消极的,盲目的,在等待中虚度韶光,挫失了锐气,丧失了良机,最终一事无成。有主动积极的“等”,有目的的“等”,在等待中积蓄力量,随时准备抓住机遇,大显身手。所以可从莫虚度时光,要抓住机遇;从积蓄力量,厚积而薄发等角度立意。要注意拟一个出彩的题目。‎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