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8-2019学年 高二上月考语文试卷 ‎ ‎ 满分:150分钟 时间:150分钟 一、 现代文阅读(34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完成1-3题。(本题共3小题,9分)‎ 所有的艺术创作,开拓的都是一个艺术的空间;而艺术的空间说到底则是一个想象的空间。想象的空间不同于现实的空间,但又是以现实的空间为基础的。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说,艺术家若没有对现实空间的感受,就不可能产生艺术的想象,就不可能开拓出想象的空间来。一个自幼目盲的人,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绘画作品的;一个自幼耳聋的人,也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的。二是说,想象的空间之所以是想象的空间,归根到底是以现实的空间为依据的。我们说一个艺术家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是说他主观想象的世界与直感到的现实空间,有着极大的差别。没有现实空间的参照,是无所谓想象力丰富不丰富的。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也就有了彼此的关系问题。‎ 在这里,想象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世界在表现形态上更加类似于现实空间,让读者进入一个特定的现实空间一样,进入到作家所构筑的艺术世界中去。这个世界实际上是一个想象的世界,但并不让人感到奇异或怪诞。二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是明显不同于现实空间的另一类空间。对于这样一个想象空间,人们是陌生的,如梦如幻。但也正因为如此,它才让人领略到一种奇幻或怪诞的美感。实际上,这两种空间都是想象空间。但因为前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大致等同于现实世界,所以我们常常将其作为现实空间本身来分析和理解,不认为它是虚幻不实的。而后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就根本不同于现实世界,带有明显的梦幻感觉,所以我们常常直接称之为梦幻空间。一部《红楼梦》就同时具有这两种不同的想象形式:太虚幻境构筑的是一个梦幻空间;而对贾府人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描写,则是有关于现实空间的想象空间。‎ 想象空间虽然是在现实空间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却有着根本的差别。具体而言,现实空间不是一个人按照个人的意愿随意创造出来的,而是外在于任何一个个体人先行存在的。它给任何一个个体人,都提供了一定的自由活动的空间,但这种空间,又是极其有限的,是不能满足任何一个个体人的全部要求的。总体而言,对于任何一个个体的人,现实空间都是不完全自由、不完全舒适的。想象空间则不同了。想象空间不是外在于它的创造者的,而是它的创造者自由想象的产物。尽管他所创造的这个想象空间本身,也不是完全自由的,但想象空间对于它的创造者而言,则是自由的。假若《红楼梦》真的是曹雪芹的一部“自传”,曹雪芹就是贾宝玉。贾宝玉在贾府那个现实空间中是不自由的;而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的过程中,体验的却是创造的自由。《红楼梦》的读者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获得的也是自由的体验;他们已经不受贾府这个现实空间的束缚,他们是在超越贾府这个现实空间的视点上,来俯视这个空间的。所以想象空间是对现实空间的超越——现实空间是不自由的,想象空间则能满足人对自由的要求。    ‎ ‎(选自王富仁《现代中国异域小说研究•序》,有删改)‎ ‎1、 从原文看,下列对“想象空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想象空间是以现实空间为基础创造出来的艺术世界。‎ B. 想象空间在读者的直接感受中大致等同于现实世界。‎ C. 想象空间是作家经过自由创造开拓出的想象的世界。‎ D. 想象空间可以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自由的体验。 ‎ ‎2、 下列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用自幼目盲人的人创作优秀绘画作品受到限制的例子,说明艺术家开拓出的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是不同的。‎ B. 第二段指出了两种不同的想象形式能构筑不同的想象空间,《红楼梦》中太虚幻境就是通过两种想象形式构筑的。‎ C. 第三段用对比的方式分析现实空间和想象空间的根本差别,前者是客观存在的,后者则是创造者自由构造的。‎ D. 文章用先分后总的方式阐述了想象空间的基础、想象的两种形式、现实空间和想象空间的差别等三个问题。‎ ‎3、 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 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差别越大,越能说明艺术家想象力强、创作水平高。‎ B. 类似于现实空间的想象空间与现实关系密切,让人产生如梦如幻的感觉。‎ C. 梦幻空间以想象空间为依据,他们都与现实空间差别不大。‎ D. 想象空间能够超越人们感到不自由的现实空间,能让人在其中感到自由。‎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 风景树 朱道能 当二货提着两瓶好酒,去看几年没有来往的幺爷时,一村人都把脖子抻得像大白鹅似的。 ‎ ‎“砰——砰”,幺爷院里突然传来两声玻璃的爆响。 ‎ 不一会儿,二货跑出门,脸紫得像茄子:“你个老东西,就跟树过一辈子吧!” ‎ 一村人都明白,爷俩一定是为卖银杏树的事杠上了。 ‎ 据幺爷讲,这棵银杏树是他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栽下的。只听这银杏湾的名字,就知道它早已是一村人的风景了。 ‎ 夏日,郁郁葱葱的树冠,犹如一把绿色大伞,撑起一片阴凉。一村老少,便惬意地坐在树下,大人随意闲聊,小儿绕树嬉戏。 ‎ 待到深秋,树下便是一地金黄。村人就捡拾回去,好生收藏。有长癣生疮的,熬水一洗;有破皮流血的,揉碎一按;有血高晕眩的,泡茶一饮……于是,常有人谢幺爷。他听了,一摆手:都是托先人的福哩! ‎ 眼下有人出高价,要买幺爷这棵银杏树。谁呢?就是村长大军。 ‎ 大军原本在城里开公司,当老板。后来作为有经济头脑的能人,被招贤回乡,当上了村长。 ‎ 大军一上任,立即带来一个致富项目:卖风景树。 ‎ 所谓风景树,就是漫山遍野的松树、柏树、杉树什么的。只要连根刨起,缠上草绳,运到城里一栽,就变成城里人的风景了。 ‎ 一时间,寂静的山林里,野鸡惊飞,山兔乱窜。 ‎ 再聚到银杏树下,村人的话题便出奇地一致:谁谁又卖了多少棵树,谁谁又挣了多少钱……正说得热闹,一直闷坐一旁的幺爷,冷不丁冒出一句:“一群败家子!” ‎ 村人面面相觑,然后讪着脸,散去了。 ‎ 银杏树下,便陡然冷清了许多。 ‎ 大军却常来,尽管问候十句,幺爷也难“嗯”上一声。 ‎ 一天,大军神秘地压低声音:“幺爷啊,有人想买银杏树,给你出这个价——”他张开巴掌,五个手指伸得直直地。 ‎ 幺爷吧哒着烟,望着地。 ‎ ‎“五千,五千啊!我的幺爷!”大军把手掌伸到幺爷脸前。 ‎ 幺爷吧哒着烟,又去看天。 ‎ ‎“这样吧,再加一千……” ‎ 幺爷站起身。 ‎ ‎“七千,七千怎么样?不能再高了!” ‎ 幺爷终于开口了:“先回家问你爹,看你有没有祖宗。再去问你娘,看你是吃奶长大的,还是吃屎长大的!” ‎ 大军狠狠地朝银杏树踹去,旋即又龇牙咧嘴地抱脚乱跳。 ‎ 这事让二货老婆知道了,脚跟脚地赶到大军家里。讲好一万元的价钱后,她一个电话,把在外打工的二货连夜叫了回来…… ‎ 这一天,幺爷正坐在树下打瞌睡。大军来了,板着脸说:“我代表村委会正式通知你,咱们村最近招商引资了家化工厂,需要拓宽进村公路——这棵银杏树在规划线上,要限期移走,否则将采取强制措施……” ‎ 幺爷“霍”地站起身:“你敢——” ‎ 大军冷笑道:“我是不敢,但是上级领导敢。招商引资是头等大事,天王老子也要为它让道!” ‎ 没几天,施工队果真开进山来。 ‎ 看着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一村人热血沸腾。就连蹲在茅坑上,也不忘拿根树棍,在地上划拉着征田补偿款的数目。 ‎ 至于幺爷有多少天没出院门了,恐怕只有村医才清楚。 ‎ 等再出门时,一向硬朗的幺爷,竟然拄起了拐杖。他锁上大门,颤巍巍地出了村子。 ‎ 几天后,幺爷回来了。 ‎ 再过几天,幺爷又走了。 ‎ 当公路一步步向银杏树逼近时,幺爷回来了,身后还多了几个陌生人。 ‎ 他们径直来到银杏树下,又是测量,又是拍照,一脸的兴奋。 ‎ 村人先是疑惑地张望,恍然后便一下子围过来:哈,幺爷要卖银杏树了! ‎ 正在打牌的二货老婆,把麻将一推,反穿着鞋跑过来,嘴里直嚷:“卖多少钱?卖多少钱啊?” ‎ 来人笑了:“多少钱?无价之宝!我们是文物局的,专门来登记保护这棵活化石的……” ‎ 气喘吁吁赶来的大军,张着嘴巴,半天没换过一口气来。 ‎ 幺爷走的时候,正是深秋。 ‎ 村医像往常一样,背着药箱,过来给幺爷挂药水。因为化工厂刺鼻的怪味,幺爷一直咳嗽不止,远远就能听见。今天却异常安静,安静得让人心慌。 ‎ 村医喊着幺爷,急急地推开院门…… ‎ 当二货老婆打着哈欠过来时,村医拿出一张纸,是幺爷提前交给他的遗嘱:死后遗体火化,骨灰撒在银杏树下… ‎ 安葬骨灰的那天,来了许多人,有领导,有记者。因为幺爷是全县第一个自愿火化并树葬的农民。 ‎ 银杏树下,面对镜头,大军侃侃而谈,谈在自己的带领下,银杏湾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涌现出了田有根(幺爷的大名)这样的村民典型……最后,领导把装有奖金的红包,递给死者家属。就在二货还在发愣的当儿,二货老婆从后面伸手抢过来,捏了捏,嘴角不由往上一翘。当发现镜头正在对准自己时,便用手捂着脸,大声悲号:“我的亲爹啊,您咋舍得抛下我们走了啊……” ‎ 树葬的小坑挖好了,装骨灰的布包缓缓打开。大军抢在镜头前捧起一把骨灰,边撒边念叨:“幺爷啊,咱银杏湾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您老就安心地去吧……” ‎ ‎“噼噼啪啪……”为幺爷送行的爆竹,在银杏树下,骤然响起。一树的银杏叶,簌簌而下,如同漫天的纸钱,飘撒在幺爷的骨灰上…” ‎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野鸡惊飞,山兔乱窜”生动形象地呈现了野生动物们受到惊扰慌乱逃窜的景象,以小见大,表现了“卖风景树”这一项目给当地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 B.村医是小说中的次要角色,但作用不可小视,他在幺爷生病期间对幺爷的悉心照料,与二货夫妇对待幺爷的无情无义形成了鲜明对比。‎ C.在幺爷的葬礼上,二货老婆“捏了捏”奖金红包,“嘴角不由往上一翘”,看到镜头对着自己,马上又“悲号”起来,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她的见钱眼开、冷漠虚伪。‎ D.病重的幺爷独自一人生活,死在家里也没人知道,生前寂寞,临终凄凉,葬礼上却热闹非凡,这种对比有力地讽刺了与会领导和记者的作秀行为。‎ E.小说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从二货游说幺爷卖树,到大军利诱、威胁幺爷卖树,到幺爷找来文物局保下银杏树,到幺爷去世、大军表功等,事件繁多却有条不紊。‎ ‎5、小说中幺爷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6、“银杏树”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 ‎(三)实用类文本(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 材料一:‎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 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历法的国家之一.“二十四节气”就是我国古代人民总结出的一套天文气象历法。它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作为一个轮回,基本描述了一年中不同时节太阳在黄道上位置的不同、寒来暑往的准确时间、降雨降雪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并记载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现象的时刻。因此“二十四节气”是一部反映太阳对地球产生影响的太阳历。它被列入农历中。成为农历这一古老的阴阳合历的一个重要部分。千百年来一直被我国人民沿用。即使在建设美丽中国的今天。它所蕴合的古老智慧同样非常有价值。‎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黄河流域。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在今天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 ‎(摘编自《郑州晚报)2016年12 月1日)‎ 材料二:‎ 公元前1200年的殷朝时期的甲骨文记载了“四方风”——四个方向的风,它反映了春分与秋分、夏至与冬至以及四季的变化。这表明,在该时期,“二分二至”的节气体系已经形成。‎ 战国后期的《吕氏春秋》中已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的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标示了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西汉武帝时期的《淮南子》第一次完整地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并说明了确定方法。‎ 自1645年清朝《时宪历》开始,“二十四节气”采用定气法计算。定气法以太阳运行的位置为准。“二十四节气”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度所到达的位置。现代“二十四节气”沿用定气法,具体节气时间由专家测算,以紫金山天文台颁发的《天文年历》为准。‎ ‎(摘编自《“二十四节气”历史溯源》)‎ 材料三:‎ ‎“二十四节气”客观反映了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状况,是我国物侯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紧密相连。几千年来“二十四节气”在指导我国农业生产和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了重大实践作用。今天,现代养生更看重节气,如“三月八,吃椿芽儿”,又如依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病夏治”等等。‎ 专家认为“二十四节气”和相关活动有着凝聚族群、和谐天人关系的重要意义,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中国对整个人类的文化贡献,对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编自2016年12月1日新华社报道)‎ ‎7、下列关于民众对“二十四节气”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民间传唱的“二十四节气”歌每句含六个节气,其中第三句“秋处露秋寒霜降”所指的节气依次是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B. 今天人们的生活中常用阳历,有时也用农历,"二十四节气”属太阳历,又被人们列人农历,由此可见农历和阳历两个系统互有交叉成分。‎ C.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黄河流域,之后之所以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为多民族所共享,和它被当作了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有关系。‎ D. 今天,“二十四节气”对于指导农业生产的功能逐渐破弱,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养生保健方面更重视季节更替和物候、气候的变化状况。‎ ‎8、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千多年前的股商时期,我国古人已经用甲骨文明确记载了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这表明,当时“二分二至”的节气体系已经形成。‎ B. 有很多国人仅仅知道“二十四节气”的名字,这表明,两千多年来.“二十四节气”跟人们的生活是渐行渐远的。‎ C. 战国时记载了八个节气的《吕氏春秋》和西汉时完整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淮南子》,是两部和清朝的历书《时宪历》性质一样的都讲历法的专著。‎ D. 国人对“二十四节气”相关的美食及相关传统活动和诗词、谚语的了解关注度高,表明人们对它的需求既有实用性,又有人文性。‎ ‎9、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二十四节气”有哪些重要的现实意义?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 ‎(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元行冲,河南人。博学多通,尤善音律及诂训之书。举进士,累转通事舍人,狄仁杰甚重之。行冲性不阿顺,多进规诫,尝谓仁杰日:“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膜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仁杰笑而谓人日:“此吾药笼中物,何可一日无也!”行冲以本族出于后魏,而未有编年之史,乃撰《魏典》三十卷,事详文简,为学者所称。‎ 初魏明帝时,河西柳谷瑞石有牛继马后之象,魏收旧史以为晋元帝是牛氏之子,冒姓司马,以应石文。行冲推寻事迹,以后魏昭成帝名犍,继晋受命,考校谣谶,特著论以明之。开元初,自太子詹事出为岐州刺史,又充关内道按察使。行冲自以书生不堪搏击[注]之任,固辞按察,乃以宁州刺史崔琬代焉。俄复入为右散骑常侍、东都副留守。时嗣彭王志昧庶兄志谦被人诬告谋反,考讯自诬,系狱待报,连坐十数人,行冲察其冤滥,并奏原之。四迁大理卿。时扬州长史李杰为侍御史王旭所陷,诏下大理结罪。行冲以杰历政清贞,不宜枉为谗邪所构,又奏请从轻出之,当时虽不见从,深为时论所美。先是,秘书监马怀素集学者续王俭《今书七志》,左散骑常侍褚无量于丽正殿校写四部书,事未就,而怀素、无量卒,诏行冲总代其职。于是行冲表请通撰古今书目,名为《群书四录》,命学士毋煲等分部修检,岁余书成,奏上,上嘉之。又特令行冲撰御注《孝经》疏义,列于学官。行冲俄又累表请致仕,制许之。十七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曰献。 (节选自《旧唐书·元行冲传》,有删改)‎ ‎ [注]搏击:督察举发。‎ ‎10、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膜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B. 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膜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C. 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膜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D. 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膜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11、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出”和“入”都是我国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出”一般指官员平级调动。‎ B. “庶”旧指宗族中嫡亲以外的支属,与“嫡”相对,如“庶子”指非正妻所生的儿子。‎ C. “大理寺”是我国古代的官署名,掌管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 D. “致仕”指交还官职、退休,古人还常用“乞骸骨”“请老”“移病”“乞身”等名称表示官员退休。‎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行冲博学多识,性格耿直。他知识广博,尤其通晓音律和诂训之学;他做人从不阿谀奉承,在通事舍人任上多次对狄仁杰迸言劝诫,很受器重。‎ B. 元行冲不从旧说,另立新论。魏收认为“牛继马后”指的是晋元帝改姓司马以应合瑞石上的图文;而元行冲通过考证推究,给出了对“牛继马后”的新解。‎ C. 元行冲秉持正义,断案公正。当时嗣彭王的庶兄被人诬告谋反,在审讯中被逼迫认罪,元行冲查出断案冤枉失实,一并上奏宽免了这些人。‎ D. 元行冲著述丰富,成就显著。他所著《魏典》事详文简,受到学者称赞;自己撰写的《群书四录》,受到皇上赞赏;为御注《孝经》撰写的疏义被列入学校课程。‎ ‎13、把原文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行冲自以书生不堪搏击之任,固辞按察,乃以宁州刺史崔琬代焉。 ‎ ‎(2)不宜枉为谗邪所构,又奏请从轻出之,当时虽不见从,深为时论所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 阅读这首宋诗 ,完成14-15题。 ‎ 雨后赠斯远 赵蕃 已是霜凝更雨湿,春其渐起但无痕。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 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揩摩病目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句“已是霜凝更雨湿”,交代赠诗的时节和天气,渲染了萧瑟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凄楚。‎ B.“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虚实结合,说虽然草木依旧枯萎,但梅花一定会悄然开放。‎ C.“穷日日”“遍村村”,从时空角度强调新春发现之难,表现诗人探春寻春心情之急与信念的坚定。‎ D.尾联写诗人在收到朋友斯远寄来的新诗之后,擦亮眼睛,振奋精神,一改昏沉之态,连忙回诗相赠。‎ E.本诗巧妙地将写景叙事与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表达诗人对新春的渴望和希望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 ‎15.古人评价首联中“春其渐起但无痕”一句为“一篇之警策”,说它“熔诗情和哲理于一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其中的“警策”与“哲理”。(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 (1)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 。‎ ‎(2)《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3)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①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事久假不归的,应教育说服本人返回原单位工作;说服无效,仍坚持离职的,原单位可按自动离职处理。 ‎ ‎②对于高三学子来说,这个学期是他们高中阶段最后的一个学期,也是最后一大块宝贵的复习时间,所以,同学们都全力以赴,不怕苦累,夙兴夜寐,宵衣旰食。‎ ‎③对于一年两修的武汉长江“三桥”存在的问题,应当组织多个领域的专家及有关人士召开听证会,使调查结果更加科学、客观,最终成为不易之论。‎ ‎④某些反腐题材的文学作品抱着消闲和赏玩的态度,采取自然主义创作方法,穷形尽相地描写暴力、畸形生活方式起不到反腐倡廉的作用。 ‎ ‎⑤我希望通过旅行带给孩子有别于耳提面命的学习方式,为他营造情境,给他面对不同考验与人格养成的机会,好让他有能力照顾好自己。‎ ‎⑥邹昊告诉记者,为了保护我们的干部,采用全程电子跟踪管理,既保证了整个流程的公开透明,也避免了瓜田李下之嫌。‎ A. ①③⑥ B. ①②⑤ C. ②④⑤ D. ③④⑥ ‎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 A. 剧组全体成员经过一年零三个月的苦战,一部情节新、演员新、技术新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终于与观众见面了。‎ B. 90%以上未得过麻疹和没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在接触麻疹病人后都会发病,因此这些人应及时接种疫苗,流行期少去公共场所。‎ C.‎ ‎ 仅仅立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还无法让农村真正富裕起来,农村的真正富裕,最终离不开城市的帮助,这是中央特别重视城乡统筹的重要原因。‎ D. 在质量月活动中,他们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进行了综合治理,尤其加强了对工艺流程、验收程序的监控。‎ ‎ 19.下面是某校校庆前夕,四位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3分)‎ A. 获悉母校华诞,甚喜,届时定拨冗出席庆典,特此通知。‎ B. 因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光临母校参与庆典,深表歉意。‎ C. 因航班取消,故不能及时赶到母校参加庆典,敬请谅解。‎ D. 因身体欠安,但一定准时前往母校列席庆典,谨此奉告。‎ ‎2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以来,除了载人航天飞行器会回收之外,其他上天的人造物体陆续被遗弃在太空中,① 。太空垃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航天活动。比如厄瓜多尔的一颗卫星升空后不到一个月,就与太空中的火箭残骸相撞而报废。这种威胁不仅仅发生在太空,甚至地球上的人类生活也会② 。因此, ③ ,应是人类接下来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 21、 观察下面这幅漫画,然后回答问题。(5分)‎ 时间都去哪儿啦 ‎(1)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 ‎(2)试阐述作者设计这幅漫画的用意。 ‎ 答:     ‎ 四、 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 以前村子里有三个木匠,他们看中了同一块巨大的木材,甲木匠认为应将木材给他,因为他急用这块木材建造房子居住;乙木匠认为应将木材给他,因为他需要用这块木材建造一艘大船,让人们安全过河;丙木匠认为应将木材给他,因为他需用这块木材搭建一个舞台,给人们带来快乐。‎ 这三个木匠,你认为哪一个更应获得这块木材?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作,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800字。‎ ‎ ‎ 高二上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论述类文本 ‎ ‎1、B项偷换概念 ‎2、 C ‎【试题解析】A项中“用自幼目盲人的人创作优秀绘画作品受到限制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艺术家若没有对现实空间的感受,就不可能产生艺术的想象”的,参见第一段。B项中的“《红楼梦》中太虚幻境就是通过两种想象形式构筑的”,而原文第二段后几句说的是“太虚幻境构筑的是一个梦幻空间;而对贾府人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描写,则是有关于现实空间的想象空间”。“太虚幻境”只是通过一种想象形式构建的。D项中的“用先分后总的方式”是错误的,其实后面的分析就证明了三个段落是递进关系。 ‎ ‎3【参考答案】 D ‎【试题解析】A项属于强加因果,前后两个分句不能构成因果关系。B项以偏概全,选项中的“让人产生如梦如幻的感觉”,指的就是梦幻空间,只是想象空间的一种形式,不能代表全部。C项是曲解文意,选项中的“梦幻空间以想象空间为依据”,梦幻空间只是想象空间的一种形式,它也只能在现实空间的基础上产生。‎ ‎ 4、答C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D、E不得分。(B项“悉心照料”理解不当,村医给幺爷看病,是医生的职责,他对幺爷有关心,但谈不上“悉心照料”。D项“有力地讽刺了与会领导和记者的作秀行为”理解错误,小说并没有讽刺大军之外的“与会领导和记者”之意。E项“小说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错误,小说前半部分采用的是倒叙的手法。从“这事让二货老婆知道了……”这一段可知,二货被老婆叫回来劝说幺爷卖树,发生在听说大军利诱幺爷卖树失败之后。)‎ ‎ ‎ ‎5①倔强刚直,意志坚定。幺爷坚决守护古老的银杏树,面对儿子的情感拉拢和村长的利诱威逼,没有丝毫的动摇妥协。②有眼光,有远见。幺爷为乡村环境被破坏而痛心,斥责村长的见利忘祖,斥责村人卖树求富的“败家子”行为。③冷静睿智。在施工队强行推进,银杏树面临毁灭之际,幺爷借助文物局的力量,保护了银杏树。④思想开明。幺爷是全县第一个自愿死后火化并树葬的农民,是一个摒弃了传统丧葬观念、有环保意识的人。(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 ‎ ‎6①‎ 银杏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小说从二货提酒去幺爷家游说卖银杏树一事写起,以村长大军与幺爷围绕银杏树展开的较量为主要情节,以银杏树叶飘落在幺爷骨灰上收尾,银杏树贯穿于小说始终,是各方矛盾的焦点。②银杏树是小说抒情的载体。小说五六七三段对银杏树的描写,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突出了银杏树在村人生活中的意义;小说最后一段描写银杏树叶如漫天纸钱飘撒在幺爷骨灰上的动人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达了对幺爷的哀思。③银杏树衬托了幺爷的形象。银杏树古老而充满生机,用自己的阴凉和金黄的树叶给村人以庇护,就像幺爷年高而睿智,为守护银杏树、守护乡村的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而斗争不止。④银杏树是乡村传统文明的象征。银杏树历史悠久,是先人给予后人的荫庇,也是质朴、和谐、宁静的乡村文明的象征。(6分;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点明作用1分,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1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7.B;8.D ‎9、①体现了中国人尊重并顺应自然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② 是中国对于整个人类的文化贡献,促进了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 ‎10. C(“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11. A(“出”一般是指官员离开京城外调。)‎ ‎12. D(曲解文意。“通撰的……审核后”错,原文意思是元行冲上奏请求通撰古今书目,名叫《群书四录》,命学士毋煚等分部编撰考订,历经一年多才修成。并不是元行冲自己通撰了此书,然后由毋煚等加以审核。)‎ ‎13.(1)元行冲自认为书生不能担负督察举发的重任,坚决辞去按察使(的职务),(皇上)便让宁州刺史崔琬替代了他。[5分;译出大意给2分;“以(认为)”“固(坚决、坚定)”“乃(便、于是、就)”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不应无辜被谗佞奸邪的人陷害,又上奏请求从轻发落,当时虽然没有被皇上听从,却深为当时的舆论所赞美。[5分;译出大意给2分;“构(陷害、构陷、诬陷)”“见(表被动)”“美(名词作动词,赞美)”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注意: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14.AD(A项,“为全诗奠定了凄楚的基调”错,诗人于初春时节写诗赠友,借自己寻春觅春的执着坚定,表达对时政和人生的深刻认识,以及对生活的殷切期待和无限希望,开篇的景物描写,从情景关系来看属于“以哀景衬乐情”。D项,曲解诗意,尾联大意说的是,诗人拭目以待,期盼朋友斯远的诗作,希望得到友人的理解和鼓励。‎ ‎15.示例:(1)警策:“春其渐起但无痕”这句意思是说,春天正逐渐临近,只是还没有全部显露出来,表现了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的精神,感情细腻,寓意深远,为全诗定下明朗向上的基调。(大意如此即可,3分)(2)哲理:希望往往孕育在艰难困苦之时;对未来应充满信心;对新生事物应多加合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3分,任意写到其中一点即可)‎ ‎【赏析】‎ 赵蕃创作的诗歌常常含有一定的理趣,《雨后赠斯远》就是这样一首“熔诗情和哲理于一炉”的好诗。春雨绵绵,人们本来会产生莫名的惆怅,但诗人却从中看出希望——“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人觉得,别看草色暗淡,春天却已来临,细细寻找,一定能发现那报春的梅花——“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俄国诗人普希金曾在困苦的时期写了一首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其实,赵蕃的诗表达的意思跟这个也差不多,表现的是一种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的精神,虽然我们不熟悉诗歌题目当中提到的斯远,但他与当时号称“上饶二泉”的赵蕃、韩虎都是好友,都有诗歌酬答。诗人赵蕃诚挚地写道:“揩摩病目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可见,他们是知音、知己,一同畅谈人生理想,一起分享生活感悟。‎ ‎16、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 17、 成语: D 久假不归:假:借;归:归还。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宵:夜间;衣:穿衣;旰:天已晚。天不亮就穿起衣来,时间晚了才吃饭。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 18、 病句: C A项偷换了主语B“90%以上”存在歧义;是指“未得过麻疹”的人还是“没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不明确 D句式杂糅 ‎19、得体: 正确答案:C ‎20、补写:【答案】①都变成了太空垃圾 ②受到太空垃圾的影响 ③如何清理太空垃圾 ‎21、漫画答案:‎ 画面中一个青年跪在一个巨大的手机旁,惊恐地伸出双手想要留住从前上方的钟表上落下的数字,但这些数字都被手机上显示的微信界面吸了进去。‎ 寓意:这幅漫画揭示了一些人将所有时间都用于手机上网的现象,呼吁大家不要沉溺于手机的各种功能而使时间白白流逝。‎ ‎22. 【写作指导】写好这篇文章,首先要根据材料要求理解三个木匠的做法。甲木匠为自己造房子,追求的是生存物质保障;乙木匠建造木船是为了他人安全,追求的是生命的保障;丙木匠搭建一个舞台,是为了让人们享受快乐,追求的是精神享受。落实到写作之中,解答“谁更需要”,并给出自己的最终选择当然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显然是,在写作中“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 “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所以,试题命制要求考生都能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对“更需要”的标准有更多“思考”。比如,更需要的标准,是基本的生存保障,还是生命的保障,或是更高级的精神追求?‎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