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大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三)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大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三)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华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年级月考(三)‎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文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題共3小題,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经典,是在当世仍有典范意义与价值的优秀文化遗产。20世纪50年代以前,经典的地位稳固如泰山,如美国著名文学理论家韦勒克所说:“文学经典已经被牢固地确定下来,远远地超出怀疑者所容许的程度。贬低莎士比亚的企图,即便它是来自于像托尔斯泰这样一位经典作家也是成功不了的。”但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人怀疑传统经典的合法性,在欧美学术界掀起了一场维护经典和批评经典的“文化战争”。此种思潮90年代传入中国,在现代文学研究界引发了谁是现代经典作家之争。不管是欧美学术界,还是中国学术界,关于经典的讨论,其出发点并非从根本上撼动经典的地位,无非是哪些作家作品应该进入经典,哪些不应该进入经典,但前提它必须是经典。‎ 卡尔维诺用十四条理由说明为什么读经典,其中几条都与耐读性有关。经典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是一本永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凡可以称为经典的书,一定是值得我们不断阅读的精神产品。经典的耐读性反映在三个方面。‎ 首先,经典必然是独创的,是独一无二的。《红楼梦》面世之后,续书很多,但没有一部成为经典,原因很简单,《红楼梦》只能是一部,不能有第二部,第二部就非独创。鲁迅被看作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家,为什么鲁迅是经典作家?读《阿Q正传》就可知道。鲁迅塑造了独一无二的人物形象:阿Q,并用阿Q这个形象来凝缩中国人的国民性——阿Q精神胜利法。他的自轻自贱,他的妄自为大,他的自我安慰之道,都和中国人的国民性息息相关。鲁迅当时就看穿了当代人的这些把戏。‎ - 26 -‎ 其次,经典的耐读,来自于其丰厚的内涵。王蒙曾说:“我喜欢一次又一次地琢磨《红楼梦》,每读一次都有新发现,每读一次都有新体会新解读。”这是讲经典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是无尽的宝藏。鲁迅在《〈绛洞花主〉小引》中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是讲经典对不同读者而言,会有不同的发现。但如果《红楼梦》里面没有这样的内涵的话,读者也是无法看出来的。‎ 再有,经典的耐读,在于思想的深刻性。儒家思想来自于“四书五经”,道家的思想来自于《老子》《庄子》。人类的轴心时代恰恰是经典的爆发期,也是人类思想的爆发期。‎ ‎《三国演义》写中国人的政治观,讲天时地利人和。曹操得天时,孙权得地利,刘备得人和。《三国演义》里面蕴含着一个很重要的思想,用今天的话语来说,就是谁获得了老百姓的支持,谁就是合法政权。这就是一种全新的政权观。当然这种历史观来自孟子的思想:“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仁政就是以民为本。获得百姓的支持,方能得到天下。由此孟子提出一个万世不泯的结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摘编自詹福瑞《经典的魅力》)‎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经典不可动摇的地位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从根本上发生变化。‎ B. 受国外思潮影响,我国学术界曾开展了关于经典作家的争论,对作家作品进行了重新划分。‎ C. 无论是韦勒克还是卡尔维诺,都试图通过自己对经典的认识来阐明阅读经典的重要原因。‎ D. 《红楼梦》作为经典文学,内容包罗万象,不同身份、文化背景的读者,从中会有不同的收获和发现。‎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段运用引用的论证手法,使读者对经典的地位问题有清晰具体的认识。‎ B. 文章从经典的概念入手,主体部分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经典具有耐读性这一重要特征。‎ C.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以总分总结构论证中心论题——经典的魅力。‎ D. 作者在论述过程中,以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国文学经典为例,有利于读者理解,也增强了说服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红楼梦》问世后出现了许多续作,但没有一部能成为经典得以流传,原因在于经典具有独创性。‎ - 26 -‎ B. 鲁迅作为经典作家塑造了阿Q这一独特形象,可见一部作品能否成为经典,关键在于人物塑造得是否独一无二、不可替代。‎ C. 经典必须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作品就蕴含着轴心时代人类伟大深刻的思想。‎ D. 孟子民贵君轻、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思想,在传统经典《三国演义》中得到弘扬,同时这一思想也使小说更加深刻。‎ ‎【答案】1. D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经典不可动摇的地位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从根本上发生变化”错误,从文中可知,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人怀疑经典的合法性,但经典的地位并没从根本上有所变化,由文中“其出发点并非从根本上撼动经典的地位”亦可作出判断;‎ B项,“……我国学术界曾开展了关于经典作家的争论,对作家作品进行了重新划分”错误,范围扩大,第一段说的是“在现代文学研究界引发了谁是现代经典作家之争”,可见应是“谁是现代经典作家之争”,且“重新划分”无中生有;‎ C项,“无论是韦勒克还是卡尔维诺,都试图通过自己对经典的认识来阐明阅读经典的重要原因”错误,由文中韦勒克的话得不出他是在阐述阅读经典的原因,而是表现了他对经典具有的地位的判断。‎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 26 -‎ 项,“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以总分总结构论证中心论题——经典的魅力”错误,“解决问题”在文章论述过程中并无体现,同时文章是按照总分结构展开论述的。‎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B项,“可见一部作品能否成为经典,关键在于人物塑造得是否独一无二、不可替代”推断不合理,能成为经典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一定有了独一无二的形象就能成为经典。‎ 故选B。‎ ‎【点睛】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老字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了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商业文化、历代相传的手艺之外,更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留下的宝贵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产品的文化价值更加突出,也利于老字号走向世界。‎ - 26 -‎ 中外的老字号的发展水平差异非常大,国外的百年品牌比如可口可乐、雀巢、奔驰、宝洁等,非但不老朽还很青春时尚。而一听说中国的老字号,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块乌漆漆的牌匾,上面写着“百年老店”。而那些蜂拥而至消费的人群中,大部分是第一次体验的外地游客。北京稻香村是非常大众化的糕点品牌,与之相比,日本的糕点品牌虎屋已有500年历史,却成了糕点里的艺术品。韩国央行曾发布报告称,全世界创业200年以上的企业共5586家,日本多达3146家,占了近60%。而中国200年以上的企业屈指可数。陈李济、张小泉、荣宝斋、玉堂酱园、六味斋、广德楼剧院……我们对这些名字越来越陌生。‎ ‎(摘编自《沉睡的“老字号”,到了苏醒的时候》)‎ 材料二:‎ 经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有1128家 对其中851家进行样本分析 ‎①平均“年龄”142岁 ‎ ‎②分布广泛:多数聚集在沿海及内陆经济较发达地区 ‎③绝大多数为中小型企业,大型企业主要分布在食品加工及制造业 ‎④国有企业占一半以上 ‎⑤人员素质偏低:企业员工本科以上文化水平的占10.18%,专业技术水平高级职称占总数的4.28%,中级职称占9.02%‎ ‎⑥开展网络营销、涉足电子商务的达到总数的50%‎ ‎⑦企业的文化保护意识日益增强: 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324家企业,占调查总数的40.5%,参与调查的老字号品牌列入国家级、省市县级文物保护项目的55个,占6.46%‎ ‎⑧经济效益总体向好 ‎ (摘编自《老字号发展报告》)‎ 材料三:‎ 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老字号发展至今,面临着巨大挑战和激烈竞争,如果还是观念陈旧、故步自封,就会被时代抛在后面、受到市场冷遇。‎ 诞生于清末的北京稻香村是著名的糕点品牌。然而,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升级和电商的崛起,曾经引领市场、一呼百应的热销场景难以再现了。北京稻香村营销部的一位负责人介绍,稻香村正在借鉴当下一些时髦“网红”食品的营销理念,扩大传播力和影响力,目前来看效果明显。‎ ‎“除了营销创新外,我们还与电商合作,尝试在线上首发、线下跟进的全渠道销售。”该负责人说,他们希望稻香村产品能够在社交网络上形成话题和良好口碑,让人们看到稻香村也有青春、“卖萌”的一面,从而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 26 -‎ 如果说包装营销是理念创新的“外衣”,那么产品创新就是其扎实的“内功”。六月初的一个周日,北京吴裕泰前门店门外,购买“吴裕泰冰激凌”的顾客排起长长的队伍。“我们店每天卖出的冰激凌大约有一千六七百支。”店长付代娣说。据介绍,吴裕泰自2009年起先后开发出茶冰激凌、茶冰饮、茶蛋糕等衍生产品,得到了顾客的喜爱。‎ 药品分类、扫描装箱,从包装到入库全流程都由智能化机器自动完成……国药集团同济堂(贵州)制药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极具“科技感”,完全超出了人们对老字号企业生产方式的认知。“我们的智能机器人每小时可抓取1000到2000件左右药品,既解放了人力节省了物力,又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济堂生产部经理游创文介绍说。近年来,同济堂不断加大研发力度,截至目前,已申请专利36项,获得了市场认可。‎ 除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外,老字号机制体制的革新是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基础。运营机制活了,资金、人才、产业链等要素才能全盘皆活。同时老字号在企业转型、改制等方面也应有所作为,全聚德集团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企业转型改制为老字号带来了充裕的资金和科学的管理机制,夯实了企业基础。‎ ‎(摘编自《守正创新,老字号演绎新传奇》)‎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老字号对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具有巨大的价值,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老字号利用其文化价值更易于走向世界。‎ B. 材料二中,进行样本分析的851家中华老字号,历史较悠久,多数聚集在沿海及内陆经济较发达地区。‎ C. 中国的老字号虽然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但发展至今,企业观念陈旧,受到了市场冷遇,难免被时代抛弃。‎ D. 材料二显示,中华老字号企业的文化保护意识日渐增强,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约占调查总数的四成。‎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韩国央行发布的报告中,日本200年以上的老字号数量占全球一半多,而中国200年以上的老字号所占比重比较低。‎ B. 中国某些老字号缺乏青春时尚元素,给人的感觉很老朽,蜂拥而至消费的人群中,多数为第一次体验的外地游客。‎ C. 从材料二中的样本分析结果来看,851家中华老字号的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专业技术水平高级职称人数占比低。‎ - 26 -‎ D. 智能机器人已在各中华老字号企业生产各流程中代替人工,这一现象确实超出了人们对老字号企业生产方式的认知。‎ ‎6. 面对着巨大挑战,激烈竞争,我国老字号该怎样进行创新发展?请结合材料三概括说明。‎ ‎【答案】4. C 5. D ‎ ‎6. ①营销创新。借鉴当下一些时髦“网红”食品的营销理念进行营销创新,扩大传播力和影响力;融入青春,“卖萌”的元素,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②产品创新,开发新产品,加大研发力度.‎ ‎③机制体制革新,实施企业转型改制;投入充足资金,进行科学管理,盘活资金、人才、产业链等。‎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C项, “企业观念陈旧,受到了市场冷遇,难免被时代抛弃”,将假设的情况理解为已成的事实,与文意不符,原文是“如果还是观念陈旧、故步自封,就会被时代抛在后面、受到市场冷遇”可以看出,这里是假设关系,并不成为事实。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D项“已在各中华老字号企业生产各流程中代替人工”分析不当,文中没有提到所有的老字号企业生产都已用智能机器人代替,材料中只是举了国药集团同济堂(贵州)制药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的例子。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探究文本中 - 26 -‎ 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面对着巨大挑战,激烈竞争,我国老字号该怎样进行创新发展?请结合材料三概括说明。”,然后到材料三中圈出该怎样进行创新发展的内容,根据这些句子概括作答。“稻香村正在借鉴当下一些时髦“网红”食品的营销理念,扩大传播力和影响力,目前来看效果明显”可概括成①营销创新;“同济堂不断加大研发力度,截至目前,已申请专利36项,获得了市场认可”可概括出②产品创新;“老字号机制体制的革新是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基础” 可概括出③机制体制革新。”‎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題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匠心 李广 乾隆二十八年,腊月初六清早,雪后初霁,玉雕师傅陈唯友推开大门,发现门楼下蜷卧着一个少年,伸手一探,气若游丝。忙唤徒弟们将人抬至屋内,加覆棉被,喂饮热汤,良久少年方才醒来。少年乃徽州人氏,年方十四,连年遭旱,家人皆饿死,少年流落到苏州城,恰逢连日风雪,饥寒交迫昏死在陈家门口。‎ 不几日,那少年气色缓和过来。再见之时,少年纳头便拜:“恩人在上,受程准一拜。”‎ 陈师傅急忙搀起:“孩子,世道艰难,焉能见死不救?不知今后作何打算?”‎ 那少年再次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请恩人念我手脚齐备,舍得下气力,收我为徒,他日学得一技之长,以报恩情之一二。”‎ 陈唯友沉吟了片刻。他心里清楚,玉雕乃大技艺,虽勤能补拙,但要成为良匠,无天资禀赋不能达。但转念一想,自己膝下无子女,眼下几个徒弟无出色之辈,如此下去,自己的一身绝技岂不失传?这孩子举手投足颇有气度,不如暂时将他留下。‎ - 26 -‎ 程准感激涕零,当下行了拜师大礼。不久陈唯友便发现,这程准不仅天资聪慧,悟性极高,而且踏实勤奋,肯下苦功,不出两年,竟学完了师兄们五年才学完的基本功,陈老先生为当初的决定感到庆幸。‎ 两年头上,陈唯友要徒弟们各尽所学,做一件作品相互鉴赏。程准连续几日闭门不出,最后用满是血泡的双手给师傅捧出了一件羊羔跪乳的玉件,虽稍显稚嫩,却已初见功力,苏州城内的几位先生看后皆赞赏有加,陈师傅点了点头,说了句:“留下吧!”‎ 自此,陈师傅手把手地把平生所学悉数传授于他。那程准也不负师望,技艺精进,未出五年,便在苏州城内声名鹊起。‎ 乾隆四十一年,朝廷征召玉雕贡品。程准精选上好玉料,下了整整半年功夫制作出一件作品,取名“丹风朝阳”,寓意大统,业内人士皆称精品,程准也颇为自豪,对贡品头筹志在必得。未料陈师傅力阻程准将作品送往京城。坊间议论纷纷,但程准并未辩驳,默默地将玉雕收起,跟着师傅回了家。‎ 此后,程准更一心一意跟着师傅学习技艺,凡构思动工之前,必先同陈师傅商讨一番。陈师傅初不以为意,后多次看到程准抱臂犹豫,陈师傅大骇,嘱程准今后创作不要再来找他,按己意行事即可,但程准退缩之态并无改观。‎ 不久后的一日淸晨,陈师傅忽称自己那把祖传的楠木刻刀被盗,一口咬定窃刀之人就是程准。程准大呼冤枉,但陈师傅不为所动。两天后,将程准逐出师门。程准不再申辩,向师傅磕了三个响头含泪离去。‎ 十年后的一个夜晚,已经名动海内的玉雕大师程准接到下人禀报:陈老先生病重,恐怕时日无多。程准星夜赶赴苏州。恩师榻前,程准再行师徒大礼。‎ ‎“那把刻刀并没有丟。当年为师只是要寻一个借口将你赶出去。那件‘丹凤朝阳’雕琢固然精细,但奉迎之意过浓,境界不高,此匠人之忌也。我对你百般阻挠,只为让你去除一些雕琢之气,然经此事,你信心大挫,却让为师没有料到。你的技艺已臻完美,只有把你赶出去,才能助你成为一代巨匠。实在是委屈你了。”‎ 程准早已泪如雨下。陈老先生吩咐将那把楠木刻刀取来,颤颤巍巍地交到程准手上,溘然长逝。‎ 乌黑油亮的刀柄上,深深地镌刻着八个小字:匠心独运,浑然天成。‎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标题内涵丰富,“匠心”既指成为良匠应具备的高超技艺和优秀品质,又指陈师傅培养程准助其成为巨匠的一番苦心。‎ B.‎ - 26 -‎ ‎ 小说中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推动情节发展,如程准和师兄们的对比、陈师傅和业内其他人士的对比、程准和陈师傅的对比等。‎ C. 小说善F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用满是血泡的双手”捧出了“羊羔跪乳的玉件”,体现程准能吃苦,有感恩之心,也表明程准雕刻技艺尚不娴熟。‎ D. 小说富有传奇色彩,语言质朴自然,通俗易懂,用从容的笔调塑造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表达出作者对工匠精神的独到理解。‎ ‎8. 小说用了大量篇幅描写程准拜师之前的内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作用。‎ ‎9. 有人说小说的主人公是陈师傅,也有人说小说的主人公是程准,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说明理由。‎ ‎【答案】7. D 8.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乾隆二十八年腊月。②表现陈师傅的善良,为陈师博收程准作铺垫.③为下文写程准曲折的成长历程并最终成为良匠作铺垫。 ‎ ‎9. 示例一:小说的主人公是陈师傅。①从情节发展上看,小说情节围绕陈师傅展开。主要描写了陈师傅收程准为徒,悉心传授雕刻技艺,匡正程准成长过程中的失误,帮助程准成为巨匠的过程。②从人物塑造上看,陈师傅是老一辈匠人的代表,是工匠精神的传承人。③从主题表达上看,以陈师傅为主人公更能体现小说的主旨。小说通过陈师傅对程准的培养,表现出老一辈匠人对工匠精神的坚守及传承,表达了对工匠精神和像陈师傅一样的匠人的赞美之情。‎ 示例二:小说的主人公是程准。①从情节发展上看,小说情节主要围绕程准展开。主要描写了程准来到陈家拜师学艺,勤奋努力,终成一代巨匠的过程。②从人物塑造上看,程准是小说着墨较多的人物。他重情义,勤奋刻苦,懂得感恩,是新一代匠人的代表,是工匠精神的继承者,小说写陈师傅正是为了突出程准的形象。③从主题上看,以程准为主人公更能突出小说的主题。小说通过程准成长为巨匠的过程,表达了只有勤奋刻苦,不畏艰难,独立自信,坚守自我,去掉雕琢之气,精益求精,才能成为真正的匠人,传承工匠精神的主题。‎ 示例三:小说的主人公是陈师傅和程准。①从情节发展上看,小说情节围绕陈师傅和程准二人展开。主要描写了陈师傅收程准为徒,悉心传授雕刻技艺,程准刻苦学习成为巨匠的过程。②从人物塑造上看,陈师傅是老-辈匠人的代表,是工匠精神的传承人,程准是新一代匠人的代表,是工匠精神的继承者。⑧从主题表达上看,小说通过陈师傅对程准的培养,表现出对工匠精神的坚守及传承,表明只有勤奋刻苦,坚守自我,精益求精,才能成为真正的匠人,传承工匠精神,表达了对工匠精神和像陈师傅和程准一样的匠人的赞美之情。‎ ‎【解析】‎ ‎【7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D项,“语言质朴自然,通俗易懂”不当。本文语言有文言色彩,特点应为“典雅”。‎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结构在文中的作用。题干要求分析小说用了大量篇幅描写程准拜师之前的内容有什么作用,可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情节与上下情节的关系、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给读者的感受等角度分析。程准拜师之前的内容主要在文章的一至五段,第一段主要描写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当时的环境,主要起到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的作用。第一段还描写了玉雕师傅陈唯友救助了流落到苏州城的程准,通过这件事情,可以表现出陈师傅的善良,也为后文不忍拒绝程准拜师的请求和后来为了提高程准的技艺赶走程准等情节做了铺垫。第二三四段主要是描写了程准拜师的过程,“那少年再次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请恩人念我手脚齐备,舍得下气力,收我为徒,他日学得一技之长,以报恩情之一二。’”这段语言和动作描写,可见程准是个老实、心地善良的少年,为他日后听师傅的话,最终成为良匠等情节作铺垫。‎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题干要求探究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判断小说的主人公主要看人物在小说情节、结构、矛盾冲突中是否占中心地位,是否通过他来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而不是以作墨的多少判断。基本思路:探究谁是主人公,主要分析:要点明塑造人物角色所用到的描写手法(正面、侧面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及其对主人公的作用;要分析情节怎样围绕主人公展开及其对主人公性格展示所起的作用;要分析小说塑造主人公了怎样的性格及通过该主人公表现什么主题(谁是小说主题最集中的体现者)。‎ 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本文的主人公可以是陈师傅,也可以是程准,或者是两个人一起都是主人公。然后围绕着以下四点来分析即可。(1)从篇幅看:一般描写谁的篇幅多,谁就是主人公;(2)从主题看:谁是主题的集中体现者,谁就是主人公;(3)从情节看:谁在情节发展中占主导地位,谁就是主人公;‎ - 26 -‎ ‎ (4)从描写的侧重看,正面描写的是谁(其他人都与之形成衬托对比关系),谁就是主人公。如赞同小说的主人公是陈师傅,首先这篇小说围绕着陈师傅展开,主要描写了陈师傅收程准为徒,悉心传授雕刻技艺,匡正程准成长过程中的失误,帮助程准成为巨匠的过程。并且小说运用了语言、动作等描写手法,刻画了一位善良的、手艺高超的玉雕大师的形象,表现了老一辈匠人的工匠精神。主旨方面,通过陈师傅对程准的精心培养,表现出了老一辈匠人对工匠精神的坚守及传承,以及对工匠精神和像陈师傅一样的匠人的赞美。如果赞同其他的观点,也可以围绕着这几个方面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点睛】小说情节作用一般从以下方面分析:‎ ‎①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考虑,如突出人物个性,展示人物的精神品格。‎ ‎②从情节与上下情节的关系考虑,如创造悬念;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前后照应、对比;推动情节的发展等。‎ ‎③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考虑,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④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二、古代待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題,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廷鸳,字翔仲,饶州乐平人。甘贫力学,既冠,里人聘为童子师,遇有酒食馔,則念母藜逐不给,为之食不下咽。登淳祐七年进士第,调池州教授。宝祜三年.迁大学录,召试馆职。时外戚谢堂厉文翁、内侍卢允升董宋臣用事,廷鸾试策言强君德,重相权,收直臣,防近习。大与时辻,辻耘书省正字。初、丁大全令浮梁,推慕廷鸾,弥欲钩致之,廷鸾不为动。试策稍及大全,及廷霄当轮对,大全私谓王持厘往间焉。廷鸾素厚持厘且同馆,不虞其谍也,密露大意。持厘绐曰:“君犹未改秩.姑托疾为后图乎?”廷霄曰:“此微臣千一之遭,其何敢不力。”持垕以告大全,及候对殿门,格不得见。翼日,以监察御史朱熠劾罢。宋臣遣八厢貌士索奏稿,稿虽焚,闻者浸广,而廷鸾之名重天下。开庆元年,笑潜入相,召为校书郎。景定元年,兼沂靖惠王府教授。时大全党多斥,宋臣尚居中,言路无肯言者,诸学官抗疏,疏上即行。会日食,与秘书省同守局,因相与草疏。潜以书告廷鸾曰诸公言事纷纷皆疑潜所嗾闻馆中又将论列校书宜无与以重吾过廷鸾对曰公论也不敢避私嫌越数日,宋臣竟坐谪,徙安吉州。兼权枢密院编修官。时贾似道自江上还,位望赫奕,廷鸾未尝亲之。度宗初年,诏询故老,专以修攘大计叩之赵葵。葵极意指陈曰:“老臣出入兵间,备谙此事,愿朝廷谨之重之。”似道作色曰:“此三京败事者。”廷鸾每见功赏稽迟,将校不出死力,于边阃升辟一稍越拘挛。似道颇疑异己,黥堂吏以泄其愤。及辞相位,帝恻怛久之曰:“丞相勉为朕留。”廷鸾言:“陛下与元老大臣惟怀永图,臣死且瞑目。”顿首涕泣而退。自罢相归,又十七年而薨。‎ - 26 -‎ ‎(选自《宋史•马廷鸾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潜以书告廷鸾曰/诸公言事纷纷/皆疑潜所嗾/闻馆中又将论列/校书宜无/与以重吾过/廷鸾对曰/公论也/不敢避私嫌/‎ B. 潜以书告廷鸾曰/诸公言事/纷纷皆疑潜所嗾/闻馆中又将论列/校书宜无与/以重吾过/'廷鸾对曰/公论也/不敢避私嫌 C. 潜以书告廷鸾曰/诸公言事纷纷/皆疑潜所嗾/闻馆中又将论列/'校书宜无与/以重吾过/廷鸾对曰/公论也/不敢避私嫌/‎ D. 潜以书告廷鸾曰/诸公言事/纷纷皆疑潜所嗾/闻馆中又将论列/校书宜无/与以重吾过/廷弯对曰/公论也/不敢避私嫌/‎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外戚:指与皇帝、皇后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往往通过血缘关系而拥有权力。‎ B. 试策:古代考试取士的方法之一,以政事、经义等设问,令应试者作答。‎ C. 故老:一般指年龄大而见识多的人,文中指天子的老臣或资望高深的大臣。‎ D. 顿首: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也常常作为敬辞用于书信、奏表中。‎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马廷鸾颇有学问,富有孝心。马廷鸾二十岁就被同乡聘请为老师,碰上有酒菜的食物就想起母亲连野菜都吃不上,并因此难受得吃不下饭。‎ B. 马廷鸾不惧权势,直言上书。当时外戚、内侍掌权,马延鸾应考试策时直言加强君主仁德,加重宰相权力,招揽正直的大臣,提防亲近的宠臣。‎ C. 马廷鸾交友不慎,被人算计。当轮到马廷鸾策对时政时,丁大全让王持厘前往试探,马延鸾一向厚待王持厘,向他透露了大致内容,但没料到他是密探。‎ D. 马廷鸾尽心公事,遭遇忌恨。马廷鸾常常见到军中办事不力的情况,于是对边帅的提升征召加以牵制,贾似道便怀疑这是与自己作对,将他直接问罪。‎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丁大全令浮梁,雅慕廷鸾,弥欲钩致之,廷鸾不为动。‎ ‎(2)持厘绐曰:“君犹未改秩,姑托疾为后图乎?”‎ ‎【答案】10. C 11. A 12. D ‎ ‎13. (1)当初,丁大全任浮梁县令,一向仰慕马廷鸾,迫切想要把他请来,马廷鸾没有被他打动。(2)王持垕骗他说:“你还没有改官升级,姑且借口生病为今后做打算好吗?”‎ - 26 -‎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本题中“纷纷”是“言事”的修饰语,应与“言事”相连,“皆疑”呼应“言事”,写诸公的动作,应独立成句,故“纷纷”后断句,排除B、D项;“与”,参与,“宜无与”是对廷鸾的建议,“以重吾过”是“宜无与”的原因,故“与”划在上句,排除A。‎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指与皇帝、皇后有血缘关系的亲属”错,与皇帝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称“宗室”,A项错在把“宗室”“外戚”混在一起。‎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将他直接问罪”错误,原文“似道颇疑异己,黥堂吏以泄其愤”是将堂吏问罪刺面以发泄他的愤恨。‎ 故选D。‎ ‎【13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令”名词作动词,担任……县令;“雅”一向;“弥”迫切;“钩致”:求取、招致;“为”被。第二句得分点:“绐”欺骗;“改秩”改变官吏的职位或品级,多指提升;“姑”姑且;“托”借口;“图”打算。‎ ‎【点睛】对于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题目,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 26 -‎ 马廷鸾,字翔仲,饶州乐平人。甘于贫贱,努力读书,满二十岁以后,同乡聘请他做孩子的老师,碰上有酒菜的食物,就想起母亲连野莱都吃不上,因此难受得吃不下饭。淳佑七年考中进士,调任池州教授。宝佑三年,迁任太学录,皇帝召来面试后授予馆职。当时外戚谢堂厉文翁、内侍卢允升董宋臣掌权,马廷鸾应试策对论说加强君主仁德,加重宰相权力,招揽正直的大臣,提防亲近的宠臣。很不合时宜,迁任秘书省正字。当初,丁大全任浮梁县令,一向仰慕马廷鸾,迫切想要把他请来,马廷鸾没有被他打动。应试策对稍微涉及丁大全,等轮到马廷鸾上殿策对时政时,丁大全私下叫王持垕前往试探他。马廷鸾一向厚待王持垕,而且住同一处,没料到他是密探,悄悄地透露了大致内容。王持垕骗他说:“你还没有改官升级,姑且借口生病为今后做打算好吗?”马廷鸾说:“这是小官们一千个里头只有一个的机遇,怎么敢不尽力。”王持垕把情况告诉了丁大全,等到在殿门等候策对时,阻挠不让他见到皇帝。第二天,因为监察御史朱熠弹劾被罢免。董宋臣派遣守卫京师的士兵对容貌像士人的人搜查奏章原稿,稿件虽然被焚烧,听说的人渐渐增多,因而马廷鸾的名声被天下人推重。开庆元年,吴潜入京任宰相,征召马廷鸾做校书郎。景定元年,兼任沂靖惠王府教授。当时丁大全党羽多被排斥,董宋臣尚在宫中,谏官没有肯说话的,众学官上书直言,疏章奏上立即照行。适逢日食,与秘书省共同守候太史局,因而相互起草奏疏。吴潜写书信告诉马廷鸾说:“各位大人纷纷奏事,都怀疑是我唆使的,听说馆阁内部又将论次评定,校书你最好不要参与,会因此加重我的过错。”马延鸾回答说:“是公众的意见,不敢因私人关系回避。”过了数日,董宋臣终于因罪贬谪,迁移到安吉州。兼任代理枢密院编修官。当时贾似道自江上回朝,地位声望显赫,马廷鸾从未亲附他。度宗初年,诏令征询老臣,专门向赵葵询问有关准备排除外敌的重大策略。赵葵极力指明和陈述说:“老臣出入战场,这事知道得很清楚,希望朝廷谨慎再谨慎。”贾似道变脸说:“这就是三京打败仗的人,文学侍从官说错了话。”马廷鸾常常见到奖赏军功滞压拖延,将校不拼死尽力,对于边帅的提升征召,稍稍过分牵制。贾似道非常怀疑他与自己作对,将堂吏问罪刺面以发泄他的愤恨。等到辞去相位,皇帝难过很久说:“丞相勉强为我留下吧。”马廷鸾说:“陛下同元老大臣只要想着恢复,臣死也瞑目。”叩头哭泣着退下。自从罢相归家,又过了十七年去世。‎ ‎(二)古代诗款阅读(本題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旱苦热 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14. 下列对本诗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屠”字写得尤为精妙。“屠”是杀的意思,有力地表现了作者对酷热的极度怨恨。‎ B. 第三句的一个“惧”字,写出百姓对眼前的酷热、未来的灾荒及腐朽社会的忧虑之情。‎ C. “之高”“之远”的清凉世界尽管遥不可及,却对饱尝酷热的作者产生了无穷的吸引力。‎ D. 在诗的最后一句中,王令称,如果只是自己一个人去享受那清凉世界,他宁愿不去。‎ ‎15. 本诗运用了多种手法表现“暑旱”,请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对比(衬托),作者用“清风无力”来衬托暑热之甚,用昆仑蓬莱的清凉来对比暑热之苦,巧妙得当。②比拟,首联分别赋予清风、热、落日以人或动物的特性,说清风没有力量去屠热,落日长了翅膀飞上山,生动形象地。③反问,第四句作者责问上天难道不怜惜银河也会干枯?怎能任旱情肆虐,不顾人间黎民,感情色彩强烈。④虚实结合,诗人将现实中的“暑旱苦热”与想象到的昆仑、蓬莱,现实与传说中的清凉世界相结合,丰富了内涵,突出了暑旱之苦。‎ ‎【解析】‎ ‎【14题详解】‎ - 26 -‎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B项,“对腐朽社会的忧虑之情”在本诗中并没有依据。“人固已惧江海竭”包含的潜台词:人们最害怕的还不是江海枯竭,而是因暑旱酷热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无力解决的生计问题。紧扣住了诗题“暑旱苦热”中的“苦”字。故选B。‎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结合“清风无力屠得热”“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分析,使用对比手法,暑天的清风是最受人喜爱欢迎的,但诗说清风本来能送凉,现在却无力驱除热浪,表示对清风的失望,加深暑热给人的难受。“昆仑蓬莱”这些都是诗人心目中无暑旱酷热之苦的清凉世界,来对比暑热之苦。“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抓住“无力”“屠”“着翅飞”等分析,运用比拟手法,突出了天气酷热的特征。“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运用反问手法,不能将整个世界拎在手里同去,又怎忍心只身独往那清凉世界昆仑和蓬莱山呢?诗人尽情抒发了愿与天下人共苦难的豪情,显示了其博大的胸襟。“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由热想到避热。虚实结合。现实中既然没有可以躲避的清凉世界,诗人的思绪便飞向了虚幻的神仙世界。他想到神仙居住的昆仑山顶常年有雪,那海上仙山蓬莱岛,四季阴凉。‎ ‎【点睛】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 ‎(2)《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___,___。‎ ‎(3)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幸福生活的语句是:___,___。‎ ‎【答案】 (1). 入则无法家拂士 (2).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 - 26 -‎ ‎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4).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5). 黄发垂髫 (6). 并怡然自乐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拂”“髫”“怡”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英国《卫报》发表了物理学家霍金的看法:“对于我来说,最值得担忧的问题是,现在比人类历史上其他任何时候都要危险。我们面临糟糕的环境挑战——气候变化、食品危机,物种灭绝、流行病等,( )。我们发展的技术______了自己的家园,但目前还没有发展出逃离地球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要保护它。”霍金表示,远离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希望,人类呆在地球上的日子已屈指可数,霍金还曾经警告称,“地球上的生命因一场灾难而灭绝的风险正______,比如一场突如其来的核战争、一种基因工程病毒或其他危险,我认为,如果不能进入太空,人类将没有未来。”我们知道,自从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结束后,人类已经有50多年未离开地球踏上另一个星球的土地。有人说,这是因为人类的科技水平还不够,以目前的航天技术完成这种壮举可谓______。确实,现在的航空科技水平,要完成星际水平的大规模航行,就连当今的超级大国美国也无法完成,目前的空间技术也无法______人类能在微重力的情况下长期生存。如果当下的人类想逃离地球,重现人类作为世界领袖的荣光,就必须回顾我们的过去,从历史中寻找未来的答案。‎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所有这些都在提醒我们,人类在我们的发展史上正处于最危险的时刻。‎ B. 我们正处于最危险的时刻。在人类发展史上,所有这些都在提醒我们。‎ C. 我们正处于人类发展史上最危险的时刻,所有这些都在提醒我们。‎ D. 所有这些都在提醒我们,我们正处于人类发展史上最危险的时刻。‎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摧残 与日俱增 劳师动众 保障 B. 摧毁 与日俱增 劳民伤财 保证 C. 摧残 突飞猛进 劳师动众 保证 D. 摧毁 突飞猛进 劳民伤财 保障 - 26 -‎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以现在的航空科技水平,要发展星际水平的大规模航行,就连当今的超级大国美国也无法完成 B. 现在的航空科技水平,要实现星际水平的大规模航行,就连当今的超级大国美国也无法完成 C. 以现在的航空科技水平,要进行星际水平的大规模航行,就连当今的超级大国美国也无法完成 D. 现在的航空科技水平,要开展星际水平的大规模航行,就连当今的超级大国美国也无法完成 ‎【答案】17. D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连贯、语言逻辑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结合对语境的前后文文意理解,注意语句间的逻辑关系。‎ 本题中,从语境分析得知,“所有这些”是对上一个分句“气候变化、食品危机、物种灭绝、流行病等”的概括,“这些”作为指示代词应该紧跟所指代的内容;另外,A项“人类在我们的发展史上”语意不畅。‎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把握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第一处,“摧残”和“摧毁”都有加以破坏的意思,但后者程度重,语境强调危险与危害性大。第二处,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突飞猛进:形容进展迅速,不符合贬义的语境。第三处,劳师动众:原指出动大批军队,现多指动用大批人力(含小题大作之意)。不合语境。劳民伤财:既使人民劳苦,又浪费钱财。“保障”作动词时,宾语常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保证”作动词时,宾语常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 26 -‎ A项“发展星际水平的大规模航行”,“发展”与“航行”搭配不当;‎ B、D项介词“以”残缺;另外,B项“实现”和“航行”搭配不当;‎ D项“开展”和“航行”,搭配不当。‎ 故选C ‎20.下图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徽标,请写出该徽标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90个字。‎ ‎【答案】该徽标的上方是由各种偏旁组成的圆形图案,下方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8个汉字。(“偏旁”、“ 圆形”、“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态象征,象征着博大、圆满等。其中的偏旁,可组成任何汉字,预示着组合的无限可能性。‎ ‎【解析】‎ 试题分析:徽标,即徽记、标志,它不是一般的图标,往往“言简意赅”,高度凝练,蕴涵着丰富的含义。读徽标时要注意:(1)观察分析构图元素:图形、色彩,宏观把握徽标的外形特点,结合徽标主题,注意中英文大小写和缩写变化,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2)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徽标的创意(含义)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解释。切忌随意猜想,要扣住徽标中的信息点来联想。徽标转换成文字。首先要能看得懂徽标的意义,其次注意说明的顺序,让人对徽标的构图有个整体感。该徽标由偏旁及各种偏旁组成的圆形图案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8个汉字组成;寓意要结合徽标的构图要素本身的特征来说,如偏旁,可组成任何汉字,预示着组合的无限可能性,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态象征,象征着博大、圆满等,也喻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圆满成功。‎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1.请把下面的一则材料压缩成一句话新闻,字数不超过30个字。‎ - 26 -‎ 己亥年正月十五,入夜后的紫禁城灯烛辉煌,游人惊叹声不断,自从94年前化身为故宫博物院,这是它第一次在夜间开放。故宫宫墙被红灯笼装点得熠熠生辉,伴随着中央民族乐团的演奏和京剧的演出,伴随着名画《千里江山图》被投影到宫殿屋顶上,紫禁城古建筑群首次在晚间被大规模点亮。故宫博物院票务系统也开通了预约免费参观抢票活动,预约门票几分钟内就被抢光,这是故宫首次在晚间免费对预约观众开放。此举让600岁的故宫变得更加年轻,也拉近了传统文化与公众的距离。‎ ‎【答案】己亥年正月十五(或“元宵节”)/故宫(或“紫禁城”)/首次/在晚间/被灯光装点/并对预约观众/免费开放。‎ 己亥年正月十五(或“元宵节”)/故宫(或“紫禁城”)/首开/晚间/灯光秀/并首次对预约观众/免费开放。‎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段压缩。首先应辨明语段的表达方式,针对不同的表达方式,采取不同的应对技巧。说明性语段:抓说明对象,扣住其特征。议论性文段:可以采取抓中心句的方法。记叙性文段,可以通过抓记叙的要素来抓信息。具体操作过程:找——陈述对象、中心事件、性质、结果;写——必须按照题干要求(含标点)、尽可能运用原文词语、尽量运用主谓句表达。‎ 本则材料为新闻类材料,压缩一句话新闻时可通过找关键句及提取新闻要素的方式来作答,抓住“己亥年正月十五,入夜后的紫禁城灯烛辉煌,游人惊叹声不断”“这是它第一次在夜间开放。”“这是故宫首次在晚间免费对预约观众开放”,从中提取时间:己亥年正月十五(或“元宵节”);地点:故宫(或“紫禁城”);主体事件及其意义价值:首开晚间灯光秀并首次对预约观众免费开放。整合答案时注意字数不能超限。‎ ‎【点睛】压缩语段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26 -‎ 最近,某大学一位讲古诗的教授成了“网红”。网友们赞誉他用“接地气”的幽默为诗歌讲解增加了许多不寻常的现场感。该教授深受网友喜爱与他独特的讲课风格分不开。他生活化、个性化的“另类解读”常常与诗人在大众心目中的固有形象形成巨大反转,再加上口音浓重的“麻辣普通话”和激情澎湃的现场表现,造就了这些授课视频巨大的影响力。但随着授课视频被大量转发,该教授的讲课方式受到一些专业人士的批评和质疑有人指出该教授讲课中的幽默感裹挟着一些错误的认识,误导了不少文本的理解向度,甚至消解了诗歌本身的美。‎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当时间的沙漏漏下最后一粒沙粒,金子的本色才会如此灿烂;当贝壳的泪痕划过最后一瞬,珍珠的色彩也会如此耀眼。当六年的养分在体内积累,毛竹的生机也会如此蓬勃。‎ ‎  正是由于历史的洗礼,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最终诞生了华夏女儿的独一无二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材料中所说的那个歌星的经历,正是由于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形成的。‎ ‎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现如今,知道重阳节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感恩节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情人节的人越来越多,可知道七夕节的人越来越少了。对于我们先辈留下来的许多传统节日,我们中的许多人都几乎全都置于脑后了,这难道不是一种崇洋媚外吗?这难道是我们口口声声说到的责任感吗?然而,我们身边其实有许多人在为我们做榜样,他们能坚守自己的信念,鼓励人们学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著名学者马寅初不就是吗?他积极提倡我们青少年应当多多学习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虽然世界正在多元化,但是,我们传统的中化文化不能丢!因此,我们是否想过,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否会被他国文化所取代?这个答案须靠我们用行动来回答。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继续发展的基石,是我们共同保护,共同继承的使命。‎ ‎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坚定信念,共创美好未来!忆往昔,若不是司马迁的沥尽心血,怎会有《史记》的鸿篇警后人,若不是李时珍的跋山涉水,怎会有《本草纲目》的福祉遗万年代;若不是曹雪芹的五次易稿,怎会有《石头记》的哀婉催人泪?看今昔,是谁苦心钻研十余载,终使两星成?是谁奋斗十八年,终抱金牌归?是钱学森!是申雪与赵宏博。他们是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中的坚定,他们是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的不懈。正是由于继承和传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才使得他们能够这般坚定,这般执着。‎ ‎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如一根小小的火柴,但仍能点亮一片星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如一片绿叶,但能点缀整个春天;传统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若驾一叶扁舟,但仍能惊动一片大海。‎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生命的支撑,成功的基石。‎ - 26 -‎ ‎【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而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隶属于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而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本题为时事类的多角度材料作文,考察学生对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辩证思维,最忌讳学生就事论事的表面思维和简单粗暴的片面思维。‎ ‎ 审题与立意角度有:‎ ‎ (l)教授的角度 ‎ 赞同: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需要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 ‎ 反对:不可将中国文化艺术的经典庸俗(低俗)化。‎ ‎ (2)网友的角度 ‎ 赞同:互联网时代,网友也能推动象牙塔的高雅文化艺术走向大众。‎ ‎ 反对:不可让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迎合市场需求的时候降低品位。‎ ‎ (3)专业人士的角度 ‎ 赞同:优秀中华传统文化需要在现实中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 反对:高雅的文化艺术只能存留于象牙塔,不可被庸众糟蹋。‎ ‎ (4)辩证的角度 ‎ 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艺术需要在现实中传播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但不能为了迎合大众毁坏了文化艺术的品位。‎ 行文结构示例:‎ - 26 -‎ 本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首先要根据材料,选择一个角度立意,并给文章拟一个明确的标题。文章开头可以从材料引出论题,提出中心论点,也可以根据立意直接提出中心论点。论证过程中需要把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相结合,特别是需要结合新近发生的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有关传承民族文化的热点事件。论证结构宜采用并列式、层进式和对照式。论证中要联系自身实际和时代特点,要有家国情怀和时代担当。要以一个时代青年的身份,认识到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意义之重大,方法之重要。最后,总结全文,强化观点。‎ 素材准备:‎ ‎1.如今相对开放的国际环境,使得各种地域文化交汇融合,过各种洋节日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这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渐渐地不被重视。现今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肩负着的使命。‎ ‎2.中国的传统和文明需要传承。这些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存和发展的产物。现在的中国人,未来的中国人,若是无法了解自己的祖先和民族的发展,轻视这些传统和文明,那么这样的中国人也就失去了属于自己的特色。‎ ‎3.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形成的品性的紧密联系,也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容被西化。中秋节寄托了游子对家的思念;端午节展现了耕作的劳动人民对丰收的喜悦;清明节表达了亲人对逝去者的哀思;新年则体现了人民向往和平快乐生活的朴素愿望。这些节日背后所存在的意义,是任何一个洋节日无法替代的。‎ ‎4.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倡保护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从原来没有节假日变成了休假一天,电视媒体也日益加大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提高人们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5.在这个受到外来文化强烈冲击的21世纪,我们太多地关注于西方万圣节的南瓜;情人节的玫瑰;圣诞节的白胡子老人。从而忽略了新年的“福”字,端午的艾草,中秋的月饼,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这都是一种本土文化的丢失,没有了这些文化和传统,我们也将丢失自己的信仰,失去自己的特色。‎ ‎6.身处于现今社会的我们依然要懂得不崇洋媚外的道理。外国的传统和特色往往不适合拥有古老历史的中国。就像君主立宪制不适用于中国;刀叉无法成为中国人吃饭的主要工具;直接的说话方式无法改变中国人的婉转一样,洋节日也不应该成为中国人的节日。‎ ‎7.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历史文化在千百年里长期积淀和凝聚之后又经后人总结和实践而成的,从种种节日风俗里,后世的人们可以清晰地体验到先民生活的历史文化图景。当承载着民族传统文化的节日不再受重视,节日的文化内涵渐渐被遗忘,中国“文明古国”的盛誉也将不复存在。‎ ‎8.我们需要加强对传统节日的宣传与弘扬,从自身做起,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 26 -‎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也是民族的灵魂。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包粽子、吃粽子,就是对端午文化的一种传承,有助于从中挖掘仁爱、民本、正义等思想时代价值,以及敬业乐群、扶正扬善、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 ‎9.当代中国需要中华传统文化,世界文明同样需要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也正是在“古今”“中西”之间,获得了更大张力。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日益渗透到全世界,古老的端午节一步步地走入了世界各国的视线。在东南亚、日韩、欧美等地,赛龙舟变身为国际赛事,粽子也加入了西餐味。‎ ‎10.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唯有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比如,互联网与传统文化相加就能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这几年,端午期间网上摘粽叶、自助配香包等活动风靡网络,让古老端午节实现了与“数字化”浪潮的完美结合。‎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 ‎ - 26 -‎ ‎ ‎ - 2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