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师大附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 ‎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文后各题。‎ 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 ‎ 早在夏商周时期,古代先贤就通过制礼作乐,形成了一套颇为完善的礼乐制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 ‎ 中国古代的“礼”和“乐”起源于远古的原始崇拜。《礼记》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其贡献礼品、击土鼓而作乐,便是最早的礼乐仪式。到了传说中的五帝时期,虽然帝王的领袖地位和递相禅让产生了“礼”的意识,但是礼的制度还未产生。到了夏朝,由于“天下为家,各亲其亲”,于是“礼义以为纪”,礼仪制度才逐渐建立起来。但夏礼因文字记载和考古材料的缺乏,已难知其详。商礼由于殷墟考古的大量发现,以及《史记》有较多的记载,则已彰彰可考。到了周代,礼制集前代之大成,逐渐完备和成熟起来,因为这时不仅形成了系统的礼乐制度,而且赋予礼乐以丰富的人文内涵。“乐”在周之前也已有不少歌舞产生。到了周代,“乐”的内容不断丰富,形成了相应制度,设置了专门的机构来规范和管理乐舞。‎ ‎ 在礼乐文明形成的过程中,周公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制礼作乐,不仅将远古至殷商的礼乐加以改造和发展,形成系统化的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而且注入“德”的因素,使其具有道德伦理的深刻内涵。孔子是发展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他继承、推广和宣扬礼乐文明,整理、传播了记载古代礼乐文明的儒家经典“六经”,并且,他以礼乐为解说对象,着力彰显礼乐文明的精义,强调礼乐文明的人伦教化和治世功能。‎ ‎ “礼”是人性的基础。《礼记》曰:“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礼”‎ ‎ 是人类文明社会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区别人与动物、文明与野蛮的标准。礼使人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懂得尊敬和谦让;使人区别事物或行为的是非,懂得什么是该做和不该做的。“礼”也是一种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向善和自律。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因此,礼乐文明更强调通过礼教,使社会规则内化为人的内心尺度,通过让他们知礼、守礼,达到社会和谐的境界。‎ ‎ “乐”的社会作用重在和谐精神。《礼记》曰:“故乐者,审一以定和,以和合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乐”是协调世间万物的纲纪,它的作用是使人们各安其位,和谐相处。“乐”也有陶冶情操,移风易俗的功用。《孝经》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即乐教有陶冶心性,使人快乐安宁,生命长久之功。因此,孔子要求人们要听雅乐,远淫音。‎ ‎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秩序也。”秩序与和谐是礼乐文明的主旨。“乐者为同,礼者为异。”是说乐的作用在于协调上下,礼的作用在于区别次序。然而,礼和乐虽有形式、功用上的不同,但却是相辅相成的。在远古传统中,礼即人文,是涵盖一切,包括乐在内的。到了周代,礼、乐虽各有制度,但是乐毕竟仍是礼制的一个方面,乐的“和”也是为实现礼而辅助、服从于礼的。乐之“和”能够弥合礼之“分”所造成的心理差距。孔子等儒家常将“礼”、“乐”相提并论,就是因二者之结合,能起到平衡与调和的作用。‎ ‎ 先秦礼乐文明经历代沿革,具体内容有变而主旨不变。摒弃旧礼中的贵贱之分,汲取礼乐文明的秩序、和谐理念,对于中国,对于世界,都具有现实意义。‎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有关“礼乐文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代先贤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制礼作乐,逐步形成了一套礼乐制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 B.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是在周代完备、成熟起来的,因为那时不仅形成了系统的礼乐制度,而且赋予了礼乐以丰富的人文内涵。‎ C.周公是礼乐文明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他继承了殷商的礼乐形式,并注入了“德”的因素,使其有较大的发展。‎ D.先秦的礼乐文明经历代继承发扬和变革发展,其内容不断丰富变化,主旨却不变。‎ ‎(2)下列对于“礼”与“乐”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是人性的基础,能够引导人们向善和自律;“乐”是协调世间万物的纲纪,能陶冶情操,移风易俗。‎ B.“礼”的作用在于使人明确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关系;“乐”的作用在于使人们各安其位,和谐相处。‎ C.远古时期,礼即人文,是涵盖一切,包括乐在内的;周代以后,“乐”成为礼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D.由于“礼”“乐”的结合,能够起到平衡与调和的作用,所以古代的人们常常将其相提并论。‎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我国的礼乐文明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有了礼乐仪式。‎ B.后世许多文字材料都记载着夏朝时期的礼仪,表明礼仪制度在那时就已初步建立。‎ C.孔子不仅整理、传播了儒家经典“六经”,还强调礼乐文明的人伦教化和治世功能。‎ D.礼乐文明强调通过礼教,让人们知礼、守礼,达到社会和谐的境界。‎ ‎ ‎ 二、古代诗文阅读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贺若弼 ‎ 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也。父敦,以武烈知名,仕周为金州总管,宇文护忌而害之。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因引锥刺弼舌出血,诫以慎口。弼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周齐王宪闻而敬之,引为记室。未几,封当亭县公,迁小内史。周武帝时,上柱国乌丸轨言于帝曰:“太子非帝王器,臣亦尝与贺若弼论之。”帝呼弼问之,弼知太子不可动摇,恐祸及己,诡对曰:“皇太子德业日新,未睹其阙。”帝默然。弼既退,轨让其背己,弼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所以不敢轻议也。”及宣帝嗣位,轨竟见诛,弼乃获免。寻与韦孝宽伐陈,攻拔数十城,弼计居多。‎ 高祖受禅 ‎,阴有并江南之志,访可任者。高颖曰:“朝臣之内,文武才干,无若贺若弼者。”高祖曰:“公得之矣。”‎ ‎ 开皇九年,大举伐陈,以弼为行军总管。将渡江,酹酒而祝曰:“弼亲承庙略,远振国威,伐罪吊民,除凶翦暴,上天长江,鉴其若此。如使福善祸淫,大军利涉;如事有乖违,得葬江鱼腹中,死且不恨。”‎ ‎ 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于是大列旗帜,营幕被野。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及此,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袭陈南徐州,拔之,执其刺史黄恪。军令严肃,秋毫不犯。有军士于民间沽酒者,弼立斩之。进屯蒋山之白土冈,陈将鲁达、周智安、任蛮奴、田瑞、樊毅、孔范、萧摩诃等以劲兵拒战。田瑞先犯弼军,弼击走之。鲁达等相继递进,弼军屡却。弼揣知其骄,士卒且惰,于是督厉将士,殊死战,遂大破之。‎ ‎(《隋书•贺若弼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 B.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 C.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 D.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的“受禅”是中国古代禅让制的遗存。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民主方式,即部落每人表决,以多数决定。尧舜禹都是这种制度产生的君王,在这里仍然是这个意思。‎ B.县公,中国古代的一种封爵,西周始置,是异姓功臣的第二等封爵。从北周开始,郡公之上增设国公一爵,县公成为公爵的第三等。‎ C.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方式,一般有干支纪年和帝王年号纪年两种。文中高祖,是隋朝政权隋文帝杨坚,高祖是他的庙号。‎ D.江南,意为长江之南,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狭义上指太湖流域。“江南”的含义在古代文献中是变化多样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贺若弼年少时便怀有大志,充满正气。他文韬武略,广泛地涉猎各种书籍,在当时有很大的名声 B.贺若弼能听父亲教诲而慎言。在太子一事上他说话很慎重,后来新皇登基后才保住了性命。‎ C.贺若弼有计谋,有军事才干。贺若弼渡过长江,酹酒而祝,激励士气,然后故设疑阵,大败敌军。‎ D.贺若弼军令威严整肃,秋毫无犯。有个士兵在老百姓那里买酒,贺若弼毫不留情,立刻把他斩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弼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 ‎②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文后各题。‎ 送河南元判官赴河南勾当苗税①充百官俸钱 刘长卿 春草长河曲,离心共渺然。‎ 方收汉家俸,独向汶阳田②。‎ 鸟雀空城在,榛芜旧路迁。‎ 山东③征战苦,几处有人烟。‎ ‎[注]元判官,诗人朋友,要去老家河南征收当苗税,诗人为其送行,写下此诗。‎ ‎①苗税:当作青苗税。大历元年“鸟雀空城在”与“空山新雨后”中的两个“空”字,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附王维《山居秋暝》有“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句。)‎ ‎(2)诗人“渺然”的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全诗简要作答。‎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中作者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绝对自由,因为它依然有所待,表现它“有所待”的句子是  。‎ ‎(2)《蜀相》表达对诸葛亮的崇敬、惋惜之情和自己壮志难酬的两句诗是:“  ,  。”‎ ‎(3)《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  ,  ”。‎ ‎(4)《越中览古》表达作者对勾践的嘲讽和以及盛衰无常的感慨的诗句是“  ,  ”。‎ ‎(5)《一剪梅》中词人用“  ”一句写出了荷花凋谢、竹席凉意袭人,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 ‎(6)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  ,  。”揭示了写作目的和文章主旨,委婉地给统治者以讽喻。‎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清水一般的杨绛 李娟 ‎ 看杨绛先生和钱年轻时的照片,钱钟书潇洒俊朗,她温婉清秀,真是一对璧人。我觉得,他们骨子里散发出的儒雅和端庄最为动人。暮年时,他们都穿着黑色的衣裳,戴着黑框的眼镜,两位白发老人一起捧书阅读的侧影,那么安详、静美、温情。他们一生只做好一件事,此生只深爱一个人。‎ ‎ 世间所有的繁华都过去了,他们的漫漫人生有书相伴,一同在书香里优雅地老去,多好。钱钟书曾称赞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 读杨绛先生的《一百岁感言》,不由得惊叹,杨绛先生已是百岁老人了。岁月的河流中,有的人,如江南人家的一坛女儿红,历久弥香,醇厚芳香。‎ ‎ 老去的只是光阴,不老的,永远是她的人格魅力。‎ ‎ ‎ ‎ 她在《一百岁感言》中写到:“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 她八十余岁时,钱钟书和女儿钱瑗相继病重住院,她奔波在两座医院、两位病人之间,悉心照料,辛苦和操劳可想而知。钱先生临终,眼睛一直未合上,她在他的耳边柔声地低语:“你放心,有我。”听到这句话,钱先生安然离世。‎ ‎ 这是她年轻时常对他说的话。早年她和钱先生一起留学英国,在英国牛津生下女儿钱瑗。在她住院期间,常见钱先生苦着脸去看她。一次,他说,不小心将墨水打翻了,染了桌布。她说,不要紧,有我,我洗。几天后他又说,门轴坏了,不能锁门了。她又说,不要紧,有我,我修。他感激之余,对于杨绛所说的“不要紧,有我”深信不疑。‎ ‎ 钱钟书一生学贯中西,著书立说,但在生活琐事面前却如幼童一般束手无策。有她一生陪伴在身旁,与他比翼齐飞,做他温柔的知己。直到他生命的尽头,她还是那句话:“你放心,有我。”在生死面前,内心如此强大和沉静,听之令人落泪。此时,她唯一的孩子钱瑗也已经过世。‎ ‎ 她说:“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不能逃走,我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 尘世间,她最爱的俩人都离她而去,内心的悲苦和孤独无以言表。八十余岁的老人,提笔写下散文集《我们仨》,写下一个学者家庭半个多世纪的相濡以沫、患难情深,写下我们仨在人世的点点滴滴,如微风细雨,温馨感人。‎ ‎ 在“文革”那段黑暗的日子,大批知识分子无辜遭遇劫难,他们都被下放“干校”劳动。艰苦繁重的劳动之余,杨绛先生写下散文《干校六记》,从容练达,幽默风趣,细微处见真情。那是寒冬里一树树盛开的梅花,清芬暗盈,几乎所有的苦难都被她一支妙笔化解了,连同那漫天的冰雪。她温情而柔弱地支撑着他,相依相伴,不离不弃。‎ ‎ 杨绛先生年近九十岁,开始认真整理钱先生几十年来的书稿和笔记。那些手稿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霜,纸张发黄变脆,字迹模糊不清,她一字一句艰难地辨认,抄录,整理,而后相继出版了《容安馆札记》《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 ‎ ‎ ‎ 钱先生离去了,留下她一个人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完成钱先生未完成的事业。她以这样的方式,寄托自己深深的思念。书稿所得的稿费和版税800万元,全部捐赠母校清华大学,成立“好读书”奖学金。留给后来的莘莘学子,连同他们一生严谨治学的精神。‎ ‎ 有一次,媒体邀请她参加作品研讨会,她没有去。还幽默地说:“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听她的话,令人莞尔。‎ ‎ 她说得真好。她就是一滴清水,文字和内心一样干净,清澈,透亮。她清华其外,淡泊如水,不做媚世之态,也不被俗世所打扰,一生沉浸在文字里,一活就是百余岁,终成一代大师,成为被世人尊称“先生”的女性。‎ ‎(选编自《作文周刊》2016年第1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 杨绛生于民国,江苏无锡人,本名杨季康,是著名作家、学者钱锺书的夫人。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迄今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至今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人民网《105岁“最才的女”杨绛去世,一生同“二书”结缘》,2016年5月25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年轻时,杨绛温婉清秀,钱钟书潇洒俊朗,真是一对璧人;暮年时,两位白发老人一起捧书阅读的侧影,那么安详、静美、温情。这是因为他们约好一生只做好一件事,此生只深爱一个人。‎ B.杨绛八十余岁时,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瑗相继病重住院,她不辞辛劳奔波在两座医院、两位病人之间进行悉心照料,一句“你放心,有我”让钱先生深信不疑,也就此安心离世。‎ C.杨绛在钱钟书去世之后说:“我压根不能逃走,我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言语之中充满了无助与悲痛,同时也为下文写她撰写散文集《我们仨》以及后来整理钱先生几十年来的书稿和笔记做了铺垫。‎ D.杨绛将书稿所得的稿费和版税800万元,全部捐赠母校清华大学,成立“好读书”奖学金,留给后来的莘莘学子,连同他们一生严谨治学的精神。她以此方式完成钱钟书未完成的事业。‎ E.杨绛没有接受媒体邀请参加她的作品研讨会,还幽默地说:“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照应了题目,深化了文章主题。‎ ‎(2)试分析以“清水一般的杨绛”为题的原因。‎ ‎(3)钱钟书称赞杨绛是“最才的女”,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杨绛曾说:“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此句的理解。‎ ‎ ‎ 四、语言文字运用 ‎6.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 ‎②对于病理主治医生说,重要的是要熟悉基本病变,学会分析各种影像并从中得出诊断结 论;要有科学的思路而不是只会按图索骥。‎ ‎③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 ‎④面对狡猾的犯罪分子,公安干警采取开门揖盗再关门打狗的战术,最终将其缉拿归案。‎ ‎⑤就是族中亲派,不论亲疏,但与他财利交往,锱铢必较,一些情面也没有的。‎ ‎⑥复习的时间游刃有余,能不能考出好成绩,主要看方法是否对头了。‎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①③⑥‎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别里科夫的悲剧,不仅是19世纪末沙皇统治下的众多的保守的知识分子的悲剧,更是他个人的悲剧.‎ B.对于考生来说,现在的高考,考验的不仅是知识和能力,也是对心理素质的极大考验,因为高考对他们而言是决定命运的至关重要的大事.‎ C.上访是唐慧维护女儿及自身权益的重要途径,也给当地政府带来激增的“稳控”压力,如何解决这对矛盾是当前司法实践过程中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D.莫言的作品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建构了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8.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如果说河对岸的草原上万籁无声,使所有的色调融合为浑然一体, 使所有的声音汇成合唱,那是多么奇伟的声音,多么壮观的景象!‎ ‎①各种声响使这荒野的世界充满一种亲切而粗犷的和谐 ‎②鸟喙击橡树干的笃笃声 ‎③可是,当微风吹进丛林,摇晃这些飘浮的物体,使白色、蓝色、绿色的生物混杂交错 ‎④野兽穿越丛林的沙沙声 ‎⑤动物吞啮食物或咬碎果核的咂咂声 ‎⑥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嗓。‎ A.③①⑥⑤②④ B.⑥②③⑤①④ C.⑥②④⑤①③ D.③②①④⑤⑥‎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 这个世界上,智慧的人很多,愚蠢的人也不少。这智慧的人与愚蠢的人的区别,①。其实,从某些方面来说,智慧与愚蠢的区别更接近于聪明和糊涂的区别,而不是有知与无知的区别。聪明和糊涂的区别不在于有没有知识,②。没有知识只是无知,无知可以通过从各处获取知识来改变。但是,即使有知识,如果不明事理,那么积累再多的专门知识,③。‎ ‎10.如图是某市地下老旧管线管理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 ‎ 五、作文 ‎1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一片罂粟开花了,娇艳美丽的花朵在风中摇曳。‎ ‎ 罂粟对过路的人说:“如果你能采食我的果实,一定会给你带来快乐。” 路人对罂粟说:“如果我陶醉于你片刻的快乐,就会给我带来长久的痛苦!”‎ ‎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师大附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文后各题。‎ 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 ‎ 早在夏商周时期,古代先贤就通过制礼作乐,形成了一套颇为完善的礼乐制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 ‎ 中国古代的“礼”和“乐”起源于远古的原始崇拜。《礼记》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其贡献礼品、击土鼓而作乐,便是最早的礼乐仪式。到了传说中的五帝时期,虽然帝王的领袖地位和递相禅让产生了“礼”的意识,但是礼的制度还未产生。到了夏朝,由于“天下为家,各亲其亲”,于是“礼义以为纪”,礼仪制度才逐渐建立起来。但夏礼因文字记载和考古材料的缺乏,已难知其详。商礼由于殷墟考古的大量发现,以及《史记》有较多的记载,则已彰彰可考。到了周代,礼制集前代之大成,逐渐完备和成熟起来,因为这时不仅形成了系统的礼乐制度,而且赋予礼乐以丰富的人文内涵。“乐”在周之前也已有不少歌舞产生。到了周代,“乐”的内容不断丰富,形成了相应制度,设置了专门的机构来规范和管理乐舞。‎ ‎ 在礼乐文明形成的过程中,周公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制礼作乐,不仅将远古至殷商的礼乐加以改造和发展,形成系统化的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而且注入“德”的因素,使其具有道德伦理的深刻内涵。孔子是发展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他继承、推广和宣扬礼乐文明,整理、传播了记载古代礼乐文明的儒家经典“六经”,并且,他以礼乐为解说对象,着力彰显礼乐文明的精义,强调礼乐文明的人伦教化和治世功能。‎ ‎ “礼”是人性的基础。《礼记》曰:“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礼”‎ ‎ 是人类文明社会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区别人与动物、文明与野蛮的标准。礼使人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懂得尊敬和谦让;使人区别事物或行为的是非,懂得什么是该做和不该做的。“礼”也是一种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向善和自律。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因此,礼乐文明更强调通过礼教,使社会规则内化为人的内心尺度,通过让他们知礼、守礼,达到社会和谐的境界。‎ ‎ “乐”的社会作用重在和谐精神。《礼记》曰:“故乐者,审一以定和,以和合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乐”是协调世间万物的纲纪,它的作用是使人们各安其位,和谐相处。“乐”也有陶冶情操,移风易俗的功用。《孝经》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即乐教有陶冶心性,使人快乐安宁,生命长久之功。因此,孔子要求人们要听雅乐,远淫音。‎ ‎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秩序也。”秩序与和谐是礼乐文明的主旨。“乐者为同,礼者为异。”是说乐的作用在于协调上下,礼的作用在于区别次序。然而,礼和乐虽有形式、功用上的不同,但却是相辅相成的。在远古传统中,礼即人文,是涵盖一切,包括乐在内的。到了周代,礼、乐虽各有制度,但是乐毕竟仍是礼制的一个方面,乐的“和”也是为实现礼而辅助、服从于礼的。乐之“和”能够弥合礼之“分”所造成的心理差距。孔子等儒家常将“礼”、“乐”相提并论,就是因二者之结合,能起到平衡与调和的作用。‎ ‎ 先秦礼乐文明经历代沿革,具体内容有变而主旨不变。摒弃旧礼中的贵贱之分,汲取礼乐文明的秩序、和谐理念,对于中国,对于世界,都具有现实意义。‎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有关“礼乐文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C ‎ A.古代先贤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制礼作乐,逐步形成了一套礼乐制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 B.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是在周代完备、成熟起来的,因为那时不仅形成了系统的礼乐制度,而且赋予了礼乐以丰富的人文内涵。‎ C.周公是礼乐文明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他继承了殷商的礼乐形式,并注入了“德”的因素,使其有较大的发展。‎ D.先秦的礼乐文明经历代继承发扬和变革发展,其内容不断丰富变化,主旨却不变。‎ ‎(2)下列对于“礼”与“乐”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礼”是人性的基础,能够引导人们向善和自律;“乐”是协调世间万物的纲纪,能陶冶情操,移风易俗。‎ B.“礼”的作用在于使人明确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关系;“乐”的作用在于使人们各安其位,和谐相处。‎ C.远古时期,礼即人文,是涵盖一切,包括乐在内的;周代以后,“乐”成为礼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D.由于“礼”“乐”的结合,能够起到平衡与调和的作用,所以古代的人们常常将其相提并论。‎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 ‎ A.我国的礼乐文明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有了礼乐仪式。‎ B.后世许多文字材料都记载着夏朝时期的礼仪,表明礼仪制度在那时就已初步建立。‎ C.孔子不仅整理、传播了儒家经典“六经”,还强调礼乐文明的人伦教化和治世功能。‎ D.礼乐文明强调通过礼教,让人们知礼、守礼,达到社会和谐的境界。‎ ‎【考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分析】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解答】(1)C、周公“继承了殷商的礼乐”解说不确,原文第三段是“将远古至殷商的礼乐加以改造和发展”.故选C.‎ ‎(2)D、从文章倒数第二段来看,“常常将其相提并论”是孔子等儒家.故选D.‎ ‎(3)B、“后世许多文字材料都记载着夏朝时期的礼仪”与原文第二段“夏礼因文字记载和考古材料的缺乏,已难知其详”不符.故选B.‎ 答案:‎ ‎(1)C ‎(2)D ‎(3)B ‎ ‎ 二、古代诗文阅读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贺若弼 ‎ 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也。父敦,以武烈知名,仕周为金州总管,宇文护忌而害之。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因引锥刺弼舌出血,诫以慎口。弼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周齐王宪闻而敬之,引为记室。未几,封当亭县公,迁小内史。周武帝时,上柱国乌丸轨言于帝曰:“太子非帝王器,臣亦尝与贺若弼论之。”帝呼弼问之,弼知太子不可动摇,恐祸及己,诡对曰:“皇太子德业日新,未睹其阙。”帝默然。弼既退,轨让其背己,弼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所以不敢轻议也。”及宣帝嗣位,轨竟见诛,弼乃获免。寻与韦孝宽伐陈,攻拔数十城,弼计居多。‎ 高祖受禅,阴有并江南之志,访可任者。高颖曰:“朝臣之内,文武才干,无若贺若弼者。”高祖曰:“公得之矣。”‎ ‎ 开皇九年,大举伐陈,以弼为行军总管。将渡江,酹酒而祝曰:“弼亲承庙略,远振国威,伐罪吊民,除凶翦暴,上天长江,鉴其若此。如使福善祸淫,大军利涉;如事有乖违,得葬江鱼腹中,死且不恨。”‎ ‎ 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于是大列旗帜,营幕被野。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及此,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袭陈南徐州,拔之,执其刺史黄恪。军令严肃,秋毫不犯。有军士于民间沽酒者,弼立斩之。进屯蒋山之白土冈,陈将鲁达、周智安、任蛮奴、田瑞、樊毅、孔范、萧摩诃等以劲兵拒战。田瑞先犯弼军,弼击走之。鲁达等相继递进,弼军屡却。弼揣知其骄,士卒且惰,于是督厉将士,殊死战,遂大破之。‎ ‎(《隋书•贺若弼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 ‎ A.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 B.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 C.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 D.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文中的“受禅”是中国古代禅让制的遗存。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民主方式,即部落每人表决,以多数决定。尧舜禹都是这种制度产生的君王,在这里仍然是这个意思。‎ B.县公,中国古代的一种封爵,西周始置,是异姓功臣的第二等封爵。从北周开始,郡公之上增设国公一爵,县公成为公爵的第三等。‎ C.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方式,一般有干支纪年和帝王年号纪年两种。文中高祖,是隋朝政权隋文帝杨坚,高祖是他的庙号。‎ D.江南,意为长江之南,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狭义上指太湖流域。“江南”的含义在古代文献中是变化多样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贺若弼年少时便怀有大志,充满正气。他文韬武略,广泛地涉猎各种书籍,在当时有很大的名声 B.贺若弼能听父亲教诲而慎言。在太子一事上他说话很慎重,后来新皇登基后才保住了性命。‎ C.贺若弼有计谋,有军事才干。贺若弼渡过长江,酹酒而祝,激励士气,然后故设疑阵,大败敌军。‎ D.贺若弼军令威严整肃,秋毫无犯。有个士兵在老百姓那里买酒,贺若弼毫不留情,立刻把他斩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弼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 ‎②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考点】文言文阅读.‎ ‎【分析】(1)本题考查断句,注意句意,抓好常见的文言虚词这些断句标志和主谓结构.‎ ‎(2)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常识的了解.‎ ‎(3)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注意将题干与原文进行对比.‎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解答】(1)D 句子译为:临行刑时,父亲把贺若弼叫过对他说:“我一心想要平定江南,可是这个心愿没能完成,你一定要完成我的志向,而且我是因为说话不小心被害死的,你不能不考虑(今后说话要谨慎).”“临刑”作句子状语,单独成句,“呼弼谓之曰”句子意思完整在“曰”后停顿,排除AB.“然此心不果”意思是“可是这个心愿没能完成”句意完整,在“果”后停顿,故选D.‎ ‎(2)A “在这里仍然是这个意思”错, 禅让在后来已经失去实际意义,仅仅是说法而已.‎ ‎(3)C“酹酒而祝,激励士气”的事发生在渡江前,原文“将渡江,酹酒而祝曰”, 大军将要渡江,贺若弼举酒祭奠、祈祷说.‎ ‎(4)①慷慨,性格豪爽或慷慨激昂;便,熟习;解,懂得;属文,写文章;书记,书籍;有重名于当世.译为:贺若弼年轻时性格豪爽(慷慨激昂),怀有大志,骁勇善战,熟习骑射,又懂得撰写文章,广泛地涉猎各种书籍,在当代有很大的名声.‎ ‎②‎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在这时;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定语后置句;直夜溃围,当夜突围;平明,天快亮的时候.译为:在这种情况下(在这时),项羽就骑上马,部下骑马跟随的壮士还有八百多人,当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疾驰而逃.天快亮的时候(黎明),汉军才发觉,命令骑骑兵将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他.‎ 答案:‎ ‎(1)D ‎(2)A ‎ ‎(3)C ‎(4)①贺若弼年轻时性格豪爽(慷慨激昂),怀有大志,骁勇善战,熟习骑射, 又懂得撰写文章,广泛地涉猎各种书籍,在当代有很大的名声.‎ ‎②在这种情况下(在这时),项羽就骑上马,部下骑马跟随的壮士还有八百多人,当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疾驰而逃.天快亮的时候(黎明),汉军才发觉,命令骑骑兵将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他.‎ ‎【文言文参考译文】‎ 贺若弼字辅伯,是河南洛阳人,父亲贺敦,因为勇武刚烈出名,在北周做金州总管,宇文护嫉妒他就加害他.临行刑时,父亲把贺若弼叫过对他说:“我一心想要平定江南,可是这个心愿没能完成,你一定要完成我的志向,而且我是因为说话不小心被害死的,你不能不考虑(今后说话要谨慎).”于是拿铁锥刺贺若弼的舌头,使他口舌流血,以训诫贺若弼以后说话谨慎.贺若弼年少时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怀有大志,骁勇善战,熟悉弓马,又懂得撰写文章,广泛地涉猎各种书籍,在当时有很大的名声,北周的齐王宇文宪听说后很尊敬他,把他召做记室的官.不久被封为当亭县公,升任小内史.北周武帝时,上柱国乌丸轨报告皇帝说:“太子没有做帝王的才干,我也曾经跟贺若弼讨论过.”皇帝叫贺若弼问他这件事,贺若弼知道太子的根基不可动摇,恐怕给自己惹灾祸,就假意答道:“皇太子德行学养每天都有进步,没见到有什么缺失的地方.”皇帝默然不语.贺若弼退出宫外后,乌丸轨责备他背叛了自己,贺若弼说:“君主说话做事不稳妥、周密就会失掉大臣(的信任),臣仆说话做事不稳妥、周密就会丢失性命,因此我不敢轻易地发表意见啊.”等到宣帝承继帝位,乌丸轨最终被杀,贺若弼却获免于难.不久他与韦孝宽讨伐陈朝,攻占数十座城池,其中贺若弼攻下的居多.‎ 隋高祖受禅让,登基为帝,心中怀有吞并江南的志向,寻访可以担当这个重任的人.高颖说:“朝臣当中,论文武才干,没有比得上贺若弼的.”高祖说:“你说得太对了.”‎ 开皇九年,隋大举伐陈,任命贺若弼为行军总管.大军将要渡江,贺若弼举酒祭奠、祈祷说:“我贺若弼从宗庙里领受了祖宗的指示,将要征讨远方,以振国威,讨伐有罪的人,安抚受苦的百姓,剪除凶恶残暴之徒.上天长江,请看着我做这些事,如果能赐福给善人,降祸给恶人,大军就会渡江顺利;如果事情不顺利,被江水吞没死在鱼腹之中,我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的.”‎ 在这之前,贺若弼先请命让沿长江布防的军队在换防交接的时候,一定聚集在历阳.于是军旗林列,营帐遍野.陈国人以为大兵将至,让国中军队全部开拔出设防.知道是换防交待之后,陈军又散去了.后习以为常,就不再戒备了.等到此时,贺若弼率领大军渡江,陈国人并没有发觉他们.于是大军偷袭并攻占了陈的南徐州,逮住了南徐州刺史黄恪.贺若弼军令威严整肃,秋毫无犯,有个士兵在老百姓那里买酒,贺若弼立刻把他斩首.大军前进驻扎在蒋山的白土岗,陈将鲁达、周智安、任蛮奴、田瑞、樊毅、孔范、萧摩诃等人率领兵马抗拒,田瑞先攻打贺若弼大军,贺若弼将他击退.鲁达等人相继依次而进,弼军屡屡(假装)退却.贺若弼揣测他们渐渐骄傲自大,士兵也疲惫懈怠,于是就督促激励将士拼死战斗,这样就大破敌军,取得了胜利.‎ ‎ ‎ ‎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文后各题。‎ 送河南元判官赴河南勾当苗税①充百官俸钱 刘长卿 春草长河曲,离心共渺然。‎ 方收汉家俸,独向汶阳田②。‎ 鸟雀空城在,榛芜旧路迁。‎ 山东③征战苦,几处有人烟。‎ ‎[注]元判官,诗人朋友,要去老家河南征收当苗税,诗人为其送行,写下此诗。‎ ‎①苗税:当作青苗税。大历元年“鸟雀空城在”与“空山新雨后”中的两个“空”字,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附王维《山居秋暝》有“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句。)‎ ‎(2)诗人“渺然”的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全诗简要作答。‎ ‎【考点】古诗词阅读.‎ ‎【分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辨析时注意“空”字所在的不同语境.‎ ‎(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及情感,分析要结合全诗.‎ ‎【解答】(1)结合尾联“山东征战苦,几处有人烟”,诗后注解“安史之乱时此处为主战场”,可知“鸟雀空城在”是写战后城池残破荒凉;而“空山新雨后”句出自《山居秋暝》,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结合“新雨”这句则是内心的悠闲恬淡.‎ ‎(2)分析诗人“渺然”的原因,首先要关注题目,既然是送别诗,首联又说“离心共渺然”当然有“与朋友的离别之情及对朋友此行的担忧”,结合“苗税”,诗下注解“大历元年①刘诗的“空”字有荒无人烟之意,突出了战后城池残破、十室九空,百姓流离的凄惨;②王诗的“空”字有空明幽静之意,表现了诗人内心的闲适恬静.(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①与朋友的离别之情;②对朋友此行的担忧;③对百姓遭受战乱仍被征税的同情;④对朝廷向战后百姓征税的不满.(5分.①②每点1分,③④每点2分,答够点即可得5分)‎ 译文:‎ ‎ 送你到长满春草的黄河岸边,离别之心你我之间都感到前途渺茫.‎ ‎ 朝廷正为官员薪水征税之时,你独自一人被派到家乡征收当苗税.‎ ‎ 你看到的是雀鸟筑成的空城,你还得沿着满目苍凉的旧路返回来.‎ ‎ 这里民众长期饱受战火之苦,田园荒芜民不聊生哪里有几处人烟.‎ 赏析:‎ ‎ 刘长卿,唐代诗人.以五言律诗擅长,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后来唐代宗任命他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 ‎ 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大历元年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中作者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绝对自由,因为它依然有所待,表现它“有所待”的句子是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 ‎(2)《蜀相》表达对诸葛亮的崇敬、惋惜之情和自己壮志难酬的两句诗是:“ 出师未捷身先死 , 长使英雄泪满襟 。”‎ ‎(3)《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 塞上长城空自许 , 镜中衰鬓已先斑 ”。‎ ‎(4)《越中览古》表达作者对勾践的嘲讽和以及盛衰无常的感慨的诗句是“ 宫女如花满春殿 , 只今惟有鹧鸪飞 ”。‎ ‎(5)《一剪梅》中词人用“ 红藕香残玉簟秋 ”一句写出了荷花凋谢、竹席凉意袭人,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 ‎(6)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揭示了写作目的和文章主旨,委婉地给统治者以讽喻。‎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题干要求,然后根据题干中的关键点及平时积累进行解答.注意字形,不要出现错别字,写后要检查.‎ ‎【解答】(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重点字:抟、息)‎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重点字:捷、襟)‎ ‎(3)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重点字:鬓) ‎ ‎(4)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重点字:殿、鹧、鸪)‎ ‎(5)红藕香残玉簟秋 (重点字:藕、簟) ‎ ‎(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重点字:哀、鉴).‎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清水一般的杨绛 李娟 ‎ 看杨绛先生和钱年轻时的照片,钱钟书潇洒俊朗,她温婉清秀,真是一对璧人。我觉得,他们骨子里散发出的儒雅和端庄最为动人。暮年时,他们都穿着黑色的衣裳,戴着黑框的眼镜,两位白发老人一起捧书阅读的侧影,那么安详、静美、温情。他们一生只做好一件事,此生只深爱一个人。‎ ‎ 世间所有的繁华都过去了,他们的漫漫人生有书相伴,一同在书香里优雅地老去,多好。钱钟书曾称赞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 读杨绛先生的《一百岁感言》,不由得惊叹,杨绛先生已是百岁老人了。岁月的河流中,有的人,如江南人家的一坛女儿红,历久弥香,醇厚芳香。‎ ‎ 老去的只是光阴,不老的,永远是她的人格魅力。‎ ‎ 她在《一百岁感言》中写到:“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 她八十余岁时,钱钟书和女儿钱瑗相继病重住院,她奔波在两座医院、两位病人之间,悉心照料,辛苦和操劳可想而知。钱先生临终,眼睛一直未合上,她在他的耳边柔声地低语:“你放心,有我。”听到这句话,钱先生安然离世。‎ ‎ 这是她年轻时常对他说的话。早年她和钱先生一起留学英国,在英国牛津生下女儿钱瑗。在她住院期间,常见钱先生苦着脸去看她。一次,他说,不小心将墨水打翻了,染了桌布。她说,不要紧,有我,我洗。几天后他又说,门轴坏了,不能锁门了。她又说,不要紧,有我,我修。他感激之余,对于杨绛所说的“不要紧,有我”深信不疑。‎ ‎ 钱钟书一生学贯中西,著书立说,但在生活琐事面前却如幼童一般束手无策。有她一生陪伴在身旁,与他比翼齐飞,做他温柔的知己。直到他生命的尽头,她还是那句话:“你放心,有我。”在生死面前,内心如此强大和沉静,听之令人落泪。此时,她唯一的孩子钱瑗也已经过世。‎ ‎ 她说:“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不能逃走,我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 尘世间,她最爱的俩人都离她而去,内心的悲苦和孤独无以言表。八十余岁的老人,提笔写下散文集《我们仨》,写下一个学者家庭半个多世纪的相濡以沫、患难情深,写下我们仨在人世的点点滴滴,如微风细雨,温馨感人。‎ ‎ 在“文革”那段黑暗的日子,大批知识分子无辜遭遇劫难,他们都被下放“干校”劳动。艰苦繁重的劳动之余,杨绛先生写下散文《干校六记》,从容练达,幽默风趣,细微处见真情。那是寒冬里一树树盛开的梅花,清芬暗盈,几乎所有的苦难都被她一支妙笔化解了,连同那漫天的冰雪。她温情而柔弱地支撑着他,相依相伴,不离不弃。‎ ‎ 杨绛先生年近九十岁,开始认真整理钱先生几十年来的书稿和笔记。那些手稿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霜,纸张发黄变脆,字迹模糊不清,她一字一句艰难地辨认,抄录,整理,而后相继出版了《容安馆札记》《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 ‎ 钱先生离去了,留下她一个人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完成钱先生未完成的事业。她以这样的方式,寄托自己深深的思念。书稿所得的稿费和版税800万元,全部捐赠母校清华大学,成立“好读书”奖学金。留给后来的莘莘学子,连同他们一生严谨治学的精神。‎ ‎ 有一次,媒体邀请她参加作品研讨会,她没有去。还幽默地说:“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听她的话,令人莞尔。‎ ‎ 她说得真好。她就是一滴清水,文字和内心一样干净,清澈,透亮。她清华其外,淡泊如水,不做媚世之态,也不被俗世所打扰,一生沉浸在文字里,一活就是百余岁,终成一代大师,成为被世人尊称“先生”的女性。‎ ‎(选编自《作文周刊》2016年第1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 杨绛生于民国,江苏无锡人,本名杨季康,是著名作家、学者钱锺书的夫人。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迄今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至今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人民网《105岁“最才的女”杨绛去世,一生同“二书”结缘》,2016年5月25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BE ‎ A.年轻时,杨绛温婉清秀,钱钟书潇洒俊朗,真是一对璧人;暮年时,两位白发老人一起捧书阅读的侧影,那么安详、静美、温情。这是因为他们约好一生只做好一件事,此生只深爱一个人。‎ B.杨绛八十余岁时,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瑗相继病重住院,她不辞辛劳奔波在两座医院、两位病人之间进行悉心照料,一句“你放心,有我”让钱先生深信不疑,也就此安心离世。‎ C.杨绛在钱钟书去世之后说:“我压根不能逃走,我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言语之中充满了无助与悲痛,同时也为下文写她撰写散文集《我们仨》以及后来整理钱先生几十年来的书稿和笔记做了铺垫。‎ D.杨绛将书稿所得的稿费和版税800万元,全部捐赠母校清华大学,成立“好读书”奖学金,留给后来的莘莘学子,连同他们一生严谨治学的精神。她以此方式完成钱钟书未完成的事业。‎ E.杨绛没有接受媒体邀请参加她的作品研讨会,还幽默地说:“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照应了题目,深化了文章主题。‎ ‎(2)试分析以“清水一般的杨绛”为题的原因。‎ ‎(3)钱钟书称赞杨绛是“最才的女”,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杨绛曾说:“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此句的理解。‎ ‎【考点】传记阅读.‎ ‎【分析】(1)本题综合考查文章的内容和手法的基本能力.‎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标题的作用的基本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本信息的基本能力.‎ ‎(4)本题考查概括理解句子含义、探究思想意蕴的能力.‎ ‎【解答】‎ ‎(1)本题综合考查文章的内容和手法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一定要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到原文中找到关键句子,然后细细揣摩蕴含在其中的内涵.A项,因果错误,原文第一段表述为“看杨绛先生和钱年轻时的照片,钱钟书潇洒俊朗,她温婉清秀,真是一对璧人.我觉得,他们骨子里散发出的儒雅和端庄最为动人.暮年时,他们都穿着黑色的衣裳,戴着黑框的眼镜,两位白发老人一起捧书阅读的侧影,那么安详、静美、温情.他们一生只做好一件事,此生只深爱一个人”;C项,“无助”属于无中生有;D项,“以此方式”对应内容错误,应为认真整理钱先生几十年来的书稿和笔记,而后相继出版了《容安馆札记》和《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标题的作用的基本能力.解答本题之前,考生应认真审题,“试分析以‘清水一般的杨绛’为题的原因”,这是考查标题的妙处.标题的风格大致有四类:准确鲜明、新颖生动、简洁凝练、含蓄隽永.标题的特点:好标题往往具有自己的特点,往往运用了某种手法,比如修辞、符号等等.题干问的是“试分析以‘清水一般的杨绛’为题的原因”,这是针对文章标题设题,先从使用的技巧角度分析,“清水一般”运用比喻修辞,文章第一段写她“她温婉清秀”,这是写出她外在形象的清秀温婉;文章最后一段说“她就是一滴清水,文字和内心一样干净,清澈,透亮.她清华其外,淡泊如水”,这是从内在写出杨绛先生的品质;然后从主旨上来看,“清水一般”既点出了杨绛先生的品质,也饱含作者对她的欣赏赞美之意;从读者角度来看,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本信息的基本能力.题干问的是“钱钟书称赞杨绛是‘最才的女’,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这是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先到文中找到题干中的引文,文章第二段“钱钟书曾称赞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前面“世间所有的繁华都过去了,他们的漫漫人生有书相伴,一同在书香里优雅地老去,多好”,这是“才”的一个表现;“艰苦繁重的劳动之余,杨绛先生写下散文《干校六记》,从容练达,幽默风趣,细微处见真”,这是“才”的表现;相关链接中“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迄今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至今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这也是“才”的表现.‎ ‎(4)本题考查概括理解句子含义、探究思想意蕴的能力.题干中问的是“杨绛曾说:‘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首先到文中找到题干中的引文,结合前后的内容理解含意.解答本题之前,考生应认真审题,“杨绛曾说:‘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此句的理解”,应先理解杨绛先生的这句话,抓住“淡定和从容”,然后到文中筛选先生与之相关的事件,最后进行概括即可. ‎ 答案:‎ ‎(1)BE(E3分,B2分,A1分)‎ ‎(2)①运用比喻修辞,形象地写出了杨绛的温婉清秀,静美端庄.(外在形象)②生动地写出了杨绛文字的特点和内心的品质:干净、清澈、透亮,清华其外,淡泊如水,不做媚俗之态,也不被世俗所打扰(内在品质).③暗示文章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杨绛的无限欣赏赞美;④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联想.(每点2分,答对3点即得6分)‎ ‎(3)①她的漫漫人生有书相伴,在书香里优雅地老去,“才”是一种书卷气质;②她通晓多门外语,由她翻译的《堂吉诃德》被公认为优秀翻译佳作;③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至今仍在公演;④艰苦繁重的劳动之余,写下散文《干校六记》,从容练达,幽默风趣,细微处见真情,晚年创作的《我们仨》等温馨感人.(每点2分,答对3点即得6 分)‎ ‎(4)①钱钟书不善于生活琐事,杨绛常对他说“不要紧,有我”,淡定从容解决事情;②女儿丈夫都去世后,她淡定地接受现实,甚至在丈夫去世前安慰他“放心吧,有我”;③女儿丈夫去世后,整理、抄录丈夫的笔记、书稿,完成他未完成的事业;④被下放“干校”劳动之时,写下《干校六记》,从容淡定地与丈夫一起面对苦难.(每点2分,共8分)‎ ‎ ‎ 四、语言文字运用 ‎6.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 ‎②对于病理主治医生说,重要的是要熟悉基本病变,学会分析各种影像并从中得出诊断结 论;要有科学的思路而不是只会按图索骥。‎ ‎③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 ‎④面对狡猾的犯罪分子,公安干警采取开门揖盗再关门打狗的战术,最终将其缉拿归案。‎ ‎⑤就是族中亲派,不论亲疏,但与他财利交往,锱铢必较,一些情面也没有的。‎ ‎⑥复习的时间游刃有余,能不能考出好成绩,主要看方法是否对头了。‎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①③⑥‎ ‎【考点】成语.‎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解答】①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 ‎②按图索骥: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 ‎③目无全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句子说的是部门一些人没有全局观念,显然是曲解了成语意思.‎ ‎④开门揖盗:开门请强盗进来.比喻引进坏人,招来祸患,句子说的是面对狡猾的犯罪分子,公安部门要迅速采取相关措施,成语的使用明显违背了句意.‎ ‎⑤锱铢必较: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⑥游刃有余: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句子说的是复习时间宽松,不是说经验充足.‎ 答案:A.‎ ‎ ‎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别里科夫的悲剧,不仅是19世纪末沙皇统治下的众多的保守的知识分子的悲剧,更是他个人的悲剧.‎ B.对于考生来说,现在的高考,考验的不仅是知识和能力,也是对心理素质的极大考验,因为高考对他们而言是决定命运的至关重要的大事.‎ C.上访是唐慧维护女儿及自身权益的重要途径,也给当地政府带来激增的“稳控”压力,如何解决这对矛盾是当前司法实践过程中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D.莫言的作品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建构了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考点】病句辨析修改.‎ ‎【分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最常用的办法是结构分析法,即找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再逐一查找它们是否有成分赘余或残缺、搭配不当等考纲所列的六种毛病.‎ ‎【解答】A.语序不当,“不仅是”和“更是”后的两个分句成递减关系了,将两个分句互换;‎ B.结构混乱,“考验的…,也是对心理素质的极大考验”杂糅,将“也是对心理素质的极大考验”改为“也是对心理素质”;‎ C.正确;‎ D.搭配不当,“莫言的作品是作家”主宾不搭配,在“被”前加“莫言”;‎ 故选:C.‎ ‎ ‎ ‎8.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如果说河对岸的草原上万籁无声,使所有的色调融合为浑然一体, 使所有的声音汇成合唱,那是多么奇伟的声音,多么壮观的景象!‎ ‎①各种声响使这荒野的世界充满一种亲切而粗犷的和谐 ‎②鸟喙击橡树干的笃笃声 ‎③可是,当微风吹进丛林,摇晃这些飘浮的物体,使白色、蓝色、绿色的生物混杂交错 ‎④野兽穿越丛林的沙沙声 ‎⑤动物吞啮食物或咬碎果核的咂咂声 ‎⑥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嗓。‎ A.③①⑥⑤②④ B.⑥②③⑤①④ C.⑥②④⑤①③ D.③②①④⑤⑥‎ ‎【考点】排列句子顺序.‎ ‎【分析】本题考查排列句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解答此题,可以运用排除法:从语言的本身找到一些标志,帮助我们先把某些句子的顺序给确定下来,通过已定的顺序来对照一下选项,排除一些无关选项.‎ ‎【解答】文段描写“河这边”奇伟的声音、壮观的景象.‎ ‎⑥句作为横线前“万籁无声”的转折.是写“骚动和聒嗓”,应放在首位,排除A、D;再看横线后的句意,“使所有的色调融合为浑然一体”,应和③句衔接,据此可排除B.‎ 故选:C ‎ ‎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 这个世界上,智慧的人很多,愚蠢的人也不少。这智慧的人与愚蠢的人的区别,①。其实,从某些方面来说,智慧与愚蠢的区别更接近于聪明和糊涂的区别,而不是有知与无知的区别。聪明和糊涂的区别不在于有没有知识,②。没有知识只是无知,无知可以通过从各处获取知识来改变。但是,即使有知识,如果不明事理,那么积累再多的专门知识,③。‎ ‎【考点】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分析】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语段的中心,然后根据横线前后的语境进行总结概括,注意字数的限定.‎ ‎【解答】解析: ‎ 第一处,根据“其实,从某些方面来说,智慧与愚蠢的区别更接近于聪明和糊涂的区别,而不是有知与无知的区别”语意,可填“经常被误认为就是有知和无知的区别”;‎ 第二处,根据“没有知识只是无知,无知可以通过从各处获取知识来改变.但是,即使有知识,如果不明事理”语意,可填“而在于是不是明事理”;‎ 第三处,根据“即使有知识,如果不明事理,那么积累再多的专门知识”和“聪明和糊涂的区别”语意,可填“也还是无法改变一个人的糊涂或愚蠢”;‎ 答案:‎ ‎①经常被误认为就是有知和无知的区别,②而在于是不是明事理,③也还是无法改变一个人的糊涂或愚蠢;‎ ‎ ‎ ‎10.如图是某市地下老旧管线管理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考点】图文、表文转化.‎ ‎【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中的构思框架图,学生要能够看出所给图形的构图特点,提取重要信息并按一定规律形成文字,注意文字表达的流畅性.‎ ‎【解答】本题要求的是把框架图中的内容描述出来,描述要做到客观、全面,即把所呈现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说明.应按照从下往上的顺序进行说明,先是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普查,一是改造;再看普查包括的内容和改造的过程,然后一一描述.‎ 答案:‎ 地下老旧管线管理分为两个阶段:先对供排水系统及燃气、电力管线信息进行普查;再通过制定建设计划、统筹安排建设、预留接口完成改造.‎ ‎ ‎ 五、作文 ‎1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一片罂粟开花了,娇艳美丽的花朵在风中摇曳。‎ ‎ 罂粟对过路的人说:“如果你能采食我的果实,一定会给你带来快乐。” 路人对罂粟说:“如果我陶醉于你片刻的快乐,就会给我带来长久的痛苦!”‎ ‎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考点】材料作文.‎ ‎【分析】这是一则寓言,讲了“痛苦”与“快乐”的辩证关系,写作时要注意辩证地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两者看似对立却又紧密统一,相互转化,为此,可以从人生的苦乐、得失、荣辱等方面去思考.局部也可立意为“任何时候都不要被眼前的一时的绚丽所迷惑”、“拒绝诱惑”,前者从大处可以想到唐玄宗满足于“开元盛世”而迷恋杨玉环,还可想到清朝沉醉于大国等都招致失败的例子.‎ ‎【解答】‎ 拒绝诱惑 ‎ 诱惑是什么?它可以是小孩子最喜欢的棒棒糖,可以是学生们最沉迷的游戏,可是大人世界里的金钱、权利、名誉,可以是…对于拥有思想的人来说,有了欲望便有了诱惑的存在.所以诱惑是应人的欲望而生,只要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会有着许许多多的诱惑在我们身边,不时地挑逗、打动着我们的心弦.但我们能就这样接受诱惑吗?不,对于所有不利甚至有害的诱惑,我们应坚决拒绝!‎ ‎ 如果刘邦在攻进咸阳后,没有拒绝金钱美女的诱惑,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战胜项羽,那么中国历史上就少了一个伟大的封建王朝.‎ ‎ 如果李白以违背平日之志要换取仕通通畅,中国诗歌文学中也许就少了一位豪爽奔放的伟大诗人…‎ ‎ 如果那些伟大科学家们接受诱惑,那么他们肯定都不能作出如此之大的成就,那么整个人类文明就不会有如此之大的进步.‎ ‎ 所以,拒绝诱惑,是一种极其宝贵的品质,它不管对个人,或是对整个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 ‎ 拒绝诱惑,能使你的心灵保持一份纯洁与宁静.这个世界实在是太五彩缤纷,要在这样一个多变的世界中保持一颗宁静的心,着实不易.但是,有位哲人说过:“一切的罪恶都缘于人的欲望.”所以只要消除欲望,人心自然也就宁静起来.而消除欲望,就要坚决拒绝诱惑.所以,拒绝诱惑吧,为了心中的一片宁静.‎ ‎ 拒绝诱惑,能使你前进的步伐更加坚定.安于宁静毕竟不是人的最终目标,想成为陶渊明的人只是少数.人们总会有自己的理想,并总想为实现理想奋斗.而当我们在拼搏过程中取得一定成就时,迎接我们的是鲜花与掌声,我们会怎么做?有的人只是快速穿过这一片美景,大步向前,最后取得成功.而有的人则沉醉其中,不能自拔.为什么他们的结果不同?那是因为前者坚决拒绝了诱惑,而后者则沉迷于诱惑.他们对诱惑的不同态度,决定了他们最后的成功与否.所以,拒绝诱惑吧,让我们不断向前,不会停于中途.‎ ‎ 所以,拒绝诱惑吧,不要为失去了那一点诱惑而叹息,它们并不会给你带来多余的什么.但是,如果拒绝了它们,你将发现,换回的将是更加光明的一切!‎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