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进入生命的夕阳黄昏,才理解了“雨”这个简单的汉字里,包容着人生四季。 ‎ ‎②按着化学的分子式来解读雨,是H2O的气体,在天空中合成为水,然后返还到地面上来的物质。它在不同季节,有着变形的本能:春雨悄然无声,充满了孩子气的稚嫩和温柔,像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那般,形象上有点腼腆;夏雨滂沱,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量,就如同一个人从童年进入青年时期,显示出________的阳刚气势;秋天的雨声,欢乐的音符里掺杂进一些忧伤的咏叹,淅淅沥沥不绝于耳,除去让人看见果实的成熟,感到收获的喜悦之外,还容易让人联想起(  )的诗句,这是人与自然同时走向成熟的标志;到了冬天,雨的体形变为片片白雪,与老人的银发一色,这寓意人已经走到了生命暮年。‎ ‎③步入老年,我更加喜欢雨了,尤其偏爱在雨天散步。我惬意地打着一把雨伞,在雨中________时,倾听着人生四季中雨的各种音韵旋律:少年时无拘无束的童真,青年时的学海苦渡,中年时在“老君炉”中之修炼,花甲之后的心若静水……在雨中回眸人生的苦乐酸甜,与在书斋中伏案回忆往事,是________的两种境界。后者因为缺少了雨作衬托,如同人生戏剧少了背景,多少有点禅佛________的意味;而把记忆带到雨中来燃烧,不仅可以转化为助燃之剂,雨在此刻还能升华记忆的色彩,让记忆铭刻上雷鸣与电闪,成为浪漫的咏叹和感伤的抒情。‎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而把记忆带到雨中来燃烧,不仅可以升华记忆的色彩,雨在此刻还能转化为助燃之剂,让记忆铭刻上雷鸣与电闪,成为浪漫的咏叹和感伤的抒情。‎ B. 而把记忆带到雨中来燃烧,不仅可以转化为助燃之剂,雨在此刻还能升华记忆的色彩,让记忆铭刻上雷鸣与电闪,成为浪漫的抒情和感伤的咏叹。‎ C. 而把记忆带到雨中来燃烧,不仅可以转化为助燃之剂,雨在此刻还能升华记忆的色彩,让记忆铭刻上雷鸣与电闪的音韵,成为浪漫的咏叹和感伤的抒情。‎ D. 而把记忆带到雨中来燃烧,不仅可以升华记忆的色彩,雨在此刻还能转化为助燃之剂,让记忆铭刻上雷鸣与电闪的音韵,成为浪漫的抒情和感伤的咏叹。‎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B.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C.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D.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无与伦比 形单影只 大相径庭 当头棒喝 B. 无与伦比 踽踽而行 迥然不同 晨钟暮鼓 C. 美轮美奂 形单影只 迥然不同 当头棒喝 D. 美轮美奂 踽踽而行 大相径庭 晨钟暮鼓 ‎【答案】‎ ‎1. D ‎ ‎2. D ‎ ‎3. B ‎ ‎【解析】‎ ‎1.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成为浪漫的咏叹和感伤的抒情”搭配不当,应为“成为浪漫的抒情和感伤的咏叹”,可排除A、C两项;“让记忆铭刻上雷鸣与电闪”残缺宾语,后面应添加“的音韵”,可排除A、B两项;“不仅可以转化为助燃之剂,雨在此刻还能升华记忆的色彩”语序不当,应该为“不仅可以升华记忆的色彩,雨在此刻还能转化为助燃之剂”,可排除B、C两项。故选D。‎ ‎2.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题中A、B、C三项都是写春雨,与原文语境不合。D项,写的是秋雨,同时又与前文“忧伤的咏叹”相照应。故选D。‎ ‎3.‎ 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无与伦比:没有能够比得上的。多含褒义。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形单影只:形容孤独,没有伴侣。踽踽而行:形容独自走路孤零零的样子。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迥然不同:形容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当头棒喝:佛教禅宗和尚接待来学的人的时候,常常用棒一击或大声一喝,促其领悟。比喻促人醒悟的警告。晨钟暮鼓:指寺庙中早晚报时的钟鼓声,可以用来形容寺院僧人的生活。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也形容时光的流逝。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第一横线处如果用“美轮美奂”,就用错了对象,应该用“无与伦比”。可排除C、D两项。第二横线处,强调在雨中独自漫步,不强调没有伴侣,应该用“踽踽而行”,可排除A、C两项。故选B。‎ ‎【点睛】‎ 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赵法生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出自《周易•文言传》,大意是经常行善的人家会有许多可以庆贺的事,经常做恶事的人家会有许多灾祸在等着它。初看起来,这句话是在讲报应,其中也的确含有报应的含义,但是作为儒家文献的《易传》,这话与佛道两家的报应观念又有所不同。‎ 儒家的主流观点不太强调报应,因为儒家道德修养的目标是成为君子,而成为君子的首要条件,就是明白义利之辨。孔子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孟甚至要求他们的弟子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他们认为,仁义既是天道,也是人道,为仁义而牺牲,死得其所,会使生命获得永恒意义。‎ 钱穆先生曾经将儒家人生观与其他文明宗教相比较,说儒家的君子,他们居仁由义不是为了获得好处,不管它是来自今生还是来世。而且君子人格恰恰是要超越这种功利主义的考虑,他不把道义当作手段,而是当作目的本身。‎ 儒家要求君子超脱私利的羁绊,并不是不考虑个人利益,而是对此有独特的理解。杀身成仁是君子的担当和境界,实践仁义礼智信也经常意味着要放弃一些个人利益。但总的来看,长远来看,道德对于人生和社会都是有益的。‎ 讲仁爱奉献的儒家道德何以有利于人生?说到底,违反道德的行为可以得利于一时,却难以长久持续。比如一个“信”字,欺诈或许能够短期获利,但是长此以往必然臭名远扬。那些讲诚信的人虽然有时也吃亏,但能获得广泛的信誉和信任,事业便越做越大。‎ 道德与利益的问题,又被称为德福关系问题,也是西方道德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看到,有德者未必有福,享福者未必有德,这一矛盾如何解决?哲学家康德认为,经由上帝审判之后,德与福最终能够实现一致,作恶者将会下到地狱,而行善者将会升入天堂,于是公平正义最终得以实现。可是,儒家没有上帝观,有人经常行善却穷困潦倒,有人作恶多端却福寿俱全,如何解释这种情况呢?儒家对此的回答是:家庭。一个人的积德行善未必能改善自己的处境,当然,一己之私也不是儒家人的初衷。但客观上一定会为他的后代积下“阴德”;一个人作恶多端,尽管能做高官,骑骏马,但他的债务将由子孙偿还。通过引入家庭和时间两个因素,儒家也成功解决了德福表面上的矛盾。‎ 那么,现实中是否真是如此?城市兴起的时间较短,不易觉察,但在乡村中则常常应验。常听有年纪见识多的村里老人说,凡是目前发展不错的家庭,现在有出息的人,祖先父辈多是厚道人。我们看历史上那些传承久远的世家大族,比如范仲淹、曾国藩等家族,人才辈出,福泽绵长,乃是因为他们将深厚的文化底蕴凝结为优良的家教传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子孙的优良品格。这也算是对“积善人家论”的经验证明。因此古人也说:“德者,得也。”这种观点长期以来深入人心。‎ 所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并非迷信,而是儒家历史理性的结晶。它以儒家的成德之教为思想基础,强调德行修养和与人为善才是一个家庭长期繁荣兴盛的根本保障,不但在义理上可以说得通,在现实中也有经验的证实,反映了儒家古老透彻的人生智慧。‎ ‎(《光明日报》)‎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易传》所说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虽然也含有报应的含义,但与佛、道两家的报应观不同,与西方的德福观也有区别。‎ B. 儒家道德修养超越了功利主义的考虑,目标是成为君子,同时也是为了给后代积下“阴德”。‎ C. 明白义利之辨是成为儒家君子的首要条件,君子为了仁义不但可以放弃一些个人利益,而且必要时可以牺牲自己。‎ D. 儒家要求君子超脱私利,但实践仁义礼智信却能在更大范围、更长远的时间产生对人生和社会的益处。‎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在文中通过与佛、道及西方哲学的具体对比,深刻地阐释了儒家报应观念的独特性。‎ B. 文中引入康德对现实生活中德福矛盾现象的解说,是为了说明儒家对这一问题的解说只是解决了德福表面上的矛盾。‎ C. 文章运用引用、对比、举例、比喻等多种论证方法展开论证,让读者对“积善”的意义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D. 本文从“积善”与“报应”这一话题出发,从个人修养、家族传承和社会效应三个层面阐述了儒家独特的福报观。‎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孔孟认为,仁义是天道,也是人道,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可以让生命获得永恒的意义。‎ B. 钱穆先生的研究表明,儒家君子居仁由义非为“余庆”,非惧“余殃”,道义本身就是他们的目的。‎ C. 在儒家那里,“积善之家”的“家”被赋予了时间因素,常用来指那些传承久远的家族。‎ D. “阴德”之说在乡村常常应验,而在城市中不易觉察,表明儒家古老透彻的人生智慧源于传统的农业社会。‎ ‎【答案】‎ ‎4. B ‎ ‎5. D ‎ ‎6. D ‎ ‎【解析】‎ ‎4.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同时也是为了给后代积下‘阴德’”错。儒家君子如果有“给后代积下‘阴德’”的目的,也就不能说是“超越了功利主义”了;原文第三段说:“儒家的君子,他们居仁由义不是为了获得好处,不管它是来自今生还是来世。”‎ ‎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原文倒数第二段开头说,“阴德”之说在城市中不易觉察的原因是“城市兴起的时间较短”。‎ ‎6.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文中没有把儒家因果报应观与佛、道“具体”对比;B项,文中引入康德对现实生活中德福矛盾现象的解说,是为了引出儒家德福观的内容并与之对比、衬托;C项,文中没有运用比喻论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鉴宝 聂鑫森 夕阳西下时,五十岁出头的阳欣走出了他下榻的北城宾馆。他的鼻翼有力地翕动了几下,分明嗅到有饭菜的芬香自西边的一条小街飘来,心中一喜:那儿该有个好吃处!‎ 阳欣是个著名的文物鉴定家,供职于南方的一家省级博物馆。他的强项是古瓷鉴定,已有十几本专著问世。他之所以来到这北地小县,是该县博物馆邀请他来看一看历年库存的一批古瓷器,帮忙“掌掌眼”,以便向公众开放展览。‎ 阳欣还是个美食家,不但会吃,而且会做,没事时喜欢琢磨各种菜品的制作。家中小院种着许多花草,芙蓉花、晚香玉、马齿苋、荠菜、小青竹……他随手采来便可成为菜肴的原料。比如用芙蓉花和豆腐做成“雪霁羹”,洁白的豆腐上飘着淡红的花瓣,真如雪后飞霞;小笋子出土时,拔几根洗净去皮,切成细段,下油烹炒后,再打两个鸡蛋,煎出黄中泛翠的“金镶玉”。至于各种禽畜之肉,他都有妙法烹饪。朋友称他是“儒厨”,因为他做的菜既有书卷气,也有诗的想象,调和五味,管领水火,一般的烹饪师难以比肩。‎ 他七弯八拐走进了这条小街,从油烟味中知道这些小饭馆多以牛羊肉为主要菜料。北地多牛羊,取之方便,但不知烹饪得怎样。他喜欢清静,便走进了街尾的一家门脸很小厅堂很小且没有一个客人的“习均羊肉馆”。刚到门前,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迎了上来,殷勤地说:“先生,里面请。”‎ 阳欣看了看小伙子,眉清目秀,上下也穿得干干净净,就点了点头,跟着走进厅堂,挑一张桌子,坐下来。小伙子手脚麻利地泡上茶,然后递上单薄的菜单。阳欣猜测,这小饭馆的名字应该是小伙子的名字,这冷清劲说明生意不好,只好老板、厨师、跑堂一肩担。‎ 阳欣扫了一眼菜单,说:“我先点个焦酥羊肉,来二两酒,好吗?”习均喊声“好咧”,进厨房去了。随即,厨房里的刀、砧、锅、勺也响了起来。过了一阵,一大盘焦酥羊肉端了上来,还有一把小酒壶和一只小酒盅。阳欣斟上酒,不忙着喝,先举筷夹了一块焦酥羊肉放进口中,细细品嚼。嚼着嚼着,他眉头皱起来了,然后把筷子重重一搁,叫道:“小习,你来!”‎ 小习慌忙跑过来,毕恭毕敬地站着。‎ ‎“这不行,焦过头了,有糊味;却又不酥,咬着粘牙,你得重炒!”‎ 小习和气地说:“先生,对不起,我重炒,您稍候。”焦酥羊肉再次端上来时,阳欣又尝了尝,依旧说:“难以下咽,谁教你的活?”‎ ‎“一个乡下厨师,还花了两干元拜师钱哩。先生,我再炒一次试试。”‎ 阳欣叹了口气,说:你是个老实厚道人,就别浪费材料了。你到街上去买几个小秋梨来。今儿我反正没事,教你几招。”‎ 习均飞快地去买了梨来。‎ 阳欣系上围腰,走进了厨房。厨房很洁净,各种菜料、配料、调料摆放得井井有条,这让他有了一种“技痒”的感觉。‎ 先炒焦酥羊肉。阳欣取一块肋条羊肉,去骨,烙去残存的毛后用温水浸泡一阵,再刮洗一净,升起猛火,放入锅里烹煮。煮熟后捞出来又清洗一遍,装入盆内(皮朝下),放入盐、糖、拍破的葱和姜,还有桂皮、料酒……‎ 阳欣接着做梨丝爆羊肉。习均记住了,切条的羊肉爆炒到快出锅时,才将洗净切好的粗梨丝放入,铁铲搅拌几番,赶快入盘,又香又脆,这条街上没有这道菜。‎ 习均特意寻出一瓶茅台,一老一少,坐在小厅堂里边吃边聊。‎ 临走时,阳欣搁下五百元钱,说:“你不要推辞,先放下。庖厨虽小艺,却不可不读书明理。你先把这两道菜推出去,准火!明天傍晚我再来,再教你做两道菜。”‎ 四天过去了。第五天的傍晚,阳欣没有来!习均想:只知道这个人叫阳欣,住在北城宾馆,是那里的大厨师吧?明天上午一定去找找他。‎ 北城宾馆没有叫阳欣的厨师!习均却从住房登记册上看到订房间的单位是县博物馆,便又赶快去了那里。‎ 年轻的馆长听了原委,哈哈大笑。‎ ‎“习均,你遇到高人了。他是文物鉴定专家,不到一个星期,把馆里的古瓷都鉴定了一遍。还会鉴人,说你是个可以造就的厨师,为人忠厚、谦和,脑瓜子也灵,所以要帮帮你。”习均愣了,然后问:“阳先生呢。”“他家里有事,匆匆回南方去了。他给你用宣纸写了个匾额,又用小楷字写了一叠菜谱,托我交给你,还嘱咐我们,如上馆子就到你那里去。制匾的钱,他也留下了。”‎ 习均展开一张四尺宣纸,上写六个隶字:一街香羊肉馆;落款是:湘人阳欣。‎ 习均的手抖动起来,泪花哗哗地涌出了眼眶。‎ ‎(有删节)‎ ‎7.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写阳欣嗅到饭菜芳香时心中一喜,这一细节既符合人物的社会身份,暗合人物的兴趣爱好,又推动了情节发展。‎ B. 对阳欣作为美食家的介绍,生动而富有诗意,体现了他作为“儒厨”的文化修养,这样写主要是为了表现阳欣的厨艺高超。‎ C. “习均羊肉馆”地处街尾,且门脸和厅堂都很小,导致了生意非常冷清,习均只好身兼数职,老板、厨师、跑堂一肩担。‎ D. 小说细致地描写了阳欣烹饪羊肉的过程,不仅展示了他的高超的厨艺,也可以看出习均积极认真、潜心学艺的态度。‎ ‎8.结合全文分析阳欣的形象特征。‎ ‎9.小说以“鉴宝”为题,但大量篇幅似与“鉴宝”无关,这样安排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答案】‎ ‎7. BD ‎ ‎8. ①业务精湛;②厨艺高超,富有生活情趣;③善于识人;④待人热忱,古道热肠;⑤文化修养深厚。 ‎ ‎9. ①小说大量篇幅似与“鉴宝”无关,实则围绕“鉴宝”展开。阳欣受县博物馆之邀因鉴宝而来,在鉴宝结束后而去;其间机缘巧合结识习均,发现习均身上宝贵品质并热情相助。②小说大量篇幅似与“鉴宝”无关,实际上“鉴宝”暗喻“鉴人”,以“鉴宝”为题,凸显人物形象。阳欣作为文物鉴定专家,既能“鉴宝”又能“鉴人”。③借“鉴宝”引发读者的认识与思考,深化小说主旨。发生在鉴宝专家与市井百姓之间的故事温暖感人,小说蕴含着对阳欣的赞赏,同时也呼唤人与人之间建立朴素而美好的情感。 ‎ ‎【解析】‎ ‎7.试题分析:A项,“符合人物的社会身份”错误;C项,“地处街尾,且门脸和厅堂都很小,导致生意非常冷清”。‎ ‎8.试题分析: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业务精湛”“厨艺高超,富有生活情趣”“善于识人”“待人热忱,古道热肠”文化修养深厚”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9.试题分析:和足以从“鉴宝”和情节的关系:围绕“鉴宝”展开,和人物塑造的关系:“鉴宝”暗喻“鉴人”,和主旨的关系:深化小说主旨回答。‎ 点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含义的分析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进行分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答,深层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此题注意从情节、人物和主旨的角度作答。‎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携程旅游最新发布的《2017中国旅游者意愿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客人消费升级,旅游超过购房买车等成为消费的首选必需品,98%的受访者今年有出游意愿。旅游成为消费的重要支出,五成以上的人计划全年旅游花费在年收入的10%以上,旅游已经成为国民消费的重要支出。19%的人将把收入的20%以上用于旅游。云南、四川、海南,日本、泰国、美国等成为首选的国内外旅游目的地,60%的人旅游首选出境游。‎ 报告显示,今年游客外出旅游意愿持续高涨。其中,出行频次在1~3次的受访者占比最高,达72%,其次是计划出行4~6次的受访者,占比19%,2017年计划出行7次及以上的高频旅行者,占比在10%左右。‎ 报告显示2017年,居民在旅游上的消费将不断升级,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追求,八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旅游是其休闲娱乐的首要消费方式。73%的受访者表示,今年在旅游上的人均预算将超过1万元,其中32%的游客预计花费在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占比最高。还有10%的受访者今年的旅游消费将超过5万元。‎ 报告认为,消费者愿意增加支出用于入住更好的酒店、品尝美食和体验优质服务,旅行社推出的纯玩团、臻品游、定制旅游、自由行等产品受到消费者追捧,国人认为在旅游上支出是“花钱买幸福感”。‎ 报告显示,2017年出游,31%的旅行者最关注安全因素,占比最高,包括目的地近期是否发生过自然灾害,恐怖袭击,或是否有治安方面的不确定因素都会成为制定旅行计划的重要考量。其次是环境因素,25%的旅行者最关注目的地环境,污染、雾霾等都会让消费者减少对一个目的地的兴趣。还有15%的旅游者最关注目的地对游客的友好程度。此外,航班和签证的便利程度也影响着旅游者的意愿和偏好。‎ 调查显示,除了探索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外,减压、增进与家人朋友的关系,也成为国人旅游的重要理由,去异地异国享受医疗教育等服务、避雾霾等也成为旅游的动机。‎ 此外,调查显示,随着中国旅行者经验越来越丰富,自由行成为更理想的出行方式。2017年,58.6%的旅行者希望通过自由行的方式出游。跟团旅游依然是重要的旅游方式,有三成游客选择,特别是出境游,约有一半的游客选择跟团。除了自由行、跟团游,定制旅游将在2017年迎来爆发式增长,10%的旅行者有意尝试定制旅游。‎ ‎(摘自2017年3月27日《2017中国旅游者意愿调查报告》)‎ 材料二 云南是旅游大省,因为发生多起伤害游客的恶性事件,近年来饱受诟病。4月15日起,《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正式施行,力图彻底解决旅游乱象。“五一”期间,由于一些热门旅游购物景点被要求停业整顿,同时旅游团项目数量大幅缩水,云南部分旅游经营者的业绩较往年也有所下降。虽然团费有所上涨,但游客体验满意度也在增加,刚从昆明游玩回来的李先生说:“全程没有导游强迫购物,我们玩得非常舒心。”‎ ‎(2017年5月3日《经济日报》)‎ 材料三 从自由行主题角度来看,50.7%用户偏好文化体验游,而且该主题的旅游渐向20—40岁青年、中年群体拓展。可见,文化旅游渐渐受到旅客的追捧,市场空间不断扩大。2016年热销景区门票前十强中,以北京景区数量最多;同时,历史文化类占四成。随着文化旅游市场迅速发展,历史文化类旅游这种具有文化教育意义的资源成为热门产品。‎ ‎(摘自《2016年我国文化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10.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我国旅游业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大众旅游的意向或现状,都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实状况。‎ B. 材料一和材料三表明我国旅游市场正在迅速发展,因此材料二所反映的云南旅游业绩下降情况,只是旅游整顿造成的暂时现象。‎ C. 材料一所列数据所表现的只是旅游者的意愿,不同于材料三的数据所反映的是旅游的现实情况,所以不具有真实性,其参考意义不大。‎ D. 三则材料都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以及广大游客的旅游消费需求,给旅游企业很好的借鉴,可促进旅游市场的发展。‎ ‎1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 )‎ A. 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的侧重游客旅游意向的调查了解,有的侧重旅游现状的客观报道,有的侧重某种类型的旅游现状及趋势的分析。‎ B. 相对于材料一和材料三,作为新闻报道的材料二,内容更具有时效性,报道了旅游市场最新发生的、引人关注的事件,新闻价值更大。‎ C. 材料一作为调查报告,内容的条理性强,语言平实准确,注意用数据说话,客观真实,其主要目的是为旅游者的出行提供参考。‎ D. 材料二印证了材料一中部分旅行者“最关注目的地对游客的友好程度”这一内容,说明伤害游客的恶性事件频发会影响客流量。‎ ‎12.如果你是一位旅游市场的决策者,读了上述材料,你会从中得到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 ‎【答案】‎ ‎10. A ‎ ‎11. C ‎ ‎12. ‎ ‎(1)抓住当前我国旅游业勃勃发展的大好时机。(2)改善旅游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3)开发旅游资源,占领文化旅游市场。(4)甄别旅游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旅游服务。 ‎ ‎【解析】‎ ‎10.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B项,“云南旅游业绩下降”说法不准确,扩大范围;C项,“不具有真实性,参考意义不大”错,也有参考意义;D项,“三则材料都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错,只有材料三反映了发展趋势。故选A。‎ ‎11.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C项,“其主要目的是为旅游者的出行提供参考”错,主要目的应该是为旅游市场决策者提供依据。故选C。‎ ‎12.此题考核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中的内容概括要点,然后整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重点注意专家、学者的观点。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在句子“中国客人消费升级,旅游超过购房买车等成为消费的首选必需品”“居民在旅游上的消费将不断升级,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追求,八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旅游是其休闲娱乐的首要消费方式”“31%的旅行者最关注安全因素”“其次是环境因素”“除了探索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外,减压、增进与家人朋友的关系,也成为国人旅游的重要理由,去异地异国享受医疗教育等服务、避雾霾等也成为旅游的动机”“可见,文化旅游渐渐受到旅客的追捧,市场空间不断扩大”“随着文化旅游市场迅速发展,历史文化类旅游这种具有文化教育意义的资源成为热门产品”谈自己的启示。‎ ‎【点睛】‎ 新闻调查提建议、谈看法的题目一般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概括,不是针对此现象信马由缰,海阔天空,甚至提出和文章内容不相关或相悖的观点,而是对文中相关的专家的观点的概括和总结。同时注意介绍的一些成功的案例会存在的问题,成功的地方坚持,存在的问题要避免。‎ 评卷人 得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高适者,渤海蓨人也。……天宝中,海内事干进者注意文词。适年过五十,始留意诗什,数年之间,体格渐变,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已为好事者称颂。宋州刺史 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解褐汴州封丘尉,非其好也,乃去位,客游河西。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节上前。‎ 及翰兵败,适自骆谷西驰,奔赴行在,及河池郡,谒见玄宗,因陈潼关败亡之势。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至成都,八月,制曰:“侍御史高适,立节贞峻,植躬高朗,感激怀经济之略,纷纶赡文雅之才。长策远图,可云大体;谠言义色,实谓忠臣。宜回纠逖之任,俾超讽谕之职。可谏议大夫,赐绯鱼袋。”适负气敢言,权幸惮之。二年,永王璘起兵于江东,欲据扬州。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上奇其对,诏与江东节度来瑱率本部兵平江淮之乱,会于安州。师将渡而永王败,乃招季广琛于历阳。兵罢,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乃左授太子少詹事。‎ 未几,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迁彭州。剑南自玄宗还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百姓劳敝,适因出西山三城置戍。代宗即位,吐蕃陷陇右,渐逼京畿。适练兵于蜀,临吐蕃南境以牵制之,师出无功,而松、维等州寻为蕃兵所陷。代宗以黄门侍郎严武代还,用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食邑七百户。永泰元年正月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适喜言王霸大略,务功名,尚节义。逢时多艰,以安危为己任,然言过其术,为大臣所轻。累为藩牧,政存宽简,吏民便之。有文集二十卷。而有唐已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13.下列对选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 B. 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 C. 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 D. 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宝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先秦没有年号,秦及秦以后才有年号的出现。‎ B. 刺史,官职名。汉武帝时设置,“刺”,“检核问事”之意。‎ C. 绯鱼袋,指绯衣与鱼符袋。旧时朝官的服饰。唐朝时五品以上的官员着绯袍,佩银鱼袋。‎ D. 京畿一词出现于唐朝,当时将长安城周边地区分为京县和畿县,京城所管辖的县为京县,京城的旁邑为畿县,统称京畿。‎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高适擅长写诗,又有过人的才识,因而受到赏识,做了刑部侍郎等官,是自唐以来在政治上发迹高升的唯一一位诗人。‎ B. 高适忠心耿耿,直言敢谏,招致李辅国等权贵的忌恨,故因谗言由谏议大夫一职降为太子少詹事职务。‎ C. 高适有政治远见,曾判断永王叛乱必定失败,肃宗下诏命高适和江东节度使来瑱率本部兵一起平定江淮的叛乱,结果轻而易举地打败了永王。‎ D. 高适喜欢谈霸王之道的大方略,把国家安危作为己任,又讲究节义,但是他的言谈超过了他的实际本领,所以为大臣所轻视。‎ ‎16.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解褐汴州封丘尉,非其好也,乃去位,客游河西。‎ ‎(2)适练兵于蜀,临吐蕃南境以牵制之,师出无功,而松、维等州寻为蕃兵所陷。‎ ‎【答案】‎ ‎13. C ‎ ‎14. A ‎ ‎15. C ‎ ‎16. (1)他脱去平民衣服(开始做官),担任汴州封丘县尉,这个官职不是他乐于做的,于是(他)辞去职位,开始在河西地区客游。‎ ‎(2)高适就在蜀中练兵,军临吐蕃南境,来牵制其(进逼京郊的)兵力,但出师没有建立功勋,而松州、维州等地不久被吐蕃所攻陷。 ‎ ‎【解析】‎ ‎13.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初”为时间词,应断开,据此排除B、D两项;“肃宗闻其论谏有素”中“论谏有素”为主谓短语,不应断开,据此排除A项。故选C。‎ ‎14.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A项,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才有年号的出现。故选A。‎ ‎15.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C项,“结果轻而易举地打败了永王”错误,永王不是高适和江东节度使来瑱率兵打败的。故选C。‎ ‎16.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注意,解褐:开始做官;乃:于是;好:乐于做;客游河西:省略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开始在河西地区客游;练兵于蜀:介宾短语后置句,在蜀中练兵;寻:不久;为蕃兵所陷:被动句,被吐蕃所攻陷。‎ ‎【点睛】‎ 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高适,是渤海蓨县人。……天宝年间,海内各地凡是拜谒要求上进的人都很注重文词。高适年纪已超过五十岁,才开始留心于诗歌,几年之内,他的诗歌的体例风格渐渐发生变化,以气质取胜,自己也因此自豪,他每吟一篇,便被诗歌爱好者所传诵和赞美。宋州刺史张九皋认为高适是一位奇才,举荐他于有道科。当时右丞相李林甫擅权专政,不重视文雅之士,只按一般的举子对待他。他脱去平民衣服(开始做官),担任汴州封丘县尉,这个官职不是他乐于做的,于是(他)辞去职位,(开始)客游于河西地区。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见到他,认为他是个异才,便上表举荐他做左骁卫兵曹,在哥舒翰幕府中做掌书记,曾跟随哥舒翰入朝,哥舒翰在皇帝面前把高适大大夸奖了一番。‎ 等到哥舒翰打了败仗,高适从骆谷向西逃走,奔赴皇上所在的地方,到了河池郡,觐见唐玄宗,于是陈说潼关一战失败的情况。唐玄宗嘉奖他,不久便升为侍御史。到了成都,八月份,唐玄宗下诏说:“侍御史高适,忠贞立节,身正品高,胸怀经国济世的谋略,腹有雅丽高赡的文才。他善于谋长远之计,有合于国之大体;正直敢言,义形于色,实在是一位(难得的)忠臣。适合当回转纠远的职务,让他担任讽谕的官职。可任命他为谏议大夫,赐绯鱼袋。”高适正气凛然,敢于直言,权贵宠臣,都很害怕他。至德二年,永王李璘在江东起兵造反,想占领扬州。起初,太上皇李隆基以诸王分镇各道,高适极力进谏,认为此议不可行。及至永王反叛,肃宗听说高适曾经劝阻诸王分镇一事,于是召他来谋平叛之事。高适便陈述江东的利与弊,并认为永王必败。肃宗感到他的对答不平常,下诏命高适和江东节度使来瑱率本部兵一起平定江淮的叛乱,在安州会师。大军即将东渡,而永王已兵败如山倒,于是招降叛将季广琛于历阳。平叛战争结束后,李辅国很忌恨高适的正直敢言,在皇上面前说他的坏话,于是(高适被)降职授予太子少詹事职务。‎ 没多久,蜀中兵乱,高适出任蜀州刺史,转为彭州刺史。剑南地区自从玄宗回长安京都后,在梓州和益州二州各设置一节度使,百姓负担太重,劳顿疲惫,高适于是出西山三城设置戍卫。代宗即位后,吐蕃攻陷陇右,渐渐逼近京城长安郊外。高适就在蜀中练兵,军临吐蕃南境,来牵制其(进逼京郊的)兵力,但出师没有建立功勋,而松州、维州等地不久被吐蕃所攻陷。代宗用黄门侍郎严武取代高适的职务,让高适返回朝廷,任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食邑七百户。高适于永泰元年正月去世,追赠礼部尚书之职,谥号为“忠”。高适喜欢谈霸王之道的大方略,以追求功名为务,又讲究节义。他生逢国家多难之时,常把国家安危作为己任,然而他的言谈,超过他的实际本领,所以被大臣轻视。历任地方州牧郡守,为政从宽从简,官吏和人民都感到方便。有文集二十卷。自唐以来,诗人在政治上发迹高升的,只有高适而已。‎ 评卷人 得分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醉中感怀 陆游 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青衫犹是鵷行①旧,白发新从剑外生。‎ 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②夜分明。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③出塞声。‎ 注:①鹓(yuān)行:喻指朝官的行列。②刁斗:古代军中用具,白天用来烧饭晚上敲击巡更 ‎③檀槽:用檀木做的弦乐器上的格子,这里指代军乐。‎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的首联写诗人早年被君王记住,足见其被君王赏识器重,而如今他已经成为一个客居边城,心神俱疲的人。‎ B. 诗的开头两句于今昔变化对比之中流露出诗人离群索居的悲凉情调,久沉下僚,白发新生,足见其壮志未酬。‎ C. “青衫”,古制文官低品阶官服为青色,后泛指官职卑微,与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青衫”的意思相同。‎ D. 前四句主要通过描写的表达方式写自己的遭遇和感慨,尾联两句直抒胸臆,深刻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无奈和激愤。‎ ‎18.本诗“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历来被世人称道,请试着加以赏析。‎ ‎【答案】‎ ‎17. D ‎ ‎18. ①内容:这一联描写了一幅旌旗飘荡、秋风惨淡、刁斗声声的边塞军营画面,唤起诗人对军中戎马生涯的怀念和向往。②情感:衬托诗人壮志难酬的凄凉形象,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功业难就的情感。 ‎ ‎【解析】‎ ‎17.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考生对于诗歌内容和手法的把握。选项中,D项,“要通过描写的表达方式”错误,诗歌前四句主要通过记叙的方式写自己的遭遇和感慨。‎ ‎18.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从内容和情感两方面加以赏析”要求考生从“内容和情感”角度赏析“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这一联描写了一幅旌旗飘荡、秋风惨淡、刁斗声声的边塞军营画面,唤起诗人对军中戎马生涯的怀念和向往。衬托诗人壮志难酬的凄凉形象,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功业难就的情感。‎ 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第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 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 评卷人 得分 五、情景默写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里写自己回乡后喜话家常,以琴书为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王勃《滕王阁序》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山岭平原辽阔、河流湖泽纡回的壮丽图景。‎ ‎(3)李密在《陈情表》中以乌鸟反哺作比表达孝道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 ‎【答案】悦亲戚之情话 乐琴书以消忧 山原旷其盈视 川泽纡其骇瞩 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 ‎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根据提示选准句子,同时注意“盈”“纡”“瞩”的写法。‎ 评卷人 得分 六、语言表达 ‎20.仿照示例,感受和理解下面两个画面形象的内在含义,请为它们分别设计画外音,要求中心明确,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 画面:一个女孩在“有需要可自取”的零钱箱前驻足,把自己手中的硬币放了进去。‎ 画外音:你相信良善,提供便利;我心怀感恩,传递爱心。‎ 画面一:一个行动缓慢的老人脱下帽子,向停车礼让他的司机深深鞠躬致谢。‎ 画外音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面二:四川九寨沟地震中,前方落石滚滚,一个身着迷彩服的士兵与人们逆向奔跑,跑向救灾前线。‎ 画外音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画外音一:人心在互相体谅中温暖,世界在相互礼让中美丽。或者:长辈是晚辈最好的教科书,今天,我向您鞠躬。 画外音二:他们也是血肉之躯,却义无反顾;他们也有家人朋友,却无惧无畏。或者:你的一举一动,都流淌着与人民群众心心相通、血浓于水的深情。 ‎ ‎【解析】‎ 试题分析:仿写有嵌入式仿系、续写式仿写,‎ 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无论是哪种都注意一个原则,即“形似”“意谐”。形似,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结构、修辞方式及句式上相似。为此,要对例句的结构运用的修辞方法,句式进行分析,弄清例句的“骨架”,外形,这样才能进行仿写。本题要注意要求中的修辞和句式要求。‎ ‎21.一位大学生受邀回高中母校做报告,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错误用语写在横线上。‎ 这次能拨冗回母校汇报我的学习和生活,不胜荣幸。在校史馆中我看到很多事业有成的校友忝列校史名人录,非常羡慕也非常惭愧。学生不才,有几幅墨宝奉送给校史馆,敬请惠存。今天有许多恩师在座,我来不及一一拜谢,一定另找时间去府上拜访,当面赐教。我的发言也许有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答案】拨冗 忝列 墨宝 赐教(文中主语是“我”,不对) 也许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解答此题一般应注意语看准交际对象,掌握分寸;适应交际场合,巧妙用语;把握不同语体,用语准确;明确交际目的,有的放矢;注意谦敬遣词,恰如其分。“拨冗”, 具有文言色彩的客套话,意思是说,请对方推开繁忙的工作抽出时间来(做某件事情)。不能用于说自己。“忝列”谦词,有愧于排列在其中。不能用于形容别人。“墨宝指珍贵的书法真迹、也用来尊称别人写的字或画。这里用于形容自己的字画不合适。“亲临”,亲赴,亲身到达。不能用于说自己去恩师家拜访,语境错误。“也许”表达不够谦虚,应该去掉。‎ 评卷人 得分 七、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天地有大美,于简单处得;人生有大疲惫,在复杂处藏。‎ ‎(2)人,一简单就快乐,但快乐的人寥寥无几;一复杂就痛苦,可痛苦的人却熙熙攘攘。更多的人,要活出简单来不容易,要活出复杂来却很容易。‎ ‎(3)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丁尼生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人间有大美 成长的过程中对于动物的审美,往往也仅及皮毛(包括对人)。对蜘蛛的厌恶和对鱼的喜欢,实际上都无多少道理——我相信对形体构造的美学标准。人类有其先入为主的理念深埋于心。比如鱼的大多数显示出的柔润和美感,完美的曲线和灵动的身肢让人怜惜,而其它一些莫名其妙乱长的禽兽昆虫,则只配一脚踢死。‎ 每个人都会自然过渡到不用童话或寓言的眼光,去看待其它生物的时代。问题是即使已然长大,而我们对身边生灵的认知却并非增加了多少,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自己就是地球的主人,因此可以毫无愧怍地自命为“灵长”而无须怀疑。但那些生命——飞翔、游动、奔驰或爬行的生命,它们有多少理由值得在我们身边逗留,甚至如此生生不息,每一种都显得比人类活得更充实自在——即使是盲目的乐观。这已不是宗教或诗学的观点可以解答的一些问题。对词稍加深思就会发现,人在不能足够解释其它的生命存在时,必将面对对自身的疑惑。‎ ‎“大自然讲述的每个故事都是令人心悸、美丽无比的,她是最有创意的魔法师,袖子里总能抖出另一个令人惊讶的东西来……”‎ 言致此,确信已到深夜,万籁俱寂,在无法望尽的夜色中,我同样确信无数生灵在行动,用翅膀或蹄爪,运行于大地之上。每一个生命都深怀着自己的目的,体会着活着的乐趣……‎ 而在同一方蓝天下,鸟飞过、鱼游过、虫爬过、兽跑过、人走过,踪迹遍地,交叉纵横。却没有任何一个物种真正解开了自身行为和生命的全部密码。在这样不朽的竞赛中,人,开始显示出他的高明,开始磨试不同的钥匙以图打开那扇永恒的门锁。‎ 米开朗琪罗在罗马城雕刻《圣母怜子》时,根本没打算把基督描述成普通的一具尸体。看看基督的手臂吧,因为人已经死了,可他手臂上的血管却还鼓突突的,就好象里面还有血。反过来,人们必须注意一些有意留下的细节,要注意包容在十字架型故事本身中的复活故事。基督垂下的手臂指向圣女衣服的折边上,这个动作表示孩子一般的爱;他的另外一只手也在做清晰的手势,千真万确,他手臂的血管的确是充盈着血。对于每一种聪明的诊断来说,医生就有可能忽视这使一件艺术品出类拔萃的大环境,然后,对于《圣母怜子》的最终诊断是:从死亡之中将诞生生命,人性最深层的苦痛中隐藏着最高欢乐的种子!‎ 对生命的本质重新审视——人类之所以生存的如此美好,是因为地球上还有许多鸟兽虫鱼始终伴随着我们。芸芸众生自有其存生的理由和生命的秘密,同样也有其兴衰的悲欢和灭绝的宿命。‎ 古人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此之谓本根,可以观于天矣!”‎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多则材料作文,立意时注意抓到材料的共性或材料的辩证关系,题中三则材料中前两则论述的是“简单”和“复杂”的关系,第三则材料重点论述“简单”,由此材料的重心应该是“简单”,由此可以立意“天地有大美,于简单处得”等,但是不要绝对化,行文中还要照顾到“人生有大疲惫,在复杂处藏”,由此进一步界定“简单”的范围,“生活”“享受”“交往”等追求简单,在由此分析原因和提出具体的做法。行文时注意观点明确,结构清晰,材料运用贴切新颖。‎ ‎【点睛】‎ 这是一道多则材料作文,首先要分析材料的性质是相同或相反,如果相同,就从同一的角度立意,如果相反,首先提炼观点,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个进行立意,最好是对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辩证的分析,这样文章会显得深刻、全面,能够一分为二的看问题。立意时首先抓住材料中的词语,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这道作文题属于相同的角度,注意围绕“简单”立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