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一中学、临川一中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一中学、临川一中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一中学、临川一中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第一卷 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具有以人为本的精神,是一种以人本主义为基石的人类文明。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体系中,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神话传说其实都是有关人间英雄和氏族首领的英雄事迹的文学表述。在经过后人加工的中国上古神话中,神话的因素与历史的因素以传说的方式奇妙地结合起来了。神话人物主要不是作为人类的异己力量出现,而是人类自身力量的凝聚和升华。‎ ‎②中华的先民们确信文化是他们自己创造的,这种文化就必然以人为其核心。追求人格的完善,追求人伦的幸福,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便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在中华文化中,人是宇宙万物的中心,是衡量万物价值的尺度,人的道德准则源于人的本性,人的智慧源于人的内心。先民的这种思维定势为中华文化打下了深刻的民族烙印,那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中华的先民把人间的圣贤当作崇敬、仿效的对象;以“立德、立功、立言”等生前的建树来实现生命的不朽;从日常人伦中追求仁爱心和幸福感。‎ ‎③只要对中国古代艺术进行历时性的考察,就可以清晰地看出随着时代的推进,人本精神越来越成为占压倒优势的价值取向。以诗歌为例,从先秦以来,人们强调诗歌源于人间的生活,是人们喜怒哀乐的自然表现。正是在这种文化土壤中,“诗言志”成为中国诗歌的开山纲领。在中华先民们看来,诗歌完全是抒写人类内心世界的一种文化形态,非人间的内容在诗国中是没有立足之地的,人本精神就是中华诗国的核心精神。正因如此,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便是个人抒情的性质。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思想界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儒家思想并不轻视个体的意义,他们那么重视修身养性,正是着眼于个体人格的建树。孔子深为赞赏的“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生活状态,正是充满抒情意味的诗意人生。与儒家相反,老子和庄子从另一个方面实现了人生的诗化。老、庄是以浪漫的态度对待人生的,他们所追求的是超越现实环境的精神自由。儒、道两家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人生思想。‎ - 22 -‎ ‎④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除诗歌以外的其他样式也不例外。例如《史记》本是史传文学,但因洋溢着浓郁的抒情色彩而被鲁迅称为“无韵之《离骚》”。元杂剧《西厢记》本是敷演故事的戏曲,长亭送别时崔莺莺主唱的套曲,不是优美的抒情诗又是什么?小说《红楼梦》堪称封建时代社会生活的全景图卷,但是全书的主要内容如宝黛爱情等无不写得优美如诗。西方的文艺理论家着意于绘画是空间艺术而诗歌是时间艺术的辨析,而中国的艺术家却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融通境界津津乐道。这说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在整体上带有浓重的抒情性质,它是无数中华先民充满个性的灵心慧性所创造的作品的集合。‎ ‎(摘编自莫砺锋《人本精神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底蕴》)‎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的神话传说折射人间现实,先民会将对现实英雄的崇拜寄托在神话人物身上。‎ B. 先民对自身创造文化充满自信,因此中华文化以人为本,重视人与自身、他人、自然的关系。‎ C. “诗言志”是中国诗歌的开山纲领,脱离现实的诗歌是一定得不到先民的认可的。‎ D. 儒家与道家以相同的态度、方式追求诗意人生,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人生思想。‎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诗歌、戏剧、小说等文学体裁为例,阐述了人本精神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 B. 第一段开门见山,指出中华文明的特点、基础,然后从古代神话入手展开论述。‎ C. 文章论述人本精神在诗歌和在其他文学样式中的体现时,着墨多少有所不同。‎ D. 文章第四段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主要是为了突出中、西方艺术观点的差异。‎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神话传说是对英雄人物文学表述,但蕴含历史因素,其史学价值高于文学价值。‎ B.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人本精神价值取向使得文学家注重表现情感、书写内心世界。‎ C. 中国古代文学家要追求作品的抒情性,就会忽略作品的现实性和教化功能。‎ D. 古代每部文学作品都充满抒情意味,集合在一起使古代文学整体上有浓重的抒情性质。‎ ‎【答案】1. D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儒家与道家以相同的态度、方式追求诗意人生┄”曲解文意,原文说“与儒家相反,老子和庄子从另一个方面实现了人生的诗化。老、庄是以浪漫的态度对待人生的”,两者态度不相同。故选D。‎ - 22 -‎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文章┄主要是为了突出中、西方艺术观点的差异。”解读有误,目的是为了论述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带有浓重的抒情性质。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本题中,A项,“┄,其史学价值高于文学价值”无中生有,文中无据;C项,“中国古代文学家要追求作品的抒情性,就会忽略作品的现实性和教化功能”片面绝对,“抒情性”与“现实性和教化功能”并不矛盾;D项,“古代每部文学作品都充满抒情意味,集合在一起使古代文学整体上有浓重的抒情性质”理解有误,原文是“它是无数中华先民充满个性的灵心慧性所创造的作品的集合”。故选B。‎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 22 -‎ 所谓996,是指工作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一周工作6天,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我国《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根据上述规定,若公司强制实行996工作制度是违反法律规定的。对于违反法律规定强制要求的加班,劳动者有权拒绝。‎ 张耀律师表示,若是单位安排员工延长工作时间的,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加班,单位应当根据法律规定支付加班费或予以调休;但若员工出于自愿加班的,不属于法律意义的加班,单位也无需支付加班费。如果企业利用鼓励的模式变相强制要求员工加班,比如公司因员工拒绝加班而对员工降职、降薪、处罚、辞退的,员工可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必须高度重视劳动法律法规的完善,尽快构建起法治维权的法律体系,重点治理各种形式的“隐性强迫”加班现象。‎ ‎(摘编自新华网2019年4月16日)‎ 材料二:‎ 我们的企业不仅要依靠员工的汗水,更要激发员工的灵感;崇尚奋斗、崇尚劳动不等于强制加班。苦干是奋斗,巧干也是奋斗;延长工时是奋斗,提高效率也是奋斗。因此,不能给反对996的员工贴上“混日子”“不奋斗”的道德标签,而应该正视他们的真实诉求。‎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很多企业都面临生存考验,强制推行996,不仅解决不了企业管理中的难题,也会助长“磨洋工”的顽疾。从企业家角度来看,他们身上的极限奋斗精神是可贵的,但要考虑到普通员工的位置不同,强制灌输996的加班文化,不仅体现了企业管理者的傲慢,也不实际、不公平。事实上,这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如何才能最大限度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把加班长短作为激励手段,这肯定是最简便易行的方法,但显然不是最有效的方法。企业不仅要让员工更努力地工作,更要激发员工更高效地工作;不仅要靠加班工资的激励,更要让家人的陪伴、身体的健康、意义的饱满也成为工作的奖赏。只有那些能够做好平衡兼顾的企业,才能顺应时代的变化、获得可持续的竞争力。‎ ‎(摘编自人民日报评论《崇尚奋斗,不等于强制996》)‎ 材料三:‎ 互联网各类企业分布比例图 - 22 -‎ ‎(选自《中国互联网企业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材料四:‎ 我们国家还处于发展中的阶段,仍然需要劳动者的奋斗与拼搏。正是中国人的勤劳与奋斗,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推动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奋斗与拼搏,仍将是我们这个快速前进社会的主题词。而996的讨论则启示我们:未来中国的活力,将来自于快乐地去劳动,让劳动者创新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 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诉求,不再是温饱时期的拼命工作赚钱,而是需要在工作之外获得更多价值,发现兴趣、陪伴家人、寻找意义。因此,正确打开996话题的方式,不是要不要奋斗拼搏,而是如何更好地去奋斗拼搏。按照“效率工资理论”的观点,员工工资水平越高,他们的生产就越有效率,忠诚度也会大幅提高。当然,员工也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注重工作家庭生活的平衡。如此,实现劳动者更高质量就业和体面就业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9年4月1 5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996工作制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这种工作制工作时间超过了《劳动法》规定的正常工作时间。‎ B. 如果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能做好平衡兼顾,让员工能兼顾工作和休息,就能顺应时代变化,获得可持续的竞争力。‎ C. 当劳动者被企业要求延长工作时间时,这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加班,劳动者应得到相应的加班费或调休,企业不能利用鼓励的模式强行推行996工作制。‎ D.‎ - 22 -‎ ‎ 人们现在需要在工作之外获得更多价值,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诉求,期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体面就业的目标。‎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反对996工作制的员工并不等同于不奋斗的人,崇尚奋斗,崇尚劳动应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强制加班。‎ B. 企业管理者强制灌输996的加班文化,体现了管理者的傲慢,管理者应思考怎样最有效地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C. 材料三中显示中国互联网企业中,国有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加起来占比不足一成,民营企业占比最高,所以996工作制在民营企业中最盛行。‎ D. 中国人的勤劳与奋斗,加快了中国工业化进程,新时代使劳动者快乐地劳动,有助于激发未来中国的活力。‎ ‎6. 材料一、二、四中,都报道了996工作制,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C ‎ ‎6. 材料一侧重从法律的角度,论述996工作制违反了《劳动法》,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材料二侧重从企业的角度,论述996工作制的弊端,企业应做好平衡兼顾才能提高效率。材料四侧重从劳动者的角度,论述新时代劳动者也需要奋斗,但不是通过996的方式,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诉求。‎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B项,“如果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能做好平衡兼顾,让员工能兼顾工作和休息,就能顺应时代变化,获得可持续的竞争力”表达过于绝对,以偏概全,材料二中“企业不仅要让员工更努力地T作,更要激发员工更高效的工作;不仅要靠加班工资的激励,更要让家人的陪伴、身体的健康、意义的饱满也成为工作的奖赏。只有那些能够做好平衡兼顾的企业,才能顺应时代的变化、获得可持续的竞争力。”平衡兼顾的内涵不是指“工作和休息”,还包含了“家人陪伴、身体健康以及意义的饱满”等信息。故选B。‎ ‎【5题详解】‎ - 22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C项,“所以996工作制在民营企业中最盛行”于文无据,材料三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并没有996工作制是否盛行之意。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筛选、整合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对文中重要内容要认真分析、筛选、整合。题干要求答的是“报道的侧重点”,也就是要求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分析概括每一则材料的中心意思,看每一则材料的侧重即强调什么内容。第⼀则材料,引用了我国《劳动法》规定的部分内容以及张律师的解读,是从法律角度分析问题,论述996工作制违反了《劳动法》。第⼆则材料,第二段第一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很多企业都面临生存考验,强制推行996,不仅解决不了企业管理中的难题,也会助长“磨洋工”的顽疾”,是从企业角度分析996工作制的弊端,以及解决的措施。第三则材料,根据这句话“正确打开996话题的方式,不是要不要奋斗拼搏,而是如何更好地去奋斗拼搏”,是从劳动者的角度,论述新时代劳动者也需要奋斗,但不是通过996的方式。回答本题要分三点根据材料概括回答。‎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的选择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文章是新闻时评类,最重要就是真实性,时间力求准确。本题中错误的选项基本都属于,曲解文意,只要回到文本中一一对照,便可发现错误。‎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母医道 徐风 - 22 -‎ ‎⑴没有星辰的长长寒夜,父母还没有回来。他们总是这样。在通向山镇医院的路上,我和二弟小妹牵着手,无数次地引颈观望。等待的时刻像无限拉长的橡皮筋,山风刮起的黄尘舔着我们的肌肤。父母——他们还在医院后楼那间简陋的手术室里忙碌。有血和药水的气味传来,接着是一阵细碎的脚步。据闻一垂危的生命在晨曦到来之前终于得到了拯救,可是我们的父母还迟迟没有回来的迹象。‎ ‎⑵不远的单家巷方向传来几声狗吠,有人在放鞭炮,零落而寂寞,可能是某个出院病人的家属在庆贺吧。太阳一竿子高的时候,我们一夜没睡的父母终于回来了。他们脸色灰白,眼圈是黑的,嘴唇泛着紫。这样熟悉的场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无数次重复,以至成为我成年后睡梦里的常见场景。‎ ‎⑶在山镇医院里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总是把他的药箱背回家中。这样我家狭小的客厅常常坐满了附近一带的患者,在这里他们就像在自己家里那样随便。父母对他们的病人总是那么和气,给他们让座,泡茶。牙疼的病人可以毫无顾忌地对着正在吃饭的父亲张大他们出了问题的嘴巴。有一次,我们刚刚开始吃饭,一个熟悉的街坊来了,他把一条正在溃烂的大腿伸在我们面前。记得我还嘟噜了一句:火腿倒没有吃,烂腿却天天看!父亲照例白我一眼,迅速放下饭碗,对那条烂腿进行了十分仔细的察看。一有病人他的眼里就什么都不存在了。饭也可以不吃,觉也可以不睡。‎ ‎⑷有关父亲妙手回春的故事在山镇的街巷和山村广为流传,而我的母亲无疑是他最默契的助手。她可以闭着眼睛报出手术室里一切器械的名字,在进行手术的时候,她能在父亲的手刚伸出的第一秒钟里准确地递上需要的器械。据说,她动作利索且干脆,“她打针一点也不疼,像针没有扎进去一样”——这是众多的病人对她最朴素的评价。而母亲一生最引以为自豪的头衔是,她一直到退休前,都是医院“抢救小组”的成员。这关乎她的被重视,她的一以贯之的精神状态,还有她的不容忽视的救护技术。‎ ‎⑸一些粗犷的山里汉子成了我家的常客,他们是父亲门下的学徒。他们豪爽,酒量惊人,有时他们会带一些打下的野鸡野兔来慰劳父亲。父亲总是拿出一瓶难得的好酒,兴致很高地陪他们喝,同时向他们介绍一些中草药知识。家里的小小客厅,就是一个临时课堂。于是他们慢慢知道,就在他们祖辈居住的山上甚至路边,到处都有治疗常见病的药材。父亲难得的假日总是在爬山涉水中度过,他几乎访遍了山镇周围所有的山山水水。‎ - 22 -‎ ‎⑹我19岁那年终于获得一次“人生饭碗”的机会,想必父亲事先已经做了工作,上边答允他的大儿子跟他学医。但是我不答应,甚至死也不肯。因为我内心没有父母强大,无法天天直面生死。同时我不能把这个原因作为拒绝的理由,因为我无法面对父亲热切期盼的眼神。天知道我那时早已爱上了文学,已经读遍了山镇上几乎所有民间藏书也是我想当作家的理由。‎ ‎⑺好长的时间里,父亲颇为沮丧。几十年前父子的一段对话至今犹在耳边:儿子信誓旦旦地说他要当作家,他还以鲁迅弃医从文为例,大言不惭地说医生看病只能疗救人的肉体,而疗救灵魂的人只有作家。父亲早年读过鲁迅,末了他说出一句话,让他的儿子在几十年后惭愧不已:“你再去读读鲁迅遗嘱吧,他平生最讨厌的,就是空头文学家。”‎ ‎⑻若干年后父母都老了。他们退休后就悄悄离开了山镇,在50里外的城市一隅过着退休老人的平静生活。他们平素不怎么回忆往事,所有的老照片都被封存。但是在去医院看病的时候,那种空气里的特殊气味会让他们莫名其妙地激动。他们最大的欣慰,也许是当年不听话的儿子生的儿子终于穿上了白大褂,成为一个为部队官兵看病的军医。‎ ‎⑼在他们居住的那条僻静小巷里,没有人知道他们是行医40多年的医生,那些惊心动魄的救护故事,已经被漫长的岁月所稀释。‎ ‎(选自2019年2月28日《新华日报》)‎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我”的口吻讲述了一对医护工作者的故事,他们既具有精湛技艺,又拥有医者仁心,为治病救人奉献了一生。‎ B. “等待的时刻像无限拉长的橡皮筋”用比喻手法写出了等待时间之长,形象地表现出了几个孩子等待父母时的痛苦难熬。‎ C. “父亲照例白我一眼”是父亲对“我”有所抱怨的不满,表现出父亲的职业操守;“照例”说明这样的情形很常见。‎ D. 父亲希望我能继承衣钵,但“我”不想做医生,因为不能把无法直面生死作为拒绝的理由,便欺骗父亲说我要做作家。‎ ‎8. 文章第⑺段说“让他儿子在几十年后惭愧不已”,作者“惭愧”的原因是什么?‎ ‎9. 文章是如何通过正侧结合来表现父母形象的?请举例说明。‎ ‎【答案】7. D 8. 父亲早就看清了“我”的“大言不惭”,而“我”却不自知;父亲委婉的劝告了我,而“我”并未能懂得父亲的良苦用心;父亲认为做实事更重要,而“我”到几十年后才理解这一点。 ‎ ‎9. 正面描写:运用神态描写,如“他们脸色灰白,眼圈是黑的,嘴唇泛着紫”;运用语言描写,如“你再去读读鲁迅遗嘱吧,他平生最讨厌的,就是空头文学家”;动作描写,如“迅速放下饭碗,对那条烂腿进行了十分仔细的察看”。侧面描写:通过别人的评价,如“她打针一点也不疼,像针没有扎进去一样”;以别的人物来衬托,如通过“我”来衬托父亲。‎ - 22 -‎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因为不能把无法直面生死作为拒绝的理由,便欺骗父亲说我要做作家”表述错误,作者没有欺骗父亲,他是真的爱文学,原文有“天知道我那时早已爱上了文学,已经读遍了山镇上几乎所有民间藏书也是我想当作家的理由”,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生针对文章某一问题探究其缘由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先审清题目要求“文章第⑺段说‘让他的儿子在几十年后惭愧不已’,作者‘惭愧’的原因是什么”,然后考生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内容、写作意图、文章主旨等进行概括总结。本题中,原文父亲的话“你再去读读鲁迅遗嘱吧,他平生最讨厌的,就是空头文学家”,说明他早就看清了“我”的“大言不惭”,而“我”当时却不自知;并未能懂得父亲的良苦用心,还振振有词,如文中说“他还以鲁迅弃医从文为例,大言不惭地说医生看病只能疗救人的肉体,而疗救灵魂的人只有作家”;父亲认为做实事更重要,而“我”到几十年后才理解这一点,如原文中写道“父亲早年读过鲁迅,末了他说出一句话,让他的儿子在几十年后惭愧不已”。‎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对文章人物的描写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先审清题目要求“文章是如何通过正侧结合来表现父母形象的?请举例说明”,然后考生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人物描写的方法,如正面、侧面、语言、动作等,进行概括总结。本题中,从正面描写的角度考虑,“他们脸色灰白,眼圈是黑的,嘴唇泛着紫”、“好长的时间里,父亲颇为沮丧”运用了神态描写;“你再去读读鲁迅遗嘱吧,他平生最讨厌的,就是空头文学家”是语言描写;“迅速放下饭碗,对那条烂腿进行了十分仔细的察看”、“父亲总是拿出一瓶难得的好酒,兴致很高地陪他们喝,同时向他们介绍一些中草药知识”属于动作描写;从侧面描写的角度考虑,“她打针一点也不疼,像针没有扎进去一样”——这是众多的病人对她最朴素的评价。这句话是通过别人的评价表达对母亲的认可,同时,“我”的做法和选择也衬托了父亲、母亲的精神品质。‎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 22 -‎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片段,完成下列小题。‎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史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白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于是顼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藉独不愧于心乎?”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乃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节)‎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背叛 B.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感谢 C.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遭受 D.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罪:过错 ‎11.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①不如因善遇之 ②因击沛公于坐 B. ①吾其还也 ②其人居远未来 C.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D. ①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12. 下列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约三千年的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三)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 B. 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徴、羽、变宫、变徴七音。其中变徴是徴音的变调,声调激愤;羽声,声调悲凉。‎ C.‎ - 22 -‎ ‎ 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沿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始自宋代。‎ D. 宗庙,是古代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宗的场所,又称祖庙。古人把宗庙、社稷与国家视为一体,常以宗庙、社稷代指国家。‎ ‎13. 翻译文中划橫横线的句子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答案】10. B 11. A 12. B ‎ ‎13. (1)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2)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难道心中没有愧疚吗?‎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B项,谢:谢罪。句子翻译为:第二天不可以不早早来向项王道歉。‎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这是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 A项,两个“因”都是副词,趁机的意思。‎ B项,①其:副词,表祈使语气,还是;②其:指示代词,那个。‎ C项,①以:介词,因为;②以:介词,把。‎ D项,①之:动词,到;②之: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不翻译。‎ 故选A。‎ ‎【12题详解】‎ - 22 -‎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根据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辨析正误。‎ B项,“其中变徴是徴音的变调,声调激愤;羽声,声调悲凉”错。古时,变徵声调悲凉;羽声声调激愤。‎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1)句翻译时应注意:所以,………的原因;他盗,其他盗贼;出入,进入;非常,意外的变故。‎ ‎(2)句翻译时应注意:纵,纵使;王:使动用法,使……称王;何,什么;面目,脸面;彼,他们;独,难道;不愧于心,介词结构后置句,于心不愧。‎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黔南贾使君①‎ 黄庭坚 绿发将军领百蛮, 横戈得句一开颜。少年圯下传书客,老去崆峒②问道山。‎ 春入莺花空自笑, 秋成梨枣为谁攀。何时定作风光主,待得征西鼓吹还。‎ ‎[注]①贾使君奉命征西之际,诗人以此诗相赠。贾使君,时任黔南知州。②崆峒,道教名山。贾使君在崆峒山下有园林。‎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描写贾使君统领百蛮之地,横持长戈、即兴赋诗,可谓文武双全、意气风发。‎ B. 第三句运用张良圯下得授兵书的典故,意在赞许贾使君熟读兵书,富有军事才干。‎ C. 第四句肯定了贾使君精通道家之理,表达了贾使君对返璞归真、潜心修道的欣赏。‎ D. 尾联通过设问,在何时做故园风景主人的问答中,表达对贾使君征西成功的期许。‎ - 22 -‎ ‎15. 这首诗的颈联向来为后人称道,试赏析其精妙之处。‎ ‎【答案】14. C 15. ①运用拟人手法,以黄莺、春花欢笑和梨枣成熟等待采摘,写出美好风光,生动活泼。‎ ‎②用字精当,“空自”“ 为谁”表明莺花无人欣赏,梨枣无人采摘,暗示故园无主。③引起下文对贾使君征西凯旋,重回故园的期许。‎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把握意象,分析意境,领悟思想情感,思考表现手法,再对比选项得出答案。C项,“表达了贾使君对返璞归真、潜心修道的欣赏”分析不正确。第四句联系全文可知,此句意在勉励贾使君西征建功立业后再返回崆峒故园。故选C项。‎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要求赏析颈联的妙处,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解答时可从手法、语言特点及内容等角度进行分析。从内容上来看,颈联写春天来了,黄莺和花儿只能自己欢笑,无人欣赏,秋天的时候梨子和枣子成熟了,也没有人攀折采摘。一方面写出春天这里风光美好,秋天这里丰收诱人,另一方面表明这里没有主人,表达了期待主人归来的愿望。从手法上来看,“笑”本是人的行为,诗句中用来写莺和花,赋予莺和花以人的特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从语言特点来看,这两句诗很注意炼字炼词,“空自”写出花鸟无人欣赏,“为谁”再次突出故园无人的情况。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概括出本题答案。‎ ‎【点睛】第2题考查对诗句赏析,这类题目包括对诗句句意浅层次上的理解、对句子艺术技巧和意蕴深层次上的挖掘和评价、对结构上有特殊功能语句的鉴赏。赏析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语言表达上,是否运用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有无特殊句式,精妙词语运用等;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主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一般答题步骤是,首先简析句意,明确手法;然后联系全诗,分析作用、效果(意境、情感)。‎ 名句名篇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游山西村》中,陆游观赏乡村自然风光和节日民俗后,意犹未尽,便与村人相约:自己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次前来叨扰。‎ - 22 -‎ ‎(2)《论语·子罕》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惨象,_______________;流言,_______________。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答案】 (1). 从今若许闲乘月 (2). 拄杖无时夜叩门 (3). 岁寒 (4).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 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6). 尤使我耳不忍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拄”“叩”“凋”“尤”等。‎ ‎【点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第二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_________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_________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_________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爱人,亲族,师友的心,时光纵使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_________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 )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有恶意 无恶意 不觉 微漠 B. 无恶意 有恶意 不免 微弱 C. 有恶意 无恶意 不免 微弱 D. 无恶意 有恶意 不觉 微漠 ‎18.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至少,也当浸渍了爱人,亲族,师友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 B. 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时光纵使流驶,洗成绯红。‎ C. 至少,也当浸渍了爱人,师友,亲族的心,时光纵使流驶,洗成绯红。‎ - 22 -‎ D. 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陶潜说过,“他人亦已歌,亲戚或余悲,托体同山阿,死去何所道。”‎ B. 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C. 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他人亦已歌。‎ D. 陶潜说过,“他人亦已歌,亲戚或余悲,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答案】17. D 18. C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最终确定正确答案。‎ 本题第一空处和第二空处应结合起来分析,通过后文“闲人以饭后的谈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可推知,前者是无恶意的,后者是有恶意的。故第一空处应填“无恶意”,第二空处应填“有恶意”。‎ 第三空处,不觉:不禁,不由得;不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这种结果可能已经出现了,也可能是还未实现的。不觉,强调主观作用;不免,强调被动接受。结合后文“至少,也当浸渍了爱人,亲族,师友的心”,可知,此处应用“不觉”。‎ 第四空处,微弱:小而弱;衰弱,虚弱,常用来形容气息。微漠:淡漠,多形容人内心的冷漠。结合语境,修饰“悲哀”,应用“微漠”。‎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 22 -‎ 根据感情的亲疏远近,可确定先是爱人,再是师友;根据范围程度划分,应是先爱人,师友,再亲族。故前半句应是“至少,也当浸渍了爱人,师友,亲族的心”。后句“纵使流驶,洗成绯红”,主语同为“时光”,“时光”应放前边,故后句应表述成“时光纵使流驶,洗成绯红。”‎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补写能力。答题时要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补写的语句的内容往往来源于文本,具体来说,所补写的语句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具体作答时考生要结合上下文语境认真分析,筛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解答此题关键之一在于确定“亲戚或余悲”和“他人亦已歌”的先后顺序。前者意思是:家人亲眷,因为跟自己有血缘关系,可能想到死者还有点儿难过。后者意思是:那些同自己关系不深的人则唱完挽歌就把自己忘记了。根据语意关系,应是“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排除AD。从形式上来讲,“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是对偶句,应放在一起来说,排除C。陶潜这四句诗的意思是:家人亲眷,可能想到死者还有点儿难过。那些同自己关系不深的人则唱完挽歌就把自己忘记了。人死之后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把尸体托付给大自然,使它即将化为尘埃,同山脚下的泥土一样。‎ 故选B。‎ ‎【点睛】解答正确使用词语题,积累记忆是答题的基础,也是做对词语题的关键。首先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词语,结合词义、句意,正确代入原句中,逐一排除,之后,再进行整体检验,所涉及词语都代入原句,读起来正确顺畅就可以确定了。‎ ‎20.概括下面新闻主要内容,要求不超过25字。‎ ‎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在位于北京的“双奥”场馆——国家游泳中心正式亮相。‎ 会徽体现了冬奥会会徽评审专家的高度共识——主题具有较高设计水平,艺术形式具有中国特色,创意设计突出冰雪主题,易于国际传播。‎ 冬奥会会徽“冬梦”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为会徽增添了节日喜庆的视觉感受,也象征着北京冬奥会将在中国春节期间举行。‎ - 22 -‎ 冬残奥会会徽“飞跃”体现以运动员为中心的理念,结合中国书法艺术与冬残奥会体育运动特征。其设计展现了汉字“飞”的动感和力度,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滑行、冲向胜利的运动员,同时形象化地表达了轮椅等冬残奥会特殊运动器械形态。会徽上半部线条刚劲曲折,下半部柔美圆润,寓意运动员经过顽强拼搏、历经坎坷最终获得圆满成功,展现其不断飞跃、超越自我的精神。‎ ‎【答案】“冬梦”“飞跃”亮相北京,凸显冰雪激情与活力 。‎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要求不超过20字”,这是考查学生压缩概括能力。这是一则新闻,故考生要重点抓导语部分,从导语部分明确新闻的主体,“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在位于北京的‘双奥’场馆——国家游泳中心正式亮相”,压缩这句话,“‘冬梦’和‘飞跃’在北京亮相”,可见本则新闻的主体是“冬梦”和“飞跃”;第二段是对会徽的整体评价,第三段是对冬奥会会徽“冬梦”的解说,第四段是对冬残奥会会徽“飞跃”的解说,从这两段解说中可以发现,这两个会徽都凸显了冰雪激情与活力,把导语部分的内容和这两段对会徽的评价合起来就是答案。‎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①_______。在这漫长的历史中,有过无数杰出的诗人,②______。从诗经、楚辞到乐府民歌,从魏晋诗歌到唐诗、宋词、元曲,它们一脉相承,而又风格迥异,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欣赏这些诗篇对我们陶冶性情,提高审美品位,具有积极的作用。③_______?我们一般认为,诗歌是文学作品的一大样式,是饱含着强烈感情和丰富想象,运用比喻、象征、拟人、反复、重叠等表现手法,更集中概括地表现诗人情思,语言生动凝练,富于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作品。‎ ‎【答案】 (1). 诗歌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2). 创造出难以计数的优美诗篇 (3). 那什么是诗歌呢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答题时注意语段的中心意思,注意上下文语意的衔接,高度关注上下文就能想出答题的办法。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语言逻辑和语意的整体把握能力。根据“在这漫长的历史中”第一处应该填与诗歌的发展史长;根据后文列举的是唐诗、宋词、元曲,第二处应该是对应的一些文学作品。第三处是文句,后文还在解释诗歌是什么,所以第三处应该填“什么是诗歌呢”。‎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 22 -‎ 荆轲为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高吟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毅然走向秦廷;鲁迅先生在刘和珍牺牲后带着无比悲愤的心情写下“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以此激励革命志士更加奋然前行;梁任公先生在演讲中讲到《桃花扇》的故事之时痛哭流涕,不能自已,回首往事,风云变幻的一生仿佛就在昨日……人生路上,我们常常要负重前行,然而有一种行囊却让我们的生命因她而更加灿烂,也许是一种信念、一份情感、一段经历、一份责任、一种担当……‎ 请以“你是我最美的行囊”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答案】你是我最美的行囊 每至六七月份,这橘子是最为香甜可口的。我总是按耐不住这躁动的心,趁着暑假,从眼前钢筋水泥,出逃到老家去。‎ 家乡盛产橘子,从山这头到山那头种的都是橘树,绿与橙相间,果子与绿叶相辅。跳进这绿海去,载满身后的背篮里的美味,心里总是欢喜的。外婆总与我说,是这山养育了我们,我们也应该敬仰它更应该保护它。它给予我们的一切都应该珍惜,不应该掏空它,不然这山,这水都死了。所以我们摘完果子,总是会在夜晚举办谢神宴。围绕着篝火跳舞的人们脸上的笑容与舞动的火焰融在一起,与这宁静自然一起沉淀。‎ 后来,家乡不再盛产橘子。商人们剖开这山发现了大量珍宝,山上的树长得极其“野蛮”,也不似从前美好模样。正如外婆所说,这山死了。我不知道我的那次离去,竟是最后的离别。曾住山脚下的人们也搬走了,可能我们渴望能在这里看见曾经的影子,可我知道,其实我早已失乡了,我也不该去拾乡的。但若不是我的心里还有情,眼底尚有泪,这一片地也在我的心中改了名,变了味。‎ 记得外婆和我说过,如果她不在故乡,她还是她吗?我当时哑言。我知道外婆从出生起,就没有离开过这里,她见过故乡祥和的模样,也见过故乡发生战乱的模样,故乡的模子早早就刻在了她的骨子里。她被母亲带去过城里,却过不了两天就吵着要回故乡,我知道,她不是不适应城里的生活,而是她对故乡仍有执念,而那种与故乡的牵绊,是出生起就被系上的。外婆从未远行,因为她不舍,她从未想过远方的星辰大海,她一生安逸,与现已死去的故乡长眠。‎ 我在他乡吃着橘子,想着那时故乡的一切,花草,橘树和可爱的人们。我才反应过来,其实故乡从未变样,从一开始就烙印在我心上。外婆的故乡是她头的重担,挑起来就从未放下过,故乡压着她让她难以行走。而我决定把故乡收入包里背上它继续前行。‎ 故乡这词既遥远又贴近。我与它的美好回忆,让泪水模糊不清了。偶尔想起,就像当初,爱仍深切。它使我包里的行囊,沉甸甸,鼓舞我继续前行。‎ - 22 -‎ 故乡,你是我最美的行囊!‎ ‎【解析】‎ ‎【详解】审题: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篇材料+命题的命题作文。首先分析给的材料,材料列举荆轲、鲁迅、梁任公的事例,意在指出:人生路上,人们常常要负重前行。材料的关键词是“行囊”,提示语中说“行囊”可能是“一种信念、一份情感、一段经历……”这为不太会写作文的考生提供了一种写作思路。命题作文的题目是“你是我最美的行囊”,要求写的是记叙文。字数有限制。“行囊”是本次作文的写作对象,选择什么样的“行囊”关系到作文的写作内容和立意。“行囊,也许是一个美丽的词儿,如鲜花;也许是一个温暖的词儿,如母爱;也许是一个甘甜的词儿,如成功;也许是一个苦涩的词儿,如失败。当然,在这么多类别的“行囊里,考生要选择“最美的”。什么是“最美的”?“最美的”就是自己认为最需要的、最重要的、最有价值的、最感动人的、最有影响力的东西,这将是今后的人生路上最不能缺少的。写成记叙文,要能选择好素材,精心叙事,精心构思。‎ 参考立意:‎ ‎(1)执信念之囊上路 ‎(2)勇于挑战,乃最美行囊 ‎(3)把“坚持”装进最美的行囊 ‎(4)担当——人生最美的行囊 可用素材:‎ ‎(1)当我们穿越浩瀚无垠的沙漠时,我们心中,有一片绿洲,指引我们勇敢向前;当我们横跨一望无际的大海时,我们心中,那个天蓝色彼岸,指引我们冲破黑暗;当我们站在高考场上时,我们心中,有一所大学,指引我们奋发图强。我们的心中,有目标,有必胜的信念,成功,离我们只有一步之遥。故曰:执信念之囊上路,人生必胜!‎ ‎(2)生在狭小的盆中,你不甘蜷缩,你把根伸向大地深处,吸取甜美的清泉,你把生的气息呼向宇宙的旋涡,你坚昂着头,微笑,你坚信自己会开出最美的花朵。‎ ‎(3)为了我们心中的梦想,我们要让自己变得坚强,遇到种种的困难与磨练时,要用乐观的心态来克服,别人的批评,更要自己虚心反思,才会进步。为了心中的梦想,我们必须背起信念的行囊,出发,前行!‎ ‎(4)挑战,是一个数千年来一直紊绕在耳畔、令人心动的词。在我们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面临着挑战:挑战现在,挑战未来,更重要的是挑战自己的命运。挑战,乃你我人生中最美的行囊。‎ - 22 -‎ ‎(5)挑战命运,就要放飞我们的生命。也许天气很恶劣,也许前路很渺茫。但挑战者懂得这样一句话:“即使是黄昏,也必然布满歌唱着的流霞。”‎ 参考结构:‎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题目是《你是我最美的行囊》。文章娓娓而谈,作者围绕“行囊”这个关键词,写对家乡的追忆与依恋,表达自己决定把故乡收进行囊背着它前行的信念。文章借对“家乡橘子”和“外婆”事件的叙述,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对故乡的爱。文章结尾处抒发情感:“故乡这词既遥远又贴近。我与它的美好回忆,让泪水模糊不清了。偶尔想起,就像当初,爱仍深切。它使我包里的行囊,沉甸甸,鼓舞我继续前行。”文章文笔细腻,语言行云流水,文意连贯紧凑。语言温馨之中有一股清新之美,确实是一篇不错的范文。‎ ‎ ‎ - 22 -‎ ‎ ‎ - 22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