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醴陵二中2018年十月份高二年级语文月考试卷 命题人:杨柳 审题人:漆建敏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 :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为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要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和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边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讲故事的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其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是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挪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9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那么依赖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 B. 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由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 C. 17世纪的欧洲流浪汉小说和部分中国古典小说,或在叙述形式方面,或在素材来源方面,都受到了传统故事的影响。 D. 当小说家越来越依靠想象力虚构故事的时候,小说和传统故事在内容来源方面的差异使它们之间的关联不再像过去那么紧密。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水手在伦敦讲东印度群岛的所见所闻,匠人在火炉边讲自己的人生经历,他们讲的故事各有特点,但同属于传统故事模式。 B. 传统的故事讲述者大多会讲述那些为听众喜闻乐见的事,小说家则会根据自己的写作意图审慎构思,创作新的故事。 C. 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人们更注意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 D. 现代小说家不喜欢传统故事模式,视它为绊脚石,是因为他们觉得这种故事模式显得僵化古板,已经不能促进小说艺术的发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统的故事讲述人如果把自己的故事记录下来,进行加工整理,就能形成一种和早期小说接近的文字,有些讲述人也会成为小说家。 B. 现代小说家尝试用新的方式讲故事,会削弱小说的故事性,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小说的个人表达功能却会因此得到强化。 C. 契诃夫不大认可“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对他们的做法评价不高,由此可知当时这股写作潮流与他的创作理念相悖。 D. 现代小说的发展加剧了故事在小说中的衰变,与此同时,随着现代传媒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故事讲述方式也可能消亡。 【答案】1. B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B项,“后者则是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错误。原文第一段“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选项把“通常丢掉”,混淆范围。所以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C项,“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人们更注意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曲解文意,原文第四段“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掷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很明显对象是“在这些小说家笔下”而不是“人们”,范围扩大,且原文没有“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这层意思,曲解文意。所以选C。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B项,“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说法错误,文章第三段“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第四段“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掷到故事之外”说明未降低对虚构依赖。所以选B。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四家书楼 谈 歌 乾隆初年,保定读书风气渐盛,藏书风气空前。其中最有名声的藏书者是丁聚会,其次有郝伯力、王家惠、郑子森。四人从小一起长大,经常一起切磋,谈书论诗。四家人相处和睦,来来往往,应付唱酬,情感自然愈来愈深。丁家是保定城内藏书行里首推的第一,丁聚会的父亲丁延祺卧病在床之后,长子丁聚会便接手了这些藏书。丁聚会的同胞弟弟丁聚合,在北京做生意,据说生意很是红火…… 这几年丁聚会一改深入简出的习性,开始出入酒楼茶肆,又常常去城中的赌坊逍遥。据说他总是不计输赢地豪赌。发展到后来他便举债进赌坊,郝伯力、郑子森、王家惠三家都被丁聚会借过大笔银两,转眼两年过去,丁聚会已经债台高筑,至今也没有还贷的动静。三人深深叹息一向稳重持家的丁聚会如何走到这一步田地,商议既然劝解丁聚会无效,也应与丁延祺老先生讲明白,让此事有个了结。 到了丁宅,门人传话只请郝伯力进去。一个时辰后,郝伯力冷着一张脸,闷闷地讲,丁延祺老人病得很重,有些神志不清了。三人商议求见丁聚会的妻子冯氏。冯氏木着一张脸,一言不发,只是呆呆地听三人讲述。三人说过后,客厅一片沉默。三人好生无趣,便起身告辞。 三人走在街上,郝伯力说道:“聚会败家,已成定局。我相信聚会是不会白白赖账的。只要催得紧,他必定将藏书抵债。再说聚会的胞弟丁聚合,只在银子上看得要紧,诗书上却无一点儿兴趣。丁老人朝不保夕,聚会已经变得这样,又没有后人,丁家藏书到此缘分便是尽了。若是到了聚合手里,岂不是要尽其所有货与了书商吗?” 面对三人的讨债,丁聚会长叹道:“我往日待你们三个不薄,几十年的交情,书友一场,如此相逼,是否有些过分了?”郝伯力冷笑道:“谁不知道聚会兄家中藏书万册有余,如何不以此抵账?”丁聚会怔了片刻,哀哀地说:“我今日就与你们做一个了断,拿我的藏书抵账就是了。”说罢步子软软地向家中走去。 城中飘起了雪花,渐渐地越下越猛。清点书册,谈好价钱,打包装箱,搬上马车,三人各自引领着装满书籍的马车走了。车载很重,车轮转动得吃力,压迫得积雪痛苦地作响。 这一夜丁延祺老人去世,两个时辰后丁聚会去世。 丁聚合匆匆赶回,他还带来一个姓李的书商,早已经将丁家的藏书讲好了价钱。丁聚合得知家中的藏书已经被丁聚会抵了债,气愤得说不出话来,书商也气急败坏地索回了定金,泄气地走了。 郝伯力等三人吊唁后出了丁家,郑子森感慨万端说:“伯力兄,你催逼借贷,竟是为了保存那些藏书呀。”郝伯力叹道:“这是丁老人的一片苦心啊。那日我三人索债,丁老先生单独叮嘱我:逼迫聚会用藏书抵账。这些藏书丁家已经传了九代,他万不想被后人换了银子挥霍一空,他知道我等都是藏书之人,便要我等借着索债的口实收藏这些书继以传世,他唯恐你二人心慈面软迁就了聚会这才瞒过。”郝伯力接着郑重地说:“切记告诉自家后人,这些书传之后世,是我等的职责啊。” 丁聚合将宅子卖给了族人,分给冯氏一笔钱,让冯氏回娘家,便回北京了。郝伯力等三人为冯氏送别。冯氏取出三张银票,淡淡地说道:“这些银子,还望你们收回去。聚会生前叮嘱我,一定要将这些还给你们。” 三人张口结舌:“聚会兄的借贷,已经将藏书抵账了啊。” 冯氏摇摇头:“你们有所不知,这些年聚会从未大赌,他只是虚张声势,只为从你们手里借贷银两。他三年前发现自己身有不治暗疾,公公当时也是人命危浅,他们父子都担心家中的藏书被聚合败了。思来想去,想把这藏书交与你们保存,又怕聚合从中作梗。便想出一个借贷不还、以书抵债的办法。” 三人都怔住了,郝伯力仰天长叹:“聚会兄,你如此费尽心机,将这万余册藏书交付于我们,真可谓至情至义的藏书圣人啊。我们岂敢稍有懈怠啊。” 第二天,三家便将藏书拢在了一起,一个月后,三家人出资在保定东大街盖了一栋阁楼,上面题的匾额是“四家书楼”。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城中飘起了雪花,渐渐地越下越猛”,“积雪痛苦地作响”,这两处描写生动地烘托了丁聚会内心的沉重与痛苦。 B. 小说对丁聚会形象的塑造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聚合卖书这一情节就是从侧面衬托聚会的形象。 C. 小说围绕“这些藏书”,明写丁家忧书、保书、传书,暗写郝、郑、王三家借债、讨债、抵债,两条线索交织。 D. 小说通过读书人家藏书的故事告诉我们:藏书对当事者是一件伟事,更是一件苦事,但却能够提升书的思想价值。 5. 这篇小说多处使用伏笔,请举出两例并简要分析。 6. 有人提议将小说题目“四家书楼”改为“丁家书楼”,你认为是否合适?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4. A 5. ①前文交代丁聚会“一改深入简出的习性”,“不计输赢地豪赌”,找另三家“借过大笔银两”是后文冯氏揭示的真相“这些年聚会从未大赌,他只是虚张声势”的伏笔。②三人到丁宅讨债“门人传话只请郝伯力进去。”为后文“那日我三人索债,丁老先生单独叮嘱我”伏笔。③小说开篇介绍丁聚合 “只在银子上看得要紧,诗书上却无一点儿兴趣.若是到了聚合手里,岂不是要尽其所有货与了书商吗?”父兄去世后,丁聚合带来书商,“早已经将丁家的藏书讲好了价钱”,前面埋下伏笔,后文照应。 6. 观点一:同意改为“丁家书楼”。①从情节结构看,小说情节主要是围绕丁家书籍的保存与传世展开的;②从人物形象看,以“丁家书楼”为题,可以突出丁老人、丁聚会和冯氏的牺牲精神;③从主题思想看,丁家人为藏书付出了钱财、声誉和家庭离散等代价,展示了中国文化传承的艰辛。观点二:不同意改为“丁家书楼”。①从情节结构看,小说情节是围绕丁、郝、郑、王四家为藏书的保存和传世而付出艰苦努力展开的;②从人物形象看,除了塑造丁聚会的形象外,还塑造了另外三位藏书家郝、郑、王的形象,赞扬了这四家保存与流传藏书的贡献;③从主题思想看,以“四家书楼”为题可以突出中华文化传承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主题。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项,“从侧面衬托聚会的形象”错误,聚合卖书情节是对人物的侧面塑造。C项,明、暗线颠倒。D项,“提升书的思想价值”于文无据。故选A。 点睛: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因为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同的人可能会读出不同的的内容,因此在命制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结合题干提示“这篇小说多处使用伏笔”分析,明确手法为“伏笔”。伏笔,指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明确了这一概念,在文章中找出两个相关的故事情节即可作答。例如,文章第三段提到“到了丁宅,门人传话只请郝伯力进去。一个时辰后,郝伯力冷着一张脸,闷闷地讲,丁延祺老人病得很重,有些神志不清了”,郝伯力与老人家之间到底交谈了什么作者并未交代,然后文却提到“郝伯力叹道:‘这是丁老人的一片苦心啊。那日我三人索债,丁老先生单独叮嘱我:逼迫聚会用藏书抵账’”,显然,前一个情节就是在为后一个情节埋下了伏笔。结合“再说聚会的胞弟丁聚合,只在银子上看得要紧,诗书上却无一点儿兴趣。丁老人朝不保夕,聚会已经变得这样,又没有后人,丁家藏书到此缘分便是尽了。若是到了聚合手里,岂不是要尽其所有货与了书商吗?”“丁聚合匆匆赶回,他还带来一个姓李的书商,早已经将丁家的藏书讲好了价钱。丁聚合得知家中的藏书已经被丁聚会抵了债,气愤得说不出话来”分析可知,小说开篇介绍丁聚合“只在银子上看得要紧,诗书上却无一点儿兴趣”,父兄去世后,丁聚合带来书商,“早已经将丁家的藏书讲好了价钱”,前面埋下伏笔。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作为一道探究题,它的开放性很大,答题时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但要做到条理分明,有理有据。是否同意将标题进行更改,要从标题是否能够更好地反应文章主旨,能否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是不是文章线索,能够贯穿全文,以及它本身是否用到相关的表达技巧等角度入手分析。题目改成“丁家书楼”没有什么不妥,但它只侧重反应了丁家对藏书的热爱和所做的贡献,却把文章中三个非常重要的次要人物排除在外。通读全文,我们会发现文章想要表达的不仅仅是丁氏一族的贡献,它要突出的是有识之士对文化的责任感,故不改更好。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游戏用户规模达到5.83亿人,过去5年,手游用户数从9000万增长至5.54亿,而青少年成为游戏主力用户之一。 广东一所高校有学者进行了一项针对518名中学生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青少年中,大受欢迎的网游以暴力题材为主。玩家对暴力网游接触量越大,则越倾向于认为世界是丑恶的、他人是不值得信任的,同时对暴力的赞同度也越高,倾向于采取暴力行为解决矛盾冲突。 记者调研发现,目前,受成瘾性电子游戏影响的群体呈现出低龄化、边缘化两大特征。 低龄化——00后甚至05后被称为"数字化原住民",一些经营者在设计、运营成瘾性电子游戏时倾向于针对低龄群体。江苏省电子竞技运动协会副会长孙紫阳说,业余玩家尤其是低龄玩家往往比专业选手更容易对游戏成瘾,因为缺乏辨别力,游戏的设计能持续给他们以精神刺激,获得巨大快感。 边缘化——成瘾的青少年存在一些共性,如现实世界社交面窄、少有其他获取娱乐的途径等。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副院长、精神科主任医师陈振宇介绍,临床发现游戏上瘾的孩子社交能力差,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存在感,一定程度上这是农村、县域留守儿童成为重灾群体的原因。 成瘾性电子游戏对青少年的巨大杀伤力有两大主因,一是复合成瘾难以断根,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产生长期持续的负面影响;二是游戏构建的虚拟世界,以粗暴甚至错误的规则冲击误导了未成年人三观,埋下严重社会隐患。 (摘编自《低龄化边缘化:成瘾性电子游戏正摧毁我们的新生代》2018年6月6日 新华网) 材料二: 从6月19日开始,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并且通知世界各国将这个病症纳入医疗体系。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版《国际疾病分类》把“游戏障碍”正式列入“精神与行为障碍”,其典型症状是:无法控制地玩游戏、越来越经常将电子游戏置于其他生活兴趣之前,即使有负面后果也持续或增加游戏时间。 要认定为游戏成瘾,需要满足下列条件:首先要表现出对游戏的自控力不足,其次是将游戏的优先级放在其他兴趣与日常活动之前,就算有身体或精神上的负面情况也要继续玩游戏甚至增加游戏时间,然后病患因为游戏已造成家庭、社会、工作等方面重大损害,最后需要至少十二个月才能确诊。 WHO称,对于游戏是否成瘾,相关行为要持续至少12个月才能确诊,如果症状严重,观察期也可缩短。部分国家此前已承认游戏成瘾是重大的公共卫生议题,许多国家都有治疗游戏成瘾的戒瘾机构。 (摘编自环球网科技 2018年6月19日) 材料三: 如今好玩的网络游戏多如牛毛,少数青少年游戏成瘾,精神颓萎、身体羸弱、学业荒废,甚至诱发盗窃、暴力等行为。因而,如何防止游戏参与者从“着迷”走向“沉迷”,是亟待破解的公共卫生课题。 正如工厂不能只顾盈利而肆意排污,游戏开发运营商有责任规制游戏的“副作用”,不能一切向钱看。日前,不少游戏开发商采用实名认证等措施,推出防沉迷系统;有的游戏公司还上线“数字契约”功能,引导家长和孩子订立使用契约……这些主动作为,展现出建构行业伦理的积极态度。业界也逐步认识到,应当努力从“娱乐游戏”向有益于技能成长的“功能游戏”转型。可以说,积极承担责任,主动转型升级,游戏行业才能摆脱困境,实现健康发展。 然而,市场如马,脱缰则野。近年来,有的游戏平台实名认证形同虚设,各类破解防沉迷系统的手段频出,还有一些网络游戏传播低俗色情、渲染凶杀暴力,甚至扭曲历史、传播不良观念……这些顽疾,仅靠市场自我调节,显然难以消除。治理游戏市场乱象,必须善用法律与制度。除了事后下线封禁涉黄涉暴的网络游戏,能否加强源头评估与管控,将可能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游戏“拒之网外”?可否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群体的用户,建立游戏分级制度?强化监管、创新手段,既是引导游戏产业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共建清朗网络空间的必然要求。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不少研究表明,青少年走上网游成瘾之路,与其成长环境息息相关。有的家庭亲情冷漠或过度约束,激起“青春叛逆”,无形中将孩子推向网络游戏;有的家长自己就是“游戏迷”,为孩子树立起反面榜样。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游戏上瘾,要么粗暴地拔掉电源、没收终端,要么简单地将孩子送到“网瘾戒除学校”。事实证明,类似做法效果十分有限。与其一味苛责、视游戏为洪水猛兽,不如一点一滴改善家庭教育,通过增亲子之情、添假日之乐、促健康之趣,在潜移默化中为孩子培养多元爱好,提升自控能力。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上台阶的过程,当他们眼界更开阔、生活更丰富,游戏的吸引力也自然会减弱。 数字时代为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也潜藏着风险和挑战。面向未来,进一步增强“反成瘾”的自觉、共同维护“数字健康”,我们才能更好地拥抱数字生活、追求美好生活。 (摘编自姜赟《美好生活需要“数字健康”》2018年06月20日人民日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相对于专业选手,低龄群体由于缺乏辨识能力,往往更容易受游戏的连续性刺激的影响而上瘾。 B. 对于某人游戏是否成瘾,WHO认为相关行为的表现要持续至少12个月,否则不能诊断为“游戏成瘾”。 C. 游戏成瘾给少数青少年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因而,如何防止参与者游戏成瘾成了一个亟待破解的公共卫生课题。 D. 游戏产业要健康发展,开发商就必须有责任意识,有行业伦理,能积极创新,同时还要接受外界的监管。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卫组织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其判断的标准为卫生专业人员提供了诊断参考依据。 B. 那些家庭关怀缺失、少有其他获取娱乐的途径等青少年,比较容易成为沉溺于网游的玩家。 C. 材料一和材料三的内容表述各有侧重,但都论及游戏成瘾的成因、危害及破解措施。 D.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游戏成瘾有别于我们平时认识中的“网瘾”,着迷甚至沉迷游戏也不能轻易地论定为到了精神疾病的程度。 9. 如何防止青少年游戏成瘾?请结合材料简要谈谈你的看法或建议。 【答案】7. B 8. C 9. 游戏开发商要有责任有良知规制游戏的“副作用”,不能一味趋利,能主动优化设计内容,转型升级。青少年本身也要加强自控力,提升辨识能力,培养多元的爱好。政府部门加强法治监管,整顿游戏市场乱象,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家庭关爱充分,家庭教育恰当,父母做好榜样。公共卫生医疗部门]也可根据世卫组织的新规定,加强这方面的预防、诊断及治疗工作。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B项,结合文本内容“WHO称,对于游戏是否成瘾,相关行为要持续至少12个月才能确诊,如果症状严重,观察期也可缩短”分析可知,“否则不能诊断为游戏成瘾”表述不准确。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C项,结合材料一内容分析可知,无中生有,材料一没有涉及破解措施。故选C。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针对文本内容,谈看法或建议,既涉及文本内容分析,又需要拓展延伸。如何防止青少年游戏成瘾,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结合“不少游戏开发商采用实名认证等措施,推出防沉迷系统,可以说,积极承担责任,主动转型升级,游戏行业才能摆脱因境,实现健康发展”分析可知,游戏开发商要有责任,有良知,规制游戏的“副作用”。结合“在潜移默化中为孩子培养多元爱好,提升自控能力”分析,青少年本身也要加强自控力,培养多元的爱好。结合“仅靠市场自我调节,显然难以消除。治理游戏市场乱象,必须善用法律与制度”分析可知,政府部]加强法治监管。结合“青少年走上网游成瘾之路,与其成长环境息息相关……要么简单地将孩子送到网瘾戒除学校”分析可知,家庭关爱充分,家庭教育恰当,父母做好榜样。结合材料二内容分析,公共卫生医疗部也可根据WHO的新规定,加强预防诊断及治疗工作。 二、古代诗文阅读(4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华性孝,士论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昌。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 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姿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B. 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C. 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D. 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士第一”,即状元。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元、明、清时期,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称进士,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且分为三甲:一甲一人称为状元,二甲称为榜眼,三甲称为探花。 B. “檄”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下行文种名称之一。原是文书载体名称,指比较长的竹木简,用于书写比较重要的文书。以后用檄书写的文书也称为檄。 C. “刑部”是三省六部制中的一部,主管全国刑罚、律令及审核刑名;“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即指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刑部和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D. “乞骸骨”是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与“致仕”有区别,“致仕”是指官员因为年龄原因而退休,把官职交还给皇帝。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守仁正直耿介。他反对刘瑾滥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人,向皇帝上奏章请求营救,触怒刘瑾,结果被廷杖四十,贬为贵州龙场驿丞。 B. 王守仁善于用兵,足智多谋。在宁王军队偷袭攻下九江、南康,迫近安庆时,不去救援安庆而去攻打南昌,三十五天就平定宁王叛乱。这一战术与围魏救赵相似。 C. 王守仁性格温厚,待人友善。张忠、许泰两人轻视他是文人,故意逼迫他射箭,他三次射中靶心,让张忠、许泰对他心生敬佩。 D. 王守仁文聪敏好学,苦思潜修。他领悟到要推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应当求助于自己的内心,创立“阳明学”,弟子遍布天下。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华性孝,士论多之。 (2))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 【答案】10. B 11. A 12. C 13. (1)王华有才华,气度不凡,孝宗很器重他。王华天性孝顺,士人在议论时都赞美他。(2) 张忠、许泰两人故意纵容京兵侵犯守仁,有的叫着守仁的名字谩骂。守仁不为所动,对待他们更加优。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小舟”是“载薪”的工具,“乘风”修饰“纵火”,排除A项、D项。“易舟”的目的是“遁”,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C 项。句意:第二天早晨,朱宸濠正在召见他的群臣,官军突然杀到。官军用小船装满柴草,趁着风势点火,烧了叛军的副舟。朱宸濠的船搁浅了,仓促地换了条船逃跑,王冕率领的士兵追上去抓住了他。故选B。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且分为三甲:一甲一人称为状元,二甲称为榜眼,三甲称为探花”错误。且分为三甲:一甲3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故选A。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项,结合文本内容“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分析可知,“让张忠、许泰对他更加敬佩”错,应为让张忠、许泰更加懊丧。故选C。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甚”,很;“眷”,器重;“之”,代词,他;“性”,天性、本性;“多”,赞美;“之”,代词,他。(2)“纵”,纵容;“犯”,侵犯;“或”,有的;“抚”,对待;“之”,代词,他们;“厚”,优厚。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亲王华,是成华十七年的进士第一名。王华有才华,气度不凡,孝宗很器重他。王华天性孝顺,士人在议论时都赞美他。守仁孕期十四个月才生下来。祖母梦见神人从云中送子下凡,于是给他取名叫云。五岁还不能说话,异人用手掌拍打他,为他更名叫守仁,才会说话。弘治十二年考取进士。正德元年冬天,刘瑾逮捕了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多人。守仁上疏论救,刘瑾大怒,当廷杖打王守仁四十下,又把他贬到贵州的龙场做驿丞。刘瑾被诛杀,衡量其才能,调迁到庐陵做知县。入宫朝见皇帝,升任南京刑部主事。 正德十四年六月,受命平定福建叛军。行走到丰城时,宁王朱宸濠造反,知县顾佖把这个消息告诉他。守仁紧急赶到吉安,和伍文定征集调动兵马粮草,准备作战器械和舟船,传布讨贼檄文公布朱宸濠的罪状,让太守县令各自率领官吏士兵救皇帝之难。七月初一,宁王的军队攻下九江和南康,逼近安庆。有人请求救援安庆,守仁说:不能这样。现在九江、南康已经被叛贼把守,如果我们越过南昌和他们在江上相持,两个郡的军队断绝我们的后路,这样我们就腹背受敌了。不如直接攻打南昌。叛军听到南昌被攻破,一定解除安庆的围困来回救。我们在湖中迎面袭击他们,没有不胜利的。众人说好。朱宸濠果然从安庆回兵,乙卯日两军在黄家渡遭遇。第二天早晨,朱宸濠正在召见他的群臣,官军突然杀到。官军用小船装满柴草,趁着风势点火,烧了叛军的副舟。朱宸濠的船搁浅了,仓促地换了条船逃跑,王冕率领的士兵追上去抓住了他。守仁一共用了三十五天平定了叛贼。 当时皇帝已经亲自出征,任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和提督军务太监张忠率领数千京兵,溯江而上,抵达南昌。张忠、许泰两人故意纵容京兵侵犯守仁,有的叫着守仁的名字谩骂。守仁不为所动,对待他们更加优厚。病了给他们医药,死了给他们棺椁,在路上遇到他们办丧事,一定停下车慰问好久才离开。京兵们都说王都堂爱护我,没有再冒犯他的人。张忠、许泰轻视守仁是文士出身,强要他射箭。守仁慢慢起身,射了三支箭三次射中靶心。京兵都大声欢呼,张忠、许泰更加懊丧。 世宗刚即位,任命守仁担任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任,请求回家省亲。守仁病重,上书请求辞官回乡,举荐郧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上命回复就回家了。走到南安病逝,享年五十七岁。 守仁天资特别聪颖。被贬龙场,地处偏僻没书可看,每天推演以前看过的。忽然领悟,穷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应当自求于心,不应当求于事物,他感叹说:道理在这儿呢。于是深信不疑。他教育学生,专门以致良知为主。学者大多服从并采纳他的说法,世上于是有了阳明学的说法。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读 书 陆游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清 明 王禹傅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注】元元:人民、百姓。 14. 下列关于两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陆诗首句是说,就算没有五亩田园依然归隐,透露诗人不追求名利的情操。 B. 陆诗前两句间接抒情,表意含蓄,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C. 陆诗的三、四句细节描写真实,油灯的意象比较典型,整体表意平中见奇。 D. 陆诗浅易平淡,王诗平淡质朴,但是在立意上陆游一诗更关注百姓疾苦。 15. 两首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分别是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答案】14. B 15. 陆诗:塑造了一位年老仍坚持苦学,并且读书是为平民百姓而并无他求的士人形象。从诗歌的最后两句可以看出,诗人虽年老但仍坚持读书,但从第二句“本意在元元”可知,他读书为民的心志。王诗:寂寞清贫但又喜好读书的知识分子形象。从诗歌的前两句可以看出,诗人是寂寞的,生活又是清贫的;但最后一句则可以看出诗人又是喜好读书的。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B项,“间接抒情,表意含蓄”不当,应该是“直抒胸臆”。故选B。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中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鉴赏方法:知人论世,关注背景;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陆诗:“归老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一二句直抒胸臆,说自己读书是为了人民,前两句不重情节画面,而是把事实压缩在极其精炼的诗句内,着重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强烈的抒情性。一个“宁无”把诗人内心深处对黎民百姓的牵挂表达的淋漓尽致。也显示诗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情操。在封建时代,能提出“读书本意在元元”,把读书看做是为百姓而读,展现了诗人的可贵。王诗:没有花没有酒,冷冷清清的过清明节,看着别人过寒食节自己却兴趣索然,就像个野僧一样。昨日去邻家借点火,早上早早起来,安安分分读书!“晓窗分与读书灯”,寂寞清贫但又喜好读书的知识分子形象。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宋荣子看淡世间荣辱,不因外界评价而改变自身心态。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觉今是而昨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飘飘而吹衣。 (3)__________________,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答案】 (1).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 实迷途其未远 (4). 舟遥遥以轻飏 (5). 云销雨霁 (6). 落霞与孤鹜齐飞 (7).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8). 茕茕孑立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誉”“非”“遥”“销”“霁”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四)课内文言知识检测(12分) 17.下列句子中不含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B. 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C. 历职郎署,本图宦达 D.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对于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词全都有古今异义”,这是要求选出“都是古今异义”,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设题,考生可以把今天的意思代入句中,看是否合乎语境。A项,“亲戚”,古义:父母以及其他有血缘关系的人;今义:跟自己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成员。“情话”,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B项,“果然”,古义:饱的样子;今义:表示事情的结果与所料所说相符。D项,“成立”,古义:成人自立;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故选C。 18.下列加点字词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眄庭柯以怡颜 ②园日涉以成趣 ③悦亲戚之情话 ④襟三江而带五湖⑤我腾跃而上⑥雄州雾列⑦上出重霄 ⑧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⑨彼于致福者⑩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A. ①④⑨/②⑥⑦/③/⑤⑧/⑩ B. ①⑨/②⑥⑦/③④/⑤⑧/⑩ C. ①⑨/②/③④/⑤⑥⑦⑧/⑩ D. ①⑨/②⑩/③④/⑤⑥⑦⑧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对于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项加点字活用方法相同的是”,这是要求选出“活用方法相同的”,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词类活用设题,考生可以先明确加点词本身的词性,然后根据在句中的位置或所做的成分来分析活用类型。①“怡”,使动用法,使……愉快;②“日”,名词作状语,每日;③“悦”,意动,以……为悦;④“襟”,意动,以……为衣襟;⑤“上”,名词活用为动词,向上飞;⑥“雾”,名词做状语,像雾一样;⑦“上”,名词做状语,向上;⑧“南”,名词作动词,向南飞;⑨“致”,使动用法,使……到来;⑩“微贱”,形容词作名词,卑贱低微的身份。故选B。 19.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知来者之可追 补救 B. 或植杖而耘籽 扶着 C.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碰、触 D.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怜惜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D项,“矜”,结合“名节”分析,译为夸耀。句意:本来就是为了仕途通达,不在乎个人的名节。故选D。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 20.课内文言文翻译 (1)翻译: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2)翻译: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答案】(1)就姑且顺着造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安心顺从天命为什么要反悔的呢? (2)到近郊野林去,带上三餐就可以往返,肚子还是饱饱的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聊”,姑且;“乘化”,随顺大自然的运转变化;“以”,连词,来;“归尽”,到死;“尽”,指死亡;“复”,还有;“疑”,疑虑。(2)“适”,到;“莽苍”,近郊野林;“而”,连词,表承接;“反”,通“返”,往返;“果然”,饱饱的样子(古今异义词)。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本题中的重点词语在课文中出现过,平时多加注意积累。 三、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由于月球被地球引力潮汐锁定,我们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月球“背面”到底什么样?人们议论纷纷, 。中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将于今年完成首次人类历史上的月球背面登陆,揭开其神秘面纱。 如何解决嫦娥四号与地球之间的通信,成为月球背面登陆探测的关键问题。与以往的空地通信不同,在月球背面登陆的嫦娥四号( ① ),与地球上的测控中心进行通信联系。通信信号无法穿透月球抵达地球,地面通信天线只能和正面的探测器联系,至于月球背面实在是 。这就需要中继卫星的 。这是之所以在嫦娥四号此次登月之前先发射“鹊桥”中继卫星的原因。 6月14日11时06分,“鹊桥”成功进入使命轨道。它被发射到地球、月球延长线上的地月拉格朗日L2点,让月球处于地球和它之间。这样,( ② )。“鹊桥”的搭设,将建立起嫦娥四号探测器与地面的联系,它犹如太空转发站,负责把来自地球的信息传送给位于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把嫦娥四号探测器搜集到的信息转发回地球。 。“鹊桥”的成功就位,不仅为嫦娥四号探月工程的圆满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而且标志着我国的轨道控制、通信等空间技术已步入国际领先水平。 21. 文中-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中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将于今年完成首次人类历史上的月球背面登陆,揭开其神秘面纱。 B. 这是之所以在嫦娥四号此次登月之前先发射“鹊桥”中继卫星的原因。 C. 6月14日11时06分,“鹊桥”成功进入使命轨道。它被发射到地球、月球延长线上的地月拉格朗日L2点,让月球处于地球和它之间。 D. “鹊桥”的成功就位,不仅为嫦娥四号探月工程的圆满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而且标志着我国的轨道控制、通信等空间技术已步入国际领先水平 22. 下列在文中两处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①不仅隔着遥远的地月距离,而且还要隔着月球球体 ②地球能看到“鹊桥”,月球背面也能看到“鹊桥” B. ①不仅隔着遥远的地月距离,而且还要隔着月球球体 ②“鹊桥”既能“看到”地球,也能“看到”月球背面 C. ①不仅隔着月球球体,而且还要隔着遥远的地月距离 ②“鹊桥”既能“看到”地球,也能“看到”月球背面 D. ①不仅隔着月球球体,而且还要隔着遥远的地月距离 ②地球能看到“鹊桥”,月球背面也能看到“鹊桥” 2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莫衷一是 望尘莫及 鼎力相助 B. 甚嚣尘上 鞭长莫及 鼎力相助 C. 莫衷一是 鞭长莫及 大力相助 D. 甚嚣尘上 望尘莫及 大力相助 【答案】21. C 22. B 23. C 【解析】 【2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A项,语序不当,“首次”应调至“人类历史上的”之后;B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可去掉“之所以”;D项,搭配不当,应将“水平”改为“行列”,或将“步入”改为“达到”。故选C。 【2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按照一般的事理逻辑,首先要考虑到的就是地球和月亮之间的距离,再结合下文“通信信号无法穿透月球抵达地球”分析,可确定应先说地月距离,再说“月球球体”,据此可排除C项、D项。再比较A项、B项,第二个括号的上文陈述对象是“鹊桥”,从话题统一的角度来看,B项更加恰当。故此题答案为B项。 【2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形容某种言论十分嚣张,含贬义。结合“人们议论纷纷”分析,选用“议论纷纷”。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后。鞭长莫及:原来是说虽然鞭子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子上,后来借指力量达不到。结合“通信信号无法穿透月球抵达地球,地面通信天线只能和正面的探测器联系”分析,选用“鞭长莫及”。鼎力相助:敬辞,用于请托或感谢别人的帮助时的客气话。大力相助:用很大的力量帮助。结合“这就需要中继卫星的”分析,选用“大力相助”。故选C。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8月21日,在G334次列车上,一名男子在女乘客上车前,先坐在了属于女乘客的座位上,女乘客上车后,继续“霸座”,并拒绝与乘务人员的沟通,称“无法起身,不能归还座位”。次日晚,当事男子孙先生回应:称自己当时态度不太好,现在对自己的行为很后悔,并向女乘客表示道歉。 济南铁路局方面称,涉事男乘客的行为属于道德问题,不构成违法行为。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公司表示,孙某被处治安罚款200元,并在一定期限内被限制购票乘坐火车。恶性霸座事件发生后,当事人遭到网友人肉搜索,生活受到极大影响,他为此深感不安和悔恨。不到一个月,G6078次高铁上和北京地铁10号线上再次发生乘客霸座恶性事件。有网友认为,此类现象频发,归根究底是惩罚力度不够,建议相关部门加大惩处力度,对于屡教不改者可以实行长达一年限制出行管制措施。 对于以上材料中的人与事,你怎么看?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完成写作任务。 【答案】遵守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简单解释的意思就是没有圆规和曲尺就没办法画出圆和方这两种图案。深究它的内涵意义,说的是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有规矩和行为制度。制度是共同遵守的办事的规程和行为准则。 无论多么复杂的事情都可以用简单的的事例加以说明。如有些人就不明白,就拿乱占交通要道的事情来说,就是有人顾交通要道的划分,不守规矩,自行其是,乱闯交通要道,不仅阻碍他人出行,还有可能也危及他人,甚至是自己的人身安全。没有交通法则,车辆、行人横冲乱撞,事情就乱套了。 假若生活没有圆面积,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呢?这里说的不是表面的上圆,而是深刻的圆。生活中若没有圆,没有一个规则,一个道德来约束,一个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我们的生活的会怎样?社会又怎样?人与人又怎样?国与国又怎样?也许我们很多人没有去思考过这个问题,或是根本没过这种问题,只是每天按照自己的方式而生活着。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制度国家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但得依靠一个规矩处事,作为行为准则和标准。有一套制度,有一套规章,有一套做事处事的程序规范。那就是一种法律,那就是一种圆满完成。法律是唯一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准则。具有普遍性,和强制性。人人必须遵守。不得违反。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乃至一个国家,一个家庭。一个完善组织,都有自己的标准。无规矩不成方圆。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人“八荣人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论述。再次阐明了这个既明了以又重要的社会哲理。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国家要安定,百姓要富裕。离不开国家制定法律法规。世界要和平,需要联合国的作用。只有做到有法可依,有单可循。强制人们该做那那些事情,不该做那些事情,这样我们国家才会和谐。我们才能繁荣昌盛,安定和谐的发展环境。才能吸引更多的外商到和平的中国来投资建厂。而安定和谐的环境需要你我遵守。遵纪守法。只有形成了这种局面,才以保持和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和经济发展局面。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百姓富裕的步伐。 规矩就是圆,法律就是圆,有了这些,人们按照规矩行事,遵守规矩,在法律的框架之内进行自己的个人意识行为,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方圆,一切都能圆满解决。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材料主要讲2018年8月21日,在G334次列车上,一名男子“霸座”。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公司表示,孙某被处治安罚款200元,并在一定期限内被限制购票乘坐火车。不到一个月,G6078次高铁上和北京地铁10号线上再次发生乘客霸座恶性事件。不同的人对此类事件有不同的认识。出现的座霸都是对规则的漠视,越过了道德的底线,所以受到人们的谴责。从网络舆论的角度入手。在公众对男子的谴责过程中,无形中便形成了一种舆论压力,有效督促有关职能部门做出回应,同时也看到了一些网友“人肉”当事人,侵犯个人隐私,造成当事人精神上的压力。可以从公民信用角度入手。治理不文明乘车行为需建立综合的保障体系,包括现场处罚和社会信用制度。 从规范公共权利的角度入手。强行占座是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对此,铁路局有相应的处理办法和处罚制度。列车上都会配有列车员和乘警,如果有人强行占座不让,会先对当事人进行劝说,在劝说无果的情况下,乘警会对占座的人员采取强制措施,保障乘客的应有权益。客服人员还表示,对于强行占座的乘客,事后也会有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处罚。如果乘客在列车上遇到被强行占座的情况,可以去找列车员或者乘警处理。该男乘客的占座行为已侵犯了其他乘客的正当权益,经劝解无果应对其采取强制手段。考生可以围绕“提升道德素养”“敬畏规则”“尊重规则本身就是坚守道德”等多角度立意行文,但是不能抛开微博中的事件,空谈道德或者规则。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