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二(承智班)下学期周练试题(4-16)(2017-0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二(承智班)下学期周练试题(4-16)(2017-04)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高二语文周练试题(4.16)‎ ‎ ‎ ‎ ‎ 一、选择题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王某解释说,小车是去年买的,今年2月才来惠州,___行驶证曾经丢过一次,又在补证后找回来了。‎ ‎②天一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民间藏书楼,是我国古代藏书楼的___,号称“第二个敦煌石窟”,在中国藏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③翻过山梁,我立刻感到眼前一亮,那满坡的红叶,真美。我觉得,最动人的秋色已经___在我面前。‎ A.其间 典范 呈现 B.期间 范例 浮现 C.期间 典范 浮现 D.其间 范例 呈现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在卡尔·刘易斯一代退役之后,博尔特在近二十年里成为复兴田径运动的最大明星。他的每一次参赛, ① 有可能改写人类的极限;他的三届奥运会,已然改变了牙买加乃至世界对田径的看法。而30万美元的比赛出场费, ② 是如今所有田径运动员中最高的。不过,脚踏实地的博尔特却对自我、前途及未来都有着清晰的认识:“我觉得每一年都很重要, ③ 今年是我的最后一届奥运会, ④ 大家特别关注。我想去实现一些从来没有实现过的东西,为下几代人树立更高的标杆。我现在既兴奋又紧张,这也许是我留给后人遗产的最后机会。 ⑤ 我退役了,我认为自己不会立马被超越。人们 ⑥ 需要一些时间才能打破我的记录。也许有一天,人们告诉我,我不再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了,但我还会是那个拿了9块奥运金牌的人。”‎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都 也 但 所以 即使 还 B 总 却 ‎/‎ 那么 虽然 也 C 也 ‎/‎ 但 所以 由于 更 D 常 仍 而且 ‎/‎ 一旦 甚至 ‎ ‎ ‎3.下列各句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 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灵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没有能望其项背的。‎ ‎② 一个国家,需要的是有远大理想、有创造激情、有头脑且有精神高扬的国民、而不是拾人牙慧、思想浅薄、斤斤于物质生活和低级趣味的民众。‎ ‎③ 昨晚,Jay述和娱记们期待已久的“周杰伦超级时代巡回演唱会”苏州站终于在苏州体育中心开唱,歌迷云集,盛况空前,整个苏州城出现了十室九空的现象。‎ ‎④ 他心爱的书籍,经过再三处理,还是没有地方放置,只能堆放在地上或塞在床底,生活的屈辱和窘困,无出其右。‎ ‎⑤ 莫言的小说首先征服你的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 ‎⑥ 在很多学校,虽没有公开的“重点班”与“普通班” 、“快班”与“慢班”‎ ‎,但实际上家长和学生心里都十分清楚,只是心照不宣而已。‎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③④⑤‎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始于西周。唐代改为国子监,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B.冬至是小寒之前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24节气中最早被制定一个。历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所以“小年”就变成了冬至专有的民间叫法。‎ C.教授原意为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D.节度使,官名。唐朝时在重要地区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授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节度使相当于现在的军区书记和司令职位。‎ ‎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 微博的用户数是庞大的,这些用户可能是企业的现有受众,也可能是企业的潜在受众,可能是企业的合作伙伴,也可能是企业的竞争对手,其在微博上进行活动的数据都是可测量的。微博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数据库, 。这些数据形成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A.拥有企业进行商业活动所需的多种数据资料 B.企业进行商业活动所需的多种数据资料存在其中 C.多种数据资料都是企业进行商业活动所需的 D.企业可以从中获取所需的多种数据资料进行商业活动 ‎ ‎ ‎ ‎ 二、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狂士许渊冲 在第20届世界翻译大会会员代表大会上,国际译联将2014年度“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授予了中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这个业界最高奖项,第一次把目光投向了中国。‎ ‎93岁的老先生没有去颁奖现场,而是选择以一封优雅的英文信书面答谢。在欧洲聚光灯闪耀的时刻,他仍坐在北大畅春园的斗室里,继续翻译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这个译本我觉得能超过朱生豪的译本,为什么呢?因为朱生豪是30多岁翻译的,我的年龄是他的三倍啦,人生阅历已经大不相同。”许渊冲笑言。仍然是大嗓门、有冲劲、真性情,耄耋之年仍不改狂士之风。‎ 他有个外号叫“许大炮”,总是心胸坦荡,口无遮拦。再有棱角的人到中年之后,都会被冷暖人情打磨得世故圆滑,可是直到现在,他的老同学提起他还是同样的评价,杨振宁甚至说,“我发现他像从前一样冲劲十足,如果不是更足的话。”‎ 他评论中西文化:“希腊、罗马都是小国,美国历史不长,才两百多年。中国五千年文化要走出去。”‎ 他评说国内翻译界的现状:“精通,至少是要出版两种文字的中外互译作品,这也就等于外文界的诺贝尔奖了。”‎ 他评点自己的翻译水平:“不是院士胜院士,遗欧赠美千首诗。”‎ 这些话完全不按“中国式谦虚”的套路出牌,难免让没接触过他本人的读者感觉他很“自大”。‎ 也有很多读者喜欢这种“直性”:"自我彰扬比之窃窃自喜,更显光明啊。”‎ 这只说中了一个方面。在交往中,我的感觉是,他真诚地认为每个人肩上都扛着中国文化复兴的大旗,每个人脚下都是通向世界的路途。‎ 他的话题老是围绕着中西文化,里面充满着对民族文化的骄傲:‎ ‎“西方对中国文化了解得很不够,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啊,世界独一。”‎ ‎“我们中国人要知道自己的价值,我们现在,文化上正处在一个类似于‘文艺复兴’的时期,不要妄自菲薄。”‎ 也充满着对民族文化不能成为世界主流的焦虑:‎ ‎“美国说我们没有民主,我说民主有两种。他们的民主重视‘民治’,我们的民主重视‘民享’,为什么说我们不民主?”‎ ‎“在文化上外国人不理解我们中国人,我们中国人也理解错了外国人,我们现在要把真东西拿出来,纠正这两重错误。”‎ 老同学何兆武谈起他这种“民族情怀”时说,“我们那一代人,曾面临过亡国灭种的危机,所以个人理想总是和国家理想一致。”这大概是后来更年轻的知识分子所不能完全理解的。‎ 在“杰出文学翻译奖”的颁奖辞中,国际译联评奖委员会这样写道:“我们所处的国际化环境需要富有成效的交流,许渊冲教授一直致力于为使用汉语、英语和法语的人们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他没有在柏林亲耳听到这句话,却与这句话心有戚戚,“中西方的思维习惯不是一句话能说清的,但翻译改变世界”。‎ 相关链接:‎ ‎①许渊冲,生于江西南昌。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六十余年,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翻译集中在中国古诗英译,形成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摘选自360百科《许渊冲》)‎ ‎②“翻译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他在我心中就像是普罗米修斯,永远进行着自己的事业”。和许渊冲相交甚笃的翻译家许钧说。(普罗米修斯,希腊神话人物,盗火种送给人类,给人类带来光明)——(摘选自邓郁《翻译奇人许渊冲》)‎ ‎6.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许渊冲在中国古诗英译方面不仅成就最高,而且形成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并荣获“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 B.许渊冲说话做事个性张扬,毫不谦虚,直到老年,老同学杨振宁称他比年轻时还更有冲劲,但也有很多读者喜欢这种“直性”。‎ C.许渊冲先生认为,中西方有着不同的思维习惯,中西方文化难以相互理解,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还不够自信。他想通过翻译改变这种状况。‎ D.许渊冲先生那一代人曾面临过亡国灭种的危机,个人理想总是和国家理想一致。这种“民族情怀”是后来年轻的知识分子所不能理解的。‎ ‎7.“他在我心中就像是普罗米修斯,永远进行着自己的事业”,这是翻译家许钧对许渊冲的高度赞扬,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8.许渊冲的民族情怀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概括。‎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张汤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西汉末,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书名即题作《楚辞》。这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另外,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汉代人还普遍把楚辞称为“赋”,《史记》中已说屈原“作《怀沙》之赋”。‎ 楚辞的形成,从直接的因素来说,首先同楚地的歌谣有密切关系。现存的歌辞,较早的有《孟子》中记录的《孺子歌》,据说是孔子游楚时听当地小孩所唱,“‎ 沦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种歌谣到秦汉时还十分流行。如刘邦有《大风歌》,项羽有《垓下歌》。它的体式与中原歌谣不同,不是整齐的四言体,每句可长可短,在句尾或句中多用语气词“兮”字。这些也成为楚辞的显著特征。‎ 但值得注意的是,楚辞虽脱胎于楚地歌谣,却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汉人称楚辞为赋,取义是“不歌而诵谓之赋”(《汉书·艺文志》)。屈原的作品,除《九歌》外,《离骚》《招魂》《天问》,都是长篇巨制;《九章》较之《诗经》而言,也长得多。它们显然不适宜歌唱,不应当作歌曲来看待。同时,这种“不歌而诵”的“赋”,却又不是像散文那样的读法,据古籍记载,需要用一种特别的声调来诵读。这大约类似于古希腊史诗的“吟唱”形式。歌谣总是篇幅短小而语言简朴的,楚辞正是摆脱了歌谣的形式,才能使用繁丽的文辞,容纳复杂的内涵,表现丰富的思想情感。顺带说,现代人为了区别楚辞与汉赋,不主张称楚辞为“赋”,这不无道理,却不能说汉人这样称呼有何过错。因为本来是先有“屈赋”而后有“汉赋”的。‎ 楚地盛行的巫教使楚辞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据史书记载,当中原文化巫教色彩早已明显消退以后,在南楚,民间的巫风更为盛行。在屈原的时代,楚人还沉浸在一片充满奇异想象和炽热情感的神话世界中。生活于这一文化氛围中的屈原,在表述自身情感时,也大量运用神话材料,驰骋想象,上天入地,飘游六合九州,给人以神秘的感受。‎ 除了楚文化本身的因素,其他一些因素对楚辞的形式也起了一定作用。屈原《九章》中的《橘颂》全用四言句,又在隔句的句尾用“兮”字,可以视为《诗经》体式对《楚辞》体式的渗透。在战国时代,纵横家奔走游说,十分活跃。“余波流衍,渐及文苑,繁辞华句,固已非《诗》之朴质之体式所能载矣。”——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中的这一节论述,正确地指出了战国纵横家华丽铺张的文辞对《楚辞》形成的影响。‎ 当然,“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文心雕龙·辨骚》)。楚辞是楚文化的产物,具体说来,又离不开伟大诗人屈原的创造。‎ ‎(摘编自骆玉明、章培恒主编《中国文学史》)‎ ‎9.下列关于“楚辞”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楚辞”这一名称至迟在汉代前期已经出现。它本是泛指楚地的歌辞,如孔子游楚时听到的当地小孩所唱的《孺子歌》。‎ B.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而汉代人普遍把楚辞称为“赋”。‎ C.“楚辞”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同楚地的歌谣有密切关系,后来专指以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这种诗体不使用四言句。‎ D.“楚辞”是一种诗体,而《楚辞》是屈原、宋玉及汉代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集,由西汉末年的刘向辑录。‎ ‎10.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楚辞》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其中的作品每句可长可短,在句尾或句中多用语气词“兮”字。‎ B.楚辞显然不适宜歌唱,不应当作歌曲来看待,但又不是像散文那样的读法。据古籍记载,它需要用类似古希腊史诗“吟唱”的特别声调来诵读。‎ C.楚辞虽然脱胎于楚地歌谣,但是摆脱了歌谣的形式,它使用繁丽的文辞,容纳复杂的内涵,表现丰富的思想情感。‎ D.楚地盛行的巫教使楚辞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屈原就是生活在这样一片充满奇异想象和炽热情感的文化氛围中,所以他创作的作品给人以神秘的感受。‎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为了与汉赋区别,我们不主张称楚辞为“赋”。而汉人因为楚辞“不歌而诵”,称它为赋,这也并不为过。‎ B.刘邦的《大风歌》,项羽的《垓下歌》,篇幅短小而语言简朴,体式与中原歌谣不同,但不应属于以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楚辞”。‎ C.从楚辞中可以看出《诗经》对《楚辞》体式的渗透,也可以看到战国时代纵横家华丽铺张的文辞使《楚辞》与《诗经》朴质的体式有所不同。‎ D.楚辞的形成有多种因素,除受巫教等楚文化外,同时还受到不同文学体式以及形成时代的影响,但不会受个别诗人创作影响。‎ ‎ ‎ ‎ ‎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滑滑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 为圃者仰而视之曰:“奈何?”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泆汤,其名为槔。”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 子贡瞒然惭,俯而不对。‎ 有间,为圃者曰:“子奚为者邪?”曰:“孔丘之徒也。”为圃者曰:“子非夫博学以拟圣,於于以盖众,独弦哀歌以卖名声于天下者乎?汝方将忘汝神气,堕汝形骸,而庶几乎!汝身之不能治,而何暇治天下乎!子往矣,无乏吾事。”‎ 子贡卑陬失色,顼顼然不自得,行三十里而后愈。其弟子曰:“向之人何为者邪?夫子何故见之变容失色,终日不自反邪?”曰:“始吾以为夫子为天下一人耳,不知复有夫人也。吾闻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见功多者圣人之道。今徒不然。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圣人之道也。托生与民并行而不知其所之,汒乎淳备哉!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若夫人者,非其志不之,非其心不为。虽以天下誉之,得其所谓,謷然不顾;以天下非之,失其所谓,傥然不受。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我之谓风波之民。”‎ 反于鲁,以告孔子。孔子曰:“彼假修浑沌氏之术者也。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夫明白太素,无为复朴,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者,汝将固惊邪?且浑沌氏之术,予与汝何足以识之哉!”‎ ‎(选自《庄子•天地》)‎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如泆汤 数:疾速。‎ B.羞而不为也 羞:以之为羞。‎ C.而何暇治天下乎 暇:空闲。‎ D.无乏吾事 乏:缺乏。‎ ‎1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号是皇帝在位的时候就有的。明朝以前一个皇帝不只有一个年号,明朝以后皇帝一般只有一个年号。‎ B.“劾”指揭发罪状,“弹劾”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劾死”指冒死弹劾。‎ C.“巡抚”在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D.“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见功多者/圣人之道 B.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见/功多者/圣人之道 C.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见功多者/圣人之道 D.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见功多者/圣人之道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贡见老者浇菜地用力甚多而功效甚少,就告诉老者可以用桔槔抽水,没想到却被老者讥笑批评。‎ B.老者认为有了机械之类的东西必定会出现机巧之类的事,有了机巧之类的事必定会出现机变之类的心思,这是道家的思想观点。‎ C.听了老者的话,子贡大感惭愧神色顿改,怅然若失而不能自持,走出很远方才逐步恢复常态。‎ D.子贡回到鲁国,把遇见老者的事告诉孔子,孔子对老者的话不以为然。‎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子何故见之变容失色,终日不自反邪?‎ ‎(2)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 ‎ ‎ ‎ ‎ 四、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出了桃花依旧、人面不见的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中的词句“_____,______”也写出了这样的感受,由此勾起作者无穷的亡国伤感之情。‎ ‎(2)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与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意境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 ‎(3)《论语》中表明艰难困苦的环境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是:岁寒,___________。‎ ‎ ‎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18.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六、命题作文 ‎20.作文 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此时,你需要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 请以“生活需要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和词语的运用。其间:在此期间。期间,指某个时期里面。在我国法律上,期间分为法定期间和指定期间。典范,指人和物;范例,指事情、做法。呈现:指当下所见,浮现:指记忆重现。第一句是讲“去年”和“2月”这段时间,用“其间”可以;第二句用于“藏书楼”,事物,用“典范”好;第三句主要讲眼前看到的美景秋色,可用“呈现”。‎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如第一句是讲“去年”和“2月”这段时间,用“其间”可以;第二句用于“藏书楼”,事物,用“典范”好。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解答此题,①处选“都”,呼应的是前面的“每一次”,强调的是博尔特体育技能的高超;③处选“但”,与“最后”相呼应,为转折关系;④处为因果关系;⑤处为假设关系,因为博尔特在现实中仍未退役。‎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如本题①处选“都”,呼应的是前面的“每一次”,强调的是博尔特体育技能的高超;③处选“但”,与“最后”相呼应,为转折关系;④处为因果关系;⑤处为假设关系,因为博尔特在现实中仍未退役。‎ ‎3.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①望其项背:王建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②拾人牙慧: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也比喻窃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③十室九空:十家有九家一无所有。形容人民大量死亡或逃亡后的荒凉景象。用于修饰“盛况中的苏州城”,望文生义。④无出其右:表示才能没有能超过他的。不合语境。⑤ 穿云裂石:形容声音高亢嘹亮。适用对象不当。⑥心照不宣:指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成语的错误类型主要有内涵不明,感情色彩失当、对象错类和不合语法,考核的重点是望文生义、对象错配和褒贬失当,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成语积累中找到成语的关键,记忆含义的同时还要记忆用法,如词义的褒贬、适用的对象、语法功能,在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分析成语的内涵,看是否搭配恰当,此题中十室九空:十家有九家一无所有。形容人民大量死亡或逃亡后的荒凉景象。用于修饰“盛况中的苏州城”,望文生义。总之不但要加强成语的意思的积累,还要注意用法的积累。‎ ‎4.B ‎【解析】‎ 试题分析: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冬至确实曾被称为小年,但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不同地域,时间和意义也不相同。北方一般为腊月二十三,南方腊月二十四。‎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考常识,关键是懂常识。备考时应关注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和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法等相关知识的积累。特别是涉及科举、官职、礼俗、建筑、典籍五方面的常识要勤梳理识记。本题考查农历节气,高中生应识记二十四节气歌。知道不同地域的风俗。‎ ‎5.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类语言表达连贯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根据语段内容,联系横线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判断,横线前文的主语是“微博”,再联系后文“这些数据”可判断,此空的内容应与数据相关,而且与前文“微博”相衔接,据此得出答案为A。‎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 ‎ ‎6.C ‎7.许渊冲先生致力于文学翻译,为人们建立起沟通的桥梁改变世界,把翻译当作自己一生最重要的事。‎ ‎8.(1)他认为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世界独一,充满着对民族文化的骄傲;(2)他认为西方对中国文化了解得很不够,充满着对民族文化不能成为世界主流文化的焦虑;(3)他认为我们不应该妄自菲薄,中国人要知道自己的价值,每个人都要扛起中国文化复兴的大旗,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答对一点1分,二点3分,三点5分)‎ ‎【解析】‎ ‎6.‎ 试题分析:A“成就最高”说法不妥,应为“显著”;B“毫不谦虚”错误,应为“没有‘中国式的谦虚’”;D“是后来年轻的知识分子所不能理解的”错误,文中有“大概”“完全”。‎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 试题分析:注意传主的思想,许渊冲先生致力于文学翻译,为人们建立起沟通的桥梁改变着世界,把翻译当成自己一生最重要的事。句子含义的题目要注意句子的类型,词句是对传主的评价的语句,注意分析概括传主的什么品质,然后分析表达自己的什么情感。‎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8.‎ 试题分析:或者分析传主成功的原因,实际原因的主观方面也就是传主的品质,探究传主的品质有时给出品质,让考生在文中找具体的事例,有时需要先概括出品质,然后再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还有的是结合文章的标题或具体的语句进行探究,但基本的答题指向是一致的。这样的题目答题时首先概括出传主的品质,然后列举文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提出的观点要和传主的品质相关。此题属于向内挖掘的题目,首先提出观点,然后在文中提取相关的事例进行解说。‎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 ‎ ‎9.C ‎10.B ‎11.D ‎【解析】‎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C项,楚辞有时使用四言体。文章第五段“屈原《九章》中的《橘颂》全用四言句”。‎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中,“下列关于“楚辞”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然后就要到文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比如选项C,楚辞有时使用四言体。文章第五段“屈原《九章》中的《橘颂》全用四言句”。‎ ‎10.‎ 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的理解和概括能力。B项,这大约类似于古希腊史诗的‘吟唱’形式并非古籍记载,而是今人推测。‎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比如本题,题干要求选出“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考生可以到原文中相应位置寻找选项的内容,选项B是针对第三段设置,原文中说的“它们显然不适宜歌唱,不应当作歌曲来看待。同时,这种“不歌而诵”的“赋”,却又不是像散文那样的读法,据古籍记载,需要用一种特别的声调来诵读。这大约类似于古希腊史诗的“吟唱”形式”,所以,这大约类似于古希腊史诗的‘吟唱’形式并非古籍记载,而是今人推测。‎ ‎11.‎ 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能力。D项“不会受个别诗人影响”错,原文最后一句,“具体说来,又离不开伟大诗人屈原的创造”。‎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认真审题,“‎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那就要求考生应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然后认真辨析所给的选项,把文本的信息和选项进行比较,看选项有无改变文章的表述。比如本题D项,在文中最后一段“体说来,又离不开伟大诗人屈原的创造”,“不会受个别诗人影响”错。‎ ‎ ‎ ‎12.D ‎13.B ‎14.C ‎15.D ‎16.(1)先生为什么见到他面容大变顿然失色,一整天都不能恢复常态呢?‎ ‎(2)天下人的非议和赞誉,对于他们既无增益又无损害,这就叫做德行完备的人啊!‎ ‎【解析】‎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D项的“乏”此处应解释为:耽误。如果解释为“缺乏”,放入句中则不通。‎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此类题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句的含义,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句子,看是否合乎语境。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推断:(1)常识识记法。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 “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2)联想迁移。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3)通假代入法。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4)利用字形推。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5)互文对举。 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 (6)语法推断法。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回答此类题目,必须多了解古代文化常识,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B项理解有误,“劾死”应指判决死罪。劾,本义:审理,判决。如,劾,法有辜也。——《说文》;上其鞫劾文辞。——《书·吕刑》;“汉世问罪谓之鞫,断狱谓之劾。”‎ 又如:劾死(判决死罪);劾治(审理治罪);劾按(审理核实罪状);劾捕(审查其罪,加以逮捕);劾验(审理查验) 。第二个义项:检举揭发罪状。如,劾大不敬。——《汉书·李广苏建传》;遣其劾帅。——清·梁启超《谭嗣同传》;齐康所劾。——《明史》。又如:弹劾;劾状(弹劾,举发罪状);劾奏(检举或弹劾其罪状)。第三个义项:检举揭发的文书,名词。如,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后汉书》。‎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识记文学常识有妙招 :1.穿针引线法。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有一根线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等。例如记忆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以内容为线索,用这条线串起各个朝代文学现象这些针,请看下面:韵文类: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 散文类:尚书——先秦散文——六朝陶渊明散文——唐宋八大家——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明中叶唐宋派(归有光)——明末公安派(三袁)——清代桐城派(姚鼐、方苞、刘大櫆)。2.联想法。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比如记忆屈原时,由屈原想到他的作品《离骚》,又因《离骚》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想到西方浪漫主义三大家:雪莱、雨果、拜伦。这样举一而反三触一而发十,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经常这样记忆,也有利于联想能力的提高。3.积少成多法。文学常识内容多,涉及面广,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全部记下来,因此要长期坚持。‎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的思路是:第一步,通读文段,整体把握文段的内容大意及主题;第二步,找出标志性的词语,如名词、动词、句首句末虚词、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第三步,先易后难,逐步断句(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吃不准的部分);第四步,诵读全文,详加验证。语段断好后,再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语感,根据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结合文段意思,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事求可”“功求成”是两个对称的表意完整的句子,两者间应断开,排除B.D两项。根据句意可知,“少”修饰的是“用力”,不可断开,排除A项。‎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断句首先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要通读全文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断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1)善用标志性词语断句,比如句首发语词、句尾语气,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字),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径或诀窍。(2)结合章法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分说”部分,又多用对称句式,形成并列、排比。(3)了解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是文言运用中逐渐形成的凝固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每一种固定结构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熟悉每种固定结构的常规形式,有助于其前后句子的断开。这些特点,均有益于断句。如“事求可”“功求成”结构对称,中间应断开。‎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作答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的题型,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等。做题时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对比对即能发现问题。D项,“孔子对老者的话不以为然”错。孔子认为自己很难达到“浑沌氏”的境界。‎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如该题中D项,“孔子对老者的话不以为然”错。孔子认为自己很难达到“浑沌氏”的境界。犯了曲解文意的错误。‎ ‎1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先读懂文章,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在翻译时,还要注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对重点字词要做到字字落实:(1)“何故”:为什么;“变容失色”:面容大变顿然失色;“自反”:恢复常态。(2)“非”‎ ‎:非议;“誉”:赞誉;“益”:增益;“损”:损害。‎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子贡到南边的楚国游历,返回晋国,经过汉水的南沿,见一老丈正在菜园里整地开畦,打了一条地道直通到井中,抱着水瓮浇水灌地,吃力地来来往往,用力甚多而功效甚少。子贡见了说:“如今有一种机械,每天可以浇灌上百个菜畦,用力很少而功效颇多,老先生你不想试试吗?”‎ 种菜的老人抬起头来看着子贡说:“应该怎么做呢?”子贡说:“用木料加工成机械,后面重而前面轻,提水就像从井中抽水似的,快速犹如沸腾的水向外溢出一样,它的名字就叫做桔槔。”种菜的老人面起怒色讥笑着说:“我从我的老师那里听到这样的话,有了机械之类的东西必定会出现机巧之类的事,有了机巧之类的事必定会出现机变之类的心思。机变的心思存留在胸中,那么不曾受到世俗沾染的纯洁空明的心境就不完整齐备。纯洁空明的心境不完备,那么精神就不会专一安定;精神不能专一安定的人,大道也就不会充实他的心田。我不是不知道你所说的办法,只不过感到羞辱而不愿那样做呀。”‎ 子贡满面羞愧,低下头去不能作答。‎ 隔了一会儿,种菜的老人说:“你是干什么的呀?”子贡说:“我是孔丘的学生。”种菜的老人说:“你不就是那具有广博学识并处处仿效圣人,以矜夸来超群出众,自唱自和哀叹世事之歌以周游天下卖弄名声的人吗?你要抛弃你的精神和志气,废置你的身形体骸,恐怕就可以逐步接近于道了吧!你自身都不善于修养和调理,哪里还有闲暇去治理天下呢!你走吧,不要在这里耽误我的事情!”‎ 子贡大感惭愧神色顿改,怅然若失而不能自持,走出三十里外方才逐步恢复常态。子贡的弟子问道:“先前碰到的那个人是干什么的呀?先生为什么见到他面容大变顿然失色,一整天都不能恢复常态呢?”子贡说:“起初我总以为天下圣人就只有我的老师孔丘一人罢了,不知道还会有刚才碰上的那样的人。我从我的老师那里听说到,办事要寻求可行,功业要寻求成就。用的力气要少,获得的功效要多,这就是圣人之道。如今却竟然不是这样。持守大道的人德行才完备,德行完备的人形体才健全,形体健全的人精神才饱满。精神饱满方才是圣人之道。这样的人他们寄托形骸于世间,悠游自在而不知所往,淳和真朴,功利机巧必定不会放在他们这种人的心上。像那样的人,不同于自己的心志不会去追求,不符合自己的思想不会去做。即使让天下人都称誉他,称誉的言词合乎他的德行,他也孤高而不顾;即使让天下人都非议他,非议使其名声丧失,他也无动于衷不予理睬。天下人的非议和赞誉,对于他们既无增益又无损害,这就叫做德行完备的人啊!我只能称作心神不定为世俗尘垢所沾染的人。”‎ 子贡回到鲁国,把路上遇到的情况告诉给孔子。孔子说:“那是借着灌溉菜地研讨和实践浑沌氏主张的人。持守内心的纯一,心神不外分;修养内心,而不求治外在。那明澈白静到如此素洁,清虚无为回返原始的朴质,体悟真性持守精神,优游自得地生活在世俗之中的人,你怎么会不感到惊异呢?况且浑沌氏的主张和修养方法,我和你又怎么能够了解呢?”‎ ‎17.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第一句中,“同样的感受”指的是“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中应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第二句中,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意境相近的句子”的句子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第三句中,“艰难困苦的环境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指的是“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 ‎18.“嫌”,嫌弃,作者衷心感谢这盘残灯不嫌弃自已,描写了客中、长夜、孤舟中只有残灯相伴的情景。(2分)“嫌”字把残灯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孤灯”不嫌弃诗人的情态(2分),表达了诗人在残灯陪伴下感受到的宽慰与温暖、无奈与自嘲。(2分)(共6分)‎ ‎19.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与忧虑(2分),病中的感伤,客中的孤寂,思归的病苦,老之将至的无奈。(共5分)‎ ‎【解析】‎ ‎18.‎ 试题分析:此类是属于考查炼字的题,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该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在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采用了——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本题可关注“嫌”字及相关语句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同时要写出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情感。结尾两句,他把“残灯”拟人化了,衷心感谢它不嫌弃自己,在孤舟、长夜中依旧陪着自己,使他觉得有着一缕亮光、一丝暖意、一种美好的感情在支撑鼓舞着自己。‎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9.‎ 试题分析:题干既然是问哪些情感,自然情感是复杂的,所以解答本题要抓住诗歌中的意象来揣测诗人的情感,另外要通过注释了解写作背景,达到对诗人思想感情的全面理解。东坡先生于神宗熙宁六年贬任杭州通判,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为了赈饥之事,他乘船赶往润州(今镇江)。在路过常州时,宿通吴门外运河边。时值除夕夜晚,异乡、孤舟、严寒、霜雪、病眼、残灯。作者怀着倔强的性格,触景生情,愁绪满怀,深感仕途坎坷,思乡之念,愤激之绪油然而起。但东坡在“行歌”、“野哭”、“苦思”之下,毕竟自有依托,豁达乐观。‎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0.‎ 生活需要勇气 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难免会碰钉子,碰钉子之后,就会产生紧张消极,烦躁,伤心,气愤等心理反应。其实挫折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遇到的挫折有很多,例如:同学关系不融恰,父母的态度简单粗暴,与父母之间存在代沟等等,都可能对我们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但是最重要的是需要我们有勇气去面对挫折,把挫折做为磨练我们人生的宝贵经历和财富。‎ 中国乒乓新的女领军人物张怡宁的夺冠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从1999年到2003年她在多次重大赛事,连连失利,这些挫折曾使她产生放弃打球的念头,但也正是这些挫折使她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当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之后,比赛就不仅是技术更是在比心理!”张怡宁正是凭借着勇于面对挫折的勇气,才取得今天的成绩。‎ 在汶川大地震后,一些刚刚脱险的学生没有被刚刚经历的巨大灾难吓倒,而是迅速加入到帮助伤者的行列。他们搬运救灾物资,抬运伤者,为受伤人员喂水、喂饭。此川民族中学的李剑波,救助同学逃离垮塌的教室后,不顾余震危险,与老师一起搭建帐篷。为了使700多名同学喝上热粥,他冒雨到两里外的“温井子”挑水、到山上拾柴……‎ ‎,在大地震中,正是这些无数坚强意志的人,用他们的勇气和爱心救助了无数素不相识的人,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生活中,挫折同样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共同经历的。就拿这次考试来说吧,成绩一出来,我所有的希望全都化为泡影了,不敢去想妈妈对我鼓励的承诺,更不敢去面对每日为我备付辛苦父母的那双充满期待而又失望的双眼,但我鼓励自己既然已经失败,就要有勇气去面对,只有找出原因、改进方法,就会有希望的“失败是成功之母!”‎ 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痛苦,孤独的寂寞等等。此时,你需要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旁边温馨的话语,更需要你有勇气的去面对。‎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首先要仔细审题,看清题目要求,注意题目所提供的选择范围和提示的情境,抓住关键信息。提示语中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是情境的提示,而后面的甜蜜的微笑、温馨的话语才是文章的关键。如果作文时只注意到了情境而忽视了关键,文章的重心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就会有所偏离。有时题目中的某些字眼或标点符号决定了选择范围的大小,不注意的话也容易造成偏差。‎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