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2017-10)
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命题人、校对人:董梅 王小红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阅读是人类所有行为中最富有尊严和道德的行为,是人类追寻世界本源、反思生存意义、澄明不确定性、征服恐惧和无知的不二法门。 原始人类从动物最终演进成智人,进而成为人,就在于他们能够阅读。 那时,他们阅读的对象就是大自然:寂静的山峦,缓缓的溪流,蔚蓝的天空,狂奔的野兽,欢跳的小鹿。总之,他们把目之所及、身之所触、体之所感的一切都当作阅读的对象。孔子曾有遇水而观的习惯:“夫水,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洸洸乎不淈尽,似道。”孔子这里所描述的正是他阅读自然的心得。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可见,阅读自然,就是道法自然,是人类在进化进程中的起点。 阅读对人类最大的启示在于,让我们知道了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对自己无知的认识。孔子早就告诫我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轴心时代最伟大的思想之一,与伦理的黄金定律价值同等。人生总伴随着知识的增长,但知识增长并不代表见识的增长,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是觉悟的临界处,凭借此,我们才可以走得更远。 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阅读史,人类是通过阅读来认识世界和自己的。阅读是对人类历史真实的旅行。每当我凝视着从殷墟中发掘出来的甲骨上那些刻凿的文字,突然觉得当年在这些兽骨上刻字或提供内容资料的人们,正穿着我并不熟悉,也可能永远无法再现的衣着,端坐在我的面前。他们或许在进行简单的思索,或许正在进行一番今人完全不能理解的深邃复杂的思考,这顿时让我对他们生出无限的敬意。有敬意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因为敬意来自对功利的摈弃,来自对动物性的远离,来自对内心的纯静观照。没有阅读,不可能有这样的体验。 阅读,如果仅仅是一些社会精英的生活状态,这个社会就仍然处于蒙昧阶段。道德对社会的统摄只能通过有最大公约的准则来实现,这是全民阅读之所以无比重要的原因所在。只有大多数国民将阅读作为一种生活常态,建立起对阅读的信仰,我们才能有共同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判断。 阅读带给人以愉悦,无论从什么角度讲,这都是我对阅读感到无限欣喜的原由之一。愉悦是人生最美丽的境遇和欢乐。叔本华讲过:“ 愉快且喜悦的人是幸福的,他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只因其个性本身就是愉快而喜悦的。这类美好的个性可以弥补由于其他一切幸福的丧失所带来的缺憾。例如,若一人因年轻、英俊、富有而受到人们的尊敬,你想知道他是不是幸福只需看他是不是欢愉,如果他是欢愉的,则背直、背弯、年轻、年老、有钱、无钱,这些与他的幸福又有何关系?总之,他是幸福的。”中国古代一个公认的成才路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四个环节全部是由阅读连贯起来的,缺了阅读,要走好这样的人生之路几无可能。钱穆先生说得好:“‘培养情趣,提高境界’,只此八个字,便可一生受用不尽。只要我们肯读书,能遵循此八个字来读,便可获得一种新情趣,进入一个新境界。” 阅读可以使我们习惯于独处,静思,换言之,阅读使我们能够在心智上成熟和独立,不再依赖别人的提携或点拨而快乐地活着。读一本好书,就是与有德有识的人亲切而又私密地交谈。阅读也是学习沉默之道。在喧嚣的社会生活中,人类的确需要更多的静默,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对自己的内心和灵魂进行观照。西汉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药愚”,可谓至理。阅读就是为了培养人对自己内心和灵魂的反省能力,以及对社会和自然的感悟能力,而所谓矜持、高贵,书卷气、儒雅感,都不过是副产品而已,而且是不经意、无法事前规划的副产品。 (节选自2017年第13期《新华文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追寻世界本源、反思生存意义、澄明不确定性、征服恐惧和无知都要仰仗于最富有尊严和道德行为的阅读。 B.原始人把目之所及、身之所触、体之所感的一切都当作阅读的对象,最终原始人类从动物演进成智人,进而成为人。 C.阅读是人类在进化进程中的起点,孔子“遇水而观”、许慎“道法自然”也遵循了这一规律。 D.人类通过阅读来认识自己的世界,对功利的摈弃,对动物性的远离,对内心的观照,只有通过阅读才会有深刻的体验。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孔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对自己无知的最有价值的认识,知识增长代表见识的增长,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才可以走得更远。 B.“他们或许在进行简单的思索,或许正在进行一番深邃复杂的思考”,意在说明有敬意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 C.只要大多数国民将阅读作为一种生活常态,建立起对阅读的信仰,我们就能有共同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判断。 D.钱穆先生说“‘培养情趣,提高境界’,能遵循此八个字来读,便可获得一种新情趣,进入一个新境界”,意在说明阅读可以带给人愉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愉悦是人生最美丽的境遇和欢乐,我对阅读感到无限欣喜是因为阅读可以带给人愉悦,缺了阅读,人生之路几乎不可能走好。 B.阅读带给人以愉悦,一个人愉快且喜悦就是幸福的,与他背直、背弯、年轻、年老、有钱、无钱没有关系。 C.阅读使人能够在心智上成熟,读一本好书,就是与有德有识的人亲切地交谈,从而培育宽容的德性。 D.阅读就是培养人对内心和灵魂的反省能力和对社会和自然的感悟能力,而矜持、高贵、书卷气、儒雅感,也是阅读带给我们的不经意的次要的“产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4分) 复仇 巴金 一 这年夏天老友比约席邀请我到他的别墅去度假。 我去的时候,那里已经有了几个客人。一个是医生勒沙洛斯,一个是新闻记者福拉孟;还有一位比叶·莫东,是一个中学教员,我们几个人都是单身汉。 比约席的别墅在一个风景优美的乡村。一条河流把全村围抱在里面。岸边有一带桦树林,点缀着许多家房屋。 我不曾去过教堂。不过礼拜日早晨开始做弥撒时的钟声,我无一次不听见。严肃的、悲哀的声音从不远的地方传来,又慢慢地落进水里,好像被碰碎了似的,分散在水面,这样的音乐我非常喜欢。 有一次我们不知道怎样谈到幸福上面来,莫东先生却发出了奇怪的议论,他引了英国诗人布郎宁的话,说人生的至上善就在于跟少女一吻。“人生的最大幸福就是看见正义胜利的时候。”比约席说。他是学法律的人,说这种话也不无理由。 后来轮到医生发表他的意见了。做医生的人总是以救人为幸福的,我这样想。 “复仇——”医生慢腾腾地说出这两个字。 “复仇?”我们都惊叫起来。 “是,我说最大的幸福是复仇。”他镇静地说。但是他又闭了口,好像静静地等候着我们的反驳。 我们都不发言,只是默默地带了疑问的眼光望着他。他似乎在沉思。过了一会儿,他终于开口解释他的意见。他的声音很镇定,但是里面仍旧有一点痛苦的味道,这说明他说的话曾经给了他很深刻的印象。 二 在两年以前,我到过意大利,有一天晚上,我已经睡了,忽然一声枪响惊醒了我。我开了房门,看见房东惊惶的面孔。她告诉我下一层的房间里有一个房客自杀了。 地上躺着一个瘦弱的青年。他的胸膛露了出来,偏左一点有一大团血迹,脸色白得像一张纸,喉咙不住地响。我俯下去听了他的脉,知道已经无望了。我刚刚站起来,他忽然睁开了两只血红的眼睛,口里说了一句:“我是福尔恭席太因。”喉咙里再吼了几下,便死了。 我听了房东的话,才知道这个自杀的青年就是刺杀鲁登堡的凶手。我想他也许是另外的一个福尔恭席太因吧。但是这时候我无意中看见他的衣袋里露出了一个纸角,我便把它抽出来。原来是一束文件。我只瞥见“福尔恭席太因的自白”几个字,便把它塞在寝衣的袋子里。 “有些人也许会说我的死是在忏悔我的罪恶。其实我对于杀死鲁登堡的事,并不后悔。我所杀过的人除了鲁登堡还有一个叫做希米特的军曹。” “三年前,我还在家乡。那时我刚同我的吕贝加结婚不几月。我们开设了一家杂货店,两人过活得也还幸福。” “然而在这个城里发生了大规模的烧杀抢劫。” “有一天我因事出去了,留下吕贝加在店里。我回来时远远地看见一个军官匆忙地从我的店里出来。他的脸上有抓破的地方,军服也很凌乱。我便加速了脚步,跑进店里。” “天呀!她满身都是血——我认得那个军官是希米特军曹。我马上跑了出去,到了司令部,要求见鲁登堡将军。鲁登堡将军接见了我。他听了我的请愿以后,并不说什么,只是微微一笑,就叫两个兵士把我带出去了。” “我被他们关了两天,等我回到店里时,我的东西被他们毁得精光。” “我没有家,我没有亲人,没有产业,连我所爱的妻子的遗体也没有了。” “忽然一个思想像一线光明似的射入了我的脑子。复仇,复仇!我似乎又找到一个生活的目标了。” “在一个大风雨之夜,我把车停在一家大咖啡店门前,在这微弱的马车的灯光下,我认出了我的仇人希米特。” “我对准他的胸膛把匕首刺了进去。在车灯的微光下我看见他的痛苦的挣扎和脸上那种难看的表情,我抽出匕首,血跟了出来。我把匕首放在嘴唇边,用舌舐着刀叶,我把血都吃了。我不觉得有什么味道,只觉得热。我藏了匕首,把那个垂死的身体拖到岸边,抛进河里去了。” “我赶车离了河岸,一路上我唱着歌,心里非常快乐,觉得我是世间最幸福的人。” “不久我就离开了这个城市,因为鲁登堡已经离开这里了。” “这三年来我到处跟着他。我跟他到过来比锡,到过汉堡,到过柏林,到过维也纳,最后到了巴黎。我买了一支手枪,我每天出门时总要把那支装好子弹的手枪吻许久。有一天我果然找着他了。” “我连续发了三枪,我亲眼看见三颗子弹都打进了他的身体。他只是呻吟着。我却在一阵混乱中逃走了。” “没有人捉住我,我到过比利时,到过瑞士,到了意大利。我的姓名响遍了全个欧洲,可是我自己却依旧困苦地、无名地而且像一只狗那样被人追踪地活着。” “我的精力渐渐地消失了。从前因为有仇人在,有复仇的事做,所以我能够历千辛万苦而活着。现在呢,生活没有了目标,复仇的幸福已经过去。我没有家,没有亲友。工厂里的繁重的工作和奴隶般的生活,我实在厌倦了。我决定把我的生活结束,因为我一生再也不会有那样的幸福了。” 三 医生惋惜地接下去说:“我很对不起福尔恭席太因,不曾把他的遗书发表,因为他的话虽是真实的,我虽然也像他那样相信复仇是最大的幸福,但是人们互相仇杀的事在我看来终于是可怕的。难道除了复仇以外,我们便找不到别的道路吗?” 比约席开口了。他严肃地、决断地说:“在现在,除了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外,还没有别的路。” 路,我想是有的,不过他们不想走罢了。 我们都在思索……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描写了比约席的别墅,尤其是对教堂钟声的描写让人觉得十分灵动,作者意在通过本次度假的惬意的生活与后面复仇的故事作鲜明的对比。 B.本文观察角度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追忆性角度,从文本时间到故事时间,又回到文本时间,巧妙循环,叙述了一个关于幸福与复仇的故事。 C.本文在叙述几个人在比约席别墅度假时,补叙了医生所遇见的福尔恭席太因自杀的故事和福尔恭席太因的遗书,这些补叙起到了补充、衬托的作用。 D.《复仇》运用独特的叙事结构,层层渐进,令小说内容更加丰富,使小说的思想内容和人物特色表现得鲜明而深刻。 E.巴金的《复仇》是一部短小而精悍的革命题材小说,用福尔恭席太因的自杀和他所经历的人间悲剧来阐明巴金的观点,探讨了革命的道路,人生的意义。 5.请结合文本,分析福尔恭席太因的性格特点。(5分) 6.福尔恭席太因为什么自杀?福尔恭席太因的死引发了人们对从未关注过复仇后人心的疲惫的思考,有人认为终究只有放下才是最好的放过自己灵魂的方法,你怎么看呢?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近年来国内外游学线路迅速升温,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孩子通过游学的方式拓宽眼界。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暑假国内游学报名人数增长140%以上,是海外游学增长率的2倍。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参加游学的人数位居前列。 据携程发布的2017年我国城市家庭亲子游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今年暑期报名海外游学的人数增长达到70%,人均花费2.5万元。而国内游学的增长是出境的2倍,人均花费在4000元。从售卖城市的分布来看,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报名参加游学人数最多,一线城市排名靠前。内蒙古、宁夏、贵州、甘肃等城市是国内游学热门目的地,沙漠徒步、草原亲子、文化自然游学等产品最为火热。 在海外游学市场方面,报告显示,海外游学增长达到70%以上,人均消费2.6万元,中产家庭是海外游学的主力。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位居十大海外游学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的三甲。报告预计,今年全国夏季海外游学市场规模达到80万人次,营收200亿元,国内外游学总体量预计超过300万人次。 材料二: 不久前,微信朋友圈里很火的文章《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里提到,一位在企业当高管的妈妈,月薪三万出头。可是,她最近却连新衣服都快不敢买了,原因就是孩子一个暑假就花了35000。20000(美国游学)+5000(阿姨)+2000(钢琴)+2000(游泳)+6000(培优)=35000元。这样养孩子的花费令人咂舌。那么问题来了,在天津,孩子过暑假要花多少钱呢?就此“津云”——前沿新闻记者做了问卷调查,共收到203份有效问卷,大多数友选择了5000元以下,可以看出咱天津的家长们养孩子还是很淡定的。 1.有机会您会让孩子参加海外游学吗? 2.您认为让孩子参加海外游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在问卷调查中,对于孩子暑期花费这一项,有70%以上的友选择了5000元以下,仅有7%的友愿意为孩子过暑假花费上万元。在《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中不难看出,花费的大头是海外游学,这跟近两年中小学生出国游学热不断升温有关。对于调查中,“您自己的孩子或者周围朋友的孩子参加过海外游学吗”一项,选择周围很多孩子参加过的友仅20%,大多数人周围孩子参加过海外游学的没几个,或者干脆没有。对于有机会参不参加海外游学,50%以上的友认为孩子去不去海外游学应该视家庭经济条件而定,而有机会就会让孩子参加海外游学的友不足20%。对于参加海外游学的目的,绝大部分友选择为了让孩子开阔视野,提高独立性,仅16%的友认为是“同学都去,不去怕孩子有失落感”。对于目前孩子的教育消费,过半友认为偏高了,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认可放养式教育的家长寥寥无几。对于暑假怎么过才有意义,友们意见不一,但愿意遵从孩子的意愿者不少。 从调查可以看出,天津的家长们还是比较理性的,更认同培养孩子量力而行,对海外游学这样的高端消费盲目跟风者不多。 ——《北方》 材料三: 何谓“游学”?传统上,游学是游学者游历四方、寻师求学、传播思想的文化活动。人有恒言曰:“百闻不如一见。”“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游学之益在于体验,人世间有些知识,有些情感,有些体会,非亲历其境不能得其益。 游学传统由来已久,早在《史记·春申君列传》中,就有“游学博闻”之语。孔子周游列国,历时十余年,行程数千里,历经艰难险阻,一边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一边带领弟子读书、体验山水、感悟人生,并将一路的所闻、所见、所感记录下来。孔子死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进行整理,编成《论语》,传诵至今。司马迁从二十岁起就漫游祖国各地,到处寻访古迹,采集传说,行迹所至,殆遍宇内。壮阔的游记,不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阅历,而且壮丽山水中的灵气,也赋予了他“疏荡颇有奇气” 的文风,为他写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打下了坚实基础。一直到明代的徐霞客、清初的顾炎武,这种传统代代相传,成就了中国古人知行合一的优良士风。 其实不仅仅在中国,游学也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中最为传统的一种教育形式。13世纪,来自意大利的马可·波罗在中国游学17年,其口述的《马可波罗游记》不仅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奠定了新航路的开辟,同时也是研究我国元朝地理和历史的重要典籍。18世纪,英国上层社会也兴起了一股赴欧洲大陆游学的热潮。今天的日本,游学早已成为教育文化的一部分,国家大力支持中小学学生游学,并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其费用。 曾经,游学这种教育形式因费时、费力、费钱等缺点的存在,加之社会各方担心学生在游学过程中会受到意外伤害,一度有被搁置的趋势。2016年末,教育部、中国国家旅游局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把“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该计划的发布和实行使游学获得了制度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其扫清障碍,解除后顾之忧。 从目前来看,游学传统的回归弥补了学校教育的很多不足,扩大了见闻,磨炼了意志,陶冶了情操,值得大力推广。但目前也有些游学掺杂了一些别的因素。比如有些融入了过多的商业因素,游学逐渐变成商人赚钱的一种手段。对于这些问题,摆正心态是关键。学校和相关教育机构要意识到游学是为学生提供知识学习的有效途径,是锻炼学生意志和提升境界的绝佳方法,尤其是那些在自然界中的游学,可以使学生在天地人的交融之中陶冶人格境界,感受天地的大气象。 游学教育作为教育活动的一种形式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价值依然灿若明星,其精髓贵在知行合一,诚如青年毛泽东所言:“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 ——《光明时评》 7.根据图表,下列关于海外游学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54%的友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是否让孩子参加海外游学,表现得很理性。 B.多数友并没有反对让孩子参加海外游学,但仅有20%的友明确表示会参加。 C.多数友希望孩子通过海外游学实现开阔视野,提高独立性的目的,主动性很强。 D.16%的友因怕有失落感而让孩子参加海外游学,而多数友并未给予孩子自主选择权。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表明2017年暑假海内外游学人数大幅增长,并点出了游学的热门目的地,材料二以天津为例,指出家长们的选择还是很理性的。 B.材料三以较大篇幅谈及游学的内涵和中外游学的传统,并借阐释游学的意义与价值,深刻地揭示了游学的精髓在于知行合一。 C.针对游学融入过多的商业因素的情况,《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从制度上做出了保障,从而消除了家长“有游无学”的担忧。 D.面对游学热的现象,我们必须要学会摆正心态,客观冷静的加以对待;而新闻媒体的报道评论,有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认知。 E.三则材料,虽然体裁不一,但是对象一致,都是对游学现象的报道与评论,利于我们从不同视角认识游学这一现象。 9.怎样才能正确地开展游学活动?请结合材料进行简要概括。(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景字仲通,乐浪人也。八世祖仲,好道术,明天文。诸吕作乱,齐哀王襄谋发兵,而数问于仲。及济北王兴居反,欲委兵师仲,仲惧祸及,乃浮海东奔乐浪山中,因而家焉。父闳,为郡三老。更始败,土人王调杀郡守刘宪,自称大将军、乐浪太守。建武六年光武遣太守王遵将兵击之至辽东闳与郡曹共杀调迎遵皆封为列侯闳独让爵帝奇而征之。 景少学《易》,遂广窥众书,又好天文术数之事,沈深多伎艺。辟司空伏恭府。时有荐景能理水者,显宗诏与将作谒者王吴共修作浚仪渠。吴用景堰流法,水乃不复为害。 初,平帝时,河、汴决坏,未及得修。建武十年,阳武令张汜上言:“河决积久,日月侵毁,济渠所漂数十许县。修理之费,其功不难。宜改修堤防,以安百姓。”书奏,光武即为发卒。方营河功,而浚仪令乐俊复上言:“昔元光之间,人庶炽盛,缘堤垦殖,而瓠子河决,尚二十余年,不即拥塞。今居家稀少,田地饶广,虽未修理,其患犹可。且新被兵革,方兴役力,劳怨既多,民不堪命。宜须平静,更议其事。”光武得此遂止。 后汴渠东侵,日月弥广,而水门故处,皆在河中,兖、豫百姓怨叹,以为县官恒兴他役,不先民急。永平十二年,议修汴渠,乃引见景,问以理水形便。景陈其利害,应对敏给,帝善之。又以尝修浚仪,功业有成,乃赐景《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及钱帛衣物。夏,遂发卒数十万,遣景与王吴修渠筑堤,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余里。景乃商度地势,凿山阜,破砥绩,直截沟涧,防遏冲要,疏决壅积,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无复溃漏之患。景虽简省役费,然犹以百亿计。明年夏,渠成。帝亲自巡行,诏滨河郡国置河堤员吏,如西京旧制。景由是知名。王吴及诸从事掾史皆增秩一等。景三迁为侍御史。十五年,从车驾巡狩,至无盐,帝美其功绩,拜河堤谒者,赐车马缣钱。 建初七年,迁徐州剌史。先是杜陵杜笃奏上《论都赋》,欲令车驾迁还长安。耆老闻者,皆动怀土之心,莫不眷然伫立西望。景以宫庙已立,恐人情疑惑,会时有神雀诸瑞,乃作《金人论》,颂洛邑之美,天人之符,文有可采。 明年,迁庐江太守。庐江传其文辞。卒于官。 ——节选自《后汉书·循吏列传第六十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建武六年/光武遣太守王遵/将兵击之/至辽东/闳与郡曹共杀调/迎遵皆封为列侯/闳独让爵/帝奇而征之 B.建武六年/光武遣太守王遵将兵击之/至辽东/闳与郡曹共杀调迎遵/皆封为列侯/闳独让爵/帝奇而征之 C.建武六年/光武遣太守/王遵将兵击之/至辽东/闳与郡曹共杀调/迎遵/皆封为列侯/闳独让爵/帝奇/而征之 D.建武六年/光武遣太守王遵将兵/击之至辽东/闳与郡曹共杀调迎遵/皆封为列侯/闳独让爵/帝奇而征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老是古代掌教化的乡官,战国魏有三老,秦置乡三老,汉增置县三老,东汉以后又有郡三老,并间置国三老。 B.《易》,《周易》的简称,与《诗》《书》《礼》《孝》《春秋》并称“六艺”,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 C.西京,中国历史上西安沿袭过几个朝代,长期被称作西京,是中国历史上十三个王朝的首都、京师。 D.谒者,官名。文中河堤谒者,掌防河事;将作谒者,派往地方主管水利的官员,两者负责事务不完全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景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水利专家,王景八世祖王仲、父亲王闳都曾得到西汉朝廷重视,父亲王闳为平定辽东叛乱建立了功劳。 B.王景博览群书,喜好天文术数,性格沉稳,多才多艺,当时有人举荐他能治理水患,他接受诏命与王昊共同修凿浚仪渠,采用“堰流法”,黄河才不再构成灾害。 C.杜陵杜笃想要让皇帝迁都会长安,年老士绅听说这件事,都触动了怀念故土的情感,没有不满怀依恋伫立向西遥望的。王景写作《金人论》,赞颂洛邑之美好。 D.汴渠水患,皇帝又派王景与王吴修渠筑堤,王景虽然节约费用,然而还是耗资百亿之多。水渠修成,皇帝亲自巡行,下诏设置河防官员,王景连升三级为侍御史。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河决积久,日月侵毁,济渠所漂数十许县。 (2)且新被兵革,方兴役力,劳怨既多,民不堪命。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钓竿篇 沈佺期 朝日敛红烟,垂竿向绿川。人疑天上坐,鱼似镜中悬。 避楫时惊透,猜钩每误牵。湍危不理辖,潭静欲留船。 钓玉君徒尚,征金我未贤。为看芳饵下,贪得会无筌。 【注】“钓玉”即“钓玉鱼”,“玉”“鱼”指代皇帝赐给官员的玉带金鱼(佩饰)。 14.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第一联“敛”字写出了太阳能将灿烂的红霞聚敛来,又能将它收敛去。“垂钓向绿川”,既切题“钓竿”,又点出了地点;既写出人物的动作,又表现出其雅兴的浓郁。 B.第二联“人疑天上坐,鱼似镜中悬”,紧承首联从人的感觉和视觉表现“绿川”的澄澈宁静。这里写景能够虚实结合,境界清幽,引人入胜。 C.第三联“避楫时惊透,猜钩每误牵”,是描摹游鱼的情状。目的是表现鱼的紧张和惊魂未定,写出了自己的恐慌和无奈。 D.第四联“湍危不理辖,潭静欲留船”,描绘的是钓者“乐亦忘返”的情态。物我融洽化一,文势跌宕,兴味无穷。 E.第五联转为抒情。“钓玉君徒尚,征金我未贤”,上句话用姜尚谓滨钓鱼的曲故,下句话用燕昭王筑黄金台的典故,表达了建功立业的感慨。 15.诗歌最后两句有何寓意?这两句诗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苏轼《赤壁赋》中“客”的箫声悲凉异常,“ , ”两句写箫声让天地万物动容。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 ”两句从视觉角度写雪天景象,色彩鲜明,红白映衬。 (3)韩愈在《师说》中写人们为子择师而他们自己却不从师,韩愈认为人们这样做是“ ”,并不明智。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朝鲜进行第五次核试验,严重危害地区和平稳定,中国敦促朝鲜一言九鼎,信守无核化承诺,停止恶化局势的行动。 ②此次去南京,山长水阔,你一路上要听刘大叔的话,跟紧刘大叔,不要乱跑,到南京后记得给家里写封信。 ③他们把电脑垫得太高,工作的时候,他们会情不自禁地不断向前伸脖子,长此以往,容易患上颈椎病。 ④一场春雨过后,村庄一派海晏河清的景象,大人们陆续下到田间地头,或耕地,或锄草,小孩子们聚在水沟里抓鱼儿。 ⑤杨小楼与云中风工力悉敌,他俩曾在上海合演《青石山》,在演对刀这场戏时,两人舞起大刀,拳来腿去,好不精彩。 ⑥他们兄弟三人从小就相处和睦,长大成人后也是让枣推梨,互相帮助,从来没有因为什么事红过脸。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天津滨海新区借助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围绕六中全会精神等内容为中心,制作系列微电影和动画片,在上广泛传播。 B.非遗传承的三重境界分别是纸上的传承、技艺的传承、精神的传承,这三重境界是一切成功的非遗传承必然要经历的三个阶段。 C.全国学联第二十六次代表大会在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生代表齐聚一堂,代表们都认真地注视和倾听着学联主席的报告。 D.苏联在经历了解体后二十多年的波折求索后,俄罗斯知识分子发出重建主流意识形态、重归文学中心地位的呼吁。 19.下列各项中,表达全都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1)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2)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3)请问您老人家今年多大了? (4)明早您在舍下等候,我准时前往请教。 (5)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识浅,书中谬误甚多,特此敬请斧正。 A.(1)(3)(4) B.(2)(4)(5) C.(1)(4)(5) D.(1)(2)(3)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曲面电视成为室内装修界的宠儿已经不是什么大秘密了。在家装美学越来越重要的今天,不仅仅是设计师,就连消费者们对室内装修设计的关注和要求也在不断增加。从房间的整体风格设计, (1) ,每一个细节都在影响着整个房间的效果。而与此同时,因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布置房子时,更倾向于把家里布置得既要舒适温馨又要高档时尚, (2) 。消费者在购买家电产品时,更倾向于选择与原有的装饰协调的柔和设计。在设计师眼中,曲线可以排除直线的僵硬和单调,曲面电视可以与家装设计更好的融合,并且非常符合当下的流行趋势。曲面电视的发展,是将电器产品与美学进行了一场完美的结合。而电视由平变曲, (3) ,更是在感官视觉效果上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1)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共享经济成为眼下的热词。这两天,在杭州又诞生了一个新词“共享医院”。一个由多家医疗机构“拼”起来、实行医疗资源共享的医疗新模式出现了。浙江的这一举措在各地的同行中引发了反响,有赞同的声音,也有悲观的看法。有人认为,“共享医院”的出现一定会完全改变传统医疗格局;还有人认为,“共享医院”并非如政府公立医院一样,所以患者看病一定会变得便宜。不过,也有人担心,“共享医院”出来后,一旦出现医疗事故,责任划分一定会不清楚。 (1)“共享医院”的出现不一定会完全改变传统医疗格局。 (2) (3)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我们这个世界,从不会给一个伤心的落伍者颁发奖牌。 (二)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已。——郑板桥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1.C项,表意不准确,孔子“遇水而观”许慎“道法自然”,体现了阅读自然是人类进化进程中的起点。 2.D(A项,知识增长并不代表见识的增长;B项,意在说明阅读是对人类历史真实的旅行;C项,原文是“只有……才能”) 3.C项,“培育宽容的德性”文中无据。 4.答案:C项,不是“补叙”,应为“这些插叙起到了补充、衬托的作用” 5.答案:(1)刚强骁勇、不屈不挠:面对地位和势力远远超过自身的强大仇敌,他绝不屈服,而是果敢地以暴力抗击暴虐。(2)执着追求、坚持到底:把复仇视为天经地义的壮举,而且把它当作人生奋斗的终极目标。(一点给2分,两点给5分) 6.原因:福尔恭太因的复仇所带来的不只是快感与满足,同样也要为他的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他像狗一样的被人追踪,没有生活的目标,失去了生活的意义,那种复仇所带给他的活力与精力再也找不回了,在意识里他认为自己活着该完成的都做完了!这是导致他最终精神崩溃的根本原因。(3分) 看法一:“复仇”肯定不是唯一一条通往幸福的路,在巴金看来其它的途径是有的,不过是军官和福尔恭太因都不愿意走罢了,或者弱者和强者在发生对立时,永远都不可能用平等的方式去解决,那些占据强势地位的人总把自己看得高高在上,而不承认自己的过错,而导致像福尔恭太因这样的贫民只能选择暴力的方式来复仇。 看法二:在面对别人的欺侮、压迫以及剥削致使自身不幸,幸福破灭时,我们不能只考虑“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还有其它解决的方式,或者说我们也可以把宽恕别人,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3分,两种看法,答出任何一点即可,其它思考合理可酌情给分) 7.D项(“多数友并未给予孩子自主选择权”理解不准确,不能说“开阔视野,提高独立性”就一定不是孩子的选择) 8.BD(A项,“以天津为例”错,材料二的调查只是针对天津友。C项,《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只是使游学得到了制度上的保障,并不能限制商业因素对游学的渗入。E项,材料一没有评论) 9.(1)根据家庭经济情况,量力而行,合理设计。(2)正确认识游学的意义和价值,有针对性地开展游学活动。(3)把游学活动和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合一。(4)遵从孩子的意愿,更好地锻炼孩子,促进其成长。 (不必拘泥于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答出2条即可) 10.B项(建武六年,光武遣太守王遵将兵击之。至辽东,闳与郡曹共杀调迎遵,皆封为列侯,闳独让爵,帝奇而征之。) 11.B项(不是《孝》,应为《乐》) 12.A项(八世祖王仲得到的是吕后当政时两个意欲谋反的亲王的重视;父亲王闳得到的是光武帝的欣赏与征用) 13.(1)黄河决口这么久了,一天天地侵蚀毁坏堤岸,济渠所淹没的有几十个县。(“积久”“日月”“漂”各1分,句意2分) (2)况且国家刚刚遭受战乱,正在动用民力,老百姓十分疲惫、积怨很多,已经忍受不了朝廷征发的命令。(“被”“劳怨”“堪”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王景字仲通,是乐浪人。八世祖王仲,喜好道术,明晓天文。诸吕作乱,齐哀王刘襄谋划发兵,多次向王仲咨询求教。等到济北刘兴居谋反,想要请王仲统帅军队,王仲害怕祸患波及自身,于是渡海向东逃奔乐浪山中,于是定居在这里。父亲王闳,是郡里的三老。更始之变失败,当地人王调杀了郡守刘宪,自称大将军、乐浪太守。建武六年,光武帝派太守王遵率军攻打王调。到了辽东,王闳与郡曹共同杀了王调迎接王遵。王闳与郡曹都被封为列侯,只有王闳退让爵位,光武帝欣赏他并征召他为官。 王景年少时学习《易》,后又博览群书,并喜好天文术数一类的知识。王景性格沉稳,多才多艺,被征召到司空伏恭府内任职。当时有人举荐他能治理水患,显宗便下诏命他与将作谒者王吴共同修凿浚仪渠。王吴采用王景的“堰流法”,黄河才不再构成灾害。 起初,在西汉平帝时,黄河、汴水决口,没来得及修治。建武十年,阳武县令张汜上书说:“黄河决口这么久了。一天天地侵蚀毁坏堤岸,济渠所淹没的有几十个县。修理的花费和操办并不困难,应当改筑和修理堤防,来安定百姓。”张汜的上书送达朝廷,光武帝立即为此调集差役,正要进行治理黄河的工程。浚仪县令乐俊又上书说:“从前在汉武帝元光年间,黄河两岸人口众多,沿堤开垦种植。然而瓠子地段的黄河决口长达二十多年,也没有立即兴工堵塞。现在黄河沿岸住家稀少,田地宽广,即使河堤没有加以修理,目前水患也还过得去。况且国家刚刚遭受战乱,正在动用民工,老百姓十分疲惫、积怨很多,已经忍受不了朝廷征发的命令。应该等到社会安定了以后,再商议这件事情。”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便中止了修治黄河的计划。 后来汴渠向东溢流,一天天地被洪水淹没的地方越来越多,原来设水闸的地方,如今都已经淹没在黄河中了。兖州、豫州的老百姓忧怨叹息,认为县官们总是征发其他劳役,而不把民众急需的事放在首位。永平十二年,朝廷商议修治汴渠,于是召见了王景,向他询问了治理水患的形势和利弊得失。王景便陈述了治河的利与害,对答敏捷。 皇帝大为赞赏。又因为王景曾经修过浚仪渠,有功绩,于是赏赐王景《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和钱帛衣物。 这年夏天,征发差役数十万,派王景与王吴修渠筑堤,渠堤从荥阳以东到千乘海口一千多里。王景于是勘察地形,开凿山阜,破除水中沙石,径直截断沟涧支流,筑堤阻遏冲要之处,疏通河道中堵塞之处,每隔十里立一个闸门,使河水回旋灌注,不再有堤岸决口、渗漏的祸患。王景虽然节约费用,然而还是耗费百亿之多。第二年夏天,水渠修成。皇帝亲自巡行,下诏滨河郡国按照西京旧有制度,设置河防官员。王景由此而闻名天下。王吴和各个从事掾史都增加官秩一等。王景连升三级为侍御史。十五年,跟从皇帝巡行诸国,到了无盐,皇帝褒奖他的功绩,授予他河堤谒者,赏赐车马缣钱等物。 建初七年,升任为徐州刺史,先前杜陵杜笃禀奏呈上《论都赋》,想要让皇帝迁都回长安。年老士绅听说这件事,都触动了怀念故土的情感,没有不满怀依恋伫立向西遥望的。王景认为宫庙已经建立,担心人心疑惑,适逢当时有神雀诸瑞出现,于是写作《金人论》,赞颂洛邑之美好,天降符瑞,文章很有文采。 建初八年,王景升为庐江太守。庐江郡到处流传着王景的文辞。王景最终死在官任上。 14.CE(C项,“写出了自己的恐慌和无奈”有误,将鱼儿诡谲可爱的形态描摹得活灵活现。E项,“表达了建功立业的感慨”有误,应是怀才不遇的感慨:你我还追求什么功名利禄呢,那都是不现实的,悠悠乎天地之间,垂钓于绿川之上,岂不快哉 15.(1)表面写鱼儿贪食侥幸,实则包含贪得利禄者,难免要被世所牵的寓意。(2分)(2)夹叙夹议,描摹出鱼儿抢食的神态,写出了观鱼人专心致志。(2分)(3)照应题目,收结全篇,展现了一幅鱼跃人欢,谐趣横生的游乐图。(2分) 16.(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2)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3)小学而大遗 17.C((1)一言九鼎,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作用很大,不合语境。(2)山长水阔,比喻道路遥远艰险,使用正确。(3)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此处应改为“不由自主”。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4)海晏河清,黄河的水清了,大海也平静了,形容天下太平,望文生义。(5)工力悉敌,形容双方的功夫和才能全都相等。不相上下,使用正确。(6)让枣推梨,喻指兄弟之间友爱谦让,使用正确) 18.B(A项,句式杂糅,“围绕……为中心”应改为“围绕……”或“以……为中心”;C项,搭配不当,“注视”与“报告”不能搭配;D项,中途易辙,“苏联”是前部分的主语,后部分主语成了“俄罗斯知识分子” 19.A项((1)笑纳,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2)令郎,指称对方儿子的敬词,此处正确。(3)多答,一般不指问老人家年龄,问老人家年龄一般用“高寿”。(4)舍下,谦辞,用于对别人谦称自己的家。(5)斧正,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词,此处正确。) 20.(1)到室内家具的各项布局 (2)所以对家具和家电的选择也就更加谨慎挑剔 (3)也不单单只是为了增强机身美感(每句2分,意思对,可酌情给分) 21.(2)在共享医院,患者看病不一定便宜。(3)医疗事故发生时,责任划分不一定不清楚。 22.参照2017高考评分标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