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八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八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2017-2018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八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命题:麻丘中学 审题:麻丘中学 ‎ ‎ 第Ⅰ卷阅读题 ‎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庄子和惠子的濠上之辩,是《庄子》中最发人深省的故事之一。庄子和惠子在濠梁之上游玩,庄子说:“白鱼从容游动,这鱼真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所说的游鱼之乐,绝不是对游鱼之乐的“知”,从认知的角度看,不存在游鱼之乐,而是对游鱼之乐的体验——他体验鱼会如此——其实鱼并不如此,但他根本不在乎鱼非如此。惠子所诘难的“知”,是科学认知的“知”,而庄子所说的“知”,则是生命的体验。‎ 惠子虽然“泛爱万物”,但他与万物是分离的,物与物之间是孤立的,他所谓联系是以人的知识谱系将万物连接,并非是万物自身所具有的联系。他是“看”世界,人在万物之外,人是世界的观照者;他是分析世界,世界成了人的“理”的对象,世界被“理”所征服。庄子看到了惠子守其孤明而不与万物相通之心,致力于凿通孤立世界之间的界限,是人与物关系的“绝地天通”。庄子以诗意的眼光超越“人”的态度,超越科学、功利的视角,以天心穿透世界。他在桥上看鱼,鱼在桥下优游,在他的感悟中,桥没有了,水没有了,鱼和我的界限没有了,世界即如一大河流,他和鱼都在这河流中优游。鱼非我眼中所见之鱼,而是在我生命中游荡的鱼,我也非故常之我,而是“丧我”之我。在“神遇”而不是“目视”中,会通合一。‎ 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如果站在人与天分离的角度看,天是天,物是物,我是我;如果站在诗意的立场看,我与世界的界限打破了,我和世界融为一体,还归于世界的大本。我们通常所说的诗意的眼光,就是从生命的角度看世界。庄子所反复强调的“天地与我并生”、“磅礴乎万物以为一”云云,即是说,“人在世界中”,人并不在世界之外。人在世界中,是世界的“在”者,而不是“观”者。人本来就是世界的一分子,人用人的目光看待世界时,似乎从这世界抽离出来,世界是我的“对象”‎ ‎。在“对象化”中,世界丧失了本身的独立意义,世界变成了人的知识、价值的投射,人也在对象化中撕裂和世界密合的整体。庄子所反对的就是人为自然立法的做法。庄子认为,这合于“人”理,并不合“天”理。庄子将会通物我的纯粹体验境界,称为“物化”。“化”于物,我就是物,没有了物我之间的界限。“物化”的概念是由《齐物论》结尾处一个关于梦化蝴蝶的故事中引出的。“物化”是和“对象化”相对的一个概念,它将人从“对象化”中拯救出来,让生命自在显现。‎ 庄子的境界,解除人精神的“套”,因为人在“套”中,就很难真正感受到欢乐。山林之想,云水之乐,其实,并不在山林云水本身,而在人的心态。说心态并不是说庄子哲学强调主体性,相反,他是要放弃这种主体性。心态自由、平和,当下即是云水,庙堂即是山林。正像宗白华先生所说的:“你看一个歌咏自然的人,走到自然中间,看见了一枝花,觉得花能解语,遇着了一只鸟,觉得鸟亦知情,听见了泉声,以为是情调,会着了一丛小草,一片蝴蝶,觉得也能互相了解,悄悄地诉说着他们的情、他们的梦、他们的想望。”元赵子昂有《落花游鱼图》,后人多有仿作,画的就是庄子之意,画上他题有一诗云:“溶溶绿水浓如染,风送落花春几多。头白归来旧池馆,闲看鱼泳自沤波。”他通过落花游鱼发现了自己久已疏落的世界,那个人真性自在优游的世界。‎ ‎(选自《美学概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庄子所说的“游鱼之乐”是一种对生命的体验,正因为“我”感受到了游鱼从容无拘束的快乐,于是“我”觉得游鱼是快乐的。‎ B.惠子所说的“游鱼之乐”是一种客观科学的认知,因为物与“我”是分离的,孤立的,“我”无法判断游鱼是否快乐。‎ C.庄子的“游鱼之乐”所体现的是一种会通万物的思维,他承认“理”的存在,并在“忘我”的境界中与万物合而为一。‎ D.庄子以心灵与世界“神遇”,他致力于凿通人与万物的界限,以纯粹的体验,构建了一个超越科学、名利的美的世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庄子强调人是世界的“在”者,从生命的角度看世界,“我”与世界是融为一体的,并不在世界之外。‎ B.惠子将物与“我”分开,世界是“我”所观察的“对象”,在“对象化”中,万物自身所具有的联系被撕裂开来。‎ C.“通”是庄子所追求的境界,在“通”的境界中人所感受到的真正的快乐不在外物本身,而在人的心态。‎ D.庄子提倡人要放弃主体性,解除人精神的枷锁,从世界中抽离出来,与万物会通合一,这样就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庄子眼里,“我”对世界的“知”是自我生命的体验,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也是这种诗意心灵的体现。‎ B.山林之想、云水之乐皆是用诗意的眼光看世界的结果,是心态自由平和的体现。赵子昂的《落花游鱼图》就表现了这种心态 C.从庄子“会通合一”的角度看世界,世界是充满诗意的;从惠子科学认知的角度看世界,世界是充满理性的。‎ D.“物化”从主观角度看世界,“对象化”从客观角度看世界,二者互为补充,使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全面、更真实。‎ (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卖厨刀  刘明 ‎ 早晨有雾,淡淡的。 ‎ 桐庐镇优雅的轮廓,在薄纱般的晨雾中显露出来。奔流不息的富春江和天目溪交叉着从镇前的岩石下缓缓流过,背后是若隐若现的青山翠岭。远远望去,水傍青山,雾缭古城,宛如一张鲜嫩碧绿的荷叶,托着颗晶莹闪烁的珠露。‎ 正是起早赶露水集的时候。来赶年前最后一个集市的乡民们,肩上挑着柴禾,手里提着鸡婆、绳头串着蘑菇,盆里盛着活鱼,从四面八方涌入这个小镇。‎ 桐庐镇仅有的这条直街上热闹起来了,热闹得就像一锅正在滚动着的粥。卖韭菜的放开嗓子直着吼叫:“多水嫩的韭菜,六角八一斤,便宜过草!”卖金针木耳的吆喝起来顿挫抑扬,如同唱戏文一般:“黄针——木耳,蘑菇——生姜!”卖藤条锅刷的吆喝声很有些特别,前声十二分地拖长,而到后半部分却喊得出奇的短:“卖藤——条!”卖葱煎包子的把平底锅沿敲得梆梆响;卖鸡的鼓圆腮帮吹开鸡婆的尾毛,两指捺着滚圆的鸡屁股直伸到买主的鼻尖,正和买主作激烈持久的讨价还价。人们仿佛不是来赶集,而是来比声音的。 ‎ 唯有市场西边的一根电线杆子下,一个穿黑袄的汉子一声不响地蹲着,跟前放着二十多把厨刀。汉子抬起胡子拉碴的脸朝喧闹的人群望了一眼,从他兜里摸出一块砚台大小的铁块和一团筷子粗的铁丝放在地下,捡起一把厨刀,低下头,“咔咔咔”砍起铁丝来了。 ‎ ‎“是在变戏法儿吗?”外圈的人只想往里面挤。 ‎ ‎“他怎么不说话?”里圈的人直纳闷。 ‎ 见人多了,黑袄汉子从他兜里摸出一张红纸,上面写着一行工工整整的柳体大字:自家打的厨刀,每把两元。 ‎ ‎“哼,店里张小泉剪刀厂出的厨刀也只卖一块六。”有人摇着头冷言冷语。 ‎ ‎“不过,这厨刀的刚火倒是硬碰硬的。”也有人持不同的意见。 ‎ 黑袄汉子一声不响,低着头又砍起铁丝来。“咔咔咔”铁丝都断成了一厘米长短的小段。 ‎ ‎“嘿,这厨刀砍铁丝就像切粉丝一样,我买一把!”有人把捏着钞票的手伸了过来。 ‎ ‎“慢!”一个工人模样的青年挤到黑袄汉子跟前,从地上另捡起一把厨刀:“你换一把砍砍看。”众人都投来赞佩的眼光。 ‎ 黑袄汉子好像没听见,依旧埋头只顾自己砍。 ‎ ‎“唔——?是个哑巴?”工人模样的青年把厨刀递到黑袄汉子的手里,比比划划做了一阵手势。 ‎ 黑袄汉子接过厨刀,“咔咔咔”,一气砍了三十几下。青烟飘起,火星四溅,砍断的铁丝飞了一地。 ‎ 工人模样的青年夺过刀来,仔细地瞄了瞄闪着寒光的锋口,扔下两元钱,心满意足地走了。 ‎ 人群哄地一下炸了。“我买一把!”“我买一把!”几十只捏着钞票的手伸了过来。 ‎ ‎“砍得硬的厨刀不一定切得软!”刚才说风凉话的人又不阴不阳地插了一句。‎ 众人迟疑了,有几只捏着钞票的手缩了回去。 ‎ 黑袄汉子慢慢站起身来,高眉脊下那双明亮的眸子里,射出两道光来,直瞪着说风凉话的人的脸。瞪着瞪着,一言不发的黑袄汉子猛一抬臂,将厨刀举在了脖子跟前。 ‎ 众人吓了个大跳,哗地撒开了个大圈。只见黑袄汉子不慌不忙举刀在下巴上刮了几下。“嚓嚓嚓”,胡须纷纷落地,只留一片青青的胡渣儿。 ‎ 说风凉话的人嗫嚅着,似乎还想说几句什么,但人们一拥而上,早把他挤出了人圈。黑袄汉子的二十多把厨刀顷刻卖完。他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搭上搭兜,走到卖葱煎包子的摊前:“喂,买四个葱煎包子。” ‎ 两个刚买了厨刀的人听见他说话,大感惊讶: ‎ ‎“咦,他会说话,他不是哑巴!” ‎ ‎“他会说话,做买卖为什么硬是一声也不吆喝?” ‎ 太阳升高了,晨露散尽了,桐庐镇幽雅的轮廓清楚地显露出来了。前面是奔流的江水,背后是兀立的青山,好一幅古朴淡雅的水墨画卷。黑袄汉子背着搭兜,手里托着四个刚出锅的葱煎包子,大踏步地走了。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 A.“宛如一张鲜嫩碧绿的荷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桐庐镇比做鲜嫩碧绿的荷叶,生 动形象地写出了桐庐镇的勃勃生机。  B.“人们仿佛不是来赶集,而是来比声音的”,真实地写出了集市人声鼎沸的情形,表现了作者对日常生活中热闹景象的欣赏。  C.小说将卖刀写得一波三折,引人入胜。人们开始以为有人在变戏法,后来才发现是卖刀;开始怀疑菜刀有假,后来又争抢买刀。  D.小说语言雅致朴实,主要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了一个看似普通但又与众不同的“黑袄汉子”,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5.小说中的“黑袄汉子”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5分) ‎ ‎6.小说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 刘慈欣:当代中国科幻第一人 ‎2013 年 8 月 23 日,一个消息震惊了中美科幻界:著名科幻读物出版社——托尔出版社宣布,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科幻扛鼎之作《三体》,即将登陆美国——这是中国大陆长篇科幻小说首次在海外主流出版社出版。 刘慈欣,1963年出生于北京,当时他父亲是北京煤炭设计院的干部,母亲是一名复员军人。“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全家被下放到山西阳泉一家煤矿,父亲做矿工,母亲当小学教师。高中毕业后,他考入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读的是水电工程专业。 追溯刘慈欣爱上科幻文学的源头,当是那本父亲从北京带回来的凡尔纳的《地心游记》。读到这本书,刘慈欣说自己“一下子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兴奋,就像是寻找了好久,终于找到了”。在父亲床下的一个小木箱里,他还看到了卡赞采夫的《太空神曲》、叶弗列莫夫的《仙女座星云》。入了迷的刘慈欣手不释卷,把这些书看了一遍又一遍。 ‎ ‎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一些外国的科幻作品在国内解禁,他又读到凡尔纳的《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环游月球》及一些苏联的科幻文学作品。英国科幻作家亚瑟·克拉克的作品,更使刘慈欣领略到科幻的震撼和巨大魅力。刘慈欣说自己从克拉克的作品中感受到宇宙的广袤和神奇,看到科幻“像造物主般”创造出一个个“真实到精致可触摸的想象世界”。 1978年,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出版面世,初版就销售一百六十万册。看到中国人写的科幻小说,刘慈欣倍感亲切,从而跃跃欲试。这个当时只有十五岁的初三学生开始尝试写作科幻小说。这篇小说虽然没有发表,却开启了他的想象之门。20世纪80年代,中国科幻文学陷入低谷,许多科幻作家纷纷搁笔,而迷恋科幻的刘慈欣欲罢不能,他一有想法,就写出来,稿子写了不少,却连能投稿的杂志都找不到。短篇写得不过瘾,刘慈欣又摆弄起了长篇。1989年,他完成了《中国2185》,两年后的1991年又写了《超新星纪元》。后者被评论界赞誉为“一部文明浴火重生的宏大史诗”。创作于20世纪末的“大艺术三部曲”(《梦之海》《诗云》和《欢乐颂》),已凸显出刘慈欣在写作上新的感悟:细节写得越细,越能显示出作品的宏大。 1999年发表于《科幻世界》杂志的《鲸歌》,标志着刘慈欣真正走上了科幻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的道路。刘慈欣从此走上了创作优秀作品的快车道。书评人彭忠富说:“他的科幻都是根植于现实之上的科幻,而不是毫无根据的捏造。他为未来打开一扇窗口,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自己。在这种未来与现实的有机杂糅中,充满了作者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悲鸣,对未来人性的拷问和反省。” 沉积了二十余年,寂寞了二十余年,刘慈欣火了,拥有了无数的粉丝。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低调内敛,甚至在“三体”系列在中国文坛大红大紫之后,他的同事对他的写作仍一无所知。一天,一位要好的同事见到他,说:“我在网上看到有个写科幻小说的人很火,他的名字竟然也叫刘慈欣!”刘慈欣听了,一笑置之。 在中国文坛,科幻文学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地位。而刘慈欣的出现,引起了主流文学的广泛注目。刘慈欣认为:“真正好的科幻作品是要把很虚幻很空灵的东西描写得很真实,像新闻报道那般真实。”科幻作品要持续不断地突破想象的边界,一般科幻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时时有枯竭之虞。而刘慈欣却一部接一部地出作品,令人目不暇接。在他看来,比起主流文学,科幻的世界广大丰富得多。他说:“现在主流文学,为什么手法变革那么快?有种说法是,因为故事已经讲完了,只能在形式上面创新。但是科幻的故事还没有讲完,科学也在继续为我们提供新的故事。每年科学都提供大量新故事,而最普通的科学,比如牛顿三定律,仍然有巨大的故事资源,要写完,很难。”‎ ‎《超越自恋——科幻给文学的机会》一文,对科幻文学的边缘化地位发出了不平之声:在主流文学中,由于人性超越一切的吸引力,太阳和其他星辰都是围绕地球转的。太阳的存在只是为了照亮纯朴的田园,月亮的存在只是为了给海边的情侣投下影子,银河系的存在几乎没有必要,好在有个东方的神话用到了它,虽然那对情侣即使以光速跑过鹊桥,也要花十万年时间才能拥抱。在刘慈欣看来,主流文学就是一场人类的“超级自恋”,而科幻文学恰恰是文学“再一次睁开眼睛的努力”,超越主流文学的“超级自恋”,让文学与宇宙重新连接起来。   (《名人传记》2015年第二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刘慈欣也喜欢钻研科幻文学理论。他认为,作为一种文学类型,科幻文学既涉及文学,也涉及科学,希望“科幻与科学永远成为好朋友”。他还曾对文学界一直奉为圭臬的“文学是人学”的理论提出了疑问。(重庆日报网《“刘慈欣与中国科幻文学”研讨交流活动综述》) ②刘慈欣的写作,构思宏大,善于将极端的空灵和厚重的现实结合,注重表现科学的美感,又兼具人文关怀。通常,科幻小说似乎并不被主流科学家看好,甚至被后者轻视,但大刘的书是个例外。科普作家李淼说:“他的书特别有想象力。看了大刘的东西,就像看金庸一样,你都不想看别的同类作品。大刘对物理学非常熟悉,这是让人吃惊的,他想探索现代物理学给未来提供的无限可能性。”(南都周刊《人物:本土科幻作家刘慈欣》)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凡尔纳的《地心游记》是刘慈欣爱上科幻文学的源头,克拉克的作品更使刘慈欣领略到科幻的震撼和巨大魅力。‎ B.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让刘慈欣产生了创作的欲望,《中国2185》和《超新星纪元》给刘慈欣带来了赞誉。 C.1999年发表的《鲸歌》,标志着刘慈欣真正走上了科幻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的道路,他也从此走上了创作的快车道。 D. 刘慈欣的作品富有想象力,构思宏大,善于将极端的空灵和厚重的现实结合,注重表现科学的美感,又兼具人文关怀。‎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刘慈欣的科幻扛鼎之作《三体》在著名科幻读物出版社——托尔出版社出版,这标志着中国大陆长篇科幻小说在海外产生重大影响。 B.刘慈欣深受家庭科幻氛围的熏陶,从小就爱上了科幻文学。当读到凡尔纳的《地心游记》时,他非常兴奋,感觉终于寻找到了自己的目标。 C.“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一些外国的科幻作品在国内解禁,他又读到凡尔纳和一些苏联的科幻文学作品,尤其是英国作家克拉克的作品,使他收获颇丰。 D.‎ ‎ 刘慈欣“寂寞了二十余年”,科幻成了他唯一的精神寄托。后来他大红大紫,拥有无数粉丝,但在生活中依然保持低调作风,十分可敬。 E. 刘慈欣以其杰出的科幻创作,引起了国内主流文学的重视。他还认为主流文学就是一场人类的“超级自恋”,而科幻则是对主流文学的某种超越。 9.从刘慈欣的创作经历看,科幻文学应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信圭,字君信,泰和人。洪熙时举贤良,授清河知县。县瘠而冲,官艘日相衔,役夫动以千计。前令请得沭阳五百人为助然去家远艰于衣食信圭请免其助役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两邑便之。俗好发冢纵火,信圭设教戒十三条,令里民书于牌,月朔望儆戒之。且令书其民勤惰善恶以闻,俗为之变。‎ 宣德三年上疏言:本邑地广人稀,地当冲要,使节络绎,日发民挽舟。丁壮既尽,役及老稚,妨废农桑。前年兵部有令,公事亟者舟予五人,缓者则否。今此令不行,役夫无限,有一舟至四五十人者。凶威所加,谁敢诘问。或遇快风,步追不及,则官舫人役没其所赍衣粮,俾受寒馁。从之。八年春,又言:自江、淮达京师,沿河郡县悉令军民挽舟,若无卫军则民夫尽出有司,州县岁发二三千人,昼夜以俟。而上官又不分别杂泛差役,一体派及。致土田荒芜,民无蓄积。稍遇歉岁,辄老稚相携,缘道乞食,实可悯伤。请自仪真抵通州,尽免其杂徭,俾得尽力农田,兼供夫役。帝亦从之。自是,他郡亦蒙其泽。‎ 正统元年,用侍郎章敞荐,擢知蕲州。清河民诣阙乞留,命以知州理县事。民有湖田数百顷,为淮安卫卒所夺,民代输租者六十年。信圭奏之,诏还民。饥民攘食人一牛,御史论死八人。信圭奏之,免六人。天久雨,淮水大溢,没庐舍畜产甚众。信圭奏请振贷,并停岁办物件及军匠厨役、浚河人夫,报可。南北往来道死不葬者,信圭为三大冢瘗之。十一年冬,尚书金濂荐擢处州知府,其在清河已二十二年矣。处州方苦旱,信圭至辄雨。未几,卒于官。清河民为立祠祀之。‎ ‎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循吏》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前令请得沭阳五百人为助/然去家远/艰于衣食/信圭请免其助役/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两邑便之 B.前令请得沭阳五百人为助/然去家/远艰于衣食/信圭请免其助役/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两邑便之 C.前令请得沭阳五百人为助/然去家/远艰于衣食/信圭请免/其助役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两邑便之 D.前令请得沭阳五百人为助/然去家远/艰于衣食/信圭请免/其助役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两邑便之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朔望,朔是农历每月的初一,望一般在农历每月十五。类似还有晦、既望。晦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既望指望前一天。‎ B.理即署理,指本任官员出缺或离任时,由其它官员暂时代理该职务。奉旨署理的官员办事权力与本任无异。‎ C.乞留,百姓向朝廷请求挽留官员。官员可因百姓乞留而被朝廷提升官级,但仍留任原职。‎ D.振贷,即赈贷,指官府借贷钱物给百姓。是古代传统的救荒方式之一,西汉时赈贷开始较为广泛的实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李信圭任清河知县时,当地风俗好盗墓和纵火,李信圭设立了十三条教导和训诫,命令村民书写在牌上,定期警戒;又将百姓的品行公之于众,风俗因此得以改变。‎ B.李信圭曾上书朝廷,言及清河县人口稀少,每天又征调百姓拖挽船只,以致丁壮尽死,连老人和小孩都被征调为役夫,妨碍了农业发展。‎ C.宣德八年,李信圭再次上书朝廷,请求免去从仪真到通州一带的百姓的全部杂徭,皇上听从了他的请求。其他郡县也因此蒙受恩泽。[来源:gkstk.Com]‎ D. 李信圭在清河任上二十二年,被尚书金濂举荐提拔担任处州知府,不久就死于处 州知府任上,清河县百姓为他立祠祭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或遇快风,步追不及,则官舫人役没其所赍衣粮,俾受寒馁。‎ ‎  ‎ (2) 民有湖田数百顷,为淮安卫卒所夺,民代输租者六十年。信圭奏之,诏还民。‎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1)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大和六年(832)秋,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当时诗人已六十多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亲密的诗友元稹也已经谢世。(2)瓶:烤火用的烘瓶。‎ ‎14.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诗歌首句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未见风雨,就已觉寒意袭人,这就给整首诗先抹上了深秋的基调。[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 B.颔联的“卧迟”体现了老年人的特性,瞌睡少,宁可闲坐养神而不喜早睡,免得夜间睡不着,颈联老翁三秋之夜就要烤火正说明他怕冷、体衰。‎ C.尾联与首句遥相呼应,风雨过后,深秋的气候更加寒冷,一个“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只是反映出了老年人年经大怕冷的特性。‎ D.诗歌对人物的描写极具层次,从老翁在秋雨之夜就寝写到老翁睡醒,又写到醒后起床赏景的情况,写得生动逼真,亲切感人,富有生活气息。‎ E.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仕途、境遇,但景与人关合,尤其“霜叶满阶红”一句表现了大自然的冷酷,从树木想到人,从自然想到社会,令诗人深有感触。‎ ‎15.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老翁形象?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6分) ‎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风,表达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的两句是:‎ ‎“ , 。”‎ (2) ‎《庄子·逍遥游》中对大鹏徙于南冥高飞进行描写的句子是“ ”。‎ ‎(3)《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为喻,来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 第 Ⅱ 卷 表达题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错误的一项是(3分)(    )‎ ‎①他常常不管青红皂白,不满意媳妇做的事时总是先揍完再说,他觉得打媳妇是理所当然的事,谁也管不着。‎ ‎②虽然你家钟鸣鼎食,但你更应该努力,做出一点成绩来,而不是这样吃喝玩乐到死。‎ ‎③今天我们虽然萍水相逢,但好歹也认识了十几年了,既然能在这偏远之地再见面,就一起聚聚。‎ ‎④但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 ‎⑤俺田家祖上一百世的祖宗,做鬼都感激二位爷的恩典,结草衔环,一定会报答你二位的。‎ ‎⑥他们俩常一起出入,偷东西,打架,周围的人都觉得他们就是高山流水,真令人讨厌。‎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具有自动化生产,智能识别和系统操控等功能的工业机器人,正成为国内不少装备制造提高生产闹效率,解决人力成本上涨的利器。‎ B.如何引导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热爱并且投身于滑雪运动,从而培养这些青少年对滑雪运动的兴趣,是北京冬奥申委正在关注的问题。‎ C.对南极地区海冰融化现象在南极上空大气运动过程的认识,就必须扩大科学考察区域,加强科研观测精度,改进实验设计方法。‎ D.各级各类学校应高度重视校园网络平台建设,着力培养一批熟悉网络技术,业务精湛的教师,以便扎实有效地开展网络教育教学工作。‎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 [来源:gkstk.Com]‎ ‎  古人说仓颉造字,仓颉实际上是一个集合名词,是我们所有祖先的名字。________,这些由点横撇捺交织错落成的符号如同粒粒精致而有营养的粮食,滋养我们的民族文化走向更加深邃的空间。   A.华夏子孙无尽的创造力展现在汉字上,造就了我们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系统   B.汉字展现了华夏子孙无尽的创造力,造就了我们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系统   C.造就了我们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系统,也展现了华夏子孙无尽的创造力   D.造就了我们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系统,把华夏子孙无尽的创造力展现出来 ‎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儒家幸福观主要体现在关于人生理想的论述当中,其特点一是_________________ ,二是社会幸福重于个人幸福,孔子是对于物质享受与精神快乐两兼顾的人,但更重视后者。他的学生颜回,日子过得很苦,但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对这种幸福观极为赞许。但是,这种幸福观错在 ,发展到极端,就是禁欲主义。道家幸福观主张对物质财富、生活寿夭等都持淡泊态度,注重人之本性的内心的幸福,对于儒家幸福观  。  ‎ ‎21.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许多汉字如山、日、水、火、土、木……都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请参照例句,任选一个字写一段话。要求100字以内。(5分)‎ ‎ 例:“月”字形如弯弯的月牙,“月”加“日”是“明媚”的“明”。“月”在中华文化中总是与清纯、静谧、乡情相联系,“朗月清风”让人神清气爽,“月是故乡明”则勾起人们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11月20日,浙江省苍南县树人中学在高一家长会上,给中考成绩优异的高一新生发放800万奖学金。网帖爆料,当天现场发放了280万元,部分10万元、5万元、4万元的奖学金获得者是现场收到现金,其余奖学金将通过银行打款给学生。网帖还附上家长会现场的多张图片和现金的照片。‎ 该消息一经发出,就被疯狂转发,也引来网友热议。很多网友称,学校肯下血本做教育,有这样大的奖励,哪个学生不努力。也有网友评论,教育过分功利化会误导学生读书。还有网友吐槽,家长会直接开成“分红会”,学校真是土豪。‎ 对此,你怎么看?‎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  ‎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C 【解析】庄子“承认‘理’的存在”于文无据。‎ ‎2. D 【解析】“从世界中抽离出来”不是庄子的观点。‎ ‎3. D 【解析】文中谈到的“物化”与“对象化”是两个相对的观点,没有谈到互为补充。‎ ‎4.C 【解析】A项喻体说法错误,应该是将傍水青山比作荷叶,将雾中古城比作露珠;B项“表现了作者对日常生活中热闹景象的欣赏”原文无据。D项不准确,语言描写极少,只在买完刀后黑袄汉子才开口说话;)  5. ①寡言内敛 ②质朴沉稳 ③自尊心强 ④颇有自信(每答出一点给2分,任答三点给5分  6. 【解析】①描绘出桐庐镇的古朴淡雅,烘托出黑袄汉子质朴内敛的人物形象;②具有象征意味,蕴含着作者对纯厚质朴的民风的向往(或表达作者对喧嚣浮躁世风的一种否定);③首尾呼应,照应开头的环境描写,使小说结构更加完整。(每答出一点给 2 分)‎ ‎7.B ‎【解析】刘慈欣的《中国2185》没有给他带来赞誉,是两年后的1991年他又写了《超新星纪元》,这部作品被评论界赞誉为“一部文明浴火重生的宏大史诗”。 ‎ ‎8. CE【解析】A“这标志着中国大陆长篇科幻小说在海外产生重大影响”,无中生有。B“家庭科幻氛围的熏陶”夸大其词。D“科幻成了他唯一的精神寄托”缺少根据。) 9.①要突出细节。科幻小说应创造出“精致可触摸”,而且越细越能显示作品的宏大。②与现实相结合。科幻作品内容要根植于现实之上,而不是毫无根据的捏造。③描写得真实。把虚幻空灵的东西描写得真实,像新闻报道那般真实。要不断突破想象的边界。(共4分) 10.A ‎11.A既望指望后一天。‎ ‎12.B尽非死亡。‎ ‎13.(1)有时(行船)遇到快风,(役夫)步行追赶不上,官船上的差役就没收他们带的衣服粮食,让他们受饥寒。(或:有时,补充主语:役夫,赍:带,俾:使、让,馁:饥饿)‎ ‎(2)百姓有数百顷湖田,被淮安卫卒侵夺,百姓代替缴纳税租六十年。信圭上奏此事,皇帝诏令还田于民。(为所:表被动,夺:夺取、侵夺;代:代替,输:缴纳,奏:上奏;)‎ ‎14.CD ‎【赏析】C项“只是反映出了老年人年纪大怕冷的特性”错,“寒”也写出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失望,反映了诗人暮年政治上心灰意懒和生活上孤寂闲散的状况;D项,“又写到醒后起床赏景的情况”错,“霜叶满阶红”并非老翁晨起后所见。‎ ‎15.(1)安闲清静的老翁形象。颔联“卧迟”写老翁年老瞌睡少,不喜早睡;窗外秋雨淅沥,屋内“老翁”却安然“睡美”,正说明他心无所虑,具有闲适的情怀。(2)年老体衰的老翁形象。颈联燃料经夜化为灰烬,夜已过去,老翁却“香添暖被笼”,打算继续睡,体现老翁的体衰闲散。(3)孤寂淡泊的老翁形象。尾联老翁“晓晴”时仍未起,漫不经心地看满阶红霜叶,突出了老翁的闲散无事、孤寂淡泊。‎ ‎16(1)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17.C【解析】①从语境角度,用逻辑关系与词语对应解题;②从词义角度,用提取语素与词义轻重解题;③从用法角度,用适用对象与感情色彩解题。②钟鸣鼎食,作定语,常与“之家”连用;③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之人偶然相遇,用在此句自相矛盾;⑥高山流水,褒义,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18.D【解析】A项成分残缺,“解决”后面缺宾语,应改为“解决人力成本上涨问题的利器。B项语序不当,递进关系不恰当,应改为“如何培养这些青少年对滑雪运动的兴趣,年从而引导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热爱并且投身于滑雪运动”C项搭配不当,“加强科研观测精度”应改为“提高科研观测精度”‎ 19. B【解析】 “这些由点横撇捺交织错落成的符号如同粒粒精致而有营养的粮食”中的“这些”很显然是指代“汉字”的,所以横线处句子的主语应是“汉字”,“造就了我们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系统”也是“汉字”之功,所以答案选B。 ‎ 20. 精神快乐重于物质享受 ;把物质享受与精神快乐对立起来 ;是一种补充。‎ 21. ‎“水”字形如滔滔的水流,大水叫“川”,“大江东去”,意境阔大;小水叫“溪”,“兰芽浸溪”,意境清新,在中华文化中与水有关的字很多,这些字体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情怀,“海纳百川”,要人有宽广的胸襟。‎ 22. 写作提示:这是一道以事件为材料的作文题。在审题立意时,应抓住事件中的人物去选择角度,阐明自己的立场。‎ 立意角度:‎ ‎(1)从学校采取这种做法的目的着眼,可阐述教育管理的创意、激励学生的力度、学费取之于生又用之于生等。‎ (2) 从学生的感受着眼,可阐述感受到温暖和激励、应当努力报答母校等。‎ (2) 从网友的看法着眼,可分析仅以划分成绩来奖励金钱并不妥当等。‎ (3) 从家长的角度着眼,可阐述对学校奖励导向的理解,家长要更加关注家庭教育而不能因自己忙着挣钱疏于管理孩子等。     ‎ 参考翻译:‎ 李信圭,字君信,泰和人。洪熙年间,因贤良而被单荐,授官清河知县。该县很贫瘠而地处交通要冲,官船每天来往不断,(征用的)役夫动辄以千来计算。前任县令请示上级得到沐阳县五百人相助,然而这些人离家远,衣食艰难。李信圭请求免去他们前来相助的差役,而让沐阳县代替清河县缴纳额外赋税的三分之二,两县都觉得方便。当地风俗好盗墓和纵火(抢劫),李信圭设立教育警戒的条文十三条,命令村民书写在牌上,每月的初一、十五加以告诫;并且将百姓的勤劳、善良或怠惰、恶行公之于众,风俗因此得以改变。‎ ‎  宣德三年,信圭上疏说:本县地广人稀,地处交通要道,使节络绎不绝,每天征调百姓拖挽船只。丁壮已尽,连老人和小孩都被征调为役夫,妨碍、荒废了农桑。前年兵部有命令,紧急公事每只船派五个役夫,公事宽缓便不派人。现在这道命令没有执行,征调的役夫不加限制,有时一只船竟至于征用役夫四五十人。凶横威风相逼,谁敢提出质疑。有时(行船)遇到快风,(役夫)步行追赶不上,官船上的差役就没收他们所带的衣粮,使他们遭受饥寒。信圭请求重新申明先前的命令,哀怜这些劳苦的人民。朝廷听从了他的请求。八年春,信圭又上言说:从江、淮到京城,沿河的郡县都命令军民拖挽船只,如果没有卫军可抽,那么役夫全都由各州县有关部门从百姓中抽调,州县每年都需要征调二三千人,昼夜等待。上级官员又不区分各种差役,一并摊派。致使田土荒芜,百姓没有蓄积的财物。稍微遇上歉收之年,便老幼相扶,沿途讨饭,确实令人怜悯哀伤。请从仪真到通州,全部免去他们的杂役,使他们得以尽力从事农田耕作,同时兼任役夫。皇上也听从了他的请求。从这以后,其他郡县也蒙受他的好处。‎ ‎  正统元年,因侍郎章敞的推荐,李信圭被提拔为蕲州知州。清河县百姓进京请求李信圭留任,朝廷于是命令李信圭以知州身份管理清河县事。百姓有湖田数百顷,被淮安卫卒侵夺,百姓代替交纳租税达六十年。信圭上奏朝廷,朝廷下令将湖田归还百姓。饥饿的百姓盗食他人一头牛,御史判处八人死刑。信圭上奏,免除了六人死罪。天长久降雨,淮河水泛滥,淹没很多房屋、牲畜财产。信圭上奏请求赈灾,并且停止须每年上交的物品以及征调的军匠厨役、疏浚河道的役夫。朝廷回复同意。南北往来死于道路无人埋葬的人,信圭挖了三个大坟坑来埋葬他们。十一年冬季,尚书金濂举荐提拔信圭担任处州知府,这时他在清河任上已经二十二年了。当时处州正被旱灾所苦,信圭一到便降雨。不久,信圭死在处州知府官任上。清河县百姓为他立祠庙祭祀。 ‎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C 【解析】庄子“承认‘理’的存在”于文无据。‎ ‎2. D 【解析】“从世界中抽离出来”不是庄子的观点。‎ ‎3. D 【解析】文中谈到的“物化”与“对象化”是两个相对的观点,没有谈到互为补充。‎ ‎4.C 【解析】A项喻体说法错误,应该是将傍水青山比作荷叶,将雾中古城比作露珠;B项“表现了作者对日常生活中热闹景象的欣赏”原文无据。D项不准确,语言描写极少,只在买完刀后黑袄汉子才开口说话;)  5. ①寡言内敛 ②质朴沉稳 ③自尊心强 ④颇有自信(每答出一点给2分,任答三点给5分  6. 【解析】①描绘出桐庐镇的古朴淡雅,烘托出黑袄汉子质朴内敛的人物形象;②具有象征意味,蕴含着作者对纯厚质朴的民风的向往(或表达作者对喧嚣浮躁世风的一种否定);③首尾呼应,照应开头的环境描写,使小说结构更加完整。(每答出一点给 2 分)‎ ‎7.B ‎【解析】刘慈欣的《中国2185》没有给他带来赞誉,是两年后的1991年他又写了《超新星纪元》,这部作品被评论界赞誉为“一部文明浴火重生的宏大史诗”。 ‎ ‎8. CE【解析】A“这标志着中国大陆长篇科幻小说在海外产生重大影响”,无中生有。B“家庭科幻氛围的熏陶”夸大其词。D“科幻成了他唯一的精神寄托”缺少根据。) 9.①要突出细节。科幻小说应创造出“精致可触摸”,而且越细越能显示作品的宏大。②与现实相结合。科幻作品内容要根植于现实之上,而不是毫无根据的捏造。③描写得真实。把虚幻空灵的东西描写得真实,像新闻报道那般真实。要不断突破想象的边界。(共4分) 10.A ‎11.A既望指望后一天。‎ ‎12.B尽非死亡。‎ ‎13.(1)有时(行船)遇到快风,(役夫)步行追赶不上,官船上的差役就没收他们带的衣服粮食,让他们受饥寒。(或:有时,补充主语:役夫,赍:带,俾:使、让,馁:饥饿)‎ ‎(2)百姓有数百顷湖田,被淮安卫卒侵夺,百姓代替缴纳税租六十年。信圭上奏此事,皇帝诏令还田于民。(为所:表被动,夺:夺取、侵夺;代:代替,输:缴纳,奏:上奏;)‎ ‎14.CD ‎【赏析】C项“只是反映出了老年人年纪大怕冷的特性”错,“寒”也写出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失望,反映了诗人暮年政治上心灰意懒和生活上孤寂闲散的状况;D项,“又写到醒后起床赏景的情况”错,“霜叶满阶红”并非老翁晨起后所见。‎ ‎15.(1)安闲清静的老翁形象。颔联“卧迟”写老翁年老瞌睡少,不喜早睡;窗外秋雨淅沥,屋内“老翁”却安然“睡美”,正说明他心无所虑,具有闲适的情怀。(2)年老体衰的老翁形象。颈联燃料经夜化为灰烬,夜已过去,老翁却“香添暖被笼”,打算继续睡,体现老翁的体衰闲散。(3)孤寂淡泊的老翁形象。尾联老翁“晓晴”时仍未起,漫不经心地看满阶红霜叶,突出了老翁的闲散无事、孤寂淡泊。‎ ‎16(1)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17.C【解析】①从语境角度,用逻辑关系与词语对应解题;②从词义角度,用提取语素与词义轻重解题;③从用法角度,用适用对象与感情色彩解题。②钟鸣鼎食,作定语,常与“之家”连用;③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之人偶然相遇,用在此句自相矛盾;⑥高山流水,褒义,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18.D【解析】A项成分残缺,“解决”后面缺宾语,应改为“解决人力成本上涨问题的利器。B项语序不当,递进关系不恰当,应改为“如何培养这些青少年对滑雪运动的兴趣,年从而引导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热爱并且投身于滑雪运动”C项搭配不当,“加强科研观测精度”应改为“提高科研观测精度”‎ 19. B【解析】 “这些由点横撇捺交织错落成的符号如同粒粒精致而有营养的粮食”中的“这些”很显然是指代“汉字”的,所以横线处句子的主语应是“汉字”,“造就了我们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系统”也是“汉字”之功,所以答案选B。 ‎ 20. 精神快乐重于物质享受 ;把物质享受与精神快乐对立起来 ;是一种补充。‎ 21. ‎“水”字形如滔滔的水流,大水叫“川”,“大江东去”,意境阔大;小水叫“溪”,“兰芽浸溪”,意境清新,在中华文化中与水有关的字很多,这些字体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情怀,“海纳百川”,要人有宽广的胸襟。‎ 22. 写作提示:这是一道以事件为材料的作文题。在审题立意时,应抓住事件中的人物去选择角度,阐明自己的立场。‎ 立意角度:‎ ‎(1)从学校采取这种做法的目的着眼,可阐述教育管理的创意、激励学生的力度、学费取之于生又用之于生等。‎ (2) 从学生的感受着眼,可阐述感受到温暖和激励、应当努力报答母校等。‎ (2) 从网友的看法着眼,可分析仅以划分成绩来奖励金钱并不妥当等。‎ (3) 从家长的角度着眼,可阐述对学校奖励导向的理解,家长要更加关注家庭教育而不能因自己忙着挣钱疏于管理孩子等。     ‎ 参考翻译:‎ 李信圭,字君信,泰和人。洪熙年间,因贤良而被单荐,授官清河知县。该县很贫瘠而地处交通要冲,官船每天来往不断,(征用的)役夫动辄以千来计算。前任县令请示上级得到沐阳县五百人相助,然而这些人离家远,衣食艰难。李信圭请求免去他们前来相助的差役,而让沐阳县代替清河县缴纳额外赋税的三分之二,两县都觉得方便。当地风俗好盗墓和纵火(抢劫),李信圭设立教育警戒的条文十三条,命令村民书写在牌上,每月的初一、十五加以告诫;并且将百姓的勤劳、善良或怠惰、恶行公之于众,风俗因此得以改变。‎ ‎  宣德三年,信圭上疏说:本县地广人稀,地处交通要道,使节络绎不绝,每天征调百姓拖挽船只。丁壮已尽,连老人和小孩都被征调为役夫,妨碍、荒废了农桑。前年兵部有命令,紧急公事每只船派五个役夫,公事宽缓便不派人。现在这道命令没有执行,征调的役夫不加限制,有时一只船竟至于征用役夫四五十人。凶横威风相逼,谁敢提出质疑。有时(行船)遇到快风,(役夫)步行追赶不上,官船上的差役就没收他们所带的衣粮,使他们遭受饥寒。信圭请求重新申明先前的命令,哀怜这些劳苦的人民。朝廷听从了他的请求。八年春,信圭又上言说:从江、淮到京城,沿河的郡县都命令军民拖挽船只,如果没有卫军可抽,那么役夫全都由各州县有关部门从百姓中抽调,州县每年都需要征调二三千人,昼夜等待。上级官员又不区分各种差役,一并摊派。致使田土荒芜,百姓没有蓄积的财物。稍微遇上歉收之年,便老幼相扶,沿途讨饭,确实令人怜悯哀伤。请从仪真到通州,全部免去他们的杂役,使他们得以尽力从事农田耕作,同时兼任役夫。皇上也听从了他的请求。从这以后,其他郡县也蒙受他的好处。‎ ‎  正统元年,因侍郎章敞的推荐,李信圭被提拔为蕲州知州。清河县百姓进京请求李信圭留任,朝廷于是命令李信圭以知州身份管理清河县事。百姓有湖田数百顷,被淮安卫卒侵夺,百姓代替交纳租税达六十年。信圭上奏朝廷,朝廷下令将湖田归还百姓。饥饿的百姓盗食他人一头牛,御史判处八人死刑。信圭上奏,免除了六人死罪。天长久降雨,淮河水泛滥,淹没很多房屋、牲畜财产。信圭上奏请求赈灾,并且停止须每年上交的物品以及征调的军匠厨役、疏浚河道的役夫。朝廷回复同意。南北往来死于道路无人埋葬的人,信圭挖了三个大坟坑来埋葬他们。十一年冬季,尚书金濂举荐提拔信圭担任处州知府,这时他在清河任上已经二十二年了。当时处州正被旱灾所苦,信圭一到便降雨。不久,信圭死在处州知府官任上。清河县百姓为他立祠庙祭祀。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