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河北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新石器时代中国所在的东亚大陆野马广为散布,曾为原始人类猎取为食。大约6000年前,欧亚大陆草原的游牧民族首先将野马驯化为家马,家马渐次传入中原农耕区。晚商以后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马的遗骸越来越多,如河南安阳殷墟与山东临淄春秋时期大型马葬遗址。‎ 马匹作为重要的驼畜,春秋以前在中原主要用于牵引战车,赵武灵王向匈奴学习“胡服骑射”之后,更多地用于骑乘。由于自然条件所限,中原农耕区繁衍的马匹不但从数量上不能满足需要,且品种易退化,因此需从临近的蒙古高原输入。蒙古马,是世界上较为古老的马种之一, 体格不大,但身躯粗壮,四脚坚实,耐力好,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 汉武帝时,为对抗匈奴,派张骞出使大月氏。张骞路过大宛,了解到当地最为出名的物产是骏马。这种马与中原习见的蒙古马差异明显,身长体高,速度耐力兼备,是极为优良的战马。汉使看到这种马前膊流出的汗水中有血,感到奇怪,汉郊祀歌描写道“沾赤汗,沫流赭”,便以“汗血马”名之,又称“天马”。汉武帝为求“天马”,数次向大宛遣使,而大宛不仅不答应,且杀害汉使, 引起汉将李广利两次率军征讨,最终如愿获得上等良马数十匹,中等以下的雌雄马3000余匹而归。‎ 汗血马的引进数量毕竟有限,而以良种西域名马与蒙古土种马杂交可使后代改良性状。汉以后,汗血马仍然不断输入中原。‎ 蒙元是域外良马进入中原的另一个重要时代。由于蒙古帝国地跨亚欧大陆,其西北与中欧相接,西南临地中海,因此元代对遥远地域的良马有了更多认识,知道除了中亚的汗血马(即阿鲁骨马/小西马)以外,还有产于阿拉伯与地中海地区更好的脱必察马,即“大西马”,由于看惯矮小蒙古马的蒙元贵族非常珍视“西马”,有些回回商人投其所好,远赴西亚购取,花费巨大。元仁宗即位之初,监察御使哈散沙因此奏请禁止,得到仁宗的批准。但实际上,延祐七年(1320 年)仁宗去世后,察合台兀鲁思汗怯别每年都数次遣使进献西马等方物,元亦给以年例或回赐,其中仅泰定二年(1325年)一次就赐钞4万锭。‎ 古代中国兼有东亚大陆的农耕区及与之毗邻的蒙古高原。游牧民族所驯化的马匹不仅是 古代亚欧人跋山涉水长途往来的主要载畜,它本身也是丝路沿线各族人民之间互通有无的重要交换物。‎ ‎( 选自《古代东西方交流中的马匹》,有删减)‎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野马最初只是人类猎取的食物,后来野马驯化为家马后才为中原农耕区耕地所用。‎ B. 大宛的“汗血马”身长体高,速度耐力兼备,它的出现深受欢迎,即刻取代了蒙古马。‎ C. 蒙元域外良马除了“汗血马”,还有大量进入中原的产于阿拉伯与地中海的“大西马”。‎ D. 元仁宗即位后,禁止商人远赴西亚购取“西马”,主要是因为购取“西马”花费巨大。‎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介绍了古代东西方交流中的马匹,其中主要阐述了马匹引进、功能的转变过程。‎ B. 文章在论述观点时,主要运用了例证法,通过具体的史例,使所论述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C. 文章以大量篇幅阐述马匹引进的过程,显示了马匹在古代东西方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D. 对于马匹的重要作用,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归结出了它的价值。‎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赵武灵王没有向匈奴学习“胡服骑射”之前,马匹只是作为驼畜而没有用于骑乘。‎ B. 汉将李广利两次率军征讨大宛,可见“汗血马”的名贵及马匹在当时社会的重要作用。‎ C. 察合台兀鲁思汗怯别与元朝马匹、年例的往来,实际上是民族之间互通有无的过程。‎ D. 晚商以后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马的遗骸越来越多,说明马匹已经渐次传入中原农耕区。‎ ‎【答案】1. D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野马驯化为家马后才为中原农耕区耕地所用”错,原文只是说“渐次传入中原农耕区”,并未说用于耕地。B项,“即刻取代了蒙古马”说法错误,根据选文第4段,可知并没有取代。C项,“大量进入中原”错,于文无据。D项,该项是对第5段“由于看惯矮小蒙古马的蒙元贵族非常珍视‘西马’,有些回回商人投其所好,远赴西亚购取,花费巨大。元仁宗即为之初,监察御史哈散沙因此奏请禁止,得到仁宗的批准”的提炼整合,与文本相符。故本题选D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D项,“接着逐层分析”错误,原文只是阐述事实,并未逐层分析马匹的重要作用。故本题选D项。‎ ‎【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马匹只是作为驼畜而没有用于骑乘”推断错误,原文“赵武灵王向匈奴学习‘胡服骑射’之后,更多地用于骑乘”,并不代表之前没有用于骑乘。B项,该项是对第3段“汉武帝为求‘天马’,数次向大宛谴使,而大宛不仅不答应,且杀害汉使,引起汉将李广利两次率军征讨,最终如愿获得上等良马数十匹”的整合判断,与文意相符。C项,该项是对第5段“察合台兀鲁思汗怯别每年都数次遣使进献西马等方物,元亦给以年例或回赐”的推理转述,与文本内容相符。D项,该项是对文章第1段“欧亚大陆草原的游牧民族首先将野马驯化为家马,家马渐次传入中原农耕区。晚商以后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马的遗骸越来越多,如河南安阳殷墟与山东临淄春秋时期大型马葬遗址”的提炼概括,与文本相符。故本题选A项。‎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画者的悲哀 王鱼洋 李先生自认为算是个画家,他画了很多画,人物、风景、还有想象中的场景,可惜没卖出过几幅。李先生总在想:是自己画得不够好吗?以前他有幸参加过一次画展,他的画夹在很多画家的画之间,很多看画的人站在他的画前停留了很长时间,也会感叹一句:“这幅画画得不错,很有意境。”可是最后看了画的署名后,最终没人买他的画,因为没人见过他的名字,于是没人确定他的画未来是否会增值。‎ 从此再没有画室愿意为他展示画作,因为觉得他的画不会卖出的。‎ 他在自己的绘画世界里坚持了两年,而后家人都劝他放弃这项事业。‎ 李先生看着自己快要接近于零的存折,也决定放弃画画了,虽然放弃画画就像让自己放弃生命一样难受,但他还是决定选择明智的放弃了,他去电器公司做了名普通的业务员,过了一个月波澜不惊的生活后他病倒了,因为他的身心都被巨大的空虚笼罩着,是一种离开了自己狂爱生活像被抽走半条命似的空虚。‎ 他有气无力地在床上躺着,沉沉地睡去。‎ 突然他觉得自己的脑袋被什么砸了一下,于是他醒了,却发现自己的身体变小了,而且在一个小学课堂里。只听见老师严厉地对他说:“李云!你怎么又在课堂上睡着了!你知道这道题怎么做么?”虽然李先生震撼了好一会儿,但他渐渐反应过来自己穿越回了自己的小学时代,也就是说,他要重新从小学开始成长了。记得小时候他不喜欢学习,只喜欢画画,但是老师从来不说他画得好,只说他玩物丧志,不务正业,一天不好好学习只知道画画,甚至连市里的画画比赛也不让他参加,反而推荐了画画一般,但是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参加了比赛。‎ 但既然时光重来了,李云不想让悲剧重演,他努力学习,成为了三好学生,虽然他不像从前那样业余时间画大量的画,但是老师还是马上发现了他在画画上的天赋,并对他说:“李云,你真了不起,不光学习好而且画画也很棒,你是我见过的最有出息的学生,最近市里有画画比赛,你代表咱们班参加吧。”李云对老师报以灿烂的微笑,虽然老师夸他的话听得很是别扭。‎ 而后李云顺利地考入了重点初中,高中,大学。但他此后几乎很少画画了。‎ 大学毕业后李云开始投入了如火如荼的IT创业。李云的事业很成功,甚至进了中国财富排行榜的前十名。‎ 李云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很满意,但他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就像是做蛋糕时自己用了很高级的面粉揉糕点,然后又用了很贵的烤箱将蛋糕烤熟,最后又用了精致的盘子将蛋糕盛在里面,但是却忘了在蛋糕中放糖,而糖才是蛋糕的灵魂。李云开始寻找自己灵魂中的糖,可惜很长时间没找到。‎ 直到有一天李云参加了一个画展,看了那些形形色色的画,他的心灵似乎一下被什么击中似的——重新升腾出一种巨大的愿望:我想画画。‎ 李云买了很多纸和染料开始重新画画,可是由于很长时间不画画了,手异常生疏,画了一幅又一幅,没一幅画好了。李云的秘书走进办公室看到李云的画,他试着揣摩李云的心意,想乘机讨好李云,自作主张地把李云的画放到拍卖市场拍卖。‎ 当李云听说秘书把自己不成型的画拿去拍卖时有些生气,也有些惶恐,他想他的劣作拿到拍卖市场上一定会被嘲笑,第二天新闻会出现“李云不自量力拍卖难看画作”的头条新闻。但过了一下午,秘书欢天喜地地向他报告喜讯:他的画作拍卖了二百多万元!李云闻听,不禁大跌眼镜,因为连他都清楚那幅画作无论是线条还是布色都糟糕得一塌糊涂。可是为什么会有人愿意出二百万买这幅画呢?算了,不去管他,反正能得一笔意外之财总是好事,何况说不定是自己妄自菲薄了呢!‎ 第二天写“IT精英画作拍卖二百万元”大字的新闻盖满网络及报纸版面,他开始受到各界朋友的恭维,李云变得飘飘然,也暗自得意起来。虽然李云在网上也看到有关他画作的一些负面评论,李云看了评论微微一笑:那些文盲,不懂艺术。‎ 有一天李云在街上闲逛,看到在街角的大厅外挂着某画家画展的牌子,但是画家的名号他从未听说,也没有几个人走进大厅。李云觉得无聊,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便进去看画。‎ 大厅里人很少,寥寥无几,李云在大厅走动,随意观看画作,那些画作气势磅礴,用色大胆,且极富想象力,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震撼,李云越看越感到惭愧,李云站在一幅画作前朦胧中看到一个景象,又像一段不太真实的记忆——很久以前他也是个画者,那时他只是个画者。‎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放弃画画,过了一个月波澜不惊的生活后,李云病倒了,这样写既突出了画画对他的重要意义,同时为下文的穿越情节做了合理的铺垫。‎ B. 画者的悲哀其实也是社会与时代的悲哀,人们常常以名取人,以名气来定书画的价值,附庸风雅者众,往往只认名家名作,真懂艺术者寡。‎ C. 现实生活中的李云性格具有明显的两重性,一方面执着于自己的艺术创作,孤高自傲;另一方面又向往着世俗的成功,功利现实。‎ D. 李云从某画家的画展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样的结尾虽然不像欧·亨利式的结尾那样出人意料,但同样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吸引读者去关注人物的命运变化。‎ ‎5. 小说的标题是“画者的悲哀”,“悲哀”表现在哪里?‎ ‎6. 小说采取穿越的形式,由实到虚,虚实结合,这样处理有什么样的好处?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案】4. C 5. ‎ 虽然很多看画的人感叹李云的画画得不错,却因为李云没有名气,没有人买他的画,这是悲哀;李云回忆自己小学时因为学习不好而受到老师的批评,画画也成了罪名,而穿越回小学时代后,他努力学习,成为三好学生,画画才受到表扬,这是悲哀;大学毕业后李云投入IT创业,事业很成功,自以为拙劣的画作竟意外得到社会的认可,这也是社会的悲哀。这些悲哀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对画作价值的评断完全依据画家名气的高低。题干“态度的转变”反映了这种弊病,并且这种弊病具有被普遍性,甚至深入人们的生活。 ‎ ‎6. ①打破时空的限制,便于塑造人物,展开情节,使读者觉得自然合理。②虚实结合,进一步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与内涵。画者的实际困境为实,穿越到过去,变为成功人士,画作拍出高价为虚。由实到虚,虚实转化,内容及内涵都变得丰富。③虚实两相对比,小说主旨表现得更加突出。画作得到认可,是在虚拟世界中,是在世俗的功成名就之后,虚拟的成功与现实的困境形成鲜明的对比,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及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选项C,“李云性格具有明显的两重性”理解有误。根据对原文的理解,李云的性格并非矛盾、双重。他热爱画画,渴望自己的作品能得到别人的认可。故答案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这类试题一般要先看清题干的要求,然后到文本中去筛选和概括即可。本题题干要求的是:小说的标题是“画者的悲哀”,“悲哀”表现在哪里?根据对题干的把握是需要筛选文本中体现“画者的悲哀”,根据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现实中的李云因为没有名气而画作不被认可,这就是一种悲哀。想象中的李云被老师打压绘画的兴趣,这是一种悲哀。毕业后的李云绘画拙劣,却被社会认可和追捧,这也是社会的一种悲哀的现象。‎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的手法赏析的能力。手法赏析一般先要明确小说的手法,然后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分析手法的效果,最后是结合小说的主题进行深入分析。本题题干要求的是:小说采取穿越的形式,由实到虚,虚实结合,这样处理有什么样的好处?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考生首先要从虚实结合的小说进行赏析,小说第一段是实写李云画作不被认可,后面是虚写李云的穿越。虚实结合使得小说的内容更加丰富而有吸引力。从主题上,揭示出了社会对艺术评价标准的怪异的现象,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点睛】‎ 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会宁皮影戏已列入甘肃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会宁皮影多以牛皮、羊皮、驴皮制作而成,一台皮影戏至少需要四至五人才能完成,唱腔多以当地的传统戏曲秦腔为主。大年三十晚九时许,新添堡乡河屲[wā]村村口的皮影戏老艺人牛俊魁家传来阵阵鼓乐声,村里组织的新年皮影戏演出在这里鸣锣开演。‎ 河屲村是会宁县新添堡乡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晚上九点,乡亲们在家里欢聚一堂,唱着皮影戏过大年,让我们感受到了皮影戏的魅力。‎ 走进牛俊魁家,一股浓厚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一场精彩的皮影戏正在他家的正房里上演,老艺人牛俊魁在白色幕布后舞弄着皮影角色,边舞边唱,另外三人时而拉二胡,时而吹唢呐,敲锣打鼓配合默契,村民们看得全神贯注,记者也被精彩的演出所吸引,跟着看了起来。在演出结束后记者走进幕后,体验了一把皮影戏的演出过程。‎ 据介绍,牛俊魁是会宁皮影戏的传承人之一,他不仅可以熟练制作皮影道具,而且能够演唱多部传统戏曲。每逢新春佳节,他都要带领村里人白天搭台,晚上唱戏,每场皮影戏要演出两三个小时,以丰富乡亲们的节日文化生活。‎ 新添堡乡河屲村村民邵启虎对记者说,本地文化活动比较单纯,到过年的时候把老百姓组织起来看一看皮影戏,耍一下社火,自娱自乐,大家都比较高兴。‎ ‎(“会宁广电网”记者 甘孟玉 荆平)‎ 材料二:‎ 在呼伦贝尔大草原,草原上的活动屡见不鲜。生活在呼伦贝尔草原上的鄂温克族是跨越中国、俄罗斯居住的的跨界民族,也是中国“三少民族”之一。千百年来,作为善于迁徙的狩猎民族,他们将本民族的习俗延续下来,如驯鹿、瑟宾节都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驯鹿成为贯穿全年每个呼伦贝尔草原盛会的“吉祥物”,二百余人的鄂温克部落每年能接待中外游客近五万人次。‎ 而每逢瑟宾节,鄂温克部落里的男女老少都来参加,由部落首领主持,猎人们在落叶松的间隙里点燃篝火,边歌边舞,祭祀山神,一片欢乐祥和。台湾游客任先生几乎每年都会到呼伦贝尔旅行一次,他说:“不论夏季或是冬季,呼伦贝尔总有让人看不完的美景,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堆砌出的盛会就让人流连忘返。”‎ ‎2016年上半年,呼伦贝尔市接待中外游客488.47万人次,同比增长8.5﹪。‎ 以上种种,都只是内蒙古草原上很普通的活动,但也是内蒙古草原诸多文化活动的缩影。‎ 以蒙古族为主体民族的内蒙古自治区蒙元文化底蕴深厚,将草原文化融会贯通并“打包”展示已成为当地所有民族文化活动的“套路”。不论是各地一年四季举办的大大小小的文化活动,还是内蒙古“走出去”举办的文化活动,草原传统技艺总是结伴出现。‎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内蒙古已在蒙古国、俄罗斯、美国、马耳他、毛里求斯、澳大利亚、丹麦、斯里兰卡等地举办“文化周”活动,阵容颇为“豪华”,对外讲述者内蒙古的故事。‎ 落于金莲川草原上的正蓝旗人口仅8.3万,但这里有世界文化遗址元上都和延续千年的传统游牧生活。‎ ‎(摘自中新网《非物质文化遗产“堆砌”的草原盛会吸引中外游客》,有删改)‎ 材料三:‎ 江苏省南通市关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宋亚军这两天伤透了脑筋,他正在给88岁的毛素娟找一个传承人。毛素娟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南通色织土布技艺的唯一传承人,由于后继无人,这项技艺正濒临失传。赶在老太太还能说会动之前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把技艺传下去成了宋亚军的当务之急。‎ 如何让非遗更好地传承下去?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曹锦扬表示,非遗传承有其特殊性,不能全靠市场,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2011年6月1日,国家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集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在一些地区落实的时候却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经费拨款不到位,不重视宣传,对民间的非遗传承人重视不够等。一些有几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每年在非遗上的经费投入只有区区几十万元,非遗传承人、研究人员想对外交流自己的技术和作品都捉襟见肘。‎ ‎“事实也证明,凡是非遗传承做得好的地区,政府都发挥了很好的主导作用。”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教授说。在全国,宜兴紫砂壶鼎鼎有名,这是该地区政府力量与社会力量的有机结合所带来的效果。宜兴有专门的副市长、文化局副局长分管紫砂陶艺发展,政府还出资让有兴趣学习紫砂陶艺的人免费学习,每年的“陶艺节”,市委书记、市长再忙也要出席,这些都提高了紫砂陶艺的社会地位和影响。‎ ‎“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不能传承下去,归根结底要看它能否与现代人的生产、生活需求结合起来。”贺云翱教授说,“除了宜兴紫砂壶,像苏州的刺绣,南京的云锦,这些非遗项目都兼具了一定的市场价值,迎合了现代人的需要,有很多人在学。相比之下,南通色织土布就与现代人的生活离得稍远些,对于这类非遗项目的保护,政府就更不能缺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是民族文化的基因,有重要的精神价值。”‎ 也有专家认为,整个社会都应该为非遗的传承出一份力,在韩国、日本,每年都会有企业家出资赞助非遗项目,定期举办一些展览,让民众认识到非遗的重要性,这也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摘自《光明日报》:《非遗传承,难在哪儿?》,有删改)‎ ‎7.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 鄂温克族是一个善于狩猎的民族,千百年来,他们将驯鹿、瑟宾节等习俗延续下来,如今驯鹿已成为每个呼伦贝尔草原盛会的吉祥物。‎ B. 材料一侧重报道了民间艺人在自娱自乐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保护;材料二侧重报道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产业中得到保护和创造了效益。‎ C. 会宁皮影戏有上千年的历史,唱腔多以当地的传统戏曲秦腔为主,乡土气息浓郁,为村民喜闻乐见,也成为当地农民过年时唯一的一项自娱自乐的活动。‎ D. 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从经费划拨、宣传、重视民间的非遗传承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这些工作。‎ ‎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将驯鹿、瑟宾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草原旅游业相结合,不仅得到了经济效益,也有效地保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B. 新添堡乡河屲村村口的皮影戏老艺人牛俊魁在自家院子里表演皮影戏,其目的是保护皮影戏这一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 C. 国家级非遗项目南通色织土布技艺的唯一传承人已经88岁,因为她已不能说话,后继无人,这项技艺正濒临失传。‎ D. 内蒙古非物质遗产旅游项目不仅吸引了国内的游客,而且也走出国门,通过举办“文化周”活动,将草原传统技艺远播世界。‎ E. 一些非遗项目兼具了一定的市场价值,迎合了现代人的需要,有很多人在学。而南通色织土布就与现代人的生活离得稍远些,对于这类非遗项目,政府的保护就有所缺位。‎ ‎9. 从材料三来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7. C 8. AD ‎ ‎9. 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后继无人,技艺面临失传。②政府主导作用缺失。③经费拨款不足、不到位。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重视宣传,对民间非遗传承人不够重视。‎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C项,“也成为当地农民过年时唯一的一项自娱自乐的活动”说法过于绝对,过年时的活动还有耍社火。故选C。‎ ‎【8题详解】‎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B项,“其目的是保护皮影戏这一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错误,原文是“以丰富乡亲们的节日文化生活”“自娱自乐,大家都比较高兴”,并不是为了“保护”;C项,“她已不能说话”错误,原文是“赶在老太太还能说会动之前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把技艺传下去成了宋亚军的当务之急”;E项,“政府的保护就有所缺位”错误,由原文可知,对于这类非遗产项目的保护,政府就更不能缺位。故选AD。‎ ‎【9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概括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的原因,答题区位指定为材料三,注意根据材料中的句子“毛素娟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南通色织土布技艺的唯一传承人,由于后继无人,这项技艺正濒临失传”“国家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集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在一些地区落实的时候却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经费拨款不到位,不重视宣传,对民间的非遗传承人重视不够等”概括答题要点。‎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樊深,字文深,河东猗氏人也。早丧母,事继母甚谨。弱冠 好学,负书从师于三河,讲习《五经》,昼夜不倦。魏永安中,随军征讨,以功除荡寇将军,累迁伏波、征虏将军,中散大夫。尝读书见吾丘子①,遂归侍养。‎ 魏孝武西迁,樊、王二姓举义,为东魏所诛。深父保周、叔父欢周并被害。深因避难,坠崖伤足,绝食再宿。于后遇得一箪饼,欲食之;然念继母年老患痹,或免虏掠,乃弗食。夜中匍匐寻母,偶得相见,因以馈母。还复遁去,改易姓名,游学于汾、晋之间,习天文及算历之术。后为人所告,囚送河东。属魏将韩轨长史②张曜重其儒学,延深至家,因是更得逃隐。‎ 太祖平河东,赠保周南郢州刺史,欢周仪同三司。深归葬其父,负土成坟。大统十五年,行下邽县事。‎ 太祖置学东馆,教诸将子弟,以深为博士。深经学通赡,每解书,尝多引汉、魏以来诸家义而说之。故后生听其言者,不能晓悟。皆背而讥之曰:“樊生讲书多门户,不可解。”然儒者推其博物。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六官建,拜太学助教。建德元年,表乞骸骨,诏许之。朝廷有疑义,常召问焉。后以疾卒。‎ 深既专经,又读诸史及《苍雅》、篆籀、阴阳、卜筮之书。学虽博赡,讷于辞辩,故不为当时所称。撰《孝经(问疑)》《丧服问疑》各一卷,撰《七经异同说》三卷、《义纲略论》并目录三十一卷,并行于世。‎ ‎ (节选自《周书·樊深传》)‎ ‎【注】①吾丘子,即丘吾子,春秋时孝子。②长史:古代职官名,将军的属官。‎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 B. 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 C. 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 D. 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弱冠指男子20岁左右的年龄。古代男子20岁举行冠礼,表示已长大成人。‎ B. 经学是训解或阐述儒家经典的学问。它形成于汉代,汉武帝后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 C. 六官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又称六卿。‎ D. 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用语,有时也指游子企盼返归故乡安度晚年。‎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樊深经历坎坷,侍亲至孝。他在避难时,宁愿自己挨饿,也要送食物给继母;平乱后,他归乡负土筑坟葬父。‎ B. 樊深一生好学,至老不渝。年轻时,他负书出门拜师,孜孜不倦地讲习《五经》;年老时,仍书不离身,分秒必争,不懈学习。‎ C. 樊深学识渊博,但不被认可。他解说经书,常常广征旁引汉、魏以来诸家学说,学生不能领悟,人们都在背后讥讽他。‎ D. 樊深精通经学,涉猎广泛。他撰写了诸多解经著作,流行于世,也对史学、文字学、阴阳学等领域有所了解。‎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魏将韩轨长史张曜重其儒学,延深至家,因是更得逃隐。‎ ‎(2)学虽博赡,讷于辞辩,故不为当时所称。‎ ‎【答案】10. B 11. D 12. C ‎ ‎13. ①恰逢魏将韩轨的长史张曜器重他(樊深)的儒学,邀请樊深到他的家,(樊深)因此再次得以逃脱隐藏起来。‎ ‎②(樊深)学识虽然广博丰富,却不善于言辞辩说,因此不被当时人们所称道。‎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较容易,注意标志性词语有“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至”“终”“后”“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D 项,“乞骸骨”也称“赐骸骨”,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用语,没有游子企盼返归故乡安度晚年之意。‎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项与原文不符,原文说“故后生听其言者,不能晓悟”“然儒者推其博物”,即虽然听他讲课的学生不能理解他,但是儒生都推崇他通晓众物、见多识广,并非“不被认可”。‎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实词要字字落实,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第(1)句的关键词及翻译:“属”,恰逢;“延”,邀请;“更”,再次。第(2)句的关键词及翻译:“赡”,丰富;“讷”,不善于或不擅长;“为……所”,被。‎ 点睛: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 ,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参考译文:‎ 樊深字文深,是河东猗氏人。早年丧母,侍候继母十分孝顺谨慎。弱冠之年喜好学习,背负书籍从师于三河,讲议研习《五经》,日日夜夜不知疲倦。魏永安年间,随军征讨,以功劳任荡寇将军,数次升迁为伏波、征虏将军,中散大夫。曾经在读书时读吾丘子,因而归家侍候奉养父母。‎ 魏孝武帝西迁,樊、王二姓起义,被东魏诛杀。樊深父保周、叔父欢周都被杀害。樊深因为避难,坠落山崖跌伤脚,两天没吃饭。之后得到一筐饼,本想吃了;但想到继母年老身患痹症,可能没有遇难,因而不吃。夜晚匍匐寻找继母,恰巧得以相见,有机会把食物给继母。回家后又悄悄离开家乡,改易姓名,在汾、晋地区游学,学习天文及数学历法之术。后来被人所告,囚禁起来送到河东。魏将韩轨的长史张曜器重他(樊深)的儒家学养,邀请樊深到他的家中,(樊深)因此再次得以逃脱隐匿。‎ 太祖平定河东,追赠其父保周为南郢州刺史(谥号),叔父欢周为仪同三司(谥号)。樊深归家安葬其父,亲身背着泥土建成坟墓。大统十五年,代理下邽县政事。‎ 太祖在东馆设学校讲学,教授各将领的子弟,任樊深为博士。樊深精通经学,讲解经书时,经常引用汉、魏以来各家学说来解释。所以听讲的学生不能理解。背后都 讥讽他:“樊生讲书所引门户太多,不可理解。”但是儒生都推崇他学识渊博。其性情喜好学习,到老也不懈怠。早晚来往,骑在马上也读书不停,以至于马惊而坠地,手脚都摔折了,但最终还是没有改变这种习性。后来被授予国子博士官衔,赐万纽于氏的姓。建立六官,拜任太学助教。‎ 建德元年,上表请求退休,诏书允许。朝廷有疑问,经常召他来询问。后来因病去世。‎ 樊深既专于经书,又熟悉诸史及《苍雅》、篆籀、阴阳、卜筮之书。(樊深)学识虽然广博,却不善于言辞辩说,因此不被当时人们所称道。撰写有《孝经(问疑)》、《丧服问疑》各一卷。另撰写《七经异同说》三卷、《义纲略论》并《目录》三十一卷,都流行于世。‎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代赠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首句“楼上黄昏”点明时间是薄暮时分,地点是在高楼之上。主人公在黄昏时分登上高楼,想凭栏远眺,最终却凄然作罢。‎ B. “玉梯横绝”是说玉梯横断,无由得上,喻指心上人被阻,不能来此相会。‎ C. “月如钩”不仅烘托了环境的寂寞与凄清,还有象征意义:月儿的缺而不圆,就像是一对有情人的不得相会。‎ D. 芭蕉的绿叶展不开丁香的花蕾,指丁香花尚未绽放,暗示主人公欲语还休的羞涩心绪。‎ E. 本诗运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用芭蕉与丁香作比,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对情人的思念。‎ ‎15.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14. DE 15. ①借景抒情。诗人借所见到的缺月、芭蕉、丁香等景物,抒发发主人公不得见情人的失望、愁苦的情感。②比喻(或象征或拟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它们共同对着黄昏时清冷的春风,哀愁无限。这既是女子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又是借物写人,隐喻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 ‎【解析】‎ ‎【14题详解】‎ 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D项,“芭蕉的绿叶展不开丁香的花蕾”赏析有误,“暗示主人公欲语还休的羞涩心绪”赏析错误。“芭蕉不展丁香结”,意思是芭蕉的焦心尚未舒展,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此处用以象征固结不解之愁绪。 E项,“本诗运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分析错误。这里的芭蕉,是蕉心还未展开的芭蕉;这里的丁香,也不是花瓣盛展的丁香,而是缄结不开的花蕾。它们共同对着黄昏时清冷的春风,哀愁无边。这既是女子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同时又是借物写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隐喻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无对比。故选DE两项。‎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诗歌的表达技巧要从多角度考虑,可以从修辞角度,抒情方式角度,表现手法角度来考虑。抒情方式分两类:一类是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一类叫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结句写景又叫以景结情。表现手法,包括动静相结合,以动衬静,虚实相结合,以虚衬实,想象,联想,用典,对比,烘托,细节描写,欲抑先扬,欲扬先抑等手法。先点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理解诗歌的情感可抓住诗中所写之景分析。在分析手法的同时分析情感。诗中所写的景物有缺月、芭蕉、丁香等,“芭蕉不展丁香结”,运用比喻手法(象征或拟人亦可),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同向春风各自愁”,它们共同对着黄昏时清冷的春风,哀愁无限。这既是女子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又是借物写人,隐喻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借景抒情,缺月、芭蕉、丁香抒发主人公不得见情人的失望、愁苦的情感。‎ ‎【点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②理解各类手法的特点。‎ ‎16.将下面的语句补充完整。‎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从仰视和俯视角度写景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片段中通过神态描写表现宾客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迅高度赞扬“真的猛士”,激励人们敢于正视残酷现实的一句话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________________。”(《纪念刘和珍君》)‎ ‎(4)《鸿门宴》中指出大丈夫应不拘小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鹰击长空 (2). 鱼翔浅底 (3). 士皆瞋目 (4). 发尽上指冠 (5).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6). 大行不顾细谨 (7). 大礼不辞小让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鹰”“击”“翔”“浅”“瞋”“指冠”“淋漓”“顾”“谨”“辞”,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去年,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二十国青年,评选出了心中的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受访者纷纷表示,“新四大发明”是他们最想带回祖国的生活方式。“新四大发明”也被写进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这新四大发明中,有三个与手机 ,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手机对人们 。‎ 相对于过去单纯的通信功能,现在手机功能 ,( ),手机正在改变着人们的 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手机带来的永远都是“未知大于已知”,在创新推动下,随着技术发展,‎ ‎ 新的手机功能还会不断开发,手机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还会进一步凸显和提升。过去提到现代 化,汽车是一个标志,而现在和未来,现代化和手机高度依存。‎ 当下讲到手机,更多指向智能手机,很多年轻人甚至把手机等同于智能手机。手机的现代 化功能,也主要通过智能手机实现。在很多人印象中,智能手机 、不断迭代,但据美国皮尤中心一份最新报告显示,中国的智能手机普及率大约为 68%左右,处于世界中游水平。‎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但据美国皮尤中心一份最新报告显示,中国的智能手机普及率为68%‎ B. 但据美国皮尤中心一份最新报告显示,中国的智能手机普及率大约为68%‎ C. 但美国皮尤中心一份最新报告显示,中国的智能手机普及率为68%左右 D. 但据美国皮尤中心一份最新报告,中国的智能手机普及率大约为68%左右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何止只是生活与娱乐 B. 正改变着生活和娱乐 C. 远远不止生活和娱乐 D. 让我们的生活更丰富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息息相关 有益无害 沧海桑田 无所不在 B. 休戚相关 大有裨益 日新月异 如影随形 C. 休戚相关 有益无害 沧海桑田 如影随形 D. 息息相关 大有裨益 日新月异 无所不在 ‎【答案】17. C 18. C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是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语病分析,辨析时要关注前后语境,先找到这个句子即“网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放大,与网民的审美、欲望、审丑、娱乐、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经辨析知这个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据……显示”句式杂糅,去掉其中任何一个即可;二是“大约”和“左右”重复,去掉其中一个。这样就排除了ABD三项。故选C。‎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语段,初步感知大体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顺序、逻辑顺序,做到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一般用排除法。此类题一般结合排除法进行。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本题要对选项的句子进行分析,答题时注意逻辑顺序。A项,从上下文来看,这里没有反问的语气。B项,这句话和后文的“正改变着”语义重复。D项,这句话和后文整个句子语义上重复。故选C。‎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处,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休戚相关: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对象使用不当。再根据语境“这新四大发明中,有三个与手机……”,此处是说这新四大发明与手机的关系。因此应填“息息相关”;第二处,大有裨益:形容益处很大。有益无害: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这不符合实际,因为手机虽然对人有好处,但不是一点害处也没有的。故此处应该用“大有裨益”。第三处,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人世间事物变化极大,或者变化较快。沧海桑田只是强调变化快,可以有好有坏;日新月异却只向好的方面发展。根据语境“相对于过去单纯的通信功能,现在手机功能……”,应选“日新月异”。第四处,无所不在:到处都存在,到处都有。如影随形:好像影子老是跟着身体。比喻两个事物关系密切或两个人关系密切不能分离。这里是强调手机到处都有,而不是强调它与人 的关系,应选“无所不在”。故选D。‎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下面是某人发给朋友的一则手机短信中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修改。‎ 我于昨晚得知家母重病住院、急需手术、资金不足的消息。甚为挂念。现承蒙×××捎去5000元,以尽绵薄之力,请务必领受;他日抽闲我定当莅临医院探望。祝愿老人家病体早日康复!‎ ‎【答案】①“家母”改为“令堂”(或“令慈”);②“资金”改为“费用”;③“承蒙”改为“拜托”(或“劳驾”);④“领受”改为“收下”;⑤“莅临”改为“前往”。‎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题中家母:谦辞,对人称自己的母亲。资金:经营工商业的本钱。承蒙:客套话,受到。领受:接受,多指接受好意。莅临: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用在文段中不合语境。‎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 材料:‎ 康桥 雨巷 蜀道 凌云的壮志 沉睡的柔情 对美的追求 峥嵘崔嵬 温婉艳丽 脉脉含情 温文尔雅 缠绵柔情 彳亍彷徨 天梯石栈 灵动娇美 畏途巉岩 ‎【答案】示例:康桥,你的温婉艳丽,你的灵动娇美,你的脉脉含情,不正好唤醒了我沉睡的柔情吗?‎ 蜀道,你的天梯石栈,你的畏途巉岩,你的峥嵘崔嵬,不正好激发起我凌云的壮志吗?‎ 雨巷,你的温文尔雅,你的缠绵柔情,你的彳亍彷徨,不正好引起我心中对美的追求吗?‎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能力,主要考核仿写,仿写有嵌入式仿系、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无论是哪种都注意一个原则,即“形似”“意谐”。形似,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结构、修辞方式及句式上相似。为此,要对例句的结构、运用的修辞方法、句式进行分析,弄清例句的“骨架”这样才能进行仿写。意谐,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思路、感情、语意上谐调,因此,要认真分析例句的思路,理解例句的语意,把握例句在一定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感情,特别要注意例句中的隐含信息,弄清题目中没有明确提出的要求。此题注意第二组材料中五字词语、四字词语和第一组所给的对象的吻合,康桥、温婉艳丽、灵动娇美、脉脉含情、沉睡的柔情;蜀道、天梯石栈、畏途巉岩、峥嵘崔嵬、凌云的壮志;雨巷、温文尔雅、缠绵柔情、彳亍彷徨、‎ 对美的追求的吻合,同时用例句中的“……,你的……,你的……,你的……,不正好……我……吗?”句式。‎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敬,通警,其金文和小篆的字形,右边从攴(pū),像以手执杖或执鞭,正在自已敲打自己,义为自我鞭策;左边从苟(jí),义为紧急、急迫,转义为不可丝毫怠慢。(摘编自《汉语词典》)‎ ‎②敬:以攴促言行真善美,苟,慎言也。(百度百科)‎ ‎③《论语》:“修已以敬。”‎ ‎④《周易·卷一》:“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 ‎⑤俗语说,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读了以上关于“敬”的解释和说法,你有怎样的理解、思考和见闻?请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自定,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学会尊重别人 曾看过一个《尊重》的故事:一个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不假思索地将10元塞进卖铅笔人的手中,当做施舍。走了没几步,他觉得这样做不妥,连忙返回来,抱歉地向卖铅笔人解释自己忘了取笔。最后郑重其事地说:“您和我一样,都是商人。”没想到的是,在一年后,在一个热烈隆重的社交场合上,一位西装革履的推销商迎上这位商人,感激地说:“您可能早已忘记我,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您。您就是那位重新给了我自尊和自信的人。”‎ 尊重,其实并不难,而在于学会怎样去尊重别人。如果这位商人只是施舍10元后便离开,那个卖铅笔人也许到今天还认为自己是一个乞丐,也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而这位商人意识到了那样做是把卖铅笔人看做乞丐,是不尊重他的行为。所以他立即返回,抱歉地取回铅笔,把卖铅笔人看做和自己一样是商人,应当得到平等的待遇,受到尊重。这虽然只是一句普通的话,但给予了卖铅笔人的,又岂只是10元,更重要的是自尊和自信,使得他对自己改变了看法,重塑自尊心,使一个一贫如洗的人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和价值,凭艰苦奋斗和自强不息的努力获得了事业的成功,这就是尊重的力量。‎ 尊重他人比施予他人更重要。尊重,这是爱最本质的表现,是一种无上的美德,而受人尊重也是一种幸福。但在生活中,真正学会尊重别人的人却不是很多。在人来人往的大道旁,时常会看到一些身患残疾的人坐在那里向人乞讨。好心人就会拿一点钱给他们,当做施舍。但有些人不但不施舍,还不尊重他们,在一边幸灾乐祸,取笑残疾人,真是可恶。你设身处地去想一想,假如你是那个残疾人,被别人这样耻笑,你的心里又会多难过,你又会多渴望别人的尊重!我们都要学会换位思考,才能与人为善。在日常生活中,邻里之间、朋友之间、同学之间,都应该懂得互相尊重,特别是我们同学之间更应互相尊重,只要互相尊重,才能体现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成绩差的同学如果能够得到尊重,他们或许会重新有了自尊和自信,会因为你的尊重而努力学习,成为有用之才,而不再是破罐子破摔。那么,你的尊重不就起了很大的作用了吗?‎ 有道是:让礼一寸,得礼一尺。只要你尊重别人一分,别人就会尊重你十分。希望更多的人读了这篇文章后,都能学会真正地尊重别人。只要人人都互相尊重,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能构筑和谐社会,推进全社会的文明进步,成就名副其实的礼仪之邦。‎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所给的材料是关于“敬”的解释和说法,第①个是从“敬”字金文和小篆的字形法的角度说明,右边从攴,含义是自我鞭策。左边从苟,义为紧急、急迫,转义为不可丝毫怠慢。合起来为“不可丝毫怠慢进行自我鞭策”。第②个是百度百科解释,“敬”字以攴促言行真善美,苟,慎言也。合起来是“要慎言,促言行真善美”,也就是要慎言,促言行真善美,提高个人修养。第③个,是论语中一句话,“修已以敬,”在子路问孔子什么是君子时,孔子回答——“修已以敬”。意思是: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孔子认为,修养自己,使周围的人们安乐,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做到这些就是君子。孔子认为,修养自己是君子立身处世和管理政事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做,才可以使上层人物和老百姓都得到安乐。所以孔子的修身,是提高自己的修养,目的是在于治国平天下。第④个,语出《周易》,“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这段话的意思是:君子要对内顺从君主,对外要聚集一批志同道合的同伴去辅佐均为。只有对均为忠诚、顺从,对同类有凝聚力,向心力,这就是君子值得,也是为臣知道,他就不会孤单、孤独。第⑤个是一句俗语,“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意思是说人要互相尊敬,别人敬我一尺,我会以一丈回敬。根据以上分析,作文时,可以参考以下立意:①端正自己,鞭策自己;②提高自我修养;③尊敬他人;④互相尊重;等。‎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