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常德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语文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诗歌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代,没有文字,只有在口头上传唱的歌谣。由于没有文字的记录,所以我们今天难以窥见其历史面貌。‎ ‎②大概到了周代,周王朝为了制礼作乐,曾派采诗官在春秋两季到各地搜集歌谣,贵族们为了祭祖、宴客、出兵、打猎、讽喻等目的也作诗,献诗,这些诗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被编辑成了《诗》。《诗》共收入自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期(公元前7世纪)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所以又被称为“诗三百”,汉代以后被尊为经典,遂有《诗经》之称。《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诗歌最早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源头。其中的作品按照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民歌,共有周南、召南等15个诸侯国的民间歌曲160首,又称十五“国风”。“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共有105篇。又因产生的时代和乐调的不同,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多是西周时代的作品;小雅则多为周王室衰微以后的作品。“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歌舞曲,其中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诗经》在句式上以四言诗为主,章法复沓,回环往复;语言上双声叠韵的现象比较普遍,修辞巧妙,韵律和谐。但是,《诗经》对后世最大的影响在于后来汉儒借《诗经》所阐发的“诗言志”“美刺”“比兴”以及“温柔敦厚”的诗教观,一直被历代诗人奉为创作圭臬。‎ ‎③中国诗歌的另一源头是《楚辞》。《楚辞》是在战国后期南方的诸侯国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它的奠基人和代表作家是屈原。屈原是我国诗歌史上最早的、影响最为深远的爱国诗人。现在能够确定的屈原的作品主要有《离骚》《天问》《九歌》等,其中《离骚》集中反映了他的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楚辞》所代表的是完全不同于《诗经》的别样的诗歌美学风格,它以波涛汹涌的感情、奇幻瑰丽的想象、铺陈华美的语言,表现出极强的浪漫色彩和艺术感染力,成为中国诗歌发展的又一重要源头。‎ ‎④汉代诗歌,有直接从《诗经》而来的四言体,但因形式上的僵化,未能出现优秀的作品;有运用《楚辞》形式写成的“楚歌”体,亦少有创新。汉代诗歌的新成就就集中体现在汉乐府和汉末文人诗《古诗十九首》中。汉乐府继承《诗经》反映现实的优秀传统,多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它们句式多样,以五言为主,是中国诗歌在语言形式上的一次创新。五言诗的标志是“二三”节拍,较之《诗经》四言的“二二”节拍,韵律上抑扬顿挫,更为优美,表情达意也更丰富自由。随着汉乐府的流行,文人开始仿作五言诗,到汉末便呈现出五言诗大兴的局面。汉末出现了许多五言诗,其中有十九首被南朝梁萧统编入《文选》,代表了当时五言诗创作的最高成就。《古诗十九首》主要表现了夫妇、朋友间的离情别思,士人宦游失意之感,有的作品还流露出感叹人生短促、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在东汉后期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环境下知识分子的心态。后人把它们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 ‎(选自《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有删节)‎ ‎1. 依据文章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公元前6世纪左右,周王朝派采诗官在春秋两季到各地搜集歌谣,贵族们为祭祖、宴客、出兵、打猎、讽喻等目的也作诗,献诗,这些诗被编辑成了《诗》。‎ B. 《诗经》的作品按照音乐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雅”又因为产生的时代和乐调的不同,分为西周时代的“大雅”和周王室衰微以后的“小雅”。‎ C. 汉代把《诗》尊为经典,《诗经》所阐发的“诗言志”“美刺”“比兴”以及“温柔敦厚”的诗教观,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一直被历代诗人奉为创作圭臬。‎ D. 汉乐府和汉末文人诗《古诗十九首》,集中体现了汉代诗歌的新成就。汉乐府句式多样,以五言为主,是中国诗歌在语言形式上的一次创新。‎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楚辞”是一种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屈原是其奠基人和代表作家,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等,而《离骚》集中反映了他的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 B. 《诗经》四言的“二二”节拍,韵律上抑扬顿挫,非常优美,表情达意也极丰富自由,而五言诗的标志则是“二三”节拍,到汉末时才呈现出大兴的局面。‎ C. “古诗十九首”因表现的内容较为丰富,又代表了当时五言诗创作的最高成就,所人后人把它们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 D. 《诗经》和《楚辞》是中国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但二者的诗歌美学风格完全不同;相对于《诗经》而言,《楚辞》表现出了极强的浪漫色彩和艺术感染力。‎ ‎3. 根据第四段对《古诗十九首》的论述,判断下列诗句中不是出自《古诗十九首》的一项是 A.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B.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C. 荒路暖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D.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答案】1. D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依据文章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表述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项,“公元前6世纪左右,周王朝派采诗官在春秋两季到各地搜集歌谣”是错误的。由原文“大概到了周代,周王朝为了制礼作乐,曾派采诗官在春秋两季到各地搜集歌谣,贵族们为了祭祖、宴客、出兵、打猎、讽喻等目的也作诗,献诗,这些诗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被编辑成了《诗》”可知,公元前6世纪是《诗经》的成书时间。‎ B项,“‘雅’分为西周时代的‘大雅’和周王室衰微以后的‘小雅’”是错误的。由原文“又因产生的时代和乐调的不同,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多是西周时代的作品;小雅则多为周王室衰微以后的作品”可知,大雅多是西周时代的作品;小雅则多为用王室衰微以后的作品,扩大了范围。‎ C项,“《诗经》所阐发的‘诗言志’‘美刺’‘比兴’以及‘温柔敦厚’的诗教观”是错误的。由原文“《诗经》对后世最大的影响在于后来汉儒借《诗经》所阐发的“诗言志”“美刺”“比兴”以及“温柔敦厚”的诗教观,一直被历代诗人奉为创作圭臬”可知,“诗言志”“美刺”“比兴”以及“温柔敦厚” 是后来汉儒借《诗经》所阐发的诗教观,并非《诗经》的诗教观,属于张冠李戴。‎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 B项,“《诗经》四言的‘二二’节拍,韵律上抑扬顿挫,非常优美,表情达意也极丰富自由”是错误的。由原文“五言诗的标志是‘二三’节拍,较之《诗经》四言的‘二二’节拍,韵律上抑扬顿挫,更为优美,表情达意也更丰富自由”可知,不是说的《诗经》具有这样的特点,而是五言诗。‎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第四段对《古诗十九首》的论述,判断下列诗句中不是出自《古诗十九首》的一项”,然后概括文中对《古诗十九首》特点的叙述,对选项进行分析辨别。‎ C项,本项是陶渊明《归园田居》第二首中的诗句,表现的是田园生活,由原文“《古诗十九首》主要表现了夫妇、朋友间的离情别思,士人宦游失意之感,有的作品还流露出感叹人生短促、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在东汉后期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环境下知识分子的心态”可知《古诗十九首》的写作内容,其中不包括田园生活。‎ 故选C。‎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 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体”。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弟义叟,亦以进士擢第,累为宾佐。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 ‎(节选自《旧唐书》)‎ ‎4. 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 乃中《经首》之会。(《庖丁解牛》)‎ B. 仲郢坐专杀左迁 安能行叹复坐愁?(《拟行路难》)‎ C. 自是始为今体章奏 是日风静,舟行颇迟。(《过小孤山大孤山》)‎ D. 文思清丽,庭筠过之 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大铁椎传》)‎ ‎5.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楚以其少俊,深礼之 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过小孤山大孤山》)‎ B. 乃补太学博士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之死》)‎ C. 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臣之所好者道也。(《庖丁解牛》)‎ D. 遂以其道授商隐 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过小孤山大孤山》)‎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B. 李商隐20多岁的时候得到了令狐楚的赏识,每年给他衣食。直到开成二年,李商隐考中进士后才脱下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 C. 李商隐做了王茂元的僚属以后,李宗阂之党很看不起他。王茂元死后,李商隐到了京师,但朝廷却久久不给安排职务。‎ D. 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奠文。‎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2)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 ‎【答案】4. C 5. A 6. B ‎ ‎7. (1)王茂元虽然读书为儒生,但原本是武将的后代,(加之)李德裕平时对他就很好,当时李德裕掌权,就起用他担任河阳主帅。(2)第二年,令狐绹做宰相,李商隐多次上陈说内心苦衷,令狐绹不予理睬。‎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要根据平时课内外的积累,然后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分析。‎ A项,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翻译为正碰上给事中郑亚廉任桂州廉察使,会,解释为正赶上、恰好;乃中《经首》之会,翻译为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会,解释为节奏。‎ B项,仲郢坐专杀左迁,翻译为柳仲郢因为擅自杀人被贬官,坐,解释为因……犯罪;安能行叹复坐愁,翻译为怎么能走路叹息坐卧惆怅,坐,解释为坐卧。‎ C项,自是始为今体章奏,翻译为从这时始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是,代词,这;是日风静,舟行颇迟,翻译为当天风静,船走得很慢,是,代词,这。‎ D项,文思清丽,庭筠过之,翻译为文思清丽,温庭筠超过他,过,解释为超过;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翻译为小时候的同学,所以曾经一起拜访过宋将军,过,解释为拜访。‎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这是考查虚词的用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 A项,楚以其少俊,深礼之,翻译为令狐楚因为他是少年俊才,深加礼敬,以,为介词,因为;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翻译为即使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以,为介词,因为。‎ B项,乃补太学博士,翻译为于是补任太学博士,乃,为连词,于是;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翻译为到达东城才剩下二十八人,乃,为副词,才。‎ C项,来游京师,久之不调,翻译为李商隐来游京师,但朝廷久久不给安排职务,之,为衬音助词;臣之所好者道也,翻译为我所爱好的是养生之道,之,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D项,遂以其道授商隐,翻译为遂即将他的写作经验传授给李商隐,其,为代词,他的;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翻译为曾经修缮过,有座碑记载了这件事,其,为代词,这。‎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B项,“李商隐20多岁的时候得到了令狐楚的赏识”是错误的。由原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可知,弱冠指男子二十岁,所以李商隐得到令狐楚赏识时才20岁,并非20多岁。‎ 故选B。‎ ‎【7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话的得分点为:本,原本;素,平素,向来;遇,对待。第二句话的得分点为:启陈,陈说;省,理睬;绹不之省,为宾语前置句,解释为令狐绹不理睬他。‎ ‎【点睛】理解文章的内容,是做文言文题的基础。要读懂原文,注意重要字词的翻译、理解。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同时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另外,像比较生僻的文章,翻译起来比较拗口,我们可以借助下面的题干去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由点及面,慢慢读懂文言文段。‎ 参考译文:‎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李叔恒,十九岁考中进士第,官位终于安阳令,祖父李铺,官位终于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 李商隐自幼便能写文章,令狐楚镇河阳,李商隐以所作文章投献他,当时刚到二十岁,令狐楚因为他是少年俊才,深加礼敬,让他和读书人们交往。令狐楚镇守天平、沛州,李商隐跟随为巡官,每年供给他衣食,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开成二年,才中进进士,脱去布衣担仼秘书省校书郎,补任弘农县尉。会昌二年,他又以书判考中拔萃科。‎ ‎ 王茂元镇守河阳,起用他为掌书记,担任侍御史,茂元爱他的才华,把女儿嫁给他为妻。王茂元虽然读书成为儒者,但原本是武将的后代,李德裕平时待他就很好,当时李德裕掌权,就起用他担任河阳主帅。李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相互间仇怨很深,李商隐成为王茂元的僚属以后,李宗阂之党很鄙薄他。当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他儿子令狐绹为员外郎,认为李商隐忘恩负义,尤其嫌恶他无品行。不久,王茂元死了,李商隐来游京师,但朝廷久久不给安排职务。正碰上给事中郑亚廉任桂州廉察使,聘请他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年,白敏中掌执朝政,令狐绹在内署,共同排挤李德裕并把他逐出京师。郑亚因为属李德裕之党,也被贬为循州刺史。李商隐随郑亚在岭南多年。‎ 三年人朝,京兆尹卢弘正奏请李商隐为掾曹,令他掌管笺奏。第二年,令狐绹做宰相,李商隐多次想要告诉他内心苦衷,令狐绹不予理睬。卢弘正出镇徐州,李商隐又跟随去任掌书记。从幕府出来进入朝廷,又用文章请求令狐绹,于是补任太学博士。正遇河南府尹柳仲郢镇守东蜀,用他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年,柳仲郢因为擅自杀人,被贬官,李商隐也随之罢废,回郑州,没多久也就病死了。‎ ‎ 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令狐楚能写章奏,遂即将他的写作经验传授给李商隐,从这时始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李商隐博学强记,写文章时下笔不休,尤其擅长撰写诔文和奠文。他和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同时齐名,当时号为“三十六体”。文思清丽,温庭筠超过他。但都不能坚守节操,仗着自己的才能,怪异偏激,被当权者鄙薄。得不到有名官宦的推荐,终身坎坷。‎ ‎ 李商隐的弟弟李义叟,也因进士及第被提拔,多次担任宾佐。李商隐有章奏集结为四十卷。‎ 古代诗歌阅读 ‎8.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柳州城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注:①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柳宗元初任柳州刺史时。柳宗元与漳州刺史韩泰、汀州刺史韩晔、封州刺史陈谏、连州刺史刘禹锡因同属革新派王叔文集团而遭贬。②飐:吹动。③文身:身上刺的花纹。古时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习俗。‎ ‎(1)颔联和颈联描写景物,请从距离、视角、动静、虚实四个方面具体分析。‎ ‎(2)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复杂感情。‎ ‎【答案】(1)①从距离看,颔联写的是近景,颈联写的是远景。②从视角看,第三、四、六句是俯视,第五句是仰视(远眺)。③从动静来看,颔联是动景,颈联是静景。④从虚实看,颔联是实写,颈联是实中有虚(虚实结合)。(2)①对友人望而不见的关切(惆怅)之情。②对自己谪贬蛮荒之地的哀伤(失落)之情。③因音讯断绝的担忧之情。④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之情。‎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赏析景物描写角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明确诗句中运用的景物描写的角度,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最后指出这些角度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本诗题干中很明确的提出从距离、视角、动静、虚实四个方面具体分析来分析,本诗中“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是说狂风阵阵,猛烈吹乱了水上的芙蓉;暴雨倾盆,斜打着爬满霹雳的土墙,是近景、动景;“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是说岭上树木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柳江弯弯曲曲,像百结九转的愁肠,这是远景、静景。“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和“江流曲似九回肠”是作者登上柳州城俯视所看到的景象,而“岭树重遮千里目”是作者远眺远处的树木,看到树木连天的景象,是一种仰视所见之景。“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既是作者眼前所见之景,作者登楼远眺看到树木、江流,同时实中有虚,想象江流蜿蜒曲折的样子。‎ ‎(2)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②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根据本诗的注释本诗写于作者因革新运动失败而被贬,从而体现出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同时自己被贬柳州,而柳州为偏远的少数民族居住之地,而自己独自一人来到此地,从而表现出自己被贬蛮荒之地的失落之情。同时被贬的还有自己的友人,但自己对朋友问候的书信却滞留 在远方,表明自己对朋友的关切之情以及音信断绝的担忧之情。‎ ‎【点睛】景物描写的常见角度有:时间--早晚、四季;视角--远观、近看、仰望、俯瞰、平视;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动静--动态、静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等;虚实--虚写、实写、虚实相生、虚实结合等;色彩--色彩鲜明,色彩斑斓,形声色。‎ 名篇名句默写 ‎9.补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 ‎(1)鼎铛玉石,___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阿房宫赋》)‎ ‎(2)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_____,献愁供恨,_____。(《水龙吟》)‎ ‎(3)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定风波》)‎ ‎【答案】 (1). 金块珠砾 (2). 弃掷逦迤 (3). 遥岑远目 (4). 玉簪螺髻 ‎ ‎ (5). 何妨吟啸且徐行 (6). 一蓑烟雨任平生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砾”“ 逦迤”“ 簪”“ 螺髻”“ 蓑”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意外的礼物 ‎(前苏联)帕霍京 谁也说不准安娜·菲利波夫娜有多大年纪,不过,连德高望重的老人们也肯定地说,在他们年轻的时候,人们已经管安娜·菲利波夫娜叫奶奶了。不管他们怎么说,实际上,要是看见她穿着肥大的套鞋,迈着快步,肩上压根白木扁担,挑着满满的两桶水轻松地往家走时,真不敢相信她已经老了。她干什么事都很麻利。从来没有人看到安娜·菲利波夫娜像老太婆那样慢慢吞吞地走路。有时候,有的街坊冲她背后喊道:“哎,菲利波夫娜,你干吗还满处跑哇?在家呆着歇歇得了。”她就举起一只干瘦的手,指着苍天回答说:“我到了那儿再休息,没多久了。”‎ 安娜·菲利波夫娜有个孙女叫维尔卡,每当这轻佻的姑娘从邻居的窗前经过时,这条街上的人都满怀同情地叹息说:“哼,这姑娘有点良心没有?天天把孩子往这儿一送,自个儿就跑了,让老太太在家看孩子。还经常呵斥老人。老太太总是花自己的钱给孩子买东西,孩子妈哪怕说个谢字,要不给老人买点礼物也好。可这想也甭想。唉,瞧这事!”‎ 安娜·菲利波夫娜也知道别人有这些议论,可是很不以为然,她说:“扯什么闲话?姑娘家年纪轻,走错了一步。她好玩、爱跳舞是应该的,可带着孩子怎么去得了呢?我反正在家呆着没事,也该帮帮忙,岁月不等人哪。她感不感谢我,关别人什么事?她兴许已经送给我不少东西呢,这谁知道呀!”‎ 可街坊什么事都知道,要不还算什么街坊。什么事都瞒不过他们。“什么,送了不少东西?”人们瞧着老太太,笑话她说,“你这身衣服已经穿了40来年了。”‎ 过了两年光景,维尔卡出嫁了。大伙松了一口气,可是好景不长。老奶奶又天天晚上照看起曾孙子来了。事情的原委街坊们一清二楚:维尔卡新婚的男人常常拿东西换酒喝。 ‎ 秋天,维尔卡带着孩子到海滨去休养。没过几天,安娜·菲利波夫娜收到一个小邮包。她拿起一把旧的大剪刀剪开了包上的缝线,一眼就看见裹在厚纸里边一条毛茸茸的时髦而漂亮的大头巾。包裹是维尔卡寄来的,可是老太太在包裹里没有找到片纸只字。安娜·菲利波夫娜收到包裹的消息一传开,左邻右舍的老太太议论纷纷:“这姑娘心眼倒不坏!”‎ 安娜·菲利波夫娜喜不自胜。虽说9月间天气还暖洋洋的,可一到傍晚她就披上头巾出门去。碰上有人叫她,她立刻高兴地站住和人闲扯,说着说着,她便有意把话题悄悄地引到维尔卡和那件礼物上去。“这件礼物挺贵重的,”她说道,“我简直不知怎样才好,总觉着挺过意不去。”‎ ‎“没什么。”别人劝她说,“比这更好的礼物你也配啊!”‎ ‎10月初,晒得黑黝黝的维尔卡顺着大街径直往奶奶家走来。坐在街旁长凳上的老人们向维尔卡问好,她大为惊奇。‎ ‎“他们怎么向我问起好来了?”到了奶奶家她问起这事。‎ ‎“这有什么……人家尊敬你呗。”‎ 维尔卡哼了一声。‎ ‎“忽然尊敬起人来了……包裹收到了吗?”她问奶奶。‎ ‎“收到了,收到了……”‎ ‎“你明白吗,我不愿意在疗养地随身带着这块头巾,寄回家吧,又怕我丈夫拿它换酒喝。后来想了想还是存在你这儿保险。”‎ ‎“这么说,这东西……喀,可不是吗……可我傻老婆子……”‎ 维尔卡吃惊地望着奶奶。‎ ‎“你怎么了,奶奶?”‎ ‎“哦,没什么,没什么我随口说说。”‎ 她慌忙地在屋里折腾开了,把头巾拿出来,端端正正放在桌上。维尔卡拿起头巾就走,到了门口她说:“明天晚上我把孩子送到你这儿来。让他自个儿跑跑玩玩。我和我丈夫要去看电影。”‎ ‎“行啊,你送来吧……”‎ 第二天傍晚,安娜·菲利波夫娜牵着曾孙子的手慢吞吞地在街上走着。她拖着沉重的脚步,头上紧紧包着一条破旧的毛头巾。 ‎ 大家突然发现安娜·菲利波夫娜确实非常衰老。现在看来,在那些老一辈的人还年轻的时候,人家管她叫奶奶,这个说法是可信的。‎ ‎(摘自《外国微型小说》)‎ ‎10.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小说巧用省略号。如“这么说,这东西……喀,可不是吗……可我傻老婆子……”,体现了安娜·菲利波夫娜突然明白这个礼物并不是送给她时从失落到自我安慰的变化。‎ B. 安娜收到“礼物”后喜不自胜。暖洋洋的天气里,她一到傍晚她就披上头巾出门去,高兴和人闲扯,有意把话题引到维尔卡和那件礼物上去。从中可以看出她生活的空虚和内心的虚荣。‎ C. 安娜·菲利波夫娜周围的街坊们是善良的群像,属于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对安娜的孙女——维尔卡也有一定道德评判和约束作用。‎ D. 小说前后呼应形成对比。从开始人们真不敢相信安娜已经老了,她干什么事都很麻利,到最后大家突然发现她确实非常衰老。表现出“意外的礼物”给她的心灵带来巨大的伤害和痛苦。‎ E. 文章通过安娜一系列变化及大量直接的心理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她内心的悲喜。如“安娜·菲利波夫娜也知道别人有这些议论,可是很不以为然”、“安娜·菲利波夫娜喜不自胜”等。‎ ‎11. 概括维尔卡的主要性格特点,简要分析维尔卡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 ‎12. 安娜收到礼物前后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 ‎13. 作者为什么用“意外的礼物”作标题,请具体分析。‎ ‎【答案】10. AD 11. ①性格特点:轻佻,没有良心,自私,有心计,贪图享受。②作用:A.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具有衬托(陪衬)作用。维尔卡的自私反衬了安娜·菲利波夫娜的善良、任劳任怨。B.推动情节的发展。维尔卡是众人议论的话题,寄头巾给安娜·菲利波夫娜,造成安娜·菲利波夫娜情绪的大起大落。C.丰富了(升华)小说的主旨。没有维尔卡,小说只能表现人性的某一方面,她的出现则使小说表现的人性更加复杂。 ‎ ‎12. 变化:从平静到欣慰(喜悦)再到失落(失望)。分析:平静,是因为她早已习惯了孙女的做法。喜悦,是因为收到头巾后,误以为是孙女送给自己的礼物,觉得孙女很孝顺,同时可以平息众人对孙女的议论;失落,是因为她知道了这条头巾不是送给她的礼物,只是为了保险寄存在她这里的。 ‎ ‎13. ①含义上,从末收到孙女礼物的安娜·菲利波夫娜收到了孙女寄来的邮包,是意外;最后得知头巾不是送给自己的,更加意外。②内容上,概括了小说的中心事件。③表达上,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要求选出“不恰当的两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项,“内心的虚荣”是不妥的。从后句“这件礼物挺贵重的”可看出她是在让人分享孙女带给她的温暖和幸福。‎ C项,“约束作用”是错误的。街坊们的善良对维尔卡约束作用不明显。这从文章最后“明天晚上我把孩子送到你这儿来。让他自个儿跑跑玩玩。我和我丈夫要去看电影”中可看出孙女对祖母的态度没有多少变化。‎ E项,“大量直接的心理描写”是错误的。文中没有正面的心理描写。‎ 故选A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人物形象及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找到直接描写人物的地方或事件,或者其他人物对该人物的评价,从而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把握次要人物的作用时可以从对于塑造主要人物方面的作用、对于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以及对表现小说主旨方面的作用这些角度来答。文章中第二段说到“每当这轻佻的姑娘从邻居的窗前经过时,这条街上的人都满怀同情地叹息说:‘哼,这姑娘有点良心没有?天天把孩子往这儿一送,自个儿就跑了,让老太太在家看孩子。还经常呵斥老人。老太太总是花自己的钱给孩子买东西,孩子妈哪怕说个谢字,要不给老人买点礼物也好。可这想也甭想。唉,瞧这事!’”通过别人对维尔卡的评价,可以看出她是一个轻佻,没有良心,自私的人。文章中第十五段说到“你明白吗,我不愿意在疗养地随身带着这块头巾,寄回家吧,又怕我丈夫拿它换酒喝。后来想了想还是存在你这儿保险”从而看出维尔卡是一个有心计的人。最后说到为了要和丈夫去跳舞而把孩子送到年老的祖母这里来,可以看出她是一个贪图享受的人。维尔卡作为次要人物,是为表现主要人物安娜服务的,维尔卡的自私更能衬托出安娜的善良、任劳任怨。同时正是因为她的自私,特别是这“意外的礼物”给了安娜的心灵带来巨大的伤害和痛苦,让人们突然之间感觉安娜的衰老,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如果没有维尔卡小说只能表现出安娜善良这一个方面,正是因为有维尔卡,让人们又看到了人性中的自私,从而升华了故事情节。‎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人物心理的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也可以结合小说中人物对人物的描写来考虑,如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本题可以抓住文中的“她干什么事都很麻利”“安娜•菲利波夫娜也知道别人有这些议论,可是很不以为然”“安娜•菲利波夫娜喜不自胜。虽说9月间天气还暖洋洋的,可一到傍晚她就披上头巾出门去。碰上有人叫她,她立刻高兴地站住和人闲扯,说着说着,她便有意把话题悄悄地引到维尔卡和那件礼物上去”“大家突然发现安娜•菲利波夫娜确实非常衰老”等内容,可以概括出她的内心最初是最初的平静的,当她收到礼物后内心非常喜悦,最后知道礼物不是送给她的时候内心非常的失落。最初对别人的议论不以为然,内心很是平静是因为她早已习惯了孙女的做法。内心的喜悦是因为她误以为礼物是孙女寄给她的,最后知道头巾是孙女为了++防止丈夫拿去换酒而寄到她这里,并不是送给她的时内心感到了失落。‎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理解标题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然后理解标题在概括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和阅读效果方面的作用。“意外的礼物”中的“意外”表层含义指的是安娜说到从未送过她礼物的孙女的礼物时感到的意外之情,而深层含义指的是文章的结尾说到这礼物并不是送给她的,让安娜和读者都感到了更加的意外,从故事情节角度来说,本文就是讲述的意外的礼物,并且安娜得知礼物并不是送给自己的的时候,文章达到了高潮,所以说题目概括了整个故事情节。从表达效果上来看,文章的结尾,这意外的礼物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语言文字运用 ‎1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 倏忽(shū) 联袂(mèi) 绰约(zhuó) 一叶扁舟(piān)‎ B. 荠麦 (jì) 金钗(chā) 踯躅(zhí) 天寒地坼(chè)‎ C. 飨客(xiǎng) 戎马(róng) 砧板(zhēn) 洞天石扉(fēi)‎ D. 潺湲(chán) 溺爱(nì) 戏谑(nüè) 未雨绸缪(móu)‎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然后依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正误。‎ A项,“绰”读chuò;‎ B项,金钗chāi;‎ D项,“谑”读xuè 故选C。‎ ‎15.下列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需断肠。(《菩萨蛮》)‎ B. 玉容寂寞泪难干,梨花一枝春带雨。(《长歌行》)‎ C. 熊咆龙吟殷岩泉,粟深林兮惊层颠。(《梦游天姥吟留别》)‎ D.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然后依据语境来辨析字形正误。‎ A项,需-须;‎ B项,阑干;‎ C项,粟-栗。‎ 故选D。‎ ‎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 ‎①在此次全校歌手大赛中,有王宏、陈水珠、宋瑜三位主要竞争对手,实力伯仲之间,究竟谁能独占鳌头还真说不准。‎ ‎②数百名作家及大小出版商准备向百度公司发起大规模诉讼,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表示支持,而百度在四面楚歌中却依然闲庭信步。‎ ‎③临近期末考试,同学们开始了紧张地复习,但一些同学复习时目无全牛,一会儿复习英语,一会复习数学,结果收效甚微。‎ ‎④李明一直视张朋为自己的竞争对手,每次考试成绩都略胜一筹,但在这次期中考试中,却意外败给了张朋,对此他敢怒而不敢言。‎ ‎⑤他参加工作后就一直担任班主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经获得过县级优秀班主任称号,应付这种事情自然游刃有余。‎ ‎⑥他们俩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是同座,感情非常好,高中毕业后,两人又被同一所大学录取,真可谓比翼连枝。‎ A. ①②⑥ B. ②⑤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①伯仲之间:比喻不相上下,优劣难分。文句是说这三位歌手的实力相差不多。符合语言环境。‎ ‎②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文句是说多方向百度公司发起大规模诉讼,百度处于孤立危急的境地。符合语言环境。‎ ‎③目无全牛:比喻技艺高超。也比喻洞察事理,办事精熟。文句是说同学们复习时不能从整体上进行把握。不符合语境,属于望文生义。‎ ‎④敢怒而不敢言:心里有怒气,但慑于威势而不敢说出来。文句是说李明只能生气却不能说出来,并不是摄于对方的威势而不敢说。不符合语言环境。‎ ‎⑤游刃有余:比喻技术熟练、经验丰富,解决问题毫不费力。文句是说他经验丰富,应付这种事得心应手。符合语言环境。‎ ‎⑥比翼连枝:比喻夫妻恩爱,形影不离。文句中二人的关系为同学关系。不符合语言环境。‎ 故选D。‎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两岸关系能否实现和平健康的发展,关键之处在于双方确立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 B. 相关人士指出,3D打印建筑刚刚诞生,缺少必要的安全与质量规范,不过,它能否替代传统的房屋建筑方式,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C. 关于雾霾,环保部门专家认为与采暖燃煤排放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密切相关,住建部门有关官员则认为,其主要原因是汽车尾气,不是供暖造成的。‎ D. 由于延迟退休、改革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等重大变革,对广大群众来说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愉快接受的,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A项,搭配不当,“能否”与后文“确立…… 共同的政治基础”矛盾,属于一种可能对两种可能。‎ C项,结构混乱,“其主要原因是汽车尾气,不是供暖造成的”是错误的,属于句式杂糅,去掉“造成的”即可。‎ D项,成分残缺,“由于”淹没句子主语。‎ 故选B。‎ ‎18.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但是,诗人一生的思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写于不同时期、地点的作品,① 会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旨趣。② 弄清作品的具体创作时间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李白的名诗《早发白帝城》,过去有人认为是李白早年出川时作,③ 经过后人的考证,发现此诗是写于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之后。④ 我们就知道诗中反映的是他重获自由的欢快之感,⑤ 他早年出川时的少年豪情,更不⑥ 是一首记行的山水景物诗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也 所以 但 ‎/‎ 而不是 单单 B ‎/‎ 因此 后来 这样 不是 仅仅 C 同样 因此 但 于是 而不是 ‎/‎ D 也 所以 ‎/‎ 于是 不是 单单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明确常见的关联词语的用法,然后要结合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分析上下句的逻辑关系进行辨析。第③句之前说到过去有人认为《早发白帝城》是李白早年出川时作,后面说到经过后人的考证,发现此诗是写于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之后,二者之间是转折关系,所以排除B、D。《早发白帝城》本身是一首山水景物诗,所以最后一处可以填“单单”或“仅仅”,排除C。故选A。‎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韩愈强调:“惟陈言之务去”。历代散文大师都在语言上下了很大功夫,司马迁的《史记》把古籍中“佶屈聱牙”的文字,大胆改写得平直易解,改造先秦以前的书面语言,又多方面吸收人民新鲜活泼的语言,丰富了语言文字,提高了语言的表现力。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反对骈文,继承包括六朝在内的以住具有生命力的书面语言,又吸收当代口语,熔铸提炼,形成适合于当时社会的流畅生动的散文语言。‎ A.中国古代散文重视语言修辞 B.中国古代散文重视语言新鲜 C中国古代散文重视语言运用 D.中国古代散文重视语言通俗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修辞,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横线后孔子和韩愈的论述讲的就是要注意修辞。B项的“新鲜”,D项的“通俗”虽然都属于修辞,但涵盖的范围太小,只是修辞的一个方而。C项的“运用”太宽泛。故选A。‎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中国古代散文内容包罗万象,形式多种多样。①____,从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到自然景物、市井风情、家庭琐事、婚姻爱情,无所不写。体制上,②_____。而散文、骈文、辞赋中又有各种类型。梁代萧统编纂《文选》,除诗、骚外,将文体分为35类。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将诗歌类以外的文体分为41类,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在吴讷的基础上补充修订为97类。 清代姚鼐《古文辞类纂》将多种文体合并归类,尚有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等13大类,③___是中国古代散文繁荣的表现,也使散文的表现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答案】 (1). 内容上 (2). 有散文、有骈文、有辞赋(有散文、骈文、辞赋) (3). 文体众多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第一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总说。接着先说内容,再说形式。第二个空前有“体制上”,由此可知第一个空应该填“内容上”。第二个空后的“而散文、骈文、辞赋中又有各种类型”是紧承上句而来。第三个空,前面列举了13大类文体,后面两句是说结果,据此可填“文体众多”。‎ 作文 ‎21.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篇作文。‎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项峰上的项峰”,其中“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引发了人们的沉思,你读了此句诗有何感触,请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自选角度。③不少于800字。‎ 文惠君闻庖丁之言,得养生之道。你读了《庖丁解牛》有何感触?请以“由庖丁解牛说开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答案】(1)‎ 生命的短暂与永恒 ‎  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说到“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是啊,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即逝的,但是整个人类却是代代相传的、无穷无尽的,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许多人看到朝花夕拾,不禁唏嘘感慨。是啊,花有再开日,人生又有几番花开花谢呢?‎ ‎  “在短暂生命里寻找永恒。”柏拉图如是说。‎ ‎  碌碌无为的人,一生都只是历史潮流中的过客,终究是不能为青史留名,为万人景仰的。“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他们随波逐流、听任年华虚度,“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朝没酒喝凉水”,“人生只是过路客,及时行乐莫迟疑。”金钱的损失可以度量,生命的浪费却是无法估计的。人生给这些凡夫俗子留下的只是愚昧的感叹和懦弱的惆怅。这些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他们生命的每一刻只不过是为了走向死亡!‎ ‎  短暂!‎ ‎  短暂?‎ ‎  当我们享受灿烂阳光时,海伦•凯勒与命运不懈奋争,写下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表现了一个盲聋人熠熠生辉的内心世界,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懈追求,她也因此被后人所铭记;当我们欣赏满天繁星、遥望深邃宇宙,霍金正用他仅能活动的双指探究宇宙中的未解之谜,而他也通过努力奋斗成为了20世纪继爱因斯坦之后又一伟大的天文学家。他们的生命也许是残缺的,但却是伟大的,某种意义上,不管是逝去的海伦,还是仍在书写传奇的霍金,他们的生命都已得到了永恒——精神不朽,风范长存。‎ ‎  屈原高吟着诗句、怀着一心报国的夙愿投入浩浩东逝的汨罗江,他与祖国同生死的爱国情怀在两千年后仍为人所叹服;秦始皇雄才大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耽耽”,一统天下,伟业千秋,虽焚书坑儒,残暴专制,但仍不能掩盖他冠绝千古的光芒;张居正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改革,睿智过人,“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以一己之力将大明王朝的寿命延续了70多年,而他一生的得失毁誉也在数百年之后,任后人评说;王阳明不畏权贵,历经宦海波澜,虽遭当权者的打击仍矢志不渝,龙场顿悟,开创“心学”,平定藩王叛乱,勇斗权奸江彬,淡泊名利,一心光明,终为千古传颂……他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他们的传奇就像夕阳的壮丽,在人们心中得到了永恒。‎ 生命的短暂和精神的永恒是两条看似永不相交的直线,但只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做出最大的业绩,挥洒最亮丽的人生,绘出生命最绚烂的风景,生命的意义也就得到了诠释,两条直线也就这样相交,并不断延伸,激励后来人奋发努力。而你也将与日月同辉,因那份不朽而永存。‎ ‎(2)‎ 由庖丁解牛说开去 文惠君闻庖丁之言,得养生之道。通过庖丁之言也让我们明白做事要尊重规律,顺应自然,只有这样才能在生活中游刃有余。‎ 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的确,世上的每一条路都有尽头,每一座山峦都会有顶峰,每一片汪洋都有边界,大自然的一切都在诠释着这样一个道理,凡事顺其自然,便可功到自成。 顺其自然,是一种心态,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梦想的积淀。 ‎ 顺其自然,才能拥有积极乐观的良好心态。苏轼一生仕途不畅,屡遭贬谪,但其乐观旷达的天性始终不曾改变,保持着随遇而安,最终凭借着诗文上的艺术成就扬名天下,成为一代文豪。苏东坡的一生算不上一帆风顺,但仍过得十分快乐,无所畏惧,宛若清风。这正是顺其自然的力量。顺应自己的真性情,不阿权贵,回归本我。顺其自然,还自己一颗宁静的心。远离了世俗尔虞我诈的纷争,心中更增添了一份恬淡的安逸 ‎ ‎ ‎ 顺其自然,才能拥有脚踏实地的坚实作风。既然要顺着这条路走,那就要扎实地走好每一步。学习,就是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日积月累,出发点自然已被远远地甩在身后。脚踏实地,抵制那些纷繁的诱惑。积跬步,必能成千里。顺其自然,让我们相信只要脚下有路,便能坚定地一路豪歌向天涯。长如跋涉固然艰辛,但我们并不会抱怨,不会气馁,因为路在脚下,成功便不再遥不可及!‎ ‎ 顺其自然,才能向梦想更进一步。中国十大服装品牌之一的森马创立之初的发展理念就是打造一个大众的服装品牌,为广大普通百姓提供优质又时尚的服饰。正是因为这种看似“平凡”的目标,森马发展迅猛,在短短十多年内,连锁网点已遍布中国大江南北,并获得了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等多项殊荣。森马不同于一些贵族奢侈品牌,他没有提出过特别宏大的目标,而是旨在为普通百姓服务,就这样顺其自然的一步步发展,使他的知名度远远胜过那些奢侈的贵族品牌。顺其自然,并不等同于没有追求,只是追梦的方式不同而已。顺其自然,使理想更贴近生活,让实力更加强大。当成功的芬芳隐隐飘来时,我们将会更加充满动力!‎ ‎ 相反,不顺其自然却急于求成,必将会遭受惩罚。多少次自然灾害发生是因为人们的盲目发展和对自然的贪婪索取?多少次的失败是因为过于急躁而犯下了微笑却致命的错误?多少次的良机错失我是因为我们始终埋头匆匆赶路?违背自然,必将是错误的选择,就如在冬日想夺人眼球而提前绽放的花儿一般,必将早早枯萎凋谢。‎ 人的一生注定不是无限的,有些梦想虽然远大,但是只要顺其自然,就算不能攀上顶峰,能够欣赏到山腰处的旖旎风光,也远胜过在山脚下蹉跎叹息!‎ 老子云:“天法道,道法自然。”顺其自然,功到自成!‎ ‎【解析】‎ ‎【详解】(1)审题:‎ ‎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对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有何感触,审题时首先要理解这句诗含义,然后再理解这句诗蕴含的哲理,这就是立意的方向。这句诗说到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即逝的,但是整个人类是代代相传的、无穷无尽的,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这句话表面上看是表达了人生短暂之感,实际上并不消极,虽然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从整个人类社会来说却是无穷无尽、永恒的,所以在有限的生命当中我们每个个体要有所作为,这样的话才能和明月永存。‎ ‎ 立意:‎ ‎1、在有限的生命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2、要拓宽生命的宽度 ‎3、生命易逝,精神永存 素材积累:‎ ‎1、历史长河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刘英俊奋不顾身拦惊马,用青春的热血换取了他人的安宁,他的英勇豪,情定格在历史的瞬间;向秀丽挺身扑烈火,用血肉之躯挽求了众多的生命。她的伟大付出在瞬间便成了永恒”一瞬间便展示出了一个人的高尚与伟大,显现出一个人的英勇与坚韧。‎ ‎  朋友,不要感双人生苦短,若把这无数个瞬间连接起来,也是一本厚厚的书。装订一本怎样的书,就要看你如何去对待这许多个瞬间。‎ ‎2、当我们享受灿烂阳光时,海伦·凯勒与命运不懈奋争,写下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表现了一个盲聋人熠熠生辉的内心世界,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屑追求,她也因此被后人所铭记;当我们欣赏满天繁星、遥望深邃宇宙,霍金正用他仅能活动的双指探究宇宙中的未解之谜,而他也通过努力奋斗成为了20世纪继爱因斯坦之后又一伟大的天文学家。他们的生命也许是残缺的,但却是伟大的,某种意义上,不管是逝去的海伦,还是仍爱书写传奇的霍金,他们的生命都已得到了永恒-------精神不朽,风范长存。‎ ‎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诸葛亮一生的写照。那什么是人生呢?顾名思义,人的一生。人生是短暂的,转眼即逝;人生是漫长的,无数个日夜。如果人生是一副画卷,要勾勒出最绚丽的色彩;如果人生是一架钢琴,要弹出最优美动听的曲子;如果人生是空白的,要用精彩地给其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只有这样才能让生命永恒。‎ 层次分析: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式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本题可围绕“生命的短暂和永恒”这一中心论点,从“生命是短暂的”“如何实现生命的永恒”两个角度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构时要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赵颖关系。‎ ‎(2)审题:‎ ‎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一道材料加题目的命题作文。文惠君闻庖丁之言,得养生之道,请以“由庖丁解牛说开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审题时首先要明确庖丁通过解牛得出的道理,然后再明确文惠君通过庖丁解牛得出的养生之道。庖丁的“解牛之道”为完全顺着牛天然的骨节肌理,在空隙处下刀,绝不勉强硬砍。从而文惠君感悟到的“养生之道”为:养生应顺应自然,不要硬碰困难,避免身心受到损害。所以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中,要像庖丁避开肯綮一样,来避开矛盾,游刃有余地在各种矛盾的缝隙中生存,像保护刀刃一样来保护自己。‎ 立意:‎ ‎1、要尊重规律,顺应自然 ‎2、避开矛盾,不能硬碰 ‎3、做事要循序渐进,才能游刃有余 素材积累:‎ ‎1、顺其自然,让人在面对选择或困难时能轻松而解。顽守固执,却使人一蹶不振。曾经吟诵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让世人悲叹。叹的不仅是对他年轻生命逝去的惋惜,更是对他不能顺其自然的无奈。清朝闭关锁国,没有顺应世界发展的自然之势,致使泱泱大国遭受屈辱。‎ 顺其自然,灯火通明;顺其自然,花儿绽放;顺其自然,泉水永涌;顺其自然,美乐回响。‎ ‎2、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只有那些善于顺应历史发展的民族,才能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顺应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可保人类安居乐业。长期以来,我们总是过于关注经济发晨,而忽视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发展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于是我们因毫无顾忌地开发自然、损害自然而不时招致自然的报复,1998年的大洪水。便是惨痛的教训,而近年的沙尘暴、雾霾等灾害现象更是屡屡警示我们:违背和自然相处之道,总会受到惩司。‎ ‎3、建国初期,因为不顾国家的发展规律,不顾我们还需要经令国家繁荣昌盛。经历一个漫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们开始盲目追求经济上超英赶美,大搞“大跃进”这样不切实际的运动,使国家蒙受巨大损失。而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强调实事求是,强调接规律办事,引领中国进行改革开放,才创造了中国今日的辉煌。‎ 结构分析:‎ 第一段:由庖丁解牛得出养身之道,引出观点要尊重规律,顺应自然。‎ 第二段:进一步阐释观点,顺其自然是一种心态、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梦想的积淀。‎ 第三段:举苏轼的例子来论证顺其自然,才能拥有积极乐观的良好心态。‎ 第四段:以生活中的学习为例来论证顺其自然,才能拥有脚踏实地的坚实作风。‎ 第五段:举森马这一品牌的发展的例子来论证顺其自然,才能向梦想更进一步。‎ 第六段:举反面例子来论证不顺其自然却急于求成,必将会遭受惩罚。‎ 第七段:对文章的总结来论证顺其自然的重要性。‎ 第八段:以老子的名言结尾来论证顺其自然,功到自成的观点。‎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