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天津市滨海新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天津市滨海新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刘江红教授团队近日发表于《睡眠》期刊上的研究结果表明,与不睡午觉的孩子相比,睡午觉的孩子更快乐,成绩也更好。该研究团队分析了近3000名中国小学生的行为,发现睡眠缺乏现象在儿童中________。尽管这项研究并没有________午睡与学习成绩变好之间的因果关系,但是,午睡与学习成绩提高的________是毋庸置疑的。根据大量研究数据显示,午睡不只是让人们获得新的能量和工作效率,而且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避免持续的电子屏幕和单一的坐姿等对健康的影响。因此,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让孩子睡午觉,哪怕是半个小时也大有裨益。 睡眠不足是许多国家孩子的共同________。影响孩子睡眠的第一因素是课业压力,其次是信息家电,再次是噪音、声、光等睡眠环境,以及家长的睡眠习惯等。保障孩子睡眠很重要,( ),尤其是深夜和凌晨的深度睡眠可以让生长激素的分泌达到最高,有利于孩子长高。因此,让孩子从小养成午睡的习惯也会对孩子的健康产生一举两得的效果。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习以为常 揭示 相关性 效应 B.屡见不鲜 揭示 相关性 现象 C.习以为常 揭露 因果性 现象 D.屡见不鲜 揭露 因果性 效应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关键是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第一处,习以为常: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屡见不鲜:经常看见,并不新奇。“发现睡眠缺乏现象在儿童中”应用“屡见不鲜”; 第二处,揭示:使人看见原来不容易看出的事物。揭露:使隐敝的事物显露。“这项研究”并非隐秘之事,故用“揭示”; 第三处,相关性:指两个变量的关联程度。因果性:强调因果关系。午睡与成绩并没有因果关系,故本空用“关联性”; 第四处,效应:泛指某个人物的言行或某种事物的发生、发展在社会上所引起的反应和效果。现象:事物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的形态和联系。故本空填“现象”。 故选B。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生长激素会在人睡眠时分泌 B.人在睡眠时会分泌生长激素 C.人体想要分泌生长激素必须睡眠 D.睡眠充足有益于人体分泌生长激素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得体与衔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尤其”是一个副词。表示更进一步。则需要补写的空和后文句式一致,意思相当。后句“尤其是深夜和凌晨的深度睡眠可以让生长激素的分泌达到最高”可缩略为“深度睡眠可以让生长激素的分泌达到最高”,则前一句为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生长激素的分泌。 故选D。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根据大量研究数据显示,午睡不只是让人们获得新的能量和改善工作效率,而且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避免持续的电子屏幕和单一的坐姿等对健康的影响。 B.根据大量研究数据显示,午睡不是让人们获得新的能量和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避免持续的电子屏幕和单一的坐姿等对健康的影响。 C.大量研究数据显示,午睡不只是让人们获得新的能量和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避免持续面对电子屏幕和单一的坐姿等对健康的影响。 D.大量研究数据显示,午睡不只是让人们获得新的能量和改善工作效率,而且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避免持续面对电子屏幕和单一的坐姿等对健康的影响。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根据大量研究数据显示”句式杂糅,“根据……”和“……显示”杂糅,故排除A项、B项;“改善工作效率”搭配不当,排除D项。 故选C。 4.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逍遥游》选自《庄子》。《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B.王勃,“初唐四杰”之一。王勃南下探亲,路过滕王阁,参加了盛会,即席赋诗,并写下了《滕王阁序》。 C.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作者契诃夫,是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 D.《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表现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的思想发展过程,有力突出了“官逼民反”这一主题。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我们平时多积累课文中的文学常识,在课外也要多读一些中外经典书目,了解文学作品及其读者。 A项,《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所著,错误。《庄子》不是庄周一人所著。《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 故选A。 二、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统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 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速。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但宇宙间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诗经》“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一种重要的因素。 “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陆放翁和他的妻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仍然为陆放翁的悲剧和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 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有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于是子贡就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的感发。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不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 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认为读者可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去理解。第二个层次是能深入一步的读者:他们能够从艺术的表达、文字的组织、形象的使用等各方面去欣赏作品。第三个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 南唐中主的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王国维从中看到了什么?看到一种“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悲哀和感慨。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写的是相思爱情,王国维说这是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种境界!王国维的这种感发正是中国诗歌中让人心不死的“兴”的作用。 (摘编自叶嘉莹《什么是好诗》) 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就作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既包括见物起兴又涵盖因事象而引起感动。 B.就读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表现在读者对作者及其诗歌作品产生感动。 C.子贡从切磋琢磨句中悟出做人的道理,无疑当在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之列。 D.王国维“为学”境界的读诗感发,证明了中国诗歌中的“兴”的重要作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B项,“‘兴’的作用表现在读者对作者及其诗歌作品产生感动”错误,本文所论述的是“诗”的兴,不是关于作者的“兴”。读者对于作者的感动应是从作品中来的,不是源于作者本身的。故选B。 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段与段之间衔接十分紧密,如中间四段的段首句都既承接上文又引出下文。 B.文章既援引古代经典中的言论,又以《诗经》及唐宋诗词为例,论证方式灵活。 C.文章通过对东西方文学理论的对比论证,突出了阅读中读者兴发感动的重要性。 D.文章论述“兴”的作用,主要从作者和读者两个方面展开,并且重点论述后者。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C项,“对比论证”错,文中没有将两者进行对比,只是列举西方文学理论的内容。对比论证是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可以辨明是非利弊,达到否定错误论点、阐明正确论点的目的。故选C。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作品的理解越背离作者本来的意思,就越能体现读者具有生命感悟能力。 B.读明月即懂明月,读清风即懂清风,从表面理解作品,第一层次的读者就是这样,而第二第三层次读者并不会这样。 C.陆游的《钗头风》和晏殊的《蝶恋花》,这都是能够使读者产生感动的好词。 D.孔子的“诗可以兴”不是说诗仅仅能够感动一位读者,而是能感动无数读者。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A项,“越背离……越能体现……”的说法错,原文第五段为“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可见“背离作者原意”,加了双引号,意思是并非真正背离作者原意,而是升华、深化、引发。 B项,“第二第三层次读者并不会这样”错误,原文是说“第二个层次是能深入一步的读者:他们能够从艺术的表达、文字的组织、形象的使用等各方面去欣赏作品。第三个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即第二第三层次读者首先能够表面理解作品,进而有更深入的认识; D项,“不是说诗仅仅能够感动一位读者,而是能感动无数读者”错,孔子说的“诗可以兴”,是说从诗歌所表达的本意中读出其他的含意,而不是感动的读者人数众多,见原文第四段“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可见这里的感动并非读者的数量,而是感动的程度、时空的延展。 故选C。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三、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太祖尝与语,奇之。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及受密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 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裀地坐堂中,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太祖豁达,内谓普曰:“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色之矣。”自是不复言。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甲】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得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挪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答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乙】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宋史·赵普传》)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家人发箧视之 至于誓天断发 B.未有其比 行比一乡 C.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然今卒困于此 D.久之不去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翻译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平时多积累常见的实词虚词,解释加点字的词语可以根据句意来帮助解答。 A项,“家人发箧视之”句意为:家里人打开箱子一看。发,打开,动词;“至于誓天断发”句意为: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的地步。发,头发,名词。 B项,“未有其比”句意为:没人能与他相比。比,比得上;“行比一乡”句意为:善行能联合一乡的人。比,合。 D项,“久之不去”句意为:过了很长时间也不离去。之,音节助词,无义;“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句意为:贿赂秦国导致自己力量减弱,这就是六国破灭的道理啊。之,结构助词,的。 C项,“太祖乃悟,卒用其人”句意为:太祖这才明白,终于任用了那个人。卒:最终。“然今卒困于此”句意为:可如今最终被困在这里。卒:最终。 故选C。 9.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示赵普正直、有谋略的一项是 ①因与普计下太原 ②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将安逃乎? ③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 ④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⑤太祖素恶其人……普坚以为请 ⑥且刑赏天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A.②⑤⑥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人物传记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要在理解选项句子的基础上进行判断,还要注意选项是否在说该人物的性格特点,不要张冠李戴。 ①因与普计下太原。句意为:趁机与赵普策划攻打太原。这是讲太祖向赵普问计,试探他。 ②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将安逃乎?句意为:不如暂且等到平定各国后,那么太原这样弹丸棋子大的地方,还能逃到哪里去呢?这是赵普说的话,表现了他正直、有谋略。 ③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句意为:赵普屡次谈起卑贱时二人交往中的一些不足之处。这句是在说赵普不如太祖豁达。 ④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句意为:等第二天处理政务,得心应手。这句前文提到了他读书,这句体现了他从读书中受益。 ⑤太祖素恶其人……普坚以为请。句意为:太祖一向讨厌他的为人,不答应升他的官。赵普坚决地为他请求。表现了他为人正直、有谋略,敢于直言进谏。 ⑥且刑赏天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句意为:赵普说:“刑罚是用来惩治罪恶的,赏赐是用来酬谢有功之人的,这是古往今来的共同的道理。况且刑赏是天下的刑赏,不是陛下个人的刑赏,怎能凭自己的喜怒而独断专行呢?”正直,敢于直言进谏。 故选A。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普在陈桥和太宗及诸将一起拥戴宋太祖做了皇帝,因辅佐有功被任命为右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等职。 B.赵普为臣十分谨慎,退朝后在家也不敢穿便服,害怕皇上一旦到自己家来而失礼,而宋太祖对他们夫妇却很亲近随便。 C.在商议打太原一事上,赵普思虑深远,但从多次谈论太祖做皇帝前二人交往的一些不足之事来看,又显得不够豁达。 D.赵普年少时读书少,担任宰相后,主动发愤读书,常读《论语》二十篇,并且能活用于治国理政。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D项,主动发愤,错误。根据原文“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句意为:赵普年轻时熟悉吏事,但没有学问,等做了宰相,太祖经常劝他读书。可知是太祖经常劝他读书,他晚年的时候才喜欢读书的。 故选D。 11.用斜线(/)为文言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 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 【答案】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要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刑以惩恶”和“赏以酬功”都是四字一句,而且字字对应,“刑”与“赏”相对,“惩恶”与“酬功”相对,根据句式可知中间要断开,而且“酬功”后要断开。“古今通道也”是判断句,这是古往今来的共同的道理。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2)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答案】(1)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到家里,就关起门来开箱取书,整天阅读 (2)况且刑赏是天下的刑赏,不是陛下个人的刑赏,怎能凭自己的喜怒而独断专行呢?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 注意以下得分点: (1)私第,家;阖,关门;箧,箱子;取书,竟日,整天。 (2)且,况且;岂,怎能;专,专行。 13.请概括甲、乙两段文言文字表现出的赵普的性格。 【答案】以天下事为己任;不畏权势;执著、坚定,或深沉有岸谷、刚毅果断。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人物传记中人物的性格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结合题目中规定的具体段落寻找有关人物性格的语句,加以分析概括。 (甲)中“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这句是对他性格的总结,句意为:赵普性格沉稳有城府,虽然很爱嫉妒别人,但能够以天下为己任。我们可以概括为:以天下事为己任。根据“太祖怒,碎裂案牍挪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答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句意为:太祖发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到家。赵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连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可以看出他不畏权势,执著、坚定。 (乙)中,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句意为:赵普坚决地为他请求,太祖发怒道:“我就是不给他升官,你能怎么样?”赵普说:“刑罚是用来惩治罪恶的,赏赐是用来酬谢有功之人的,这是古往今来的共同的道理。况且刑赏是天下的刑赏,不是陛下个人的刑赏,怎能凭自己的喜怒而独断专行呢?”可以看出他深沉有岸谷、刚毅果断。 【点睛】人物传记类的文言文,有着特殊的阅读规律和方法。 一、以表明时间的词语为纲绳,去串起人物的一生经历 二、以表明官职的升贬为轴心,去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以问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以及事件经过为切口,去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四、以传记的写作特点为楔子,去把握人物的性格和作者的观点 参考译文: 赵普,字则平,是幽州蓟县人。太祖(赵匡胤)曾和他交谈,认为他是个奇才。太祖率兵征伐北汉到了陈桥驿,喝酒后醉卧在军帐里,将士们要拥戴他做皇帝,赵普和太宗推门进来禀告。太祖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慢慢起身,而将士们穿戴着盔甲、露出兵刃,吵吵嚷嚷地把太祖拥到军旗下面。等到太祖接受禅让做了皇帝,赵普因为辅佐有功,被任命为右谏议大夫,并担当枢密直学士。 太祖多次微服私访功臣之家,赵普每次退朝后都不敢穿便服。一天,大雪一直下到夜里,赵普以为皇上不会出来了。过了一会儿,听到敲门声,赵普赶忙出来,见太祖正立在风雪之中,赵普慌忙叩拜迎接。太祖说:“我已经约了晋王了。”随后太宗也到了,在厅堂铺上双层垫褥,三人席地而坐,用炭火烤肉吃。赵普的妻子在旁斟酒,太祖把她喊作嫂嫂。趁机与赵普策划攻打太原。赵普说:“太原阻挡着西、北两面,太原攻下来后,就要由我们来独挡封了,不如暂且等到平定各国后,那么太原这样的弹丸棋子大的地方,还能逃到哪里去呢?”太祖笑道:“我的想法正是这样,只是试探一下你罢了。” 当初,太祖地位卑贱时,赵普跟他交游,得了天下之后,赵普屡次谈起卑贱时二人交往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太祖性格豁达,对赵普说:“假如在尘世中就可以辨识天子、宰相,那么人人都可以去访求了。”从此赵普不再谈论。赵普年轻时熟悉吏事,但没有学问,等做了宰相,太祖经常劝他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到家里,就关起门来开箱取书,整天阅读。等第二天处理政务,得心应手。他去世后,家里人打开箱子一看,原来是《论语》二十篇。 (甲)赵普性格沉稳有城府,虽然很爱嫉妒别人,但能够以天下为己任。宋朝初年,当宰相的人大多心胸狭窄,因循保守,赵普刚毅果断,没人能与他相比。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得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个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这个人(担任某官),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发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到家。赵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连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太祖这才明白,终于任用了那个人。 (乙)有一名大臣应当升官,太祖一向讨厌他的为人,不答应升他的官。赵普坚决地为他请求,太祖发怒道:“我就是不给他升官,你能怎么样?”赵普说:“刑罚是用来惩治罪恶的,赏赐是用来酬谢有功之人的,这是古往今来的共同的道理。况且刑赏是天下的刑赏,不是陛下个人的刑赏,怎能凭自己的喜怒而独断专行呢?”太祖更加愤怒,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过了很长时间也不离去,最终得到了太祖的认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裴判官自贼中再归河阳幕府① 岑参 东郊未解围,忠义似君稀。 误落胡尘里,能持汉节归。 卷帘山对酒,上马雪沾衣。 却向嫖姚②幕,翩翩去若飞。 【注】①安史之乱期间,裴判官在洛阳落入叛军手中,出逃后,欲重归河阳幕府。②嫖姚:指汉代名将霍去病,曾任嫖姚校尉。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从国难起笔,感慨局势艰危,而朝中却罕有忠义报国如装判官之辈。 B.“胡尘”借指叛军攻势凶猛,此处突出了装判官落入敌军时的危急形势。 C.尾联描写传神,意在表达装判官重获自由后与诗人宴饮时的喜悦之情。 D.全诗洋溢着守节不移、忠义报国的沸腾热血,读来慷慨豪壮,感奋人心。 15.本诗颈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样写的用意。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C项,宴饮时的喜悦心情,错误。尾联两句写裴判官骑马向河阳幕府奔去,姿态轻盈,简直像飞一样。可分析出烘托了判官归心迫切、急于重返前线杀贼的爱国者形象。 故选C。 【答案】(1)颈联描写了裴判官行前与诗人卷帘望山,举杯痛饮,别时不顾风雪,策马奔驰的画面。(2)这样写渲染了裴判官出行时环境的恶劣。烘托了裴判官归心迫切、急于重返前线杀贼的爱国者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诗句内容并分析作用的题目, 要求概括颈联描绘了的画面内容及其用意,答题此类试题时,首先翻译诗句,再分析作用,诗句描写了裴判言行前与诗人卷帘望山,举杯痛饮,别时不顾风雪,策马奔驰的画面,“雪沾衣”“山对酒”渲染了装判官出行时环境的恶劣;结合下文“却向嫖姚幕,翩翩去若飞”可分析出烘托了装判官归心迫切、急于重返前线杀贼的爱国者形象。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酌酒以自宽,____________。(鲍照《拟行路难)) (2)岩雇松径长寂廖,____________。(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3)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蜀相》一诗中,杜甫将自己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惊之情与自己壮志难酬的痛苦熔铸成千古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 (5)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归去来兮辞》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举杯断绝歌路难 (2)惟有幽人自来去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4)长使英雄泪满衣襟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6)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惟、摧、襟、鉴、谏。 四、现代文阅读(二)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月光满地 曾冠华 土围村的晒谷场上整齐地码满新模板。模板两分厚,一米二宽,两米长,古铜色,既漂亮又庄重。柱昌家里的猪舍一直没门板,之前想装上它又不舍得花那个钱,不装上嘛又好像缺个啥。 柱昌家跟晒谷场只隔不足四米宽的村道。近水楼台,顺走一块模板,柱昌有点小兴奋。 晩上,晒谷场上竟然没人值班,柱昌轻而易举地把事情办了。老话说,偷吃要会擦嘴。在自家楼上,柱昌用两罐红油漆给模板换了新装。柱昌为自己的细心打掩而高兴,他倒酒庆贺时手机响起来。村主任有千里眼?做坏事被他抓住把柄,柱昌慌张起来。柱昌盯着电话,大气都不敢出。村主任说:“明天推上大板车到村委来——” 柱昌要哭了。村主任年轻时是土围村的团支书,后来出门包工程赚足钱回来当了村主任,响当当的人物。柱昌与村主任家有过节。看来,柱昌要成靶子了。柱昌从摩托车油箱抽出汽油,赶紧把未干的红油漆洗掉,连夜背起模板还到晒谷场上去。气是松下了,但柱昌依然睡不好觉,村主任人高马大,尤其他那双杀气腾腾的铜鼓眼格外骇人。天亮,柱昌乖乖推大板车到村委,准备听从发落。 柱昌的心像大板车胎跳地响,一路“咚咚咚,咚咚咚……” 柱昌多虑了。原来,村委执行惠民政策,分发免费化肥。村主任笑着敲响柱昌的轮胎说:“你家六百斤,它扛得住么?”柱昌鸡啄米似的点头,同时卸下压在心坎的大石。 柱昌几乎飞也似的拉回化肥,不能白费那两罐红油漆和汽油。晚上,柱昌毫不犹豫去背回那块模板。这世道,怕个啥?饿死胆小的,撑肥胆大的。柱昌任性地把空红漆罐扔出窗外,让它冲黑夜发泄“哐当”的叫声。 “谁那么猖狂?” 砸中人了。好在土围村的屋头密,倒霉者逮不住谁撒的野。柱昌躲在楼上暗自嘀咕:“人走狗屎运,也蛮有趣。” 只是,事情却没有过去。次日早上,当天卸下模板的瘦司机,协同腆着老板肚的村主任,以及驻村干部司徒一行集中到了晒谷场,这让柱昌的耳朵竖起来。 瘦司机说:“我卸下的模板数量包够。不过,好像被人动过——” 柱昌好像挨上一锤。 村主任眼盯瘦司机说:“什么话?我们土围文明村,做不出顺模板的糗事。” 司徒驻村也打圆场说:“按单付运费,不会少你一分钱。” 柱昌趁机跨过村道主动招呼大家:“我家红薯刚岀锅,择日不如撞日,欢迎领导们尝鲜。”说毕折回家端出一大锅热气腾腾的红薯,大家好生高兴。 在响应建设新农村、规划新农田、重修新水利的动员大会上,柱昌方知晒谷场上新模板的用处,同时乜听出衬主任话里有话:“敬请大家维护我们土围文明村的良好声誉,新水利惠民工程正要开工,很多材料比如沙石、水泥、钢筋等跟新模板一样会相继进场,希望大家爱护公共物资、攴持国家建设——” 柱昌为自己不检点的行为脸红。晚上,柱昌不容多想,赶紧再次把模板退回晒谷场。 水利工程开工头天,司徒驻村跟施工队的负责人说:“我调走了五块模板分发给几个困难户,让他们把猪舍、粪屋等的门板装好。” 司徒驻村好干部!那模板用途原来是有弹性的。柱昌心里那个乐哟。晚上,柱昌再背起模板时,没想到竟然遇上村主任,吓得抛下模板便跑。柱昌那狼狈样像极了当年红薯地上村主任的爹。 在那个非常时期,柱昌的爹守护队里红薯地,村主任的爹摸上地去。柱昌的爹吼,村主任的爹不听;柱昌的爹再吼,村主任的爹服软了。村主任的爹起身狼狈跑时,柱昌的爹竟错扳了枪钩。那次事故,一人送命,另一人坐牢。 村主任修理柱昌无须太多理由。柱昌知道轻与重,满脸沮丧地回头说:“狗日的模板,天大地阔为啥偏靠我家旁来,这不是成心折磨人么?” 村主任递烟,柱昌没接。村主任自己点上烟后说:“有困难,跟我们说——” 村主任足够威严。柱昌振臂举起模板归位。 土围村的晒谷场上,月光满地…… (节选自《金麻雀》网刊,2019.1.7) 1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以建设新农村、规划新农田、重修新水利的惠民工程为背景,使故事充满了时代性,贴近农村真实生活。 B.小说善于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心理,如“振臂举起”表现柱昌面对村主任密的威严,不得不归还模板的无奈。 C.小说赞扬了像村主任和司徒驻村那样扎根基层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人封民公仆,使人对农村的未来充满希望。 D.小说运用心理描写,刻画柱昌几次偷模板的心理活动,自然真切,从而深刻而细致地刻画了人物性格。 E.小说故事情节紧凑,一波三折;语言则风趣幽默,读起来轻松有趣,但仔细品味,又让人感觉到一丝心酸悲凉。 【答案】BE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旨,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阅读全文,抓住中心思想,逐个选项进行判断。 B项,“如‘振臂举起’表现柱昌面对村主任密的威严,不得不归还模板的无奈”错误。“振臂举起”表现的是柱昌被感动,决心改正错误的坚定。 E项,“心酸悲凉”错误。没有让人产生这种感情。 故选BE。 18.小说插叙前代人的恩怨情仇,有什么作用? 【答案】表现了特殊年代的悲剧,有利于表现柱昌内心的忐忑,也突出了村主任无私、宽容、一心为民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中具体语段内容的作用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找到相关语句,题目中是要求分析插叙前代人的恩怨情仇的语句有何作用。因此需要找到相关语句,结合全文内容进行分析。 相关语句是“村主任年轻时是土围村的团支书,后来出门包工程赚足钱回来当了村主任,响当当的人物。柱昌与村主任家有过节。”该句表现了特殊年代的悲剧。根据下文“看来,柱昌要成靶子了。柱昌从摩托车油箱抽出汽油,赶紧把未干的红油漆洗掉,连夜背起模板还到晒谷场上去。气是松下了,但柱昌依然睡不好觉”插叙前代人的恩怨更有利于表现柱19.小说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请结合主人公柱昌,从人性、社会发展角度简要分析。 【答案】①小事情揭示了复杂人性。一块模板,柱昌偷了还,还了偷,刻画了他贪图小便宜,被物质诱惑,又胆小怕事的一面;但他也注重名声、有羞耻之心,这又说明了他本性善良的一面,反映了人性的复杂。②小事情反映了大主题。小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建设新农村不仅仅要注重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同时也要注重提升人民的精神文明水平。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及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注意分析小方面和大方面是指什么,从而分析以小见大的手法。 一块模板的“顺”与“还”,本不是什么大事,作者写这样一个故事,是想深入挖掘人的内心,揭示人性,“顺”体现了柱昌贪图小便宜的心理,而“还”则让我们看到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如文中所说“村主任足够威严。柱昌振臂举起模板归位”。体现了以小见大的手法。另外,小说从一个新的角度反映了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精神文明发展问题,立意深远,耐人回味,如“敬请大家维护我们土围文明村的良好声誉,新水利惠民工程正要开工,很多材料比如沙石、水泥、钢筋等跟新模板一样会相继进场,希望大家爱护公共物资、支持国家建设——”。 20.请结合全文,赏析文章的标题。 【答案】①点明了故事发生时间,柱昌几次顺走村里的模板都发生在夜里。②美好的月光象征着村主任的宽容、柱昌的知错就改等美好人性。③月光满地,照亮了人心,也照亮了迈向富裕文明的新农村之路,含蓄揭示主旨。④渲染美好的气氛,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思考。 昌内心的忐忑,也为下文突出村主任无私、宽容、一心为民的情怀做了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主题,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结合全文进行分析,文章哪些内容与题目有联系或相照应。 “月光满地”是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了美好的气氛,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思考。人物上,景象的美好象征人性的美好:村主任的宽容、柱昌的知错就改,如文中写道“村主任足够威严。柱昌振臂举起模板归位”;主题上,月光照亮了夜晚的乡村,照亮了乡村的发展之路,如文中写到“土围村的晒谷场上,月光满地……”,突显了文章主旨。 五、整本书阅读 21.××中学校报学生作品专版新近增设一个关于整本书阅读的栏目《我读名著》,栏目第一期诚邀广大同学积极投稿。请在《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名著中选择其一,写一段感悟,字数不少于80字。 【答案】 《红楼梦》一曲红楼多少梦?情天情海幻情身。林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贾宝玉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遁入空门;薛宝钗虽得偿所愿却没有赢得爱情,孤苦终生。“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鉴赏赏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需对课外知识有所掌握,并掌握课外读物的中心内容,对其中人物有深刻的了解,并按照要求对其进行分析。 例如红楼梦,需要对整本书有过阅读,并且知道其中大概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红楼梦简介:《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叫做《石头记》,被列为中国的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写。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写作背景,以富家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见识和举止都在须眉之上的闺中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当时社会的人性美和悲剧美。《红楼梦》的版本可以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个系统,程本指的是程伟元的印刷本,脂本指的是脂砚斋在不同时期所抄录的早起手稿。 六、作文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雨果曾经说过:“谁虚度了年华,青春就将褪色。” ②习近平在五四青年节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说:“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③董卿在《朗读者》里说:人生有一首诗,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往往并没有读懂它;而当我们能读懂它的时候,它却早已远去。这首诗的名字就叫青春。 以上三句话给了你哪些思想感悟或心灵启示?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例文 感悟青春 青春不是生命的一段时光,不是指红润的脸颊和嘴唇,它是不懈的干劲,丰富的想象力和滚烫的情怀。 青春是一首歌,让你用如火的精力唱出她的生命;青春是一个梦,让你抚去任何虚妄的痕迹;用坚定的足音将她羽化为现实的辉煌,青春是仅属于你一次的花香,让你在幸福的时候,要更加珍惜,苦难的时候,要更加坚韧,悉心地采撷每一种花的标本,留住那永恒的生命的芳香? 青春如画,亮丽得让人炫目,充实得让人神往。其间没有阴暗和沉郁,而是映出了色彩的斑斓。青春如歌,有首轻快的歌,一首成熟的歌,每一个跳动的音符都唱出了无悔的骄傲。青春如诗,婉转、清丽又气势恢弘,是用包含深情的笔描述的最灿烂的人生篇章。青春是大雾弥漫的天气,那种朦胧很快就会被朝阳驱散;青春像燃烧的火焰,蓬勃向上,愿意把光和热无私奉献。青春就是生命春意正浓时鲜活的记忆。信心、爱与美丽的梦想将使青春永驻,青春将使我们对未来充满新奇,使我们有勇气去面对眼前的一切。 每个人都经历过青春,相信在你的青春中也有那么一段令你值得回忆的。但是,你是否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我没有辜负青春!我想那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今,我们的青春就在眼前。那么,处在这黄金时代的我们,该怎么办呢?是随波逐流,得过且过,还是争分夺秒,开拓奋进?只要稍有头脑的人,谁都会选择后者。诚然,人生能有几回搏?也许有人会这样想: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此生难得有这个好机会,何不无牵无挂地快乐一阵子,来个“今朝有酒今朝醉”呢。然而,你可想过: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中有这么一段话:“生活赋予我们一种巨大的和无限高贵的礼品,这就是青春: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待、志愿,充满着求知和斗争的志向,充满着希望和信心的青春。”每个人都要珍惜青春,因为,青春逝去就不再回来了,等到你后悔的时候,已经无法挽回。 青春是短暂的,同时也是最美好的。我们也应为此而更加明白青春的珍贵,珍惜我们的大好年华。正如北宋文学家欧阳修说过:“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 努力吧,请珍惜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去实现你远大的理想。只在乎个人的利益与得失,只追求吃喝玩乐,那是猪栏式的理想。只有将自己的才华尽情展现在社会这个舞台上,那才是真正远大的理想。要珍惜青春,因为青春是美好的,令人神往,令人怦然心动。它是无价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同学们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积累各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意的方法,熟练掌握并使用“主旨领悟法”、“关键把握法”、“由果溯因法”、“舍次求主法”、“寓意揭示法”、“细节切入法”“多向发散法”等审题立意、提炼观点的技巧。 审题: 首先应当把握材料内涵,这几则材料都发表了对“青春”的看法,第一个和第二个材料的观点可以提炼为: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挥霍的。材料三则诠释了“青春”的含义。作文时,可以从这两则材料中选取一点,也可以综合论述。 立意: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挥霍的。 珍惜人生最宝贵的青春 青春的旋律 青春因奋斗而精彩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行文结构: 本文先从释义的角度出发说明了青春是什么,例如“ 青春是一首歌,让你用如火的精力唱出她的生命;青春是一个梦,让你抚去任何虚妄的痕迹。”然后结合切身实际,联系现实,每个人都经历过青春,相信在你的青春中也有那么一段令你值得回忆的。运用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阐明观点,最后重申观点,发出倡议:努力吧,请珍惜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去实现你远大的理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