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陕西省榆林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陕西省榆林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陕西省榆林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 当我们沿袭传统文学理论批评模式以及运用西方概念话语体系,来进行网络文学评论时,会特别强调“文学性”,侧重于作家作品、文化现象和社会背景的分析。事实上,网络文学评论的侧重点,应该是“网络性”。因为它的文本、作家、潮流与现象,是嵌入互联网“屏阅读时代”的新文学生产机制中的,并且随着从桌面电脑屏到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手机屏而不断变化。传统平面阅读单向度的文本作家分析,已经被屏阅读互联式的“网络性”所替代。这意味着理论与批评的坐标体系需要重建。‎ ‎ 现在的网络文学研究有两个非常典型的现象。一个是传统或学院派的研究者经常进不了“场”,常在“外围”打转,并且习惯于用传统文学理论批评体系特别是西方理论话语体系来“裁剪网络文学的作品和审美”。他们在用传统文学理论特别是西方理论的话语和概念体系,对网络文学作品进行批评,难免产生“隔墙看花”之嫌。另外一个是那种从“网络”之中生长出来的批评和分析,无法体系化与科学化,并且对外界充满抵触。这在主观和客观上都阻碍了与外界的交锋与交流、吸纳与融合,从而影响了网络文学评价体系的建构。‎ ‎ 当前,亟待立足网络文学发展现实,借鉴并融合传统文学理论体系,建构一个既具内生性又具有丰富成长性的网络文学评价体系。这需要跨越纯文学和网络小说、通俗文学与严肃文学、虚构文学和非虚构文学等之间的界限,也必须要跨越文学与非文学、文学评论与其他社会学科理论之间的界限,采用一种跨界的“系统论”“生态学”研究方法,来观察和研究这样一种“新的文学”评价体系的诞生。‎ 面对大力发展网络文艺的新机遇,我们应该从网络文学现状出发,建构起网络文学的新价值评判体系。要扎根于网络文学与新文艺的“场”中央,捕捉、提炼和总结那些新经验、新理念,跨界重建一个全新的评价体系,倒逼传统文学理论与价值评判体系的变革和创新。网络文学研究要把这种新文艺生产场内的新经验、新理念和新逻辑加以提炼与总结,将它表达出来,贡献并参与到新时代文艺的建设之中,使之成为繁荣发展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唯其如此,才能直面中国网络文学庞大的创作实践、创新风潮、重大理论问题,以“在场的亲历、见证与创造历史”为基点,“跨越一切边界”,并在文艺边界重塑中,建构起属于网络文学特有风格和固有特色的评价体系。‎ ‎(选自《重点是“网络性”而不是“文学性”》,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文本作家分析是单向度的,已不适应当下“屏阅读时代”新文学“网络性”的特点。‎ B. 传统文学研究完全不理解网络文学作品特点,而当下的网络研究又缺乏体系化和科学化。‎ C. 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应当采用跨界研究方法,脱离文学领域来探讨和研究新的文学现象。‎ D. 网络文学研究要提炼与总结新经验、新理念和新逻辑,为新时代的文艺建设作出贡献。‎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先指出当下网络文学评论存在的强调“文学性”这一现象,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B. 文章从两个方面列举了网络文学评论存在的误区,既有引证,又有阐释,说服力很强。‎ C. 第三、四两段立论,文章分析了网络文学评论面临的形势,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D. 在全文分析的基础上,最后一段提出观点:网络文学评论要侧重于其特有风格和固有特色。‎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只是沿袭传统文学理论批评模式来进行网络文学评论,就会陷入片面化的误区。‎ B. 如果能够将传统或学院派研究和网络研究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就会取得显著的成果。‎ C. 只有立足网络文学发展现实,借鉴、融合传统文学理论体系,才是正确的研究做法。‎ D. 网络文学价值评判体系变化巨大,因此传统文学理论与价值评判体系需要变革创新。‎ ‎【答案】1. D 2. B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从本文探讨的对象看,“网络性”的特点是网络文学评论的侧重点,而非网络文学的特点。B项,“完全不理解网络文学作品特点”分析不当,“隔墙看花”是“无法真正理解”而非“完全不理解”,从属性上讲,网络文学首先具有文学性,传统文学研究不可能完全不理解其作品特点。C项,结合文本内容“也必须要跨越文学与非文学……评价体系的诞生”分析可知,“脱离文学领域”理解错误。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B项,结合文本第一节内容分析可知,这一部分没有引证。故选B。‎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B项,结合文本第二节内容分析可知, “如果能够将传统或学院派研究和网络研究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就会取得显著的成果”分析错误,这两种方法是都是片面的,结合起来未必能够对研究有利。故选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读 瓷 朱谷忠 ‎ 书是读不完的。在福建德化,瓷也是读不完的。‎ ‎ 瓷何以用读呢?这是因为在我看来,瓷的诞生过程,完全是一次艺术创造的过程。尤其在德化,优质的陶瓷原材料是大自然赐给德化最珍贵的原生态物质,但单有丰富的瓷土原料,没有良好的开发、加工、利用,就不能昭显原材料的质地美,从而成为优秀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一代代德化能工巧匠的不断探索和实验,没有创造者的文化积累和坚持不懈的艺术追求,就不可能产生出质地优美、风格独特的陶瓷产品,从而使德化成为世界著名的陶瓷产区。因此,面对德化如阳光一样灿烂与绚丽的瓷器,我只有用读的姿势,才能表达内心的激动和遐想,并且在读的过程中,以静思,以感悟,去领略德化瓷器独特的韵味。‎ ‎ ‎ ‎ 德化做陶制瓷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烧造印纹陶器。到明、清两代,瓷器大量流传欧洲,许多瓷器作品在海外被视为珍宝。更值得自豪的是,以青白瓷为代表的德化瓷器,在历史上曾有力地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有着如此丰富的文化底蕴,有着如此强盛的艺术生机,怎能不教来这里的世人心揣敬意、虔诚细读呢?‎ ‎ 然而读瓷,又该如何读起?‎ ‎ 迄今为止,在德化,已发现的古窑址有二百七十多处,倘要一一尝读,大概无人能及。事实上,德化有多少古瓷今瓷遍布世界,其间又有谁能数得过来?由此看来,在德化读瓷,心不能太大,更不能太贪,须沿着做陶制瓷的历史发展的节奏,把握一个经脉,细细探源,深深体会,徐徐吐纳,久久体味,或许可窥一斑而知全豹。‎ ‎ 当然,不同的人,自会读出不同的感觉和韵味。有的人从中读出德化水的灵秀,有的人从中读出土的本真,有的人从中读出火的明艳,有的人从中读出美的质感。还有的人读瓷追溯,从瓷窑废墟的残片读出瓷的柔性、宁静、从容、洁净、坚贞,即使破碎也棱角分明,找到了“以瓷为魂”的精神启示……读瓷读出这些感觉,又佐证了德化陶瓷的神奇独特和精美绝伦。‎ ‎ 今年暮春,我再次来到德化,在当地陶瓷博物馆,浏览一件件光彩熠耀的艺术珍品,感觉自己正打开德化陶瓷这一本博大精深的大书,隔着重重岁月,一页页凝眸那些传奇,那些智慧,其低回婉转,如诉如歌。眼睛已不够用了,只能用心去感受那多彩多姿的世界,感受陶瓷那些美好的色泽,那些蕴含于其中的情感,甚至蕴含于其中的魂魄,并为之发出赞叹。‎ ‎ 瓷确是可读的。尤其是德化瓷,细读时常常会感受一种历史和现实的交替,一种深刻的人生认知。这些作品,个个单纯素洁,极具腴润、典雅之美,特别是在造型样式、装饰图案、工艺技法等诸多方面,都显示了自身的显著特点,表现出高超的水准,凸现了经典作品的风范和令人难以忘怀的传承精神。‎ ‎ ‎ ‎ 都说瓷器宜作生活用品,但当这些用品加强了表现力和独特形式感,便可能上升为作品。当作品以多种的形式和手法进行大胆尝试与发展后,便可能上升为精品,从而展示制作人的进取精神和创造智慧。面对这样的作品,我感觉读到的是一种缘分,读时会情不自禁地接受作品对我的一种缓缓的浸润。如实说,我对瓷器的认识是极肤浅的,只是在读瓷的过程中,怀着对制作人的劳动的敬意,以及对他们睿智的一种认知,静静享受这一艺术带给我的乐趣,体味作品传达出的美感,感悟作品给予我的明澈而单纯的心境。在细读它们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德化历代陶工的心血和智慧,看到了德化人勇于表现美、创造美的审美轨迹,那时,我的心中便会有古老和现代的音乐零散却又和谐地响起,承载着阳光和鲜花,泅渡时间的长河……我甚至还发现,在我读瓷的许多瞬间,瓷也无限度地释放自身能量,使我温暖,使我激动,使我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词语来赞美它们。不过一想,又觉得在德化读瓷而“自说自话”,也不失为一种真实的流露,而充盈着的这种发自内心的读瓷感受,盖源于一个外地人对德化瓷器的喜爱和粗浅的认识。‎ ‎ 德化德化,“化瓷为德,化德为瓷”。‎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一段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了德化瓷器物品种类丰富、艺术博大精深的特点。‎ B. 在作者看来,德化瓷器的出现不仅有自然因素,更因为创造者的文化积累和艺术追求。‎ C. 要想“读”懂德化瓷器,必须要能够耐下心来,沿着历史发展的节奏仔细体味探究。‎ D. 文章行文脉络非常清晰,语言平实而又饱含深情,流露出对德化瓷器文化的深深敬意。‎ ‎5. 作者从瓷中“读”到了哪些感受?请简要概括。‎ ‎6. 结尾一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全文分析。‎ ‎【答案】4. A 5. ①感受到历史和现实的交替,收获深刻的人生认知。②感受到制作人的进取精神和创造智慧,接受作品的浸润。③感受到艺术乐趣和美感,感悟作品给予的明澈而单纯的心境。④认识到历代陶工的心血和智慧,勇于表现美、创造美的审美轨迹。 ‎ ‎6. ①将“德化”作独特解读,巧妙地传达出了对德化瓷、德化人的崇高敬意和赞美之情。②总结全文内容,升华文章主旨。③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文章含蓄蕴藉,更具余味。‎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A项,“运用对比手法”分析不当。结合文本内容“书是读不完的。在福建德化,瓷也是读不完的”分析可知,文中由读书引入读瓷,不是对比。故选A。‎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立足文本内容,结合题干要求,筛选语句,分析概括。作者从瓷中“读”到的感受,结合文本内容“尤其是德化瓷,细读时常常会感受一种历史和现实的交替,一种深刻的人生认知”分析可知,感受到历史和现实的交替,收获深刻的人生认知;由“当作品以多种的形式和手法进行大胆尝试与发展后,便可能上升为精品,从而展示制作人的进取精神和创造智慧”分析可知,感受到制作人的进取精神和创造智慧;由“怀着对制作人的劳动的敬意,以及对他们睿智的一种认知,静静享受这一艺术带给我的乐趣,体味作品传达出的美感,感悟作品给予我的明澈而单纯的心境”分析可知,感受到艺术乐趣和美感,感悟作品给予的明澈而单纯的心境;由“在细读它们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德化历代陶工的心血和智慧,看到了德化人勇于表现美、创造美的审美轨迹”分析可知,认识到历代陶工的心血和智慧,勇于表现美、创造美的审美轨迹。‎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明确结尾的常见作用,如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深化主题等。结合文本内容“在福建德化,瓷也是读不完的”分析可知,本文主要写的是福建德化的瓷,“化瓷为德,化德为瓷”,传达出了对德化瓷、德化人的崇高敬意和赞美之情。与开头段内容呼应,总结全文内容,深化主旨。流露出对德化瓷器文化的深深敬意。结合“化瓷为德,化德为瓷”分析可知,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 材料一:‎ ‎ 实体书店的“危机论”一直没有消停。随着京东、当当等网上购书平台的日臻完善,实体书店一直备受冲击。而近七八年来,人们的阅读习惯从纸质阅读转向数字阅读,也让实体书店的生存土壤进一步遭受蚕食。‎ ‎“为什么要去书店?”就职于深圳一家本土高校的苏先生坦诚地告诉记者,自己已经有五六年的光景没有去过书店了:“我现在一年的购书数量不下50本,但全部是通过网络书店下单。首先这是一个成本的问题,时间成本省了,自己喜欢的书到网上订购,第二天快递马上就可以送到家,资金成本也省了,网络书店的折扣是实体书店很难比拟的;其次是现代都市生活习惯的问题,去一次实体书店,你要花很多时间在车上,在路上,一些书店的停车设施不完善,你还得头疼停车的问题,克服了这些困难之后,在实体书店找不到你想要的书籍,整个人的心情也会不好了,而即使找到很多你很喜欢的书籍,你还得辛苦地把这一堆书都搬回家。”‎ ‎(摘编自《实体书店日渐式微传统阅读如何突围》)‎ ‎ 材料二:‎ 附表:读者对于实体书店提供特色服务的需求(多选)‎ ‎ 【注】2015年9月,《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在人人网、微信朋友圈等网络平台以及线下的实体书店启动“2015实体书店读者需求调查”,从读者的进书店频率、进书店原因、进书店行为、心目中的书店等多方面,全面了解互联网时代下读者择店、进店的情况。‎ ‎ 材料三:‎ ‎ 在南开大学文学院传播学系副教授梁小建看来,实体书店的转型发展受到零售商业模式创新、出版管理政策导向、阅读活动走向等多种因素影响,转型和复苏可谓刚刚开始,要实现“华丽转身”,还应该有更多的考量。梁小建指出,除了书店自身系统性的创新外,更为系统化和细化的外部支持也必不可少,相关管理部门可以在图书弹性定价机制、阅读推广促进机制等方面予以支持和扶持。‎ 今年3月1日,国务院发布《“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明确提出“扶持实体书店发展,加快推进实体书店或各类图书代销代购网点覆盖全国所有乡镇”。‎ ‎(摘编自《实体书店创新成长的途径》)‎ ‎ 材料四:‎ ‎ 有人评价,吴清友最重要的遗产是激活了书店文化。的确,成品书店最大的创举,是充分挖掘出了书籍的商品属性,并且给其叠加了丰富的文化休闲属性。将书作为核心产品,铺排开文创售卖甚至百货经营,再配上温馨典雅的室内装修,辅之以韵律得当的背景音乐和缱绻的咖啡消费等,甚 至实行24小时营业,书店可以不买书,可以在此下午茶、在此谈公务、在此消磨碎片时间。集中体现城市公共文化的地标,称得上开风气之先。‎ 文化O2O的观念,指的即是将书店打造为一个提供文化体验、互动交流的空间和平台。文化消费是不同于其他物质需求的一种更为多元的消费需求,单纯的买卖关系不是维系用户的长久之计,对于文化氛围及体验的打造才是真正抢夺市场的关键。实体书店更多的空间是用于休闲、学习、书籍周边产品展示等多元化文化体验的开发。‎ ‎(摘编自《数字阅读繁荣时代 实体书店能否靠文化逆袭》)‎ ‎7.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实体书店的危机来源于网上购书平台完善、人们的阅读习惯改变,这些因素导致其生存土壤逐步被蚕食。‎ B. 实体书店的转型和复苏需要书店自身系统性的创新,也需要国家及相关管理部门在各方面的支持和扶持。‎ C. 书店文化体现于休闲、学习、书籍周边产品展示等多元化文化,这些文化消费丰富着人们的都市文化生活。‎ D. 书店文化的核心产品是书、文创售卖甚至百货经营,将书店打造为提供文化体验、互动交流的空间和平台。‎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网络购书具有更大的便利,可以节省时间,还能够享受到更大的折扣,并且有更多自己喜欢的书籍可以选择。‎ B. 书籍的商品属性的挖掘以及叠加的丰富的文化休闲属性,是成品书店最大的创举,这给其他书店以积极启示。‎ C. 实体书店只要提供各种创新服务,尤其是开展读者沙龙、名家讲座等活动,读者就会不约而同地进入书店。‎ D. 实体书店抢夺市场的关键是对于文化氛围及阅读体验的打造,因为单纯的买卖关系不是维系用户的长久之计。‎ ‎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怎样才能解决当前实体书店的危机。‎ ‎【答案】7. D 8. C ‎ ‎9. ①满足读者的各种创新服务要求;②自身系统性的创新和外部支持相结合;③激活书店文化,挖掘书店的商品和文化属性。‎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D 项,由材料四可知,书店文化是“将书作为核心产品,铺排开文创售卖甚至百货经营”的。故选D。‎ 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C项,“尤其是开展读者沙龙、名家讲座,这决定了读者是否愿意进书店”错误,由材料二可知,“2015实体书店读者需求调查”是多项选择,而且“开展读者沙龙、名家讲座”也不是比例最高的选项。故选C。‎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概括说明怎样才能解决当前实体书店的危机”。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除了书店自身系统性的创新外,更为系统化和细化的外部支持也必不可少,相关管理部门可以在图书弹性定价机制、阅读推广促进机制等方面予以支持和扶持”“实体书店更多的空间是用于休闲、学习、书籍周边产品展示等多元化文化体验的开发”和材料二的“读者对于实体书店提供特色服务的需求”的调查概括答题要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 郑虔,郑州荥阳人。天宝初,为协律郎,集缀当世事,著书八十余篇。有窥其稿者,上书告虔私撰国史,虔苍黄焚之,坐谪十年。还京师,玄宗爱其才,欲置左右,以不事事,更为置广文馆,以虔为博士。虔闻命,不知广文曹司何在,诉宰相,宰相曰:“上增国学,置广文馆,以居贤者,令后世言广文博士自君始,不亦美乎?”虔乃就职。久之,雨坏庑舍,有司不复修完,寓治国子馆,自是遂废。初,虔追䌷①故书可志者得四十余篇,国子司业苏源明名其书为《荟稡》。虔善图山水,好书,常苦无纸。于是慈恩寺贮柿叶数屋,遂往日取叶肄②书,岁久殆遍。尝自写其诗并画以献,帝大署其尾曰:“郑虔三绝”。‎ ‎ 安禄山反,遣张通儒劫百官置东都,伪授虔水部郎中,因称风缓③,求摄④市令,潜以密章达灵武。贼平,与张通、王维并囚宣阳里。‎ 三人者皆善画崔圆使绘斋壁虔等方悸死即极思祈解于圆卒免死贬台州司户参军事维止下选后数年卒。‎ ‎ 虔学长于地理,山川险易、方隅物产、兵戍众寡无不详。尝为《天宝军防录》,言典事赅。诸儒服其善著书,时号“郑广文”。在官贫约甚,澹如也。‎ 有郑相如者,自沧州来,师事虔,虔未之礼,间问何所业,相如曰:“闻孔子称‘继周者百世可知’,仆亦能知之。”虔骇然,即曰:“开元尽三十年当改元,尽十五年天下乱。贼臣僭⑤位,公当污伪官,愿守节,可以免。”虔又问:“自谓云何?”答曰:“相如有官三年,死衢州。”是年及进士第,调信安尉。既三年,虔询吏部,则相如果死。故虔念其言,终不附贼。‎ ‎(节选自《新唐书·郑虔传》,有删节)‎ ‎【注】①䌷:读“chōu”,抽引,理出丝缕的头绪。②肄:学习,练习。③风缓:风湿病。④摄:掌管。⑤僭:读“jiàn”,超越本分。‎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三人者/皆善画/崔圆使绘斋壁/虔等方悸死/即极思祈解于圆/卒免死/贬台州司户参军事/维止下选/后数年卒/‎ B. 三人者/皆善画/崔圆使绘斋/壁虔等方悸死/即极思祈解/于圆卒免死/贬台州司户参军事/维止下选/后数年卒/‎ C. 三人者/皆善画/崔圆使绘斋/壁虔等方悸死/即极思祈解于圆/卒免死/贬台州司户/参军事维止下选/后数年卒/‎ D. 三人者/皆善画/崔圆使绘斋壁/虔等方悸死/即极思祈解/于圆卒免死/贬台州司户/参军事维止下选/后数年卒/‎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天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古代纪年主要有帝王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有时合用。‎ B. 博士,古代学官名。唐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皆为教授官。明清仍之,稍有不同。‎ C. 进士,隋唐时期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录取后为进士。后来泛指参加乡试取得功名者。‎ D. 吏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郑虔擅长著书。他搜集编撰当代史事,写成书稿八十多篇;从旧书中选出有价值的文章四十多篇,编成《荟稡》。‎ B. 郑虔擅长绘画。他擅长画山水画,爱好书法,他的诗作和绘画献给唐玄宗,玄宗在他的诗画下边题字“郑虔三绝。”‎ C. 郑虔忠于朝廷。安禄山反叛,任命郑虔为水部郎中,他假托患风湿病,拒不任职,悄悄向唐玄宗所在的灵武报告。‎ D. 郑虔博学多识。各地山川险易、地方特产、驻兵多少,他都说得准确详细,著有《天宝军防录》,文字简练详明。‎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书告虔私撰国史,虔苍黄焚之,坐谪十年。‎ ‎(2)贼臣僭位,公当污伪官,愿守节,可以免。‎ ‎【答案】10. A 11. C 12. C ‎ ‎13. (1)上书告发郑虔私修国史,郑虔急忙焚烧书稿,因此获罪被贬十年。‎ ‎(2)贼臣篡夺皇位,您将被污蔑为伪朝官员,只要您愿意恪守为臣的节操,可以免罪。‎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斋壁”是书斋的墙壁的意思,“虔等”是郑虔等人的意思,应该断开,排除B项、C项。“圆”是崔圆的意思,“司户参军事”是官职名,不应该断开,结合句意分析,排除D项。句意:这三个人都擅长绘画,中书令崔圆让他们在自家书斋墙壁绘画,郑虔等人怕被处死,就非常用心地作画,祈求崔圆解救,终于免去死罪,郑虔被贬谪为台州司户参军事,王维只是降级处分。过了几年以后,郑虔去世。故选A。‎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参加乡试取得功名者”解说不当,应为殿试考取的人。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故选C。‎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 项,“拒不任职”理解不当,原文的意思是,他声称自己患有风湿病,请求担任掌管市场的长官,秘密把奏章送到唐玄宗所在的灵武。故选C。‎ 点睛: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主要信息、次要信息,从而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不仅要对原文的基本内容进行归纳概括,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作较深层次的剖析。这就要求我们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并对文章的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分析与判断,进而归纳和概括。也就是说,不仅要能概括某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所导致的结果或某个(几个)人物的所作所为,还要能揭示出这个事件的意义,或者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或者某种现象的本质,或者某种观点等。‎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告”译为告发;“苍黄”译为急忙、匆促慌张;“之”,代词,它;“坐谪”译为获罪被贬。(2)“污”译为被污蔑;“节”译为节操;“免”译为免罪。‎ ‎【点睛】参考译文:‎ 郑虔,是郑州荥阳人。天宝初年,任协律郎。他搜集编撰当代史事,写成书稿八十多篇。有位偷偷地看过他书稿的人,上书告发郑虔私修国史,郑虔急忙焚烧书稿,因此获罪被贬十年。回到京城以后,唐玄宗很欣赏他的才能,想把他安排在自己身边,因为没有具体事务可干,便专门为他设置了广文馆,任命郑虔为广文馆博士。郑虔得到任命,不知道广文馆这个机构在什么地方,便去找宰相诉说,宰相说:“皇上下令扩充国学,增设广文馆,用来收纳有贤德的人,让后代人说起广文博士是从你开始的,这不是很好的事吗?”郑虔于是走马上任。过了很久,大雨毁坏了广文馆的房屋,有关部门也不加修复,他就借住在国子馆内,从此广文馆被废弃。当初,郑虔从旧书中选出有流传价值的文章四十多篇,国子监司业苏源明为这部书起名叫《荟稡》。郑虔擅长画山水画,爱好书法,常常苦于没有纸张。在这时慈恩寺里贮存着好几屋柿叶,于是他每天去拿柿叶练习书法,时间久了,几屋子柿叶几乎被他写遍。他曾经把自己的诗作和绘画献给唐玄宗,玄宗在他的诗画下边用大字书写:“郑虔三绝。”‎ 安禄山反叛,派张通儒劫持百官安置在东都洛阳,任郑虔为水部郎中,郑虔声称自己患有风湿病,请求担任掌管市场的长官,秘密把奏章送到唐玄宗所在的灵武。叛贼被平定以后,郑虔和张通、王维一起被囚禁在宣阳里。这三个人都擅长绘画,中书令崔圆让他们在自家书斋墙壁绘画,郑虔等人怕被处死,就非常用心地作画,祈求崔圆解救,终于免去死罪,郑虔被贬谪为台州司户参军事,王维只是降级处分。过了几年以后,郑虔去世。‎ 郑虔的学问擅长地理,各地山川的险易、地方特产、驻兵的多少,他都说得准确详细。曾写了一本《天宝军防录》,文字简练,叙事详尽,读书人都佩服他善于写书,当时称他为“郑广文”。他虽然为官,但家中非常贫困俭约,整天保持恬淡的样子。‎ 有个叫郑相如的,从沧州来,对郑虔以师礼相待,郑虔并不怎么尊重他。间或询问他所学的是哪门学问。郑相如说:“听说孔子自称‘继承周朝大业的人,即使一百年后的事他也知道’,我也能知道这类事情。”郑虔显出吃惊的样子,郑相如就说:“我看大唐到开元三十年就会改变年号,再往后十五年,天下会有大乱。贼臣篡夺皇位,您将被污蔑为伪朝官员,只要您愿意恪守为臣的节操,可以免罪。”郑虔又问:“这从何说起?”郑相如回答说:“我还有三年官任,将要死在衢州。”这年,郑相如考中进士,调任信安县尉。三年以后,郑虔询问吏部,相如果然去世。因此,郑虔想到郑相如的话,始终不做叛贼。‎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自 题①‎ 白居易 老宜官冷静,贫赖俸优饶。‎ 热月无堆案,寒天不趁朝②。‎ 傍看③应寂寞,自觉甚逍遥。‎ 徒对盈尊④酒,兼无愁可销。‎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被贬谪江州司马时所作。②趁朝:上朝,这里指到庭办公。③傍看:在别人看来。④尊:同“樽”,酒器。‎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老”字表明诗人做官时间很长,经受挫折之多,官场处事老道,心理已经成熟。‎ B. 颔联描写诗人在江州司马任上,一年四季文案不多,还可以不用到庭办公,生活自由。‎ C. 颈联“傍看”与“自觉”对比,突出了诗人不甘寂寞,努力寻求逍遥自在的生活情趣。‎ D. 尾联表明,诗人本欲用酒来排解心中忧愁,却恍然发现,喝酒反而加重空虚寂寥之感。‎ E. 全诗运用朴实无华的语言,通过对江州为官生活的描绘,含蓄地表露了诗人细腻的心迹。‎ ‎15. 这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14. AC 15. ‎ 不例:①从容淡定。他认为人老了做官应当从容淡定,不必锋芒直露。②自我安慰。他认为,自己虽然被贬僻地江州,但依赖俸禄,日子可以过得殷实;文案不多,可以享受清闲逍遥的生活。③心潜忧愁。尽管诗人已经进入淡定境界,但并不是没有愁思,名曰“兼无愁可销”,实则忧愁满满,只是努力压抑而已。‎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A项,首联中的“老”字只是表明诗人已是老年,“官场处事老道”无中生有,曲解诗意。C项,“不甘寂寞”分析不当,颈联的意思是,在他人看来,这种生活是非常寂寞的,但在我看来,却感到逍遥自在。故选AC。‎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结合诗句内容“老宜官冷静”分析,从容淡定。结合诗句内容“贫赖俸优饶。热月无堆案,寒天不趁朝”及注释内容“这首诗是诗人被贬谪江州司马时所作”分析可知,善于自我安慰。结合“兼无愁可销”分析可知,用反语,心潜忧愁。‎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勾勒出了秦王朝毫不珍惜六国宝物的情形。‎ ‎(2)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所游之村周边的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又复现的情境。‎ ‎【答案】 (1). (1)鼎铛玉石 (2). 金块珠砾 (3). 弃掷逦迤 (4). (2)山重水复疑无路 (5). 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铛”“逦迤”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太空舱对接与分离的整个过程必须要天衣无缝,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出现偏差,都会使其功亏一篑。‎ ‎②自从这事发生以后,他心里一直感到心有余悸,白天神志恍惚,夜间经常被噩梦惊醒,心里压力很大。‎ ‎③弟弟一进门,迫不及待地把考试成绩单递给妈妈,一副自鸣得意的样子,不用问,就知道考了好成绩。‎ ‎④他平时喜欢读书,特别喜欢阅读四大古典名著,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作文题,总是信手拈来,一蹴而就。‎ ‎⑤敌人尽管深谋远虑,巧妙伪装,但还是被我军识破了阴谋,死死地陷入了早已布置好的天罗地网之中。‎ ‎⑥刘校长这个人有个特点,遇事总喜欢刨根问底,弄个水落石出,不然,饭也吃着不香,觉也睡得不甜。‎ A. 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天衣无缝:原为神话传说,指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结合“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出现偏差,都会使其功亏一篑”分析,使用正确。该成语在《作为生物的社会》中学过。‎ 心有余悸:指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心里还害怕。该成语不能作“心里一直感到”的宾语,语法失当。‎ 自鸣得意:形容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结合“迫不及待”“不用问,就知道考了好成绩”分析,使用正确。该成语在《咬文嚼字》中学过。‎ 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句中形容一动笔就写成了,应为“一挥而就”。张冠李戴。该成语在《说“木叶”》中学过。‎ 深谋远虑: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褒义。结合“敌人”分析,褒贬失当。该成语在《谈中国诗》中学过。‎ 水落石出:指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结合“遇事总喜欢刨根问底”分析,使用正确。‎ 故选C。‎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自从该公司研发的“金钥匙试题”投放市场以来,一直受到广大师生与家长的关爱与器重,销售量和好评率与日俱增。‎ B. 火星有两极,也有昼夜更替与四季轮回,的确像是地球的“孪生兄弟”,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适合人类移民的星球。‎ C. 写文章要养成先拟提纲再行文的良好习惯,切忌不可急于动笔,信马由缰,乱写一通,回头一看,离题万里,无章无法。‎ D. 在这次重大交通事故中遇难的36名游客中,只有3名游客由于抢救及时,得以生还,相关部门正在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语序不当,“自从该公司研发的‘金钥匙试题’投放市场以来”语序不当,应为“该公司研发的‘金钥匙试题’自从投放市场以来”。C项,表意不明,“切岂不可”否定不当,应删去“切忌”或“不可”。D项,不合逻辑,“遇难的36名游客中,只有3名游客由于抢救及时,得以生还”不合逻辑。故选B。‎ ‎【点睛】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题目中“语病”“句意明确”的要求,“句意”常指句子存在语意方面的语病。做题时首先根据自己训练中积累的经验、语感判断,这样可以判断一般难度的语病。然后语法分析,划分句子成分,先看句子主干是否存在结构问题,然后看句子枝叶是否存在结构问题,句子在结构上的语病主要有以下几个:搭配不当、多余、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句式混乱杂糅、中途易辙。最后分析语意,看看是否存在语意上的语病,语意语病有以下几个:歧义、自相矛盾、指代不明、不合逻辑(否定失当、主客观颠倒)。同一个题中,三个选项中的语病类型一般不会相同,可以用排除法分析下一种语病类型,从而判断正确选项。‎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本校后勤工作深化改革方案已经拟出,并已征求广大教工意见,现呈报于您,请批示。‎ B. 本人于今天中午在餐厅丢失不锈钢饭盒一只,望拾到者赶快交还高二(6)班陈小鲁。‎ C. 爷爷,您今年几岁了?快八十了吧,这么大年纪了还在替儿女管理果园,精神可嘉啊!‎ D. 这包茶叶是晚辈从凌云茶山捎来的,仅表寸心,不成敬意,我看你就恭敬不如从命吧。‎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B项,“赶快交还”含有命令语气,不得体。C项,“您今年几岁了”不能用于老人,应为“您今年高寿了”。D项,“恭敬不如从命”只能用于自己对别人,不能用于别人对自己。故选A。‎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百米赛跑开始了,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们像①____,飞也似的向终点冲去。跑在最前面的是张小强同学。只见他双臂疾摆行云为之驻足,②____,犹如领头之雁渐渐把其他同学甩在后面。最兴奋的要数拉拉队的同学了,他们手挥彩球,喊声阵阵,运动场四周③____。‎ ‎【答案】 (1). 示例:①离弦的箭一样从起点跃起 (2). ②两腿急奔清风为之助威 (3). ③顿时成了一片欢腾的海洋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的表达能力。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第①处,结合“飞也似的向终点冲去”分析,此处主要强调运动员速度之快,用比喻修辞即可;第②处,结合“双臂”分析,此处可以讲“双腿”,结合语境内容仿写即可;第③处,结合“他们手挥彩球,喊声阵阵”分析可知,此处主要形容运动场四周的热闹、欢腾等。‎ ‎21.新学期开始,某班进行班干部竞选,假如你是一位参选对象,请写一则竞选演讲稿正文。要求内容符合竞选情境,语言简明正确得体,不超过85字。‎ ‎【答案】‎ 示例:班干部是锻炼自己的平台,我当班干部,是为了更好地为大家服务。如果大家信任我,我一定认真以身作则,努力工作,践行承诺;如果大家不信任我,我将努力创造条件,争取下届当选。‎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题,注意竞选演讲稿的要求。竞选演讲稿的写作要求:气势要先声夺人。竞选演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竞争性,而竞争的实质,是争取听众的响应和支持。而做到这一点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要有气势,“气盛宜言”。态度要真诚老实;语言要简练有力;内心要充满自信等。结合题干要求,明确自己对班干部的认识,表明自己的决心。注意字数的要求。‎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学校准备举行唐诗宋词经典诵读会,动员同学们踊跃报名参加。王朝同学平时就热爱古典诗词,他摩拳擦掌,积极报名,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准备工作中去;马汉同学认为马上要进入高三了,再参加这类活动影响学习;张龙同学认为这些活动对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有帮助,但浪费的时间与所得不成正比;赵虎同学认为如果要是举行作文比赛、英语竞赛可能作用更明显,吸引力会更大。‎ 对于以上同学的做法或认识,你怎么看?请从中选择一位同学,给他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百生”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论功利心 赵虎:‎ 你好!‎ 在我们的人际交往中,会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不满与忿恨,社会里,勾心斗角充斥着每个行业,上一秒还是友情,下一秒为了个人就有可能成了敌人,是什么让人们的道德沦丧,是功利心!‎ 每个人对成功有着一定的渴望与追求,在当渴望与追求大于了自己原来的那个初心,在当渴望与追求变成了无道德底线的欲望的时候,就成了功利心。相信每个人都有着一定功利心,只不过多与少的区别罢了。范仲淹先生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今天很难得到是实现。在处事多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在双方都有着共同利益追求的前提上,双方会不自觉的形成一种竞争关系,当这种竞争关系不断发酵,就会再互帮互助,剩下的只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是,当我们成功时,我们回想起来我们原本的样子,简直与现在就是判若两人。我们在追求共同的理想时,有人总想着排挤他人,怕他人超过自己,可是,想这么多不觉得累吗?这种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老地主对红军的想法适合用到今天吗?记住,每个人将心比心,损人不利己。‎ 前几天新闻报道说,一个孩子的高考志愿被篡改了,报道后才知道是他的好朋友篡改的,我不禁想问:“这是图个啥呢?”是、采访后得知,好朋友从小在各个方面就不如这个孩子,心里长时间自卑,怕这个孩子以后活的比自己有出息就像懂点小歪脑经。我心里想,当篡改志愿的孩子有了这个想法时,那就决定这个篡改志愿的孩子会一辈子没有出息了。我们生活在世上,各自管各自的事情不好吗?非得想着别人怎么怎么好,不觉得自己太功利了吗?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是活给自己看的,不是给别人看的,别人也许会说“风凉话”,他们也许会说我们“没出息、穷光蛋、屌丝”,但他们说的话没有丝毫作用,如果你想的话,只会给我在在追梦的道路上多点鞭策。当他们说出那些话的时候,那么他们就已经是他们口中所说的东西了。一个人连最基本的道德都没有,那么沦为阶下囚就只是时间问题了,总有千万家产,如果没有道德,总有一天会因挥霍无度而流落街头的。‎ 百生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结合题干要求“请从中选择一位同学,给他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分析,需要明确选取的同学,结合该同学的观点分析,以书信的形式表达,观点可以是赞同的,也可以是反对的,或者是综合辩证认识这件事情等。书信中可以进行反驳、也可以结合生活经验、道理等内容进行劝导等。结合材料内容“王朝同学平时就热爱古典诗词,他摩拳擦掌,积极报名,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准备工作中去”分析可知,热爱古典诗词很好,但要处理好学习与活动的关系,‎ 合理分配自己的精力。结合“马汉同学认为马上要进入高三了,再参加这类活动影响学习”分析,适当的放松反而能提高学习效率;学习需要劳逸结合;唐诗宋词经典诵读会对高考是有益处的;需要正确认识传统古典诗词等。结合“张龙同学认为这些活动对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有帮助,但浪费的时间与所得不成正比”分析可知,做事情需要有长远眼光;不能急功近利;能力的提高不能只看当下;高考成绩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等。结合“赵虎同学认为如果要是举行作文比赛、英语竞赛可能作用更明显,吸引力会更大”分析可知,学习中的功利心要不得;需要正确认识这一诵读会等。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选择议论文,应小切口,深分析。写散文或记叙文,应情感饱满,写得形象、具体、生动,有灵性。‎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