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习题:阅读突破 第一章 专题三 单文精练二 丝绸之路文明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习题:阅读突破 第一章 专题三 单文精练二 丝绸之路文明 Word版含解析

单文精练二 丝绸之路文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亚欧大陆的文明之路。这条道路在空间上的地理坐标是复杂的,可以是陆地、海洋,也可以是大漠、草原;关于起始端点的表述也存在着不确定性,可以是两个不同的大陆,也可以是同一个大陆的东亚、南亚、中亚或西亚,或是具体的国家。从时间上看,在张骞开通西域这一标志性的节点之前,丝绸之路上的欧亚文明交汇已然存在,而且这种不同种族、地域之间的文明对话,似乎是一条永恒的时光之河,历经数千年延续至今而奔流不息。按照瑞典考古学家斯文·赫定的观点,“从文化—历史的观点看,这是连接地球上存在过的各民族和各大陆的最重要的纽带”。‎ 丝绸之路文明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拥有一个复杂的动力系统,政治、经济、文化在不同层面发挥着主导、引领的作用,因此,这一文明具有深厚的内涵。它可以体现为举足轻重的国家安全战略选择,如汉朝开通西域与对匈奴的战争、大唐对突厥的战争。它也可以视为早期“全球化”的经贸之路,丝绸把中国农民的桑蚕养殖、丝绸生产与中亚、西亚商人的物流运输等以市场的形式链接起来,现代自由主义的经济方式在这条经济带上起到了主导作用。与政治、经济活动相比,丝绸之路的文化融合对于中华文明的丰富和发展具有更重要的价值。如佛教文化自汉代传入中国,扎根开花完成了异域宗教思想的首次中国化。唐初唐太宗明确提出要把源自西域的燕乐,与汉民族的传统雅乐一并纳入宫廷音乐,朝野莫不为之风靡。在唐王朝的广阔疆域里,这种多样性、包容性的国家文化政策的实施,把中华文明推向了新的境界。‎ 丝绸之路推动了中国文化地理空间不停滞的运动和延展。黑格尔曾经从政治制度、社会结构等角度提出,中华文明是一种相对封闭、静止、缺少变化的文明形态,这一观点似乎是简单或偏颇的。从丝绸之路的研究看,中华文明在运动形态和内在规律上都有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如果把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作为一座分水岭,之前是中国本土文明的内在碰撞与交融,华夏与夷狄戎蛮至迟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走向了民族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融合。之后,中华文明的历史演化进程由于外来新的文化元素的加入而变得更加活跃和精彩。丝绸之路改变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葡萄、石榴等进入了中原腹地的村镇农田;那些与周秦迥异的西域汗血宝马不仅出现在汉武帝恣肆驰骋的军阵,也装点了汉代人的精神世界。‎ 丝绸之路为中华文明的内生式增长带来了强力推动,从西到东,从北到南,从战乱不已的南北朝,到统一和平的隋唐,中国各文化空间板块产生了波澜壮阔的新变化新气象;同时,丝绸之路也把开放包容、维新求变的中华文明融入世界文明体系的形成发展进程中。‎ 研究丝绸之路中国“放眼看世界”的历史轨迹,对于实施新丝绸之路“一带一路”‎ 倡议提供了重要参照。这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国内经济发展新常态大背景下推出的新的国家举措。这一倡议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相互交织的协作发展,也是国内相关联地区优化经济文化发展空间的重大机遇。研究新丝绸之路的规划及实施,要注重经济带和文化带的复合、一体化发展,注重更好地统筹国内不同区域的改革创新,实现共赢发展。这既是历史丝绸之路的重要经验,也应是新丝绸之路建设的现实选择。(摘编自朱文谦《丝绸之路文明的历史思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唐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促进了丝绸之路文化的融合,汉代佛教、唐代燕乐的兴盛就是例证。‎ B.汉代之前丝路文化融合局限于中国本土之内,汉以后文化冲破国门,文化交流、融合的程度更高。‎ C.如果没有丝绸之路,中国百姓的生活中就不会出现葡萄、石榴等物品,军队中也不会有汗血宝马。‎ D.现阶段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统配世界资源,必将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从丝绸之路的属性入笔,然后从空间、时间两个维度对丝绸之路的基本情况进行阐明。‎ B.第二段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对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进行论述,使读者的认识更加全面。‎ C.文中“似乎是一条永恒的时光之河”一句运用比喻论证,阐明丝路文明历史久远,流传不息。‎ D.文章论述了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后,落脚于对新丝绸之路的思考,论题贴近现实,富有时代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丝绸之路虽然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但是直到今天人们也并不清楚它在地理上的坐标。‎ B.丝绸之路文明的意义在于它不仅是全球化的经贸之路,更有国家安全方面的战略意义。‎ C.丝绸之路对中国文化的推动,有力地证明了黑格尔对中华文明性质所做界定的错误性。‎ D.丝绸之路是沟通不同文明的重要纽带,丝绸之路上各民族、地域间的文明交流从未断绝。,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骞开通西域,才有了丝绸之路上欧亚文明的交流、交汇。‎ B.中华文明的运动形态之所以由静止变为运动,某种程度上得益于丝绸之路文化的大力推动。‎ C.丝绸之路上的各民族、地域间的文化交流从未断绝,‎ 丝绸之路是沟通不同文明的重要纽带。‎ D.自从丝绸之路形成后,中华文明的历史演化进程由于西方文化而变得更加活跃与精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在阐明丝绸之路是连接欧亚文明的重要纽带后,从时间维度阐述了它对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 B.第二段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论述了丝绸之路文明对中华文明的丰富和发展所具有的多层面的价值和意义。‎ C.文章采用了举例论证、比较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丝绸之路对中华文明的发展的深刻影响。‎ D.文章借古谈今,意在表明今天实施“一带一路”国家举措要参照借鉴古代丝绸之路“中国”放眼看世界的历史轨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正是有了丝绸之路文化通道,中华文明和中国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才因外来元素的加入而变得更丰富精彩。‎ B.现阶段实施“一带一路”构想符合历史和国情,必将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C.汉唐时期开放、包容的国家文化政策,促进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汉代佛教、唐代燕乐的兴盛就是例证。‎ D.丝绸之路开辟后,中华文明的运动形态由本土文明的内在碰撞交融转化为本土文明与外来元素的交流、融合。‎ 答案精析 第一组 ‎1.B [A项“汉代佛教、唐代燕乐的兴盛”证明了“丝绸之路的文化融合对于中华文明的丰富和发展具有更重要的价值”,而不是“汉唐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的意义。C项假言判断不当,即使没有丝绸之路,中国百姓的生活中也不一定永远不会出现葡萄、石榴等物品,军队中也不一定没有汗血宝马。D项“统配世界资源”无中生有。]‎ ‎2.B [混淆了“丝绸之路文明”与“丝绸之路”的概念。本题主要信息在第二段第一句。]‎ ‎3.D [A项“直到今天人们也并不清楚它在地理上的坐标”曲解文意。原文说“这条道路在空间上的地理坐标是复杂的”,“复杂”与“并不清楚”表示的意思迥异。B项“它不仅是全球化的经贸之路,更有国家安全方面的战略意义”错。原文第二段中说“它可以体现为举足轻重的国家安全战略选择”“它也可以视为早期‘全球化’的经贸之路”,可见丝绸之路文明内涵中的经济、政治两个方面的意义属于并列关系,而非递进关系。另外,原文说的是“早期全球化的经贸之路”,而国家安全战略意义有具体朝代限定,而非普遍性。C项“丝绸之路对中国文化的推动”意在阐明中华文化并不封闭,而不是证明“黑格尔对中华文明性质所做界定的错误性”。]‎ 第二组 ‎1.C [A项表述绝对,原文说欧亚文明的交汇在丝绸之路前就已存在。B项丝绸之路开辟之前,中华文明就有内在的碰撞和交融,这也是一种运动形态,因此不能说中华文明的运动形态由静止变为运动。D项“原因”表述错误,原文是“外来新的文化元素”,并非“西方文化”。]‎ ‎2.B [第二段主要论述了丝绸之路文明在形成过程中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在不同层面的主导和引领。]‎ ‎3.B [A项“正是有了……才”错,外来文化输入不止丝绸之路一条通道。C项“汉唐时期开放、包容的国家文化政策”说法有误。文章只提到唐代实施多样性、包容性的文化政策,并未提及汉代。D项曲解文意。原文是“中华文明的历史演化进程……变得更加活跃和精彩”,是指丝绸之路开辟后,本土文明在内在碰撞和交融的同时,还与外来元素的交流、融合,而非“转化为本土文明与外来元素的交流、融合”。]‎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