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20年春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在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上展现儒家智慧 ‎①上个世纪,不少中外知名学者如汤因比、梁漱溟论述了中国文化的优越性,断言中国文化是未来人类文化的希望。1988年,70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一次巴黎会议上声明:“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这些名家名言的确支持和提升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心。然而,当今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一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另一方面也遇到了许多严重的问题,向我们这一代人的治国理政的智慧提出了挑战:如果我们不能以儒家智慧解决问题,则何以证明儒家智慧是高明的、适用的?如果我们连自家门前雪都扫不尽,何以能够除去他人瓦上霜?何以证明儒家智慧能够解决未来人类的生存之道?所以,我们别无选择,只能从当下做起,一步一步,一点一滴,解决当下我们发展中所面临的许多问题,以此证明和展现儒家智慧。‎ ‎②必须承认,不少人对于用儒家智慧解决当今中国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持怀疑态度。比如,当今生态环境恶化,在不少地方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如果我们空谈儒家的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而不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环境问题,知行不能合一,那么人们质疑儒家之知,又批评执行不力,就有充分的理由;再比如,我国表示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早已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贫富悬殊警戒线,如果我们只是空谈孔子的“富民”思想、“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均贫富理念,而不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贫富悬殊问题,那么孔子的智慧不足以服人,我们对孔子的智慧阳奉阴违的做法也会受到人们的指责和批评。可见,知而不行,知行分离,最终将连累、伤害到知。所以,眼下我们必须知行合一,坐言起行,大幅提升执行力,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为儒家智慧正名。‎ ‎③当然,儒家智慧也有一个不断发掘、充实、更新的问题,因为儒家智慧能够解决传统社会的问题,并不意味着它必然就能够解决当今社会的问题。儒家智慧无论解决何种社会问题,除了给予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导以外,还必须能够给出具体的解决之道,包括提供一种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拿出一套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这才是圆满无缺的儒家智慧。‎ ‎④儒家智慧产生于中国,儒家智慧首先解决中国本土问题,才能让世人信服,才能真正走向世界。在应对日益变化的世界和解决实际社会问题中展现儒家智慧,是我们瞻望儒学未来发展所持有的一大愿景。‎ ‎(摘自《儒学发展的五大趋势与三大愿景》,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个世纪,不少中外名家关于中国文化的优越性的论述支持和提升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心。‎ B.上世纪八十年代,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认为,人类只有回首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才能够在21世纪很好地生存、发展下去。‎ C.作者批评了不少人对于用儒家智慧解决当今中国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所持的怀疑态度。‎ D.作者认为完美的儒家智慧在解决社会问题时,既能给予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导,又能给出具体的解决之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自然段首先运用引用论证,旨在提出中国文化的优越性,为后文阐述运用儒家智慧解决现实问题张本。‎ B.第一自然段接着立足现实,从反面切入,通过假设分析,突出儒家智慧的价值、意义和局限。‎ C.第二自然段按照提出问题(怀疑儒家智慧),再分析问题(为何怀疑儒家智慧),最后解决问题(正名儒家智慧)的思路展开行文。‎ D.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也”字承上启下,说明儒家智慧如何解决社会问题,还有一个自身不断发掘、充实、更新的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我们能以儒家智慧解决中国问题和国际问题,那么就可以证明儒家智慧是高明的、适用的。‎ B.人们指责和批评有些人对孔子智慧阳奉阴违,说明孔子的智慧自身存在难以克服的局限性。‎ C.如果我们对儒家智慧不断发掘、充实、更新,并将其运用丁社会实践,就可以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 D.儒家智慧产生于中国,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遇到的许多严重问题,进而真正走向世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近日,杭州、郑州、武汉、合肥、南京等20多个城市都出台了人才新政。这些人才政策,既立足国内,又放眼全球,掀起了一场“人才争夺战”。‎ 郑州市给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人才提供每人10万元的首次购房补贴;成都实行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凭毕业证落户;在杭州,外国人才可享受7项出入境便利政策,创业资助最高可达1亿元,优秀外国留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在杭就业并享受相应补贴等;在南京,为了支持外国留学生直接留在南京创新创业,规定争取国家授权后,外国留学生凭借江苏高校毕业证书、创业计划书,可申请有效期2至5年的私人事务类居留许可等。可以预见,中国各地面向全球招揽人才的态势将一直持续下去。‎ ‎“人才争夺可以优化国家人才配置,促进大、中、小城市更加平衡地发展。”中国社科院城市与房地产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刘彦平表示,中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创新创业,人才就是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核心资源。‎ ‎(摘编自人民网《20余城掀起“人才争夺战”》,2018年3月28日)‎ 材料二:‎ 凭身份证学生证半小时落户、以低于市场价20%买房、数十万元就业创业补贴……继南京、西安等20多个城市打响“抢人大战”,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近日也出台政策瞄准高端人才引进。‎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放大招”凸显了各地广聚天下英才,激发竞争活力的期冀。但纳贤不是一锤子买卖,打造“人才高地”也并非一日之功,引得进更留得住并用得好,才能破解创新密码。‎ 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人的最高需求层次是自我实现需求。较之物质奖励,价值认同、自我实现感更能打动人心。为人才提供广阔的舞台和上升空间才能留得久。适配的岗位、周到的政策配套、充足的资金设备资源、对知识产权充分的法律保障都是关键要素。为人才营造良好的干事环境,地方需有知人善用、人尽其才的智慧,有舍其所短、取其所长的策略和维护公平法治的能力。‎ 留住心才能留住人,这需要城市既要大度,也要有温度。让高端人才留下来、智慧活起来,还需把更多精力放到建设宜居宜业、后顾无忧的软环境、暖环境上去。唯有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厚植给养人才的土壤,才能让人产生“吾心安处即故乡”之感,才能激发人才红利、提供发展动力。‎ ‎(摘编自新华网《“抢人大战”,引得来更要用得好》,2018年4月3日)‎ 材料三:‎ 新加坡《联合早报》5月2日报道,送房屋产权,送面试补贴,甚至还有警官上门服务、提供户籍办理,愈演愈烈的“抢人”战火已在中国20多个大城市熊熊燃烧。‎ 报道称,参与“抢人”的不仅有户籍优势的新一线城市,无法与之抗衡的三四线城市,也试图用行政手段“抢人”。安徽省三线城市一名中等职业学校就业办负责人说,两年前,学校就收到当地政府的红头文件,要求争取40%至50%的毕业生留在本地就业。‎ 报道称,大城市年轻劳动人口普遍不足是此轮抢人的重要原因。人口学者易富贤说,2017年以来,中国20至64岁的总劳动年龄人口开始负增长,年轻劳动力资源开始走向枯竭,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年轻劳动力的状况难以为继。如果人口过度流入大城市,大城市养育成本高,年轻人生育意愿降低,生育率就会持续下降,也将拉低整个国家的生育率,进一步加剧人口老龄化。应鼓励就近城镇化:“一个50万人口的城市,生育文化保存好,生育率高,父母帮忙带孩子,既有利于养幼,又有利于养老。”‎ 报道称,不过,中国当下的年轻人恐怕不太容易接受这种传统的理想生活状态。南京审计大学毕业生张经纬说,他已拿到上海一家金融机构的“offer”,虽然薪金待遇不比其他城市更优厚,但他需要的是大城市能够提供的资源、机遇,并不在乎更高的生活成本。‎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5月3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创新创业的社会背景下,“人才争夺大战”的态势还将持续下去。‎ B.优化国家人才配置促进大、中、小城市更加平衡地发展是本轮“人才争夺大战”的起因。‎ C.与送购房补贴就业补贴等有利政策相比,价值认同和自我实现更能打动求职者,留住人才。‎ D.中国当下的年轻人似乎不太容易接受“既利于养幼,又利于养老”的传统理想生活状态。‎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除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有户籍优势的新一线城市外,三四线城市也试图用行政手段“抢人”,表明了各地广聚人才,提高竞争力的期冀。‎ B.城市要知人善用、人尽其才,舍其所短、取其所长;唯有厚植给养人才的土壤,才能激发人才红利,为城市的创新发展提供动力。‎ C.留住心才能留住人,一座城市要留住人,关键在于要有温度:需把更多精力放到建设宜居宜业、后顾无忧的软环境和暖环境上去。‎ D.材料一和材料三中,经济学者和人口学者,对本轮“人才争夺大战”各从城市平衡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6.以上三则材料中,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相马师 张港 草原上,最大的本事是相马,敖亚齐是顶级的相马师。别人说的好马,他会摇头;别人看的劣马,他能点头。马之优劣,得听敖亚齐的。老的少的,当官为民,见敖亚齐必下马步行。牵来马求敖亚齐相看,那得给票子,不能白看。‎ 其实,敖亚齐过着最苦的白子:一是滴酒不能沾——喝过酒的人,即使清醒,看马也带情绪,易有偏差;二是不能看赛马——还没赛,他已看出冠军亚军,比赛等于白开水,一点儿味道也没了。‎ 敖亚齐相马无数,自家毡房却没有一匹马。要是敖亚齐骑匹二等马,那成了啥?就是骑了一等马,再有匹更好的马打身边过一过,那敖亚齐脸往哪儿放?‎ 这年那达慕,骑手、好马全去了。在敖亚齐眼里,大草原,就是空空荡荡,就是啥也没有。‎ 敖亚齐难受得如胸膛钻进了老鼠,就在草地上散心。忽地,他看到一匹骒马,上下前后细看,大惊失色:这马,皮相中品,骨相中上,神相却是上上。敖亚齐看出来了,这骒马能下出千里驹。‎ 没用几个钱,敖亚齐就牵回了这匹骒马。敖亚齐找了最好的公马与骒马交配。头胎马驹就是上上,可是并非极致。二胎,却产下龙种马。相马无数,百年不遇,这是敖亚齐所见的最好的马。敖亚齐从眼看胆,透鼻见肺,由耳入肾,视舌识肝,掰牙得脾,喜得快要疯狂。他为小马取名“隆”,意思是风。‎ 隆长到两岁口,敖亚齐开始吊马。天天让马跑出透了汗,然后喂个半饱,再将马头拴高,让它够不到草,让它眼睛只看远方。这就是吊马。‎ 吊出来的隆,肋骨条条根根,却透着悍威与龙气——这只有敖亚齐看得明白,别人还以为这马废了。雨天无人,敖亚齐打马狂奔,然后测它的鼻息、心跳。敖亚齐喜的是,长成的隆,不仅好在速度,不仅好在耐力,不仅好在勇气,敖亚齐最得意的是这样的马配出的驹子, 匹匹是好马,个个是良驹。这马,金子化水饮它也值。敖亚齐仿佛看到了另一个敖亚齐。‎ 敖亚齐爱马如子,也下得了狠手,因调教得法,隆日渐出息。骑手们也看出了隆的厉害,全等待着,将来配自己的母马,或买到隆的后代。‎ 这天,敖亚齐驯马急停步法。猛跑一阵,一个双提缰,隆前蹄立起腾空,落地是纹丝不动。猛跑一阵,单撇拉缰,隆一个直弯,敖亚齐纹丝不动,正得意时,隆一个前失,摔在地上。被甩到空中的敖亚齐知道,隆踩破了豆鼠子洞——这不是马的错。‎ 敖亚齐摔得不轻,起了几次没有起来,好像骨头不行了。敖亚齐看马,隆看看躺地的骑手,转向一棵结荚的黄芪,吃上了。‎ 敖亚齐心里忽一下子,疼得要出膛了:好马这时应该卧地帮助主人上马,或是奔跑回去找人施救,可它却这样。‎ 敖亚齐辗转反侧,夜夜无眠:调教了一辈子马,看透了五脏六腑,却忽略了最重要的——马德。该死!该死!‎ 马性天然,改易极难。敖亚齐思来想去,失德之马,再怎么好也不能养了,趁早出手。再心疼,也得割肉。‎ 敖亚齐卖马,消息风一样传遍草原。可是,敖亚齐出价太高,人人叹息,人人摇头。‎ 这天,来了个汉子,这人叫巴图,也是出名的相马师。‎ 巴图并不多语,也不相马,一手付钱一手牵马。‎ 敖亚齐对围观的人得意地说道:“终有识马人。值这个价。”看隆头也不回,步步走远,他忽然心如刀绞,冲巴图喊:“好好待它——好好待它——百年一遇的良种——”‎ 没有了隆,敖亚齐心里空荡荡的,对着拴过隆的桩子发呆发傻。‎ 这天,敖亚齐去镇上抓药,远远见一匹拐蹄马,马上是个眼熟人。近了一看,敖亚齐大吃一惊:‎ ‎“这不是买我马的巴图吗?”‎ ‎“这不是敖亚齐吗?”巴图也认出了敖亚齐。‎ 敖亚齐笑笑:“我说巴图,怎么这个模样?怎么骑这路马?”‎ ‎“日子没过好呗。”‎ ‎“你买下我的好马,那可是大钱啊!那不是大钱吗?”‎ ‎“我买你的马,可不是为钱。”‎ ‎“不为钱?"‎ ‎“敖亚齐,我问你,你那马,是不是摔过人?是不是失过德?”‎ ‎“那也是好马,配种的好马。”‎ ‎“配种?好马?当天就让我宰了。这缺德马,要是传种下去,草原会成什么样子?”(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第一段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指出敖亚齐相马术高明,为后文写敖亚齐发现骒马的不凡以及训练隆做铺垫。‎ B.敖亚齐对待隆的态度由开始见到隆时的狂喜, 到训练隆时的用心,再到卖掉隆之后的失落,可以看出他对隆的喜爱。‎ C.敖亚齐是草原上顶级的相马师,但是因为在驯马时下手较狠,经常不让马吃饱,最终导致隆成为失德之马,让人惋惜。‎ D.巴图买隆时不相马,也没有与敖亚齐讲价,但实际上巴图在买走隆之前已经对其有所了解,也想好了如何处理它。‎ ‎8.小说结尾部分具有怎样的效果?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9.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巴图还是敖亚齐?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阐述理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章溢,字三益。龙泉人。始生,声如钟。弱冠,与胡深同师王毂。溢从之游,同志圣贤学。天性孝友。尝游金华,元宪使秃坚不花礼之,。改官秦中,要与俱行。至虎林,心动,辞归,归八日而父殁。‎ 蕲、黄寇犯龙泉,溢从子存仁被执,溢挺身告贼日:“吾兄止一子,宁我代。”贼素闻其名,欲降之,缚于柱,溢不为屈。至夜绐守者脱归,集里民为义兵,击破贼。俄府宫以兵来,欲尽诛诖误者。溢走说石抹宜孙曰:“贫民迫冻馁,诛之何为?”宜孙然其言。檄止兵.留溢幕下。    ‎ 明兵克处州,避入闽。太祖聘之,与刘基、叶琛、宋濂同至应天。太祖劳基等曰:“我为天下屈四先生,今天下纷纷,何时定乎?”溢对曰:“天道无常,惟德是辅,惟不嗜杀人者能一之耳。”太祖伟其言,授佥营田司事。巡行江东、两淮田,分籍定税,民甚便之。浙东设提刑按察使,命溢为佥事。胡深出师温州,令溢守处州,馈饷供亿,民不知劳。山贼来寇,败走之。迁湖广按察佥事。时荆、襄初平.多废地,议分兵屯田。且以控制北方。从之。会浙东按察使宋思颜、孔克仁等以职事被逮,词连溢。太祖遣太史令刘基请之曰:“素知溢守法,毋疑也。”会胡深入闽陷没,处州动摇,命溢为浙东按察副使往镇之。既至。宣布诏旨,诛首叛者,余党悉定。太祖谕群臣曰:“溢虽儒臣。父子宣力一方,寇盗尽平。功不在诸将后。”‎ 洪武元年,与刘基并拜御史中丞兼赞善大夫。时廷臣伺帝意多严苛溢独持大体或以为言溢曰宪台百司仪表当养人廉耻岂恃搏击为能哉!遭母丧,乞守制。不许。再上章乞终制。诏可。溢悲戚过度,营葬亲负土石,感疾卒,年五十六。帝痛悼,亲撰文,即其家祭之。‎ ‎10.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廷臣伺帝/意多严苛/溢独持大体/或以为言溢曰/宪台百司仪表/当养人廉耻/岂恃搏击为能哉 B.时廷臣伺帝/意多严苛/溢独持大体/或以为言/溢曰/宪台百司仪表/当养人廉耻/岂恃搏击为能哉 C.时廷臣伺帝意/多严苛/溢独持大体/或以为言溢曰/宪台百司仪表/当养人廉耻/岂恃搏击为能哉 D.时廷臣伺帝意/多严苛/溢独持大体/或以为言/溢曰/宪台百司仪表/当养人廉耻/岂恃搏击为能哉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弱冠:《礼记·曲礼上)记载:“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男子20岁举行冠礼,并赐以字。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B.从子:古人的宗族观念很重,通常会追溯到曾祖父。同曾祖父不共父的平辈兄弟——从祖兄弟、从父兄弟的孩子,称为从子。唐宋开始将亲兄弟之子也称作从子。 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的“从弟”即堂弟。‎ C.檄: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如《三国演义》中“操作檄文以达诸郡”。“檄文”与“敕令”一样都是长官用于下行的文书。‎ D.乞守制:古代礼俗,“自闻丧日起,不计闰,守制二十七月,期满起复”。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守制,称“丁优”。 服满再行补职。但是情势需要,不得离职,可以“夺情”,合法地不守礼制。“夺情”,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章溢天性孝顺,年轻时在去秦中做官的路上,忽然心悸力辞而归,抵家八日后父亲去世;母亲去世.章溢多次上奏章请求回家守孝,最后因为悲伤过度.营葬时又亲自背运土石,得病而逝。‎ B.‎ 章溢受朱元璋聘请,与刘基、叶深、宋镰一同来到应天。朱元璋与章溢交流非常高兴,觉得章溢的话特别有道理,授予他佥营田司事。章溢巡行江东、两淮田地,根据户籍确定税额,这对百姓十分有利。‎ C.章溢虽是儒臣,但是先守住龙泉,后来又平定处州。胡深出师温州,章溢受命驻守处州.保证粮晌供应。朱元璋感叹说:他们父子效力一方.寇贼全被平定.他们的功劳不比诸将小。‎ D.章溢深得皇帝信任。浙东按察使宋思颜、孔克仁等人的供词中牵涉到章溢,朱元璋派人去安慰章溢,消除他的顾虑;他去世,皇帝亲自写了悼文.到他家里祭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溢走说石抹宜孙曰:“贫民迫冻馁,诛之何为?”宜孙然其言。 ‎ ‎②天道无常,惟德是辅,惟不嗜杀人者能一之耳。‎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3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十则》中曾子认为士必须弘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师说》中韩愈认为圣人更圣明的原因是_______,愚人更愚笨的原因是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夸张描写赤壁的险要形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道德勇气是人类过道德生活的—个必要条件。道德勇气要求人类具有维护和践行道德的坚强意志力。如果一个人缺乏必要的道德勇气,(  ), 并且具有向善求善的道德情感,他也不可能勇敢地趋善避恶。缺乏道德勇气的人会在他们面对善恶选择问题的时候保持沉默。一旦这种行为变成一种习惯行为,他们就是患上了道德失语症。道德勇气是展示人类是否具有“意德”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人类修炼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意德”是人类基于他们的坚强道德意志力而形成的一种德性。拥有意德的人善恶分明,   ,勇于捍卫善的尊严,敢于贬抑恶的存在价值,他们身上有一股    。纵然是在善恶进行激烈博弈或尖锐斗争的语境下,他们依然能够   ,大义凛然地挺善抑恶。如果全社会的人普遍缺乏道德勇气,挺善抑恶就难以    ,善恶不分则必然成为一种常态,社会道德风尚也不可能令人满意。道德勇气不足是一些人在面对善恶选择问题上不愿意或不敢发表意见的根源,也是他们患道德失语症的根源。‎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纵然他知道鉴别善恶的重要性 B.纵然他知道辨别善恶的重要性 C.虽然他知道辨别善恶的重要性 D.虽然他知道鉴别善恶的重要性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义无反顾  无私无畏  毛遂自荐  蔚然成风 B.嫉恶如仇  无私无畏  挺身而出  风靡一时 C.嫉恶如仇  浩然正气  挺身而出  蔚然成风 D.义无反顾  浩然正气  毛遂自荐  风靡一时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道德勇气是衡量人类是否具有“意德”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人类修炼道徳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 B.道徳勇气是人类修炼道徳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人类具有“意德”的一个重要指标。‎ C.道德勇气是衡量人类具有“意德”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人类修炼道徳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 D.道德勇气是人类修炼道徳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人类是否具有“意德”的一个重要指标。‎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说起进化,我们一般会觉得这是几百万年前的事情。其实,在自然环境、疾病、饮食的作用下,①____________________比如饮酒脸红反应,科学家认为为这一变异是在农业出现之后产生的——农业让酿酒成为可能。这种反应又称为“亚洲红”。36%的东亚人在饮酒后会脸红、反胃,②____________________。缺乏ALDH2酶的人更容易由于饮酒患食道癌,所以说,“亚洲红”这一新进化出的特征,虽然对于人类来说可能意味着社交困难,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是关于杜甫的上联,请以李白为内容,对出下联。(5分)‎ ‎(上联)江畔孤舟,途中瘦马,沉郁顿挫,尽显诗圣品格 ‎(下联)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近日,腾讯发布的《朋友圈年度亲情白皮书》显示,52%的年轻人在朋友圈屏蔽了自己的父母。相当部分年轻人发朋友圈,其实就没有打算和父母分享,主要分享对象是同龄的好友们。据记者采访,他们有的是为了报喜不报忧,有的觉得自己的生活不能被父母理解等等。而对于被子女屏蔽一事,多位父母回答:装着不知道,理解但很失落。‎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选取一个角度,亮明你的观点,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 ‎2020年春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 2.B 3.A 4.B 5.C ‎6.①材料一侧重报道多城抢夺人才的新政策;材料二侧重解读关于留住人才举措的高下;材料三侧重报道各方在本轮人才争夺中的认识。②三家媒体定位和出发点不同,“人民网”的报导欲彰显中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创新创业的发展活力;“新华网”的报导则欲强调对热点现象后的冷思考;《参考消息》则欲从外国旁观者的视角对“抢人”现象做出报道与思考。‎ ‎7.C 8.①交代了隆的结局,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②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写敖亚齐与巴图对“好马”的不同定义,突出了巴图的高尚品格。③写失德的马不配留在草原,强调了马德的重要性,点明了小说主题。④故事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 ‎9.‎ 示例一:小说的主人公是敖亚齐。①从故事情节的角度来看,敖亚齐贯穿故事的始终,是小说主要描写的对象。②从主题表达的角度来看,小说描写隆对待敖亚齐的态度,强调了马德的重要性,同时也揭示了什么是真正的相马师。③从人物塑造的角度来看,作者写巴图的目的是反衬敖亚齐,通过对比,使敖亚齐的形象更加丰满、鲜明。‎ 示例二:小说的主人公是巴图。①从小说标题来看,本文的标题是“相马师”,相较于敖亚齐,很明显巴图才是真正的相马师。②从小说主题来看,本文表达了对真正的相马师的赞美之情,这一点集中体现在巴图身上。③从人物塑造来看,作者写敖亚齐是为了烘托巴图,使巴图的形象更加鲜明、立体。‎ ‎10.D 11.C 12.A 13.①章溢连忙跑去劝说石抹宜孙:“贫苦百姓是迫于饥寒(才跟着出来作乱),为什么要处死他们呢?” 宜孙认为他说的很对。‎ ‎②天道运行没有固定的规律,上天只辅佐有道德的人,只有不喜欢杀人的人才能统一天下啊!‎ 译文:章溢,字三益,是浙江龙泉人。章溢刚出生时,哭声像钟声一样洪亮。二十岁时,他和胡深一同拜王毅为师。章溢跟随王毅学习,一起有志于圣贤之学。章溢天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章溢曾游历金华,元宪使秃坚不花礼待他,秃坚不花调任秦中,邀请章溢与他同行。至虎林时,章溢心中惊悸,告辞回乡。回乡八日后父亲去世。‎ 蕲、黄地区的强盗侵犯龙泉,章溢的堂侄章存仁被捉,章溢挺身而出,对寇贼说道:“我哥哥只有一个儿子,我宁愿代替他。”贼寇一向听说章溢的名声,就想让他归降,便将他绑在柱子上,章溢毫不屈服。到夜间哄骗守贼,脱身而归,召集同乡百姓组成义兵,击败贼寇。不久,府官率军而来,要杀尽与贼兵有牵连者。章溢赶到石抹宜孙那里劝告说:“这些贫民都是受饥寒逼迫才做了强盗,为什么要处死他们呢?”石抹宜孙认为他说的很对。传令军队停止行动,并将章溢留在幕下。‎ 明军攻克处州,章溢避入福建。后来太祖聘请章溢出来做官,章溢与刘基、叶琛、宋濂一同来到应天。太祖慰问刘基等人说:“我为了天下,委屈四位先生了。如今天下纷乱,何时才能平定呢?”章溢回答说:“天道运行没有固定的规律,上天只辅佐有道德的人,只有不滥杀无辜的人才能统一天下啊!”太祖觉得他的话特别有道理,任命他为佥营田司事。章溢巡行江东、两淮田地,根据户籍确定税额,老百姓觉得十分有利。浙东设提刑按察使时,太祖命章溢为佥事。胡深出师温州,章溢受命驻守处州,供应粮饷,而百姓不觉烦劳。山贼来侵,章溢率军将其打跑。晋升为湖广按察佥事。当时荆、襄刚刚平定,废地很多,章溢建议派兵屯田,并且以此控制北方。太祖听从了他的提议。适逢浙东按察使宋思颜、孔克仁等因失职被捕,供词中牵涉到章溢。太祖为此派太史令刘基前去对章溢传达旨意说:“我向来知道章溢守法,不要有疑虑。”恰逢胡深进入福建,全军覆没,而处州动摇,太祖命章溢为浙东按察副使前往镇守。章溢到处州后,宣布诏令,处死叛首,余党全被平定。太祖对群臣说:“章溢虽是儒臣,但他们父子效力一方,寇贼全被平定,其功劳不比诸将小。” ‎ 洪武元年,章溢与刘基同被授予御史中丞兼赞善大夫。当时廷臣窥探皇帝的意图,办事大多严厉苛刻,唯独章溢能持大体。有人因此劝说他。章溢却说:“宪台为百司的表率,应当教人懂得廉耻,岂能以相互攻讦抨击为能呢?”恰逢母亲去世,请求回乡居丧守孝。太祖不答应。章溢第二次奏请回乡守丧。太祖下诏答应其请求。章溢悲戚过度,殓葬时又亲自背运土石,最终也染病去世,终年五十六岁。太祖悲痛哀悼,亲自撰文,到章溢家中祭奠。‎ ‎14.BE ‎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16.(1) 任重而道远(2)(犹且)从师而问焉(而)耻学于师(3)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7.B 18.C 19.D 20.人类的进化从未停止 这是由ALDH2酶缺乏所致 但却是重要的健康风险指示信号(但却能使人远离患癌风险) ‎ ‎21.①花间美酒,醉后狂歌,豪放飘逸,才是谪仙本色②天上明月,杯中美酒,豪放飘逸,更露谪仙风骨 ‎22.子女朋友圈屏蔽父母不能简单归咎于代沟 近日,腾讯发布《朋友圈年度亲情白皮书》显示,52%年轻人的朋友圈屏蔽了父母。父母为啥成了圈外人?重庆晚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年轻的重庆轨道族得知,他们有的担心父母催婚,有的为了报喜不报忧,有的觉得自己的生活不能被父母理解……对于被子女屏蔽一事,多位父母回答:装着不知道,理解但失落,儿女开心就好。‎ 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更新朋友圈很频繁,有的一天要更新好几条,晒的都是日常生活点滴,如工作趣闻、身体状况、瘦身心得、呼朋唤友、聚餐游玩、心灵鸡汤、生活感悟、发泄情绪、寻常琐事,还有就是转来转去的分享尤物。‎ 同样,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发朋友圈,根本就没有打算让父母分享,除了一对一发到父母私聊空间或家庭群里的东西外,几乎是将父母当外人的,主要分享对象是那些同龄的好友们。‎ 而父母们不这么想,他们认为凡是子女的东西,就像他们当年的书包、衣服和鞋袜一样,都是父母必须过问的,甚至是大包大揽的。既然是出现在父母眼皮底下的信息,就不能让它轻易溜走了,于是问这问那,传来传去,就带来了许多本不该有的烦恼,最终子女轻轻一点,将父母隔离于朋友圈之外,从此天下太平,相安无事。‎ 当然,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女的点滴都会牵动父母的心,谁让你是他们生养的呢?一位年轻的女孩在外地打工,感冒发高烧晒到了朋友圈,父母看到后直接买了飞机票,赶到孩子身边。孩子高烧已退,感到父母大惊小怪,从此将父母给屏蔽掉了。那么,是否只报喜不报忧就不会惊动父母大人了呢?也未必。一位年轻人在单位组织的足球赛拿了优胜奖,在朋友圈里发个很夸张的晒图信息,结果父母看了乐不可支,喜大普奔,逢人便说,儿子出息大了,代表中国队踢翻了好几个外国足球队!结果闹出了笑话。‎ 父母被屏蔽,心理学专家给出的判断是代沟造成的,屏蔽虽然简单方便,实际上却关上了一扇与父母沟通之门。为此建议,父母与子女间还是要在平时多多用心地沟通和交流。其实,这不能简单地归咎于“代沟”,而是由多种原因,包括深层次的文化传统与社会因素造成。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父母们对网络这一虚拟空间的社交方式,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还处于“幼儿期”。‎ 包括微信朋友圈在内的网络社交圈,交往的特点是关注与分享。一般而言,关注与分享不仅仅局限于特定的好友,其中亲情好友与其他群体的好友享有同等的权利,没有什么特别的权限。如果父母的网络社交方式成熟了,社交行为“长大”了,应该在朋友圈里将孩子定位于普通的好友,只是从情感上给他们打上一个特定的标签而已。子女们不要总是说,我的世界你不懂。父母们也应该学会懂得子女在朋友圈里的喜怒哀乐。‎ 在了解和熟悉他们的表达方式后,不管他们发泄怎样的小情绪,受到怎样的小挫折,得到怎样的小惊喜,父母们都会管理好自己的心境,淡然处之。做父母应该想到,如果孩子们确实遇到事了,他们自然会通过私聊或电话的方式与父母交流,得到父母的理解、支持和帮助。那些发在朋友圈里花花绿绿的信息与图片,不要太当真,说白了,就是一个字“玩”。‎ 话又说回来,父母被设为圈外人,未必不是件好事。年轻人的事看不懂,不必事事都得整个明明白白。做父母的眼不见耳不听心不烦,各有各的生活方式,各有各的自由空间。网络时代,这个圈那个圈,圈儿太多也太乱,圈得你心烦意乱。儿女还是你的儿女,父母还是你的父母,亲情不变,管它在圈内还是圈外呢!‎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