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阳泉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阳泉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山西省阳泉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三语文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3.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的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 ‎4.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中华文明作为亚洲文明、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而且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历久弥新。其中,以“和合”为思想内核的“和平安宁”“协和万邦”“天人合一”“合力合作”等理念是文明对话乃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对于解决冲突,推动世界不同文明多元共存、寻求共识,建立和维护正常的国际秩序,进而维护世界持久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国际场合向世界阐释中华“和合”文化。他说:“计利当计天下利。世界大同,和合共生,这些都是中国几千年文明一直秉持的理念。”他还指出:“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今天,和合显示出交融互动、有容乃大的气质,成为人类文明对话的牢固人文纽带。‎ 在全球化语境下,“和合”体现在国与国的交往中,就是要和平相处,共谋发展。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在孔子看来,齐桓公多次会盟诸侯,是以“仁”而不是以武力来联合众力,这才是治国之道。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与亚洲地区稳定的中坚力量,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特别是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和合”是中华文明对外友善、友好交往的原则,与以武力征伐、对外扩张侵略获取自身利益的霸权主义行径和观念形成鲜明的对照。最近,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事务主任基伦·斯金纳谈及中美竞争与冷战时期美苏对抗的差异时声称:“这是一场与一种完全不同的文明和不同的意识形态的斗争,这是美国以前从未经历过的。”显而易见,这是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翻版,其目的在于为破坏世界贸易规则和秩序的肆意妄为行径披上一层新的遮羞布。在由美国挑起并升级的中美贸易摩擦中,自由贸易理念已被撕得粉碎,贸易摩擦背后是美国的“文化霸凌”和“美国中心论”,美国的极端国家利己主义由此暴露无遗。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追求天下和平、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历史上所遭受的战乱和贫穷更让当代国人深感和平的珍贵以及发展的迫切。‎ 世界文明多姿多彩,这种多样性和差异性不是导致冲突的原因,而是文明之间相互借鉴的前提。不同文明只有在交流互鉴中取长补短,方能实现文明间和谐相处。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都应该担当起自己的责任,放眼全球发展,进一步扩展合作格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和合”理念正为世界文明发展贡献着中国智慧,它为人类文明对话所开出的文化妙方,将推动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和人类的繁荣进步。‎ ‎(摘编自陈欣雨《和合:人类文明对话的人文纽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中华文明的思想内核,“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积淀的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B.本国优先、合作共赢、多元并存、和平共处等理念符合中华文明的“和合”文化。‎ C.美国关于中美竞争是“不同文明”的斗争的论调旨在破坏世界贸易的规则和秩序。‎ D.世界文明各不相同,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特点,这是不同文明相互借鉴的前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提出观点,展开分析,论证中华“和合”理念的现实意义,构成总分结构。‎ B.文章引用孔子的话,阐明了国家间交往应建立一种和谐友好、共谋发展的关系。‎ C.文章运用对比论证,把中国“和合”文化理念与美国霸权主义观念进行了对照。‎ D.作者写作本文,与在全球化背景下美国重弹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老调有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要应对当今全球面临的严峻挑战,必须大力发展经济科技力量,但也离不开文化文明力量,两者缺一不可。 ‎ B.“美国中心论”是一种极端国家利己主义,违背了世界自由贸易理念,还可能打破世界秩序,甚至引发战争。‎ C.“和合”是人类文明对话的文化妙方,不同文明只有相互尊重包容,取长补短,才能消除分歧和差异,共谋发展。‎ D.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设想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正是中华“和合”文化的伟大实践。‎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记者:我们为什么要带孩子参观博物馆?‎ 姜松:首先,让孩子们理顺人类的文明史、艺术史发展进程,什么物件在重要的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知道什么是美,如何审美。了解自然世界的历史和自然界在演变过程中发生的大事。学习人类的科学、技术进步等等。其次,培养视觉认识能力。在博物馆里接触很多与艺术相关的展品,进而分析美的构成,品味风格的演进,提高审美水平。面对能打动人的艺术品,小孩子发自内心地去赞美,会对他未来的生活、他的完美人格的形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徜徉在博物馆中,孩子们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学会安静地、耐心地观察事物,这样就会多几分从容,少些许浮躁,对孩子们性格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对于稍微大一点的孩子,我们会安排现场互动节目和情景对话,让他们谈自己的观感,在开发、引导中提高认知水平。我觉得博物馆最有趣的事,就是把历史背景连成一条线,就是在策展,让你更多的去用你自己的想法把博物馆不同的展品连在一起,所以针对高中年龄的孩子们,培养他们的策展能力,就成为博物馆教育的一项内容。 ‎ ‎ (摘编自央广网《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带孩子看博物馆》 ‎2018年2月1日 )‎ 材料二:‎ ‎2010-2018年我国博物馆数量(个)‎ ‎2010-2018年我国博物馆观众人数(亿人次)‎ ‎ (摘编自国家文物局)‎ 材料三:‎ 截至2018年,全国博物馆总数已达5136家,去年全国博物馆举办各类展览超过2万个,达11亿人次走进博物馆,其中“90后”占比43.2%,“95后”占比24.9%。不过现实当中,有些不文明的行为让博物馆“很受伤”,比如乱丢垃圾、踩踏草坪、在博物馆吃东西、随意触摸展品现象。还有少数家长在参观过程中放纵孩子随意嬉闹、破坏展品,甚至还有个别参观者乱吐口香糖。这些行为,与自我陶冶、共建参观文明的精神格格不入。‎ 博物馆不仅是保存民族文化遗产、了解历史文化的神圣殿堂,也是传递文明记忆、呈现文明魅力的全息视窗。博物馆无论大小,都要求前来参观的游客进馆后保持安静、做到文明,这不仅是为了不影响他人,更重要的是,面对先人留下的文明成果,需要保持足够的尊崇与敬畏。首先家长和老师要提前做好相关知识的辅导,让孩子们充分认识到“博物馆里珍藏着太多人类文明的结晶,需要我们宁心静气地去倾听和感受”,进而对那些历史和文物产生敬畏之心,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当然,家长和老师更要为孩子们做好文明参观的表率,并在参观的过程中,不断对孩子的失范行为进行批评和纠偏。其次,对博物馆来说,一方面要深入做好宣传工作,突出博物馆庄严性;另一方面有必要增加一些惩罚性措施,如设置“黑名单”,将不文明参观者纳入信用惩戒,借助网络曝光等等。 ‎ ‎(摘编自泉州文明网《参观博物馆文明是“底色”》‎2019年8月1日)‎ 材料四:‎ 博物馆在宣传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比如在各个显眼的地方张贴有文明标语、在馆内每个展厅内安排有文明劝导秩序员、保洁员,但不文明现象仍然未能断绝。针对屡禁不止的乱象,博物馆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更好地引导观众文明参观呢?‎ 首先,开发更易于观众接受的引导方式。深入了解观众需求,在解决休息设施、安保等常规问题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观众的年龄、性别、兴趣偏好等不同特性,结合本馆定位和藏品特色,利用科技、艺术等多种元素,开发更易于观众接受的引导方式。当前,多数观众知道要在展厅内保持安静,但并未意识到在非展厅的开放区也应举止文明。博物馆是否可以通过提示和艺术性引导培养文明参观习惯呢?除了日常观众参观行为的规范,观众有序离馆也是文明参观的一部分。闭馆前十分钟,博物馆一般会用轻音乐加广播提醒观众离馆。但由于多种原因,有些观众不能很好地配合离馆工作,造成博物馆与观众之间不必要的冲突。为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博物馆需要提前说明离馆时间和要求,进行文明规劝。另一方面,观众要主动配合博物馆的工作,合理规划参观时间和行程。这些都属于文明参观引导工作的完善。‎ 除了做好本馆基础服务外,博物馆还可以联合学校、家庭、艺术教育机构、媒体等社会力量,加强对文明参观的宣传普及。相信会有更多博物馆在此方面做出积极尝试,当然也需要观众配合,共同维护观展文明。‎ ‎ (摘编自弘博网《面对不文明行为,博物馆有何妙招?》 ‎2019年8月1日 )‎ ‎4. 下列不属于关于博物馆作用和意义的一项是(3分)‎ A.博物馆里珍藏着太多人类文明的结晶,我们宁心静气地去倾听和感受,对那些历史和文物要有敬仰之心。‎ B.让人们理顺人类的文明史、艺术史的发展进程,了解在重要的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的物件,学习人类的科学、技术进步等。‎ C.把历史背景连成一条线,让人们更多的去用自己的想法把博物馆不同的展品连在一起,培养人们的策展能力。‎ D.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认识能力和认知水平,还可以影响性格的形成。‎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博物馆的修建和观众数量来看,博物馆实现了从文明的收藏者、保管者,到文明的守护者、传播者的“华丽转身”。‎ B.参观者参观博物馆时的不文明行为让博物馆“很受伤”,主要是博物馆没有做好文明参观的宣传工作。‎ C.从全国修建博物馆的数量和博物馆举办各类展览活动的次数来看,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人们对历史、艺术、文化等的重视。‎ D.博物馆保存着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遗产,是神圣的殿堂,同时传递文明记忆,呈现文明魅力,参观者应做到文明参观。‎ ‎6.根据材料提供的内容,说说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做到文明参观博物馆。(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邻居们 老 舍 明先生对不识字的太太放纵儿女,和邻居吵闹,辞退仆人这些事,给她一些自由,以为是为明家露脸。明先生的头抬得很高。他有在洋人那里赚钱的职业,他求不着别人,所以用不着客气。他永远不看书,因为书籍不能供给他什么。可是,他究竟还有点不满意。他清清楚楚的看见自己身里有个黑点,象水晶里包着的一个小物件。可是他没法去掉它,它长在他的心里。‎ 邻居是对儿姓杨的小夫妇,‎明 先生看不起他们,总以为教书的人是穷酸,没出息的。尤其叫他恨恶杨先生的是杨太太很好看。他看不起教书的,可是女教书的——设若长得够样儿——多少得另眼看待一点。杨穷酸居然有这够样的太太,比起他自己的要好上十几倍,他不能不恨。‎ 明先生的小孩偷了杨家的葡萄。界墙很矮,孩子们不断的过去偷花草。对此,杨先生始终不愿说什么,他似乎想到明家夫妇要是受过教育,自然会自动过来道歉,可明家始终没来。杨太太决定找明太太去。‎ 杨太太很客气:“明太太吧?我姓杨。”‎ 明太太准知道杨太太是干什么来的,而且从心里头厌恶她:“啊,我早知道。”‎ 杨太太所受的教育使她红了脸,而想不出再说什么。可是她必须说点什么。“没什么,小孩们,没多大关系,拿了点葡萄。”‎ ‎“是吗?”明太太的音调是音乐的:“小孩们都爱葡萄,好玩。我并不许他们吃,拿着玩。”‎ ‎“我们的葡萄,”杨太太的脸渐渐白起来,“不容易,三年才结果!”‎ ‎“我说的也是你们的葡萄呀,酸的;我只许他们拿着玩。你们的葡萄泄气,才结那么一点!”‎ ‎“小孩呀,”杨太太想起教育的理论,“都淘气。不过,杨先生和我都爱花草。”‎ ‎“明先生和我也爱花草。”‎ ‎“假如你们的花草被别人家的孩子偷去呢?”‎ ‎“谁敢呢?”‎ ‎  “你们的孩子偷了别人家的呢?”‎ ‎  “偷了你们的,是不是?你们顶好搬家呀,别在这儿住哇。我们的孩子就是爱拿葡萄玩。”‎ 杨太太没法再说什么了,嘴唇哆嗦着回了家。作为最新式中国人的杨先生不便于当面交涉,客客气气的写封信吧,只求明先生嘱咐孩子们不要再来糟蹋花草。‎ 信是杨家仆人送过去的,被明太太窝回去了。‎ 下午,老妈子拿进一封信来。杨先生接过一看,门牌写对了,可是给明先生的。他忽然想到扣下这封信,可是马上觉得那不是好人应干的事。告诉老妈子把信送到邻家去。‎ ‎   “拿回去吧,我们不看这个!”‎ ‎“给明先生的!”老妈子说。‎ ‎  “是呀,我们先生没那么大工夫看你们的信!”‎ ‎  “是送错了的,不是我们的!”‎ ‎  “送错了的?”明太太翻了翻眼,马上有了主意:“叫你们先生给收着吧。当是我看不出来呢,不用打算诈我!”拍的一声,门关上了。‎ ‎  怎么处置这封信呢?私藏别人的信件?拆开看看?是不光明的。想来想去,杨先生决定给外加一个信封,改上门牌号数,扔在邮筒里。第二天早晨,夫妇忙着去上学,忘了那封信。‎ 下学回来,刚要吃饭,听见明家闹起来了。饭后,杨家的老妈子知道了消息:明先生打太太是为一封信,要紧的信。杨先生想必定就是他所存着的那封信了。既是要紧的信,为什么不挂号,而且马马虎虎写错了门牌呢?混蛋应受惩罚。他想起那些葡萄来……第二天早晨把那封送错的信和劝告明家管束孩子的信一齐发了,他不希望明先生悔过,只教明混蛋看看读书人是怎样的客气与和蔼,是君子就够了。‎ 明先生见着了写信的人,知道了信的内容:他和一个朋友借着外国人的光儿私运了一些货物,被那个洋人晓得了。所以他担心,命令太太去索要那封信。明太太宁肯挨打也不肯去,这太难堪了,就诬说杨家不给。明先生的气不打一处来,就凭个穷酸教书的敢跟我斗气。哼!他向孩子们发了命令。‎ 邮差下午四点多送来了信。明先生看完,心中说不出是难受还是痛快。痛快的是,他看明白了那封写错了门牌的信,杨先生没有拆开;难过的是另一封,使他更讨厌那个穷酸,他觉得只有穷酸才能那样客气,客气得讨厌。‎ ‎  路上,杨先生满心痛快:既然把那封信送回了原主,而且客气的劝告了邻居,这必能感动了明先生。‎ 一进家门,他楞了,院中的花草好似垃圾箱忽然疯了,一院子满是破烂儿。他知道这是谁作的。怎么办呢?他想要冷静的找主意,可冷静不了,他的那点野蛮的血沸腾起来。扯下衣服,捡起两三块半大的砖头,隔着墙向明家的窗子扔了去。听着玻璃的碎裂,他心里痛快。他似乎忽然由文明人变成野蛮人,觉出自己的力量与胆气,象赤裸裸的洗澡时那样舒服,无拘无束的领略着一点新的生活味道。他等着明先生来找他打架。‎ 明先生不想过来,因为他觉得杨先生不那么讨厌了。看着破碎玻璃,虽不高兴,可也不十分不舒服。他开始想到嘱告孩子们不要再去偷花。可一想起杨太太,又不能不恨杨先生;可是恨与讨厌,他现在觉出来,是不十分相同的。“恨”有那么一点佩服的气味在里头。‎ 第二天是星期日,杨先生在院中收拾花草,明先生在屋里修补窗户。世界上仿佛很平安,人类似乎有了相互的了解。‎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葡萄事件”和“信件事件”在因果上不关联,但带动了两家人情绪的发展,人物个性得到充分展现,构成颇具喜剧色彩的情节。‎ B. 明先生认为杨先生穷酸,杨先生认为明先生混蛋,他们各自猜测着对方,自觉优越,作者从有限视角来叙述,让读者觉得分外可笑,同时也很可悲。‎ C. 小说通过心理、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塑造了明太太自私、霸道、蛮不讲理、嫉妒心强而又自作聪明,市侩兼泼妇的形象。‎ D. 小人物、小事件、小篇幅,合乎老舍短篇小说“集中”“紧凑”的要求,最精巧的是人与事的配合,时合时分地推动着小说的发展。‎ ‎8. 杨先生在“葡萄”和“信件”两件事中发生了心理变化,请据此分析其形象特征。(6分)‎ ‎9. 老舍是文化型的伟大的小说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北京的市民社会,小说情节出人意料,结尾耐人寻味。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的主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平字公子,楚郡彭城人也。本名旷,显宗后改为平。王莽时为郡吏,政教大行。其后每属县有剧贼,辄令平守之,所至皆理,由是一郡称其能。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母欲还取之,平不听,曰:“力不能两活,仲不可以绝类。”遂去不顾,与母俱匿野泽中。平朝出求食,逢饿贼,将亨之,平叩头曰:“今旦为老母求菜,老母待旷为命,愿得先归,食母毕,还就死。”因涕泣。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平还,既食母讫,因白曰:“属与贼期,义不可欺。”遂还诣贼。众皆大惊,相谓曰:“常闻烈士,乃今见之。子去矣,吾不忍食子。”于是得全。建武初,平狄将军庞萌反于彭城,攻败郡守孙萌。平时复为郡吏,冒白刃伏萌身上,被七创,困顿不知所为,号泣请曰:“愿以身代府君。”贼乃敛兵止,曰:“此义士也,勿杀。”遂解去。萌伤甚气绝,有顷苏,渴求饮,平倾其创血以饮之。后数日萌竟死,平乃裹创,扶送萌丧,至其本县。后举孝廉,拜济阴郡丞,太守刘育甚重之,任以郡职,上书荐平。会平遭父丧去官。服阕,拜全椒长。政有恩惠,百姓怀感,人或增赀就赋,或减年从役。刺史、太守行部,狱无系囚,人自以得所,不知所问,唯班诏书而去。后以病免。显宗初,尚书仆射钟离意上书荐平及琅邪王望、东莱王扶曰:“‎ 臣窃见琅邪王望、楚国刘旷、东莱王扶,皆年七十,执性恬淡,所居之处,邑里化之,修身行义,应在朝次。臣诚不足知人,窃慕推士进贤之义。”书奏,有诏征平等,特赐办装钱。至皆拜议郎,并数引见。平再迁侍中,永平三年,拜宗正,数荐达名士承宫、郇恁等。在位八年,以老病上疏乞骸骨,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 B.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 C.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 D.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本文中的“显宗”“更始”就是年号。‎ B.孝廉是我国封建时代科举制设立的考试科目之一,意为“孝顺亲长、廉能正直”。‎ C古代丧礼规定,父母死后要守丧三年,期满除服,称为“服阕”。“阕”是终了的意思。‎ D.乞骸骨意为向皇上乞回骸骨,归葬故乡。这是古代官员请求辞职或休假的委婉说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平治政有方,取得卓著政绩。做郡吏时,治理有贼寇的属县,所到之处,社会安定;任全椒县令,增加百姓财富,减少服役年限,百姓心怀感激。‎ B.刘平信守承诺,受到贼寇敬重。逃难时被贼寇活捉,他与贼寇约定,侍奉母亲吃完饭再来受死,后果然如约而返,使贼寇大为感动,因此得以活命。‎ C.刘平笃行节义,舍身救护郡守。建武初年,庞萌在彭城反叛,为保护郡守孙萌,他爬在孙萌身上,受了七处伤;孙萌死后,他又护送孙萌灵柩回乡。‎ D.刘平德才兼备,多次受到荐举。做济阴郡丞时,太守刘育器重他,委以重任;显宗初,尚书仆射钟离意称赞他性情恬淡,修身行义;两人都曾举荐他。‎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平还,既食母讫,因白曰:“属与贼期,义不可欺。”‎ ‎(2)刺史、太守行部,狱无系囚,人自以得所,不知所问,唯班诏书而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昼居池上亭独吟①‎ 刘禹锡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 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 法酒②调神气,清琴入性灵。 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③。‎ 注:①此诗写于开成元年,这年刘禹锡被排挤出中央,出任苏州刺史。②法酒,按官府法定规格所酿造的酒。③刘向《杖铭》:“历危乘险,匪杖不行;年耆力竭,匪杖不强;有杖不任,颠跌谁怨?有士不用,害何足言?”‎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一项是(3分)‎ A.夏日的午后,树阴繁密,环境恬静幽雅,诗人独自来到池中的亭子上吟诗。‎ B.在池亭上看到蜜蜂忙碌的身影和仙鹤美好的仪态,诗人得到了积极的启示。‎ C.诗人虽然遭到排挤,却不甘沉沦,借饮酒来调适精神,用抚琴来调养性情。‎ D.颔联和颈联有虚有实,有形有神,写出了诗人美好高雅的情趣,耐人寻味。‎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寓意?请简要说明。(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的《行路难》中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的动作(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 ‎(2)(2)李商隐《锦瑟》“______,______"两句,借用庄子和杜宇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已逝的美好事物的深深的迷恋以及对人生不幸的无奈与伤感。‎ ‎(3)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的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题。‎ 自电子阅读器问世以来,电子书阅读日渐成为人们的阅读趋势。电子书的诸多优势有目共睹。比如,多媒体的使用让阅读的趣味性更强;自带注释链接和字典查询,让阅读的 提升。虽然 ‎ “电子书是否会取代纸质书”的争论一直存在,但只要经常进行阅读就好,即使是看电子书而非纸质书,不必对阅读电子书的选择“说三道四”。‎ ‎( )。听书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节省时间,提升效率,方便获取信息。而书中故事情节通过声音来传递,比传统的文字阅读更立体,更直观,更全面。‎ 进入‎5G时代,数字阅读又出现了新的形式。‎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 ,让人们对数字阅读的未来更加期待。例如戴上AR眼镜看一本有关兵马俑的图书,兵马俑就会以立体的方式 在眼前;给手机加上一个反光镜,再打开绘本时,手机就会自动朗读绘本内容……许多看似科幻小说中的情节如今已成为现实。‎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便利性 关于 精彩纷呈 呈现 B.便捷性 对于 异彩纷呈 呈现 C.便捷性 关于 异彩纷呈 浮现 D.便利性 对于 精彩纷呈 浮现 ‎18.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尽管看的是电子书而非纸质书,但只要经常阅读就好,不必对电子书的选择“说三道四”。‎ B.尽管看的是电子书而非纸质书,但只要经常进行阅读就好,不必对看电子书“说三道四”。‎ C.但不管是看电子书还是纸质书,只要经常阅读就好,不必对看电子书的选择“说三道四”。‎ D.但不管是看电子书还是纸质书,只要经常进行阅读就好,不必对电子书阅读“说三道四”。‎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多媒体的发展使有声阅读逐渐兴起,“听书”成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 B.随着多媒体的发展,“听书”也逐渐兴起,有声阅读成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 C.多媒体的发展使“听书”逐渐兴起,有声阅读成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 D.随着多媒体的发展,有声阅读也逐渐兴起,“听书”成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含标点符号)。(6分)‎ 脸谱的产生起源于面具,不同的是, ① ,面具则是先把图形画在别的东西上面,然后再贴在脸上。脸谱作为戏曲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特殊图案,创造出一个个神态各异、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长期以来,脸谱的图案与色彩所代表的人物性格已经约定俗成。 ② ,如整脸多用来刻画笑里藏刀的奸诈权贵,三块瓦脸则正反人物皆可用。脸谱色彩也象征着人物的性格。一般而言, ③ ,如关羽;黑色象征粗犷豪爽、刚正悍勇,如张飞;白色象征阴险奸诈、刚愎自用,如曹操。其它诸色也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① £££££££££££££££ ‎② £££££££££££££££ ‎③ £££££££££££££££ ‎21.提取所给材料的主要信息,在横线处写出五个关键词。(5分)‎ 据新华社“雪龙2”号‎11月11日电  (记者刘诗平)北京时间11日13时49分(当地时间11日16时49分),搭载着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的“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驶过南纬60度,完成穿越“咆哮西风带”,进入南极地区。‎ 这是“雪龙2”号首次穿越西风带。位于南纬40度至60度之间的西风带处于强劲西风的控制下,洋面风浪较大,在此行船危险系数较高,有“咆哮西风带”之称。穿过西风带就进入了南极地区,据《南极条约》界定,南纬60度以南的海洋、冰架和陆地统称南极或南极地区。‎ 目前“雪龙2”号航行在南极地区的南大洋上,海况相对较好,涌浪为‎2米至‎2.5米。‎ ‎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  上世纪70年代末,经历10年浩劫之后,广大青年存在着失学、失业、生活没有保障的困境,思想陷入极大的苦闷和迷茫中,陷入对社会的信任危机。社会上,也对青年很不理解,认为他们是迷茫的一代,垮掉的一代。‎ 众声喧哗中,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1977级2班同学没有怨天尤人,没有犹豫彷徨,而是发扬自强不息的传统反求诸己,喊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响亮口号。‎ 今年新中国70周年庆祝活动上,由3514名清华师生组成的“伟大复兴”群众游行方阵,自发喊出“祖国万岁,青年加油!”的口号,再次喊出了新时代青年的“最强音”。‎ 每一代青年都曾经“迷茫”,都曾被长辈担心“垮掉”。如今,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又该作出怎样的回答呢?‎ 以上的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山西省阳泉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单项选择题答案:‎ 一、(18分)‎ ‎(一)(9分)‎ ‎1.(3分) D 2. (3分)A 3. (3分)C ‎(二)(6分)‎ ‎4.(3分)A 5.(3分)B ‎(三)(3分)‎ ‎7.(3分)B 二、(12分)‎ ‎(一)(9分)‎ ‎10.(3分)B 11.(3分)C 12.(3分)A ‎(二)(3分)‎ ‎14.(3分)B 三、(9分)‎ ‎17. (3分)A 18. (3分)C 19. (3分)D 主观题答案:‎ 一、(18分)‎ ‎(二)(6分)‎ ‎6. (6分)‎ 参观者:作为参观主体,要自觉接受教育和引导,增强文明参观意识;‎ 博物馆:明确观众参观行为规范,并进行人性化引导;‎ 社会:学校、家庭、媒体等社会力量要加强文明参观宣传与教育,并增加一些惩罚性措施。‎ ‎6分,答出一点得2分。‎ ‎(三)(12分)‎ ‎8.(6分)‎ ‎①幼稚,天真。在“葡萄事件”中,杨先生“想到明家夫妇要是受过教育的,自然会自动的过来道歉”。‎ ‎②懦弱,谨慎。太太受气后,杨先生还决定“客客气气的写封信吧”。‎ ‎③善良,有教养。与明先生家发生“葡萄事件”后,收到寄给明先生的信件,觉得“扣下这封信”“不是好人应做的事”,告诉仆人送到邻家去。‎ ‎④用精神胜利安慰自己(精神胜利法)。杨先生把两封信发出去,目的是让杨先生看看读书人“客气与和蔼”“是君子就够了”,甚至“满心痛快”地想到“必能感动了明先生”。‎ ‎6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三点即可。‎ ‎9.(6分)‎ ‎①写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沟通困境。文明沟通,难以解决,“野蛮”的方式,却换来意想不到的太平,收到了讽刺的效果。‎ ‎②揭露人性中的弱点。如明先生的狭隘、嫉妒、骄纵,杨先生的忍让、迂腐等,并进行了善意的嘲讽。‎ ‎③写出新旧文化、文明之间的冲突。新旧市民之间的摩擦,实质上是民族文化自我反省年代对文化、价值观的反思,显示了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6分。答出一点得2分。‎ 二、(22分)‎ ‎(一)(10分)‎ ‎13. (10分)‎ ‎(1)贼寇看到他极其诚恳,可怜他让他回去。刘平回去,给母亲吃完饭后,就禀告母亲说:“刚才与贼寇约定,按照道义不可欺骗他们。”‎ ‎5分。译对大意1分,“哀”“食”“白”“期”各1分。‎ ‎(2)刺史、太守巡视辖区,全椒县监狱里没有关押的囚犯,百姓都自认为各得其所,刺史和太守不知询问什么,只颁布朝廷的诏书就离开了。‎ ‎5分。译对大意1分。“行部”“系”“以”“班”各1分。‎ ‎(二)(6分)‎ ‎15.(6分)‎ ‎①诗人直抒胸臆,表示自己心胸开阔坦荡,已经看淡名利得失,毫无机心了。‎ ‎②化用刘向《杖铭》之句,讽刺朝廷不能任用贤士能臣。‎ ‎③含蓄地表达诗人受到排挤后内心的不平之情。‎ ‎6分, 答出一点得2 分。‎ ‎(三)(6分)‎ ‎16.(6分)‎ ‎(1)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2)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3)忳郁邑余侘傺兮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6分。每句1分,有错字、漏字,该句不得分 三、(11分)‎ ‎20. (6分)‎ ‎①脸谱是直接将图形画在脸上 ‎②脸谱图案代表了人物的个性 ‎③红色象征正义勇敢、赤胆忠心 ‎6分。答出一句得2分。‎ ‎21. (5分)‎ ‎“雪龙2”号 首次 穿越 “咆哮西风带” 南极地区 ‎5分。答出一处得1分。‎ 四、写作(60分) ‎ ‎22.高考作文评分标准。(60分)‎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基 础 等 级 内 容 ‎20‎ 分 一等 ‎(20~16分)‎ 二等 ‎(15~11分)‎ 三等 ‎(10~6分)‎ 四等 ‎(5~0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 达 ‎20‎ 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 展 等 级 特 征 ‎20‎ 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 2.丰富:④材料丰富 ⑤论据充足 ⑥形象丰满 ⑦意境深远 ‎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 ⑨句式灵活 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⑾文句有表现力 ‎ 4.有创意:⑿见解新颖 ⒀材料新鲜 ⒁构思新巧 ⒂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 ⒃有个性特征 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部分答案解析:‎ ‎1.D(A项混淆概念,原文表述为“以“和合”为思想内核的“和平安宁”等理念”;B项“本国优先”不符合“和合”理念;C项理解错误,应为:旨在为美国破坏世界贸易规则秩序的行径遮羞)‎ ‎2.A(文章结构为层进式)‎ ‎3.C(“消除分歧和差异”错误)‎ ‎4.A(A项是说观展应有的态度)‎ ‎5.B(“主要是博物馆没有做好文明参观的宣传工作”错)‎ ‎7. B(不是“有限视角”,是“全知视角”)‎ ‎10.B(正确标点为: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 ‎11.C(A项“显宗”是庙号;B项“孝廉”是察举制的科目;D项“乞骸骨”不指请求休假)‎ ‎12.A(“增加百姓财富,减少服役年限”理解错误,正确的理解是:由于刘平实行德政,百姓自愿多出钱交赋税,提前服徭役)‎ ‎14.B(“闲想鹤仪形”,不是看到的景象)‎ ‎17.A(“便利性”强调做起来不难,“便捷性”强调做起来快速。“关于”表示关涉或范围,“对于”指出对象;如兼指两种情况,可通用。“精彩纷呈”指美好的场面或事物呈现在眼前,“异彩纷呈”比喻突出的成就或表现呈现出来。“呈现”指具体事物在眼前显现出来,“浮现”多指主观想象的事物在脑海或心里隐约或短暂的出现)‎ ‎18.C(本题有三处错误:①“尽管……但……”使前文“虽然”搭配残缺;②“进行阅读”赘余,应删掉“进行”;③“说三道四”的对象是“看电子书的选择”这种行为,而不是“看电子书”或“电子书阅读”。故选C)‎ ‎19.D(考虑前后段落开头的句式,排除A C项;“听书”是“有声阅读”的一种,且考虑后文语境,排除B C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