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四川省成都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同看电影听音乐会不同,阅读有时是一种孤独。( ),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的窃窃私语。他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说过同样的话,但你此时只感觉他在为你而歌唱。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静谧的冬夜,此时____,只听到室内滴嗒的钟声。你一个人坐在书桌前,忍木住打开一本书,穿越历史的烟尘,______地和书中那些遥远的灵魂漫谈,那是一颗心灵对另一颗心灵单独的撞击,这样的阅读注定孤独却有益。 阅读有时还是一种温暖。通过阅读催人奋进的一本好书,让一股暖流涌遍你的全身,就如冬日暖阳温馨地普照。少男少女,____,于他们而言,好书总像一条温暖的溪流,静静地流淌在他们的心田,伴他们走过春夏秋冬,惊艳了时光,温暖了岁月。已是人生迟暮的老人,他们阅读一本有价值的书,很可能会带给他们一片新的光明,进而在精神上超越了生命的有限性。他们明白:人生坎坷多逆境,懦夫把对生命的恐惧当作包袱背在背上,压得自己____,只有勇者才会踏平坎坷。这样的阅读注定美丽而温暖。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前者之于后者,如同共享的生日蛋糕之于独啜的一盏清茶 B.前者如一盏清茶只可独啜,后者似生日蛋糕可以共享 C.前者如生日蛋糕可以共享,后者似一盏清茶只可独啜 D.前者之于后者,如同独啜的一盏清茶之于共享的生日蛋糕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万籁俱寂随心所欲豆蔻年华停滞不前 B.门前冷落为所欲为锦瑟年华 畏葸不前 C.门前冷落为所欲为豆蔻年华停滞不前 D.万籁俱寂随心所欲锦瑟年华畏蒽不前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通过阅读一本催人奋进的好书,让一股暖流涌遍你的全身,就如冬日暖阳温馨地普照。 B.阅读一本催人奋进的好书,让一股暖流涌遍你的全身,就如冬日暖阳温馨地普照大地。 C.阅读催人奋进的一本好书,让一股暖流涌遍你的全身,就如温馨地普照大地的冬日暖阳。 D.通过阅读催人奋进的一本好书,一股暖流涌遍你的全身,就如冬日暖阳温馨地普照。 【答案】 1. C 2. D 3. B 【解析】 1.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此题注意前文“同看电影听音乐会不同,阅读有时是一种孤独”,分别对应的两个比喻是“生日蛋糕”“一盏清茶”。故选C。 2.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门前冷落:是指人失势以后,前来交往的人很少。万籁俱寂:形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文中是“静谧的冬夜”,用“万籁俱寂”。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含贬义)。文中是“和书中那些遥远的灵魂漫谈”,用“为所欲为”。豆蔻年华: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锦瑟年华:比喻青春时代。文中是“少男少女”,用“豆蔻年华”。畏葸不前:畏惧退缩,不敢前进。停滞不前:停止下来,不继续前进。文中有“懦夫把对生命的恐惧当作包袱背在背上”,用“畏葸不前”。故选D。 3.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A项,“通过阅读一本催人奋进的好书,让一股暖流”,介宾短语出现在主语的位置,造成主语残缺;C项,“阅读……如暖阳”搭配不当;D项,“流涌遍你的全身……如暖阳普照”搭配不当。故选B。 【点睛】 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石。汉字教学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人们对汉字文化的需求愈发迫切。汉字应该以怎样的面貌走向大众?这个问题需要汉字研究者冷静回答。 汉字文化是深厚的,它记录着中华文明的兴袁嬗变。讲解汉字,必须展现出汉字文化的历史深度。在《十讲》中,王宁先生梳理了汉字的起源与历史,举重著轻地展现出汉字文化磅礴壮美的历史画卷。汉字的性质是表意文字,在传统“小学”中,文字训诂之学从来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十讲》对汉字文化的展现体现出鲜明的语言意识。比如对汉字声符的讲解,兢结合了汉语词源的考察——“妻”与“凄M萋”同源,亲近紧密的妻子、“凄凄惨惨威戚”的压抑紧张,还有“芳革萎萋”的春草浓密,都呈现出“紧密、密切”的共同特点。汉字、语言、文学三者融合无间,展现出丰富的学术内涵。“聪(骢)"和“葱(蒽)"也是同源的,聪明畅迭的心灵和“中通外直’’的大葱形成通感,在古老的汉字中,更呈现出生活的亲切与妙趣。在汉字和汉语的互证中,汉字的文化魅力得到了充分彰显。 汉字文化是科学的,它不能沦为“看图猜字”的臆测,必须建立在深入的学理之上。从许慎的《说文解字》开始,汉字研究就在宇源和字理的不断探求中,建立起客观准确的学理基础。《十讲》有着鲜明的理论意识与方法自觉——汉字普及不仅是知识的讲授,更要用学理阐明规律,以方法金针度人。从三个角度展现出汉字普及中的学理思考:如何科学地分析一个汉字?如何把握汉字的书写规则,从而写好每一个字?如何准确、有效且不失趣味地进行汉字教学?《十讲》用深入浅出的学理、丰富准确的实例和清晰可行的操作方法,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答案。 汉字文化属于历史,更指向未来。汉字普及当然要溯源讨流、回顾历史,但一味复古又带来了根本性的偏颇——在有些人看来,似乎汉字的所史就是一个不断“堕落’’的过程,从古文字到今文字,从繁体到简体,意味着汉字文化的不断沦丧;而汉字教育的核心使命,不过是带领学生回到古代而已。汉字简化的历史价值何在?汉字在信息时代走向何方?汉字在当代社会是否面临危机?《十讲》体现出深刻的现代情怀:“汉字在长达数千年的皇权社会中,由于被宫廷和少数文人占有,暗含着两个不适合新时代的因素,那就是垄断与复古。”而汉字普及的现代情怀,正是对垄断与复古的批判与反恩——如何理解汉字简化?汉字简化的背后,是几代人追求文化普及的崇高努力,是新中国文化扫盲的伟大成就。只有在文化普及、社会平等的大进程中,才能更好理解汉字简化的历史价值,而非困惑于“亲不见,爱无心”的肤浅嘲讽。如何理解汉字的现代命运?汉字走过铅与火的时代,迎来了光与电的时代。经过了汉字规范、汉字标准,进入国际编码,它经受住了时代的严峻考验,为中国未来的文化交流奠定了语言信息化的基础。汉字走向了大众与时代,展现出旺盛的文化生命力。“进入计算机时代以后,不但汉字行废的论争已经结束,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而且依托数字化,为了文化发展和大众应用的最高利益,我们制定了十分科学的、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更好地研究了它的历史,让它沟通了古今、适应了当代,已经没有什么危机了。”在这份自信的背后,凝聚着汉字研究者的社会责任与现代情怀,也凝聚着几代学人数十年来的孜孜求索。 在《十讲》中,汉字的历史与现实、传统与未来充分贯通,体现出汉字普及中的学术底色、科学意识与社会责任。从某种意义上看,这种开阔的格局,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意义。 (选自《汉字,以怎样的面貌走向大众——读王宁先生(汉字与中华文化十讲)》,光明日报2018年11月14日16版,有删改)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教学是中国文化的基石,重要性日益提升,人们对汉字文化的需求愈发迫切。 B.汉字文化的历史深厚,记录了中华文明的兴衰嬗变,具有丰富的学术内涵。 C.汉字研究要讲求学理基础,这个基础是在字源和字理的不断探求中建立起来的。 D.汉字教育的核心使命不是复古,汉字教育不再需要传统“小学”中的文字训诂之学。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论述了《十讲》在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重要启示意义。 B.文章的主体部分从文化底蕴、学理意识、现代情怀三个方面展开论证,论述清晰。 C.文章举“妻、凄、萋”和“聪和葱”的例子,意在说明汉字所呈现的生活的亲切与妙趣。 D.末段是对全文论述的总结,肯定了《十讲》贯通历史与现实、传统与未来的开阔格局。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具有象形特点,因而“看图猜字”的臆测虽然缺乏客观准确的学理依据,但仍然是以字源分析为基础的。 B.汉字普及中的学理思考包括三个方面:科学地分析汉字、把握韦写规则写好汉字和准确有效有趣的汉字教学。 C.汉字简化的价值在于,在文化普及、社会平等的大进程中,对大众的文化扫盲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D.进入计算机时代后,依托数字化,汉字具备了科学的、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沟通了古今、适应了当代。 【答案】 4. C 5. C 6. A 【解析】 4.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汉字教学是中国文化的基石”错误,汉字才是中国文化的基石;B项,“具有丰富的学术内涵”有误,原文“《十讲》对汉字文化的展现体现出鲜明的语言意识……汉字、语言、文学三者融合无间,展现出丰富的学术内涵”;D项,“不再需要”有误,文中是“在有些人看来”。故选C。 5.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C项,“意在说明汉字所呈现的生活的亲切与妙趣”错误,“妻、凄、萋”这组例子是为了说明汉字、语言、文学三者的融合体现出的学术内涵。故选C。 6.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A项,“以字源分析为基础”错误,原文“汉字研究就在宇源和字理的不断探求中,建立起客观准确的学理基础”。故选A。 【点睛】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第251张模拟画像 钟祥荣 “我再认真想想,这里需要添加几根眉毛,对,就这样,属于比较粗的线条。” “头部比例要适当修改,这人整个脸型是国字脸,但我不确定他的鼻子是啥形状的,我看到了他手里有枪。” 在金店店员集体回忆的基础上,嫌疑人的模拟画像被初步勾勒出来了,第一位现场目击者走进了模拟画像室,根据自身回忆,对第一稿提出修改意见。 昨天发生的金铺抢劫案作案时间仅为四分钟,嫌疑人抢劫得手后全力冲出街道,不知是心慌意乱,或是没戴牢固,急冲冲跑到第一个岔道口时,头套瞬间脱落,待其从地下捡起来重新戴上之际,十五秒之内有四位目击证人目睹了其真容,刚巧这四人是从街道岔口四个角度看到了其面容,直线距离不足三米,他们同时证实嫌疑人手里握着一把抢,刚巧这一区域没有安装监控摄像头,用公安术语来说,属于监控“盲区”。 当地公安局马上邀请省城最项尖的模拟画像专家,要赶快提取目击证人的记忆碎片,经画像专家的严谨组合,勾勒出这名嫌疑人的真实影像,再发出通缉令。 第二名目击者走了进来:“鼻子是尖挺型,颧骨比较高。” “这个部位要适当加宽几厘米,我总觉得哪里还需要修改,哦,是耳朵比较大,耳垂还要画长一点点,对,这样就比较接近了。’’ 画像专家的手不经意颤抖了一下,几秒钟后恢复了平静,黑白素描画像边,铅笔划过了一道断断续续、隐隐约约的小痕迹,但这丝毫不影响画作更加趋于完美。 第三名目击者说出了另一个角度的辨识:“前额比这画像里的要窄些,眼珠子更趋向于丹风眼,双目有神。” “双目有神?!这个描述于绘画无盏,你还是说说你能够想起的细节吧,比如头部的具体特征,对破案帮助较大。” “哦,他耳垂下面有个红色的印记,又好像是小时候受伤留下的伤痕,这个我看得非常清楚。” 画像专家的手又再次颤抖了一下,迟迟疑疑在素描头像上划拉了几下,一个小小的印记,细致又传神地勾勒出来了。一定要稳住,越接近成画之际,越要沉住气,并且一定要关注细节,画像专家至今共画了250幅嫌疑人肖像,据此抓获了250名嫌疑犯,靠的就是对面相细节的把握,靠的就是对目击者记忆碎片的有效提取。 第四名目击者还在门外等待,画像专家起来喝了口水,来回踱步托腮思考,再次从较高处目测画像的轮廓,从一名美术学院毕业生到公安部门知名的模拟画像专家,他相信这幅画是到目前为止画得最传神最到位的,连眼神也画出来了,没有丝毫的偏差,他有这个自信和把握。 第四名目击者提供了嫌疑人跑起来好像有类似长短脚的特征,专家觉得唠叨且多余,只是机械地应答了几句,画笔并没有动,画面上再也没添加一笔,搞得目击者不知所措,莫名其妙地离开了画室。 沉浸已久的记忆又被捞了起来,浮现在眼前的是那块小小的疤痕,熟悉的疤痕,又是残忍的伤痕,那是二十年多前家乡青草山上,两个十多岁的放牛娃在山路上坑弹弓打鸟的游戏,突然一阵低沉的脚步声由远而近,一头公牛低头舍命狂奔,红着双眼喘着粗气,后面是一头体型更大的公牛,全速追逐而来,山路狭窄,两个放牛娃愣在路中,不知所措,电光火闪之间,高大的放牛娃一把推开矮了一个个头的放牛娃,自己躲闪不及,牛头直冲身腰,撞倒在山路旁,尖尖的牛角划过其脸庞,一股鲜血流了下来,伤得很重。 公牛打架,神仙难档,但在此时,画像专家心里仿佛奔跑着几百头野牛,想躲也躲不开,想跑也跑不了。 从山村放牛娃到美术学院毕业生,再成为公安部门知名模拟画像专家,他相信这第251幅模拟画像是目前为止画得最传神最到住的,他有这个自信与把握。 该出去给家里的林伯打个电话了,电话里就说,我找到三娃子了,他在外过得很好,不必惦记。 (《小说选刊》2017.10,有删减)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描摹“第251张模拟画像”的过程为情节的主体,并以此聚拢人物的各种关系,使情节主干突出,结构紧凑。 B.专家觉得第四位目击者提供的信息“唠叨多余”,表现了专业技术高超的他也有些自负武断,使这一形象更显真实。 C.文中反复说专家相信这是“目前为止画得最传神最到位的”,这源于他的专业自信,更因为多年来他从未忘记这张脸。 D.小说讲述了画像专家意外发现童年的救命恩人成为犯罪嫌疑人的故事,故事安排巧妙,语言质朴平淡,结尾耐人寻味。 8.小说写专家“沉浸已久的记忆”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请简要分析专家画像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 【答案】 7. B 8. ①补充叙事。交代专家和犯罪嫌疑人之间的关系,解释专家矛盾沉重心理的原因。②呼应上文。与上文中目击者所提供的犯罪嫌疑人特征相照应,使情节更加完整。③丰富人物形象,提示主题意义。犯罪嫌疑人童年时也曾有舍己为人的行为,前后形成反差,提示主题解读路径。 9. ①惊讶怀疑。第二名目击者的话让专家的手“不经意颤抖了一下”,铅笔不自主地划过一道“小痕迹”,这些都透露m他此时对这一结果的惊讶与对心目中人选的怀疑。②矛盾紧张。专家面像时的手“再次颤抖”“迟迟疑疑”,劝说白己“一定要稳住”,体现了其既矛盾又紧张的心理。③焦躁痛心。“来回踱岁”“觉得唠叨”“机械应答”等反常行为,体现了其焦躁和痛心。 【解析】 7.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B项,“白负和武断”分析错误,应为此时他已确信犯罪嫌疑人的身份。故选B。 8.这是一道考核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的能力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答出情节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内容和读者的角度分析其作用。此题要求分析专家“沉浸已久的记忆”这一情节的作用,手下从手法上分析“沉浸已久的记忆又被捞了起来”属于补叙,答题时先答出补叙的内容,然后从结构、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分析作用,从内容看,交代画家和犯罪嫌疑人的关系,解释上文 “画像专家的手不经意颤抖了一下”“画像专家的手又再次颤抖了一下”的原因;从结构上看,犯罪嫌疑和自己的故事解释照应前文画家画出的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从主旨和人物的形象看,犯罪嫌疑人前后的行为形成巨大的反差,引人深思,从而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文章的主旨。 9.此题考核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情节概括的题目是小说常见的题目,注意有直接要求概括情节,通过哪些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人物的心理或情感的变化过程怎样等提问方式,答题时注意分清题干的要求概括的什么情节,是关于哪个人物的情节。注意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单的段落的划分,重点注意文中表现情感变化的重点词语。此题要求概括人物的心理,注意抓住文中专家画像过程中言行和心理的句子“画像专家的手不经意颤抖了一下”“画像专家的手又再次颤抖了一下,迟迟疑疑在素描头像上划拉了几下”“一定要稳住,越接近成画之际,越要沉住气,并且一定要关注细节”“画像专家起来喝了口水,来回踱步托腮思考”“专家觉得唠叨且多余,只是机械地应答了几句,画笔并没有动,画面上再也没添加一笔”概括答题要点即可。 【点睛】 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开始追求更有品质的文化体闲和精神领域的享受。中国动画电影产业作为人民急需的文化创意产业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在中国文化产业整体崛起的背景和趋势下实现井喷式发展,赢得了各路资本和人才的青睐。而大量资本的注入和人才的加盟又刺激着整个产业更加迅速地发展。 近五年来,中国电影市场上出琨了一批叫好又审1座的作品,如<秦时明月》《大鱼海棠》等。这些动画电影在内容创作和技术层面上进步明显,且十分注重艺术的加工,努力在故事、色彩、特效、渲染等方面让人耳目一新,可以说较好地实现了技术和艺术的融合,被大量的消费者所接受和认可。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中国动画电影领域充满了不确定性。在行业迅速发展的前提下,中国动画只有屹立于民族的土壤和环境中,积极跟随甚至引领先进的产业发展理念,并且建立完善的行业法规和鼓励引导的发展政策,才能保持持续高速发展。 (摘编自《中国动画电影的这五年》) 材料三 根据知名电影资料库IMDb的数据,在评分前50的动画电影中,日本占了18席,美国占了19席。根据豆瓣的动漫电影评分数据,前50中有25部是日本电影,15部是美国电影。中国动画与其票房差距的原因,最明显的就在于动画电影的资金和时间投入上。 一部优秀的动画电影不仅需要在剧本、人物和场景设定等各方面的完善设计,同时也需要动人的情感表达。美国和日本的动画片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范本。美国动画片,角色个性鲜明,情感直接明了,动作夸张性强,角色形象追求的是给观众带来鲜明的冲击感。日本动画电影中的形象塑造更注重整体意境的创设和细节的刻画,时常依靠无声的动作或眼神来反映内心世界,含蓄地表达人物的情感,常有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味道。 (摘编自《中国动画电影和日美的差距是什么》) 10.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2013-2017年,单部国产动画电影票房虽低于单部进口动画电影票房,但国产动画数量多,总票房优势明显。 B.2016年动画电影票房占比最高,达到我国动画电影票房史上的巅峰,此后有所下降,2018年动画电影票房占比最低。 C.2018年上半年,国产与进口动画电影的栗房基本持平,单部国产动画电影的平均票房也体现出一定的优势。 D.2013-2016年,动画电影票房及占总票房比例逐年攀升,同时进口动画电影的票房比国产动画电影票房高。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的繁荣离不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动画电影产业也促进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B.动画电影只要注重艺术加工,在故事、色彩、特效、渲染等方面能让人耳目一新,就能得到消费者的接受和认可。 C.虽然国产动画与进口动画电影的票房差距在不断缩小,但在国内外电影资料库的评分中,国产动画整体不及美日。 D.美国和日本的动画电影,在形象的塑造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同,但它们都较为注重动画形象的情感表达。 12.我们可采取哪些措施,来确保我国动画电影行业继续高速发展?请简要说明。 【答案】 10. C 11. B 12. 示例:①应立足于民族的土壤和环境中,挖掘更多具有民族文化元素。②积极跟随甚至引领先进的产业发展理念。③继续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动画行业。④采用新技术,实现技术与艺术的融合。⑤建立完善的行业法规和鼓励引导的发展政策。⑥加大动画电影在资金和时间上的投入。⑦加大向美日动画电影学习的力度。 【解析】 10.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和图文转换能力,答题时注意细读题干,和原图对读,重点注意表头和图例,题中A项,“总票房优势明显”有误,由图二可直观看出优势不明显;B项,“2018年动画电影票房占比最低”有误,应该是2013年最低;D项,“逐年攀升”有误,在2014、201 5这两年持平。故选C。 11.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B项,“只要……就……”表述绝对。故选B。 12.此题考核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中的内容概括要点,然后整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重点注意专家、学者的观点。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在行业迅速发展的前提下,中国动画只有屹立于民族的土壤和环境中,积极跟随甚至引领先进的产业发展理念,并且建立完善的行业法规和鼓励引导的发展政策,才能保持持续高速发展”“而大量资本的注入和人才的加盟又刺激着整个产业更加迅速地发展”“这些动画电影在内容创作和技术层面上进步明显,且十分注重艺术的加工,努力在故事、色彩、特效、渲染等方面让人耳目一新,可以说较好地实现了技术和艺术的融合”“中国动画与其票房差距的原因,最明显的就在于动画电影的资金和时间投入上”“美国和日本的动画片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范本”提出自己的建议。 【点睛】 新闻调查提建议、谈看法的题目一般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概括,不是针对此现象信马由缰,海阔天空,甚至提出和文章内容不相关或相悖的观点,而是对文中相关的专家的观点的概括和总结。同时注意介绍的一些成功的案例会存在的问题,成功的地方坚持,存在的问题要避免。 评卷人 得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师说 章学诚 韩退之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又日:“巫医百工之人,不耻相师。”而因怪当时之人以相师为耻,而曾巫医百工之不如。韩氏盖为当时之敝俗而言之也,未及师之究竟也。盖有可易之师与不可易之师,其相去也,不可同日语矣。 人失其道,剥失所以为人,犹无其身,则无所以为生也。故父母生而师教,其理本无殊异。此七十子之服孔子,所以可与之死,可与之生,东西南北,不敢自有其身。非情亲也,理势不得不然也。经师授受,章句训诂;史学渊源,笔削艾例,皆为道体所该。竹帛之外,别有心传,口耳转受,必明所自。此则必从其人而后受,苟非其人,即己无所受也,是不可易之师也。学问专家,文章经世,其中疾徐甘苦,可以意喻,不可言传。此亦至道所寓,必从其人而后受,不从其人,即己无所受也,是不可易之师也。苟如是者,生则服勤,左右无方,没则尸祝俎豆,如七十子之于孔子可也。至于讲习经传,旨无取于别裁;斧正文辞,义未见其独立;人所共知共能,彼偶得而教我;从甲不终,不妨去而就乙;甲不告我,乙亦可询,此则不究于道,即可易之师也。其斫取法,无异梓人之恭o琢雕,红女之传烯绣o,以为一日之长,拜而礼之,随行隅坐,爱敬有加可也。 巫医百工之师,固不得比于君子之道,然亦有说焉。技术之精古人专业名家亦有隐微独喻得其人而传非其人而不传者是亦不可易之师,亦当生则服勤,而没则尸祝者也。古人饮食,必祭始为饮食之人,不忘本也;况成我道德术艺,而我固无从他受者乎? 嗟夫!师道失传久矣。有志之士,求之天下,不见不可易之师;而观于古今,中有怦怦动者,不觉冁④然而笑,索焉不知涕之何从,是亦我之师也。不见其人,而于我乎隐相授受,譬则孤子见亡父于影像,虽无人告之,梦寐必将有警焉。(有删改) (注)①慕(ji):教,指点。②烯(chi)绣:绣有彩纹的细葛布,此处泛指刺绣。③昭:通“劭”,勤勉。④冁(chan):笑的样子。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技术之精/古人专业/名家亦有隐微独喻/得其人而传/非其人而不传者/是亦不可易之师/ B.技术之精/古人专业/名家亦有隐微/独喻得其人而传月酷毛心市耐妊彰是亦不可易之师/ C.技术之精/古人专业名家/亦有隐微独喻/得其人而传/非冀人而不传者/是亦不可易之师/ D.技术之精/古人专业名家,亦有隐微/独喻得其人而传/非其人而不传者/是亦不可易之师/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古代一种文体。与“论”一样,以议论为主,都可针对社会上某些问题表达观点。 B.巫医,巫师和医师。古人多求助于鬼神以治病,故“巫’’‘‘医”往往并提,后才分开。 C.经传,儒家典籍统称。“经”是指儒家经典;“传”,传记,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 D.斧正,源于《庄子》,又称“郢正”“斧削"。属于敬词,表示对修改者尊敬和赞扬。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韩愈的文章“未及师之究竟”,因此再作《师说》,指出老师可以分为两类,即“可易之师”与“不可易之师”。 B.本文第二段用七十弟子侍奉孔子的例子,来说明对待“不可易之师”,弟子应竭力服侍,老师过世后也应祝祷祭祀。 C.本文论及三种“不可易之师”:使人获得“至道”的老师,可以传授精深专业技术的老师以及能带来强烈感发启示的古人。 D.作者认为,虽“可易之师”与“不可易之师”区别很大,但弟子侍奉老师都应该恭敬有加,都应该秉持同样的态度。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失其道,则失所以为人,犹无其身,则无所以为生也。 (2)此亦至道所寓,必从其人而后受,不从其人,即己无所受也,是不可易之师也。 【答案】 13. C 14. C 15. D 16. (1)人失去了道,就失去了用来做人的依托,犹如没有了身体,就没有用来生存的基础。 (2)这也是最高的道所寄托的地方,一定要跟从那个人(学习)然后才能够得到;不跟从那个人(学习),自己就没有能够获得的。这(也)是不可改换的老师。 【解析】 13.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古人专业”是“名家”的定语,不要断开;“隐微独喻”是“有”的宾语,不要断开;“得其人而传”“非冀人而不传”语意对照,结构对应,中间断开。故选C。 14.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C项,“‘传’,传记,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错误,传是对经的解释。故选C。 15.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题中D项,“但弟子侍奉老师都应该恭敬有加,都应该秉持同样的态度”错误,作者认为两类老师“不可同日语”,弟子侍奉老师的礼节也不必要求一律相同。故选D。 16.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注意,所以:表方式;为生:生存;至道:最高的道;从:跟从;即:就;是:这;易:改换;之:的。 【点睛】 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韩愈说:“老师,是传授真理、讲授专业知识、解答疑难的人。’又说:“老师不- -定比弟子高明,弟子也不- -定不如老师。”“真理在谁手上,谁就是老师。”又说:“巫医和各种工匠,他们都不耻于拜师学艺。”因而对当时的士大夫耻于拜师学习感到非常奇怪,竟然连巫医、工匠都不如。韩愈大概是针对当时的陋俗而说的,没有涉及老师的根本问题。《国语》说:“人生在世,有三种人应当始终如一.地侍奉他们,那就是君王、父亲和老师。”这是针对传授真理的老师而说的。讲授学业、解答疑惑,那是有差别等次的。学问有精有粗,疑惑也有大有小,能传授知识并且解答疑惑的被称作老师,这固然正确;但与传授真理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巫医、工匠间的师从学习,也不可以等同视之。大概是因为有可以改换的老师与不可以改换的老师,他们之间的差别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知道师道的人,大概也知道天道吧。人都是听命于天的,天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因而让君王来治理;人都是天所生育的,天不能一个一个地生育,因而有父母生儿育女;人都向天学习,天不能谆谆教诲,因而有老师来讲授知识。既然如此,那么君子要想敬奉天,也就在于恭敬地侍奉君主、父亲、老师三种人而已。 人失掉了尊师之道,则失去了做人的资格,犹如没有了身体,则无法生存。所以父母生而老师教,这个道理本来没有什么不同的。这就是七十弟子侍奉孔子,可以与他一起死,可以与他一块活,不管东西南北,不敢把生命看作是自己的缘故。不是出于感情的亲密,而是从道理上讲不得不如此。至于传授知识和解答疑惑,则有差别等次了。经师讲授学业,分章析句解释词义,史学渊源,笔削义例,都是儒家大道所包括的。古人在“书中不能详尽地表达自己的语言,而语言又不能完全表达心中的意思”。竹简帛书所载之外,另有心得传授,口耳相传,-- 定要弄明来源,就像宗族里的谱系不可混淆。这是说必定要师从那个人而后才能得到传授,如果不是那个人,那么自已就无法得到古人的心传,这就是不可改换的老师。学问上的专家,文章的治国救世,其中快慢甘苦的体验,可以意会,不可言传。这也是至道所在之处,必须师从那个人而后才能得到传授,不拜那人为师,自已便一无所得,这也是不可改换的老师。如果是这样的老师,他活着时弟子便应竭力服侍他,事事躬亲而没有定规,他去世了则应为他立尸祝祷、祭祀不绝,就像七十弟子对待他们的老师孔子那样也是可以的。至于讲解经传,没有别出心裁的旨意;纠正文辞,看不见有什么独立的见解;别人都知道、都能做到,只是偶然的机会使他做了我的老师;不能自始至终师从某甲,不妨离开他再拜某乙为师;某甲不告诉我,某乙也可请教,这与儒家大道没有什么关涉,这就是那种可以改换的老师。即使是学问与文章,也属于雕虫小技。他们所效法的,与工匠教人雕刻,工女教人刺绣没有什么差别,把他们当作一日之长,跪拜礼敬,跟随他们而行,陪着他们对坐,加倍地尊敬拥戴是可以的。一定要人严格地奉行勤勉服侍君、亲、师的准则,把老师与生身父母等同起来,那么要求的人会感到迷罔,而实行的人也是情不由衷的。 巫医与各种工匠的老师,固然不能与儒家所说的老师相比,但是也有一定的说法。技术上的精深,古代专门从事某种事业的那些专家,对隐秘精微之处也有独到的见解,师从那个人便能得到他的传授,不是那个人便得不到这种传授,这也是不可改换的老师,也应当在他活着的时候便尽心尽力地服侍他,在他去世后则为他祝祷祭祀。古人在饮食的时候,一.定要祭祀最先制作这种食物的人,表示不忘本;况且是成就我的道德技艺,而我本来是无法从他人那里得到传授的人呢?至于说“弟子不- -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高明”,那要看他所取得的成绩是什么样的了。所追求的在儒家大道上,那么技艺方面的长处,又何必那么固执地计较如不如的呢? 唉!师道失传已经很久了。有志之士,找遍天下,也没见到那种不可改换的老师;但考察古代人物,有使人怦然心动的,不禁粲然而笑,热泪潸潸而不知从何而来,这也是我的老师。没看见那个人,而对我在暗中传授,如同孤儿从像片图画.上见到去世的父亲,虽然无人告诉他,睡梦中一定会有所警示的。但有人却认为古人的言行,不是都可以取法的,不一定要因此为他祭祀祝祷。大禹一定要祭祀鲧,是为了尊崇他的先人;打仗祭祀蚩尤,是为了尊奉他创立了新制。如果一定要选择人来祭祀,那么周公、孔子就没有遗憾了。做儿子的尊奉父母,难道有根据功德把父亲的神主迁人祧庙而祭祀伯父的吗? 评卷人 得分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储邕之剡中① 李白 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 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 (注)①剡中:今浙江嵊州、新昌一带,当地有划溪。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标题交代了本诗的写作背景,即诗人告别友人储邕即将前往剡中。 B.首联一“问”一“指”两个举动,令人想到诗人和友人将要分别的情状,增强形象感。 C.颔联叙述出发地和去处,“舟”、“水’’二字,与下面一联舟行特有的景象形成呼应。 D.尾联“辞君”见出别离,“卧秋霜”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不知何时再见的无限伤感之情。 18.请简要赏析“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一联。 【答案】 17. D 18. 翠竹生于岸边,却说“溪下绿”,显见这是水中倒影,巧妙地衬托m溪水之清澈。荷花生于水中,却说“镜中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溪水”比作“镜子”,渲染了水面之平静和清澈。这一联是诗人的想象之景,表现了诗人对剡中的向往之情。 【解析】 17.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D项,“卧秋霜”“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不知何时再见的无限伤感之情”错误,应为表现诗人的高情逸致。故选D。 18.此题考核综合赏析诗句的能力,答题时一般从遣词造句,意象的选取,意境额创设,写景的方式,情感的表达,手法的运用等角度作答。“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一句,翠竹本生于岸边,却说“溪下绿’’,显见这是水中倒影;荷花原生予水中,却说“镜中香’’,令人于形象的比喻中悟出真象。这里,前句巧妙地衬托出溪水之清,后句突出地渲染了水面之静。水静而且清,伴以飘香的荷花,泛绿的翠竹,活画出了江南水乡所独具的特色,表现了诗人对剡中的向往之情。 【点睛】 综合赏析诗句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 评卷人 得分 五、情景默写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____,____"两句用衬托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行人进入蜀道的艰难。 (2)《咏怀古迹》(其三)中,杜甫运用对比的写法,以“____,____”,写出昭君远嫁异域荒漠的悲凉。 (3)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提出,“____,____",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 【答案】(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2)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3)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材木不可胜用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猱”“冢”“鳖”的写法。 评卷人 得分 六、语言表达 20.下面是某校文学社邀请专家傲文学讲座的邀请函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拜读了您的拙作,我们文学社全体社员深受启发,对我们的写作也有些许帮助。我们决定在学校社团文化节期间拨冗举办文学社论坛,特邀您忝列现场,并作“文学与青春”的主题讲座。我们将鼎力为您提供服务,真诚期待您的出席。 【答案】①“拙作”改为“大作”;②“些许”改为“莫大”或“极大”;③“拨冗”改为“隆重”或删除;④“忝列”改为“亲临”或“莅临”;⑤“鼎力”改为“全力”或“大力”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语段中“拙作” “忝列”“些许”谦称,此处应用敬称;“拨冗”“鼎力”是敬称,此处应用谦称。 21.下面是某村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的模式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答案】 村民种植疏菜、瓜果和养殖的畜、禽、渔,直接或经过深加T后用于休闲、养生;种植、养殖和深加T的废弃物用来制成种植的有机肥料和养殖的有机饲料;如此往复循环。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图文转换能力,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考核结构图,解说注意照顾到图片中的所有的内容,然后理清各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重点注意疏菜、瓜果和养殖的畜、禽、渔共同指向“休闲、养生”,下面注意要素之间的相互转换。 评卷人 得分 七、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勇气是压力之下的优雅风度。——海明威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承担责任 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把国家民族的重任担在肩上,哪里会在乎前方是祸还是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责任,责任是什么?是我们的负担。正是由于我们大都是在错过之后才知道后悔的,所以我们的责任才会越来越重。 只要人一出生,各种责任就伴随他而来。赡养父母的责任、善待自己的责任、关心他人的责任、保护弱小的责任、将来建设祖国的责任等等,不可胜数。那么现在责任的生存状况如何呢? 辜鸿铭、陈寅恪勇于承担对于中华文化的责任,他们于是无惧无畏,无惧权势与战乱,焚膏油以继晷,穷年累月钻研学术,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一个成为国学骑士,一个成了百年哲人。邵飘萍、林白水在民主与民权被剥夺殆尽之势,他们承担起了维护民族正义的责任,可谓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他们唤起整个社会的正义之声,他们铸就了一代报人的尊严。林肯、马丁路德金承担起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平等的责任,对各种阻力无所畏惧,大步向前,他们以一己之力推动了整个国家与民族的发展,是当之无愧的国家英雄。承担自己的责任,无畏无惧,创造未来,铸就成功! 反观当下,大街上随处可见被抛弃的责任。有的人只顾自己获利,丝尽不关心他人。他们渐渐对关心他人这项责任产生厌恶之心。他们想抛弃这份责任,以谋求更多的利益。于是社会上产生一批极端自私自利的人。他们抢走别人的血汗钱;坑骗善良的人们;造假药完全不顾他人死活。他们的精神没有了责任的保护,渐渐腐朽了,成了一台没有灵魂、只顾赚钱的可悲机器。 有的人更可恶,连最基本的赡养父母的责任也不要了。父母在他们的眼里是金钱,是遗产。这种人连父母也不爱,他们在社会上也不会被人真正尊重。缺少责任感的人是值得怜悯的,他们不承担责任,他们在社会上也难以立足。造假的终会被假东西所误,不赡养父母的人到了老年,子女也把他们扫地出门。 责任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与保障,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秘诀。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是可耻的;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国荚冬没有任何前途。能够承担责任的人是勇敢的人,海明威说“勇气是压力之下的优雅风度”。能够承担责任的是必是侍者“仁者”,《论语·宪问》有言“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从我做起,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振兴中华,报效祖国!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共有三句话组成,第一句“勇气是压力之下的优雅风度”强调勇气是一种美,是面对压力表现出的一种风度;第二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强调在国家利益面前要有大无畏的勇气;第三句“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探究“勇”和“仁”的关系,三则材料基本围绕“勇气”展开,立意时可以选取其中的一种,也可以综合三者,如立意为“要有勇气”中心,然后分层论述,围绕材料一从“勇气是什么”的角度谈论,围绕材料为从“为什么要有勇气”的角度分析,未然材料三从“如何做到有勇气”的角度分析。行文时注意观点明确,结构清晰。 【点睛】 这是一道多则材料作文,首先要分析材料的性质是相同或相反,如果相同,就从同一的角度立意,如果相反,首先提炼观点,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个进行立意,最好是对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辩证的分析,这样文章会显得深刻、全面,能够一分为二的看问题。立意时首先抓住材料中的词语,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这道作文题属于相反的两个方面,注意辩证的分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