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合作一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月考高一语文试卷 命题人:张晓霞 审题人:季立雄 时 间:150分钟 分 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面临重大调整,中国道路的探索和成就引发世界更多思考。从与世界接轨到与世界相互影响,再到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越来越多的重大贡献,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稳定之锚,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增加更多确定性,为共同发展的前景带来曙光。 中国方案是对近代以来西方文明中心论的一种超越,是发展方式的新选择。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国家的发展强大,西方文明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一些国家甚至陷入对西方文化的迷信。事实上,任何一种文明形式都不可能到处适用,也不可能一成不变。西方文明无论在其主体发源地、生长地,还是受其辐射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其内容和实践方式都不是固定不变和单一的,其实践效果的复杂性更是超出人们的想象。中国通过自身实践,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实践,使人们认识到西方文明不是人类文明的终结。今天的中国在探索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以中国人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道路让我们有自信有底气向世界展示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其目的不是强行推广中国模式,而是为世界文明提供一种有益参考。 中国方案蕴含着自身的改革发展经验和方法论。中国方案源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源于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问题与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的自觉与自信,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积累的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和世界价值的改革发展经验。比如,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发展是硬道理,摸着石头过河,坚持发展速度、改革力度与社会可承受程度相统一,循序渐进改革,加强顶层设计,独立自主地参与经济全球化等,都是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道路坚定认识基础上通过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而得出的宝贵经验,也是为人类发展贡献的重要智慧。 中国方案也预示着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需要更丰富多样的文明支撑。中国方案不是排他的,而是合作的;不是照抄照搬的,而是富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方案有自己的文化载体,那就是中国话语体系。走自己的路,破除对西方中心论的迷信,必然要走出“言必称希腊”、言必称文艺复兴、言必称启蒙运动等对西方话语的简单、盲目模仿。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有新的话语体系来对中国自己的发展进行恰当表达。中国方案的很多内容只有通过中国话语体系才能彰显其特色,才能为人所理解。比如,新发展理念、协商民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这些理论和实践的内容是中国的,形式也是中国的,用中国话语体系才能更清晰准确地阐明其思想内涵。中国方案让人类文明话语体系增加了中国元素,增进了世界人民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发展的了解和认同,也使得中国话语能够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独特力量。 (选自程美东《中国方案的中国特色》,《人民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道路的探索和成就,在很多国家遭遇国际金融危机时愈发显现价值和贡献。 B. 中国方案以中国发展的事实超越了西方文明中心论,破除了对西方文化的迷信。 C. 我们向世界展示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其目的一是为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二是向世界证明中国文明才是人类文明的终结。 D. 中国方案的诸多内容只有通过中国话语体系才能彰显其特色,可见其具有排他性。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放眼国际发展形势,深入阐述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的价值。 B. 文章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价值为立论前提,指向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美好未来。 C. 文章两次论及西方中心论,意在彰显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的来之不易及其对人类共同发展的意义。 D. 对于西方中心论,文章先交代了其背景和具体内容,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对其信奉的危害。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出现重大调整,一些国家遇到了困难,可以思考中国道路产生的背景与过程。 B. 中国坚持自身实践,不仅使人们认识到了西方文明不是人类文明的终结,而且将会续写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篇章。 C. 优化和改进中国方案必须继续依靠我们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问题与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D. 只有不断创造新的说法,才能在总结和提炼中国方案的过程中形成中国话语,让世界认识中国方案的真正价值。 【答案】1. A 2. D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并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B项,“破除了对西方文化的迷信”强调的是“破除了”,原文信息“走自己的路,破除对西方中心论的迷信必然要走……模仿。”强调的是“需要破除”或“想要破除”,两者的意思不符。 C项,“向世界证明中国文明才是人类文明的终结”的说法属于无中生有,原文第3段只是说“为世界文明提供-种有益参考”。 D项强加因果,“具有排他性”表述错误。原文信息是“中国方案不是排他的”“用中国话语体系才能更清晰、准确地阐明其思想内涵”。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 D项,“文章先交代了其背景和具体内容”中的“具体内容”并没有“先交代”, “对其信奉的危害”的说法在原文中也没有依据。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还要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选项是否与文章信息保持一致。 D 项,缺少“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这一前提,应表述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总结和提炼中国方案的过程中形成的中国话语,可促使世界认识中国方案的真正价值”。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南美大陆的巴西、阿根廷,非洲大地的摩洛哥、南非……汉语正受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全球“汉语热”还在持续升温中。汉语究竟有多热?从一组数据和一个事例就能看得出来:截至2017年底,单是官方的孔子学院在全球就有525所,此外还有111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这些学院和课堂分布在全球145个国家和地区,而民间的语言培训机构则更是多不胜数。由此可见,“汉语热”绝对是名副其实。 “汉语热”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映照出的是文化自信、大国担当和交流合作。全球“汉语热”其实皆因世界劲吹“中国风”,当中国的发展成就不断聚焦世界的目光,世界也就更渴望了解中国发展背后的文明机制优势,期望能搭乘中国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快车”,而语言恰恰就搭起了这样一座桥。 中国正在开启伟大的时代,面对日益蓬勃发展的中国,全球“汉语热”必定风头日劲、热度不减! (摘编自高永维《全球“汉语热”为何越来越“热”?》,南方网2018年03月29日) 材料二 汉语难学,但挡不住学习的热情,海外“汉语热”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幅度提升,经济上的互利共赢是推动海外“汉语热”的根本动力。 首先,海外中资企业对熟悉汉语的当地员工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对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来说,懂汉语的当地员工在录用和薪酬方面往往都具有较大优势。择业方面的语言优势以引领和示范作用影响着海外青年的外语学习选择。 其次,中国游客海外旅游数量屡破新高,而且展现出强大的消费能力,“学说中国话”成为外国商铺每天必须面对的市场现实。经济搭台,文化唱戏,一些从业人员开始有意识地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人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甚至文化传统。 同时,一些有远见的海外家庭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着手培养下一代的汉语语言能力,认为掌握汉语能让孩子站在更好的起点。由于学习汉语的主要难点是汉字识别和四声发音,需要耳濡目染,因此懂汉语的家政服务人员格外受欢迎,成为高级私教,收入明显高于普通家政服务人员。为了保持不间断的汉语语言学习环境,这些家庭还在生活中大量使用智能语音服务或其他支持中外互译的手机软件。 (摘编自魏万磊《海外“汉语热”背后的“中国热”》,《光明日报》2018年05月30日) 材料三 在人们看来,掌握汉语不仅是了解中国博大文化的重要方式,也将有效提升个人价值,为个人发展创造更多机遇。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如今,学习中文被“高智商商界人士”视为一项不错的投资。一项针对1000多名未成年人父母的调查显示,在除印欧语系之外的语言中,英国父母最希望孩子学习中文;超过半数的父母认为,学习中文有助于孩子未来事业的发展,也能开阔孩子们的视野,接触中国的文化。越来越多的英国人认识到,学习中文不仅仅是出于兴趣,而是增加一项重要技能,以此提升自身竞争力。美国《时代周刊》曾发表文章认为,如果想领先别人,就要先学习汉语。俄罗斯教育界人士也证实,既有专业知识背景又懂汉语的学生在就业时有更强的竞争力。很多俄罗斯人认为学好汉语等于有了“铁饭碗”。展望未来,可以想见,随着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世界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掌握汉语,就意味着跟上了时代,拥有了未来。基于此,如诗如画的方块字将走进更多国外课堂,用汉语讲述的中国故事将为越来越多人所聆听,中国的“朋友圈”将会越来越大! (摘编自《全球兴起“汉语热”尽显中华文化世界影响力》,华龙网2018年07月27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全球范围内不断升温的“汉语热”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中国的文化自信、大国担当精神以及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的日益密切。 B. 在海外从事国际贸易的中资企业中,懂汉语的当地员工在录用和薪酬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这往往影响着众多海外青年的外语学习热情。 C. 由于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一些有远见的海外家庭正在着手培养下一代的汉语语言能力,以便让孩子通过掌握汉语而站在更好的起点。 D. 放眼世界,更多的人将会认识到,掌握汉语,就意味着跟上了时代,拥有了未来;这与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是密不可分的。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逐渐遍布全球,国外民间的语言培训机构也越来越多,可知汉语正在受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汉语热”持续升温。 B. 中国发展迅速,成就非凡,举世瞩目,世界各国都渴望了解中国的文明机制和经济发展;而学习汉语恰恰能够搭起这样一座帮助交流合作的桥梁。 C. 在国外,不仅是懂汉语的当地员工在海外中资企业中择业优势明显,即便是家政服务人员如果掌握了汉语,也会格外受欢迎,其收入也明显偏高。 D. 由材料三可知,在英、美、俄罗斯等国家,人们普遍认为,掌握中文是一项重要技能,可以开阔视野,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有利于就业及事业的发展。 6. 从三则材料看,海外人士学习汉语有什么益处?持续推动全球“汉语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4. B 5. D 6. (1)①有助于全面深入地理解中国。②有利于同中国进行经济合作与交流。③在择业和薪酬上有较大优势。④有利于商家同中国游客沟通交流。⑤能够开拓视野,有利于个人成长。⑥有助于未来事业的发展。 (2)经济上的互利共赢是持续推动全球“汉语热”的主要原因。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回答时需注意,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B项“这往往影响着众多海外青年的外语学习热情”分析错误。根据材料二的第二段“海外中资企业对熟悉汉语的当地员工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对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来说,懂汉语的当地员工在录用和薪酬方面往往都具有较大优势。择业方面的语言优势以引领和示范作用影响着海外青年的外语学习选择”可知,影响的应该是众多海外青年择业时的外语学习选择。故选B。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回答时需注意,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D项“人们普遍认为”分析有误。根据原文“越来越多的英国人认识到,学习中文不仅仅是出于兴趣,而是增加一项重要技能,以此提升自身竞争力。美国《时代周刊》曾发表文章认为,如果想领先别人,就要先学习汉语。俄罗斯教育界人士也证实,既有专业知识背景又懂汉语的学生在就业时有更强的竞争力”,可知英、美、俄罗斯等国人们的观点各有侧重,用“人们普遍认为”来统而言之,与文不符。故选D。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第一问要求分析“从三则材料看,海外人士学习汉语有什么益处?”,答题区间主要集中在三则材料中。有的材料中有直接的表述,有的需要根据材料的表述重新概括,如材料一中“世界也就更渴望了解中国发展背后的文明机制优势,期望能搭乘中国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快车’,而语言恰恰就搭起了这样一座桥”可概括为有助于全面深入地理解中国;材料二中“汉语难学,但挡不住学习的热情,海外‘汉语热’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幅度提升,经济上的互利共赢是推动海外‘汉语热’的根本动力”可概括为有利于同中国进行经济合作与交流;“尤其是对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来说,懂汉语的当地员工在录用和薪酬方面往往都具有较大优势”可概括为在择业和薪酬上有较大优势;“中国游客海外旅游数量屡破新高,而且展现出强大的消费能力,‘学说中国话’成为外国商铺每天必须面对的市场现实”可概括为有利于商家同中国游客沟通交流;“同时,一些有远见的海外家庭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着手培养下一代的汉语语言能力,认为掌握汉语能让孩子站在更好的起点”可概括为能够开拓视野,有利于个人成长;材料三中“在人们看来,掌握汉语不仅是了解中国博大文化的重要方式,也将有效提升个人价值,为个人发展创造更多机遇”可概括为有助于未来事业的发展。第二问是问“持续推动全球‘汉语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要注意分析的是“主要原因”,材料二开头明确的说“汉语难学,但挡不住学习的热情,海外‘汉语热’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幅度提升,经济上的互利共赢是推动海外“汉语热’的根本动力”,可知经济上的互利共赢是持续推动全球“汉语热”的主要原因。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就要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二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颖 影 蒋子龙 倏忽,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30年了!30年来我从未写过关于颖影的一个字,太过痛惜便不敢轻易触碰。 20世纪的70年代初,在天津市举办的一个文艺学习班上我结识了甄颖影。她身材高挑,眉目修长,脸上焕发着摄人心魄的清纯,漂亮得像一种文化,凝结了那个时代的美:军装、少女、率真、阳光。那个年代常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我突然变成“炮制大毒草的反面典型”,“兵的代表”甄颖影却公开表态看不出我的小说有什么大问题……她说得那样轻盈随意,一派单纯和善良,但这却并未给我帮上忙,反而给她自己惹了麻烦。这使我感激、感动和愧疚。以后我们便一直保持着联系。 她在唐山当兵,家却远在新疆,以后她每次回家或探亲归来,都以我的家作中转站落一下脚。颖影的父亲原是军事科学院的高级干部,1969年遭受迫害,被发配到新疆。颖影当年只有16岁,想去当兵。事情拖到第二年初,颖影更急迫地想自己出去闯。那天外面风沙很大,冷彻骨髓,她跑出去不一会儿就又回来了,说是拿帽子和手套。母亲笑了,就你这么娇气,还能去当兵?颖影听了就将拿到手的帽子和手套重新甩到桌子上,返身又冲进风沙。她直接跑到乌鲁木齐火车站,掏出身上所有的钱买了一张到北京的车票。一上车就是四天四夜,由于她没有钱买吃的东西,就一直饿到北京,看着别人都下车她却从座位上站不起来了。好心的列车员把她架下车,还扶着她在站台上溜达了一会儿,为她买了点吃的东西,她才慢慢地能够自己走路。出站后就去找父亲在京的一位老战友。很快她穿上了军装,到唐山255医院当了一名战士。 她在伙房做过饭,在病房做过护理员……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还不够入伍年龄的新兵,却很快成了医院的名人。她富有灵性,小小年纪竟写得一笔好字,还写得一手好文章,很快被政治部发现,经常抽出去为医院撰写各类在那个时期不能不写的文章。逢年过节或部队发生重大事情,还要为医院编写文艺节目。这也正是她被选送到天津市参加文艺学习班的原因。她打篮球也相当不错,从科里打到医院,又代表医院到外地跟兄弟部队比赛……她是如此的多才多艺,却又有一种无邪的气质,她的生命仿佛是在自然地流露着令人心醉的芬芳。 直到她超期服役的第三个年头,接到家里电报,父亲病倒,希望她能回去一趟。 这是1976年的7月中旬,限令她归队的时间是7月29日。她7月27日回到唐山。 也就在颖影回到唐山的当天夜里,唐山发生了7.8级大地震! 我像疯了一样在废墟上东撞一头,西撞一头,见人就打听,最后竟幸运地问到了跟颖影同宿舍的一名战友。她告诉我颖影因出血过多三天前已经死了……她还告诉我负责掩埋颖影的战士叫周黑子,以及他的部队番号。 天快黑了,我被周黑子领着来到颖影的坟前。这是一片盐碱滩的高埂,蒿草荒烟,四顾阒然。颖影的坟堆不大,没有任何标志。 盐碱滩上植物很少,远处倒有几墩红柳,柳梢上正顶着白色小花。我走过去折了一大把,口袋里还留着一个馒头,一并献在颖影的坟前。 颖影,这里很安静,不会再有人来打搅你了。只是对你来说,这儿太荒凉,太孤单了。相信我,我绝不会把你一个人丢在这荒滩上,我会选一个适当的时候把你送回你父母的身边,但不是眼下,眼下我没有这个能力,你的父母也未必会受得了…… 汉沽盐场的工人作家崔椿蕃是我朋友,我敲开他家的门。第二天,老崔给我找出一块很厚实的长木板,怕墨水被雨水冲掉,特意又从别处借来白油漆,我用毛笔蘸着白漆写成了颖影的墓牌: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甄颖影之墓。旁边再加上一行小字:1953~1976。供品除去那三张精致的鸡蛋饼,还有水果。老崔陪着我一人扛着一把铁锨,来到颖影的坟边,先给坟堆培土,把坟堆加大,做规矩。再将那块木牌竖在坟前,摆好供品。 这时,我站在颖影的坟前才可以说出那句话:“颖影,安息吧!”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对甄颖影坟墓四周的环境描写,突出了荒芜、冷清的氛围,同时也反映出作者难以言表的悲痛。 B. 文章具体交代甄颖影回到唐山的时间,表明这是一个特殊时刻,世人难以忘记,作者更是永生难忘。 C. 文章在构思上采用了倒叙的手法,思路清晰,语言质朴,寓深切的悼念之情于平淡的叙述之中。 D. 文章详细叙述了作者整理甄颖影坟墓的过程,作者说甄颖影可以安息了,暗示作者的悲痛心情消解。 8. 请根据文本内容简要分析甄颖影的形象特征。 9. 文章第一段所写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①清纯,漂亮,率真:凝结着那个时代的美——外表出众,气质清纯、阳光,性情率真。②单纯善良:为作为反面典型的“我”辩护。③敢想敢做:17岁时一个人从新疆跑到北京找人去参军。④富有灵性,多才多艺:小小年纪竟写得一笔好字,还写得一手好文章,篮球也打得好。 9. “唐山大地震”“30年”“颖影”点明了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时间、人物,采用倒叙手法,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从未”“一个字”“太过”“不敢轻易触碰”表达了作者对甄颖影在大地震中去世的痛惜之情,并为全文奠定了悲痛的感情基调。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考查内容涉及理解作品的内容,语言,表现手法,主旨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目,须首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作品内容及主旨,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本提要求选出“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D项,“作者的悲痛心情消解”理解错误,从文章第一段中的“30年来我从未写过关于颖影的一个字,太过痛惜便不敢轻易触碰”分析可知,悲痛心情并未“消解”。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在解答时,一般来说,要理清故事情节,抓住了故事情节就抓住了分析人物的突破点;要分析小说人物活动的环境,通过典型环境可以揭露人物的典型形象;要分析小说人物的言行举止及内心世界,小说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都是用来表现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要分析小说中各类人物之间的联系,作者常常会刻画一些次要人物以突出人物的形象。此外,还要注意人物形象的衣着、外貌、神态等外在形象。本题要求根据文本内容简要分析甄颖影的形象特征。文章第2段“她身材高挑,眉目修长,脸上焕发着摄人心魄的清纯,漂亮得像一种文化,凝结了那个时代的美:军装、少女、率真、阳光”可以概括出甄颖影清纯,漂亮,率真,凝结着那个时代的美——外表出众,气质清纯、阳光,性情率真。 “我突然变成‘炮制大毒草的反面典型’,‘兵的代表’甄颖影却公开表态看不出我的小说有什么大问题……反而给她自己惹了麻烦”,可以概括出她单纯善良,能为作为反面典型的“我”辩护;第3段“她直接跑到乌鲁木齐火车站,掏出身上所有的钱买了一张到北京的车票。一上车就是四天四夜”“出站后就去找父亲在京的一位老战友……到唐山255医院当了一名战士”,说明她敢想敢做;第4段“她富有灵性,小小年纪竟写得一笔好字,还写得一手好文章”“她打篮球也相当不错,从科里打到医院……她是如此的多才多艺,却又有一种无邪的气质”,可以概括出小小年纪竟写得一笔好字,还写得一手好文章,篮球也打得好,富有灵性,多才多艺。把以上材料概括整理,分条作答即可。 【9题详解】 此题要求分析开头的作用,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探讨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时可从人物塑造、主题表达、情节发展等角度分析。本题要求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所写的内容有什么作用。本段写的是唐山大地震三十年过去了,作者不敢轻易为好友颖影写一个字的回忆内容。细度文本,首先本段内容上提到了“唐山大地震”“30年”“颖影”,这是开篇交代小说发生的时代背景、时间、地点、人物;其次从“30年来”可以看出,事情应该发生在30年前,作者采用的是倒叙手法,这样设置悬念,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小说提到“从未”“一个字”“太过”“太过痛惜”“不敢轻易触碰”,直接表达作者对甄颖影在大地震中遇难的痛惜之情,放在小说开头,为小说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李芃,字茂初,赵郡人也。解褐上邽主簿,三迁试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严武为京兆尹,举为长安尉。李勉为江西观察使,署奏秘书郎。 时宣、饶二州人方清、陈庄聚众据山洞,西绝江路,劫商旅以为乱。芃乃请于秋浦置州,守其要地,以破其谋。李勉然其计,以闻,代宗嘉之,以宣州之秋浦、饶州之至德置池州焉,芃摄行州事,无几,乃兼侍御史。居无何,魏少游代勉为使,复署奏检校虞部员外郎,赐金紫,为都团练副使。顷之,摄江州刺史,州人赞之。丁母忧,免丧,永平军节度李勉举除检校工部郎中,寻摄陈州刺史。岁中,勉署芃兼亳州防御使,练达军事,兵备甚肃;又开陈、颍运路,以通漕挽。 德宗嗣位,授检校太常少卿、兼河阳三城镇遏使。抚劳备至,资廪善者,必先军士。间一年,为节度使路嗣恭之副,以东畿汜水等五县隶焉。时河南北连大兵,芃进收新乡、共城,遂围卫州。明年,诏与河东节度马燧等诸军破叛将田悦于洹水,以功加检校兵部尚书,累封开郡王,实封一百户。进围悦于魏州,将符璘引精骑五百夜降,芃内之。悦所谋不遂。兴元初,检校右仆射,无何,以疾固让罢归。芃将请告,谓所亲曰:“今年夏被蝗旱,人主厌兵革,然则天下城垒坚厚矣,戈铤铦利矣,以力胜之,则有得失,其可尽乎!除弊之急莫先德化循而理之斯易致耳方镇之戴翼时主宜先退让贪权持禄吾所不取也吾既疾病岂能言而不践乎!”乃手疏乞罢。贞元元年卒,年六十四,废朝一日,赠太子太保。 (选自《旧唐书·李芃传》,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除弊之急/莫先德化/循而理之/斯易致耳/方镇之戴翼时主/宜先退让贪权/持禄吾所不取/也吾既疾病/岂能言而不践乎 B. 除弊之急/莫先德化/循而理之/斯易致耳/方镇之戴翼时主/宜先退让贪权/持禄吾所不取也/吾既疾病/岂能言而不践乎 C. 除弊之急/莫先德化/循而理之/斯易致耳/方镇之戴翼时主/宜先退让/贪权持禄/吾所不取也/吾既疾病/岂能言而不践乎 D 除弊之急/莫先德化/循而理之斯/易致耳方镇/之戴翼时主/宜先退让/贪权持禄/吾所不取也/吾既疾病/岂能言而不践乎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字,又称表字,旧时人在本名之外另取的一個与本名有关系的名字。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取字。 B. 金紫,指金印紫绶。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唐宋的官服和佩饰。借指高官显爵。 C. 废朝,古丧仪制度,皇室的重要成员或者是名臣猛将去世,朝廷会停止朝会以示哀悼。 D. 赠,是指古代朝廷为推恩死去的重臣,依其生前功绩赐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也称“赠谥”。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李芃仕途顺利,多次受人举荐。他从主簿做起,直至右仆射,做过地方官也做过京官,他先后得到严武、李勉等人的举荐,其中李勉多次举荐他。 B. 李芃洞察形势,建议置州防守。方清等聚众作乱,截断长江航道,李芃请求在秋浦置州以打破贼人的计划,这一建议得到认可和称赞。 C. 李芃精通军务,多次领兵出征。他的武器装备肃整,对士兵关心备至,天资禀赋好的人,一定优先提拔为军官。他多次率兵出征,攻打叛军。 D. 李芃不恋权位,主张道德教化。到了晚年他以生病为由,上奏书要求辞去职务;面对自然灾害,他反对武力杀伐,主张以德教化天下,消除弊害。 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平军节度李勉举除检校工部郎中,寻摄陈州刺史。 (2)进围悦于魏州,将符璘引精骑五百夜降,芃内之。 【答案】10. C 11. D 12. C 13. (1)永平军节度使李勉推荐(他)任职检校工部郎中,不久(李芃)代理陈州刺史 (2)(李芃)又到魏州进军围攻田悦,(田悦)部将符璘率领五百精锐骑兵在夜里投降,李芃收纳了他们。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第一,“贪权持禄”,“贪权”“持禄”是两个相同结构的词语;再根据文意翻译可知,此处表现他不恋权贪财,可见,“贪权持禄”不能分开,排除A、B项。 第二,“循而理之斯”,“之”做“理”的宾语,动宾结构完整,“斯”如果紧跟在“之”后不符合语法习惯,所以,排除D项。 故选C。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也称‘赠谥’”说法错误,“赠谥”是指帝王和大臣死后,依其生前功绩赐赠称号。而“赠”,是指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与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的地方。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天资禀赋好的人,一定优先提拔为军官”说法错误,“抚劳备至,资廪善者,必先军士”,意思是指“(他)安抚慰劳十分周到,有了好的军需品,必定先发给军士”,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要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不能翻译的助词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中,“举”,举存;“除”,任命官职;“举除”,推荐(他)任职……官;“寻”,不久;“摄”,代理……官职。 (2)中,“进围”,进军围攻;“于魏州”,状语后置,应提前,可译为“在魏州”“到魏州”;“引”,率领;“内”,通“纳”,收纳。 【点睛】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要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即“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李芃,字茂初,赵郡人。(他)入仕任上邽主簿,三次升迁后任大理评事,代理监察御史。严武担任京兆尹时,举荐(他)任长安尉。李勉担任江西观察使时,奏请让(他)任秘书郎。当时宣州人方清和饶州人陈庄聚众占据山洞,在西边断绝了长江航道,劫掠商旅作乱。李芃便请求在秋浦设置州,防守这个险要之地,来破灭叛贼的阴谋。李勉认为这个计策很正确,把此事向皇帝奏报,得到代宗的称赞,把宣州的秋浦、饶州的至德设置为池州。李芃代理掌管州中事务,不久,又兼任了侍御史。(李芃)任职时间不长,魏少游代替李勉任观察使,又奏任李芃任检校虞部员外郎,赏赐金印紫绶,任都团练副使。不久,(李芃)代理江州刺史,州里人感到他很称职。李芃为母亲守丧离职,服丧期满后,永平军节度使李勉推荐(他)任职检校工部郎中,不久代理陈州刺史。在这一年当中,李勉任命李芃兼任亳州防御使,(他)通晓军事,武器装备很肃整;又开拓了陈州、颍州的水运通道,使水运陆运畅通无阻。 德宗即位,授任(李芃)为检校太常少卿,兼任河阳三城镇遏使。(他)安抚慰劳十分周到,有了好的军需品,必定先发给军士。过了一年,(李芃)任节度使路嗣恭的副职,把东畿、汜水等五县隶属于(他)。当时黄河南北连年发生战争,李进芃兵收复了新乡、共城,成功包围了卫州。第二年,皇帝诏令他与河东节度使马燧等诸军在洹水攻破叛将田悦,(李芃)因立功升任检校兵部尚书,多次受封最高被封为开郡王,实封一百户。(李芃)又到魏州进军围攻田悦,(田悦)部将符璘率五百精锐骑兵在夜里投降,李芃收纳了他们。田悦的谋反没有成功。兴元初年,(李芃)任检校右仆射,不久,因疾病坚决辞官归乡。李芃将要退休时,对他亲近的人说:“今年夏天遭遇蝗灾旱灾,皇帝厌恶战争,既然这样,那么天下城池营垒已经坚固雄厚了,戈、铤、铦这些兵器也已经锋利了,用力取胜,就会有得有失,怎能有尽头呢!铲除弊端的当务之急,不如先用道德教化,循序渐进地治理,这样容易达到目的。方镇节度使拥戴辅助当代君主,应当首先会退让,贪图权力谋求俸禄,是我所不谋取的。我已经患病,怎么能只说而不践行呢!”(他)便亲自手写奏疏乞求罢职。(李芃)在贞元元年去世,享年六十四岁,皇帝停止朝会一天,追赠(他)为太子太保。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东屯①北崦② 杜甫 盗贼浮生困,诛求异俗贫。 空村惟见鸟,落日未逢人。 步壑风吹面,看松露滴身。 远山回白首,战地有黄尘。 【注】①东屯:在四川夔州(今奉节)县境。大历二年(767)杜甫因避战乱迁居到此。②崦:山。 14. 下列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首联概述百姓因“盗贼”般的贪官污吏的残酷搜刮而陷于赤贫,甚至连偏远的山民也被搜刮得一无所有。 B. 诗歌颔联中“空村惟见鸟”一句与王籍《入若耶溪》一诗中的“鸟鸣山更幽”一句,都使用了衬托的艺术手法。 C. 诗歌颈联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林图景。诗人漫步山林,微风拂面,清露滴身,这令诗人产生了归隐山林的想法。 D. 诗歌尾联体现了诗歌的跳跃性,诗句看似断裂,合理想象后,可知语意为:眺望远山,见战地有黄尘,不忍久看而回首。 15. 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对贪官污吏剥削百姓的愤怒。痛斥贪官污吏剥削百姓的行为,称之为“盗贼”,谓其恶行为“诛求”。②对老百姓的深切同情。社会民不聊生,百姓异常贫困,“惟见鸟”“未逢人”,衬托乡村一片荒芜,寄寓了诗人对百姓的深切同情。③对国家、民生的深深忧虑。诗人回首“战地”“黄尘”,想起自身遭遇和远处的战火,对百姓、国家以及自己的前途充满忧虑。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项,“这令诗人产生了归隐山林的想法”错,从全诗来看,贯串全诗的情感主线是诗人对民生、国家的关切和忧虑,颈联描绘的山林图景似乎舒缓了诗人的愤怒情绪,衬托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但更加凸显了一种荒凉、寂静的氛围,与“归隐山林”无关。故选C。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首联,写国家动乱频仍,贪官污吏鱼肉百姓,表现了诗人对这些“盗贼”的愤怒与痛斥。颔联,写东屯北崦的荒凉,此地如此偏僻,也因贪官的搜刮,百姓无法生存,纷纷逃亡。诗句以“惟见鸟”来衬托荒村的空无一人。颈联,写山林景色优美,诗人的情绪似乎略有舒缓,也衬托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更加凸显了该地的荒寂。尾联,通过诗人远眺所见的“战地”“黄尘”的描绘(虚写),以及“回首”这一动作,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关切和忧虑。贯穿全诗的情感主线是诗人对民生、国家的关切和忧虑。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描写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词句是:_____,______。 (2)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心向往之的境界,《再别康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3)《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在诀别时所吟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携来百侣曾游 (2).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3). 在康河的柔波里 (4).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5). 风萧萧兮易水寒 (6).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携、侣、峥嵘、稠、康河、萧萧、易水。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目。 没进过名牌大学,没有过硬的学历,却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成为各自领域中__________的专业人才……在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中,一群身怀绝技的“国宝级”技工令人印象深刻。追求极致是一条__________的道路,也是一场孤独且单调的长途旅行,唯有全神贯注,才能耐住寂寞、守住心智、把好方向。哪有巅峰技术能在__________间练就?唯有日复一日地锻打、持续不断地钻研,才能成就绝活。“术到极致,几近乎道”。一流的心性方能锻造一流的技艺,( ),这一流的伟业更需要用追求极致来消解浮躁。现实中不乏这样的观念:“手艺好也不赚钱”“差不多就行了”……盲目地求变现、求速度,让工匠技艺变得马虎,极致品质__________。其实,工匠精神的种子需要精心、细心、耐心地滋养呵护,终究会结出不甘平庸、不负光明的果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年轻一代要用自己的所作所为来诠释匠人的极致精神。这不是一个人的事业,而且是需要一群人来赓续;这不是一件产品的存废,而是精品的无数绽放。在追求极致中实现人生价值,用极致匠心铸造国之重器,以工匠精神涵养时代气质,我们准备好了吗?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乏其人 心如木石 一朝一夕 黯然伤神 B. 不可或缺 心如木石 白驹过隙 黯然失色 C. 不乏其人 心无旁骛 白驹过隙 黯然伤神 D. 不可或缺 心无旁骛 一朝一夕 黯然失色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流的伟业方可成就一流的技艺 B. 一流的技艺定能熏陶一流的心性 C. 一流的技艺定能成就一流的伟业 D. 一流的技艺方可成就一流的伟业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不是一个人的事业,而是需要一群人来赓续;这不是一件产品的存废,而是无数精品的绽放。 B. 这不是一个人的事业,而是需要一群人,不是这一件产品的存废,而是无数精品。 C. 这不是一个人的事业,而是需要一群人来赓续;这不是一件产品的存废,而是精品的无数绽放。 D. 这不是一个人的事业,而且是需要一群人来赓续;这不是一件产品的存废,而且是无数精品的绽放。 【答案】17. D 18. D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辨析成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处,不可或缺:比喻一点也不能缺少。不乏其人:那样的人并不少。根据语境,此处是要表达必不可少的意思。另外,填“不乏其人”也与后面的“专业人才”不搭配。第二处,心无旁骛:心中没有另外的杂念。形容注意力集中,专心致志。心如木石:心灵像树木石头一样,毫无情感、欲念。根据后文的“唯有全神贯注”可知此处应填“心无旁骛”。第三处,一朝一夕:形容很短的时间。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非常快。根据后文的“唯有日复一日”可知填“一朝一夕”更好。第四处,黯然失色:比喻相比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黯然伤神:情绪低沉,心神忧伤。此处是在说“品质”,与“情绪”无关,所以宜用“黯然失色”。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根据句子的前后内容,以及句式的递进关系,所填句子前面应该接“技艺”后面应该启“伟业”,排除A项;另外,对应上句的“方能”,此句用“方可”比用“定能”好,排除BC两项。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结合上下文仔细分析划线句子,指出句子中存在的语病,再分析选项,逐一排除,确定答案。仔细阅读划线句子“这不是一个人的事业,而且是需要一群人来赓续;这不是一件产品的存废,而是精品的无数绽放”,此句中关联词搭配不当,“不是……而且”搭配不当,应该为“不是……而是”。“精品的无数绽放”语序不当,应该为“无数精品的绽放”。在来分析选项,B项,成分残缺,可在“一群人”后加“来赓续”或者“共同努力”,后一句缺少与“的存废”对应的内容;C项,定语位置不当,“无数”要放在“精品”前;D项,搭配不当,“而且是”改为“而是”。故选A。 【点睛】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据《福州日报》报道,如果软木塞一直处于干燥状态,________①,这会使空气进入酒瓶,导致葡萄酒氧化变质。斜放酒瓶是为了让葡萄酒给软木塞提供水分,使软木塞充分膨胀,_______② ,防止葡萄酒变质。此外,软木塞的优劣会间接影响葡萄酒的品质,_________③可能使葡萄酒的味道变得平淡,腐败的味道会盖过果香和花香。 【答案】 (1). ①它会因缺水而收缩 (2). ②从而有效隔绝空气进入酒瓶 (3). ③使用劣质软木塞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要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首先,明确文段大意。文段是在说明软木塞的使用对葡萄酒的影响。 第一处空格前是“软木塞一直处于干燥状态”,据后文“给软木塞提供水分,使软木塞充分膨胀”可知,此处应填的关键词是“收缩”;由“提供水分”可知,横线处应与“水分”有关,所以,此句最好填“它会因缺水而收缩”。 第二处空格应是“软木塞充分膨胀”的作用,据第一处空格后的“会使空气进入酒瓶”分析,此处应填的关键句应是“阻止或隔绝空气进入酒瓶”。 第三处空格前文是“软木塞的优劣会间接影响葡萄酒的品质”,从后文“变得平淡”、“腐败的味道”可知,空格处最好填“使用劣质软木塞”。 21.下面是某中学国庆七日游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答案】为了丰富课余生活、增长见识,学校将组织国庆杭州七日游活动,要求参加者做好前期准备;到杭州的主要活动有参观游览高校、博物馆和风景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认真阅读题干要求,弄清主题,看清要求,尤其是字数限制等细节;然后仔细阅读示意图,注意箭头方向,看明白几个关键词的关系;表述时找准顺序,注意表达简洁和连贯。 这是一幅某中学国庆七日游的构思框架图,包含以下内容:①前期准备;②目的地是杭州,要参观高校、博物馆、风景区;③目的是丰富课余生活、增长见识。明确了这些内容,要先说目的,再说前期准备,最后说到杭州的各项活动,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即可,同时注意字数不超75字。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赵州桥建于隋朝,巍然挺立,气势雄浑,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港珠澳大桥已正式开通,体现了一个国家逄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是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 中国人心中有座鹊桥,传说农历每年七月初七夜晚,牛郎、织女相会,喜鹊群集银河,相衔成桥,以渡织女。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桥梁,也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交流的和平友谊桥粱。 从历史到现实,从传说到梦想,中国桥的内涵在发展变化。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 不负年华,筑桥圆梦 尊敬的各国代表: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不负韶华,筑桥圆梦》。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时节变动,时代阔步向前,只要不负韶华,奋力逐梦,就能拥有“万水千山”。在千万年来人类文明的星河中,我们中国用智慧和才干架起了赵州桥;用“撸起袖子干”的奋斗精神筑建了55千米长的港珠澳大桥。我只想说:“鹊桥飞渡,只为圆梦。”圆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 沧桑巨变,不变的是我们中国人的“筑桥”情怀,我们搭建了一座又一座的桥梁,不为“称霸天下”,只为增进理解信任,加强交流,只为把中华民族“龙的精神”——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和平友好……带去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把我们的“衣冠典章、礼乐文物、德强国盛、中国智造分享给每一个国际友人,我们想用桥梁搭建我们国家和在座代表所在的国家的关联,我们想搭座桥告诉你们:今天的中国人,精神之开放、从容,对未来之乐观、自信,可谓是前所未有的。” 我们构筑的“一带一路”是紧紧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靠拢,70年前,我们中国一穷二白。如今,我们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有220种产品居全球第一位,并拥有“两弹一星”、航空母舰、高速铁路、载人飞船等大国重器。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不是吝啬的民族,不是爱战斗的民族,我们架起经济发展的桥梁,构筑起各国交流的桥梁,就是想与世界分享我们的成果。这个美好的时代,给中国的发展腾飞创造了条件,“吃水不忘挖井人。”各国友人对我们的帮助,我们中华民族铭记于心,“筑桥”便是我们给世界各国的感恩献礼。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前进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在筑桥圆梦的路途中,定会有困难和曲折,有误解和反对,但我们始终秉承“大国外交,互利互惠”的原则,虚心听取各国友人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为中国桥梁打通世界的“友谊之桥”、“和平之桥”、“发展之桥”竭尽自己所能。 中华民族的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长风破浪会有时。时间的河流继续奔腾,在这美好的春光里,在这美好的时代里,我们中国人定为不负韶华,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奋勇向前,圆我们美丽的中国梦,为世界的发展“筑桥铺路”,构建一个“繁花似锦”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作文写作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同过去的作文有三方面不同: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态度、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特点、材料带有明显的任务驱动。故写此类作文,一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三要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四要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 先具体分析四则材料的内涵: 第一则材料,赵州桥,历史之桥,挺立千年。 第二则材料,港珠澳大桥,圆梦之桥、复兴之桥,世界首创。 第三则材料,鹊桥,传说之桥、文化之桥、爱情之桥、梦想之桥,向往美好。 第四则材料,一带一路,合作共赢之桥,和平友谊之桥,共同发展繁荣。 为关键词分类: 有形之桥(物质之桥,赵州桥、港珠澳大桥)——无形之桥(文化之桥,鹊桥、一带一路) 历史之桥(赵州桥、鹊桥)——当代之桥(港珠澳大桥、一带一路) 自我发展之桥(赵州桥、港珠澳大桥)——合作共赢之桥(一带一路 考生结合材料分析中国桥的内涵,可以是历史之桥、文化之桥、爱情之桥、奋斗之桥、合作共赢之桥等等。如果再进一步,还可以对中国的桥梁文化进行升华,以对关键词进行统摄,如“中国桥梁精神”等,或者再进一步具体化,将中国桥梁精神归纳总结为“奋斗以成,美美与共”等。考生可以就其中一座“桥”,书写对中国形象的理解;也可以综合几座桥,融汇它们的内涵描绘自己心中的中国图样。不管怎么写,都要笔下有“桥”,心中有“中国”。 立意: 中国桥,连你我,通世界; 中国桥,发展路,民族魂; 以桥筑梦,合作发展; 一带一路,共赢之桥; 携手共进,连心架桥; 变化的中国桥,不变的相连心 …… 素材: 1.昨日我们的对岸是织女这样的神话人物,今日,我们对岸是你们,是全球各地的人们。我们将怀着奋斗精神、相连之心,努力构建更多的沟通、开放之桥,与你们进行深及文化的交流! 2.桥的建造技术虽在变,中国人努力奋斗的精神不会变,巍然挺立的赵州桥,已承受了两千年岁月的敲打,却依然为人民架通跨越河水的道路,那是先民们用一块块石块垒起来的气势雄浑的石桥。今天的我们,想要跨越长达三十公里的海水,可不能只用石头这么简单,高三十层楼的主体大桥、沉管隧道、人工岛……港珠澳大桥的难度、工程量令许多人望而却步。然而更多人选择坚持奋斗,如大桥的总工程师林鸣,面对国外公司拒绝以三亿元价钱提供核心技术,林鸣没有放弃,而是选择带领团队自主创新研发,最终(完成)沉管隧道等工程,已成为世界建桥技术的典范。正是由于林鸣的坚持奋斗,才能让他在“有丽日也有风雨,有平川也有险滩”的建桥之路上,带领团队创造了这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奇迹!中国的奋斗精神,就是这样代代传承、勇创未来的明天。 3. 从优雅浪漫的鹊桥到雄伟挺立的赵州桥,从横跨碧波的港珠澳大桥到沟通世界的“一带一路”,中国桥的内涵在不断地变化着,而在这变化的背后,是不变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追求卓越的不变理想。 结构: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结构如下:①一个响亮的标题;②正文第一段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③分点分层阐述理由,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展示思维的深度广度;④进一步深入阐述可行的解决方法,可“横向拓展”“纵向挖掘”,简易反驳或委婉劝说,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⑤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余味无穷。如果写“变化的中国桥,不变的中国梦”这个立意,考生要抓住材料的核心——“中国桥的内涵在发展变化”,可用“变化的桥源于不变的梦”、“变化的桥哺育不变的梦”两个既有联系又层层深入的分论点为论述的中心,表达中国一直以来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实践探索,展示出中国的奋发精神。最后联系实际,讴歌新时代的中国对和谐世界、世界大同的中国梦的追寻与成就。 【点睛】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是新时代素质教育产物,是高考命题专家反猜题押题的“杀手锏'题型。此题型开放性和闭合性兼具,多角度考查学生作文的能力。审题而言,此类题型与传统型材料作文方法有相同点就是读懂所有文字,但也有“五个方面”的特殊性:一是必须明确文体、写作内容、思维焦点、具体问题四方面的任务指令;二是分析材料的矛盾对立性;三是选择材料的权衡性;四是思考材料在关键概念、是非因果、问题本质上的辨析性;五是行文比较的说理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