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安徽省太和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安徽省太和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安徽省太和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精神是中华文化最醒目的标识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我们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文精神养分,使之与现代文化相融相通,更好实现以文化人。‎ 尊重人格。中华文化从西周以来就确立了人本理念。《论语》记载,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首先问:伤着人了吗?对人的重视可见一斑。正是基于对人的尊重,孔子赋予“仁”这个概念丰富的伦理涵义:“仁者,人也……”“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仁的外在表现是礼,礼的精神内核是“敬”,《礼记》所谓“毋不敬”。孟子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敬”不仅是对他人、对施礼对象的尊敬,而且是自己人格尊严的体现。彬彬有礼是尊重他人,也是自尊自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这就需要将礼仪之邦的精神气质与时代要求相结合,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蔚然成风。‎ 塑造人品。仁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最高范畴和核心理念,包括对己和对人两方面内容,所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对已主要是克己,以求达到仁的境界;对人主要是爱人。每个人无论出身如何,都应不断修身,以臻于至善之境。儒家经典《大学》中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就是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亲民”包括“新民”,教人去恶从善、弃旧图新。由个人、家庭到国家与天下,由爱亲人、爱他人到爱国家与天下,将家庭、社会和国家融为一体,天下情怀与爱国主义并行不悖、相得益彰。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公宽信敏惠,对于其中体现的思想精华、优良品格,我们要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自觉用于提升人格境界和道德修养。‎ 天人合一。中华人文精神的伟大,还在于它将人、社会与自然看作一个鲜活的生命整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将仁从亲人之爱推及人类之爱,由人类之爱旁通万物之爱。庄子认为,世间所有生命同源同种,不存在本质上的不同。这与西方主客观对立的自然观明显不同,被称为“有机自然观”或“有机宇宙观”‎ ‎。它尊重生命、敬畏自然,认为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强调人应当效法天地、欣赏万物。中国传统的天地人三才之道,一方面认为人具有无与伦比的地位与作用,强调“人者,天地之心也”;另一方面又强调天地的伟大价值,所谓“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主张人道以天道为准则。即使是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荀子,也强调春生夏长之时“斧斤不入山林”“罔罟、毒药不入泽”,为的是“不夭其生,不绝其长”。这启示人们要将积极有为的人生观与生态环保的可持续自然观统一起来,一方面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勇担千秋生态大业,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    (摘编自杨小明、任春光《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文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儒家思想中的“仁”这一概念有丰富的伦理涵义,其外在表现是礼,精神内核是敬。‎ B.在塑造人品方面,儒家思想要求人们都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臻于至善之境。‎ C.我们要对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思想进行转化和发展,以提升人格境界和道德修养。‎ D.正因为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将人、社会与自然看作一个鲜活的生命整体,中华人文精神才是伟大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为立论基础,论证了我们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文精神养分。‎ B.文章援引《论语》记载的孔子家马棚失火的故事,说明了中华文化很早就确立了人本理念。‎ C.文章关于自然观的论述中,将中西方观念进行对比,其目的是凸显中华人文精神的优越性。‎ D.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当今社会发展的意义,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的养分,可以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蔚然成风,更好地实现以文化人。‎ B.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主张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融为一体,使得天下情怀与爱国主义相得益彰,这符合时代的要求。‎ C.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孟子主张人类之爱和万物之爱有等级差别,而庄子却不一样,他认为世间所有生命不存在本质上的不同。‎ D.天地人三才之道,同时强调人和自然的重要地位,其中人道顺从天道的主张对当今社会发展更有意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把有用物资重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垃圾分类有利于改善垃圾品质,使得焚烧(或填埋)得以更好地无害化处理。以垃圾焚烧为例,垃圾分类能助力焚烧处理做得更好,可起到减量、减排、提质(改善燃烧工况)、提效(提高发电效率)等作用。依据《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生活垃圾分成可回收与不可回收两类,不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剩菜、剩饭等餐厨垃圾,电池、重金属等有毒有害垃圾以及废纸、食品袋等其他垃圾。其中,餐厨垃圾约占垃圾总量的40%-60%。‎ 垃圾分类,国外发达国家施行得较早,形成了完整的垃圾分类产业链。在垃圾后期处理阶段,对于有机垃圾、纸类、玻璃类等生活垃圾,以及特种的有害垃圾,企业会通过不同车队进行分类收集、专项运输送往不同种类的处理厂处理。这是垃圾分类处理产业链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提高垃圾处理科技水平的同时,也推动了相关制造产业(垃圾分类设备、垃圾转运设备)的发展。企业专业处理垃圾后,可以将有生产价值的原材料提取出来,向各产业针对性销售。据统计,德国垃圾回收行业从业人员超过25万,每年的营业额达500亿欧元,约占全国经济产出的1.5%。这种完整的垃圾分类产业链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解决了部分劳动力就业问题。‎ ‎(摘编自孙小婧《垃圾分类,引领绿色生活》)‎ 材料二:‎ 图表1:2009-2017年中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及处理场数量变化情况 图表2:2014-2017年全国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变化情况 材料三:‎ 做好垃圾分类是解决好垃圾问题的重要前提,但并不是垃圾处理的全部,垃圾处理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体系,各环节同时发力。目前各城市环境卫生主管部门正加大对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4个环节中后3个环节的投入,包括垃圾分类收集车的购买等,实现从投放到运输再到处理的整体链条分类,避免“先分后混”等问题。‎ 事实上,实施垃圾分类并形成完整产业链改变的不仅仅是垃圾处理方式,这一举措也将改变现代城市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比如,餐饮外卖要不要配送许多餐其、网购商品包装能否尽量减少胶带和泡沫塑料、礼品包装能否更加环保……显然,从前端的人人分类投放到后续各个环节,垃圾分类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创新城市垃圾管理不能只是一阵风,而需要各界同时发力,扎实推进。‎ ‎(摘编自亢舒《垃圾处理,不只“分类”这点事儿》,《经济日报》2019年7月12日)‎ 材料四:‎ 初次到欧洲生活的人,往往要过的第一关就是垃圾分类问题,因为一觉醒来你就会面临家里垃圾怎么倒的现实问题。不少人因不懂这个“规矩”而被当地人“教育”。‎ 垃圾分类意识并不是天生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的磨砺,离不开教育宣传的引导。在欧洲,环保意识从幼儿园就抓起,在大众媒介和各种展览会上,推介垃圾分类是常见的主题。这些教育宣传的引导,为形成完整的垃圾分类产业链奠定了基础,而伴随着完整的垃圾分类产业链的形成,久而久之,垃圾分类会成为公民的一种自觉,进而会影响社会教育理念,让国民关注生活中每一个与我们密切相关的事物,提升国民环保理念。‎ ‎(摘编自向长河《从“倒垃圾被教育”看国外垃圾分类》,2019年06月09日)‎ ‎4.下列对“垃圾分类”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垃圾分类可使垃圾处理更科学更有效,垃圾分类后可以改善垃圾品质,减少污染排放量,减少或避免有毒有害垃圾对人类健康造成伤害。‎ B.2013-2017年,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不断提升,但全国大、中城市的生活垃圾产生量也在不断增长。‎ C.我国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2015年达到了10.39%的年度增长率,2016年生活垃圾产生量呈现下降趋势。‎ D.垃圾收集、运输、处理是垃圾分类后续程序,和垃圾分类一样考量着垃圾处理的水平,可以说,做好垃圾分类只是做好垃圾处理的第一步。‎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垃圾分类可变废为宝,如把纸张、布料、塑料、橡胶、玻璃、瓶罐、金属及废旧家用电器等从垃圾中分离出来单独投放,重新回收、利用。‎ B.厨余垃圾是不可回收垃圾,占垃圾总量的40%-60%,容易污染周围环境,因此,相比对其他垃圾的处理,应更加重视对厨余垃圾的处理。‎ C.德国垃圾分类工作起步较早,垃圾处理的技术强,他们对垃圾进行了专业处理再利用,产生了可观的经济价值。‎ D.垃圾分类是垃圾处理方式,涉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垃圾分类意识的增强,有助于社会风貌得到更大改观。‎ ‎6.形成完整的垃圾分类产业链会对社会的诸多方而产生积极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灯如红豆 侯志明 ‎①纪昀有言:“灯如红豆最相思。”‎ ‎②夏日炎炎的夜晚,我经常会在夜深人静后走向阳台,看城市迷人的夜光。那夜光是由无数盏灯组成的。望着望着,有时会掉下眼泪来。‎ ‎③是的,不止一次。因为我总会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煤油灯。‎ ‎④‎ 我们家姐妹五人,在那个困难年代出生的人,都品尝过生活的艰难。别的不说,就是一家人偶尔做件新衣和平时的缝缝补补,对母亲来讲就是一项繁重的劳作。春节前的母亲是最忙碌的。一进腊月就要夜夜坐在小油灯前,赶做新衣或者浆洗旧衣。白天辛苦一天,晚上还要干活到下半夜。‎ ‎⑤有一天,我睡醒一觉,发现母亲还在灯前纳鞋底做新鞋,腿上盖着被子,身上披着棉衣。一手拿着鞋底,一手交替拿锥子和针线。先用锥子扎,再用针穿线,再在膝盖上使劲地勒紧。我看着看着,忽然看见她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斜倚在了窗台上。过了五六分钟吧,她又坐了起来,拿起没做完的活儿。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但我一张口,说出的却是“妈,我要尿尿”。妈没有抬头,只是说“灯亮着呢,去吧”。尿完尿,我回转身,站在那儿,盯着母亲,希望她看我一眼,等来的却是“冷,快去睡,感冒了过不好年”。她仍没有抬头。“那你怎么还不睡?”“快完了,一会儿睡。”在母亲的心里,赶制孩子过年的新衣新鞋,这些活儿不但是定了量的,而且也是限了时的。‎ ‎⑥年年如此。‎ ‎⑦后来,我们家又有了另一盏油灯。那是一盏玻璃底座,玻璃肚子,带了玻璃灯罩的油灯。它不但比我家原有的那盏灯好看,而且也明亮,更主要的是它有个调整亮度的开关。这是父亲做了生产队会计,村里给买的。自从有了这盏灯,我们总希望父亲天天计工分,天天整理账,天天点亮这盏灯。那样不但整个家里会明亮很多,而且我们可以蹭亮光看书写作业。‎ ‎⑧有一年的年底,父亲又点亮那盏灯,开始给人们算账,我又蹭光写起作业,写完我就去睡了。但我睡醒一觉,发现父亲仍然在翻本子打算盘。“爹,咋了?”“没咋。”他没有看我。“没咋,那咋不睡?”我又问。这时他转过脸,看着我说:“有两毛钱,对不上账。”“多了还是少了?”我接着问。“多了。”他说。“多了,那好呀!”我说。他又转过头并拧小灯火,走过来坐在炕沿边摸着我的脸:“不知道给谁少算了。两毛,一个壮劳力两天才能挣到。”‎ ‎⑨‎ ‎1982年,我上了高中。虽然那时学校有了电灯,但晚上是要定时关灯的。为了在教室关灯后能多学习一会儿,很多同学都备了一盏小油灯,我也不例外。上了三年高中,如果说有几件东西是不能离开的,那么,这盏小油灯就是其中之一。多少次,当冬天的寒冷冻得我手不能拿笔想放弃的时候,是这盏小小的灯给了我些许的温暖。当笔中的墨水冻得不能写字时,是这盏灯帮我融化。假如不曾有小油灯的陪伴照耀,我想在我们那个连老师都配不齐的学校,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考上大学的。尤其难忘的是,有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带了灯去教室背书,可是只过了一会儿就油尽灯灭。正在我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与我坐得不远的女同学将她的灯推到了我的面前,自己站起来走出了教室。这一举动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因为在那个年代,男女同学是连话都不说的。何况这个女同学是经常被我们男生嘲讽的,而且她也应该是意识到了的。从那天起,我似乎懂得了更多的东西。‎ ‎⑩四十年来,陪伴我长大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油灯,都已难得见到了。但它们却清清楚楚地记录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变迁,照耀我前行的路,给我以启迪。‎ ‎⑪其实,“灯如红豆最相思”的上句是“书似青山常乱叠”。把灯和书联系起来的纪昀,忽然升华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也许这是我思念灯的又一缘由或写完这篇短文后的意外收获吧。‎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0月29日,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叙写回忆,语言朴素自然;精选生活片段表达感情,真挚动人。‎ B.开头引用“灯如红豆最相思”这一句,既照应文章题目,又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C.第⑤段母亲没有抬头看“我”,反映出母亲为我们赶做新衣的忙碌和深沉的爱。‎ D.第⑧段父亲执意要将多出的两毛钱对清,是为了给“我”上一堂具有教育意义的课。‎ ‎8.如何理解文中“把灯和书联系起来的纪昀,忽然升华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这句话?请根据文意进行阐释。(6分)‎ ‎9.本文以“灯如红豆”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 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雠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雠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雠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雠/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B.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雠/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C.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雠/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 D.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雠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伯:古代五等爵位中的第三等。《烛之武退秦师》中秦穆公和郑文公当时均为伯爵,故称“秦伯”“郑伯”。‎ B.邢人:指受刑之人,古代多以刑人充服劳役的奴隶;后来特指宦官。文中为前者的意思。‎ C.寡人:古代皇帝对自己的专称,意指天下没有能够与之并列的人。‎ D.刺客列传:传记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五位著名刺客的事迹。他们的侠义之举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但都没有违背自己的良心,名声流传到后世。‎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豫让两次刺杀赵襄子都未成功,一次隐于厕所,一次藏于桥下。但因为赵襄子“心动”、“马惊”使得刺杀失败,这两处的细节交待,突出了事件的传奇色彩。‎ B.豫让改变姓名,入宫清扫厕所,想暗杀赵襄子,被赵襄子发现,赵襄子认为他是贤德之人,就没有杀他。‎ C.豫让“漆身”“涂炭”,改变样貌,目的是伺机为智伯报仇。朋友劝他凭借才能接近赵襄子以报仇,他认为不义,没有同意。‎ D.赵襄子对豫让有不杀之恩,故而当豫让第二次被抓后,他为报答赵襄子,只是刺击赵襄子的衣服来为智伯报仇。‎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5分)‎ ‎(2)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宋淳化二年(991)作者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在商州一年多的时间里,写了不少山水田园诗,《村行》是其中的一首。 ‎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两句,交代了时、地、人、事,重在突出作者悠然的神态和浓厚的游兴。‎ B.前六句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晴图,较好地体现了宋人“以画入诗”的特点。‎ C.最后两句运用反问的手法,使前文的景物描写有了着落,反映出了作者的心情的变化,拓深了诗意。‎ D.全诗以村行为线索,以多彩之笔描绘了山野迷人的景色,以含蓄的诗语真切地抒发了诗人思乡之情。‎ ‎15.诗的颔联和颈联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试举两种并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写女子与氓小时候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句子是: , ‎ ‎ 。‎ ‎(2)《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句子: ,‎ ‎ 。‎ ‎(3)《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毛泽东诗词以崇高的革命感情、遒劲的创造力量,形成了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和 的创作风格。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理想主义者,他的诗词中不遗余力地讴歌革命理想,他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七律·长征》就是其中的典范作品。这首诗不仅写出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千难万险,而且把红军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抒写到了极致,可以称为 。毛泽东诗词中讴歌革命理想、战胜困难勇气的警句 ,如“不到长城非好汉”、“敢教日月换新天”、“独有英雄驱虎豹”等,这些警句就像是振奋人心的金鼓,催促人们乘风破浪,锐意进取。( )。其诗词中的美是对自然与社会生活中的美的概括与升华,如《沁园春·长沙》,他表现美的重要特点是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刻画 、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社会美,抒发了一代伟人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豪情壮志。‎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独出心裁 流芳千古 俯拾即是 惟妙惟肖 B.独树一帜 千古绝唱 比比皆是 栩栩如生 C.独树一帜 流芳千古 比比皆是 惟妙惟肖 D.独出心裁 千古绝唱 俯拾即是 栩栩如生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他的诗词中不遗余力地讴歌革命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斗争的壮丽。‎ B.他的诗词中不遗余力地讴歌革命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 C.他在诗词中不遗余力地讴歌革命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斗争的壮丽。‎ D.他在诗词中不遗余力地讴歌革命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毛泽东在诗词中不仅抒写了一代伟人的壮志豪情,而且读者还在心中铸造了美的殿堂 B.不仅毛泽东诗词抒写了一代伟人的壮志豪情,而且还在读者心中铸造了美的殿堂 C.毛泽东诗词不仅抒写了一代伟人的壮志豪情,而且还在读者心中铸造了美的殿堂 D.毛泽东诗词不仅在读者心中铸造了美的殿堂,而且还抒写了一代伟人的壮志豪情 ‎20.某校高一(13)班同学在庆祝元旦联欢会猜对联的环节中,主持人不小心将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的几副对联弄乱了。请你帮助他按照节日整理好对联,并写出来。(要求:考虑平仄)(6分)‎ 窗含明月十分圆 冰心洁玉大夫诗 迎新春前程似锦 贺佳节事业辉煌 地得清秋一半好 ‎ 芳草美人屈子赋 春节---上联: 下联: ‎ 端午---上联: 下联: ‎ 中秋---上联: 下联: ‎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5分)‎ ‎2019年6月28日至29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G20)第十四次峰会在日本第二大城市大阪举行。28日中午大阪峰会正式开始,日本首相主持并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第一位发言,作引导性讲话,习近平发表了题为《携手共进,合力打造高质量世界经济》的重要讲话,提出中国主张:改革创新,挖掘增长动力;坚持与时俱进,完善全球治理;坚持迎难而上,破解发展瓶颈;坚持伙伴精神,妥善处理分歧。习主席还宣布中国将进一步推出对外开放的若干重大举措,习主席已连续七次出席或主持G20峰会,这充分体现中方对G20合作和全球经济治理的高度重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但在学业压力下,体育课改成文化课、自习课的现象时而发生,害怕学生受伤而减少体育课的情况也时有耳闻。前段时间热播的某电视剧里有这样一幕,体育课开始了,来上课的学生寥寥无几,大家都窝在教室里学习,理由是“快考试了,多看一会儿书”。这类现象在生活中屡见不鲜。这也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针对这种现象,请你以学生代表的身份,面向本校(统称“华夏中学”)的老师和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师生重视体育课,体现你的认知与思考,并提出希望和见解。‎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太和一中2019—2020学年度高一(上)期末考试 语文答案 ‎1、B A项“‘仁’这一概念有丰富的伦理涵义,其外在表现是礼,精神内核是敬”错,原文第二段“礼的精神内核是‘敬’”。C项“我们要对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思想进行转化和发展”错,原文倒数第二段“对于其中体现的思想精华、优良品格,我们要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要转化发展的是“其中体现的思想精华、优良品格”。D.“将人、社会与自然看作一个鲜活的生命整体,中华人文精神才是伟大的”错,以偏概全,原文最后段“中华人文精神的伟大,还在于它将人、社会与自然看作一个鲜活的生命整体”,这表明它只是原因之一。‎ ‎2、C “其目的是凸显中华人文精神的优越性”错,原文最后段,是指“它尊重生命、敬畏自然,认为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强调人应当效法天地、欣赏万物”,应是论证其伟大。‎ ‎3、C “孟子主张人类之爱和万物之爱有等级差别”错,曲解文意,原文最后段“孟子将仁从亲人之爱推及人类之爱,由人类之爱旁通万物之爱”,没有说有等级差别。‎ ‎4、C “2016年生活垃圾产生量呈现下降趋势”错误。‎ ‎5、B “占垃圾总量的40%—60%”错误,原文为“约占占垃圾总量的40%—60%”;“应更加重视对厨余垃圾的处理”错误,于文无据。‎ ‎6、答案:①科技方面,促进垃圾处理科技水平的提高;②经济方面,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③就业方面:增加就业机会,解决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④社会生活方面:改变现代城市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⑤国民素质:让垃圾分类成为一种自觉甚至自然的行为习惯,提升社会公民环保理念。(答出三点得4分,答出四点即得满分)‎ ‎7、D  D项,文章写“父亲执意要将多出的两毛钱对清”是为了表现“父亲”对工作负责的形象,而不是“为了给‘我’上一堂具有教育意义的课”。‎ ‎8、答案:①“对灯相思”指“我”思念灯下赶制新衣的母亲、灯下对账的父亲、借灯给“我”的女同学等。②“对灯相思”是因为这些“灯”见证着人性中的爱、正直、善良、宽容等,记录着社会的变迁,温暖着“我”的心灵,陪伴“我”长大。③“把灯和书联系起来”又让“我”有了更深的感悟,多读点书,可以在我们心中点亮一盏灯,提升自我,照亮人生。(每点2分)‎ 解析:本句关键词是“对灯相思”,“我”思念童年时、少年时陪伴的小煤油灯,也思念着小煤油灯下赶制孩子过年的新衣新鞋的母亲、在灯下算账的父亲、在教室背书时将灯给“我”‎ 的女同学,煤油灯既展现着母亲的爱、父亲的负责、女同学的善良,也记录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变迁。“我”联系“灯如红豆最相思”的上句,又有了新的感悟,书可以点亮我们心中的一盏灯。‎ ‎9、答案:①结构上:“灯”作为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文章中所回忆的人、事都是以煤油灯做串联,思路清晰。②内容上,“灯如红豆”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灯相思的情感和对灯下美好人物及人物品质的感怀。③从标题本身来看:运用了比喻手法,把“灯”比作“红豆”,暗含相思之意,形象生动,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6分,每点2分)‎ ‎10、A ‎11、C 寡人:本义是寡德之人。古代诸侯王用来自称,表示自谦;后来用作皇帝的谦称。‎ ‎12、D 曲解文意,原文没有“为报答赵襄子”的意思。‎ ‎13、(1)如今智伯了解我,我一定要替他报仇而死,来报答智伯,这样我的魂魄就不会感到羞愧了。(“知”“为”“愧”各1分,句意通顺2分)‎ ‎(2)我侍奉范氏、中行氏,范氏、中行氏都把我当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事”“众人”“遇”各1分,句意通顺2分)‎ 译文:‎ 豫让,晋国人,原先曾在范氏和中行氏那里做事,但毫不知名。离开他们后到智伯门下供职,智伯很看重和宠爱他。等到智伯攻伐赵襄子,赵襄子和韩氏、魏氏合谋灭了智伯,灭智伯后又三分智伯的土地。赵襄子最恨智伯,把智伯的头颅漆了,作为酒器。豫让逃到山中,说道:“唉!士人为知己者献出生命,女子为喜爱自己的人修饰容貌。如今智伯了解我,我一定要替他报仇而死,来报答智伯,这样我的魂魄就不会感到羞愧了。”于是变更名姓,冒充为判刑服役之人,混进赵襄子宫里涂饰厕所,身上挟带匕首,想刺杀襄子。襄子去厕所时,忽觉心惊,便抓住涂厕所的刑人审问,发现他便是豫让,身上带着凶器,口称:“要为智伯报仇!”襄子身边的侍从要杀他,襄子说:“他是个义士,我小心避开他就是了。再说智伯死了,没有后代,而他的臣下却想替他报仇,这个人是天下的贤德之人啊。”最终还是把豫让释放了。‎ 不久,豫让又在身上涂漆,让皮肤长满恶疮,还吞炭使嗓子喑哑。他把自己原来的形状变得人们无法辨认之后,到市上行乞。他的妻子见了,认不出是他。在路上见到他的朋友,朋友却认出他来了,说:“你不就是豫让吗?”答道:“我是豫让。”他的朋友为之哭泣道:“以你的才干,投奔到襄子门下效命办事,襄子一定会亲近你宠爱你。他亲近你宠爱你,你再做你想做的事,这岂不更容易吗?为什么竟要伤残身体,受许多痛苦,想以此达到向襄子报仇的目的,这不也太难了吗!”豫让说:“‎ 既然已经投他门下效命办事,却又想杀他,这是怀着异心来侍奉君主啊。再说,我所做的确实是极难的事情,然而所以要这样做,正是要使天下后世身为人臣却怀着异心去侍奉君主的人感到羞愧啊。”‎ 豫让离去之后,不久,料到赵襄子该出门了,便埋伏在赵襄子将会经过的桥下。襄子来到桥边,马突然受惊,襄子说:“此人必是豫让。”派人查问,果然是豫让。这时襄子便数落豫让说:“你不是曾经在范氏、中行氏门下做过事吗?智伯把他们全灭了,而你不为他们报仇,反而投奔到智伯门下效命办事。现在智伯也已经死了,你为什么独独这样执著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我侍奉范氏、中行氏,范氏、中行氏都把我当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国士相待,我因此要像国士那样报答他。”襄子长叹一声,呜咽着说道:‘唉,豫子啊豫子!你为智伯尽忠,名声已经成就了;而我赦免你,也已经够了。你还是为自己想想吧,我不再放过你了!”襄子派兵围住豫让。豫让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掩盖别人的美德,而忠臣理应为名节献身。上一次您已经宽赦过我,天下人无不称赞您的贤明。今日之事,我自然难免一死,可我还是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击打它一下,以表达我的报仇的心意,这样我虽死而无憾。这不是我所敢期望的,我只是斗胆向您陈述我内心的想法。”这时襄子深感豫让义烈,便派人拿自己的衣服给豫让。豫让拔出剑来,跳跃多次击刺衣服,说道:“我可以在九泉之下报答智伯了!”说罢便横剑自刎。豫让死的那天,赵国的志士听到这消息,都为他流泪哭泣。‎ ‎14、C “反问”错误,第一句是问,第二句是答,因而运用的是“设问”的手法。‎ ‎15、答案:①拟人手法。颔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山谷回荡秋声,山峰默默无语,形象生动展现了初秋晚景。 ‎ ‎②比喻手法。颈联作者选择了“棠梨”与“荞麦”这两种具有秋日山村特征的事物来加以描绘,用“胭脂”和“白雪”分别比喻“棠梨叶落”的红色与“荞麦花开”的白色,把山村原野写得色彩斑斓,可谓有声有色有香。 ‎ ‎③动静结合的写法。以听觉写动景,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以视觉写静景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目睹。 ‎ ‎④对比手法。颔联“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颈联的颜色对比鲜明。(任答两点即可。如有其他手法,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 ‎16、(1)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2)固时俗之工巧兮 偭规矩而改错 ‎ (3)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17、B 独树一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独出心裁:原来指诗文的构思有独特之处,后泛指想出的办法或做工与众不同,多指科学精神。千古绝唱:‎ 指从来少有的绝妙佳作,用于文学作品、音乐等。流芳千古:美名永传于后世。俯拾即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也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强调的是形似,指像真的一样,真假难辨。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强调的是神似。)‎ ‎18、D 原句成分残缺,首句缺主语。A、缺少主语,赞美和壮丽不搭配; B、缺少主语;C、赞美和壮丽不搭配。 ‎ ‎19、C A项,从前文看陈述对象是“毛泽东诗词”,同时前后主语不一致,“读者”应修饰“心中”。B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D项,语序不当,同时“美的殿堂”应该与下一句中的“美”相衔接。‎ ‎20、答案:春节---上联:迎新春前程似锦 下联:贺佳节事业辉煌 ‎ 端午---上联:芳草美人屈子赋 下联:冰心洁玉大夫诗 ‎ 中秋---上联:地得清秋一半好 下联:窗含明月十分圆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对联讲究平仄,无论长短,都遵循“仄起平收”的原则。“仄起平收”指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对联的上联,必须是仄声结尾,即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现代汉语中的三四声字,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一二声字。‎ ‎21、主要信息:①2019年6月28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四次峰会在大阪举行。②习近平受邀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中国主张。③宣布将推出对外开放若干举措。‎ ‎22、写作提示 ‎(1)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强调体育课健身强志的作用与意义;呼吁重视体育课,重视体育锻炼;合理处理体育锻炼与文化课学习之间的时间矛盾;大力推广学校体育活动;批评轻视体育课、体育锻炼的思想、行为等等。‎ ‎(2)参考示例: 梦想从强健体魄开始 ‎ 少年强则国强,体魄强则少年强 体育课必须重视起来 ‎ 智育和体育协同发展 没有强健体魄,梦想怎能实现 注:本题为改编题目,具体请微信关注“新课标大语文”公众号,详见“作文365”2019年12月19日“体育课之我见”。‎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