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重庆市江津、合川等七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七校联考 高二语文试题 命题学校:重庆市合川中学 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但这个成就的取得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②从文学史上说,西方很早就出现了史诗,而中国却没有史诗。既然是诗的国度,为什么没有史诗呢?是不是缺少史诗的素材呢?不是。《诗经》的《大雅》中就有反映周民族历史的诗歌,《生民》《公刘》《大明》等记载了周民族源起、发展的重要事件。但它们是祭歌,属于赞美歌的性质,叙事、描写只是粗陈梗概。如周武王伐殷攻取天下,其中战争场面在史诗中正是可以写得有声有色的,但在《大明》中只用了短短的十四句就结束了。这就是说,中国虽有史诗的素材,但它们却只构成了诗歌的背景,真正写出来的是抒情的赞歌。这表明中国的诗歌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一条抒情的道路,而不是叙事的道路。 ③同样的缘故,中国的戏剧也产生得很晚,西方在古希腊时代就出现了戏剧,而中国直到元代才出现。其实,戏剧的素材很早就有,只是没有发展成戏剧,如《楚辞》中的《九歌》是富有神话性的祭神乐歌,《湘君》《湘夫人》就是两幕歌舞场面,暗含着湘君、湘夫人悲欢离合的一段过程。这两首诗都用抒情的笔法,成为《九歌》中最富于抒情性的作品。那么,有神话,有故事,有表演,为什么没有发展为戏剧呢?欧洲的戏剧就是从酒神节的赞歌中逐渐发展成为戏剧的,而《九歌》却将可以写成戏剧的素材写成了抒情的诗章。这同样是因为中国诗歌一开始就走上了抒情的道路。 ④就文学史而言,这的确是很大的损失,并且没有含有神话的悲剧和史诗,古代神话保留下来的自然也就较少。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得到是什么呢?那就是以十五国风为代表的抒情传统。 ⑤中国长篇叙事诗因此也出现得很晚,而且数量不多。即便有一些叙事诗,篇幅也不算长。西方的叙事诗动辄千行、几卷,而在中国,《长恨歌》就算是长的了,也不过一百二十行而已。中国真正可算是长篇叙事诗的作品到了明代才有,那就是鼓词和弹词。鼓词大多叙述历史兴亡、战争之事,弹词写爱情故事的多一些,也有写历史故事的,如《二十一史弹词》。鼓词、弹词都采用弹唱的形式。可是这类长篇叙事诗,篇幅越长,故事情节越多,诗意也就越少,只是具备了诗的形式而已,其实质是小说。可见中国的故事多是在小说发达以后才大量成长起来的。唐人的传奇几乎不入戏曲的,这说明小说发展了叙事的特长,才带来了丰富的人物故事情节,于是才有了戏剧和长篇叙事诗。而小说又总是晚出的,中国如此,欧洲也是如此。不同之处在于,西方的诗歌在小说出现之前承担了一部分叙事的使命,而中国的诗歌一开始就以抒情为中心,等到小说发达时,抒情诗的传统早已充分发展,诗的国度也早已形成。 ⑥从这里,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呢?这就是:中国的诗歌是依靠抒情的特长而存在和发展的,并不因为缺少叙事诗,诗坛就不繁荣。相反,正因为走了抒情的道路,中国才成为诗的国度。从文学史来说,付出的代价是无法补偿的,但就诗歌来说,这个路子走对了。 (摘编自林庚《漫谈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借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虽然诗歌创作繁荣,然而没有史诗;西方虽然诗歌成就不高,但史诗出现很早。 B.中国没有史诗,中国的戏剧很晚才出现,其原因都是中国的诗歌从一开始就走了一条抒情之路。 C.鼓词和弹词虽然从形式上看属于长篇叙事诗,但其故事情节丰富,了无诗意,其实质仍然是小说。 D.小说出现之前,西方诗歌有一部分叙事功能,中国诗歌则没有,这是因为中西方诗歌发展路径不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运用了“总—分—总”的论证思路:第①段总写,②③⑤段分写,⑥段总结全文。 B.第④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损失” “代价”承接上文,“抒情传统”则开启下文。 C.文章以中西方诗歌、戏剧的发展特点为重点,由点及面,阐述了中西方文学的不同。 D.文章观点鲜明,所举例子如《九歌》《二十一史弹词》等使文章资料详实,令人信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素材来看,周武王伐殷可以写成浩繁的史诗,但先人们却写成了抒情诗,这是由中国诗歌的发展特点决定的。 B.《长恨歌》一百二十行,在中国篇幅算长的,但难以和西方的叙事诗相提并论,因为西方的叙事诗动辄千行、几卷。 C.就文学史而言,中国诗歌虽然在发展过程中付出了没有史诗、戏剧出现较晚等代价,但的确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D.中国诗坛因为中国诗歌走了一条抒情的道路而繁荣,如果能同时走抒情和叙事两条路,那中国诗坛会更加繁荣。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大神的审判 [美] 海明威 迪克·海伍德扣上厚呢短衣领子的纽扣,领子竖起到了耳朵边上。小木屋里,壁炉上方的鹿角挂着来福枪。迪克取下枪,戴上他厚重的毛草连指手套。“皮埃尔,今天我要去看看朝着卢恩河的那条布阱线路,”他说道,“天杀的,这天可真够冷。”他扫了一眼温度计,说:“零下四十二度。好了,再见,皮埃尔。”皮埃尔只是咕哝一声作为回应。 迪克穿上雪靴,在地面上,以一种旅行家在荒地上穿着雪靴迈步的姿势,大摇大摆地出发了。 皮埃尔站在木屋的门口,看着迪克大摇大摆地往前走。他露出一个恶毒的笑容:“当他只能用一只脚在雪地上走,像只兔子一样蹦蹦跳跳,这个小贼一定会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寒冷。他偷了我的钱,肯定是他。”皮埃尔重重地甩上门,把几根柴扔到壁炉里,又爬回了自己的床上。 迪克一边大步走着,一边自言自语,像是在对“寂静地方”的旅行者说话一样。“ 我很好奇,只不过是丢了些钱,皮埃尔为什么要如此光火?我敢说,他肯定是放错了什么地方。可现在,他只会像只乖戾的猪一样发脾气。有时,我还能感觉到他在背后用恶毒的眼光盯着我。如果他以为是我偷了他的钱,为什么不说出来,跟我对质!怎么会这样!他以前很快乐,总是乐呵呵的。在密塞那坝,当我们一致同意要成为伙伴,来翁加瓦这里布陷阱捕猎的时候,我还以为他会是个让人愉快的同伴。可是现在,他已经一个星期没跟我说过话了,除了偶尔咕哝一声,或者用克里语①咒骂。” 天气很冷,却是一种干燥、让人精神爽利的、属于北地的寒冷。显然,迪克很享受这种干冷的空气。很快,他就沿着布阱线路走了五英里的路。可是,一路上他总感觉到有什么东西跟着他。他几次停下来,四处张望,却什么也没发现。他喃喃自语道:“我想那应该是库兹乌兹②作怪吧。”在北地这里,只要有人们无法解释某些事情,他们就会认为是那个“克里族的坏心眼儿小神”在作怪。然而,当他进入到一片云杉树林时,突然整个人被猛地抽起,拉向空中。当他的脑袋从与冰冷的地面碰撞中恢复清醒后,他发现自己被系在一棵云杉树上的绳子吊在半空中。这棵云杉树被折弯了,以充当这个陷阱所需要的弹力,一个像是捕猎兔子的陷阱。迪克的手指根本无法碰到地面。随着他不断的挣扎,腿上的绳子越来越紧。这时,他见到了一直跟随他的东西。一群瘦削的、饥饿的白毛大灰狼从这片树林里慢慢出现了。它们慢跑着过来,围着迪克,蹲坐下来。 而在小屋里,正躺在床上的皮埃尔被头顶上传来的啃咬声吵醒了。他懒懒地抬头望向屋梁,一只红色的小松鼠正急急地啃着他丢失的钱包的皮革。他想到了自己给迪克设计的陷阱,整个人从床上弹起来,抓起他的来福枪,来不及披上大衣或戴上手套,就冲了出去,沿着陷阱线狂奔起来。当他跑到那片云杉林时,他已经上气不接下气,快要喘不过气来。两只乌鸦飞走了,离开它们之前一直啄着的食物。眼前这个不成样的东西,曾经是名叫迪克·海伍德的人。两只乌鸦拍着翅膀,懒洋洋地飞到旁边的云杉树上。在这片布满血丝的雪地上,印满了属于大灰狼的脚印。 当皮埃尔往前走一步时,他听到捕熊用的钢夹子合起来的叮当声。这个陷阱一向是迪克负责照看的。现在,这个钢夹子在他脚上合上了。他往前倒了下去。当他倒在雪地上时,他说道:“这是大神的审判。我会为这些大灰狼省一点麻烦。” 于是他把手伸向了那支来福枪。 (选自《海明威短篇小说集》) [注]①克里语:北美印第安人克里族的语言。②库兹乌兹:克里族的一个神灵,即“ 克里族的坏心眼儿小神”。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以迪克和皮埃尔两条线索共同推动情节发展,两人由亲密到生分,又走向相同的结局,整个情节富有戏剧性。 B.天气寒冷,白雪覆盖大地,这既是客观环境描写,也为下文二人先后落入自己人设计的陷阱、身死雪地作了铺垫。 C.小说结尾戛然而止,留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皮埃尔“把手伸向了那只来复枪”有多种可能,使得小说悬念迭生。 D.海明威认为:一部作品好比“一座冰山”,写作只需表现“水面上”的部分,而让读者自己去理解“水面下”的部分。这就是著名的“冰山理论”。本文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上,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5.皮埃尔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6.小说以“大神的审判”为题,有怎样的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注]: 2018年至2020年为预测数据。 (数据来源于“中国产业信息网”) 材料二: “我国现有K12阶段(即幼儿园——12年级)人数约1.8亿,游学、夏令营参与比例预计在5%左右,近1000万人次。预计三年内,参与比例有望超过10%,前景广阔。”携程旅游日前发布的《2017—2018年度中国游学旅行报告》称,“越来越多中国家庭热衷去国外参加游学;营地类旅游,2018年预计规模达到100万人次,收入超过300亿元。”报告还指出,“游学业务以每年超过100%的速度增长”。 同时,价格更亲民的国内游学的增长率是出境游的2倍以上,达到120%,人均团费在4200元左右。“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游学,孩子的游学年龄都向低龄化发展。”携程游学平台负责人张洁说,“用户数据显示,20l7-2018年度,用户初次体验海外游学平均年龄在12.1岁,初次体验国内游学平均年龄在8.8岁。相比2015—2016年度分别下降0.8岁和1.2岁。” (摘编自《暑期游学,如何游学兼得》,《人民日报》2018年8月11日) 材料三: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些项目游而不学,只在普通旅游产品上打上“游学”标签,价格立即水涨船高;一些项目走“奢华路线” ,吃大餐,住豪华酒店,甚至安排奢侈购物,完全复制成人游“套路”;一些项目以体验名校、提高外语能力为幌子,实际上就是带孩子转转校园、跟外国人聊聊天;一些组织机构资质堪忧,项目设计粗糙,隐含安全风险……各种项目良莠不齐,游学乱象令人担忧。而家长即便感觉“被坑”,也很难维权。其实,游学的目的在于增长见识、提升素质,精髓在于“浸入式”体验风土人情、吸收文化养分。真正的游学应该包含多元教育元素,有专业课程设置、教学任务或研究课题,而不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欧美国家成熟的营地教育传统、研修游学机制,目光聚焦于帮助孩子打开眼界、提高素质,而非钻进钱眼里。 (摘编自《莫忘海外游学的“初心与远方”》,“新华网”2018年8月8日) 材料四: 当下的研学旅行发源于古时的游学。春秋时期孔子率领众弟子周游列国14年,杏坛讲学,修订六经;唐代李白年轻时便走出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古人通过学习与游历的融合,增长见识、锻造坚韧意志、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正如严复所说:“大抵少年能以旅游观览山水名胜为乐,乃极佳事。因此中不但怡神遣目,且能增进许多阅历学问,激发多少志气,更无论太史公文得江山之助者矣。”研学旅行的概念最早于2013年由国务院提出,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发布,研学旅行首次由多部门联合发文落实推进。研学旅行是指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目前,我国研学旅行尚处于起步阶段,关注度已逐年升温。 (摘编自《研学旅行:孩子“走出去” 知识“记下来”》,“人民网”2018年8月10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游学目的统计”统计图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游学的目的主要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外语语言能力、锻炼独立自主能力等。 B.从“我国参与游学用户规模”统计图可以看出,从2016年到2020年,不论是游学用户规模还是增长速度都呈上升趋势。 C.从携程旅游的统计看,游学活动呈现以下特点:增长速度快、国内游学增长率高于出境游、游学年龄较往年有降低的趋势。 D.从材料三反映的现状来看,目前的游学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价格高昂、重“游”不重“学”、组织机构的资质不过关等。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携程旅游所说的“前景广阔”是指游学等项目能带来经济效益,这种较强的诱惑力无疑会给游学项目的开发、研究提供动力。 B.造成“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游学现状的主要原因是一些组织者或旅游机构的做法与游学应有的形式大相径庭。 C.2013年国务院提出与古人游学有某种相似性的研学旅行概念,其根本原因在于现行的学校教育存在着种种弊端。 D.政府发出文件对研学旅行的形式提出了建议,指明了方向,但只有完善与研学旅行相应的配套机制才能保障研学的目的和实质。 9.阅读以上四则材料,请从不同的角度就如何规范游学谈谈你的建议。(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范雎者,魏人也,字叔。游说诸侯,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 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以告魏相魏齐。魏齐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雎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宾客饮者醉,更溺雎,故僇辱。范雎得出。后魏齐悔,复召求之。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雎亡,伏匿,更姓名曰张禄。当此时,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郑安平诈为卒,侍王稽。王稽问:“魏有贤人可与俱西游者乎?”郑安平曰:“臣里中有张禄先生,欲见君,言天下事。” 郑安平夜与张禄见王稽。语未究,王稽知范雎贤,过载范雎入秦。秦相穰候①车骑从西来。范雎曰:“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我宁且匿车中。”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又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即别去。范雎曰:“吾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乡者疑车中有人,忘索之。” 于是范雎下车走。行十余里,果使骑还索车中,无客,乃已。王稽遂与范雎入咸阳。拜范雎为客卿,谋兵事。卒听范雎谋,使五大夫绾伐魏,拔怀。后二岁,拔邢丘。范雎日益亲,因请间说曰:“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昭王闻之大惧,于是逐穰侯于关外,拜范雎为相。秦封范雎以应,号为应侯。魏使须贾于秦。须贾辞于范雎,范雎大供具,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②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数曰:“为我告魏王,急持魏齐头来!不然者,我且屠大梁。” (节选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有删改) [注]①穰侯:战国时秦国大臣,原为楚国人,秦昭襄王之舅,宣太后异父同母的大弟,凭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独揽大权,后来四次任丞相,因食邑在穰(今河南省邓州市),号为“穰侯。 ②莝:cuò,铡碎的草。 10.下列对文中加框处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 B.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 C.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 D.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秦昭王”是谥号。谥号,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奖意味的称号。 B.“山东”,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 C.“万世”,万代,讳指国君死;讳称死,还有“崩”“薨”“卒”“不禄”等。 D.黥 徒,受黥刑的犯人,引申泛指囚徒,罪犯。黥刑又名墨刑、黵刑,上古的五刑之一,就是在犯罪人的脸上刺字,然后涂上墨炭,表示犯罪的标志。《说文解字》:“黥,墨刑在面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范雎曾周游列国,回到魏国打算给魏王任职服务,可是家境贫寒又没有办法筹集活动资金,就先在魏国中大夫须贾门下做事。 B.范雎与须贾使齐时,齐襄王慕其名而赐范雎金十斤、牛肉和酒。须贾回国向相国魏齐诬告他私受贿赂、出卖情报,之后派人打断他的肋骨与牙齿。 C.秦昭王派出使臣王稽来到魏国。郑安平设法让范雎暗同王稽会面。经交谈,王稽发现范雎是个贤才,便设法带他到秦国。 D.范雎去秦国的路上,秦相穰侯有所怀疑,他藏起来,后来又下车步行,逃过一劫。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6分) (2)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登赏心亭① 陆 游 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 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步②雨,萧萧木叶石城秋。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③涕已流。 [注]①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陆游从四川回来舟经建康,登亭有感而赋此诗。②瓜步:瓜步山,在南京的六合。③迁都:南宋主战派一贯主张迁都建康(南京),便于随时出师收复汴京。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岁月遒”暗示了诗人被外放四川秦地做官时的一段不平常岁月。 B.颔联按游踪来写,诗人过了黄牛峡后来到白鹭洲,继而登亭抒怀。 C.颈联运用叠词,写出眼前略显萧瑟却壮美的秋色,照应“乘兴却东游”。 D.全诗先叙事、写景,后抒情,以爱国之情为线索,使全篇浑然一体。 15.诗人在表达感情时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指出两处并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见赠》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包含了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 (2)《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在《逍遥游》中阐述了真正意义上的“逍遥”境界,天地万物只有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游于无穷,达到逍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17-19小题。(9分) 据国内各高校公布的图书馆借阅数据显示,《解忧杂货店》《盗墓笔记》《三体》等流行读物最使大学生青睐。除此之外,借阅率较高的图书都是各专业的必读书。 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原因是国内高校没有普遍设立必修的文学人文公共课。在没有学分压力的情况下,学生自然倾向于阅读娱乐化的书。对于许多大学生而言,阅读不过是调剂枯燥的专业学习的一种方式。但是,在一生精力最为充沛、时间最为充裕、阅读条件最好的时候,把时间和精力全花在娱乐化的作品上,实在是___________。 世间的书有两种:一时之书和永久之书。前者流行一时,___________,阅读体验也许很好,但不会令人反复阅读;而后者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和历史的严酷筛选,在时间长河的冲刷下日益绽放璀璨的光芒,不论何时读、读多少次都会给人以启迪和教益。时间有限,既然读书,( )。经典的特点就在于深刻的主题、高度的思辨和敏锐的洞见,反复阅读经典会令人思维敏锐、视野开阔、情操高尚,对人格的完善、志趣的培养的作用,是普通读物难以与之___________的。 有人说:读书要把快与慢结合起来,流行读物要快读速读,否则见闻不广;经典著作要___________,最好能背诵,否则无根基。这是很符合阅读规律的见道之言。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抱恨终天 转瞬即逝 比肩继踵 细嚼慢咽 B.枉费日月 转瞬即逝 比肩而立 细嚼慢咽 C.抱恨终天 白驹过隙 比肩而立 浅尝辄止 D.枉费日月 白驹过隙 比肩接踵 浅尝辄止 18.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据国内各高校公布的图书馆借阅数据显示,《解忧杂货店》《盗墓笔记》《三体》等流行读物最让大学生青睐。 B.据国内各高校公布的图书馆借阅数据显示,《解忧杂货店》《盗墓笔记》《三体》等流行读物最受大学生青睐。 C.国内各高校公布的图书馆借阅数据显示,《解忧杂货店》《盗墓笔记》《三体》等流行读物最受大学生青睐。 D.据国内各高校公布的图书馆借阅数据,《解忧杂货店》《盗墓笔记》《三体》等流行读物使得大学生青睐。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就要读第一流的永久之书,用经典构筑自己的精神大厦 B.永久之书和一时之书就都要涉猎,使二者相得益彰 C.通过阅读永久之书这惟一的选择,用经典洗礼自身 D.就要多读永久之书,享受理性和感性思想的灌溉 20.下面是一名中学生写给某杂志社的一封信的正文部分,其中有三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5分) 我是一个高中生,对语文情有独钟。偶然发现了贵刊合订本,至今珍藏于家,敝帚自珍,我时常翻阅。我觉得贵刊既有很浓的人情味,又有很高的文学品位,让人读了很受启发。在我的影响下,我班很多同学也喜欢上了贵刊。 高考将至,同学们希望我能敦促贵刊多刊登一些词语误用的示例,说明词语的来源、正确含义和出错原因,我们将敬谢不敏。 ①错处: ;改正: ②错处: ;改正: ③错处: ;改正: 21.下面是一幅公益广告图片“祖辈的井、父辈的井、子孙的井”,请简要介绍图片主要内容并揭示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6分) 四、 写作(60分) 22.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作。(60分) ①英国诗人瓦特兰德说: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②印度小说家普列姆昌德说:在人类生活中,竞争心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东西。 ③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说:竞争可能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的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七校联考 高二语文答案 1.答案:B 解析:A.“西方虽然诗歌成就不高”错,据原文推导不出这一信息;C.“故事情节丰富,了无诗意”错,原文是说“篇幅越长,故事情节越多,诗意也就越少”;D.“中国诗歌则没有”错,中国诗歌只是以抒情为中心,并不是完全没有叙事。 2.答案:C 解析:本文的重点是阐述中国诗歌创作繁荣的原因。 3.答案:D 解析:根据文意,走叙事这条路并不能使诗歌创作繁荣。 4.答案:C 解析:本题中,C项,“皮埃尔‘把手伸向了那只来福枪’有多种可能……”错误,依据文中“我会为大灰狼省一点麻烦”来看,皮埃尔“把手伸向了那只来复枪”在结局上没有多种可能,只能是皮埃尔充满忏悔地举枪自杀。 5. 答案: ①曾经乐观开朗,和迪克志同道合,共同捕猎。 ②对朋友缺少信任,无端猜疑。丢了钱而武断地猜疑同伴,且不容同伴辩解,只有咒骂与指责。 ③阴险恶毒。恶毒的诅咒同伴,阴谋设陷阱加害同伴。 ④尚有良知。知道自己错怪朋友后,感到悔恨与自责,急忙去挽救同伴。 (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 6.答案: ①“大神的审判”暗示了人物的宿命,难得的友情因为一方的不信任而导致了悲剧的结局,陷害对方的同时也害了自己。 ②设置悬念:“大神的审判”是什么,“审判”谁?为什么审判?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揭示了主题,即对人性中“恶”的批判。皮埃尔因为误会陷害朋友,结果自己也为此付出了生命,很好地传递了主题,害人终会害己。 (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 7.答案:B B项中“不论是游学用户规模还是增长速度都呈上升趋势”的表述不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2016年到2017年的游学用户增长速度有所下降。 8.答案:C C项中“其根本原因在于现行的学校教育存在着种种弊端”的说法于文无据。 9.答案:①国家要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行政干预,不能把游学完全推给市场; ②用法律手段规范游学的各个环节,让参与游学的各方做到有法可依; ③游学的组织者与实施者要丰富和充实游学的具体内容,不能只立足于“钱”,而忽略了游与学的结合; ④家长不能盲目跟风,要结合孩子的实际,认真考察游学机构的资质等。 (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 10.答案:D 11.答案:A (“带有褒奖意味”错,谥号有褒也有贬) 12.答案:B (派人打断范雎肋骨和牙齿的是魏国相国魏齐) 13.答案:(1)使臣先生该不会带着那般说客一起来吧?这种人一点好处也没有,只会扰乱别人的国家罢了。(谒君:使臣(您)1分;得无乎:固定结构,不会…吧,1分;益:好处,1分;徒:只,1分;句子通顺2分) (2)(我)羡慕自然界万物一到春天便及时生长茂盛,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结束。(善,欢喜,羡慕,1分;行休,行将结束,1分;句子通顺2分) 【参考译文】 范雎,是魏国人,字叔。到诸侯间去游说,打算侍奉魏王,家里贫穷没有办法自己筹集费用,就先去侍奉魏国的中大夫须贾。 须贾为魏昭王出使齐国,范雎跟从前去。齐襄王听说范雎能言善辩就派人给范雎送去了十斤黄金以及牛肉美酒之类的礼物,范雎推辞不敢接受。须贾知道了,很生气,认为范雎把魏国的机密出卖给齐国,把这件事情告诉了魏相国魏齐。魏齐叫舍人鞭打范雎打断了他的肋骨,打落了他的牙齿。范雎假装死了,舍人就用草席包住他丢在厕所里。当时魏齐正在宴客宾客们喝醉了酒,轮番在他身上撒尿故意侮辱他。范雎最后得以逃出来。后来魏齐后悔了,又派人要把他找回来。魏国人郑安平得知此消息,就带了范雎一起逃走躲藏起来,把他的姓名改为张禄。 这个时候,秦昭王派遣使者王稽到魏国。郑安平装成差役,侍奉王稽。王稽问:“ 魏国有贤明之人可以和我一同去西方游历吗?”郑安平说:“我的家中有张禄先生,想拜见您,和您交谈天下之事。”郑安平就在夜里带着张禄来拜见王稽。话还没有交谈完毕,王稽知道范雎是位贤才,载着范雎进入秦国。秦国之相穰侯车马从西边来,范雎说:“我听说穰侯独揽秦国大权,他讨厌接纳诸侯的说客。我不如暂时躲在车子里。”一会儿,穰侯果然来到慰问王稽,又对王稽说:“您该不会和诸侯的说客一起来吧?这些人没有用处,只扰乱国家罢了!“随即告别离开。范雎说:“我听说穰候是个智谋之士,他看出您有所迟疑,刚才怀疑车中有人,却忘记了搜查一下。”于是范雎就跳下车来奔走。走了十多里,穰侯果然派骑兵追回来搜查车子,没发现有说客,才作罢。王稽于是与范雎进了咸阳。昭王任命范雎为客卿谋划军事。最后听从了范雎的谋略派五大夫绾带兵攻打魏国,拿下了怀邑。两年后,又夺取了邢丘。范雎一天比一天更加被秦王亲近,于是趁昭王在闲暇方便之时进言说:“我在崤山以东时听说秦国有穰侯,没听说秦国有秦王。既然这样那么大权,怎能不倾覆政令,怎能由大王发出呢?我暗自替您担忧您去世以后,拥有秦国的怕不是您的子孙了。”昭王听了这番话,大感惊惧,于是把穰侯驱逐到关外,任命范睢担任丞相。秦昭王把应城封给范睢,封号称应侯。魏王派须贾出使秦国。须贾去向范雎辞行,范雎便大摆宴席把诸侯国的使臣全都请来,与他们同坐堂上,让须贾坐在堂下,在他面前放了草豆掺拌的饲料又命令两个受过墨刑的犯人在两旁夹着让他像马一样来吃。范雎责令他道:“给我告诉魏王赶快把魏齐的脑袋送来!不然的话我就要血洗大粱(魏都城)。” 14.答案:C 解析:“略显萧瑟却壮美”错,从颈联中的“黯黯”“萧萧”及整首诗歌营造的意境来看,没有“壮美”,更多的是衰败与萧瑟。 15.答案:①对比,前文因希望而“兴”,后文因失望而“忧”,表现出诗人奏请迁都而不得的悲凉(炽热的爱国之情)。②借景抒情,五六两句运用景物描写,写诗人登赏心亭所见,渲染出一种萧瑟苍凉的气氛,衬托出诗人内心的伤感。(每点3分,共6分,若回答“直抒胸臆”酌情给分) 16.答案:(1)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3)(若夫)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17.答案:B 解析:抱恨终天:抱,胸怀;恨,悔恨,遗憾;终天,终身。旧指因父母去世而一辈子感到悲痛,现指因做错某事而后悔一辈子。枉费日月:枉,白白地;费,浪费。日月指时间、光阴。白白地浪费时光。转瞬即逝:瞬,一眨眼,转眼;即,就;逝:消失。形容在很短的时间里消失。白驹过隙:比喻时间像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比肩继踵:比,挨着;踵,脚跟。肩挨着肩,脚跟着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比肩而立:肩并肩地站立,比喻彼此距离极近。细嚼慢咽:本指慢慢地吃东西,引申慢慢去体味。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 18.答案:C 解析:画线句的语病有二:其一,结构混乱,“据……显示”句式杂糅,应改为“据国内各高校公布的图书馆借阅数据”或“国内各高校公布的图书馆借阅数据显示”;其二,不合逻辑,“流行读物”是“大学生青睐”的被动方,“使大学生青睐”应改为“受大学生青睐”。 19.答案:A 解析:一是结合上文“一时之书”和“永久之书”的比较,明确“要读永久之书”的意思;二是结合下文的关键词“经典”,要明确“用经典……”。B项错在“都要涉猎”。C项错在“唯一的选择”。D项没有提及“经典”。 20.答案:①“敝帚自珍”改为“爱不释手”;②“敦促”改为“恳请”;③“敬谢不敏”改为“不胜感激”。(答对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5分) 21.答案:①内容:图片以三口井为主体,每口井都配有一个木桶,而打水的绳子依“祖辈的井、父辈的井、子孙的井”的顺序大幅增长。②寓意:人们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地下水资源日渐匮乏。呼吁人们要合理开发、利用和珍惜水资源。 解析:解答时要注意三幅画的绳子的圈数的多少,第一幅画“祖辈的井”井绳圈数最少,说明井里的水浅、多,第三幅画“子孙的井”井绳圈数最多,说明这时井里的水最少.结合着画面内容,不难得出节水这个主题,表明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22.审题立意: 争与不争的背后是进与退,是积极与消极,是拼搏与淡然,是热闹与安静,是儒家与道家,是青春与暮年,是都市与田园,是不同的人生哲学与人生态度。这是一道名言类的材料作文,三条名言围绕“争与不争” 指向三个写作角度: 第一、竞争的进步意义。竞争不可避免、竞争无所不在,你看江河湖海,到处都是千帆竞渡;你看城市乡村,处处都是行色匆匆的芸芸众生。生活是公平的,在人生的每一道驿站,每一瞬间,我们若消极懈怠、不思进取,必将被时代抛得老远,或是淘汰出局。 竞争对个人的意义:竞争源于压力,产生动力,竞争对个人的激励鞭策作用,让人不在懈怠;竞争能让我们更加努力,拼搏进步;竞争使人更勇敢;竞争能增强人的自信心;竞争激发个人潜力。 竞争对社会家国的意义:竞争使大家各呈奇技、各出精品,给各行各业带来活力,让国家在竞争中不断强大。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敢于竞争,直面竞争,在竞争中赢得先机。占据优势,国家与民族才能兴旺发达,世界也会在竞争的多姿多彩。 第二、理性竞争。竞争的本质是输赢,竞争的精神是参与,竞争的条件是平等,竞争的旗帜是光明正大,竞争的本身是提高,竞争的过程是丰富。竞争中要尊重对手遵守规则,做到正当竞争、高尚竞争、快乐竞争、良性竞争。要与强者争,与自己争,要追求竞争的双赢。竞争中不乏温情与关爱,竞争不乏互相提携、互相促进、互相欣赏、互相进步,同时竞争不排斥合作。 第三、不争是一种态度。不争的背后是种自在,种坦然是懂得生活真谛之后毅然决然的放下与酒脱。不争是万千阅历后的看破,饱经沧桑后的睿智无数沉浮后的淡泊。不争是一种转向,由外在转向内在,由关注金钱名利转向精神心灵。不争的人心灵更纯净,内心更安静。他们闲看庭前花开花落,静看天边云卷云舒。有时候不争,比能争会争之人有福多了。不争还是一种清醒,一种达观,一种自信,是内心的不执不迷不贪不念。人生无常,世事难料不为艰难困苦而却步,不为鲜花掌声而迷失,方显英雄本色。高山无语,深水无波。心灵淡然若水,人生便如行云流水,轻盈飘逸。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