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仿用句式和修辞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仿用句式和修辞学案

‎2017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 仿用句式和修辞 学案 仿用句式是指依照某一种句式,再续写一两个或多个与其句式相同的句子。所要仿写的句子涉及句子内容、句式、修辞、衔接、照应和字数等多方面的要求,其核心是句子内容和句式特点。‎ ‎“仿用句式”可按如下步骤答题:‎ ‎1.准确审题,有的放矢 ‎(1)审主旨内容。任何一句话或一段话都有一个中心,根据例句,审清仿句的内容主旨,做到内容主旨一致。当然其中还涉及感情一致、风格一致。如所给语句文采飞扬,充满褒扬之情,那么仿写的语句也应与之一致,否则就会显得不协调。例如:“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做出过非常多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这句话从感情上讲,饱含褒扬之情,那么仿句也应饱含褒扬之情。‎ ‎(2)审句式结构。这种题型大多要求句式一致,那就要看例句是何种句式:是复句还是单句。如是复句,仿句也应是复句,且假设、因果、递进、并列等句内关系也应一致;如是单句,仿句也应是单句,且主、谓、宾、定、状、补的位置也应一致。‎ 例如:①虚伪和欺诈产生罪恶。(美·爱迪生)‎ ‎②蚜虫吃青草,锈吃铁,虚伪吃灵魂。(俄·契诃夫)‎ 这两个例句中,①是单句,②是并列关系的复句。‎ ‎(3)审修辞手法。这种题型往往要做到修辞一致,这就要求对“考试说明”中提到的常用的九种修辞手法做到正确理解,并能够熟练运用。若修辞使用不当,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2.明确思路,“一定”“二仿”“三连”‎ 第一步,确定对象(如仿句的主语、喻体等)。例如:依照下面两个比喻句,以“时间”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不超过60字)‎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这道题所用的修辞手法为比喻,仿句要求“以‘时间’开头”,对主语加以限定,则确定的对象为喻体,可将对象设为清风、细雨;清泉、流水;良药、利刃……‎ 第二步,遣词仿写。通过审题可知,例句的内容是要表现书籍的作用,则仿句的内容是要描述时间的作用,根据本体和喻体相通这一特点,仿写出的语句有清风能吹散愁云,细雨能洗去杂质;清泉能洗尘除垢,流水能冲走痛苦的回忆;良药能减轻伤痛,利刃能切除毒瘤……‎ 第三步,连接语句,使之连贯。根据句式一致的要求,把以上内容连贯成与原文主旨一致的几句话。‎ 时间好比一阵清风,它能帮助我们吹散心头的愁云;时间如同一场细雨,它能协助我们洗去心头的杂质。/时间好比一池清泉,它能帮助我们洗涤心灵上的尘垢;时间如同一股流水,它能协助我们冲淡心灵上痛苦的回忆。/时间好比一剂良药,它能帮助我们减轻心灵上的伤痛;时间如同一把利刃,它能帮助我们切除思想上的毒瘤……(挑选连贯的两组即可)‎ ‎3.检查验证,融会贯通 审视所仿写的句子,检查它是否有语病,是否和原文内容一致、句式一致、修辞一致,能否与原文语意相连、文脉相通、融为一体。请看下面几个仿句是否得当:‎ ‎①时间好比黄金,它能引导我们懂得珍惜生命。‎ ‎②时间好比一架穿梭机,它能带我们遨游历史长河。‎ ‎③时间好比太阳,它能带给我们无法比拟的温暖和光芒。‎ 上述句子在内容、句式上都符合题目要求,也有比喻词“好比”,但由于本体与喻体之间没有相似点,因此不符合比喻句的要求。由此可见,最后的验证也至关重要,否则就会功亏一篑。‎ 在考试时,如果能做到审题、解题、验证三者相结合,那么“仿用句式”这 类题的解答就能万无一失了。‎ ‎1.(2016·山东潍坊一中高三模块测试)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协调。‎ 我们小的时候,什么都没有,有的是时间。就像一片白雪,乍看什么都没有,可是却有无限的生机在其中蕴藏和萌动,等待着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作为少年,最可珍惜的地方。‎ ‎1.【解析】 仿写不仅要注意修辞、句式照应,还得注意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原则上一句一分,喻体应该选择表面无奇但有包蕴性的事物,以符合“拥有时间看似什么都没拥有,其实却拥有未来无限可能”的题意要求。‎ ‎【答案】 (示例)就像一片海洋 初瞧什么都没有 可是却有无尽的力量在其中涌动和凝聚 等待着飓风。‎ ‎2.(2016·福建四地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小诗,仿照内容和形式再续写一节。‎ 当一颗种子发芽的时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别忘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周围的阳光空气和土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你成长的路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会悄悄将她们珍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析】 解答此类仿用句式题,关键要弄清例句(原句)的特点,再根据题干要求进行仿写。句式特点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话题、句式、修辞、结构、手法、色彩、逻辑、表达、字数。本题要求续写的内容和形式要依照所提供的材料。从材料内容上看,是诗歌的一个小节,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种子发芽需要帮助,勿忘感恩的话题;从形式上看,5句,押“ang”韵;从逻辑上看,阳光、空气、土壤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注意这些关键点,可另选对应的事物,如一棵树、一朵花、一棵小草等,其生长、开花、长大需要哪些条件,列出关键词,再注意押韵和字数要符合要求。‎ ‎【答案】 (示例)当一棵树木结果的时候/别忘了/春夏秋冬的雨雪风霜/在你蓬勃向上时/学会静静地驻足回望。‎ ‎3.(2016·河北师大附中高三第一次阶段测试)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三句话,要求句式与示例相同。‎ 春蚕死去了,但留下了华贵丝绸;花朵凋谢了,但留下了缕缕幽香;雷雨过去了,但留下了七彩霓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析】 解答本题,先明确仿写要求,然后分析例句。抓住“什么去了,但留下了什么”的句式特点,句式与例句相同,语意前后转折。‎ ‎【答案】 蝴蝶死去了,但留下了漂亮衣裳;画眉飞去了,但留下了美妙歌声;雪花融尽了,但留下了一溪清泉。‎ ‎4.(2016·广东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三字经”是中国人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学形式,如《弟子规》中“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如《惠州信访三字经》中“断争议,平纠纷。依法律,按规程。能虚心,乐倾听。用真心,换真情。防源头,畅渠道。百姓事,无有小。善解释,善疏导。和气多,怨气少。”三字一句,内容准确,简洁连贯,朗朗上口,易于传播。‎ 请根据自己的心得体会编一则《语文学习三字经》。每句3字,8句以上,不超过50字(包括标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析】 内容围绕“语文学习”,每句3字,连贯顺畅,注意押韵。‎ ‎【答案】 (示例)(怎么写读书笔记)读书时,写笔记,成习惯,多得益。好词语,先圈起,优美句,多摘录。(怎样发言)细聆听,明问题,抓关键,精整理。有头尾,语通畅,口齿清,声洪亮。‎ ‎5.(2015·广东茂名市一模)请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其与横线前 的句子句式基本一致,语意连贯。‎ 原来人性含有两面:其一是男性的,其一是女性的。其一如苍鹰,如飞瀑,如怒马;__(1)__。所谓雄伟和秀美,所谓外向和内向,所谓戏剧型的和图画型的,所谓戴奥尼苏斯艺术和阿波罗艺术,所谓“金刚怒目,菩萨低眉”,__(2)__;所谓“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__(3)__,一句话,姚姬传所谓的阳刚和阴柔,都无非这两种气质的注脚。‎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析】 3个空在内容上都要体现“阳刚和阴柔,都无非这两种气质的注脚”。(1)形式上注意句式“其一如……,如……,如……”博喻的修辞;内容体现与“苍鹰、飞瀑、怒马”相对的另一面。(2)形式上选用“所谓+两个对立的四字短语(成语)”句式。(3)形式上要引用诗句,表现阳刚和阴柔。‎ ‎【答案】 (示例)(l)其一如夜莺,如静池,如驯羊 (2)所谓“静若止水,动如脱兔” (3)所谓“大江东去”和“杨柳岸,晓风残月”‎ ‎6.(2015·安徽蚌埠二中月考)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和修辞,构成一组排比句。‎ 结识古仁人,我赞赏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结识古仁人,我慨叹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的悲壮。‎ 结识古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结识古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解析】 内容上,选择历史上的名人与他们的诗文进行结合;结构上,要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 ‎【答案】 (示例1)(结识古仁人,)我欣赏李白“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 济沧海”的乐观 (结识古仁人,)我敬佩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雄心 ‎(示例2)(结识古仁人,)我欣赏李白“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的洒脱 (结识古仁人,)我感慨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悲怆 修辞 高考试题中,往往将句式(尤其是仿用句式)和正确运用修辞手法两个知识点结合起来综合考查。具体考查形式为在选用句式、仿用句式和变换句式类题目的答题要求中对运用修辞手法的种类、数量等有明确的规定。‎ 解答此类题目应分“三步走”:‎ ‎1.明要求 ‎(1)首先要弄清题目类型和要求,看看是哪种语言表达题和修辞手法进行综合考查,是仿句,是续写,还是其他,从而确定思考方向。如果综合考查仿写和修辞,需要考虑:内容上,仿句要集中反映文段整体内容;句式上,要与例句相同;写法上,要善于联想、想象。总之,应做到“形似而意谐”,形神兼备。‎ ‎(2)审读题干时,不仅要读懂题干的显性要求,还要吃透隐性要求,特别是题干中的暗示或限制,比如“古代先贤”就限定在“古代”,“祖国的山山水水”就限定在“山水”,“这些人文景观”就限定在“人文景观”等。看清例句是指搞清楚例句的句式、结构、内容特点、情境氛围等,为仿写或续写的句子打基础,写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2.析语境 分析任何语言现象都离不开语境,修辞手法也不例外,如在“他这个人平时张牙舞爪”中,“张牙舞爪”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而在“老虎张牙舞爪地扑过来”中,“张牙舞爪”就不再是拟物了。所以,做题时必须把握整个句子或整个文段的内容,挖掘里面所包含的各种信息,千万不可脱离语境孤立作答。‎ ‎(1)理解原句的意义,特别是隐含意义,保证仿写的句意与原句句意一致。‎ ‎(2)注意原句的句式特点,特别是分句间的关系,要注意关联词的使用。有时,原句在标点上也有暗示,如分号表示并列,冒号表示总括等。‎ ‎(3)注意原句的修辞手法,仿句要与之相同。‎ ‎(4)注意原句的用词特点,如词语的褒贬雅俗以及短语的关系和词语搭配等,仿句用词越像越好。‎ ‎(5)注意例句的感情基调,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仿句要一致。‎ ‎3.组答案 组织答案时,表达应力求简明、连贯、得体,字数与例句不应有太大的出入,注意上下文的照应,做到和谐一致。‎ ‎(1)讲究形式,注重内容。有些考生片面地认为运用修辞手法只要符合形式上的要求即可,常常忽视内容上的前后联系。实际上,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但要求形式上准确,更应注重内容方面的吻合。‎ ‎(2)表达准确,力求最佳。修辞手法类题目一般看似简单,实际上做好很难,有许多细节问题需要关注,如喻体是否恰当,夸张是否合理,对偶是否严密等。因此,答题时最好先在草稿纸上拟出句子,联系上下文反复读,斟酌推敲后,再誊到试卷上。‎ ‎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拟两个对象,另写三个句子,要求使用比喻和比拟来表现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 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 浪是海的赤子,海是浪的依托;‎ 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旋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明要求。此题是对仿写句式和修辞的综合考查。题干中提示的“两个对象”“三个句子”“比喻和比拟”“表现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是仿写时要注意的内容。‎ ‎2.析语境。①例句第一句的本体是“祖国和我”,二者是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喻体“海和浪花”也是如此,从而构成恰当的比喻。这就要求组织答案时,‎ 要选好两个有关系的对象,并找到有同样关系的另外两个对象(需与本体对象不同类,否则不能构成比喻)。②例句第二句旨在提示二者关系,而例句第三句则是进一步具体地阐述二者关系,并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如“大海在微笑”等。‎ ‎3.组答案。根据审题信息和对语境的分析组织具体答案。‎ ‎【答案】 (示例)我的妈妈和我,像大地和小草一棵;小草是大地的孩子,大地是小草的巢窠;每当大地在召唤,我就是春的使者。‎ ‎1.(2016·河北张家口市高三模拟)高考在即,光明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助力高考,祝福高三”对联征集活动。以下是一位学生拟写的上联,请补拟出下联和横批。‎ 上联:十年苦读一朝决胜负换来蟾宫折桂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横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析】 下联的补写要注意对偶的运用,词性相同、结构相近,内容以“助力高考,祝福高三”为中心。横批一般是四字短语,充当对联的眉目,揭示主题思想。它能启发读者领会全联的中心思想,对主题进行集中概括或补充衬托,画龙点睛。横批与上下联相得益彰,浑然一体,增加美感。‎ ‎【答案】 (示例)下联:数载厚积六月定乾坤赢得金榜题名 横批:舍我其谁(大展宏图)‎ ‎2.(2016·江西红色七校高三第二次联考)随着空气质量日益引发公众的广泛关注,自行车又备受人们青睐,“无烟出行”“绿色出行”等成为时尚,请你以志愿者的身份,为宣传自行车出行的好处拟写两条宣传语。要求语言得体,语气亲切,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每条不超过2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拟写宣传语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语气要亲切,‎ 要能够让读者看到宣传标语后产生骑自行车出行的念头。宣传语的修辞手法往往以对偶或排比为宜。‎ ‎【答案】 ①双脚踏出健康路,铃声响起平安曲。 ②轻盈穿行无纤尘,双轮一转有闲情。 ③我骑车,我环保,我健康。‎ ‎3.(2016·山东枣庄市二模)请将下面画横线的两个句子改写成整齐的句子,与前面画波浪线的句子构成排比句式,不得改变原意。‎ 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被称为“三大英雄传记”,也被称为“巨人三传”:虽然贝多芬作古,但他不屈的精神会因音乐《命运》的传播而不朽;雕塑《思想者》的流传没有因为罗丹的仙逝而让他悲天悯人的思想磨灭;小说《战争与和平》的传布让去世的列夫·托尔斯泰的爱国情感永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析】 题目的要求非常明确,此题要以“虽然……,但他……的精神因……而……”为模板,改写另外两句话。‎ ‎【答案】 (示例)虽然罗丹仙逝,但他悲天悯人的思想会因雕塑《思想者》的流传而永存;虽然列夫·托尔斯泰去世,但他的爱国情感会因小说《战争与和平》的传布而永恒。‎ ‎4.(2015·山东山师大附中第一次质检)仿照下面诗歌的拟人手法,选取新的事物,另写一组意思完整、句式相近的句子。(不要求与原诗各句字数相同)‎ 眼睛很宽容________________‎ 能装下整个世界________________‎ 它又很苛刻________________‎ 容不得一粒沙尘________________‎ ‎4.【解析】 运用拟人手法,要反映同一事物的正反两方面并体现在句式结构上。‎ ‎【答案】 (示例)嘴巴很豁达,吞得下所有辛酸;它又很狭隘,说不得一点儿是非。‎ 常见句式 句式,通常指的是句子的结构形式。现代汉语的句式十分丰富,常见的句式有:长句和短句、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陈述句和反问句、单句和复句、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常式句和变式句、整句和散句。‎ ‎1.长句和短句 句子有长有短。所谓长句,是指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句子。所谓短句,是指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包括复句中的分句)。‎ 长句和短句各有其修辞效果。长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严密、精确、细致,短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简洁、明快、有力。长句主要用于书面语、议论、描写之中,短句主要用于口语、紧急场合、演讲词之中。长句化短句可运用下面几种方法:‎ ‎(1)把长句的附加成分抽出来,变为复句里的分句,或者单独成句。例如:‎ 许德珩同志对记者讲述了他为了救国救民,早年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随后积极参加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和反蒋抗日的斗争,曾两次坐牢、被抄家,三次在他任教的大学被解聘,历经波折的亲身经历。‎ 可化短句为:许德珩同志对记者讲述了他的亲身经历,他为了救国救民,早年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随后积极参加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和反蒋抗日的斗争,他曾两次坐牢、被抄家,三次在他任教的大学被解聘,历经波折。‎ ‎(2)把联合成分拆开,重复跟联合词组直接相配的成分,形成叠用句式,变成复合句里的几个分句。例如:‎ 这种反科学、反马克思主义的主观主义方法,是共产党、工人阶级、人民和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 可化短句为:这种反科学、反马克思主义的主观主义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 ‎(3)如果一个句子的宾语中心语和它前面的几个并列的修饰语之间存在着解释或总分关系,则可把此句变换成一个解说复句。例如:‎ 从严密的综合科学体系讲,最基础的是研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物理和指导 我们推理、演算的数学这两门学科。‎ 可化短句为:从严密的综合科学体系讲,最基础的两门学科,一门是研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物理,一门是指导我们推理、演算的数学。‎ ‎(4)借助复指,把长句附加成分变成并列分句,然后用一个代词取代它。例如:‎ 无产阶级必将战胜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社会主义必将战胜资本主义、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在全世界实现的历史发展总趋势是谁也改变不了的。‎ 可化短句为:无产阶级必将战胜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社会主义必将战胜资本主义,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在全世界实现,这个历史发展总趋势是谁也改变不了的。‎ 以上几种方法常常结合起来使用。‎ 将短句变长句,主要将几个短句的主语、谓语、宾语紧缩为长句的主语、谓语、宾语,将其余内容有序地变成附加成分,如定语、状语等。例如,将以下几个短句改为长句:‎ ‎①我们毫不动摇地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②我们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③我们要学习和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可改为: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学习和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方针。‎ ‎2.主动句和被动句 在动词谓语句中,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实施者,这样的句子叫主动句,如果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受施者,就叫被动句。主动句包括一般主动句和“把”字句两种,“把”字句中“把”所构成的介宾短语在句中作状语,被动句中“被”所构成的介宾短语也作状语。有时“被”后对象省略。‎ ‎(1)强调被动者,而主动者不需要说出、不愿说出或无从说出时,就要用被动词。例如:‎ ‎①蒋介石被打败了。‎ ‎②忽而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大家才又振作精神地笑着看。‎ ‎(2)在特定的上下文里,为了使前后分句的主语保持一致,为了使叙述的重点突出,语意连贯,语气流畅,也宜用被动句。试比较下面两句:‎ ‎①在工厂里,她是有名的劳动带头人。去年工人们都选她为劳动模范。今年,她又做出了新成绩。‎ ‎②在工厂里,她是有名的劳动带头人。去年她被工人们选为劳动模范。今年,她又做出了新成绩。‎ ‎3.肯定句和否定句 同一事物的意思可以用肯定判断表示,也可以用否定判断表示。对事物做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对事物做出否定判断的句子叫否定句。这两种句式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语气的轻重强弱有差别。一般来说,否定句的语意比肯定句轻些、弱些。例如:‎ ‎①今天天气好。‎ ‎②今天天气不坏。‎ 否定句有两种类型:单重否定句和双重否定句。单重否定句中只有一个否定词,双重否定句最常见的是先后连用两个否定词,如“没有……不……”,“不……不……”,也可以用一个否定词加上否定意义的动词或反问语气。双重否定表示肯定的意思。双重否定句比一般的肯定句语气更强,更加肯定。例如:‎ ‎①古往今来,每一场真正的革命,都是大大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 ‎②古往今来,没有一场真正的革命不是大大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 有的双重否定句可用来表示一种委婉的语气。例如:“同来的人都知道,他不会不知道吧!”这句如改成肯定句,便没有委婉的语气了。肯定句、否定句转换的原则是不能改变句意。转换的关键点是否定词的运用:肯定句变为单重否定句,则将谓语变为带否定词的否定性短语;变为双重否定句,则用双重否定词对其谓语进行限制。将否定句变为肯定句则要去掉相关否定词。例如,将“他的学习成绩好”改为单重否定句,则可改为“他的学习成绩不差”;改为双重否定句,则可改为“他的学习成绩不可谓不好”。‎ ‎4.单句和复句 单句与复句的转换主要是根据意义关系改变语法结构。单句变复句的主要方法:如果是几个简单的单句,便可加上适当的关联词语组成复句,即通过关联词 语来连接分句的意义,使之成为一个有整体意义的表意单位。如果是结构复杂的单句,便可把复杂的成分分解出来,构成几个主谓结构的表意单位。单句变为复句后,表意更有整体性,更有逻辑性,更为严密。复句变单句的主要方法:将分句抽出来变为只有一套主谓结构的一个一个细小的表意单位,但要根据意义加上恰当的主语等成分,也要注意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复句变单句后,会减弱表意的整体性,但更有层次感。‎ ‎5.常式句和变式句 句子的结构有一定的形式,词语在句子里的位置也有一定的次序。例如,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定语、状语在前,中心语在后;偏句在前,正句在后。我们把句子成分或分句居于经常的、一般的位置的句子叫常式句。有时为了突出强调某一方面的意思,需要改变句子的结构形式,可以改变词语在句子里的排列位置,这就形成了变式句。常见的变式句有两类:一类是单句成分的一般次序变成特殊次序,一类是偏正复句中的分句的一般次序变成特殊次序。前者包括主谓倒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后者主要包括因果倒置句、转折倒置句、条件倒置句、假设倒置句等。‎ ‎(1)单句成分一般次序与特殊次序的变换 ‎①主谓倒置。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这是一般语序。如果次序相反,就是主谓变式句。这种现象常见于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中。例如:‎ 常式句:你怎么了?‎ 变式句:怎么了,你?‎ 主谓倒置往往是为了强调谓语,或由于说话急促而先说谓语再说主语。‎ 变换方法是将谓语提到主语之前,后面用逗号,主语放在谓语之后,句末仍用原句的句末标点。‎ ‎②定语、状语后置。定语、状语在中心语前面,这是一般的语序。如果次序相反,就是后置。例如:‎ 常式句:房后河边上有许多好看的红的、黄的、粉的石子儿。‎ 变式句:房后河边上有许多好看的石子儿,红的、黄的、粉的。‎ 定语、状语后置往往是为了使它更突出,让人们对倒置成分有深刻的印象,或者是为了调整语句结构,使语言简洁有力。‎ 变换方法是将定语或状语移到句子的后面,在定语或状语之前用逗号,句末仍用原句的句末标点。‎ ‎(2)偏正复句的分句一般次序与特殊次序的变换 复句包括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类。复句中的分句一般次序与特殊次序的变换只限于偏正复句,不涉及联合复句。偏正复句中的分句的一般次序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有时为了强调正句所表达的内容,就将正句放在前面,偏句放在后面,这就形成了特殊的次序。次序变换后,常将原来正句中表关联的词语去掉,原来偏句中表关联的词语予以保留。如果原来偏句中没有关联词语,有时还要补出来。‎ 因果倒置的例子:‎ 常式句:因为虫害严重,所以今年棉花减产了。‎ 变式句:今年棉花减产了,因为虫害严重。‎ 转折倒置的例子:‎ 常式句:他虽然生病了,但还是坚持学习。‎ 变式句:他还是坚持学习,虽然生病了。‎ 条件倒置的例子:‎ 常式句:无论天气多么恶劣,他都能按时到达岗位。‎ 变式句:他都能按时到达岗位,无论天气多么恶劣。‎ 至于其他偏正复句中的分句一般次序与特殊次序的变换,都可依照上面的例子进行。‎ ‎6.整句和散句 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相反,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叫散句。整句主要是排比句、对偶句等,散句主要是长句短句交错,非排比句、非对偶句等。整句和散句各有用处,各有修辞效果。整句形式整齐,音律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散句比较灵活,富于变化,生动感人。整句和散句交错运用则兼二者之长,既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更能使表意深刻、语意连贯。例如:‎ 在斗争中、劳动中、生活中,时常会有些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使你欢乐,使你忧愁,使你沉思,这不是诗又是什么呢?‎ 用整句或散句,或整句、散句并用,都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来确定。‎ 整句和散句互换的思考点主要是重复性用词。整句改为散句则将整句中重复使用的提示词去掉,使相关内容变为细小成分。散句改为整句则要加上重复使用的词语,使相关内容构成整齐的句式;或将句中不太整齐的并列部分修整,分别组合,变为排比句或对偶句。例如,将上例中的“时常会有些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使你欢乐,使你忧愁,使你沉思”改为散句,则为“时常会有些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欢乐、忧愁、沉思”。‎ 常见的修辞手法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 比喻主要有以下几种:‎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典型形式是:甲是乙。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值得注意: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例如:这是花的海洋。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例如:老王八你不要灌米汤。(李季《王贵与李香香》)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 ‎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的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比喻的作用: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④化冗长为简洁。‎ ‎2.比拟 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把抽象的概念当作人或物,或者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描写,这种修辞手法叫比拟。其形式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比拟主要有以下几种:‎ ‎(1)拟人。把物当人来写,赋予它人的动作或思想感情。例如: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2)拟物。把人当物写或把甲物当乙物写。例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比拟的作用: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感受到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比拟和比喻的区别:从意义上看,比喻的重点在“喻”,即“比方”,它突出的是两事物的相似点;比拟的重点则在“拟”,即“比作、当作”,它直接把甲当乙来描述。从形式上看,比喻的喻体往往以名词性词语的形式出现,表示一种实体。比拟中起比拟作用的部分则是描述性的,其表现形式为动词性词语或形容词性词语。‎ ‎3.借代 不直接说出人或事物,而借用与其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这种修辞手法叫借代。‎ 借代主要有以下几种:‎ ‎(1)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2)材料代本体。例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3)标志代本体。例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 ‎(4)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5)绰号代本人。例如:“芦柴棒”,去烧火!‎ ‎(6)专名代泛称。例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7)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8)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借代的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借喻和借代的区别:①借喻的本质是“喻”,虽然它的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但隐含着可比的对象(即本体);而借代的本质是“代”,是以事物的某种特征来代指本体,并没有可比的对象。②借喻因为是“喻”,一般可以补进“本体”和“喻词”;借代则没有可比物,无法这样补进。③借喻一般可以对未出现的本体起描写作用;借代却只能起“代”的作用,其代用的词大多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不能起描写作用。④在一篇文章中,前面出现了“××像××”的比喻句,而后文直接使用喻体,这就成了借代了。‎ ‎4.夸张 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叫夸张。‎ 夸张主要有以下几种:‎ ‎(1)扩大夸张。故意把事物说得“大、多、高、深、强”等的夸张形式。例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缩小夸张。故意把事物说得“小、少、低、浅、弱”等的夸张形式。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3)超前夸张。例如:①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②农民都说:“看见这样翠绿的麦田,就嗅出白面馒头的香味来了。”‎ 夸张的作用: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增加语言的生动性。‎ 运用夸张要注意的问题:①夸张不是浮夸,必须合乎情理,不能脱离生活的基础和依据;②夸张和真实要有一定的距离,否则就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③夸张要注意应用的场合,严肃的汇报、报告、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等文体,不宜使用夸张修辞。‎ ‎5.对偶 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组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近或相对的意思的修辞手法叫对偶。‎ 对偶主要有以下几种:‎ ‎(1)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①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②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2)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对或相反的对偶形式。例如: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②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②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对偶的作用: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②词句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使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③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记忆。‎ ‎6.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情感的修辞手法叫排比。‎ 排比主要有以下几种:‎ ‎(1)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2)句子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排比的作用: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总之,排比使文字流畅有气势,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7.设问 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回答,这种修辞手法叫设问。‎ 设问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一问一答式,即提出一个问句,紧跟着写一个答句。例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2)几问一答式,即先集中提出一连串问句,然后集中加以回答。例如:啊,‎ 是谁,这么早就把那亲爱的令人心醉的乡音送到我的耳畔?是谁,这么早就用他那吱吱哇哇的悦耳动听的音乐唤来了玫瑰色的黎明?是一个青年人。‎ ‎(3)连续问答式,即连续地使用一问一答式。例如:蒋介石总是要强迫人民接受战争,他左手拿着刀,右手也拿着刀。我们就按照他的办法,也拿起刀来。这是经过调查研究以后才找到的办法。这个调查研究很重要。看到人家手里拿着东西了,我们就要调查一下。他手里拿的是什么?是刀。刀有什么用处?可以杀人。他要拿刀杀谁?要杀人民。‎ ‎(4)只问不答式。例如:日本日立公司电机厂,五千五百人,年产一千二百万千瓦;咱们厂,八千九百人,年产一百二十万千瓦。这说明什么?要求我们干什么?‎ 设问的作用: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使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运用设问时的注意事项:①设问是自问自答,要求问句和答句要贴切,不能答非所问;②设问句应用在描写、议论、抒情的前面,以提醒读者,引起下文;③设问句要用在节骨眼上,不需要强调时,就不要用。‎ ‎8.反问 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也叫激问、反诘、诘问。‎ 反问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 ‎(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反问的作用: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文章奠定一种激昂的感情基调。‎ 设问和反问的区别:设问是自问自答,有问有答,答在问外;反问寓答于问,有问无答。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设问句有答语,往往在篇首或段首,目的是提醒读者注意,且必须用问号;反问句不必作答,问中已有明确答案,常常在段中或末尾,目的是加强语气,表示强 烈的感情,所以有时可用叹号。‎ ‎9.反复 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反复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词语反复。为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词语,以达到强调的目的。例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2)词组或句子反复。有时为了表达内容或者结构安排的需要,要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个词组或句子。例如: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这里连续三次反复使用“原来是这样的”,表明了香雪此时的快乐心情。)‎ ‎(3)语段反复。在诗歌和小说中最为常见。鲁迅在小说《祝福》中,不惜笔墨,连续两次重复以“我真傻,真的”开头的一大段,一方面表达祥林嫂丧夫失子后的痛苦心情,同时也反映了鲁镇的人们对她的冷漠,有力地批判了摧残中国劳动妇女的封建礼教。‎ 反复的作用:不仅能起到强调作者感情、充分表达作者思想的作用,还能增强文章的气势。‎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