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下第八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下第八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河北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下第八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 ‎  近日,电影《决胜时刻》的热映让观众循着领袖伟人和无数英雄的足迹,回溯了那段关乎民族命运的不寻常岁月,记录下 70 年来感动中国的温暖底色。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中国革命历史电影的发展,为塑造民族品格和传播国家形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还原真实的历史,在史学领域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作为电影,要在艺术化的创作中加入想象,似乎就很难保持历史的真实性。那如何让革命历史以电影艺术的呈现打动观众呢?在《决胜时刻》里,观众看到的不是扁平的历史叙事,而是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真实历史人物支撑起的精彩故事。《决胜时刻》的突破,就是让历史重新在大银幕上获得逼真的再现,让观众在大银幕上走近历史,感受那个年代的点点滴滴。 ‎ ‎  电影是一门充满想象的艺术,凡是你所能想象的,影像都可以帮你呈现。革命历史电影中的想象力可以还原革命历史,也可以实现对历史精神的传承与弘扬。这就要求在该类型电影的创作中必须正视历史、坚持真实,既细心地重构往事,又能做出生动而富有史诗意味的创作实践。 ‎ ‎  革命历史电影当中的历史不仅是真实历史的证据,也是电影艺术创作的材料。史诗性作品不仅要关注往事再现的忠实性,也要关注对这些历史事实的选择和合理想象的自由。如在《决胜时刻》中,创作者另辟蹊径,不再拘泥于以往同类型题材作品对宏大战争场面的依赖,而是将镜头对准领袖人物和历史上的普通人,用人物的命运来映射时代变迁。虽然历史是背景,但电影在呈现上将镜头对准一个个有故事的普通人,更能抓住观众的内心,让他们随着电影一同走进那个年代,回望那段历史。 ‎ ‎  电影在保持对历史合理想象的同时,也为观众描摹了一个个饱满丰盈、情感丰富的历史人物形象。电影《周恩来回延安》充分遵循史实,细腻还原了周恩来总理在延安的 22 小时里发生的许多故事。影片中,周恩来在曹大娘家中,在昏暗的光线下帮她穿针引线,还把随身的眼镜送给了她。离开延安前收到了老乡送来的当地特产,周恩来总理叮嘱工作人员,一定要把这些特产折成现金付给老乡。周恩来总理见到前来的知青们,特意鼓励他们要扎根延安,把延安建设好;离开延安时,周恩来总理让飞机在延安这片土地上空再盘旋一圈,只为多看一眼……对于历史事件的合理想象,用影像化的手法展现出来,最终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立体、丰富、饱满的人物形象,让观众不再拘泥于对文字的想象。 ‎ ‎  优秀的历史电影作品还往往拥有着能在精神上与当下观众共鸣的表述。像《西行漫记》从书籍到电影 ‎ 《红星照耀中国》的改编,或是其他将口述史文献搬上银幕的作品,都是可以通过影片的形象化优势,补充一些合理想象的事实,实现最终对于历史的影像化表达,更容易让今天的观众理解。从革命历史电影到民族史诗的建构,是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的升华。其中,想象力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把握真实历史的前提下,充分的历史想象力会支撑起感人的细节,如将这些细节连缀起来进行雕琢 和修饰,以艺术反映真实,就能提供引起情感冲击的审美体验。这时,历史电影中的想象力就会让人物更 有血肉,让情感更加充沛。这样的作品再向更广泛的公众传播,也更易于被人们接受。 ‎ ‎      (摘编自彭流萤《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审美体验》)‎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革命历史电影,记录下了 70 年来感动中国的温暖底色。‎ ‎  B. 革命历史电影的创作中做到正视历史,就能做出生动而富有史诗意味的创作实践。 ‎ ‎  C. 电影《周恩来回延安》既充分遵循史实,也用影像展现了一些对于历史事件的合理想象。 ‎ ‎  D.充分的历史想象力会支撑起感人的细节,这些细节能提供引起情感冲击的审美体验。 ‎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文章以一部热映电影《决胜时刻》导入话题,展开了对于革命历史电影审美体验的探讨。 ‎ ‎  B. 文章论证兼顾理论与实践,既有对电影创作方法的探讨,也进行了具体影片分析。 ‎ ‎  C. 文章举出电影《红星照耀中国》,是为了说明优秀历史电影能在精神上与当下观众共鸣。 ‎ ‎  D. 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强调想象力是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审美体验中的重要因素。 ‎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决胜时刻》关注对历史事实的选择和合理想象的自由,实现了对历史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 ‎  B. 《周恩来回延安》呈现给观众一个立体、丰富、饱满的周恩来形象,艺术性超过了《决胜时刻》。 ‎ ‎  C. 冯梦龙认为小说要做到“事真而理不赝,即事赝而理亦真”,这与本文的主张是相通的。 ‎ ‎  D. 作者分析现有革命历史电影的创作亮点,是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革命历史电影的发展。 ‎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材料一:‎ ‎  近年来,外卖逐渐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懒人经济”效应以及互联网的发展正在促使外卖市场蓬勃发展。2017 年,我国在线外卖市场规模突破 2000 亿元大关,达到 2046 亿元;2018年有望达到 2430‎ ‎ 亿元,维持两位数增长。其中,一二线城市持续领跑,引领着外卖市场的发展。由餐饮数据统计机构指食针对美团和饿了么平台在 2018 年 9 月的数据统计显示,外卖门店数量排名前十的城市合计拥有 44 万家外卖门店。‎ ‎(摘编自孙世峰《2018 年中国城市外卖发展现状和市场趋势分析》) ‎ 材料二:‎ ‎  较之国外外卖市场,中国外卖市场领先优势非常明显,而这种优势主要源自于商业模式、服务品质及人口成本等多个因素。比如外卖配送成本:美国骑手小哥的收入主要是由三部分组成,超过20%的配送费、12.5%的基础佣金,不超过 17.5%的推 广费,三项加起来佣金费率约在 30%左右。而中国外卖配送佣金在15%-20%。可以看出美国的外卖配送服务 人力成本较高。 ‎ ‎  再比如,商业模式:美国的外卖平台,无论是 Grubhub 还是 doordash 都走精品路线,选择的都是线上化意愿强烈并且最受 欢迎的餐厅。中国外卖更关心即时服务能力,也有很多只做纯外卖的商家。 ‎ ‎  在中外外卖行业的竞争上来看,美国外卖配送效率及其便利性就已经落后于中国。由于中国人口密集,劳动力成本也相对较低,在外卖服务上更加便捷,中国的外卖平台是以用户为导向的,目的在于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在用户容忍度上也是让美国人难以想象的,比如中国外卖骑手 以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比如让骑手小哥帮忙代买烟、生活用品等。美国地广人稀,劳动力成本高,虽然外卖市场比较发达,但还有很多外卖平台都没有建立属于自己的 配送队伍,只是提供订购的平台,由商家各自负责配送。在特殊气候或节日,用户的外卖需求难以满足。 ‎ ‎  (摘编自“江湖科技”《为什么美国外卖行业没有中国外卖发达?》) ‎ 材料三: ‎ ‎  味美是餐饮外卖吸引人的首要条件。为了让食物好吃,难免重口味,常常是高盐、高油、高糖和放入 多种调料。 ‎ ‎  今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其中针对中国人的健康行为细化了15 项行动,‎ ‎ 包括实施合理膳食行动,鼓励全社会参与减盐、减油、减糖。之所以要鼓励减盐、减油、减糖,是因为大量研究结果证明,高盐、高油、高糖饮食不仅是肥胖的罪魁祸首,也是引发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癌症等的重要原因。同时,有大量研究已经证明,中国多数居民食盐、烹调油和脂肪摄入过多,导致了相关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 ‎ ‎  如何吃得健康因人而异,但基础要素无外乎盐、油、糖这三类。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最新版的推荐,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 6 克,每天摄入烹调油 25-30 克,每天摄入糖不超过 50 克,最好控制在25 克以下。但膳食指南需要人主动认可,不具有强制性。除了极少数为了健身、减肥等人群提供的简餐类餐饮外,绝大多数餐饮店为了口味好,还很难离开高盐、高油、高糖。因此在现有条件下,把自己的饮食完全或长期托付给外卖餐饮业,的确无法保证饮食的健康需求。 ‎ ‎   (摘编自《北京日报》《经常点外卖,能吃出健康吗?》) ‎ ‎4. 下列不属于中国外卖发展世界领先原因的一项是( )(3 分) ‎ ‎  A. 中国近年来的“懒人经济”效应和互联网发展。 ‎ ‎  B. 中国外卖配送佣金在 15%-20%,相对较低。 ‎ ‎  C. 中国外卖关心即时服务能力,不拘泥于精品路线。 ‎ ‎  D. 中国外卖平台以用户为导向,可以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 ‎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一线城市门店数量明显多于二线城市,其中上海外卖门店数量遥遥领先,引领着外卖市场的发展。 ‎ ‎  B. 美国外卖配送效率及其便利性落后于中国,与很多外卖平台没有建立自己的配送队伍有关。 ‎ ‎  C. 经常吃高盐、高油、高糖的外卖,不但容易肥胖,也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癌症。 ‎ ‎  D.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今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都不具有强制性。 ‎ ‎6. 请结合材料,对如何推动中国外卖行业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6 分)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 野菊花长在都市 ‎ 宫佳 ‎  接到房东的电话时,正好是黄昏,菊正站在顶楼的小阳台上。阳台很小,三四步就能走到头。倚着护栏,她看到落日隐在云层里,始终没露面,云彩先是镶了橘红色的边儿,渐渐变成淡黄色。 ‎ ‎  几只不知名的小鸟飞在不远处一小块菜地的上空。菜地的铁栏杆上,竟然攀爬着一丛野菊花。就在眨眼之间,那丛野菊花开始疯长,长长的藤蔓越过栏杆,闯过小路,又攀到一楼。快了,快了!它开始爬到顶楼,她的阳台上,那野菊花就像长了腿,迈进她的小阳台,无视她的存在,从阳台的铝合金小门,登堂入室。‎ ‎  她从没见过这么泼皮的野菊花,简直是太奇异了。野菊花围着门框转了一圈,开始沿着墙角攀爬,绿绿的叶子中间夹杂着淡紫色的、淡黄色的小花,阵阵清香扑鼻。这是久违的田野的味道。 ‎ ‎  她慢慢地闭上了眼睛。 ‎ ‎  她想起了在乡下,野菊花长在沟壑里,长在地沿上,长在山坡上。薄薄的白霜打在枝叶上,本以为野菊花会受不住白霜的寒冷,可是,太阳一出来,那些白霜就变得湿漉漉的,化作甘霖在枝叶上滚动着。 ‎ ‎  菊睁开了眼睛,室内那些野菊花已经攀爬到浴室,甚至到了客厅的门上,在门上转了一圈,把门围成了一个花架子。她四处张望,野菊花简直把逼仄的空间改造成了一个野菊花的花园。 ‎ ‎  正当她陶醉其中时,一个女人惊讶的声音如炸雷般在耳边响起:“这些野菊花怎么会占领城里的菜地?”听到“咔嚓、咔嚓”的声音,她把头探出去,只见一位穿着得体的女人正站在菜地的一角,瞅着长得没边没沿的野菊花皱眉头。她手里拿着一把锄头,扒拉开野菊花的枝叶,看到了野菊花的褐色根部,一锄头下去,把野菊花的根部挖了出来。她拎着一大丛野菊花,想不明白,为什么野菊花会在城里的菜地里撒泼?‎ ‎  菊站在阳台上,看到蔓延到楼区的野菊花迅速枯萎,它们把触角一寸寸收回。室内,野菊花一点点回抽,最后全部撤退。屋里,再也看不到野菊花盛开的影子,那丛活泼的野菊花,最后只变成那个女人手里的一小簇野菊花。 ‎ ‎  “不!不要!”菊大喊着,大汗淋漓地从噩梦中醒来。 ‎ ‎  “原来只是一个梦!” 这个梦带着她像在海洋中行驶,波浪起伏不定,从波峰到波谷,一路跌宕不已。 ‎ ‎  她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搬家了。昨晚接到房东的电话,说是租期到了,打算把房子出售,这意味着她又要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今天,她又要去看房子。要是运气好的话,能顺利签上合同;要是运气不好的话,她是不是要露宿街头呢?转念一想,那倒不至于。只是又要收拾物品,不搬家哪里会知道其中的辛苦呢?‎ ‎  她的目光扫视了一下屋内,毕竟在这里住了整整一年了,一年的时间,足以对屋内的一切产生浓厚的感情。她的目光游离着,定格在一盆野菊花上。这盆菊花的栽种纯属意外。 ‎ ‎  有一次,她去郊区挖野蒜,顺便挖了一袋子泥土回来,没想到那泥土里竟然生发出野菊花的枝叶来。恰好,她也没想好要在泥土里种什么花,就索性养上了野菊花。此时的野菊花又抽出了一截枝条,嫩嫩的,上面还缀了几朵小黄花。 ‎ ‎  “砰砰砰……”菊打开门,心里一沉,是房东。她把微笑堆在脸上说:“姐姐,我今天就搬走。”房东的目光扫视了一下屋内,目光落在那盆野菊花上。菊笑了笑说:“姐姐要是不嫌弃,这盆菊花就送给你吧!”‎ ‎   “哦,养得真不错!我可喜欢野菊花了。我记得小时候野菊花长满地沿,那叫一个泼。你找到住的地方了吗?我一个朋友家的房子要出租,我把名片给你,你去联系一下,就说是我推荐的,一个人在外地打拼不容易……” ‎ ‎  她听着,笑着,点着头,仿佛看到梦里的野菊花又一次把根部牢牢地扎进泥土里,正越过沟渠,在蔓延。‎ ‎             (有删改) ‎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  A.第一段中“落日隐在云层里,始终没露面”的环境描写,烘托了主人公面临再次搬家的境况时沮丧、压 抑的心情,为下文情节展开做铺垫。 ‎ ‎  B.房东对主人公态度的转变是因为主人公送了一盆野菊花给她,让她感受到了善意,从而表现了小说与人 为善、于己有益的主旨。 ‎ ‎  C.小说设置“穿着得体的女人”这一人物,将主人公从梦境拉回到现实,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以对比手 法强化了主人公的形象。 ‎ ‎  D.文章最后一段写野菊花“又一次把根部牢牢地扎进泥土里”,以花喻人,写出了主人公倔强的性格特征 和顽强的生存能力。 ‎ ‎8.作者为什么要给文中主人公命名为“菊"?试分析这一主人公的形象特征。(6 分) ‎ ‎9.很多文学作品都会描写梦境,如《边城》中翠翠梦境中的歌声,《老人与海》中老人梦见的狮子。本文 花了近半的篇幅描写了一场梦,作者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一场梦?试联系文本作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20 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 ‎  陆炳,其先平湖人。祖墀,以军籍隶锦衣卫为总旗。父松,袭职。世宗始生,松妻为乳媪,炳幼从母 入宫中。稍长,日侍左右。炳武健沉鸷,长身火色,行步类鹤。举嘉靖八年武会试,授锦衣副千户。松卒,袭指挥佥事。寻进署指挥使,掌南镇抚事。十八年从帝南幸次卫辉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负帝出帝自是爱幸炳。屡擢都指挥同知,掌锦衣事。帝初嗣位,掌锦衣者朱宸,未久罢。代者骆安,继 而王佐、陈寅。及炳代寅,权势远出诸人上。未几,擢署都督佥事。又以缉捕功,擢都督同知。炳骤贵,同列多父行,炳阳敬事之,徐以计去其易己者。又能得阁臣夏言、严嵩欢,以故日益重。尝捶杀兵马指挥,为御史所纠,诏不问。言故暱炳,一日,御史劾炳诸不法事,言即拟旨逮治。炳窘,行三千金求解不得,长跪泣谢罪,乃已。炳自是嫉言次骨。及嵩与言构,炳助嵩,发言与边将关节书,言罪死。嵩德炳,恣其所为,引与筹画,通赇赂。炳先进左都督,录擒哈舟儿功,加太子太保。后加少保兼太子太傅,岁给伯禄。三十五年三月赐进士恩荣宴。故事,锦衣列于西。帝以炳故,特命上坐,班二品之末。明年疏劾司礼中官 李彬侵盗工所物料,营坟墓,僭拟山陵,与其党杜泰三人论斩,籍其赀,银四十余万,金珠珍宝无算。寻加炳太保兼少傅,掌锦衣如故。三公无兼三孤者,仅于炳见之。炳任豪恶吏为爪牙,悉知民间铢两奸。富人有小过辄收捕,没其家。积赀数百万,营别宅十余所,庄园遍四方,势倾天下。时严嵩父子尽揽六曹事, 炳无所不关说。文武大吏争走其门,岁入不赀,结权要,周旋善类,亦无所吝。帝数起大狱,炳多所保全,折节士大夫,未尝构陷一人,以故朝士多称之者。三十九年卒官。赠忠诚伯,谥武惠,祭葬有加,官其子绎为本卫指挥佥事。‎ ‎            (节选自《明史·陆炳传》) ‎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  A.十八年从帝南幸/次卫辉/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负帝出/帝自是爱幸炳 ‎ ‎  B.十八年从帝南幸/次卫辉/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负/帝出/帝自是爱幸炳 ‎ ‎  C.十八年从帝南幸/次卫辉/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负帝出/帝自是爱幸炳 ‎ ‎  D.十八年从帝南幸/次卫辉/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负/帝出/帝自是爱幸炳 ‎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  A.锦衣卫:明清两代长期设置的军政搜集情报机构,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工作,也参与收集军情、策 反敌将的工作。 ‎ ‎  B.会试: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由礼部主持。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贡士”,第一 名称“会元”。‎ ‎  C.伯:爵位,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爵位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 ‎  D.三孤:少师、少傅、少保的合称,是三公的副职。其地位低于公而高于卿。明清时是荣衔。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  A.陆炳承袭祖职,屡进官位。陆炳的祖父任锦衣卫总旗,父亲陆松袭其职,陆松去世后,陆炳袭其指挥佥 事一职,后经多次升迁任都督同知等职。 ‎ ‎  B.陆炳结交权臣,为非作歹。陆炳能够讨得内阁大臣夏言、严嵩的欢心;他曾经用棒打杀过一名兵马指挥, 皇帝居然没有过问这件事情。 ‎ ‎  C.陆炳任用恶吏,势倾天下。陆炳任用豪强恶吏为帮手,悉知民间极其轻微的违法情况,并利用此没收富 人家产,积累资产数百万,势倾天下。 ‎ ‎  D.陆炳结交良善,礼贤士人。陆炳与良善之人打交道毫不吝啬,在皇帝制造大案要案时对受牵连的人多有 保护,降低身份结交士大夫,不曾设计陷害过一人。 ‎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 ‎  (1)炳骤贵,同列多父行,炳阳敬事之,徐以计去其易己者。 ‎ ‎  (2)故事,锦衣列于西。帝以炳故,特命上坐,班二品之末。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  A.首联,诗人回忆了与故人曾经共饮的美好时光,以及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 ‎  B.颔联,诗人借助“浮云”“流水”这两个常见的意象,抒发了与故人阔别十年的感慨。 ‎ ‎  C.颈联点题,写故人相逢时开怀畅饮,充满欢声笑语,表达了诗人欣喜愉悦之情。 ‎ ‎  D.尾联笔锋一转,并以景色作结,回答了“不归去”的原因,给人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 ‎15.请赏析本诗中的对比手法。(6 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  (1)古人常常在诗文中侧面描写音乐,如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环境描写烘托琵琶女第一次演奏时的音 乐效果的句子是“         ,       ”;苏轼在《赤壁赋》里写吹洞箫的朋友 的箫声时,以蛟龙和寡妇的表现写音乐的句子是“        ,        ”。 ‎ ‎  (2)陆游《游山西村》中“       ,         ” 两句,描写了庆典将近、音乐 不断的热闹景象。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 ‎  2019 年,知名短视频博主李子柒______由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颁发的“成都非遗推广大使”称号;其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更在海外圈粉无数。李子柒的海外走红,(      )文化输出似乎带有一种预设的目的和动机,而李子柒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她可能承担不起“文化输出”的重任。当然,从结果上看,李子柒的作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外得以很好地传播。如何让不同文明之间实现______ 和对话,避免陷入文化的自言自语、______,需要真正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在李子柒的视频表现出来的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中,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在翻看李子柒的视频时,一个不经意的小细节让人印象深刻:她将捕获的小龙虾中还没长出大钳子的小龙虾扔回池 塘。细节之处见用心,短视频内容创业者千军万马,她能从中_______,想来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  A.荣升 交融 顾影自怜 脱颖而出  ‎ ‎  B.荣升 交叉 孤芳自赏 锋芒毕露 ‎ ‎  C.荣膺 交叉 顾影自怜 锋芒毕露 ‎ ‎  D.荣膺 交融 孤芳自赏 脱颖而出 ‎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  A.与其说是一种文化输出,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现象。 ‎ ‎  B.与其说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如说是一种文化输出。 ‎ ‎  C.不仅是一种文化输出,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 ‎  D.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文化输出。 ‎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  A.在李子柒的视频中,表现出来的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 ‎ ‎  B.李子柒的视频表现出了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 ‎ ‎  C.李子柒的视频表现出来的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是她能够受到广泛欢迎的重要原因。‎ ‎  D.在李子柒的视频中,表现出了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是她能够受到广泛欢迎的重要原因。 ‎ ‎20.某中学将举行高二年级辩论赛决赛。以下是团委、学生会向语文老师发出的邀请函。其中有五处不当(包 括标点符号),请指出并修改。(5 分) ‎ 邀请函 ‎ 尊敬的老师: ‎ ‎       高二年级《才辩无双》辩论赛决赛将于1月10日16:00在国际报告厅举行,我们谨代表本年级全体同学诚邀您光顾现场,并担任本场比赛评委。届时我们还将惠赠礼物一份。请您务必在百忙之中拨冗出席,对此我们敬谢不敏。 ‎ ‎                        团委、学生会 ‎                       2020 年 1 月 8 日 ‎ ‎21.《朗读者》节目邀请到了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他以“路”为主题,开启他的朗读。请你为马云的出场 准备一段主持词。要求至少引用一句古诗词,并再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 120 个字。(6 分) ‎ 四、作文(60 分) ‎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 材料一:‎ ‎  一年多来,西方国家中有一名少女爆红。她在社交平台上已经拥有超过 400 万粉丝,很多人视她为偶像、环保斗士。她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侃侃而谈,面斥各国领导人。她虽然才十几岁,却已经登上了 《时代》杂志封面,更入选《时代》周刊“影响世界的一百位名人”。她就是瑞典少女格蕾塔·通贝里。 ‎ 材料二:‎ ‎  2019 年 9 月 27 日,浙江小伙沈钧亮代表“蚂蚁森林”公益项目到联合国总部领取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奖“地球卫士奖”。“蚂蚁森林”通过日常绿色出行、在线支付水电费等低碳行动积攒“绿色能量”,带动 5 亿人参与低碳生活,并将积累的“绿色能量”转化为种植在荒漠化地区的 1.22 亿棵真树,其中超4成“能量”由 95 后青年贡献。 ‎ ‎  以上两则新闻事件在励志中学掀起了热议,有同学钦佩瑞典少女的敢于呐喊,有的同学则不以为然,认为中国青年默默地为地球种树更有价值。为此,励志中学团委举办了一次辩论赛,正方是“呐喊比行动更重要”,反方是“行动比呐喊更重要”。请你选择其中一方写一篇辩论词,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并驳斥对方的观点。 ‎ ‎  要求:自选立场,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2020高三下学期第八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1. C ‎ ‎2. D  本文并不属于“总-分-总”结构,最后一段并非对全文的总结。 ‎ ‎3. B  《周恩来在延安》“艺术性超过了《决胜时刻》。”在原文中没有依据。‎ ‎4. A  A项说的是“外卖市场蓬勃发展”的原因,且原文并无“中国”这一范围限定。 ‎ ‎5. A  材料无法体现“一线城市门店数量明显多于二线城市”;此外,“上海外卖门店数量遥遥领先,引领着外卖市场的发展”张冠李戴,材料一中说的是“一二线城市持续领跑,引领着外卖市场的发展”,可见“引领着外卖市场的发展”的主语是“一二线城市”,而非“上海”这一座城市。‎ ‎6. (1)从国家来说,继续推进互联网技术普及,大力开拓三四线城市市场;(2)从外卖平台来说,进一步优化商业模式,坚持用户导向,改进服务质量。(3)从外卖门店来说,适当减少调味剂使用,健康烹饪,吸引更多用户。‎ ‎7.B【解析】房东态度的转变是因为她从野菊花联想到了自己的过去,找到了与主人公共同的回忆。‎ ‎8.原因:作者之所以给主人公命名为“菊”,是因为文中的主人公与野菊花有着相似点,作者以菊写人。(2分)‎ 形象特征:菊是奋斗在城市里的乡村姑娘,正如顽强生长在盆中的野菊花;菊有着干出一番事业的野心和渴望,正如她梦中的野菊花的疯长;主人公不畏艰难,乐观坚韧,正如野菊花的生长特性。(4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 ‎9.写梦就是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文章借梦中野菊花的疯长,写出主人公希望在城市里干出一番事业的决心;梦境与现实形成了对比,写出了主人公在城市奋斗之艰难,有利于塑造主人公倔强、顽强的人物形象;梦境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梦境结束意味着回到现实,引出了房东来催收房子的情节。(每点2分)‎ ‎10.C 【解析】“夜四更”指深夜四更时,表时间;“行宫”指古代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根据“十八年从帝南幸/次卫辉”,可知皇帝此时并不在京城内的皇宫,而应在“行宫”,故“行宫”中间不可断开。“负”意为用背载物,“炳排闼负帝出”意为陆炳撞开门背着皇帝出来,句意、结构均完整,故“炳排闼负帝出”中间不可断开。综合上述分析,本题选C 。‎ ‎11.A【解析】锦衣卫为明朝特有,在清代仅存在一年。‎ ‎12.B【解析】“皇帝居然没有过问这件事情”错,根据文中“为御史所纠,诏不问”可知,是皇帝下诏不许审讯这件事,“问”意为审问、审讯。‎ ‎13.(1)陆炳突然显贵,与他位次相同的官员多是父辈,陆炳表面上恭敬侍奉他们,慢慢用计策除掉那些轻视自己的人。(关键词“行”“阳”“易”各1分,大意2分)‎ ‎(2)按照先例,锦衣卫应列席在西侧。皇帝因陆炳的缘故,特地命锦衣卫坐于上座,排列在二品官的后面。(关键词“故事”“上坐”“班”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陆炳,他的祖先是平湖人。他的祖父陆墀,因为军籍隶属锦衣卫而任总旗。他的父亲陆松,继承总旗之职。世宗出生时,陆松的妻子做世宗的乳母,陆炳幼年便跟随母亲进入皇宫中。年龄稍长,终日侍奉在世宗身边。陆炳勇武刚健,深沉勇猛,高个子,赤红脸,走路像白鹤。他在嘉靖八年参加武臣会试中选,被任命为锦衣副千户。陆松死后,他继承指挥佥事之职。不久升任署指挥使,掌管南镇抚司事务。嘉靖十八年,陆炳跟随皇帝巡幸南方,驻留卫辉。深夜四更时,行宫起火,随从官员匆忙间不知道皇帝在哪里。陆炳撞开门背着皇帝出来,皇帝从此就宠爱陆炳。多次升职后任都指挥同知,掌管锦衣卫事务。皇帝刚刚即位时,掌管锦衣卫的是朱宸,不久被罢免。代替朱宸的是骆安,接着是王佐、陈寅。等到陆炳代替陈寅后,(他的)权势远远超出这些人。不久,升任署都督佥事。又因搜捕有功,升任都督同知。陆炳突然显贵,与他位次相同的官员多是父辈,陆炳表面上恭敬侍奉他们,慢慢用计策除掉那些轻视自己的人。他又能够讨得内阁大臣夏言、严嵩的欢心,因此权势一天比一天重。陆炳曾经用棒打杀兵马指挥,被御史检举,皇帝下诏不审讯。夏言本来与陆炳亲厚,一天,御史弹劾陆炳各种违法的事,夏言立即拟写圣旨(准备将陆炳)逮捕治罪。陆炳处境困窘,给(夏言)三千两黄金请求免除(罪责)而不成,就长跪哭泣着承认过错,请求谅解,事情才得以了结。陆炳从此对夏言恨之入骨。等到严嵩与夏言结怨,陆炳帮助严嵩,揭发夏言与边关将领行贿请托的书信,夏言获罪而死。严嵩感激陆炳,放纵他为所欲为,拉拢他一同谋划,互相进行贿赂。陆炳先是升任左都督,逮捕捉拿哈舟儿有功,加官任太子太保。后来又加官任少保兼太子太傅,每年给予他伯爵的俸禄。嘉靖三十五年三月,宫中为新科进士举行宴会。按照先例,锦衣卫应列席在西侧。皇帝因陆炳的缘故,特地命锦衣卫坐于上座,排列在二品官的后面。第二年,陆炳上书弹劾司礼监宦官李彬侵占盗窃官府的器物和材料,营建坟墓,坟墓的规制超越本分,妄比皇帝的坟墓,(最终)和他的同党杜泰等三人被判处斩刑,抄没家财收入官府,有银子四十多万两,金子珍珠财宝不计其数。不久加赐陆炳为太保兼少傅,依旧掌管锦衣卫事务。按例太师、太傅、太保没有兼任少师、少傅、少保的,这种情况只在陆炳身上看到。陆炳任用豪强恶吏作为帮手,全部了解了民间极轻微的违法情况。富有人家有小的过失就拘捕起来,抄没家产。陆炳因此积累资产数百万,营造另外的住宅十多所,庄园遍布各处,权势压倒天下。当时严嵩父子全部把持六部的事务,陆炳没有什么事不从中代人陈说的。文武大臣都争着到他家中(讨好),陆炳一年的收入不计其数,他勾结权贵,与善良的人打交道,也毫不吝惜。皇帝多次兴起重要刑案,陆炳对案中牵连的人多有保护,降低身份结交士大夫,不曾设计陷害过一人,因此朝中官员有很多都称赞他。嘉靖三十九年陆炳死于任上。追封为忠诚伯,谥号为武惠,祭祀安葬礼仪有加赐,授任他的儿子陆绎为本卫指挥佥事。‎ ‎14.C【解析】“表达了诗人欣喜愉悦之情”分析错误,由颈联的下句可知,诗人的情感是悲喜交加的。‎ ‎15.(1)首联昔日相逢宴饮必定扶醉而归的欢乐与颔联一别十年的伤感形成对比,让人产生世事沧桑、人生无定、岁月蹉跎之感。(2)颈联相逢时畅饮的喜悦与两鬓苍苍、青春不再的衰老之态相对照,一喜一悲,对比强烈。(每点3分)‎ ‎16.(1)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2)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17.D ‎ 【解析】荣升:指人升迁(多用于称颂)。荣膺:光荣地接受或承当。此处指接受某项称号,选“荣膺”更合适。交叉:几个方向不同的线条或线路互相穿过。不同事物有部分相同,重合。间隔穿插。交融:融合在一起。根据语境,此处选“交融”更合适。顾影自怜:望着自己的影子,自己怜惜自己,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孤芳自赏:自命清高,自我欣赏。此处并无“孤独失意”之意,选“孤芳自赏”更合适。锋芒毕露: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根据语境,此处选“脱颖而出”更合适。‎ ‎18.A【解析】根据后文的“文化输出似乎……重任”,可知此处对将李子柒的海外走红归为文化输出具有否定之意,故本题选A。‎ ‎19.C【解析】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滥用介词结构导致主语残缺,应将“在李子柒的视频中……价值理念”改为“李子柒的视频……价值理念”;二是语序不当,应将“广泛”放在“受到”后。据此分析四个选项可知,C项修改最恰当。‎ ‎20.“《才辩无双》”中的书名号应改为引号;“光顾”改为“光临”;“惠赠”改为“敬赠”;去掉“务必”;“敬谢不敏”改为“深表感谢”。(每点1分,只指出未修改或修改不正确不给分)‎ ‎21.示例:“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大诗人李白曾面对人生道路的艰难,询问真正的大道在何方。而我们今天的朗读者,也曾走过他创业道路的泥泞,迎来坎坷之后的万丈荣光。在他的诠释中,这 条路,是曲折如小说,还是蜿蜒如散文,抑或豪壮如诗篇?让我们有请朗读者:马云!(除题目中的要求外,要注意主持词须与马云的经历有关,与“路”这个核心词有关,并引出朗读者)(引用合适的古诗词2分,恰当运用修辞手法2分,符合主持词的特点、顺利引出朗读者2分)‎ ‎22.【材料解读】材料由两则新闻事件构成。材料一介绍一名瑞典少女为了环保而勇敢发声,成为颇具世界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材料二则介绍浙江小伙所代表的“蚂蚁森林”用户在日常生活中默默践行低碳理念,用实际行动为环境保护尽自己的一份力。两者中一者呼吁呐喊,以让更多的人关注环保,一者敏于事,用行动为环保做出自己的贡献。导写部分以此为背景,将两者的行为对立起来,要求考生就“呐喊”和“行动”哪一个更重要进行辩论,在命题形式上符合高考重视应用类文体的命题趋势。在审题时要注意导写中“以上两则新闻事件在励志中学掀起了热议”“为此,励志中学团委举办了一次辩论赛”的提示,这意味着考生在写作时不能脱离材料的语境对辩题展开辩论,而是必须围绕材料中的环保事件进行论证。注意辩论词的写作一定要符合辩论赛的要求,完全围绕己方辩题,最忌考生从辩证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将“呐喊”和“行动”两者并重。对辩论而言,非但不能两者求全兼而有之,反而要在为己方观点进行辩护的同时,反驳对方观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