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三门峡市外国语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模拟(二)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www.ks5u.com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学东渐为传统中国打开了世界之门,促进了文章学分支如修辞学、阅读学、鉴赏学的产生。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修辞学家,他们都有修辞学著作传世。阅读鉴赏也成为专门学问,一方面是对古文的读法进行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是专门探讨文章的阅读和鉴赏,总结阅读的一般规律。 西学东渐也促进了文章分类法等领域的转型。叙事文、议论文、抒情文、说明文的四分法,取代了以桐城派为代表的传统分类法。姚鼐《古文辞类纂》将文章分为十三类,曾国藩《经史百家杂钞》则简化为论著、词赋、序跋、诏令、奏议、书牍、哀祭、传志、叙记、典志、杂记等十一类。而现代文章学受西学影响,构建了新的分类,如高语罕《国文作法》的文体分类是叙述文、描写文、解说文、论辩文等四类;章衣萍《作文讲话》分为记事文、叙事文、解说文、议论文等四类。传统文章学家还运用现代综合分析方法研究文章学,以姚永朴、林纾、王葆心等最为突出。王葆心的综合在于“承学应循之途辙”,姚永朴和林纾则重视体悟,尤其是林纾的意境论,更属创造。除了以上三位,还有陈子达《国文法详说》对于文章条贯和笔法的总结,姜证禅《国文法纲要》对字法、句法、章法、篇法的总结等。 西学东渐带来的全新的研究方法与思维方式,在传统文章学家与现代文章学家之中都引起了深刻的震动,进而大大推进了中国文章学的发展。从文章学研究的社会风气上看,西学东渐推动了文章学的通俗化、大众化与趣味化。新文化运动的开创者陈独秀、胡适等人已经确立了通俗写作、大众写作的规范。随着新文化运动而兴起的现代文章学承继了这一理论。为了应对通俗化、大众化的重大影响,传统文章学家提出了应对措施。姚永朴在《文学研究法》中提倡把文章学分为普通学和专门学两种,普通学要求明白晓畅,应付社会,专门学则是“蕲至于古之立言者” - 17 - 。传统文章学更多讨论的是专门学,现代文章学偏重于讨论普通学。姚永朴的提法很明显是一种折中,这从另一方面说明了通俗化、大众化对于文章学的巨大影响。 西学东渐在晚清民国文章学的现代转型上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但是,这种推进并未彻底动摇中国传统文章学的基础,而是在传统基础上的一种革新和改变,符合当时阅读者的阅读习惯,并且顺应了当时文化革新的基本需求,是知识、文化层面上革新与创造、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成功范例。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西学东渐促进了鉴赏成为专门学问,这一时期的修辞学家大都有修辞学著作传世。 B.受西学东渐所影响的文章分类法,要比以桐城派为代表的传统的文章分类法更简单。 C.姚永朴、林纾、王葆心虽同为传统文章学家的突出代表,但他们的观点不尽相同。 D.姜证禅运用现代综合分析方法在《国文法纲要》中对字、句、章、篇四法进行了总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如论述文章分类法转型时列举了姚鼐等人的事例。 B.文章层层递进地论述了西学东渐在文章学分支学产生、领域转型等方面的作用。 C.文章以传统为基本,以西学影响为外因,论述了晚清民国文章学的革新变化。 D.文章客观地论述了西学东渐在晚清民国文章学的现代转型上的重要推动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阅读学、鉴赏学等基于中国传统,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学的影响下生长壮大的。 B.通俗化、大众化是陈独秀、胡适确立的写作规范,同时它也影响到了传统文章学家。 C.作为现代文章学家,姚永朴使用了一种折中的方法把文章分为普通学和专门学两种。 D.文中所说的“这种推进”虽顺应了晚清民国时文化革新的需求,但并未动摇传统文章学的基础。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居民消费主要为满足温饱;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是结婚必备的“三大件”;90年代,彩电、冰箱、洗衣机“新三件” - 17 - 渐成生活标配;进入21世纪,智能家电、汽车消费越来越普遍;近年来,人们的“购物车”越来越丰满了,里面除了有曾是“主角”的食品、衣服之外,文化、旅游、健身等也成为重要选项,折射出我国消费的变迁。 实际上,悄然而变的不只是消费,产业亦是如此,大量企业都在随市场需求而创新求变、转型发展。然而,整体来看,无论是消费,还是产业,都存在着结构性矛盾,特别是高品质商品和服务供给不足,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公共服务消费是我国消费领域存在的短板,特别是在高质量医疗、养老、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供给不足,大量三甲医院、高等院校等优质公共服务和消费品集中在大城市。解决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不平衡问题,保障消费的均衡性等性,需要下大功夫。 (摘编自刘坤《消费“富矿”亟待产业来“挖宝”》) 材料二: 近年来,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居民购买力提升,物质生产日渐丰裕,居民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食品供给实现从匮乏到富足的转变,已经全面超越吃饱饭的初级阶段,向着品质消费的阶段大踏步迈进。如今,很多人不再操心填饱肚子的问题,而是对食品的要求愈发严苛,对食品安全的容忍度降低。 消费升级不仅是简单的零售领域,也倒逼农业种养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由此催生了越来越多的绿色优质农产品,包括大米等主食以及蔬菜、瓜果、肉类等。显然,消费升级是一个指挥棒,其发挥了市场引导作用,促使整个产业链转变方向,由单纯的追求产量,逐渐转向追求质量,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显然,这是一种良性的发展模式,具有更持久的发展潜力,亦会构建消费者和商家、社会的多赢格局。 买年货背后的消费升级,只是百姓生活的一个缩影,类似的消费升级现象,已经在更多的日常消费领域出现,比如旅游度假、休闲娱乐、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消费升级的热潮,带动整个产业链的转型升级。 显而易见,我国经济已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消费升级的趋势和效果愈发显著,产业链整体提升,经济质量得到改善,老百姓的生活品质愈发舒适,这些细节方面的点滴变化,均是发展带来的正向促进作用,激励着广大群众不断奋进。 - 17 - (摘编自江德斌《年货从吃饱到吃好,释放消费升级信号》) 材料三: 我国作为生产制造大国,目前有200多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在工业化进程中,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提高了企业的供给能力,促进了消费市场供给侧从短缺到宽裕的结构性转变,将居民消费推上了新的台阶。但是应该看到,我国许多产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粗加工、附加值低的产品多,精加工、附加值高的产品少;部分产业的技术水平难以满足消费者要求,供给与需求错配。与此同时,服务供给不足,新兴的信息产业、金融保险业、中介服务业、体育、教育、旅游业等知识和资本密集型服务业发展不充分,难以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因此,亟待通过技术进步、加大研发投入、创新生产方式和供给方式,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引导企业瞄准更高标准改造提升现有产品结构,注重研发力量投入和核心竞争能力提升。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加消费品市场多样化的有效、高质量供给,将传统制造工艺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新兴技术,采用定制化生产方式,快速生产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产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商品流行周期缩短,市场需求波动大,鼓励流通企业构建产销信息共享机制,提升市场敏捷反应能力。在整合供需信息基础上,流通企业以供应链协同方式介入生产过程,以制造合伙人身份指导生产,提升流通企业在商品产业链中地位,使各环节企业成为互为依赖的共生系统,共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摘编自依绍华《供需齐发力,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4.下列对消费升级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第一段以时间为线,梳理了我国居民在消费结构上的升级,从人们购买的商品变化的角度让读者感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现实。 B.我国消费和产业都存在结构性矛盾,但产业结构矛盾更突出,表现为高品质商品和服务供给不足而不能满足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 C.我国公共服务消费方面有很多地方存在短板,这就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注重补足这些短板,这些也是未来消费特点,需要相关产业积极参与。 D.三则材料分别从服务业、农业、工业三类行业讨论消费和产业升级问题,比如工业方面,要解决产业全球价值链水平低、供给需求错配问题等。 - 17 -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二从食品供给的角度表现目前我国消费升级涉及的内容很多,特别是日常消费领域,要进入产品数量和质量共举的良性发展模式。 B.百姓对食品的需求吃饱到吃好,与之相呼应的是农产品种植养殖结构持续调优,全产业链加速升级,满足更多消费者舌尖上的新期待。 C.供给侧提供的商品从短缺到宽裕、从低等到高级的结构性变化,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企业供给能力的提升,也体现了居民消费的升级。 D.满足更高质量消费需求,要大力提升产品供给能力和质量,建立以消费者需求为驱动的商品协同创新机制,实现生产与消费的高效匹配。 6.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的关系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文夫人 作者:杨小凡 雍正元年兴建的柳湖书院,位于药都城东南隅。 书院依城而建,奎星楼耸其北,文昌阁峙其南,前临城濠,地势低洼,积雨成潦,长年水光粼粼,映带清流。春夏之时,细柳交柔,绿阴四覆,倚栏临风,塔影戏柳,烟柳一色。药都官宦富商之士子,负笈而来,朝夕咏诵,四时不辍。 这一晚,雨霁月明,澄潭远映,参差楼阁,倒映波间。冼月桥上,已十九岁的文选却青眉紧锁,懊恼万般。文选十二岁考中秀才后,虽愈加发奋,但两次乡试均名落孙山。眼见乡试入秋又到,可心中无端生慌,象一丛草一样,令他寝食难安。文选住在城北门书铺街,祖上是徽州做纸砚生意来药都的,单根独苗的父亲在他三岁那年突然暴死,母亲办完丧事后,“文星纸砚店”也就关了门,母子俩只靠并不多的存钱活命。 按说,文选是进不了柳湖书院读书的,但他母亲文夫人是个要强的人,五岁时就把文选送进了柳湖书院。好在母亲文夫人从丈夫那里学会了制砚的技术,终日刻砚不止。她所制石砚,全由对面“昌和笔墨店” - 17 - 的老板周济人包销。周济人药都人,原是文选父亲生意上的朋友,又是面对面的一店,自然就对文选母子俩照顾有加。但事情就出现在周济人身上,他虽然大文选的父亲十岁,不知什么原因,却一直未婚。一个单身的男人去接济孤儿寡母,这不生闲话才怪呢。卖身养子在药都是被大多数人理解的,何况谁又能证实文夫人卖身了呢?议论的人就很少。毕竟还有些个闲言碎语,一天天大了的文选终于听到了一些议论。不知从什么时候,他心里就生出了一丛草,一天天在长,一天天地不舒服。虽然他从没见过周济人对母亲有过什么不轨行为,虽然他也知道周济人为自己在柳湖书院读书花了不少钱,但这些草还是在他心底不断的长着长着。 一缕风从湖面上吹来,文选心里的那丛草便簌簌晃动起来。他下了冼月桥,出书院门,便匆匆地向书铺街他的家走去。他推开沿街的门,立时僵在了门外,周济人正在屋里打磨着石砚。周济人和他的母亲一齐站了起来,母亲张嘴正要说话,文选突然扭身而去。月光从门外扑进来,打在周济人和文夫人的身上,两个人就成了镀上银的石雕,凝固在了那里,一动不动。 这个晚上之后,文选再没有回来,一直到去参加会试时都没进家。是母亲把衣服和银元送到柳湖书院的。深秋的一天,喜报突然送到了书铺街文选的家里,文选高中举人。第二年,春节刚过,文选就辞别了母亲,带着重重的银钱,赴京参加会试。这年春天,文选连过会试、殿试,中进士,赐翰林院编修。 中了进士的文选回药都并不张扬,他是在一个月华如洗的晚上走进书铺街家里的。第二天,他就来到对面的“昌和笔墨店”,把周济人请到自己家中。这一次,他是叫了周老板的,这种称呼他已经十年没叫过了。他亲自去“得月楼”叫了一桌子菜,亲自为周济人和母亲斟酒。周济人心里笑了,文选终于大了,知道了轻重。文夫人端起酒杯,笑从心底溢出,“选儿,你终于大了,没有周老板就没有咱母子俩的今日了!”文选也显得十分的高兴,这高兴是从心底出来的,周济人和文夫人都真真切切地感觉到了。这一天,新中进士文选和周老板都醉了。 药都已经百年没出过进士了,听说文进士归故里,自然要庆贺一番。官商街邻,一拨又一拨地请贺不止。文选回药都第三十天清早,周济人却突然死去。这时,药都人突然没有了前些日的喜庆,给文选贺喜的事才淡了下来。周济人的丧事是他的另一个朋友给办的,当然新中进士文选也为之题写墓铭,这就让周济人的丧事与众不同了。出殡那天,北门三十条大街的商家几乎都有人去,且人人都眼圈红红的,丧事就显得比有儿有女的大户人还要风光。 - 17 - 周济人死后四十天,文选母亲文夫人的四十生日就到了。但文夫人生日这天,药都来的人并不多,寿宴就稀稀拉拉的淡,这一点是出乎进士文选所料的。可谁也没想到的是,第三天,文夫人竟也死了!进士的母亲当然要停棺停得长些,按药都的规矩是要停棺七七四十九天的。这四十九天内,送钱送花圈送丧帐的人就没有断过。出殡那天一大早,书铺街周围的十几条大街上都挤满了送葬的人。这种万人空巷式的送葬,药都人可是从来没有听说过,更不要说见识过了。 母亲入土了,文选仍在药都,他是要守墓的。在药都,父母死了儿孙们至少是守“五七“的,五七三十五天。象文夫人这等身份,文进士是要守“十七”的,七十天。十七结束的第二天,京城的御使突然来到药都。原来,药都有人进京把文进士给告了,说他毒死了周济人和他的生母。后来,文进士就被押进京城,再也没有回来。 但每到清明,药都人都自动给文夫人的墓添土。后来,文夫人的墓竟成了高几十米的土山。这就是位于药都西北三里的文家大坟。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13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介绍柳湖书院时多用四字短语,不仅简练生动地描写了柳湖书院的美景,而且交代了学院的阜盛。 B、小说第三段写到文选“眼见乡试入秋又到,可心中无端生慌”,是因为他担心参加乡试第三次名落孙山。 C、文选风闻关于母亲的闲言碎语,匆忙从冼月桥回家,当他发现周济人和文夫人同在沿街的家里时,似乎印证了闲言碎语。这一情节设置使得故事波澜起伏,进一步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D、“周济人却突然死去”和“文夫人竟也死了!”这两句话由叙述者讲述出来,意在告诉读者:周济人和文夫人都是非正常死亡。 8、小说开头两段对柳湖书院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9、小说叙述了文夫人的故事,请结合文本探索作者所寄予的情感态度。(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昔者,范蠡始居楚。自谓衰贱,未尝世禄,故自菲薄。复被发佯狂,不与于世。以为霸王之气,见于地户。于是要大夫种入吴。此时冯同相与共戒之,伍子胥在,自与不能关其辞。乃入越。越王常与言尽日。大夫石买进曰:“客历诸侯,渡河津,无因自致,殆非真贤。唯大王察之。”于是范蠡退而不言,游于楚越之间。大夫种进曰:“昔者市偷自炫于晋晋用之而胜楚伊尹负鼎入殷遂佐汤取天下有智之士不在远近取也谓之帝王求备者亡。成大功者不拘于俗,论大道者不合于众。唯大王察之。” - 17 - 于是石买益疏。其后为军士所杀。是时句践失众,栖于会稽之山,更用种、蠡之策。 (节选自《越绝书》之八,有改动) 范蠡事越王勾践,既苦身戮力,数谏越王勾践以伐吴之时之不适。与勾践深谋二十馀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为书辞勾践曰:“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於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今既以雪耻,臣请从会稽之诛。”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於是勾践表会稽山以为范蠡奉邑。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以为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止于陶,於是自谓陶朱公。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赀累巨万。 少子侈极。公中男杀人,囚於楚。且遣其少子往视,长男固请欲行,朱公不听。长男欲自杀。不得已而遣长子,为一封书遗故所善庄生。曰:“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听其所为,慎无与争事。”长男既行,亦自私赍数百金。至楚,庄生家负郭,披藜藋到门,居甚贫。然长男发书进千金,如其父言。庄生曰:“可疾去矣,慎毋留!即弟出,勿问所以然。”长男既去,不过庄生而私留,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庄生间时入,以星宿事言王可修德除之。王欲赦天下。楚贵人惊告朱公长男王且赦。长男以为赦,弟固当出也,重千金虚弃庄生,无所为也,乃复见庄生,取金持去,独自欢幸。庄生羞为儿子所卖,乃入见楚王曰:“人王非能恤楚国而赦,乃以朱公子故也。”楚王大怒,令论杀朱公子,明日遂下赦令。长男竟持其弟丧归。至,其母及邑人尽哀之,唯朱公独笑,曰:“吾固知必杀其弟也!彼非不爱其弟,顾有所不能忍者也。是少与我俱,见苦,为生难,故重弃财。至如少弟者,生而见我富,乘坚驱良逐狡兔,岂知财所从来,故轻弃之,非所惜吝。前日吾所为欲遣少子,固为其能弃财故也。而长者不能,故卒以杀其弟,事之理也,无足悲者。吾日夜固以望其丧之来也。” (节选自《越王勾践世家》)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17 - A.昔者/市偷自/炫于晋/晋用之而胜/楚伊尹负鼎入殷/遂佐汤取天下有智之士/不在远/近取也/谓之帝王求备者亡。 B. 昔者市/偷自/炫于晋/晋用之而胜楚/伊尹负鼎入殷遂佐/汤取天下有智之士/不在远近取也谓之帝王/求备者亡。 C.昔者/市偷自炫于晋/晋用之而胜楚/伊尹负鼎入殷/遂佐汤取天下/有智之士/不在远近取也/谓之帝王求备者亡。 D.昔者市/偷自炫于晋/晋用之而胜/楚伊尹负鼎入殷/遂佐汤取天下有智之士/不在远近取也/谓之帝王/求备者亡。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夫,古代职官级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级。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完璧归赵后被授予的“上大夫”,就是大夫中的最高级别。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任官职之称。 B.奉,通" 俸 " ;邑,是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奉邑,是指以收取赋税作为俸禄的封地,包括土地上的农民。受到这种赏赐的人必须效忠国君,并承担进贡和在战时提供兵员的义务;对奉邑中的百姓有管辖权,初为终身占有,后变为世袭。。 C.国,古代王、侯的封地,王侯对此区域内土地、人民有管辖权。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 D. 周室,文中指定都洛邑(今河南开封)、诸侯争相称霸时的东周王室。当时,面对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和兼并,边境的外族又乘机入侵,天子不能担负共主的责任,经常要向一些强大的诸侯求助。所以文中有“号令中国,以尊周室”的说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范蠡敏锐机智,淡泊名利。他能够在辅佐勾践血洗耻辱后越国强大之时,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在齐国归还相印,发散了自己全部家产,送给知音好友同乡邻里,携带着贵重财宝,秘密离去。 B.范蠡既努力,又有经济头脑。在海边耕作时他吃苦耐劳,努力生产,不久就积累几十万财产;他认为陶邑是天下中心,买卖货物的道路通畅,父子努力耕种畜牧,适时买进卖出,过了不久,家资又积累到万万。 - 17 - C.范蠡善于识人,据人行事。他知道句践可以与同患难,很难与同安乐,所以写信后就收拾了细软珠宝,与随从乘船从海上离去,不再回越国;他知道庄生为人,所以嘱咐长子“进千金于庄生所,听其所为,慎无与争事。 ” D、范蠡忠以为国,足智多谋。在辅佐勾践时,劳苦身心,努力不懈,多次因为时机不适而及时进谏阻止勾践向吴国复仇,隐忍坚持与句践运筹谋划二十多年,终于使越国在经济实力超过吴国时灭了吴国,洗刷了会稽山的耻辱苦身戮力。 1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昔者君王辱於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4分) (2) 长男既去,不过庄生而私留,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4分) 14、对于二儿子被杀的结局,范蠡为什么不意外?(3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榆河晓发 谢榛 朝晖开众山,遥见居庸关。 云出三边外,风生万马间。 征尘何日静,古戍几人闲? 忽忆弃繻者,空惭旅鬓斑。 注:繻,古时用帛制成的出入关卡的凭证。弃繻者,原指汉终军。后泛指年少立大志之人。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中“开”,赋予“朝晖”以人的动态,全句由此而显得生机跃动,意兴盎然。 B.颔联上句描写云从天边升起,为远景;下句写大草原上万马奔腾如同刮风,为近景。 - 17 - C.颔联所写的云是朝云,风是晓风,和大多早行诗一样,此联也表现出凄清的境界。 D.颈联从景过渡到情。景是“征尘”“古戍”,情则是诗人以疑问形式抒发的感慨。 15.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抒发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体现诗人坚持美与善的理想和坚定信念,纵死也无悔的诗句是: , 。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象,除写陡峭的山崖外,还从声色两方面写滔滔江流的两句诗是: , 。 3、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 , ”表现了作者求学经历中虽生活艰难,但不以为苦,乐在其中的进取精神。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9分) 从《汉字听写大会》《中华好诗词》等现象级文化类节目,到传统节日来临之际的《清明说吧》《写在墓碑上的人生》等新节目模式,对传统文化的青睐和回归成为电视荧屏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原创、低成本、接地气、________,这些节目内容清晰、风格充实,不仅触摸到了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文化情结,更直指世道人心,()。从山东尝试让儒学走出大学课堂而重新回归乡村生活,到成都、贵阳、昆明、重庆等西南4城市联合举办国学吟诵活动,仁义礼智信、恭宽信敏惠的中华传统信条迎来春天,在乡村、在城市,传统文化热________。当代人类面临着许多突出的难题,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物欲追求奢华无度,个人主义恶性膨胀,人与自然关系________等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累和储存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和力量,具有最广泛的社会认同,是中华民族________、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通过各种形式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解决社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更是凝聚社会共识、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深厚力量。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 17 - A.这些节目风格充实、内容清新,不仅触摸到了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文化情结,更直指世道人心。 B.这些节目风格清新、内容充实,不仅直指世道人心,更触摸到了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文化情结。 C.这些节目风格清新、内容充实,不仅触摸到了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文化情结,更直指世道人心。 D.这些节目风格充实、内容清新,不仅直指世道人心,更触摸到了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文化情结。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对社会风气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B.社会风气逐渐变好,起着引领作用 C.因此逐渐促进社会风气的良好转化 D.良好的社会风气引领了其逐渐转化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寓教于乐盛极一时剑拔弩张息息相关 B.学以致用盛极一时分崩离析生生不息 C.学以致用方兴未艾分崩离析息息相关 D.寓教于乐方兴未艾剑拔弩张生生不息 20.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并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就复工复产期间渔业安全生产做出部署。《通知》要求严格落实渔船进出港报告制度,对从重点地区返抵和出现发热等症状的渔民,按医学要求进行隔离和检查,并及时向船籍港渔业主管部门报告。且需紧盯渔船恶劣天气防范以及商渔船碰撞等关键环节,重点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对安全隐患突出的地区和作业渔船进行重点整治,严厉打击“超员、超载、超风级、超航区”航行和冒险出海作业行为。 (1)请对上面的新闻报道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2分) (2)请概括《通知》内容中的两条要求,每条不超过12个字。(4分) 21. 名著简答题 “早知人情比纸薄,我懊悔留存诗帕到如今。”请说出这句越剧唱词说的是《红楼梦》中的哪个情节,并简述该情节。(4分) 四、写作(60分) - 17 -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某校举行我最喜欢的一个词活动,经过统计,出现频率最高的有下面八个词汇: 自由 大我 美 英雄 法制 健康 担当 搏击 请你根据上面八个词汇,完成下面其中的一项任务: ①作为辩论赛主席,请你为辩论赛拟定一个赛题,并从甲方的立场写一篇辩论稿。 ②请为自己“在国旗下讲话”写一篇演讲稿。 ③请为校报“当代青年”专栏写一篇评论。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及解析 1.A.【解析】应是“这一时期出现的大量修辞学家都有”,而不是“这一时期的修辞学家大都有”。 2.B.【解析】“层层递进地论述”错误,由原文第一段“西学东渐为传统中国打开了世界之门,促进了文章学分支如修辞学、阅读学、鉴赏学的产生。”第二段“西学东渐也促进了文章分类法等领域的转型。”两句可知,这是西学东渐两种“促进作用”的并列,而非“层层递进”。 3.B【解析】A项,阅读鉴赏是在西学渐进的影响下产生的。C项,由“为了应对通俗化、大众化的重大影响,传统文章学家提出了应对措施。”一句可知姚永朴为传统文章学家;D项,“顺应了晚晴民国对文化革新需求”因为“基本要求”,“并未动摇传统文章学的基础”因为“并未彻底打破中国传统文章学的基础”。 4.B 【解析】B项,“产业结构矛盾更突出,表现为……”错误,“产业结构矛盾更突出”于文无据;“表现为”错误,从材料一的“特别”和材料三相关内容可以看出,选项的表现只是其中之一,其余还有。 5.A 【解析】A项,“要进入产品数量和质量并举的良性发展模式”错误,“发展模式”是材料二第二段中的“消费升级是一个指挥棒,其发挥了市场引导作用,促使整个产业链转变方向”,不是二者并举,而是“由单纯地追求产量,逐渐转向追求质量……”。 6.消费升级倒逼(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价值链水平。产业升级改善了人们的消费质量,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每点3分,共6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解析】关系方面注重分析“消费”与“产业”之间的关系,即“消费”与“产业”的相互作用,比如“消费”能倒逼产业升级,而“产业”能改善人们的“消费”等。可以从二者相辅相成的关系的角度思考。 7.B(错在“文选心内发慌的原因是他轻信了关于文夫人与周济人有不轨行为的流言蜚语”。文中第二段写道:乡试又到,文选生慌,像一丛草一样,寝食难安。第四段写道:文选听到闲言碎语,心里生出了一丛草。相互映照。 (设题意图:本题考察考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对小说艺术特色的赏析能力) 8.答:(1)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 - 17 - (2)引出了下文文夫人、周济人奋力挣钱也要送文选入柳湖书院读书的情节。 (3)与后文故事的结局形成的鲜明的对照,有力地讽刺了封建伦理教育的欺骗本性。 (设题意图:本体考察了考生小说环境描写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交代故事的时间、地点、背景,塑造人物形象,推进故事情节发展,渲染故事氛围,点明小说主旨等方面入手) 9. 答:(1)对文夫人无论家境好坏坚持送文选读书的坚强、坚毅精神的赞美。 (2)对文选毒杀周济人、文夫人的痛恨。作者借助京城御史押解文选回京来表达恶人终要恶报的痛恨情感。 (3)对文夫人与周老板的善良人品的赞美。北门三十条大街的商家都去为周济人送葬,书铺街周围的十几条大街上的人都为文夫人送葬,且在文夫人死后药都人自动给文夫人坟墓填土,作者以这些细节来表达对二人善良人品的赞美。 (4)对封建伦理教育的无情鞭挞。文选毒杀周济人、文夫人是基于周济人无端接济孤儿寡母和文夫人可能卖身养子的闲言碎语,这些闲言碎语都是由受封建伦理教育毒害的街坊四邻发出的,所以说毒杀周济人、文夫人的罪魁祸首是封建伦理教育。 (设题意图和方法:探索作者寄予的情感态度这类试题,可以从作者对小说中不同人物的情感态度、作者创作小说的目的入手) 二、本原创试题《范蠡传》 选择人物原因:涉及人物为圆形人物,既又忠以为国、隐忍多谋、勤奋努力、处事理智、淡泊名利的一面,也有明哲保身的一面,但是总的来说该人对学生正面人格的形成有正能量价值。故选。 题型及材料设置选取要求:本试题考点依据2020年山东省高考统一模拟考试语文学科试题进行命题,但鉴于提倡群文阅读,故在材料选择上比原创试题一更进一步,分别从《越绝书》和《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两本书中选取相关内容进行组合,形成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 断句题,引导学生注意固定词组、句式同一、判断句,答出本题不难。 文化常识考察“奉邑、国、大夫”均为高中课本中,出现过的,均未超纲;“周室”在高中课本中也有出现,做了选择,稍有难度,但是为了降低难度,错点设置很明显,故本题难度并不大。 翻译题考查既涉及到常见重要词语“者、所以、既、过、遗、用事”的考查,又涉及到“被动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省略句”的考查,考查较为全面但难度又不大。 表述题考查学生对事件因果关系的考查,能够考查学生对文字表达能力和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10、C 只要明白“昔者”后要断开,再利用句式的相同性,这个题很容易选出答案。 11、D 洛邑指洛阳。 12、D“在经济实力超过吴国时灭了吴国” ,于文无据。 13、(1)从前您在会稽山受辱,我之所以没有去死,是为了这件事。现在既然已经雪耻,臣请求您处罚我会稽山应该受到的罪罚。(辱:受辱,1分;所以:之所以,……的原因,1分;句意,2分) (2)大儿子离开了庄生的家,不再去探望庄生,但私自留在了楚国,用他私自携带的黄金献给了楚国的贵族和当权者。(既:已经,1分;过,拜访,1分;用事者:当权者,1分;句意,1分) 14、参考答案: ①他知道大儿子以前和自己一起经受过各种辛苦,知道谋生的艰难,把钱财看得很重,舍不得花钱,所以很有可能在给人金钱方面因过于看重金钱而犯错致使事情办不成; ②他很了解自己曾经的朋友庄生的为人,知道大儿子如果得罪庄生,必定会坏事。 - 17 - ③正是基于这两点,范蠡认为二儿子被杀,合乎事理,所以没什么意外。 参考翻译 范蠡,字少伯,是楚国宛三户的人。从前,范蠡最初是居住在楚国。他认为自己出身卑贱,家族里没人享受过禄位,所以不免自暴自弃。他又披散头发假装发狂,不被世俗认可。认为霸王的气数,在地门显现。于是邀请大夫文种一起进入吴国。这时冯同一起劝诫他,伍子胥在吴国,自然不能关注他们俩的言辞。范蠡听后说:“吴越二国,同样的命数同样的风俗,地位相当,不选择吴国就选择越国。”于是进入越国。越王常常与他交流,一交流就一整天。有一个大夫叫石买,向越王进言说:“那人游历诸侯各国,又渡江跨河,却没有办法让自己得到重用(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大概(恐:怕)不是真正有能力的人。希望大王明察。”于是范蠡退而不言,在楚越之间游历。大夫文种对越王说:“过去,一个小偷向晋王自荐,晋王就任用了他,结果战胜了楚国;伊尹背着炊具到殷都,辅助成汤取得天下。有才智的人,您选择他们的时候不必考虑距离的远近。这就是求全责备选人才的君王一定失败的原因。《易经》说:‘有杰出才华的人, 一定有不能适应世俗的毛病;聪明绝项的人,一定蒙受见识一般的人的非议。’建立大功勋的人,不被世俗拘泥;谈论大道理的人,不合于众。希望大王明察。于是石买越来越被越王疏远。后来(句践)让他带兵到城外作战,(石买) 就被军士杀死了。当时句践失去了民众的支持,失败退兵至会稽山,说:“石买知过去却不知未来,他是要我抛弃贤人啊。”于是改用文种、范蠡的计策。 范蠡侍奉越王句践,劳苦身心,努力不懈,与句践运筹谋划二十多年,终于灭亡了吴国,洗刷了会稽山的耻辱。越国军队向北进军,渡过了准河,兵临齐国、晋国边境,号令中原各国,尊崇周王室,句践因此称霸、范蠡号称上将军。回困后,范蠡认为盛大的名位之下,难以长久安居,况且句践的为人,可以与他同患难,很难与他同安乐,写信辞别句践说:“我听说,君主忧愁,臣子就该劳苦,君主受辱,臣子就该死。从前您在会稽山受辱,我之所以没有去死,是为了报仇雪恨。现在既然已经雪耻,臣请求您处罚我会稽山应该受到的罪罚。”于是他收拾了细软珠宝,与随从乘船从海上离去,始终没有再回越国。于是句践为表彰范蠡,就把会稽山作为他的封邑。越王洗雪了会稽被困之耻,他便乘坐小船漂泊江湖,改名换姓,在海边耕作,吃苦耐劳,努力生产,父子合力治理产业。住了不久,积累财产达几十万。齐人听说他贤能,让他做了国相。范蠡认为长久享受尊贵的名号,不吉祥。于是归还了相印,全部发散了自己的家产,送给知音好友同乡邻里,携带着贵重财宝,秘密离去,到了陶邑。(他)认为(这里)是天下的中心,买卖货物的道路通畅,做生意可以得到财富。于是自称陶朱公。又约定好父子都要耕种畜牧,买进卖出时都等待时机,以获得十分之一的利润。过了不久,家资又积累到万万。天下人都称道陶朱公。 范蠡住在陶地时,生了个小儿子.小儿子不知钱来之不易,极奢侈.这时范蠡二儿子在楚国因杀了人而被逮了起来.范蠡认为,杀人偿命,理所应当.但是,家里有千金财产的孩子,是不应该在大庭广众面前被处死的.于是就要求他的小儿子,叫他去探视一下.长子听说了,要求让他去办.范蠡不答应,长子觉得很委屈,闹着自杀.范蠡没办法,只好让长子带了千两黄金去了楚国,并写了一封信给他从前在楚国的好朋友庄先生.并叮嘱大儿子要一切听从庄生的,不要与庄生发生争执。范长子在出发前,又私自带几百镒的黄金。大儿子到了楚国,看见庄生的家靠近楚国都城的外墙。按开野草才能到达庄生家门,他居住的条件+分贫困。然而大儿子呈上书信,献上千镒黄金,完全按照父亲所说的去做。庄生说:“你赶快离开吧,千万不要在此停留!等弟弟被放出来后,也不要问缘由。”大儿子离开了庄生的家,不再去探望庄生,但私自留在了楚国,用他私自携带的黄金献给了楚国的贵族和当权者。庄先生找到一个适当的机会对楚王说:某星出现在某个位置,对楚不利,要他施恩德,去避害.楚王答应了,准备大赦天下.楚王身边的人听到这个消息,赶紧告诉范长子.范长子认为只要大赦,他弟弟肯定要放,白白给庄先生那么多钱实在太可惜了,于是他又见了庄先生.就把财物给拿了回来.长子很庆幸这次的钱能失而复得.庄生被小孩辈戏弄,觉得很看耻, 就又人宫见楚王说:“ - 17 - 我上次所说的某星宿的事,您说要用施恩德来回报它。今天我出门,听路人都在说陶地的富翁朱公的儿子杀了人被囚禁在楚国,他家里拿出了很多钱贿赂大王身边的人,所以大王并不是为了体恤楚国人而实行大赦,而是因为朱公儿子的缘故。”楚王大怒就下令先杀掉了朱公的儿子,第二天才下达赦免的诏令。朱公的大儿子最终带着他弟弟的尸体回家了。大儿子回到家后,他的母亲和乡邻们都很悲伤,只有朱公独自笑着说:“我早就知道他一定会害死他弟弟的!他不是不爱自己的弟弟,只是因为有舍不得放弃的东西。他从小就跟我一起,经受过各种辛苦,知道谋生的艰难,所以把钱财看得很重,舍不得花钱。至于他的小弟弟呢,一生下来就看到我的富有,乘坐坚固的好车,驾良马,到郊外打猎,哪里知道钱是从何处来的呢?所以把钱财轻易舍弃,毫不吝惜。原来我打算让小儿子去,就是因为他舍得花钱,而大儿子却舍不得,所以最终害死了自己的弟,这很合乎事理,没什么值得悲痛的,我本来日日夜夜等的就是二儿子的尸体送回来。 14. C(“此联也表现出凄清的境界”错误,此联却别出心裁,用它们创造出豪雄气象。) 15.“云出”风生”象征着边境变幻不定的战争风云,暗含了诗人对边患的隐忧。第五句以“征尘”代战争,表达对边境和平安宁的向往之情。尾联想起了西汉的少年志士终军,深为自己的长年漂泊、年华老去而功业无成感到惭愧。 【赏析】这首五律,表达作者到居庸关边境的一种壮怀,其时建州女真、俺答、鞑靼等常犯边境,字里行间,渗透着诗人对边事的关切之情。首联“朝晖开众山,遥见居庸关”写朝阳驱散晨雾,不仅众山可见,还可以远眺居庸关雄姿。颔联“云出三边外,风生万马间”描绘出居庸关一带辽远空阔的地形,气势雄浑,格调高远。“云出”“风生”象征着边境变幻不定的战争风云,云出三边,隐示边外多事;风生万马,表达对军事行动的想象,暗含了诗人对边患的隐忧。颈联“征尘何日静,古戍几人闲”正面写边尘不靖,征戍不停,以“征尘”借代战争,表达对边境和平安宁的向往之情。尾联“忽忆弃繻者,空惭旅鬓斑”前句运用典故,诗人感慨自己不能像终军那样为国建功。末句感慨自己长年漂泊,双鬓已斑而一事无成,思之令人惭愧。据此分点概括即可。16.考察要点:初高中语文必背64篇,参考过去几年的高考试题真题,诗文结合,且作品分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设置问题以理解句意为主。 (1)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2)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3)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7.【解析】原文中的“江南园林是……杰出,它解决了……思想”搭配不当,应该改为“江南园林是……代表,它蕴含了……思想”。 【答案】D 18.【解析】“肆意”感情色彩不恰当,应是先“停下来”,后“坐下来”。 【答案】C 19.【解析】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术广博高深;多用于形容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书籍等多得无法计算。对象运用错误。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流程很长;形容历史悠久。此处用的是第二个义项,和横线前的“历史悠久”相呼应。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多用于事物,而很少用于人。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用在句中不恰当。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心心相印: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用在句中不合语境。 20.【解析】解答这道题目,要理清流程图中的关系。分析流程图可知,教师是课堂管理者,作者要制作文本并提供给同伴,同伴需要对文本进行阅读评价,教师、作者、同伴三方交流之后作者和同伴对文本进行再创作。作答时,要注意字数要求。 - 17 - 【答案】教师对学生之间的课堂作文评价交流进行管理,首先作者要把制作好的文本提供给同伴阅读,然后阅读的同伴给出阅读评价,最后在教师、作者、同伴三方交流之后,作者和同伴对文本进行再创作。 21.【解析】内容要写唐宋诗词,根据“这一幅幅画面”可知,画线处应描写画面;根据“它们虽篇幅短小,却画面明晰”可知所要填写的内容的特点。回答此题,既可以从唐宋诗词的风格特点入手来描摹画面,也可以从具体的作品入手表描摹画面。题干要求“言简意赅,有文采”,则要求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因为是描写多幅画面,所以最适宜的修辞手法就是排比。回答时要注意字数限制。 【答案】示例一:有的豪放壮阔,如奔涌的长江狂泻不已;有的清新自然,如淙淙的泉水欢腾跳跃;有的低沉晦暗,如漫天的飞沙遮天蔽日 示例二:孟浩然《过故人庄》田园生活、白水青山的美好,李白《将进酒》钟鼓馔玉、纵酒狂歌的超脱,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雄壮 四、作文: 【试题解析】试题的主旨是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点、时代精神,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因此试题组织了八个关键词汇,它涉及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两部法律的制定,新冠肺炎的抗击,时代精神、时代认同等等,内容广泛,考查面广。 这就需要学生学会联系思维、比较思维,从而做出自己的判断,并根据任务进行写作。 如果这几方面做到了,高考应该是胸有成竹。 - 1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