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 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完成1-3题。(本题共3小题,9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有人以为,只要拿起毛笔沾了墨汁在宣纸上一挥,写上几个汉字就是书法了,甚至自称是书法艺术。其实,称得上“艺术”需要有“艺术性”,更需要有个性的创造力。若以现代的艺术概念来衡量,是应该对实用性的书写和艺术性的书写做点区别的。书法艺术是对书法的高要求,书法是对写字的规范化要求。书法艺术应体现书写者的人格的文化的双重魅力。而一般的书写者只是在写“字”——这是文字的功能。书法是以“法度”来规约书写者,而书艺则比法度的要求更高。显然,书写者(写字)不必具有书法和书艺的丰富因素,而书艺则必须包含书写和书法的因素。字外无字,写字匠所为;字外有人文,书法家所为。自古及今大量的书法作品严格说来只是“书法”和“写字”。好的书法艺术作品一定会集中透露书写者的生命感动与文化趣味以及书写习惯。‎ 中国书法艺术在漫长发展过程中赖以生存的母体是汉文字,故人们往往将书写的内容当作书法艺术的内容,这是一个误会。书法艺术的内容在于书写的意与法的艺术性,要落实到“法”的美,而不是落实到“字”的是与非上。中国书法是形式上极为简约的艺术,它利用汉字,寄生于汉字,但它有相对独立的生命。文字内容(文学性)可以引导和升华书写艺术,使意与法得到更完善的发挥,但从本质上而言,“字”的内容不是“书”的内容。“字”义决定实用功能,“书”法(写意)决定欣赏功能。虽然历史上的书法存活常常两位一体,但是,在今天从学术立场不妨进行区别认定,不要混淆。如半坡彩陶刻符我们可以认定它富于艺术性,但不能认为它是今日概念中的“艺术”。又如古代的刑徒砖上的刻划,它可以用作艺术研究的佐证和实物,但不能无限夸大它的艺术性。从本质上说,艺术的精神含量决定了艺术品性。 “字”“写”得好不好,标准可以不同,但“字”的“写”是书法之成为艺术的关键。因而,从传统的立场言,理解书法的关键在于理解书写性,理解对象何以“书写”和为何如此“书写”以及“书写”‎ 得如何。欣赏书法艺术,是一次生命节奏和文化秩序的摸索、体验:而创造书法艺术是一次不可重复的视觉心理运动。通过书法,我们可以感觉体验到不同的生命和文化力量,其中有无尽的活泼力量让人感动。书法与其它视觉造型艺术有个显著不同:它受制于一个母体一一汉字。但是,对于艺术的书写而言,是不同的文化生命个体对汉字标准形态的不断“试对”和“试错”的过程。书意就在书写之中,而书写本身就是一个对自我意思的“试对”和对他人规范的“试错”过程。其实,理解书法比理解绘画难多了。中国书法的美妙不是人人都能轻易体认的。‎ ‎(摘自《光明日报》‎ ‎1.第二段中“半坡彩陶刻符”、“古代的刑徒砖上的刻划”两个例子是为了说明 A.人们往往将书写的内容当作书法艺术的内容。‎ B.中国书法是形式上极为简约的艺术,它利用汉字,寄生于汉字,但它有相对独立的生命。‎ C.书法艺术的内容在于书写的意与法的艺术性,要落实到“法”的美,而不是落实到“字”的是与非上。‎ D.历史上的书法存活常常两位一体。‎ ‎2.不能支持“中国书法的美妙不是人人都能轻易体认的”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书法艺术体现着书写者的人格魅力和文化魅力,即“字外有人文”。‎ B.欣赏书法艺术,是一次生命节奏和文化秩序的摸索、体验;而创造书法艺术是一次不可重复的视觉心理运动。‎ C.中国书法受制于一个母体——汉字,这一点与其它视觉造型艺术有显著不同。‎ D.艺术的书写是不同的文化生命个体对汉字标准形态的不断“试对”和“试错”的过程。‎ ‎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我国古代,对实用性书法和艺术性书法并没有明确的区分。‎ B.为体现书写者的文化魅力和人格魅力,书写者可以不考虑书写的内容。‎ C.用今人的眼光来看,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国古代的书法作品并不能称得上是艺术。‎ D.同一个书法家,在不同的场合可以创作出具有同样人格魅力和文化魅力的书法艺术作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绝 技 冯伟山 ‎ 一大早,卢憨家的门前就停了两辆车。一辆是警车,还有一辆写着什么电视台字样的车。派出所的老黄正在敲门,他的旁边是几个拿着话筒和扛着摄像机的人。村里有人见了,觉得蹊跷,就围上来看热闹。等卢憨擦着眼屎把门打开,看热闹的竟聚了一大堆。‎ ‎ 大伙儿议论纷纷,说这小子终于犯事了,看这阵势事儿还不小。‎ ‎ 是呀,别看他平时不言不语,干起坏事来比谁也厉害!‎ ‎ 老黄狠狠瞪了了大伙儿一眼,说都闭嘴吧,你们咋知道人家犯事了?‎ ‎ 大伙儿就闭了嘴,可肚子里还疑惑着,都梗着脖子想往院子里挤。‎ ‎ 老黄对卢憨说,你是卢立群吧?这几位是省电视台的记者,慕名来给你拍节目的。‎ ‎ 看着卢憨满脸的惊奇,老黄又说,我是派出所的老黄,是给记者们带路的,别误会呀。‎ ‎ 卢憨笑了笑,把他们让到了院子里。‎ ‎ 这下,看热闹的村里人可懵了。这个憨里憨气的家伙原来叫卢立群呀,这么些年大人孩子都叫他卢憨呢。至于给他拍电视就更觉邪乎了,卢憨父亲早亡,一直和一个精神不好的母亲生活,日子过得紧巴,都快三十了,还光棍一根。平日除了种点责任田,就关门在家里窝着,见了人脸红脖子粗地勉强点点头。就这么个人也能上电视,真给卢村丢大脸了。‎ ‎ 小院里很洁净,除了一棵大槐树,就是矮墙下一丛丛的草本茉莉花,颜色各异,为小院增色不少。‎ ‎ 一个手里拿着话筒的姑娘笑着对卢憨说,卢大哥,为了拍你的绝技,尽快让全国人一睹你的风采,我们可是星夜兼程过来的。说完,姑娘递给卢憨一张报纸。报纸上是一组照片,还配着一段长长的文字,大标题是“农家院里的绝技高手”。卢憨看了,用手挠了挠头皮,咧嘴笑了,淳朴得像一棵秋天里的老玉米。他想起来了,那天他正在院子里练倒立,有个背着相机的人在矮墙外看见了他,被他的技艺吸引,非要给他拍几张照片。通过交谈,卢憨知道那人是省城一家报社的记者,来乡下采风的。卢憨的每一个动作,都让他赞叹不已,手里的相机也“咔咔”拍个不停。想不到这些照片,竟把电视台的记者引来了。‎ ‎ 姑娘说,卢大哥,你不介意当众展示一下你倒立的绝技吧?‎ ‎ 卢憨有些不好意思,说只是、只是我练得不好,你们可别笑话呀。‎ ‎ 我们相信你挺棒的。老黄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 ‎ 卢憨走到老槐树下,提了提裤子,一个倒立,双腿就稳稳地贴到了树干上。紧接着两腿一分,双手撑着地面向前慢慢移动,边移动双腿边做着各种动作,什么“白鹤亮翅”、“一柱擎天”、“弯弓射月”,每个动作都惟妙惟肖,刚柔相济。在场的人都看呆了,好久,掌声才一个劲地响起来。这时,卢憨的双手触地变成了单手触地,腾出的那只手朝大伙儿挥了挥,就叉在了腰上。一院子的人正看得起劲,突然他的那只手也脱离了地面,脑袋直直地扎下来。围观的人都惊得张大了嘴巴,生怕卢憨的脑袋开了花。就在卢憨脑袋触地的一刹那,他竟把双手放到胸前鼓起掌来,两腿还在半空做着动作。哎呀,这家伙平时蔫巴巴地,没想到还有这招呀,绝了!村里人鼓掌归鼓掌,心里还是有些嫉妒。‎ ‎ 一套动作下来,卢憨的脸上也有了细细的汗珠。稍事休息,他又即兴表演了头顶在桌子上倒立,并从自己的口袋里摸出香烟点燃,飘飘袅袅的烟雾中,他一脸的惬意。突然,他把烟头一吐,身子一个鱼跃,就稳稳地坐在了地上,且双腿交叉,双手在胸前合十,嘴里念了声“阿弥陀佛”。瞬间,喝彩声、鼓掌声把小院塞得满满当当。‎ ‎ 姑娘把话筒举到卢憨面前,说你是怎么炼成这绝佳技艺的?‎ ‎ 卢憨吭哧了半天,说为了俺娘呗。‎ ‎ 为了你娘?主持人和大伙儿都愣了。‎ ‎ 我十几岁时很顽皮,经常在院子里翻跟头和倒立。有一次,我倒立时看见我娘瞅着我笑呢。娘精神不好,我很少见她笑过,看来她是喜欢看倒立。我又倒立了几次观察她,她都认真地看着,笑得也开心,打那我就下决心天天倒立给娘看。这不,眨眼十几年了。说完,卢憨用手一指房门口。看,我娘刚才看我练倒立,还满脸欢喜呢。‎ ‎  大伙儿回头望去,摄像机的镜头也跟了过去。低矮破败的房门前,一个瘦弱的老女人在暖暖的阳光下正朝这张望,嘴巴微微张着,脸上堆满了笑。‎ ‎ ‎ ‎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A.本文语言平实简洁,富有农村生活气息,非常符合小说塑造的普通平凡的乡村里的人和事的特点。比如作者把手挠头皮、咧嘴笑了的卢憨比作“一棵秋天里的老玉米”,十分形象贴切。‎ ‎ B.“小院里很洁净,除了一棵大槐树,就是矮墙下一丛丛的草本茉莉花,颜色各异,为小院增色不少。”着墨不多的一段环境描写,表现了小院的整洁、生机盎然。这说明卢憨的母亲虽然精神不好,但还是非常勤劳,并且热爱生活。‎ ‎ C. 村里人开始时并不了解卢憨,甚至瞧不起他,认为他上电视会给卢村丢脸,但当他们观看了卢憨的绝技之后对他又十分佩服。小说生动传神地表现了村里人由对卢憨心存误解到最终理解他的心理过程。‎ ‎ D.小说题目为“绝技”,作者也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卢憨的绝技,除直接描写卢憨让人折服的动作之外,作者还很注重写围观者的神态和心理,从侧面衬托卢憨的高超技艺。‎ ‎ E.小说的构思十分精巧,在卢憨表演完绝技之后,作者又交代了卢憨练成绝技的原因,凸显了文章主旨。文末对卢憨母亲的描写是点睛之笔,让读者倍感温馨,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 5.小说前三段写村里人聚在卢憨家门口看热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 6.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卢憨这一人物形象。(6分)‎ ‎ ‎ ‎(三)实用类文本(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 材料一 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17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快递业务量达312.8亿件,共消耗约32亿条编织袋、约68亿个塑料袋、37亿个包装箱以及3.3亿卷胶带。光是一年消耗的快递包装盒所需的瓦楞纸箱原纸就多达4600万吨,相当于消耗了7200万棵树。‎ 据了解,目前中国快递业中,纸板和塑料的实际回收率不到10%,包装物总体回收率不到20%,以聚乙烯、聚氯乙烯为主要成分的塑料和胶带等最难降解,这些包装材料在自然界中,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才能降解。大部分的快递纸箱在经过一次使用后被丢弃,能够回收再利用的并不多。而消费者对于包装的分类处理意识不足,加大了回收的难度。为了保证货物能够完好无损地被送到消费者手中,多数商家选择用塑料胶带对包装进行加固。缠上塑料胶带的纸板箱被送到造纸厂打纸浆时,胶带的黏胶会影响过滤器工作,从而造成机器损坏,所以回收时,缠有过多胶带的纸板箱会被全部丢弃。纸盒等可回收的快递包装,如果和其他生活垃圾混在一起,被污染后无法再回收。消费者则表示,在快递站点或社区内,没有快递包装的回收点,导致快递包装大多进了垃圾箱。‎ ‎(摘编自《快递包装垃圾成灾》《中国青年报》‎ 材料二 为解决快递包装产生的污染,近年来各方都开始积极行动。国家层面,《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协同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出台,引导快递业的绿色发展,规范快递包装的使用。菜鸟、京东、苏宁等电商企业也积极响应,从推行“无纸化”电子面单,到推行共享快递盒、可循环快递袋等,都在力争减少快递包装污染的产生。但记者在走访北京多家快递站点后发现,大多数商家尚未使用这样的绿色包装。对于全国上千万小电商卖家来说,成本较高是他们不愿使用绿色包装的主要原因。‎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总工程师曲睿晶指出,包装物材料替代、点对点回收、建立绿色账户等措施,有利于提高包装物的回收率,但对于电商平台、快递公司及消费者来讲仅仅是开始,其示范性远远大于实际可操作性,离成为趋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三 德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早已建立了相关法律法规。如德国1991年、1997年先后出台《包装废弃物管理办法》和《包装回收再生利用法》,强化对快递“绿色化”监管。在日本,由消费者负责将包装废弃物分类,政府部门负责收集已分类的包装废弃物,私有企业获政府批准后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再处理,逐渐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建成社会化的快件包装物回收体系,既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也减少环境污染,还可利用再生资源创收,可谓是一举多得。我国现有标准只是行业规范性标准,缺乏强制性,难以对各市场主体形成有效约束。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就有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快递包装问题确实到了必须立法予以解决的时候了”,足见快递绿色包装立法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 (摘编自《推行快递绿色包装刻不容缓》,河北新闻网)‎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快递业中目前普遍存在包装物回收率低下的问题,纸板和塑料实际回收率不到10%。‎ B.快递业用来包装的塑料和胶带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聚氯乙烯,它们在自然界中极难降解。‎ C.2016年中国快递业消耗的快递包装盒所需要的瓦楞纸箱原纸多达4600万吨,浪费极其严重。‎ D.纸盒等可回收的快递包装不能与其他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以免被其他垃圾污染,影响回收。‎ ‎8.下列对材料相内空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2013年到2016年,我国快递业务量急剧增加,由91.9亿件增长至312.8亿件,但逐年增长速度持续下降。‎ B.2016年全国快递业使用了3.3亿卷胶带,胶带的黏胶会影响过滤器工作,造成机器损坏,严重影响纸板箱回收。‎ C.菜鸟、京东、苏宁等电商企业响应国家政策,推行“无纸化”电子面单、共享快递盒、可循环快递袋等,以减少污染。‎ D.德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对快递 “绿色化”监管,而我国现有标准只是行业规范性标准,缺乏强制性。‎ ‎9.怎样才能有效减少快递业包装污染?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 ‎(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簌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 ‎——《项脊轩志》节选 ‎ ‎10、下列各句与“垣墙周庭” 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B.妪,先大母婢也 ‎  C.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D.其制稍异于前 ‎1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代文化常识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 )‎ ‎  A.“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日)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 ‎  B.“妪,先大母婢也”(敬称自己已死去的祖母)   “先妣”(敬称自己已死去的母亲)‎ ‎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古代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  D.吾妻归宁(旧指女子出嫁后回娘家)   吾妻来归(旧指女子出嫁)‎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  A.归有光号震川,别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明代后期著名散文家,著有《震川文集》,其散文对清代的桐城派影响很大。‎ ‎  B.“志”即“记”,是古代一种叙事、抒情的文体,如《项脊轩志》就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篇。‎ ‎  C.《项脊轩志》借写项脊轩的兴废,着重写与之有关的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表达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 ‎  D.“五柳先生”“樊川先生”“临川先生”“聊斋先生”指的分别是东晋大诗人陶潜、唐代诗人杜牧、北宋文豪欧阳修、清代小说家蒲松龄。‎ ‎1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10分)‎ ‎(1)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4分)‎ ‎(2)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3分)‎ ‎(3)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3分)‎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 阅读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 雪诗 ‎【唐】张孜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 到处爇红炉,周回下罗幂。‎ 暖手调金丝,蘸甲①斟琼液。‎ 醉唱玉尘②飞,困融③香汗滴。‎ 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注】①蘸甲:指酒斟得太满,捧杯时指甲会沾酒。②玉尘:指雪。③困融:困倦。‎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头两句为一层,点明时间、地点、环境;中六句为一层,揭露了“豪贵家”征歌逐舞的豪奢生活;后四句为一层,写“饥寒人”的贫苦。‎ B.“捣椒泥四壁”,是把花椒捣碎,与泥混合,涂抹在房屋四壁。汉未央宫有椒房殿,乃皇后所居之室。这里写“豪贵家”以椒泥房,可以想见室内的温暖、芳香与华丽。‎ C.既然是“豪贵家”,他们陈设之富丽,器物之精美,自不待言,但诗中一一撇开,仅选择“红炉”这一件设施写出“红炉”可以驱寒。‎ D.在这大雪飞扬、地冻天寒的日子里,“饥寒人”还在劳作不已,为生活而奔走,为生存而挣扎。“岂知”,不仅是责问,简直是痛斥。‎ E.本诗在前两句环境烘托之后,把豪门贵族的糜烂生活绘出三幅图画:富家椒房图、罗幂红炉图、弦歌宴饮图。前两幅是静状,后一幅是动态。‎ ‎15.本诗主要用了对比手法,请具体指出对比的内容,并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 ‎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排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琅琊山有晦有明、交替变化的朝暮景象。 ‎ ‎(3)范仲淹《渔家傲》中“  ,  ”两句既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又包含功业未就、无法归家的无奈。‎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7、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①即使在这次世界杯外围赛中最终铩羽而归,我们也会记住这一场比赛,我们毕竟迈出了这关键的一步,毕竟打碎了“恐韩”的魔咒。‎ ‎②在民间文学的“供给侧”有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外来的故事可以千锤百炼、精雕细琢,本土的东西则大多是粗糙简单、素面朝天的。‎ ‎③在进入兰考县城的必经之路,有一座焦裕禄铜像,只见他裤脚挽起,双手叉着腰望向远方。看到铜像的刹那,一股崇敬之感油然而生。‎ ‎④导演和制片方往往过于看重明星效应,通过提高片酬等手段请来知名演员,在其他方面能省则省,影视作品质量自然会江河日下。‎ ‎⑤面对国际形势的挑战,中国没有明哲保身,而是借两会庄严宣告: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A.①⑤ B.②④ C.③⑤ D.②③‎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 A.只有积极引导牧民开展多种经营,控制牲畜数量,减少对牧草的需求,退牧还草,才能为从根本上拯救纯种野牦牛提供可能。‎ B.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日前举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专题研讨会,有专家认为墨西哥即将进入炎热的夏季,这或许有助于降低流感病毒的扩散。‎ C.在本月热播的几部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影片中,还原出许多历史细节,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电影主创者直面人间惨剧的勇气。‎ D.林萍是一位普通的保险公司职员,她为非亲非故的女孩捐献肝脏的事迹感动了广大网友自发在网上留言,大家热情的称其为“宁波的骄傲”。  ‎ ‎19、 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孔子提出以“仁”为核心的观点,孟子① 是这个观点。孟子的性善论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② 因为荀子生活在战国的后期,孟子生活在中期,时代不一样了,所以在荀子看来孟子的思想好像不切合实际,好像是不可能的,性善论执行不了,③ 他提出了性恶论。所以荀子从人的自然属性来界定人性。荀子认为人性是自然形成的,④ 这个也是荀子和孟子争论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他实际上否定在人性当中存在什么道德因素。孔子、孟子、荀子三个人的人性论,⑤ 有联系又有区别,孟子和荀子论人性讲的是你是性善,我是性恶,实际上这是相通的,人都有性善的可能。荀子和孟子⑥ 也是相通的。‎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又 / 但是 可是 虽然 可能 B.也 而 因此 / 不仅 而 C.也 但是 所以 所以 既 ‎ ‎ 应该 D.又 / 可是 虽然 不但 因此 ‎20、下面是四种实用文的部分摘录。请根据实用文体的语言特点,找出不得体之处并作修改。(4分)‎ ‎(1)校团委会决定5月10日下午在学校体育馆举办首届体育节活动。欢迎各位同学光临惠顾,积极参加。(校团委会通知)‎ ‎(2)我将永远铭记您的教导,上大学后认真读书,立志将来回母校就教,做一名像您一样博学的老师。(学生写给老师的信)‎ ‎(3)热忱欢迎各位文友踊跃投稿,对大家的拙作,我们聘请知名作家认真评选,择优发表。(征文启事)‎ ‎(4)刘老师在写“家长会邀请函”,“学校决定在下周六召开高三家长会,请家长朋友务必按时参加,不得缺席”。‎ (1) ‎ ; (2) ;‎ (2) ‎ ; (4) ;‎ ‎ 2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中医药还处于灰色地带,没有合法地位,也缺少法律的保护。① ,文化差异是中医药海外发展的主要阻碍。在外国人看来,中医药“说不清、道不明、听不懂”。这也好理解,因为任何人在接受一种外来文化时, ② 。就医论医、就药论药,缺乏文化认同感,中医药走出去就只能永远在路上。让不相信中医的外国人看中医、吃中药, ③ 。‎ 四、 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①2016年,国内首档方言音乐综艺节目《十三亿分贝》在网络平台播出后,广受青年人欢迎;2017年,宣传中国方言文化的央视大型纪录片《中国话》开拍。(网络资料)‎ ‎②“中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鲁迅)‎ ‎③“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法)都德】‎ ‎④德国青少年不是向德语经典作家,而是从媒体那里学习母语,使得他们“尚未成型的心灵被印上了新闻审美趣味的野蛮标记。”【(德)尼采】‎ ‎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国际母语日设定在每年的2月21日,旨在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多语种化。(网络资料)‎ 读了上面五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则为基础确定立意,以“我看汉语”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高一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1.C (第二段开头即提出C项的观点,后面所举例子全为C项服务)‎ 2. C(C项句子与“美妙”无关)‎ 3. A(文中有“若以现代的艺术概念来衡量,是应该对实用性的书写和艺术性的书写做点区别的”句,可知A项的推断正确。“文字内容(文学性)可以引导和升华书写艺术,使意与法得到更完善的发挥”、“自古及今大量的书法作品严格说来只是‘书法’和‘写字’、”“创造书法艺术是一次不可重复的视觉心理运动”等句可印证B、C、D三项的推断错误)‎ ‎4. B C(B.说明母亲“非常勤劳、热爱生活”有误。这应该是体现卢憨的孝顺,他打扫庭院、种花都是为了使母亲生活得更舒适。C.“村里人由对卢憨心存误解到最终理解他”有误,村里人开始时是并不了解他,小说也并没有表现出村里人最终理解了他。)‎ ‎5. (1)巧设悬念,吸引读者,使读者随着小说中村里人的议论而对卢憨也产生种种猜想。(2)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铺垫,并与后文电视台其实是来采访、宣传卢憨的情节形成巨大反差,有助于凸显卢憨这个人物形象。(3)村里人的议论、猜测表现出他们对卢憨的不了解,折射出人际关系的淡漠。(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6. (1)身怀绝技:他的倒立绝技先是被报社记者报道,后又引来了省电视台的记者采访,他的现场表演赢得了众人的喝彩。(2)淳朴、憨厚:他不善言谈,被人认为是“憨里憨气”,受到别人的认可时表现出很不好意思的样子。(3)孝顺、善良:他独自一人陪着精神不好的母亲生活,十几年来苦练倒立就为使母亲欢喜开心 。(每点2分)‎ ‎7.C.“浪费极其严重”偷换概念,材料一第一段是说消耗巨大,并非强调浪费严重。‎ ‎8.A.“增长速度持续下降”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一中的统计数图可知,从2015年到2016年,增长速度较以前有所上升。‎ ‎9.①消费者增强快递包装分类意识。②使用绿色包装,发展循环经济。③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行业规范。④建成社会化的快件包装物回收体系。‎ ‎10、A 【A是省略句,B是判断句,C、D是状语后置句】‎ ‎11、C 【束发指十五岁,非古代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20岁才是】‎ ‎12、D 【“临川先生”指北宋王安石】‎ ‎13.(1)等到诸位伯父(分家)别起炉灶,里里外外装了许多小门,隔墙到处都是。‎ ‎(2)轩跟西边的内室相接,过世的母亲曾经来过一次。‎ ‎(3)我常关着窗户住着,时间长了,我能够凭着人的足音,分辨出他们是谁。‎ ‎14.AC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A 项,中八句为一层,揭露了“豪贵家”征歌逐舞的豪奢生活;后两句为一层,写“饥寒人”的贫苦。C项,选择了两件设施,还有用以挡风的“罗幂”。‎ ‎15.将都城两类人大雪之下的生活境况做了鲜明的对比:富贵人家香泥抹墙、红炉供暖、罗幂保温、歌女弹奏、美酒四溢、醉唱飞雪、困倦淌汗地奢华享乐,饥寒者则可怜巴巴,手脚开裂如刀劈。(2分)集中反映了晚唐政治昏暗、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2分)表达了诗人对统治阶层不顾民生疾苦的不满与愤慨。(2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抓住关键句“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等,从中可以看出豪贵家和饥寒人的鲜明对比。“岂知”一转,翻出新意,揭示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扩展、深化了主题思想。‎ ‎16、(1)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2)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3)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17.B 【解析】① 句,铩羽而归:指失败或不得志而归。②句,素面朝天:不施脂粉而朝见皇帝。现在多指女人既美貌又自信,不需要化妆就敢出头露面。不合语境。③句,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④句,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不能用来形容质量差。⑤句,明哲保身: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现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性问题的处世态度。‎ ‎18、【答案】A 【解析】B.搭配不当,将“降低”改为“减少”;C.成分残缺,介词淹没主语,去掉“在”和“中”。D.句式杂糅,“事迹感动了广大网友自发在网上留言”应为“事迹感动了广大网友,广大网友自发在网上留言”。‎ ‎19、C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从语境来看,孟子与孔子一样,也是以“仁”为核心的,所以第①空可填“也”,排除A.D项;比较B.C项,可以从第④空入手,结合前面语境,此处应该是因果关系,可以填“所以”,排除B项;最后再验证,选择C项。 ‎ ‎20、(1)将“光临惠顾”改为“踊跃报名”,或改为其他得体的词语。‎ ‎(2)将“就教”改为“任教”或“执教”。‎ ‎(3)将“拙作”改为“大作”。‎ ‎(4)“务必按时参加,不得缺席”语气生硬,删去 ‎(每个句子1分。“光临惠顾”一般用于商业场合,“就教”的意思是接受教育,“拙作”是谦虚地称自己的作品,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得体。需要考生多关注谦辞、敬辞,注意说话主体的身份和受话人的情况。‎ ‎21、 ①除去技术壁垒、经济利益的影响 ②都会以其对本土文化的理解为基础 ③必须从文化传播做起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根据“文化差异是中医药海外发展的主要阻碍”,①处谈中医药海外发展的政治、经济阻碍。根据“因为任何人在接受一种外来文化时”,②处谈接受外来文化的基础。根据“让不相信中医的外国人看中医、吃中药”,③处结合前文“文化差异”来谈。‎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材料共给出五句话,要求以其中两三则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五句话都有共同的内容,即重视民族的语言,这样就要求分析侧重点,其中①⑤强调对方言的重视,②③强调方言的特征及其意义,④强调如何学习语言,由此可以组合,如除①⑤、②③组合外,还可以②③④组合谈为什么学习语言民族语言和如何学习。行文时最后通过对语句的分析引出观点,使其有针对性,然后分层的论述,如为什学习,如何学习等。在论述过程中集合现实,体现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