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0届高三年级下学期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0届高三年级下学期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汕头市金山中学 2020 届高三年级下学期模拟测试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一 3 题。 所谓元典精神,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元典所集中体现的原创性精神。这种典籍因其首创性及覆盖 面的广阏性、思考的深邃性,而在该民族的历史进程中成为生活的指针。印度的《华陀经》、波斯的《古 圣经》,柏拉圈、亚里斯多德等先哲的论著,犹太及基督教的《圣经》、伊斯兰教的《可兰经》,都被相关 民族视为圣典或元典。在中华文化系统中,堪称元典的是六经,与之相关的《论语》《孟子》《老子》 等典籍也具有元典性质。 文化元典是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的产物,当以历史文献视之,六经皆史即此之谓也。同时。元典的 某些基本精神又能观照久远的岁月,反复被后人重新刻勒,对该民族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审美情趣、 思维定式造成深远而叉长期的影响。元典的这种超越性并非某种神秘因子所造成。乃是由其基本特质所致: 它们的思考指向宇宙、社会和人生的普遍性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各个时代的人类所始终关心的,也就是说, 元典讨论的是不朽的主题,同时,元典在回答这些始终困扰着人类的普遍性问题时,提供的是一种哲理式 的框架,而并非实证性的结论:是一种开放式的原型。而并非封闭式的教条,这使元典不致因内容和形式 的对代局限沦为明日黄花,而以一种灵感的清泉,赢得不朽性,一一再发挥巨大的启迪功能。 从文化史角度审视,近代文明既是对中世纪文明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是对中世纪某些束缚社会进步 的制度和精神的否定。近代文明实现这种对中世纪的否定,往往借助予对古代文明某些因素的复归。当 然,这种复归并非复古,而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进程。这种向哲学原旨文化原本汲取灵感、获得前进 基点的文化现象,不仅在西方出现过,在东方也多次出现。中国哲人对此早有领悟。考之以中国近代思想 文化史,返其初的现象可谓俯拾即是。即以龚自珍为例,便有相当精辟的识见。稍后的经史学家皮锡瑞 在论及清学演变时曾概括道:学愈进而愈古,又愈推而愈高;屡迁而返其初。一变而至于道。19 世纪中 后叶活跃在中国思想界的先进文化人,从徐继畲、魏源到郭嵩焘、薛福成进而到康有为、梁启超继之到孙 中山、章太炎,其具体见解虽各有差异,但菲薄近古崇尚远古并以此求新、求变,却是他们共同遵循 的一条思维路向。 20 世纪以降。工业文明在全球范围取得长足进展,特别是现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在工业化 的轨道上突飞猛进.文明的器用层面、制度层面和观念层面都发生着愈益深刻的现代化转型。然而。“现 代化给人类带来的并非单一式的进步,而是善恶并进、苦乐同行的矛盾过程,正所谓省忧喜之共门兮, 察吉凶之同城。不论与自然交互关系这一面,单就人与人的关系这一面而论,工业文明取得了社会契约 化、法治化、民主化的重要进程,却又带来社会的失衙和人的异化,物欲主义的泛滥、道德的沉沦、科学 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离等令人困扰的问题,显示了个人失调以至社会失衡的危险趋向。 面对当今形势。人类正在寻找解决途径。在这一努力过程中,元典精神可以给予我们以启示。中华元 典所贯穿的一天人、合知行、同真善、兼内外的融通精神,行健不息、生生不已的好勤乐生主义、人道亲 亲的人文传统。以及德业日新意识、社会改革意识、文化包容意识、守中和谐意识等等,经过创造性的转 化,无疑会成为现代人克服现代病的良药。这便是在退却与重回中获得民族文化原创性动力的“返本 开新”之路,用新见变化元典的革故鼎新之路。这种双向性的辩证发展进程,正是中华文化现代化的正途。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元典精神的近现代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元典精神体现在世界各民族遗留下来的文化典籍中,这些典籍具有“元典”性质。 B,文化元典提供永恒的精神因子,能产生不朽而深远的影响,以解决困扰人的问题。 C.近代文明在其发展的进程中选择以“尚古”作为前进的基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D.工业文明利弊参半,只有走上用新见变化元典的道路才是中华文化现代化的正途。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章从历史到现实展开论证,既有对历史发展的深刻剖析,也有对当下现实的冷峻思考。 B.文章围绕论题,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进行论证,从多个角度充分说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C.文章论述从文化史角度审视近代文明时,将国外史料与中国文化人的理论材料作了对比。 D.文章末段从解决问题的立场出发,指出面对当今形势,人类特别是中国正在寻找解决途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一个民族的“文化元典”必有其原创性的元典精神,这种精神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在该民族的社会与 生活之中。 B。元典永远不会被时代淘汰,因为元典超越现实关照久远,摒弃实证亲近哲理,具有开放的气度和终 极关怀的胸襟。 C.东西方文化共同遵循一条借助“复归”来谋求现实变革的思路,以至“返其初”的现象深刻影响了 近代文明的进程。 D.中华元典凝聚了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而今要发展现代中国,还需要开辟来自中华文化原创性动力 的“返本开新”之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一 6 题。 材料一: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 9 部门印发《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 知》。通知要求,2019 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 2020 年底 46 个重点城 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 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政策红利正催生一个巨大的新兴市场。根据 E20 研究院预测。垃圾分类将是中国又一个百亿级别的潜 在市场,市场空间将在 2019--2020 年逐步开启。 “互联网+垃圾回收”正在成为环保行业新“风口”。随着国家对垃圾分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片 篮海将大有可为。据媒体报道。现在多家垃圾回救企业已经打造了自己的欠数据平台,这些大数据可以为 政府推进垃圾分类提供直接帮助。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马俊伟介绍,设置智能垃圾回牧柜以及通过专用垃圾袋让用户在源头上 做好干湿分离工作,是当前“互联网+垃圾分类”回收的两种主要模式,模式尚待进一步拓展。 此外,马俊伟指出,“互联网+垃圾分类”回收行业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垃圾分类思路不能仅仅停 留在回收环节上,还应更多关注前期的干湿分离和后期的处理过程。此外,受利益驱动和成本制约,许多 企业回牧的仅是诸如瓶子、废纸等回收效益较高的垃圾,而像厨余垃圾等则无人问津,处理技术也不成熟。 (摘编自贾平凡《垃圾分类如何“智能又时尚”》,《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 年 6 月 12 日) 材料二: 随着各大城市接连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中国已经逐步迈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 垃圾分类新政策,不仅意味着新的生活方式,也意味着新的市场。数据显示,今年 8 月注册成立的垃 圾分类企业就达到 1004 家,上百个垃圾分类应用一夜之间上线。那么,该如何看待垃圾分类行业的发展 前景? 首先要有产业链思维。纵观生活垃圾的“一生”,至少包含以下几个环节:分类、投放、运输、处理、 再生(包括回收、焚烧、填埋)。每个环节都是一个大市场,需要企业找准用户痛点、找到市场切入点。 其次,垃圾再生环节应该是行业大力发展的重点。在产业链条中,下游企业是上游企业的客户,利润 也从产业下游向上游传导。比如,用“湿垃圾”焚烧发电,就把一部分电力收益转移到了垃圾分类产业: 用餐厨垃圾喂养用作饲料的虫子,就能把养殖行业的利益链接入垃级分类产业。 未来,这样的垃圾“再资源化”的路径和企业应该越来越多。只有下游企业发展壮大,上游企业才能 “有利可图”,才能让垃圾分类产业良性运转起来,摆脱“投资人钱花完就关门”或靠政府“输血续命” 的困境。 (摘编自韩维正《垃圾分类要有产业链思维》,《人民日报》) 材料三: 德国是全球垃圾循环利用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其垃圾循环利用率达 65%左右,包装行业可以达到 80%以上,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梳理德国垃圾回收再利用的整个链条,两个关键环节起到重要作用:一是垃圾分类,可以看作是“前 端工作”;二是垃圾处理,可以看作是“后端工作”,不同种类的垃圾得到不同的专业应对,并有完善的 市场支撑。德国民众垃圾分类的习惯养成已长逾百年历史。自 20 世纪初,德国就开始倡导城市垃圾分类 收集。幼儿园阶段起,德国小朋友就要对垃圾分类丢齐进行习惯养成。 到了小学,垃圾分类是课本内容,学校会系统性地教导学生垃圾分类实践,告知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这建立了垃圾分类回收的集体意识。 垃圾分类回收也有制度保证。德回通过立法禁止随意处理垃圾,为参与垃圾分类回收的企业提供保障。 德国每一户或是每一栋住宅楼,都分门别类地设置垃圾分类的垃圾桶。如果不按照分类丢弃垃圾,垃圾回 收企业会拒收桶内垃圾,长久不按分类丢齐垃圾,企业有权罚款。 (摘编自张远《德国:垃圾回收处理是强项》,《经济参考报》2019 年 8 月 9 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2019 年起,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垃圾分类工作全面启动,未来五年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B.垃圾分类带来的市场利益空间巨大,发展前景良好,垃圾分类企业及垃圾分类应用随之大量出现。 C.要实现日常生活垃圾的“再资源化”,就不能忽略垃圾的分类、投放、运输、处理、再生等环节。 D.德国 20 世纪初就开始禁止随意处理垃圾,并将垃圾分类的知识收入课本,用来教导学生。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目前垃圾回收企业采用的“互联网+垃圾分类”的回收模式还较为单一,企业同质化现象也比较严 重。 B.垃圾回收企业不仅要关注垃圾前期的干湿分离和后期的处理过程,也要不断探索垃圾处理技术创新。 C.在产业链条中,下游企业与上游企业是利益的统一体,只有保障下游企业利润丰厚,上游企业才能 “有利可图”。 D.德国垃圾回收的成功启示我们,民众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既需要一定的时间,也需要包括学校在内的 社会各界的努力。 6、请结合材料,为我国的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献计献策。(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 一 9 题。 湖光山色(节选) 周大新 有一天晚饭刚吃过。住在楚地居的一个男游客提出要见公司老板。暖暖有些意外。那人四十来岁,一 副精明强干的样子。暖暖模糊记起来,这人好像来楚地居住过几回了,有时还在村里转来转去。 你是高中毕业?那人问。 是。暖暖有点反感:你为何要了解这个? 是高中生我们就基本上可以对话了。你没发现你们的村子正在没落? 没落? 我在你们的村子里做了个调查,你们村里已经有四十来个青壮年村民外出打工,已经有十一小块坡地 撂荒,人在减少,地在变荒,这不是没落是什么? 哦,你是在说这个。暖暖叹了口气,人人都想去城市里落脚挣钱,这有啥办法? 你们这儿的没落只是出现了端倪,你们这儿也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向东是一望无际的丹湖,向 西向南向北都是无边绵延的大山,牛羊点缀在绿树碧草间,田畴散落在湖畔山坡上,渔船帆彩漂隐在白水 碧波里,相对原始的耕作方法,楚国的文化遗存,古老的处理食物的方法,等等。这样的环境最适宣人安 定心神。可以盖点高档度假屋,让城里人住下就不想走。 俺们哪有那样多的钱?谁会舍得把钱给俺们盖房子?暖暖吃惊了。 那人掏出一张名片递过来:认识一下,我叫薛传薪,省城五洲旅游公司负责项目开发的经理。 和薛传薪的合作意向是第三天上午谈成的。 施工开始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主体建筑就完工了。装修快结束时,暖暖领着四十个年轻人到省城 学习。负责教暖暖的是酒店副总经理韩妞。暖暖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应该紧紧抓住。她耐心地 听韩妲讲解,仔细地观察韩姐处理事情的技巧,认真地在本子上记下各项须死记的东西。这是一个她从未 接触过的天地。她虽然管过楚地居,可那种粗糙的管理根本不能和这种科学的管理相比。这里单就工作人 员的语言技巧,就分体态语言和表述语言两种。在体态语言上,要求表现出精神、含蓄和亲切;在表述语 言上,要求在语音、语调、语气、语速和语句五个方面给予注意。暖暖觉得新奇而有意思,因此越学越有 兴趣和兴致。 二十天转眼就要过去,最后两天,对四十个年轻人按所分岗位逐个进行考核,还行,尽管有人对自己 的业务还很不熟练。但都算通过了考核。暖暖松了一口气:总算没有丢脸。 暖暖和那四十个年轻人在赏心苑上班的第三天,由五洲旅游公司公关部招徕的首批客人,就入住到了 苑里。首批客人一共六家,这是暖暖自从办起楚地居以来见过的最讲究最气派的游人,每家人仅一天的房 费就达两三千元。好家伙,这些人可真是花钱似流水呀!吃饭也特剐讲究,点明要吃山珍湖味。薛传薪把 价定得吓人,可那些人点起菜来眼都不眨。这一顿饭的赚头可是很大,身为半个主人,多赚钱了暖暖当然 高兴,可她心里还是有些愧疚,那些菜原本是不值那么多钱的。 紧跟着来的一批客人更令暖暖意外,全是碧眼金发的外国人。天爷呀,俺楚王庄还能吸引来外国人? 暖暖慌得不知如何是好。这批外国人是在省城几所大学任教的欧洲人,是五洲旅游公司联系他们来看楚长 城的。 暖暖第二天领他们上山时,先还担心他们弄不懂楚国是怎么回事,没想到她开口没解说几句楚长城的 砌筑工艺,那住名叫哈特的先生就用稍显生硬的中国话说:楚国的工艺水平,在建筑领域表现得不是很明 显。主要表现在青铜冶练、丝织和髹漆上。这让暖暖很是吃惊,他一个外国人,对中国几千年前的楚国的 事情还这样清楚?后来她找了个机会,笑着问他:你对楚国还知道什么?哈特很认真地说道:我知道楚人有 独特的风俗,他们相信自己是日神的后裔,是火神的嫡嗣,所以服色尚赤,方位尚东,而且崇巫;我还知 道楚国从楚宵敖起到楚哀王被秦灭掉,五百多年间楚国出过很多有名的人物,其中最著名的人物是屈原, 这已是楚国的衰落期了。我读过屈原的长诗《天问》,开头的几句我现在还记得: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明明暗暗,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暖暖听得懵懵懂懂,心里除对对方生了敬意之外,还有了惭愧,自己是楚人的后裔,对楚时的情况哪 有这个外国人知道得多?看来真得好好读点书了,一问三不知,那不太丢人了?这批外国人还没走,暖瑷就 挤时间买了本《中国简史》和《楚辞选译》来读。 赏心苑开业之后的顺利大出暖暖的意外,不过是一个来月的时间,就有二三十万的收人了。 暖暖算了一下,照这个赚钱速度,也就是年把时间,所有投入就会回收过来,到下一个年度,就是净赚了。 这和自己经营楚地居真是有天壤之别。暖暖庆幸自家和五洲旅游公司的合作,走路的步子都比过去变得轻 快了。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薛传薪是位经验丰富的旅游业从业者,他对楚王庄做过几次考察,也了解过暖暖的情况,才做出了 合作开发这里的旅游资源的决定。 B.小说写暖暖在省城学习,用了细笔渲染的方法,写她听到新鲜的酒店管理知识时欣喜的心情,表现 了她的好学、钴研精神。 C.从招待首批客人来看,暧暖和薛传薪的经营策略迥然不同,薛传薪面向高端客人,菜价定得吓人, 有宰客之嫌,暖暖对此心怀不满。 D.小说从现代性的商业视角,来记叙暖暖开始走向富裕之路及其精神的变化,初步展现了现代文明在 改造中国农村方面具有的意义。 8、小说中有多处暖暖的心理描写,请分析其作用。(6 分) 9、小说除写“湖光山色”外,还花费笔墨写楚地文化,这样选材构篇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吕颐浩,字元直,其先乐陵人。以李清臣荐,为邠州教授,除宗子博士。累官入为都转运使。既得燕 山,郭药师众二万,皆仰给县官,诏以颐浩为燕山府路转运使。颐浩奏:“开边极远,其势难守,虽穷力 竭财,无以善后。”又奏燕山、河北危急五事,愿博议久长之策。徽宗怒,命褫职贬官。高宗即位,除知 扬州。时苗博、刘正彦为逆,逼高宗避位。颐浩至江宁,奉简宗明受改元诏令,会监司议,皆莫敢对。吕 抗曰:“主上春秋鼎盛,二帝蒙尘沙漠,日望拯救,其肯遽逊位于幼冲乎?灼知兵变无疑也。”颐浩乃与张 浚及诸将约,会兵讨贼。颐浩曰:“今事不谐,不过赤族,为社稷死,岂不快乎?”浚壮其言,即舟中草 檄。傅党托旨请颐浩单骑入朝,颐浩奏:所统将士,忠义所激,可合不可离。傅等恐惧,乃请高宗复辟。 颐浩等以勤王兵入城,都人夹道耸观,以手加额。二年,颐浩乃大议出师,而身自督军北向。高宗谕颐浩、 秦桧曰:“颐浩治军旅,桧理庶务,如种蠹分职可也。”二人同秉政桧知颐浩不为公论所与多引知名士为助 欲倾之而擅朝权高宗乃下诏以戒朋党除颐浩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颐浩屡请兴师复中原,谓:“太祖取天 下,兵不过十万,今有兵十六七万矣。愿睿断早定,决策北向。”颐浩有胆略,善鞍马弓剑,当国步艰难 之际,人倚之为重。自江东再相,胡安国以书劝其法韩忠献,以至公无我为先,报复恩仇为戒。颐浩不能 用。时军用不足,颐浩创立江、浙、湖南诸路大军月桩钱,于是郡县多横赋,大为东南患云。 (选自《宋史·吕颐浩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二人同秉政/桧知颐浩不为公论/所与多引知名士为助/欲倾之而擅朝权/高宗乃下诏以戒朋党/除 颐浩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 B.二人同秉政/桧知颐浩不为公论所与/多引知名士为助/欲倾之而擅朝权/高宗乃下诏以戒朋党/除 颐浩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 C.二人同秉政/桧知颐浩不为公论所与/多引知名士为助欲倾之/而擅朝权/高宗乃下诏以戒朋党/除 颐浩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 D.二人同秉政/桧知颐浩不为公论/所与多引知名士为助/欲倾之而擅朝权/高宗乃下诏以戒朋党除/ 颐浩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博士古为官名,职责为掌管图书、通晓史事,以备顾问。西晋至宋代设置的专精一艺的职官。 B.改元,指帝王在位时改变年号或同一王朝后续继位的新皇帝启用一个新年号。这里是指宋简宗颁布 了“明受”新年号。 C.“檄”,原指比较长的竹木简,用于书写重要的文书。多指官府用于“征召、晓谕、声讨、揭发的 文书。 D.种蠡,是越王勾践重要大臣文种、范蠡的并称。并称在古代很常见,如,王孟是指王昌龄和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人代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折,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吕颐浩熟悉边防,敢于为边事直言。他上奏说遥远的地方打下了也难据守,又陈奏燕山、河北五件 危急之事,希望广泛征求长久之策,因此被处分。 B.吕颐浩奋不顾身,勇于为国讨贼。苗刘兵变,他没有对此坐视不管,而是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与张浚 合力平定了叛乱,使京都百姓都感到欢欣庆幸。 C.吕颐浩力主北伐,希望收复中原。他引用史例,多次向高宗进言,主张在宋军实力有所恢复的时候, 要当机立断,早下决心,北伐中原,实现中兴。 D.吕颐浩颇有胆略,力挽国家颓势。他为南宋的生存与稳定作出了贡献。他创立月桩钱制度,有效解 决了江、浙、湖南各路大军面临的军用不足问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颐浩曰:“今事不谐,不过赤族,为社稷死,岂不快乎?”浚壮其言,即舟中草檄。(5 分) (2)胡安国以书劝其法韩忠献,以至公无我为先,报复恩仇为戒,颐浩不能用。(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 一 15 题。 送梓州李使君①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②,巴人讼芋田③。 文翁④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①本诗为送李使君到梓州赴任而作。梓州: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②橦布:橦木花织成的布, 为梓州特产。③芋田,蜀中产芋,当时为主粮之一。④文翁:汉景帝时两蜀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 陋,乃建造学宫,教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互文见义,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想象之景雄奇壮阔,令人耳目应接不暇。 B.颔联描绘了深山夜雨及山间飞泉悬空而下的景象,远远望去,远处泉瀑就如同从树梢上倾泻下来 似的,境界幽深秀丽。 C.颈联写蜀中民俗民情,“汉女”“巴人”“橦布”“芋田”,紧扣蜀地特点和李使君要掌管的职事,表 达了对李使君重任在肩、前路难卜的深深忧虑。 D.全诗没有一般送别诗的感伤气氛,情绪积极,格调明快,境界高远,是唐诗中写送别的名篇之一。 15、结合全诗,谈谈诗歌是如何表现作者丰富的情感的。(6 分) (三)名篇名旬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在浔阳终年不能欣赏到美妙的音乐,之后用“ , 。”两句突出琵琶女的演奏带来的与乡间音乐不同的艺术感受。 (2)《赤壁赋》中,写“客”被说服,满面春风,开怀畅饮,最后与苏轼“ , ”与文章开头“泛舟”“月出”遥相呼应。 (3)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用“ , ”两句,再现了将士同食、乐声嘹亮的军营生活场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所谓“夜经济”,一般指从傍晚 6 点到次日凌晨 6 点之间发生的各种消费活动,包括旅游、餐饮、购 物,健身等。“夜经济”的根本动力是生产效率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是经济繁荣发展、休闲时间 增加的历史产物。20 世纪 70 年代,很多西方发达国家人均收人主补,( )。 在经济学家计量分析休闲时间与产业效率的 之后,各国开始大力推动休假制度改革,保护劳 动者休息权利 劳动效率提升。生产线 手工作坊之后,人们就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闲暇时间 。2019 年我国法定节假日达 115 天,占全年时间的 31%。这份与传统农业炙绢,工业文明时期不同的工作生活 表,让我们可以尽情享受夜生活,体验夜文化,进而拉动“夜经济”。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夜经济”的根本动力是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效率的提高,也是经济繁荣发展、休闲时间增加的 历史产物。 B.“夜经济”以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效率的提高为根本动力,也是经济繁荣发展、休闲时间增加 的历史产物。 C.“夜经济”是经济繁荣发展、休闲时间增加的历史产物,其根本动力是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效 率的提高。 D.“夜经济”是经济繁荣发展、体闲时间增加的历史产物,其根本动力是生产效率的提高、科学技术 的进步。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国民幸福感不升反降,这一现象被称为“收入一幸福感饽论” B. 国民幸福感不升反降,人们称这一现象为“收入一幸福感悖论” C.“收入-幸福感悖论”的现象开始出现,国民幸福感不升反降 D. 开始出现“收入一幸福感悖论”的现象,国民幸福感不升反降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相关性 倒逼 取代 持续增加 B.关联度 倒逼 替代 越来越多 C.关联度 促使 取代 越来越多 D.相关性 促使 替代 持续增加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 16 个字。(6 分) 流行语之所以流行,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互联网,因此也有人把流行语跟网络语言等同起来。以往存 在两个空间,一个是互驳罔土昀痘撅窆阍, ① 。然而,今天情况大大不同 了。对于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来说,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是统一体;而对于互联网时代前出生的人来 说, ② ,无论是“广场大妈”,还是各个领域里退休的老人和没 有退休的老人,几乎无不抱着手机,查看新闻,发微信微博,刷朋友圈。网络社会跟现实社会正在融为一 体, ③ 。网络流行的,也就是社会流行的,社会流行的,也会直接走上网络。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题目。(5 分) 材料一: 四川省政府 18 日发布通知,批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壤塘县、阿坝县,甘孜藏族自治州雅 江县、炉霍县、色达县等 16 个藏区屡退出贫困县序列;加上此前已经退出贫困序列的 16 个藏区县,至此, 总人口 217 万,藏族人口 160 万左右的四川藏区实现全域脱贫摘帽。 四川藏区是我国第二大藏区,包含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 自治县 32 个贫困县,2013 年底有 2063 个贫困村、36 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 20.1%。到 2019 年底, 32 个贫困县全部摘掉“贫困”帽子、2063 个贫困村退出,贫困人口减少到 0.24 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 0.1%。 材料二: 贫困,是物质的贫乏,但归根结底是知识和技能的缺乏。受教育水平较低和思想观念落后是导致四川 藏区群众生活贫困的重要因素,要做好藏区的扶贫工作,关键是要做好藏区教育工作。四川始终坚持把“发 展藏区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作为实现藏区治愚治穷的根本之策。为阻断藏区贫困代际传递,四川实施“一 村一幼”计划,着力提高藏族幼儿普通话水平、夯实义务教育基础。同时,创新推进民族地区 15 年免费 教育和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抓好“控辍保学”工作、确保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能到校读书。 (1)请提取材料一的内容要点,概括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 18 个字。(3 分) (2)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在下面横线处补上恰当的语句,使之与其前句枸咸蘩句(2 分)。 治贫先治愚, 。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三国时期文学家李康在《运命论》中说:“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意思是“德行高于众人,众人必 定会对他加以诽谤”。然而,汉代儒家学者郑玄却认为人们对“有高德者则仰慕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 意为人们“看见品德高尚之人就会仰幕他,看见行为光明正大之人就会效仿他”。 某中学拟以“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正方)、和“行高于人,众必仰之”(反方)为题举行一场辩论赛, 请你选择其中一方的观点,请写一篇辩论词,以一辩的身份进行开篇陈词。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 1、D(A。从第一段所举的《华陀经》《古圣经》等以及《论语》《孟子》《老子》等来看,世界各民族遗留 下来的文化典籍能具有“元典”性质的,只是少数“首创性及覆盖面的广阔性、思考的深邃性”的典籍。 B.从第一段元典“回答这些始终困扰着人类的普遍性问题”来看,文化元典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而是 给人们带来“启示”的。C。“尚古”不正确,与第三段“复归并非复古,而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进程” “菲薄‘近古’崇尚‘远古’并以此求新、求变”的说法不一致。) 2、C。(“对比”有误,从第三段“这种向‘哲学原旨’‘文化原本’汲取灵感、获得前进基点的文化观 象,不仅在西方出现过,在东方也多次出现”看,中西方对近代文明的审视应是殊途同归。) 3、B(从第一段的一二句的内涵看,元典的超越性是指对某民族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审美情趣、思维 定式的影响力,并不是具体指超越现实关照久远。) 4、D “德国 20 世纪初就开始禁止随意处理垃圾”错误,原文为“自 20 世纪初,德国就开始倡导城市垃 圾分类收集”。 5、C “只有保障下游企业利润丰厚,上游企业才能‘有利可图’”错误,文中为“只有下游企业发展壮 大,上游企业才能‘有利可图’”。 6、①政府层面:加大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让垃圾分类走进校园,促进民众垃圾 分类回收习惯的养成;完善制度保障。②企业层面:利用“互联网+垃圾回收”这一环保新业态,打造大 数据平台,了解垃圾回收、分类和处理的情况;垃圾分类要有产业链思维,大力发展垃圾再生环节,变废 为宝。③居民层面:积极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每点 2 分) 7、C “经营策略迥然不同”“对此心怀不满”错误,在刚开始经营赏心苑时,文章没有表现暖暖的经营 策略,对于薛传薪的做法,文中只是说暖暖心里还是有些愧疚,“不满”说法不当。 8、①表现她善于思考、上进等性格,更好地塑造了人物形象;②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展示一些未及于 言表的素材,如介绍创办赏心苑的缘起,就写了暖暖的意外、吃惊等心理,促进了情节的发展,使小说衔 接流畅自然;③揭示了暖暖丰富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内心深处细微、曲折、复杂的感情,如外国旅游者 所引起舟的她思想的震动,有利于小说主旨思想的表达。(每点 2 分,若有其他咎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 给分) 9、①小说中的楚文化背景衬亮了文中的自然景观,和自然景观相映成趣,展示了地域色彩和文化魅力。 ②博大精深的楚文化使小说有着浓厚的历史气息,形成独特的审美色彩。③引发读者对传统与发展问题的 思考,有助于突出主旨。(每点 2 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0、B。划线句的翻译是:二人共同执政,秦桧知道颐浩不被舆论所赞许,就广泛引荐知名人士帮助自己, 打算倾轧吕颐浩而独掌期敢大权。高宗于是下诏禁戒结党,授任颐浩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所与” 是所赞许的意思,与前面的“为”构成被动句,与上文联系紧密,排除 A、D;“为助”是帮助自己,与 前文联系紧密,不应断开,排除 C; 11、D。D 项,“王孟:指王昌龄和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错,王孟指王维、孟浩然。 12、D。D 项,“他创立月桩钱制度解决了军用不足问题”错误。原文只是提到,颐浩创立江、渐、湖南 诸路大军月桩钱制度,于是州县大多额外征收收赋税,成为东南地区的大害。原文未提及解决了军用不足 的问题。 13、(1)吕颐浩说:“现在事情(如果)不成功,不过被灭族而已,为国家而死,难道不痛快吗?”张浚认 为他的话很豪壮,就在船中草制檄命。 (2)胡安国用书信(写信)劝他效法韩忠献,把大公无私当做根本,把报恩复仇当做警戒,颐浩没有采用。 评分细则:关键词句有:(1):“谐”,成功。办成;“赤族”,灭族;“壮”,意动用法,译为:认为…… 豪壮;句意落在“岂不快乎”反问句式,和“舟中草檄”(2):“书”书信,“法”,效法:“用”,采 用。句意落在“以至公无我为先,报复恩仇为戒” 参考译文: 吕颐浩,字元直,他的祖先是乐陵人。因为李清臣的推荐,他担任邠州教授,授任宗子博士。多次升 官入朝任都转运使。攻取燕山之后,郭药师的二万部队,都依靠政府供养,诏令任命颐浩为燕山府路转运 使。颐浩上言说:“开拓极远的边疆,其势难守,即使穷竭财力,也无法善后。”又上奏陈述燕山、河北 危急之事五件,希望广泛征求长久之策。徽宗大怒;下令夺去他的职务。 高宗即帝位,授任他为扬州知州。当时苗傅、刘正彦作乱,逼高宗让位。颐浩到江宁,接到了简宗(注: “苗刘兵变”,隆祐太后为稳定局势,传旨让时年 2 岁的赵旉即位,是为简宗,改年号为明受,隆祐太后 垂帘听政。张浚、吕颐浩闻知后召集各地将领勤王平乱;重新挟持高宗赵构登基。赵旉退位,隆祐太后还 政,赵旉从即位到退位共计 26 日)改年号为明受的诏令,正遇朝廷讨论,大家都不敢开口。吕颐浩抗议说: “皇上正当壮年,二帝流亡在沙漠,蒙受风尘,日夜期望被拯救,(皇上)哪里会急着让位给幼儿呢?可知 兵变无疑。”颐浩于是与张浚及诸将相约,合兵讨贼。吕颐浩说:“现在事情(如果)不成功,不过被灭族 而已,为国家而死,难道不痛快吗?”张浚认为他的话很豪壮,就在船中草制檄命。苗傅的同党假托圣旨 请颐浩独自骑马入朝,颐浩上奏说,(我)所统率的将士,都是被忠义激励来的,可以聚合不可分离。苗博 等人惊恐,于是请高宗复位。颐浩带领勤王护驾部队入城,人民夹道围观,欢欣庆幸。二年,颐浩于是大 力主张出师。并由自己亲自督率军队攻向北方。高宗对颐浩、秦桧说:“颐浩主管军事,秦桧治理政事, 就像文种、范蠡那样分职。”二人共同执政,秦桧知道颐浩不被舆论所赞许,就广泛引荐知名人士帮助自 己,打算倾轧吕颐浩而独掌朝政大权。高宗于是下诏禁戒结党,授任颐浩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颐 浩多次请求兴兵恢复中原,说:“太祖取天下,军队不过十万,现在有军队十六七万。希望圣断早定,决 策北伐,”颐浩有胆略,善于骑马射箭,在国家艰难之际,人们十分倚重他。自从江南再度任相, 胡安 国闻书信(写信)劝他效法韩忠献,把大公无私当做根本,把报恩复仇当做警戒,颐浩没有采用。 当时军 用不足,颐浩创立了江、浙、湖南诸路大军月桩钱制度。于是州县大多额外征收赋税,成为东南地区的大 害。 14、C“表达了对李使君重任在肩、前路难卜的深深忧虑”分析错误,汉女辛劳织布纳税,巴人地少诉讼 争田。诗人写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借此来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并非易事,而是任重道远。 这是对友人奋发有为、大展宏图的期待和勉励。 15、①借景抒情。描绘巴蜀雄秀的山川风光,流露出诗人对李氏即将前往赴任的梓州风光的赞美。②叙事 抒情。既表现了蜀地的物产、民风,也说明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而且缺乏教化,含蓄地提醒李使 君,治蜀任重道远。③用典抒情。真诚勉励并殷切期望李使君以汉代蜀郡太守文翁为榜样,在梓州重施教 化,翻新吏治,大展宏图。(每点 2 分) 16、(1)今夜闻君琵琶话 如听仙乐耳暂明 (2)相与枕藉乎舟中 不知东方之既白 (3)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每字 1 分,每错、漏、多一字,该空不得分。) 17、C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不合逻辑,按照逻辑顺序,先说“历史产物”,后说“根本动 力”,“历史产物”应该放在“根本动力”的前面,因此画横线的句子前后两个分句应该互换位置;二是语 序不当,按照时间顺序,先有前提,后有结果,前提应该在结果前面,“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前提,“生产 效率的提高”是结果,因此画横线的句子中的“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生产效率的提高”应该互换位置。 改正后妁正确句子为:“夜经济”是经济繁荣发展、休闲时间增加的历史产物,其根本动力是科学技术的 进步、生产效率的提高。故选 C。 18、A.第一,“国民幸福感不升反降”中的“不升反降”与括号前面一句“很多西方发达国家人均收入上 升”中的“人均收入上升”衔接紧密;“国民幸福感不升反降”属于现象的具体表现,“收入一幸福感悖论” 是对现象的归类定性,应放在具体表现的后面,即“收入一幸福感悖论”应该放在“国民幸福感不升反降” 后面。据此可以排除 C、D 两项。第二,B 项后半句出现一个主语“人们”,而括号后面的内容没有沿“人 们”推进下去。因而 B 项后半部分与括号前面内容衔接不紧密。故选 A。 19、A 。 第一处,“相关性”,指两者的内在联系,强调研究的对象: “关联度”,指两者关联的程度, 如远近亲疏。根据原文可知此处意指休闲时间与产业效率之间的内在联系,“相关性”更符合语境。由此 可见,第一处应该选择“相关性“。第二处,“倒逼”,特指逆向推动:“促使”,一般指正向的推动。根据 语境可知此处强调用“保护劳动者休息权利”的方式推动“劳动效率提升”,这属于逆向推动,“倒逼”更 符合语境。由此可见,第二处应该选择“倒逼”。 第三处,“取代”,指长期地替换其位置;“替代”,往往指在某一具体事件中的代替。根据语境可知此处 指生产线代替手工作坊,强调“长期替换”,“取代”更符合语境。由此可见,第三处应该选择“取代”。 第四处,“持续增加”,指连续地增长;“越来越多”,形容某个事物在时间的推移下数量更加多。根据原 文可知此处强调人民群众的闲暇时间连续地增长,“持续增加”与前文“生产力不断发展”、后文“达 115 天”等内容衔接更加紧密,更符合语境。由此可见,第四处应该选择“持续增加”。故选 A。 20、①一个是线下的现实空间 ②网络和非网络的界限电在模糊③网络语言和现实语言也正在互动交融 21、(5 分)(1)2019 年底四川藏区全部脱贫/2019 年底四川藏区 32 个贫困县全部脱贫(“2019 年底”1 分, “四川藏区”1 分,“全部脱贫”1 分) (2)扶贫先扶教/扶贫必扶智(内容 1 分,结构 1 分) 22、提示:“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与“有高德者则仰慕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两种观点是对立的,不 仅引导考生全面看问题,而且引导考生思考在当下这样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自己应该怎样面对英雄人物 和先进人物。 这是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学生在写作时,要完成三个任务:一是选择其中一方的观点,不能中立, 也不能模棱两可;二是写一篇辩论词,就是要求写成议论文体;三是以一辩的身份来写,就不是其他辩手, 要有身份意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选择正方或者反力来辩论。但不论站在哪个角度辩论,都必须 做到观点鲜明,针对性强,理由充分,符合文体和身份要求。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