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 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国气质指的是一个大国基于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而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他的气质是怎样的呢?‎ 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而且,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其他文明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而其他的文明,有的消失了,比较好的也只是接力赛。欧洲文明的发展就像是接力赛,第一棒是希腊文明,第二棒是罗马文明,第三棒是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接着是近现代欧洲文明。可以说,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厚,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这也使中国的大国气质更稳定、更具有特续性。‎ 中国的大国气质包含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极其丰富,中国哲学非常关注变易发展、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物极必反、整体联系、生化日新等问题。中庸是中国传统中最典型的思维方式。“中庸”最早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来的范畴。《论语》中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执两用中,不走极端;二是无过无不及,避免偏执,追求平和;三是得时勿失,时不我待,追求时中;四是允执其中,保持平衡;五是有原则地折衷。中庸的思维方式至今对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有序性与整体性密切联系是中国哲学思维的基本特性之一。顺序而生、循序而动是天人共有的规律,只有因循于此,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所以,有序性的发展趋向是与和谐性的价值理想相协调的。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是塑造其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大国气质隐含着中国人鲜明的行为方式。中华文明绵延教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它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中国人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是下兴亡,匹夫有责”、“义,志以天下为芬”;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强调“失信不立”、“一诺千金”;强调“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强调“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等。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都有重要影响,并体现在中国的大国气质中。‎ 从总体上看,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大国气质是:以和为贵而不愿树敌,求稳而非激进,顺势而变而非逆势而行。‎ ‎(摘编自熊光清《中国大国气质的基本禀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一个大国的气质必然有其悠久的历史传统,有其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 B.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和传统中庸的思维方式联系紧密,是塑造中国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 C.中国是所有国家中历史最长的国家,因此,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D.从中国人独特的行为方式中催生出独特的价值体系,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由“大国气质”这一概念说起,从而引出后文对“中国的大国气质”的分析论述。‎ B.文章用比喻、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了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中国大国气质的独特性。‎ C.文章善用引证,大量的经典名言警句,为作者论证其观点提供了充实而有力的论据。‎ D.文章分别从历史底蕴、思维特点、行为方式等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论述了中心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中国所表现出来的“以和为贵”的大国气质,源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行为方式。‎ B.如果一个大国没有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那么它就谈不上有什么大国气质。‎ C.如果没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就无法形成中国的大国气质,更谈不上形成持续稳定的大国气质。‎ D.只有遵循顺序而生、循序而动这一天人共有的规律,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老 人 崔立 早上,阳光缓缓地照射在马路上,老人佝偻的背影,缓步地前行中。微风从老人的身边轻轻滑过,都像比老人的速度要快。老人,是要从人行道的一端,走到人行道的另一端。有一个年轻人,急急地走过老人的身边。年轻人走过去时,带起了一阵风,也碰触了老人柔弱的肩膀一下,是风要刮倒了老人,还是年轻人撞到了老人,老人的身子踉跄地顺势往前仰了一下,像是要摔倒,摇摇晃晃地要倒下了,还是艰难地撑住了。匆匆而过的那个年轻人,在老人的眼睛里早已不见了踪影。‎ 又一天,老人走着同样的路,缓缓地,在那条人行道上蹒跚着步子,缓缓行走在人行道的中间。一个女孩,越走越近,很快已经到了老人的跟前。老人站在人行道的中间,挡住了女孩前行的路线,女孩几次想走过去,但空间太窄,还是走不过去。女孩咬了咬牙,想说什么,又憋了回去。反复犹豫,女孩终于是忍不住开了口。女孩说,阿姨,你能让我一下吗?有好几秒的停顿,老人缓缓转过了身,看向女孩。顺势地,女孩在老人转身时多出来的空档,匆匆忙忙地走了过去。女孩真的是太匆忙了,连一声“谢谢”也忘记说出口,人已走出去好远。‎ ‎……‎ 再一天,老人还在那里行走,缓慢地,继续缓慢地行走在这条路上。①天是有些冷的,哪怕阳光是高高挂着的,也难以抵挡冬日的寒冷。老人缓缓地在行走,不知不觉间,本来围得就有些松的围巾悄无声息地滑落。老人毫无察觉,②老人丝毫感觉不到因围巾掉落后的寒冷,老人本来就很冷,冷与再冷之间差异不大。身边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不知什么时候,女人已经到了老人的身旁。女人喊了声:阿姨!老人听到了,老人是有几秒钟的停顿,老人缓缓地转过身,老人以为还是要让开路,然后有一个人会像阵风般匆匆忙忙地从她身边走过。这次,没有风,要是风,也是空气中的寒风。女人停在了老人面前,女人说,阿姨,这围巾,是您掉的吗?老人看到了女人手上的围巾,习惯性地摸了摸自己的脖子,脖子间空荡荡的。无疑,眼前的这条围巾是老人掉的。老人从女人手上接过了围巾,说,谢谢。老人轻轻地摸索着往脖子里围,老人围得很艰难。女人说,阿姨,我帮您围吧。女人为老人围上了围巾,围得很严实,让那寒风吹不进脖子里。女人还说,阿姨,您是要往前面走吗?我送您过去吧。老人脸上挂起笑容,说,谢谢你。女人扶着老人缓慢地往前走,③天还是冷,冷中却跃动着一丝暖意。是春天快要到来的暖意。‎ 这是电视台做的一个节目,老人是电视台请的一位演员,表演得很到位。演员在这条短短的人行道上行走了一个星期,没有人怀疑她是假的老人,也没有人关注过老人。女人是这个星期最后一天出现的。电视台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找到了愿意帮助老人的女人。‎ 这个节目很快就在电视台播出了。‎ 同时播出的,是近期发生的一个诈骗故事:一个未经证实的儿童募捐,竟引发了全市高达数十万的捐款,若不是警方的及时介入,捐款数额还在不断地增长。为什么我们市民的防范意识是如此的薄弱,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发出善心善念踊跃捐款呢?如果需要捐款的不是孩子,是老人呢?‎ 两个故事放在了一起播放,是刻意,还是无心之举?‎ 这个节目什么都没评论,只是原生态地播出了。‎ 节目播出的第二天,这个城市一下子多了许多主动帮扶老人的年轻志愿者们。‎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9月9日,第11版,有删节)‎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中的很多语句看似平淡,内涵却很丰富。如“这次,没有风,要是风,也是空气中的寒风”,暗示女人没有匆匆忙忙走过老人身边。‎ B.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老人“缓慢地前行”、“踉跄地顺势往前仰”、“缓缓地转过身”、系围巾“围得很艰难”等动作,表现了扮演老人的演员演技的高超。‎ C.小说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比如,年轻人、女孩与女人的做法形成了对比,再如,电视台两个节目的内容也形成了对比。‎ D.发生在老人身上的故事是电视台的节目策划,是小说出人意料之处,但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道徳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这也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5.小说第④段中三次写到“冷”,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5分)‎ ‎6.小说结尾“节目播出的第二天,这个城市一下子多了许多主动帮扶老人的年轻志愿者们”的安排是否必要?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观点和看法。(6分)‎ 一、 古诗文阅读(47分)‎ (一) 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选自《劝学》)‎ ‎7、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吾尝跂而望矣  跂:提起脚后跟  B. 假舆马者  假:借助,利用 C. 而绝江河   绝:断绝   D. 锲而不舍  锲:雕刻 ‎8、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3分)‎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9、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劝学”的“劝”为“鼓励”的意思,这个字统辖全篇,勉励人们努力学习,课文开门见山地提出了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 B.第二段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者运用了五个比喻来论证,前两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自己,后三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改变自己。  ‎ C.第三段论述了学习的作用,作者用了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能够弥补不足。作者认为,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 D.第四段论述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作者用了十个比喻论证,其中前面六个比喻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中间两个比喻论证要坚持不懈,后面两个比喻论证要专心致志。‎ ‎10、翻译句子(8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分)‎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4分)‎ (一) 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3分)‎ 曾肇,字子开,举进士,调黄岩簿,擢崇文校书兼国子监直讲、同知太常礼院。太常自秦以来,礼文残缺,先儒各以臆说,无所稽据。肇在职,多所厘正。兄布以论市易事被责,亦夺肇主判。滞于馆下,又多希旨窥伺者,众皆危之,肇恬然无愠。元祐初,为中书舍人。门下侍郎韩维奏范百禄事,太皇太后以为谗毁,出守邓。肇言:“‎ 维为朝廷辨邪正是非,不可以疑似逐。”不草制。四年,春旱,有司犹讲春宴。肇同彭汝砺上疏曰:“相与饮食燕乐,恐无以消复天变。”翌日,有旨罢宴。蔡确贬新州,肇先与汝砺相约极论。会除给事中,汝砺独封还制书,言者谓肇卖友,略不自辨。肇在礼院时,启亲祠北郊之议。是岁当郊,肇坚抗前说,既而合祭天地,乃自劾,改刑部。请不已,出知徐州,徙江宁府。帝亲政,更用旧臣,数称肇议礼,趣入对。肇言:“宜于此时选忠信端起之士,置诸近班,以参谋议,备顾问。与夫深处法官,亲近暬御①,其损益相去万万矣。”贵近恶其语,出知瀛州。徽宗即位,复召为中书舍人。日食四月朔,当降诏求言。肇具述帝旨,诏下,投匦②者如织。章惇恶之,欲因事去肇,帝不听。布之拜相,肇适当制,国朝学士弟草兄制,唯韩维与肇,为衣冠荣。建中靖国元年,太史奏日又当食四月。肇请对言:“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言发涕下,帝悚然顺纳。崇宁初,落职,谪知和州。四年,归润而卒,年六十一。肇天资仁厚,而容貌端严。自少力学,博览经传,为文温润有法。更十一州,类多善政。绍兴初,谥曰文昭。  ‎ ‎(节选自《宋史•曾肇传》)‎ ‎【注】①暬御:左右亲近的小臣。②投匦:臣民向皇帝上书。‎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 B.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 C.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 D.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国子监,中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B.朔,农历每月月中。古人用“晦”“朔”“望”既望等名称来标识日期。‎ C.衣冠,“衣”指衣服,“冠”指帽子。“衣冠”指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 D.经传,原指经典和注释、阐述经义的著作,后来泛指比较重要的古书。‎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曾肇博览群书,熟悉礼制。他努力学习,广泛阅览;太常礼院从秦朝以来文献残缺,他做了许多工作,关于礼制的见解多年后仍然受到肯定。‎ B.曾肇刚毅正直,敢于直言。太皇太后要罢黜韩维,他说韩维明辨正邪,拒绝起草命令;春旱时官吏饮宴,他同彭汝砺上疏请求禁止。‎ C.曾肇稳重自持,处事冷静。他受兄长牵连被撤官,但并不钻营,平和淡定;为蔡确辩护一事,谏官认为他出卖朋友,他也不为自己辩解。‎ D.曾肇忠诚国事,屡遭排挤。他建议选拔贤良,不要亲信近臣,结果被排挤出京;起草诏令征求臣民意见,招致章惇厌恶,想借机打击他。‎ ‎14、翻译句子:先儒各以臆说 ,无所稽据,肇在职,多所厘正。(4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辛弃疾在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前后,约为45岁,贬官为民,闲居带湖。‎ ‎15、下列对本词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上片四句描绘夜宿王氏茅屋中的实景,声色形神兼绘,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 B.下片抒写词人心理活动和无限感慨。动物猖獗,秋风凉薄,不能安然入睡,浮想联翩,焦急万分,怎不更加衰老呢?‎ C.“鼠”是“饥”的,可见这里已经长时间断了“烟火”;蝙蝠翻舞,形象逼真地写出了眼中所见。屋外狂风暴雨,窗纸破烂,瑟瑟自语,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耳中所闻。‎ D.感慨不等于悲观,梦中醒来,“眼前万里江山”,看似闲愁实则旷远雄劲。‎ E.本词语言平淡,纯用白描,笔墨干练,真切自然,别具一格,生动感人。‎ ‎16、本词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全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思?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一个美丽而遭不幸的女子比喻自己因遭嫉妒而被谗毁,以致被君王弃用。‎ ‎(2)李白《蜀道难》中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锦瑟》一诗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运用题(本题共5题,20分)‎ ‎1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某研究者以相同内容在不同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不仅暴露了学术界的浮躁,更让人看到了某些学术期刊为了刊物效益的不为已甚。‎ ‎②从隋大业三年实行开科取士起到清光绪三十一年取消科举制止,在1000多年的科举史上,这个地方的很多学子笔扫千军,金榜题名。‎ ‎③描绘江南四月遍地梨花、樱花的画作《江南春》,构图独具匠心,色彩沁人心脾,能让人在简洁和单纯中感受到春天大地的暖意。‎ ‎④近日,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鸟网络与顺丰不可开交地争吵起来:菜鸟指责顺丰断开数据系统,顺丰认为菜鸟索取了过多数据,危及用户信息安全。‎ ‎⑤东站铁路枢纽是近期国家铁路部门的重点工程,如果能顺利投入使用,将会缓解春运期间列车拥挤的压力,让我们拭目以待。‎ ‎⑥在前不久结束的党的十九大上,领袖高屋建瓴,描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通过铁拳反腐,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这对我们构建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B.空巢老人生活寂寞,无人照料,如何让他们度过一个在物质和精神上快乐充实、保障充足的晚年,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C.举世瞩目的国产大飞机C919已于11月2日正式总装下线,这是中国制造业从低端向中高端转变历史性跨越的里程碑式的标志。‎ D.《人民日报》推出“创新升级中国制造”专栏,向世界展现中国制造业品牌在提升服务质量、推进创新,也为制造业做大做强品牌提供借鉴。‎ ‎20、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活动策划案初步拟好后,我们特意去政教处垂询各位老师,目的就是要把这次的活动办好。‎ B.“感谢您鼎力相助,解决了村民饮水安全问题。大伙给您做了一面锦旗以表敬意。”他激动地说。‎ C.张华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拿到书的那天,他送给朋友一本,他的朋友说:“我一定拜读并雅正。”‎ D.李欣对他的同学张红说:“你存有家父的手迹吗?”张红说仅存一封信,是她上中学时收到的家书,一直保留着。‎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垃圾分类虽然只是举手之劳,但要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①_________________,因为说教和试点的效果毕竟是有限的,而应通过制度规范以推而行之。当然,加快推广垃圾分类,制度的推行只是一方面,②_________________。投放只是垃圾分类的第一步,要想真正实现垃圾分类,还必须有相对应的收集、运输等一系列处理系统,任何一个环节缺失了,③_________________。‎ 22、 下面文段有三处逻辑不当,请参照①的方式,修改另外两处。(5分)‎ 冬季,干燥的环境为流感病毒的繁殖提供了完美的环境,不少人患上了感冒。为缓解干燥,驱走病菌、应该多喝水。不要总呆在室内,因为这意味着我们更加接近那些携带有病毒的人,从而患上感冒,尽量多进行室外的运动,增强抵抗力,这样能避免感冒。‎ ‎ ①喝水不一定能驱走病菌。‎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本题共1题,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高校一位大一新生在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之后,最大的困惑,就是感觉与同学、室友很难相处。无奈之下,向长辈们请教。他们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给了一些建议: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要学会宽恕,甚至是对曾经伤害过你的人,因为只有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要敢于说不,不要害怕拒绝他人,前提是自己的理由是合理的、正当的”。‎ 你可能也有过或将要面对这样的困惑,请结合上述建议,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要求: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700字。‎ 高一年级 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C(A项,一个大国的气质基于其文化传统,但并非所有大国都有“悠久的历史传统”;C项,原文第二段说的是“”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D项因果颠倒,应是“中华文明的独特的价值体系影响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2.D(不是逐层深入)‎ ‎3.A(“以和为贵”“自强不息”都是中国人行为方式的表现,它们都影响到中国的大国气质,但直接说“‘以和为贵’的大国气质”,属于以偏概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4.【答案】B(B.刻画老人的动作,是为了表现老人行动迟缓,引发读者对老人需要帮助和关爱的思考。)‎ ‎5.【答案】①阳光难以抵御冬日的寒冷,写出了冬天的天气和环境的冷清,(1分)也营造出老人独自缓缓行走,无人关注的孤寂氛围。(1分)‎ ‎②“老人本来就很冷”,呼应了上文对冬日寒冷的描写,(1分)老人围巾掉落却感觉“冷与再冷之间差异不大”,暗示出人们对老人的普遍冷漠,衬托老人内心的凄寒,(1分)也为下文“女人”关心老人的情节转折蓄势。(与下文“女人”关心老人的情节形成反差。)(1分)(此点2分,答出任意两方面即可得2分)‎ ‎③天气寒冷依旧,但因“女人”对老人真诚的尊重和帮助,带来了内心的温暖和感动,赞颂了人情之美,暗示了小说的主题。(1分)‎ ‎(意思对即可得分)‎ 6. ‎【答案】‎ 示例一:我认为这个结尾有必要。①从情节结构上看,这个结局交代了节目播出后的反响,使小说情节更加完整,也通过这个情节体现了社会上的爱心,使人们热情为儿童捐款的情节更具真实性。②从主题上看,众多志愿者的出现表明出社会上本不缺少爱心,人们原本只是忽略了老人的需要,弘扬了人性之美,体现了社会正能量,更能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③从表达效果上看,这个喜剧性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光明的想象空间,符合人们对社会公德的期待,给读者带来内心的欣慰、愉悦。‎ 示例二:我认为这个结尾没有必要。①从情节结构上看,老人是电视台的节目设计的交代已经使情节完整了,人们愿意为儿童捐款却忽略老人也需要关爱的内容对比更引人深思,加上这个结尾,反而冲淡了小说反思社会现实的力量。②从主题上看,“把截然相反的两个故事放在一起播放,是刻意,还是无心之举”暗示了主题,社会本不缺少爱,但人们更容易忽略老人的需求,呼吁人们尊重和关注老年人群体。③从表达效果上看,没有“志愿者”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发人深省,意蕴更加丰富。‎ 二、古诗文阅读 ‎(一)课内文言文 ‎7.C(绝:横渡)‎ ‎8.D(A.日:每天,名词作状语;B.上、下:向上,向下,名词作状语;C.水:名词作动词)‎ ‎9.D(前面四个比喻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中间四个比喻论证要坚持不懈。)‎ ‎10.(1)君子广泛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智慧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日:名词作状语,每天,1分;参:检查,1分;知明:智慧明达,1分;句意1分)‎ (2)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泉水,是因为他用心专一。(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1分;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1分;一:专一,1分;句意1分)‎ ‎(二)课外文言文 ‎11、D ‎12、B(朔,农历每月初一。)‎ ‎13、B(“罢黜韩维”理解有误。)‎ ‎14、先辈儒者各自凭借主观推测的说法,没有考查依据,曾肇担任官职期间,纠正了不少错误。【试题分析:重点词语:“臆说”“稽据”“厘正”。】‎ ‎【参考译文】‎ 曾肇,字子开,考取进士后,调任黄岩县主簿,被推荐任校书兼国子监直讲,同知太常礼院。太常礼院从秦朝以来,有关文献残缺不全。先辈儒者各自凭借主观推测的说法,没有考查依据,曾肇担任官职期间,纠正了不少错误。他的兄长曾布因为议论商业制度被责罚,曾肇所任的主判官也被撤销。停留在馆中的人,有很多专门揣摩皇上的意旨、暗中查看,有所图谋的人,大家都感到处境危险,曾肇却安然没有怨怒。元祐初年,升任起居舍人。门下侍郎韩维弹劾范百禄,太皇太后认为韩在诬陷范,让韩出任邓州知州。曾肇说:“韩维替朝廷辨别好人、坏人,评价人与事的是非得失,不能凭主观想象认为他错了就赶走他。”拒绝替皇帝起草命令。元祐四年,发生春旱,官府仍讲究春天饮宴。曾肇同彭汝砺一起上书说:“他们却一块儿大吃大喝,歌舞升平,恐怕无力补救天灾了。”第二天,皇上就下令停止宴请。蔡确被贬斥到新州,曾肇事先同汝砺约好一起为蔡辩护。恰好碰上曾肇改任给事中,汝砺只好独自上书,一些人认为曾肇出卖了朋友汝砺,曾肇也懒得辩解。曾肇在礼院任职时,开创了皇上亲自祭祀北郊的先例。这年又该郊祀了,曾肇坚决捍卫以前的观点。结果还是合祭天地,乃自我弹劾,改任刑部侍郎。仍要求降职,于是下放知徐州,又调任江宁府文言文阅读答案 曾肇,字子开,举进士,调黄岩主簿,擢崇文校书兼国子监直讲文言文阅读答案 曾肇,字子开,举进士,调黄岩主簿,擢崇文校书兼国子监直讲。哲宗亲自当权后,改用元老旧臣,旧臣们多次称赞曾肇熟悉礼制,于是召他回京。曾肇说:“‎ 应该在此时精心选拔忠诚、端正、善良之士,放在身边,以便咨询、讨论、顾问。这比深处禁宫、亲近宦官女人,所得的好处要强万万倍。”皇上身边的近侍贵宠们讨厌他的这番话,调他任瀛州知州。徽宗即位后,又被召回京师任中书舍人。四月初发生日食,皇帝应当下诏广泛征求意见。曾肇将皇帝的旨意全面地写入了他起草的诏令中,诏令下达后,意见书络绎不绝。章惇很反感,想找点理由除掉曾肇,徽宗不听。曾布升任宰相时,恰好碰上该曾肇起草委任状。宋朝的学士中弟弟替哥哥起草委任状的,只有韩维、曾肇两人,士子们都引以为荣。建中靖国元年,太史上奏书,说四月又有日食。曾肇奏说:“接连几年正阳位置发生日食,灾异很显然。陛下简朴、清净无为的程度是否比前低?声色犬马等奢侈的爱好,是否有时在心中蠢动?忠臣奸臣、贤人不肖之徒的分别是否还不彻底?奖惩是否还有不当之处?左右小臣,阿谀奉承,阻碍别人的意见,假借您的名义提拔人,老百姓有冤屈无处申诉。这些都应该反省检查,自责自勉,以免再发生天变。”说完泪如雨下,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崇宁初,被削职,贬任和州知州。四年,回到润州而死,死时六十一岁。曾肇天性仁厚,容貌端庄严肃。从小就认真学习,博览经书史传,写的文章温和、圆润而有章法。历任十一州,大多有善政。绍兴初得谥号文昭。‎ ‎(三)诗歌鉴赏 ‎15、CD [A项,“声色形神兼绘”错,没有描绘色彩。B项,“动物猖獗,秋风凉薄,不能安然入睡”错,不能安然入睡的原因应是忧虑国事。E项,“纯用白描”错。]‎ ‎16、【答案】 诗人用饥鼠、蝙蝠、风雨、破纸等意象,描绘了一幅萧瑟破败的景象,(2分)抒发了诗人平生为了国事操劳奔走,终老时却落得罢官闲居,壮志未酬的辛酸;(2分)诗人半夜惊觉,梦中和现实落差巨大,表现出他志在千里的理想和崇高的报国热情。(2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境及情感的能力。第一问,从“饥鼠”“蝙蝠”“风”“雨”“破纸”等意象可概括出萧瑟破败的意境。从上片描写居住环境的文字里可理解作者的凄凉孤寂之感,而下片“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两句与陆游的“铁马冰河入梦来”有相似的情感表达,诗人有一颗不泯的报国之心。‎ ‎(四)名句名篇默写 ‎17、(1)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2)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三、语言运用表达题 ‎18.A(①不为已甚:不做过分的事,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不合语意。②笔扫千军:形容文章写得好,没有可与之相比的。使用正确。③沁人心脾:指呼吸到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使人赶到舒适。现也用来形容欣赏了美好的诗文、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使用对象错误。④不可开交:指无法摆脱或结束(只做“得”后面的补语)。使用不当。⑤拭目以待:擦亮眼睛等待着,形容殷切期望或密切关注事态的动向及结果。使用正确。⑥高屋建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使用正确。)‎ 19. A(B.搭配不当。应为“物质上保障充足和精神上快乐充实的晚年”;C.成分赘余,去掉“历史性跨越”;D.成分残缺,“展现”缺宾语,可在“推进创新”后面加“方面的成绩”)‎ 20. B(A垂询,敬辞,称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询问。C雅正,敬辞,用于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时请对方指教。D家父,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21. ‎①就不能只停留在说教和试点上 ②还要建立完善的垃圾处理系统 ③都将造成整个系统的失灵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根据后文“说教和试点的效果毕竟是有限的”可知应该填写“就不能只停留在说教和试点上”;第②空根据后面的“等一系列处理系统”可知应该填写“还要建立完善的垃圾处理系统”;第③空根据前文“还必须有相对应的收集、运输等一系列处理系统”可知应该填写“都将造成整个系统的失灵”。‎ 22. ‎【答案】②接近那些携带有病毒的人不一定能患上感冒。‎ ‎③多进行室外的运动,不一定能增强抵抗力,避免感冒。‎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这题其实是考查分析推理的合理性,逻辑思维的严密性。第①句“为……驱走病菌、应该多喝水。”这句话的推理明显有问题,前后句并没有条件关系。即“多喝水”并不一定就能“驱走病菌”。仿照①的方式,第②句“接近那些携带有病毒的人,从而患上感冒”推理不严密。因为“接近那些携带有病毒的人”并不一定就会“患上感冒”。同样,第③句“多进行室外的运动,增强抵抗力,这样能避免感冒”明显推理错误,因为“多进行室外的运动”,未必就能“,避免感冒”。以上推理错误是太绝对了,没有考虑的事情还有其它种可能性。‎ 四、作文 ‎【解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注意写作任务:在材料中给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要学会宽恕,甚至是曾经伤害过你的人,因为只有放得下才能得到快乐”“要敢于说不,不要害怕拒绝别人,前提是自己的理由是合理的、正当的”中提出自己的观点,材料可以概括为“善良”“爱心”“尊重”“宽容”“拒绝”,从中提炼观点形成自己的写作中心即可。‎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此题注意从“善良”“爱心”“尊重”“宽容”“拒绝”中提炼观点形成自己的写作中心,明确自己观点,加以论证即可。‎ 宽容是一种境界 有这样一则寓言,说的是两匹马同行,一匹将另一匹的脖颈咬伤了,结果被咬的反而主动安慰因咬伤自己而羞愧不安的那匹马。故事虽小,却揭示了天地间动人的品德,那便是宽容。寓言中动物的宽容是以德报怨,佛教中弥勒的宽容是“肚里能容天下事”‎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怎样来理解宽容呢?其实,宽容是一种境界。‎ 宽容如水。‎ 通常的“宽容”,即原谅他人一时的过错,不锱铢必较,不耿耿于怀,和和气气地做个大方的人。宽容如水的温柔,在遇到矛盾时往往比过激的报复更有效。它似一捧清泉,款款地抹去彼此一时的敌视,使人们冷静下来,从而看清事情的本来缘由。同时,也看清了自己。寓言中那匹被咬的马理智地选择了宽容,最终两者和好如初。试想一下,倘若它针锋相对,以同样的方法还击对方,那么除了两败俱伤,头破血流之外,还能带来什么呢?因此可以说,寓言中的国马其实是很明智的。它的明智在于“以德报怨”。‎ 宽容似火。‎ 因为更进一层次的宽容意味着不仅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更能用自己的爱与真诚来温暖别人的心灵。心平如水的宽容,已属难得;雪中送炭的宽容,更可贵,更令人动容。从寓言中我们看到,犯下过错的那匹马已认识到自身的荒谬而羞愧难当,这时被咬的马体现出的宽容与安慰,便恰似一团火焰,明亮而温暖。宽容,不仅融化了彼此的冰冻,更将爱的热力辐射进对方的心窝。在被某些人评论成“物欲横流”的时代,自下而上空间正日益缩小的人们所缺的不正是发生在两匹马之间的宽容吗?选择宽容,也就选择了理解和温情,同时也选择了人生的海阔天空。‎ 宽容是诗。‎ 宽容是一首人生的诗。至高境界的宽容,不是仅仅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某一事件的处理上,而是升华为一种对宇宙的胸襟,对人生如诗般的气度。宽容的涵义也不仅限于人与人的理解与关爱,而是内心对于天地间一切生命产生的旷达与博爱。寓言中的马无法到达这种境界,而这种境界对于人类却是如此的真实和深刻。‎ 为生活的平淡与多舛而心存积隙的人呵,请你选择宽容吧。这丝毫无损于你的尊严,反而有助于人们在漫长的生命之河中穿越平庸。具有宽容的思想境界,才会懂得人生的真谛,宽容也是一门生活的艺术。‎ 当然,宽容同“方以律己,圆以待人”是不矛盾的。轻易原谅自己,那不是宽容,而是懦夫。“圆以待人”,也得先看对象。宽容不珍惜宽容的人,是滥情;宽容不值得宽容的人,是姑息;宽容不可饶恕的丧尽天良的人,则是放纵。所以,宽容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门学问。‎ 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发生的决不是两匹马这样简单的事。生活,往往纷繁,又常常平淡。正因为宽容如水,使纷繁经过过滤变得纯净;正因为宽容似火,使平淡通过锻烧日趋鲜明;更因为有这诗般的宽容,才赋予人生以艺术,赋予生命以永恒。‎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