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2018-2019学年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7页,22道小题。时量80分钟,满分100分。 ‎ 一、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6分,每小题2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 ‎ 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 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 可是,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得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 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几乎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 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猕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却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 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 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 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 ‎ ‎1.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画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 机或电脑时用拼音进行交流的现象。 ‎ B.“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 ‎ C.“提笔忘字”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 ‎ D.“提笔忘字”现象可以不再恶化,但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成为一种对美的享受。 ‎ ‎2.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 文化传承作用。 ‎ B.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 ‎ C.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T作和找更 好的对象的功用。 ‎ D.“提笔忘字”的最实际解决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并享受茶香一样。 ‎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 ‎ A.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 出传统文化的衰退。 ‎ B.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 ‎ C.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 ‎ D.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狝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 二、文言文阅读(12分。选择题8分,每小题2分;翻译题4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 师 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入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 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惑:疑感 B.吾未见其明也 明:明智 C.余嘉其能行古道 嘉:赞许 D.作《师说》以贻之 贻:遗留 ‎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A.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B.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D.师不必贤于弟子 乃设九宾礼于廷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吾从而师之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巫医乐师百T之人,君子不齿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 很有积极意义。 ‎ B.第二段,作者运用三组对比,批判“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态度。尤其是第三组对比,解释了尊卑贵贱和智力高下成反比的奇怪现象,发人深思。 ‎ C.第三段仅用了引用名言的论证方法就充分地阐明了师道、师生的关系。作者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师道、师生关系的。 ‎ D.第四段说明写作《师说》的缘起,此缘起实际上不过是作者发表议论的一个借口,作者的真正目的是批判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 ‎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2分) ‎ 译文: ‎ ‎(2)不拘于时,学于余。(2分) ‎ 译文: ‎ 三、诗文默写和古代诗歌鉴赏(10分) ‎ ‎9.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任选三题,每空1分,共6分) ‎ ‎(1)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__。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______。 ‎ ‎(3)大弦嘈嘈如急雨,____________________。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_______。 ‎ ‎(4) 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须臾之所学也;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4分) ‎ 秋 风 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 这首诗主要使用的抒情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表面写秋风,实际却是在感叹自己的际遇,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其妙处在于不从正面着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而结句曲折见意,含蓄不尽。 ‎ 四、现代文(文学类)阅读(15分)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 ‎ 我的老师伍叔傥先生 钱谷融①‎ 我经常深切怀念着我的老师伍叔傥先生,他是我一生中给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伍先生是蔡元培先生当校长时的北大学生,与傅斯年、罗家伦等同时。1938年我考入了当时内迁到重庆的中央大学,读的是新成立的师范学院国文系。一年级时不但没有本系的教师,连系主任都没有,只能与文学院中文系的学生合在一起听课。到二年级时,当时任中央大学校长的罗家伦才请了伍先生来担任我们的系主任。伍先生很开明,颇能继承蔡元培先生兼收并蓄的精神。他自己是爱好汉魏六朝文学的,戏说他治的是“衰”文(苏东坡曾称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尤其善写五古。可他 请教员,却能尽量罗致各方面的人才。先后在我系任教的有罗根泽、孙世扬、顾颉刚、乔大壮、朱东润等人。更其难得的是,中央大学中文系一向是比较守旧的,只讲古典文学,不讲新文学。新文学和新文学作家,是很难进入这座学府的讲堂的。可伍先生完全不管这一套,我还在校的时候,他就请了曹禺等人来教课,请了老舍来演讲。我离校以后,他又请了杨晦、吴组缃、吴世昌等人来任教。伍先生曾在中山大学与鲁迅同过事,一向很敬佩鲁迅先生。听说他离开大陆后,一度曾去日本教书,教的课程中就有鲁迅。他懂英文,有时去他房间,看到他手里拿着正在读的往往是英文小说。还知道他常通过日本的丸善书店从国外购买书籍。他与外文系的楼光来、范存忠、俞大缜等先生时相过从,与历史系的沈刚伯,哲学系的方东美、宗白华等教授,往来尤其密切。平日跟我们闲谈,也常常是古今中外,出入文史哲各个领域,真是海阔天空,鱼跃鸢飞,其乐无穷。完全没有那个时代一些教古典文学的中文系教授那种严肃古板、道貌岸然的神气。 ‎ 他那时孤身一人,住在一间十分简陋的教员宿舍里。他不愿吃包饭,一日三餐,都是在馆子里吃的。好在那时教授的工资高,他又除了有时候要寄些钱给外地的两个孩子以外,没有什么别的负担。有时他上馆子吃饭的时候,也常拉我陪他一起吃,而且常常一同喝些酒。他喝酒不多,主要是为了助兴开胃。吃饭时,当然也是无所不谈,但他都只是即兴式的,随随便便地想到哪里就谈到哪里,从来没有预先存心要对我进行什么教育,更绝不摆老师的架子;甚至他连他是先生我是学生这样的观念也十分淡薄。他真率、自然,一 切都是任情适性而行。他不耐拘束,厌恶虚伪。有时讥评起国民党的达官贵人和一些喜欢装腔作势、沽名钓誉的学者教授来,真是妙语如珠,穷形尽相,入木三分。师范学院国文系有一门必修课叫语文教学法,也许是因为一时请不到合适的人来教,也许是在他的心底里根本瞧不起教学法之类的课程,他就自己来开这门课。他在这门课上讲什么呢?讲《文心雕龙》,正正经经地讲《文心雕龙》。决不因为这门课程的名称是语文教学法,就生拉硬扯地在每堂课的开头或结束的时候搭上一点有关教学法的话头或事例,去装门面骗人,应付学校。他仰慕魏晋风度,却从不把魏晋风度挂在嘴上,可平日举止,确乎能比较地脱落形骸、适性而行。尽管所谓魏晋风度,即便是当年的竹林名士以及稍后的清谈胜流,在显幽烛隐的“科学的”解剖刀下,也难免会露出些不堪入目的本相来。伍先生自然也未必真能超然物外,胸无纤尘。但在那举世滔滔、满目尘嚣的黑暗年代,确有 一些读书人能够耿介自守,不肯同流合污,为社会保存一点正气,这不也是大可令人欣慰的事吗?伍先生就是这些读书人中的一个。所以,他在学生们的心目中,不但十分可敬,而且是可亲可爱的。 ‎ 我作为伍叔傥先生的弟子,由于年龄差距太大,我当时在各方面都太幼稚,无论对于他的学问,对于他的精神境界,都有些莫测高深,不能了解其万一。不过他潇洒的风度,豁达的襟怀,淡于名利、不屑与人争胜的飘然不群的气貌,却使我无限心醉。我别的没有学到,独独对他的懒散,对于他的随随便便、不以世务经心的无所作为的态度,却深印脑海, 刻骨铭心,终于成了我根深蒂固的难以破除的积习,成了我不可改变的性格的一部分了! ‎ ‎【注】①钱谷融(1919 - 2017),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文学研究所所长。现当代文艺理论家,长期从事文学理论和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与教学。 ‎ ‎11.文章第一段提到了众多文化名人,有何作用?(3分)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语言自然而雅致,整散结合,请举两例作赏析。(4分)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伍先生为什么在学生心目中“可敬”“可亲可爱”?请结合全文分析。(4分)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探究文章结尾段画线句的意蕴。(4分)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与表达(17分。选择题10分,每小题2分;20题4分;21题3分) ‎ ‎1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羁鸟(jī) 骸骨(hái) 脑髓(suí) 沁园春(qìng) ‎ B.庇护( bì) 愆期(qiān) 迤逦(yǐ) 于嗟女兮(xū) ‎ C.呦呦(yōu) 吐哺(bǔ) 肖像(xiào) 估量(liang) ‎ D.颤动(chàn) 遒劲(qiú) 给予(jǐ) 饿莩(piǎo) ‎ ‎16.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 A.编纂 鞭笞 讥诮 义愤填赝 B.寒喧 崔嵬 桀骜 销声匿迹 C.鲭鲨 湮没 眩晕 畏葸不前 D.琐屑 磐石 杜撰 叱咤风云 ‎17.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特别关注》和《特别文摘》里面的文章,短小精悍,却蕴含着很深的哲理,‎ 很多文章都给人以启发,百读不厌。 ‎ B.在公共网络空间形成公序良俗,需要每个人对自己的网上言行负责,涵养激浊扬清的正能量,共同珍惜、维护良好的网络生态。 ‎ C.迅速反映现实生活,高奏时代主旋律,为人民群众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粮,这是文艺T 作者责无旁贷的职责。 ‎ D.走在骊山下,杜甫知道,唐玄宗正把从民间搜刮来的财物尽情挥霍,长歌当哭,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名句。 ‎ ‎18.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 A.加拿大的一些矿井正在使用一个通过雷达进行勘测的裂纹识别系统,以检查矿 井底下是否存在裂缝和危险区域。 ‎ B.墨西哥一家舞厅发生了一起有多人丧命的踩踏惨案,警方称,原因是夜总会老板故意制造恐慌和紧急出口处受阻。 ‎ C.虽然无家可归的人数众多,但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的艰苦努力,使边远地区的灾民也得到毯子、衣服、帐篷和救援物资。 ‎ D.奥运村使用了可再生能源和先进的循环系统,一旦完全投入使用,奥运村每年的碳排放量可减少8000吨。 ‎ ‎19.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 ‎ 西方宗教是空灵的,也是抽离现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人自幼读经,所讲全是严肃的人生道理,这些全是现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论中西,在人生道路上,一张终该有一弛。如果说母亲是慈祥可爱的,父亲是严肃可畏的, 则西方宗教是母亲,文学戏剧是父亲;在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因此要有空灵的文学艺术做调剂 ‎②因此有他们逼真的戏剧文学来调剂 ‎③儒家道德伦理是严父 ‎④而文学艺术是慈母 A.①④③② B.①③④②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 ‎20.下列文段中有三处推理不符合逻辑,请仿照①的句式,说明另外两处。(4分) ‎ 有心理专家分析,人们在微信朋友圈里展示的“自己”,其实是心中希望实现的理想状态,而实际生活中的“自己”,则有可能是“平凡、简单、朴素、实在”的路人。因此, 朋友圈里越“晒”什么,就一定表明自己内心越“缺乏”什么,习惯“炫富、秀幸福”的人,他的现实生活和“朋友圈生活”一定存在巨大反差;相反,那些从不发朋友圈的人,一定拥有着精神富足、生活幸福、低调而充实的人生。 ‎ ‎①朋友圈里越“晒”什么,不一定就表明白己内心越“缺乏”什么。 ‎ ‎② ‎ ‎③ ‎ ‎21.名著阅读(3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 ‎《红楼梦》第五回中有这样的判词:“凡乌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这是 的判词。请联系原著,写出两个能够体现这个人物性格特点的词语 。‎ 六、写作(40分) ‎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 花的纤弱是一种姿态,树的挺拔也是一种姿态;山的沉稳是一种姿态,水的灵动也是一种姿态;迅疾奔跑是一种姿态,休闲徜徉也是一种姿态;仰望天空是一种姿态,关注脚下也是一种姿态。 ‎ 你心目中最美的姿态是怎样的?请以“最美的姿态”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 ‎②不少于700字; ‎ ‎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 长郡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学考模拟卷一) ‎ 语文参考答案 ‎1.A(并不是使用拼音进行交流,而是使用拼音输入法。) ‎ ‎2.C(“已经不再令人惊叹”说法错误。) ‎ ‎3.B(原文中并没有体现率先,也并不是美国的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 ‎ ‎4.D(贻:赠送。) ‎ ‎5.B(A项,他的,人称代词;那个,表远指,指示代词。B项,都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竟然,副词;于是,副词。D项,比,介词;在,介词。) ‎ ‎6.D(A项,“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B项,“从而”,古义:跟从、并且,是两个词;今义:连词,表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C项,“众人”,古义:一般的人;今义:大家、许多人。D项,古今同义,不与之同列,表示鄙视。) ‎ ‎7.C(作者在论述师道、师生的关系时,不仅引用了名言,还用了事例论证的方法。) ‎ ‎8.(1)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耻,(真是)糊涂啊! ‎ ‎(2)(李蟠)不受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 ‎ ‎9.(1)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2)猿猱欲度愁攀援百步九折萦岩峦(3)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4)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跛而望矣 ‎10.借景抒情孤独和思乡/羁旅和思归(每空2分) ‎ ‎11.①烘托先生形象:开明包容,罗致各方人才;豁达与博学,交往的学者涉及众多领域。(1分)②交代时代环境:身逢乱世,在艰苦条件下,学术氛围浓厚,大师辈m。(1分)③丰富文章内涵:文章主要表达对老师的敬仰和怀念,也隐含着对逝去的一代大师们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对他们高深的学问、卓尔不群的精神气度的追怀与向往。(1分) ‎ ‎12.[例]“吃饭时,当然也是无所不谈,但他都只是即兴式的,随随便便地想到哪里就谈到哪里,从来没有预先存心要对我进行什么教育,更绝不摆老师的架子;甚至他连他是先生我是学生这样的观念也十分淡薄”,通过写先生和学生吃饭时的言谈举止,表现他的真率、白然,一切都是任情适性而行。(其他选取合适的语段,结合人物形象分析、语言特点、情感表达等即可,酌情给分,例子准确,赏析到位 即可) ‎ ‎13.①学问深厚,口才很好;②治学上开明,对不同流派的学问包容并蓄;③率真自然,淡泊名利,具有魏人风骨;④生活上不拘小节;⑤平易近人,和学生关系融洽。(答出三点给满分) ‎ ‎14.①似贬实褒,突出了伍先生的不求名利,随性率真的人生态度,以及对我的深远影响,表达了对伍先生崇高人格的赞美和敬仰之情;②表面白谦,实是自豪,说明白己继承了伍先生不管世务专心治学的人生态度;③曲折地表达出对当今追逐功利的浮躁之风的批评。(每点2分,答出两点给满分) ‎ ‎15.A(髓应为SUǐ,沁应为qìn。) ‎ ‎16.A(赝膺。) ‎ ‎17. C(A项,“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使用正确。 ‎ B项,“激浊扬清”比喻清除坏的,发扬好的。使用正确。C项,“责无旁贷”指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责无旁贷”的“责”与“职责”重复,不合语境。D项,“长歌当哭”指书写诗文以抒发心中的悲愤,使用正确。) ‎ ‎18.C(“毯子、衣服、帐篷”和“救援物资”不能并列。) ‎ ‎19.C ‎ ‎20.②习惯“炫富、秀幸福”的人,他的现实生活和“朋友圈生活”不一定存在巨大反差。 ‎ ‎③那些从不发朋友圈的人,不一定拥有着精神富足、生活幸福、低调而充实的人生。(每处2分) ‎ ‎21.王熙凤八面玲珑、巧言利舌、虚伪泼辣等(任答两个) ‎ ‎22.《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姿态”,意为“样儿”、“态度,气度”,即人外在的举止神态与气质。但从立意看,单写人外在的举止、神态或气质,容易流于肤浅,因而需要由外而内、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即透过人外在的举止、神态、气质表现人的品格、情趣、追求、人性、精神。力求写出人类生活中,尤其是在抗击冰灾、地震、奥运比赛以及日常生活中展示的感人姿态。若能找到这些熟悉而动人的内容,文章自然会感人至深。立意参考:坚强,是最美的姿态;修养,是最美的姿态;富强,是最美的姿态…… ‎ ‎【参考译文】 ‎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 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 为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 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 (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 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