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7-01)
腾八中2016—2017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卷 命题人:陈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人类要求装饰的动机,人类学家认为是最原始的。人类学家以这样的事实告诉我们:在大多数原始民族中,有不穿衣服的民族,而没有不装饰的民族。我们人类在年幼的时候,喜欢在颈项上围着草珠,或野花环之类的东西,在帽子上插一片羽毛,在身上涂些泥土或色彩。人猿在行走的时候,带着一根绳子,一块破布,一片草皮,或一条枝杈。他们使用此种“挂布披荆”的办法,以增加自身的快乐。无疑的,他们这种举动,与人类具有同一目的——是对于装饰发生兴趣的表示。人类喜爱装饰的倾向,不但在增加自身的快感,还在扮演一个角色,如同做一种游戏般,激动一些群众,博得同情。这种美化自己,以引起别人的赞慕的行为,为装饰的主要目的。但是除了满足自己快乐之外,还含有供人欣赏,以激起人与人间之感情交流的作用。这种原始民族如年幼儿童,无意为了名誉金钱,而获得的愉快之情,是最初的艺术表现。 这个装饰的动机,渐渐普遍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的时候,就产生艺术运动。 这种艺术运动,有静的和动的两类,腓赫纳说:“前一类的艺术,是经过静态去求快感的,另一类的艺术是经过动态或转变的形式去求快感的。所以在前者,是借着静物的变形或结合,来完成艺术家的目的,而后者,是用身体的运动和时间的变迁,来完成艺术家的目的。”我们现在就是从静的艺术——造型艺术中的装饰艺术,来做一番研讨。 人既直立了,两手就可以用来抓东西撕东西,同时也就感觉到了东西的质的坚柔,形的大小的区别,并且可以用手将东西堆、砌、聚、散。久而久之,就有人在坚柔、大小、堆砌、聚散之间,加以变形或结合。另外一方面,人的两手养成了拥抱、推拒、攀援、攻击的能力,这些举动一有节奏,就能唤起运动的快感。我们现在要研究的是前一种,用手在东西的坚柔、大小、堆砌、聚散之间,加以变形或结合的艺术。 我们晓得,虎和鹰,也能用爪抓东西撕东西,猿和熊,也能用足拥抱、推拒、攀援、攻击,但是它们的动作,仅止于此。不能有意识地,按照美的法则,加以变形或结合,更不能自主地去产生一种有节奏的运动。人就不同了,除了生存之外,还要求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下去。因为狩猎和日常操作的训练,从劳动中感到力的均衡,和肌肉的有节奏的运动,所以在工作停止之后,假使身体中蓄积的力量无处发散的时候,就想要摇动身体,手舞足蹈起来,以求满足均衡和节奏的快感。 单是手舞足蹈,还不够满足“自我扩张”的心理欲求,必须要有悦目的形色,悦耳的声音,伴衬起来,方可在自然界中显出人的伟大。于是在装饰方面,第一步先把自己的身体满足这个要求。最初以动物的皮毛之类,来补缀心灵上的缺陷。然而人的自尊心,使他发觉了这样的装饰,至多是与禽兽为伍,而不够表现主宰者气魄的时候,智慧的艺术家们,发明了裸体上涂绘色彩的手法,虽然还是模拟着禽兽的羽毛、斑纹、色彩,但已非完全模仿,而是将原形加以变化和结合。人类狂热的理想,超出自然之限制,用燧石贝壳等尖锐之物,在肌肤上割划,形成了点子和曲直线的浮像。这种惊人的装饰方法,表示出人类克服自然的坚强意志和有意识的创作的力量。这种为了装饰而愿意忍受痛苦的欲求,可以说是人类向自然环境示威的一种自大心的透露。 人没有禽兽般美丽的羽和皮毛,这是人类的缺点。也就是因为有了这个缺点,才会激起装饰的欲求,而发展为最高的理想。假使我们人类没有这种理想,那我们的生活方式,到现在依然在阴暗的壁洞中,茹毛饮血做万世的野人,所以说人类之有装饰,是人类进化的表象。 (选自雷圭元《图案与人生》,有删节) 1.下列和“装饰”相关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人类学家认为人类要求装饰的动机是最原始的,这一点可以从大多数原始民族中各民族都有装饰的行为上得到证明。 B.人类喜爱装饰的倾向,不仅可以增加自身的快感,还在于可以如同做一种游戏般扮演一个角色,激动一些群众,博得同情。 C.装饰具有供人欣赏,以激起人与人之间感情交流的作用。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美化自己,以引起别人的赞慕。 D.最初的艺术表现是一种原始民族如年幼儿童无意于名誉金钱的愉快之情。当装饰的动机,渐渐普遍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的时候,就产生了艺术运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人猿会使用“挂布披荆”的办法,来增加自身的快乐,这种举动与人类具有同一目的,也就是表示对装饰发生兴趣。 B.艺术运动分成动和静两种形式,造型艺术中的装饰艺术属于后者,借着静物的变形或结合来完成艺术家的目的。 C.虎和鹰,猿和熊等动物能完成人类的一些动作,但不能按照美的法则有意识地变形或结合,因此,也就不能自主地产生一种有节奏的运动。 D.为了满足均衡和节奏的快感,在工作停止之后,人们假如身体中蓄积的力量无法发散,就会想要手舞足蹈起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艺术家们并不是完全模仿禽兽的羽毛、斑纹和色彩,而是将原形加以变化和结合,但是用这种裸体上涂绘色彩的手法,还不够表现主宰者的气魄。 B.单纯的手舞足蹈无法满足“自我扩张”的心理欲求,必须要有悦目的形色等来伴衬,在装饰方面,首先就是让身体满足这个要求。 C.为了向自然环境示威,人类甘愿忍受痛苦,用燧石贝壳等尖锐之物在肌肤上割划,形成了点子和曲直线的浮像。 D.人类拥有装饰是人类进化的表象,只有人类对装饰的最高理想,才能让人类完成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4-7题。 于敏中,字叔子,江苏金坛人。乾隆三年一甲一名进士,授翰林院修撰。以文翰受高宗知,直懋勤殿,敕书华严、楞严两经。累迁侍讲,典山西乡试,督山东、浙江学政。 十五年,直上书房。累迁内阁学士。十八年,复督山东学政。擢兵部侍郎。二十一年,丁本生父忧,归宗持服。逾年,起署刑部侍郎。二十三年,嗣父枋殁,回籍治丧。未几,丁本生母忧,未以上闻。御史朱嵇疏劾敏中“两次亲丧,蒙混为一,恝然①赴官”。并言:“部臣与疆臣异,不宜夺情任事。”诏原之。 二十五年,命为军机大臣。敏中敏捷过人,承旨得上意。三十年,擢户部尚书。子齐贤,乡试未中试。诏以敏中久直内廷,仅一子年已及壮,加恩依尚书品级予荫生。又以敏中正室前卒,特封其妾张为淑人。 三十八年,晋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如故。时下诏征遗书,安徽学政朱筠请开局搜辑永乐大典中古书。大学士刘统勋谓非政要,欲寝其议。敏中善筠奏,与统勋力争,于是命敏中为正总裁,主其事。 敏中为军机大臣久,颇接外吏,通声气。三十九年,内监高云从漏泄朱批道府记载,下廷臣鞫治。云从言敏中尝向询问记载,及云从买地涉讼,尝乞敏中嘱托府尹蒋赐棨。上面诘,敏中引罪,诏切责之曰:“内廷诸臣与内监交涉,一言及私,即当据实奏闻。朕方嘉其持正,重治若辈之罪,岂肯转咎奏参者?于敏中侍朕左右有年,岂尚不知朕而为此隐忍耶?于敏中日蒙召对,朕何所不言?何至转向内监探询消息?自川省用兵以来,敏中承旨有劳。大功告竣,朕欲如张廷玉例,领以世职。今事垂成,敏中乃有此事,是其福泽有限,不能受朕深恩,宁不痛自愧悔?免其治罪,严加议处。”部议革职,诏从宽留任。四十一年,金川平,诏嘉其劳勚,过失可原,仍列功臣,给一等轻车都尉,世袭罔替。四十四年病喘遣医视赐人参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 (选自《清史稿•于敏中传》 有删节) 【注】①恝(jiá)然:淡然,无动于衷,不在意的样子。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四十四年/病喘/遣医视/赐人参/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 B.四十四年/病喘/遣医视/赐人参/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 C.四十四年/病喘/遣医/视赐人参/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 D.四十四年/病喘/遣医视/赐人参/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 5.下列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丁本生父忧:丁父忧,又叫丁父艰,指遭遇父亲丧事。丁本生父忧,即遭逢亲生父亲丧事,根据儒家传授的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都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孝。 B.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乡试考中的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C.《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朝永乐年间,是由大学士解缙编写的一部中国古代的旷世大典,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它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 D.军机大臣:始称“办理军机大臣”, 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军国大政。军机处的编制,大臣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充任,无定员,一般六、七人。其中资历最深者为“首席军机大臣”,雍正时首任军机大臣为张廷玉与鄂尔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于敏中在乾隆三年的时候考取了进士,他因为才华被清高宗知晓,朝廷曾经下诏书让他抄写华严、楞严两部佛经。 B.于敏中因为嗣父去世回到家乡治丧,不久他亲生母亲又去世了,但是于敏中并没有上报给朝廷,他受到了御史朱嵇的弹劾。 C.于敏中的儿子乡试没有考中,朝廷认为于敏中为官清廉,特意赐予他的儿子荫生的身份,并且加封于敏中的妾张氏为淑人。 D.于敏中聪明过人,逢迎旨意特别符合皇帝的心意。他长久的担任军机大臣,和朝外的官吏们有很多的接触,也受到过皇帝的处罚。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敏中善筠奏,与统勋力争,于是命敏中为正总裁,主其事。(5分) (2)今事垂成,敏中乃有此事,是其福泽有限,不能受朕深恩,宁不痛自愧悔?(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8-9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遥想往昔,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的诗句是“ , 。” (2)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李煜在《虞美人》中 “ ? ”两句以水喻愁,表达了物是人非,好景不再的不尽哀思。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分) 栗子·立子 许福元 这是一个傍晚。我这个五十五岁的汉子,要守株待兔般,等一个小王八蛋子。 就在昨天的傍晚, 路灯初上的时候,石园农贸市场东,一家一家网吧西边的辅路上,我从一个小王八蛋子手中,买了半口袋栗子。 车就停在辅路上,我刚要开门,一个留着公鸡头的小伙子却站起身奔向我,还喊了一声“大叔!” 我觉得这个年轻人的发型怎么看都不像人的发型。两耳的上侧,剃得很光,唯独从前额至头顶直达脑后,一丛黄发耸立着。脸型是夹板脸,头型是醋葫芦,发型是公鸡头。 他看我留意他的发型,很潇洒地用左手从前往后捋了一下,然后问:“大叔,你要栗子吗?”马路牙子上,戳立着一条鸡肠子口袋。半口袋栗子露了出来,油亮油亮。“大叔,您看,一个是一个的。” “不是一个是一个,你这栗子是带犊的绵羊,还能大个下小个的吗?”我生长在平原,连栗子树都没看见过,但还得装出内行的样子,“你这栗子,不是老品种。” “大叔,您老好眼力。这是延庆海字口村西山坡的刺球板栗,口感好,还有观赏价值。” “多少钱一斤?”我有点心动了。 “一口价,七块。您刚才从市场一路浏览过来,一连访问了两份,糖炒栗子十二,生栗子七块六,是吧?我复制得可对?”小伙子又补充一句,“您得包圆,打包,我不零卖。”他摆出一个卖不卖两可的姿势,两条瘦腿撇着,抬起眼睛望着头顶上那盏高高的昏黄路灯,脖颈子梗梗着。 我试着掂了掂,“三十来斤?” “大叔,您手就是秤。三十三斤,算您三十斤。不信我有弹簧秤,咱有一斤算一斤。” 我决定买了,但还得跟这只公鸡逗一逗:“小伙子,货到街头死。你也别一口价。咱取个吉利,六块六一斤,你顺我也顺。三十乘六块六,一百九十八元,我也凑整,二百。” 小伙子似乎迟疑了一下,但还是点了点头,“那我就按确定、保存、上传键了。您拿袋子了吗?” “要不这样,您连口袋捎走,不过您得交五十元押金,明天在这会儿这地儿,您把空口袋拿来,我再退您五十块钱如何?您别觉得五十块钱多,这口袋可是我爷爷的命根子,是古董。要是他在,一千块钱他也不会卖。” 二百五,付钱毕。他提起袋子要给送上车,我忽然产生了怀疑:“慢。”我用一只手从上往下插下去,从袋子底部抄起一把栗子,下面的栗子似乎更大更光更亮些。小伙子似乎看出我的担心,笑说:“您摸着砖头了吗?” 他匆匆离去,闪进了对过那家网吧。 兴冲冲回到家里,第一件事让我老伴赶紧烧柴锅、煮栗子,并喊我弟我姐我侄来。只半个时辰,锅里便散发出异味。半锅熟栗子,熏得我呲牙咧嘴。 还是傍晚,还是这个老地方,路灯的影子像钉子一样,将我钉在这里。我等这个小伙子,这个公鸡头,这个小王八蛋子。 年轻人没来,一个老人倒是颤颤巍巍地来到我的面前。高个,背微驼,满脸刀刻似的核桃纹,扇风耳,鼻子高而直。拄一根花椒木拐杖,立定,双手作揖,开口便说:“您,您,您就是从我孙子手里买坏栗子那位客官吧?” 老人叹口气:“您手上有我家的口袋,那口袋上有我祖上的堂号。”老人从腋下抽出一条口袋,铺在地上。又对我说:“麻烦您了,您把您那条也打开,拼上,这是一对。”两条口袋上下对齐,左右对正,墨迹清晰,笔迹可辨:“货真价实 童叟无欺诚信堂”。 诚信堂,早有耳闻,那可是老字号。主要经营干鲜果品。老人小心虔诚地折叠起那两条口袋,郑重地塞到我手里二百五十块钱。拉住我的手说:“这孩子把您气苦了。您跟他治气,忒不值了。养不教,爷之过。他爸他妈,扔下他时刚一周半,就到深圳打工去了。十七年了,见面不到十六次。家里二层楼盖得方正,可孩子走斜道了。让您笑话,百年老店的字号,给毁喽!” 我坚持要送老人一段路,老人又回身立定,双手作揖:“您回吧。我还要去找立子。” 我说:“您不要再找栗子了。那些栗子,只有一个半个是好的。其余的,都是坏的。” 老人无奈地向我苦笑:“我的孙子,他就叫立子。站立的立,儿子的子。他爸他妈的这棵独苗,儿子倒是个儿子,可没立住哇!”然后,用花椒木拐杖一指对面灯火通明的网吧,“那就是个大烟馆呀。我掏他去,孽障!” 我刚往前走一段路,身后传来“哗啦啦”的一片声响。我回头望去,网吧那两扇大玻璃窗,坏成了两个大黑洞。如宇宙间的黑洞。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以第一人称 “我”来叙述,使故事更真实;“我”对社会上坑蒙拐骗的事非常痛恨,要好好惩罚那个年轻人,可见“我”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 B.小说只讲述了两个傍晚所发生的故事,既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高大的人物形象,但却反映了深刻的主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C.小说善用伏笔照应手法,如“他匆匆离去,闪进了对过那家网吧”,既与开头“一家一家网吧……”照应,也为后文老人砸坏网吧玻璃窗埋下伏笔。 D.“养不教,爷之过”,这不是客气话,立子的爷爷也意识到自己没有教育好孙子,对立子过于宠爱、放任,爷爷对立子的现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E.黑洞是密度超大的星球,吸纳一切。作者将网吧那两扇被老人打碎的玻璃窗比喻为“宇宙的黑洞”,形象地写出了网吧对青少年的巨大引力和毒害。 (2)小说将第一天傍晚发生的故事以插叙的形式再现,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简 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立子沉迷网络,以致于坑蒙拐骗,那么,你认为造成立子现状的因素 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的标题很特别,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伏尔泰:抗争与幽默并存 伏尔泰是法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作家之一,被视为反暴政、残酷的英勇战士。有人形容他说,伏尔泰的名字享誉世界,总会引起生动的反应。也有人认为,在一个官僚、工程师和生产者的世界里,他是一位必不可少的哲学家。伏尔泰说:“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希望,它减轻了生命的负担。” 早在学生时代,伏尔泰就形成一种富有反抗精神的气质。有一次,他和一位同学进行辩论,争得脸红脖子粗时伸手一指说:“走开,否则我就打发你到冥王爷那儿去取暖。”同学挑逗说:“为什么不去地狱?那儿挺暖和的!”伏尔泰诙谐地说:“谁知道是不是真有地狱呢!” 普鲁士国王弗里德利赫二世仰慕伏尔秦的才学和名望,邀请他到宫廷做事。伏尔泰希望得到普鲁士国王的支持推行改革,欣然应允赴任。但很快他就发现,弗里德利赫二世治国的专横和荒唐同历史上的暴君毫无二致。尽管国王对他礼遇有加,可他还是不愿意继续为他所用。就在这个时候,柏林科学院院长莫倍督依出版了一部荒谬绝伦的著作,主张建立一座城市,只许人们讲拉丁语;在地面挖一个窟窿,直通到地球的核心;将树脂涂抹在病人身上,借以防止其丧失生命力,如此等等。伏尔泰挺身而出写了一篇文章,对这些奇谈怪论进行了犀利的抨击和嘲讽,因此触怒了普鲁士国王。国王的亲信来到伏尔泰的门前,烧掉那篇檄文表示抗议。伏尔泰借坡下驴,把钥匙和勋章退回国王,毫不犹豫地离开了王宫。 伏尔泰是幽默大师。有一次,伏尔泰想要出门,开口吩咐仆人说:“儒塞夫,去把我的鞋拿来。”儒塞夫赶紧取来鞋子,伏尔泰见鞋上沾满泥土,就责怪说:“早上你怎么忘了擦擦它。”儒塞夫满不在乎地说:“先生,我看用不着。走这条破土路,两个小时以后,您的鞋不又像现在一样脏了吗?”伏尔泰穿好鞋,没说什么就走出家门。儒塞夫见食橱上着锁,就追出来喊了一声:“先生慢走,给我钥匙!”伏尔泰反问道:“钥匙?”儒塞夫点头表示:“对,食橱上的钥匙。我还要吃午饭呢!”伏尔泰奚落说:“我的伙计,吃什么午饭呢?两个小时以后,你不也将和现在一样饿吗?”伏尔泰跟朋友聊天,将一位作家大加赞扬一番。朋友当即告诉他说:“听到您这样慷慨地赞扬此人,我感到很遗憾。要知道就是这位先生,老在背后说您的不是。”伏尔泰付之一笑说:“这样看来,我们两个人都说错了。”伏尔泰成为文化名人,他的观点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共鸣。伏尔泰看不惯摄政王奥尔良的放荡,出言讽刺了几句,结果被逐出巴黎。不久他又被投入巴士底狱,蒙受了近一年的牢狱之灾。 伏尔泰84岁结束在国外的流亡生活,返回阔别多年的故乡。大哲学家归来的消息一经传开,前来拜访他的人络绎不绝,一天竟有上百位。有一个外地读者仰慕伏尔泰的大名,给他写了一封长信。接到伏尔泰的回信后,这位读者深感荣幸,从此不间断地与大师有书信往来。伏尔泰没有闲工夫应酬,回信了断说:“读者阁下,我已经死了。”孰料那位读者仍不死心,没过几天又有书信寄来云:“谨呈伟大的伏尔泰先生于九泉之下。”大思想家不得已,只好再次回信表示:“望眼欲穿,请您快来。”伏尔泰对咖啡情有独钟,到了上瘾离不开的程度。一位朋友关心他的健康,好心奉劝说:“别再喝这种饮料了。这是一种慢性毒药,你是在慢性自杀!”伏尔泰潇洒一笑说:“你说得一点不错。我想它一定是慢性的,不然为啥我已经喝了65年还没有死掉呢?” 伏尔泰一生与专制和宗教偏见为敌,无论处境多么艰难他都坚信信仰自由和言论自由。临终前他拒领圣餐,不搞临终仪式,也不发表信仰声明。一位牧师前来为他祈祷,倾听他最后的忏悔。伏尔泰毫不客气地质问:“牧师先生,是谁叫你来的?”牧师自信地回答说:“伏尔泰先生,我是受上帝的差遣,特来为你做临终祈祷的。”伏尔泰毫不客气地说:“请拿出你的证件来,让我检验一下,以防有人假冒!”看到床边的灯光忽明忽暗,他发出疑问:“怎么,灵前的烛火已经点燃了?”话音刚落,他就与世长辞了。 (选自高景轩《伏尔泰:大师的幽默人生》)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希望,它减轻了生命的负担”,其中“希望”可以理解为理想追求,“负担”可以指精神和物质上的压力。 B.伏尔泰被逐出巴黎。又被投入巴士底狱,是由于他成为文化名人、其观点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共鸣,并出言讽刺了摄政王奥尔良。 C.那位仰慕伏尔泰的读者给伏尔泰寄信说“谨呈伟大的伏尔泰先生于九泉之下”,表示即使伏尔泰去世了,他也要写信表达情感。 D.伏尔泰临终前问“怎么,灵前的烛火已经点燃了”,这是伏尔泰奚落有人盼他早死,因为只有人死后,他灵前的烛火才会点燃。 E.本文选取伏尔泰生活中的几件事,有详有略,写出了一个具有反抗精神和幽默风格的伏尔泰,这其中语言描写起到了关键作用。 (2)从文章的第二段“早在学生时代……离开了王宫”看,伏尔泰的反抗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 (3)列举三件表现伏尔泰幽默的事并加以分析,说明这些幽默分别表现了伏尔泰对人对事等方面的什么样的态度。(6分) (4)作者以“抗争与幽默并存”为题,你认为在伏尔泰身上,抗争与幽默两者关联密切吗?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面四句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②日本安倍政府的荒唐行径,表现出日本军国主义大有________之势,这极大地伤害了亚洲邻国人民的感情。 ③陈教练当时就断定,只要假以时日,韩晓鹏一定会有让人________的那一天。 ④时间真如________,刚刚迈进高中大门的那一刻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我们距离高考已经只剩一百多天了。 A 东山再起 另眼相看 白驹过隙 B. 死灰复燃 刮目相看 行云流水 C. 死灰复燃 刮目相看 白驹过隙 D. 东山再起 另眼相看 行云流水 1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经济较薄弱的西部地区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有着重大影响。 B.八中文学社自从发出建设校园文化的呼吁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就在校园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了。 C.昨天上午,市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主城和开发区的大部分地区将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雨雾,请注意防范。 D.在信息化的今天,中秋民俗依然活跃在全球华人中间,它是华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也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节日。 16.字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文学创作是一种具有明显内省色彩的个人行为,因为它是艺术创作,①_______。我们曾经历过的一个痛苦的历史阶段,让作家消除个性,否认自我在文学创作中的基础作用。经过拨乱反正,②________________,文学事业拥有了一个灿烂的春天。又因为作家的文学创作是以作品的形式发表、出版面世的,这就决定了作品和作家必须带有公共性。因此,③_________________。 17.请将下面关于O2O(即Online To Offline)商业模式图,请根据图表信息,对020模式下定义。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5分)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礼仪专家在礼仪课上,搞了一次模拟礼仪表演,他让一位学员扮作送水工,自己扮作客户。 送水工敲了三下门,进门,把水搬到屋子里。专家指出了送水工礼仪方面的三个细节问题:敲门太重,没有表明自己的身份,没有自带鞋套。于是,送水工和专家又来一次表演,一切按照专家指点的那样做。所有的动作结束后,送水工仍然站着看着专家。专家说:“这位同学,你可以下去了。” 学员说:“如果有人给我送水,我常常不好意思让人家换鞋,宁可自己拖一下地板。还有,送水工离开的时候我都会说一声谢谢。” 专家呆在那里。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 装订线内请勿答题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2016—2017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 文 答 题 卡 选择题:(每题3分,共27分) 题号 1 2 3 4 5 6 13 14 15 答案 7.(10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做题:选作( )(1)(5分)( ) (2)(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6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文(60分) 装订线内请勿答题 800 参考答案 1.D(原始民族如幼年儿童,是一个比喻,不是“原始民族”和“年幼儿童”。 2.C(强加因果,原文中两句话是递进关系,前者并不是后者的原因) 4.D 5.C(应该是主持编写,不是编写,《永乐大典》不是出自一人之手) 6.C(朝廷是考虑到于敏中在朝为官很久,为官清廉于文无据。) 7.(1)于敏中认为朱筠的奏议很好,和刘统勋全力(尽力、极力)争论,于是(朝廷)任命于敏中作为正总裁,主管这件事。(采分点:善,意动用法,认为……好1分;主,主管,主持1分;力,全力。句意2分) (2)现在大事将要完成,于敏中竟然有这样的事情,这是你福泽有限,不能接受我的深厚的恩情,他难道不自己感到痛苦羞愧后悔吗?(采分点:垂,将要,接近1分;乃,竟然1分;宁,难道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于敏中,字叔子,是江苏金坛人。乾隆三年一甲第一名进士,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的官职。因为文章才华被清高宗知晓(了解),在懋勤殿当值,朝廷下诏让他抄写华严、楞严两部佛经。多次升迁做官到侍讲,主管山西的乡试,监督山东、浙江的学政。 乾隆十五年,于敏中在上书房当值。多次升迁做到内阁学士。乾隆十八年,他又去督查山东的学政。被提升做兵部侍郎。乾隆二十一年,为亲生父亲守孝,回归自己本宗守孝。过了一年,被征召做刑部侍郎。乾隆二十三年,过继的父亲于枋去世,他回家治丧。不久,于敏中的亲生母亲去世,他没有上报给朝廷。御史朱嵇上疏弹劾于敏中“两次的亲人丧事,他蒙骗混为一谈,毫不在意地去做官”并且说“朝廷的大臣和地方的官员不同,不应该夺情让他们做官”。皇帝下诏原谅了他。 乾隆二十五年,于敏中被任命做军机大臣。于敏中聪明过人,逢迎旨意特别符合皇帝的心意。乾隆三十年,他被提拔做户部尚书。于敏中的儿子于齐贤,参加乡试没有考中。朝廷下诏因为于敏中长时间在内廷当值,仅有一子年龄已经到了壮年,特别加恩按照尚书的品级授予他荫生的身份。又因为于敏中的正室之前已经去世,特别加封他的妾张氏为淑人。 乾隆三十八年,于敏中晋升做文华殿的大学士,还像以前一样兼任户部尚书。当时朝廷下诏书征求散失的书籍,安徽学政朱筠请求开局搜求永乐大典中的古代书籍。大学士刘统勋认为这不是政治要务,想要暂时搁置他的提议。于敏中认为朱筠的奏议很好,和刘统勋极力争论,于是朝廷任命于敏中担任正总裁,主管这件事。 于敏中作为军机大臣很长时间,和朝外的官吏接触很多,通报消息。乾隆三十九年,太监高云从泄露朱批的道府记载,被交给大臣审问治罪。高云从说于敏中曾经向他询问过记载的内容,等到高云从买地涉及到诉讼的时候,他曾经请求于敏中嘱托府尹蒋赐棨。皇帝当面诘问于敏中,于敏中承认了罪过。皇帝下诏书深切地责问他说:“内廷的大臣和太监有交涉,有一句话说到私人的事情,立即应当据实上奏使皇帝听闻。我正要嘉奖公正的人,重重地治你们这些人的罪过,怎么肯转而责怪那些参奏的人呢?于敏中你在我的身边服侍有很多年了,难道还不知道我为了这个原因隐忍着吗?于敏中你每天都被我召对,我什么话不和你说?怎么还至于转而向太监去探查询问消息?自从川省用兵打仗以来,你于敏中做事有功劳。大功告成的时候,我想要像张廷玉那样的例子,让你领受世代的职位。现在大事就要成就,于敏中竟然有这样的事情,这是你的福泽有限,不能领受我的深厚的恩德,难道还不自己感到痛苦羞愧后悔吗?免于治理你的罪过,交给部里严格的议罪。”部里商议是革职,皇帝下诏从宽处理,留任。乾隆四十一年,金川被平定,朝廷下诏嘉奖于敏中的辛劳,过失可以原谅,仍然让他在功臣之中,赐予他一等轻车都尉的官职,世袭罔替。乾隆四十四年,于敏中得了喘病,朝廷派遣医生看视,赐给他人参。于敏中死后。朝廷特意下诏书体恤,按照惯例拜祭安葬,在贤良祠祭祀,谥号叫文襄。 8.(5分) 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表现感情的。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9.(6分) 韦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过程中的冷清、孤寂。郭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 10.略 11.【答案】 (1)答B给3分,答C给2分,答E给1分,答A 、D不得分。 (2) ①交代事件的来龙去脉,插叙“我”买栗子——买到坏栗子的情节,说清“我”等小伙子的原因,使文章的情节更加完整;②增强了小说的悬念。插叙的运用,将“我”在等那个卖坏栗子的小伙子的情节放在开头,一下子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并勾起了读者阅读的兴趣;③插叙文字从语言、肖像等方面形象地刻画出小伙子“立子”打扮怪异、油腔滑调的混混形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完整,更好地突出了小说的主题。(每点2分) (3)①缺少父母的关爱和适当的教育。立子一岁半,父母就到深圳打工去了,十七年与父母见面不到十六次。②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遍地的网吧,使得无自我约束力的孩子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为了搞到上网的费用,甚至偷盗家中财物。③社会管理与教育的缺位,对大量的留守儿童以及遍地的网吧,社会管理还不够到位。(每点2分) (4)小说以两个同音的词语并列构成标题,形式特别,意蕴丰富。(2分)从情节结构上看,“栗子”是小说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故事是由“栗子”引出并向前推进发展的,曲折生动,引人入胜。(2分)从人物塑造上看,“立子”是小说的主人公,小说塑造了因深陷网吧不能自拔,以致于坑蒙拐骗的青年形象。(2分)从主旨表达上看,立子向“我”兜售坏栗子,引出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巧妙暗示小说主题。(2分) 12.(1)答E得3分,答A得2分,答B得1分,答C和D不得分。 (2)①表现在对传统迷信说法的反抗上,他以“谁知道是不是真有地狱”,对有地狱这一传统说法发出了疑问;②表现在对国王的反抗上,当他看到邀请他到宫廷做事的普鲁士国王是个暴君时,便不愿意为他所用;③敢于对当时的柏林科学院院长提出挑战,对他的奇谈怪论进行犀利地抨击与嘲讽,因此不怕触怒国王,并自动离开王宫。(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3)①伏尔泰对仆人儒塞夫的幽默,表现了他对做事不得体的仆人不直言指斥,而是以幽默的态度引导、令其思考的态度;②对于那位背后说他不是的大作家,伏尔泰用一句幽默的话来表明,他对批评自己的人有一种不以为意的坦然胸怀;③对临终时前来为他祈祷的牧师,伏尔泰以幽默的话对他进行讥刺,表现了伏尔泰坚信自己信仰的态度。(一点2分,选其他的事,对处事态度分析恰当即可) (4)【观点一】在伏尔泰身上,抗争与幽默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① 抗争表现了伏尔泰作为一个反暴政,反宗教偏见,坚持信仰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斗士的一种精神,而幽默则是这种大无畏精神下处事的一种表达方式;②幽默作为伏尔泰处事的一种表达风格,使他的反抗精神的表达也独具特色。比如他对地狱、对牧师的不相信等就是以幽默的语言表达出来的。 【观点二】在伏尔泰身上,抗争与幽默两者没有什么密切的关系。①抗争表现的是伏尔泰在反暴政、反宗教偏见,坚信信仰自由和言论自由上的一种精神,而幽默则只是的一种表达习惯的体现;②幽默作为伏尔泰处事的一种表达方式,是随时随地体现在他的生活中的,这里既有对仆人的、对崇拜他的人的,也有对反对他的人和他反对的人的,多数情况下与他的反抗精神并没有什么必然的关联。(观点明确,给2分;理由充分,给6分。) (1)试题分析:回答本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比照,以确定正误。题中B项,伏尔泰的被逐出巴黎,又被投入巴士底狱,直接的原因是他“看不惯摄政王奥尔良的放荡,出言讽刺了几句”,这与“他成为文化名人、其观点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共鸣”也许有联系,但不能把它作为入狱的直接原因。C项理解不恰当,读者写这句话也是以幽默的方式和伏尔泰开玩笑,这从上下文可以看出。D项,伏尔泰的话是以幽默的方式和临终前在他身边的人开玩笑,并非是奚落谁。 (2)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应抓住“伏尔泰的反抗精神”一语在文本第二段中帅选相关信息。比如伏尔泰对传统迷信说法的反抗,他对有地狱这一传统说法发出疑问;比如伏尔泰对国王的反抗,当他看到普鲁士国王是个暴君时,便不愿意为他所用;比如伏尔泰敢于对当时的柏林科学院院长提出挑战,对他的奇谈怪论进行犀利地抨击与嘲讽,不怕触怒国王自动离开王宫等。 (3)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幽默”一词是关键,列举了幽默事例后,还应对此事例所表现的伏尔泰的态度进行分析。文本中写了伏尔泰对仆人儒塞夫的幽默,这表现了他对仆人不直言指斥而是以幽默的态度引导、令其思考的态度;还写了伏尔泰对于那位大作家所说的幽默的话,这表明他对批评自己的人有一种不以为意的坦然胸怀;还写了伏尔泰对前来为他祈祷的牧师的幽默的话,这表现了伏尔泰坚信自己信仰的态度。 (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探究试题,答案并不唯一,可采取认为有联系或认为没有联系这两种态度,但都应该观点鲜明,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若认为有联系,可从抗争表现了伏尔泰的一种精神,而幽默则是一种表达方式的角度分析;还要从幽默作为伏尔泰处事的一种风格,使他的反抗精神的表达也独具特色这个角度分析。若认为没有什么密切的关系,可从抗争表现的是伏尔泰的一种精神,而幽默则只是的一种表达习惯的体现的角度分析;还要从幽默作为伏尔泰处事的一种表达方式,多数情况下与他的反抗精神并没有什么必然的关联的角度分析。 13.C 14.A(B项,关联词位置不当,造成中途易辙,应将“自从”调到句首。C项,“主城和开发区的大部分地区”有歧义。D项,“民俗”不能是“节日”,搭配不当。) 15.B 16.答案 ①所以它呈现出作家的个人特色 ②作家找回了自我 ③作家和作品要有个性也要有共性 解析 ①空,根据前面的“个人行为”“因为”和后面的“让作家消除个性”可得出答案;②空,根据“否认自我在文学创作中的基础作用”和“拨乱反正”可推出答案;③空,根据前面的“因此”,可知应是对上文的总结,而上文中主要谈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因为”“又因为”是重要的提示语,注意到了这些,答案就不难得出了。 17.O2O模式是一种实体门店将服务、打折等信息提供到网络平台(1分),消费者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挑选并下单(1分),之后凭借平台给出的订单凭证,到实体门店提取商品或享受服务(1分)的商业模式。(以上信息点4分,信息顺序1分,非单句0分) 【解析】试题解析:题干要求“根据图表信息,对O2O模式下定义”。本题要注意箭头的指向。首先浏览图像,抓住几个组成部分;然后确定开始的点,再依据箭头的指向给对O2O模式下定义。从挑选并下单到提取商品或享受服务。最后要注意下定义的模式。 18.写作提示: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审题时,应根据材料中有价值的信息构思立意。材料中的礼仪专家自身的问题,例如“这位同学,你可以下去了”。学员的话“ 如果有人给我送水,我常常不好意思让人家换鞋,宁可自己拖一下地板。还有,送水工离开的时候我都会说一声谢谢。”还有材料中关键的提示“专家呆住了”,都是立意的关键。“言传还需身教,正人先需正己。”克己才可复礼,从自身检省,才能礼行天下。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个事例材料,它的审题不同于事理材料。一般说,事例材料的审题方法有:抓住关键词法、因果分析法、矛盾分析法、角度分析法,其实真正审好题,常常是这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材料中有两个人物,一是专家,一是送水工。 可以说在礼仪课上的表演,他们都是不成功的。专家给送水工指出了三个细节上有问题,送水工给专家提出了两个问题。 说明什么?我们这个社会普遍缺乏礼仪,人人都要加强礼仪修养。 材料的含意重点是在“专家”这里。(经验告诉我们,事例型材料作文的立意重点往往在最后几句话上。) “专家呆在那里”,说明什么?送水工的委婉的批评,专家意识到了,有所领悟。即使是专家在上礼仪课的时候,也在礼仪上出现了问题。礼仪时时刻刻都得讲究啊。 为什么专家犯错了呢?可能是平时修炼不够;可能是平等、尊重的意识不强。 专家的问题更令人深思! 从这则材料透露出一个信息,作为一个礼仪之邦的中国,许多人已不那么讲礼仪了。否则就不必上礼仪课了;礼仪课上也就不会出现礼仪问题了。 怎么办?礼仪看似表面的举止言行,其实是道德、修养问题,正所谓礼由心生,没有仁爱思想,如何上课训练也是做不到的。所以加强道德教育、加强修养教育、加强仁爱教育,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