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浙江省金华十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浙江省金华十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浙江省金华十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封闭堵塞(sè)到四通八达,快速崛起的中国交通事业重塑(sù)了神州大地的时空格局。在新的历史结点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描绘了我国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的交通强国建设蓝图。‎ B. 2019年的国庆档(dǎng)电影,观众记住了《攀登者)中为记录珍贵而长眠珠峰的摄影师,记住了《中国机长》中在危难时刻力挽狂澜的机长,记住了《我和我的祖国》中为原子弹事业隐姓埋(mái)名的科学家。‎ C. 7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开启了新中国外交筚(bì)路蓝缕、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外交战线紧紧围绕维护世界和平,继往开来,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开创了中国特色外交的崭(zhǎn)新局面。‎ D. 客行千里,舟渡万水,眺望远处,壮阔的大海泛起层层涟漪,鱼鳞(líng)般卷起微微波浪。此情此景,平心而论,即使不用铜号和鼙(pí)鼓,即使是喁喁私语,那声音既没有卑琐和阴暗,也没有湿淋淋的怯儒和哀伤。‎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字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然后依据平时课内外的积累判断分析。‎ A项,“结点”应为“节点”‎ B项,“国庆档(dǎng)”应为“国庆档(dàng)” ‎ D项,“鱼鳞(líng)”应为“鱼鳞(lín)”‎ 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格言联璧》由清代学者金缨编著,汇集历代先贤警策身心之语,可以堪称一座包罗万象的格言宝库。(甲)全书以类编次,计才“学问”“存养”持躬”“敦品”“处事”“接物”“齐家”“从政”“惠吉”“悖凶”共十类。这些格言警世醒心,启迪教育人们求真、向善趋美。‎ ‎(乙)“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这向话出自《格言联璧》“持躬”类。意为:节俭就会有节制,有节制则百善都会兴起;奢侈就会放肆,放肆则百恶都会爆发。‎ 崇俭戒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关德。(丙)墨子说过:“俭节则倡,淫佚则亡。”诸葛亮的《诚子书》中有“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历史上,秦穆公奉行“以俭得之,以奢失之”的为政理念,勤俭治国,为秦的强大乃至后来的统一打下了坚实基础。汉文帝崇尚勤俭,“露台惜费”,力戒奢侈,从而开创了“文景之治”。‎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堪称 B. 警世醒心 C. 爆发 D. 从而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A 3. 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A项,“堪称”解释为:可以称为,“堪”为可以的意思,与前面的“可以”重复。‎ B项,“警世醒心”解释为:警告世人让自己神志清醒。文句中说到这些格言的作用。用法正确。‎ C项,“爆发”解释为:突然发生。文句中指放肆的话一切不好的事情都会发生。用法正确。‎ D项,“从而”解释为:表示结果或进一步的行动。文句中说到汉文帝崇尚节俭、力戒奢侈的结果开创了“文景之治”,用法正确。‎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要要掌握常见的标点符号的用法,然后根据上下句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本题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为间接引语,间接引语中句末的标点符号应放在后引号的外面,所以本句中句号应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故选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产业是会展的基础,会展是产业的舞台。杭州文博会不仅成为推动社会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重要平台,更成为杭州文化的“秀场”搭建了世界各地多元文化交流的桥梁。‎ B. 专家表示,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紧密的贸易往来,对于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期待双方紧抓机遇,顺利推动2020年双向贸易额突破1万亿美元等愿景的实现。‎ C. 围棋作为文明交流的使者,五大洲越来越多的爱好者汇聚在一起。围棋蕴含着中华文明的智慧,为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生动的内容,它正以包容的姿态联接起世界。‎ D. 针对近期出现的游客乱扔垃圾、乱敲熔岩、乱涂乱画的不文明行为,双龙洞景区采取有效的办法,雇用了多名退休的阿姨做景区管理员,让她们阻止游客不文明行为的影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A项,“不仅成为推动社会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重要平台,更成为杭州文化的‘秀场’搭建了世界各地多元文化交流的桥梁”是错误的。“不仅”和“更”构成的是递进复句,故前后内容应换个位置,应改为:杭州市文博会不仅成为杭州文化的“秀场”,搭建了世界各地多元文化交流的桥梁,更成为推动社会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重要平台。属于语序不当。‎ C项,“五大洲越来越多的爱好者汇聚在一起”是错误的,应改为:将五大洲越来越多的爱好者汇聚在一起。属于结构混乱。‎ D项,“让她们阻止游客不文明行为的影响”是错误的。“阻止”与“影响”不搭配。应将“的影响”删去,并且在“游客”后加“的”。属于搭配不当。‎ 故选B。‎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要求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优秀作家不仅是思想家,①___ _。早在20世纪,德国作家德柏林就写了小说《山岳、海洋与巨人》,预言人类对大自然无节制掠夺带来的后果,这种思考极为深远。与此同时,文学②__ _,应该具有人类良知。原子弹问世后,迪伦马特写了《物理学家》一剧,追问科学家:你是不顾一切地发明呢,还是以维护人类命运为前提呢?此剧让人不得不深刻反思。此外,还有一种大爱体现于别样的人性关怀:一个法学家笔下的罪人,③__ _,却很可能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文学家有义务写出人思想情感的矛盾复杂性。‎ ‎【答案】①还是预言家 ②需有大爱意识 ③在文学家笔下 ‎【解析】本题考查联系上下文语境补充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可根据对语段内容的感知与理解,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判断。第一处首先要从关联词上和前面的“不仅”相搭配,而后面说到早在20世纪,德泊林就在自己的作品中有过预言,所以第一处要兼顾这两方面,所以为:还是预言家。第二处通过后面迪伦马特的《物理学家》让人不得不深刻反思,此外还有一种大爱体现于别样的人性关怀可以看出,文学需要有大爱意识。本文段都在围绕着作家来写,所以在法学家笔下的罪人,在作家或文学家笔下或许就是另一番景象,所以第三处应该为:在文学家笔下。‎ ‎6.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白云反驳高山的话。(要求:反驳要先立后破,“立”,确立自己与某种生活现象或错误言论完全相反或对立的观点,“破”就是分析、评论或驳斥,指出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除拟人和对比之外,至少再用一种修辞;不超过8字)‎ 白云掠过山尖,山对白云说:“你这样萍踪絮影,常年漂泊,居无定所,不觉得累吗?”‎ 白云说:“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我不羡慕你。”‎ ‎【答案】示例:我虽然常年漂泊,有些累,但我能阅尽人间百态,饱览天下风光,(对偶)人生最宝贵的难道不是生活体验吗?(反问)[前立]你虽然生活稳定,但眼界有限,视野固定,更重要的是你没有自由。[后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白云反驳高山的话。(要求:反驳要先立后破;除拟人和对比之外,至少再用一种修辞;不超过8字)”,然后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高山认为白云萍踪絮影,常年漂泊,居无定所,应该感觉很累。白云反驳时要抓住自己漂移不定的优势和高山固定不动的劣势来写,比如可以从浏览天下美景、视野、自由这些角度来写,然后还要注意题干要求,要“先立后破”,还要运用“除拟人和对比之外,至少一种修辞”,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有零售行业人士曾提出畅想,付费自习室或可作为一种新业态进入到购物中心,原因有三:一是自习室和购物中心的目标客群是一致的,二是购物中心提供了自习室等需要的休闲餐饮等服务,三是自习室能丰富购物中心的业态。‎ ‎“我们有考虑过。”苏家辉悦。但他指出,这其中存在不少障碍或压力:一来购物中心的招商门槛比较高,每个月的固定开支大;二来购物中心的人流量比较大,对于需要一种安静自习环境的人而言,未必是最佳的场景。‎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特聘专家、北大零售研究中心特约专家丁昀则向记者直言,不看好付费自习室进入购物中心,原因是“业态频次比较低”。‎ 现阶段而言,付费自习室是否值得当成“风口”那般运作,得透过虚火才能认真研判。但有教育学者提出,付费自习室走红也在无形中提醒,从完善社会服务的角度看,满足求学者的自习需求,当前城市管理者需要加大公共资源的开放力度。‎ 但如何开放或许又是一个新的难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可以探索新的开放机制,如通过第三方专业中介机构,整合社区内的学校、公共场馆资源,招募志愿者,以会员制方式(仅收取成本费用),向社会开放这些资源,更有效地服务社会,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力能所及的硬件资源支撑。‎ ‎(摘编自《付费自习室走红,卖“学习氛围”是下一个创业风口?》,《每日经济新闻》)‎ 材料二:‎ ‎(摘编自艾媒数据调查与计算统计)‎ 材料三:‎ 作为一个主要是年轻人经营、也主要服务年轻人的行业,付费自习室的人性化和智能化特点尤为突出。何秀娟为了给用户选择一把舒适的椅子,挑了十几种款式。“自己试坐、再请朋友试坐……现在家里还有6把。”舒悦则谈到了自习室桌子的设计:桌面不能太大或太小,小了空间局限,大了则会摆放一些杂物,影响注意力;桌子两侧的隔板要长度适中,使顾客既能在学习时将目光集中在桌面上,能在放松后靠时看到周围学习的人,以此激励自己。许多自习室还选择使用线上预约系统,甚至用上了物联网技术:顾客可以自助扫码开门,座位的电源与预约系统联通。‎ 关于付费自习室的前景,店主们的看法不一。舒悦认为,虽然自习室在国内作为新兴事物前景可观,但绝不是一个挣快钱的行业。他表示,在北京仍有很多人不知道付费自习室的存在,同行们都在做着同一件事:让市场、大众认识我们。绍强的看法相反,他认为付费自习室对顾客的经济水平有一定要求,并且“收入的天花板很低”,因为空间和服务内容有限,服务范围也很难扩展。对于未来,何秀娟认为经营付费自习室的同行都处于一个初始尝试的阶段,“大家都在摸索”。‎ ‎(摘编自《付费自习室里的考研季》,《中国青年报》)‎ ‎7. 下列对材料中“付费自习室”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付费自习室或可作为新业态进入到购物中心,原因之一是购物中心能满足其所需要的休闲餐饮等服务。‎ B. 专家指出,付费自习室可以探索新的开放机制,如整合社区内的学校、公共场馆资源,招募志愿者等。‎ C. 作为一个主要是年轻人经营、也主要服务年轻人的行业,付费自习室的特点体现在人性化和智能化上。‎ D. 一些付费自习室的店主认为,付费自习室尚处摸索阶段,虽然前景可观,但绝不是一个挣大钱的行业。‎ ‎8.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付费自习室的消费人群主要集中在18-25岁,主要为在校学生和职场白领,其他的分量很小。‎ B. 付费自习室消费人群占比中,18岁以下的最少,18-25岁的最多,25-35岁的超过四分之一。‎ C. 2018至2022年,中国付费自习室规模将逐年扩大在202年将达到顶峰接近400亿元。‎ D. 2018至2022年,中国付费自习室规模的年增长率2020年将达到波峰,在2022年跌至最低。‎ ‎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付费自习室兴起的另外两方面原因。‎ ‎(1)公共资源:公共学习空间不足条件有限不能满足学习者需求。‎ ‎(2)付费群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习室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7. B 8. B ‎ ‎9. (1)付费群体:竞争压力大,有利用闲暇时间“充电”需求;易焦虑,希望通过“良好学习氛围”来督促自己学习。 (2)自习室优势:环境优良,设备齐全;学习氛围浓厚。‎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 A项,“满足”是错误的,由原文“购物中心提供了自习室等需要的休闲餐饮等服务”可知,而不是“满足”。‎ C项,“付费自习室的特点体现在人性化和智能化上”是错误的。由原文“付费自习室的人性化和智能化特点尤为突出”可知,并不能说明付费自习室的特点只体现在人性化和智能化上。‎ D项, “绝不是一个挣大钱的行业”是错误的。由原文“绝不是一个挣快钱的行业”可知,付费自习室绝不是一个挣快钱的行业。‎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解答此类题型时要明确具体的考核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 B项,“18岁以下最少”是错误的。由图表可知占比最少的是35岁以上的群体,仅为3.04%。‎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筛选、概括的能力。解答时可以划记表明重点内容的语句,没有的话要根据内容概括,同时可以结合材料的标题,表头还有选文的出处等信息。根据材料二中可知,付费群体主要为在校学生和职场白领,他们竞争压力大,有利用闲暇时间“充电”需求,由材料三“桌子两侧的隔板要长度适中,使顾客既能在学习时将目光集中在桌面上,能在放松后靠时看到周围学习的人,以此激励自己”可知,付费群体希望通过“良好的学习氛围”来督促自己学习。由材料“购物中心提供了自习室等需要的休闲餐饮等服务”、“付费自习室的人性化和智能化特点尤为突出”可知,付费自习室环境优良,设备齐全。并且由“子两侧的隔板要长度适中,使顾客既能在学习时将目光集中在桌面上,能在放松后靠时看到周围学习的人,以此激励自己”可以看出付费自习室学习氛围浓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三(节选)‎ 沈从文 三三如一般小孩,换几回新衣,过几回节,看几回狮子龙灯,就长大了。照规矩,十五岁的三三,要招郎上门也应当是时候了。‎ 三三大了,还是同小孩子一样,一切得傍看妈妈。母女两人把饭吃过后,在流水里洗了脸,望到行将下沉的太阳,一个日子就打发走了。有时听到堡子里的锣鼓声音,或是什么人接亲,或是什么人做斋事,“娘,带我去看。”又像是命令又像是请求的说着,若无什么别的理由推辞时,娘总得答应同去。去一会儿,或停顿在什么人家喝一杯蜜茶,荷包里塞满了榛子胡桃,预备回家时,有月亮天什么也不用,就可以走回家。遇到夜色晦黑,燃了一把油柴,毕毕剥剥的响着爆着,什么也不必害怕。若到总爷家寨子里去玩时,总爷家还有长工打了灯笼送客,一直送到碾坊外边。只有这类事是顶有趣味的事。在雨里打灯笼走夜路,三三不能常常得到这机会,却常梦到一人那么拿着小小红纸灯笼,在溪旁走着,好象只有鱼知道这回事。‎ 当真说来,三三的事,鱼知道的比母亲应当还多一点,也是当然的。三三在母亲身旁,说的是母亲全听得懂的话,那些凡是母亲不明白的,差不多都在溪边说的。溪边除了鸭子就只有那些水里的鱼,鸭子成天自己哈哈哈的叫个不休,哪里还有耳朵听别人说话!‎ 一天下午,三三回碾坊来,快到屋边时,黄昏里望到溪边有两个人影子,有一个人到树下,拿着一枝竿子,好象要下钓的神气,三三心想这一定是来偷鱼的,照规矩喊着:“不许钓鱼,这鱼是有主人的!”一面想走上前去看是什么人。‎ 就听到一个人说:“谁说溪里的鱼也有主人?难道溪里活水也可养鱼吗?”‎ 另一人又说:“这是碾坊里小姑娘说着玩的。”‎ 那先一个人就笑了。‎ 旋即又听到第二个人说,“三三,三三,你来,你鱼都捉完了!”‎ 三三听到人家取笑她,声音好象是熟人,心里十分不平!‎ 就冲过去,预备看是谁在此撒野,以便回头告给母亲。走过去时,才知道那第二回说话的人是总爷家管事先生,另外同一个从没见过面的年青男人。那男人手里拿的原来只是一个拐杖,不是什么钓竿。那管事先生是一个堡子里知名人物,他认得三三,三三也认识他,所以当三三走近身时,就取笑说:“三三,怎么鱼是你家养的?你家养了多少鱼呀!”‎ 三三见是总爷家管事先生,什么话也不说了,只低下头笑。头虽低低的,却望到那个好像从城里来的人白裤白鞋,且听到那个男子说:“女孩很聪明,很美,长得不坏。”管事的又说:“这是我堡里美人。”两人这样说着,那男子就笑了。‎ 到这时,她猜到男子是对她望着发笑!三三心想:“你笑我干吗?”又想:“你城里人只怕狗,见了狗也害怕,还笑人,真亏你不羞。”她好象这句话已说出了口,为那人听到了,故打量跑去。管事先生知道她要害羞跑了,故说:“三三,你别走,我们是来看你碾坊的。你娘呢。”‎ ‎“娘不在。”‎ ‎“到堡子里听小寨人唱歌去了,是不是?”‎ ‎“是的。”‎ ‎“你怎么不欢喜听那个?”‎ ‎“你怎么知道我不欢喜?”‎ 管事先生笑着说:“因为看你一个人回来,还以为你是听厌了那歌,担心这潭里鱼被人偷尽,所以……”三三同管事先生说着,慢慢的把头抬起,望到那生人的脸目了,白白的脸好象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就估计莫非这人是唱戏的小生,忘了擦去脸上的粉,所以那么白……那男子见到三三不再怕人了,就问三三:“这是你的家里吗?”‎ 三三说:“怎么不是我家里?”‎ 因为这答话很有趣味,那男子就说:你住在这个山沟边,不怕大水把你冲去吗?”‎ ‎“嗨,”三三抿着小小的美丽嘴唇,狠狠的望了这陌生男子一眼,心里想,“狗来了,狗来了,你这人吓倒落到水里,水就会冲去你。”想着当真冲去的情形,一定很是好笑,就不理会这两个人,笑着跑去了。‎ 从碾坊取了花样子回向堡子走去的三三,在潭边再上游一点,望到那两个白色影子还在前面,不高兴又同这管事步生打麻烦,于是故意跟到这两个人身后,慢慢的走着。听到两个人说到城里什么人什么事情,听到说开河,又听到说学务局要总爷办学校,因为这两人全都不知道有人在后面,所以自己觉得很有趣味。到后又听到管事先生提起碾坊,提起妈妈怎么人好,更极高兴。再到后,就听到那城里男人说:“女孩子倒真俏皮,照你们乡下习惯,应当快放人了。”‎ 那管事的先生笑着说:“少爷欢喜,要总爷做红叶,可以去说说。不过这磨坊是应当由姑爷管业的。”‎ 三三轻轻的呸了一口,停顿了一下,把两个指头紧紧的塞了耳朵。但仍然听到那两人的笑声,想知道那个由城里来好象唱小生的人还说些什么,所以不久就仍然跟上前去。‎ 那小生说些什么可听不明白,就只听那个管事先生一人说话,那管事先生说:“少爷做了磨坊主人,别的不说,成天可有新鲜鸡蛋吃,也是很值得的!”话一说完,两人又笑了。‎ 三三这次可再不能跟上去了,就坐在溪边的石头上,脸上发着烧,十分生气。心里想:“你要我嫁你我偏不嫁你!我家里的鸡纵成天下二十个蛋,我也不会给你一个蛋吃!”坐了一会,凉凉的风吹脸上,水声淙淙使她记忆起先一时估计中那男子为狗吓倒跌在溪里的情形,可又快乐了,就望到溪里水深处,一人自言自语说:“你怎么这样不中用!管事的救你,你可以喊他救你!”‎ 到宋家时,宋家婶子正说起一件已经说了一会儿的事情,只听宋家妇人说:“……他们养病倒稀奇,说是养病,日夜睡在廊下风里让风吹,……脸儿白得如闺女,见了人就笑,……谁说是总爷的亲戚,总爷见他那种恭敬样子,你还不见到。福音堂洋人还怕他,他要媳妇有多少!”‎ 母亲就说:“那么他养什么病?”‎ ‎“谁知道是什么病?横顺成天吃那些甜甜的药,什么事情不做在床上躺着。在城里是享福,到乡里也是享福。”‎ 母女两人回去时,在路上三三问母亲:“谁是白白脸庞的人?”母亲就照先前一时听人说过的话,告给三三,堡子里总爷家中,如何来了一位城里的病人,样子如何美,性情如何怪。在平常时节,三三对于母亲在叙述中所加的批评与稍稍过分的形容,总觉得母亲说得极其俨然,十分有味,这时不知如何却不大相信这话了。‎ 第二天三三的母亲到堡子里去,在总爷家门前,碰到那个从城里来的白脸客人,同总爷的管事先生。那管事先生告她,说他们昨天曾到碾坊前散步,见到三三,又告给三三母亲说,这客人是从城里来养病的客人。到后就又告给那客人,说这个人就是碾坊的主人杨伯妈。那人说,真很同三小姐相像。那人又说三三长得很好,很聪敏,做母亲的真福气。说了一阵话,把这老妇人说快乐了,在心中展开了一个幻景,想起自己觉得有些近于糊涂的事情,忙匆匆的回到碾坊去,望着三三痴笑。‎ ‎(有删改)‎ ‎10. 概括第二段在文中的作用。‎ ‎11. 简要闻述作者使用“鱼”这一意象的妙处。‎ ‎12.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3. 小说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刻出不同人眼中白脸客人的形象,试结合文本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深层意蕴。‎ ‎【答案】10. ①交待了三三母女清闲而略微单调的生活及彼此间融洽的关系。②勾勒出富有湘西乡村特色的生活场景,展现了村民间纯朴友善的人情美。③写出了三三心中淡淡的寂寞和惆怅,为后文三三对白脸客人的关注埋下伏笔;引出第三段三三与鱼的关系,暗示三三有心事。 ‎ ‎11. ①三三和白脸客人因钓鱼而发生“争执”,鱼是他们相识的媒介,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②三三有些事情只对鱼说,不对妈妈说,鱼被人格化为三倾诉的对象,是三三的玩伴。③“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信使”的象征,沈从文曾在小说《边城》中用“鱼”来承载着翠翠的爱情,本文中的“鱼”也象征着三三朦胧的爱情和对爱情的朦胧期盼。 ‎ ‎12. ①运用心理描写,写出了三三由气恼转为快乐的过程,同时写出了她的娇俏可爱和纯朴。②长短句结合,错落有致。用短句展现三三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突出她喜怒情绪之真实、深切;用长句引入三三对先前假想的回忆,舒缓了前文她的气急心理,为后面她轻松快乐的心理作了铺垫。 ‎ ‎13. ①通过三三的视角,正面描写了白脸客人的形象和语言。在三三眼中,白脸客人是一个英俊体面(身着白裤白鞋、拄着拐杖、脸白如唱戏小生、爱开玩笑、心中对三三有着较好印象,认为三三“俏皮”)的城里人。这些都是三三对白脸客人产生好印象的重要原因。通过三三的视角,还侧面交待了白脸客人良好的家庭背景,如“开河”“办学校”等,一方面暗示白脸客人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地位,一方面也为后文三三对白脸客人好奇、感兴趣埋下伏笔。②通过村里人的视角,侧面交待了白脸客人“样子美”、有身份有地位、目前患病疗养中的情况。但村民们对他日夜睡在廊下风里让风吹”“要媳妇有多少”“性情如何怪”的评价和猜测,说明村里人对城里人生活的不了解,村里人和城里人之间存在着隔阂。③通过管事先生与三三母亲的对话,侧面呈现出白脸客人有修养(称呼三三为“三小姐”)以及对三三的好印象;同时三三母亲在心中展开的幻景,暗示出母亲心里对白脸客人这个城里人的肯定,也暗示出村里人对城市人文明生活的向往。‎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段落作用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概括段落的内容,然后从结构上看段落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从内容上看,写出了三三和母亲的日常生活,虽然单调但是母女的关系非常融洽。写到母女两个去看别人家做斋事时,停顿在别人家喝杯蜜茶,荷包里塞满了榛子胡桃,夜晚回家的时候什么也不用怕,写出了民风的淳朴和村民的友善。三三认为只有这类事顶有趣味,但三三却不能常常得到这样的机会,三三常把自己的心事说给溪边的鱼,说明三三内心淡淡的寂寞和惆怅。这是因为生活的单调和内心的寂寞,才更加关注陌生人,为后文三三对白脸客人的关注埋下伏笔,同时引出第三段三三与鱼的关系,暗示三三有心事。‎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小说的物象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为下文作铺垫(伏笔)作用;衬托人物,寄托人物情感;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文章二三两段说到三三把自己的心事说给鱼听,三三的事,鱼知道的比母亲应当还多一点,可以看出鱼被人格化为三倾诉的对象,是三三的玩伴。三三从碾坊回来看到两个人好像要下钓的神情,于是三三和白脸客人因钓鱼而发生“争执”,可见鱼是他们相识的媒介,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鱼是三三倾诉的对象,而已到招郎上门年岁的三三倾诉的内容只能对鱼说,并且“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信使”的象征,所以本文中的“鱼”也象征着三三朦胧的爱情和对爱情的朦胧期盼。‎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句子的赏析能力。赏析句子,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的,最后指出句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作者什么情感。前文说到三三看到有人在偷鱼,冲过去以便告诉母亲,而句中“猜”“想”为心理描写,这一处心理描写写出了由前文的气恼转为快乐的过程,而三三的这句话出口之后被那人听到打算跑掉也可看出三三的娇俏可爱和纯朴。对三三行为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主要运用短句,而对先前假想的回忆的描写运用长句,长短句的灵活使用,更真实地写出了她的喜怒情绪,为为后面她轻松快乐的心理作了铺垫。‎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叙事视角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如本题“小说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刻出不同人眼中白脸客人的形象,试结合文本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深层意蕴”,然后明确出文中的不同视角,然后从内容、人物刻画、主题等角度把握每种视角的作用。文中从三三、村里人、母亲三个角度对白脸客人进行了描写。通过三三的视角,对白脸客人由正面描写,比如三三眼中的白脸客人的形象,身着白裤白鞋、拄着拐杖、脸白如唱戏小生,比如三三和白脸客人的对话描写,认为三三很美、很聪明,在三三眼中,白脸客人是一个英俊体面的城里人。三三跟在白脸客人和管事先生后面听到要“开河”“办学校”等,侧面交待了白脸客人良好的家庭背景,暗示出白脸客人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地位。这些从结构上也为后文三三对白脸客人好奇、感兴趣埋下伏笔。村里人对白脸客人养病、外貌、要媳妇有多少等的谈论和猜测,从侧面介绍了白脸客人的情况,同时也通过村里人的猜测说明村里人对城里人生活的不了解,二者存在着隔阂。文章最后一段写到三三的母亲在总爷家门口遇到白脸客人和管事先生,管事先生告诉三三母亲他们昨天曾到碾坊前散步、称呼三三为三小姐、三三长得好、很聪明,三三母亲回去之后就望着三三痴笑,说明三三母亲对城里白脸客人的肯定,同时也暗示出村里人对城市人文明生活的向往。‎ 三、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娱》序 ‎(明)陈继儒 往丁卯前,珰纲①告密,余谓董思翁云:“吾与公此时不愿为文昌,但愿为天聋、地哑,庶几免于今之世矣。”‎ 郑超宗闻而笑曰:“闭门谢客,但以文自娱,庸何伤?近年缘读礼之暇,搜讨时贤杂作小品而题评之,皆芽甲一新,精彩八面,而法外法,味外味,韵外韵,丽典新声,络绎奔会,似亦隆、万以来,气倏秀擢之一会也。”‎ ‎“往弇州公②代兴,雷轰霆鞠,后生辈重趼而从者,几类西昆之宗李义山,江右之宗黄鲁直。楚之袁氏思出而变之,欲以汉帜易赵帜,而人不尽服也。然新陈代变,作者或孤出,或四起,神鹰掣鞲③而擘九霄,天马脱辔而驰万里,即使弇州公见之,亦将感得气之先,发‘起予’之叹。白乐天有云:‘天下无正声,悦耳即为娱。’岂是之谓耶?”‎ 超宗曰:“吾侪草士,岂敢洋洋浮浮,批判先觉?但古豪俊必有寄,如皇甫淫杜预癖柱下之五氏言毗耶④之四十九年法即至人累世宿劫不態断文字缘而况吾辈乎?尝反复诸贤文,一读之躅愁,再读之释涕,三读之不觉呻吟疾痛之去体也,其庶几大祥之援琴乎哉?”‎ 余曰:“宁唯是。开元中,将军裴旻居丧,诣吴道子请画鬼神于东都天宫壁,以资冥福。答曰:‘将军试为我缠结舞剑一曲,庶因猛厉以通幽冥。’旻唯唯,脱去繚服,装束走马,左旋右转,挥剑入云,商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是引子执承之,剑透室而人。观者数千人,无不惊。道于行送援毫图壁,飒然风起,为天下之壮观。”‎ 郑超宗磊落侠丈夫,文章高迈,名流见之辟易 ‎,出其精鉴,选为《文娱》,斯亦吴道子东都之画壁耳。若康乐娱于清宴,玄晖娱于澄江,未足比于《文娱》之壮观也。‎ 眉道人陈继儒书于砚庐中。‎ 选自《晚香堂小品》)‎ ‎【注】①珰:本为妇女耳上饰物,在这里代指宦官。②弇州公:明代文学家王世贞。③鞲:gōu,革制套袖,打猎时用以停立猎鹰。④毗耶:即毗耶娑,印度古代传说中的圣人。相传他把《吠陀》整理成现有形式。‎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年缘读礼之暇 暇:空闲 B. 吾侪草士 侪:一起 C. 一读之蠲愁 蠲:除去 D. 名流见之辟易 辟易:惊退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郑超宗闻而笑曰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B. 欲以汉帜易赵帜 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C. 观者数千人 今者项庄拔剑舞 D. 玄晖娱于澄江 乃设九宾礼于廷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世贞主持文坛,许多后学都向他学习,尽管公安三袁想要扭转这种风气,但是当时的人还是信奉王世贞。‎ B. 郑超宗认为自古以来的才智杰出之士都能沉浸于某一领域并有所成就,并且历经劫难也不会断绝文字之缘。‎ C. 文中写裴曼舞剑、吴道子作画一段,气韵生动,如在目前,其中讲到裴曼剑法神妙无比,能够一剑刺穿墙壁。‎ D. 本文以对话展开,阐发了作者对文坛“新陈代变”规律的认同,并肯定了作为精选结集的《文娱》的价值。‎ ‎17. 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如皇甫淫杜预癖柱下之五千言毗耶之四十九年法即至人累世宿劫不能断文字缘而况吾辈乎 ‎1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与公此时不愿为文昌,但愿为天聋、地哑,庶几免于今之世矣。‎ ‎(2)道子于援毫图壁,飒然风起,为天下之壮观。‎ ‎【答案】14. B 15. D 16. C ‎ ‎17. 如皇甫淫/杜预癖/柱下之五千言/毗耶之四十九年法/即至人累世宿劫/不能断文字缘/而况吾辈乎 ‎ ‎18. (1)我和您在这种情势下不求做朝中显达的文官,只愿当个不问世事的聋哑人,或许还能逃避当世的灾祸。‎ ‎(2)吴道子在这时提笔在墙上做画,飒飒有风声,(他的画作)成为天下的奇观。‎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A项,“近年缘读礼之暇”翻译为:借助于研读《礼记》的空闲。“暇”,空闲。‎ B项,“吾侪草士”翻译为:我们这些草根士人。“侪”,辈。‎ C项,“一读之蠲愁”翻译为:读一遍可以消解愁绪。“蠲”,除去。‎ D项,“名流见之辟易”翻译为:社会名流见了他会避让。“辟易”,惊退。‎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这是考查虚词的用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 A项,“郑超宗闻而笑曰”翻译为:郑超宗听了笑道。“而”,为连词,表承接。“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翻译为:结交嬴政却不帮助五国啊。“而”,为连词,表转折。 ‎ B项,“欲以汉帜易赵帜”翻译为:用汉家旗帜改变赵家旗帜。“以”,介词,用。“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翻译为:因为一块宝玉的缘故违背强大秦国的友好表示。“以”,连词,因为。 ‎ C项,“观者数千人”翻译为:旁观的人有数千人。“者”,代词,指代人。“今者项庄拔剑舞”翻译为:现在项庄拔出剑起舞。“者”,代词,用于时间词后,表示……的时候。 ‎ D项,“玄晖娱于澄江”翻译为:谢澄在欣赏澄江美景中得到乐趣。“于”,介词,在。“乃设九宾礼于廷”翻译为:于是用九宾礼在正殿上接待了(蔺相如)。“于”,介词,在。‎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C项,“能够一剑刺穿墙壁”是错误的。这里的“室”是指剑鞘。‎ 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本题中“如”后面是举例子,举了“皇甫”、“杜预”“柱下”“毗耶”,所以要分别在“杜”“柱”“毗”前面断开,而“毗耶”的成就为《佛法》,故在“法”后断开。“累世宿劫”前省略“经历”,“经历”和“不能断”为“至人”的两个谓语动词,因此在“不”前断开。“而”为连词,前面要断开。翻译为:例如晋朝皇甫谧沉迷读书,杜预是《左传》癖,老子写《道德经》,昆耶作《佛法》,即使是圣人历经世代交替,也不能了断文字姻缘,何况我们呢?‎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的得分点为:“文昌”,朝中显达的文官;“庶几”,或许;“免”,逃避。第二句话的得分点为:“于是”,在这时;“援亳图壁”,提笔在墙上做画;“飒然”,形容风雨声。‎ ‎【参考译文】‎ 先前丁卯年间,阉党告密,我对董其昌说:“我和你此时不愿意成为文人,但愿成为沉默的人,这样也许可以免祸于当世了。”‎ 郑超宗听了笑道:“关闭家门谢绝访客,只是用读文章写文章来娱乐自己,有什么妨害呢?近年来,借助于研读《礼记》的空闲,搜集当下贤士的杂文小品加以点评,都是充满新意,非常精彩,而法外之法、味外之味、韵外之韵,经典创新,纷纷汇聚,似乎是隆庆、万历以来,文坛气候的一次大的展示。”‎ ‎“先前王世贞文气纵横,后生们纷纷效法,类似于当时西昆派崇拜李商隐,江东人崇拜黄庭坚。楚地袁氏想改变这种风格,用汉家旗帜改变赵家旗帜,可是人们不能都对他服帖。但是新陈代谢,优秀作者有的孤军杀出,有的蜂拥群起,神鹰挣脱束缚而翱翔云霄,天马行空驰骋万里,即使王世贞见了,也会感叹他们得风气之先,发出‘振奋自己’的感叹。白居易说过‘天下无正声,悦耳即为娱’,难道说得正是这些吗?”‎ 郑超宗说:“我们这些草根士人,哪里敢轻浮地批判先觉??只是古代贤人一定有所寄托,例如晋朝皇甫谧沉迷读书,杜预是《左传》癖,老子写《道德经》,昆耶作《佛法》,即使是圣人,他们历经世代交替,也不能了断文字姻缘,何况我们呢?(我)曾经反复研读诸位贤士的文章,读一遍可以消解愁绪,两遍可以流泪,三遍下来觉得有大病去体的快感,或许接近父母去世两周年的祭礼之日援琴弹奏的感受吧?”‎ 我说:“确实是这样。开元年间,将军裴民旻守孝在家,到吴道子那里请他在东都天官画鬼神,来求助冥福。(吴道子)回答说:‘将军你为我为我舞剑一曲,希望借助于剑的猛厉来通达幽冥。’裴旻答应,脱去丧服,装备好奔马,左旋右转,挥剑入云,高达数十丈,像电光下射,裴旻伸手拿着剑鞘接住(飞下来的)剑,剑透穿进了剑鞘。旁观的人有数千人,没有不震惊的。吴道子于是拿起毛笔在壁上画图,如同大风忽起,成为天下的壮观景致。”‎ ‎ 郑超宗是洒脱磊落的侠义丈夫,文章高超豪迈,社会名流见了他会避让,拿出他的精锐眼光,把那些时贤的文章编选为《文娱》,这也是如同吴道子在东都画壁画啊。像谢灵运在清宴中找到欢愉,谢澄在欣赏澄江美景中得到乐趣,都不能足以和《文娱》的壮观相比。‎ 眉道人陈继儒写于砚庐中。‎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唐)杜甫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①对雪②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③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注】①此时:指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末、二年(761年)初,时值安史之乱。②雪:喻指梅。③若为:怎堪。‎ ‎19. 此诗前两联围绕______字感谢故人对自己的思念,后两联围绕______字抒写诗人自己的情怀。‎ ‎20. 这首诗歌除了感谢友人忆念之情外,还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19. (1). 忆 (2). 愁 ‎ ‎20. ①思乡之情。颈联写折梅使诗人感到乡愁,渴望与亲人团聚。②老去之愁,尖意之愁。尾联写诗人看见渐长的梅花,催人白头。③忧国忧民,伤时感世之愁。诗人从梅花着手,从对故人思念联想到岁暮之愁,最后联想到自身,这是由作者的经历和时代背景决定的。‎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的能力。答题时要借助该字含义、 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前两联“忆”遥领故人对自己的相忆,故人送客见雪见梅情不自禁“忆”起我,表达了对故人思念自己的深深谢意和心心相印的情谊。后两联围绕“愁”字抒写诗人自己的情怀,诗人千愁百感,攒聚一身,渐生白发。因此此诗前两联围绕“忆”字感谢故人对自己的思念,后两联围绕“愁”字抒写诗人自己的情怀。‎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本诗首联赞美装迪的早梅诗:你在蜀州东亭看到梅花凌冬盛开,诗兴勃发,写出了如此动人的诗篇,倒像当年何进在扬州梅那般高雅。颔联上承“动诗兴”,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心心相印的情谊。同时“此时”结合注释可知,诗人和朋友郑经历安史之乱,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百姓的担忧。颈联写的是,幸而你未折梅寄来勾起我岁暮的伤感,要不然,我面对所折的梅花一定会乡愁缭乱、感慨万千的。早梅开花在岁末春前,它能使人感到岁月无情,老之易至,又能催人加倍思乡,渴望与亲人团聚。尾联写的是,江边的这一树梅花啊,如今也在渐渐地开放,好像朝朝都暮催人老去,催得我早已白发满头了。倘若你再把那里的梅花寄来,让它们一起来折磨我,我可怎么承受得了!催人白头的不是梅,而是愁,有忆友之愁,暮年老去之愁,思乡之愁,忧国忧民、伤时感世之愁等,这千愁百感攒聚一身,此头怎能不白?此诗通篇都以早伤愁立意,前两联就“忆”字感谢友人对自己的思念,同时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后两联围绕“愁”字抒写诗人自己的情怀。‎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南郭惠子问于子贡曰:“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子贡曰:“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櫽栝①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 ‎(《荀子·法行》‎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②。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孟子·尽心上》)‎ ‎【注】①櫽栝(yǐn guā):矫正木的工具。②骰率:弓张开的程度。‎ ‎21. 子贡与南郭惠子的对话体现了孔子_____的教育思想,孟子所说的“大匠”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_。‎ ‎22. 联系两则材料,分析孟子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答案】21. (1). 有教无类 (2). 高明的工匠 ‎ ‎22. ①孔子端正自身来教育他人,孟子也提倡提高自身修养以育人。②孔子对来到自己门下受教的人一视同仁。孟子则在此基础上强调受教育者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君子不会因为某个受教育者的才能、悟性低下而改变原则。‎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观点态度和重要词语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通读文段的内容,在基本理解文章内容的前提下整体把握文段来作答。子贡与南郭惠子围绕孔子门生混杂的现象展开,子贡的言论体现了不管什么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也就是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意思为高明的工匠不会因笨拙的工人而改变或废弃规矩,所以“大匠”指的是高明的工匠。‎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通读文段内容,然后再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然后结合两则材料内容作答。子贡说到“君子正身以俟”,意思为:君子端正自己的身心来等待求学的人。孟子君子应站在正确的道路中,即端正自己、提高自身的修养才能教育别人。子贡说到“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即孔子对来到自己门下受教的人一视同仁。而孟子也认为“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即君子不会因为某个受教育者的才能、悟性低下而改变原则。又说到“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君子教育学生就如同教人射箭一样,将弓拉满而不发射,而是让受教育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译文】‎ 南郭惠子问子贡说:“孔夫子的门下怎么那样混杂呢?”子贡说:“君子端正自己的身心来等待求学的人,想来的不拒绝,想走的不阻止。况且良医的门前多病人,整形器的旁边多弯木,所以夫子门下来往的人就庞杂。”‎ 公孙丑说:“道,很高,很完美,可好像登天一样,似乎不可企及。为什么不使它变得可以接近而让人每天孜孜以求去努力呢?”孟子说:“高明的工匠不会因笨拙的工人而改变或废弃规矩,羿不会因拙劣的射手而改变开弓的标准。君子(教人如教射)搭上箭、拉满弓却不发射,让箭在弦上跃跃欲出;他站在正确的道路中,有能力的就跟上来。”‎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饭疏食,饮水,_____,乐亦在其中矣,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 ‎(2)闾阎扑地_____;_____,青雀黄龙之轴。(王勃《滕王阁序》‎ ‎(3)_____,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李煜《虞美人》)‎ ‎(5)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答案】(1)曲肱而枕之 不义而富且贵 (2)钟鸣鼎食之家 舸舰迷津 (3)曲终收拨当心画 唯见江心秋月白 (4)雕阑玉砌应犹在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5)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肱”“鼎”“掷”“舸舰”“雕阑”“频烦”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社会感受性”是指人对社会现实中某种事物及其属性的感觉能力。‎ 有人认为,当下的年轻人应该对社会现象和新事物敏感,有更广泛的社会知觉范围和更丰富的社会知觉内容,因此应该具备较高的社会感受性。‎ 也有人认为,当下的年轻人出生在信息社会,是“信息土著”,他们需要的不是高度的社会感受性,相反,他们更需要对社会保持一份“钝感”,这样才能生活得更从容、更坚定、更理性。‎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参考范文:‎ 多一份“钝感力”‎ ‎“钝感力”一词其实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发明。按照渡边淳一自己的解释,“钝感力”可直译为“迟钝的力量”,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对周遭事务不过于敏感的能力。“钝感力”不等于迟钝,它强调的是对困境的一种耐力,是忍气吞声对抗外界的能力。它仍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钝感,是心理学名词,与“敏感”意思相对,词性相同,两者互为反义词。钝感是人的动作活动反应慢度的标尺,是用来描述人活动速率的。钝感系数越高则对外部反应越迟钝,同时其敏感度也会越低,人的思维只有钝感系数与敏感系数想平衡才更容易保持较为理性的思维,否则反之。‎ 现代人尤其年轻人太敏感反而容易受伤,所以要修炼“钝感力”(迟钝的能力)。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人刚刚入世会遭遇许多烦心事,过于敏感往往就容易受到伤害,而钝感虽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却能让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烦恼,不会气馁,钝感力恰似一种不让自己受伤的力量。看看如今在各自岗位里取得成功的人士,其内心深处一定隐藏着一种绝妙的钝感力。‎ 生存的这个世界有许多竞争,所以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而要保持甚或加强自己的生存能力,钝感力又是必不可少的。与其有锐利的敏感度,不如对于大多数事物不要气馁,这股迟钝的顽强意志,就是得以生存在现代的力量,也是一种智慧。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迟钝能力,在遭受挫折之时能很快放下,继续前行,才能在经受一次次挫折,不停留在这些伤痛上,赢得下一次的辉煌。犯一次错误改正容易,不断的犯错误还能不气馁就难了。‎ 钝感力听上去会给人非常负面的感觉,但可以将它解释成“有意义的感觉迟钝”,不因为眼光浅短而喜忧、保持信念往前走。跌跤了不怕,关键是能再爬起来。‎ 在目前竞争激烈、节奏飞快、错综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如何处理好生存和成功的问题?如何求得自身内心的平衡及与他人和社会的和谐相处?如何处理好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来享受愉快而有意义的人生?多一份钝感力不失为一种智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