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友好学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7-01)
友好学校第六十二届期末联考 高二语文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 页,考试时间 120 分钟,共 150 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将条形码粘贴到指定区域。 2. 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中性笔书写,字体工整,笔 迹清楚。 3. 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纸、 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皱、弄破,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 阅读题 一、 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报纸广告、印刷广告、户外广告、电视广告……如今,几乎在人类生存的任何一个角落 里,都充斥着广告的身影,它也已经成为人们司空见惯的信息传播方式。但是,让很多人没 有想到的是,在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唐宋时期,属于现代商业手段的广告已经相当发达。 “当日晌午时分,武松走得肚中饥渴,望见前面有一酒店,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上头, 写着五个字道‘三碗不过冈’。”这是《水浒传》中“景阳冈武松打虎”一节中的情节。 也许主人公武松以及作者施耐庵对这个场景并不会认为有什么特别,但那面招旗其实是 一张构思独特、创意高超的酒旗广告,“三碗不过冈”的广告语更是巧妙地道出了酒的质量。 其实,早在先秦时期,随着商业的兴起,广告也随之产生。只不过由于战争的原因,再 加上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在随后很长一个时期里,广告与商业经济都一同处于停滞状态。到 了中国历史五个时期中最鼎盛的唐宋时期,这种局面有了明显的改善。 唐朝国力强盛,相继出现历史上称道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社会经济发展迅 速,商业规模扩大,两宋时期商品经济水平超越以往,城市、市镇繁荣,产生了世界最早的 纸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齐头发展,为唐宋时期的广告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 一时期的广告丰富多彩,竞争加剧,使得广告的形式、样式远远超过了先秦两汉。 在纷乱错杂的唐宋广告中,大概可以分为五种形式。在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以及唐宋 的诗词中,出现最多的当属“招幌”。这种东西又称望子,原指布幔,后被引申为扩展的各 种行业标记的专称,是旧时商店的重要标志。如酒幌、理发幌、膏药幌等。 除了“招幌”之外,唐宋时期的商人对招牌字号非常重视。招牌是商人物质财富和精神 财富的象征,是传家之宝,他们会倾全力来保护和珍惜招牌的信誉,因此在招牌形式与制作 上也非常讲究。 除了上述两种之外,唐宋时期的广告形式还有欢门、灯箱、印刷广告等。其中欢门就如 同与目前搞大型庆祝时使用的冲气拱门,而灯箱广告则是在灯笼上题字用作广告宣传。值得 一提的是印刷广告,随着纸张与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宋朝时期就出现这种新的广告形式,在 如今能够看到的宋代文物中,大都带有私人标记,既有工匠的籍贯、姓氏,又有生产作坊的 记号、产品介绍等。 同样的瓷器,有铭文的总比没有的好。多一个铭文就会多传达出一份信息。现代社会的 人们,可能对广告的狂轰滥炸产生了厌倦,但假如是在一千多年前的瓷器上作广告,那就能 让人耳目一新了。唐代的长沙窑有“郑家小口天下有名”、“卞家小口天下第一”的铭文;北 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白釉花口瓶,腹上刻有“丁道刚作瓶大好”。这样的自吹自擂,一 点也不比现代广告逊色。相对明清瓷器上的“玉堂佳器”、“美玉雅玩”、“奇珍如玉”等等, 却没有唐人的直率,反而给人一种羞羞答答的感觉。 有人认为,瓷器上的广告说明了当时行业竞争的激烈。备受人们喜爱的诗词铭文瓷器的 出现,也是行业竞争的结果。湖南望城县唐代铜官窑出土有几百件铭诗的瓷壶,诗的体裁主 要有五言、六言两种,其中大部分是五言诗,有近 50 种字体以行楷为主,不见草书,更不见 篆书,说明识读的对象主要是文化不高的广大群众。壶上已发现唐朝著名诗人的诗 3 首,而 且,这些诗绝大部分未收入《全唐诗》。有人称这些诗为出土的唐诗,是陶瓷诗的鼻祖。 节选自《探索·发现 中国千年前的广告》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如今的广告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信息传播方式,其实作为现代商业手段的广告,在距 今一千多年前的唐宋时期就已经相当发达。 B.《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在“景阳冈武松打虎”这一情节中,巧妙设计武松看到“三 碗不过冈”的招旗来宣传酒的质量。 C.早在先秦时期,广告就产生了,由于战争和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在随后很长 一个时期里广告曾经一度处于停滞状态。 D.唐宋时期广告的发展与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齐头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由于竞争的加剧,广告的形式、样式远远超过了先秦两汉。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唐宋时期的商人在招牌形式与制作上非常讲究,因为招牌是他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 富的象征。 B.宋朝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广告形式——印刷广告,大都带有私人标记,对工匠和手 工作坊的信息都有相关介绍。 C.瓷器上的铭文,让人耳目一新,明清瓷器上的铭文与唐代瓷器上的铭文相比,表意 上显得委婉含蓄。 D.铜官窑出土有几百件铭诗的瓷壶,其中近 50 种字体既不是草书,更不是篆书,这 主要是为了便于文化不高的广大群众来识读。 3.下列不含有唐宋时期主要广告形式的一项是(3 分)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A.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B.长安酒榜醉后书,此日骋君千里步。 C.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D.酒肆门首,排设杈子及栀子灯等,盖因五代时郭高祖游幸汴京,茶楼酒肆俱如此装 饰,故至今店家仿效成俗也。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进吏科右给事中,坐累谪 交阯为吏。仁宗嗣位,始召入为御史。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 正统二年,蒋贵讨阿台、朵儿只伯,亨信参其军务。至鱼儿海,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 日引还。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贵不从。亨信上 章言贵逗遛状。帝以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明年进兵,大破之。亨信以参赞功,进秩一等。 父丧归葬。还朝,改命巡抚宣府、大同。参将石亨请简大同民三之一为军,亨信奏止之。 十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时遣官度二镇军田,一军八十亩外,悉征税五升。亨 信言:“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 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 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况边地硗瘠,霜早收薄,若更征税,则民不复畊,必致 窜逸。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帝纳其言而止。 初,亨信尝奏言:“也先专候衅端,以图入寇。宜预于直北要害,增置城卫为备。不然, 恐贻大患。”兵部议,寝不行。及土木之变,人情汹惧。有议弃宣府城者,官吏军民纷然争 出。亨信仗剑坐城下,令曰:“出城者斩!”又誓诸将为朝廷死守,人心始定。也先挟上皇 至城南,传命启门。亨信登城语曰:“奉命守城,不敢擅启。”也先逡巡引去。赤城、雕鹗、 怀来、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遁,并按其罪。当是时,车驾既北,寇骑日薄城下,关门左右 皆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当其冲,外御强寇,内屏京师。着兜鍪处,颠发尽秃。 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明年,年七十有四矣,乞致仕,许之。归八年,卒于家。 (节选自《明史·罗亨信传》有删改) 4.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3 分) A. 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 岁/中曾无休暇。 B. 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 岁中曾无休暇。 C. 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 岁中曾无休暇。 D. 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 岁中曾无休暇。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 续到清朝。 B.正统为明朝第六个皇帝明英宗朱祁镇登基后的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从此 以后,新皇帝即位,都要确定自己的年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C.车驾本是帝王所乘的车,这里亦用为帝王的代称。 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 辞职归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亨信以国事为重,为人正直。蒋贵讨伐阿台、朵儿只伯,以粮食军饷没跟上为由, 带领军队撤回,罗亨信劝阻无效后上书皇上,皇上让监督尚书将蒋贵革职。 B.亨信能为军民着想,很有主见。在军田征税问题上,罗亨信援引先例,反对采取 这一举措,他说出不能征税的理由,最后皇上采纳了。 C.亨信临危不乱,处事有法。他关键时刻能够稳定人心,当大家都要逃出城时,亨 信仗剑坐在城下,并且说:“出城者斩!”又让诸将发誓为朝廷死守城池,人心才 安定下来。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D.亨信治军严谨,尽职尽责。赤城等地诸守将弃城逃跑,他一并追究他们的罪责, 他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对外抵御强敌,对内守卫京城。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 ⑵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 8—9 题。 临江仙·暮春 [宋]赵长卿①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注:①作者是宋朝宗室,“靖康”之变后,北宋亡于金人,宗室纷纷南迁,最后定居临安一 带。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8.“过尽征鸿来尽燕”一句表现了词人什么感情?运用哪种手法表现的?结合诗句分析。 (5 分) 9.词尾作者以景作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词内容进行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⑴庄子《逍遥游》中说鹏是由鲲演变而来,鹏在腾飞之时,力大无比,“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两句用具体的数字描写了鹏南徙起飞时的壮观情景。 ⑵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物是人非之感, 抒发了诗人心中的无限幽怨。 ⑶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国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提出批评的句子是:“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 分) 一代史学大家朱希祖的痛与梦 朱希祖 1919 年任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代理主任,教授中国文学史。“五四”前后的北大, “卯字号”的诸位名教授,可谓北大的台柱子。所谓“卯字号”,就是几个属兔的大师级人 物,两只“大兔子”是陈独秀和朱希祖。四只“小兔子”分别是胡适、刘半农、刘文典以及 林公铎。其实,陈独秀和朱希祖是两只“中兔”,还有一只“老兔”蔡元培。 “中兔”朱希祖似乎有点瞧不上“小兔”胡适。胡适初进北大,还是末学新进,对朱希 祖很尊重,朱希祖的藏书中有很多是海内孤本、秘本,胡适就经常到朱家来看看藏书,谈谈 版本,请教学问。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册一出版,引来叫好声一片,胡适在序言中 特别感谢了朱希祖,而朱希祖似乎并不领情,说此书写得肤浅,还肯定地说,胡适既不懂佛 学,也不懂宋明理学,他这本《中国哲学史大纲》是写不下去的。当然,朱希祖这番话是说 给很亲密的朋友听的。但另一位章门弟子黄侃就不同了,在中央大学的课堂上,黄侃公开讽 刺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只有上半部,没有下半部:“昔日谢灵运为秘书监,今日胡适 可谓著作监矣。”学生不解,问何意。黄侃回答:“监者,太监也。太监,下部没有了。”引 得学生大笑不止。后来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勉强出了中册,下册果然无疾而终。但这 个小插曲,并不影响两人的交情。 对于学者来说,爱书、读书、购书、藏书、著书,是其生命中非常重要的生活内容。“不 与人物接,不为山海游。终生伏几案,天地一书囚。”这首带有自嘲意味的自题,可谓朱希 祖为书而奔走一生的写照。 在内忧外患的年代,战争的阴影,始终笼罩在朱希祖那一代学人的头上。藏书的命运和 人的命运一样,几经颠沛流离,在飘摇的旅途不知何处可安身。自从 1935 年开始,朱希祖 为他的藏书免遭兵燹而忧心奔走,寻觅安稳的、理想的藏书之所。从朱元曙《郦亭藏书的艰 辛与悲凉》一文可知朱希祖为藏书东奔西走的情形:“9 月 16 日开始运书至徽州,暂存徽 州师范学校。19 日,先生返回南京处理事务,途中遭遇轰炸。20 日,连夜抵宣城,督运书 籍。10 月 2 日,运书完毕,先生返回徽州。时上海战事,日趋危急,先生恐徽州亦被波及, 乃决计迁屯溪,并由水路运书前往,存三门呈洪宅。后,先生又觉不妥,乃于 18 日至隆阜, 与学生戴伯瑚商议,最后决定将书藏于戴震藏书楼,托戴伯瑚保管。”从朱元曙的记录来看, 我们仿佛看到朱希祖先生冒着敌寇的飞机轰炸,风尘仆仆地穿行于皖南山区,忧心如焚地看 护在路上的书籍,多次转移,直到认为绝对安全为止。 1934 年 8 月 13 日,朱希祖看报纸得知,日本陆军省军务局长永田铁山在陆军省被刺死, 他在日记中写道:“永田为稳健派中心人物,激进派恨之入骨,故有是难。日本军人不服从 命令,不守法纪,亦为中日将来之大祸,而吾国华北风云恐又将为彼激进派所掀动矣。”后 来局势的发展,正如朱希祖日记中的预料。 正是在中日战争的阴云下,朱希祖朱偰父子,开始对南京六朝陵墓进行调查。为何要调 查六朝古墓?“杜外人之觊觎,扬先哲之耿光”。维系着中国文化的六朝遗迹、石刻等,却 湮没在荒草之中,无人问津。“爱国之情”加上“亡国之痛”,促使朱希祖、朱偰父子挑起调 查六朝古墓的大梁。 抗战爆发,避地巴山,客居重庆,这是朱希祖生命中的最后时光。日寇对重庆实施了野 蛮的轰炸,严重危及学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940 年 5 月 28 日,朱希祖日记六:“上 午 8 时至国史馆筹备会办公,9 时半回考选委员会,半途有空袭警报,10 时半放紧急警报。 敌机九十八架,分三次来袭,北碚、池溪口轰炸最烈,复旦大学在北碚,其教务长孙寒冰死 焉,平民死伤二百余人……”这样的日子,是抗战时期客居重庆的知识分子的生活缩影。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1944 年 7 月 5 日,朱希祖病逝于上海医学院附属医院,享年六十有六。一代史学家朱希 祖遽归道山,“及身未见中原定”,他没有支撑到山河重光、抗战胜利的那一天。 朱希祖的丧事“极一时之哀荣”。蒋介石特颁“渊衷硕学”的挽词。各界赠送挽联三百 余幅,学界名流及官员出席者三百余人,这在抗战时期的重庆,实属罕见。国民政府颁发 《褒扬朱逖先先生令》,赞其“生平专研历史,旁搜远绍,考证精勤。著述流传,成就甚 伟”。 (节选自《名人传记》,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朱希祖(1879-1944):字逖先,生于晚清,留学日本。作为历史学家,朱希祖在担 任北京大学史学系主任期间,制定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大学史学课程体系,使史学成为一门独 立的学科。 ②“九一八”事变后,尝恨民族败类在东北、华北、南京组织伪政权,又愤于日寇沿袭 金人封张邦昌、刘豫故技,因而勾稽两宋史料,撰《伪楚录辑补》六卷、《伪齐录校补》四 卷、《伪齐国志长编》十六卷,揭发敌人奸谋,揭汉奸秽迹,以昭国人,以明学以致用之旨。 ⑴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面对在新文化运动中声名鹊起的胡适,朱希祖却并不看好他,并对胡适的《中国哲 学史大纲》给予严厉批评。 B.“终生伏几案,天地一书囚”既表明朱希祖一生酷爱读书、藏书,又隐隐透露读书、 藏书带给他的痛苦。 C.在内忧外患的战争年代里,朱希祖为他的藏书四处奔波和操劳,最终为国家保存了 一脉书香。 D.六朝遗迹、石刻等湮没在荒草之中,无人问津,这促使朱希祖父子开始对南京六朝 陵墓进行调查。 E.朱希祖因病逝世,抱憾而终,他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肯定,他 对我国史学研究有较大影响。 ⑵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朱希祖这一人物形象。(6 分) ⑶文章标题是“一代史学大家朱希祖的痛与梦”,结合文本分析朱希祖的“痛”与“梦” 分别是什么。(6 分) ⑷朱希祖把历史研究放在深刻的社会背景下,“以明学以致用之旨”,让历史研究为社会 现实服务,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8 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该安置点的每个房间都有发放给转移群众的宣传彩页,绘声绘色地展示了有关暴雨过 后的相关防疫知识。 ②廿八都,这个高深莫测的古镇,像谜一样遗落在苍茫的大山深处。 ③德国慕尼黑 22 日晚发生恶性枪击事件见报后,立即满城风雨。警方呼吁民众不要在 网上散播相关视频及照片。 ④在整理、编辑加工《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时,阅读家书原文,参看历 史照片,会有一种最强烈最自然的口传心授之感扑面而来。 ⑤这一恶性案件发生后,上级领导马上下达了限期破案的指令,公安机关立即倾巢而出, 设卡排查,不久,就抓获了几个主要的犯罪分子。 ⑥如果人们在某一社会中普遍地陷入名缰利锁,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得不到 应有的尊重和维护,那么这个社会就“异化”了。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据《菲律宾商报》显示指出,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 22 日称,希望中国帮助菲律宾 经济发展。 B.《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认为,流行语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传递社会“正能量”, 合乎汉语语法规范,既要有流行性,也要有创新性。 C.当地政府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安置、寻找、转移受灾群众 1000 余人,并提供衣物、 食品、饮用水等生活必需品。 D.科学家们认为,由方忠研究员带领的团队首次在实验中发现的外尔费米子,这一发 现对拓扑电子学和量子计算机等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 分) 网络阅读的读者主要是青少年,他们的阅读趣味实际上支配着网络文学的走向。于是网 络文学就天然地具有“80 后”和“90 后”的文化烙印。这些人没有历史重负,更注重表现 自我的想象力和个体生命的细微感受。而由于拥有大量作者,网络文学也开创了独具特色的 收入模式和良性运营的路径。 ,作者对读者的需求非常熟悉,读者对于作者的影响 也是即时性的。 A.双方在网络上互动频繁,其作者和读者的关系较之传统纸面文学更加紧密 B.其作者和读者的关系较之传统纸面文学更加紧密,双方在网络上互动频繁 C.较之传统纸面文学,双方在网络上互动频繁,其作者和读者的关系更加紧密 D.传统纸面文学的作者和读者,因为双方没有网络上的频繁互动而不甚紧密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7 个字。(6 分) 全球气候在整个 20 世纪确实一直在变暖, ① ?对此,众说纷纭。有些科学家认为 20 世纪气候变暖是“小冰期”气温回升的延续,是自然演变的结果,跟“温室效应”无关。但 有些人反对这个观点,他们认为, ② ,而人类是造成“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气象系统 是十分复杂的,无论地球变暖是否因为“温室效应”,我们都应该加以关注。相信总有一天 我们会弄明白地球变暖的来龙去脉, ③ 。 16.下面是某画室“快乐童年”书画大赛工作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 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85 个字。(5 分)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五、写作(60 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日本西大寺古茶园素负盛名,但从不收门票,更不收小费。一次,游客的造访竟意外遭 到了委婉而又断然的拒绝。理由是什么呢?居然是:今天没有下雨。游客沉思半晌才若有所 悟:怕是只有在雨蒙蒙、湿漉漉之中,古茶园神韵方能完美呈现;寺里和尚不愿意让游客带 着不够完美的观感遗憾而返,才会拒绝。 游客诚恳请求参观,因为他实在不可能等到下雨再来。和尚终于答应,但是,必须在两 个小时以后。也许和尚要午休,也许和尚要做功课——游客也不清楚。两个小时以后,游客 如约而至。等踏入茶园,一切都明白了——和尚利用这两个小时时间用清水把整个茶园细致 地洒了一遍,眼前的茶园俨然是雨后初晴美景。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友好学校第六十二届期末联考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B(“通过巧妙设计武松看到“三碗不过冈”的招旗来宣传酒的质量”属于主观臆断,原 文 是 “ 也 许 ..主 人 公 武 松 以 及 作 者 施 耐 庵 对 这 个 场 景 并 不 会 认 为 有 什 么 特 别..........”。) 2.B(原文是“在如今能够看到的宋代.......文.物.中,大都带有私人标记”。) 3.C(“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出自《诗经·氓》,属于先秦时期....的实物广告。A 项出 自唐·杜牧的《江南春》,“酒旗”即酒幌;B 项出自唐·皎然《张伯英草书歌》,“酒榜” 即酒店的招牌、匾额;D 项出自宋·吴自牧《梦梁录》,“杈子及栀子灯”即灯笼。) 4.D 每年自冬到第二年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才开始耕种,七月又开次割草,八月以 后,修治关塞,一年中几乎没有闲暇的时间。 5.B(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元朝以后一般只有一个年号。) 6.A(“皇上让监督尚书将蒋贵革职”为无中生有。) 7.⑴你们受到国家优厚的恩待,怎么敢面对敌人而退缩呢?因触犯国法而死与和敌人作战 而死那一个更值得呢?(得分点:敢、死法、孰与,句意) ⑵计臣只专注于收粮食,不知道民心不稳定,即使有粮食,边关谁来守?(但、务、虽,句 意) 附参考译文: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考中永乐二年进士,授予工科给事中。晋升为吏科右给事中, 给事中,因受牵连获罪被贬谪到交阯为小吏。过了九年,仁宗即位,才召入朝中为御史。英 宗即位后的第三个月,提升为右佥都御史,在平凉、西宁操练兵马。 正统二年,蒋贵征讨阿台和朵儿只伯,罗亨信参预军务。到鱼儿海,蒋贵等人因粮饷不 继,居留十日率军返回。罗亨信责备他们说:“你们受到国家优厚的恩待,怎么敢面对敌人 而退缩呢?因触犯国法而死与和敌人作战而死那一个更值得?”蒋贵不听从。罗亨信上奏章说 蒋贵逗留的状况。皇帝把他的奏章给监督尚书王骥等人看。第二年进兵,大破敌军。罗亨信 凭借参赞功劳,晋级一等。父亲去世后回家送葬。返回朝廷,改任为宣府、大同巡抚。参将 石亨请求选拔三分之一的大同居民为兵员,亨信上奏制止这件事。 正统十年,晋升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当时皇上派遣官员测量两镇军田,一军八十 亩以外,都征税五升。罗亨信说:“文皇帝时,诏令边防军队尽力垦田,不征税,陛下又重 申这条命令,今天为何忽然采取这一举措呢?塞上诸军,防卫边疆劳苦,没有其他生计,惟 有从事田耕。每年自冬到第二年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才开始耕种,七月又开次割草,八 月以后,修治关塞,一年中几乎没有闲暇的时间。况且边塞土地贫瘠,霜露早降,收入微薄, 如果再征税,那么人民不会再耕种,必然会导致逃逸。计臣只专注于收粮食,不知道民心不 稳定,即使有粮食,边关谁来守?”皇帝采纳他的话,停止了这种做法。 当初,罗亨信曾上奏说:“也先专等时机,以图入侵。应事先在正北要塞,增置城卫来 防备。不然,恐怕贻留大患。”兵部议论,废置不用。等到土木之变,人心惶恐不安,有建 议放弃宣府城的,官吏军民纷争而出。罗亨信持剑坐在城下,下令说:“出城的杀。”又与 诸将发誓为朝廷死守,人心才安定下来。也先挟持上皇到城南,传令开门。罗亨信登城告诉 他们说:“奉命守城,不敢擅自开启。”也先徘徊而去。赤城、雕鹗、怀来、永宁、保安诸 守将弃城逃跑,一并追究他们的罪责。那时候,皇帝被俘,敌骑兵日日逼近城下,关门左右 都是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因为孤城处在交通要道,外御强敌,内保京城。戴头盔之处,头 发全秃光。 景帝即位,晋升为左副都御史。第二年,已经七十四岁了,请求辞官。答应了他。回去 八年后,死于家中。 8.表达了词人思念故园的情感(1 分),词人用比兴手法和比喻修辞,以征鸿喻漂泊异乡的旅 客,以归燕联想思家的情感。(2 分)鸿雁秋去春来,而这些南来的词人却永远远离故土。 含蓄写出了词人的期盼和失望之情。(2 分) 9.词人设想自己登上归船,蜷缩在低矮的船篷下,聆听敲打着船篷的雨声,从船舱中望去, 只见断桥一带的杨柳,迷迷潆潆,似乎笼罩着一层烟雾。(2 分)词人借想象之景写出心境 的凄凉和心中欲去而流连、不去更思归的复杂情绪(2 分)词的最后以景作结,寄情于景, 从渲染情境,使词含蓄隽永,意犹未尽,比直抒别情更富感染力。(2 分) 10.⑴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⑵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⑶奈何取之尽 锱铢,用之如泥沙 11.⑴选 E 项 3 分,选 C 项 2 分,选 D 项 1 分,选 A、B 不给分。(D 项应是“维系着 中....国文化的....六朝遗迹、石刻等湮没在荒草之中,无人问津”,表述不够严密;A 项“并不看好他”言过其实,朱希祖只是对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给予批评,并没有说 不看好他本人,而且也谈不上“严厉批评”;B 项“又隐隐透露读书、藏书带给他的痛苦” 属无中生有。) ⑵①热爱祖国。无论是他为保存藏书四处奔波还是挑起调查六朝古墓的大梁,“扬先哲之耿 光”以及他编撰书籍,以揭露敌人奸谋、汉奸秽迹都体现了他深沉的爱国情怀;②待人恳切 温厚。对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批评中肯,而且只说给很亲密的朋友听,不似黄侃那般 尖刻;③敏锐有洞察力。对中日局势的发展有预见性。(每点 2 分,共 6 分。如有其它答案 如有责任感,有担当,醉心学术等,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⑶①朱希祖的“痛”主要表现在:a 呕心收藏的书籍到处飘摇;b 饱受战乱之苦,客居他乡, 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日寇的严重威胁;c 为国担忧,深痛国难严重;②而朱希祖的“梦” 主要是:a 研究历史,以发扬民族精神,鼓励民族之复兴;b 山河重光,抗战胜利,国家统一。 (每点 3 分,共 6 分。) ⑷我认为朱希祖的做法是对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所以历史研究要为社会和时 代树一面镜子,助一股推力。(观点 2 分)①历史的范畴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社会生活 的各个领域,有利于我们鉴往知来。九·一八事变后,朱希祖便勾稽两宋史料对日寇阴谋予 以揭露。②历史的价值在于客观全面地呈现社会民生状况,有利于我们了解社会情况、民生 苦乐,制定正确的大政方针;③史学的目的在追溯本源,裨益将来,而现在是连接过去与将 来的枢纽,所以不能脱离社会现实;④史学的使命还有传承国本,砥砺民气,持危扶颠。朱 希祖在日寇侵略期间研究南明史乘,调查六朝古墓就是出于这个目的。(观点 2 分,后面四 点答三点就可以得 6 分) 12.C(高深莫测: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符合语境。满城风雨:比喻 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一般是指坏事,符合语境。名缰利锁:名和利就像缰绳 和锁链那样把人束缚住,使人不得自主。符合语境。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强调描述者,一般指表演或表现出色,此处可用“图文并茂”。口传心授:指师徒间口头传 授,内心领会。此处不符合对象。倾巢而出:比喻全部出动,多含贬义。用在此处感情色彩 不当。) 13.B(A 项“据……显示指出”句式杂糅,可去掉“据”“显示”;C 项语序不当,应为“寻 找、转移、安置”;D 项结构混乱,“发现的外尔费米子”应改为“发现了外尔费米子”。) 14.B(A 项、C 项与前文衔接不紧密;D 项与后文衔接不紧密。) 15.示例:①但气候变暖是不是因为“温室效应”呢②全球气候变暖是因为“温室效应” ③从而改善环境,造福人类(写出一句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 理,可酌情给分。) 16.示例:“快乐童年”书画大赛拟于 5 月 31 日举行,赛前需要精心组织和广泛宣传。组 织工作需要选定场地,选拔 50 名参赛者,最后评出 4 个奖项;宣传工作包括出海报以及通 过微信群、电视台报道。 17.立意: (1)从古茶园的角度:茶园之所以能够从古走到今依然享有盛名,是因为它一直秉承的追 求完美、精益求精的精神。可以由这个角度来谈谈产品如何才能畅销不衰,品牌怎样才能建 立,企业如何才能生存,国家如何才能强盛等问题。 (2)从和尚的角度:标准不能随便改变,追求始终如一,做事力求完美,绝不敷衍,执着 尽力。 (3)从古茶园不收门票、小费角度:不功利,不为利,保持初心,做事应守,不为俗世改 变。 (4)从看待日本国的角度:日本民族的这种追求完美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也引发我们的 思考。要防止日本的各种侵略,就必须以更认真的态度去做好每一件事,克服我们民族中不 可忽视的敷衍、投机、急功近利的劣根性,这才是真正的爱国。 偏、离题: 1、中国和尚与外国和尚的对比:中国和尚(例释永信之流)开公司,外国和尚不收钱 2、游客坚持到底,终于得以看到美景。 参考作文 (一)勿忘初心 “我守其一,以处其和。” ——题记 生活中的我们想爬上更高的山,想走出更远的路,都要保持自然,退回内心,平静修行, 自然会悠闲自在,但同时也不应该忘记自己内心的风景。 勿忘初心,即使失败。李清照的那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赞扬了项羽,可我 却不这么认为。尽管失去了江山那又如何?大不了重头再来,何必为了这一次的失败而否定 了全部,甚至到死的地步。当年不也是一点一点把江山打下来的?大不了带领着一些英雄好 汉再把失去的江山重新夺取回来。失败又不是什么可怕的事。他能够自刎乌江,在我看来就 是害怕失败,就是没脸见当年的百姓,就是忘记了他做事情的初心。 项羽的失败,表明了他忘了自己内心的风景。他想到的只是爬上更高的山,走更远的路, 但他却遗失了最重要的一点,退回内心、平静修行。勿忘初心,即使富贵。天下不论是多么 富贵的人再向上数三代都是贫困的老百姓。富贵都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朱元璋曾经是个乞 丐,有时甚至连一碗饭都吃不上。他当上皇帝以后,极力为百姓谋福利。因为他知道百姓生 活的好才是国家最重要的事。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的国家就不能称之为国家,国家就更不 可能繁荣昌盛。因为他曾经贫穷过,所以现在富贵的他知道什么最重要。同时也是因为他没 有忘记他的初心。 朱元璋的成功,表明了他没有忘记自己内心的风景。在他爬上更高的山,走出更远的路 之后,他仍然能够保持自然,退回内心,平静修行。勿忘初心,即使残疾。史铁生的事例一 直激励着我不断前进。即使他残疾了,但他仍然可以保持自然,退回内心,平静修行。依然 保持乐观的态度,依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因为他没有忘记自己内心的风景,所以即使残 疾可他最终还是胜利了。他时刻都没有忘记那个风景。 最初的那个梦想一定会实现。只要不忘自己内心的风景,不忘初心。保持自然,退回内 心,平静修行,勿忘初心。 (二)花枝春满,天心月圆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与其爬满蚤子,不如缝制完美的天衣 ——题记 日本古茶寺的和尚为了不让游客留下不完美的观感,选择了花整整两个小时用清水把茶 园细细洒了一遍,原本没有下雨的茶园,呈现出雨后初晴的完美景色。 是的,我们应追求完美,追求极致,正如唐人所说“花枝春满,天心月圆”。而不是 “不拘小节”,得过且过,过六十分的生活。 我常惊叹于古代诗人的“炼字”,他们对完美的追求,给我们留下多少华章!杜少陵 “语不惊人死不休”,“老来渐觉诗律细”,给我们留下《秋兴八首》等华章;贾岛推敲入 神,方有“僧敲月下门”“西风吹涓水”;王荆公改毕数十次,方有“春风又绿江南岸”。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他们对完美的追求,成就了最圆的月,最美的花,最好的诗。若他们不追求,那便只有 “僧推月下门”、“春风又满江南岸”等残月,败花,拙诗。 民国的学者,文人,也追求完美。梁任公先生珍视吉光片羽,连信柬都细细落笔,只不 为文学留下遗憾;鲁迅先生在重病时仍细细校《海上述林》校样,只为不出译笔的疏漏;陈 寅格虽一代大师,但上课仍认认真真备课,只为把最完美的,给有志于学的青年。 他们对完美的追求,成就了最圆的月,最美的花。如今,在浮华而喧嚣的时代里,太少 人追求完美,太多人只需要粗制滥造的不完美,追求利益。有些电影,改造历史,画风浮艳, 让人感叹:我们的时代里,有完美吗?当然有,那是侯孝贤先生的《刺客聂隐娘》。“板凳 甘做十年冷”,他以十年磨一剑,追求完美。他不浮躁,踏实,细致,拍出了最深邃的镜头, 最意味深长的故事,每一个眼神,每一段音乐,完美,如同最圆的月,最美的花。 总有人感叹我们的民族文艺,民族电器产品不优秀,不如德国日本,还不如我们的汉唐。 我们应追求每一处细节,去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