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自我检测八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自我检测八含解析

高考专练之自我检测(八)‎ ‎1、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考据、批评与欣赏 朱光潜 ‎①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 ‎ ‎②拿我在国外大学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的教授整年地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那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各有几次梵音,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大概读过些什么书?《哈姆雷特》是根据哪些书写的?他和戏院和同行的关系如何?“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找片纸只字以为至宝。 ‎ ‎③这些功夫都属于中国人说的“考据学”。这门课的教授只做这种功夫,对我们也只讲他研究的那一套。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他并不过问。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考据工作呢? ‎ ‎④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欣赏之前要有了解。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却非常重要,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的关系;要了解《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 ‎ ‎⑤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通常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他们不知道艺术是创造的,虽然可以受史实的影响,却不必完全受其支配。第二种错误是因考据之后,便袖手旁观,不肯染指,而我是饕餮汉,对于考据家的苦心孤诣虽十二分地敬佩、感激,但我认为,最要紧的事还是伸箸把菜取到口里来咀嚼,领略领略它的滋味。 ‎ ‎⑥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考据就是一种文学批评,但是一般人所谓的文学批评,意义实不仅如此。文学批评学者向来有派别的不同,所认识的文学批评的意义也不一致。区分起来,除开上述帮助了解的文学批评,主要还有两类。 ‎ ‎⑦‎ 18‎ 第一类是“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法官”要有“法”,也便是“纪律”,“法官”式的学者心中预存几条纪律,用来衡量一切作品,符合它们的就是美,违背它们的就是丑。他们向作家下批语说:“亚里士多德明明说过坏人不能做悲剧主角,你何以要用一个杀皇帝的麦可白?”但文艺是创造的,谁能拿死纪律来限制活作品? ‎ ‎⑧第二类就是近代法国印象主义的文学批评。这一派学者可说是“饕餮者”:只贪美味,尝到美味便把印象描写出来,法郎士说:“依我看来,文学批评和历史一样,只是一种给深思好奇者看的小说;一切小说,精密地说起来,都是一种自传。凡是真正的文学批评家都只叙述他的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这是印象派文学批评家的信条。他们主张,文学批评应当时艺术的、主体的,各人应以自己的嗜好为标准。 ‎ ‎⑨“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批评的态度”,印象派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欣赏的态度”,它们是相反的。批评的态度是冷静的,不杂情感;欣赏的态度则注重我的情感和物的姿态的交流。批评的态度须用反省的理解;欣赏的态度则全凭直觉,批评的态度预存美丑的标准,把我放在作品之外去评判它的美丑;欣赏的态度则忌杂有任何城建,把我放在作品里面去分享它的生命。遇到文艺作品如果始终持批评的态度,则我是我而作品是作品,得不到真正的美感经验。 ‎ ‎⑩我是倾向于印象派的,不过我也明白它的缺点,比如看一幅图,内行有内行的印象,外行有外行的印象,它们的价值是否相同呢?我小时候欢喜读《花月痕》①一类的东西,现在想来不禁赧颜,究竟是从前对还是现在对呢?文艺虽无普遍的纪律,而美丑的好恶却有一个道理,遇见一个作品,只说“我觉得好”还不够,还应说出觉得好的道理。 ‎ ‎⑪总之,考据、批评都不是欣赏,但是欣赏却不可无考据与批评。有的人太看重考据和批评的功夫,有个人又太不肯做脚踏实地的功夫,以为有文艺的嗜好就可以谈文艺,这都是很大的错误。‎ ‎(有删改) ‎ ‎【注】①《花月痕》:清代长篇小说,情调缠绵哀怨。 1.第②段画线的词语“现身说法”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 2.第②段详细列举“功课”内容,对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流露出作者对纯考据工作不满的态度。 B.证明考据学者只做这种无意义的功夫。 C.有助于读者对考据工作形成感性认识。 D.为“考据对欣赏是题外事”提供证据。 3.概括“法官”式文学批评的特点。 4.以下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18‎ ‎ ) A.第①段提出文章讨论的对象,总领全文。 B.第②~⑤段着重阐述了作者对考据的看法。 C.第⑨⑩段分别对第⑦⑧段进行了深入分析。 D.第⑪段总括了上文,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5.下列推断与文章一致的一项是(    ) A.把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的人不都是学者。 B.如果不欣赏形象本身,就不能得到美感经验。 C.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文学批评也是一种考据。 D.“法官”式文学批评者不认为《麦克白》是一部悲剧。 6.分析作者与印象派在文学批评观点上的异同。‎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2010年,南非正式提出加入四国峰会。2010年底,中国以轮值主席身份代表其他成员国邀请南非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金砖国家”实现首次扩员。南非是南部非洲第一大经济体和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舆论认为,南非的加入将使“金砖国家”的地域覆盖亚、非、欧、美四大洲,进一步提升“金砖国家”的代表性和影响力。‎ 根据2010年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方案,“金砖国家”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大幅增加至13.1%,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将达到14.81%。按购买力平价计算,“金砖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50%。‎ ‎“金砖国家”走到一起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客观要求。“金砖国家”的发展使世界经济增长点多元化,成为国际经济关系民主化的自然推动力。“金砖国家”在改革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方面有着相同的关切和主张,加强协调、携手合作是大势所趋,也成为新世纪以来国际关系的新特点。‎ ‎(摘编自“腾讯新闻”《金砖国家:引领世界成功发展的缩影》)‎ 材料二:‎ 18‎ 图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2011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的经济增速图示。发达经济体是一些经济较为发达或经济处于发达阶段的国家和地区,如欧盟、美国等。新兴经济体是指某一国家或地区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新兴的经济实体。金砖五国(含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即为新兴经济体。‎ 材料三:‎ 在2000年,中国经济还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而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是欧洲三大经济体(德国、英国和法国)的总和。到了本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初期,美国经济仍然是中国的两倍多,日本经济已陷入停滞,德国和法国继续引领欧洲。巴西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印度的经济增长也在提速,俄罗斯的经济规模几乎扩张了六倍。‎ 中国经济如果继续保持发展态势,到本世纪二十年代末就会超过美国。到本世纪三十年代,中国都会保持巨大的发展势头,美国则由于人口老龄化和经济成熟而放慢前进的速度。‎ 到2050年,预计中国经济会比美国高出50%,印度经济可能紧随其后,并在几年后超越美国。日本和欧盟几个核心国家的经济则会被远远地甩在后面。‎ ‎(摘编自“中国日报网”《金砖四国经济增长推动全球经济力量大转移》)‎ 材料四:‎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于2017年9月5日在厦门落下帷幕。过去十年,金砖国家的合作为维护一个包容、民主的全球秩序提供了重要的战略平台。尽管金砖国家内部关系存在一定的复杂性,但金砖合作机制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事实。‎ 有两个重要因素确保金砖合作机制的长期存在:一是建立一个超越“美元标准”的金融秩序;二是通过和更多南方国家建立合作,实现全球治理机构的民主化。‎ 在货币互换、本币结算等领域规划合作路线图等,是金砖国家为建立新的货币安排做出的努力。即使尚未形成一个新的经济秩序,也是对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完善和补充。‎ 18‎ 未来十年,金砖国家仍将面临诸多挑战:五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巴西、俄罗斯、南非等依靠大宗商品出口的国家仍未摆脱经济衰退的阴影。因此,科技合作和价值链融合对于金砖国家实现合作共赢至关重要。‎ ‎(摘编自“国际在线”《巴西学者:金砖国家从容应对挑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0年南非加入"金砖国家",南非是南部非洲第一大经济体,它的加入进一步提升了"金砖国家"的代表性和影响力。 B.根据2010年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方案,"金砖国家"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均有提升。 C."金砖国家"走到一起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客观要求,加强协调、携手合作是大势所趋,也成为新世纪以来国际关系的新特点。 D.预计2050年中国经济会高出美国50%,印度经济紧随中国之后,日本和欧盟几个核心国家的经济则会被远远地甩在后面。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二显示金砖五国中,中国对新兴经济体增速贡献最大,印度次之,其他三国的贡献较小,而且贡献率基本持平。 B.根据材料二可知,金砖五国的经济增速高于发达经济体的增速,且这五个国家2011年的经济增速均比2012年的高。 C.本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初期,美国经济仍然是中国的两倍多,日本经济已陷入停滞,巴西、印度、俄罗斯经济则获得了发展。 D.未来十年,五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巴西、俄罗斯、南非等国仍未摆脱经济衰退的阴影,所以需要加强科技合作和价值链融合。 3.请简要概括金砖五国对世界的贡献。‎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风语 胡炎 风,卷着梦的香气,一阵一阵,撩得人难受。‎ 村头老杨树下,他蹲着,目光铸在密匝匝的枝叶间。叶片上,昨夜的梦还在跳荡,金光灿灿,晃得人眼晕。抬手捋一把,那叶子全是钱,新崭崭香喷喷,揣进怀里,平素蔫软的腰杆硬是生生挺得笔直。‎ 18‎ 身前,烟屁股滚了一地。最后一支抽尽,再把烟屁股捡起来,点燃,狠狠地补几口。‎ 心,也给灼得火烧火燎:这财,别人发得,我怎就发不得?‎ ‎“爹!”进家,他叫。‎ ‎“弄啥?”爹不看他,手里的锤子起起落落,只顾自加固他的锄头。‎ ‎“钱……我得用。”‎ 爹的手停了,翻他一眼: “那是留着给你娶媳妇的。”‎ ‎“媳妇不急,钱急。”他给爹敬支烟。‎ ‎“到底弄啥?”‎ ‎“正事,别问!”他把字咬得很重。‎ 爹不再言语。这是他唯一的儿。儿一贯是老实本分的,他不能不依他。‎ 叔、伯、舅、姑挨个借了个遍。然后村西的、村东的,南头的、北头的,挨门槛进,讨好的笑,把一张脸都给拉伤了。‎ ‎“就你,也做白日梦?”村人的眼里,满是鄙夷和不屑。‎ 他依旧笑,心里却骂:“狗眼看人低,等着瞧!”‎ 购置设备、联系货商、组织人手,第一批成品终于出炉,没想到,事儿来了。‎ 一块黑砖,拍晕了他:“敢跟老子抢生意?”‎ 他摸索着爬起来,捂着流血的后脑勺:“疤哥,我不懂事,您老人家大人大量,抬抬手,给兄弟条生路。”‎ 疤哥叉着腰:“这砖,挨得亏不亏?”‎ ‎“不亏。”‎ ‎“想不想再挨一砖?”‎ ‎“疤哥,您说笑。”‎ ‎“识相点,拜老子的山头,有钱大家赚。”‎ ‎“懂了,疤哥,您是爷。”‎ ‎“好孙子。”疤哥又朝他后脑勺拍了两下,这次不是砖,是手。‎ 有了疤哥,生意竟出奇地红火。‎ 人前人后,便再也不是从前那个“老实蛋子”,好烟潇洒地掷过去,说话便有了十足的底气。‎ 村人的眼光,也把他托了起来。‎ 18‎ 唯有爹,一张瘦瘦的黑脸平静得像十月的秋空,怎也拧不出个表情。或许在他心中,只有锄头、泥土和庄稼,那是他生命的全部。‎ 这晚,他置了好酒、好菜,硬把爹从牛棚子里拉到餐桌旁。‎ ‎“爹,喝一口解解乏,咱爷儿俩好好说说话。”他捧起酒碗,敬爹。‎ 爹的手沾满泥土,接过碗,却没喝。沉吟一会儿,爹说:“带上酒菜,跟爹走。”‎ 他不知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好拾掇了酒菜,跟着走。‎ 月光下,爹的身影更显瘦削,那是日晒的、风吹的、雨淋的。他不由心痛,日后,是得让爹好好歇歇,可劲享一把清福了。‎ 出村向北,穿过一片树林,半山坡上,是自家的祖坟。‎ 墓碑前,摆好酒菜。爹拉他一把:“给先人跪下。”‎ 四周静得出奇,唯有虫声唧唧。‎ 爹说:“儿呀,当着先人的面,你要说实话。”‎ ‎“嗯。”‎ ‎“你干的,是正经营生吧?”‎ ‎“是……”他低着头,不敢看碑。‎ ‎“那就好,咱家世世代代没啥本事,可都是老实人、正经人,你爷走时跟我说,种好田,养好儿,吃安稳饭是大福。可别辱没了祖宗。”‎ ‎……他哑然,心底里被一只手狠狠掏了一把,底气全给掏光了。然而,一阵风吹过,底气一下子又回来了。‎ 订单越来越多,运气来了,山都挡不住。‎ 车买了,楼盖了,漂亮媳妇娶了,四面都是风光。唯有爹,照样耕他的田、犁他的地、侍弄他的庄稼。地是他的命,随他吧。‎ 然而有一日,他从风声里,听到了异样。‎ 风很猛,揪下了叶片上的梦。脊骨一软,腰杆竟再也挺不起了。‎ 两月后,一条新闻充斥大街小巷:“全国特大地沟油主犯被判无期徒刑……”‎ 这天,荒草历历的祖坟前,爹长跪不起。末了,一头撞在墓碑上。‎ 风,依旧卷着梦的香气,撩着很多汉子的心。一张张焦裂的嘴,吐出一团团墨蓝的烟雾,在风中飘呀飘,飘呀飘……‎ ‎(选自《百花园》有删改)‎ 18‎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叶片上,昨夜的梦还在跳荡"与"风很猛,揪下了叶片上的梦"前后呼应,前者是"他"发财梦的开始,后者暗示"他"发财梦的破灭。 B.他一开始做的就不是正经生意,最终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他的命运反映了农村青年想摆脱贫困、发家致富的愿望。 C.从"满是鄙夷和不屑"和"村人的眼光也把他拖了起来"可以看出,小说中的村人瞧不起穷人、讨好有钱人,这加深了小说对人性的揭示。 D.小说的语言生动形象,很有表现力。如"把一张脸都给拉伤了"中的 "拉伤"一词运用夸张的手法,把"他"陪着笑到处借钱的情态写得淋漓尽致。 2.小说中的“爹”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他”做的不是正经生意,这在小说中有多处伏笔,请找出三处,并作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18‎ ‎ )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B.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饮酒二十首(其八)‎ ‎[东晋]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①。‎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②。‎ 连林人不觉③,独树众乃奇④。‎ 18‎ 提壶挂寒柯⑤,远望时复为⑥。‎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⑦。‎ ‎【注】:①没其姿:掩没了青松的英姿。②殄(tiǎn腆):灭尽。异类:指众草。卓然:特立的样子。这两句是说经霜之后,众草凋零,而青松的枝干却格外挺拔。③连林:松树连成林。人不觉:不被人注意。④独树:一株、独棵。众乃奇:众人认为奇特。⑤寒柯:指松树枝。⑥远望时复为:倒装句,即“时复为远望”。⑦绁:捆绑,束缚。‎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没"字用得巧妙,欲扬先抑,将俊秀的青松姿态掩没在杂草之中,表现青松与杂草相处的一时情形,目的是突出下文青松的"卓然"。 B.第三、四句着力塑造青松的形象,运用对比反衬手法,描绘出众杂草在凝结的霜冻下全部倒伏之后,青松却跟它们不一样。 C.第五、六句"连林"意谓青松多了,蔚然连成松林,人可能还不觉得它的与众不同,但是单独一棵树的时候人们更不值得称奇。 D.全诗语言朴素淡雅,好像信手拈来,实有炉火纯青之功效,如首二句,以青松为众草所掩没,写青松之孤独,实则借孤松为己写照。 2.诗的前六句用了什么手法,塑造了青松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 ”。‎ ‎(2)《夜雨寄北》中虚写,表示想象团聚的诗句是“ , ”。‎ ‎(3)李煜《相见欢》中“ , ”两句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闲来无事,我总喜欢手捧一本《散文》,静坐于案前和林间小道,让文字随着思维在时空里流淌,尽享散文里的那份美,感受心灵中的那份妙。每一篇散文,都有一个清幽的世界,都是一个灵魂的呓语。走进这个世界,(           )。‎ 18‎ 散文的语言之美,如清泉淙淙,流淌在那些闲逸的时光里,让悠思绽放美丽的花朵;散文的情感之美,如琴音飘飞,让思想拂去尘埃,让心灵得到净化。生活中难免_____________,咀嚼人生的忧伤愁苦。面对失意迷惘,要_____________,相信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早日走出困境;面对天灾人祸,要_____________,相信祸兮福所倚,期待明天的阳光照样灿烂;面对多舛的命运,要_____________,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扼住命运的咽喉,做自己的主人。一切的混乱情感倘若能够在散文里冲淘洗净,方能有“静看庭前花开花落,漫观天上云卷云舒”的闲适惬意。宠辱偕忘,把酒临风,人生岂不喜洋洋者也。‎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静坐于案前和林间小道,让思维随着文字在时空里流淌 B.静坐于案前或散步在林间小道,让思维随着文字在时空里流淌 C.静坐于案前或散步在林间小道,让文字随着思维在时空里流淌 D.静坐于案前或林间小道,让文字随着思维在时空里流淌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就是走进一个心灵:去参悟生命的玄理,去品味文字的内涵 B.去参悟生命的玄理,去品味文字的内涵:提升自己的素养 C.就是走进一个心灵:去品味文字的内涵,去参悟生命的玄理 D.去品味文字的内涵,去参悟生命的玄理:提升自己的素养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饱经风霜     平心静气     镇定自若     随遇而安 B.血雨腥风     平心而论     镇定自若     随波逐流 C.饱经风霜     平心而论     从容不迫     随波逐流 D.血雨腥风     平心静气     从容不迫     随遇而安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论语》中子贡和孔子的对话告诉我们,面对贫富的现实境遇,我们应有所为,有所不为。贫而无谄,富而无骄,①__________。贫而无谄,就是“贫贱不能移”;富而无骄,就是“富贵不能淫”。无论或贫或富,应守合本心而不失本色。贫而乐道,富而好礼,就是有所为。这就告诉我们,无论贫穷还是富裕,②__________。好礼,才能厚德载物,走出贫穷,守住富裕;乐道,才能超越物质生活,③__________。‎ ‎9、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句话,不超过20个字。‎ 18‎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公布的最新报告中指出,全球变暖速度近来有所放缓。尽管全球温度在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期间每十年上升约0.2华氏度,但在1998年气温达到创纪录的高度之后,变暖速度下降了一半。该委员会的科学家认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通过温室气体排放向大气层输送的部分热量已被海洋吸收。权威的《科学》杂志也刊文称,海洋消化人类碳排放产生的热量的能力可能比目前科学家所认为的还要强,该文首席作者、拉特格斯大学气候学家亚伊尔·罗森塔尔说:“我们可能低估了海洋储藏热量的效率,它可能为我们应对全球变暖这个难题争取了一些时间。”‎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段时间,“李子柒”这个名字刷屏中国,火遍全球。李子柒,何许人也?90后美食播主,她用视频记录自己的唯美乡村生活:穿古朴衣服,自己动手拉拉面、酿桂花酒、做花茶、刺绣……在微博、美拍等自媒体上收获了上千万的粉丝,海外粉丝量超过七百万。‎ 她的走红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有人说,现代社会消费文化大潮下,她的视频满足了人们追求诗意生活的精神需求;有人说,她的视频很假,虚构一些无法实现的理想生活方式,逃避现实的想法影响了奋斗中的年轻人;还有人说……‎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 ‎ ‎ ‎ ‎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1.将自己的经历融入哈姆雷特这一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2.B; ‎ ‎3.“法官”式的文学批评预存标准评判作品美丑,用反省的理解,冷静而不杂个人情感。 4.C; ‎ ‎5.B; ‎ ‎6.相同之处:文艺作品的欣赏者应通过直觉让自己的情感与作品形象产生交流,由此得到真正的美感经验。 ‎ 不同之处:印象派的文学批评是纯粹个人的,全凭直觉。而作者认为文学批评不是纯粹个人的,还应结合考据;也不能全凭直觉,还应说出美丑好恶的道理。‎ 18‎ 解析:1.题干要求选出“第②段画线的词语‘现身说法’在文中是指”,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题目明确要求:“现身说法”在文中是指什么?这个词出现在第二段,第二段详细列举了“功课”内容,文中提到“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后面紧跟着冒号,后文明显是举例说明,在“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中“作者”这个词与前面的观点照应,这样答案就不难得出了,将自己的经历融入哈姆雷特这一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2.题干问的是“第②段详细列举‘功课’内容,对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论据及其作用。B项“证明考据学者只做这种无意义的功夫”其中“无意义”理解有误,从后文第四段“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可以看出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A项“流露出作者对纯考据工作不满的态度”,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找片纸只字以为至宝”可以推断。C项“有助于读者对考据工作形成感性认识”根据“但就了解说”可以推断。D项“为‘考据对欣赏是题外事’提供证据”根据第五段“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推断。 3.题干问的是“概括‘法官’式文学批评的特点”这是考查学生筛选概括能力。做这道题首先要找准范围,根据“‘法官’式文学批评”挑选出相关段落,即⑦⑨两段。由第⑦段最后“但文艺是创造的,谁能拿死纪律来限制活作品?”一句可以概括出一点。第⑨段主要列举“法官”式和印象派的区别,挑选出其中有关“法官”式的即可。 4.题干问的是“以下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这题是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将选项带回原文进行比较,辨识细微差别之处,再做取舍。第⑨⑩段不是分别对第⑦⑧段进行了深入分析。第⑨段主要列举“法官”式和印象派的区别,而不是只针对印象派进行深入分析。 5.题干问的是“下列推断与文章一致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对文章分析理解能力。第一段提到“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是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所以A项错误;第六段提到“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考据就是一种文学批评”,C项的叙述与原文不符;D项“法官”式批评者不认为《麦克白》是一部悲剧、原文第七段提到“亚里士多德明明说过坏人不能做悲剧主角,你何以要用一个杀皇帝的麦克白?”这句话是说作为坏人的麦克白不应该做悲剧主角,而不是否定《麦克白》是一部悲剧。 6.题干问的是“分析作者与印象派在文学批评观点上的异同”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找准范围,挑选出相关段落,即⑤⑧⑨⑩四段。然后概括即可。第⑤段“而我是饕餮汉,对于考据家的苦心孤诣虽十二分地敬佩、感激,但我认为,最要紧的事还是伸箸把菜取到口里来咀嚼,领略领略它的滋味。”第⑧段“这一派学者可说是 ‘饕餮者’”‎ 18‎ ‎ 第⑩段“我是倾向于印象派的”,指的是第⑨段相关内容,从这里可以筛选出二者的相同点。根据第⑩段“不过我也明白它的缺点,比如看一幅图,内行有内行的印象,外行有外行的印象,它们的价值是否相同呢?”,与第⑨段对比,不难得出不同点,然后分条概括即可。‎ ‎ ‎ ‎2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B; 3.①对世界的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而且未来会对经济增长有更大贡献。 ‎ ‎②“金砖国家’的发展使世界经济增长点多元化,推动了国际经济关系民主化。‎ ‎③“金砖国家“的合作为维护包容、民主的全球秩序提供了重要的战略平台。‎ ‎④在货币方面即使尚未形成一个新的经济秩序,也是对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完善和补充。 解析:1.D.“印度经济紧随中国之后’错,太肯定,材料三第三段是“印度经济可能紧随其后”。 2.B.“且这五个国家2011年的经济增速均比2012年的高’错,根据材料二图表显示,南非2011年经济增速比2012年低。 3.根据材料一“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50%”使世界经济增长点多元化,成为国际经济关系民主化的自然推动力”、材料四“金砖国家的合作为维护一个包容、民主的全球秩序提供了重要的战略平台”“在货币互换、本币结算等领域规划合作路线图等,是金砖国家为建立新的货币安排做出的努力。即使尚未形成一个新的经济秩序,也是对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完善和补充”分条概括即可。‎ ‎ ‎ ‎3答案及解析:‎ 答案:1.C; 2.①憨厚老实,勤劳本分。爹坚守教诲,牢记不能辱没祖训,辛勤劳动,种好田,养育好后代,安安稳稳过日子。 ‎ ‎②有责任感,关爱儿子。当儿子需要用钱创业时爹支持了他;当怀疑儿子做不正当生意时,爹用祭拜祖先的方式教育他;当儿子被法律制裁后,爹觉得没有尽责任教育好儿子而追悔莫及。‎ ‎③不慕金钱,为人淳朴。爹面对贫穷,他能耐得住,坚持用双手创造财富;爹面对富足,他也耐得住,照样耕田。 3.①开头部分,“他”的心理活动“这财,别人发得,我怎么就发不得?”暗示发这种财是违法的。‎ ‎②父亲问“他”要钱做什么事时,“他”只说是“正事”,却不明说,暗示这事见不得人。‎ ‎③“他”的生意,由黑社会头子疤哥罩着才能顺利,暗示“他”的生意是违法的。‎ 18‎ ‎④在祖坟前,父亲问“他”干的是不是正经营生,“他”回答父亲时吞吞吐吐,内心不安,说明确实不是正经生意。 解析:1.瞧不起与讨好在文中没有依据。 2.为了儿子做生意,他拉下老脸到处借钱;儿子做生意赚了钱,在村人眼里风光起来,可是“唯有爹,一张瘦瘦的黑脸平静得像+月的秋空,怎么也拧不出个表情’“在他心中,只有锄头、泥土和庄稼,那是他生命的全部’,还把儿子带到祖坟前,质问儿子做的是否是正经营生,让几子说实话,并且说“那就好,咱家世世代代没啥本事,可都是老实人、正经人,你爷爷走时跟我说,种好田,养好儿,吃安稳饭是大福。可别辱没了祖宗’;知道儿子做了伤天害理的事,他到祖坟前谢罪,最终“一头撞在碑上“…,.依据这些信息,即可总结出本题答案。” 3.按照情节发展阶段,从前到后,依次有以下地方:“他,吸着烟思考时的心理活动“这财,别人发得,我怎么就发不得?”;“他”向父亲要钱时,不明说用钱做什么事;“他”做生意,必须有疤哥罩着;爹担心“他”做的不是正经的生意,在祖坟前问“他”时,“他’支支吾吾低着头,不敢看碑。对这些内容加以整理概括,简要说明即可。‎ ‎ ‎ ‎4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C; 3.C; ‎ ‎4.(1)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 ‎ ‎(2)苏轼曾从容地责备曾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 解析:1.给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 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此段大意为: “(曾公亮)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 以至于境内百姓晚上不用关闭大门。曾经有过客丟失棄中财物,发布文书诘査盗贼,曾公亮上报:‘我所辖境内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进行搜査,果然如此。” 2.“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有误。“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也泛指官员。 3.解答此类题目,可将各选项内容同文本相关意思进行比较。“派使者偕同”错,使者只是“谕以指意”,并非偕同调解。 4.第(1)句中“锡”通“赐”;“虔”:恭敬;“而”连词,表转折;“处之安乎”是反诘语气,“之”代词,指这样的事,第(2)句中“救正”“世”“固” 为得分点,“云”字翻译时可以略去。‎ ‎【参考译文】‎ 18‎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考中为进士甲科,知会稽县。老百姓在镜湖旁种田,常常担心镜湖泛滥。曾公亮设置斗门,将湖水泄入曹娥江,老百姓享受到他的好处。曾公亮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份主政郑州,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晚上不用关闭大门。曾经有过客丢失橐中财物,发布文书诘查盗贼,曾公亮上报:“我所辖境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进行搜查,果然如此。曾公亮熟习写文章的章法,任职以后,熟悉懂得了朝廷台阁的规章,首相韩琦经常咨询访问他。仁宗末年,韩琦请求设置皇储,与曾公亮等共同商定大计。密州民田盛产银子,有人偷取银子,大理寺把他们当作强盗。曾公亮说:“这是禁物,偷取银子虽然是强盗行为,与从百姓家中盗取财物有区别。”为此事坚持展开争论,于是皇帝就下达给有司议论,比照抢劫盗窃财物的法律,这个强盗得以不被判处死刑。契丹指使人在界河捕鱼,又多次开通盐船,官吏不敢禁止,都说:和他们较量,将要生事。曾公亮说:“刚开始时不禁止,以后将怎么办呢?雄州赵滋勇敢有计谋,能够胜任。”皇上派使者告诉赵滋,边境祸害终于平息了。英宗即位,曾公亮任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不久兼任户部尚书。仁宗身体不适,辽国使者到来不能接见,让曾公亮在馆中设宴,使者不愿赴宴。曾公亮质问使者说:“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使者于是赴宴。熙宁三年,曾公亮被授职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第二年,被起用管理永兴军。任职一年,回到京师,很快就在太傅任上退休。元丰元年(1078),去世,终年八十岁。神宗临丧哭泣,停止上朝三天。曾公亮端庄忠厚深沉,办事细致周密,平时谨守礼仪,遵守规矩,但性情吝啬,积累财富达巨万。曾公亮起初推荐王安石,等到和他一起辅政,才察知神宗正袒护王安石,曾公亮暗中替子孙谋划,大凡改变行事计划,都听从于王安石,但表面上好像没有参与一样。曾公亮派遣他的儿子曾孝宽为其谋划,到神宗面前陈述与王安石没有什么差别,这样神宗更加信任王安石。王安石为了感激曾公亮帮助自己,因而引见提拔曾孝宽到枢密院来报答他。苏轼曾从容地责备曾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 ‎ ‎ ‎5答案及解析:‎ 答案:1.C; 2.诗的前六句通过环境和其他草木的衬托,塑造了卓然独立、不畏严寒、与众不同的青松形象。春夏时节,各种草木都葱郁繁茂,松树埋没其中平凡无奇,但岁寒霜降后,众草木凋零,只有松树独傲严霜,卓然挺立,四季常青。 解析:1.“更不值得称奇”与诗意相悖,应该是“值得称奇”。 2.译文: ‎ 18‎ 青翠的松树生长在东园里,荒草埋没了它的身姿。‎ 等到寒霜凝结的时候,其他植物都枯萎了,这才显现出它卓尔不群的高枝。‎ 在一片树林中人可能还不觉得,单独一棵树的时候人们才称奇。我提着酒壶抚弄寒冬中的树干,有时候又极目远眺。‎ 我生活的世界就是梦幻一样,又何必被俗世的尘嚣羁绊住脚步呢。 ‎ ‎ ‎ ‎6答案及解析:‎ 答案:1.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 ‎2.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 ‎3.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解析:该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 ‎ ‎ ‎7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C; 3.A 解析:1.“静坐于……林间小道”搭配不当;“文字随着思维……流淌”不合逻辑,“文字”和“思维”应互换位置。 2.补写时要注意:①与前文的“世界”和“灵魂”的照应;②与括号前句中的“走进”相关联;③第二段内容要点的关联,第二段主要是从散文的语言和哲理两个方面阐述的。 3.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血雨腥风: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平心静气:心情平和,态度冷静。/平心而论:平心静气地评论。/镇定自若: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乱。强调的是紧急情况。/从容不迫:非常镇定、不慌不忙的样子。/随遇而安: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飘荡,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贬义词。‎ ‎ ‎ ‎8答案及解析:‎ 答案:就是有所不为; 都要好礼乐道; 享受精神世界的愉悦 解析:段意:面对贫富的现实境遇,我们应有所为,有所不为。根据第一空横线后面对“贫而无馅”、“富而无骄“的解释可知,这是劝我们不能做某事,横线处填入“就是有所不为’;根据第二空后面的内容“好礼”、“乐道”可知,第二空是概括这两句的句子,该空填入“都要好礼乐道”;第三空与“超越物质生活“相对应,填入“享受精神世界的愉悦“。‎ 18‎ ‎ ‎ ‎9答案及解析:‎ 答案:海洋吸收热量使得全球变暖速度放缓。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所给文段,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所给文段,明确有几句话,可分为几层,然后筛选重点句子(或词语),归纳主要意思,最后根据字数限制组织语言答题。 ‎ 本题所给文段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总述,关键信息是“全球变暖速度近来有所放缓”,第二层用数据说明全球变暖速度下降;第三层分析分析了全球变暖速度放缓的原因,关键信息为“人类通过温室气体排放向大气层输送的部分热量已被海洋吸收”,综合三层信息,可概括文段的主要意思是海洋吸收热量使得全球变暖速度放缓。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归纳出本题答案。 ‎ ‎【点睛】本题属于压缩语段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所给文段,明确共几段话,每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如果是一段话,就要明确有几句话,每句话说什么,句与句之间是什么关系,全段可以分为几层,每层什么意思,然后筛选重点句子(或词语),归纳主要意思。(注,重点词语可参照:“谁在什么情况下干什么结果如何”或“什么怎么样”的模式来寻找。)最后根据字数限制组织语言答题。 ‎ ‎ ‎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略 解析:‎ ‎ ‎ 18‎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