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河南省太康一高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河南省太康一高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16—2017学年河南省太康一高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茶史 郑培凯 ‎①上古时代,茶在中国的植物图谱中已经出现,但是最早时,茶属于药品,或者属于菜蔬,一直到了唐代,随着茶叶的广泛种植和行销到了游牧民族地区,茶才正式成为中国人的日常饮用之物。这时候,陆羽创立了完整的茶叶科学体系,规范了饮用方法,包括提出了“茶有真香”的核心观念。根据一些古籍记载,战国时候,四川一带已经有饮用茶的习惯,秦灭蜀后,将之带出来,这里也是古茶树的发源地之一,符合“南方有嘉木”的说法。‎ ‎②到了三国魏晋时代,浙江和江南普遍种茶,饮茶人也增加,不再属于贵族专利,扩展到士大夫阶层,用以待客。当时也做成饼,叶片大汁不能黏合的就用米汤去黏合,喝的时候先去研磨,然后用沸水冲泡,还没有形成唐时那种复杂精美的饮用法。不过当时长江流域尤其是中下游,已经很普及饮用茶了,包括对器物和水都有讲究,但是饮用方式还比较古朴,茶处理如同蔬菜,放在水里煮喝,加各种香料与佐料,基本上就像蔬菜汤。属于实用阶段。唐之后,茶饮不再是实用主义,而是上升到了精神领域,这就成就了“饮茶之道”。茶之流行,除了交通和社会原因,也包括禅教大兴,在参禅过程中,为了提神不寐,也为了打坐,很多寺庙推广喝茶。当时禅宗影响很大,又影响到了民间,渗透特别广泛。‎ ‎③宋代茶书和茶人的世界首先在宫廷,当时宫廷的饮茶习惯非常发达,制作茶的技术比之唐代还要复杂。先是龙凤团,后来发展到石乳、白乳,再后来又有小龙团,以及各种密云龙、瑞云祥龙,越来越精细,层出不穷。当时的点茶手法是水和茶要用得恰当,比例均匀,否则就表面的沫饽不匀。还有斗茶法,没有水痕的最佳。为了达到效果,建立了一套新的系统,包括茶叶制作、茶叶击拂、茶叶品饮、器物优劣,都形成了仪式和系统。‎ ‎④明代的士大夫阶层讲究品茶,与品茗环境和制茶都有很大联系,构成了一种发达的品茗体系,所以明朝成为中国茶的复兴时代。品茶的情趣方面,一是恢复了唐宋赏茗器的乐趣,对茶饮的程序和器物的雅洁再三致意,不因为明使用紫砂壶为主的相对简单的品茗体系,就不欣赏器物了、不对茶器物有追求了。另一方面,着重性灵世界,追求品茶所带来的心灵的修养的提升,期待有和谐之境界。‎ ‎⑤清代基本上延续了明朝的饮茶方式,有两件事情值得一提。一是茶碗越来越少,到了最后就成了基本使用青花杯,或者白瓷杯,紫砂壶成了最主要的泡茶工具;二是福建工夫茶的出现,导致了小紫砂壶的流行,这都是明清的茶事重点。但是随着清中期后民生的凋敝,整个的品茗雅趣开始走向没落,走了下坡路。尤其是1890年之后,基本上没有人有心思提及品茗雅事了。这之后,战乱频繁,革命事起,品茗之趣长期无人提及,结果现在很多中国人觉 得茶道是日本的国粹,与中国文化无关,这也是历史失落太久的缘故。大多数中国百姓用大杯冲泡茶,倒是也符合质朴之道。‎ ‎(选自《醒狮国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茶在上古时代的中国植物图谱中已经出现,古籍记载的战国时期四川一带已经有了饮用茶的习惯等可以说明蜀地是古茶树的发源地之一。‎ B.三国魏晋时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已经普遍饮茶,随着茶叶的广泛种植以及行销到游牧民族等,茶在唐朝时期真正成为国人日常饮用之物。‎ C.宋代宫廷的点茶和斗茶是烹茶的方式,但因有着一定的系统和仪式而成为精神领域的享受,这说明整个宋代的茶书和茶人的世界在宫廷。‎ D.清代中期后,民生凋敝,整个品茗雅趣走向没落,基本没人提及品茗雅趣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很多中国人认为茶道是日本的国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茶饮上升到精神领域陆羽有着重要的贡献,他创立了完整的茶叶科学体系,规范了饮用的方法,提出了“茶有真香”的核心观念。‎ B.饮茶开始时是属于贵族专利,后来饮茶扩展到士大夫阶层,但饮用方式比较古朴,茶处理如同蔬菜,没有唐代复杂精美的饮用法。‎ C.唐代茶的流行除了社会原因和交通外,还与禅教的兴盛有关,很多寺院推广喝茶来提神不寐,因禅宗的影响很大,最终就影响了民间。‎ D.现在大多数中国百姓都是用大杯冲泡茶叶,这很符合古代的质朴之道,但因历史原因,我们祖先创造的茶道已与中国文化无关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茶最初被认为是菜蔬等,所以饮茶的方式与后来大不相同,十分有生活气息,在三国魏晋时就是放在水里煮,再加香料和佐料。‎ B.唐代的制茶技术没有宋代复杂,到明代制茶技术有了更高的发展,构成了一种发达的品茗体系,使明代成为中国茶的复兴时期。‎ C.明朝品茶的情趣不仅是品味茶叶香味,更重要的还有通过品茶带来的心灵的修养的提升,当然在饮茶时还会像唐代一样赏茶具。‎ D.清代在品茶上有着自己的特点,如茶碗变得更加小,基本使用青花瓷、白瓷杯,紫砂壶成为主要泡茶工具,福建功夫茶出现等。‎ ‎【答案】‎ ‎1.C ‎2.D ‎3.B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 项,“整个宋代的茶书和茶人的世界在宫廷”的表述错误,属扩大范围。文中有“宋代茶书和茶人的世界首先在宫廷”,可以判断出随后的茶书、茶人的世界应该扩大到整个社会。‎ ‎2.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将各选项的表述逐一与原文进行比对,选出不合文意的一项。D项,“我们祖先创造的茶道已与中国文化无关了”错误,属胡乱联系。原文说“现在很多中国人觉得茶道是日本的国粹,与中国文化无关”,意思是因为中国的茶道长期无人提及,造成一些人认为茶道就是日本的而不是中国的错误观念。‎ ‎3.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B项,“明代制茶技术有了更高的发展”理解错误,属于延伸过度。原文的意思是明代成为中国茶的复兴时代,主要因为士大夫阶层讲究品茶,构成了一种发达的品茗体系,而不是因为制茶技术的发展。‎ ‎ ‎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梅之焕,字彬父,麻城人,侍郎国桢从子也。年十四为诸生。御史行部阅武,之焕骑马突教场。御史怒,命与材官角射,九发九中,长揖上马而去。万历三十二年举进士,改庶吉士。居七年,授吏科给事中。东厂太监李浚诬拷商人,之焕劾其罪。寻上言:“今天下民穷饷匮,寇横兵疲。言官舍国事争时局,部曹舍职掌建空言,天下尽为虚文所束缚。有意振刷者,不日生事,则日苛求。事未就而谤兴,法未伸而怨集,豪杰灰心,庸人养拙,国事将不可为矣。请陛下严综核以责实事,通言路以重纪纲,别臧否以惜人才,庶于国事有济。”时朝臣部党角立,之焕廉觚自胜,尝言:“附小人者必小人,附君子者未必君子。蝇之附骥,即千里犹蝇耳。”天启元年以通政参议召迁太常少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丁内外艰,家居。当此之时,魏、客乱政,应山杨涟首发忠贤之奸。忠贤恚甚,拷杀涟。由此悍然益诛锄善类。谓涟被逮时过麻城涟罪人也之焕与盘桓流涕当削籍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无何逆党梁克顺诬以赃私诏征赃 庄烈帝即位,乃免征,起故官,巡抚甘肃。大破套寇,斩首七百余级,生得部长三人,降六百余人。明年春,寇复大入,患豌豆创①,环大黄山而病。‎ 诸将请掩之,之焕不可曰:“幸灾不仁,乘危不武,不如舍之,因以为德焉。”遂不战。逾月,群寇望边城涕泣而去。冬,京师戒严,有诏入卫。且行,西部乘虚犯河西。之焕止留,遣兵伏贺兰山后,邀其归路,大兵出水泉峡口,再战再败之,斩首八百四十有奇,引军东。明年五月抵京师,已后时矣,有诏之焕入朝。翌日又诏之焕落职候勘,温体仁已栖政矣。初,体仁讦钱谦益,之焕移书中朝,右谦益。至是,体仁修隙,之焕遂得罪。之焕虽文士,负材武,善射,既废,无所见。所居县,阻山多盗。之焕无事,辄率健儿助吏捕,无脱者。先是,甘肃兵变,其溃卒畏捕诛,往往亡命山谷间,为群盗,贼势益张。至是,贼数万来攻麻城,望见之焕部署,辄引去。帝追叙甘肃前后功,复之焕官,荫子,然终不召。明年病卒。‎ ‎(节选自《明史·梅之焕传》)‎ ‎[注]①豌豆创:天花。‎ ‎4.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谓涟被逮时/过麻城/涟罪人也/之焕与盘桓流涕/当削籍/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无何/逆党梁克顺诬以赃私/诏征赃/‎ B.谓涟被逮时/过麻城/涟罪人也/之焕与盘桓流涕/当削籍/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无何逆党梁克顺诬以赃/私诏征赃/‎ C.谓涟被逮/时过麻城/涟罪人也/之焕与盘桓流涕/当削籍/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无何/逆党梁克顺诬以赃/私诏征赃/‎ D.谓涟被逮/时过麻城/涟罪人也/之焕与盘桓流涕/当削籍/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无何逆党梁克顺诬以赃私/诏征赃/‎ ‎5.下列对文中画线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子是古代亲属称谓,始见于《后汉书》,唐宋时人开始将亲兄弟之子称作从子;叔父、伯父称为“从父”。‎ B.诸生是在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的统称,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进士等。‎ C.东厂是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明成祖时设立,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明中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常合称为“厂卫”。‎ D.荫子指子孙因先代有官爵而受封。明代时文官一品至七品,皆得荫一子以世其禄;清代规定“凡官死事者,皆赠以衔而荫其子焉。”‎ ‎6.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之焕为官正直,敢于直言进谏。东厂太监陷害拷打商人,梅之焕就弹劾他的罪行,不久又上疏皇帝指出国家面临的危机和朝政存在的各种问题。‎ B.梅之焕洁身自好,从不拉帮结伙。他认为依附小人的一定是小人,依附君子的未必是君子。附在马身上的苍蝇,即使走了千里路也还是苍蝇。‎ C.梅之焕带兵有方,屡败敌寇。他在甘肃任巡抚时多次大败敌军,击毙、擒获很多敌人;晚年废职回家还组织乡勇协助当地官员捉拿强盗。‎ D.梅之焕文武全才,最终却被报复免职。当初温体仁攻击钱谦益,梅之焕写信告诉了钱谦益,温体仁嫉恨在心,借之焕保卫京师迟到一事让他停职等候调查。‎ ‎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诸陛下严综核以责实事,通言路以重纪纲,别臧否以惜人才,庶于国事有济。‎ ‎(2)诸将请掩之,之焕不可,曰:“幸灾不仁,乘危不武,不如舍之,因以为德焉。”‎ ‎【答案】‎ ‎4.A ‎5.B ‎6.D ‎7.(1)请求陛下严格考察,要求做到实事求是,疏通言路来加强组织纪律,区别善恶好坏来爱惜人才,希望对国家有所帮助。‎ ‎(2)各将请求乘机歼灭他们,梅之焕不同意,说:“对别人的灾祸感到高兴是不仁义的,乘别人的危难去攻击不符合武德,还不如放弃它们,来树立我们的恩德。‎ ‎【解析】‎ ‎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然后再利用对话标志、借助文言虚词、找出动词、名词等进行断句。根据原文的表意可知,“过麻城”的主语应该是承前省略的“涟”,而不是“时”。“时”与前句联系紧密,表状态。据此可排除C、D两项;“无何”是时间状语,可在其后断开。又因为“私”做的是“赃”的宾语,两词间不可断开,可排除B项。‎ ‎5.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项,表述有误。明清时期,最高级别的科举考试——殿试后,录取的人按成绩分为一、二、三甲,进入这三甲的人都统称“进士”。‎ ‎6.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原文可知,梅之焕不是写信告诉钱谦益,而是上书给朝廷,保护了钱谦益。‎ ‎7.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语句的理解和翻译能力。解答本题要先读懂文章,要注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对重点字词要做到字字落实。(1)“别”:区别;“臧否”:善恶好坏;“济”‎ ‎:帮助。(2)“掩”:歼灭,消灭;“不武”:不符合武德。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备注】梅之焕,字彬父,湖广麻城人,是侍郎梅国桢的侄子。十四岁时成为生员。御史到部中检阅武备,梅之焕骑着马冲进教场。御史发火了,命令他跟材官比试射箭。梅之焕九发九中,长揖上马扬长而去。万历三十二年(1604)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七年之后,授予吏科给事中的官职。东厂太监李浚陷害拷打商人,梅之焕弹劾他的罪行。不久上疏说:“当今国家,百姓贫穷,国库匮乏,强盗横行,军队疲惫。言官不谈论国家大事,却争论朝堂势力,官员们放弃本职工作,发表一些空洞的言论。国家的事情全部被虚假的文辞所束缚了。有人试图进行一些改革,不是说他多事,就是格外苛求他。改革没有成功而诽谤却随之而来,正义得不到伸张却积了很多怨气。豪杰灰心,庸人得势,国家的事情没有办法做下去了。请求陛下严格考察,要求做到实事求是,疏通言路来加强组织纪律,区别善恶好坏来爱惜人才,希望对国家有所帮助。”当时朝中大臣拉帮结派勾心斗角,梅之焕洁身自好,曾经说:“依附小人的一定是小人,依附君子的未必是君子。附在马身上的苍蝇,即使走了千里路也还是苍蝇。”天启元年(1621),梅之焕在通政参议的职务上被下诏任命为太常少卿,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南昌、赣州。父母去世,在家守丧。正在这个时候,魏忠贤、客氏扰乱朝政,应山杨涟首先揭发魏忠贤的邪恶。魏忠贤恨死了他,将杨涟打死了。自此之后更加有恃无恐地诛杀好人。说杨涟被逮捕时,路过麻城,杨涟是有罪的人,梅之焕跟他盘桓数日,痛哭流泪,应当削去梅之焕的官籍,实际上杨涟并没有路过麻城。不久,逆党梁克顺诬告他窝藏赃款,下诏追究他的赃款。庄烈帝即位,免于追究,恢复官职起用他任甘肃巡抚。大败河套地区的强盗,斩首七百多级,活捉三名部落酋长,招降六百多人。第二年春天,敌人又一次大规模地侵入内地,大黄山一带感染了天花传染病。各将请求乘机歼灭他们,梅之焕不同意,说:“对别人的灾祸感到高兴是不仁义的,乘别人的危难去攻是不符合武德的,还不如放弃它们,来树立我们的恩德。”于是没有进攻。过了一个月,群寇望着边城哭着离去了。冬天,京师戒严,有诏让他去保卫京师。将要出发,西部敌人乘空虚进犯河西。梅之焕留下来,派兵埋伏在贺兰山后面,在归路上迎击敌人,大部队出水泉峡口,二战二胜,斩首八百四十多级。率领部队向东前进。第二年五月抵达京师,已经迟到了。有诏书让梅之焕上朝。第二天又下诏让梅之焕停职等候调查,这时温体仁已掌握大权。当初,温体仁攻击钱谦益,梅之焕上书给朝廷,最终保护了他。到这时,温体仁记起前仇,于是给梅之焕处分。梅之焕虽然是文士,却有武将的才干,善于射箭,被废职后,没有什么机会可以展现。他所在县里的深山里有很多强盗。梅之焕没事,常率领健壮的勇士协助当地官员捉拿,没有能逃脱的。在这之前,甘肃发生兵变,逃跑的士兵害怕被捕杀,往往逃至山谷中当强盗,强盗的势力更加嚣张了。到这时,数万名强盗来攻打麻城,看到梅之焕的军事部署,就引兵离开了。皇帝追叙甘肃前后的功劳,恢复了梅之焕的官职,荫封他的一个儿子,但最终还是没有召用他。第二年病死。‎ ‎ ‎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泊平江百花洲①‎ ‎(宋)杨万里 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②得胜游。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岸旁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注释 】①平江,府名,治所在江苏苏州,百花洲是当地的一个沙洲。这首诗是诗人从临安赴建康(今南京)江东转运副使的途中所作。②王程:为王事奔走的旅程。‎ ‎8.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9.后人在评价这首诗的颈联时说它“无理却有趣”,结合该联,谈谈你对“无理却有趣”这一评价的理解。‎ ‎【答案】‎ ‎8.苏州本是吴中佳胜,诗人因王程之便得以游赏苏州胜景而兴奋不已,看着熟悉的岸旁杨柳和青山白云,颇有悠然自赏的得意;诗人由停靠在百花洲的孤舟想到自己身如孤舟,漂泊不定,已有半世之久,不由得生发出对这种羁旅生活的无奈与感慨。‎ ‎9.颈联使用了拟人的修辞,岸旁杨柳都认得自己,眼底云山也极力挽留“我”。看似不符合生活的常理,实际上是诗人故意将景物拟人化,明明是自己喜欢杨柳,依恋眼底云山,却故意说成是岸旁杨柳都认得自己,眼底云山也依依挽留自己。这样写既突出诗人对这一带风物的熟悉,也包括了诗人对此间风物的深情,显得不落俗套又更有情趣。‎ ‎【解析】‎ ‎9.本题考查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对诗歌情感的理解,一要立足全诗,二要抓意象,三要结合注释。理解本诗,重点在于抓住“好处”“却”“都相识”“苦见留”“半世”“十年”“怨”“孤舟”。在分析这些词语时一定要结合具体诗句并结合注释来分析。‎ ‎10.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结合诗句理解大意;再具体分析,抓意象“杨柳”“云山”,抓词语“都相识”“苦见留”,结合所用修辞手法,揣摩情感;最后,根据题干要求谈谈你对“无理却有趣”这一评价的理解,理解和分析的重点在“趣”。‎ ‎ ‎ ‎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的某位弟子用“                   ,                   ”抒发肩负着重大责任的人要胸怀宽广,刚强勇毅,而实现使命的道路又很遥远的感慨。‎ ‎(2)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的芳香和光芒融合在一起,因而光明纯洁的品质还没有损伤的句子是:“                   ,                   。”‎ ‎(3)李商隐的《锦瑟》中,在回忆里怅然不已,哀婉感叹当年情感的句子是:                   ,                   。‎ ‎【答案】(1)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2)芳与泽其杂糅兮  唯昭质其犹未亏 ‎(3)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3个小题都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提示,揣摩含义,写出相关诗句即可。解答此类“名句默写”题目,要注意通假字与较难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形近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1)中的“弘毅”;(2)中的“糅”、“兮”、“唯”、“昭”;(3)中的“惘”。‎ ‎ ‎ ‎ 三、文本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母语 文兰 姐姐打来电话,说父亲病重,要我立即回国。我迫不及待地带上妻子和孩子,踏上了回国之路。‎ 我已经有八年时间没有回国看望过父亲了。这期间,父亲体恤我只身漂泊异乡,他坚持说,只要我在国外一心一意把事情做好,即使十年不回去看他,他也欣慰。这八年来,我娶妻生子。妻子是美国姑娘,父亲却说她有中国古典美。我的儿子从出生起,父亲就从照片、录像、微信上看着他长到五岁。父亲是语文教师,说话特别讲究用词,可看着孙子的相貌,却说了句不雅的话:“好!好!远缘杂交,必然生出优良品种。瞧我孙儿,中美杂交的混血儿,还真是个具有中国风的洋娃娃呢!”‎ 自父亲病重住院,他最急于完成的事就是写一份关于家产继承的遗嘱,字斟句酌,比他当年教书备课还认真百倍。‎ 长空旅行,晴空万里,没有一丝云,失去了参照物的飞机像是定在了空中似的。妻子忽然问我:“我们很快要见到爸爸了,爸爸不懂英语,那我们怎么和他说话?”‎ 我说:“这只能靠我翻译了。见到爸爸,千万别提‘外’字、‘洋’字,爸爸死记着当年外国列强欺侮中国,这些都是爸爸的死敌。”‎ 妻子摇头,接着问:“这些既然是爸爸的敌人,为什么他会同意你学英语?还让你到美国?我就是一个外国人,爸爸对我也嫉恶如仇吗?”‎ 我回答妻子:“爸爸就我一个儿子,中国有句古语叫‘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儿子的前程,他只能选择忍耐,尊重儿子的选择。至于你,爸爸会喜欢的。”‎ ‎“为什么?”‎ ‎“中国有句成语叫爱屋及乌,意思是,喜欢一个人,连带着也喜欢和这个人有关的人或物。你嫁给我这个中国男人,也就是中国人了。”‎ 妻子反问我:“你不是已经拿到美国绿卡了吗?‎ ‎“我是美籍华人,本质上仍是一个中国人。”‎ ‎“那我们的孩子呢?”‎ ‎“华人后裔,本质上同样是中国人。国籍可改,种族不变。”‎ 妻子突然话锋一转:“我既然成为你这个中国人的妻子,那你为什么不教我中文?”‎ 我窘迫地回答:“这是一个疏忽。但是我们一直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更重要的是,无论是供职之处,还是家庭生活,我们都没有处在不说汉语不行的环境,所以顺其自然地一直在说英语。”‎ 妻子若有所思地回过头去,而我又沉进对父亲的回忆中。‎ 父亲一九五八年上高中,那时节,资本主义国家一直都是中国的死敌,父亲除了外语,其他门门功课都是高分,考上了一所大学的中文系。上了大学,直至被分配到他终生供职的那所高中,父亲依然如故地反对外语,一门心思地深研中文,甚至和外语老师争辩:“中国十几亿人,搞翻译、搞外交的人能占多大比例?可是无论在高中还是大学,无论你要考文科还是理科,外语却是每个学生必学的主课。这简直就是浪费年轻的生命!外语能与博大精深的中文相提并论吗?在我认为,全世界任何语言,都不能和产生、繁衍、应用、完善、丰富、臻美了几千年的汉语相媲美的!中文用起来灵活方便,没有外语变格、变位、变这、变那的问题。中文无论字、词、句,都是既简单明了又内涵丰富的。声、形,静、动,尽呈万象!汉字形、音、意三住一体,形美可以赏目,音美可以悦耳,意美可以感心。不管世界多么纷繁、奥妙,其中的音韵、色彩、样式、动态、内涵、情感,都可以涵纳于汉字简洁的笔画之中,这是人类任何其他语种都无法企及、无法与之相媲美的!”‎ 飞机终于降落了,我们来不及放行李就奔赴医院。推开病房门,我含泪站在父亲面前,叫了声:“爸!”妻子、儿子也分别用英语叫了声“爸爸”和“爷爷”。父亲楞了一下,看着我们,急于挣扎起身。‎ 我立即对儿子说:“快问爷爷好。”‎ 儿子用英语说:“爷爷好。”‎ 父亲听了,皱了下眉,看着我。‎ 我立即给父亲翻译:“你孙子问爷爷好呢!”‎ 接下来父亲问:“叫什么名儿来着?”‎ 我楞了一下,立即翻译:“爷爷问你叫什么名字呢。”‎ 儿子笑着点头说:“我的名字叫钟美。”‎ 父亲脸上洋溢出满足的神情,说:“这回我听懂了。这个名字好!‘钟’‘中’同音,既好听又有意义。过去美、英等大国瞧不起中国人,现在心甘情愿把姑娘嫁给中国人为妻,中国人民是真的站起来了!”‎ 父亲接着问:“你娶媳妇八年了,娃也五岁了,难道媳妇和娃一个中国字都不认识,连一句中国话都不会讲吗?”‎ 我低头不语,父亲曾在电话中多次问到这个问题,为了不让他失望,我都以沉默作答。‎ 父亲悲伤道:“好啊,你是中国人,说得一口流利的外国话,媳妇、孩子不认识一个中国字,不会讲一句中国话。”父亲说着,老泪纵横。‎ 我惭愧得无地自容,说:“爸,这都是我的疏忽。但自我们在美国结婚生子,无论家庭生活还是社会工作,一直不存在不认识中国字、不讲中国话就过不去的场合和情况,加上我忙于工作,所以就顺其自然了。”‎ 父亲情绪激动,哽咽得无法再说话。静了几秒钟,才一字一句地说:“你们先去弄口饭吃,爸这会儿感觉不太好,想静一会儿……”‎ 我惴惴不安地带着妻子、孩子,由姐夫开车送至父亲家中。行李还未搬完,姐姐打来电话,要我一个人赶紧返回医院。我脑子里轰的一下,未及给妻子、儿子安排,就立即返回医院。我飞跑进病房,见姐姐伏在父亲身上嚎啕大哭,待奔至病床前,见父亲已经故去。‎ 姐姐拿出父亲的遗嘱,对我说:“弟,咱爸走了,伤心也没用了,你看看遗嘱吧。你刚离开医院,爸就抖着双手撕毁了原先千修万改的关于财产继承的遗嘱,要笔,要纸,挣扎着重新写下这份最后的遗嘱。”‎ 我接过姐姐手中的遗嘱,泪眼朦胧地看见父亲在一张纸上赫然写下的四个大字:勿忘母语。‎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父亲对儿媳的评价以及对孙子相貌的“不雅”评价,表明了他对儿子在美国娶妻生子行为的不满。‎ B.“晴空万里,没有一丝云”的描写,渲染了回国之路的悲凉气氛,烘托了主人公内心的沉痛心情。‎ C.小说运用插叙手法,通过一段回忆交代了父亲的成长背景和工作经历,合理解释了父亲的“排外”心理。‎ D.小说情节中,“字斟句酌”“千修万改”的遗嘱被撕毁,改立成新的遗嘱,是因为财产继承问题已不再重要。‎ E.父子语言对话的背后,隐藏着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的碰撞,体现了当下中国社会不同理念间的矛盾和冲突。‎ ‎(2)小说以“母语”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父亲”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4)如何对待中文和外语,“我”与“父亲”态度不同。你更认同谁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答案】(1)EC ‎(2)①情节上,“母语”串联起夫妻对话、回忆父亲、父子对话、父亲离世几个情节,使小说情节连贯、内容完整;②人物上,围绕“母语”,通过回忆父亲、父子对话和父亲立遗嘱塑造了极度热爱“母语”的父亲的人物形象;③主题上,父子对于“母语”有着不同态度,通过矛盾和冲突,点明并深化了小说“勿忘母语”的主题。‎ ‎(3)①爱子心切:欣慰于儿子的发展,尊重儿子的选择,离世前立下遗嘱对儿子寄予厚望。②热爱母语,民族意识强:上学和工作过程中对祖国和母语充满热爱之情。③过于传统,有点顽固、偏激:过度排斥外语,思想保守,不够开明。④工作认真、投入:分配到终生供职的高中后,一门心思地深研中文。‎ ‎(4)观点一:认同“父亲”的态度。①中文底蕴丰厚,博大精深,应该报以热情,深入钻研;②作为中国人,母语传承是每个人都有的责任,不能因国籍的改变,生活工作环境的限制而忽视;③面对以“语言失落”为代表的“文化失落”现象,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来反省、思考,找寻出路。‎ 观点二:认同“我”的态度。①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决定了适用何种语言,个人应当顺应环境来使用语言;②语言是表达交流的工具,各种语言之间并无明显高低、优劣之分,无须强烈排斥外语;③成长于新的时代、背景,也应及时反省个体的角色在文化传承中是否缺位,以免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他对儿子在美国娶妻生子行为的不满”心理分析不完整,有不满的一面,也有 “欣慰”的一面,具有复杂性;B项,“渲染了回国之路的悲凉气氛,烘托了主人公内心的沉痛心情”分析过度,烘托了主人公内心的焦躁、不安,表现出主人公对未来的担忧;D项,“已不再重要”错误,财产继承问题在母语传承问题面前退居其次,并非不再重要。‎ ‎(2)本 题考查理解小说思想意蕴的能力。分析小说标题的作用,可以根据小说情节的设置、人物形象的展现、主旨的表达等角度作答。情节上可从使小说情节连贯、内容完整方面分析解答;人物塑造上,可从塑造了极度热爱“母语”的父亲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主题上,可从点明并深化了小说“勿忘母语”的主题上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赏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要将人物放到具体的故事情节中,并结合其语言、神态、动作等进行分析。本题可抓住文中的语句“为了儿子的前程,他只能选择忍耐,尊重儿子的选择”“爸爸死记着当年外国列强欺侮中国,这些都是爸爸的死敌”“上了大学,直至被分配到他终生供职的那所高中,父亲依然如故地反对外语,一门心思地深研中文,甚至和外语老师争辩”“父亲在一张纸上赫然写下的四个大字勿忘母语”等内容,从父亲爱子心切、民族意识强、热爱工作、固执己见等方面作答,意思对即可。‎ ‎(4)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属于探究性质。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在认同“父亲”和“我”中任选一个,然后再结合文中具体内容提炼答案。如认同“父亲”的态度,可以从尊重母语、热爱国家等角度作答;如认同“我”的态度,可以从工作需要、文化交流等角度作答。作答时,要言之成理,有理有据,表达清晰。‎ 四、语言文字运用 ‎12.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近日,彭丽媛来到贝尔格莱德西罗戈伊诺特殊教育学校观看舞蹈表演,期间她不时竖起大拇指,赞赏孩子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②美国东部时间5月26日,中国学子何江作为哈佛优秀毕业生代表发表演讲,他搜索枯肠写就的稿子赢得一片喝彩。‎ ‎③最近一两个月,赴台旅游的大陆游客急剧减少,台湾的民宿、运输、餐饮、艺品店都呈现出一派惨淡经营的模样。‎ ‎④为纪念建党九十五周年而拍摄的大型纪录片《筑梦之路》,用广阔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共产党筚路蓝缕的建国历程。‎ ‎⑤近年来,止咳药水、新康泰克等处方药因为市场监管不善,在社会上尤其是青少年中肆意横行,已然成为亚毒品。‎ ‎⑥直到5月9日成功移植志愿者捐献的心脏为止,美国小伙拉金已经依靠人工心脏生活了555天,这不禁让人感慨科技的一日千里。‎ A.②③④‎ B.①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①“自强不息”:自强是指自己努力向上,息是停止的意思,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②“搜索枯肠”‎ ‎:搜索是仔细寻找,枯肠比喻才思枯窘。含贬义,多用于诗文创作。此处贬词褒用;③“惨淡经营”:惨淡是苦费心思,经营指筹划,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此处望文生义,排除A、D两项;④“筚路蓝缕”:筚路是柴车,蓝缕是破衣服,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⑤“肆意横行”:肆意是任意残杀或迫害,横行指仗势作恶,蛮横凶暴,随心所欲地为非作歹。一般用来指人,这里用错对象,排除C项;⑥“一日千里”: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展极快,多用于生产、事业、经济、科学技术和个人事业方面。用在此句符合语境。‎ ‎ ‎ ‎ ‎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出动轰-6K飞机赴黄岩岛等岛礁附近空域进行了巡航,这代表了中国空军坚定不移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海洋权益,直至不再被侵犯。‎ B.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近日宣布第113、115、117、118号元素将加入元素周期表,而它们的发现者也将正式获得这些元素的命名。‎ C.武汉市防汛指挥部就武汉市的防汛排涝应急救灾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会议负责人表示,预计今日22时全市的主干道渍水将全部消退。‎ D.与中国合作的美国西部快线公司单方面发布了终止合作的新闻公报,在公报中声称,中铁国际的能力满足不了西部快线公司希望及时有效推进项目的愿望。‎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暗换主语。“不再被侵犯”的主语是黄岩岛而不是中国空军;B项,动宾搭配不当,应该是“获得命名权”而不是“获得命名”;D项,搭配不当。“能力”和“愿望”不搭配。‎ ‎ ‎ ‎ ‎ ‎1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所谓“五四新文化运动”,    ①    两场截然不同又互相关联的运动——新文化运动(1915年)和五四爱国运动(1919年)的戏剧性组合。新文化运动不是文艺复兴历史的返回和重构,    ②    以西方为参照尺度、以历史进步为诉求的意识形态革命。它    ③    一场单纯的语言学手术,最终则演变成激进的文化革命风暴。新文化运动    ④    一场以民族的自我批判为逻辑前提的全球化运动,遵循的是文明的开放、趋同和人类的公共性原则。五四运动最初是捍卫国家主权的爱国行为,    ⑤    在俄国革命和巴黎和会的双重影响下,演变成了更加广泛而汹涌的民族主义思潮。它遵循的    ⑥    自丑、收缩、排外和民族主体性原则。‎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分析和判断。根据②处前后内容是对立的两种状态,且前面的连词是“不是”,那么可知此处应选用与其固定搭配的连词“而是”,据此可排除A、B两项。再根据③后语句的连词“最后”,可知此处应选用“起初”比较合适,可排除D项。然后,再将C项的各词分别带入原文段,看是否表意清晰、连贯、符合语言表达的逻辑即可。‎ ‎ ‎ ‎ ‎ ‎15.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白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传统节日逐渐失去吸引力,一方面是因为其中包含了一些陈旧、落后和不合时宜的观念,    ①    。韩国江陵端午祭,国家特别重视,政府不仅安排全国休假5天,而且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活动。除了广泛的祭祀活动,各种舞蹈、歌谣比赛之外,还拓展了游戏和体育运动项目。这就是说,       ②    。反观中国,在积极申遗和与别国争夺文化遗产权之外,我们几乎忘却了传统的风俗,更别说为传统文化开辟新的内容了。归根结底,传统节日需要的是守住它的精神坐标,     ③     。‎ ‎【答案】①另一方面是因为政府(国家)重视程度不够  ②他们在传统的基础上做了创新  ③而不是守住它的名称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段,理清语段的大意,然后再结合横线的上下文进行分析、补写。①根据前文的“一方面……”,此处应用“另一方面……”,再根据后文的“韩国江陵端午祭,国家特别重视,政府……各种活动”可知,此处应填写表“政府(国家)重视不够”语意的语句;②处根据前文的韩国在传统节目的基础上“除了……还拓展了游戏和体育运动项目”和后文“我们……更别说为传统文化开辟新的内容了”可知,此处应填写“他们在传统的基础上做了创新”;③处根据“归根结底,传统节日需要的是守住它的精神坐标”应填写表达转折的语句,据此推知可填写“而不是守住它的名称”之类与“精神坐标”相对的词句。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也可,但要注意不要超过字数的限制。‎ ‎ ‎ ‎ ‎ ‎16.下面是某公司宣传册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答案】示例:公司的宣传册从页面风格和内容两个方面去展开设计。内容设置上,主要介绍公司历史、公司理念和主要产品;在页面风格的设计上,要包含科技元素、人文元素以及环保元素。‎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对所给的图文进行观察,找出图例的结构特点,然后再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分析。通过观察分析可知,本宣传册包括“内容设置”和“页面风格”两个方面,还应当看到每个方面又分别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解答时要将这三方面分别列出,不要有遗漏的现象。另外,还要注意题干要求,不要超过字数限制。‎ ‎ ‎ ‎ 五、作文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日前,陈道明在准备出演话剧《喜剧的忧伤》前,因高烧持续不退,打着点滴也无济于事后,被迫临时取消演出。陈道明说:“这么冷的天,不演对观众来说太残酷了。”于是在另一位主演何冰、导演徐昂及北京人艺领导的搀扶下,极度虚弱的陈道明坚持亲自登台并不断向观众鞠躬致歉,险些跌倒。不少观众拥至台前喊道:“我们理解,陈老师快回去休息吧。”所有观众都毫无怨言且井然有序地退场。事后,人艺表示将为持票观众安排另一时间段的演出或现场办理退票。除了有观众赶回外地等特殊情况退掉了33张票,其余近900名观众均未退票。‎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略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作文的分析和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审题时,应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构思立意。本材料中陈道明因病不能演出,而坚持亲自登台道歉得到观众的理解。据此,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立意:‎ ‎1.从陈道明角度立意:(1)尊重观众,勇于担当,才能赢得尊重、理解。(2)真诚沟通,才能消除误解,获得理解。(3)敬业赢得敬重。(4)有艺更要有德。‎ ‎2.从观众角度立意:(1)理智面对,多设身处地,才能理解别人。(2)做高素质的观众。‎ ‎3.从观众与演员的角度立意:真诚沟通,宽容,才能增进理解,促进和谐。‎ ‎4.从人艺领导的角度立意:遇到问题,要人性化、真诚地处理,才能积极有效。‎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