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四2015-2019年高考优秀作文赏析教案含解斩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全国版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四2015-2019年高考优秀作文赏析教案含解斩

专题十四 2015—2019年高考优秀作文赏析 材料作文 题组1全国卷题组 ‎1.[2019全国卷Ⅰ,22,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9年全国卷Ⅰ沿用了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的形式。材料部分先引用名言,阐释前人对劳动的理解,交代了劳动在传统文化中的传承;然后联系现实,指出问题,揭示有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和有些人不尊重劳动的现象。前后对比,引起考生思考:劳动是财富和幸福的源泉,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为什么现在有些同学竟然不愿意劳动呢?这种不良现象会产生什么影响?该怎么改善这种情况呢?作文的任务是“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  题目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立场,考生要站在这一立场上进行写作。同时注意,对于不尊重、不理解劳动的现象,不能一味责备、讽刺、嫌弃或抱怨,而要有自己的思考,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意见,这才是引领时代前行的新青年。‎ 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①热爱劳动,拥抱幸福;②科技取代不了劳动;③劳动与学习并行不悖;④个体劳动让生活更充实;⑤劳动也是一门功课;⑥人生在勤,不“劳”何“逸”;⑦劳动体现的是责任意识、实干精神。‎ ‎2.[2019全国卷Ⅱ,22,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  ①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  ②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  ③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  ④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  ⑤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10 -‎ 本题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部分展示了在中华民族一百余年间的几个关键时间节点上,中国青年的接续奋斗。从五四运动期间青年一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青年投身于国家建设的爱国热情,到改革开放之初广大青年紧跟时代洪流的激情,再到如今新时代青年对实现祖国振兴的强大信心,最后到2049年对新一代青年的期许,不难看出奋斗是青年永不褪去的底色。任务部分,给考生五种选择,并要求考生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在这种要求下,考生必须有极强的代入感,并且熟稔某一历史节点。作文立足引导考生思考人生与国家命运,展望未来,启发青年一代为祖国、为人民勇担重任、勇立时代潮头,树立远大理想,实现人生价值。写作时尤其要注意写作身份与时代背景的契合。‎ 材料立意角度有:为国何惜死,但求金瓯全;投身建设,时不我待;我将无我,不负青春;感谢有你,相信有我;长大后,希望成为您;等等。‎ ‎3.[2019全国卷Ⅲ,22,60分]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小林漫画”作品改编)‎ ‎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作文材料是一幅漫画,漫画主体由图和文两部分组成,图中有两名埋头于书山题海中的学生以及一位默默注视着他们的老师。左下方配有文字:“毕业前最后一节课。老师说:‘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这幅漫画表现了临近毕业时老师对学生的深切期望与不舍。写作时考生可结合自身情况,围绕自己与老师之间的故事展开,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之情,歌颂老师的奉献精神,也可以分析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可以谈教育在新时代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立意时可以从老师、学生、社会三个角度切入。若从老师的角度,可立意为弘扬无私奉献、认真负责的园丁精神等。若从学生的角度,可立意为道是无情却有情;师恩难忘,情谊绵长等。若从社会的角度,可立意为尊师重教;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等。‎ ‎4.[2018全国卷Ⅰ,22,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0年 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 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 “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 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 “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10 -‎ 这是一道有明确任务的材料作文题。材料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材料的主体部分,是考生写作要紧扣的主要内容。这部分又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列举了中国在新世纪里发生的大事。从时间上看,是从千万“世纪宝宝”出生的2000年到这些孩子18岁时可能参加高考的2018年;从事件上看,涉及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互联网普及等。第二个层次,展望了中国更加美好的未来,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部分是对第一部分的诠释和延伸,假定参加2018年高考的考生都是“世纪宝宝”,这些考生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成长,一起追梦,一起实现中国梦。‎ 此外,材料也给出了具体要求,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写一篇体现中国新世纪发展特点的文章给2035年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整体来说,材料贴近当代生活、视野开阔,启发考生从历史的事件与对未来的愿景中,更充分认识个人成长与国家、民族、大时代的深刻联系,增强自己作为“世纪宝宝”的获得感、荣誉感、责任感。‎ 立意时,考生可从“个人追求”和“家国情怀”两个角度思考。角度一: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起成长;我们始终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奋斗着。考生可以从新世纪的中国追梦、圆梦的角度立意,从影响世界、提振中国精神等方面去组织相关材料。例如,可以写中国面对“汶川大地震”那样的巨大灾难时不畏艰难、重建家园的伟大精神;可以写中国举办北京奥运会,展现了新世纪的中国在体育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功等。同时,考生应该注意大小结合,即国家发展与自我成长相结合,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角度二:际遇与挑战并存;我们从没有辜负时代期望;让18岁的天空写满追求等。从对材料的分析可以看出,材料要求考生表达他们在新世纪中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所以可以结合新时代青年人的使命与担当来写,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青年人的人生际遇。在这个难得的人生际遇中,我们必须要大有所为,可以结合个人的成长经历来写,18岁的青春必须扎根在中国的辉煌发展上,不能脱离这18年来中国的变化。‎ ‎5.[2018全国卷Ⅱ,22,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8年全国卷Ⅱ的作文题一改2017年全国卷Ⅱ六选二或六选三的开放型形式,回归传统的材料作文形式,考查重心从开放性、多维度的立意转向对单一话题的辩证思考上,对审题立意的要求较高。‎ 材料使用了逻辑学当中著名的“幸存者偏差”的案例,驳斥的是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误,即只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材料中英美军方为加强对战机的防护所做的统计调查仅限于幸存的飞机,忽略了没能返航的飞机,因而得出谬论。据此,考生可以作以下思考:我们在面临问题时应该像沃德一样能关注到那些容易被忽略的部分,那些容易被忽略的部分往往是最重要的。也可以考虑英美军方在调查时只看到幸存的飞机上的数据,因而无法更有效地解决问题,由此得出看待问题要全面。如果从幸存战机的状况来看,表面上是幸存的战机弹孔密布的部位需要加强防护,但实际上,反倒是弹孔少的部位必须要加强,由此可知要透过表象(现象)看本质。另外,如果围绕沃德面对英美军方力排众议这一点,可以谈沃德坚持真理、不迷信不盲从的科学质疑精神,这是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最后,从英美军方的态度看,哪里弹孔多就加强哪里,这是最常见也最直接的思维方式,但实际上也许并不那么稳妥,由此也可确定立意,即打破思维惯性。考生要注意,不管选择何种立意,联系社会生活中相关现象进行阐述和分析都是体现思想深度的最好方式。‎ - 10 -‎ ‎  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被忽略的可能最重要;考虑问题要全面;透过现象看本质;坚持己见,不盲从;打破惯性思维的局限。‎ ‎6.[2018全国卷Ⅲ,22,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特区口号,深圳,1981‎ 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 ‎——时评标题,浙江,2005‎ 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新区标语,雄安,2017‎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作文材料所给的三条标语浓缩了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发展历程,是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任务与时代精神的缩影。第一条标语强调抓好“时间”和“效率”来谋发展。20世纪80年代,深圳特区满大街都可以看到“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这标语是“务实高效”这一深圳精神的一种表层呈现,也为那个时代提供了一个精神宣泄口和现实追求点。第二条标语强调“生态与发展”。“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标语在2005年传遍了浙江的七山二水一分田。这时候,“唯GDP”的追求已经后劲不足,缺乏现实的有力支撑,“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便成了新的时代脉搏。而“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挂钩,平衡了发展与生态之间的矛盾,这样的精准把握,是时代之幸。第三条标语强调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与时代精神。2017年“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的标语,掀起了新一轮的革新大潮,这样的新长征路,要我们这一代人去走,我们艰苦追寻的是发展新模式,是创新性国家,是更有意义的未来。时代标语根植于我们的民族精神之中,根植于我们的文化传统之中,与现实产生共振,激起改变时代面貌的伟大力量。‎ 本道作文题要求考生关注时代发展,纵向把握三条标语,深入理解标语背后的内涵,探析立意方向。‎ 从“发展”内涵的角度分析,从改革开放初期追求高速发展,到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再到绿色智慧发展理念,体现国家发展理念的变化。‎ 从“发展”历程的角度分析,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发展”就是破解当下难题,寻求未来路径。‎ 从“发展”区域的角度分析,可关注材料中所给的地理区位,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再到京津冀地区,体现了国家的均衡发展。‎ 考生写作时应围绕这三条标语,思考三条标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在三者之间建立起联系,不可孤立地看问题。‎ ‎7.[2017全国卷Ⅰ,22,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十二个“中国关键词”是考生的落笔点,而“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则完全尊重考生的个人意愿。这样处理既利于引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和真情实感,也利于将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细化、具体化。‎ - 10 -‎ 这些关键词搭配组合的自由度很大。如由“长城”“京剧”讲讲拥有古老文明的中国;由“高铁”“移动支付”谈谈现代开放的高科技中国;由“广场舞”“中华美食”说说好玩的中国或热情的中国;由“共享单车”“移动支付”聊聊生机勃勃的时尚中国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中国。另外,还可以将传统的国粹“京剧”与时下流行的“广场舞”并置讨论,将文化悠久的“中华美食”与“食品安全”的严峻现实联系起来,也可以将古时的“长城”与当下的“一带一路”相互对照……凡此种种,都可以写出上佳的文章。每一个关键词都是中国的缩影和表征,它们之间既存在着丰富的张力和层叠的思辨空间,又共同构成了多样而立体的中国。‎ ‎8.[2016全国卷Ⅰ,18,60分]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夏明作品改动)‎ ‎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对这则漫画的审题立意,可以从家长、学生和旁观者三个角度进行,可有以下立意:①奖励优秀(进步),惩戒落后(退步);②评判不能唯分数,分数不是唯一标准;③不能随便惩戒;④对待学生的成绩,不能急功近利;⑤辩证看待进步与退步。‎ ‎9.[2015全国卷Ⅰ,1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上述材料是一则社会现象类材料。这类材料直击社会热门话题,体现公民意识,呼唤时代责任感。另外,限定写书信一定程度上回归传统的交流方式,更能促进当代中学生对朴素且富有感情的交流方式的重视。素材具有思辨色彩,考生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辩证分析。社会现象类作文强调“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性”,对于考生来说,写这种类型的作文,尤其要注意针对性和说理性。考生可以自己拟一个贴切的题目,也可以直接写“给×××的一封信”。注意题干中的特别提醒,写信人姓名为“明华”。具体立意有以下几个角度:‎ ‎ 写信给老陈,批评老陈漠视生命、无视规则的不文明行为。女儿选择报警,表面上看是大义灭亲的行为,实际上是对父亲换一种方式的关心。提醒父亲注意行车安全,这既是对父亲的负责,也是对其他行人的负责。所以写给父亲老陈的信,既可以从责任这个角度来写,提醒父亲,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也可以从亲情角度阐述这是女儿对父亲另一种方式的爱。‎ - 10 -‎ ‎ 写信给小陈,赞扬小陈超越亲情,勇于监督举报的敬畏规则、尊重生命的责任感。在给小陈的信中,考生可以对她的行为表示理解,阐述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道理;肯定她的做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父亲改掉自己的不良习惯。还可以从行为的适当角度分析,对父亲的违法行为的不纵容,是否可以找到一种更为合理有效的方式。还可以深入分析中国的人情现象等。‎ ‎ 也可以写给其他相关方,如交通管理者。可以为交警严格执法点赞,然后就是否应该将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这样做是否侵犯他人隐私等提出疑问,进一步探讨执法是否应该更人性化一些。‎ 题组2地方卷题组 ‎10.[2019天津,22,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方志敏 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个个人的本分。‎ ‎——陶行知 若能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黄大年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方志敏的话主要表达了对国家、民族未来充满希望的感情,陶行知的话主要传达了每个人都要有爱国情怀,黄大年的话主要表述的是个人要献身于人类历史的发展中。综合起来看,三则材料表达了对祖国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呼吁每个人都要有爱国精神,要努力做一个为人类生存、发展做出贡献的人。‎ 作文立意方面,可以从三则材料的共同点入手,比如可以从爱国情怀和时代精神的角度论述爱国主义的重要表现就是要有时代精神,个人要为时代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也可以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讨论爱国主义思想等。具体的立意点有:①时代精神,爱国情怀;②高举爱国旗帜,为人类发展做贡献;等等。‎ ‎11.[2019浙江,24,60分]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2019年浙江卷的作文题避开了热点话题,继续以新材料作文的形式出现。材料很好地体现了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顺应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潮流,也符合稳中求变的命题要求。材料内容既通俗易懂,又具有丰富的内涵,以直抵心灵的方式让考生去思考自我,引导考生关注自己熟悉的、真实的成长生活,贴近考生内心的情感世界,为考生提供了较大的写作空间,以理性的思辨留给考生意味深长的启迪。‎ ‎  命题看似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阐述了作家对读者的两种态度,但这实际上是一个类比,真正要引出的是“你如何对待你的生活”,这里的“生活”内涵丰富。命题要求考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把“生活”当作“作品”来写,让考生着眼现实,思考生活。如果缺少生活的体验和积累,缺少生活的阅历,缺少生活的发现,就很难揭示生活的底蕴。‎ - 10 -‎ 材料强调对人与自我和人与人的关系的思考,要求考生在展示生活、描述生活、提炼生活、聚焦生活的同时表达自己深刻的思想。考生在具体写作时要选好观点,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口,从自己的内心出发,立足真实生活,抒写真情实感,同时要辩证地看待问题,注意多重开掘,写出深度和广度。‎ 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①做好自己,活出自己的精彩。“我”的生活“我”做主,不在意别人的眼光,走好生命的每一步,尽情挥洒自己,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②“我”的生活与别人有关,“我”创造的“作品”接受“读者”的评判。“我”在生活中会更多地考虑别人的感受,顾及别人的看法,“我”要书写人生“辉煌”的作品,让更多的人为“我”点赞。③“我”为自己“写作”,“我”又为别人“写作”。辩证看待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既要做好自己,又要让别人满意。用真诚创造自己的“作品”,既感动自己,也感动别人;既收获自己的精彩,也收获别人的掌声。‎ ‎12.[2019江苏,21,70分]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作文材料由四句话组成,涉及三个层面。第一句话说水和盐的特性不一样,旨在强调“物各有性”。中间两句话讲水或盐这样的同类物品数量上简单叠加不会有味道上的变化,而“五味调和”却能“百味纷呈”,这样的对比意在揭示材料的核心:既肯定“物各有性”,更强调事物之间的“共存相生”,凸显融合之功。最后一句话由“物”及“事”再到“人”,强调了前面所说的道理既是客观世界中的基本现象,也是人类社会普遍适用的原则。这其实是在选材广度和立意方向上为考生拓展思维空间,提示考生下笔时可以体物,可以叙事,可以写人,还可以把人、事、物融合起来写。‎ 综观材料,考生可以在尊重个性的基础上强调兼收并蓄,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追求和睦相处,也可以从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开,追求融合中的发展,共建中的共赢。‎ ‎13.[2018天津,22,60分]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题目要求考生围绕有关“器”的一段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展开联想和思考。审题立意时,首先要做的是明确“器”的本义及其承载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器”可以是所有用具的总称,包括各种容器和工具,也可以指人的度量,还可以指才能、人才。有关“器”,考生可以联想到很多古语,如“君子不器”“玉不琢,不成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自治而后治人之谓大器”等。其次逐句分析材料,迁移思考。如“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是在说“器”的特征,即内外兼美;“器能助人成事”,是在说“器”的功用,“器”是成就事业的实用利器;将“器”理解为“器量”,可以写为人当有非凡的胸襟气度;将“器”理解为“国之重器”,则可以联想到要成为国之重器,应勇于承担责任、敢于追逐梦想,于己能实现个人价值,于社会和国家能济世安民。‎ ‎  考生可以写实物的“器”,或思考形制与内容的关系,或思考器与道之辨;可以写个人的器量、才识、气度,探究“器”在才德、风范方面的意义;可以写作为工具的“器”,探讨利器推动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作用;还可以写大国重器,体悟“器”对于国家、民族发展的重大意义。‎ - 10 -‎ ‎14.[2018江苏,20,70分]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材料围绕“语言”这个核心概念,从三个层面引导考生展开联想,打开思路。首先,从日常生活的视角出发,通过“花解语,鸟自鸣”的生动画面,触发考生的想象,“处处”强调“语言”的普遍性,使“语言”这一话题充满烟火气、生活味。接着,从“语言”的基本功用出发,阐述“语言”与“世界”的关系,所举例子从有形与无形、有声与无声、艺术与科技等维度来展示人类文明所构建的语言体系。最后,引导考生思考并把握作文的立意方向和表达重点,从生活、生命、文明等角度,指出“语言”的意义和价值。‎ ‎“语言”本身是比较抽象的概念,考生很容易在理解时将其局限为“说出来的话”,材料从三个层面逐层展开,旨在帮助考生快速、形象且清晰地理解什么是“语言”,有帮助考生拓宽思路的作用。‎ 考生在具体写作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切入点宜小巧,便于集中笔墨、深入挖掘,避免立意空泛粗浅;二是行文中一定要紧扣“语言”来写。比如,可以抓住“语言”的表层义去写文章,写市井小民的街谈巷语,写英雄人物的铿锵壮语,写诗词歌赋的诗情话语等;也可以把文章写得深刻一些,把“语言”的比喻义、引申义写出来,如写普通公民的语言权利,写全球化时代的话语霸权,写开放社会中的语言自由等;当然,还可以写孤独者的个人呓语,写狂欢者的共性话语等。“语言”是有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是与时代、情感、思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抓住其个性化、典型性、普遍性、交流性等去演绎,都可以写出意蕴丰富的文章。‎ ‎  作文的立意角度有:①理性语言是无敌的;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③尊重弱势群体的话语权;④让言论充满正能量;⑤打击网络暴力,共建和谐家园;⑥读懂大自然的心语;等等。‎ ‎15.[2018浙江,24,60分]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  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 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2018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仍然以材料作文的形式出现,但却有了很大的变化。材料既有历史纵深感,又紧贴时代主题,对“浙江精神”进行了提炼与概括,顺应主旋律,具有丰富的时代精神和鲜明的地域色彩。具体来说,材料先回望历史,指出浙江大地曾孕育“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再引向现实,提出今天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同时强调“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要求考生“站在人生新起点”,结合材料,抒写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写作时必须处理好三种关系:一是现实与历史的关系。“浙江精神”是对当代浙江人民求真务实、脚踏实地、敢为人先、勇于拼搏和创造的精神的概括,这种精神深深植根于历史的土壤中。二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浙江精神”虽然有独立自主的内涵,地域特征也十分鲜明,但它仍然是当代“中国精神”的一部分。三是“小我”与“大我”的关系。“小我”就是考生自己, “大我”就是凝聚了“浙江精神”的浙江人民。解答本题时,考生应从宏观着眼,从微观着手。要学会化大为小,以小见大。注意无论是叙事还是议论,都要找到合适的载体,否则很容易流于空泛。‎ - 10 -‎ 具体立意角度主要有:①探寻“浙江精神”的形成过程,诠释“浙江精神”的内涵,阐明自己的认识与体会;②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就“浙江精神”的某个点或某个侧面展开论述,挖掘“浙江精神”的深刻内涵,揭示其作用与价值;③从“浙江精神”切入,讲述家乡巨变的故事,唤醒心灵深处的乡愁,彰显家国情怀;④赞美“浙江精神”,践行“浙江精神”,让“浙江精神”远播四方,流传后世;⑤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浙江精神”,探讨如何在新时代的改革和实践中发扬“浙江精神”。‎ 命题、半命题作文 ‎1.[2019北京,23,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色彩,指颜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欢庆共和国70华诞。作为在这个特殊年份参加高考的学生,你会赋予2019年哪一种色彩,来形象地表达你的感受和认识?‎ ‎  请以“2019的色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①这是一道传统的命题作文题。材料共有四句话。第一句解释“韧性”的含义。第二句指出中华文明体现出“韧”的精神,即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精神。第三句指出中华文明“韧”的精神在什么时候表现得更为显著。第四句指出“韧性”的时代意义。综合起来看,材料告诉我们:中华文明具有“韧”的精神,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激发这种精神。题干提出了两个要求,给出了一个提示。两个要求,一个是明确作文题目—— “文明的韧性”,一个是规定作文体裁——议论文;给出的一个提示是写作角度——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据此在写作时,可以从“是什么”(中华文明的“韧性”体现在哪里)、“为什么”(中华文明为什么具有这种“韧性”)、“怎么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怎样发扬“韧性”)等角度展开。立意角度有:中华文明百折不挠;“韧”让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发扬“韧”的精神,助力民族复兴;等等。‎ ‎  ②题目要求从色彩角度切入,写一篇记叙文表达对2019年的感受和认识。这里要注意材料和写作要求的限定:要有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欢庆共和国70华诞等内容;要以参加高考的学生的身份,表达对2019年的感受和认识;要以“2019的色彩”为题目;作文体裁为记叙文。写作时,可以将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穿插在记叙中,通过议论或抒情的方式表达出来。立意角度有:红色是2019年的代表色,我感受到了奋斗的激情;2019年是代表收获的金黄色,回望历史,我认识到“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2019年绿色葱茏,未来充满希望,我要将自己的成长与民族的复兴统一起来;等等。‎ ‎2.[2018北京,24,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今天,众多2000年出生的同学走进高考考场。18年过去了,祖国在不断发展,大家也成长为青年。‎ 请以“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②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优美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期盼。‎ 请你展开想象,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 - 10 -‎ 要求:立意积极向上,叙事符合逻辑;时间、地点、人物、叙事人称自定;有细节,有描写。‎ 第①题材料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交代写作背景,参加2018年高考的考生有很多是出生于2000年的、被称为“世纪宝宝”的一代人,他们是与新世纪的中国一同成长的一代人,他们见证了祖国的不断发展和壮大。第二部分,是具体的写作要求,给出了作文题目,主标题是“新时代新青年”,要求考生将自己定位为“新青年”,将自己所处的时代定位为“新时代”;副标题是“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要求考生将新青年的成长与祖国的发展相联系。具体要求方面,这则材料要求写成“议论文”,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①与新世纪的中国一同成长;②岂能辜负我们成长的时代;③中国的强大需要青年人的不懈努力;④做与时代同步的青年人等。‎ 第②题所给材料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和优美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然后给出了具体的写作要求。题目为“绿水青山图”,文体要求为记叙文,作文主旨是“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其中“图”就决定了写作风格,应以描写为主,描绘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立意角度有: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我们追求的生活状态;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社会发展的方向;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使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3.[2017北京,26,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  ①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 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 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 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 ‎2017年北京卷高考作文试题,基本延续了前两年的路数。从试题结构上看,继续采用二选一的命题形式,避免了命题的单一性和模式化,便于发挥考生所长。从写作能力来看,①题要求写议论文,②题要求写记叙文;①题考查思辨力,②题考查想象力,紧密结合考生平时写作练习的实际,引导考生关心国家民族的发展,弘扬传统文化中的正能量。‎ 第①题,要求以“说纽带”为题,意在借助“纽带”的比喻意义,联系历史或现实阐述其作用、价值和意义等,以考查考生的认识水平和写作能力。题目具有较大的发挥空间,既有历史感,也有现实感,无论从较为宽广的视野,还是从相对微观的视角,都可以提出观点、展开论述,有利于那些平时重积累、有思想并在议论文写作方面有实力的考生展示其思考的深度。‎ 第②题,要求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题目涉及第一、第二两种人称代词,这就要求考生的作文要运用“呼告”手法,将共和国拟人化,如向祖国汇报、与祖国谈话等,便于抒发敬仰、欣喜等健康、阳光的感情。行文时注意小切口,深挖掘。考生可以就拍摄的一张照片展开叙述和描写,也可以同时就几幅画面展开叙述和描写。写作要求上,除了记叙文的一般要求之外,还要求“有描写”,这是针对考生在记叙文写作中常见问题提出的。因此,考生在写记叙文时,还要在描写手法上下功夫。‎ - 10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