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 小说阅读之情节人物(测)-2017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专题05 小说阅读之情节人物(测)-2017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备战2017年高考二轮讲练测 ‎(时间:120分钟,分值:160分)‎ 班级 学号 得分 ‎ ‎(说明:每题20分,共160分。)‎ ‎1.【2017届江西吉安一中高三上第二次段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分)‎ 丑兵 莫言 七六年冬天,排里分来几个山东籍新战士,除王三社外,都是小巧玲珑的身材,白白净净的脸儿。王三社,真是丑得扎眼眶子,与其他人在一起,恰似白杨林中生出了一棵歪脖子榆树,白花花的鸡蛋堆里滚出了一个干疤土豆。‎ 我刚提排长,意气洋洋,神气得像只刚扎毛的小公鸡。我不但在军事技术、内务卫生方面始终想压住兄弟排,就是在风度上也想让战士们都像我一样(我是全团有名的“美男子”)。可偏偏来个丑八怪,大煞风景。 丑兵对任何事情都热心得让人厌烦,喜欢提建议,口齿又不太清楚,常常将我的姓“郭”字读成“狗”字。我对他的反感与日俱增。‎ 小豆子他们几个猴兵,天天拿丑兵开心,稍有空闲,就拉着丑兵问:“哎,老卡(卡西莫多),艾丝米拉达没来找你吗?”丑兵既不怒,也不骂,只是用白眼珠子望着天。‎ 有一天中午,全排正在吃饭,小豆子他们对着丑兵笑,我瞅了丑兵一眼。真没想到,这位老先生竟然戴了个脖圈!这是什么脖圈哟!黑不溜秋,皱皱巴巴,我撇了撇嘴,转过脸来。小豆子看到我的脸色,端着饭碗猴上去。“哎,老卡,”小豆子指指丑兵的脖圈说,“这是艾丝米拉达小姐给你织的吧?”丑兵的眼睛里仿佛要渗出血来,他把一碗豆腐粉条扣在了小豆子脖子上,小豆子吱吱哟哟叫起来了。‎ 我把饭碗一摔,对着丑兵就吼道:“把脖圈撕下来!你也不找个镜子照照!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他瞪了我一眼,慢慢地解开领扣,仔细地拆下脖圈,装进衣袋,嘴里嘟哝着:“脖圈是俺娘给织的,俺娘五十八了,眼睛不好……”他抽抽搭搭地哭起来,两个肩膀一个劲地哆嗦。大家把责备的目光投向小豆子,小豆子低下了头。‎ 丑兵要求到生产组喂猪,连里同意了他的请求。三年过去了,我提升为副连长,主管后勤,又和丑兵打起交道来了。‎ 七九年初,中越边境关系紧张。连里召开动员会,抽调一批老战士上前线。刚开过动员会,连队就像开水般沸腾起来,决心书、请战书一摞摞地堆在连部桌子上,有的还写了血书。下午,我到猪圈去,想看看这个全连唯一没写请战书的丑兵。丑兵正在给一只老母猪接生,浑身是脏东西,满脸汗珠子。看着他这样,我原谅了他。‎ 晚上,支委会讨论去南边的人员名单,丑兵闯了进来。他浑身湿漉漉的,赤脚穿着一双沾满粪泥的胶鞋,帽子也没戴,一个领章快要掉下来。他说:“请问连首长,这次是选演员还是挑女婿?”大家面面相觑,他又说:“像我这样的丑八怪放出的枪弹能不能打死敌人,扔出的手榴弹会不会爆炸?”丑兵眼睛潮乎乎地说,“我长得不好看,但我也是解放军战士!我也要上前线!”‎ 丑兵被批准上前线了。开完欢送会,我思绪万千,向丑兵住的房子——猪圈旁边一间小屋里走去。见我进来,他慌忙站起来连声说:“副连长,快坐。”他一边说着,一边把喂好的小猪抱进一个筐子里:“这头小猪生下来不会吃奶,放在圈里会饿死的,我把它抱回来单养。”他沉吟了半晌说:“副连长,不打出个样来,我不活着回来。我要求来喂猪是看好了这间小屋,它能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两年来,我读了不少书,并开始写一部小说。”他拿出一叠手稿:“这是我根据我们家乡的一位抗日英雄的事迹写成的。他长得丑,小时天花落了一脸麻子,后来他牺牲了……”他把手稿递给我,我翻看着,从那工工整整的字里行间,仿佛一个憨拙的孩子沿着红高梁烂漫的田间小径走过来。‎ 几个月后,电台上、报纸上不断传来激动人心的消息,我希望能听到或看到我的丑兄弟的名字,他的名字始终未出现。‎ 终于,小豆子来信了。他左目已瞎,右目只有零点几的视力,他向我报告了丑兵的死讯。‎ 我和三社并肩前进,不幸触发地雷,我眼前一黑,倒了下去。不知过了多久,我感觉被人背着慢慢爬行。我问:“你是谁?”他瓮声瓮气地说:“老卡。”我挣扎着要下来,他不答应。后来,他越爬越慢,我意识到不好,赶忙喊他,摸他。我摸到了他流出来的肠子。我拼命地呼叫:“老卡!老卡!”他终于说话了,伸出一只手让我握着:“小豆子……不要记恨我……那碗豆腐……炖粉条……”他的手无力地滑了下去……‎ ‎(选自《莫言中短篇小说散文选》,有删改 )‎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6分)‎ A.郭排长看不起丑兵,小豆子他们嘲笑丑兵,丑兵王三社就自暴自弃,迫不得已向连里要求到生产组喂猪,最后连里批准了他的这一要求。‎ B.丑兵原谅了曾嘲笑过他的小豆子、郭副连长等人,主动请缨,获准参战,为救战友,光荣牺牲,使读者对丑兵不觉产生无限深沉的感怀和崇敬之情。‎ C.小说中的“我”对丑兵的态度经历了厌恶、愧疚、惦念、感动几个心理过程,“我”‎ 渺小的形象与丑兵的高大形象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 D.小说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和富有特色的语言描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主动请战的情节就是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丑兵参战的决心的。‎ E.这篇小说是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歌颂了以丑兵为代表的当代最可爱的人,语言活泼,运用比喻修辞,带有浓郁的乡土色彩,富有表现力。‎ ‎【答案】BE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综合题。考查的范围包括:小说的主旨、情节构思、人物形象以及形象塑造的方法。‎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①读全文;②抓标题;③辨文体;④找线索;⑤理层次。层次理清楚了,‎ 题目就明了。‎ ‎(2)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中的“丑兵”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6分)‎ ‎【答案】①朴实憨厚,胸怀博大。面对新排长的歧视、战友的奚落,他不怒也不骂,甚至被叫为卡西莫多也不介意,还自称“老卡”;他以博大的胸怀,原谅了曾嘲笑过他的小豆子,郭副连长等人。②为人热情,做事认真。对任何事情都热心得让人厌烦,喜欢提建议。要求调到生产组喂猪,工作上尽职敬业,不怕辛苦。③富有理想,爱国勇敢。当连里讨论参加对越自我反击战的人选时,他主动请缨,上前线打击入侵者。受到战友们的歧视,但是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在养猪场读书写作;在战场上为救小豆子而牺牲。(每点1分,写全三点4分)‎ ‎【解析】题干问的是“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中的‘丑兵’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这是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本题可从“面对新排长的歧视、战友的奚落,他不怒也不骂,甚至被叫为卡西莫多也不介意,还自称‘老卡’;他以博大的胸怀,原谅了曾嘲笑过他的小豆子,郭副连长等人。”“对任何事情都热心得让人厌烦,喜欢提建议。要求调到生产组喂猪,工作上尽职敬业,不怕辛苦。”“当连里讨论参加对越自我反击战的人选时,他主动请缨,上前线打击入侵者。受到战友们的歧视,但是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在养猪场读书写作;在战场上为救小豆子而牺牲。”等情节来分析人物形象。‎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首先,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本题可从“面对新排长的歧视、战友的奚落,他不怒也不骂,甚至被叫为卡西莫多也不介意,还自称‘老卡’;他以博大的胸怀,原谅了曾嘲笑过他的小豆子,郭副连长等人。”“对任何事情都热心得让人厌烦,喜欢提建议。要求调到生产组喂猪,工作上尽职敬业,不怕辛苦。”“当连里讨论参加对越自我反击战的人选时,他主动请缨,上前线打击入侵者。受到战友们的歧视,但是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在养猪场读书写作;在战场上为救小豆子而牺牲。”等情节来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其次,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还可以借助描写方法、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人物间的关系、作者倾向等分析人物形象。‎ ‎(3)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一段有画蛇添足之嫌,你的看法呢?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8分)‎ ‎【答案】示例1:我不认为最后一段多余。理由:①表现人物:通过小豆子的叙述,得知丑兵是为了救小豆子而牺牲的,更加突出了丑兵的形象,使读者全面了解这个人物。②照应情节:丑兵临终前请求小豆子原谅,交代两人矛盾的最终解决,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合理。③结构完整:最后一段交代人物最终结局,细节详细真实,使小说结构更加完整。④凸现主旨:丑兵不丑,他拥有美好的品德。真正的丑,并不在人们的脸上或身上,真正的丑只存在于人们的心中。(每一点1分)‎ 示例2:我认为最后一段是多余的。理由: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应该给读者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不宜太多太实。②从情节结构看,上一段已交代了情节发展的结果,丑兵牺牲了,最后一段没有特别情节需要,可去掉。③从主题表现看,去掉之后,不影响主题的阐述,戛然而止会留有余韵,耐人寻味。④从人物形象看,前文对丑兵性格已有充分表现,结尾补充战场救助细节,再提之前两人矛盾,显得做作多余。(每一点1分)‎ ‎【解析】本题针对小说的结尾设题,题干问的是“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一段有画蛇添足之嫌,你的看法呢?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首先表明观点,然后结合段落作用答题方式,结合上下文内容。联系小说人物、情节、环境答题。‎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在各地高考真题中,“结尾”‎ 是小说阅读的重要命题点之一。结尾类型:1.出乎意料型结尾作用2.戛然而止型结尾作用3.悲剧型结尾作用4.喜剧型结尾。作用 :1.突生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2.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3.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4.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答题是要注意结合文章内容。本题主要是考查结尾段落作用,注意要联系小说人物、情节、环境答题。‎ ‎2.【2017届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中高三上第四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0分)‎ 一曲两阕 ‎【爱尔兰】詹姆斯•乔伊斯 埃林先生脸红得像朵野玫瑰,嘴角来回抽搐,透露出一个侏儒的满腔恼怒。他直冲大汉的脸不停地晃着拳头:‎ ‎“法灵腾,你这无礼的恶棍!你得为你的失礼行为向我道歉,要不你就得马上离职!”‎ 大汉感到自己的处境真够呛。他不得不为自己的行为卑躬屈膝地向埃林道歉,但是他更知道,今后的办事处将要变成多么叫他难受的一个马蜂窝。他还记得埃林用什么办法把小皮克赶出了办公室,好腾出位子来安插自己的外甥。他愤怒,口渴,想报复,他气自己,也气所有其他的人。‎ 大汉感觉到他魁伟的身体又在渴望着酒店的松快了。雾气开始使他感到寒冷,他心里在琢磨能不能到奥尼尔酒店去央求派特。他最多只能求他借一个先令,而一个先令根本不顶用。不过他必须想方设法搞钱:他已经把身上仅剩的一个便士买了那杯黑啤酒,再一转眼就会太晚,到哪儿都弄不到钱了。正当他随便摸着表链,忽然他想起了弗利特街上的当铺。就这么办!他怎么早没想起来?‎ 他快步穿过法学会拱门下的夹道,嘴里喃喃地自言自语:让他们见鬼去吧,他今晚上可要好好乐一下了。当铺的店员说五先令,但是货主坚持要六先令,最后这六先令如数给了他。他喜洋洋地走出当铺,把硬币搭成一小摞夹在大拇指和另外几个指头中间。他穿过人丛,带着满足而得意的心情观看这一片熙熙攘攘,同时派头十足地注视着过路的女职员们。他的鼻子已经闻到了柠檬甜酒袅袅的香气。他一边往前走一边想着用什么词句把傍晚的风波讲给伙伴们听:‎ ‎“就这样,我只是瞅着他——很冷静,你们知道, 再瞅瞅他。跟着我又回过头来瞅瞅他——不慌不忙,你们知道。‘我认为,这样问我不合适吧。’我说。”‎ 诺息•弗林正坐在戴维•伯恩酒店他向来坐的地方。他听完这个故事以后,请法灵腾喝了半杯酒,说这是他听到过的最出色的趣闻。法灵腾回请了一次。不一会,奥海勒闰和派迪•‎ 莱纳德进来,法灵腾把故事向他们又讲了一遍。奥海勒闰请大家喝热麦芽酒,还讲了他在芳斯街凯伦公司怎样顶撞主任的事,但是他承认他的对答不如法灵腾说得机灵。法灵腾听罢,再请大家干一杯。‎ 后来,他们又转到苏格兰酒家,苏格兰酒家关门以后,他们又上玛里根酒店。‎ 他开始咒骂自己缺钱,咒骂自己请了这么多轮酒,尤其是请武打闹剧艺人威泽斯喝的那些威士忌和矿泉水。‎ 威泽斯正露出他的双头肌给大家看,法灵腾也照样挽起袖子。两人同意比一次臂力。比赛开始,威泽斯慢慢把对方的手扳倒在桌上。被这么个毛头小伙子击败,法灵腾又羞又恼,那张紫膛脸更紫了。‎ ‎“不兴把身上的重量压过来。要玩得正派。”他说。‎ ‎“谁不正派?”对方说。‎ ‎“重来,三战两胜。”‎ 比赛重新开始。他们的手和胳膊都使劲地哆嗦。经过好一阵鏖战,威泽斯慢慢又把对方的手按在桌上。观众中轻轻发出一阵喝彩声。站在桌旁观战的一个跑堂涨红了脸,朝胜利者点点头,用一种不懂世故的亲热口气说:‎ ‎“啊!这才是本事!”‎ ‎“你懂得个屁!”法灵腾转向那人,恶狠狠地说,“你插什么嘴?”‎ 他憋了一肚子闷气和报复情绪。他感到丢脸、不满,他甚至不觉得什么醉,而衣袋里只剩了两便士。他诅咒一切。他在办公室里毁了自己的前程,当掉了怀表,花光了钱,却连醉都没醉,还丧失了大力士的名声,两次败给一个毛孩子。‎ 回到家里,他看到灶里的火灭了,使劲儿用手杖揍儿子,“哼,看你下回再让火灭掉!”‎ ‎“哦,爸!”孩子哭喊着,“爸,别打我,我要……我要替您念一遍万福马利亚的祷告……,你要是 不打我……”‎ ‎(选自《都柏林人》,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6分)‎ A.作者怀着极大的同情,运用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塑造了一个底层小人物形象,展现了其生活的艰辛和不幸,有力地抨击了社会的不公。‎ B.法灵腾用表链当了六先令后,“派头十足地注视着过路的女职员们”,这一细节典型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他心存不良、猥琐健忘的精神状态。‎ C.法灵腾不顾自己身份卑微,敢于得罪上司,事后不得不道歉,最后更为自毁前程而沮丧不已,融勇敢和怯懦于一身,人物真实可信。‎ D.奥海勒闰讲自己顶撞主任的事,承认自己的对答不如法灵腾说得机灵,以此来反衬法灵腾口才出众,能言善辩,突出其不被重用的不幸。‎ E.小说最后以儿子的央求作结颇见匠心,说明儿子深知其父屡遭不顺,故以“替您念一遍万福马利亚的祷告”为条件央求父亲不打自己。‎ ‎【答案】BE ‎【考点定位】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要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评价中出现以偏概全、主观片面等问题。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 ‎(2)联系全文,评价法灵腾这一人物。(6分)‎ ‎【答案】一方面,他饱受屈辱和压迫,经济穷困,生活不如意,令人同情;(2分)另一方面他浑浑噩噩,精神状态愚昧麻木,面对屈辱敢怒不敢言,在强者面前懦弱无能,在弱小者面前大施淫威,以酒买醉,自我炫耀,陶醉于精神的胜利之中。(2分)‎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形象的能力。题干问“评价法灵腾这一人物”,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 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 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本题答题时要注意法灵腾既有值得同情的一面,也有应该受到批评的一面。‎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一般从两个方面着手。1.分析人物形象:①关注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②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提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2.刻画人物的手法:①正面、直接描写,如肖像、神态、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等;②对比、衬托或烘托。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或烘托。‎ ‎(3)小说中的对比手法运用得十分成功,请结合文本试作分析。(8分)‎ ‎【答案】①身材魁梧的法灵腾在侏儒上司声色俱厉的训斥面前敢怒不敢言,这是形象高大和内心懦弱的对比;②受到屈辱感到愤怒,当了怀表去酒店喝酒买醉,这是可怜处境和精神麻痹的对比;③当面向上司道歉和事后炫耀自己对上司的“胜利”,这是行动上的失败和精神上的自我陶醉的对比;④还有在强者面前懦弱无能和在弱小者面前蛮横无理的对比。在这些鲜明的对比中,人物性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一个滑稽可笑的小人物跃然纸上。‎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3.【2017届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高三上第二次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0分)‎ 风 语 ‎ 胡 炎 风,卷着梦的香气,一阵一阵,撩得人难受。‎ 村头老杨树下,他蹲着,目光铸在密匝匝的枝叶间。叶片上,昨夜的梦还在跳荡,金光灿灿,晃得人眼晕。抬手捋一把,那叶子全是钱,新崭崭香喷喷,揣进怀里,平素蔫软的腰杆硬是生生挺得笔直。‎ 身前,烟屁股滚了一地。最后一支抽尽,再把烟屁股捡起来,点燃,狠狠地补了几口。‎ 心,也给灼得火烧火燎:这财,别人发得,我怎就发不得?‎ ‎“爹!”进家,他叫。‎ ‎“弄啥?”爹不看他,手里的锤子起起落落,只顾自加固他的锄头。‎ ‎“钱……我得用。”‎ 爹的手停了,翻他一眼:“那是留着给你娶媳妇的。”‎ ‎“媳妇不急,钱急。”他给爹敬支烟。‎ ‎“到底弄啥?”‎ ‎“正事,别问!”他把字咬得很重。‎ 爹不再言语。这是他唯一的儿。儿一贯是老实本分的,他不能不依他。‎ 叔、伯、舅、姑……挨个借了个遍。然后村西的、村东的,南头的、北头的,挨门槛进,讨好的笑,把一张脸都给拉伤了。‎ ‎“就你,也做白日梦?”村人的眼里,满是鄙夷和不屑。‎ 他依旧笑,心里却骂:“狗眼看人低,等着瞧!”‎ 购置设备、联系货商、组织人手……第一批成品终于出炉,没想到,事儿来了。‎ 一块黑转,拍晕了他:“敢跟老子抢生意?”‎ 他摸索着爬起来,捂着流血的后脑勺:“疤哥,我不懂事,您老人家大人大量,抬抬手,给兄弟条生路。”‎ 疤哥叉着腰:“这砖,挨得亏不亏?”‎ ‎“不亏。”‎ ‎“想不想再挨一砖?”‎ ‎“疤哥,您说笑。”‎ ‎“识相点,拜老子的山头,有钱大家赚。”‎ ‎“懂了,疤哥,您是爷。”‎ ‎“好孙子。”疤哥又朝他后脑勺拍了两下,这次不是砖,是手。‎ 有了疤哥,生意竟出奇地红火。‎ 人前人后,便再也不是从前那个“老实蛋子”,好烟潇洒地掷过去,说话便有了十足的底气。‎ 村人的眼光,也把他托了起来。‎ 唯有爹,一张瘦瘦的黑脸平静得像十月的秋空,怎也拧不出个表情。或许在他心中,只有锄头、泥土和庄稼,那是他生命的全部。‎ 这晚,他置了好酒、好菜,硬把爹从牛棚子里拉到餐桌旁。‎ ‎“爹,喝一口解解乏,咱爷儿俩好好说说话。”他捧起酒碗,敬爹。‎ 爹的手沾满泥土,接过碗,却没喝。沉吟一会儿,爹说:“带上酒菜,跟爹走。”‎ 他不知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好拾掇了酒菜,跟着走。‎ 月光下,爹的身影更显瘦削,那是日晒的、风吹的、雨淋的。他不由心痛,日后,是得让爹好好歇歇,可劲享一把清福了。‎ 出村向北,穿过一片树林,半山坡上,是自家的祖坟。‎ 墓碑前,摆好酒菜。爹拉他一把:“给先人跪下。”‎ 四周静得出奇,唯有虫声唧唧。‎ 爹说:“儿呀,当着先人的面,你要说实话。”‎ ‎“嗯。”‎ ‎“你干的,是正经营生吧?”‎ ‎“是……”他低着头,不敢看碑。‎ ‎“那就好,咱家世世代代没啥本事,可都是老实人、正经人,你爷走时跟我说,种好田,养好儿,吃安稳饭是大福。可别辱没了祖宗。”‎ ‎“……”他哑然,心底里被一只手狠狠掏了一把,底气全给掏光了。然而,一阵风吹过,底气一下子又回来了。‎ 订单越来越多,运气来了,山都挡不住。‎ 车买了,楼盖了,漂亮媳妇娶了,四面都是风光。唯有爹,照样耕他的田、犁他的地、侍弄他的庄稼。地是他的命,随他吧。‎ 然而有一日,他从风声里,听到了异样。‎ 风很猛,揪下了叶片上的梦。脊骨一软,腰杆竟再也挺不起了。‎ 两月后,一条新闻充斥大街小巷:全国特大地沟油主犯被判无期徒刑……‎ 这天,荒草历历的祖坟前,爹长跪不起。末了,一头撞在墓碑上。‎ 风,依旧卷着梦的香气,撩着很多汉子的心。一张张焦裂的嘴,吐出一团团墨蓝的烟雾,在风中飘呀飘,飘呀飘……(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叶片上,昨夜的梦还在跳荡”与“风很猛,揪下了叶片上的梦”前后呼应,前者是“他”发财梦的开始,后者暗示“他”发财梦的破灭。‎ B.“身前,烟屁股滚了一地”的描写,暗示“他”当时正在对怎样做地沟油生意做周密的思考,但后面挨砖的情节表明“他”没有把疤哥考虑进去。‎ C.小说的语言十分生动,如“把一张脸都给拉伤了”中的“拉伤”一词运用夸张的手法,把“他”陪着笑到处借钱的情态写得淋漓尽致。‎ D.爹带着“他”到祖坟前询问生意的情节,说明爹知道“他”做非法生意后,希望“他”改邪归正,但爹的这一做法并没有产生作用。‎ E.从“满是鄙夷和不屑”和“村人的眼光也把他托了起来”可以看出,小说中的村人鄙视穷人,巴结有钱人,这加深了小说对人性的揭示。‎ ‎【答案】答A给2分,答C给2分,E给1分;答BD不给分。‎ ‎【解析】B项对“怎样做地沟油生意做周密思考”错误;D项他爹对他做非法生意并不明了;E项鄙视穷人,巴结有钱人说法不准确,村里人未必巴结,也可能是羡慕。‎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此题的选项BDE考核内容,选项AC考核手法。其中BDE理解或分析出现偏差。‎ ‎(2)小说中的“他”有着怎样的人生“三部曲”?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最初,“他”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是个“老实蛋子”。②由于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他”开始 制造并售卖地沟油,依靠这一非法生意,成为村里的风光人物。③违法的“他”受到法律制裁,被判无期 徒刑,“他”要在狱中度过一生。‎ ‎【解析】这是一道概括小说内容的题目,注意根据情节简单的划分结构,然后概括内容。‎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情节概括的题目是小说常见的题目,注意有直接要求概括情节,通过哪些情节塑造人物形象,‎ 人物的心理或情感的变化过程怎样等提问方式,答题时注意分清题干的要求概括的什么情节,是关于哪个 人物的情节。注意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单的段落的划分,重点注意文中表现情感变化的重点词语。‎ ‎(3)“他”做的不是正经生意,这在小说中有多处伏笔,请找出三处。(4分)‎ ‎【答案】①开头部分“他”的心理活动“这财,别人发得,我怎么就发不得?”暗示发这种财是违法的。②父亲问“他”要钱做什么时,“他”只是说“正事”,却不明说,暗示这事见不得人。③“他”的生意由黑社会头子疤哥罩着才能顺 利,暗示“他”的生意是违法的。④在祖坟前,父亲问“他”干的是不 是正经生意,“他”回答父亲时吞吞吐吐,内心不安,暗示他做的不是正经生意。(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注意分析小说的结尾,然后找到前面的照应的部分。‎ ‎【考点定位】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小说的构思或材料的组织主要从叙事方式的选用、叙事的人称的选用,文章的线索,结尾的方式,伏笔、照应的运用,情节设置的波澜,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等角度进行性分析,答题时注意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4)小说最后一段写得极妙,试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最后一段作用的理解。(6分)‎ ‎【答案】①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风,依旧卷着梦的香气”与开头“风卷着梦的香气”相照应,首尾圆合,同时点题“风语”。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一张张焦裂的嘴”,是对小说开头部分“他”抽烟沉思情节的一个补充,完善了开头部分“他”的形象。③深化了小说主旨,结尾部分的描写表明,还有许多汉子禁不住金钱的诱惑,可能坠入犯罪的深渊,能够引发读者的想象和思考。④把写景与写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如“风,依旧卷着梦的香气”,表面是写风在吹,实际是写人在做发财梦。写烟雾在风中飘呀飘,其实是说人对发财有着无限的遐想。‎ ‎【解析】注意从结尾的角度分析作用,主要从人物塑造、情节的展开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小说的解读注意五位一体的原则,即“主题”“环境”“情节”“人物”“标题“五位要同时解读,分析一种要从其余的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分析情节安排的合理性,首先答情节的内容是相辅相成,还是矛盾的对立,然后这些情节在人物的塑造、环境的再现、主旨的表达以及和标题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 ‎4.【2017届山西太原外国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0分)‎ 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朱成玉 ‎ 临终时,祖母颤巍巍地示意我们点上一根儿蜡烛,说要和它一起熄灭。我不知道祖母此举有何深意,只知道那个时候经常停电,而一根蜡烛的价钱是5分硬币。 ‎ 祖母望着蜡烛,眉头舒展,灵光乍现,随即又仿佛一个跋涉了许久的旅人到达了目的地,长舒一口气,卸下所有。 ‎ 祖母没有活过那根蜡烛,先它一步,咽了气。祖母的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酒窝像一朵莲花。她奋力伸出手去,骨瘦如柴的手,指着我们。像菩萨的手,伸到我们中间。‎ 祖母去了,电却来了,电灯照亮所有人的忧伤,却再也照不亮祖母的前额。‎ 父亲吹灭了蜡烛,说:“留着这根蜡烛,等出灵的时候,点着它,给你奶奶在那边照个亮儿。那边太黑了。”‎ 那边是哪边?父亲又没去过,怎么就知道那边是黑的?年少的我满是疑惑,可是看着一张张因为悲伤而严肃异常的脸,我又不敢问太多。 ‎ 父亲似乎看出我的疑惑,接着说:“你奶奶这一辈子苦啊,在晦暗的地方待得时间太长了。” ‎ 祖父和祖母结婚几年后便当了兵,然后杳无音讯,祖母一生没有再嫁,独自一人养大父亲和叔叔。因为祖父当的是国民党兵,所以“文革”的时候祖母免不了受了很多红卫兵的“声讨”。祖母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如她那苦命的村庄,终日沉默,一言不发。 ‎ 她在村庄里扎下根去,哪都不去。她说就算临死前最后一刻,也要等着祖父,她就那么执拗地信着,祖父还活着。 ‎ 那段日子,祖母常常去当铺。从最开始的手镯,到后来的银饰,甚至她最割舍不下的香炉,银制的烟袋锅,都一一典当出去,只是为了让她的孩子们不挨饿。为了孩子,她把自己的家当典当得干干净净,只剩一副嶙峋的瘦骨。 ‎ 老了,本想着该享享清福,却不想又得了重疾。‎ 祖母卧床不起,躺在床上,谁都可以推开她的门进去,看她躺在床上的狼狈样子。‎ ‎“离远点,我身上臭!”她老人家总是这样对我们说。‎ 祖母是个极其干净的人,大家闺秀,年轻时候有洁癖,她的床,别人坐过之后,她都要重新洗一遍。可是她老了,病了。她所有的器官都坏了,功能丧失,不得不由家人为她擦洗身体。每当这时候,她会像疯子一样发火,有时候会像小孩一样哭。一生的尊严和坚守,噼里啪啦全毁了。‎ 最难熬的是夜晚。一切都停了下来,唯独疼痛,还在漫无边际地爬。‎ 祖母在黑暗中,忍着疼痛,她的手紧紧攥着,她的嘴紧紧咬着被子,她不喊叫,她心疼她的儿孙,不想让自己的喊叫惊醒了我们。‎ 祖母在黑暗中,被疼痛戳醒,就那么睁着眼睛,我想,她的脑海中定是一遍一遍地播放着往日时光,这岁月的皮影戏,终于要演到最后一幕。‎ 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祖母在黑暗里对抗疼痛的方式,竟然是给我们一颗颗地嗑着瓜子,早上醒来,她的枕头边儿上堆满了很大的一堆瓜子瓤。只有早晨这会儿,她才能睡一会儿,我们轻手轻脚,从她的枕头边搬走一座山,尽量不弄出一点儿声响来。‎ 想起父亲说的话,祖母更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里,而她并没有因此消沉,照样带领我们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说白了,祖母是一个可以驾驭苦难的人,这苦难的烈马,一旦驯服,可以驮一个人奔往幸福。‎ 在黑暗里又怎样?那就去做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这是祖母的哲学。‎ 祖母大限将至,在那幽深的黑夜里,尚且咬牙活着,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挥霍生命?‎ 终于知道祖母为何在临终前执意要点上一根蜡烛,她是需要这根蜡烛为她送行。她不想,临死前的最后一刻,都是黑暗的啊!‎ 现在想想,祖母临终的眼里,一定是看到了祖父,嘴边才绽开了一朵莲花。‎ 想起祖母的这个夜里,我把灯关上,点燃一支蜡烛。倾听黑暗的蜡烛,时而被风吹熄,时而被风吹亮。夜里的云朵在窗玻璃上颤抖着,想借点光亮取暖,捎带着擦亮了属于思念的天空。忽明忽暗的蜡烛,是奄奄一息的祖母,为了祖父和她的孩子们,咯尽了最后一滴血。‎ ‎ (摘编自2015年11月《思维与智慧》)‎ ‎(1)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我”父亲因担心“那边太黑”而要等出灵的时候再点着蜡烛,以便为“我”奶奶照个亮儿,这说明父亲是一个迷信、愚昧的人。‎ B.祖母“望着蜡烛,眉头舒展”的情节与葛朗台临死前抢夺十字架的情节,可谓异曲同工,都反映了主人公心为物役、难舍俗世的性格。‎ C.小说以“我”把灯关上,点燃蜡烛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祖母临终时要求点燃蜡烛,而且还引发读者思考,颇具匠心。‎ D.小说巧妙使用夸张、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不仅使主旨更突出,形象更鲜明,而且也使小说语言呈现出哀伤舒缓的特点。‎ E.作者借祖母的故事,向我们传达了要珍惜生命的人生感悟和莫惧黑暗,要追求光明的人生哲思,这是作品的独到之处。‎ ‎【答案】答C给2分,答E给2分,答D给1分;答AB不给分。‎ ‎【解析】A项,父亲要求出灵时点燃蜡烛,说明父亲理解“我”的奶奶,并不能说明父亲是迷信、愚昧的;B项,二者性格不同;D项,应为“哀而不伤”的特点。‎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此题的选项ABE考核内容,选项CD考核手法。其中ABD理解或分析出现偏差。‎ ‎(2) 作品是怎样叙述祖母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②以“蜡烛”为切入点,引入祖母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 趣;③通过回忆的形式,以“我”之口叙述祖母的经历, 使叙事更加集中;④情景描写与“我”的讲述相结合,赋予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 ‎【解析】注意人称的选取,切入点的选择和情节结合的方式,注意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解释。‎ ‎【考点定位】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小说的构思或材料的组织主要从叙事方式的选用、叙事的人称的选用,文章的线索,结尾的方式,伏笔、照应的运用,情节设置的波澜,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等角度进行性分析,答题时注意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3) 小说在刻画祖母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4分) ‎ ‎【答案】①坚忍、顽强:独自忍受生活之苦,支撑一个家。②自尊、好强:不愿意别人为地擦洗身体。‎ ‎③仁爱、要强:心疼儿孙,忍痛不叫。④勤劳能干:虽然生活在黑暗里,照样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 ‎【考点定位】‎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坚忍、顽强”“自尊、好强”“仁爱、要强”和“勤劳能干”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4)小说以“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为题,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题目使用拟人手法,新颖别致,吸引读者;②隐喻和象征:通过蜡烛照亮黑暗,“时而被风吹熄,时而被风吹亮”等特点来隐喻和象征祖母多灾多难而又为家人奉献一生的命运,使祖母这一形象更加立体逼真;③寄托作者情感: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对祖母的怀念、感激和敬佩之情;④深化主题:借助蜡烛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与生活的哲学思考,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解析】注意从情节的推进,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旨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还要注意特殊的手法。‎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 ‎5.【2017届陕西西安一中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0分)‎ 垃圾人 谢初勤 老余的老家在贵州山区,因为看着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老余才会举家来到沿海讨生计。说是举家,也就他夫妇俩,加上一个年刚五岁的小儿子。‎ 其实,老余只不过就四十出头,只是长年在地里干活,身上的“水气”早叫干渴的土地给吸完了,人,也就显得黑瘦。‎ 老余到了这个地方,连续找了几家厂,可是,人家刚跟他打个照面,就皱起眉头朝他直挥手。后来,老余就带着老婆、儿子,踏着他那辆只剩下三个轮胎和一只后架的车子,到处捡拾破烂。‎ 有一次,一家人捡了满满一车东西,老余在高兴之余,还唱起了小曲。当然,老余一高兴,老婆和儿子也跟着乐呵呵。这时,他们一家听到了头顶一阵巨大的轰鸣声。儿子最先抬头一看,哦,好大的一个东西,银白银白的,两只翅膀大得像那些工厂的大门!那时,一家人都给眼前这种景象震住了,呆呆地盯着那个大东西远远地歇在一大片空阔的水泥地上。‎ 那是……一只大鸟。儿子惊骇之余,半天才说出话来。‎ 不。那是飞机。老余纠正着儿子的说法。那是一种只在天上飞翔的机器,所以叫、作飞机。‎ 那,飞机是用什么做的?儿子又问。‎ 铁。用铁做的。老余肯定地说。‎ 儿子听了,点点头,大声说,是不是用我们这种铁做的?说着,他把三轮车壁的铁皮打得咣咣响。‎ 望着儿子这种天真执着的样子,老余开心地笑着。这小子,就爱打破砂锅问到底!‎ 经过了这一次,以后,每回路过这里,儿子总是会叫他停一停,后来,不用儿子提醒,老余到这儿都会让车子停一会儿。当然,每一回,儿子看了飞机,都会问出一些问题,比如说飞机为什么能飞,比如说飞机是吃什么长这么大的等等。对于儿子的问题,老余能答则答,有一些自己实在不懂的,他也能编出一个似是而非的答案。老余就是喜欢儿子这副样子,儿子能够这样问他,说明这小家伙聪明嘛,爱动脑筋嘛。因此,儿子在问他话的时候,老余感觉到自己的生活原来是充满阳光,充满希望的。【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老余对儿子是满怀信心的,他的下一代,一定能活出个人样,而不是像他这样低三下四地去看人眼色,捡破烂收垃圾。‎ 过了年,他就把儿子送进了当地一家幼儿园。可是,没几天,儿子就吵着说他不去幼儿园了,一打听,老余才知道带孩子的老师都是讲本地话。儿子在那里边,听不懂,玩不成,简直就是在受罪。‎ 不读就不读吧。老余心里想,再过一两年吧!再过一两年就把他送回家乡念小学。一定……‎ 有一次,老余一家路过飞机场时,正赶上飞机起飞,儿子高兴得欢蹦乱跳,一双小脚把三轮车板踏得咣咣响。飞机过后,儿子还呆呆地盯着那个方向。老余唤了儿子一声。儿子这时转过头来,大声地对老余说,爸爸,我长大了,也要开飞机!说着,儿子就张开双臂,做出了一个飞机的样子。‎ 老余一愣,随即兴奋了,他呵呵地笑着:行啊,小子!有志气!开飞机呢。那老爸就等着享福。‎ 儿子又说,等我开上了飞机,我就带着你和阿妈两人去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一个没有人捡破烂的地方,我们可以用飞机拉很多很多的破烂回来,就不用爸爸再和那些人争了。‎ 儿子得意扬扬地说完,以为老爸总是要像平时一样夸奖他两句。谁知,老余一听,脸色就阴得可以挤出水来。一会儿,突然高高地扬起手掌,“啪”地给那小子的屁股来上重重的一下!‎ 儿子没提防挨了这么一下子,他眼巴巴地望着车上的爸爸,就像看着一个陌生人一样,委屈地哭了起来。他的哭声在空旷无人的大路上传得很远,很亮……‎ 老余的老婆坐在车上,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看看那个,她还搞不懂他们爷儿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选自《2011中国微型小说年选》,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6分)‎ A.题目“垃圾人”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也表现出了这个沿海城市本地居民对像老余这一类人的态度,深刻揭示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不受尊重的社会现象。‎ B.“哦,好大的一个东西,银白银白的,两只翅膀大得像那些工厂的大门”一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老余一家对都市生活的向往。‎ C.送儿子去幼儿园这一情节,反映了老余希望儿子通过接受城里的教育,“活出个人样”。当儿子不能融入当地生活时,老余并未试图改变,而寄希望于未来。‎ D.老余的儿子天真可爱,聪明好学,他开飞机拉破烂的理想真实而感人地表现出一个五岁的孩子对父母的爱。但老余不仅不理解他的理想,还强制改变他的理想。‎ E.本篇语言质朴生动,多用短句,充满生活气息,如“行啊,小子!有志气!开飞机呢”,运用短句,既生动地写出了老余的兴奋之情,又贴合人物身份。‎ ‎【答案】答C给2分,答E给2分,答D给1分。答A B不给分。‎ ‎【解析】A项“深刻揭示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不受尊重的社会现象”非小说主旨;B项“形象地写出了老余一家对都市生活的向往”理解有误;D项“还强制改变他的理想”无中生有。‎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此题的选项B.D就是文本内容表述不当。因为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同的人可能会读出不同的的内容,因此在命制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2)老余听了儿子的理想后,为什么先是“脸色就阴得可以挤出水来”,一会儿,又“给那小子的屁股来 上重重的一下”?试结合全文加以分析。(6分)‎ ‎【答案】儿子是老余生活的希望。他希望儿子能活出个样,而不是像他这样低三下四地去捡破烂收垃圾;儿子开飞机拉破烂的理想,其实是延续老余现在的生活,这与老余对儿子的期望形成了巨大的落差,所以老余一听,“脸色就阴得可以挤出水来”。“一会儿”反映了老余内心的矛盾与无助,“重重的一下”则体现了老余内心的不甘。‎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句子的含义注意表层和深层之分。把语句放回原文,结合上下文。首先要注意从本句入手,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其次要注意分析对本句的语法分析,了解本句的主干与枝叶成分,尤其要注意枝叶部分。第三要注意本句子与上下文的句子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句子间的相互关系有:指代(复指)、总分(分总)、说明、扩展(含阐述、解说)、比较、呼应等。如果是复句,其一般强调的重点是后半部分,那么就应该在此处着重揣摩。如本题儿子开飞机拉破烂的理想,其实是延续老余现在的生活,这与老余对儿子的期望形成了巨大的落差,所以老余一听,“脸色就阴得可以挤出水来”。‎ ‎(3)小说以“飞机”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8分)‎ ‎【答案】①飞机是行文的线索,可以使故事的情节更加集中紧凑。②飞机是理想的寄托,与老余一家的生活形成巨大反差,给老余一家带来了希望。③飞机是城市文明、富足生活的象征,儿子开飞机捡垃圾的理想,使老余的生活希望破灭,深化了主题。‎ ‎【解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首先立足文本分析以“飞机”为中心的好处,主要结合情节发展、人物塑造、主旨表达等方面分析。‎ ‎【考点定位】分析文章结构,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对语句内涵的挖掘,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理解“飞机”的本义和比喻义。飞机是理想的寄托,与老余一家的生活形成巨大反差,给老余一家带来了希望。飞机是城市文明、富足生活的象征。‎ ‎6.【2017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三上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0分)‎ 告别语 铁凝 这是二楼闲置的一间客房,窗子朝北,窗外是邻居的前院。朱丽每次来舅舅家,都住这间。  ‎ 前几次,朱丽没怎么留意这个房间。她常常一大早就出门购物,客房只是她睡觉和存放购物收获之处,每次离开时,壁橱里都堆着一些被她遗弃的装衣服的纸袋子。北京的舅舅对朱丽很疼爱,总是给她一些钱买东西。但在她眼里,舅舅是个趣味狭窄的人,舅舅的房子太大,舅舅的语汇太少。  ‎ 朱丽留意起客房,是这次为逃婚而来舅舅家之后。携了这样的事情来投亲,朱丽沮丧又难为情,哪儿都不去,关了手机,也不见人,整天在客房躺着。‎ 一日,喧闹的声音从窗外的院子传来,异常清晰。二楼的这间客房,似乎格外便于收集声音。从前她怎么没有发现?‎ 像是主人出来送客,一些男人、女人的寒暄,还有主人对孩子的提醒:“小宝,和叔叔、阿姨说再见!”之后是短促的安静,大人们都在等候这位“小宝”的“再见”,可是,迟迟没有听见孩子发出的告别之声。‎ 一连许多天,邻居的院子总是很热闹。那句她已经熟悉了的提醒句源源不断飘进窗口:“小宝,和叔叔、阿姨说再见!”或者“小宝,和爷爷、奶奶说再见!”然后照例是短暂的安静。她看见的小宝,要么听而不闻地摆弄一辆遥控越野吉普车,要么跑向草坪,爬上那只摇椅摇着自己……‎ 朱丽一边觉得这小宝不懂礼貌,一边感叹做个孩子也挺不容易,非得随着父母对那些他根本不认识的大人说“再见”。她由小宝想到自己,和自己那场没结成的婚。在婚礼上,朱丽突然看见特地打扮一新的母亲下眼眶似有淤血。她紧盯住母亲,在心里说服自己那不过是岁月累积起来的错觉,父亲和母亲早已离婚,怎会再殴打母亲呢?可她还是不顾一切地跑了,就像逃离一场她以为会到来的如母亲般的命运,连个“再见”也没对大家说,连个招呼也没跟与自己相恋多年、对自己关怀备至的新郎打。‎ 每次想到这里,朱丽就赶紧打断思路,好像若不打断,她已知的各种谴责便立刻潮水般向她涌来。她对付不了这些,如同她不能担当一场婚礼。‎ 初夏过去,暑天袭来。‎ 一个下午,朱丽迷迷糊糊之中,窗外的声音再一次飘进房间。她又听见早已熟悉的提示:“小宝,和叔叔、阿姨说再见!小宝,和露露说再见!”‎ 朱丽继续迷糊,兼听那必然到来的短促的安静。她果然“听”见了那短促的安静,之后是主人、客人寒暄着告别,杂以孩子们稚嫩的嘁嘁喳喳。接着她耳边突然响起一声清脆的童音:“再见!”那童音分明是小宝的。‎ 所有人都听见了这声“再见”,这是个宝贵的时刻,犹如盲人睁眼,哑人发声。‎ ‎“再见!”小宝说。‎ ‎“再见!”另一个童音呼应着。‎ 朱丽迅速从床上爬起来赶往窗口,像是怕错过什么,又以为是听错了什么。她看见门廊下站着小宝和家中大人,另外一对男女,正领着一个身穿印花连衣裙的小女孩往院子门口走。‎ 这前所未有的“再见”之声原来是两个孩子之间的道别,与他人的引导无关。‎ ‎“再见!”小宝放大了声音,有点扯着嗓子。‎ ‎“再见!”露露站住不走了,也有点扯着嗓子。‎ ‎“再——见!”小宝拖着长声跺起脚来,仿佛对“再见”这个词不依不饶。‎ ‎“再——见!”露露也拖起长声,像是要迈步跑向小宝。两人无休无止地“再见”起来,好似耍贫嘴,逗乐子,“人来疯”。‎ 小宝更激烈地踩着脚,弯下腰,拼尽全力高喊着“再见,再见,……”他顽强地、势不可当地向露露表达着再见的意愿。到后来,憋红了小脸,捯着气,以至于那“再见”声变得哆哆嗦嗦,听上去就像是“再哎哎哎哎见!再哎哎哎哎见!”‎ 这实在不像耍贫嘴,逗乐子,“人来疯”。‎ 那像是欢欣和绝望情绪的一种混合,激烈而壮观。像冰河在春日太阳的照耀下突然融化,“嘎啦啦”地迸裂着自己,撕开着自己。叫人觉着,生活其实是从“再见”开始的,当小宝和露露那么急赤白脸地用“再见”告别时,生活才真正走进他们的生命。‎ 朱丽退后一步,让窗帘挡住自己,犹如挡住了某种冲动。‎ 她站在房间的穿衣镜前看自己,脸色苍白,缺少血色的嘴唇含混地嚅动了几下,仿佛在练习一个忘却已久的老词。她发现,自己对“再见”这个词从来都是漠然的,不管对一座房子,还是对一个亲人。一种对自己的陌生的疑惧陡然从心中升腾起来,她环顾这房间,伴着窗外那声声不断的“再哎哎哎哎见”,琢磨着,现在最该做的,是不是应该把关掉了那么多天的手机打开呢? (有刪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舅舅是个趣味狭窄的人,所以,尽管之前来北京多次,朱丽对舅舅和他家的客房也没有太深印象,不曾发现二楼的客房格外便于收集声音。‎ B.小宝告别露露时的热情与告别大人时的漠然构成鲜明对比,他和露露此起彼伏的“再见”声,看似耍贫嘴、逗乐子,实则是他们对相见的欢欣和不能相见的绝望的激烈表达。‎ C.“犹如盲人睁眼,哑人发声”,生动写出了小宝那一声“再见”的难得和宝贵;而“迅速”“赶往”等词语,形象表现了朱丽第一次听到小宝说“再见”时的意外。‎ D.大人苦口婆心地劝说小宝与他根本不认识的人说“再见”,小宝始终不愿合作,充分暴露了世故的“大人”和率性的“孩子”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E.小说中的“客房”,既是故事发生的环境,也是“朱丽”和“小宝”两条叙述线索的交汇点。对“客房”的描写,不仅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也使小说结构更加紧凑。‎ ‎【答案】CE ‎【考点定位】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小说的三要素把握小说的故事梗概,比如有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主要情节是什么,写了谁干什么事,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主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方式,是正面还是侧面,选项中如有误涉及这些方面,就应该到文中找一找,看是否有这种描写方式,以及对这些描写方式的分析是否有问题;有无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又什么作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A项是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B项是对人物情感的分析,D两项是对小说情节的分析。‎ ‎(2)小说中的朱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以自我为中心(不懂事)。对房子、亲人都很少说“再见”,凡事只顾及自身感受,不考虑他人;‎ 离开舅舅家时还将一些装衣服的纸袋子遗弃在壁橱里;爱乱花钱,每次到舅舅家后,都大量购物。②消极 逃避,不负责任。走不出父母失败的婚姻给自己带来的阴影,害怕遭逢母亲般的命运,不敢担当婚礼,不 顾一切地逃跑,关闭手机,对母亲、新郎、亲朋都是极不负责任的。③能自我反省。为逃婚行为而心怀愧 疚;能从“小宝”不愿与客人告别到主动与客人告别的偶然变化中自我反省,琢磨着要打开手机。④爱面 子。逃婚来到舅舅家后,感到难为情,哪儿也不去。⑤容易冲动,不冷静。婚礼上,没有给任何人打招呼,‎ 就不顾一切地逃跑了。‎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对人物形象性格的分析,一般来说,本题属于简单题,结合文本,从内容加形式作答即可,‎ 分点作答,把人物的多侧面、复杂性写出即可,注意作答时的全面性。解答本题需要对文本进行分层次阅 读,并筛选信息。‎ ‎(3)小说以“是不是应该把关掉了那么多天的手机打开呢?”结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答案】①含蓄地写出朱丽的醒悟,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②呼应上文“关了手机”的情节,并照应“朱丽退后一步,让窗帘挡住自己,犹如挡住了某种冲动”,使情节完整、合理。③暗示了小说主题:朱丽在两个孩子的启发下,对于怎样对待他人、怎样与人交流有了新的认识。④小说戛然而止,把朱丽将要做什么事,留给读者去想象和思考,言有尽而意无穷。‎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从人物形象、结构、主题三方面思考,对文本相关信息进行分析。这句话是人物的心理活动,文章至此戛然而止。它对人物形象的突出有什么作用?它是否同上文的什么地方有所照应?它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戛然而止的目的又是什么?想想这些问题,答案就出来了。‎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此题是考查结尾的作用。解答此题,可以从情节、人物和主题方向进行分析。情节上要抓住伏笔和照应;人物上要抓住对比和衬托;主题上要抓住对作品主题的分析。作答时几点谨记:分点作答,标明序号;内容结合形式,内容、手法点明确;能多些不少写。‎ ‎(4)你是否赞同“生活其实是从‘再见’开始的”这种说法?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由。(6分)‎ ‎【答案】观点一:同意。理由:①文中的“小宝”用“再见”告别时,生活才真正走进他的生命。“小宝”从对客人毫不在意、一心沉浸于自己的世界,到向客人打招呼、说“再见”,意味着一个孩子迈出了走向外部世界的步伐,真诚地向外部世界打开一扇心灵之窗。②朱丽通过对一个孩子成长变化的偶然发现,反省自己对“再见”一词的漠然,醒悟后有了打开手机的想法,要与外界联系,回到她真正的“生活”。一个从婚礼上逃出来的、不顾及亲人朋友的感受、只沉浸在自我世界中的女孩,看到了自己以外的世界,并决定积极面对。③能发自肺腑地对亲人、朋友,甚至房子说“再见”,其实是一个人在生活中对自身被忽略的情感世界的发现,也是尊重他人、关注外部世界的一种表现。观点二:不同意。理由:①生活是从真诚的交流开始的。“小宝”的“再见”建立在与露露有共同语言、彼此间交流玩耍的基础上,所以露露离开时,小宝才会依依不舍,想要与对方再次相见,他们的生活开始于两人的真诚交流。②生活是从勇敢面对开始的。朱丽逃婚是惧怕自己的婚姻生活像母亲那样不幸,对婚姻的逃避其实是对未来生活的逃避,后来,小宝对待客人态度的转变影响了她,使她想要面对生活。③生活是从自我反省、自我觉醒开始的。朱丽的转变虽然受到了小宝行为的启发,但更重要的是她藏身客房时对自我行为的反省,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思考。‎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解答此题,要紧紧围绕小说全文内容、人物形象及主题思想作答。关键在于要弄懂小说中“生活其实是从‘再见’开始的”这句话的含义,首先表明观点,旗帜鲜明,再次说明理由,作答时几点谨记:分点作答,标明序号;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言之有理,要点清晰。‎ ‎7.【2017届江苏苏州市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20分)‎ 从头再来 埃特加·凯雷特 (以色列)‎ 我有个好父亲。我知道自己很幸运,不是每个人都有个好父亲的。上周,我陪他去医院做一个很常规的检查,医生告诉我,他要死了。他所患口咽癌已到晚期,无法治愈了。几年前,癌症已降临在我父亲身上。那时医生们是乐观的,而父亲的确击败了疾病。‎ 医生们说有几种选择:我们什么也不做,我父亲会在几周后死去;父亲可以接受化疗,如果起作用的话,能多给他几个月的生命;父亲也可以接受放疗,不过很可能它带给父亲的伤害要大于助益;或者可以通过手术,把父亲的舌头和喉咙摘除掉——那是个复杂的耗时将超过10个小时的手术,而考虑到父亲年事已高,医生们认为这不是个可行的选择。不过父亲喜欢这个主意。“在我这个年纪,我不再需要一条舌头啦,只要头上有眼睛、心脏在跳动就行了。最糟糕的情况不过是不能亲口说出你有多漂亮了,而是得把它写下来。”‎ 医生脸红了。“如果手术成功,你不光是不能说话,还要面临手术创伤。”她说,“还要遭受痛苦和进行康复治疗。这可是对你生活质量的一次巨大打击。”‎ ‎“我热爱生活,”父亲给了她一个固执的笑容,①“如果生活质量好,那最好不过;如果不好,那就不好呗。我没那么挑剔。”‎ 在我们从医院回家的出租车里,父亲抓着我的手,好像我回到了5岁。我们准备穿过一条繁忙的街道。他兴奋地谈着各种治疗方案,就像一个企业家谈论各种新的商业机遇。他一边抚摸着我的手,一边十分认真地说,“我喜欢在事情到谷底时做决定。现在的情况太恶劣了,我只能向前看:做化疗,我没多久就完蛋;做放疗,我的下巴全烂光;每个人都确定我在手术中活不下来,因为我已经84岁了。”‎ ‎“我知道。”我说。我确实知道。‎ 我7岁的时候,我们搬家。我们的新居与旧公寓在同一条街上,我们都很爱旧公寓,但父亲坚持要我们搬去一个更宽敞的地方。“二战”期间,我父亲和他的父母,还有其他一些人,在波兰小镇的一个地洞里藏了将近600天。洞太小了,他们不能在里面站着或躺下,只能坐着。当苏联人解放了那个地方,军人们不得不把我父亲和祖父母架出来,因为他们已经动不了了,他们的肌肉已经萎缩。父亲在洞里度过的时光让他对隐私很敏感。事实上,哥哥、姐姐和我在同一个房间里长大让他抓狂。他想让我们搬去一个每人都有自己房间的公寓。我们小孩其实喜欢共住一间房,不过当父亲打定了主意时,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搬离前几周的一个周六,他带我们去看新公寓。公寓虽然已经竣工,但还没人入住。父亲带我们进了电梯,那幢楼是那个街区唯一一幢有电梯的建筑物,电梯短短的上升过程令我们震颤。到了5楼,父亲打开了新公寓坚固的大门,开始向我们展示房间。先是儿童房,再是主卧,最后是客厅和超大的阳台。视野太美了,我们每个人,尤其是父亲,在将成为我们新家的神奇宫殿中狂喜不已。‎ ‎“你们见过这样的景色吗?”他抱着母亲,指着从客厅窗户可以望见的绿色小山。‎ ‎“没见过。”母亲勉强回答。‎ ‎“那你为什么板着一张苦瓜脸?”父亲问。‎ ‎“因为地上没铺瓷砖啊。”母亲低声咕哝着,低头看看我们脚下的尘土和裸露在外的金属管。直到这时我才和哥哥姐姐一起低头,看到母亲所看到的景象。我的意思是,在这之前我们都已发现没铺瓷砖,但是由于父亲的兴奋和热情,我们都没太在意这个事实。父亲现在也朝下看了。‎ ‎“抱歉,”他说,“我已经没有多余的钱了。”‎ ‎“在我们搬过来后,我是要铺瓷砖的,”母亲用她最平常的口气说,“我知道如何擦瓷砖,而不是沙子。”‎ ‎“好了,好了,”父亲说,“如果你不再抱怨这个,让我安静一会儿的话,我就考虑考虑这个问题。你懂的,是吧?”母亲毫无把握地点点头。电梯下行的时候,欢乐气氛少了许多。‎ 当我们几周后搬进新公寓时,地面全铺上了瓷砖,每个房间一种颜色。在20世纪70年代前期的以色列,只有一种颜色——芝麻色的瓷砖,而我们公寓的彩色瓷砖——红色、黑色、棕色,与我们曾见过的任何瓷砖都不同。‎ ‎“看见了吗?”父亲自豪地吻着母亲的额头,“我说过我会考虑这事的。”‎ 只过了一个月,我们就发现了他是怎么办到的。那天当我一个人在家洗澡时,一个灰色头发、穿着领尖有纽扣的白衬衫的男人带着一对年轻情侣进了浴室。“这些是我们的‘火山红’瓷砖,直接进口自意大利。”他指着地上的瓷砖说。‎ 那天吃晚饭的时候,我告诉大家发生了什么事,父亲这才揭开了他的秘密。由于他没钱买瓷砖,他就和瓷砖公司达成了交易:他们免费提供瓷砖给我们,而父亲让他们把我们的公寓当作样板房。‎ 出租车已经到了我父母现在住的大楼楼下,当我们下车时,父亲依然握着我的手。②“我就喜欢在这种情况下做决定,当没有什么可以失去时,怎样都是赚了。”他重复道。当我们打开公寓的门,扑面而来的是愉快、熟悉的气息,十数种颜色的瓷砖,以及唯一的强有力的希望。也许这一次,生活和父亲也会令我们惊讶不已地达成另一个意想不到的交易。‎ ‎(2016年8月第15期《读者》,有删改。)‎ ‎(1)文章主要写了父亲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4分)‎ ‎【答案】患癌晚期选择摘除;坚持换新居;新公寓铺彩砖;二战躲洞内。‎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文章的结构和选材组材特点。这类题目可以从以下角度分析: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 顺序构思全文的;从文章的写作目的、要表达的中心入手,看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择材料,选择了哪些 材料来突出中心或吸引读者的;将这些材料归类,看这些材料可以分为几个方面,并概括出每个方面的内 容。据此也就可以得出题目的答案了。‎ ‎(2)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父亲怎样的精神面貌?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第一处,向医生笑谈对生活的态度,表现出他坦然接受现实,豁达的人生态度(2分);第二处,‎ 向我重复强调谷底做决定的好处,表现他的果敢乐观(无畏)(2分)。‎ ‎【解析】第一句话是父亲与医生讨论治疗方案时说的,说话时父亲脸上带着“固执的笑”,从“好”与“不 好”两个方面表明了父亲对手术的态度,无论是“好”还是“不好”父亲都会坦然接受,表现出父亲的豁 达与乐观。第二句话是父亲与“我”的交谈,父亲说“就喜欢在这种情况下做决定”,表明父亲了解自己的 状况,“当没有什么可以失去时,怎样都是赚了”则是解释前一句的“这种情况下”做决定的好处,体现出 一种人生的智慧。再次表现出父亲的乐观与果断坚毅。‎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对作品中人物语言的鉴赏。作品中的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 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作用在于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本题所考查的两个画线句子都是 主人公的语言,两次说话都是在围绕手术方案,只不过第一次是面对医生,第二次是面对自己的孩子。分 析时可抓住画线句子中的关键词,考虑说话人说话的话说对象、说话时的表情动作来分析说话人的性格特 点,精神状态就可以了。‎ ‎(3)文中多处运用了插叙,请说明插叙7岁搬家这一情节的作用。(4分)‎ ‎【答案】一是结构上:补充说明,与“我确实知道”父亲“喜欢在事情到谷底时做决定”相照应(2分);使情节更加曲折严密。一是内容上:丰富内容,使父亲形象更加丰满;更能突出父亲无所畏惧的性格特征;凸显人生绝处逢生、从头再来的主旨。‎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小说的结构手法和表达方式,重点考查插叙的作用,解答时可首先思考,一般情况下,插叙有哪些作用,然后找到题目所考查的插叙段落,分析该段落与文章整体情节和上下文、人物性格和文章主旨的关系,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其作用。一般情况下,小说中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4)请探究文章结尾“也许这一次,生活和父亲也会令我们惊讶不已地达成另一个意想不到的交易”的丰富意蕴。(6分)‎ ‎【答案】陈述事实,表达愿望。明知道父亲没有多大希望,任然希望父亲能像过去的决断一样,手术成功 ‎(2分);对父亲无所畏惧、从头再来精神的赞叹(2分);生活常常会陷入绝境,只有无所畏惧,果敢面对,‎ 才能迎来转机(2分)。‎ ‎【解析】从文章前四段来看,父亲的病已经到了晚期,治愈希望渺茫,“也许”表达出“我”的希望,希望 父亲能像搬新家、铺地砖一样绝处逢生。而“惊讶不已”“意想不到”‎ ‎,既是对未来的期望,也是对过去父 亲经历的赞叹。联系文章标题,从表达主旨的角度思考,这句话蕴含着生活哲理,那就是遇到困境不要退 缩,只有敢于“在事情到谷底时做决定”,勇敢面对,才能有转机。‎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常见的命题形式为: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意;‎ 从文中看,某句指的是什么意思;依据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话的意思。一般的解题思路是:对内涵比 较丰富的语句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进行分析,答题步骤:抓关键词——上下勾连;对使用特殊表 现手法的语句,就要抓住它使用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答题步骤:还原手法+作用+情感(把握修辞——‎ 由表及里);对结构复杂的句子,对句子每一部分都要给以解释,答题步骤:复杂句子简单化+写关键解析 ‎+作用+情感。‎ ‎8.【2017届重庆一中高三上10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0分)‎ 我讲最后一个故事 裘山山 不知是谁提议的,每人讲一个故事。‎ 当这个提议摆上桌面时,桌面上的八个人都已经喝得差不多了。‎ 简班长叫简单,如今早已是简处长了。他醉意浓浓的说,我可是天天看报的,大小报都看,从上班看到下班,谁要剽窃报上的现成故事,我马上就能知道,罚他喝酒!‎ 大家一个个说着自己的故事,引来一阵阵笑声。简单说,严亮,你讲讲吧,让我们也了解了解你。他一边说一边看着米晓岚。米晓岚若无其事的样子,但看的出,她的心里并不轻松。‎ 严亮和米晓岚上高中时就挺要好的,上大学后依然情深意长。没想到严亮从军医大毕业后,一下分进了西藏。两人就此分手了。‎ 孙家杰见严亮还是不讲,就说,这样吧……‎ 没等他说完,张平均自顾自地说,有一天晚上我和几个朋友在自己的酒楼喝酒,喝高兴了,就站起来大声宣布,今晚所有的客人都免单!这下可好,欢声雷动,夸我是个豪爽的老板……‎ 严亮说,比起你们讲的那些事,我的生活实在是太平淡了,我们团驻守的那个地方,叫察隅,海拔跟成都差不多,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绿色,还有花。‎ 米晓岚插话说,察隅怎么会和成都海拔一样呢?差得太远了。‎ 严亮看她一眼说,你怎么知道?‎ 这是他们俩今晚第一次搭话。严亮说,当然,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我们那儿有一种毒蚊子,它只要在你手上叮一下,你整条胳膊都会肿,半个月才能好。有一天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蝎子煮熟了吃就可以消毒,要是生吃会不会好些呢?我就决定试试。‎ 简班长说,你小子胆子还挺大。他注意到,米晓岚也抬起头来,有些担心地看着严亮。‎ 严亮笑笑说,我找来一个卫生员,让他观察我的情况。结果吃下去后,没有任何中毒反应。我这才大胆地用到临床上,当天就能止疼止痒,三天就能消肿。把我们团长高兴的,给我记了一功。‎ 张平均说,你应该申请专利。孙家杰说,至少写篇学术论文发表一下。林月白说,你们就知道这些名啊利的。严亮,我想告诉你,我为有你这样的同学感到骄傲。‎ 李峻和苗娜同时学舌道:我也骄傲。‎ 严亮不好意思地说,别拿我开心了。你们肯定觉得我讲的这个故事没意思。‎ 简单说,严亮,我认为你讲的这个吃蝎子的故事,是今晚最精彩的故事。‎ 大家“哄”的笑起来,纷纷说,同意!同意!‎ 一个细细的声音突然响起,说,我还没讲呢,你们怎么就评出最精彩的了?‎ 米晓岚笑笑说,我来讲最后一个吧。‎ 简单忙说,好好,晓岚你讲吧。‎ 米晓岚说,我认识一个女人,读中学时爱上了班上的一个男生。男生也很爱他。他们彼此说了许多山盟海誓的话。后来,男生大学毕业分进了西藏,在家人的坚决反对下,她只好和他分手了。其实坦率地说,家人不反对,她自己也缺乏勇气,也害怕面对西藏……‎ 可是分手后,她怎么也忘不了他,怎么也无法开始新生活。去年暑假,女人终于决定去西藏找那个男生。她想也许见到他,发现他还爱着自己,自己也还爱着他,她就有勇气面对西藏了。‎ 女人坐飞机到了邦达机场,一下飞机,她就被高原反应折磨得像要死掉一样。到分区后得知,去他那个边防团的路被泥石流冲断了,而且断了不止一处,正在抢修。她只好住到分区的招待所等。在招待所,她见到了许多要去那个边防团探亲的家属,不少人还带着孩子。那些日子,她听到了太多关于军人家属的故事,那些故事让她非常具体地明白了当一个军人妻子的艰辛和不易。她有些害怕了。‎ 分区司令员请沿线的地方政府协助,先把这些女人送到道路中断的地方,女人们步行走过塌方处后,再由下一段路的地方政府接上,再往前走。就这样,一段一段的往前移。‎ 可是最后来接应她们的拖拉机无论怎么挤,也挤不下所有的人。护送她们去的分区干事非常为难。政委的家属见状说,我回分区慢慢等吧。这时,那个女人拦住了政委的家属,说,还是我下去吧,我不是家属,没道理挤这个座位的,我只是去看一个朋友。她和那些女人分手后,返回了昌都,又返回了成都……‎ 严亮直直地看着米晓岚,好象被她的故事定住了似的。米晓岚艰难的笑笑,说,我承认,我没有勇气面对,所以我就……半途而废了。‎ 严亮忽然说,不,不是这样的,这个故事还有个结尾。结尾是,当那些女人到达时,所有的丈夫都等在路口,他们呼啦一下冲上去,和自己满身风尘的妻子孩子紧紧地拥在一起,泪流满面。作为医生,我当时也站在那里等她们。当我看到这一场景时,忽然想,幸好我没有结婚。‎ 苗娜忽然大声说,不是说好了不许讲伤心故事吗?‎ 她的眼泪和话同时涌出。‎ 没有人说话。‎ ‎(选自《北京文学》,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严亮和米晓岚是一对从中学时代就要好的恋人,但严亮从军医大毕业分配到西藏之后,两人却分手了,分手的原因是米晓岚缺乏面对西藏的勇气。‎ B.严亮之所以说他们团驻守的那个地方海拔跟成都差不多,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绿色,还有花,是因为想在同学面前显得体面一些而故意说的。‎ C.米晓岚专门乘坐飞机赶到西藏去见严亮,是因为她怎么也忘不了严亮,无法开始新生活,她想做一次努力,看自己是有勇气面对西藏。‎ D.小说以“每人讲一个故事”开始,构思非常巧妙,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展现了人物之间的关系,“讲故事”也是全文的线索,串联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 E.严亮看到战友与他们的家属泪流满面地紧紧拥抱在一起的时候,想到自己没有结婚,暗自庆幸自己可以不用承受他们的痛苦。‎ ‎【答案】D2分,2分,A1分。‎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此题的选项A.B就是文本内容表述不当。因为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同的人可能会读出不同的的内容,因此在命制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2)这篇小说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铺垫。本文标题为“我讲最后一个故事”,但在米晓岚“讲最后一个故事”之前却用了不少的篇 幅写其他人,这是为“我讲最后一个故事”做铺垫,为故事高潮的出现起到了推动作用。②对比,“处长”‎ ‎“老板”的“城市”生活与军人严亮的边疆生活形成对比,聚会开始时充满笑声 的热闹气氛与最后一个故 事讲 完后“没有人说话”的寂静沉重的氛围形成对比,通过对比,升华了文章的主题。③以小见大。本文 截取的只是军人返乡与同学聚会的一个小小场景,但就在这样一个小场景之中,通过军人对爱情的抉择,‎ 展示出他们平常外表下所蕴含的令人动容的真情与品格。‎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艺术手法。考查的是整篇小说的手法,应该是从整体角度分析。本题主要从对比、‎ 铺垫、以小见大等角度结合文本分析。‎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考查技巧,首先要点明技巧,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常见的小说布局技巧有以小见大,欲 扬先抑、对比、设置悬念等。如本题对比,“处长”“老板”的“城市”生活与军人严亮的边疆生活形成对 比,聚会开始时充满笑声 的热闹气氛与最后一个故事讲 完后“没有人说话”的寂静沉重的氛围形成对比,‎ 通过对比,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3)严亮“吃蝎子”的故事在小说中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 ①突出人物形象, ”吃蝎子”的故事表现了严亮热爱边疆、为边疆战士解决实际问题而深入钻研业务以及胆大心细的形象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②丰富故事情节.吃蝎子的故事丰富了 本文所讲的故事内容,增加了本文故事情节的内涵。③引出下文,正是在严亮“吃蝎子”的故事被评为“今晚最精彩 的故事”之后,米晓岚才讲出了“最后一个故事”,将小说情节推向了高潮。‎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分析作用也首先概括语段所写的内容,分析作用要注意明确小说的文体特征,联系问题特征进行分析,首先从情节本身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然后分析对人物的塑造方面的作用,最后分析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方面的作用。分析时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开头主要是引起下文、铺垫,中间主要是推动情节发展,结尾主要是照应标题、开头和深化或升华主旨。如本题突出人物形象,“吃蝎子”的故事表现了严亮热爱边疆、为边疆战士解决实际问题而深入钻研业务以及胆大心细的形象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丰富故事情节.吃蝎子的故事丰富了 本文所讲的故事内容,增加了本文故事情节的内涵。‎ ‎(4)在去边防团的途中,米晓岚为什么选择放弃?她的这一举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 看法。(6分)‎ ‎【答案】第一问:①最后来接应的拖拉机上位子有限,为了给其他“真正的”军人家属留下与亲人见面的机会,她最终选择了放弃。第二问:①感受到了米晓岚的真诚善良和他对其他军属的爱心的敬意。②感受到了她对爱情选择的无奈,以及生活的残酷。③感受到了从始至终从未 ‎“放弃”的军嫂们的不凡—平常人的爱情、家庭,在驻守边疆的军人和他们的亲人眼里,竟是如此艰难不易!④感受到了身为军人无悔选择背后的悲壮与崇高。‎ ‎【解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首先立足文本,分析在去边防团的途中,米晓岚选择放弃的原因,用文中的事例进行说明。然后谈对自己的认识。‎ ‎【考点定位】分析人物形象,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对语句内涵的挖掘,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如本题感受到了米晓岚的真诚善良和他对其他军属的爱心的敬意。感受到了她对爱情选择的无奈,以及生活的残酷。‎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