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言志第7课诗三首教学案语文版必修4
第7课 诗 三 首 本课话题——人才 一、从课本中积累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八句话写出了曹操对贤才的思慕和渴求及对既得贤才的礼遇。历史已经证明,不重视人才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不重视人才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国家。“能用人者,无敌于天下。”未来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较量。我们要想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大力重视人才的培养,重视发挥人才的作用。 二、从历史中积累 1.刘邦重用人才。刘邦得天下后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赏,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可见,刘邦所以能夺取天下,成就统一大业,除有若干客观因素外,从其主观因素上看,主要是善用贤士良将。 2.唐太宗珍惜人才。唐太宗李世民能成一代明君,确有其过人之处,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国家选拔人才上。他对人才高度重视,他的身边总是能人如云,作秦王时即有房玄龄、杜如晦,后来连太子李建成的谋士魏征也成了他的股肱之臣,并成就了圣君贤臣的一段佳话。 三、从名言中积累 1.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管仲 2.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李世民 3.得贤杰而天下治,失贤杰而天下乱。 ——范仲淹 4.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 5.人才者,求之者愈出,置之则愈匮。 ——魏源 6.人才难得又难知,就要爱惜人才,就要用人不疑。 ——周扬 7.人才不断涌出,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 ——邓小平 19 一、作者简介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在政治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恢复了中国北方的统一,并实行了一系列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的政策。在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他的诗继承了《诗经》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但又有自己的创造。汉乐府诗大多叙事,而曹操常用乐府旧题抒写感情和抱负,内容和形式上多有创新,气魄雄伟,情感深沉,于质朴自然中带有慷慨激昂的悲壮情调。代表了“建安风骨”的特色,推动了五言诗的发展。 作品:《蒿里行》《观沧海》《短歌行》《碣石篇》《龟虽寿》等。 建安文学集大成者——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三子,曹丕同母弟。封陈王,谥曰思,故世称陈思王。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一生以曹丕称帝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作品多表现其政治抱负和对建功立业的强烈向往,后期作品则描写对不幸遭际和理想抱负遭到压抑的怨愤不平。他是建安时代最负盛名的作家,诗歌、辞赋、散文都有突出成就。他的诗注意对偶、炼字和感情色彩,富于音乐性,被钟嵘称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现存诗八十余首。 作品:《白马篇》《赠白马王彪》《洛神赋》等。 田园诗派的开创者——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晋宋之际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家庭,父亲早死,少年时代生活贫困。青年时代曾怀着建功立业的壮志,几次出仕,二十九岁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后来又曾出任镇江参军、彭泽令等职。离职归乡后,他过着躬耕自给的田园生活,终身不仕,于六十三岁时贫困而死。死后他的朋友私谥他为“靖节”,所以后人也称他为“靖节先生”。 作品:《归园田居》《饮酒》《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等。 二、背景回放 1.《短歌行(其一)》 曹操这首诗作于建安十三年(208)。是时曹操已平定北方,率军南征至长江,与孙权决战。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皓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欢宴诸将。酒至兴处,忽闻鸦声,抬头看到鸦往南飞鸣而去。他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短歌行》。 2.《白马篇》 19 从汉献帝建安到魏文帝初年,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由于曹氏父子的提倡,汉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一批身经乱离、目击苦难而又肯正视现实的诗人,不但把社会真相摄入笔端,而且注入自己的真切感情。曹植的《白马篇》就是抒发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的篇章。 3.《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29岁初次出仕,做江州祭酒,不久就回家了。在家闲居了五六年后,又先后在桓玄、刘裕、刘敬宣幕下做僚佐,时间都不长。至义熙元年(405)八月,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三、相关知识 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的诗文俊爽刚健的风格。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山水田园诗 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古代优秀的山水田园诗,都是佳山胜水的自然美在艺术上的再现,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其开创者是陶渊明,代表人物主要有孟浩然、王维、范成大、杨万里等。 一、字音识记 1.譬如(pì) 2.可掇(duō) 3.谈(yàn) 4.三匝(zā) 5.吐哺(bǔ) 6.金羁(jī) 7.连翩(piān) 8.矢(hù) 9.参差(cēn cī) 10.飞猱(náo) 11.勇剽(piāo) 12.豹螭(chī) 13.羽檄(xí) 14.守拙(zhuō) 15.暧暧(ài ài) 二、词语解释 1.对酒当歌:对 2.人生几何:多少 3.沉吟至今:原指小声叨念和思索,这里指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 4.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明明:明亮,光耀;可掇:可以拾取 5.枉用相存:问候我 19 6.契阔谈:久别重逢,在一起谈心宴饮 7.绕树三匝:三周 8.连翩西北驰:连续不断地、急速地飞驰的样子 9.宿昔秉良弓:一向,平时 10.仰手接飞猱:迎面射杀飞跃的猴子 11.狡捷过猴猿:矫健而敏捷 12.虏骑数迁移:出动,这里意为进犯边境 13.厉马登高堤:策马。厉,奋,使振作 14.性命安可怀:顾及,顾惜 15.视死忽如归:轻忽,不在意 16.少无适俗韵:适应世俗的性情 17.性本爱丘山:这里泛指山林 18.误落尘网中:像罗网一样有着种种束缚的尘世。这里比喻官场 19.守拙归园田:固守自己愚拙的本性 20.暧暧远人村:昏暗、模糊的样子 21.虚室有余闲:余暇的清闲 22.久在樊笼里:关鸟兽的笼子,比喻官场生活 三、名句默写 1. ,忧思难忘。 2. ,鼓瑟吹笙。 3.山不厌高, 。 ,天下归心。 4. ,俯身散马蹄。 5. ,视死忽如归。 6. ,池鱼思故渊。 7. ,依依墟里烟。 8.狗吠深巷中, 。 9. ,复得返自然。 答案:1.慨当以慷 2.我有嘉宾 3.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 4.仰手接飞猱 5.捐躯赴国难 6.羁鸟恋旧林 7.暧暧远人村 8.鸡鸣桑树颠 9.久在樊笼里 1.《短歌行(其一)》 19 全诗由眼前的歌舞酒宴生发开来,转为对时间的思索,发出“人生几何”的感慨,由此而引出对贤才的渴慕之情。 这首诗主要表现了曹操渴求贤才、追求不朽功业的急切心情和使个人有限的生命获得崇高的价值的一种社会责任感。 2.《白马篇》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武艺精熟、豪侠英武、忠勇爱国的少年英雄形象。通过对少年的礼赞,表现了诗人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理想和抱负。 3.《归园田居(其一)》 本诗着力描绘了乡村恬静的田园生活,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其对仕途的厌恶和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 《短歌行(其一)》 1.作者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含蓄地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19 答: 参考答案:(1)使用典故。“青青子衿”二句,源自《诗经·郑风·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呦呦鹿鸣”四句,出自《诗经·小雅·鹿鸣》,这里化用诗句,用以表达对贤才的礼遇。古朴深沉,自然妥帖。 (2)运用比兴手法。“乌鹊南飞”一句,以乌鹊比喻贤士;“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比喻贤士徘徊选择明主之意;“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 2.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答: 参考答案:“人生几何”“去日苦多”是进取中的忧叹,追求中的苦闷。表达了诗人抓紧时机、大干一番事业的强烈愿望,隐含的仍然是积极昂扬的精神。 《白马篇》 3.请简要分析“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两句表现了游侠儿怎样的形象。 答: 参考答案:两句诗表现了游侠儿跃马飞驰的雄姿。白马套着金色的笼头,矫健地驰向西北。诗歌开篇就把游侠儿叱咤风云的英姿展现了出来。“白马”“金羁”色彩鲜明;骏马连翩,暗写少年英武。 4.简要赏析“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中“蹈”“凌”两字的妙处。 答: 19 参考答案:这两个动词有力地表现了白马英雄压倒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正面描写了人物的英勇。 《归园田居(其一)》 5.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两句诗? 答: 参考答案:“羁鸟”是笼中的鸟,“池鱼”是池塘中的鱼。二者的特点是都失去了自由,失去了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只会觉得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了自由。说明了作者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以唤起人们对自由的向往。 6.举例说明《归园田居(其一)》中是怎样情景交融的。 答: 参考答案:“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八句,描写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狗吠鸡鸣,富有生活气息,构成了远离尘世、宁静安谧、淳朴自然的艺术境界。这是实境——也许的确是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情景,但更是心境——陶渊明内心追求的那种恬静的生活情趣的物化,实境与心境浑然一体、水乳交融。 7.《归园田居(其一)》中寻常的农村风光,为什么会被陶渊明写得这样美? 答: 参考答案:作者能把常见的景物描绘得如此富有诗意,出于对乡村生活的喜爱。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体现了作者悠然自得的心境。 19 短歌行(其一) 19 白 马 篇 归园田居(其一) 19 — — 《短歌行(其一)》 1.生动形象的比喻 诗人善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摹难状之景,抒发难抒之情。“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两句以朝露喻指人生,形象地点出人生的特点,为下文抒情做铺垫。“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两句以山、海作比,说明招纳贤士越多越好。一个“不厌高”之山,一个“不厌深”之海,写出作者叹惜人生短暂,要广招人才、施展才华与抱负的急迫心情。 2.恰当地运用典故 19 诗中运用典故来说明问题,不仅贴切和谐,而且不露痕迹,丝毫没有“掉书袋”的嫌疑。“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把渴望贤才的思想表达在宴请宾客的诗中,表达得自然而又含蓄。最后一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言说周公,其实渴望“天下归心”之情乃是发自作者内心深处的最真实的感情,巧妙地运用典故,表达自我的雄心。 《白马篇》 1.本诗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叙事、描写、抒情相结合 诗歌开始用叙事的方式交代“幽并游侠儿”这一主人公,接着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刻画出一个武艺高超、机智勇敢的英雄形象,再通过心理描写抒发“幽并游侠儿”的爱国之情,三种表达方式巧妙运用,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少年爱国英雄的形象。作者借这一英雄形象,以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2.在铺叙中使用比喻句、对偶句、反问句、排比句,增强了诗的艺术魅力 如“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写主人公强健而敏捷赛过猿猴,勇敢剽悍像豹子、无角龙,两个形象生动的比喻,采用整齐的对偶句式表达,便于吟诵,易于记忆,增强诗句的音乐美。采用排比句,多方铺陈,叙事透辟,节奏鲜明,增强行文的气势,强化了主人公忠勇爱国的英雄形象,“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写主人公为国杀敌,不顾个人安危,就连父母也无法照顾,更不用说妻子和儿女了,采用反问句式增强语气,加强表达效果,更能突出主人公公而忘私、忠勇爱国的精神。 《归园田居(其一)》 1.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首两句和末两句是直抒其情,特别是末两句,将诗人摆脱官场羁束后那种如释重负的感觉,那种轻松、满足和喜悦直截了当地表现了出来。而其余文字,都是对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情景的描写,客观、宁静、平和、朴素,看似不带感情,其实字里行间渗透、洋溢着诗人对田园风光的无比热爱和脱离官场回归田园后的无比喜悦,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好文字。 2.优美又深远的意境 由于诗人对田园风光充满了热爱之情,因此他笔下的田亩草屋、榆柳桃李,远处的村落,袅袅的炊烟,乃至鸡鸣、狗吠,无不充满了诗情画意,景色极为优美。诗中既有近景的描写,也有远景的描写。近景、远景交替出现,显得错落有致。“暧暧”二句,描写远方村落的炊烟,朦胧疏淡,给人留下无尽的遐想,使意境变得颇为悠远。 考点对接 诗歌鉴赏中表现手法之比喻 《短歌行(其一)》中的“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和《白马篇》中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这些诗句均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写事物或人物。 19 比喻的手法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比喻就是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作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 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韦诗第一句“皎如烛”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赵诗第一句中“侵残烛”的应是“月”,此句以“晕”替代。赏析修辞手法时要结合诗歌表达的作者的感情。而这两句运用修辞手法的效果,则需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 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 如何解答诗歌鉴赏题中表现手法之比喻 1.比喻的识别 比喻手法无非就是以此物比彼物。比喻的识别不难,首先,抓住构成比喻的两个基本条件:一要不同类的事物,二要有相似点。其次,寻找比喻在诗中的本体、喻体、比喻词。再次,把握常见意象的比喻意来辨别。 例如: 暮 江 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19 分析:“露似真珠月似弓”就是含有比喻。“露”与“真珠”不是同类事物,相似点“圆润晶莹”;“月”与“弓”不是同类事物,相似点“弯”。 这句诗的意思为: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多么像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真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这真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 2.比喻手法的表达效果 比喻手法的表达效果,一般从“形象生动”的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手法能突出事物特征,描摹事物形象生动,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3.解题思路及答题模板 (1)阅读分析诗歌,准确地指出运用比喻的手法。 (2)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使用这种手法,比喻的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阐述比喻手法有效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格式: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或以A喻B)+形象地表现了什么情景(事物)的什么特点(将静态的景物动态化等)+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门口。早上,雾色渐渐散去。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扛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着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 [佳作赏析] 19 幽幽香菊与他为伴,下地耕耘自给自足。闲暇时,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细细品味;农忙时,便与菊花相枕相依,乐在其中。陶渊明的确生活得自在,他的身上处处洋溢着与众不同的悠闲与旷达! 可是,他真的活得像世人所说的那样:处于桃源之地,与世隔绝,别有洞天?有多少人能够充分理解他那决然离开官场的情怀?能够体悟出他那处在世俗纷争、虚伪污浊的官场中的痛苦与无奈?他明白,凭借一个人的能力,是根本无力改变现实的。既然这样,他就没有必要留恋,只好选择愤然出世。也只有他自己明白,他走得无奈,走得悲伤,走得落寞,甚至还有几分凄凉。他痛恨自己的志向竟被这浑浊的世俗掩埋,他嗟叹自己的才华竟不能在官场为百姓施展。他只有在内心里矛盾,在内心里痛苦,从而派生出外在的“菊花”情结,“菊花”人生。 于是,陶渊明希望自己“入”则清闲、自在,忘记一切,超凡脱俗,回归自然;“出”则兼济天下,以文字穿透社会,抒写人生情怀。或许正因为他的抑郁和极度挣脱,使得他在战胜世俗、战胜自我的拼搏中,给了世人一种惊世骇俗的超然,一种出乎寻常、回归自然的超越自我的静美。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陶渊明所能“出乎”的,便是外在的豁达、潇洒;所能“入乎”的,似乎就几近于闲情、雅致了。我们常常只看到陶渊明简单的怡然自得、情趣盎然的“出乎其外”,却不知,他的思想挣扎、心情苦闷而复杂的“入乎其内”。或许有人说他超然,或许有人说他超傻,这些,对于他而言都不重要。在陶渊明的眼中,重要的是菊花,是对人生,对自然的真爱,是他对超越平常人的全部诠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分明看到超凡脱俗的陶渊明,端一盅菊花茶,悠然地品味着他的菊花“出入”的人生! 这是一篇杂感式的小品文。作者透过陶渊明决然离开官场洒脱地“出”,坦然地归隐山林,豁达地“入”,来透视他内心的无奈、苦痛、悲伤,甚至凄凉,深刻地品出了陶渊明“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菊花人生的况味。文章善于描写,开篇勾勒出一幅陶渊明沉醉幽菊的素描,后来又刻意地描绘其洒脱的身影,让陶渊明的形象血肉丰满。文章语言流畅,富有辩证色彩,融哲思于深情之中,颇能打动人心,具有较强的表现力。 19 (时间:40分钟 满分:55分) 一、文言基础专练(18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A.名编壮士籍 B.狡捷过猴猿 C.扬声沙漠垂 D.欲辨已忘言 解析:选A B项,“狡”通“矫”;C项,“垂”通“陲”;D项,“辨”通“辩”。 2.下列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勇剽若豹螭 剽:抢劫,掠夺 B.暧暧远人村 暧暧:昏暗、模糊的样子 C.守拙归园田 守拙:固守自己愚拙的本性 D.契阔谈 契阔:聚散,这里有久别重逢的意思 解析:选A A项,剽:轻捷。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①去日苦多 ②一去三十年 B.①何以解忧 ②以我贿迁 C.①夜夜不得息 ②复得返自然 D.①少无适俗韵 ②始适还家门 解析: 选C A项,“去”,逝去;到(官场)。B项,“以”,介词,用;介词,把。C项,“得”,能够。D项,“适”,适合;出嫁。 4.下列对各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应饮酒作歌及时行乐。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了诗人仰慕天下贤士,思念之情绵绵不断。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从小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本来喜爱山川田园间的生活。 D.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为国难捐躯牺牲,有视死如归的精神。 解析:选A A项,“及时行乐”错了,应是抒发了时不我待的伤感之情。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归园田居(其一)》中以比喻表现诗人思归田园的诗句是“ , ”。 (2)《归园田居(其一)》中“ , 19 ”两句写出了堂前屋后绿树成荫的景象。 (3)曹操《短歌行(其一)》中运用了典故,表达作者虚怀若谷,招揽天下贤才的名句是“ , ”。 答案:(1)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2)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3)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二、阅读理解专练(22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7题。(11分) 杂诗(其四) 曹 植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持。 6.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一、二句运用比喻手法描写“南国佳人”的美貌,如桃李花开灿烂,耀人眼目。 B.三、四句写佳人的行踪,朝游长江之北,夕宿潇湘之滨,表现出其不同凡响的举止。 C.五、六句说世俗之人接近佳人时显得有些轻薄,佳人会为谁轻启朱唇一展歌喉呢? D.七、八句用“俯仰”一词形象地写出时光飞逝,随后写佳人容颜难以持久也就水到渠成。 E.前人认为此诗构思巧妙,语短情长,于悲慨之中自具一种爽朗自然之美,耐人寻味。 解析:选BC B项,三、四句是说“佳人”的迁徙不定,境遇不好,不是表现她的举止不凡。C项,“薄”作动词用,鄙薄、不看重的意思,而不是轻薄。“佳人”虽艳若桃李,但世俗不看重红颜美貌,她又能为谁去启齿歌唱呢? 7.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 参考答案:这首诗通过佳人的居无定所、不为世俗赏识等遭遇和青春盛颜难以久持的悲叹,抒发了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寄寓了自己盛年时抱负不得施展的深沉慨叹。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11分) 饮酒(其四) 陶渊明 19 秋菊有佳色,裛①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②下,聊复得此生。 [注] ①裛(yì):古同“浥”,沾湿。②轩:窗。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一、二句写带露采菊,时间在清晨;七、八句写倦鸟归林,时间在傍晚。 B.“忘忧物”指酒,“泛”是纵情饮酒的意思,透出作者胸中的愉悦之情。 C.“壶自倾”有斟酒之意,还有酒壶倾尽之意,写出诗人独酌时间之长。 D.末尾两句既有对隐居悠闲之乐的形象描绘,也体现了归隐后的悠然自得。 E.此诗写对菊饮酒的悠然自得,实际蕴藏着深沉的感伤。秋天是菊花的季节。在百花早已凋谢的秋日,唯独菊花不畏严霜,粲然独放,表现出坚贞高洁的品格。 解析:选BD B项,应为“透出作者胸中的郁愤之情”;D项,“悠然自得”错误,“聊复”(姑且算是)一词,上承“忘忧”“遗世”,表现出壮志难酬的憾恨,并非一味悠然陶然。 9.作为陶渊明诗歌的常见意象,秋菊、归鸟有何象征意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分别结合陶渊明其他诗文简要分析。(6分) 答: 参考答案:秋菊象征高洁,表达了诗人对未经世俗污染的自然人性的追求;相关诗句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闲采菊,抬头见山,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菊寓高洁,采菊更突出了作者的追求和向往。 归鸟象征退隐,表达诗人对无拘无束的自在人生的向往。如“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沐浴着夕阳的余晖,禽鸟结伴飞回自家之巢,给山的幽静增添了活力和动感,生机盎然,也暗示着诗人回归田园的怡然自得。 三、语言表达专练(15分) 10.请发挥想象与联想,将下面的诗句扩展成一段文字。(5分)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答: 19 参考答案:一天,诗人来到田园之中,不禁为田园的风光所吸引,那远处的村庄似在雾霭之中,模模糊糊,若有若无;那村落里的炊烟是多么的轻柔,让人依稀地见到它那可人的样子。村落里又是那么安静,狗叫的声音从深巷中传来,鸡飞到桑树上悠闲地啼叫着。 11.在《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奸诈、阴险、善妒的人,所以后人觉得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读过《短歌行(其一)》后,你又有什么看法?请以“曹公,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真情告白,100字左右。(5分) 答: 参考答案:曹公,人说你是治世之能臣也好,还是乱世之奸雄也罢,历史自有公论。你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你登高必赋,且多慷慨悲凉之句。景仰你,是因为你有一位英雄主义者的豪情壮志;敬佩你,更是因为你能尊贤重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吟诵你的诗句,磨砺着我万千豪情。 12.请根据上下文,在材料的空格处补写出恰当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简明,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文学形象如同绘画形象,一样是心中的形象,一样全凭虚构,一样先要用心来看。写人、写物、写环境,必须看得逼真,直至看到细节,方能落笔。① ,绘画是片段静止的文学。文学用文字作画,所有文字都是色彩;② ,所有的线条色彩都是语言。画非画,文非文,画亦文,文亦画。我画,不过再现一句诗、一阕词、一段散文而已;站在画面上千姿万态的树,全是感动过我的不同境遇中的人物,或者全是我自己;淌过纸表的流水,不论舒缓、疾进,还是迷茫虚渺,更是我一时真切的情绪,这与写作的心态又有何异?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准确理解所给材料的意思,提炼出两个要点:文学和绘画。其次,联系上下文可以发现,①②两处都是文学和绘画并举,由第①句后面将“绘画”比喻为“片段静止的文学”可知,第①句应是将“文学”比作“绘画”,句子采用“文学是……的画面”的形式。根据第②句前面的分号和后面的“所有的线条色彩都是语言”与“所有文字都是色彩”相对可知,第②句所填内容应与“文学用文字作画”相对,即“绘画用……”。再次,注意句式的整齐。最后,注意字数的限制。 参考答案:①文学是延绵不断的画面 ②绘画用线条色彩写作 19 19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