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贵州省南白中学(遵义县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贵州省南白中学(遵义县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

遵义市南白中学2018-2019-2高二年级第二次联考 语 文 试 题 ‎[‎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等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监察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国家依据自己的国情,发展出不同的监察制度体系。在我国古代,虽然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监察体系,但也形成了较高水平的对官员进行监督纠察的制度。‎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产生与官僚制度的形成有密切联系。在秦代,丞相掌政务,太尉掌军务,御史大夫掌监察。这种体制开创了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格局。汉承秦制,监察机构称御史台,长官为御史中丞。唐代的监察机构形成了更严密的三院制,这种体制一直沿用到明清。对地方的监察制度,秦代也已形成,郡一级派有常驻的监察御史。汉武帝时将全国划分为若干大监察区,设刺史负监察之责。唐代对地方的监察由监察院负责。明清时期,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派出巡按地方的官员称巡按御史,权力相对较大,有“便宜从事”之权。   ‎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当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从总体上看,它对调节统治者内部关系、保障统治机器正常运转、澄清吏治、保障国家职能的实现还是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分析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职责、特点,可以总结出其中蕴涵的智慧。‎ 监察网络覆盖面广。在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的整个官僚体系都被纳入监察网络之中。监察制度不仅覆盖整个官僚系统,而且也涉及国家政务的方方面面,如行政监察、立法监察、人事监察、司法监察、经济监察、军事监察、仪制监察、文教监察、科考监察等。有时还派出御史进行专门监察,如巡仓御史就是为监察仓库而被特别派出的。这些监察制度在实践中对于纠弹违法官吏、监督国家政务实施、贯彻政策与法令的实施等都体现出比较突出的制度 功效。   ‎ 对监察官吏要求较高。严格监察官选任、规范监察官行为是贯彻实施监察制度的重要条件之一。历代选拔监察官首先要考察其道德品质,监察官必须清正廉洁、忠于职守、不徇私情、刚正不阿。其次,需科举出身,以保证其文化素养。再者,监察官要有地方工作经验。此外,监察官必须严格依法监察,如有失监、漏监或贪赃枉法,则加重处刑。如《大清律例》规定:科道官受人馈送、收人财物,以及买卖多取价利,较其他官员罪加二等处罚。御史纠弹要有实据,不得风闻言事,对于捕风捉影者予以制裁。古代监察官很受最高统治者的重视。比如,汉代中央最高监察官御史中丞和京畿地区的监察官在朝会中都有座位。元世祖也曾说:“中书朕左手,枢密朕右手,御史台是朕医两手的。”‎ 注重监察立法。随着监察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监察立法也相应地有所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法典化,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使得监察活动有法律根据。不仅如此,监察立法也限定了监察权的行使,使监察官不得随意超出法律范围行事。清朝的监察法《钦定台规》,集历代监察立法之大成,包括训典、宪纲、六科、各道、五城、稽查、巡察和通例八类,内容十分完备。这也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中重视法律作用的表现。这种具有一定独立性的监察法体系,不仅具体反映了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鲜明特色,而且在世界监察法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植根于中华文化这一土壤,其发展历程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摘自张晋藩《中国古代的监察智慧》,有删改)‎ 1. ‎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基本上实现了对中央和地方官员及国家政务的全方位覆盖。‎ ‎ B.中国古代对监察官的选拔标准高于其他所有官员,对监察官犯罪的处罚也更严。‎ ‎ C.《钦定台规》是具有一定独立性的监察法体系,在世界监察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D.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依据国情发展起来的,其发展历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2. ‎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本文具体论证了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的局限性及其积极作用,对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进行了肯定。‎ B. 本文从监察网络覆盖面广、对监察官吏要求高、注重监察立法三方面分析了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C.作者以清朝的监察法《钦定台规》为例论证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建设过程中注重监察立法的观点。‎ D.本文首先高度评价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继而论述了该监察制度的产生、发展以及职责、特点。‎ 1. ‎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秦代就已经形成对地方的监察制度,将全国划分为若干大监察区,设刺史负监察之责。 ‎ B.汉承秦制,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台,长官称为御史中丞,这种体制一直沿用至明清。‎ ‎ C.随着监察立法的形成和发展,监察制度也得到相应发展,形成了水平较高的监察制度。‎ ‎ D.监察立法不仅使监察活动有了法律依据,也使监察官对监察权的行使得到了约束。‎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如今,数字阅读正在悄然走红,借助手机、电脑、电子阅读器等设备,“万卷书”触手可及。据统计,2018年全国数字阅读用户已达4.3亿人,人均数字阅读量已达12.4本,人均单次的阅读时长达到71.3分钟。专家认为,数字阅读在给读者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会出现碎片化、实用化、娱乐化的倾向,让人趋向“读图”“读视频”,迈进一个“浅阅读”时代。在手机面前,阅读容易被简化成“刷”,长此以往,阅读的初衷和乐趣也会渐行渐远。‎ 有调查也显示,我国成年国民网上活动行为中,以阅读新闻、社交和观看视频为主,娱乐化和碎片化特征明显,深度图书阅读行为的占比偏低。虽然数字技术会促进碎片化阅读的发展,但阅读的“深”与“浅”更多还是取决于阅读的内容。那么,如何摆脱“浅阅读”之困?专家建议,一方面,数字阅读相关企业要补齐优质供给的短板,努力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数字阅读产品,让用户拥有更多深度阅读的机会和选择;另一方面,用户要结合自身需求和兴趣,注重“深”“浅”搭配,不宜有所偏废,并擦亮眼睛,自觉抵制低俗、劣质内容。 (摘自《读屏时代如何享受阅读之美》,2019年5月5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一方面是手机霸占了人们的休闲时间,全国人均每天花近6个小时玩手机,其中近四成时间在看短视频。另一方面,由于社交媒体的流行,不少人觉得自己的阅读能力遭遇“断崖式”下跌。比如,假如你看惯了某些娱乐或者生活服务类微信公号文章,习惯了一个长句被截成三行,每隔十行必定要插一幅动图的版式,再让你捧读大部头,比如世界名著或者研究专著什么的,肯定会头疼。试问有多少人,现在还能把一本书从头看到尾呢?‎ 对于有心阅读、热爱阅读的人来讲,碎片化阅读带来的最大挑战,往往是你的知识多于你的见识。因为你要了解某件事、某个历史事件、某种物质和现象,搜索引擎就能帮到你。知识获取的廉价与平易,使得人们的大脑充斥着大量的知识点,而把这些知识连缀起来,形成看世界的科学方法与全新思维,形成独特的个人见解与见识,还有赖于我们静下心来,强迫自己从“一本书第一个句子读到最后一个句子”这件小事做起。 (摘自《不必焦虑阅读量,要担心的是有知识没见识》,2019年4月24日《南方都市报》)‎ 材料三:‎ 近期,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公布,数字阅读促进了国民整体阅读率的上升。‎ ‎(说明:上图中的图书、报纸、期刊均为纸质媒介。)‎ 针对上述调查成果,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月沐提出了一个疑问:数字阅读率和国民综合阅读率是上去了,但前者能带来“阅读”质量提高吗?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本来就快,如果人的阅读时间被劣质内容占据,很难说数字阅读真的对国民综合阅读起到促进作用,“高质量的经典阅读受影响,花在深阅读上的时间少了,也许会导致浅化、‘沙漠化’阅读,长期下去,可能后果不妙”。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许多人习惯性地上网、刷手机,数字阅读早已成为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互联网上数字内容规模巨大,既存在不少高质量的内容,也存在大量低质量的内容。”徐升国认为,我们在看到数字阅读、网络阅读的便利性和优势的同时,也要看到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从公共服务、文化引导等各方面加以干预,从而扬长避短。采取政策措施,扶持和引导高质量阅读内容的生产、传播,他建议,还可以通过建设数字农家书屋、数字阅读公共服务平台等方式,满足网民的小众化高质量阅读内容的需求;宣传数字阅读中存在的不足,引起家长、学校等的重视,避免未成年人放任自流地陷入数字阅读的问题中。 (摘自《数字阅读带来便利 碎片化内容真能“长知识”吗?》,2019年5月8日,中国新闻网)‎ 1. ‎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字阅读的发展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推动了整体阅读人群的持续增加,丰富了人民群众的阅读体验和精神文化生活。‎ B.调查显示我国成年国民网上活动中,娱乐化和碎片化特征明显,深度阅读占比偏低,说明数字阅读会导致人们陷入浅阅读。‎ C.看微博、看朋友圈、简单阅读推送消息,刷到什么看什么是浅阅读,看经典名著或研究专著则是深阅读,要注重深浅搭配。‎ D.碎片化的阅读让人们把日常时间的边角碎料充分利用起来了,知识量虽在增加,但很难形成思维方法和独特的见解见识。‎ 2. ‎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看惯了某些娱乐或者生活服务类微信公众号文章后就不愿意看世界名著或者研究专著什么的,就说明阅读能力下降了。‎ B.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数字阅读率和综合阅读率均有上升,结果看似喜人,但阅读的质量却未必随之提高。‎ C.统计图2018年与2017年各种纸媒的阅读率比较,可见数字阅读率最高,期刊阅读率最低,说明期刊阅读受数字阅读的冲击最大。‎ D.纸质图书阅读和数字阅读其实都是阅读,只是阅读的介质发生了变化,不应仅仅只关注阅读率,更应关注阅读的质量。‎ ‎6. 请综合三则材料内容,说说在读屏时代如何摆脱“浅阅读”之困。(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门沿 龙应台 ‎①旧年最末一个晚上,十八岁的华飞去和朋友午夜狂欢。我坐在旅店的窗边,泰北冬季的天空洁净,尤其当城市的灯火因贫穷而黯淡,星星就大胆放肆了,一颗一颗堂堂出现。但是星星虽亮,却极度沉默,下面的街头人声鼎沸,乐鼓翻腾。刚从街上的人流里撤回,我知道,像河水般涌动的是情绪激越的观光客,但是暗巷里骑楼下,疲惫的女人正开始收推,她们赤脚的幼儿蜷在一旁,用破毯子裏着,早睡着了。‎ ‎②烟火冲向天空轰然炸开,瞬间的璀璨,极致的炫美,人们雀跃欢呼。这是跨年之夜。可是,这不是神明的生日,不是英雄的诞辰,不是神话中某一个伟大的时刻,不是民族史里某一个壮烈的发生,那么,人们庆祝的究竟是什么呢?‎ ‎③想想看,你用什么东西量时间?‎ ‎④一只沙漏里细沙流完是一段时间。一柱馨香袅袅烧完是一段时间。一盏清茶,从热到凉,是一段时间。钟表的指针滴答行走一圈,是一段时间。‎ ‎⑤有时候,我们用眼睛看得见的“坏”去量时间。一栋每天路过的熟悉的房子,从围墙的斑驳剥落到门柱的腐蚀倾倒,然后看着它的屋顶一寸寸扩大“垮陷”,有一天野树爬藤从屋中“昂然窜出”,宣告完成——需要多少时间?‎ ‎⑥有时候,我们用非常细微的“动”去量时间。星星的行走、潮水的涨落、日影的长短,不都是时间的量器?在香港的海滨,我看每天金星出现在海平线的点,冬天和夏天不同。在台北的阳明山上,我看夕阳下沉时碰到观音山脊的那一刹那,春天和秋天也不同。‎ ‎⑦你是否也用过别的量法?孩子小时,我在他们卧房的门沿挂上一个一米半高的木板量尺。每一年孩子的生日,让他们站在门沿背对着尺,把他们的高度用小刀刻下。于是刻度一节一节高升,时间也就一节一节地流走。‎ ‎⑧南美洲有一家人,夫妻俩加五个孩子,每一年的同一天,一家七ロー人拍一张大头照,三十年不曾间断。三十年中,红颜夫妻变成老夫老媪,可爱纯真的婴儿变成心事重重的中年人。‎ ‎⑨还有那疯狂的艺术家,突然决定写数字。醒来一开眼就写,连续累积数字,吃饭、坐车、走路、如厕、洗头时不断地写;搭飞机出国时,在飞机的座位上写;到医院看病打针时,在病床上写;到教堂做礼拜时,在教堂的长板凳上写。每分每刻每时写,每天每月每年写,数字愈来愈大,字符串愈来愈长,艺术家这个人,是的,愈来愈老。‎ ‎⑩写“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时候,杜甫不是在记录时间吗?唱“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的人,不是在记录时间吗?伦勃朗一年一年画自画像,从少年轻狂画到满目苍凉——他不是在记录时间吗?‎ ‎⑪农业社会的人们认真地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难道不也是在一个看不见的门沿上,秘密地、一刀一刀刻下时间的印记?‎ ‎⑫所以跨年的狂欢,恐怕也是一种记录时间的集体仪式吧?都市里的人,灯火太亮,已经不再习惯看星星的移动和潮汐的涨落,他们只能抓住一个日期,在那一个晚上,用美酒、音乐和烟火,借着人群的吆喝彼此壮胆,在那看不见的门沿量尺上,刻下一刀。‎ ‎⑬凌晨四时,整个清迈小城在宁静的沉睡中,新的一年悄悄开始。我们行装齐整,离开了旅店,在黑夜中上路,往泰寮边界出发。五个小时的蜿蜓山道,两天的慢船河路,冷冽的空气使人清醒。我在想,在古老的湄公河上啊,时间用什么测量? (有删改)‎ 7. ‎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作者借写不同身份、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人们各有各自记录时间的方式,推出跨年的狂欢是记录时间的集体仪式的结论。‎ B. 文章第②段描写璀璨炫丽的烟火后,又连用了四个否定排比句,从而引出下文“人们庆祝的究竟是什么呢?”的发问。‎ C. 第⑤段写野树爬藤从“垮陷”的屋顶“昂然窜出”,用野树爬藤的旺盛和房屋的颓败形成对比,体现时间的流逝。‎ D. 跨年的夜晚,“借着人群的吆喝彼此壮胆”体现了人们复杂的心情:现代人对都市中单调和孤独的生活的极度恐惧。‎ 8. ‎ 文章大量内容是写测量时间,作者却以“门沿”为题,为什么?请简要说明。(6分)‎ 9. ‎ 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以著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神龙初,为吏部侍郎,以母丧解。服除,为晋州刺史。睿宗立,以故属拜黄门侍郎,兼修国史。会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知古谏曰:“臣闻‘古之君人,必时视人之所勤,人勤于食则百事废’,故曰‘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曰‘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此皆兴化立治、为政养人之本也。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椽发瓦,呼嗟道路。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不纳。复谏曰:“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颙颙,以谓朝有新政。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寖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 ‎,陛下欲何方以赈之?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帝嘉其直,以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先天元年,为侍中。从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明年,封梁国公。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怀贞诛,赐封二百户,帛五百段。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是冬,诏知东都吏部选事,以称职闻,优诏赐衣一副。自是恩意尤渥,由黄门监改紫微令。与姚崇不协,除工部尚书,罢政事。开元三年卒,年六十九。宋璟闻而叹曰:“叔向古遗直,子产古遗爱,兼之者其魏公乎!”赠幽州都督,谥曰忠。 (节选自《新唐书·魏知古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寖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 B. 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寖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 C. 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寖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 D. 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寖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第是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在唐代,进士考试前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 B.服除是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亲族中按五服制度,各人所服及服期不同,除服时间也不同。‎ C.饥馑即灾荒,指因粮食歉收等引起的食物严重缺乏的状况。《尔雅·释天》中解释为“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 D.谥号是古代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等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的或褒或贬的称号,长短字数不定。‎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知古才能卓著,仕途顺利。他考中进士后历任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吏部侍郎、晋州刺史等职,后因与姚崇不协,被罢免工部尚书。‎ B.魏知古为人耿直,敢于进谏。他对给公主修道观而劳民伤财一事进谏,第一次没有被采纳,第二次得到皇帝的赞赏,任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 C.魏知古忠于朝廷,敢于揭发。他得知窦怀贞等阴谋乱国,就秘密地揭发了他们的阴谋,窦怀贞被杀,他被赐封二百户,帛五百段,后又增加赏赐。‎ D.魏知古忠诚尽职,正直仁爱。宋璟听说他死后很感叹,对他高度评价,说他兼有叔向的正直和子产的仁爱。死后朝廷追封他为幽州都督,谥号忠。‎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椽发瓦,呼嗟道路。(5分)‎ ‎(2)从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5分)‎ ‎(二)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题。‎ 送杨长史赴果州 王维 褒斜不容幰①,之子去何之?‎ 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 官桥祭酒客②,山木女郎祠③。‎ 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 ‎【注】:①褒斜:古道路名。因取道褒水、斜水二河谷得名。幰(xiǎn):车幔,代指车辆。②官桥:官路上的桥梁。祭酒:指出行的饯别酒。③女郎祠:陕西褒城县女郎山上有女郎祠,此处泛指女神祠庙。‎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人善夸张,“一千里”写尽鸟道,“十二时”写尽猿啼,概括途中的风物险阻。‎ B.首联带着强烈的情感明知故问,强调了道路之难,表明了对友人远行的担忧。‎ C.颔联一写空间,一写时间,从不同角度写出了友人行程之远,路途之艰难。‎ D.颈联寄情于风土,官桥的祭酒客、树丛的女神祠都是实写路途上特有的风物。‎ ‎15.本诗的尾联广受后世称颂,请从写作技巧的角度鉴赏这一联的妙处。(6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在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 , ”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情感,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惆怅的心情。‎ (1) 白居易的《琵琶行》在写琵琶女准备演奏时,只是校弦试音,就让人感受到其演奏技艺高超的句子是:“ , 。”‎ (2) 苏轼在《赤壁赋》中认为: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 ”,而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 ”,所以不必羡慕江水和明月。‎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金庸小说蕴含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他的小说武侠其表,世情其实,透过众多武林人物的描绘,深入写出历史和社会的人生百态,体现出丰富复杂的现实内容和作者自身的 ,活泼轻松有时又令人沉重,兴趣盎然又启人深思,作者以写“义”为核心,赋文化于技击,借武技较量写出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又借传统文化学理来阐释武功修养乃至人生哲理,做到互为启发, 。与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浸润、萃取相交织的,却是金庸小说的现代精神。这也是金庸小说超越于传统武侠小说、赢得一代一代新读者的地方。比如,对于旧式武侠小说“快意恩仇”的普遍观念,金庸小说从根本上是批评和否定的,他反对 ,反对滥杀无辜。《射雕英雄传》里郭靖报完国仇家恨之后的复杂心情就是证明。再有,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怎样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具备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金庸的民族平等、融合思想,表现得非常明显。此外,金庸小说里人生理想、道德观念也是 的。他虽然写古代,但是笔下主人公的人生道路并不是行侠、报国、封荫做官的模式,( ),而是渗透着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的精神。金庸笔下的侠客多是至情至性之人,他们行侠仗义,反抗官府的黑暗腐败,反抗不合理的礼法习俗,具有浓重的个性色彩。‎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远见卓识 相得益彰 睚眦必报 自成一家 B.远见卓识 相反相成 小肚鸡肠 自成一家 C.真知灼见 相得益彰 睚眦必报 与众不同 D.真知灼见 相反相成 小肚鸡肠 与众不同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挣脱民族的狭隘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有没有现代精神、现代思想的一个标志。‎ B.能不能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 C.能不能挣脱民族的狭隘观念束缚,是考察作品有没有具备现代精神、现代思想的一个标志。‎ D.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是考察作品有没有具备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人生理想也不是对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的追求 B.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也不是他们的人生理想追求 C.对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的追求也不是人生理想 D.也不是追求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的人生理想 ‎20. 某风景区将启动有偿救援,对违规或不听劝阻擅自进入未开发、未开放区域,陷入困境或危险而求救的游客,将由旅游活动组织者及被救助人承担相应救援费用。关于景区救授应不应该有偿,某学校组织了一场辩论比赛,以下是正方的观点,请你代表反方发言,阐述你方的观点,要求80个字以内。(5分)‎ 正方:生命大于一切,景区应该讲人道主义,不应钻到钱眼儿里去。你去逛商场,只看不买,难道商场经营者就不用对你的安全负责了吗?同样的道理,景区救援就应是无偿的、无条件的,游客遇到了险情,景区就应该组织救援,而不论当事人有无过错或是否购买门票。‎ 反方: ‎ ‎ ‎ ‎ ‎ ‎ ‎ 21. 根据语境,补写两句话。(6分)‎ 酒,不可不醉,不可太醉。不醉,难品妙处,难入佳境;太醉,失言失礼,伤人伤己。‎ 事,不可不察,不可太察。不察, , ;太察, , 。 ‎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哥伦比亚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在《告别信》中说:“永远有一个明天,生活给我们另一个机会将事情做好,可是如果我搞错了,今天就是我们所剩的全部。人们都想伫立在巅峰上,殊不知真正的幸福恰恰在于今天攀登险阻的过程。”‎ 阅读材料后,你对“今天与明天”的关系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遵义市南白中学2018-2019-2高二年级第二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 1. B【解析】“中国古代对监察官的选拔标准高于其他所有官员”于文无据,原文只说监察官的选拔标准较高,并未与其他所有官员的选拔标准进行比较。 ‎ 2. A【解析】“具体论证了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的局限性及其积极作用”分析有误,文章只是具体论证了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的积极作用,其局限性只是简单提及,并未具体论证。 ‎ 3. D【解析】A “将全国划分为若干大监察区,设刺史负监察之责”的是汉武帝。B 明清时期,御史台改为都察院,一直沿用到明清的是唐代的三院制。C “随着监察立法的形成和发展,监察制度也得到相应地发展”有误,逻辑换乱,原文是“随着监察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监察立法也相应地有所发展”。 ‎ 4. B【解析】“数字阅读会导致人们陷入浅阅读”有误,“虽然数字技术会促进碎片化阅读的发展,但阅读的 ‎‘深’与‘浅’更多还是取决于阅读的内容。” ‎ 5. C【解析】统计图显示报纸阅读率降低了2.5个百分点,期刊降低了1.9个百分点,受冲击最大的应该是报纸阅读。 ‎ 6. ‎①国家:采取政策措施,扶持和引导高质量阅读内容的生产、传播,完善公共服务(通过建设数字农家书屋、数字阅读公共服务平台等方式,满足网民的小众化高质量阅读内容的需求),加强文化引导(宣传数字阅读中存在的不足,引起家长、学校等的重视,避免未成年人放任自流地陷入数字阅读的问题中)。 ‎ ‎②企业:努力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数字阅读产品,让用户拥有更多深度阅读的机会和选择。 ‎ ‎③个人:要结合自身需求和兴趣,注重“深”“浅”搭配,自觉抵制低俗、劣质内容。静下心来,努力培养自己深阅读的习惯。 ‎ ‎【评分要点】每点2分,答到关键即可。 ‎ 7. D【解析】“现代人对都市中单调和孤独的生活的极度恐惧。”有误,应是“对时间悄然流逝的恐惧,对记录时间、认真把握时间的渴望。” ‎ 8. ‎①“我”曾以门沿作量器记录孩子们的成长,“门沿”与时间有密切的关系。 ‎ ‎②作者把“门沿”作为时间的一种量尺,这把“看得见的时间量尺”和“看不见的时间量尺”把文中有关时间记录的内容统一在了一起。 ‎ ‎③以“门沿”为题形象生动,吸引读者,耐人寻味。 ‎ ‎【评分要点】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 9. ‎①结构上: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 ‎②内容上:借写新年伊始往泰寮边界出发的行程,写出了作者对时间的感悟,意在表明对时间的测量和思考无处不在。 ‎ ‎③效果上:以疑问结尾,引发读者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启迪人们把握生命。 ‎ ‎【评分要点】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 10. D【解析】该句翻译:如今风俗教化衰败日益严重,府库空虚,官员日增,各部门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超过两千,太府的布帛为此用尽,太仓的米粮不能供给。 ‎ 1. A【解析】榜眼之名始于北宋初,当时殿试录取的第二、三名,皆称为榜眼。后第三名称“探花”,榜眼专指第二名。本题刻意加了难度,希望同学们能有意识地厘清科举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概念的变化。 ‎ 2. A【解析】“后因与姚崇不协,被罢免工部尚书”有误,“除”是授予官职。 ‎ 3. ‎(1)忽然逼迫,令他们转移搬迁,扶老携幼,拆椽除瓦,怨声载道。 ‎ ‎【评分要点】“卒然、转徙、剔”各1分,通顺2分。 ‎ (2) 翻译:随从皇帝在渭川打猎,献诗婉言规劝,皇帝亲笔下诏答复给予表扬,并且赏赐五十匹布帛锦缎。 ‎ ‎【评分要点】“从猎、讽、褒答”各1分,通顺2分。 ‎ 4. D【解析】 此处并非实写,而是想象路途中特有的风物。 ‎ 5. ‎①想象。“别后同明月”,通过想象与友人同在明月下的情景抒发思念之情。 ‎ ‎②用典。借子规啼归的典故,即写出了对友人别后孤寂生活的关切,也写出了期盼友人早日归来的愿望。 ‎ ‎③借景抒情。借九州明月子规夜啼的荒凉之景抒发凄楚之情。 ‎ ‎【评分要点】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 6. ‎(1)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 (2) 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 (3)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 ‎【评分要点】错、漏、多字均不给分。 ‎ 7. C【解析】第一处,远见卓识:远大的眼光和不平凡的见识。真知灼见:正确而透彻的见解。此处是评价金庸小说,反映作者见解透彻,用“真知灼见”更恰当。第二处,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相反相成:指相反的东西有同一性。此处所指对象并非相反的东西,所以用“相得益彰”更恰当。第三处,睚眦必报:像被人瞪了一眼那样极小的仇恨也一定要报复,形容心胸极其狭窄。小肚鸡肠:形容气量狭小,只计较小事,不顾大局。联系文中的“快意恩仇”“滥杀无辜”可知,用“睚眦必报”更恰当。第四处,自成一家:在某种学问上或技艺上有独创的见解或独特的做法,能自成体系。与众不同:跟众人不一样。此处说金庸小说的人生理想、道德观念与旧式武侠小说不同,故用 ‎“与众不同”更恰当。 ‎ 8. B【解析】一面对两面的错误和语序不当。 ‎ 9. A【解析】联系上下文,上文说“笔下主人公的人生道路并不是行侠、报国、封荫做官的模式”,下文承接说主人公的人生理想,以“人生理想”开头衔接更紧密。 ‎ 10. 示例:救援本身就面临着生命危险,难道救援者的命就不是命?景区救援,需要调用大量的人力、物力。‎ 有偿救援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探险者的任性行为。 ‎ ‎【评分要点】有理有据,语言通顺,符合立场。 ‎ 11. 示例:恐做错事 恐交恶人;求全责备 无友无伴 ‎ ‎【评分要点】必须为四字词组,每句3分,合理即可给分。 ‎ 12. ‎【审题分析】 ‎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作文材料的重点是马尔克斯所说的话,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 ‎“永远有一个明天,生活给我们另一个机会将事情做好”的主题词是“明天”,“明天”代表未来、机会、希望,整句的意思是希望永远存在,我们在生活中有机会改正错误,可以在明天把事情做好。 ‎ ‎“可是如果我搞错了,今天就是我们所剩的全部”的主题词是“今天”,“今天”代表现在、当下、眼前,整句的意思是我们真正拥有的是“今天”,如果今天把握不好,就没有明天的美好,今天是明天的基础,容不得我们犯错,所以要懂得珍惜和把握今天。 ‎ ‎“人们都想伫立在巅峰上,殊不知真正的幸福恰恰在于今天攀登险阻的过程”一句中,“巅峰”代表幸福、成就、人生的辉煌,“攀登险阻”代表艰辛努力地付出直面艰难困苦,整句的意思是,今天艰辛努力地付出或直面艰难困苦的过程蕴含着真正的幸福,也只有通过今天艰辛努力地付出或直面艰难困苦的过程,才能实现明天的辉煌,今天是明天成功的基石。 ‎ 任务指令“你对‘今天与明天’的关系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要求考生紧扣住材料的含意,围绕 “今天与明天”的关系来作文,要写出“今天”和“明天”的某种逻辑关系,如并列关系、条件关系、因果关系、选择关系、层递关系等,这样才算完成了任务指令,才是符合题意的。 ‎ 而只写今天或明天,或只写今天和明天,但未揭示二者的关系,都属于基本符合题意。40-45分。 ‎ 跳出“今天与明天”这一话题,空谈其他关系的,则属于不符合题意。36分以下。 ‎ ‎【立意参考】 ‎ 在立意上,侧重于“今天”来谈二者的关系,可立意为:今天是明天的基础,容不得我们犯错;珍惜和把握今天,才能创造美好的明天;现实是理想的土壤;没有现在就没有将来;只有通过今天艰辛努力地付出或勇于战胜艰难困苦,才能创造明天的幸福或辉煌等等。侧重于“明天”来谈二者的关系,可立意为:明天是今天的希望;把握当下,是为了实现理想;今天错失了,明天还有希望;明天可以弥补今天的遗憾等等。 ‎ 二者并重谈关系可立意为:既要把握当下,又要憧憬未来;既要有现实追求,又要有梦想情怀;既能脚踏实地,又能仰望星空等等。 ‎ 评分细则(入手分45)评卷时请参考下表给分,尤其是针对残卷与偏题沾题卷,要统一标准。 ‎ 项目 ‎ 说 明 ‎ 给分 ‎ 一类卷 ‎ 优秀拔尖作文 ‎ ‎56—60分 ‎ 各方面表达好的文章(敢于肯定这样的学生) ‎ ‎50--55分 ‎ 二类卷 ‎ 有亮点 ‎ ‎46--50分 ‎ 普通,切合题意 ‎ ‎45 ‎ 合题,表述较差,能挑出较明显毛病 ‎ ‎40--44 ‎ 重点关注 ‎ 只写今天或明天,或只写今天和明天,但未揭示二者的关系,都属于基本符合题意。40-45分。 ‎ ‎40-45 ‎ 跳出“今天与明天”这一话题,空谈其他关系的,则属于不符合题意。36分以下。 ‎ ‎36分以下 ‎ 三类卷 ‎ ‎36为及格分 ‎ ‎30--40分 ‎ 四类卷 ‎ 严重残卷、抄袭卷 ‎ ‎30分以下 ‎ 字数 ‎ ‎600--800字,结构完整,扣题,只扣字数分 ‎ 每50字1分。 ‎ ‎600字以下,结构完整、扣题 ‎ ‎36--40分 ‎ ‎400字以下,结构完整、扣题 ‎ ‎30--35分 ‎ 结构不完整(残卷),扣应扣分,类推递减 ‎ 也即降低5分左右 ‎ 写满字数,只是部分语句有关,属于沾题卷 ‎ ‎36-40 ‎ 写满字数,走题跑题,通篇与主题无关,但确为现场作文 ‎ ‎30-35 ‎ 字数够,除了头尾,中间与题目无关,沾题卷 ‎ ‎36分左右 ‎ 全篇抄袭 ‎ ‎7(标题2分+书写5分) ‎ 明确为宿构或套作 ‎ 行文完整一般降1-2 分,可商讨 ‎ 无政治问题,大量抄阅读材料或其他明显抄袭 ‎ ‎25分浮动 ‎ 除开头结尾,中间全抄 ‎ ‎20分上下浮动 ‎ 缺标题 ‎ 扣2分 ‎ 错别字成篇等级降低 ‎ 错1字扣1分(同字只扣一次) ‎ ‎ ‎ ‎ ‎ ‎ ‎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正直有才能,考中进士。以著作郎的身份编修国史,几次升任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神龙初年,担任吏部侍郎一职,因为母亲去世而解职。守孝期满,担任晋州刺史。睿宗即位,因为他是旧属吏而授任黄门侍郎,兼修国史。适逢建造金仙、玉真观,虽然正值盛夏,工程紧迫,魏知古进谏说:臣听说古代的君主统治百姓,一定会时时注意百姓忧虑的事情,如果百姓忧虑食物就废除百事,因此说不做以无益害有益的事。又说不要违背百姓而放纵自己的欲望。这都是兴化立治、施政养民的根本。如今为公主建造道观,将以此树立功德祈求福佑,然而造观的地方都是百姓的住宅,忽然逼迫,令他们转移搬迁,扶老携幼,拆椽除瓦,怨声载道。违背人事和天时,兴起无用的劳作,注重不急的事务,百姓心里动荡不安,众人议论纷纷。陛下为民父母,想要凭什么安定他们呢?希望颁下明诏,顺从人愿,停止劳役,赢得美名,这样过失还不算太多。疏奏不被皇帝采纳。魏知古又进谏说:自从陛下剪除凶逆,继承帝位,百姓仰慕,认为朝廷有了新政。如今风俗教化衰败日益严重,府库空虚,官员日增,各部门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超过两千,太府的布帛为此用尽,太仓的米粮不能供给。‎ 臣先前请求停止营造金仙、玉真二观,到现在还未停止。如今前遭水患后遇旱灾,五谷不熟,因此到来年春天,必定严重饥荒,陛下想要如何救济天下呢?另外突厥对中原为患已久,虽然派遣使者请求婚娶,恐怕豺狼之心,弱小时就顺服,强大时就骄逆,一旦时机成熟兵强马壮,如果乘中原饥荒,窥犯边塞,又如何防备呢?皇帝赞赏他耿直,让他担任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先天元年,魏知古担任侍中。随从皇帝在渭川打猎,献诗婉言规劝,皇帝亲笔下诏答复给予表扬,并且赏赐五十匹布帛锦缎。第二年,封梁国公。窦怀贞等阴谋乱国,魏知古秘密揭发他们的阴谋,窦怀贞被杀,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玄宗遗憾先前的赏赐少,亲笔下诏又增加一百户,表彰他显著的节操。这年冬天,诏令魏知古主持东都吏部选事,他以称职而闻名,皇帝下诏称赞并赐衣一套。从此皇帝待他恩意更厚,他由黄门监改任紫微令。与姚崇不和睦,改授工部尚书,罢除参知政事的宰相职位。开元三年魏知古去世,终年六十九岁。宋璟听说后感叹道:叔向是古代流传的正直的典范,子产是古代流传的仁爱的典范,兼而有之者就是魏公啊!追赠魏知古为幽州都督,谥号忠。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