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秋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高三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 (时量150分钟 满分150分) 温馨提示: 1.本学科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2.请将姓名、准考证号等相关信息按要求填写在答题卡上; 3.请按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第I卷(阅读题 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儒家很早就提出“仁民爱物”观念,如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仁民爱物”,在如何对待人的问题上,体现了仁道的道德意识;在如何对待物的问题上,体现了生态伦理的意识。 “仁民”主要涉及仁道原则与人的关系,它意味着把这一原则运用于处理和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儒家的仁道原则基于孔子的思想:孔子思想系统中最重要的概念便是“仁”, 基本含义则是“爱人”。当孔子的学生樊迟问何为“仁”时, 孔子的回答便是:“爱人” (《论语•颜渊》) 。所谓“爱人”, 其基本含义即肯定人之为人的内在价值, 并把人作为有自身价值的对象来对待。《论语•乡党》中记载:一次孔子上朝回来, 听说马厩失火, 马上急切地探询“伤人乎?”。“伤人乎”所蕴含的真正意义,是把人看作与物或工具不同的、具有内在价值的对象。这同时体现了仁道的原则, 而 “仁民”, 也意味着用这样的仁道原则来对待他人。 “爱物”则是将这一仁道原则进一步加以扩展、引申,运用于处理人与物的关系。对儒家来说, 物虽不同于人, 但它依然应当成为人珍惜、爱护的对象,对物的这种珍惜、爱护, 与注重自然本身的法则及整个自然环境的保护联系在一起。对人类的活动, 如捕鱼、狩猎, 以及砍伐树木等, 儒家特别强调要注重“时”。在动植物生长的时期, 不能随意地展开渔猎、砍伐等活动, 这是“爱物”的具体展现。可见,“爱物”关乎广义上的天人关系,其具体内容涉及外部自然与人的发展、人的需求之间的协调;由此,它也使儒家的仁道原则获得了更广的意义。 由“仁民爱物”, 儒家又进一步引出“万物一体”“民胞物与”的观念。所谓“万物一体”“民胞物与”, 也就是将人和世界的其他一切对象, 即人和天地万物, 都看作一个生存共同体。“民胞物与”是“仁民爱物”的具体引申, “民胞”意味着将其他的人类成员都看作自己的同胞, 并如同胞一般来对待;“物与”则是把人之外的其他一切对象视为息息相关的交往伙伴。 “万物一体”“民胞物与”和“仁民爱物”从总体上看便是要求在人和自然、人和天地万物之间建立起和谐、协调的关系, 避免人和自然之间的对抗和冲突。近代以来, 在天人关系的演进中, 人之外的天地万物更多地被看作为人所利用、征服的对象。比较而言, 传统儒学则更多地把如何维护人和天的和谐关系, 看作天人之辩的题中应有之义, 这种意识和广义上的“天人合一”观念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人和自然的关系来看, “天人合一”所指向的便是人和万物的和谐关联, 避免仅仅把自然当作征服、利用的对象。 (摘编自 杨国荣《政治实践与人的德性——儒学视阈中的为政和成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在听到马厩失火后,把关心的首要之点放在人上,体现了孔子对人内在价值的肯定。 B. “树木以时伐”(《论语》)、“斧斤以时入山林”(《孟子》)能体现传统儒家“爱物”思想。 C. 作为“仁民爱物”的引申,“民胞物与”要求人要以其他人为同胞、以天地万物为朋友。 D. 传统儒学维护天和人和谐关系的意识,与广义上的“天人合一”观念能紧密地联系起来。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二段主要论证对象是 “仁民”观念,论证时追根溯源,思维严谨,有理有据。 B. 文章采用总分式,从“仁民爱物”与“万物一体”“民胞物与”的同异角度展开论述。 C. 文章多处明引儒家经典,以它们为论据进行论证分析,能有力地支撑论点,增强说服力。 D. 文章运用对比论证法,把近代较普遍对天人关系的认识同传统儒学的相关认识进行对比。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传统儒家而言,物与人是相同的,人对待人与对待物都应该秉持仁道原则平等地对待。 B. 传统儒学认为人应当珍惜爱护天地万物,人之外的天地万物是不能被人利用和征服的。 C. “仁民”“爱物”都与仁道有关,“仁民”是仁道原则的运用,“爱物”丰富了仁道原则。 D. “万物一体”“民胞物与”与“仁民爱物”相比,侧重于强调人和世间万物是生存共同体。 【答案】1. D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仔细区分选项表述与文中内容的差别。题中D 项,“传统儒学维护天和人和谐关系的意识,与广义上的‘天人合一’观念能紧密地联系起来”错误,“这种意识”指代“更多地把如何维护人和天的和谐关系, 看作天人之辩的题中应有之义”,不是指代“传统儒学维护天和人和谐关系的意识”,遗漏“如何”等重要信息,偷换了指代内容。故选D。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论证的方法等。答题时注意根据文章内容具体分析。题中B项,“同异”错,没有“异”,文中没有论及它们的不同,且本文第四段与前文内容构成层进,不是完全的总分。故选B。 【3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主要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设错方式一般为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近几年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断成为一个热点,重点注意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混淆。题中A项,“物与人是相同的”错误,物与人是有区别的,“并把人作为有自身价值的对象来对待”;B项,“人之外的天地万物是不能被人利用和征服的”错误,原文的表述为“避免仅仅把自然当作征服、利用的对象”; D项,“侧重于”,原文没有提出,无中生有。故选C。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刘永坦,1936年12月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他率领团队全面自主创新,实现对海新体制探测理论、技术的重大突破。1月8日,因在我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研制中做出的开创性贡献,82岁的刘永坦站到了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上。 (摘编自《刘永坦为祖国海疆装上“千里眼”》,2019年1月9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早在1991年,经过十年科研,刘永坦在“新体制雷达与系统试验”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建成我国第一个新体制雷达站,荻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随后的十余年里,从实验场转战到实际应用场,他带领团队进行了更为艰辛的磨炼。由于国际上没有完备的理论,很多技术难点亟待填补,再加上各个场城环境差异巨大,新体制雷达的“落地之旅”格外艰难。“解决不了抗干扰问题,雷达就没有生命。”刘永坦说,各种各样的广播电台、短波电台、渔船,发出强大的电磁千扰是最大的难题。他带领团队进行上千次调整,终于找到了解决方案。这项完全自主创新的研究成果于2015年再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依靠传统雷达,我国海城可监控可预警范围不足20%,有了新体制雷达,则实现了全覆盖。”刘永坦告诉记者,给祖国的万里海疆安上“千里眼”,国防才能更安全。 (摘编自《刘永坦:“从0到1”,他为祖国海疆雷达打造“火眼金睛”》,2019年1月8日新华网) 材料三: 新体制超视距雷达,实际就是国际顶尖的ISAR(逆合成孔径雷达)。逆合成孔径雷达,可以看清数千公里乃至数万公里内的目标,目标精度可达0.12米左右,而且是实时二维或三维成像,非常直观。普通雷达目标只是一个光标,目标的型号信息很难判断,逆合成孔径雷达相当于看数千公里外的照片,一目了然。 ISAR(逆合成孔径雷达)美国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理论突破,然后在七十年代开始实验装备。刘永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跟上研究,由于美国一直保密,中国要突破非常困难。但刘永坦在八十年代就取得了理论突破。经历10余年的艰辛努力和刻苦攻关,刘永坦和他的团队打破了国外技术断,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ISAR技术的国家。 (摘编自《中国新体制雷达打破垄断可对数千公里目标实时成像》,2019年1月9日新浪军事) 材料四: 中国已在远距离海上攻击方面投入巨资,部署大量反舰弹道导弹、岸基重型反舰巡航导弹以及轰炸机。相应的,保障这些重型武器能在远距离发现和跟踪目标则成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而建设海上机动超视距雷达,是保障侦测远离中国海岸目标的重中之重。海上机动超视距雷达可为美国舰队在第一、第二岛链范围内的行动制造很多的因难。未来,中国航母战斗群还将提高在远海上的作战能力,而超视距雷达技术也可使其更快发现敌方在远距离发射的巡航导弹和派出的空中力量。 (摘编自《俄专家解读中国超视距雷达成就》,2019年1月16日参考消息网)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2018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揭晓,刘永坦主持研制的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使得国内各大媒体竞相报道,也引起了外国专家关注。 B. 刘永坦的新体制雷达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艰苦的努力,取得了理论上的突破,并于1991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C. 在新体制雷达的实用化过程中,刘永坦团队自主创新解决很多技术难题,并于2015年凭借抗干扰研究成果再次获得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D. 刘永坦研制的新体制超视距雷达探测距离远达数千公里乃至数万公里,是名副其实的“千里眼”,让我国实现了对所有海域的监控和预警。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雷达视距短,覆盖范围小,而且对目标信息的识别度低,难以适应现代军事的需要,因此新体制雷达成为美中等国努力发展的尖端科技。 B. 中国在新体制雷达研制方面起步晚,而且面临着美国等西方大国的垄断与封锁,不管在理论还是技术上都没有地方可以借鉴,可谓举步维艰。 C. 刘永坦及其团队卧薪尝胆二十余年,前十年致力于理论研究及实验,后十余年致力于解决各种应用难题,终于让我国拥有了ISAR技术。 D. 新体制雷达不仅为我国远距离海上攻击武器远距离发现和跟踪目标提供了保障,而且能够让将来的航母战斗群提升远海作战的能力,意义重大。 6. 刘永坦院士研制的新体制雷达在哪些方面引人注目?请简要概括说明。 【答案】4. C 5. B 6. ①全面自主创新: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实现了对海新体制探测理论和技术的突破;②技术先进,功能强大:采用ISAR技术,探测距离远,目标精度高,实时二维成三维成像;③国防意义重大:实现了我国海域可监测可预警范围全覆盖,并有助于提高航母战斗群远海作战能力。 【解析】 【分析】 。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或“两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C项,“……并于2015年凭借抗干扰研究成果再次获得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错误,从文中来看,材料二说的是“新体制雷达的‘落地之旅’格外艰难。……各种各样的广播电台、短波电台、渔船,发出强大的电磁干扰是最大的难题。他带领团队进行上千次调整,终于找到了解决方案。这项完全自主创新的研究成果于2015年再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由此可知,文中的研究成果指的是新体制雷达,不是抗干扰技术。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B项,“……不管在理论还是技术上都没有地方可以借鉴……”错误,从材料二 “国际上没有完备的理论”这一信息来看,只是没有完备理论可以借鉴,并不是说没有任何地方可以借鉴。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刘永坦院士研制的新体制雷达在哪些方面引人注目”,然后到文中圈出介绍刘永坦院士研制的新体制雷达的内容,尤其要圈出对其做出评价的句子。如材料一“他率领团队全面自主创新,实现对海新体制探测理论、技术的重大突破”,如材料二“依靠传统雷达,我国海城可监控可预警范围不足20%,有了新体制雷达,则实现了全覆盖”,材料三“新体制超视距雷达,实际就是国际顶尖的ISAR(逆合成孔径雷达)。逆合成孔径雷达,可以看清数千公里乃至数万公里内的目标,目标精度可达0.12 米左右,而且是实时二维或三维成像,非常直观”,如材料四“而建设海上机动超视距雷达,是保障侦测远离中国海岸目标的重中之重。海上机动超视距雷达可为美国舰队在第一、第二岛链范围内的行动制造很多的因难。未来,中国航母战斗群还将提高在远海上的作战能力,而超视距雷达技术也可使其更快发现敌方在远距离发射的巡航导弹和派出的空中力量”,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分点概括。 【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美丽乡村 芦芙荭 那天早上,他刚一进办公室,电视台的总导演就找到他。这些年,电视台和他有很多合作,他和总导演都合作成朋友了。他一看到总导演,就开玩笑说,是不是又要我找赞助?我都成了你们电视台的钱袋子了。总导演接过他递过来的烟,一屁股坐在沙发上,说,你说说,你除了钱,还能育什么?开过玩笑,总导演才言归正传,说,电视台准备拍一部关于乡村记忆的纪录片。地点选在你老家的那个村子,这一次,不要你出钱,但你得给我们帮帮别的忙。 他的老家距县城有七十多里,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傍水的小山村。村子里的房子、门楼、院墙以及鸡舍、猪圈、牛栏清一色都是用青石板砌成。虽然没有街道,但户连户、舍连舍勾连成一片,错落有致,看起来特别美。他虽然离开村子多年,每年总会回去转上几次。这些年,他在城里盖起了一栋栋大楼,心里却总是割舍不了那些石板房。那里每个角落都有他美好的记忆。 一听说在他老家拍电视片,他一下子就来了兴趣。你要我做什么?总导演说,是这样的,我们已到你的老家那个村子踩过几次景了,一切都满意,唯一缺的就是人了。缺人?他有些不明白。 是的。你的老家你知道。这几年村子里的人外出的外出,搬走的搬走。那天我们去村子里踩景时才发现,偌大的一个村子几乎成了空村。只有四五户人家,而且都是老人。他说这我知道。总导演说,问题是,我们拍纪录片,不能拍个空村子吧,那么好的景致,没有人,拍出来又有什么意思呢?你想想,一个有人声有狗叫又有炊烟的村子出现在电视里该是多么美的画面呀。 他明白了总导演的意思,可这比出钱的难度还大。别给我说难。我知道你的能耐,凭你在村里的威信,这事对你来说就不算个事。这事还真是个事。 送走总导演,他就开始开始给村子里在外的人打电话。一开始,大家听说要在老家的村子里拍电视,都兴奋得不得了。可一说到具体的事情上,问题就来了,有的说生意忙走不开,有的说小孩要上学得照看,推三挡四找各种理由。尽管难度大,最终他还是做通了全村人的工作。他答应所有人、回村拍电视那几天生意上的所有损失都由他来承担。事情总算定了下来。今天还有一个意外之喜。村子里一户准备给孩子结婚的人家,也被他说动,决定将婚礼搬回村子里办。在摄制组开拍的前两天,他和村里的人相约着,拖家带口地回到了村子里。那时孩子们刚好放寒假。为了还原生活,他还买来了红辣椒、玉米棒子,将它们穿起来,挂在各家各户的山墙上。石板墙、红辣椒,一下子将所有人的记忆拉回到过去的岁月。 生活其实是不用导演的。大人们平时难得有这样的机会聚在一起,火塘里生起火,围在一起,就有说不完的话。小孩子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像自由的小鸟一样,在村子里追来跑去。偶尔响起一声两声狗叫,村子就一下子活起来了。 电视开拍的第二天,那户给孩子结婚的人家,门上贴上红红的对联,场院里摆起了酒席,全村的人都来喝喜酒。主家还请来响器班子,吹吹打打地热闹了起来。大家几乎都忘了拍电视的事。 电视片拍得是异常顺利。杀青那天,总导演握着他的手说,多么好的乡村生活呀,真有点儿舍不得离开呢。唯一遗憾的是,没有下雪,要是下一场雪,孩子们再在村子里打雪仗,堆上雪人就更有意思了。 送走摄制组的那天晚上,他让老婆将炕烧热,美美地睡了一觉,这些年他真的没有好好睡过一次安稳觉。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真是好。 早上起床,他一打开门,外面竟然下起了雪。昨天晚上他已想好,和大伙儿商量一下,这个春节就在村子里过吧。 转过墙角,他却发现,村子里好多人正将他们带回来的行李往公路上搬。那里停着他们开回来的车。有些手脚麻利的,已经将车发动了起来。 他们是在准备回城了。怎么就不能在村子里过一个年呢? 他回过头往村子看去,此时,整个村庄一下子又安静了下来。雪越下越大,那纷纷扬扬的大雪似乎要将整个村子掩埋掉。 (选自《小小说选刊》)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小见大,通过人们回村拍纪录片的故事,反映了当代社会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现实问题,引人深思。 B. “这事还真是个事”,借人物心理反映进城人员“回乡难”的社会现实,也说明“他”的能力和威望不够。 C. 离乡的人们又回到村中,“几乎都忘了拍电视的事”,说明人们骨子里还是有着对于乡村的热爱与眷恋。 D. 小说中的“他”与受邀回多的人们一样,都是长期在外的羁旅客,但是对故多的情结却又有差别。 8. 如何理解题目“美丽乡村”的内涵?请简要分析。 9. 小说的结尾虽简短但耐人寻味,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案】7. B 8. ①乡村的自然风光美,村子三而环山一面傍水,村子里的房子、门楼、院墙等都是用青石板砌成,户连户,舍连舍勾连成一片,错落有致,看起来特别美。②乡人的回忆美。村里每个角落都有主人公“他”的美好记忆。短暂的相聚,让乡人们触景生情,一下子将记忆拉回到过去的美好岁月。③暗含了作者对“美丽乡村”现状的叹惋。昔日乡村生活美,如今人去村空,一片冷清。④寄寓着作者对“美丽乡村”发展前景的思考、祝愿。美丽乡村要有景更要有人,人们要重视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建设,乡村才能够更美丽。 9. ①情节上:照应前文。在拍纪录片之前,偌大的一个村子几乎成了空村,片子杀青后整个村庄一下子又安静了下来,热闹的两天似乎是个意外,而安静已成了现代乡村的常态。②主旨上:“雪”似乎要将村子掩埋,表现了作者对于乡人出走,乡村没落的忧虑,为当代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敲响了警钟。③阅读效果上:大雪营造了寂静萧瑟的氛围,引发读者深入思考,使小说富有余味。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思想内容是文章的主旨,就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就是作者主要要反映的内容,是作者写文章的目的。艺术特色一般来说,赏析它的结构,独特的修辞,这类题型都要结合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答题此类题目,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B项,“说明‘他’的能力和威望不够”分析错误,根据文章下文“尽管难度大,最终他还是做通了全村人的工作。他答应所有人、回村拍电视那几天生意上的所有损失都由他来承担。事情总算定了下来”可知,他的能力和威望还是很强的。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小说题目内涵和筛选信息概括归纳的能力。小说标题意蕴一般有表层义和深层义,表层义是指标题本义,深层义是指在文中的引申义、比喻义或象征义,且与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等联系紧密。解答这类题目,可以从理解名词含义、塑造人物性格以及揭示小说主旨等角度加以探究。本题中题目“美丽乡村”的表层义可以从文中找到依据,据“一个三面环山一面傍水的小山村。村子里的房子、门楼、院墙以及鸡舍、猪圈、牛栏清一色都是用青石板砌成。虽然没有街道,但户连户、舍连舍勾连成一片,错落有致,看起来特别美”可以概括出“乡村的自然风光美”。 “美丽乡村”的深层义就要从人物、情节、主题方面理解探究。“那里每个角落都有他美好的记忆”“石板墙、红辣椒,一下子将所有人的记忆拉回到过去的岁月”“大人们平时难得有这样的机会聚在一起,火塘里生起火,围在一起,就有说不完的话”,从人物形象角度可以概括为“乡人的回忆美”。从文中“偌大的一个村子几乎成了空村”,乡人们开始不愿回乡,电视片拍完后,匆忙回城,不能在村子里过个年等情节,文章结尾“他回过头往村子看去,此时,整个村庄一下子又安静了下来。雪越下越大,那纷纷扬扬的大雪似乎要将整个村子掩埋掉”,分析概括出“暗含了作者对‘美丽乡村’现状的叹惋”。文中导演说“一个有人声有狗叫又有炊烟的村子出现在电视里该是多么美的画面呀”,从主题上“寄寓着作者对‘美丽乡村’发展前景的思考、祝愿”。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小说结尾的艺术效果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主要从内容和结构等方面回答,具体到结构情节、内容主题、人物形象、读者的阅读效果等角度作答。本题文章的结尾是环境描写,所以还应加上环境描写的作用,如从渲染氛围、烘托人物、揭示(深化)主题等角度分析。结合文本分析,这篇小说的结尾的艺术效果可分点概括为“①情节上:照应前文。在拍纪录片之前,偌大的一个村子几乎成了空村,片子杀青后整个村庄一下子又安静了下来,热闹的两天似乎是个意外,而安静已成了现代乡村的常态。②主旨上:“雪”似乎要将村子掩埋,表现了作者对于乡人出走,乡村没落的忧虑,为当代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敲响了警钟。③阅读效果上:大雪营造了寂静萧瑟的氛围,引发读者深入思考,使小说富有余味”。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御史梁皙次先生传 [清]王世槙 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老惊异。十三岁补诸生第一,尖名籍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暇即与其友汪婉、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胜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诸子酒酣耳热,辩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先生孤耽内典,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纶数卷而已。 先生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蠢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字辈皆为赋诗。去几,谢病归。淄川高侍郎念董诗云:“燕台奚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盖纪实云。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所受。 答书曰:“生有癖性,酷爱古贴,亦昔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温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岙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其雅揉如此。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先生生明天启壬戌,卒康熙壬申,年七十一。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请碑传集》,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蠢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B. 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蠢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C. 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蠢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D. 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蠢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乡试在唐宋时称“乡贡”、“解试”。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试本地人,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中试者称为“举人”。 B. 浮屠,亦作浮图,休屠,佛陀之异译。佛教为佛所创。古人因称佛教徒为浮屠。佛教为浮屠道。后并称佛塔为浮屠。 C. 侍郎,官名。汉代郎官的一种,本为宫廷的近侍。东汉以后,尚书的属官,初任称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自唐以后,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副,官位渐高。 D. “天启”属于年号,年号是我国从秦始皇帝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 A. 梁煕年少时本性纯净,才思过人。他出身世家而无富贵习气,把名利看得很轻;读书好古,能诗善文,很早就有诗才和文名。 B. 梁煕任职时清正爱民,行事低调。他在任期间能够廉洁自守,视民如子, 政绩斐然;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赏识。 C. 梁煕恬淡好静,不恋官场。他在朋友聚谈时经常默坐其间,含笑不语,在京做官时总想辞去官职,去享受清静的读书生活。 D. 梁煕深研佛典,志愿清雅,对某些佛经要义体悟得特别透彻;酷爱古帖,还对一些书法名作的情况颇为熟悉。 13. 把原文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2)诸子酒酣耳熟,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 【答案】10. B 11. D 12. B 13. (1)从西安到咸宁出任知县,在神像面前发誓,不会因为一文钱而使自己玷污。(2)各位先生喝酒喝的高兴的时候,辩驳的问题像蜜蜂一样层出不穷,他们各自都凭恃义气,都不肯屈居别人之下。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断句。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断句的前提:多读文段,增强语感。同时还要关注一些断句的标志,“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蠢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这段话主要抓时间词、官职、动词、虚词“曰”“ 也”。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把握情况。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分类积累记忆。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B项,原文“又十年成进士。出知先之咸宁,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题干“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说法不准确。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第一句中,知:“到……任知县”,“誓于神”状语后置,污:“使……玷污”使动用法。第二句中,酣:“兴致正好,高兴”,蜂:“像蜜蜂一样”名词作状语,负气:“凭恃义气”。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先生姓梁,名熙,字叫缉,皙次是他的别号。先生出生于一个世家大族,年幼时就不喜欢富贵子弟的习气,爱读古书,名声与利益毫不看重。对诗歌,特别喜欢陶渊明,年少时就写有诗句:“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老人们很诧异。十三岁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县学生员,文才的名声很大。 顺治三年参加乡试考中举人,顺治十年又考中进士。到西安的咸宁担任知县,在神面前发誓,不因为一文钱的原因来玷污连自己的名声。对待百姓就如家人,政绩在西安府所辖地区最好。在咸宁任职半年,就到云南道担任监察御史。 这时,世祖章皇帝正重视地方官员向朝廷进言途径的开放,台、省的官员个个都逞强好胜、趾高气扬,往往表现得严酷凶悍,来博取高的名声。唯独先生淡泊宁静,在宫中当直结束,回家就过着清闲幽静的隐逸生活,整日平静地坐着,就如一个脱离寺院的僧人。有闲暇就和他的好友汪婉、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等人到丰台、草桥一些圣地去游玩,有时在寺庙、道观相聚宴饮。众人酒兴正浓时,辩驳问难纷然并起,人人凭恃意气不肯服输。只有先生默默地坐着,或微笑,但不说一句话。偶尔说一句,大家就觉得自己不足而若有所失,觉得自己说的不得要领。先生本来就沉迷于佛经,对三藏(经、律、论)十二类的书没有不研究的,对《楞严》尤其明了“悟、初、因、证、果”的要义。我每次经过他的住处,除了绳床、药灶外,只有几卷经论罢了。 先生到秦地任茶马司巡视,极其贫困。有人向他建言(谋取钱财),他却笑着说:“我已经仔细考虑过了。做官谋取利益,是替子孙打算罢了。如果子孙没出息,而又为他们积聚了富裕财物,三种坏事就会随之而来:一是偷窃、劫夺的人,二是赌徒,三是娼妓及优伶。我担心这三蠹成为子孙后代的祸患,所以不敢啊。 在京师,每天都怀有辞官回乡的想法,就嘱托长洲的文点画了一幅《江村读书图》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我们这些人都替图画写诗。不久,他就称病回到家乡。淄川高念东侍郎赠给他一首诗,说:“燕台襥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大概说的是实情。回归家乡后,更加耿直方正,固守自我,不和当权的人来往。同榜录取的王中丞到河南担任巡抚,多次送去的礼物,一件都不接受。回信说:“我一生的癖好就是酷爱古代的碑帖,和古人品尝龙团茶、享有廷珪墨的意思是一样的。听说宋仲温书写的《兰亭十三跋》的摹本在松江府亭,赵子昂书写的《铁佛嶴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如果能各自馈赠一件,我将非常感谢。”他高尚的操守就像这样。先生对古文不多写,如果有写的,一定符合古人的规矩法度。而那些写“禅悦”的文章更好。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读老杜诗集 王令 气吞风雅妙无伦,碌碌当年不见珍。 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 镌鑱物象三千首,照耀乾坤四百春。 寂寞有名身后事,惟余孤冢来江滨。 【注】①镌鑱(juān chán):雕刻,刻画。②杜甫在代宗大历五年(770年)避乱往郴州依其舅氏崔伟,行至耒(lěi)阳,因贫病交加,卒于舟中,当时草草葬于耒江边。 14.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令认为杜甫虽然有堪与《诗经》比肩诗才,但却平生碌碌,怀才不遇,不被时人所重。 B. 杜甫生逢乱世,国家危难使他在情感上受到巨大的触动,他的诗和古代圣贤一样是因发愤而作 C. 中国古代诗人的生活大多是困窘的,所以王令认为杜甫的诗是因“穷而后工”,道出了“诗道”的规律。 D. “三千”与“四百”都是约数,颈联极言杜甫诗篇牵涉的内容广阔,意象丰富,成就卓异,流传久远。 15. 请从诗人“读”的角度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答案】14. C 15. ①杜诗“气吞风雅”,诗人对杜甫诗歌的成就作出了高度评价,表达诗人的敬佩之情。②杜诗因“发愤”而作,诗人对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崇敬。③杜甫当年“碌碌”,表达诗人对杜甫的际遇寄予真挚的同情。④杜甫虽然名垂后世,其诗流传千古,但毕竟是“寂寞身后事”,诗人代鸣不平。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项,“中国古代诗人的生活大多是困窘的,所以王令认为杜甫的诗是因‘穷而后工’”错误。“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进一步表明杜甫诗歌和古代圣贤一样是因发愤而作。时代的动乱,人民的苦难,国事的艰危,都使诗人在感情上受到巨大的触动。这就是杜诗创作力量的源泉。诗人的生活,大多是穷困的,但王令认为不能因此说他们的诗是因“穷而后工”,更不能说是“诗道可以穷人”。作者并没有认为古代诗人大多是困窘的,也没有认为写诗使人困窘。故选C。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读老杜诗集》这首七律,既对杜甫诗歌作出高度的评价,又对诗人一生悲辛的遭际,寄予真挚的同情。(1)“气吞风雅妙无伦”,作者赞叹杜诗的成就,是继承了《诗经》以来的优良传统,又“气吞风雅”,达到精妙无比的程度。(2)“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进一步表明杜甫诗歌和古代圣贤一样是因发愤而作。诗人对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崇敬。(3)“碌碌当年不见珍”,结合注释内容“杜甫在代宗大历五年(770年)避乱往郴州依其舅氏崔伟,行至耒(lěi)阳,因贫病交加,卒于舟中,当时草草葬于耒江边”分析可知,表达诗人对杜甫的际遇寄予真挚的同情;“寂寞有名身后事,惟余孤家来江滨”,作者感叹杜甫虽然大名辉耀后世,诗篇流传千古,但是这“千秋万岁名”,毕竟是“寂寞身后事”。所以有“惟余孤冢耒江滨”的感叹,这是就杜甫身后萧条的情况而言,以增加对杜甫的悼念之情,且代鸣不平。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三)名句名篇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写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_______,_______”两句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如今的中原早已风平浪静,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与当年“_______,_______”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令人痛心的事。 (3)《次北固山下》中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相与枕藉乎舟中 (2). 不知东方之既白 (3). (2)望中犹记 (4). 烽火扬州路 (5). (3)海日生残夜 (6). 江春入旧年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藉”“既”“犹”“烽”“残”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第II卷(表达题 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些学科在统招录取时,考生报考意愿较弱,招到的学生往往是调剂录取,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要么选择换专业,要么只求毕业拿到文凭。而设置为自主招生专业,真正的爱好者被选拔,不仅缓解了招生难题,录取的学生也更有意愿在该领域继续深造。____________,那些或具有学科特长,或具有创新潜能,或符合学校特色办学需要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自主招生的渠道__________。自主招生有助于打破高考的单一局限,承载的是“打破一考定终身”“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美好愿景。 高考是人才培养的指挥棒,作为高考重要形式的自主招生,同样是风向标。近年来,自主招生灵活多样的选拔方式,令人__________的考试题目,总是让人们_________。近几年来,( ),去年更是高达83.7万人次。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一些乱象也悄然滋生。翻看今年各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可以发现,多种“变化”都紧扣着人们的质疑,回应着人们的期待。自主招生政策的调整,既体现出对以往问题的矫正,也能看到对未来教育方向的引领。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报名人数连年增加的自主招生,让人们日益关注和重视 B. 自主招生报名人数连年增加,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 C. 人们日益关注和重视自主招生,使报名人数连年增加 D. 自主招生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报名人数连年增加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推而广之 锋芒毕露 赏心悦目 侃侃而谈 B. 无独有偶 锋芒毕露 耳目一新 侃侃而谈 C. 推而广之 脱颖而出 耳目一新 津津乐道 D. 无独有偶 脱颖而出 赏心悦目 津津乐道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真正的爱好者被选拔,招生难题不仅被缓解了,录取的学生也更有意愿在该领域继续深造 B. 选拔真正的爱好者,不仅解决了招生难题,录取的学生也更有意愿在该领域继续深造 C. 选拔真正的爱好者,招生难题不仅被解决了,在该领域录取的学生也更有意愿继续深造 D. 真正的爱好者被选拔,不仅缓解了招生难题,在该领域录取的学生也更有意愿继续深造 【答案】17. D 18. C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结合“去年更是高达83.7万人次”分析可知,后面主要讲“报名人数”连年增长,排除A项、B项。结合“自主招生灵活多样的选拔方式……近几年来”分析,主语应该是“自主招生”,排除C项。故选D。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推而广之:推展开来而且把它扩大,也指从一件事情推及其它。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多用于贬义)。结合“那些或具有学科特长……都可以通过自主招生的渠道”等分析可知,选用“推而广之”。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现出来。锋芒毕露: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结合“具有学科特长”“具有创新潜能”“符合学校特色办学需要的学生”等分析可知,选用“脱引而出”。赏心悦目:指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到很新鲜。结合“令人”“试题”分析,应该是“耳目一新”。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结合“总让人”分析,选用“津津乐道”。故选C。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A项,偷换主语、搭配不当,前面主语为“真正的爱好者”,后面主语为“录取的学生”;“难题”“缓解”搭配不当。C项,语序不当,“不仅”放在“招生难题”前面;“在该领域”放在“继续深造”前面。D项,搭配不当,“缓解”“难题”搭配不当。故选B。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下面这段材料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合语体要求,请指出并改正。 求职信 敬启者: 从友人处得知,贵公司拟聘一个职员,我自忖符合招聘条件,因此前来尝试,敬予以考虑。 我毕业于南昌大学,为了学以致用,并充分发挥自己的干活能力,想离开现职。现职单位对我的工作颇为赞许,亦鼓励我另谋高就,更好地发展。 我愿前往贵公司,以详细说明我的情况。如有机会为贵公司务工,不胜荣幸! 李华敬上 2019年3月5日 【答案】(1)“一个”改为“一名”(2)“尝试”改为 “应征(聘)”(3)“干活”改为 “工作”(4)“高就”改为“职业” (5)“务工”改为 “效力(劳)”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一个”“干活”过于口语化;“尝试”不准确,求职信应用“应聘”;“务工”侧重工程和体力劳动,不合语境;“高就”敬称他人的职位、工作,不用于自己。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只会上网而不去读书的人是没文化的。①_____?文化就是进入到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中去进行思考,而这个传统主要就存在于书籍之中。网络的长处是迅速传递当下的信息,它不让人思考。当然如果你素质好,你上网的时候也会思考。②_____?我相信不是从网络上得的,而是③_____,有了这个底蕴。这样的人上网不怕,他不会被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所左右,所淹没,他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答案】 (1). ①什么叫文化 (2). ②但一个人的好素质从何而来 (3). ③他自己真正读过一点书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根据后文“文化就是”和问号,可知应该填写“什么叫文化”,第②空根据后面的“我相信不是从网络上得的”和问号,可知应该填写“但一个人的好素质从何而来”;第③空根据前文“这个传统主要就存在于书籍之中”可知应该填写“他自己真正读过一点书”。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①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李大钊 ②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 ③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魏源 ④幸福在于为别人而生活。——托尔斯泰 ⑤选择自己比任何人都会可靠得多。——李嘉诚 ⑥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老子》 读了上面的名句,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我们历经苦难,忠于苦难所得到的回报,幸福是我们历经风雨后所得到的彩虹。没尝过苦瓜的苦味,哪能知道糖果的甘甜,幸福不过就是我们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奋斗出来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和革命先驱者李大钊所言:“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 奋斗是保有坚定的信念,冲破重重束缚;奋斗是保持清晰的头脑,大步稳重的向前;奋斗是自己克服一切困难,收获幸福! 奋斗,始于心。在奋斗的开始,你需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荒岛求生》中的杰克,在时机与风向经过苦心等待而终于到来之时,他依然没能逃出荒岛,原因就在于信念不够坚定,而《肖申克的救赎》中的肖申克,在历经重重困难后依然没有放弃希望,信念之歌在他心中回荡,最终,肖申克摆脱了一切束缚,重获自由!如果当初杰克拥有坚定的信念那么他也会像肖申克那般冲破重重困难,获得幸福。正是因为杰克放弃了心中的信念,所以他未能逃生。由此看来信念是不可缺少的动力,有了坚定的信念,就有了“敢叫日月换新天”魄力;有了坚定的信念,就有了“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有了坚定的信念,我们在奋斗的开端便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奋斗是信念的前提,我们应时刻坚定心中的信念。 奋斗,于心,更于行。奋斗在有坚定的信念的同时更要付诸于行动。看看如今我们这群青少年嘴上无时不挂着奋斗的口号,可是一到了该做实事的时候又退缩了。李嘉诚有言:“选择自己比任何人都会可靠得多”,强调自己奋斗行动的重要性。如今的商业巨子马云,他在人生道路上也经历了许多的磨难,但他最终考上了一所名气不大但也还不错的科技大学,接触到了IT,才有了我们如今的淘宝、天猫。他甚至涉足于音乐电影等多个领域。如果当初他因为高考失利而轻言放弃,半途而废,缺少执着之念与坚持的行动,他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吗?正是因为他在奋斗之路上拥有顽强的毅力,脚踏实地地前行,所以,他才拥有了如今的幸福,自信的生活。“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由此看来,并非天才才能收获幸福。既然决定要奋斗,便就要付诸切实的行动。 奋斗还须有法、度。奋斗一味盲从是万万不可取的。“邯郸学步”便是如此,燕国人觉得赵国人步路的步伐好看,姿势优美,便“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学,走得十分不自然,不习惯,他决定“从零开始”,便想方设法忘记自己原来的走路方式,于是有了爬回本国的笑闻。设想若此人懂得珍惜、借鉴与创新的道理,就一定会将两者融合,保留其优势成分,自成一派,也未必不可。如此看来,奋斗时还应学会融会贯通,不能盲目奋斗。 奋斗最终让我们收获了幸福。当我们一路跌跌撞撞,却还要勇往直前,努力探索,你吃过的苦,终会化作甘甜的果实回报你。 有时候,你惊艳那些花朵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的是奋斗的血雨。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为了幸福,努力奋斗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 从形式上来讲,这是多元素选择式写作题型。材料给出6个句子,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6个句子是考生写作的抓手,但又不限定从某一角度立意,“任选两三个词语”给了考生发挥的空间,“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给了考生写作的方向,考生可以抓各句的关键词语,在从句子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入手,得出最佳立意。①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关键词“奋斗”“文明”。②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关键词“幸福”“奋斗”。③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一个人把东西举起来很困难,很多的人一起赶路就容易走得快。强调的是合作的力量、团结的力量,团结。④幸福在于为别人而生活:关键词“幸福”,“为别人”,为自己幸福那是理所当然的,为别人幸福那是崇高,伟大的。⑤选择自己比任何人都会可靠得多:意思应该是一切都要靠自己。⑥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在容易之时谋求难事,在细微之处成就大事。天下的难事,必须从容易时做起;天下的大事,必须从细微处著手。告诉我们做大事、难事要从小事、易事做起,正所谓,点滴之行,始于足下。还需注意题目要求“并合理引用”。 最佳立意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几组分类组合,如:①②组合,立意为:奋斗可以收获文明和幸福;②④组合,立意为:奋斗收获幸福,为了别人的幸福而奋斗会更加崇高。②⑤,立意为:自己奋斗收获幸福。 相关素材:1、青春就像一首战歌,是激动人心的号角,是慷慨激昂的;他鼓舞着所有的青年,激励着所有的青年,引领着所有的青年。它让我们明白了:青春,就应该奋斗,拥有青春就应该让她大放异彩。 2、着名的无臂钢琴家刘伟的一生就向我们诠释了有梦想有奋斗的青春的美丽。他克服重重的困难,通过奋斗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一位着名的钢琴家!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他的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他生命的悲哀时,他依然固执地奋斗着,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不断奋斗不断飞翔的轨迹。 3、“凡事欲其成功。必须付出代价:奋斗”。爱因斯坦四五岁时还不会说话,却在12岁时,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与奋斗,证明了毕达哥拉斯定理。他曾被老师视为最“蠢”的学生。竞靠自己的奋斗在一夜之间成了世界名人,他曾当过小职员,却发现了相对论,成为又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犹太人,他一生充满坎坷与奇迹。却用自己的拼搏与奋斗,为全世界带来了欢乐与进步,成为20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 4、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我们的青春不能黯然无色地度过,平平庸庸不是我们的追求,不断奋斗才能使我们的青春充满激情与活力,才能实现我们的追求。如果我们都守株待兔,自己不去寻找成功,成功也绝对不会主动来找你。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付出用百分之百的努力,不断的拼搏,奋斗。 5、幸福从来不会从天而降,所有的幸福都需要靠双手去创造;幸福从来不会突如其来,所有的幸福只有历经风雨才能看见彩虹。每个人都渴望得到自己的幸福,当成绩榜首看见自己的名字是一种幸福,当回到多年离开的故乡拥抱父母是一种幸福,当和坚守爱情的她终于有一天步入婚姻殿堂是一种幸福。 行文结构: 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从文体来看,材料没有限定文体,考生可以选取自己擅长的文体作文,如写作议论文,要由明确的观点,有清晰的思路;如写作记叙文,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