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第七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线上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武威市第七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线上考试语文试题

甘肃省武威第七中学2020届高三线上考试试卷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春节”一词,最早见于汉代扬雄撰、晋代范望注的《太玄经》卷一之《差》的注文中。当然,《太玄经》注文中所谓“春节”还不是我们今天作为一年开始的正月初一,而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个节气。由于这个节气标志着阳气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转折,古人对其特别重视,而后逐渐延展开来,形成了系统的历法礼仪。‎ 关于春节的礼俗,无论是经典文献,还是地方志书,都有大量记载。如《吕氏春秋》卷一《孟春纪》称: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乃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忒,无失经纪,以初为常。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亲载耒耜措之,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 ‎《吕氏春秋》上述记载的是先秦以前的情况,反映了上古社会对农耕的高度重视。秦汉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古老的“籍田”仪式逐渐淡化,而“岁旦”之日的礼仪则不断增加新内容。尤其是从汉代开始,岁旦节庆逐渐体现出道教的文化色彩。南北朝时宗懔撰《荆楚岁时记》提到了正月一日,要有“爆竹”“桃符”“门神”等。其中所谓“爆竹”,首见于《神异经》,该书旧题东方朔撰,此人被道教列入仙谱,故其书所言“爆竹”当出自道教。道教的桃符也逐渐演变为书写祝语的楹联,成为先民们过年时避凶迎祥的象征。在桃符、爆竹流行的过程中,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以及体现“天地水”崇拜的“三官信仰”也在民间社会扎根。‎ 如何看待春节礼俗?站在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会有不同的认知。但我们回溯历史的时候,就会发现:古老的春节礼俗不仅经过了漫长历程,而且蕴含着深邃的文化精神,这些文化精神对于当代社会的人格完善、国家治理等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感恩。上古时代,天子为什么要率领百官到郊外去祭拜天地?因为天地生养万物,万物就是衣食父母,人通过汲取万物滋养而生存,这是根本所在。《吕氏春秋·本生》说:“天子之动也,以全天为故者也。”意思是讲,天子的所有行动都是为了保全天生的各种存在物。从这个角度看,上古时期的岁旦郊祭,即是天子为天下作出表率,像儿女报答父母养育之恩那样报答天地的恩情,实际上也是保护生态的一种宣示,更是一种符号象征。‎ 祈福。从生存角度讲,平安健康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我们的先民对此不仅有足够的认识,而且付诸行动。《吕氏春秋》所讲的“无失经纪,以初为常”,就是要通过观察,了解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四季变化的节奏,以便有所遵循,从而平安而健康地生活。燃爆竹、置桃符、画门神、贴春联等习俗,也是人们对平安健康、幸福生活渴望的继续。‎ 反省。古人在祭祀的时候,要检讨以往的行为,若有过失,就得纠正,上自天子,下至百姓,都是如此。例如《太上灵宝补谢灶王经》说,司命灶君“普知人间之事,每月朔日,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意思是说:灶王时刻监察一家命口的善恶举动,故而祭灶就是要懂得忏悔,明白是非功过,多做好事,不做坏事。这在当代仍然具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摘编自詹石窗《春节礼俗及其文化精神》)‎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由晋代范望注的《太玄经·差》注文中的“春节”一词,不是我们今天农历一年开始的正月初一,而是节气“立春”。‎ B. 从《吕氏春秋·孟春纪》记载的春节礼俗内容来看,上古时代高度重视农耕活动。这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C. 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天地水信仰”的“三官信仰”,随着桃符、爆竹的流行,在民间扎下了根。‎ D. 天子率领百官到郊外去祭拜天地,其根本原因在于生存需要。因为天地生养万物,而万物则是人类的衣食父母。‎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列举《孟春纪》中天子举行“迎春”祭典,诏命史官保管文献经籍、制定历法,举行“籍田”典礼等活动,论证了先秦以前对农耕的重视。‎ B. 第三段指出“爆竹”一词最初见于《神异经》,而该书旧题为被道教列入仙谱东方朔撰,意在证明从汉代始,岁旦节庆逐渐具有道教色彩。‎ C. 文章大量引用史料进行分析论证,如通过对天子“郊祭”这一现象的分析,指出春节礼俗蕴含着“感恩”的文化精神,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D. 文章重点从“春节礼俗的变迁以及这一礼俗所蕴含的深邃的文化精神”两个方面对“春节”这一节日进行了阐释,论据充分,脉络分明。‎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古人之所以重视“立春”这个节气,是因为他们认为它是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转折,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B.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自秦汉以来,“岁旦”之日的礼仪内容不断丰富,而古老的“籍田”仪式则逐渐消亡。‎ C. 春节礼俗所蕴含的“感恩、反省”等文化精神不仅在上古时代具有重要作用,在今天依然发挥着相同的作用。‎ D. 在如何看待春节礼俗这一问题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这一礼俗所蕴含的深邃的文化精神却是客观存在的。‎ ‎【答案】1. C 2. A 3. D ‎【解析】‎ ‎【1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C项,“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天地水信仰’的‘三官信仰’”错,原文“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以及体现‘天地水’崇拜的‘三官信仰’也在民间社会扎根”,可见“三官信仰”指对“天地水”的崇拜、信仰,“三官信仰”和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三者并列关系,到了选项中表述成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天地水信仰并列,都包含在“三官信仰”中,偷换概念,组合关系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A项, “列举《孟春纪》中天子举行‘迎春’祭典,诏命史官保管文献经籍、制定历法,举行‘籍田’典礼等活动”“论证了先秦以前对农耕的重视”错 ,是为了说明春节礼俗有大量记载这一现象。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项,偷换概念,愿文“由于这个节气标志着阳气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转折”,可见“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是“阳气”,不是“这个节气”。B项,原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古老的‘籍田’仪式逐渐淡化”,可见不是“逐渐消亡”,应为“逐渐淡化”。C项,“发挥着相同的作用”错,原文“这在当代仍然具有借鉴和教育意义”。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年7月15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告称,在飞行检查中发现长春长生生物公司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存在记录造假等严重问题。‎ 疫苗事件引发了极大关注,但疫苗真假的定义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事实上,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更改了生产参数的疫苗、效价不合格的疫苗并不等同于假疫苗或者“毒”疫苗。‎ 某药物研发平台创始人兼CEO张清(化名)介绍,通常提到的假疫苗有两种,一种是疫苗上市之前研发数据错误导致疫苗为假,另一种是生产过程中导致的,具体来说有原料选用与生产流程问题,原料选取的优劣和生产过程是否规范直接影响质量,长春长生的假疫苗就是生产流程中更改了参数导致的问题。‎ 某疫苗研发公司李强(化名)表示,“此次出事的狂犬疫苗是长春长生生物更改了生产参数,但更改了哪些,之后质量是否受到影响目前尚未公布,严格意义上也不能定性为假疫苗,但是企业不严格按照生产标准来生产疫苗肯定是违法的,应该受到严惩。”‎ ‎《新京报·为什么疫苗容易出问题?》‎ 材料二:‎ ‎2013-2030 年全球疫苗行业市场规模变化趋势及预测全球市场情况 数据搜狐网《疫苗行业深度研究分析》‎ 材料三:‎ 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教授许雪梅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包括天花、白喉、脊髓灰质炎、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在内的大部分病疫的控制或消除,都是因为疫苗起了作用。‎ 特别是对新冠肺炎这种传播性强的疾病来说,疫苗研发更是必须的。我们谁也不能保证,新冠肺炎未来不会成为流感样常态化传染病,如果能够研制出特效疫苗,就如同为人体增加了一道屏障,这是最理想的控制传染病疫情的方法。‎ 一般来说,疫苗分为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重组微生物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类型。‎ 不同类型疫苗的研发手段略有不同,有些需要分离选取合适的病毒毒株,有些是选取病毒里面能够制造疫苗的关键蛋白或是基因序列,在实验研究筛选获得候选疫苗后,再进行深入的开发研究。‎ 尽管在严峻的疫情形势下,相关部门加快了对疫苗研发生产的各项审批,但鉴于疫苗研发的自身特点,需要严格遵守2019年发布的《疫苗管理法》,在保证疫苗质量标准的前提下,方可进入生产阶段。因此从科学严谨的角度出发,成功尚需时日,疫苗离投入生产也还有不短的距离。‎ ‎《生命时报·新冠疫苗还要等多久?》‎ 材料四:‎ ‎2月6日晚,瑞德西韦临床试验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启动,引发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网络讨论。好消息纷呈沓至,人们热切盼望针对新冠病毒的药物和疫苗早日问世,尽早用于疾病治疗,挽救更多生命。但是,药物和疫苗研发也有自身的规律和程序。‎ 无论是新药还是新疫苗的研发,都面临三大风险或困难,即巨额成本、漫长研发周期、低成功率。根据美国塔夫茨大学药物研发中心的评估,研发一种新药并上市需要27亿美元。英国《自然》杂志也指出,新药研发成本约为26亿美元。从时间上看,需耗时10年左右,并且成功率不到1/10。疫苗研发也大致相当。‎ 此外,研发药物和疫苗还必须遵循现代医学的循证原则,也就是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以现在的研发抗御新冠病毒的药物为例,需要随机采用至少两个小组的人群、动物。一组用药,一组给予安慰剂,但是两组试验对象的条件大致相当,如年龄、性别等,对同一种药物进行试验。双盲则是指,医生和志愿者(包括参加试验的病人和正常人)都不知道是在试验什么药物。‎ 在随机双盲对照原则之下,要进行体外(细胞)试验、动物试验、临床人体1-3期试验,以及药物上市之后的第4期试验。主要是验证和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以及利益与风险关系。整个试验完成后,才能向医药管理部门申请上市和进入临床使用。‎ ‎《光明网·新冠病毒药物和疫苗研发也要遵循科学规律》‎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长春长生生物公司的冻干人用狂犬疫苗造假的问题,在于他们在生产过程中更改了相关参数。‎ B. 从全球疫苗行业市场规模变化趋势及预测图可知,疫苗市场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增速先是起伏较大后逐渐趋于稳定。‎ C. 对于包括天花、白喉、脊髓灰质炎等在内的大部分病疫的控制或消除,许雪梅教授认为疫苗是最好的选择。‎ D. 《自然》杂志称研发一种新药成本约为26亿美元,现在瑞德西韦已经上市,估计其研究成本也非常高昂。‎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不管疫苗生产公司改数据后生产的疫苗是否会给患者带来危险,只要其不按生产标准来生产,那就属于违法。‎ B. 虽然我国手足口病患病人数八年间都在200万上下波动,但死亡人数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到2018年最低。‎ C. 疫苗虽分为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等多种类型,但它们的研发手段却是相同的。‎ D. 如果医生和志愿者进行双盲对照研究后没有不良反应,那么拿来试验的疫苗就可以进入临床使用。‎ ‎6. 三则文字材料围绕“疫苗研发”分别侧重讲述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答案】4. D 5. A ‎ ‎6. ①材料一侧重于疫苗真假判定的标准。②材料三侧重讲述疫苗研究的意义和不同种类疫苗的研究方法。③材料四侧重讲述新疫苗研发面临的困难,以及研发应遵循的原则。‎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 本题D项,“现在瑞德西韦已经上市”错误,由材料四第一段的“‎2月6日晚,瑞德西韦临床试验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启动,引发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网络讨论”和第四段的“整个试验完成后,才能向医药管理部门申请上市和进入临床使用”可知,瑞德西韦只是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并未上市。‎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 本题B项,由材料二的图表可知,死亡人数并未呈“逐年”下降趋势,而是忽高忽低。‎ C项,“它们的研发手段却是相同的”说法不确切,原文是说“不同类型疫苗的研发手段略有不同,有些需要分离选取合适的病毒毒株,有些是选取病毒里面能够制造疫苗的关键蛋白或是基因序列”,不同的疫苗研发手段大体相同,但不完全相同。‎ D项,“医生和志愿者进行双盲对照研究后没有不良反应,那么拿来试验的疫苗就可以进入临床使用”表述过于绝对,虽然这一关过了,但不一定就可以进入临床使用,因为还有向医药管理部门申请上市这一环节。‎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提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类题目解答时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本题要求是“三则文字材料围绕‘疫苗研发’分别侧重讲述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从材料一“疫苗事件引发了极大关注,但疫苗真假的定义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可以看出,材料一侧重于疫苗真假判定的标准;从材料三“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教授许雪梅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包括天花、白喉、脊髓灰质炎、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在内的大部分病疫的控制或消除,都是因为疫苗起了作用。特别是对新冠肺炎这种传播性强的疾病来说,疫苗研发更是必须的……”“不同类型疫苗的研发手段略有不同,有些需要分离选取合适的病毒毒株,有些是选取病毒里面能够制造疫苗的关键蛋白或是基因序列……”可以看出,材料三侧重讲述疫苗研究的意义和不同种类疫苗的研究方法;从材料四“无论是新药还是新疫苗的研发,都面临三大风险或困难,即巨额成本、漫长研发周期、低成功率”“此外,研发药物和疫苗还必须遵循现代医学的循证原则,也就是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可以看出,材料四侧重讲述新疫苗研发面临的困难,以及研发应遵循的原则。‎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蒿儿梁 孙犁 一九四三年,敌人冬季“扫荡”开始了,杨纯医生带着五个伤员,和一个小女看护,名叫刘兰,转移到繁峙五台交界地方,住在北台脚下的成果庵里。五台山有五个台顶,北边的就叫北台。这是有名的高山,常年积雪不化,六月天走过山顶,遇见风雹,行人也会冻死。‎ 这几天情况紧急,区委书记夜里来通知杨医生,叫他往山上转移,住到蒿儿梁去。‎ 他的身上,东西已经不少。一支大枪,三十粒子弹,五个手榴弹,一个皮药包。两条米袋像围巾一样缠在她的脖子里。背上,他自己的被包驮着刘兰的被包。他挺身走着,山底子鞋拍啦啦沉重地响着。‎ ‎“杨医生,我们的药棉又不多了。”刘兰跟在后面说。‎ ‎“到蒿儿梁,我们做。”‎ ‎“怎么着弄个消毒的小锅吧,做饭的大锅,真不好刷干净,老百姓也不愿意叫使!”‎ ‎“这也要到蒿儿梁想办法。”‎ 刘兰又问:“伤号光吃莜麦不好吧?”‎ ‎“到蒿儿梁,弄些细粮吃。”‎ ‎“蒿儿梁,蒿儿梁!到了蒿儿梁,我们找谁呀?”‎ ‎“找妇救会的主任。区委书记没说她叫什么名字,只说一打听女主任,谁也知道。”‎ 她不过二十五岁,披着一件男人的深黑面的黑羊皮袄,紫色的圆顶帽子装饰着珠花。她嘻嘻地笑着跑到南屋里来。她的相貌,和这一带那些好看的女人一样,白胖胖的脸,鲜红的嘴唇和白牙齿。‎ 杨纯说:“你就是主任呀?我们把你的房子占了。”‎ ‎“不要紧!”主任说,“老头子说你们来了,我真高兴。”‎ 她转身走了,踢着路上的雪和石子。转过山坡,她好像又想起了什么,转身回来,喊道:“杨同志,我们当家的病了,你去给他看看吧!”‎ 杨纯问:“什么病呀?”‎ ‎“准是受了风寒,你给他点洋药吃吧!”‎ 她那清脆的声音,在山谷里,惊起阵阵的回响。‎ 隔了一天,老人的病好了,可是情况更紧了,他和杨纯商量,在附近山里,找个严实地方,预备着伤员们转移。‎ 吃过晌午饭,他带着杨纯,从向西的一条山沟跑下去。‎ 到了山底,他们攀着那突出的石头和垂下来的荆条往上爬,半天才走进了那杉树林。他找着那条陡峭的小路,杨纯紧紧跟上去,身上反倒暖和起来,流着汗。主任的丈夫转脸告诉他:把你的扣子结好,帽子拉下来,到了山顶,你的手就伸不出来了。‎ 杨纯站在山顶上,他觉得是站在他们作战的边区的头顶上。‎ 千万条山谷,纵横在他的眼前。那山谷里起起伏伏,响着一种强烈的风声。冰雪伏藏在她的怀里,阳光照在她的脊梁上。瀑布,是为了养育她的儿女,永远流不尽的乳浆,现在结了冰,一直垂到她的脚底!‎ 忽然,主任的丈夫喊:“不好,你来看,敌人到了成果庵吗?”‎ 杨纯看见,在远远山脚下面,成果庵那里点起火,他断定敌人到了那里,天气还早,敌人可能还要往上赶,到蒿儿梁。他隐隐约约听见了山的下面有枪声,那是放哨人的警号!‎ 他们慌忙寻找下山的道路,主任的丈夫跑在前边。他们从雪上往下滑,石头和荆条撕碎了他们的衣裳,手上流着血。‎ 当他们跑进那通到村里去的山沟,他们迎见了主任!她满脸流着汗,手拉着踉跄跑来的刘兰!在她旁边是由蒿儿梁老少妇女组成的担架队,抬来了五个伤员。她们把伤员抬到了杉树林的深处,安置在地窖里。她们还抬来主任从川里弄来的粮食和菜蔬,妇女们也都带了干粮来。‎ 夜晚,飘起雪来,妇女们围坐在地窖旁边,照顾着伤员。杨纯到前面放哨,主任和刘兰在杉树林的边缘站岗。‎ 她们靠在一棵杉树上,主任把羊皮大衣解开,掩盖着刘兰的头。主任紧紧抱着刘兰。雪飘在她们头上,不久掩没了她们的脚;雪飘在她们脸上,但立刻就融化了。刘兰呼吸着从她的胸怀放散的热气,这孩子竟有些困倦。‎ 主任望着前面,借着她的好眼力和雪光,她看见杨纯,那个青年人,那个医生,那个同志,抱着一支大枪,站在山坡一块突出的尖石上。他那白色毡帽,成了一顶雪帽,蓝色的大棉袄背后,也落上一层厚雪。杨纯站在那里,尖着耳朵,听着山谷里的一切声音。不久,他跺一跺脚上的雪,从石头上轻轻跳下来,走到主任的面前说:“蒿儿梁什么声音也没有,敌人想是在成果庵过夜了,看黎明的时候吧!”‎ 主任说:“要紧的时候,我们就转移到山顶上去,原班人马都在这里!”又说:“刘兰睡着了,就叫她这么着睡一会吧!”‎ 杨纯说:“你们帮助了我们!”‎ ‎“我们不是自己人?”主任笑着问。‎ ‎“这就叫鱼帮水,水帮鱼吧!”杨纯也笑着说。‎ 主任问:“谁是水,谁是鱼?”‎ ‎“老百姓是水,我们是鱼!”杨纯说。‎ ‎“你这比方打错了!”主任说,“老百姓帮助你们,情愿把心掏给你们,为什么?这为的是你们把我们救了出来!”‎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的开头直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并简要描绘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人物出场的气氛和后文情节的展开显得合情合理。‎ B. 对蒿儿梁女主任的刻画,小说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区委书记说一打听女主任,谁也知道”就是典型的侧面描写。‎ C. 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描摹山谷秀美风光,既有客观描绘,也有主观感受,表现了杨纯登上山顶后轻松愉悦的心情。‎ D. 结尾部分,两个人物关于“鱼”和“水”的关系的讨论,一方面为作品增添了轻松的格调,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军民鱼水情深的小说主题。‎ ‎8. 小说塑造了以杨纯医生、女主任及主任丈夫为主的蒿儿梁抗日后方英雄群像,请简要分析这三个人物的个性特征。‎ ‎9. 本篇小说风格清新自然,有孙犁“诗化小说”的特点。请结合本篇小说具体分析这一风格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7. C 8. ①杨纯医生:不畏艰辛,尽职尽责,关心同志。“他的身上,东西已经不少……”“背上,他自己的包驮着刘兰的被包”;在雪地里放哨,守护伤员与村民。②女主任:乐观开朗,精明能干,体贴温和。总是“嘻嘻地笑着”,和刘兰在杉树林边缘站岗的时候解开羊皮大衣,掩盖着刘兰的头。③主任丈夫:稳重少言,不怕困难,支持抗日。带杨纯医生跑在前边,寻找一个严实的地方转移伤员。 ‎ ‎9. ①以独特的视角来写战争题材。小说没有描写充满硝烟的正面战场,而讲述了在抗日后方军民一心、守望相助的故事。‎ ‎②以人物的乐观、活泼、可爱的性格来表现革命乐观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情怀。‎ ‎③场景描写的诗情画意。“冰雪伏藏在她的怀里,阳光照在她的脊背上”;“雪飘在她们头上,不久掩没了她们的脚;雪飘在她们脸上,但立刻就融化了”。‎ ‎④语言表达上的抒情意味。如:“她看见杨纯,那个青年人,那个医生,那个同志,抱着一支大枪,……他那白色毡帽,成了一顶雪帽。”‎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中,C项,“秀美风光” “轻松愉悦的心情”错误,此处景物描写是以医生杨纯的视角来写的,极力表现的是山谷风光的壮美以及对大好河山的热爱和珍视。‎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根据“他的身上,东西已经不少。一支大枪,三十粒子弹,五个手榴弹,一个皮药包。两条米袋像围巾一样缠在她的脖子里。背上,他自己的被包驮着刘兰的被包”“他断定敌人到了那里,天气还早,敌人可能还要往上赶,到蒿儿梁”“杨纯到前面放哨”等描写概括杨纯性格;根据“她不过二十五岁,披着一件男人的深黑面的黑羊皮袄,紫色的圆顶帽子装饰着珠花。她嘻嘻地笑着跑到南屋里来”“主任把羊皮大衣解开,掩盖着刘兰的头。主任紧紧抱着刘兰”等外貌、神态、动作描写概括女主任的性格;根据“主任的丈夫转脸告诉他:把你的扣子结好,帽子拉下来,到了山顶,你的手就伸不出来了”“主任的丈夫跑在前边”概括主任丈夫的性格特点。‎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能力。解答时,紧扣题目强调的“诗化小说”这一关键词,联系情节内容、文章结构和语言风格,进行分析即可。“诗化小说”的特点是:不注重叙事功能,不以情节冲突来塑造人物性格,而是重视创造意境;它是作家经过精心提炼而创造的某个独特形象、细节、特定氛围、场景的描写,充满浓郁的抒情气息,凝聚丰蕴的哲理意味。分析本文主要从主题、选材、语言、意境等角度,紧扣小说的“诗意美”,结合具体场景、细节等表述。如语言、意境描写“冰雪伏藏在她的怀里,阳光照在她的脊梁上。瀑布,是为了养育她的儿女,永远流不尽的乳浆,现在结了冰,一直垂到她的脚底”“他那白色毡帽,成了一顶雪帽,蓝色的大棉袄背后,也落上一层厚雪”等。‎ ‎【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和文章的主旨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元忠,宋州宋城人也。初,为太学生,志气倜傥。仪凤中,吐蕃频犯塞,元忠赴洛阳上封事,言命将用兵之工拙。帝甚叹异之,授秘书省正字。文明年,迁殿中侍御史。其年,徐敬业据扬州作乱,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督军讨之,则天诏元忠监军。至临淮,为敬业先锋所败。孝逸惧,按甲不敢进。元忠曰:“朝廷以公王室懿亲,故委以阃外之事,天下安危,实资一决。且海内承平日久,忽闻狂狡,莫不注心倾耳,以俟其诛。今大军留而不进,则解远近之望,万一朝廷更命他将代公,其将何辞以逃逗挠之罪?”孝逸然其言,乃部勒士卒以图进讨。前军为贼所破,孝逸又惧,欲引退。元忠固请决战,乃平。以功擢司刑正。寻为周兴陷,入狱,诣市将刑,则天以功特免死配流贵州。圣历元年,召授侍御史。又为来俊臣、侯思止所陷,再流于岭表。复还,授御史中丞。元忠前后三被流,时人多称其无罪。中宗即位,其日驿召元忠。时特承宠荣,当朝用事。初元忠作相于则天朝,议者以为公清。至是再居政事,天下莫不延首倾属,冀有所弘益。乃亲附权豪,抑弃寒俊,竟不能赏善罚恶,勉修时政,议者以此少之。三年秋,节愍太子起兵诛三思,元忠及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皆潜预其事。太子既斩三思,又率兵诣阙,将请废韦后为庶人,遇元忠子太仆少卿升于永守门,协令从己。兵至玄武楼下,多祚等犹豫不战,元忠又持两端,由是不克,升为乱兵所杀。中宗以元忠有平寇之功,竟不以升为累,委任如初。是时三思之党又执证元忠云素与节愍太子同谋构逆请夷其三族中宗不许元忠惧不自安上表固请致仕 行至涪陵而卒,年七十馀。谥曰贞。‎ ‎(节选自《旧唐书•卷九十二•列传第四十二》)‎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是时/三思之党又执证/元忠云素与节愍太子同谋/构逆请夷其三族/中宗不许/元忠惧不自安/上表固请致仕/‎ B. 是时/三思之党又执证元忠/云素与节愍太子同谋构逆/请夷其三族/中宗不许/元忠惧不自安/上表固请致仕/‎ C. 是时/三思之党又执证/元忠云素与节愍太子同谋构逆/请夷其三族/中宗不许/元忠惧不自安/上表固请致仕/‎ D. 是时/三思之党又执证元忠/云素与节愍太子同谋/构逆请夷其三族/中宗不许/元忠惧不自安/上表固请致仕/‎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封事,密封的奏章,臣下上书奏事,为防泄漏,用黑袋封缄,贴封条呈进,故称。‎ B. 监军,指监督军队的官员,一般由朝廷临时差遣,代表朝廷协理军务,督察将帅。‎ C. 阙,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后引申为皇帝居处,借指朝廷,有时也代指京城。‎ D. 谥,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按照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景帝、太宗、文正。‎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元忠通晓军事,建有军功。他曾上书论说朝廷任命将领、用兵作战的优缺点,得到皇帝赏识;又为李孝逸出谋划策,帮助其平定徐敬业之乱。‎ B. 魏元忠仕途多舛,屡遭流放。他曾被周兴诬陷入狱,被武则天免死流放贵州,又被来俊臣、侯思止陷害,流放岭表,而当时的人大多说他无罪。‎ C. 魏元忠深受圣恩,颇失人望。中宗即位后,他特别受宠,在武则天朝中做宰相时公正清廉,而这次当朝执政却亲附权豪,抑弃寒俊,被人批评。‎ D. 魏元忠首鼠两端,仍任原职。节愍太子兵至玄武楼下,多祚等犹豫不战,元忠又持两端,未成功,元忠没有因魏升主动追随节愍太子而受连累。‎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廷以公王室懿亲,故委以阃外之事,天下安危,实资一决。‎ ‎(2)至是再居政事,天下莫不延首倾属,冀有所弘益。‎ ‎【答案】10. B 11. D 12. D ‎ ‎13. (1)朝廷因您是皇家近亲,所以把这朝廷之外(平定叛乱)的大事委派给您,天下的安危,实在要靠这一次决战。‎ ‎(2)到此时再次掌权处理政事,天下人没有不引颈盼望,希望他有所弘扬补益。‎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判断的时候,可以先找出断句一致的地方,再利用断句规则分辨断句不一致的地方的正误。‎ 如本题中,句中“三思之党又执证元忠”,是说“武三思死党又弹劾魏元忠”,可以排除A和C项;‎ ‎“云素与节愍太子同谋构逆”是说“说魏元忠一向与节愍太子同谋叛逆”,“同谋”和“构逆”是被指责的并列的行为,中间不能断开。“请夷其三族”是请求处置的结果。可以排除D项。‎ 此句的完整翻译是“此时,武三思的死党又弹劾魏元忠,说魏元忠一向与节愍太子同谋叛逆,请求抄斩三族,中宗未允许。魏元忠惧怕不能自安,上表坚请告老还乡”。‎ 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本题D项,“太宗”不是谥号。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庙号,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开国皇帝的庙号通常为“太祖”或“高祖”,第二代帝王的庙号多为“太宗”。‎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本题D项,“魏升主动追随节愍太子”错,原文说“协令从己”,魏升是被节愍太子胁迫而跟从的。‎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本题中,第一句中,“以”应理解为“因为”;“懿亲”应理解为“近亲”;“委以阃外之事”是状语后置句;“阃外之事”应理解为“朝廷之外(平定叛乱)的大事”;“资”,应理解为“依靠、凭借”。‎ 第二句中,“至是”应理解为“到此时”;“居政事”应理解为“掌权处理政事”;“延首倾属”应理解为“引颈盼望”;“冀”应理解为“希望”,“弘益”应理解为“弘扬补益”。‎ ‎【点睛】‎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魏元忠,宋州宋城人。当初,他做太学生时,就志气豪放。仪凤年中(679),吐番不断地侵犯边塞,魏元忠到洛阳呈递奏章,论说朝廷遣将用兵方面的优缺点。唐高宗看了很是惊叹,于是授他为秘书省正字。文明年中(684),他升任殿中侍御史。那年,徐敬业占据扬州作乱,左玉钤大将军李孝逸督军讨伐,武则天下诏让魏元忠监理军事。李孝逸到临淮,被徐敬业的先锋部队挫败。李孝逸害怕敌军的力量,按兵不敢进军。魏元忠对李孝逸说:“朝廷因您是皇家近亲,所以把这朝廷之外(平定叛乱)的大事委派给您,天下的安危,实在要靠这一次决战。况且国内太平日久,忽闻有狂悖之徒突然起兵造反,天下人莫不全神贯注,来等候诛杀叛逆的好消息。现在我们的大军按兵不动不进攻,会使大家懈气,这样对待世人的期望,万一朝廷派另外的将领来代替您,您将用何辞来解脱自己的带兵不前的罪过呢?”李孝逸认为魏元忠的话对,于是率领部队准备进军讨伐。李孝逸的前军被敌人攻破,李孝逸又害怕,想带兵退却。魏元忠坚持请求与敌决战,这样才平定了徐敬业。魏元忠因功升任司刑正。不久他被周兴诬陷,下狱,将赴刑场行刑,武则天以魏元忠讨平徐敬业有功,特免死而发配贵州。圣历元年(698),朝廷任命他为侍御史。后来又被来俊臣、侯思止陷害,再度被流放到岭南。后来回到京师,被授予御史中丞。魏元忠前后三次被流放,当时的人都说他无罪。中宗即位,派驿马专程召回魏元忠。当时魏元忠特别受宠于皇上,当朝用事。当初,魏元忠在武则天朝中做宰相时,议者都认为他公正洁廉。到此时再次掌权处理政事,天下人没有不引颈盼望,希望他有所弘扬补益的。但魏元忠依附权豪,抑弃寒俊,竟然不能赏善罚恶,勉修时政,议者因此批评他。三年秋,节愍太子起兵诛武三思,魏元忠及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都暗中参与其事。太子斩了武三思后,又率领军人到宫门外,将请求废除韦后为庶人,在永安门遇上魏元忠的儿子太仆少卿魏升,便胁迫令他顺从。节愍太子带兵到玄武楼下,李多祚等犹豫不战,魏元忠又持两端,因此起兵未成功,魏升被乱兵所杀。中宗认为魏元忠有平寇之功,竟没有因魏升的事受累,委任如初。此时,武三思的死党又弹劾魏元忠,说魏元忠一向与节愍太子同谋叛逆,请求抄斩三族,中宗未允许。魏元忠惧怕不能自安,上表坚请告老还乡。魏元忠行至涪陵时去世,享年七十余岁。谥号为贞。‎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曲江春望怀江南故人 赵嘏 杜若洲边人未归,水寒烟暖想柴扉。‎ 故园何处风吹柳,新雁南来雪满衣。‎ 目极思随原草遍,浪高书到海门稀。‎ 此时愁望情多少,万里春流绕钓矶。‎ ‎[注]①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唐代诗人。②杜若,香草名。③海门,河流入海之处。④钓矶,钓鱼时坐的岩石。‎ ‎14. 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作者首联写“人未归”“想柴扉”,紧承题目“怀”字,足见其虽身处曲江之畔,但思念江南故乡的心情。‎ B. “水寒”“烟暖”等意象点明早春时节,写出作者眼中所望之春景,为后三联表达感情烘托了气氛。‎ C. 颈联作者极目远眺,思念之情随离离原草更显渺远,风浪阻隔使投递之信也愈显稀少。‎ D. 尾联诗人发问愁情不知多少,转而以万里春江的宏阔气势消解愁苦,以此收束,提升了诗歌的格调。‎ ‎15. 后人读此诗颔联,言有“杨柳依依,雨雪霏霏”之感,请就此赏析颔联的描写角度。‎ ‎【答案】14. D 15. 虚实结合,今昔对比;上句想象:身在异乡春风乍起,想故园何处风吹柳拂,但回忆当年“杨柳依依”之往事;下句写实:远离故人,忽见南来大雁尽着风雪,实感叹已身“雨雪霏霏”之风霜;两句虚实结合,今昔对比,表达了对故人与故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全诗,仔细阅读选项对比分析。本题D项,以“万里春江的宏阔气势消解愁苦,以此收束,提升了诗歌的格调”,表述错误。尾联“此时愁望情多少,万里春流绕钓矶”,所表达的是愁苦如万里春江,绕矶远逝,使得思乡之情更加绵长浓郁,而非消解;“万里春流绕钓矶”,以景结语扩大意境,并未提升格调。‎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时先明确题目要求,描写的角度有正侧面、虚实、远近、动静、等角度。本诗颔联“故园何处风吹柳,新雁南来雪满衣”,主要意象是 ‎ ‎“故园”“柳”“雁”。本诗标题为“曲江春望怀江南故人”,可见作者写作此诗时身在异乡,怀念故土,“故园何处风吹柳”应该是想象的故园之景,为虚写;“新雁南来雪满衣”是写忽见南来大雁尽着风雪,为眼前实景;虚实结合。回忆当年“杨柳依依”之往事,感叹已身“雨雪霏霏”之风霜,由欢乐转入伤感哀愁,今昔对比,更能突出对故人与故乡的思念之情。‎ ‎(三)名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技艺学成后,“_________________ ”突出其技艺高超,“_________________ ”突出其艳压群芳,衬托手法巧妙。‎ ‎(2)《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斥,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峡》一文中,打渔的人唱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倍感环境凄清空旷。‎ ‎【答案】 (1). 曲罢曾教善才服 (2). 妆成每被秋娘妒 (3). 亦余心之所善兮 (4). 虽九死其犹未悔 (5). 巴东三峡巫峡长 (6). 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教”“妆”“亦”“犹”“巫”“沾”。‎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 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 ‎ ‎。敦煌石窟艺术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立体艺术,( ),促使其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俗的佛教艺术品,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等提供珍贵资料,其文物价值,可说是 。整个千佛洞地区是个艺术宝库,至少 了1400多年的带有历代艺术风采的壁画、雕刻、经卷等等。背景题材即使以佛教文化为主,不同时代的艺术品也反映了传统的民间艺术特色,是人类文化的宝藏和精神财富。‎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坐落 闻名于世 无与伦比 累积 B. 坐落 名垂千古 不可或缺 积淀 C. 分布 名垂千古 不可或缺 积淀 D. 分布 闻名于世 无与伦比 累积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敦煌石窟艺术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的表现手法 B. 敦煌石窟艺术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融化、吸收了外来的表现手法 C. 在古代艺术家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融化、吸收了外来的表现手法 D. 古代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的表现手法 ‎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背景题材虽然以佛教文化为主,但不同时代的艺术品也反映了传统的民间艺术特色 B. 虽然背景题材以佛教文化为主,但不同时代的艺术品也反映了传统的民间艺术特色 C. 即使背景题材以佛教文化为主,不同时代的艺术品还是反映了传统的民间艺术特色 D. 即使背景题材以佛教文化为主,但不同时代的艺术品也反映了传统的民间艺术特色 ‎【答案】17. A 18. D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分布:散布之意;坐落:建筑物位置处在(某处)。此处介绍莫高窟的地理位置,显然不能用分布,应该选择“坐落”;闻名于世:全世界都知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形容非常著名。名垂千古: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用于人;此处的使用对象是莫高窟,应该选择“闻名于世”;不可或缺:意思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无与伦比:没有能够比得上的(多含褒义),此处是说敦煌石窟艺术的价值,应该选择“无与伦比”;积淀:指在长期积累中形成,多用于抽象事物,如积淀某种精神。累积:层层增加;积聚。此处的使用对象是千佛洞,是具体的事物,不能选择“积淀”。‎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考生作答时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按照话题一致的原则或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排列。本题中,“在…基础上”,介词短语中,不该再有主语,尤其是“敦煌石窟艺术”,前句已有,排除AC;“融化”与“吸收”词序应是先“吸收”,再“融化”,排除B。‎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画线句子“背景题材即使以佛教文化为主,不同时代的艺术品也反映了传统的民间艺术特色”中,前后分布不是假设关系,所以不能用表示假设的关联词,应该选择表示条件的关联词“虽然……但”;当前后分句的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的位置应当在主语的前面。‎ 故选B。‎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挽住云河洗天青,闽山闽水物华新”。今天,纪念古田会议召开90周年的慰问演出在革命圣地上杭古田隆重举行。演出舞台以古田会议会址为背景,呈闪亮的五角星形,伸展在观众群之中,________,又寓意文艺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舞台造型简朴,透出庄重大方的氛围。今天的演出以音乐舞蹈为主打,一曲曲美妙歌声响彻云端,_______,仿佛把人们带进了90年前那烽火激荡的峥嵘岁月,淋漓尽致呈现了90年来新型人民军队发展壮大史、军民的鱼水情、新中国的伟大建设成就以及闽西老区丰厚的人文精神,给观众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这场演出_________,更开启光荣与梦想新征程的澎湃豪情!‎ ‎【答案】 (1). ①既蕴含红星永放光芒之意; (2). ②一支支精彩舞蹈激动人心; (3). ③不仅让人们重温了古田会议精神(或激发了人们再次从古田出发的精神)‎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连贯能力,属于补写上下句题。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答题时要注意话题要保持一致。‎ 本题,第一处,后文有“又寓意文艺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可见空缺处应该填写它的第一个寓意。而后文对应的是“伸展在观众群之中”,所以空缺处应该对应“呈闪亮的五角星形”。后文有关联词语“又”,空缺处应该有关联词“既”。由上,空缺处应该填写的是“既蕴含红星永放光芒之意”之类的内容。‎ 第二处,前文有“一曲曲美妙歌声响彻云端”,对应“音乐”,空缺处应该填写和“舞蹈”有关的内容,照应“舞蹈”,注意句式上和前文的照应,故空缺处应该填写“一支支精彩舞蹈激动人心”之类的内容。‎ 第三处,后文有“更……”,空缺处与之照应的关联词应是“不仅……”后文的内容讲的是对于将来的意义,空缺处应该填写对往事的回忆。因为这样演出的主题是纪念古田会议召开90周年,故空缺处应该填写“不仅让人们重温了古田会议精神”之类的内容。‎ ‎【点睛】‎ ‎“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 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会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要尽量用主谓句表达(有特殊要求除外)。最后注意精炼语言。纵观全文后,可以看出本文段主要是比较专业教育与常识教育,“而这其实是常识教育承载的功能。”突出常识教育相对于专业教育的优越性。故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可以概括为“常识教育承载的功能比专业教育多”。首先应辨明语段的表达方式,针对不同的表达方式,采取不同的应对技巧。说明性语段:抓说明对象,扣住其特征。议论性文段:可以采取抓中心句的方法。记叙性文段,可以通过抓记叙的要素来抓信息。具体操作过程:找——陈述对象、中心事件、性质、结果;写——必须按照题干要求(含标点)、尽可能运用原文词语、尽量运用主谓句表达。‎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分子诊断技术由于其检测精准,灵敏度高,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传染病的诊断、流行病的调查、食品卫生检查、肿瘤和遗传病的早期诊断及法医鉴定等各个领域。核酸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的发明是分子诊断最重要的突破。它可以非常专一地、较快较简便地将非常少量的DNA迅速放大到百万倍至十亿倍,用于检测,从而提升了检测的灵敏度和专一性。‎ ‎【答案】分子诊断技术应用广泛,它借助核酸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的突破,提升了检测的灵敏度和专一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选材大多是新闻报道,要求是概括主要内容,也可能拟新闻标题,或者写新闻导语,审题时首先要搞清楚答题任务。压缩语段的一般方法:1.摘取法,就是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题干要求进行连缀。这种方法适合于封闭性语段,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2.分层法是语段压缩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压缩语段,连缀语句。3.复取法,也叫合取法,它是根据语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 本题,本语段共三句话,第一句可以概括为:分子诊断技术广泛应用。第二句可以概括为:核酸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的发明是分子诊断最重要的突破。第三句可以概括为:它提升了检测的灵敏度和专一性。将这三句话概括的内容进行整合,就可以得到答案。注意句子要简洁流畅,另外注意字数限制。‎ ‎【点睛】压缩语段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的春节是一个让人终生难忘的春节!‎ 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各省相继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我们中华儿女守望相助、众志成城,打了一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84岁的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建议人们“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但他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在他的身后,还有李兰娟、王辰等10个著名院士专家团队。‎ 国家派出了一批又一批医疗队火速驰援湖北,截止目前,共派出346支医疗队、4万多名医护人员。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勇敢逆行而上;他们是白衣天使,更是白衣战士!‎ 疫情牵动人心!身在海外的华人华侨,纷纷捐款捐物驰援祖国;俄罗斯、韩国、日本、法国等数十个国家提供了紧急援助。‎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对此,你有何感想?你可以写一篇演讲稿,把你的感受讲给你的同学听;可以写一封感谢信,向抗击疫情的人们致敬;亦可以写一份倡议书,把你的想法分享给大家。‎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示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 大家好!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新冠肺炎疫情袭来,我们中华儿女守望相助、众志成城,打响了一场让全世界感动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我们的心中油然升起一种爱国之情,作为炎黄之孙,爱国是我们的神圣使命,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我们该如何报效我的祖国呢? ‎ 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从古到今,多少文人志士为了报效祖国,写下了一页又一页的辉煌。 ‎ 在古代,楚国诗人屈原把满腔的爱国热忱溶于《离骚》之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宋朝爱国名将岳飞,背上的四个大字“精忠报国”,伴随着他走过了多少个戎马春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这首《过零丁洋》至今还震撼着我们的爱国之心;清朝禁烟大臣林则徐在赶赴广州虎门销烟之前留下了铮铮誓言:“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 ‎ 在现代,鲁迅先生宣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还有秋瑾的诗,田汉的词,聂耳的曲。多少革命老前辈用生命和青春创造了我们今天的幸福,毛主席的油灯,周总理的大衣,朱总司令的扁担。他们把自己的爱国之情表现在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 在当下,疫情肆虐之时,84岁的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义无反顾地赶往防疫最前线。在他的身后,还有李兰娟、王辰等10个著名院士专家团队,身在海外的华人华侨,纷纷捐款捐物驰援祖国……‎ 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以天下为己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生的义务就是学习,我们要把强烈的爱国之情投入到学习中去,知识才是力量,没有科学文化你何以谈报国?只有在校园里学好知识,练好专业,才能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正所谓:看世间风云变幻,谁主沉浮?二十一世纪,你我都将是风流人物,九百六十万神州任那我驰骋。 ‎ 同学们,中国这条东方巨龙业已经腾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由我们来承担,明天的太阳将由我们托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让这句不朽的誓言成为我们前进的号角,让我们共同打造祖国更加辉煌的明天!‎ 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要抓住材料关键句“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对此,你有何感想?你可以写一篇演讲稿,把你的感受讲给你的同学听;可以写一封感谢信,向抗击疫情的人们致敬;亦可以写一份倡议书,把你的想法分享给大家”,从这些话中可看出,关键在于提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应该向“白衣战士”和爱心人士学习,要有理想,有担当,要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还要注意自己所选的“演讲稿”“感谢信”或“倡议书”格式要求。‎ 参考立意:‎ ‎1、少年强则国强 ‎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让青春与奉献同行 ‎4、青春无悔,共圆中国梦 可用素材:‎ ‎1、 习总书记说:“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高中三年,在浩瀚的人生长河中不过白驹过隙,却决定着一生的方向与成就。青春可贵当珍惜,青春当为梦想起航。‎ ‎2、 五四运动的时代浪潮席卷了北京三千学生,集会游行的壮举骄傲了青春的读书之志,辉煌了青春的报国之行。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彩虹氤氲了中华上千万考生,美丽了所有学子的中国梦想。只要努力,高考就是我们的发展平台;只要上进,世界就是我们的报国疆场;只要坚持,青春就是我们最美好的年华。‎ ‎3、 青春是“无须扬鞭马自蹄”,青春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青春是“少年心事当拿云”,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我们就该志存高远,为共圆中国梦而杨帆起航。‎ ‎4、 年轻的朋友们,切莫享安逸、忘责任。无数的仁人志士选择在青春时光里嗅书香,奉壮志,谋国强!周恩来总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他在南开中学的身影为今天的我、也为明天的你绘出楷模的模板。‎ ‎5、 年轻的朋友们,切莫只享受不奋斗。中国女排经历五连冠,2019世界杯再夺冠,无不历经磨难,无不以勤为戈,也无不青春靓丽。同样,凡中华文明的缔造者们,无不闻鸡起舞,无不发愤忘食,无不只争朝夕,当然无不十年磨剑霜刃亮,一举治国天下知。新时代让奋斗的美酒飘出勤的香、搏的味、爱国的芬芳。‎ ‎6、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让我们洒一路汗水,饮一路风尘,嚼一路艰辛,让青春在红旗下继续燃烧。愿每一位青年都怀抱着自己的理想,在人生的航程上不断乘风破浪,奋勇前进!‎ 行文思路:‎ 议论文的思路和结构有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并列式等结构方式。本文可用并列式结构,首先提出中心论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其次,提出分论点,进行并列式阐述。可列举一些事例,加强论证力度。最后,总括全文,再次点题。结构上,做到首尾呼应。‎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原则:1.整体性原则: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有话可说。‎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