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亳州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亳州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安徽省亳州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6.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现代的思想家们常常说,语言文字建构了人们意识中的世界,可以呈现一个民族深层的思维和意识结构。那么从汉字中,我们能够看到什么呢?‎ 汉字是现在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以象形为基础的文字,是由图画抽象、规范、滋生而成的。古代的汉字表明,古人不习惯于抽象而习惯于具象,比如“牛”,各种字形始终突出地显现着牛正面的头部和对称的双角,又如食物,“米”“稻”“禾”“黍”等等,但并没有一个总的类名,如庄稼、粮食之类。反过来看,汉字的这种象形性也对中国人的思想世界产生极大影响,使中国人的思想世界始终不曾与事实世界的具体形象分离,思维中的运算、推理、判断始终不是一套纯粹而抽象的符号。‎ 汉字的衍生和分类也显示了古代中国人关于世界的知识和对世界的感知方式。汉字的衍生是一个树形滋生的过程,以造字时代独立产生的象形“初文”(章太炎语)为根,通过会意、指事、形声等几种造字的方法,滋蘖出“字”。从每个“初文”中产生的与它意义相关的一批字,在后来被视为同属于某一个“部首”,它们所表示的现象或事物,在古人看来就是事实世界的一个“类”。这种分类方式与近代西方有所不同,古代中国人特别注意一个现象、一个事物可以感知的表象,以此作为分类的依据。因此那些以类相从的字,无论以什么“初文”为义符,“初文”的象征性总是使这个字与原初的形象有联系,使人们一看就可以体会它的大体意思。这种归类的思路,以事物可以感知的特征为依据,通过感觉与联想,甚至隐喻的方式进行系联。例如“木”作为“初文”,是植物的抽象名称,那么以“木”为义符的字应该都表示树木,如梅、李、桃、桂等等,但实际上,“木”这一类名的范围却远远超出了树木,它可以是树木的一部分,如“本”“末”,可以是与树木有关的某些性质与特征,如“柔”“枯”,还可以是与树木并不直接相关,却可以从树木引申的其他现象,如“杲”(日在木上,明也)、“杳”(日在木下,冥也)。再如“彳”字,本来是象形的通衢大道,殷商时代的卜辞中,不少字就与它有关,而“役”字,在甲骨文中本不从“彳”,但当它在后世以“彳”为义符后,就使人觉得从役之人好像真的总是在路上奔波。当汉字作为一种不言而喻的思想运算的符号被接受时,人自己创造的文字就反过来影响、制约和规范了人对世界的认识。‎ 汉字的象形性也影响了汉语的句式,独立呈意性使汉字在任何场合均无需严密的句法即可表现意义。这就使得古代中国人的思维世界似乎不那么注意逻辑、次序和规则,话语发出者和接受者凭着共同的文化习惯,就能够表述和理解很复杂的意义。‎ 我们除了能从汉字本身大体了解古人“怎么想”,还可以从中了解他们“想什么”,比如能从汉字的字形中探寻某种思想和制度的起源,从汉字的分类中理解古人生活的重心和兴趣等等。因此,我们有必要把古老的汉字置于思想史的视野之中,考察其中的思想史意义。‎ ‎(摘编自葛兆光《作为思想史的汉字》)‎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 古代中国人创造了许多表具体事物的文字,却没有表抽象意思的总的类名,如指食物时有“米”“黍”等字,却无表“庄稼”“粮食”这类抽象意义的字。‎ B. 语言文字建构了人们意识中的世界,因此从汉字中,我们能读出古代中国人深层思维和意识结构中的一些东西。‎ C. 汉字以象形为基础,由具体图画演变而成,它通过会意、指事、形声等方式衍生滋蘖,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符号体系。‎ D. 在古代汉字中,“牛”的各种字形都突显牛正面的头部和对称的双角,这体现了古代中国人习惯于具象而不习惯于抽象的思维特征。‎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___‎ A. 汉字的分类中包含着古代中国人关于世界的知识,分类的依据是现象与事物的表象,这种分类方式不同于近代西方的分类方式。‎ B. 由“木”先引申出“梅”“李”等,进而引申出“本”“末”,再引申出“杲”“杳”,这体现了汉字归类通过感觉、联想、隐喻等方式进行系联的特征。‎ C. 象形的“初文”是汉字衍生的根基,作为义符,初文总是能提示与它意义相关的一批汉字的大体意思,后来被视为该类汉字的“部首”。‎ D. “役”字原不从“彳”,后来才以“彳”为义符。因为“彳”是通衢大道的象形,所以人们看到“役”字就会产生从役之人奔波于路的联想。‎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 古老的汉字能让我们感知古人的思维方式和意识观念,因此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应当被作为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B. 文字既留下了创造者思维方式的烙印,反过来又会影响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古代中国人的思想世界始终与具体形象相联系,就与汉字的象形性大有关系。‎ C. 古代中国人主要通过表象来感知世界,无需借助运算、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这种感知世界的方式使汉字具备了强烈的象形性。‎ D. 象形性使汉字能独立呈现意义,因而说话者在缀词成句表达某个意思时,无需严密的句法,听话者就能借助共同的文化习惯顺畅理解话语的意思。‎ ‎【答案】1. A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A项“却没有表抽象意思的总的类名”不当,根据原文第二自然段“食物的例子”,只能证明“食物没有总的类名”。根据第三段“例如‘木’作为‘初文’是植物的抽象名称,‘木’这一类名的范围却远远超出了树木”两处文句可知,“木”便是表抽象意思的总的类名。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迅速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B项曲解原文,“先…进而引申出…再引申出…”不当,原文第三段所说的几种引申情况彼此之间是并列关系,且没有体现“隐喻的方式”,“木”的事例主要证明汉字归类通过“感觉与联想”的方式进行,“彳”的例子证明汉字归类通过“隐喻”的方式进行。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C项“无需借助运算、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理解有误,原文第二段只是说中国人“思维中的运算、推理、判断始终不是一套纯粹而抽象的符号”,并不表明不需要“借助运算、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故选C。‎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手 艺 孙如静 老罗头从县城回来了。前些日子,他总觉得日子过得不太顺心,像是缺少些什么东西。按理来说,儿子当上了副县长,儿媳妇刚生了一个大胖小子,日子一天天好过了,可自己为什么总是乐不起来呢?‎ 一天,他无意中看到家里有一个漏水的盆子,他举起盆子,一线阳光透过小孔落在他昏暗的眼睛里,多么熟悉的动作,多么熟悉的感觉啊。老罗头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总是乐不起来了,他怀念自己的手艺--补锅。晚上,老罗头连夜收拾包袱,他恨不得长出翅膀飞回老家。‎ 终于回到老房子,老物件还在,老罗头简单地收拾一下,中午时分,就在门口架起了火炉,抽起大风箱,清清嗓子大声喊,“补锅啰…….补锅啰……”。这两嗓子把隔壁的长河老爷子喊出来了,老爷子一看到老罗头,顿时脸上乐开了花。来到老罗头的小摊前,咣当一声,好家伙,几个盘子,一个水壶,两口铝锅,全撂了下来。老爷子笑着说,老伙计,你不在的这几年,我把家里漏水的锅碗瓢盆都攒起来了,就等着你的大风箱又抽气了。一声老伙计,让老罗头听着心里暖暖的。‎ 老罗头使劲地抽了抽大风箱,火炉伸出长长的舌头,火舌欢快地舔着黑黑的锅底,老罗头将碎的铁锅片放进一只小小的坩锅,再把坩锅埋进火炉中间,等了许久,铁锅片熔化成红通通的铁水,他迅速舀出铁水,倒在一块柔软圆圆的毡子上,晃了几圈,铁水就变成了一粒圆圆的金属球,然后把金属球对准盘子的漏洞,轻轻一挤,用力一压,漏洞瞬间消失了。接下来是进一步验证,用补好的盘子舀上半勺水,高高举起,“看,滴水不漏!”老罗头得意地说。长河老爷子说:“老罗头,几年不见,看来你的手艺还够火候哦。”老罗头拍拍胸脯说:“功夫在这里,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不能丢啊!”‎ 老罗头每天从大清早坐到傍晚,路人就像一阵风一样从他眼前飘过。除了长河老爷子和几个老伙计偶尔来陪他说说话以外,几乎没有人在他小摊上停留。当年老罗头的手艺可是个绝活啊,多少人想拜师学艺呢。看着满脸愁容的老罗头,长河老爷子叹了口气说:“现在人家都用电饭锅,高压锅,电磁炉了,那些家用电器五花八门的,哪还用得着我们那个年代的大铁锅啊。哎,也只有我们这些老家伙们喜欢那股烟火味了。”这番感慨让老罗头心里有了郁结,没两天,竟然病倒了。‎ 这下可把他的儿子急坏了,心想,老头子不跟着自己好好享福,一个人跑回老家瞎折腾,把自己折腾到医院来了。住了几天医院,找不到病因,却也不见好转。最后,还是长河老爷子说了一句:“你爸这是心病,心病还要心药医啊。”儿子吩咐一声,手下人立刻到镇上各家各户,到废品收购站去搜索,去收购,很快给老罗头找来了活。听说有人找他补锅,老罗头腾的一下从病床上坐起来,病全好了。一只小火炉,一个大风箱,老罗头的补锅小摊又开张了。‎ 原以为一切恢复平静。没想到有好事者在闲聊中提到,老罗头补的锅都是他儿子高价收购来的。偏偏这些闲聊又被老罗头听到了。这消息如同睛天露雳,一阵急火攻心,老罗彻底倒下了。老罗头临终前,给儿子留下一句话,不要把我放到那些坛子罐子里,要把我放到补好的锅里,那里暖和。‎ ‎4.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 小说对老罗头补锅的过程描写详实、细腻,这既表明了老罗头技艺的娴熟,又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 B. 长河老爷子对时代的感慨让老罗头心中郁结并病倒,可见老罗头执着念旧,无法面对自己手艺将逐渐被淘汰的现状。‎ C. 儿子收购铁锅为老罗头治病本是尽孝,却由于好事者们的闲聊而使老罗头一命呜呼,小说主要想借此表达人言可畏的主题。‎ D. 从当年“多少人想拜师学艺”到如今“几乎没有人停留”,鲜明的对比,巨大的落差,表明了时代变迁的必然。‎ ‎5. 文章写儿子收购铁锅为老罗头治病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 ‎6. 小说以“手艺”命名有什么好处?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①突出人物形象:通过描写为给父亲治病高价收购铁锅的情节,表现了儿子的孝顺;同时塑造了老罗头嗜手艺如生命、执着于传统手艺,把手艺当作人生的寄托的形象。②点明主题:表达作者对传统手艺坚守者的赞扬,以及传统手艺无人传承、在逐渐消失的现实状况的感慨和思考。③承上启下,紧承上文“老罗头因长河老人的感慨而病倒”的情节,又为“老罗头得知真相而倒下”埋下伏笔,使文章情节紧凑,更有波澜。 ‎ ‎6.‎ ‎ ①交代主要故事情节,整篇小说主要讲述了老罗头对传统补锅手艺的坚守。②凸显人物形象。老罗头是民间手艺人,手艺是他一生的寄托,技艺高超、坚守手艺是老罗头最大的特点。③暗示主题。小说从补锅“手艺”写起,引发对传统手艺正在逐渐消失的命运的思考及对传统手艺坚守者的赞扬。④以“手艺”为线索,全文的故事情节基本都围绕“手艺”进行,主要围绕老罗头补锅手艺在时代变迁中受到冷落的现实展开,使情节更加集中紧凑。‎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章的内容要点与表达艺术的能力。本题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然后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小说的主旨和细节做出准确判断。C项“表明了人言可畏”属于臆断,不是小说表达的主题,小说表达的是对传统文化的思考。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情节的作用,一般考生除了考虑情节本身外,还可以从人物形象、主题、读者等方面思考。人物形象上,“这下可把他的儿子急坏了,……最后,还是长河老爷子说了一句:“你爸这是心病,心病还要心药医啊。”儿子吩咐一声,手下人立刻到镇上各家各户,到废品收购站去搜索,去收购,很快给老罗头找来了活。”。听说父亲生病着急,为给父亲治病高价收购铁锅表现了儿子的孝顺。“听说有人找他补锅,老罗头腾的一下从病床上坐起来,病全好了。”“原以为一切恢复平静。没想到有好事者在闲聊中提到,老罗头补的锅都是他儿子高价收购来的。偏偏这些闲聊又被老罗头听到了。这消息如同睛天露雳,一阵急火攻心,老罗彻底倒下了。”他的病因手艺无人问津而起,后又因有人找他补过而病好,最后得知是儿子高价买锅给他补而一病不起,可以说嗜手艺如生命,他把手艺当作了人生的寄托,那份执着让人动容。主题表达上,“几乎没有人在他小摊上停留。当年老罗头的手艺可是个绝活啊,多少人想拜师学艺呢。”正因为没人补锅了,所以儿子才需要高价购买铁锅,表现了作者对传统手艺无人传承、在逐渐消失的现实状况的感慨和思考。而儿子高价收购铁锅,烘托出老罗头对传统补锅手艺的坚守,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手艺坚守者的赞扬。情节结构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几乎没有人在他小摊上停留。当年老罗头的手艺可是个绝活啊,多少人想拜师学艺呢。”、“现在人家都用电饭锅,高压锅,电磁炉了,那些家用电器五花八门的,哪还用得着我们那个年代的大铁锅啊。哎,也只有我们这些老家伙们喜欢那股烟火味了。”,为下文“偏偏这些闲聊又被老罗头听到了。这消息如同睛天露雳,一阵急火攻心,老罗彻底倒下了。”使文章情节紧凑,更有波澜。‎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小说标题。小说标题的一般作用由标题类型而定,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作用:1、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2、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3、概括小说主要事件(如本文,“手艺”就是主要的故事情节,整篇小说主要讲述了老罗头对传统补锅手艺的坚守。);4、设悬念,引起阅读的兴趣;5、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如本文从老罗头怀念补锅,回老家补锅,发现无人补锅而病倒,后因有人补锅,病痊愈,最终得知儿子高价收购铁锅的事实而一病不起,可见全文的故事情节基本都围绕“手艺”进行,主要围绕老罗头补锅手艺在时代变迁中受到冷落的现实展开,使情节更加集中紧凑。);6、具有象征意义,揭示小说主题,画龙点睛(如小说从补锅“手艺”写起,“几乎没有人在他小摊上停留。当年老罗头的手艺可是个绝活啊,多少人想拜师学艺呢。”没人补锅,罗老汉病倒,儿子高价购买铁锅,表现了作者对传统手艺无人传承、在逐渐消失的现实状况的感慨和思考及对传统手艺坚守者的赞扬。);7、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如本文“接下来是进一步验证,用补好的盘子舀上半勺水,高高举起,“看,滴水不漏!”老罗头得意地说。长河老爷子说:“老罗头,几年不见,看来你的手艺还够火候哦。”老罗头拍拍胸脯说:“功夫在这里,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不能丢啊!””表明他手艺高超,执着于传统手艺。为了手艺,他历经病倒-病好-一病不起,嗜手艺如生命,把手艺当作了人生的寄托。罗老汉其实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传统手艺人的代表。)分析标题作用主要从情节、人物形象、主题几个方面作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居民消费提档升级,出游意愿持续高涨,旅游日益成为新时期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养老、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发展。‎ 据介绍,目前全国共有景区景点3万多个,红色经典景区300个,国家级度假区26个,休闲示范城市10个,国家生态示范区110个,还有一大批文化旅游、科技旅游、健康旅游、体育旅游等“旅游+”融合发展的新产品,初步形成了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并重、旅游传统业态和新业态齐升的新格局。‎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副司长单钢新表示,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继续深入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引导和促进各类资源与旅游业对接,不断丰富新产品供给,实现旅游供给更平衡、更充分、更优质的发展。‎ ‎(摘编自央视网2018年12月26日《中国旅游业正处于发展黄金机遇期》)‎ 材料二:‎ ‎2010-2017年我国旅游行业规模迅速增长(单位:万亿元,070)‎ ‎(摘自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年在线旅游发展现状与前景预测》)‎ 材料三:‎ ‎2019年正向我们走来。展望前路,中国旅游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将顺应时代的变化,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今年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标志着中国开启文化和旅游新时代,文旅产业也被公认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蓝海。旅游的内容因文化的介入,其生产、分发、消费都将被颠覆,而文化的内容因旅游的融入也可以创造独特的场景价值和流量经济。如何使文旅融合不是简单的“文化+旅游”,而是达到“1+1>2”的效果,显然还需更多探索。原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吴文学认为,伴随着文旅融合的持续升温,同质化发展问题凸显,市场将会加速洗牌。2018年,文旅项目频频落地,旅游企业开发文旅产品热情高涨。例如,伴随着“亲子经济”的发展,许多景区将亲子乐园作为升级改造的必备项目。同质化、类型化等弊端逐渐凸显,市场饱和,竞争日趋激烈,随着相关政策的实施和市场的优胜劣汰,旅游开发中存在的“虚火”“水分”将不断被挤出,旅游投资将会更加理性。12月18日,阿里巴巴未来酒店“菲住布渴”正式开业,这是全球第一家支持全场景身份识别、大面积使用Al智能的酒店。在这里,服务员被服务机器人取代,住客无论走到哪里,只需要刷脸就可以享受酒店的所有服务。科技浪潮不断向前发展,与其相关的各个行业必将随之悄然发生改变,旅游业也不例外,创新将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中国旅游三大走势》)‎ ‎7.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旅游行业规模年度增速在2012至2017年经历了“快速回升一深度回落一平稳回升”后,预计2018年仍将延续增长势头。‎ B. 2014年我国旅游行业规模增长迅猛,年度增长率超过25%;2015年旅游业总收入继续保持增长,同比增长保持在10%以上。‎ C. 2010至2017年间,我国旅游收入对GDP的综合贡献逐年增加,从2.78万亿元增长到9.13万亿元,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D. 2017年,我国旅游业全年总收入达5.4万亿元,同比增长约15%;对GDP的综合贡献为9.13万亿元,占GDP总量10%以上。‎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目前全国共有景区景点3万多个,还有各类景区,国民出游需求旺盛,旅游创新产品不断推出,因此中国旅游业迎来发展机遇。‎ B. 对于文旅项目建设和产品开发,各级政府如能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正确引导旅游投资,规范旅游市场,就能有效避免文旅行业同质化、类型化问题。‎ C. 文旅产业是文化与旅游相互融合而形成的创新旅游产业,文化介入使得旅游内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也提升了旅游品位。‎ D. 随着智能科技的创新与应用,我国旅游业也与其他行业一样大量使用了AI智能技术,人工服务员被机器人取代,游客享受到更加个性化的优质服务。‎ ‎9. 站在2019年展望未来,我国旅游业将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新趋势?请简要概括。‎ ‎【答案】7. A 8. C ‎ ‎9. ①“文旅融合”将成为旅游产业发展新蓝海;②旅游市场将会加速洗牌,旅游投资将趋于理性;③科技创新成为推动旅游业发展重要力量,人工智能将在旅游服务中大量应用。‎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本题属于非连续性阅读材料,尤其要注意材料中图表的解读,关注数据间的比较。A项“2012至2017年经历了‘快速回升一深度回落一平稳回升’”中“快速回升”错误,由图表可知“2012年至2013年增速呈下降状态”。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A项因果关系勉强,“中国旅游业迎来发展机遇”原因陈述不充分;B项“如能……就能……”表述绝对化,还需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调节;D项“大量使用了AI智能技术,人工服务员被机器人取代”错,文中阿里巴巴“菲住布渴”酒店只是“全球第一家”。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整合能力。一样遵循阅读题答案在原文中的原则。考生需审好题,带着问题筛选答案,本题答案主要集中在材料三。“文旅产业也被公认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蓝海。”可直接摘录作为答案。“原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吴文学认为,伴随着文旅融合的持续升温,同质化发展问题凸显,市场将会加速洗牌。”可以概括为旅游市场将会加速洗牌,旅游投资将趋于理性。“12月18日,阿里巴巴未来酒店“菲住布渴”正式开业,这是全球第一家支持全场景身份识别、大面积使用Al智能的酒店。在这里,服务员被服务机器人取代,住客无论走到哪里,只需要刷脸就可以享受酒店的所有服务。”可以预测人工智能将在旅游服务中大量应用。“旅游业也不例外,创新将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可以直接摘录后半句作为答案。‎ 二、古诗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4分)‎ ‎(一)文言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程钜夫,名文海,避武宗庙讳,以字行。叔父飞卿,仕宋,通判建昌,世祖时,以城降。钜夫入为质子,授宣武将军、管军千户。他日,召见,问贾似道何如人,钜夫条对甚悉,帝悦,给笔札之,乃书二十余幅以进。帝大奇之,谓近臣曰:“朕观此人相貌,已应贵显;听其言论,诚聪明有识者也。可置之翰林。”以其年少,奏为应奉翰林文字。帝曰:“自今国家政事得失,及朝臣邪正,宜皆为朕言之。”钜夫顿首谢曰:“臣本疏远之臣,蒙陛下知遇,敢不竭力以报陛下!”寻进翰林修撰,屡迁集贤直学士,兼秘书少监。至元二十三年,见帝,首陈:“兴建国学,乞遣使江南搜访遗逸;御史台、按察司,并宜参用南北之人。”帝嘉纳之。二十四年,立尚书省,诏以为参知政事,钜夫固辞。又命为御史中丞,台臣言:“钜夫南人,且年少。”帝大怒。遂以钜夫仍为集贤直学士,拜侍御史,行御史台事,奉诏求贤于江南。初书诏令皆用蒙古字及是帝特命以汉字书之还朝陈民间利病五事拜集贤学士仍还行台。‎ 二十六年,时相桑哥专政,法令苛急,四方骚动。钜夫入朝,上疏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择相,宰相之职,莫大于进贤。荀不以进贤为急,而惟以殖货为心,非为上为德、为下为民之意也。今权奸用事,立尚书钩考钱谷,以剥割生民为务。臣窃以为宜清尚书之政,损行省之权,罢言利之官,行恤民之事,于国为便。”桑哥大怒,羁留京师不遣,奏请杀之,凡六奏,帝皆不许。三十年,出为闽海道肃政廉访使,兴学明教,吏民畏爱之。大德四年,迁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使。至官,首治行省平章家奴之为民害者,上下肃然。皇庆二年,旱,钜夫应诏陈桑林六事,许时宰意。明日,帝遣近侍赐上尊,劳之曰:“中书集议,惟卿所言甚当,后临事,其极言之。”钜夫建言:“经学当主程颐、朱熹传注,文章宜革唐、宋宿弊。”命钜夫草诏行之。三年,以病乞骸骨归田里,不允。钜夫请益坚,特授光禄大夫,赐上尊,命廷臣以下饮钱于齐化门外,给驿南还,行省及有司常加存问。居三年而卒,年七十。泰定二年,赠大司徒、柱国,追封楚国公,谥文宪。‎ ‎(节选自《元史•程钜夫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 初书诏/令皆用蒙古字/及是/帝特命以汉字书之/还朝/陈民间利病五事/拜集贤学士/仍还行台/‎ B. 初书诏/令皆用蒙古字/及/帝特命以汉字书之/还朝陈民间利病五事/拜集贤学士/仍还行台/‎ C. 初/书诏令皆用蒙古字/及是/帝特命以汉字书之/还朝陈民间利病五事/拜集贤学士/仍还行台/‎ D. 初/书诏令皆用蒙古字/及是/帝特命以汉字书之/还朝/陈民间利病五事/拜集贤学士/仍还行台/‎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 讳,古代称已故帝王或尊长的名;后来也用于敬称在世尊长的名字。不直接说出或写出君主或尊亲的名字,叫避讳。‎ B. 谥,古人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只有帝王、贵族、大臣有谥号。谥号有美谥和恶谥两种,如文宪、周厉王。‎ C. 台,古代中央政府的官署,常指御史台。行台,指中央政府设在京师以外的行政机构,也指地方大吏的官署或居所。‎ D. “泰定二年”,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称,多为帝王所用,如至元、康熙。年号的使用始于汉武帝时期。改年号叫改元。‎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 钜夫聪慧有才识,甚得元帝赏识。钜夫跟随叔父脱宋降元,在元帝诏问时,他应对十分详尽,让元帝惊叹不已。他虽然年纪轻轻,却深得元帝的信任,屡得升迁。‎ B. 钜夫不恋栈官位,却得享殊荣他因病请求辞官归里,但遭拒绝。他一再坚持,才被允许,离京之日,元帝命设宴,让百官送行;敕令地方官员要常问候,死后追赠官爵。‎ C. 钜夫为人正直,不畏权贵,体恤百姓。他为民请命,弹劾宰相桑哥专权苛政敛财伤民;他出任地方官职,兴学明教,为民除害,深为官吏民众敬畏和爱戴。‎ D. 钜夫建议重用南人,得到元帝采纳。他向元帝建议寻访江南名人逸士,并让他们与元人一起担任御史台、按察司要职。元帝力排非议,采纳了钜夫江南招贤的建议。‎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不以进贤为急,而惟以殖货为心,非为上为德、为下为民之意也。‎ ‎②至官,首治行省平章家奴之为民害者,上下肃然。‎ ‎【答案】10. D 11. B 12. D ‎ ‎13. ①译为:如果不把举荐贤能作为急迫的事务,而只是把营求财物放在心上,这并非对上辅助皇上施行德政、对下关爱黎民百姓的意旨啊。‎ ‎②译为:程钜夫一到任,首先惩治平章行省那些使百姓受害的家奴,于是,官吏和百姓对他都十分恭敬。‎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考生可分六步走:读文段,通文意;标名(代)词,定主宾;看虚词,找位置;明语法,辫句式;依据修辞;对话、引文定句读。本题为选择题,可以找准切入点。句子大意为:当初,书写诏令都是用蒙古字,到现在,皇帝特别命令用汉字来书写。回到朝廷,向皇帝陈述民间利病五事,钜夫被授予集贤学士,仍然回到行台任职。“初”,时间状语,独立成句,排除A项、B项。“还朝”译为“回到朝廷”,单独成句,排除C项,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常识。一般试题难度不大,需要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姓名及称谓、官职及科举、宗法及礼俗、天文及历法、地理、刑法、民俗及节日、文史典故等。可用分类串记法,联想记忆法等进行识记。B 项“只有帝王、贵族、大臣有谥号”错。谥号有官谥、私谥之分。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仪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也可以有谥号,由其亲戚、门生或故吏所加,称为私谥。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求考生在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言文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考生需熟悉常见的陷阱如曲解文意、无中生有、错位嫁接、以偏概全等。D项“元帝力排非议,采纳了钜夫江南招贤的建议”,无中生有。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为德”,施行德政;“为民”,关爱百姓;“意”,意旨;(2)中“至官”,到任;“首治”,首先惩治;“为害”,使……受害;“肃然”,恭敬。‎ ‎【译文】程钜夫,名文海,避元武宗庙讳,改用字代名。他的叔父程飞卿,在宋朝做官,任建昌通判,元世祖时,带领城邑投降。程钜夫入元充当人质,他叔父官授宣武将军、管军千户。有一天,程钜夫被皇帝召见,皇帝问贾似道是怎样的人,程钜夫逐条对答,相当详尽,皇帝高兴,就给他笔札叫他写下来,竟然写了二十多幅进献上来。皇帝对他的才能特别惊异,对身边的臣子说:“我看这个人的相貌,已经非常高贵;听他说话,确实是聪明有见识的人。可以安排他任翰林。”因为他年纪小,召为应奉翰林文字。皇帝说:“从今以后国家政事得失,以及朝廷官员的邪正,都应该向我说明。”程钜夫顿首感谢到:“我本是被疏远的臣子,蒙受陛下的赏识,怎敢不竭尽全力来报答陛下!”不久升为翰林修撰,多次升迁至集贤直学士,兼任秘书少监。至元二十三年,觐见皇帝,首次陈述:“兴建国学,请求派使节到江南搜查访问遗弃而不用的名士;御史台、按察司等职,应该一并任用南人和北人。”至元二十四年,朝廷设立尚书省,皇帝下诏任命他为参知政事,钜夫坚决推辞。程钜夫又被任命为御史中臣,御史台的大臣说:“钜夫是南人,并且年少(不宜任命)。”皇帝大怒。于是仍然任命钜夫为集贤直学士,授侍御史,从事御史台事务,奉诏前往江南求贤。当初,书写诏令都是用蒙古字,到现在,皇帝特别命令用汉字来书写。回到朝廷,向皇帝陈述民间利病五事,钜夫被授予集贤学士,仍然回到行台任职。二十六年,当时的宰相桑哥专权,法令苛刻而急切,四方动荡不安。钜夫入朝,上疏说:“我听说天子的职务,没有比择相更大的,宰相的职务,没有比举荐贤才更重要的。如果不把举荐贤能作为急迫的事务,而只是把营求财物放在心上,这并非对上辅助皇上施行德政、对下关爱黎民百姓的意旨啊。现在权奸用事,立尚书聚敛财赋,以搜刮百姓为要务。我私下认为应当理清尚书的政务,减损行省的权力,罢免谄媚言利的官员,推行体恤百姓的事务,行对国家有利之事。”桑哥非常生气,把他留在京师不送走,上奏请求要杀掉钜夫,总共奏了六次,皇帝都没有批准。三十年,离开京师担任福建海道肃政廉访使,兴办学堂推行教育,官吏百姓对他又充满敬畏又爱戴。大德四年,调为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使。程钜夫一到任,首先惩治平章行省那些为害百姓的家奴,于是,官吏和百姓对他都十分恭敬。皇庆二年,天下大旱,钜夫应诏陈述桑林等六事,违背了当时宰相的意愿。第二天,皇帝派遣近臣赐他为上尊,慰劳他道:“中书集体商议,只有您所说的最恰当,以后遇到其他的事,一定要好好地告诉我。”钜夫建言道:“经学方面当以程颐、朱熹传注为主,文章应该革除唐、宋时期的弊害。”于是下命让钜夫起草下诏推行。三年,向朝廷称病请求退休,朝廷没有批准。钜夫请求退休的意愿更加坚定,皇帝特授钜夫为光禄大夫,赐以上尊,命令职位低于钜夫的臣子到齐化门外饯别送行,为他提供南回的马,下令行省和有司经常慰问。钜夫回家三年后就死了,终年七十岁。泰定二年,赠大司徒、柱国,追封楚国公,谥号为文宪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南乡子 苏轼 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余。卧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 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 ‎【注】此词作于熙宁十年,当时苏轼在徐州太守任上。‎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昼睡余”“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等语表现出词人公务不多,比较清闲。‎ B. 发端写凉簟、清风,其意境与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相似。‎ C. 词人自觉建功立名没有指望,加之性情闲散随意,因而产生归隐田园的想法。‎ D. 本词上片重记事,叙词人任上之闲,下片重议论,抒怀明旨,全词脉络清晰。‎ ‎15. “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三句包含了怎样的意蕴?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三句意思是:如果要问使君我的才华能力怎么样,我只拥有人间全部的愚笨罢了;‎ ‎ ②表达词人保持自我,不因外物而放弃个性的人生态度;③词人自嘲,表现出词人虽仕途不顺而能保持旷达的心境。 ④表现词人怀才不遇的愤懑。‎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了诗歌的内容、表达技巧、思想情感、语言。每个选项一个考点,每个选项对应一联,注意结合诗句分析。主要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语言主要是风格不正确,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B项说法错误,二者意境不同:本词意境凉爽舒适,上片描写了一个清闲的黄昏。“一枕清风”把晚风吹拂下那种清爽而又舒畅的困意表达得淋漓尽致。“卧听”二字表现出苏轼起床的慵懒和悠闲,古人常用“晚衙”来叹息公务繁忙,这里实是反用古人之意,而苏轼却道“卧听”“无一事”,一种超脱的感觉就上来了,于是他徐徐起身,半躺半靠着看起了床头的书卷。这里一个“尽”字,再次把这种悠闲无止境放大,拉长。整个下片议论,表面上看都是自嘲,在贬低自己,实际却是在表达一种摆脱尘世功名束缚的愿望,同时也是在庆幸自己已经慢慢摆脱了这些束缚。李词《一剪梅》大约写于词人新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外出求学之时,词中十分细腻地写出了她独居生活的孤单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一剪梅》笔调清新,风格细腻,给景物以情感,景语即情语,景物体现了她的心情,显示着她的形象特征。“红藕香残玉簟秋”表面上写出荷花残,竹席凉这些寻常事情,实质上暗含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人去席冷”之意境。整体上意境是凄清孤寂的,所以二者意境不同。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语句和评价作者的情感态度。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要注意诗歌是有多种情感还是相对比较单一。这里苏轼表达的情感就比较复杂。答题时可以把这三句的意思解释一下:如果要问使君我的才华能力怎么样,我只拥有人间全部的愚笨罢了。当别人问及“使君”的才学时,苏轼通达、释然而略带自嘲地说自己是“占得人间一味愚”。言外之意,在他看来,是否有才学并不重要,但自己到现在才看破功名,这才是真的“一味愚”。整个下片议论,表面上看都是自嘲,在贬低自己,实际却是在表达一种摆脱尘世功名束缚的愿望,同时也是在庆幸自己已经慢慢摆脱了这些束缚。这是苏轼的旷达、不因外物而放弃个性的人生态度。当然联系作者遭际,“一味愚”云云,也未尝不是为自己一肚子的不合时宜造像,暗含词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严迪昌先生在解读清乾隆时期厉鹗所写《雨夜闻雁》、《忆笋》等小诗时有感喟云:“这类看似没要紧的小题目诗,是需化点神去读懂它的。”(《心态与生态——也谈怎样读古诗》)‎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居室周围宁静、雅致的景色,令人赏心悦目,同时也隐寓了作者的恬淡自在、自守高洁的人生态度。‎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同亭怀古》引用南朝刘义隆急于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业,便轻率北伐,最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历史典故,告诫当政者吸取教训,不要鲁莽从事。‎ ‎(3)苏轼的《赤壁赋》中,用比喻的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苔痕上阶绿 (2). 草色入帘青 (3). 封狼居胥 (4). 赢得仓皇北顾 (5). 寄蜉蝣于天地 (6). 渺沧海之一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情境式默写的能力。要求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能运用,考生要注重平时的积累,注意难写的字、易混的字还有通假字,注意不要错漏添虚词、颠倒词序。注意从题干中寻找提示性的信息。另外,书写必须工整仔细。注意胥、赢、蜉蝣、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提及中国电影,横店__________。作为全国影视文化行业发展的产重镇,20日,在横店举行的2018中国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大会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一方面,是中国电影在过往十年中__________。2010年,中国电影票房迈入百亿时代;2012年,中国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2017年,中国电影银幕数量超越北美,成为全球拥有银幕数量最多的电影市场……这些成就__________。一方面,是影视行业乱象频频,让人__________。乱了就要治,而且一点不能手软。越是行业发展的爆发期,越要及时纠正弊端,对于行业发展的不良趋势、市场竞争的不良手段,都必须拿出切实有效的强硬手段。政府治理不缺位,行业自律不落空,( ),保障中国电影能够更健康有序发展。‎ 近些年来,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速。电影承载着人类共通的情感,是文化交流的绝佳手段。作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中国电影海外销售额成倍增长、对外合作渐入佳境,上海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等平台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这些使中国电影不仅在国际舞台的“能见度”大幅增强,更对国外观众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重要的窗口。‎ ‎17. 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些使中国电影不仅在国际舞台的“能见度”大幅增强,更为国外观众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重要的窗口。‎ B. 这些不仅使中国电影在国际舞台的“能见度”大幅提高,更为国外观众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重要的窗口。‎ C. 这些不仅使中国电影在国际舞台的“能见度”大幅增强,更对国外观众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重要的窗口。‎ D. 这些使中国电影不仅在国际舞台的“能见度”大幅提高,更对国外观众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重要的窗口。‎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如此,才能切实提升行业竞争力 B. 因此,就能切实提升行业竞争力 C. 因此,行业竞争力就能被切实提升 D. 如此,行业竞争力才能被切实提升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不可或缺 急流勇进 不容置疑 侧目而视 B. 不可估量 高歌猛进 不容置喙 瞠目而视 C. 不可或缺 高歌猛进 不容置疑 瞠目而视 D. 不可估量 急流勇进 不容置喙 侧目而视 ‎【答案】17. B 18. A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考生需明确高考病句六大题型,即: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做这类题的方法有:1.语感审读法,看有没有明显不顺畅的、值得怀疑推敲的地方。2.标志判断法,巧抓特征词,快速辨析病句。特征词有并列短语、数量短语、介词短语、否定词、关联词、两面词、代词、长宾语等。3.紧缩主干法,划分句子成分,先看主谓宾是否搭配,再看定状补是否与中心词搭配。原句关联词位置不当,主语不一致,关联词应在主语前面,“不仅”放在“中国电影”前,排除A项、D项;原句“能见度”与“增强”搭配不当,介词使用不当,“对”应改为“为”。排除C项。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表达的准确、连贯。考生做题是要注意话题的一致性、连贯性。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同时要注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选项中,因此:连词,因为这个。如此:代词,指示代词,这样。“政府治理不缺位,行业自律不落空,( ),保障中国电影能够更健康有序发展。”空格前是做法,空格后是这样做的结果,所以用“如此”;排除B项、C项。D项中“行业竞争力”提前造成偷换主语,不符合要求。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成语使用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失当、谦敬错位等。近年近义成语的考查成为热门,关键是要仔细分别它们的细微差别。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1.使用范围、使用对象不同;2.意义侧重点不同;3.语义轻重不同;4.色彩不同;5.适用语境不同。‎ 第一处,“不可或缺”:非常重要,无法替代或缺少的。“不可估量”:不可以估计,形容数量大或程度重。这里强调横店无法替代,用“不可或缺”,排除B项、D项;‎ 第二处,“高歌猛进”:在前进的道路上,充满乐观精神。“急流勇进”:在急流中要勇于前进,形容在险境中积极进取,不退缩。这里强调中国电影在前进的路上充满乐观,用“高歌猛进”,排除A项。‎ 第三处,“不容置疑”: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不容置喙”:不允许别人插嘴说话。这里强调中国电影取得的成就不用怀疑,用“不容置疑”。‎ 第四处,“瞠目而视”:瞪大眼睛看着,形容十分惊异或恐惧。“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含贬义,形容愤怒、不满或畏惧的样子。这里指影视行业乱象频频让人惊异,用“瞠目而视”。‎ 故选C。‎ ‎20.‎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众所周知,被誉为“史上最严环保法”新环保法,从2015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其中有诸多亮点,比如,降低公益诉讼的门槛、实行按日计罚不封顶等等。换言之,就是 ① 。新环保法 ② ,也不是棉花棒,而是杀手锏,对污染企业必须零容忍,必须让其付出相应的法律代价。有句名言说得好:“法律不得使违法者通过违法行为而获利。”面对民生衣食住行等领域,相关执法部门应该事前登记备案,加强过程监管,事后 ③ 。总之,要以重拳让违法者慑于违法成本太高而不敢违法,而不是因违法成本低而敢于挑战法律,如此,不仅涉事企业会受到触动,其他企业也会引以为戒。‎ ‎【答案】示例:①加大处罚力度使企业不敢排污 ②不是纸老虎 ③严格执法形成震慑效应 ‎【解析】‎ 依据试题要求,第②句要求使用比喻。补写的文字要与语段文字一致,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补写不超过试题限定的字数。‎ ‎21.某同学拟了一个被拒绝后常见的四种反应及应对方式的构思框架,请把下面这个构思框架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答案】示例:面对拒绝,有人会说“算了”,然后结束这件事,另作打算;有人会说“好吧”,心中闷闷不乐,感觉被挫败;有人会问“凭什么”,随后不断怀疑、批判;有入会问“为什么”,接着分析原因,再作尝试。‎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命题提供一个框架图,答题前必须先读懂这个框架图的意思,弄明白题干对答题的要求。必须注意的是,题干说的是“一个被拒绝后常见的四种反应及应对方式的构思框架”,要求“把这个构思框架写成一段话”,因此答案除了必须符合题干明确提出的要求之外,在内容上还必须包括四种反应及其应对方式。组织此题答案,应该要注意话语的完整性和流畅性,因此,在开头必须有一句话指出语境,后面的内容应该将框架图中所有的内容组织进去。比如下面的答案:面对拒绝,有人会潇洒地说一句“算了”,然后彻底结束,换个想法;有人会怏怏地说“好吧”,内心却深感郁闷,产生挫败感;有人则会反问“凭什么”,然后怀疑之,批判之;还有一些人会追问“为什么”,然后不断地分析,勇敢地再尝试。‎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框架图内容。此图圆圈中的“拒绝”照应题干中的“被拒绝后常见的四种反应”一语,而四个方框内写的则是四种反应的具体内容,因此答案必须将四种反应完整的写进去,同时注意词语的准确和表达的清晰。‎ 四、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个世界充满假象,唯有痛苦从不说谎!‎ 记住,爸爸不能时刻保护你,爸爸只教你如何战斗,你要战胜自己的恐惧,试着自己拯救自己。‎ 金牌不是从树上长出来的,他需要爱心,努力,还有热情来浇灌。‎ 爸爸这样做是为让你们有自由,以后可以主宰自己的人生。‎ ‎——阿米尔汗《摔跤吧爸爸》‎ 读了上述材料有何感想?从你的学习体验和生活经历出发,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正确面对挫折 有人说:“挫折是人生漫长路上的一颗绊脚石。”而正是因为有了挫折,才会成就理想的我们。‎ 挫折可以是以不同的形态,不同的事物出现在你面前,无论这个挫折有多大,只要充满了坚定的信念与坚强的意志,就会战胜挫折,走向成功。‎ 最大挫折之——困难与嘲笑 在漫漫人生路上,我们会遇见许多的困难,有嘲笑,有自卑,有低落。有些人一旦被别人嘲笑,就心情低落,产生自卑,在失败过后畏惧前进;有些人,即使被嘲笑,他们也会把嘲笑变为前进的动力;有些人遇见了那些小小的障碍,就停步不前,就只能朝着那远大的目标“望洋兴叹”;而有些人,及时遇见了那些看似不可能战胜的困难也毫不畏惧,充满自信,大步向前最终扫除一切障碍,达到自己所定的目标。‎ 一个残疾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无论达到目标有多么困难,我也定会克服,无论那目标或者是理想又是有多么的远大,我也定能达到。其实,我只需要按部就班。带着自信与努力勇敢前进。这样,所以得障碍便都消失,人生的路便会通向成功。”霍金便是证明这一观点最好的例子。‎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不需要畏惧困难,有时候,困难则是我们人生道路上最好的垫脚石。‎ 最险挫折之——失败与放弃。‎ 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在旅游中,不甚掉下悬崖,在坠崖过程中,他慌乱地抱住身边的一块巨石,他大声呼救,却没有人听见,于是,他只好往上攀,他独自攀岩了很长的时间,已经筋疲力尽,却好像永远也到不了岩崖的尽头。‎ 他绝望了,也感到了生命的渺茫,于是,手松开了岩石,放弃了希望,坠下了深不可测的崖底。‎ 当人们找到他时,他已经死了,但他不知道,他自己放弃的地方离崖口只有八米的距离,只是因为当时,云雾缭绕,看不清楚自己。‎ 生命中有些东西我们是不能控制或是改变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我们必须选择,考虑到底是该放弃还是继续坚持。‎ 做什么事我们都不要轻易地放弃,不要害怕失败,不在乎别人说自己什么,只要做的对就是好样的!不要害怕别人说自己什么,做什么事情都要努力做到最好!‎ 最难挫折之——悲观与懦弱 非洲有一个残疾人,叫做力克,他从出生就无手唔脚,他尽管受尽嘲笑却依旧自强乐观,活得十分自信,与众不同。‎ 他不会悲观,不会畏惧,不会忧虑。‎ 当一个人具有乐观的心态也坚强的品质,不管他外表多平凡,却仍会在众人眼中脱颖而出,但如果一个人失去了乐观的心态,也不存在坚强的品质,他的一生就会平淡无奇,甚至陷入低谷。‎ 我们想要成功,想要收获,便要先练就高于常人百倍的乐观精神及铁一般的坚强意志,这样,我们才能去奋斗,去成功。‎ 挫折就像一座山,看你敢不敢攀,胆小者永远站在山脚下,勇敢者就会攀上顶峰。‎ 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会遇见困难,遇见畏惧,悲观之类的挫折,而对待挫折最好的办法就是勇敢的接受,努力的去克服,这样,就会登上成功的顶峰,把挫折踩在山脚下。‎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材料作文。结合材料内容,提取立意。“这个世界充满假象,唯有痛苦从不说谎”,正确认识世界,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一切,正视痛苦,珍惜痛苦的经历;“爸爸不能时刻保护你,爸爸只教你如何战斗”,不能依赖别人,增强自己的战斗力,不断提升自己;“战胜自己的恐惧,试着自己拯救自己”,相信自己,依靠自己;“金牌不是从树上长出来的,他需要爱心,努力,还有热情来浇灌”,成功是需要努力、奋斗的,正确认识成功,不断追求探索,做自己人生的主宰者。‎ 点睛:审题时应关注五点:①审题干。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告诉你是材料类命题。②审材料。材料大体可以归为三类,寓言类(包括寓言故事、寓言诗、漫画等赋材料以哲理的文字)、名言类(包括名人之名言、领导之名言等以说理为目的的警言类文字)、新闻类(包括新闻事件、社会现象等现实生活的表述性文字)。③审要求。如“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