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www.ks5u.com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庄子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那么逍遥是否就是超越小知小年,突破限制?庄子在《齐物论》篇中又说“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似乎又要反对执著追求大知大年了,然则我们应如何了解庄子的意思? ‎ ‎“逍遥”,自然是指对任何依待与条件的超越和破除。然而这理解只是初步的。从客观的现实世界来看,任何事情都必然是已被置于因果网络之中。而所有现实存在又皆有其实际条件之依待,有果必有所依之因。要说有待,一切事物都是有待的,就算列子御风亦有待于风。那么,庄子所讲的破除依待是如何可能的?郭象《庄子注》认为,逍遥之义必须从圣人的修养境界上立言。逍遥所描述的是心灵观照宇宙万物的境界,而非对客观外在世界的经验描述。宇宙万物从逍遥境界观照而言都自尔而独化,自生自在。这种观照的境界,乃一艺术境界,而非道德修养境界。这种境界即道家无己、无功、无名的“去碍”,从而达致庄子所言“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一种含生抱朴、各适其性、天机自张的道家之境。所以,从无待逍遥而言,则大鹏小鸟皆同。郭象说:“则虽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池,而荣愿有余矣。故小大虽殊,逍遥一也。”。‎ 然而这里或会产生一个问题:反观《逍遥游》的文本里,庄子似乎有意抬高大鹏列子彭祖大椿,而贬低斥鴳宋荣朝菌蟪蛄,即庄子所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岂不是与郭注“各适自性,逍遥一也”的说法矛盾吗?‎ 郭象认为,这当中不仅没有矛盾,而且还透露了庄子的精义。因为在庄子那里,所谓大小、长短、夭寿、高下之差乃是由于对待比较而成,是我们成心的知见。正是由于出自比较,则小年固然不及大年,然而大年却永远可以有一“更大之年”去与它相比,则大年亦成小年了。可见落在对待关系之中,有待是必然的,永远无法逍遥。我们必须平齐是非,抛却对待,正如《齐物论》中说:“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既然“莫寿于殇子”,则如何“小年不及大年”?可见《逍遥游》中的讲法不可执实。其实,逍遥若是一精神境界,则无论是彭祖还是蟪蛄皆可逍遥,端视其有否为物所累而已。我们要明白“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之说所透露的是超越自身限制的意思,却不应执实于此。‎ 郭象说:“夫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世岂识之哉?徒见其戴黄屋,佩玉玺,便谓足以缨绂其心矣;见其历山川,同民事,便谓足以憔悴其神矣,岂知至至者之不亏哉?”“圣人……终日挥形而神气无变,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真正的圣人,“出世”而未尝不“入世”,“入世”又未尝不“出世”。所以郭象认为尧才是真正的逍遥,正因为他不似许由自限于深山之中,与俗情世界对立为二。相反,尧虽在庙堂之上,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无为而治天下,不以桎梏为桎梏,便做到了真正的无待,真正的逍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16 -‎ A.客观世界中一切事物都是有待的,要破除依待,理解逍遥,郭象认为必须从圣人的修养境界上来说。‎ B.“逍遥”不仅仅是对客观外在世界的经验描述,还是心灵观照宇宙万物的一种艺术境界。‎ C.“逍遥”不属于道德境界,所以从逍遥境界来看,宇宙万物都是自尔而独化,自生自在的。‎ D.郭象认为尧才是真正的逍遥,是因为尧身在庙堂之上而心系俗情世界,不似许由自限于深山之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更好地对庄子的“逍遥”做出了阐释。‎ B.文章论证结构清晰,指出要达到庄子的“逍遥”境界,既需要各适其性,也需要平齐是非,抛却对待。‎ C.末段指出郭象认为的“尧是真正的逍遥”,既是对前文观点的补充说明,又是对其观点的具体论证。‎ D.文章大量采用了举例的论证手法,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证明了庄子看似矛盾实则并不矛盾的“逍遥”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逍遥境界观照而言,宇宙万物都自尔而独化,自生自在,这种境界即达致含生抱朴、各适其性、天机自张的道家境界。‎ B.“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池”,郭象认为,大鹏小鸟都是自由的,而大鹏高远的境界仍然值得小鸟羡慕。‎ C.“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之说,透露的是超越自身限制的意思,不应认为这是主张有大小对待和是非分别。‎ D.真正的圣人,既“入世”又“出世”,其心不为物所累,所以,即使整天忙碌于世俗事务,也能神气无变,淡然自若。‎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一次发射成功。为了开展我国第一颗卫星的研制工作,中国科学院于1965年9月,开始组建卫星设计院。“东方红一号”经历了模样、初样、试样和正样研制阶段,科技人员们艰苦奋斗,群策群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1970年4月1日,两颗“东方红一号”卫星、一枚“长征一号”运载火箭运抵我国西北的酒泉发射场。1970年4月24日10点,运载火箭1、2、3级工作正常,卫星与火箭分离正常,卫星准确入轨。    ‎ ‎  (节选自《历史上的今天》,2003年8月《人民网》)‎ 材料二:‎ 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由5颗地球静止轨道和30颗地球非静止轨道卫星组网而成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实现全球区域覆盖,并且国内精度达到2.5米。这是3月20日,在北斗航天集团挂牌仪式暨“北斗沙龙”论坛上,有关部门对外发布的。与会专家认为,北斗卫星与数据挖掘、物联网等技术手段相融合,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作用。‎ - 16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截至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发射16颗卫星,覆盖亚太区域。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介绍,目前已经启动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可以增强信息修正误差,实现米、分米甚至厘米级的服务,可以给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是国内导航企业弯道超车的一个机会。同时阐明了北斗产业面临的一些挑战和困难。一方面是生产企业众多,有1000多家企业在生产同类型产品,芯片层面的竞争也处于白热化,产品标准不统一。另一方面,各地北斗产业园蜂拥而建,北斗成为圈钱圈地的名头。因此,他提出,北斗产品开发企业要转变理念,要从传统制造业向服务、信息产业转变,要与其他产业相融合,形成新的技术和服务。  ‎ ‎     (节选自李新玲《北斗导航2020年将实现全球覆盖》,2015年3月《中国青年报》)‎ 材料三:‎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住、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 随着北斗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的发展,相关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测绘地理信息、森林防火、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应急援救等领域,逐步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北斗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北斗系统空间段由若干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中国地球轨道卫星三种轨道卫星组成混合导航星座。北斗系统地面段包括主控站、时间同步、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地面站。北斗系统用户段包括北斗兼容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芯片、模块、天线等基础产品,以及终端产品、应用系统与应用服务等。‎ ‎(节选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介绍》,2017年3月北斗网)‎ 材料四:‎ ‎2019年12月16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一箭双星”再次成功发射两颗“北斗星”,全面完成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至此,北斗三号全球系统24颗中国地球轨道卫星全部成功发射。‎ 美国《福布斯》杂志称,北斗导航系统不会止步于中国,它将专注于东南亚、非洲和东欧的市场。并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相比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北斗系统将为自动驾驶汽车、农业和关键基础设施管理等领域提供更高级别的准确性。‎ 中国卫星导航产业以北斗系统为核心驱动力,由亚太地区逐步拓展到“一带一路”区域,最终将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应用服务。如今,中国北斗系统提供了基本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和国内双向短报文通信服务。2020年全球组网完毕后,将为全球用户提供全球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区域短报文通信服务与全球短报文通信服务。此外,还将提供星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和国际搜救等服务。‎ 近些年来,北斗导航产业主要通过3种方式开拓国际市场:一是国家间双边和多边合作,尤其是与其它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在系统层面的兼容互操作,基本上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GL0NAss)和欧洲的伽利略系统(Galileo)达成兼容,这是北斗产业实现市场全球化的关键性基础。‎ ‎  (节选自《北斗,你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2020年1月新华社)‎ - 16 -‎ ‎【注】第55颗北斗卫星,是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于4月4日如期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标志着北斗全球星座组网进入最后冲刺的高光时段。该卫星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开展测试、总装、加注等工作,计划于5月份发射。(2020年4月北斗网发布)‎ ‎4.下列对“东方红一号”相关内容的梳理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历时近五年,终于在1970年4月成功发射。‎ B.“东方红一号”的研发是从困难重重的模样、初样、试样和正样这“四样”阶段开始。‎ C.“东方红一号”是在我国西北的酒泉卫星发射场、借助“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的。‎ D.“东方红一号”从点火发射,经历了“长征一号”的三级正常工作,又经历了与“长征一号”的正常分离,才准确进入运行轨道。‎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 B.2020年5月我国将发射第55颗北斗卫星,届时将全面完成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 C.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优势的不断呈现,“北斗”也成为一些地方为圈钱圈地蜂拥而建的产业园的名头。‎ D. 北斗系统由三种轨道卫星组成混合导航星座的空间段、若干地面站构成的地面段和以基础产品以及终端产品、应用系统与应用服务等组成的用户段组成。‎ ‎6.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在纪念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50周年座谈会上,科技工作者肯定了“东方红一号”在我国航空航天事业中的奠基作用。请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为例,说一说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需要着重做好哪些工作。(6分)‎ ‎ ‎ ‎ ‎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蚕儿 陈忠实 学校里来了一位新老师。‎ 他很年轻,穿一身列宁式制服,胸前两排大钮扣,站在讲台上,笑着给我们介绍自己:“我姓蒋……”说着,他转过身,从粉笔盒儿里捏起一节粉笔,在木头黑板上,端端正正写下他的名字,说:“我叫蒋玉生。”‎ 多新鲜啊!四十来个学生的小学,以前的老师,从来不在学生面前说自己的姓名。新老师自报姓名,无论如何,算是一件新奇事。‎ 有一天,我爬上村后那棵老桑树,摘了一抱最鲜最嫩的桑叶,扔给风葫芦,就往下溜,慌忙中,松了手,摔到地上,半天爬不起来,嘴里咸腻腻的,一摸,擦出血了,烧疼烧疼。‎ - 16 -‎ ‎“你干什么去了?脸上怎么弄破了?”蒋老师吃惊地说。我站在教室门口,低下头,不敢吭声。‎ 他牵着我的胳膊朝他住的小房子走去。这回该吃一顿教鞭了!‎ 走进小房子,他从桌斗里翻出一团棉花,撕下一块,缠在一根火柴棒上,又在一只小瓶里蘸上红墨水一样的东西,就往我的脸上涂抹。我感到伤口又扎又疼,心里却有一种异样的温暖。他那按着我的头顶的手,使我想到母亲抚摸我的头脸的感觉。‎ ‎“怎么弄破的?”他问。‎ ‎“上树……摘桑叶。”我怯生生地回答。‎ ‎“摘桑叶做啥用?”他似乎很感兴趣。‎ ‎“喂蚕儿。”我也不怕了。‎ ‎“噢!”他高兴了,“你们养蚕干什么?”‎ ‎“给墨盒儿做垫子。”我说的话又多了,“把蚕儿放在一个空盒里,它就网出一片薄丝来了。”‎ ‎“多有意思!”他高兴了,拍着手,“养蚕的同学多吗?把大家的蚕养在一起,搁到我这里,课后咱们去摘桑叶,给同学们每人网一张丝片儿铺墨盒,你愿意吗?”‎ ‎“好哇!”我高兴地从椅子上跳下来。‎ 于是,后晌,他领着我们满山满沟跑,采摘桑叶。有时候,他从坡上滑倒了,青草的绿色液汁粘到裤子上,也不在乎。‎ 初夏的傍晚,落日的余晖里,霞光把小河的清水染得一片红。蒋老师领着我们,脱了衣服,跳进水里打泼刺,和我们打水仗。我们联合起来,从他的前后左右朝他泼水。他举起双手,闭着眼睛,脸上流下一股股水来,佯装着求饶的声调,投降了……‎ 这天早晨,我和风葫芦抱着一抱桑叶,刚走进老师的房子,就愣住了。‎ 老师坐在椅子上发呆,一副悔恨莫及的神色,看见我俩,轻声说:“我对不起你们!”‎ 我莫名其妙,和风葫芦对看一眼。‎ ‎“老鼠……昨晚……偷吃了……几条蚕!”‎ 我和风葫芦奔到竹萝子跟前,蚕少了!一指头长的又肥又胖的蚕儿,再过几天该网茧子了。可憎的老鼠!‎ 三天之后,有两三条蚕儿爬到竹萝沿儿上来,浑身金黄透亮,扬着头,摇来摆去,斯斯文文地像吟诗。风葫芦高兴地喊:“它要网茧儿咧!”‎ 老师把他装衣服的一个大纸盒拆开,我们帮着剪成小片,又用针线串缀成一个一个小方格,把那已经停食的蚕儿提到方格里。‎ 我们把它吐出的丝儿压平:它再网,我们再压,强迫它在纸格里网出一张薄薄的丝片来……‎ 陆续又有一条一条的蚕儿爬上萝沿儿,被我们提上网架。‎ ‎“我的墨盒里,就要铺一张丝片儿了!”老师高兴得按捺不住,像个小孩,“这是我教的头一班学生养蚕网下的丝片儿,多有意义!我日后不管到什么地方,一揭墨盒,就看见你们了…”‎ 第二天,早饭后,上第一节课了。他站在讲台上,却忘了朝我们点头还礼,一只手把粉笔盒儿也碰翻了。他本来要教我们唱歌的,但后来他自己唱不出来了,就突然转过身,走出门去。‎ - 16 -‎ 我们一下子拥出教室,挤进老师窄小的房子,全都默默地站着。‎ 他的被卷和书籍,早已捆扎整齐。他站在桌边,强笑着,说:“我等不到丝片儿网成了。你们……把蚕儿……拿回家去吧!”说罢,他提起网兜,背上被卷。‎ 后来才听说,老师被调走是有人把他反映到上级那儿了,说他把娃娃惯坏了!‎ 乡村人看不惯这个新式先生,整天和娃娃耍闹,没得一点儿先生的架式嘛!‎ 三十多年后的一个春天,我在县教育系统奖励优秀中小学教师的大会上,意外地握住了蒋老师的手。‎ 他向我讨要我发表过的小说。‎ 我却从日记本里给他取出一张丝片来。‎ ‎“你真的给我保存了三十年?”他吃惊了。‎ 哪能呢?我告诉他,在我中学毕业以后,回到乡间,也在那个拆掉古庙新盖的小学里教书。第一个春天,我就记起来该暖蚕籽儿了。我和我的学生一起养蚕儿,网一张丝片,铺到墨盒里,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带着我踏上社会的第一个春天的情丝……‎ 老人把丝片接到手里,看着那一根一缕有条不紊的金黄的丝片,两滴眼泪滴在上面……‎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蚕儿”是小说的线索,小说紧紧围绕蚕儿,将“我”和蒋老师相处虽然短暂但却难忘的一段经历按照时间顺序娓娓道来,谱写了一曲园丁赞歌。‎ B.在学生眼中新来的蒋老师与众不同,他身穿一身列宁式制服,胸前两排大纽扣,自我介绍时把自己的姓名告诉学生,让学生们感到很新奇。‎ C.小说运用行为描写来刻画人物,包扎时“翻出”“撕下”“缠在”“蘸上”“涂抹”细致真切;离开时“提起”“背上”动作斩钉截铁,毫无留恋之意。‎ D.小说叙述的故事都是平常事,但是作者写得有波澜,如养蚕却遭到老鼠的偷袭,与老师处得融洽了,可老师却被调走,情节起伏,引人入胜。‎ ‎8.小说从当年的学生“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样的构思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 ‎ ‎ ‎ ‎ ‎ ‎9.小说结尾写三十年后师生重逢,这样安排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 ‎ ‎ ‎ ‎ ‎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 - 16 -‎ 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未得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日:“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民曰,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合齐、赵共击楚。四月,至彭城,汉兵败散而还。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六月,魏王豹谒归视亲疾,至国,即绝河关反汉,与楚约和。汉王使郦生说豹,不下。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 B.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 C.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 D.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布衣,指布制的衣服,即用麻葛之类的织物制成的衣服,用来代指平民。古代指平民的词还有“黎庶”“黔首”“元元”“民氓”等。‎ B.三秦,项羽灭秦后,把秦关中之地分封给三个秦朝降将,其所辖地就称三秦。今把陕西的陕南、陕北、关中并称“三秦”。‎ - 16 -‎ C.斋戒,指古人在祭祀行大礼等严肃庄重的活动前要沐浴更衣、整洁身心,不饮酒,不吃荤,不游乐,以示虔诚和庄敬。‎ D.谒,在此处指“谒见”,有觐见、拜见之意,是臣下、属下以恭谨的礼仪拜见君王或上级,拜见时还有一定的礼仪要求。‎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韩信出身贫寒,却不甘居人后。先后投奔项梁、项羽都因不受重用而逃走;又投奔刘邦,也因不受重用再次逃走。‎ B.韩信才华出众,深受萧何贯识。萧何在韩信逃离时,毫不犹豫追回了他,又极力请求刘邦礼待重用韩信。‎ C.韩信见识独到,颇能看清形势。他冷静分析了刘邦和项羽的优劣形势,指出刘邦夺取天下的关键是民心。‎ D.韩信足智多谋,善于带兵打仗。刘邦与齐王、赵王合击楚军却大败,韩信收集了败军在彭城击败了楚军。‎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5分)‎ ‎ ‎ ‎(2)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 (5分)‎ ‎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4~15小题。‎ 临江仙·惠州改前韵 宋·苏轼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注释]使君:时任惠州知州詹范。合江楼:作者被贬初至惠州时所居之所,在惠州东门,因东西二江汇合于此得名。‎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的上片“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了叶道卿《贺圣词》词:“三分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而言春暮人愁。‎ B.“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两句中,“翻”“转”用得巧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暮春时节,榆荚被雨打得零落,柳絮被风吹散的画面。‎ C.下片“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山水被赋予人的动作和情感,使词更富有感染力。‎ D.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整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风格含蓄隽永,婉转缠绵,是豪放派诗人苏轼少有的婉约诗作。‎ ‎15.有诗评说,全词笼罩着“一愁到底”的灰蒙蒙的意味。诗人的愁从何而来?请结合全词做简要赏析。(6分)‎ ‎ ‎ - 16 -‎ ‎ ‎ ‎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用“ , ”两句赞美了自然万物的繁荣滋长。‎ ‎(2)王勃《滕王阁序》当中用“ , ”两句写出了秋天的山容水态,色彩变换美不胜收。‎ ‎(3)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五芳斋肉粽、金华火腿、德州扒鸡、北京烤鸭……这些 的中华美食,都是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宝贝,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舌尖上的“非遗”。党的十八大以来,“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在各类国际性重大活动中 ,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不仅“非遗”体现中国价值、承载中国智慧、凝聚中国精神,还在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中被广为传播、广泛欣赏。 2019年9月,我国已有40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 ,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 ‎17.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脍炙人口 脱颖而出 截至 穷兵黩武 ‎ B.耳熟能详 崭露头角 截至 穷兵黩武 C.耳熟能详 崭露头角 截止 兴师动众 ‎ D.脍炙人口 脱颖而出 截止 兴师动众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不仅“非遗”体现中国智慧、承载中国价值、凝聚中国精神,还在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中被广为欣赏、广泛传播。‎ B.不仅“非遗”承载中国价值、体现中国智慧、凝聚中国精神,还在与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中被广为欣赏、广泛传播。‎ C.“非遗”不仅体现中国智慧、承载中国价值、凝聚中国精神,还在与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中被广为欣赏、广泛传播。‎ D.“非遗”不仅承载中国价值、体现中国智慧、凝聚中国精神,还在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中被广为欣赏、广泛传播。‎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可以说,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力量 B.应该说,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变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力量.‎ C.可以说,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力量已经变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D.因此说,推动文明交流互鉴需要对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 16 -‎ 为了杀菌消毒,人们一般会在伤口上涂抹酒精,酒精通过让细菌中的蛋白质变性而产生杀菌效果。酒精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它穿过外膜进入细菌内部后,①_______,导致细菌也失去生物活性,从而杀死细菌。生活中常见的酒精产品包括工业酒精、白酒和医用酒精。工业酒精因为含有杂质甲醇,所以不能用来消毒;②_______,因为市面上大多数产品的酒精含量都低于65%,仅可用于缺乏消毒药物的情况;医用酒精是专业杀菌药物,它的酒精浓度控制在75%,该条件下的杀菌效果最理想。当酒精浓度低于75%时,酒精的杀菌效果随浓度降低而降低;浓度过高时,酒精会使细菌外膜的蛋白质凝固而形成一层保护膜,③_____。‎ ‎2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各题。(5分)‎ 我是一位酷爱看书的女孩,惠存了许多经典名著,经常阅读别人的作品。前些日子,读到了我的舍弟撰述的一段抒情文字:青瓦上的故乡是遥远的多愁、农历里的季节、亲人的倾诉;是童年的遥想、民间的歌谣、婉转的鸟鸣;也是李商隐缠绵的“巴山夜雨”、 、 。古人如此,今人也如此。‎ ‎(1)文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找出并修改。(3分)‎ ‎① ;② ;③ 。‎ ‎(2)请仿照画线部分,在空白横线处补写两句,要求风格一致,形成排比。(2分)‎ ‎① ;‎ ‎②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新冠肺炎疫情还在世界各地蔓延。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事情较之疫情之前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疫情改变了这个世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眼光、视野、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而且这种改变还在不停地延续着。我们也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始终没有改变:中国人民迎难而上、不屈不挠的勇气没有变,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的精神没有变,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品质没有变,推己及人、命运与共的美德没有变……是的,有些东西可以变,也必须变;而有些东西不会变,也不能变。‎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参加学校举行的以“疫情下的变与不变”为主题的征文比赛,表达你的观察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 A (B关联逻辑错误;C强加因果;D曲解文意,“尧身在庙堂之上而心系俗情世界”错,原文说身在庙堂之上,“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 )‎ ‎2. D(采用引用论证而非举例论证,其次化抽象为具体主要是比喻论证的表达效果。)‎ ‎3. B( “大鹏仍然值得小鸟羡慕”无中生有。故B错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 16 -‎ ‎4.【答案】B【解析】(研发时间是从“组建中国科学院卫星设计院”开始)‎ ‎5.【答案】B【解析】(2019年12月16日发射成功的第23、24颗完成了“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 部署”)‎ ‎6.【解析】(6分。角度抓准、语言再精炼些也可以。关键词:技术,融合,开拓)‎ ‎【答案】示例1:‎ ‎(1)加强融合:注重与数据挖掘、物联网等技手段相融合,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作用;改变观念,注重与其他产业相融合,形成新的技术和服务。(2分)‎ ‎(2)扩大应用:拓宽产品应用的领域,逐步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分)‎ ‎(3)开拓国际市场:中国的航天产业不会止步于中国,会由亚太地区逐步拓展到“一带一路”区域,最终将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应用服务。(2分)‎ 示例2:    ‎ ‎(1)我国航天事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与技术手段相融台。(2分)‎ ‎(2)航天产品开发企业要转变理念。要与其他产业相融合,形成新的技术和服务。(2分)‎ ‎(3)我国航天事业在发展过程中还要注重拓展服务区域,开拓国际市场。(2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 7.C 。“离开时“提起”“背上”动作斩截,毫无留恋”曲解文意,这两个动作,有不舍之意,但又无可奈何。‎ ‎8.①以第一人称来叙述,増加了故事的真实性,使老师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②从学生的角度来叙述,有利于表现学生心目中真正优秀老师的形象,突出老师和蔼可亲的特点。③从学生的角度来叙述,便于表达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感和崇敬之情,増强了小说的感染力。(每点2分,答出三点6分)‎ ‎9.①情节上,三十年后相逢,对蒋老师当年的心愿或遗憾有个交代,小说情节更完整。②人物塑造上,表现了在蒋老师的巨大影响下,我也回到母校当上了老师,证明蒋老师是位优秀老师。③主题上,表现了尊师重教、感恩老师的主题。(每点2分,答出三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0.【答案】B【解析】 “益为”指增加设置,作句子的谓语。“疑兵”作“益为”的宾语,“信乃益为疑兵”是指“韩信就增设疑兵”,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D两项。“从夏阳”和“以木罂缻”是介宾短语作“渡”的状语,“从夏阳”和“以木罂缻”之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C项。故选B。 ‎ ‎11.【答案】D【解析】“谒”的理解有误。原文语句是“六月,魏王豹谒归视亲疾”,“谒”在此处是“请求”之意,魏王豹请求回家探望生病的亲人。故选D。‎ ‎12.【答案】D【解析】“韩信收集了败军在彭城击败了楚军”说法有误。原文中说“合齐、赵共击楚。四月,至彭城,汉兵败散而还。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所以韩信收集溃散的人马与汉王会合,在京县、索亭之间又摧垮楚军。故选D。‎ ‎13.【答案】(1)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如果任命一位大将,就像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离去的原因。‎ ‎(2) (韩信)说:“大王自己估计在勇敢、强悍、仁厚、(兵力)强盛方面与项王相比,谁更厉害?”‎ ‎【解析】‎ - 16 -‎ ‎(1)“素”,一向、向来;“慢”,轻慢、对人无礼貌无礼;“拜”,授与官职、任命;“所以”,……的原因;“乃”,是。(每点1分,共5分)‎ ‎(2)省略句,句首补充主语“韩信”;“料”,估量、揣度、料想;“强”,指兵力强盛;“孰与”,固定结构,与……相比,谁更……。(每点1分,句意1分,共5分)‎ ‎【参考译文】‎ 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是平民百姓的时候,贫穷且没有出众的德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小吏,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等到项梁率领抗秦义军渡过淮河向西进军的时候,韩信带了宝剑去投奔他,留下来做他部下,一直默默无闻。项梁失败后,又投奔项羽,项羽任命他做郎中。他好几次向项羽献计策,都没有被采纳。刘邦率军进入蜀地时,韩信逃离楚军去投奔他,还是没什么名气。韩信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很佩服他。队伍到达南郑时,在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有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他。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汉王,汉王骂道:“跑掉的军官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最杰出的人。大王假如只想长期做汉中王,当然没什么事情给他做;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于是汉王打算召见韩信任用他。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如果任命一位大将,就像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离去的原因。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选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礼仪完成仪式,那才行啊!”汉王答应了。任命韩信的仪式结束后,汉王就座。汉王说:“丞相多次称道将军,将军用什么计策指教我呢?”韩信谦让了一番,乘机问汉王说:“如今向东争夺天下,难道敌人不是项王吗?”汉王说:“是。”韩信说:“大王自己估计在勇敢、强悍、仁厚、兵力强大方面与项王相比,谁强?”汉王沉默了好长时间,说:“我不如项王。”韩信拜了两拜说:“我也认为大王比不上他呀。但是项王军队所经过的地方,没有不横遭摧残毁灭的,天下的人大都怨恨,百姓不愿归附,只不过迫于威势,勉强服从罢了。虽然名义上是霸主,实际上却失去了天下的民心。所以说他的优势很容易转化为劣势。如今大王果真能够与他反其道而行,任用天下英勇善战的人才,有什么不可以被消灭的呢?大王进入武关,秋毫无犯,废除了秦朝的残酷苛刻的法令,与秦地百姓约法三章,秦地百姓没有不想要大王做秦地大王的。如今大王发动军队向东挺进,只要一道文书三秦封地就可以平定了。”于是汉王特别高兴,自认为得到韩信太晚了。就听从韩信的谋划,部署各路将领攻击的目标。八月,汉王出兵经过陈仓向东挺进,平定了三秦。汉二年(前205),出兵函谷关,收服了魏王、河南王,韩王、殷王也相继投降。汉王又联合齐王、赵王共同攻击楚军。四月,到彭城,汉军兵败,溃散而回。韩信又收集溃散的人马与汉王在荥阳会合,在京县、索亭之间又摧垮楚军。因此楚军始终不能向西进军。六月,魏王豹以探望亲人疾病为由请假回乡,一到封国,立即切断黄河渡口临晋关的交通要道,反叛汉王,与楚军订约讲和。汉王派郦生游说魏豹,没有成功。这年八月,汉王任命韩信为左丞相,攻打魏王豹。魏王把主力部队驻扎在蒲坂,堵塞了黄河渡口临晋。韩信就增设疑兵,故意排列开战船,假装要在临晋渡河,而隐蔽的部队却从夏阳用木制的盆瓮浮水渡河,偸袭安邑,魏王豹惊慌失措,带领军队迎击韩信,韩信就俘虏了魏豹,平定了魏地,设立为河东郡。‎ - 16 -‎ ‎(二)古诗阅读 ‎14. D 【词上片下片均有景有情,词中“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是直接抒情;“语言含蓄隽永,婉转缠绵”也错,“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等语句明白如话。】‎ ‎15.① 因伤春惜春而愁。上片“九十日春都过了”,直接交代此时为暮春时节,“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更是渲染了暮春的哀怨伤感的气氛,诗人为春光易逝而愁。‎ ‎②因飘泊异乡而愁。本词为诗人被贬异乡时所作,诗人由风中飘飞的柳絮联想到身处异乡,漂泊无依的自己,因而忧愁。‎ ‎③因青春不再而愁。下片词人由逝去的春光联想到自己逝去的青春,“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青春年华易逝的愁情。(每答对1点给2分。)‎ ‎(三)默写 ‎16. (1)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 ‎ ‎(2)潦水尽而寒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 ‎(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答案】B ‎【解析】‎ 脍炙人口: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现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和称赞和传诵,此处使用对象不当。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 崭露头角:头上的角已明显地突出来了,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现出来,不合语境。‎ ‎“截至”意为“截止到(某个时候)”,后常接具体时间。“截止”意为“到一定期限停止”,为不及物动词,一般放在时间名词之后。‎ 穷兵黩武: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兴师动众: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18.【答案】C【解析】A项关联词位置不当,“非遗”是两个分句的主语,应位于“不仅”之前;成分残缺,“还在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中”一句中“世界”前缺少了介词“与”。B项关联词位置不当,“非遗”是两个分句的主语,应位于“不仅”之前;语序不当,“承载中国价值、体现中国智慧、凝聚中国精神”应为“体现中国智慧、承载中国价值、凝聚中国精神”。D项语序不当,“承载中国价值、体现中国智慧、凝聚中国精神”应为“体现中国智慧,承载中国价值,凝聚中国精神”;成分残缺,“还在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中”一句中“世界”前缺少介词“与”。‎ ‎19.【答案】A【解析】B项补写的句子是对上文内容的总结,“应该”用于建议,情理上必然或必须如此,“应该说”一词不恰当:“变为”是发生了质的变化,此处不恰当,C项根据上文,主语应该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D项为推断句,与上文意思不吻合。‎ ‎20. 【示例】‎ ‎①使内部的蛋白质失去生物活性(蛋白质1分,失去生物活性1分)‎ ‎②白酒可用于消毒但效果不理想(白酒1分,效果不理想1分)‎ ‎③无法进入细菌内部杀菌(进入细菌内部1分,杀菌1分)‎ - 16 -‎ ‎21. (1)①“惠存”改为“保存”或“收藏”。②“我的舍弟”重复了,改为“我的弟弟”或删掉“我的”。③“撰述”改为“写”(“撰述”一般用于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的著作上,文艺创作不宜用)。(每点1分,共3分)‎ ‎ (2)李太白清幽的“床前明月”(1分) 陶渊明悠闲的“采菊东篱”(1分)‎ 四、写作 ‎22. 【解析】‎ 审题立意 一、审题 ‎1. 审材料:‎ 本则材料属于议论性语段,表达了两个看似相反的观点。‎ 第一是疫情之下的改变。从具体现实角度来说,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从更远的影响来说,改变了我们的眼光、视野、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且还会持续影响下去。这里明确了几个点:核心词是“改变”,明确了“改变了什么”,告诉了我们“改变的影响”。‎ 第二是疫情之下的不变。不变的是勇气、精神、品质和美德。从这里可以看出,不变的都属于抽象的精神层面的东西。‎ 最后总结本则材料。有的可变且必须变,有的不变也不能变。这里引发学生思考:哪些是可变的,哪些是不变的?变和不变的原则该如何把握?变和不变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因此,写作时,要写到疫情之下的变,变要分出层次来,特别要写出对思想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和改变,为何要改变。还要写到不变,指出不变的是哪些精神,为何不能改变。二者可以平均用力,也可以以一者为主兼顾二者。‎ 同时要注意,变与不变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最终都指向抗疫的胜利,境界的提高,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发展。‎ ‎2. 审引导语:‎ 第一是写一篇征文。作为征文,文体上没有特殊的要求。‎ 第二是主题为“疫情下的变与不变”。这就要求写作的时候不能脱离“疫情”,要着眼于疫情,由疫情入手写开去,引发适度联想。‎ 第三是“表达你的观察与思考”。这里的观察,可以是自身在现实生活中的观察,也可以是通过媒体了解到的各种信息;这里的思考,则要体现作者明确的观点,独到的见解,深刻的思考。‎ ‎3. 审具体要求 要求仍是常规的“三自四不”。‎ 二、立意 基于以上分析,文章立意例举如下:‎ ‎1. 适应疫情改变,坚守精神内核;‎ ‎2、因时而变,莫忘坚守;‎ ‎3. 变与不变,殊途同归;‎ ‎4. 在变与不变中昂首前行;‎ ‎5. 变是一份责任与担当,不变是一种坚守与品格;‎ ‎6. 变化的是世界,不变的是初心;‎ - 16 -‎ ‎7. 变于外,恒于内;‎ ‎8. 变以顺时,笃以承心;‎ ‎9. 以不变的精神,适应变化的世界。‎ 三、优秀例文 变与不变殊途同归 某考生 我们都变了,我们面戴口罩,保持距离,开口闭口都是“防疫”“消毒”。我们又都没变,共克时艰的精神古今一体,家国天下的团结信念始终如一。变与不变,都是向着同一个信念,为着同一个目标:打败新冠,护我河清海晏,家国平安。二者,殊途而同归。‎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有些东西可以变,也必须变,举国上下都为之做出牺牲。‎ ‎2020年春节前,除夕夜,数万医疗大军星夜驰援武汉。无数医疗工作者改变了原来陪伴家人过节守岁的习惯,奔赴到抗疫一线。他们知道,为了祖国,这点必须变。14亿人,居家隔离,非必须不得外出,这场人类史上规模最长最严的隔离,前后时长将近两个月。所有人的生活习惯:晨练、夜跑、聚会、遛狗……都被改变。但我们心甘情愿,我们知道,为了护佑生命,为了家国,这也必须得变。甚至在全球范围内,人们开始尝试网上学习,网上办公,自己做饭……每个人都在变。开学归来,身边的同学虽不能像从前那般亲密无间,但对老师,对校内为同学们服务的人员,理解增加了许多——这也让我们一下子成长起来。‎ 中国很幸运,她总是被中国人中最勇敢的一些人保护得很好。中国人恒久的勇气、精神,在基辛格笔下,在本次疫情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只因中流多砥柱,故能千古振英声。良知、感动、理性、正直,这样的品质从未改变。正是这些材料和元素,构建了一个个“里厄”,不论是挂帅出征,挺身逆行的钟南山院士,直言发声的李兰娟院士,抑或是护士、职员、记者这些默默无闻的人物,他们都是结实的生命力量,以情义丰满的血肉之躯,构筑了武汉的精神城墙。‎ 这是中国的不变。上至孔、孟,中述颜真卿、海瑞,下至陈天华、孙文,家国一体,荣辱与共的精神不变;从“兼济天下”到“粉身碎骨浑不怕”,再到“两弹一星”精神、女排精神,担当奉献的品质不变。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中国人是不畏艰险、勇克时艰的龙的子孙。这事实,千年不变。‎ 变体现的是一种力量和智慧,不变体现的是一种心性和信念。变与不变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相辅相成。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精神。变与不变,双管齐下,既灵活变通,又执着坚守,方能正确回应疫情之下“觅渡觅渡觅何处”的嗟问,护我家国平安。‎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在冬日里,不做逐波逐流者,不做无谓坚守者。如此,方能在春回大地时叹一句:明媚春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 16 -‎ ‎23.这是一道寓言类材料作文题。故事核心内容:动物们通过努力改变了土地。核心要素:“动物们”“努力”“土地”。即使“点”上立意也要注意三个要素的内在关联,不可孤立地谈某一角度。对此,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 坚守+努力,定会改变。蚯蚓的奋斗带来了土地的恢复,不仅造福自己,也造福了鸟和其他流浪他乡的生物。蚯蚓独立自主的创业精神、开拓精神、奋斗精神被新时代推崇,值得赞美与弘扬。‎ 协力才能使土地再富饶。应发掘行为主体的内在联系。寓言中不同主体有不同的行为,但都在不同程度上改变着土地的面貌。甲虫成为蚯蚓的合作者,与蚯蚓共同改造土地,两相协力,改变了土地的面貌。蚯蚓可看作“基层筑基者”,而小鸟可理解为“上层革新者”,小鸟的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回来服务,两者的协作促成了土地的再次丰饶。‎ 国之崛起,你我共勉。首先明确动物和土地间的关系折射了人类与土地之间的关系,进而挖掘“土地”的内涵。“土地”可理解为家乡、祖国、地球(人类命运共体)……动物们(蚯蚓、小鸟、甲虫)可理解为建设者,如蚯蚓是坚守者,甲虫是援助者,小鸟是归来者,蝴蝶和蜜蜂则是国外优秀资源。‎ 中国发展的过去、现在及未来。寓言的线索为土地的变化:丰饶——贫瘠——渐渐变好——开满鲜花。土地的变化见证了国家的发展,可与国家发展结合,探究其过去、现在及未来。而今国家开发的方式发生转变,人们已经认识到不当的开发让土地变得贫瘠,而好的建设让大地开满鲜花。材料首尾部分“土地”的变化分别对应动物们离开及动物们前来。‎ 不论哪种立意,考生都要注意,在突出重点的同时,应兼顾不同对象.不同主体。‎ - 1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