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甘肃省临夏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甘肃省临夏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 年级:高二 科目:语文 座位号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赵一眼 韦延才 赵一眼本名赵小雅,三十来岁,是铜州城鼎鼎有名的古董店德宝坊的掌门人。别看他年纪轻轻,钟鼎瓷陶,书画古玩,到了他手里,不用半支烟的功夫,他就能说出个子丑寅卯,分个真假虚伪来。因为他的眼睛毒,故得了个“赵一眼”的雅称。 大约七八年前,“赵一眼”的雅称悄然被“走了眼”这个别号取代,本来做得风生水起的生意也从此走上了平淡之途。那时的赵小雅,已是年近七旬的人了。有一天,德宝坊来了个四十上下的中年客人,一进门就迫不及待地说:“赵老师,今天给您带来了个宝物。” 赵小雅觉得来人眼熟;就问:“贵客以前来过小店吧?”中年人把包裹轻轻稳稳地放到桌上,回道:“都说‘赵一眼’的眼睛毒,果然不错。”中年人一边解开捆绑着包裹的红绳子,一边看了眼赵小雅,不紧不慢地道:“两年前进过贵店一趟,还记得么,那个赵司机。”中年人如此一说,赵小雅脑中的印象逐渐清晰,这个赵司机当时是和他的“老板”一起来的。“老板”话不多,倒是这个赵司机像个话唠子,不停地和他攀起五百年前的本家关系来,并乱扯了一通不搭边不搭界的宝物知识,让赵小雅留下很深的印象。 赵小雅也经常关注新闻,那次相见之后,此本家之“老板”一路顺风,新闻中常见其影。就问:“还帮‘老板’开车?”中年人点点头:“桐油罐还是得装桐油。”说话间已把包裹打开,只见一件古朴的瓷器在灯光下呈现出笨拙而又雍容华贵的气度。 这样的瓷器民间极为少见。赵小雅只一眼,就基本可以断定那是宋代景德镇官窑出产的一件梅花缠枝青花瓷,心中不禁叫了声“好!”便一边看一边询问了起来:“您是鉴定还是出手?” 中年人极爽快:“出手!赵老板看值多少钱?” 一杯茶的功夫,东西已经鉴定完毕,赵小雅只是笑而不语。中年人道:“请赵老板给个价。” 赵小雅答非所问道:“是您的还是代人问价?”中年人四下看了看,说:“别管谁的,价钱好,咱们以后还有更多交易。” 赵小雅问:“贵客意向多少?” 中年人伸出两个手指,十分自信:“我查过,去年的拍卖会上,此宝物拍了二十三万元,咱要二十万,您看如何?”赵小雅摇了摇头,中年人见状,又降了两万,赵小雅又摇了摇头。中年人又是一番好说歹说,最后把价钱压到十五万,赵小雅依然是摇了摇头。无奈,中年人悻悻地离去。看着中年人的背影,赵小雅轻轻地叹了口气。 后来,中年人的青花瓷在德宝坊斜对面的天宝坊出了手,据说出手价二十五万元。不久,天宝坊又以三十万元的价格卖出。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赵小雅便得了个“走了眼”的绰号。各种不利言辞甚嚣尘上,赵小雅倒是泰然自若,并不将其放于心间,还是那样开了门,就在柜台里坐着,或看书,或干他的爱好刻篆书印章,有朋友来,就泡一壶龙井或普洱,叙叙旧。也有朋友问起那个青花瓷,是不是天宝坊故意使的坏,先拿一膺品给他过目,再把真品卖给天宝坊,来个瞒天过海,刻意炒作。 赵小雅对朋友一笑,说:“你的想象力足够丰富。”说完,又为朋友续上一道茶。 又过了些日子。一天,天宝坊前围了不少人,警车在门前闪着警灯。据目击的客人说,警察押着落马市长的赵姓司机去了天宝坊指认现场,警察也从天宝坊取走了很多赵司机拿去那里出手的宝物。 “难怪很久没在电视上看见本家的‘老板’了。”送走了客人,赵小雅自言自语地说了句,然后又埋头刻他的篆书印章。 (摘选自《小说选刊》2018年第1期,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司机两年前和他的老板到德宝坊拜访“赵一眼”,并主动与“赵一眼”攀亲,这一情节烘托出“赵一眼”在古玩鉴赏方面的名气之大,也为老板急于脱手手中文物埋下伏笔。 B. “赵一眼”成功鉴定过无数珍贵的古玩,却在这件梅花缠枝青花瓷上看走了眼,落得个“走了眼”的坏名声,这说明做人一定要谦虚谨慎,不可过于自负。 C. 小说善用伏笔。“老板”之神秘面纱,直到小说结尾“警车在门前闪着警灯”才真正被揭开,这使得整篇小说悬念丛生,跌宕起伏,有很强烈的戏剧效果。 D. 作者对“赵一眼”这个人物,纯用白描,不多加渲染,通过人物的语言,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的风神,真可谓是“计白当黑”,“意在言外”。 2. 结合小说情节,概括并分析“赵一眼”这个人物的形象。 3. 小说以“赵一眼”埋头刻他的篆书印章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1. B 2. (1)“赵一眼”有很精湛的文物鉴赏技艺,他在文物鉴赏这一领域,名至实归。(2)“赵一眼”通过与赵司机攀谈,认定赵司机急于脱手的贵重文物属于赃物,这可见“赵一眼”不仅文物鉴定水平高,而且洞察人情世态,是个极有社会经验的商人。(3)“赵一眼”明知买下这件文物可以挣大钱,但他却故意压价,迫使卖主放弃出手,这说明“赵一眼”注重人的品节,不唯利是图。(4)“赵一眼”无论被社会误解(他被称为“走了眼”),还是做了件天大的好事(拒收赃物),他都不事张扬,这说明他宠辱不惊,淡泊名利。 3. (1)与上文“赵一眼”在被社会误解后照样干他的爱好刻篆书印章相照应,使得文章线索连贯,行文紧凑严谨。(2)进一步凸显出人物宠辱不惊的崇高品格,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令读者对这个人物肃然起敬。(3)为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使得文章余音袅袅,耐人寻味。(4)进一步深化了小说的主旨,玩弄权术追名逐利者身陷囹圄,淡泊名利者却令人高山仰止,从而辛辣地抨击了官场的不正之风,弘扬了草野之民的崇高节义。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题中B项,“却在这件梅花缠枝青花瓷上看走了眼,落得个‘走了眼’的坏名声,这说明做人一定要谦虚谨慎,不可过于自负”错误,小说中说,“赵一眼”第一眼就基本可以断定那是宋代景德镇官窑出产的一件梅花缠枝青花瓷,心中不禁叫了声“好!”这说明“赵一眼”知道这是一件宝物,所以不是看走了眼。他不接受这件宝物,正可凸显人物的崇高精神。故选B。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能力。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此题可根据文中的句子“钟鼎瓷陶,书画古玩,到了他手里,不用半支烟的功夫,他就能说出个子丑寅卯,分个真假虚伪来” “这样的瓷器民间极为少见”概括第一点;根据“这个赵司机当时是和他的‘老板’一起来的”“那次相见之后,此本家之‘老板’一路顺风,新闻中常见其影” “警察也从天宝坊取走了很多赵司机拿去那里出手的宝物”概括第二点;根据“无奈,中年人悻悻地离去。看着中年人的背影,赵小雅轻轻地叹了口气”概括第三点;根据“赵小雅自言自语地说了句,然后又埋头刻他的篆书印章”概括第四点。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探究小说结尾作用的能力,分析文章的结尾的艺术效果,要求小说以“赵一眼”埋头刻他的篆书印章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答题时首先明确结尾的方式,然后从结构、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等角度分析效果,此文以“赵一眼”埋头刻他的篆书印章结尾,属于意味深长的结尾方式,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耐人寻味;从结构看,和前文“各种不利言辞甚嚣尘上,赵小雅倒是泰然自若,并不将其放于心间,还是那样开了门,就在柜台里坐着,或看书,或干他的爱好刻篆书印章”照应;从人物性格看,“各种不利言辞甚嚣尘”和“真相大白”其都在刻印章,表现出一种淡定,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从主旨看,这种淡定的性格和“司机”形成对比,意在表明玩弄权术追名逐利者身陷囹圄,淡泊名利者却令人高山仰止,从而辛辣地抨击了官场的不正之风,弘扬了草野之民的崇高节义的主旨。 【点睛】小说结尾的作用一般有:(1)表现手法上,与前文伏笔照应,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与前文形成对比,升华主题,发人深思;(2)主旨上, 深化(升华)主旨,含蓄点明主旨,揭示小说主题;(3)人物形象塑造,表现人物的心理、性格、品质、经历、命运、能力、成绩。(4)故事情节上,小说的结尾照应了标题和开头,使小说结构紧凑、脉络清晰,合情合理。 二、古代诗文阅读(32分) (一)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时中原荡覆 ,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休烈奏曰:“《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 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4. 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属文:抄写文章。 B. 践祚:帝王即位。 C. 励精:振作精神 D. 荡覆:动荡倾覆。 5.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 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 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 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时,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B. 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C. 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D. 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亲自到他家表示慰问。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答案】4. A 5. B 6. A 7. (1)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幸。(2)而近亲贤才,屈身接纳士人,举荐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A项,“属文”译为“抄写文章”错误,应为“撰写文章”。故选A。 【5题详解】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史馆修撰”官职名,不要断开;“恬然”修饰“自持”,不要断开。故选B。 【6题详解】 此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找到细微差别,题中A项,“直言不讳”错误,原文“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它是借禹、汤讽谏。故选A。 【7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词句,(1)罪己——归罪自己,规:改正,过:错误。(2)亲:亲近,贤:贤才,推:举荐,毂:后辈,曾:一点都……。 参考译文: 于休烈,河南人。天性忠诚,机警聪慧。自幼好学,善做文章,考中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调任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任宰相时,排挤不依附自己的人,于休烈被调出京师任中部郡太守。时值安禄山叛乱,肃宗即位,于休烈调任太常少卿,掌管朝会礼仪之事,兼管编修国史。肃宗自凤翔回到京,振作精神,听纳谏议,曾对于休烈说:“君主的一举一动必定记录,是杰出的史官。如果朕有过失,卿是否要记录?”于休烈回答:“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此时中原动荡颠覆,典章、制度丧失殆尽,没有历史典籍文献可供检寻。《国史》、《实录》是圣朝重大典籍,编撰已久,如今并无刻本。祈请下诏御史台查勘史馆藏书之来源,令府县征收寻访。有人从别处收得《国史》、《实录》,如送交官府,重金收购并赏赐。前任编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入贼中,滞留东京,到这时便将其家国所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呈送官府。于休烈随即调任工部侍郎、修国史,进献《五代帝王论》,,皇上甚为称赞。宰相李揆恃才自夸而嫉妒贤能,因于休烈修撰国史与自己平列,便嫉恨他,奏请他任国子祭酒,暂且留在史馆从事修撰以贬低他。于休烈安然自处,毫不介意。代宗即位,审察鉴定官员之优者,宰臣元载称赞于休烈,于是拜授于休烈右散骑常侍,仍旧兼管修撰国史,加封金紫光禄大夫。在朝为官共三十余年,历任清要之职,家中没有些微积蓄。为人恭俭温良仁慈,从未以喜怒形于颜色。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一心沉浸于研习古代典籍,手不释卷,直至生命终结。大历七年(772)去世,年八十一。这年的春天,于休烈之妻韦氏去世。皇上特别降诏追赠韦氏为国夫人,下葬那天提供仪仗鼓吹。及至听说于休烈去世,追思痛悼许久,褒奖追赠尚书左仆射,赐给助丧用绢百匹,布五十段,派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去宅第宣旨慰问。儒者所受之恩宠,少有能与之相比的。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夏晚望嵩亭有怀 罗邺① 正怜云水与心违,湖上亭高对翠微。 尽日不妨凭槛望,终年未必有家归。 青蝉渐傍幽丛噪,白鸟时穿返照飞。 此地又愁无计住,一竿何处是因依。 【注】① 罗邺,唐朝余杭人。有文名,尤擅律诗。科考屡下第,漂泊湘、浦间,不得志,晚年赴职单于牙帐,郁郁而终。 8.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的起句写漂泊不定的浮云和流水,从侧面烘托出作者的思归之情。 B. 第二句写湖上亭子与湖岸青山相对,引发出后面的登亭远望、所见有怀。 C. 虽然望嵩亭周围景色优美,整日可观,但作者仍觉得它终是异乡,不能久留。 D. 诗的最后以景结情,说自己好似修竹,孤独无依,透露出作者无所归依的迷惘。 9. 本诗第五、六句“青蝉渐傍幽丛噪,白鸟时穿返照飞”写景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答案】8. D 9. ①动静结合。“蝉噪”“鸟飞”是动,“幽丛”“返照”是静,动静结合,动中有静。②有声有色(视听结合)。“蝉噪”有声,“幽丛”有色,画面有声有色;“蝉”为“青色”,“鸟”为“白”色,“幽丛”暗含“绿”色,“返照”暗含“红”色,色彩对比鲜明。③远近结合。“青蝉”句是近处所听,“白鸟”句是远处所见,远近结合,富有层次。④情景交融。融羁旅愁情于眼前美景之中,以乐景衬哀情。 【解析】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D项,“诗的最后以景结情,说自己好似修竹,孤独无依,透露出作者无所归依的迷惘。”错误,选项对诗歌的语言和手法理解有误,“一竿”代指行舟,“一竿何处是因依”意思是整日坐船漂泊,不知道哪里是自己的留居之所,抒情手法是“直抒胸臆”,而不是“以景结情”。故选D。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审题。题干是“本诗的第五、六句‘青蝉渐傍幽丛噪,白鸟时穿返照飞’写景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题目要求分析诗歌中颈联的写景艺术,是暗考表达技巧。“赏析写景艺术”涉及较广,通常有景物对象、景物层次、景物状态、景情关系等方面。 解答时既要指出艺术手法,还要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突出表达效果。第五、六句(颈联)写景时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了一系列意象,如:“蝉噪”“鸟飞”“幽丛”“返照”“青蝉”“白鸟”等来描写景色。画面有动有静,有耳闻也有目见,从远及近,很有层次地进行景物描写。情景交融,在色彩鲜明的景色描写中融入羁旅之愁情。该题可以分点回答,每点先回答写景手法,再结合诗中的景色指出手法的表现及效果。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0.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伶官传序》中,作者在总结庄宗得失天下的原因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之理也。 (2)在《苏幕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清丽喜人的雨后荷花图,这两句也被王国维评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3)李白在《桃花园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极力夸赞在座的各位堂弟。 (4)《阿房宫赋》中,作者批判秦始皇暴殄天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答案】 (1). (1)忧劳可以兴国 (2). 逸豫可以亡身 (3). (2)水面清圆 (4). 一一风荷举 (5). (3)群季俊秀 (6). 皆为惠连 (7). (4)鼎铛玉石 (8). 金块珠砾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逸豫、惠、铛、砾的写法。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的一批垃圾桶有了专属“身份证”。管理部门为辖区内部分餐馆的餐厨废弃物专用桶加装了电子芯片,借助芯片,管理部门得以监控和有效避免餐厨垃圾的去向、来源和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目前,全区已安装“身份证”的商家达到800家。 餐厨废弃物经过油水分离、无害化处理等一系列技术环节后,实现了_____的功效,可用于提炼生物柴油、沼气发电等多个领域。我国每年餐厨废弃物产生量高达9000多万吨,是一笔可以再利用的资源,然而废弃物实际处理率不足20%,效率低下的局面,在媒体的广泛科普之下,早已_____,为人诟病。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监管,不法分子介入其中,餐厨废弃物去向“成谜”。通过安装“身份证”,( ),同时也提升了餐厨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效率,变废为宝,产生了理想的经济效益。 一枚电子芯片,也植入了城市管理者_____的责任。面对地沟油猖獗的严峻形势,城市管理者只有换位思考、主动作为,才能_____,为老百姓提供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1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来源、去向,并有效避免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 B. 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去向、来源,并有效避免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 C. 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去向、来源及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 D. 管理部门得以监控和有效避免餐厨垃圾的来源、去向及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 1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虽然有效阻止了地沟油、边角料回流餐桌,保障我们安全的舌尖 B. 不但有效阻止了回流餐桌的地沟油、边角料,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C. 既有效阻断了回流餐桌的地沟油、边角料,保障我们安全的舌尖 D. 不仅有效阻断了地沟油、边角料回流餐桌,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1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推陈出新 众目昭彰 义不容辞 推己及人 B. 新陈代谢 众目睽睽 责无旁贷 推己及人 C. 新陈代谢 众目昭彰 义不容辞 以己度人 D. 推陈出新 众目睽睽 责无旁贷 以己度人 14.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六国论》作者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他写这篇文章时,北宋王朝正对强敌契丹(辽)、西夏奉行以贿赂求苟安的政策。 B. 对“伶官”的解释:因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 C. “序”:写在著作或正文之前评论、介绍作品内容的文字,按用途可分为书序、诗序、文序、赠序。 D. 韩愈,字退之,他和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军人物。 15. 下列对所学文言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病偻,隆然伏行:脊背弯曲,即佝偻病 B. 良有以也:原因 C.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已经 D. 夫子哂之:笑 16.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临夏中学将于5月上旬举行文化艺术周活动,届时每个班都将有各自节目登场。快来给自己的班级想个口号加油鼓劲吧!要求主题鲜明,有一定的文采,且不超过16个字。 【答案】11. A 12. D 13. A 14. A 15. C 16. 用文化艺术震撼心灵的孤寂 【解析】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此句语病有两处:一是“监控和有效避免”与后文的搭配不当问题;二是“去向、来源”的语序不当问题。修改要结合上述两点,分别合理搭配,再调整词语顺序,题中BC项,“去向、来源”语序不当;CD项,“监控和有效避免”与后文的搭配不当。故选A。 【12题详解】 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题中A项,从关联词看,“虽然”表承认基础上的转折,与后文缺乏逻辑关系;B项,从语境看,“阻止”的时过程,而不仅仅是“地沟油、边角料”这类现象;C项,从搭配看,“保障”的是“安全”,而不是“舌尖”。故选D。 【13题详解】 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第一处,“推陈出新”和“新陈代谢”都有以新的代替旧的之意,前者强调主观努力的结果,后者强调事物的客观规律。根据语境“可用于提炼生物柴油、沼气发电等多个领域”,此处选用成语“推陈出新”。第二处,“众目睽睽”和“众目昭彰”都有众人用眼睛看之意,前者只指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后者则指群众的眼睛看得清楚。根据语境“在媒体的广泛科普之下”,此处选用成语“众目昭彰”。第三处,“义不容辞”和“责无旁贷”都有应该承担不能推辞的意思,前者侧重于在道义上不允许推脱,后者侧重于责任上不可推卸。根据语境“换位思考、主动作为”,此处选用成语“义不容辞”。第四处,“推己及人”和“以己度人”都有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之意,前者指设身处地 替别人着想,后者侧重于去猜度别人,多指不好的方面。根据语境“为老百姓提供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此处选用成语“推己及人”。故选A。 14题详解】 此题考核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题中A项,“《六国论》作者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错误,应为“苏洵”。故选A。 【15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C项,“已”解释解释为“已经”,文意不通,应解释为“不久”。故选C。 【16题详解】 此题考核语句扩展能力,属于话题型扩展,注意题干的要求“文化艺术周活动”“给自己的班级想个口号加油鼓劲吧”,口号要体现“文化艺术”的主题,显出“班级特色”,同时注意文采和字数的要求。 四、写作(40分) 17.根据下面材料写作。 2018年8月23日,南宁机场。一群未成年人在家长的“指示”下抢占航空公司柜台,并在柜台里玩起了游戏。事发原因是受台风影响,航班延误,旅客不满航空公司安排,强行让孩子进入柜台内。最终,警方赶到现场,劝离了进入柜台内的孩子。 事件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有人批评“熊”孩子背后的“熊”家长;也有网友指出航班延误后,航空公司安排及服务不到位,导致旅客情绪激动。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家长是一面镜子 还记着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位年轻的妈妈为老人端了一盆洗脚水,准备为老人洗脚,这时一名四五岁的小男孩,看到妈妈为奶奶洗脚转身跑开了。等到妈妈看到小男孩时,只见小男孩端了一盆水,对妈妈说:“妈妈——洗脚——”年轻的妈妈,看到孩子的表现,欣慰的笑了。我每每想起这则公益广告。深感这则公益广告无声的语言掷地有声,它告诉我们: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首先自己要以身作则,先成为这样的人! 一个天天打麻将的人,不会教出热爱读书的孩子;一个好吃懒惰的人,不会教出勤奋上进的孩子;一个满嘴说脏话的人,不会教出彬彬有礼的孩子! 确实,孩子的教育除了学校和老师的辅导,更多是家长的教育,两者相辅相成。我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也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你怎么做,孩子也学着怎么做,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习惯。相信慈溪这名让座的小学生,平时家长就是教育他,要文明礼貌,懂得礼让。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家长做得很好,很注意这方面的教育,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外出时从不乱扔垃圾、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随地吐痰、上公交车或乘电梯时懂得礼让……这些文明行为孩子们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下次也学着父母做,把这份文明礼貌传递下去。然而,有些家长则不以为然,带着孩子闯红灯,在电影院大声通电话,随手乱扔纸屑果皮,有的甚至还让孩子参与打麻将、打牌。试想,如此环境教育下的孩子,他又怎能懂得文明礼貌呢?肯定是照着父母的习惯行事。 有的家长则说,教育那不是老师的事情吗,我们哪有老师教得好。其实不然,家庭教育是任何学校和老师都不可取代的,且占比较大。你会发现,不少综合素质优秀的孩子,其家庭教育肯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为文明礼貌,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它会影响孩子的一辈子。为了孩子,家长们一定要做好这面“镜子”,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懂文明礼貌、有优良品质之人。 家就好比是一艘船,船长和水手都是家长,孩子的扮演的是乘客的角色。家长如何才能够在孩子学习中当好船长,服务好乘客,真正的做到协助孩子复习冲刺,这需要家长拿出自己的智慧。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选取了一则引起社会热评的新闻事件,要求考生谈谈对这个新闻事件的看法,选取合适的角度形成自己的见解,展开议论。写作时,要注意切入角度明确、立意独到且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材料主要讲述了一群未成年人在家长的“指示”下抢占航空公司柜台,并在柜台里玩游戏的事件。事发原因是受台风影响,航班延误,旅客不满航空公司安排,强行让孩子进入柜台内。这则材料里涉及到了几个方面,可分别从家长、旅客、航空公司等角度来立意,也可从全局视角分析。 参考立意:①从身为家长的角度分析,因不满航空公司的安排,“指示”孩子抢占柜台,对孩子的教育产生负面影响。据此可立意: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等。 ②从身为旅客的角度分析,为了发泄自身不满情绪,恶意指使孩子扰乱机场正常工作,据此可立意:公民应遵守公共秩序,维护社会公德等。 ③从航空公司角度分析,发生延误事件安排及服务不到位,没能及时安抚旅客情绪,据此可立意:要有合理完善的应急方案,做到以人为本等。 ④从全局视角分析,社会是一个大家庭,遇到突发事件,当事双方应当秉持相互理解的心态,冷静探讨解决方案,共同构建和谐社会。据此可立意:包容、理解方能构建和谐社会等。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 这个步骤一般的同学很难发挥。到底要怎样才能深入呢?笔者认为,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