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沧州市民族中学2019-2020高二下学期周测考试语文试卷
语 文 (本试卷分Ⅰ、Ⅱ两卷,满分120分,答题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70分) 一、文言文阅读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先妣抚之甚厚 抚:安抚 B. 妪每谓余曰 每:经常 C. 比去,以手阖门 比:等到 D. 余扃牖而居 扃:关闭 2.下列句子加点字中,不属于人称代词的一项是 (3分) A. 而母立于兹 B. 久不见若影 C. 思厥先祖父 D. 乃不知有汉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中划线句子是本文情感的过渡句,由叙写项脊轩的“喜”转到对往事回忆的“悲”。 B. 作者叙述母亲对自己的疼爱,是借助祖母的口述,侧面表现出母亲的温柔与慈爱。 C. 祖母持“象笏”叮咛孙儿,以此勉励他为改变“读书久不效”的境况而发奋向上。 D. 项脊轩是书房,也是家道衰落的见证,多种情感汇聚于此,体现出作者构思的精妙。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卧 铺 阿城 第一次坐火车的卧铺,我心跳着进了车厢。嗬,像现代化养鸡场,一格一格的,三层到顶。我是中铺,下铺是一个兵,头剃得挺高,冲我笑笑,问:“你到哪儿?”“你”说成“嫩”,河南人。对面下铺一位老者听说我去南方,就说:“南方还暖和,北边儿眼瞅着冷啦。您瞧这位同志,都用上大衣了。”河南兵一笑,说:“部队上发了绒衣裤儿,俺回家探亲,先领了大衣。” 开车铃声响了。呆了一会儿,又慢慢来了一个挺年轻的姑娘。 那姑娘拉平了声儿说:“谁的?别放在人家这里行不行?”我把提包放在我对面的中铺上了,于是赶紧提下来,说:“对不起,忘了忘了。”姑娘借着窗玻璃,理了一下头发,脱掉半高跟儿鞋,上了中铺,打开书包,取出一本儿书,立刻就看进去了。河南兵坐得很直,手捏成拳头放在膝上,脸红红地对我说:“学文化哩!” 车开了。那老者拉了毯子睡下。河南兵仍旧坐得很直,我正想说什么,就听车厢过道口闹起来。河南兵伸出头去,说:“敢是俺的战友儿看俺来?”他们这一吵,惊动了卧铺车厢的人,上上下下伸出头来,睁着眼问:“怎么了?”一个很敦实的兵一边走一边挥着手,说:“没啥,没啥。俺们到俺们战友儿这儿来看看卧铺是个啥样子。”大家笑起来,又都缩回去。 我问:“就买了一张卧铺?”河南兵红了脸。敦实兵粗声大气地说:“俺这位战友儿的娘才有意思来!坐过几回火车儿,就是不知道卧铺是个啥样子,来信问他当了兵可是能坐卧铺儿?俺这位战友儿硬是借了钱买了一张卧铺票儿坐,回去给娘学说。俺们讲说沾个光,也来望望,回去也给俺们家里人学说。”说到这里,见中铺的姑娘扭动了一下仍旧看书,河南兵赶忙说:“你小声儿说话中不?这卧铺里的人净是学文化的,看,惊动了。”敦实兵这才发觉中铺躺着一个姑娘,笑着打了河南兵一拳:“你小子坐卧铺儿不说,还守着个姑娘,看美得你!”姑娘使劲动了一下。河南兵臊红了脸,说:“你不敢乱说!”敦实兵很高兴地回去了。其他的兵一个一个地来,都很仔细地瞧那个姑娘的背影,倒不像是看卧铺来的。 参观完了,河南兵显得挺累,叹一口气,从挎包里摸出一个苹果,递给我说:“你吃。”我也急忙拿出一个苹果说:“我有。”推让了一会儿,互相拿了对方的。我俩有事没事地聊了半天,都说睡觉吧。河南兵扯出军大衣,问我:“你盖?”我说:“铺上有毯子。” 上了中铺,我看那边的姑娘已不再读书,蜷起身子睡着,瞄了瞄老者,正是香甜的时候。我头冲窗子躺下,后半夜,裹紧了毯子,真有点冷。 大清早,忽然被一声喊叫吓了一跳:“这是谁的呀?这么大味儿!”我连忙扭头去看。只见那个姑娘半撑着身子,用拇指和食指拈起一件大衣的布领子,往外拽着。 车厢的人闻声过来好几个,睁着眼看那姑娘。那老者躺在下铺,屈着腿说:“姑娘家说话好听点儿!半夜看你冷,替你盖了,怎么就脏了你?总比冻着强吧?”河南兵从底下冒出来,后脖子也是红的,说:“醒啦?大衣是俺的哩”看热闹的人都笑起来,散回去。 我下到下铺,只见河南兵叠他的大衣。放在枕头上,又抻,又抹。我笑着说:“你的大衣有什么味儿?”河南兵也不回头,说:“咋会来?许是他们借穿照相?那么一小会儿,不会串味儿来!” 我抬头看了看姑娘,姑娘低了头,僵坐在中铺。女子早上没有梳洗大约是最难看的时候。 老者不说话,只用手轻轻拍着膝盖,噘起下嘴唇儿。 我呆不自在,就洗漱去了。回来一看,三个人还在那里。 我问河南兵:“你不洗洗?”河南兵这才抬起头来:“俺不洗了,到了家,痛痛快快用热水洗,娘高兴哩。”我说:“也不能叫老婆看个累赘相呀。”河南后说:“哪儿来老婆?”我说:“当了兵,还不是有姑娘想跟着?”河南兵说:“咋说哩!俺借钱坐卧铺儿,东西买少了,怕是人家不愿意哩!”老者笑着说:“将来当了军官,怕啥?”河南兵看了看姑娘:“军官得有文化哩。” 姑娘正慢慢下来,歪着腰提上鞋,拿了手巾、口缸去了。半天回来,低头坐在下铺,不再看书。老者问她到哪儿,她借答话,看了一眼河南兵,又低下头去。河南兵掏出苹果让大家吃。我把到手的一个转给姑娘。姑娘接了,却放在手里并不吃。我问河南兵:“你的刀呢?”河南兵以为是说昨天的事,就说;“武器离了部队就收,不方便哩。”老者扭脸对姑娘说:“洗洗吃吧,不脏。”姑娘更埋了头,我赶忙把我的刀递过去。姑娘接了,拿在手里慢慢地削。削好,又切成几瓣儿,抬起头,朝大家笑一笑,慢慢地小口儿小口儿吃起来。 4.下列对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文中写“敦实兵”和战友先后来看卧铺,写出了军人的朴实、热情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 姑娘是“文化人”,美丽,但不乏矫情:如“我”把提包放到姑娘铺位上引起了她的不满这一细节。 C. 河南兵借钱买卧铺票、回家洗漱,这些描写都体现了他孝顺、节俭、质朴的性格特征。 D. 文中的老者,作者用笔不多,但是语言和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如老者对姑娘嫌大衣脏的理解。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文中先后提到“学文化”“有文化”,体现了河南兵对文化的渴求,对有文化人的羡慕和敬佩。 B. 文中通过河南兵半夜给姑娘盖大衣的情节,塑造出了河南兵细心、热心、乐于助人的形象。 C. 文中通过“看卧铺”“扔大衣”“吃苹果”等情节,在有限的车厢里传递出人间最朴素的情谊。 D. 小说以“姑娘吃苹果”结尾,写出姑娘态度的转变,升华了小说主题,也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三)科技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在他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剥离出来”的激进想法。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来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 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是没有自觉。他评价阿西莫夫的文笔,“平直、单色调、刚硬、呆板……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的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的文笔”,却又话锋一转,表示“这种笔调无论如何是不适合文学的,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他的小说风靡世界”。刘慈欣对于他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显然也适用于他自己的文风。 (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 材料二: 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 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存在一种天然的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费笔墨在整个世界的构想上,细节的描绘和推陈出新就成了这些小说的长处。作家也不必为新的人际关系、社会行为、世界结构负责,只需直接去描绘既有世界下细微的情感波澜和社会反应即可。相比而言,每一部科幻小说都是在创造一个新世界,每个细节都牵涉新世界的结构,要为人物的行动设计好相应情境,因此他们必须不断插入结构因素的解释。作家一旦将笔墨只集中在这些大的框架上,作品整体的文风就不免显得疏阔。读者依据传统的阅读体验去衡量,往往就会觉得科幻小说过于粗陋,即便是《三体》,在人物设置和情感描写上也显得新异有余,细致不足。 从题材来说,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在某种程度上,这对细致的形式也产生排斥,从客观上导致了科幻小说文学性的欠缺。探索的乐趣在于惊奇,要达到惊奇,必须在情节设计上出乎意料。遥远星系、微观世界、新奇未来、不断穿越…… 在这些或恢宏或奇诡的题材的映衬下,科幻小说对形式的探索并不用力,因为形式探索无法与新奇世界的探索形成同等的阅读快感。 可见,科幻小说的特性导致了它的努力方向不会是传统的文学性,而集中于新世界的探索以及新世界人性结构的深度开掘,其实这些方面自有其文学魅力。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反过来看待科幻小说呢?文学理论家卡勒提出,文学性其实就像杂草。没有任何一种草天生就是杂草,杂草是根据人们的目的来划分的。如果希望庭院里种的是鲜花,那么任意生长起来的糜类植物就是杂草;如果希望种植野菜,那么偶尔生长的鲜花就是杂草。文学史中的文学性已经形成惯性,但是这并不表明所有的文学性都是如此。如果缺乏变革意识,那么我们就陷入将文学性纯粹化、永恒化的误区,而这种态度忽视了文学性形成的机制。 文学性重要吗?重要。一种文学范式稳定之后,各种文学规则才得以确立。但当新的文学样式崛起,挑战既有文学范式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原有的文学性不足以涵盖新的文学样式,这时文学性本身也要改造。在科幻作品面前,假如不顾时代的要求,把文学性固化,那么科幻小说会沿着自己的方向掘进,而将基于文学史树立起来的文学性抛在脑后。(摘编自王峰《科幻小说何须在意“文学性”?》) 材料三: 科幻小说是姓“科”还是姓“文”,一直有争论。就如武侠小说是武侠题材的小说,不等于武术和侠行;侦探小说是侦探题材的小说,不等于刑侦侦破;科幻小说是科学幻想题材的小说,不等于科学技术。科幻小说当然姓“文”,是将科学想象寄予文学思维的一种文学文类。以刘慈欣、王晋康和韩松这“三剑客”的作品为代表的当代中国科幻小说的文学思维有了明显变化:一是因果关系的时间叙事结构已被打破,现实和虚拟交织的时空组织造就了结构的精美;二是类型小说的通俗化和现代主义的意念化成为小说情节模式的重要形态。 《三体》的第一部《地球往事》基本上还是时间叙事;第二部《黑暗森林》时间叙事渐渐弱化,空间叙事上升为叙事主体;到了第三部《死神永生》中,地球文明和三体文明结合在一起,小说叙事由空间对抗变成融合循环,形成一个精美的轮回式的叙事结构。类型小说的情节模式在刘慈欣和王晋康的小说中相当明显,而韩松的叙事有着鲜明的现代主义的变异风格。(摘编自汤哲声《论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思维和边界》)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科幻小说注重对幻想世界的描绘,要集中于创造新的世界框架,无暇对具体情节和人物情感做细致描绘。 B.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更看重题材的新奇,而不是形式的讲究,所以在文体形式的探索上较为随意。 C.材料二可以从学理上解释材料一中的现象,并指出被传统的文学所排斥的刻板的文风恰是科幻文学需要的。 D.材料三认为当下中国科幻小说的“文学思维”有变化,这里“文学思维”的含义不同于材料二论及的科幻小说的“文学性”。 7.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刘慈欣看重科学设定的宏大和新奇,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他对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也有借鉴和吸收。 B.《三体》被一些读者评价为“细致不足”,是因为这些读者还是以阅读传统的文学作品形成的审美习惯来看待它。 C.科幻作品激发的阅读快感通常是一种令人倍感惊奇的体验,也是比传统的文学的细腻表达更有力的一种体验。 D.“文学性”这个概念应该与时俱进,避免固化,保持边界的开放,以更公允地评价科幻文学等文学样式。 8.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科幻小说定义的困难性,主要在于科幻小说是一种跨门类的、延展广阔的文学。” B.“科幻文学的最大优势就是其丰富的故事资源,这种资源由科技的进步源源不断地提供着。” C.“只要不违反基本的科学原理,作家完全有权利在作品中加进自己的天才意测。” D.“现代科幻文学对科学最新进展的表现很有限,大量故事的核心仍基于古典科学。” (四)现代诗歌阅读 刈禾女之歌 辛笛 大城外是山 山外是我的家 我记起家中长案上的水瓶 我记起门下车水的深深的井 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 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 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 在雨里生长 如今我来日光下收获 我想告诉给妹妹们 我是原野上的主人 风吹过镶刀下 也吹过我的头巾 在麦浪里 我看不见自己 蓝的天空有白云 是一队队飞腾的马 你听风与云 在我的镶刀之下 奔骤而来 一九三七年四月三十日 在苏格兰高原 9.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城外是山/山外是我的家”,既点出抒情主人公的出身背景,也含有城市与乡野的对比。 B.“我想告诉给妹妹们/我是原野上的主人”,写刘禾女收获时的心理活动,表达她对拥有原野感到欣喜。 C.“风吹过镶刀下/也吹过我的头巾”,写刘禾女劳作时的欢快,也写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 D.“在麦浪里/我看不见自己”,是从宏阔的视野观看原野,着意写刘禾女在面对原野时的渺小感。 10.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前四行,从“大城”“山”转向“水瓶”“井”,节奏也变得舒缓,这种变化带有情感倾向。 B.“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是静与动、空间与时间的结合,这是该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C.“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以抒情的笔触表达了刘禾女愉悦的心情。 D.“你听风与云/在我的镶刀之下/奔骤而来”,通过使用祈使语气和加快节奏,增强了抒情效果。 (五)实用文本阅读。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中国正处于各方军阀的混战,各种政权此起彼伏,但思想领域也从未停下前进的步伐,尤其是北京大学,在校长蔡元培的领导下,引进了开放的学风,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的办学方针,李大钊、陈独秀、章士钊、胡适、辜鸿铭人等被聘请于北大任教。北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开放进步的思想和精神,这种思想和精神成为五四运动的重要动力。同时,先进刊物的发表给中华大地时常刮来新思想的浪潮,这些都塑造了那个时代的独特的进步青年。 五四运动爆发的时候,这些青年们走上街头抗议,不仅仅表达他们对腐败无能的统治者的不满,对列强侵占国土的强烈谴责,更是在发出他们这一代人对于这个残破的国家的呐喊,向人们昭告着这个时代的进步青年们对这个国家还有希望,他们还在为这个国家的存亡殚精竭虑,他们还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抱有美好的希冀!这场运动留下一个非常可贵的精神财富 --希望,正是这笔精神财富支撑着后来的先烈们去战斗、开辟与探索。 一百年前的五四运动,其主力是学生和青年,他们的爱国精神、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不畏强暴和勇敢追求未来的精神值得一百年后我们的青年和学生思考与学习。 (摘编自“前尘尽后”微博2018年11月12日) 材料二: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他租住的上海法租界环龙路老渔阳里,即今天的南昌路100弄2号,为自己主编的《青年杂志》撰写发刊词《敬告青年》。同年6月,陈独秀从日本回到上海,决定给中国的青年办本杂志。36岁的他,满腔热情地将国家的希望寄托在一代新青年身上。他在发刊词中列举“新青年的六大标准”,即“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100多年后的今天,伫立在两层小楼前,重读这篇3000多字的《敬告青年》,仍有振聋发聩之感:先有新青年,才有新国家,青年才是国家未来的主人。 如今,青年们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聆听历史深处那热烈的憧憬、热情的冀望。“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独立、进取、开放、脚踏实地、富于理性的一代人,正在为了新时代的光荣和梦想,奋发前行。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11月08日) 材料三: 1896年10月,高君宇出生在当地一个有名望的封建大户人家。受父亲的影响,他思想活跃,接纳新生事物,向往变革与革命。 1916年,高君宇考入北京大学,参加各种进步社团,广泛接触有进步思想的老师和学生,在北大崭露头角,成为学生领袖。1919年参加并领导了五四运动,带领学生上街游行,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组织各校罢课,发表革命文章。高君宇也以其“弘毅果敢”的爱国壮举,被誉为“ 中国青年革命之健将”。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高君宇是全国50余名党员之一。 1924年12月起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员。 1925年3月5日在北京病逝,时年29岁。 伟大的信仰让高君宇充满力量,他因奔波不息积劳成疾,却不顾个人安危,随时准备为革命付出自己的生命。他如同闪电一般,划破旧世界的黑暗,悄然点亮中国的未来。 “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这是高君宇写在自己照片上的一首言志诗,也是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的真实写照。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04月18日) 材料四: 2018年5月4日,中国青年报与腾讯QQ联合发布《00后画像报告》。 (摘编自中青在线2018年05月07日)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李大钊、陈独秀、章士钊、胡适等影响下,北京大学学生拥有了独立自主开放进步的思想和精神。 B.陈独秀将国家希望寄托在一代新青年身上,在杂志的发刊词中提出理想中的青年的标准,强调了新青年对于新国家的意义所在。 C.高君宇思想活跃,考进北大后参加各种进步社团,成为学生领袖,参加并领导了五四运动。 D.对于“本世纪中叶我国将建成现代化强国” ,约八成的00后受访者表示知情,约三成00后受访者表示要“发奋努力,为实现强国目标尽力”。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四运动中,学生和青年走上街头抗议,表达愤怒,发出呐喊,表明了学生和青年才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B.高君宇冲破家庭阻碍,积极投身革命,参与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积劳成疾,不幸英年早逝,是那个时代青年的杰出代表。 C.绝大多数00后积极向上,认识到个人努力对成功的重要性,同时,其中一些人也相信个人天赋和良好机遇的作用。 D.前三则都谈及20世纪前期的中国青年,他们在国家民族的危急存亡关头的英勇事迹和可贵精神,给现代中国的青年树立了榜样。 (六)古诗歌鉴赏 送客之湖南 白居易 年年渐见南方物,事事堪伤北客情。 山鬼趫跳①唯一足,峡猿哀怨过三声。 帆开青草湖②中去,衣湿黄梅雨里行。 别后双鱼难定寄,近来潮不到湓城③。 【注】①趫跳:形容敏捷。②青草湖:又名巴丘湖,在今湖南岳阳,与洞庭湖相连,为湘水所汇。③湓城:浔阳城,取境内湓水为名。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对仗,“年年”与“事事”、“渐见”与“堪伤”、“南方物”与“北客情”等对得极为工稳。 B.颔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状写“山鬼” “峡猿”等眼前景物,于写景之中包含着诸多复杂的感情。 C.颈联说客人所乘之船驶离青草湖,船只行驶在蒙蒙细雨中,衣服都被打湿了,渲染出暗淡、阴沉的气氛。 D.“黄梅雨”指因时值梅子黄熟而得名的边连阴雨,诗句点出节令特征,又寓情于景,照应“堪伤”的“北客情”。 (七)语言文字运用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沿着京沪线一路北上,上海功德林、五芳斋肉粽、王致和臭豆腐、北京烤鸭……这些耳熟能详的中华美食,可都是入选了国家级非遗的宝贝啊! B. 纵观古今中外文艺发展史,优秀的文艺家会不遗余力,冲锋陷阵到最前沿,不断用自己的作品凝聚着民族和人民的力量,抒写了时代的最强音。 A. 世界经济贸易领域出现了很多不稳定的因素,个别国家的恣意妄为和霸凌行径,解决不了当前世界面临的问题,更无法给人类带来光明的未来。 B. 前几日,市民王某在超市购物后,发现自己放在存包柜里的东西不胫而走。警方特别提醒,节假日期间,类似案件增多,市民购物时需注意。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阅兵彩排现场转承紧凑、运行顺畅、组织有序,达到了预期目标,为正式活动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坚实基础。 B. 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在抓紧制定面向新世纪的发展,争先抢占科技、产业和经济的制高点,提升综合国力。 C. 当今,历史教育需求迫在眉睫。很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没有自信,是因为我们的历史教育不够的原因。 D. 校园文化建设应当充分彰显主流精神、融合多元个性,将独特的文化气质植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事业中。 16.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鸟有鸟语,猿有猿声,大自然的天籁之音各有其道, 。人类社会也是一样,人们对于同一问题持不同看法,本来就是一种正常现象,如果一定让他们趋于同一,那也不能称之为人类社会。当然,各抒己见,也不是没有原则地乱说一气,那些违反人性、违背常理的意见,是决不允许胡乱发表的。 A. 如果被它们都发出同一种声音,那么大自然也就不能称之为大自然了 B. 因为它们都发出同一种声音,所以大自然也就不能称之为大自然了 C. 如果让它们都发出同一种声音,那么大自然也就不能称之为大自然了 D. 因为被它们都发出同一种声音,所以大自然也就不能称之为大自然了 17.下列对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杀人如恐不能杀尽,处罚人如恐不能用尽酷刑。) B.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动深谷中的蛟龙,为独坐孤舟的寡妇落泪。) C.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等到燕太子丹用派荆卿刺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祸患。) D.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想到自己的君位高而险,就要不忘谦虚,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18.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移动宣布,4G用户数已突破1亿户,联通和电信 。 ②美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感到不满的是,在美上市的中资公司爆出会计丑闻时,因为中国法律问题,美国有关部门对中资公司的监管 。 ③西汉诸侯国南越国第二任君主赵昧的陵墓堪称史上防盗最好的帝王陵,盗墓贼只能 。 A.望洋兴叹 鞭长莫及 望尘莫及 B.望洋兴叹 望尘莫及 鞭长莫及 C.鞭长莫及 望洋兴叹 望尘莫及 D.望尘莫及 鞭长莫及 望洋兴叹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B.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是关系到广大干部能否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大问题。 C.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能不能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D.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20.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 A.吹捧他人就会失去自尊,屈膝于地 B.高高在上,得意忘形,是危险的 C.不论何时,人都应有自知之明 D.才干不能靠自居和他人的吹捧 21.下列选项中,对下图漫画寓意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 A.过程特别艰难,可能预示着这一次收获很大。 B.在我们不注意的地方往往隐藏着巨大的困难。 C.对努力挣得的东西,人们会牢牢地抱住不放。 D.懂得知足常乐,会使生活中的困难更少一些。 22.春华中学举行“全校师生读书月”徽标征集活动,下列是各徽标及推荐理由,其中最切合活动主题的一项是( ) A.①以学生作为画面主体,展现当代青年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定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B.②画面洗练风趣,猫头鹰专心读书的神态启迪学生读书要专注,给学生方法的指导。 C.③众人开卷阅读的画面,既突出了读书的主题,又强调了此次活动"全体性"的特点。 D.④人形的树表达了读书助人成长的寓意,地球图案传达了读书人要行万里路的理念。 23.阅读这幅漫画,下列最能体现此漫画寓意的一项是( ) A.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D.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 24.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半个世纪后,当那些台湾老兵带着满面烟尘,顶着满头白发回归故土时,他们儿时的记忆早已在现实中找不到丝毫痕迹。 B.“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时至中秋,又到团圆时,中秋节活动开启了,大家意兴盎然,在赏月抒怀中感受着浓浓的节日气氛。 C.“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面对今晚美好的月色,你还记得我们童年在稻田里一起捉青蛙的美好往事吗? D.“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在郊游中,我们以如此的装束和心态,一定能获得别样的人生乐趣吧。 25.下列选项中,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的诗歌如《龟虽寿》《短歌行》,大多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B.杜甫,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律诗的四联依次分别是首联、颈联、颔联、尾联。 C.《念奴娇·赤壁怀古》选自北宋时期伟大词人苏轼的《东坡乐府笺》,词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我们曾学过他的诗作《题西林壁》。 D.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抗金英雄,字幼安,号稼轩,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大量用典。 26.下列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忧,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B.谥号,古代皇帝、贵族、大臣等人死后根据生平事迹给予的带有褒扬的称号。 C.蒙尘,本义是指蒙受风尘,古代多指君王因为战乱,逃亡在外,是委婉说法。 D.行在所,也称"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有时也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27.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央视的春晚中,王菲以纯美的嗓音,完美的演绎,将李健的《传奇》翻唱得美轮美奂。 B.表面卑躬屈膝、曲意逢迎的人,往往会背后逢人说项,极尽造谣毁谤之能事。 C.城市蜗居的“蚁族”只是沧海一粟,据中国社科院蓝皮书显示,全国有85%的家庭买不起房。 D.阿根廷海军派军舰封锁了通往马岛的海路后,英军也派出舰队“捍卫主权”,两国军事冲突一触即发。 2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同父亲的关系则完全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①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渊源 ②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③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 ④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⑤在最初几年内孩子同父亲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在这个阶段父亲的作用几乎无法同母亲相比 A.①③②⑤④ B.④⑤③②① C.④①⑤③② D.①⑤④③②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36分) (八)古诗文默写(6分) 2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包含生活中有挫折,但是希望永远在前方的哲理的句子是: , 。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李白性格(或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进酒》气势惊人,以时间空间范畴夸张,以比喻来表现人生易逝,将黄河的永恒伟大反衬生命短暂渺小脆弱的诗句是: , 。 (九)作文(30分) 30.《家》《边城》等中长篇小说中,都有凄美的爱情故事。请从你读过的书,或者看过的电影故事中,选取一个最能打动你的爱情故事,简要分析他们凄美爱情的原因。要求字数500字(30分) 语文参考答案 1.A(抚:对待) 2.D(乃:副词,竟,竟然) 3.B(不是借“祖母”口述,而是通过“老妪”来转述的。) 4.D(“但是语言和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写出了老者对姑娘的理解。”错误。) 5.C(“‘扔大衣’”情节有误。) 6.C 7.C 8.A 9.D 10.B 11.A A.曲解文意。原文是讲“李大钊、陈独秀、章士钊、胡适、辜鸿铭人等被聘请于北大任教。北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开放进步的思想和精神”,这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且谈到“同时,先进刊物的发表给中华大地时常刮来新思想的浪潮,这些都塑造了那个时代的独特的进步青年”,说明是独特的进步青年,不单是李大钊等人的影响,还包括北大的教育理念及先进刊物的作用。选项表述以偏概全。故选A。 12.C A.曲解文意。原文说,这些青年们走上街头抗议,是“向人们昭告着这个时代的进步青年们对这个国家还有希望,他们还在为这个国家的存亡殚精竭虑,他们还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抱有美好的希冀!”而不是说“表明了学生和青年才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才”的意思是表明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除了学生和青年,没有他人。这于情理不合,表意绝对。B.曲解文意。原文中说,高君宇参加过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1925年3月5日在北京病逝。选项认为他“参与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积劳成疾,不幸英年早逝”,把“积劳成疾,不幸英年早逝”的原因和“参与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直接联系在一起,是强加因果。C.联系材料四图表内容可以推知正确。D.材料二提到的是陈独秀撰写的发刊词《敬告青年》的基本内容及意义,并没有提及“中国青年,他们在国家民族的危急存亡关头的英勇事迹和可贵精神”选项认为“前三则都谈及……”,表意范围扩大,理解错误。故选C。 13.B; 14.D(不胫而走:胫,小腿。没有小腿却能跑,形容消息等传播迅速。对象不正确。) 15.D(A项,语序不当,应为“组织有序、转承紧凑、运行顺畅”;B项,“制定”与“发展”搭配不当,应该在“发展”后面加上“规划”或“战略”;C项,“是因为”与“的原因”杂糅。) 16.C 17.B(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落泪。) 18、D【解答】望洋兴叹:字面意思是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鞭长莫及:虽然鞭子很长,但总不能打到马肚子上,比喻距离太远而无能为力. 望尘莫及:指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 根据语境,①句强调联通和电信的用户数量远远落后移动,追赶不上,应选“望尘莫及”.②句强调美国想监管中资公司,但因为中国法律问题,监管不到,应选“鞭长莫及”.③句强调赵昧陵墓防盗能力强大,盗墓贼想盗墓而不得,应选“望洋兴叹”、 19、C(这是一组考“一面对两面不能照应”的高考题。A前面说“能不能培养出”,后边说“也是根本任务”,那么不能培养出也成了根本任务了。犯了一面对两面不能照应的逻辑错误。B前面是“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后面说“能否继承并发扬”,同样犯了一面对两面不能照应的逻辑错误。D 20.D【解答】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1.A解析:本题考查对漫画的理解。先要认真细致的观察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讽刺、颂扬的对象或行为。要注意:画面的形象主体不一定是讽刺或颂扬的对象,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画面是一只兔子拔萝卜,它已经拔出了一些小萝卜,正在奋力拔一个大萝卜。地面下的是大萝卜,不是“困难”,所以排除B、D项,大萝卜还在地里,并未拔出来,所以还不属于“挣得的东西”,排除C项,所以选A项。 22. C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徽标图画的分析把握以及征集语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考生要紧抓题干要点,全面把握徽标和征集语内容。根据题目,活动以“全校师生读书月”为主题,所以徽标和征集语中应以“师生” 为主体,以“读书”为主要活动。不能只强调一方,因此排除A和B选项,“地球与行万里路”与主题无关,因此排除D选项。故选C。 23. B 24.B 解析:A.词句来自苏轼的《江城子》,表达的是对亡妻的思念,此处写台湾老兵回归故乡,意境不符。 B.诗句出自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该诗句放在中秋时节,表达对家人团圆的感受是符合语境的。 C.词句来自李煜的《虞美人》,表达的是亡国之痛, 与童年的美好回忆的意境不符。D.词句出自苏轼的《定风波》,表现的是对眼前困难的一种淡定达观的心态,而语境并没有体现这一点 25.答案:B 解析: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26.答案:B 解析:"带有褒扬的称号"错误,谥号有褒贬。 27.答案:D 解析:“一触即发”指事态发展到非常紧张的地步,稍一触动就要爆发。符合语境。 A项“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宏伟或装饰布置美好漂亮。句中对象误用,可改为“尽善尽美”。 B项“逢人说项”比喻到处为某人某事吹嘘,说好话。句中和后文矛盾,可改为“说三道四”。 C项“沧海一粟”是指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误解词义,句中强调“少”,可改为“九牛一毛”。 28.答案:C 解析:整段文字都在谈父亲教育的职责,先用母亲的比喻加以区分,然后依次写父亲教育的内涵,冒号连缀③②,②是对③的解说。 【理解性默写】 29、(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30.作文.示例:觉慧或者贾宝玉,涉及到相关的事件或者对人物进行总体分析概括,时代背景,以及人物带来的积极意义。 评分标准:结合双方性格、时代背景各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