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西省高安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高安二中2018——2019(上)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情志是中国古代诗学范畴的概念,是诗歌的内在本质要素。史传文学的“志”体现在以一字寓褒贬的春秋笔法中,在叙事中蕴含着事理,抒发史官的政治抱负。“情”表现为史官在书写历史时“发愤著史”,融入自己的心灵感悟,饱含深情。用诗学范畴的“情志”来研究史传文学,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史传艺术本质的认识。 先秦时期,史官掌管祭祀、占卜、记事、典册等一系列国家大事。这些人知识渊博、地位崇高,不仅担负记录历史的责任,还要向君王谏言、献策,有时还会陷入政治斗争的旋涡中。史官个人的荣辱成败与国家兴亡是分不开的,他们同其他臣子一样肩负励精图治的使命。这也就是史官要在史传中表现“志”的原因。 史官在记史时抒发意志,因为他们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还是历史的参与者。孔子慨叹:“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史记·孔子世家》)如果是秉笔直书,只是客观记录历史,孔子何以想到后世“罪”他?深层原因还是他在《春秋》中融入了自己信奉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标准。这种价值观念并不是作者个人狭隘的主观取向,而是认识历史的一种参照系统。 史传在对事件和人物做点评时,往往会追加一个点评的主体。这样就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品评区分开来,不会混为一体,不至于影响史实的客观真实性。对事件的看法借“君子”“仲尼”等之口表达,实质上是借他人之口抒心中所想。这样的叙事技巧,既保持了历史的客观真实性,凸显了史学家的公正,也在字里行间暗含了作为一个当局者的态度——史官并不是看客,而是切身为国家兴衰存亡忧心忡忡的正义保卫者。 钱钟书言“史蕴诗心”,史传亦是史官的心灵史。这一点在司马迁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尽管一直秉持据事直书的信念,但在司马迁看来,史传不仅是对历史的整理和记录,也是对现实的态度,是体现价值观的一种途径。他以诗性叙述,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展示了历史强大的生命力。例如《史记·刺客列传》中饱含深情地刻画了刺客这样一类人物,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高渐离,一个个有血有肉、肝胆相照,淋漓尽致地诠释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价值观、人生观。 历史记录的本质是对人类文明痕迹的捕捉,史官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要与历史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他的使命就是饱含着深情把已经逝去的人物写出生命,把已经发生的事件写得生动,最终呈现出鲜活的人物、鲜活的历史,让跳动的生命气息绵延不绝。 史传作者的“情”不同于抒情诗人的“情”。诗人多聚焦于一时一刻的客观世界和主观意志;史官有更加广阔的胸襟,不仅关注当代,也关注过去的人和事,在动态的社会和人生中表情达意。诗歌的情是静中显情;史传的情是动中传情。诗歌字里行间传递着诗人的情感;史传则是表面上有意避之,实则处处传情。 (摘编自魏玮《史传文学的“情志”》)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史书中都蕴含着“情志”:在叙事中蕴含着事理,抒发史官的政治抱负;写史书时融入史官的心灵感悟。 B. 史传往往借某个主体对事件和人物进行点评,这样就区分了历史事件和人物品评,而不至于影响史实的客观真实性。 C. 司马迁认为,史传不是对历史的整理和记录,而是对现实的态度,是体现价值观的一种途径,他践行了自己的理念。 D. 史传作者的“情”与抒情诗人的“情”不同,诗歌字里行间传递着诗人的情感,史传则是有意避开情感。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把属于古诗学概念的“情志”引入史学研究中,目的是深化对史传艺术本质的认识。 B. 文章主体部分从记史言志和作史缘情两个角度进行阐述,后一角度与诗学进行了对比。 C. 文章引用《史记》中孔子的言论,论证史官在记史时抒发意志,是历史的参与者的观点。 D. 文章列举《史记》中的刺客这一类性格鲜明的人物,论述司马迁秉笔直书的治史观念。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史官个人的荣辱成败与国家兴亡紧密相连,他们有一种使命感,因此在史传中表现“志”。 B. 《春秋》融入了孔子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标准,主观内容较多,只能作为历史的参考。 C. 史官在史书中表达自己作为当局者的态度,这是史官心忧国家,对国家兴亡的一种责任。 D. 饱含深情地写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写出鲜活的人物、鲜活的历史,这是史官的伟大之处。 【答案】1. B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要先认真研读文本内容,然后将理解和选项进行比对分析。选项A,“史书”扩大范围,“都”表述绝对化;选项C,“不是……而是”错,原文为“不仅是……也是”;选项D,“有意避开情感”错,原文为“史传则是表面上有意避之,实则处处传情”。故答案选B。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选项D,“论述司马迁秉笔直书的治史观念”错,应是论述司马迁史蕴诗心,在史书中体现价值观的观点。故答案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B,“主观内容较多,只能作为历史的参考”错,孔子在《春秋》中表达的价值观念不是作者个人狭隘的主观取向,而是认识历史的一种参照系统。故答案选B。 【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总之,考生要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海滩上的一群羊 苏童 九岁的男孩将一把沙子从左手灌到右手,又从右手换左手,最后沙子从他的指缝间无声地泻下来。他的眼睛漠然地盯着海面上的一个红色浮标,除了鼻孔里偶尔吸溜几声,男孩对于他初次见到的大海不置一词。 你怎么不说话?工程师端详着儿子的脸,他说,大海与你的想象不一样?就是不一样的,它并非像你们语文书上说的无边无际,知道吗,大海其实很像一只碗,一只巨大的碗,里面盛满了咸涩的液体。 也有人把海洋比喻成荒原,只不过人不能在上面行走。你觉得海洋像一片荒原吗?工程师继续说,海其实是不平静的。 就在这时候远处传来了那阵清脆的铃当声,男孩循声望去,一眼就看见一个穿着褴褛的牧羊人赶着一群羊沿着海滩慢慢走来,因为蓝色的海水反衬着那群羊,它们看上去白得耀眼,也因为羊群走得缓慢而闲散,它们看上去就像被风吹散的几卷棉花。男孩不禁大叫起来,看呀,你看那边,来了一群羊! 带你来海边是让你来看海的,不许去看羊。工程师阻止了男孩。 整个下午工程师和他的同事都在疗养院里打桥牌,男孩到牌桌旁观看了一会儿,他们不关心男孩的存在,只顾研究各自手里的牌。大人们这样无视他的存在,男孩同样也不高兴,他绕着牌桌气势汹汹地走了一圈,突然从那个老头手里抽出一张牌扔在桌上,然后一溜烟地跑了。 男孩从走廊的这一头奔向另一头,一只海鸥嗖地从他脚下飞起来,吓了他一跳。地上有半块被扔弃的馒头,它一定是饿得没办法了,才飞来啄食又冷又硬的馒头。 那只饥饿的海鸥召唤着男孩,男孩后来找到了两只冷馒头,他把馒头掖在口袋里,偷偷跑出了疗养院。男孩是去给海鸥喂食的,但当他来到海滩上,看见的却是那个牧羊人和他的那群羊。 孩子,你喜欢羊呢,牧羊人跳下舢板,走到男孩身后说,我看出来了,你喜欢羊呢。 男孩蹲下来摸了摸一头绵羊的耳朵,那头羊的颈脖上套着一圈,他先是摸了摸铃铛,而后开始摸绵羊的背脊,然后贴着羊的肚皮听了听,这心跳居然有着与人的心脏一样的节奏与音色。真温暖啊!男孩不由得感叹。 我看你喜欢羊,你是真的喜欢羊呢,牧羊人的脸上堆满了笑,他说,孩子,你也买两头羊吧,很便宜的。 你说什么?男孩受惊似地跳了起来,你要把羊卖给我? 不卖没办法么,自己养的羊,能卖几个钱就是几个钱。牧羊人挤了挤眼睛说。 男孩不知该如何拒绝,掏出馒头开始喂海鸥。 那是白馒头。牧羊人说。牧羊人仍然满脸堆笑,说,这么好的白馒头,喂鸟多可惜,让我吃了吧。 男孩说,你不能吃这馒头,这是我在地上捡的,又硬又脏,这馒头只能喂海鸥。牧羊人用一种固执的眼神盯着男孩,他说,我用一头羊换你的馒头,那总行了吧? 男孩观察着他的表情,牧羊人说话好像是认真的,男孩犹豫了一会儿,终于鼓足勇气朝羊群走去,边走边说,是你自己要我牵羊的,你可别反悔。 男孩挑选了那只脖颈上有铃铛的绵羊,他牵着羊跑了几步,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回头偷偷地一看,牧羊人已经躺在舢板上了。 我们知道男孩最后并没有把羊牵回到疗养院,走到半路上他就听见了工程师的呼唤,工程师的声音很焦灼也很愤怒,男孩下意识地松开了那只羊,他丢下羊朝旁侧跑了一段路,又朝前飞奔了一百米,最后站在工程师面前呼呼地喘着气。 夜晚窗外起了大风,男孩守望着海滩,他的智慧告诉他,牧羊人赶着羊离开了海滩,这么冷的夜晚,这么大的北风,他们不会留在海滩上的。男孩的眼睛却告诉他,他看见的那些白色的影子就是一群羊,一群羊正滞留在海浪飞沙之间,月光一片昏暝,他看见一头羊走进了海水中,像一朵棉花被风吹入了海里,然后便是第二头羊和第三头羊尾随着走进海水之中。男孩几乎大叫起来,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看见的就是一群投奔大海的羊,它们被牧羊人遗弃在海边,现在它们朝海上走了,它们漂浮在暗黑色的大海上,漂浮在汹涌的波浪之间。 男孩终于呜呜大哭起来,男孩的哭声使工程师感到震惊,你怎么回事?工程师慌忙抱着儿子,他说,你在想什么,你看见了什么? 羊群下海了,它们会被淹死的,男孩边哭边说,谁也不要那群羊,它们会被海水淹死的。 你在说些什么,海上哪来的羊群?工程师伏在窗台上,迷惑地眺望着远处的海面。 我们知道工程师无法安慰他的儿子。事实上男孩最挂念的是那头脖颈上挂铃铛的绵羊,是他扔下了那头羊,他不知道它是否与羊群在一起,他不知道那头羊最后去了什么地方。 (有删改)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情节波澜起伏,矛盾尖锐集中,写了一位父亲带孩子到海边度假,偶遇一群羊,孩子被羊吸引而父亲却不理解,父子之间由此产生隔膜的故事。 B. 不仅是父亲,连同打牌的大人们都一样,他们都不理解孩子,不重视孩子的需要,他们对孩子的无视让孩子愤怒。 C. 父亲用“成涩的液体”、“荒原”、“不平静”这样的话语向孩子描述海,暗示作为成人的他丧失了对生活的热情和浪漫的情怀。 D. “隔膜”是现代社会人们所面临的一种精神困境,作者通过巧妙的构思,借作品中的男孩、父亲、羊群等形象来传达这一主题。 5. 根据小说情节分析文中男孩的形象特点。 6. 请结合全文分析“羊”的象征意义。 【答案】4. A 5. ①孤独:父亲向他描述的大海是灰暗的沮丧的,孩子无法理解,在成年人的语境里他是孤独的;②无助:面对周围成年人对他的无视,他没有办法改变,是无助的;③善良:爱羊,喂饥饿的海鸥,挂念被他抛弃在半路的羊,又有天性未泯的童真。 6. ①“羊”象征着善良、童真,文中强调羊“白得耀眼”,这与父亲描述的阴沉的海形成了对比;②“羊”是美好事物的代表,象征着理解和温暖,孩子在触摸羊时,感叹“真温暖啊”,这与周围不理解他的冰冷的成人世界形成了对比。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A项,“小说情节波澜起伏,矛盾尖锐集中,……父子之间由此产生隔膜的故事”错误,从文中来看,小说情节和矛盾都是淡化的,父子之间的隔膜在羊群出现之前就产生了,如在一开始看海的时候,男孩对于眼前的大海很漠然,却对羊群感兴趣,工程师很生气,这说明工程师不知道儿子的内心到底向往什么;如在疗养院中,工程师和他的同事忙着自己的事情,根本不关心男孩的存在,所以说父子之间的隔膜并不是由偶遇一群羊,孩子被羊吸引而父亲却不理解而引发的。故选A项。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根据小说情节分析文中男孩的形象特点”,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本题中,如一开始工程师向男孩描述大海的时候,男孩“将一把沙子从左手灌到右手,又从右手换左手,最后沙子从他的指缝间无声地泻下来。他的眼睛漠然地盯着海面上的一个红色浮标,除了鼻孔里偶尔吸溜几声,男孩对于他初次见到的大海不置一词”,由此可知,在成年人的语境中,男孩是孤独的,男孩无法理解父亲描述的画面,父亲也不知道男孩真正喜欢什么;如在疗养院中,工程师“和他的同事都在疗养院里打桥牌,……他们不关心男孩的存在,只顾研究各自手里的牌”,面对大人们对他的无视,男孩“同样也不高兴,他绕着牌桌气势汹汹地走了一圈,突然从那个老头手里抽出一张牌扔在桌上,然后一溜烟地跑了”,这表现出男孩的无助;跑出疗养院的男孩去喂食海鸥,“那只饥饿的海鸥召唤着男孩,男孩后来找到了两只冷馒头,他把馒头掖在口袋里,偷偷跑出了疗养院。男孩是去给海鸥喂食的”,夜晚男孩牵挂那群羊,“羊群下海了,它们会被淹死的,男孩边哭边说,谁也不要那群羊,它们会被海水淹死的”,这些表现出男孩的善良以及童真。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即可。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结合全文分析‘羊’的象征意义”,这就要求考生要到文中找出描写“羊群”的内容,根据这些内容概括其特点,再看这样的羊群与文中其他的形象之间的关联。如一开始工程师给男孩描绘大海的时候,男孩看到的羊群是“白得耀眼”,之所以白得耀眼,是“因为蓝色的海水反衬着那群羊”,而工程师描绘的大海是不平静的,海水是咸涩的,是阴沉的,这是成人眼中的世界,与孩子眼中的“羊群”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此时的“羊群”象征着善良和童真;如跑出疗养院的男孩遇到羊群,“男孩蹲下来摸了摸一头绵羊的耳朵,那头羊的颈脖上套着一圈,他先是摸了摸铃铛,而后开始摸绵羊的背脊,然后贴着羊的肚皮听了听,这心跳居然有着与人的心脏一样的节奏与音色。真温暖啊”,“真温暖”与前面男孩在疗养院中受到大人的无视形成对比,此处的“羊群”是美好事物的象征,是温暖和理解的象征。考生结合这些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即可。 【点睛】小说阅读的选择题考查的范围非常广泛,所涉及的考点有分析人物形象、梳理小说情节、概括小说主题、鉴赏表达技巧等,可以说是一种综合型试题。做好这种题目,既要通观全文,又要分析细节。首先要分析人物,明辨感情。小说中的人物是鲜活的,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会通过小说中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或爱或憎,或褒扬或贬抑。在选项中,命题人往往从褒贬错位、轻重失误的角度设置陷阱。然后根据情节,分析因果。在选项中命题人往往从强加因果、曲解原文、断章取义等角度设置陷阱,遇到这类选项,考生要结合相关情节仔细推究小说的因果关系。借助要核对原文,明辨技巧,这道题时常考查表达技巧,在选项中,命题人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小说进行赏析,一般会从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的角度设置陷阱。考生要对表达技巧的基础知识心中有数,准确判断小说是否采用某种表达技巧。最后还要梳理内容,把握主旨,一篇小说中有情节设计、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多项具体内容,这些内容又都和主旨情感有关。命题人往往会在内容和主旨上设题。 解答鉴赏人物形象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从具体的做法来看,考生要从小说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考生可以圈出这些内容,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然后再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物,这些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北斗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目标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卫星在太空飞行,太阳与地球是它的航标灯:卫星飞行姿态的建立依赖于对太阳、地球的观测,测量精度越高,卫星飞行姿态就越稳定,提供的导航精度也越高。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的“三只眼”,就是通过观测太阳、地球为导航卫星提供导航。 专家介绍说,“三只眼”就是两个“太阳眼”(模拟太阳敏感器、数字太阳敏感器)、一个“地球眼”(红外地球敏感器)。“太阳眼”测量太阳的位置,“地球眼”测量地球的位置。 安装了“三只眼”的北斗卫星的优异表现与“视力”密切相关。卫星入轨初期用模拟太阳敏感器捕获太阳,再通过数字太阳敏感器和红外地球敏感器共同作用,更加精确地确定卫星的三轴姿态。 科研人员对北斗卫星数字太阳敏感器和红外地球敏感器进行了关键技术攻关。数字太阳敏感器的关键技术突破,实现了关键元件自主可控;红外地球敏感器的关键技术突破后,具有高测量精度、高可靠性、长寿命、不易受太阳等天体对测量的干扰等优点。 卫星与卫星之间的通信——星间链路,是北斗导航系统由区域向全球过渡的关键技术,是提升系统全球服务能力的核心技术手段,也是北斗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重要标识和技术制高点。 中国科研人员提出了自己的北斗全球组网星间链路解决方案,率先采用毫米波技术体制和生产工艺,研制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星间链路产品。这将对北斗导航卫星实现全球组网起到关键作用,极大地促进北斗全球系统的跨域发展。 (摘编自余建斌《自主创新确保北斗系统稳定运行》,《人民日报》2018年6月11日) 材料二: 中新社西宁7月3日电在青海省,千百年来牛羊吃草到哪里牧民们就跟到哪里,记者3日从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获悉,目前该省以北斗卫星技术为基础,对草场和牲畜实施动态监控,进行智慧放牧。 传统放牧方式下,操场利用率低,且牧民较难全面、便捷地掌握牧草生长、气象灾害和动物疫情等信息。现在牧民通过北斗手持终端“牧民通”,依据北斗卫星制定的放牧方案以及北斗短报文双向通信功能,便可以实时掌握游牧路线、草场动态、疫病防疫等信息。 据了解,青海省以北斗卫星技术为基础,已建立了天地一体的天然牧草采集和监测系统,应用于高寒草地畜牧业生产,并建立了基于北斗的草地自动监测站和北斗生态畜牧业数据服务平台。 北斗卫星信息技术应用在畜牧业生产中,可以建立融牧草资源利用、家畜动态监测、疫情预警、气象灾害预报等信息于一体的高寒地区特色生态养殖模式。 (摘编自中新网《北斗卫星“试水”青海高原智慧放牧》) 材料三: 12月30日报道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2020年中国北斗卫星导航全部产值有望达到4000亿元人民币。 中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于2012年正式开通,时过五年,目前已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近又与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实现全面信号兼容。 与全球其他三大卫星导航系统(美国的GPS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欧盟的伽利略系统)相比,北斗除了具备三大系统的技术机制之外,还有独具的短报文和位置报告服务能力。 与GPS芯片价格相比,芯片单价曾一直是制约北斗导航民用的最大瓶颈。如今,由于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加上工艺产能的提升,国产北斗芯片单价已降至6元,在总体性能上也达到甚至优于国际同类产品。 目前,中国的北斗系统已经在公安、交通、渔业、电力、林业、减灾等行业得到广泛运用。据统计,各类北斗终端及运营平台已经为23个省市、超过35万辆客货运车、远洋渔船等提供服务。 (摘编自《参考消息》)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现阶段,我国的北斗系统尚不能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但随着技术的升级、系统的完善,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的目标有望实现。 B. 对北斗导航系统由区域向全球过渡的关键技术星间链路的研制,我国科研人员将采用毫米波技术体制和生产工艺,这在世界上尚属首次。 C. 传统放牧方式存在草场利用率低、牧民不能全面而便捷地掌握相关信息等弊端,而运用北斗卫星系统进行放牧则可能避免这些弊端。 D. 我国的北斗卫星系统已经在民用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材料二以青海省牧民们放牧方式的改变较为详细地佐证了这一成果。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全球三大卫星导航系统GPS系统、格洛纳斯系统、伽利略系统相比,毫不逊色。 B. 如果没有攻克红外地球敏感器的关键技术,那么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就可能存在测量精度和可靠性不高、寿命短、易受干扰等缺点。 C. 基于北斗的天地一体的天然牧草采集和监测系统、草地自动监测站、生态畜牧业数据服务平台的建成,有助于促进青海省畜牧业的发展。 D. 以前,芯片价格高是制约北斗导航民用的大难题;如今这一难题已经解决,人们乐观估计北斗导航的民用产值将可能达到四千亿元人民币。 9. 我国的北斗卫星系统具有哪些特点?请联系全文加以概括并简要说明。 【答案】7. C 8. D 9. ①自主发展,独立运行。是我国科研人员独自研发成功的。②运行稳定。通过“三只眼”提供导航服务,不易受到干扰。③性能优越。精度高,而且独具短报文和位置报告服务功能。④运用广泛。已经广泛运用于公安、交通、渔业、电力、林业、减灾等行业。⑤覆盖面广。目前已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⑥价格低廉。芯片单价已降至6元。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C项,“不能全面而便捷地掌握”说得太绝对,原文是说“很难”,程度上有区别。故选C项。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各个选项内容的正误。D项“民用产值”错,范围缩小,原文是说“产业的产值”。故选D项。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題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本题作答时先明确题干问题指向“我国的北斗卫星系统具有哪些特点”,就是要筛选出每一则材料与此相关的信息,如材料一“北斗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安装了‘三只眼’的北斗卫星的优异表现与‘视力’密切相关。”“具有高测量精度、高可靠性、长寿命、不易受太阳等天体对测量的干扰等优点”。材料三“北斗除了具备三大系统的技术机制之外,还有独具的短报文和位置报告服务能力。”“中国的北斗系统已经在公安、交通、渔业、电力、林业、减灾等行业得到广泛运用”。第二步整合材料,按照题干要求分点概括相关内容,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洁。 【点睛】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类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汉忠,字希杰,徐州彭城人。少豪荡,有膂力,形质魁岸,善骑射。节帅高继冲欲召至帐下,汉忠不往。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即位,补殿前指挥使,累迁内殿直都知。从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战益急,上壮之,迁东西班指挥使。刘继元降,以所部安抚城中。师还,改殿前左班指挥使,三迁右班都虞候、领涿州刺史。雍熙中,改马步军都军头。端拱初,出为宾团练使,历冀、贝二州部署,徙天雄军。二年,入为侍卫马军都虞候、领洮州观察使、高阳关副都部署。契丹南侵,汉忠合诸军击败之,斩馘甚众。真宗即位,自中山召归。 俄复出为高阳关都部署,进领威塞军节度。成平三年,又为泾原、环庆两路都部署兼安抚使,迁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改镇、定、高阳关都部署、三路都排阵使。契丹掠中山,汉忠率诸将阵于野,契丹遁,追斩甚众,获其贵将。加殿前副都指挥使,改领保静军节度。五年,罢西面经略使,命汉忠为邻宁、环庆两路都部署,李允正、宋沆为钤辖,领戍兵二万五千人,委汉忠分道控制。数月召还坐违诏无功责为左屯卫上将军出知襄州常奉外增岁给钱二百万。未上道,暴得疾卒。赠 太尉,以其长子内殿崇班从吉为阁门祗候,次子从政、从益为左右侍禁。汉忠有识略,军政甚肃,每行师,旦日,必祝曰:“愿军民无犯吾令,违者一毫不贷。”性刚果,不务小节,轻财乐施。好读书,颇能诗,喜儒士,待宾佐有礼,名称甚茂,以是自矜尚,群帅不悦。 (节选自«宋史王汉忠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数月召还/坐违诏无功/责为左屯卫上将军/出知襄州/常奉外增岁给钱二百万/ B. 数月召/还坐违诏无功/责为左屯卫/上将军出知襄州/常奉外增岁给钱二百万/ C. 数月召/还坐违诏无功/责为左屯卫上将军出知襄州/常奉外/增岁给钱二百万/ D. 数月召还/坐违诏无功/责为左屯卫/上将军出知襄州/常奉外增岁给钱二百万/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可以指自己打下的江山,也可以是继承位子。 B. 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如:太宗、高宗。 C. 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D. 端拱是宋太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比如雍熙。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汉忠才能和力气出众,年少豪放不羁。他膂力甚强,身形魁梧高大,面对高继冲的征召,他却不肯前往应召,最后因为斗殴杀人而跑到京城。 B. 王汉忠作战勇敢,得到皇帝赏识。他在攻打太原的战斗中,受伤不下火线,受到太宗皇帝的赏识,皇上将其由内殿直都知升为东西班指挥使。 C. 王汉忠受到重任,英勇抗击契丹。他在两次抗击契丹入侵的战斗中,表现出色,杀敌甚多,并在第二次战斗中,活捉了契丹地位显要的将领。 D. 王汉忠爱好读书,军队纪律严明,他爱好读书,喜欢读书人,并且还能作诗,名声很大,因此骄矜自大,上级将帅都不太喜欢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从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战益急,上壮之,迁东西班指挥使。 (2)每行师,旦日,必祝曰:“愿军民无犯吾令,违者一毫不贷。” 【答案】10. A 11. D 12. D 13. (1)王汉忠随太宗出征太原,率先登城,被流矢射中眼珠,作战更加奋勇,皇帝赞许他,升为东西班指挥使。 (2)每次出兵,清晨时一定焚香祷告说:“希望部下将士不要违犯我的命令,违者毫不宽恕。”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召还”一个词语不要断开;“左屯卫上将军”官职名,不要断开。故选A。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D项,“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错误,过于绝对化。追赠,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皇帝赐予官员父母、妻室以爵位名号,存者称封,已死称赠。明、清文武官员一品封赠三代,二、三品封赠二代,四品至七品封赠一代,亦按不同品级封赠其妻以不同名号,一般在有庆典时封赠。故选D。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题中D项,手下的将领很不高兴的原因不是“因为对待将士们要求严格”,而是王汉忠“自矜尚”。故选D。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流矢中眸:被动句;从:随行,跟随;急:猛烈;剧烈;壮:意动用法,以…为壮美,赞赏;行师:用兵;出兵;祝:祷告,向鬼神求福;贷:宽恕,饶恕;者:代词,……人。 参考译文: 王汉忠,字希杰,是徐州彭城人。年轻时豪放不羁,膂力过人,身形魁梧高大,擅长骑马射箭。徐州节度使高继冲想将他召至帐下,王汉忠不肯前往。因为斗殴杀了乡里少年,就逃走了。一夜之后,被害者复活了,其父派人在萧县追上了他,王汉忠不肯回去,向西到了京城。太宗在王府,召见了他,很欣赏他的身材和气力,将他安置在身边。太宗即位以后,任命他担任殿前指挥使,屡次升迁为内殿直都知。王汉忠随太宗出征太原,率先登城,被流矢射中眼珠,作战更加奋勇,皇帝赞许他,升为东西班指挥使。刘继元投降后,用他的部下安抚城中。班师回京后,改任殿前左班指挥使,三次升迁为右班都虞候,兼涿州刺史。雍熙年间,改任马步军都军头。端拱初年,出任宾州团练使,历任冀、贝二州部署,迁任天雄军。端拱二年,入朝为侍卫马军都虞候,兼洮州观察使、高阳关副都部署。契丹向南入侵,王汉忠会合诸军将其击败,杀敌甚多。真宗即位后,将他从中山召回朝廷。不久,又外放高阳关都部署,晋升为威塞军节度使。咸平三年,又任泾原、环庆两路都部署兼安抚使,改任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改任镇、定、高阳关都部署、三路都排阵使。契丹掳掠中山,王汉忠率领诸将在郊外布阵迎击,契丹败逃,王汉忠领兵追杀,斩获很多,活捉其地位显要的将领。加封殿前副都指挥使,兼任保静军节度使。咸平五年,罢西面经略使,任命王汉忠为邠宁、环庆两路都部署,李允正、宋沆担任钤辖,统率戍守边疆的士兵二万五千人,交付王汉忠分道控制。数月后召回京城,因为违抗诏令无功获罪,贬为左屯卫上将军,出任襄州知州,在基本俸禄之外每年增加供给钱二百万。尚未赴任,得暴病而死。追赠太尉,以其长子内殿崇班王从吉为阁门祗候,次子王从政、王从益为左右侍禁。王汉忠有见识和谋略,军中政事非常整肃,每次出兵,清晨时一定焚香祷告说:“希望部下将士不要违犯我的命令,违者毫不宽恕。”因此他的部下从无偷盗抢劫之事发生。性格刚强果敢,不拘小节,轻视财物乐善好施。爱好读书,颇能作诗。喜欢儒士,对待幕宾佐吏有礼,名声很大,因此骄矜自大,上级将帅都不太喜欢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客中闻雁 黄仲则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 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 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14.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第一句写景,山因落日返照显得明亮,水在沙的映衬下显得明澈,营造了一幅明亮澄丽但又萧瑟凄凉的画面。首联第二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 B. 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 C. 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紧承颔联的雁鸣叙述,雁鸣声伴随着霜露,千家万户都响起了捣衣声,家家为远方的亲人赶制棉衣。 D. 颈联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就好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 15. 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悲秋之情:作者看到秋天萧瑟的景象,顿生感慨。(首联)②思乡之情,孤独寂寞:漂泊在外,孤身一人。(颔联、颈联)③为生计而愁:岁末为温饱奔波。(尾联)④感慨年华老去:每年白发增加,越显苍老。(尾联)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C项,“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千家万户都响起了捣衣声,家家为远方的亲人赶制棉衣”错误,从诗中来看,“和霜欲起千村杵”,“欲”意思是“要”“将要”,这说明下霜的季节就要到了,千村万户都响起捣衣声,开始制作冬天的衣服,由此可知,“千村杵”是作者想象,是虚写。故选C项。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是针对全篇设题,且题干明确说明“哪些”,说明情感不止一点。需要考生结合诗歌的标题、诗中的意象、情感词等进行分析。诗歌的标题“客中闻雁”,“客中”说明诗人此时正在客途中,必然会生发羁旅愁思,“闻雁”,必然会引发思乡之情。首联“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如果说前一句描绘了一幅明亮澄丽但又萧瑟凄凉的画面,第二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引发诗人的悲秋之情。颔联“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古人在远游思念家乡的时候,往往会登高望远。而大雁秋天南飞,也往往勾起游子对家乡的思念。独自登上高楼,看不到天边的路,凄然无语。忽然听到一只孤独大雁的叫声,想起远方的家。尾联“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稻梁”,比喻衣食生计,“星鬓”,发白的头发,诗句说我也和大雁一样,忧愁岁月,为免于饥寒而四处奔波,每年都为此增加星星白发,尾联前一句指出诗人为生计而愁,后一句为年华老去而感慨。考生结合这些内容分析作答即可。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感叹收复中原、徒成虚愿,于是有了不堪回首之感。这一感慨,因见“___,_________”而愈加强烈。 【答案】 (1). 我决起而飞 (2). 抢榆枋而止 (3). 人生如梦 (4). 一尊还酹江月 (5). 佛狸祠下 (6). 一片神鸦社鼓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决”“抢”“榆枋”“尊” “酹”“佛狸祠”“鸦”等。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木版年画的雏形有避邪的内容,也有祈福的含义。等到祈福的愿望成为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木版年画的题材就变得________了。一切对生活的欲求与向往,比如生活富足、庄稼丰收、老人长寿等等,都展现在年画上。特别是在________的日子里,这些年画分外具有感染力,给人们带来安慰、鼓励和希冀,充分展示了人们的生命理想与生活情感。所以,木版年画中最重要的价值是精神价值。木版年画往往是进行民间道德伦理规范、文化艺术和生活知识教育的重要平台。木版年画涉及历史、宗教、神话、传说、戏曲等,反映社会生活之广阔,可谓________。木版年画描绘过的戏曲多不胜数,不少在年画上出现过的剧目如今早已绝迹不存。至于那种________的描写民俗风情的年画,带着不同地域与时代的气息,记录了大量珍贵的人文信息,更是木版年画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画面都出自农民独特的视角。( ),他们的画笔与刻刀直接反映着自己的爱憎、趣味、生活态度、文化心理以及价值观,深刻地外化农民心灵的年画,大量深藏在年画的遗存中。然而,这些遗存却不为人知地散落在民间。 17. 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丰富多彩辞旧迎新无所不包绘声绘色 B. 多姿多彩辞旧迎新无所不有惟妙惟肖 C. 丰富多彩迎来送往无所不包绘声绘色 D. 多姿多彩迎来送往无所不有惟妙惟肖 18. 文中画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木版年画往往是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文化艺术和生活知识教育的重要工具。 B. 木版年画往往是民间进行道徳伦理规范、文化艺术传播和生活知识教育的重要平台。 C. 木版年画往往是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和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平台。 D. 木版年画往往是进行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和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工具。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木版年画是农民的始作俑者 B. 农民处木版年画的销售者 C. 农民是木版年画的原创者 D. 木版年画是农民的消费者 【答案】17. A 18. D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处,丰富多彩:形容内容丰富,花色繁多。多姿多彩:形容颜色形态多样。根据横线前“木版年画的题材”推断出此处选用成语“丰富多彩”。第二处,辞旧迎新:指的是告别旧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即庆贺新年的意思。迎来送往:指走的欢送,来的欢迎,形容忙于交际应酬。根据横线后文“年画”推断出此处选用成语“辞旧迎新”。第三处,无所不包,是指没有什么不被包括,形容包含的东西非常多。无所不有,是什么都有(多指不好的事物)。根据横线前“木版年画涉及历史、宗教、神话、传说、戏曲等,反映社会生活之广阔”,推断出此处选用“无所不包”。第四处,绘声绘色,指以可见或可理解的形式来描绘或概括,形容叙述、描写得极其逼真。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根据后文“描写民俗风情的年画,带着不同地域与时代的气息,记录了大量珍贵的人文信息”,使用“绘声绘色”更恰当。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结合上下文仔细分析划线句子,指出句子中存在的语病,再分析选项,逐一排除,确定答案。仔细阅读划线句子“木版年画往往是进行民间道德伦理规范、文化艺术和生活知识教育的重要平台”,可发现该句存在语序不当、成分残缺和主宾搭配不当的语病,首先主宾搭配不当,木版年画应是工具而不是平台,排除BC两项。成分残缺,“文化艺术”后缺“传播”一词,排除A项。而且“民间”表范围,应放在“是”的后面,另外,依据递进语意,应调整句中语序为“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和文化艺术传播”。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根据前文“这些画面都出自农民独特的视角”,以及后文“他们的画笔与刻刀直接反映着自己的爱憎、趣味、生活态度、文化心理以及价值观,深刻地外化农民心灵的年画,大量深藏在年画的遗存中”,可以推断出所要填写的句子表达的意思是农民是木版年画的创作者,据此排除BD两项。A项,“始作俑者”意思是:开始用俑殉葬的人。比喻恶劣先例的开创者。木版年画是民间艺术,是传统文化一部分,成木版年画创作者是 恶劣先例的开创者”,显然是不正确,排除A项。故选C。 【点睛】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0.下面是一封学生自荐信中的部分正文,其中有五处词语表达不恰当,请指出并修改。 首先诚挚地感谢您拨冗拜读我的自荐信!我是XX学院的一名后生,即将迈出校门。在校期间,我勤奋学习专业知识,曾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颇有建树。我积极投身学生会和广播站等学生组织,荣获校级“优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称号。我真诚地希望加盟贵单位,我定会以饱满的热情鼎力相助。敬请垂怜,回函是盼! 【答案】(1)“拜读”改为“翻阅”或“浏览”(2)“后生”改为“学生”(3)“颇有建树”改为“小有成绩”(4)“鼎力相助”改为“尽绵薄之力”(5)“垂怜”改为“垂青”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面是一封学生自荐信中的部分正文,其中有五处词语表达不恰当,请指出并修改”,然后结合语言使用的对象、对象之间的关系、使用的场合辨析正误。第一处,“拜读我的自荐信”中“拜读”使用不当,敬辞,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辞,或授某某人指点,是自己对别人的尊敬。句中形容别人阅读,谦敬不当,改为“翻阅”。“我是XX学院的一名后生”中“后生”使用不当,“后生”,指后代子孙、年轻人、晚辈,不能用来自称,且语体色彩不当,可以改为“学生”。“我……颇有建树”中“颇有建树”使用不当,“颇有建树”指在某些方面很有功绩,或者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常用来称赞别人,此处用来形容自己,使用不当,可以改为“小有成绩”。“我定会以饱满的热情鼎力相助”中“鼎力相助”使用不当,“鼎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 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此处说自己帮助别人,使用不当,可以改为“尽绵薄之力”。“敬请垂怜”中“垂怜”使用不当,“垂怜”,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怜爱或同情。此处是自荐信,是希望得到对方的重视,而不是同情,应改为“垂青”。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21.下面是语言现象的图示框架,请根据图示概述语言现象的基本特征,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50个字。 【答案】听、说是前提,读、写是基础;听和读是接受信息,说和写是发表信息;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能力。图文转换,要求考生将图表中的信息转换成语言文字信息,但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我们进行想象甚至虚构。这类题答题思路是:先看标题,再看画面,不放过图中的文字,然后看图中内容,明确图中寓意指向,最后联想现实,概括答题。本题概述时要表述清楚“听说读写”与“前提”“基础”“接受”“发表”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①:“爸爸,那是什么?”“别怕,孩子,那只是颗流星。”当导弹的尾焰划过叙利亚夜空时,一位父亲抱着慌张的孩子说道。 材料②: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国中兴通讯公司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4月20日,中兴通讯回应了该事件:美国的禁令可能导致中兴通讯进入休克状态,要求公司上下认真反思。 材料③:《十九大报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材料④:萧伯纳:“人类有两出悲剧:一出是肆意妄为,一出是万念俱灰。” 请结合上述两至三则材料,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800字。 【答案】天下为公,牵手大同 “别怕,孩子,那只是颗流星。”导弹的尾焰划过叙利亚夜空,一位父亲却这样说;习总书记又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生活在这个世界,总有问题值得深思。生活很大,你却脆弱似芦苇,一阵雷火,灰飞湮灭;生活很小,你则倔强如野草,孜孜匍匐,野蛮成长。唯有天下为公,才是阳光遍地,才是星辰大海,唯有牵手大同才是岁月静好,才是命运征程。 有人曾言:“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在二十一世纪的风起云涌中,此言得到了最好的印证 无论是叙利亚硝烟弥漫的夜空,抑或中美贸易战下的人心惶惶,国与国之间的冲突隔阂正将世界分离成一个个孤独的岛屿,和平与共享的呼声又让它们挣扎靠近,一言以蔽之:天下为公,方能牵手大同! 天下为公,牵手大同,愿倡导睦邻、命运与共,将持久和平永驻人间。 导弹成为流星的美丽谎言终究敌不过国破家亡的人眼里噙满的泪水,尔虞我诈的大国博弈亦使无辜百姓成为强权的牺牲品。叙利亚的灾难绝非个案,从南联盟的空袭轰炸,到海湾战争的伤痕累累,再到巴以冲突的没完没l整个政坛波谲云诡,谁会成为下一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谁又是下一次霸权横行的祭品? 没有人能独善其身。“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何而来?它惯看的是无数生灵在大战阴影里的泪水涟涟,它呼唤的是和平鸽翱翔、橄榄枝盛开的乐土?国际与地区冲突不断,战败者龟缩一隅,元气大伤;战胜者折翼损爪,胜利亦有代价,无辜的是广大人民。“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人类共同命运,应是和平的注脚。 天下为公,牵手大同,愿包容大德、共享大智的理念,将共同繁荣圆梦五洲。(分论点二) 近日甚嚣尘上的是对中美贸易战的热议。乐观者以为:这是民族品牌愤而后启、趁机崛起的时机;悲观者以为:中兴的前途堪忧。然而为何不想,是怎样的利益冲突让美国率先打响贸易战?在制裁的背后,是两国经济的伤筋动骨;在经济的背后,是就业饭碗的破碎和失业人群的骤增。俄罗斯遭受的制裁不可谓不严厉,但它的反扑又让谁得了好处? 为何国与国之间一定要针锋相对,而不能各退一步,海阔天空?为何国与国之间一定要紧追不舍,而不能携手并进,共同发展?为何国与国之间总要比拼高下,而不能相互促进,一起变强?——也许唯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和平才不是空想,叙利亚的孩子才能真正看到划过夜空的流星。宽容乃大德,共享乃大智! 然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义还远不止此,它应着眼于世界。 气候变化的利剑高悬,核爆危机阴魂不散,大国霸权和恐怖主义的怪胎竞相疯长,而人工智能和基因技术又将给人类带来怎样的挑战?(联系现实)纵目当下,没有一个国家能退回孤岛,自理人类的这些困难。更进一步来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生态链的一环,在雾霾、食品安全的阴影下又有谁能独善其身?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天下为公,方能共享大同。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有个体间的互联,有国家间的互助,那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设想便悠悠可期,也是我辈青年心之所向了! 张晓风说,“山在。树在。我在。大地在。岁月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 我说,“战火不在。天下为公。痛苦不在。和平在。我就牵手最好的大同世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是三则新闻加一则名人警句,目的是引导考生用理性的眼光来审视社会问题、时代风云,时代感强烈,不同于以往多则材料作文,需立足当下。考生可以从两至三则材料中找到契合点,确定写作方向,运用联系的、发展的和对立统一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材料一反映的是战争,由此可以引发对和平的祈盼;材料二反映的是国际竞争中的互损行为,由此引发对合作共赢的思考;材料三反映的是对合作共赢,关注人类共生的愿望;材料四以萧伯纳的话指出人类的两大悲剧,“肆意妄为”“ 万念俱灰”。考生可以找到材料中的有机的关联,然后合并立意。如一、三、四则材料结合,可写“关于未来的断想”,只要胸怀理想,志存高远,再大的困难也阻遏不了社会的发展。二、三则材料结合,可写“关于和平的断想”,警惕“泛和平主义”“逆全球化”思潮危害,克制不等于自信,和平与美好也是斗争出来的。材料在文体上没有明确要求,考生可以确定立意,然后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文体进行写作。如写作议论文,要有明确的观点,有清晰的论证思路;如写记叙文,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 立意角度: 结合①③——共创和平,命运共同 结合①④——慎为顾他人,存善为自己 结合②③——封闭与开放;主导与被动;对立与对话;互损与共赢;反对逆全球化 结合②④——妄为作恶,自省成善 结合①②③——弃战争,不妄作;存希望,共担当 【点睛】对时事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构思行文。一、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知道,许多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是有其内在原因的,特别是当前一些新生事 物,更是当今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因此,面对一件事情,我们首先应当“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探究其内在原因。也就是说,面对时事类作文材料,我们首先可以考虑从事件发生的原因或反映的本质这一角度立意。二、辩证角度析问题:时事类作文材料中的事件,很多情况下是利弊互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使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对事件“表明态度,阐述看法”,从而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三、明确主体作分析:众所周知,一件事情会涉及不同的主体。因此,对于时事类作文材料,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涉事主体出发,引发不同的议论角度。组织成文时,可以其中一个角度为主,其他角度为次;也可几个角度的议论内容平分笔力。四、联系现实求拓展:为了增强作文的思想深刻性,使作文更具现实意义,时事类作文还须在就事论事之外,联系现实作拓展议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