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高三12月第2次双周考(2017-12)
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12月第2次周考 语文试题 命题人:秦曦 施沿沿 2017年12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学文化的本质特性 ①儒学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世界,儒学的思想价值可以用来为实现各国各地区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世界新秩序、促进和改善全球治理服务。这是由儒学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决定的。儒学在中国产生以后,不仅存在和发展于中国,而且传播到亚洲和世界其他地方,一直传承和延续到今天。儒学具有持久不衰的生机与活力,有着不断进步的发展前途,也是由它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决定的。。那么,儒学具有哪些本质特性呢? ②儒学具有开放包容的特性,所以它对别的学说能够兼收并蓄、海纳百川,能够在共存之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也就能够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当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产生之时,与它同时并立的还有老子所代表的道家思想、墨子所代表的墨家思想等等。正是由于虚心向道家、墨家等学说学习,认真从中吸取思想营养,儒家思想才成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首屈一指的“显学”。当它传播到东亚其他地区时,又能与当地的思想文化相融合,促进了东亚文化圈的形成。当佛学传入中国后,儒学不仅与之共存,而且将其引为自己的借鉴取长对象。这些都体现了儒学开放包容的特性,以及由此具备的生生不息的发展活力。 ③儒学具有实事求是的特性,所以它要求人们“惟是以求、知错即纠”,而不能“知错不改、文过饰非”。实事求是出自中国史籍《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刘德是一个具有儒学思想的人,《汉书》说他“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的精神,在中国儒学文化的发展历程中是一以贯之的,是中国历代儒学学者所追求和坚持的。这里举一个例子。东汉著名儒学思想家王充的《论衡》一书有《问孔》《刺孟》两篇文章。文中认为,即使对孔子、孟子这样的圣贤和儒家学说创始人,如果发现他们思想中有疏失有错误,也应加以“问难”,以纠“非”而明“是”。像王充这样敢于指出和纠正前辈儒学思想家著述与言行中错误的学者,在古往今来的中国儒学界所在多有。这说明,求实、求真、求是是儒学文化所具有的重要特性。 ④儒学具有经世致用的特性,所以它要求人们做到“知行合一、躬行为务”。所谓经世致用,就是要坚持将儒学的道德要求和思想主张应用于个人的修养和国家、社会的治理,也就是儒学大家们坚持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实干兴邦”。在中国西汉时期,著名儒学思想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为汉武帝所采纳。实行这一方针的目的和实质,就是要把积极进取、致用为上的儒家学说确立为治国理政的主导思想。正是由于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充分发挥挥了治国理政、开物成务的实践功能,才不仅成就了它对中国文文明发展不断作出重大贡献,而且保证了它不断从社会实践中吸取养分,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也是儒学能够长久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一个法宝。 (节选自《教育文化论坛》2016年01期) 1.下列关于“儒学本质特性”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学产生、存在和发展于中国,且传播到亚洲乃至世界,一直传承和延续到今天。它具有旺盛的生机与活力,不断进步,推陈出新。 B.儒学有开放包容、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等几个最主要方面的本质特性。它因开放包容所以能海纳百川,对别的学说兼收并蓄。 C.儒学成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位居第一的“显学”,是儒学比老子所代表的道家思想、墨子所代表的墨家思想等更有影响力的结果。 D.求实、求真、求是是儒学所具有的重要特性,中国儒学在文化的发展历程,都对自身思想存在的问题,加以了指出和纠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儒家思想与佛学等共存的事实,论证儒学具有开放包容的特性及发展活力。 B.文章因果论证,指出因为儒学具有实事求是的特性,所以它要求人们求是并改错。 C.文章举刘德的例子,论证实事求是的精神是中国历代的儒学学者所追求和坚持的。 D.文章引用王充《论衡》中相关的观点,说明王充敢于纠正孔孟思想中存在的错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学的经世致用,保证了它不断从社会实践中吸取养分,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也是儒学能够长久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一个法宝。 B.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充分发挥了治国理政、开物成务的实践功能,对中国文明的发展不断作出重大贡献。 C.西汉时期,因为把积极进取、致用为上的儒家学说确立为治国理政的主导思想,所以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 D.儒学在中国产生以后的两千年间,能够存在和发展,并传播到亚洲和世界其他地方,是由它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共同决定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喀秋莎 田洪波 ⑴中午时分,响彻在两边战壕上空的枪声开始零星起来。渐渐地,硝烟也一丝丝散去,意味着酷烈的战斗进入一个休整的间隙,很多人都长出了一口气。十余个尚是娃娃脸的士兵全身心放松下来,逐渐恢复他们本真的一面,开始嘻闹起来。连长安德烈无声地笑笑。这样的场面他很欣慰,毕竟在德军猛烈的炮火中他们毫发未损。这是一支由多数青年人组成的步兵加强连,他们刚刚在与德军的交火中占了上风。 ⑵时间真快啊!安德烈闭目想着心事。转眼几个月过去了,他领着这群孩子与德军奋战。当初,他们的父母信任地把孩子们领到他面前时,他还是有一丝担心的。可是,经过炮火的洗礼,安德烈现在觉得他们已经是成熟的战士了。 ⑶士兵们轻声哼起了歌,安德烈依然淡淡笑着。那是他再熟悉不过的旋律: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漂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安德烈把身体往壕沟的深处偎了一下,摸出宽宽的烟叶卷了支烟叼在嘴上。喀秋莎,正义的喀秋莎,那是他们心灵深处最神圣的3个字了。 ⑷“嘘,你们听!”突然有人把手指压在了唇上,示意大家注意德军那边传出的动向。 ⑸安德烈急忙把烟按灭在焦黑的泥土里。大家都悄然侧起身,屏息静听德军的风吹草动。大家的笑容开始收紧了:她在歌唱草原的雄康/她在歌唱心爱的人儿/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啊, 这歌声/姑娘的歌声/跟着光明的太阳飞去吧! ⑹见鬼,居然有人在唱《喀秋莎》!是德国人在唱吗?他们也喜欢《喀秋莎》?怎么会呢?那是我们苏联人民的歌曲啊!安德烈惊诧地睡大了眼睛。他感觉周身的热血在沸腾。该死的德国佬,不许你们玷污神圣的喀秋莎! ⑺大家都听得真切,都把目光转向安德烈。安德烈分明听到自己身体里的每一个骨节都在炸响,他凛然着一张脸拿起了望远镜。果然,他看到几个德军士兵正围在一架留声机前,有滋有味地跟着哼唱。让安德烈万分气愤的是,他们居然那样陶醉,完全忘记了是在战场上。 ⑻ 安德烈觉得这是不能熟视无睹的,他甚至认为,这全然就是德军在向他们挑衅!是的,他们拥有先进于己方数倍的武器,他们人数占优,他们中的许多人战斗经验丰富,但他们不可以唱我们国家的歌曲,不可以用这种方式蔑视我们!这就像自己的孩子,不共戴天的敌人可以随便地抱吗?可以肆意地喜欢吗?那无异于剜我们的心头肉! ⑼“准备战斗!”安德烈下达了命令。他的声音听上去很绝然。 ⑽可是副连长瓦西里用手压住了他的枪身,事实上瓦西里一直在观察安德烈的情绪变化,现在他不能不挺身而出了。瓦西里緩和着语气说没有接到上级命令,这仗不能打!力量太悬殊了,刚才的胜利并不能说明什么。作为一连之长,你不能意气用事!” (11)安德烈冷笑情况特殊,不请示也没错!就算我答应,那你问问孩子们答不答应?”安德烈等到的是青年人的一致响应,他们摩拳擦掌,义愤填膺,纷纷将子弹推进枪膀。瓦西里还想再说什么,安德烈已经大手一挥,指挥战士们各就各位,随着一声号令,密集的子弹就雨点一样向德军阵地射去, (12)战斗又开始了,这一次持续的时间似乎更长,也更惨烈,双方都不断有人倒下去安德烈杀红了眼,带领几个勇敢的战士冲锋在前,打退了敌人,占领了德军刚刚还逍遥自在听歌的阵地。 (13)到处是残垣断壁,一些树木还在燃烧。在一条战壕里,安德烈看见那架留声机还在转动,《喀秋莎》的旋律还在他走上前用手搬开了唱针,拿起唱片。 (14)阵地上死一般寂靜。 (15)瓦西里悄悄站在安德烈身后,沙哑着嗓子轻声说孩子们……都牺牲了!”他看见安德烈身体摇晃了一下,然后那个庞大的身躯慢慢跪了下去,最后匐伏在地,哭成颤动的一团。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的环境描写突出了激烈的交战之后短暂的平静,年轻的战士们也恢复了本真的一面,这为后文哼唱歌曲、听到歌曲作了铺垫。 B.德苏两军力量悬殊,然而处于劣势的苏军两次击退了敌人的进攻,说明《喀秋莎》的歌曲在战斗中起到了鼓舞人心的巨大作用。 C.小说善于使用细节刻画人物形象,同时辅以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凝练传神地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既有群体形象,也有个体形象。 D.文中用“娃娃脸”“本真”“嬉闹”“孩子”等词语来形容这群年轻的士兵,字里行间饱含对这些保家卫国的靑年战士们的喜爱之情。 5.小说中《喀秋莎》的歌声出现了多次,请简要分析其在文章中的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最后一段划横线的语句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7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倾向付费领域分布 倾向领域 专业资料 文学书籍 教育文章 时事新闻 健康心理 其他资源 份额 36.30% 21.70% 15.60% 13.50% 9.10% 3.80% (数据中国产业信息,2017年10月13日) 材料二 : 今年6月,《新华字典》应用程序上线。正版的应用程序每天只能免费查两个字,超出限定再行查询需要支付40元使用费,自去年以来,多家互联内容平台和自媒体,纷纷推出 了知识付费产品,一时间语音问答、会员订阅、直播课程等知识服务爆红.是谁在为这些付费内容买单?记者调查发现,年轻人在享有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对文化消费的支出也越来越大,正成为付费阅读中越来越具话语权的群体。 用户为内容付费的习惯并非天然形成,这部分归功于政府近年来加强络版权保护的力度,尤其是连续多年的“剑行动”有效打击了络侵权盗版行为。与互联商北靠吸引流量、构建庞大生态系统变现的模式相比,知识付费因其投入成本低、产北链条短、变现直接而备受个体创业者欢迎,也契合了当下国内的创新创业热潮。 (摘编自:《中国江苏》2017年11月23日) 材料三: 但问题不在于解答是否令人满意,而是这种方式容易让人养成依赖性——只要我点点鼠标、花点儿小钱,所有我寻求的答案立即一目了然。我得到了答案,却失去了存疑、寻找、分析、判断、论证的过程。换句话说,我在没有思考的情况下就拿到了答案,痛快倒是痛快,但我怀疑长此以往自己会不会上瘾。 用户之所以愿意付费阅读,除了要获取某些急需的知识、技能或经验外,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学习有所成长,但知识付费碎片化的解答方式显然难以满足这种需求。知道了某些问题的答案会让你看起来很聪明,但那只是因为你记住了答案,与你的实际思考能力无关。下次碰到问题,你照样一筹莫展。知识多和思考能力强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7年11月23日) 材料四: 为知识付费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有人担心为知识付费会造成络用户间因经济因素而不平等,其实,互联对知识的普及化程度一直在加深,我们获取各类信息也更加容易。但是,信息的数量不等于知识的精度和深度,为知识付费所对应的信息服务主要是后者。 络提供知识的模式大致有两种:一种糢式以信息全面广博为特征,另一种模式则追求信息的深刻新颖。前者多采用免费服务,信息上传和分享者并不求经济回报。不过,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无法满足于普及型的信息提供,如果想知道的东西在百度、谷歌上能轻松查到,知识精英也就不存在了。对那些渴望得到更精准、更前沿信息的人来说,有针对性地付费获取知识,无疑是最佳选择。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6年07月27日) 7.下列对四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侧重于用户需求角度,分析2017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的倾向领域的份额比例, 能对我国内容付费发展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B.材料二通过《新华字典》应用程序上线的例子引出内容付费的发展盛况,对其快速发展原因的分析,揭示了其在我国的广阔前景。 C.材料三侧重于分析内容付费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是作者个人的冷静思考,但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这必将在客观上限制其发展。 D.材料四侧重于络对知识付费提供内容的分析,并对人们的担忧的内容进行了解释, 指出这种消费形式对于部分人是最好的选择。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专业资料和文学书籍两类的用户倾向占到将近六成,表明我園内容付费的消费者是专业研究人员和文学的爱好者。 B.年轻人在对文化的消费中是具有话语权的群体,这与他们享有丰富的物质生活和对于内容付费的支出有很大关系。 C.与互联商业的模式不同,知识付费契合了国内创新产业热潮,具有投入成本低、产业链条短、变现直接等特点。 D.付费阅读提供的碎片化解答方式,难以满足消费者通过学习有所成长的需求,答案知识和思考能力没有必然联系。 E.以信息全面广博为模式的知识在络上是免费的,而以追求信息的深刻新颖为模式的知识必须付费后才能得到。 9.对于促进“内容付费”的快速良性发展,你有怎样的建议?请结合文本分析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永明,字钟诚,乌程人。嘉靖十四年进士。除芜湖知县。献皇后梓宫南祔,所过繁费不赀。永明垩江岸佛舍为殿,供器饰箔金,财用大省。寻擢南京刑科给事中。寇入大同,山西总督樊继祖,巡抚史道、陈讲等不能御,永明偕同官论其罪。已,又劾兵部尚书张瓒黩货误国,又劾大学士严嵩及子世蕃贪污状。已,又劾兵部尚书戴金为御史巡盐时,增余盐羡银,阻坏边计。疏虽不尽行,中外惮之。出为江西参议。累迁云南副使,山西左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伊王典楧恣横,永明发其恶,后竟伏辜。四十年迁刑部右侍郎。未上,改吏部,进左。寻拜刑部尚书。居数月,改左都御史。条上饬历抚按六事。御史黄廷聘按浙归,道湘潭,慢知县陈安。安发其装,得所携金银货币。廷聘皇恐谢,乃还之。永明闻,劾罢廷聘。浙江参政刘应箕先为廷聘论罢,见廷聘败,摭其阴事自辨。永明恶之,劾应箕,亦斥。故事,京官考满,自翰林外皆报名都察院,修庭谒礼。后吏部郎恃权,张濂废报名,陆光祖废庭谒。永明榜令遵故事,列仪节奏闻,诏诸司遵守。郎中罗良当考满,先诣永明邸,约免报名庭谒乃过院。永明怒,疏言:“此礼行百年,非臣所能损益。良轻薄无状,当罢。又卿贰大臣考满,诣吏部与堂官相见讫,即诣四司门揖,司官辄南面答揖,亦非礼,当改正。”良疏辨,夺俸。诏礼部会礼科议之奏言永明议是自今吏部郎其承旧制九卿翰林官揖四司当罢诏可。永明素清谨。掌宪在严嵩罢后,以整饬纲维为己任。会给事中魏时亮劾,永明力求去,诏许驰驿归。明年卒。赠太子少保,谥庄僖。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诏礼部/会礼科议之/奏言/永明议是/自今吏部郎其承旧制/九卿翰林官揖四司/当罢/诏可 B.诏礼部会礼科议之/奏言/永明议是自/今吏部郎其承旧制/九卿翰林官揖四司/当罢/诏可 C.诏礼部/会礼科议之/奏言/永明议是自/今吏部郎其承旧制/九卿翰林官揖四司/当罢/诏可 D.诏礼部会礼科议之/奏言/永明议是/自今吏部郎其承旧制/九卿翰林官揖四司/当罢/诏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除:任命,授职;擢:提升官职;迁:调动官职;拜:授给官职。以上全指官职的升迁。罢:罢免。停职:表示罢官的词还有黜,废等。 B.伏辜:指服罪;承担罪责而死。该记带出自《诗经·小雅·雨无正》“舍彼有罪,既伏其辜。”近义词有“伏法”,即“因犯法而被处死刑”。 C.考满:明代针对每一位任职到一定期限的官员进行的一般性考核。三年一考,三考为满,考满之日,由有关部门量其功过,依此决定其升降去留。 D.掌宪:指掌管风纪法制;又是都御史的别称。都御史即为都察院的长官,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永明精打细算,节俭开支。任职芜湖期间,献皇后的棺椁路过芜湖,他用石灰粉刷江边的寺庙作为供奉棺椁的场所,供奉的器具仅用箔金装饰,使费用大为节省。 B.张永明恪尽职守,不畏强权。任职南京给事中期间,他接连弹劾山西总督樊继祖、兵部尚书张瓒、大学士严嵩及子世蕃等人,奏疏虽不尽行,朝廷内外都很害怕他。 C.张永明坚守正道,处事公允。浙江布政司参政刘应箕曾被黄廷聘检举而免官,后来见廷聘被免官,便搜集廷聘的罪行为自己辩护。永明厌恶他的为人,弹劾应箕,将他免官。 D.张永明为官清廉,小心谨慎。张永明在严嵩罢官以后任都御史,以整顿纲纪为已任。后来给事中魏时亮弹劾他,永明于是竭力请求辞职,皇上准许他乘坐公家驿车返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安发其装,得所携金银货币。廷聘皇恐谢,乃还之。(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明榜令遵故事,列仪节奏闻,诏诸司遵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诣红楼院寻广宜①不遇留题 (唐)李 益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②。 注:①广宣:一位善诗的僧人,与作者常有往来,诗酒唱和,过从甚密。②户钩:开门的工具。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句写诗人进入红楼院后,看到眼前的柿林经霜后都已变红,给秋日的园林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B.次句写诗人仰望湛蓝的天空,感觉它像水洗过一般明净,把红楼衬托得更加壮丽,色调瑰丽、语言清新。 C.第三句中,“爱”字流露出诗人对竹林的倾羡和高雅的情趣,“无人问则写出诗人不被人理解的孤独。 D.末句写诗人访友不遇,并不急于返回,反而反宾为主,设法开门,乍看不近情理,细思却极富韵味。 E.纵观全诗,诗人高洁的品格、洒脱的性格跃然纸上,对广宣虽未直接刻画,但他与诗人的相知之深已可想见。 15.本诗与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试比较其异同。(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每空1分)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大自然中因为地域不同,气候往往会有差异变化。而阿房宫仅仅一宫之内,作者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天气的变化来突出歌舞乐曲盛况空前,可谓别具特色。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表明了辛弃疾忠君报国的雄心壮志。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日前,“未来免费Wi-Fi覆盖全球”的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无数民的心中炸开,免费Wi-Fi覆盖全球究竟是现实,还是美国人的一场南柯一梦呢? ②被誉为“中原第一庙会”的淮阳太昊陵庙会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拉开大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上百万游客熙来攘往,南腔北调,尽享节日的欢乐。 ③随着5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华为、小米、联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 ④听到沈红军升任省城主管教育的副市长的消息,一帮老同学、老同事纷纷发来短信,祝贺他的乔迁之喜,并要他赶快请客。 ⑤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文学家勒·克莱齐奥先生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做客山东大学文学大讲堂,娓娓而谈“文学与人生”。 ⑥中国当前的文化,未免过分热衷所谓的“房子、车子、票子”,一点不夸大其词地说,这种文化倾向,是漠视甚至鄙视平凡人的社会地位的文化倾向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美丽中国》以歌舞为主,融入京剧演唱、茶艺表演、少林武术等元素,加上奇幻的灯光,震撼的音响,一幅美丽中国的大写意,声光舞影流溢着浓郁的中国情。 B.文运同国运相牵,广大文艺工作者表示,要做到胸中有大义、心中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作更多优秀的作品。 C.为阻止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的影响,开封的一些景区采取了办法,比如“清明上河园”就雇用了几名退休的大妈来做景区看管员。 D.根据杭州出台的国内首部络交易政府规章,卖家如果骚扰、威胁消费者违背意愿做出或修改交易评价,将对其处以最高两万元的罚款。 19.下列实用文体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人于昨天在小区花园捡到一个黑色钱包,里面有人民币185元。(招领启事 B.凡是符合以上条件的应聘者,请将足下简历、联系方式邮递至本厂。(招聘启事) C.希望广大读者惠寄符合“今日话题”和“文化茶座”等栏目要求的文章。(征稿启事) D.本人昨日骑车不小心丢失皮包一只,内有钱物若干,拾到者重金感谢。(寻物启事)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祭灶的习俗虽然由来已久,①_________________有的是在腊月二十三,有的是在腊月二十四。祭灶的主要活动是“送灶”,送灶不仅要准备好香烛,②_________________,供果的种类因地域和时代有很大的不同。③___________________,这主要是因为传说中灶神是个男子,所以女子主持祭灶仪式情况并不多见。 21.下列是统计出的近年最热男宝宝的名字,请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浩然 宇轩 浩宇 鹏超 常皓 展哲 瑾瑜 思齐 睿渊 翰海 哲彦 ①请分析这些名字构成要素的来源的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这些名字概括出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观察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B(A“推陈出新”无中生有;C“比……更有影响力”错,原文是说儒学向道家等学说学习,才位居百家第一;D绝对化错误,原文是“在古往今来的中国儒学界所在多有”。) 2.D(文章引用王充《论衡》相关的观点,旨在说明求真务实、实事求是是儒学文化的重要特性。) 3.C(原文中是目的关系,“实行这一方针的目的和实质”,选项曲解为“因为把积极进取……所以汉武帝…”因果关系。) 4.B(文中第一次战斗中没有提及《喀秋莎》的影响。) 5.①贯穿全文,是小说的线索,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喀秋莎是苏联战士心中正义和神圣的化身,德军的哼唱激起了他们内心的愤怒,进而引发又一次的战斗,到最后棒着唱片失声痛哭。 ②丰富了人物形象。当心中象征正义和神圣的喀秋莎被德军玷污,年轻的战士们拼死保护,甚至不惜为之献出生命,凸显了年轻战士誓死捍卫祖国尊严与荣誉的精神。 ③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战争的残酷与喀秋莎的正义神圣、温情形成鲜明对比。借美妙的歌声控诉战争的罪恶,表达战士们对美好爱情、安定生活的向往。(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 6.①这是特写,以慢镜头的方式展示了安德烈听到“孩子们]都牺牲了”的噩耗后经受不住打击而倒下去的过程;特写产生了强烈的悲剧效果,从另一个侧面凸显了战争的残酷。 ②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安德烈的痛苦是因为自己的“意气用事”还是因为战友的牺牲,或许两者兼而有之,表现了他极度矛盾的心理。 ③结尾有艺术感染力,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从而升华了小说的主题。(每点2分,三点6分) 7.C(“这必将在客观上限制其发展”没有依据,尽管它存在作者所说的不足之处,但是人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消除其消极影响。) 8.B、D(答对1项2分,答对两项5分。A项中“表明我国内容付费的消费者是专业研究人员和文学的爱好者”说法错误,这类人可能占的比例较高,但还有其它身份的人群。C项中“与互联商业的模式不同,知识付费契合了国内创新产业热潮”不正确,原文中只是说二者变现方式的差别,并不是说互联商业模式不符合国内创新产业热潮。E项中“以信息全面广博为模式的知识在络上是免费的”说法错误,原文中“多采用免费服务”。) 9.①国家层面要加大络版权保护力度,鼓励相关商家合理发展 ②商家层面要针对市场需求,努力提供更广泛、更优质、更具性价比的优质服务; ③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要更加理性,不能盲目消费,养成思考的习惯,注重能力的提高。 ③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要更加理性,不能盲目消费,养成思考的习惯,注重能力的提高。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两点即给满分,意思相近即可。促进“内容付费”的快速良性发展需要各方面的努力,结合文本,有政府层面,有商家层面,有消费者层面,只有这几个方面都有合适的行为举措,这样的新生事物才能真正地成长。从文本(材料二)来看,政府需要提供好的发展环境,即加强对于络版权的保护力度,这也是为商家提供了正常的经营环境。从文本(材料一-、二、四)来看,商家要想发展,只有让消费者愿意消费,并且从消费中得到自己想要的商品,即更全面的内容、更优质的答案、更合理的价格。从文本(材料三)来看,作为消费者个人来讲,需要从内容付费中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但是也要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促进自身的发展。) 10.D(“会”即会同,“诏礼部会礼科议之”中间不停顿;排除A项C项,“永明议是”中“是”是“正确”的意思,后面要停顿。“自今”即“从今往后”中间不能隔开,排除C项,故选D。) 11.A(A项“以上全指官职的升迁”表述错误 12.C(“搜集廷聘的罪行”错误,阴:私事。应是“搜集廷聘的私事”。 13.(1)陈安打开他的行李,发现了他所携带的金银钱财。廷聘惊慌地向他请罪,陈安便将财物还给他。 (关键词“发”“皇恐”“谢”各1分,句子大意2分。) (2)张永明张榜命令遵守旧制,并制定报名、谒见的礼节上奏皇上,皇上诏令各部严格遵守。 (关键词“榜”“故事”“奏闻”各1分,句子大意2分。) 14.A、C(A项“诗人进入红楼院后”与诗意不符,C项“无人问”三字并非表现诗人不被人理解的孤独。) 15.相同点:①都使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主人公的品格。李诗写出广宣所居红楼院的清新雅静,烘托出广宣的高雅洒脱;贾诗写出隐者采药的山之高深,烘托出隐者的高古脱俗。②都从“不遇”入手,为侧面描写巧妙设置缘由 不同点:①李诗对环境的描写注重渲染,红叶、碧天、红楼与翠竹掩映生姿;贾诗对环境纯用白描,用笔俭省。②李诗在环境烘托之外,还通过自己的动作描写,借自己的貌似唐突实则亲密无间的“觅户钩”之举,间接写出广宣的不拘俗格(洒脱、豪气);贾诗则通过与童子问答形式,暗寓自己对隐者的渴慕,也表现出隐者的飘逸绝尘 (共4点,每点2分,意思接近即可,给满6分为止。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6.(1)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17.A(①南柯一梦: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与“一场”重复。②南腔北调:形容人口音不纯,掺杂着方言。此处是陈述游客源自全国各地,故掺杂着各地方言。这里使用正确。③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不合语境,这里使用错误。④乔迁之喜:贺人迁居或贺人官职升迁。这里使用正确。⑤娓娓而谈:指人说话时连续不断、生动地谈论。可作谓语,但不能带宾语。⑥夸大其词:说话或写文章不切实际,扩大了事实。这里使用正确。) 18.B(A项,成分残缺,在“一幅”前加谓语动词“构成”或“形成”;C项,搭配不当,不能说阻止……的影响”,应删去“的影响”;D项,结构混乱,应将“对其”改为“被”。) 19.C(A项,招领启事因说了详细的款项,失去意义;B项,应将“足下”换为“您的”;D项,寻物启事应详细描述失物的特征。) 20.①但祭灶的日期却不尽相同②而且要准备供果③祭灶仪式主要由男子主持 21.①多源自中国传统文化②志向远大、聪明睿智、品德高尚 【解析】(1)分析材料中给出的几个名字,可知大多来自中国的古典文化,如“浩然”出自《孟子》的“浩然之气”,“思齐”则出自《论语》中的“见贤思齐焉”,再如“ 瑾瑜”“翰海”等,也都是传统文化中的美好意象(2)材料列出的一系列名字,浩然、宇轩、瑾瑜、思齐等,都属于对人的品格的希冀;浩宇、鹏超等,暗含着父母希望孩子志向远大的寄托;展哲、睿渊等则包含着聪明、睿智等美好含义。 22.写作指导:首先,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漫画内容,聚焦漫画核心。就漫画内容而言,焦点问题是法律与道德的博弈:年轻人主认为,法律赋予我有坐的权利,你不能强迫我让座;老人认为,年轻人有让座的道德义务,你应该主动让座。其次是挖掘漫画的社会意义,如何看待“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如何处理好这种关系。 参考立意:列举以下几种,以供参考。 1、公交让座不能道德绑架,道德不可违背法律 2、“坐”有权,但不可将法律与道德对立 3、公交让座体现的是文明素养,也是道德素养,道德是最大的人情; 4、法律与道德的碰撞中,应有自己的选择。 易误提示:一是部分考生抛开漫画内容,大谈法律与道德的对立; 二是部分考生审题忽视漫画特征,视“法律与道德”的碰撞与不顾,大谈道德或法律的重要性造 成题意偏离; 三是部分考生审题重点发生偏移,将目光停留在公共服务方面,大谈要提升服务水平; 四是部分考生没有紧扣法律与道德的辩证关系,将二者完全对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