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茂名市五校2020届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度高三茂名五校联考语文科试卷 本试卷共10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20世纪以后,不仅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只不过,这个变化是渐进的、漫长的,而且是一个很不平衡的复杂过程。远不像今人常常下意识地认为的那样,可以一蹴而就、一步到位的。不独过去中国发展的历史是如此,整个世界的历史,包括当下世界各国社会政治的现状,其实也是如此。对此,我们或许可以用黑格尔关于人之成为人,必须经过从“自在”进到“自为”的转变的说法来试做解读。 ②基于亚里士多德关于“人是有理性的动物”的观点,黑格尔指出:同样是人,生物意义上的人与社会意义上的人是不同的人。“胎儿自在地是人,但并非自为地是人;只有作为有教养的理性,它才是自为的人”。按黑格尔的观点,人只有形成了有教养的理性,才能“使自己成为自己自在地所是的那个东西”。否则,人充其量只是一个为自我而存在的生物意义上的人,而无法成为一个对自己和对他人有用的社会的人。 ③黑格尔的这一观点对马克思认识历史产生过重要影响。凡读过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作为一种阶级力量,必须要从“自在”进到“自为”的成长过程的论述的读者,很容易看出马克思就是借助于黑格尔的这一对人的认识的解读,把它延用到了自已对阶级成长的问题的判断上去了。同样地,我们应该也可以用这样一种观点来看待一个民族从古代向现代,特别是一个落后民族中的普罗大众成长为具有现代意识的个体国民的演进过程。 ④用最直白的话来讲,古代社会条件下民族的存在,充其量只是自在意义上的民族,只有在现代国际关系条件下,一个自在的民族才可能在与他者的相互碰撞及交往中逐渐形成一个自为的民族,确立自己的民族地位、国家属性及其国际社会政治的平等参与意识。 ⑤不难想象,这样一种转变不仅是长期的,还必须建立在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基础之上,因而其发展也不可避免地会是严重不平衡的和不一致的。中国在外国人治理的租界城市诞生出诸如上海之类的个别现代都市,形成了一些读洋书、识洋字的现代知识人,出现了一批略识金融、市场和管理的现代工商业主,开启了中国现代化之路。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绝大多数人也因此都同步在“现代化”了,即使在各大中城市里,许多人的生产方式、生存方式依旧离现代工业、现代科技、现代公共社会的秩序、规则和观念甚远,又何况是生活在牛耕人种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中的几亿旧式农民呢?他们多数大字不识几个,村里既没有广播电视,也看不到报纸杂志,不少人甚至连县城都没去过,对村庄以外的世界几乎一无所知。处在这样一种境况下,他们又如何能够受到现代社会理性的教养,变成今人所希望的有血性和有觉悟的民族的国民之一分子呢? ⑥由上述可知,生活在当下,了解一点中国近代社会的曲折进化过程,颇有必要。作为一个两千年来一直在传统社会轨道上缓慢爬行的农业国,中国自17、18世纪以来向人类现代工业社会迅速转进的每一步,都是有条件的。这一条件就是外部环境,亦即世界大势的迅猛发展与冲击。惟受此影响,中国社会沿海和内地、城市和乡村、精英与民众,乃至各种不同人群之间,在行为、观念及生活、交往方式上益现悬隔、碰撞,发展程度参差不齐,以致社会乱象丛生、矛盾冲突层出不穷,几乎不可避免。时至今日,人与人之间在思想上、观念上之差距,仍会有天壤之别。 摘编自杨奎松《鬼子来了:现代中国之惑》,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20世纪以后,世界和中国都在变。但是,中国的变化却是渐进的、漫长的,与其他世界各国不同。 B. 按照黑格尔的观点,人只要形成了有教养的理性,就能成为一个对自己和对他人有用的社会的人。 C. 古代社会条件下民族的存在,至多只是自在意义上的民族,自为的民族只有在现代国际关系条件下才可能形成。 D. 近代中国社会之所以社会乱象丛生、矛盾冲突层出不穷,原因是人们在行为、观念及生活、交往方式上益现悬隔、碰撞,发展程度参差不齐。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B. 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中国近代社会的演进过程与黑格尔的人须经过从“自在”到“自为”的转变过程的说法是一致的。 C. 文章列举上海之类的个别现代都市和一些现代知识人、工商业主,是为了论证中国社会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和不一致。 D. 文章末段提出了中国自17、18世纪以来向人类现代工业社会迅速转进的每一步都是有条件的观点,并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作为一种阶级力量,须要从“自在”进到“自为”,这一观点来源于黑格尔。 B. 抗日战争时期,那些帮着日本人残害自己同胞的国人,只是一个“自在”的人,还不是一个“自为”的人。 C. 在现代国际关系条件下,并经过长期的发展,中华民族就会形成一个“自为”的民族。 D. 今天,人们(中国人)在思想上、观念上之所以仍会有天壤之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答案】1. C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中国的变化却是渐进的、漫长的,与其他世界各国不同”说法错误,根据原文第一段“不独过去中国发展的历史是如此,整个世界的历史,包括当下世界各国社会政治的现状,其实也是如此”可知,中国的变化和其他世界各国的变化一样,都是渐进的、漫长的。B项,混淆条件,原文第二自然段是说“按黑格尔的观点,人只有……,才能……”,选项则成了“只要……就……”。D项,原文最后一自然段中说“这一条件就是外部环境,亦即世界大势的迅猛发展与冲击。惟受此影响,中国社会沿海和内地、城市和乡村、精英与民众,乃至各种不同人群之间,在行为、观念及生活、交往方式上益现悬隔、碰撞,发展程度参差不齐,以致社会乱象丛生、矛盾冲突层出不穷,几乎不可避免”,由此可知“近代中国社会之所以社会乱象丛生、矛盾冲突层出不穷”的原因应该是“世界大势的迅猛发展与冲击”。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B项“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错误,结合文中关键语句“不独过去中国发展的历史是如此,……对此,我们或许可以用黑格尔关于人之成为人,必须经过从‘自在’进到‘自为’的转变的说法来试做解读”“黑格尔的这一观点对马克思认识历史产生过重要影响”可知,应该是类比论证。作为一种推理和论证手法,类比是根据两种或两类对象在某些特征、属性上的相似,得出它们在其他特征、属性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强调的是相似性;而对比,则强调两种不同的人或事物相对照,强调的是对立和差异性。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要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本题C项“在现代国际关系条件下,并经过长期的发展,中华民族就会形成一个“自为”的民族”说法有误,原文第5段“不难想象,这样一种转变不仅是长期的,还必须建立在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基础之上”,可见中华民族要想成为一个自为的民族,除了选择项所提到的条件之外,还需要“建立在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基础之上”。 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携程旅游最新发布的《2017中国旅游者意愿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居民消费升级,旅游超过购房买车等成为消费的首选必需品,98%的受访者今年有出游意愿。旅游成为消费的重要支出,5成以上的人计划全年旅游花费在年收入的10%以上,19%的人将把收入的20%以上用于旅游。云南、四川、海南,日本、泰国、美国等成为首选的国内外旅游目的地,60%的人旅游首选出境游。旅游已经成为国民消费的重要支出部分。 报告认为,消费者愿意增加支出用于入住更好的酒店、品尝美食和体验优质服务,旅行社推出的纯玩团、臻品游、定制旅游、自由行等产品受到消费者追捧,国人认为在旅游上支出是“花钱买幸福感”。 报告显示,2017年出游,31%旅行者最关注安全因素,如目的地近期是否发生过自然灾害、恐怖袭击,包括治安方面的不确定因素都会成为制定旅行计划的重要考量。其次是环境因素,25%旅行者最关注目的地环境,雾霾等污染因素都会让消费者减少对一个目的地的兴趣。还有15%的旅游者最关注目的地对游客的友好程度。此外,航班和签证的便利程度也影响着旅游者的意愿和偏好。 调查显示,除了领略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外,减压、增进与家人朋友的关系,也成为国人旅游的重要理由,去异地异国享受医疗教育等服务和资源、躲避雾霾等也成为旅游的动机。 此外,调查显示,随着中国旅行者经验越来越丰富,自由行成为更理想的出行方式。2017年,58.6%的旅行者希望通过自由行的方式出游。跟团旅游依然是重要的旅游方式,有三成游客选择,特别是出境游,约有一半的游客选择跟团。除了自由行、跟团游,定制旅游将在2017年迎来爆发式增长,10%的旅行者有意尝试定制旅游。 (摘自《2017中国旅游者意愿调查报告》) 材料二: 年份 旅游人次 旅游收入(单位:元) 2016年 3.02亿 3651亿 2017年 3.44亿 4233亿 2018年 3.86亿 4750亿 近三年国家旅游局关于春节假日期间国内旅游市场的统计表 材料三: 建设好慢游基地,让游客尽享“慢游”乐趣。最佳慢游旅游区呈现“众星捧月”的空间格局。经过多年的培育,贵州旅游已经形成了若干个明亮的“月亮”,如黄果树、荔波大小七孔、西江苗寨、镇远古城、百里杜鹃等等,但是这些“月亮”缺少“众星”产品的陪伴,游客当天看完,当天离开,而无法实现对周围辐射型的消费。贵州是国家公园省,山地度假、乡村度假、气候度假资源优势突出,处处有美景,既有诸多区域的“小月亮”,也不缺少捧月的“星群”资源。因此,加强“伴月星群”的打造是建设慢游产品的基础工程。要树立大旅游区概念,依托核心度假基地,综合利用周边文化、生态、环境等资源,把景点串成景区,打造品牌慢游旅游度假区。 实施“众星捧月”工程的关键之一是对“月亮”和“星群”的识别与筛选。作为区域慢游度假基地的“月亮”应该是以城镇为依托的大型休闲度假旅游综合体,它应具备以下特征:拥有舒适的自然环境、舒适的住宿、丰富的夜间产品、康益的人文环境。基于度假需求的慢游产品。“星群”应具备以下特征:依托慢游度假中心,拥有发达的辐射型短线游,时间上能满足求“深度”和“休闲”的需要。 (摘编自《打造贵州“快旅慢游”产品体系》) 材料四: 今年春节返程最堵的地方无疑是海南。到目前为止仍有超过万辆外地车辆滞留海南。从大年初三开始,受十年未遇的罕见大雾天气影响,琼州海峡出现反复停航。 事实上,前些年春节期间,在海南的一些热门景点游客蜂拥而至,人挤人、人挨人、大堵车的现象也频频出现。照理说,海南是离岛,有多少车辆进入海南,港口方面能够充分掌握,这也为限流提供了一定的信息优势。未来,有没有可能对这些车辆进行限流?如何限流才会确保更好的旅游体验,不至于堵在囧途?特别是,根据气象特点,琼州海峡每年12月至3月雾较多,且多为平流雾,是否应该为极端天气的可能发生留足运力余量,根据运力的余裕程度来考虑接待游客的数量?这些课题都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摘编自2018年2月“央视新闻”) 4.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树立大旅游区概念,布置好“众星捧月”的空间格局,建设好慢游产品的基础工程,是打造贵州“快旅慢游”产品体系的重要任务。 B. 自然环境优美,夜间产品丰富,人文环境康益,以城镇为依托的大型休闲度假旅游综合体,是区域慢游度假基地的“月亮”应具备的特点。 C. 拥有发达的辐射型短线游,时间上能满足“深度”和“休闲”的需要,以慢游度假中心为依托,是区域慢游度假基地的“星群”应具备的特点。 D. 贵州是国家公园省,山地、乡村、气候等度假资源优势突出,只是欠缺了周围辐射型的消费资源,以至于“月亮”尚好,“星群”不足。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表明我国居民外出旅游的意愿持续高涨,材料二的数据从另一侧面提供了有力的印证。 B. 材料一、二用数据讲事实,材料三、四用分析说原因、揭本质、提解决方案,围绕“旅游”这一话题展开阐述。 C. 四则材料依次是调查报告、数据统计、新闻评论、分析报告,都遵循了以事实为基础的原则。 D. 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人们的旅游与生活的需求密切相关,人人都追求有品位、有内涵、服务优质的出行。 6. 上述材料对我们做旅游规划应有一定的启发。假如明年春节你将与家人外出旅游,你们的旅游目的是什么?你会选择哪里?请立足文本,阐述这样选择的两个原因。 旅游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旅游目的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4. D 5. A 6. (1). 旅游目的:领略自然风光或人文风情;减压;增进与家人朋友的关系;体验医疗教育等服务和资源;躲避雾霾等。 (2). 旅游目的地:根据旅游目的,任选一处即可 (3). 原因:视与旅游目的的匹配度酌情给分。(选择原因的参考角度:风光优美、环境无污染、待客友好、交通便捷、配套合理、安全舒适、气候宜人……)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D项 “欠缺了周围辐射型的消费资源”错,根据材料三“贵州是‘国家公园省’……也不缺少捧月的‘星群’资源”可知,贵州并不缺少资源,只是没有建立起周围辐射型的消费模式。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准确理解选项内容,再到文中找到其对应的内容,进行理解比对。本题选正确的一项, B项,“材料三、四用分析说原因、揭本质、提解决方案”错误,其中材料三用提目标、找问题、指出解决方案的思路分析的;C项,应该是材料三为分析报告,材料四为新闻评论;D项,“人人都追求”错,属于主观臆断。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具有极强的开放性,但作答时也需结合文本内容,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法言之成理。如旅游目的,可根据材料一“调查显示,除了领略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外,减压、增进与家人朋友的关系,也成为国人旅游的重要理由,去异地异国享受医疗教育等服务和资源、躲避雾霾等也成为旅游的动机”进行选择,也可自行概括;而旅游目的地,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也可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云南、四川、海南、日本、泰国、美国”等进行选择;关于旅游的原因,可根据与旅游目的的匹配度来概括,如风光优美、环境无污染、待客友好、交通便捷、配套合理、安全舒适、气候宜人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地鸡毛① 刘震云 小林家一斤豆腐变馊了。 小林每天清早六点起床,到公家副食店门口排队买豆腐。排队也不一定每天都能买到豆腐,但今天小林把豆腐买到了。豆腐拿回家,因急着赶公共汽车上班,忘记把豆腐放到了冰箱里,晩上回来,豆腐仍在门厅塑料袋里藏着,大热的天,哪有不馊的道理? 豆腐变馊了,老婆又先于他下班回家,这就使问题复杂化了。老婆一开始是责备看孩子的保姆,怪她不打开塑料袋,把豆腐放到冰箱里。谁知保姆一点不买账。保姆因嫌小林家工资低,家里饭菜差,早就闹着罢工,要换人家,还是小林和小林老婆好哄歹哄,才把人家留下;现在保姆看着馊豆腐,一点不心疼,还一股脑把责任都推给了小林,说小林早上上班走时,根本没有交代要放豆腐。小林下班回来,老婆就把怒气对准了小林,说你不买豆腐也就罢了,买回来怎么还让它在塑料袋里变馊?你这存的是什么心?小林今天在单位很不愉快,他以为今天买豆腐晩点上班没什么,谁知新来的大学生很认真,看他八点没到,就自作主张给他划了一个“迟到”。虽然小林气鼓鼓上去自己又改成“准时”,但一天心里很不愉快,还不知明天大学生会不会汇报他。现在下班回家,见豆腐馊了,他也很丧气,一方面怪保姆太斤斤计较,走时没给你交代,就不能往冰箱里放一放了?放一块豆腐能把你累死?一方面怪老婆小题大作,一斤豆腐,馊了也就馊了,谁也不是故意的,何必说个没完,大家一天上班都很累,接着还要做饭弄孩子,这不是有意制造疲劳空气? …… 小林的老婆叫小李,没结婚之前。是一个静静的、眉清目秀的姑娘。别看个头小,小显得小巧玲珑,眼小显得聚光,让人见了从心里怜爱。那时她言语不多。打扮不时髦,却很干净。头发长长的。通过同学介绍,小林与她恋爱。她见人有些腼腆。与她在一起,让人感到轻松、安静,甚至还有一点淡淡的诗意。那时连小林都开始注意言语、注意身体卫生了。哪里想到几年之后,这位安静的富有诗意的姑娘,会变成一个爱唠叨、不梳头、还学会夜里滴水偷水的家庭妇女呢?两人都是大学生,谁也不是没有事业心,大家都奋斗过,发愤过,挑灯夜读过,有过一番宏伟的理想,单位的处长局长,社会上的大大小小机关,都不在眼里,哪里会想到几年之后,他们也跟大家一样,很快淹没到黑压压的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人群之中呢?你也无非是买豆腐、上班下班、吃饭睡觉洗衣服,对付保姆弄孩子,到了晚上你一页书也不想翻,什么宏图大志,什么事业理想,狗屁,那是年轻时候的事,大家都这么混,不也活了一辈子? …… 小林的家里来了客人。老家来人,不讲卫生不算,还要招待吃住,还要给他们办事。时间长了,老婆受不了小林家的这些农村亲戚,两人总为这事吵架。可今天这两个人是小林没想到的,是小林的小学老师和他的儿子。这个老师教了小林五年,对他很好。原来老师得了肺气肿,不知有没有发展成肺癌,到北京来找小林给联系医院。这时老婆下班回来了,自然是不高兴,和小林吵了起来。争吵声让小林的老师听到了,老师把从家里拿来的两桶香油送到了厨房,老婆才开始做饭。好不容易吃完了晚饭,小林的老师坚决要走,小林只好看着老师坐着公共汽车走了。小林往回走的时候,感到身上像有座山压着。 …… 这天晚上,查水表的老头又来了。他这次来是求小林把他们老家压在他们处里的批件快点办理。尽管小林知道这事和女小彭说一声就行,但这时的小林已不是过去的小林,小林已经成熟了。老头接着又忙把他的背包拉开,掏出一个大纸匣子,说:“这是老家人的一点心意,你们收下吧!”然后不再多留,走时对小林眨眨眼。老头一走,小林和老婆将纸盒子打开,掏出礼物一看,两人大吃一惊,原来是一个小型的微波炉,在市场上要七八百元一台。小林说:“这多不合适,如果是一个布娃娃,可以收下,七八百元的东西,如何敢收!明天给他送回去!”老婆没说什么。晩上吃饭,老婆突然问他:“我只问你,那个批文好办吗?”小林说:“批文倒好办,我明天给女小彭说一下马上就可以批!”小林老婆拍了一下巴掌:“那这微波炉我收下了!”小林担心地说:“这不合适吧?帮批个文,收个微波炉,这不太假公济私了?再说,也给老头留下话柄呀!”小林老婆说:“给他把事情办了,还有什么话柄?什么假公济私,人家几千几万地倒腾,不照样做着大官!一个微波炉算什么!”小林想想也是,就不再说什么。 这天晚上吃饭,老婆用微波炉烤了半只鸡,又让小林喝了一瓶啤酒。啤酒喝下去,小林头有些发晕,满身变大。这时小林对老婆说:“其实世界上事情也很简单,只要弄明白一个道理,按道理办事,生活就像流水,一天天过下去,也满舒服。舒服世界,环球同此凉热。”老婆见他喝多了,瞪了他一眼,一把将啤酒瓶夺了过来。啤酒虽然夺了过去,但小林脑袋已经发懵,这天夜里睡得很死。半夜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睡觉,上边盖着一堆鸡毛,下边铺着许多人掉下的皮屑,柔软舒服,度日如年。又梦见黑压压的人群一齐向前涌动,又变成一队队祈雨的蚂蚁…… 一九九零年十月北京十里堡 (有删改) 注:①本文获第五届(1991-1992)《小说月报》优秀中篇小说“百花奖”。“百花奖”是国内文坛唯一采用读者投票方式,完全依据票数而产生获奖作品;《小说月报》注重选发贴近现实生活、紧扣时代脉搏、反映老百姓喜怒哀乐的优秀中短篇小说。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一地鸡毛”为标题,形象地揭示出生活的本相:生活就是如此的驳杂无序,鸡毛蒜皮。 B. 小说在叙事时先不忙于在鸡毛上做文章,而是首先推出馊豆腐意象:整篇小说,整个生活,都是从这一斤豆腐里生长出来的。 C. 小说的叙述是一种冷静的客观写实,创作主体的情感并不介入小说,叙述者的声音完全被取消了。 D. 主人公小林在现实生活的挤压下,只是浑浑噩噩地做着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最终使得自己的精神世界愈加滑向平庸和贫瘠。 8. 文中划线句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其含意。 9. 本文获第五届(1991-1992)《小说月报》优秀中篇小说“百花奖”,请你结合文本内容谈三点获奖理由。 【答案】7. C 8. 第一问:用了反讽的手法。 第二问:①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任由自己的意愿,生活中要紧的是吃喝拉撒睡,唯有物质要求牵动着人的一举一动,诸如师生之情、个人爱好等精神层面上的内容都可抛开不顾;②是一切繁琐小事造就了人生,而不是任何浪漫的理想或精神的追求。 9. ①充分考虑到读者的感受,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本文(《一地鸡毛》)主人公是小林夫妇,他们是普通人,在身份层面更贴近大多数普通读者,他们的生活遭遇也更符合大多数普通读者的生活遭遇。 ②符合《小说月报》的要求。本文(《一地鸡毛》)内容和主题与《小说月报》要求契合,贴近现实生活、紧扣时代脉搏,展示出在新的价值观念形成过程中国人的生存困境、精神困境,以及以小林夫妇为代表的一些底层知识分子的矛盾心态和无可奈何的悲哀。 ③构思巧妙。小说标题为“一地鸡毛”,但作者却不忙于在鸡毛上做文章,而是首先推出“豆腐”这个意象——“小林家一斤豆腐变馊了”。馊了也就馊了,作者却要让这一斤豆腐影响人物的情绪、夫妻的关系和家庭的气氛。整篇小说,整个生活,都是从这一斤豆腐生长出来的。篇末,鸡毛终于出现了,小林梦见自己睡在一堆鸡毛当中,小林的梦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整体感觉——生活就是由一堆鸡毛蒜皮的琐事组成。 ④叙事客观写实。本文(《一地鸡毛》)的叙述是一种冷静的客观写实,创作主体的情感几乎不介入小说,叙述者的声音最大限度地被隐藏起来,或者以程式化的语气和句式叙述,或者稍有感想也都被混同于人物的意识,并不显示出独立判断的倾向。 ⑤隐约闪烁着一种讽刺精神。本文(《一地鸡毛》)在冷静地客观写实之外还隐约闪烁着一种讽刺精神:文本叙述的所有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但所有这些都被揭露为无价值,正是这无价值本身构成了人生的沉重,而这种沉重看起来则是极不合理无比荒谬的。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其中C项“创作主体的情感并不介入小说,叙述者的声音完全被取消了”说法有误。《一地鸡毛》以平民小人物的日常生活作为小说的题材,叙述中除了冷静客观的写实风格之外,看似不动声色的、压制到零度状态的情感叙述,也不乏戏谑、滑稽、调侃的意味,其实这正体现了作者内心世界的挣扎与痛楚,把这种感情用举重若轻的方式表露,也是作者对各种尴尬处境的无奈与宣泄,达到了一种反讽的效果。所以,创作主体的情感是渗透到小说里的,叙述者的声音也未被完全取消,而是由人物小林替代叙事。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手法,分析句子含义的能力。解答本题第一问先要明确句子手法,然后结合内容具体分析手法,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及表现的情感态度。解答本题第二问先明确句子的陈述对象及陈述内容,理解其表层意;然后抓住句子特征,结合上下文语境,深入思考其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本文画线句使用的是反讽的手法。反讽,又称反语,是说话或写作时一种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或写作技巧,单纯从字面上不能了解其真正要表达的事物,而事实上其原本的意义正好是字面上所能理解的意义的相反,通常需要从上下文及语境来了解其用意。这句话是小林在喝完酒后吐露的人生感悟,表面上是说生活中的事情其实很简单,满足了物质上的需求就过会过得很舒服,实际是写小林抛却精神层面的东西,在繁琐生活面前选择了妥协,因为是如鸡毛般繁琐的小事造就了人生。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鉴赏评价及个性化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小说月报》及小说“百花奖”相关信息;然后认真阅读文本,从小说题材主题、思路结构、人物塑造、写作手法等角度进行个性化解读;最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整理作答,尽量做到全面准确、条理清晰。结合注释可知本文获第五届(1991-1992)《小说月报》优秀中篇小说“百花奖”,首先是得到读者认可;其次是符合《小说月报》对作品的要求;除此之外就是作品本身具有突出的创作特色,比如:构思巧妙,用冷静、客观的旁观者立场叙事,渗透于作品中的讽刺精神等。本题属开放型试题,回答时结合文本特点,言之成理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授修撰,累官学士。华性孝,母岑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土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仨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屡迁考功郎中,擢南京太仆少卿,就迁鸿胪卿。十四年六月,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因集众议曰:“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吾欲以计挠之,少迟旬日无患矣。”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都督许泰、郤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所至有司缺供者,以军法论。”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令怂恿早发兵东下,而纵谍泄之 。宸濠果疑。与士实、养正谋,则皆劝之疾趋南京即大位,宸濠益大疑。十余日诇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绐之。七月壬辰朔,留宜春王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精锐悉出,守备虛。我军新集气锐,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诸军殊死战,贼大败,退保樵舍,联舟为方阵,尽出金宝犒士。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簿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B.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C.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D.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梄守仁/ 11. 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由朝廷举办的殿试的考生的称号,文中“进士第一”指考中状元。 B. 学士,原指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演变成掌管文学撰述的官员名称,也可泛称有学问的人及文人学者。 C. 归省,文中指回家省亲(探望父母),不同于鲁迅《社戏》中“归省”: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 D. 乞骸骨,意为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指古代官吏自请退职,与“致仕”的意思不太一致。 12.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守仁遇事足智多谋。使用离间计离间宁王和伪相之间的关系,这一计谋后来虽然被宁王识破,但起到了贻误叛军战机的作用。 B. 王守仁为官忠诚职守。宁王叛乱发生之后,他听从朝廷调度,率领军队和边疆守兵、京城驻军一起水陆并进,直捣叛军驻地南昌。 C. 王守仁能够总揽大局。在平定宁王的叛乱当中避实就虚,没有派兵救助安庆,而是抓住战机,攻破了叛军实力薄弱的南昌。 D. 王守仁善于随机应变。在黄家渡决战中,叛军初战失利败退,把战船连在一起组成方阵,王守仁于是用火攻的方法一举击溃了叛军。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华性孝,母岑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 (2)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令怂恿早发兵东下,而纵谍泄之。 【答案】10. B 11. C 12. B 13. (1)王华天性孝顺,母亲岑氏年纪超过百岁去世。王华已经七十多岁,仍睡草席吃粗食,士人评论此事时都赞美他。 (2)(王守仁)又写了一封用蜡密封的信送给伪相李士实、刘养正,讲述他们归顺朝廷的诚意,让他们怂恿(宁王)早点发兵向东攻打(南都),然后放纵间谍泄露这件事。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司,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別注意。解答本题时先对比出断句一致的地方,再按断句规则来判断不一致处。正确断法:第一处“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苗僚”少数民族名称,作主语,“杂居”为谓语,应在“苗僚”前断开;第二处“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夷人喜”,是完整的主谓,应在其前后都断开;“伐木为屋”,结构对称,语意连动,应在其后断开。整句译为:守仁向皇帝上书相救,刘瑾大怒,把守仁廷杖四十,又贬到贵州的龙场做驿丞。龙场群山万重,树木丛生,少数民族杂居一处。王守仁依循着他们的风俗教化引导,少数民族的人们十分高兴,一个接一个地砍伐树木建造房屋,来让王守仁居住。 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C项说法错误。文中的“归省”,结合语境“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可知,指回家省亲(探望父母)。和鲁迅《社戏》中的“归省”意思是相同的。 故选C。 【12题详解】 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力分析综合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B项“他听从朝廷调度,率领军队和边疆守兵、京城驻军一起水陆并进,直捣叛军驻地南昌”说法有误。原文中说“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令怂恿早发兵东下,而纵谍泄之”,可见朝廷并没有派遣边疆守兵、京城驻军和王守仁等人所率领的军队进攻叛军驻地南昌,这是王守仁派间谍故意散布的迷惑叛军的虚假消息。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本题关键词有:(1)逾:超过;卒:去世;寝苫:睡在草席上;蔬食:吃粗食;多:称赞。(2)遗:送给;国:朝廷;东下:向东进攻;纵:放纵、任凭;补充省略的主语。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亲王华,是成化十七年的进士第一名,被授予修撰的官职,多次升任为学士。王华天性孝顺,母亲岑氏年纪超过百岁去世。王华已经七十多岁,仍睡草席吃粗食,士人评论此事时都赞美他。正德元年冬夭,刘瑾逮捕了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多人。守仁向皇帝上奏章相救,刘瑾大怒,把守仁廷杖四十,又贬到贵州的龙场做驿丞。龙场群山万重,树木丛生,少数民族杂居一处;王守仁依循着他们的风俗教化引导,少数民族的人们十分高兴,一个接一个地砍伐树木建造房屋,来让王守仁居住。刘瑾被诛杀,衡量其才能,调迁到庐陵做知县。屡次升迁为考功郎中,擢升为南京太仆少卿,又升迁为鸿胪卿。正德十四年六月,宁王朱宸濠造反,知县顾佖把这个消息告诉他。守仁紧急赶到吉安,于是召集众人商量说:“贼人如果从长江出来,顺流向东而下,那么南京就不能够保住。我想要用计策阻挠他,至少十天没有忧患了。”于是多派遣间谍,张贴府县榜文说:“都督许泰、郤永率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率领京兵,各四万人,从水陆两路齐头并进。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各率所统领的军队一共十六万,直捣南昌,所到之处有关官员缺乏供给的,以军法论罪。”王守仁又写了一封用蜡密封的信送给伪相李士实、刘养正,讲述他们归顺朝廷的诚意,让他们怂恿宁王早点发兵向东攻打南都,然后放纵间谍泄露这件事。朱宸濠果然怀疑,与士实、养正商量,两人都劝朱宸濠快点袭取南京登上帝位,宸濠更加怀疑他们。十几天才知道中外兵都没有到,才知道王守仁骗了他。七月壬辰初一,留下宜春王守城,而劫掠他的军队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从长江而出,靠近安庆。有的人请求援救安庆,王守仁说:“不能这样。现在九江、南康已经被叛贼把守,如果我们越过南昌和他们在江上相持,两个郡的军队断绝我的后路,那我们就腹背受敌了。不如直接攻打南昌。叛军的精锐都派出去了,守城力量空虛。我们军队刚刚召集,士气锐利,攻打南京一定能攻破。叛军听到南昌被攻破,一定解除安庆的围困来回救。我们在湖中迎战袭击他们,没有不胜利的。”众人说“好”。朱宸濠果然从安庆回兵,乙卯日在黄家渡两军遭遇。所有军队殊死作战,叛军大败,撤退到樵舍,把船连接起来形成方阵,拿出所有的金玉珠宝犒赏士兵。第二天,朱宸濠正在召见他的群臣,官军突然杀到。官军用小船装满柴草,趁着风势点火,烧了叛军的副舟。朱宸濠的船搁浅了,仓促换了条船逃跑,士兵追上去抓住了他。守仁一共用了三十五天平定了叛贼。世宗刚即位,任命守仁担任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任,请求回家省亲。守仁病重,上书请求辞官回乡,举荐郧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上命回复竟然就回家了。走到南安病逝,享年五十七岁。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鹃花得红字① 真山民②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 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⑥杜鹃花:一名映山红,春季开红花,传为杜鹃精诚所化。杜鹃,一名子规,传说为蜀王杜字失国后精魄所化,它叫起来连绵不断,凄厉悲凉,不啼到口角流血不止。它的叫声又如“不如归去”,所以又被称作催归鸟。“得红字”:指诗人和朋友分韵赋诗,分到的是“红”字,亦即需押此韵。②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自称山民。 14. 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直接写巴蜀之地愁云密布之景,暗点蜀国望帝失国后魂化杜鹃的传说,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 第二句点题,由杜鹃鸟过渡到杜鹃花,失国的诗人和杜鹃鸟同病相怜,都空念故国,却无力回天,只好把对往事的思念和满腔的遗憾寄予眼前的芳丛。 C. 颈联动静结合,前句写枝的静,后句写花的动,锦水之滨的杜鹃花在徐徐的东风中婀娜招摇,动人心魄。 D. 尾联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层相扣。 15. 诗歌颔联的意思是什么?该联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都写到了杜鹃鸟,杜鹃鸟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具体说明。 【答案】14. C 15. 诗歌颔联的意思:杜鹃鸟声声叫着“不如归去”,然而千年思归的苦心无处表白,竟啼叫出血,染红了万山的杜鹃花。不同:①本诗颔联由虚到实,由杜鹃鸟引出杜鹃花,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杜鹃啼血不仅给杜鹃花染上了红色,更抹上了一层哀怨凄美的色彩。②《琵琶行》中“杜鹃啼血猿哀鸣”的诗句,以杜鹃悲凄的哀鸣渲染谪居之地浔阳环境的恶劣,衬托诗人被贬后痛苦的心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分析理解能力,包括对诗句内容的理解、重点词语赏析、手法的分析以及情感主旨的把握,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C项“颈联动静结合,前句写枝的静,后句写花的动,锦水之滨的杜鹃花在徐徐的东风中婀娜招摇,动人心魄”的说法有误。颈联手法应为虚实结合,且后句意思是杜鹃的精魂早已乘着东风飞回到朝思暮想的锦水之滨。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形象的能力。此题第一问解答需要翻译诗句内容,作答时力求尊重文本,用词准确,语句通畅。注意“归心”指思归之心;“白”指倾诉。第二问是诗歌形象的比较阅读。首先要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然后找出关键词句,结合背景体会形象特点;再从写作手法和作者情感等角度体会形象意义;最后归纳不同点组织答案。这首咏物诗是咏杜鹃花的。在结构上,诗层层相扣,渐次推进,先从杜鹃上着眼,然后过渡到杜鹃花,使得诗歌内涵极为丰富;在情感上,宋朝灭亡后,很多遗民诗借杜鹃之典寄托亡国之恨,家乡之恋,一时成为风气。诗歌借杜鹃花,抒情言志,表达故国之思,更加渲染出杜鹃哀美的特点。而白居易的《琵琶行》通过“杜鹃啼血猿哀鸣″一句展现出诗人被贬后的内心的凄怆与悲凉,突显出诗人的郁闷悲伤,同时也衬托出环境的恶劣。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助具体形象,运用夸张、想象的手法,侧面表现了洞箫声的悲凉幽怨。 (2)《琵琶行》中点明诗人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悲凉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泰伯》中“_______________”表明知识分子必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舞幽壑之潜蛟, (2). 泣孤舟之嫠妇 (3). (2)浔阳江头夜送客, (4). 枫叶荻花秋瑟瑟 (5). (3)士不可以不弘毅, (6). 任重而道远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本题属情境默写,答题时需认真审题,抓住题干中关键提示信息,准确选择语句填空。另外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比如“壑”“嫠” “荻”“瑟”“弘毅”等字。 【点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0月1日0时12分,我国航空航天领域又一巨星。著名教育家和科学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科创始人之一文传源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京______________,享年101岁。他是我国飞行器控制、制导与仿真学界的泰山北斗,创造过两个“中国第一”: ① 作为总设计师,他研制成功中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 ② 作为总体设计负责人,他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歼击机飞行模拟机。61年前的10月1日,大干300天之后,( )。1975年,北航成立歼六飞行模拟机总体设计组,他任组长,协调全国40多个协作单位,历经八年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我国第一台歼击机飞行模拟机研制,并顺利交付空军使用,____________填补了我国飞行训练的空白。他是北航飞行器控制、 ③ 制导与仿真学科的带头人和奠基者,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他的口头禅是:“我的学生是要敢拍桌子打板凳的”! ④ 在他看来,让学生拍桌子打板凳,不是放任他们动手打架,而是鼓励形成____________、无拘无束的讨论氛围。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陨落 去世 进而 畅所欲言 B. 陨落 逝世 由此 畅所欲言 C. 消逝 去世 由此 各抒己见 D. 消逝 逝世 进而 各抒己见 18. 从下列四个选项中选择一项没有语病、语意连贯的句子补充至文中括号处( ) A. 他带领师生研制“北京五号”试飞成功,这是中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也是为共和国生日献出的宝贵礼物。 B. 他带领师生研制的“北京五号”试飞成功,这是为共和国生日献出的珍贵礼物,也是中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 C. 他带领师生创建的“北京五号”试飞成功,这是中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也是为共和国生日就出的宝贵礼物 D. 他带领师生研制的“北京五号”试飞成功,这是中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也是为共和国生日献出的珍贵礼物。 19. 文中标序号的四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7. B 18. D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第一处,“陨落”原意是指星体或其他在髙空运动的物体从高空掉下,多用于比喻伟人、神明或强者的去世;“消逝”指的是消失,无法表达这个意思。排除C、D两项。第二处,“逝世”更能体现对文传源的伟大功绩的肯定。排除A项。第三处,“由此”是通过这个,“进而”有在原来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意思,文中并不强调这种递进关系。第四处,“畅所欲言”意思是即尽情地说出想说的话,没有约束地把心里话吐露出来;“各抒已见”指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见解。与后文的“无拘无束”放到起,“畅所欲言”比“各抒已见”更能表达随意畅快、不受拘束的意思。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题型是语句复位题。做题时要从话题是否统一、句间逻辑关系是否合理、语言风格是否一致、句式是否合适、是否存在语病等角度综合考虑。A项“他带领师生研制‘北京五号’试飞成功”结构混乱,结合后面句子“这是中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可知“这”指代飞机,前后句陈述对象应一致,所以句子主语应是“他带领师生研制的‘北京五号’”;B项“这是为共和国生日献出的珍贵礼物,也是中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两句语序不当;C项“他带领师生创建的‘北京五号’试飞成功”,创建“北京五号”搭配不当。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熟记常见标点的使用规则,包括逗号、句号、顿号、引号、括号、书名号等。高考试卷对标点符号的考察涉及面广,迄今为止,除着重号外,其余15中常用的标点符号都在高考试题中出现过,一些易混的标点符号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成为考查的热点。作答时审清题干要求,结合内容及标点使用规则仔细判断。文中第四处涉及语句,他的口头禅是:“我的学生是要敢拍桌子打板凳的”!,整个句子作为一个独立的句子存在,叹号必须放到后引号里面。 故选D。 20.某班要举办一次“传统文化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对对子”,如果你是这个学科的课代表,请参照例子,对出下联。要求:富有文采,内容与代表的学科有关。 例如,化学课代表出上联:笔端山水苹取成句 物理课代表对下联:梦里风烟熔化作诗 音乐课代表出上联:抚琴弹落西江月 美术课代表对下联:①________ 语文课代表出上联:讲台三尺,传孔丢老庄学问。 数学课代表对下联:②________ 【答案】 (1). 对月皴开浣溪沙(落笔素描蝶恋花) (2). 直尺一把,画点边线面人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对对联的能力。所谓对联,是指结构形式上由上下两句构成,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讲究对偶的一种联语。①“抚琴”是音乐科特点,“西江月 既是弹奏的词牌名,又营造出夕阳西下的意境,柔美细腻。“皴开”是美术手法,“浣溪沙”既是画中的表达内容,又是词牌名。对联平仄对仗工整,内容符合要求,意境深远。②“孔孟老庄”指孔子孟子老子和庄子,都是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他们的思想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赞美语文老师知识渊博、立德树人。“点边线面”是数学概念,在夸赞数学老师心灵手巧、教学有方。 【点睛】对对子,俗称“对课”,是汉文化在社会生活中贯古通今,应用范围最广泛,生命力最强,最精炼也是最经济适用的文学艺术。也叫“对联”,对联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是语言艺术,书法艺术和装饰艺术的完美结合。 21.下面是司法部清理投诉监督平台工作机制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换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 【答案】社会公众投诉监督平台上提出批评意见,司法部汇集转交相关地方和单位予以处理。处理完毕后要在规定时间内向该社会公众和司法部反馈处理情况,司法部全程督办。 【解析】 【详解】本題考查图文转化的能力。流程图是用结构式图表,将事物或某些概念连接起来,要求答题者根据这种结构关系,特别是箭头方向所表达的意思,用语言将所示内容表述出来。本题围绕“清理投诉监督平台工作机制”表述,可由左往右按照箭头指示方向表述。本題难点有两处:一是“处理”部分较为复杂,分为“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处理,根据简明的原则,应表述为“相关地方和单位”;二是下面“注”的内容不要丢掉。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黄县一中有两个风格迥异的老师:王老师和李老师。两个人都担任高三重点班的班主任。开学第一天,王老师的班会课上得中规中矩;李老师的班会课却是赤裸裸地对学生进行优胜劣汰教育——成绩好的同学坐在前面,成绩差的同学坐在后面。王老师听说后,建议李老师应该把成绩差的同学和成绩好的同学排在一起坐,相互帮助。李老师则对王老师说:“自然界的规律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生活不相信眼泪,学生们总有一天要面对残酷的现实,现在就让他们接受这样的事实,未尝不是好事。”王老师还想说什么,李老师说:“王老师,我的教育方式究竟恰当不恰当,一年后见效果,十年后见结果,我们还是让事实来说话吧。” 一年后,高考结果出来了,李老师的班以绝对的优势战胜了王老师的班。但王老师还是不服气,他忧郁地望着李老师说:“一切都还没有完,10年后我们再来比较一下。”李老师冷笑一声说:“我坚信,我的学生在校园里可以打败你的学生,走到社会上,依然可以打败你的学生,因为我传授给他们的是一种理念。” 设想10年后,是王老师赢还是李老师赢?请结合材料内容作出回答,并给出你的理由。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符合文体特征;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让教育回归本真 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教育问题始终热度未减。“一考定终身”的观念更是深深注入莘莘学子的思想中。不论中考抑或高考,都认为分数是证明好坏、高低的唯一标准。 因此便出现了材料中李老师的教育手法,挤压学生潜力,学习变成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高考战场成王败寇。的确,高考中李老师胜了,但我认为10年后,王老师一定赢。因为教育的初衷不是眼前的功利,而是育人,让受教育者健康、长远的发展。所以教育不该急功近利,应当回归其本真。 曾听说过一名北京大学资深教授退休后,在某一中学开设“ 鲁迅作品选读 ”的选修课,刚开始教室过道上都挤满了人,但没过多久,来听课的人寥寥无几。问其原因,竟是“ 我们不是不喜欢听你的课,而是因为你的课与高考无关。” 可见,当今的学生们早已将学习功利化,而这其中折射出来的是当代教育的弊端。育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能在考试中夺得高分,固然是理想的。但我们切不可将教育与考试分数划上等号,教育应当少一些实用和短视,多一些担当与长远。 相比之下,家喻户晓的松下,他的思想和做法便截然不同。他认为,培养一个人的人格为第一,至于知识、技术一类,可以说是附属教育。有良好人格的人,在任何环境下都能自我勉励,用积极的态度克服困难,向成功迈进。由此不难发现,松下能成为著名的企业家,与他能视教育为长远计划的思想观念是密不可分的。育人即育德,只有在思想上意识到教育与学习的真正目的,才能真正用行动学习好技术知识。 回首教育的历程,从隋唐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考试制度的雏形,让无数寒门学子有机会改变命运,但这其中也使许许多多的人的思想受到禁锢,教育也越来越趋于功利化。再看当下,每逢高考之际,通过新闻媒体等方式,我们不乏看到许多考生在考后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达出一种意思,“奋斗了三年,如今终于能好好放松了!”的确,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之下,圆一个好的大学梦很不容易。但三年的努力并不仅仅只为考上一个好大学。在这同时也是在为自己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学习路还有很长,不论教育也好还是学习也好,都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目光不能太过于局限,只有不忘初心的教育,扎扎实实地学习,为未来着想,才能走得长远。希望李老师们明白,若将学生教育成考试的机器,一味地为达成某些目的而实施教育与学习,只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教育是培养人、造就人的崇高事业,其终极目标是为了人的自由发展,关乎学生的命运,关乎民族的未来。让教育真正回归其本质、本真、本色,让教育真正回归到其本源、规律上来,这正是其最重大的意义所在。 【解析】 【详解】审题: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明确,往往限定了写作范围和对象,暗示了文体——议论文。但任务驱动型作文也有一定的开放性,具体到每位考生又必须明确,应该选择自己赞成或社会主流价值观认同的观点,选择自己有素材积累、有感触的观点来写。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材料,明确材料的主要内容,把握命题人的基本意图.这一则材料从两位高三老师教育学生不同的方式展开,不同人对于不同的教育方式,有着自己不同的理解。材料中的王老师和李老师作为高三重点班的班主任,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有出息。王老师采用的是一种温和的教育方式,立足学生长远发展,平等对待每个学生,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李老师则是采用一种功利性的方式,按成绩安排座次,强调适者生存,生活不相信眼泪,让学生们尽早面对现实的残酷,高考成绩是他教育管理的直接目的。面对这两种教育方式我们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本题无论是认为哪位老师会赢,必须要紧扣材料主要内容,从现实生活入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阐释清楚理由。另外注意语言表达要通顺流畅,合理有分寸。 参考立意:认李老师会赢: ①竞争激发潜能 ②竞争促发展 ③千帆竞渡 不进则退 ④狭路相逢勇者胜 认为王老师会赢: ①教育要树立终身观念 ②教育切不可急功近利 ③让教育变得更纯粹 ④少一些实用和短视 多一些担当与长远 可用素材:1、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钱理群退休后,在南京师大附中开设了一门名为“鲁迅作品选读”的选修课,刚开始时,教室过道都挤满了人,没过多久,来听课的已寥寥无几。“我们不是不喜欢听你的课,而是因为你的课与高考无关。”一位学生告诉钱教授。上中学,与高考无关的课,不学;到了大学,与就业无关的知识,不问;到了职场,与生计无关的事,不做。“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教育,正在培养出一批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钱理群说。 2、戏曲作为集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能传艺,传神,传德。一年来,戏曲正逐步走进各地大中小学,融入校园生活:既有借助戏曲教材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也有专业的戏曲社团进校培养年轻一代;更多的,则把戏曲进校园当成学校的开学第一课,无关中考和高考。 3、教育来不得急功近利,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修身养性,先人的智慧告诉我们只有先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教育是一项周期长、见效慢的事业她的效果可能不会显现在一个时期或者一个时代,而是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在厚实的积累过后,才会迸发出迷人的光彩。 因此,我们万不能急于求成,甚至拔苗助长。不能只是“让学生在鸟笼里接受填鸭”,而是要“让他们在广袤的森林里飞翔”。越是到了信息文明时代,我们越是不能丢失老祖宗们传下来的高级智慧,越是要闹中取静,沉下心来做自己的事。 4、一则新闻的主人公是陕西咸阳一名14岁少年,因其小小年纪便考出531分的高考成绩和飞速般的学习进度而备受关注。据报道,该男孩5岁在家“上”小学,7岁上初中,10岁读高中,两度参加高考;同时,男孩的爸爸对其此次高考的表现内心还并不是很满意。 其实,每年高考过后诸如此般的“神童”都会冒出几个来,虽然每个人在智商水平、外在环境、家庭观念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也不排除有些少年凭借天赋禀异会在少年时期展示超于常人的学习能力;但是家长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不可盲目追逐“不输在起跑线”的快跑教育,更不可陷入教育功利化的“漩涡”。而是要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和个人兴趣,这既是教育的秩序,也是“人生的秩序”。 正如著名教育家卢梭所言:“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智力只是人的整体素质的一部分,而包括自制能力、交往水平、价值认知等综合能力在孩子每个成长阶段中都不可缺位。否则的话,极有可能重蹈覆辙,以“伤仲永”的悲剧故事收尾了! 5、竞争是互动的双方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社会同一领域里与对方展开的竞赛争胜。 竞争是现代社会普遍的现象,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始终充满着竞争,竞争推动社会的发展。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正置身于为中华崛起而奋力拼搏的历史大竞争的洪流之中,要自觉迎接挑战,积极参与竞争,在竞争中焕发人生的光彩,促进社会的进步。从个人来说,竞争影响人生。竞争能激发人的创造潜能。一个人的创造潜能很大,而安于现状的惰性也同样大。竞争意味着对人的潜能的释放。勇敢地参与竞争能拓宽人生业绩,对人生发展有重要意义,这主要因为:第一,竞争能激发人的积极性,培养人的进取心、锤炼人的坚韧力和发扬人的首创精神,克服不求上进萎靡不振的现象。第二,竞争能增强人的智力,促进注意力集中,使想象力变丰富、思维变敏捷灵活和操作技能提高。第三,集体间的竞争能增强集体成员的责任感、荣誉感和集体的凝聚力。第四,竞争还能起到鉴别人才、保护人才的作用。 6、英国某空调公司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一天,总经理理查尔斯史考勃走进工厂,问一位工人说:“请问,你们这一班今天制造了几部空调?“6部。”工人答道。总经理没再说话,只是拿了一支粉笔在地板上写下一个大大的阿拉伯数字“6”,然后转身离开车间。夜班工人接班时,看到那个“6”字,明白了老总的用意,交班时就把地板上的“6”改写成“7”字。日班工人接班时当然看到了那个很大的“7”字,于是他们决定给夜班工人点颜色看看,发奋抓紧干活,下班时,又把地板上的“7”字改成了颇具示威性的特大的“10”字。不久,空调公司顿现生机,重振雄风。 7、《大学》里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在我们传统教育理念中颇具分量。传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圣贤之人。这种人既能克己复礼,独善其身,又能推己及人,兼济天下,道德培养为其核心和宗旨。 教育应该是一个不断向前过程,但教育永远有一个初心,那就是培养一个好人。所以,如果教育不再以人格教育为首要,就是教育的堕落! 8、胆小的人无法体会到竞争那惊心动魄的魅力,永远都感觉不到冒险的乐趣;胆小的人视冒险为人生之大忌。其实,不敢冒险,才是人生的忧患。 9、残酷的竞争让人变得练达,能使人一眼看穿掩盖在种种迷障下的真实,对人性的了解,和对人生的解释也多了几分禅意。 10、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的目的地;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竞争,才能脱颖而出,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结构:让教育回归本真 第一部分,引材料,答问题 ,提观点。从现实社会“一考定终身”、分数证明一切的现象,引出材料中李老师做法及结果,然后笔锋一转,指出十年后王老师一定赢并说明原因,进而提出观点“教育不该急功近利,应当回归其本真”。 第二部分,紧扣观点,展开论述。 第一层,先列举钱理群教授在某一中学开设“ 鲁迅作品选读 ”的选修课的事例,指出当今学生将学习功利化,折射出来的是当代教育的弊端。然后正面提出“教育应当少一些实用和短视,多一些担当与长远”,强化观点。 第二层,列举松下把培养一个人的人格视为第一的思想和做法,与上文形成对比并得出结论:松下能成为著名的企业家,与他能视教育为长远计划的思想观念是密不可分的。再一次强调:育人即育德,只有在思想上意识到教育与学习的真正目的,才能真正用行动学习好技术知识。 第三层,回顾历史,从隋唐时期,教育便越来越趋于功利化。类比当下,在很多人心目中高考只是为圆大学梦,这种功利目的和科举时代有何差别?而这一切都说明功利改变了教育的本质。 第四层,正面指出做法,教育要不忘初心,不论教育还是学习,都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回扣材料,警示像李老师一样的人,若一味的为达成某些目的而实施教育与学习,最终只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第三部分,回扣观点,收束全文。站在教育的目的和重大意义的高度,再一次强调:让教育真正回归其本质、本真、本色,让教育真正回归到其本源、规律上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