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 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17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书院是中国文化一个十分重要的机构,也是人类教育史上的一个有重大意义的制度。书院这个名词成为私人讲学的代表,是从朱熹开始的,但是用书院来称呼私人创办的学校则起自唐代。从唐末到20世纪初年,书院教育持续了1000多年。一个制度能维持这么久,那么它的贡献也就可想而知了。‎ ‎ “私人讲学”这四个字其实是一个很现代的名词。因为在传统中国,公私的分别并不像现代这么清楚。唐末社会崩溃,世家大族早已陵夷,中央政令不行,原有的庙学教育也跟着衰落不振,于是便有了私人创办家族学校之举。其实私人教学,至少源始于孔子,但以家族之力来创办学校,招收学生,延聘师儒,却是以前少有的事。‎ ‎ 从传统教育的立场来说,私人兴学不外是在官学崩溃的时候,模仿其体制和规模,继续其功用,并没有取代官学的意思或目的。这样的私人教育当然缺乏现代人“公”“私”分明的特点。‎ ‎ 但是在发扬儒家的“为己之学”或宋明理想的思想方面,书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讲学的风气以及制度化当然要归功于书院,宋明理学或儒学的种种风尚及学派往往依附书院而发扬光大。这是中国教育制度史上十分光辉的发展。西洋中古学术的发展往往依附于大学,迨文艺复兴,则“学院”兴起,日渐取代大学。而到了启蒙时代,沙龙更成了新思想的温床。可见学术的发达往往和思想家荟萃的场所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从这个角度言之,书院是宋明以来儒学发达的制度上的保姆。‎ ‎ 政府对于书院所扮演的角色当然是很清楚的,因此有数次毁灭书院的纪录。也因此作为辅助官学教育的书院得以发展出其特立独行的性格,使它继续不断更新,创造新思潮,影响政治及社会。我们对东林书院和它所代表的实践精神的神往,无非是因为它所代表的正是传统中国读书人的独立理想。唯其独立而有尊严,唯其尊严而能赓续中国的人文传统。‎ ‎ ‎ ‎ 书院在各地发展的过程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它不断地和地方既有文化特色产生交流。中国有学术地理,可说是自宋代而开始。先此当然有学术与地方文化结合的现象,但中国疆土自元以来,扩张得特别快,再加上外族入主中国,所以在整合各种文化和民族传统的过程里,教育扮演了特别重要的角色。‎ ‎ 总之,书院教育舍弃在中国幅员扩张的过程时,追求政治上的齐一性,而选择文化上的包容性。从宋元以来,替中国维持它作为一个政治单位命脉的实在是这种文化上的弹性和教育、思想上的包容性。书院至少在充分官学化以前是这种文化命脉的主要机构。‎ ‎ (摘编自朱汉民李弘祺主编《中国书院》)‎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一个制度如果能维持长久,那么就会产生一定的贡献,持续了1000多年的书院教育, 其贡献也一定不会小。‎ B.私人创办家族学校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社会、政治等影响外,还跟教育自身的衰落不振有一定的关系。‎ C.在传统中国,公私分别并不清楚,私人教学,至少起始于孔子,但用书院来称呼私人创办的学校却是唐代以前少有的事。‎ D.书院作为中国文化一个十分重要的机构,在发扬宋明理学或儒学的种种风尚及学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书院也是中国古代一些思想家荟萃的场所,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宋明以来儒家学术的发达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B.西方中古学术的发展历程,不同于中国的形式,而是从大学到“学院”,到了启蒙时代,很多新思想则来自于沙龙。‎ C.辅助官学教育的书院,创造新思潮,影响政治及社会,这种角色有时不被政府所接纳,因而也会招来官方打压。‎ D.学术与地方文化结合的现象早在宋代以前就出现,从宋代开始,学术地理得以继续保持,这有力促进了各种文化之间的整合。‎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书院机构和书院制度,不是自古就有的,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但私人教学的现象 则远比书院机构出现得早。‎ B.中国古代的私人教育,缺乏现代人公私分明的特点,在体制、规模和功用上,往往具有明显的官学色彩。‎ C.作为官学教育的辅助,书院慢慢发展出特立独行的性格,能代表传统中国读书人的独立思想,能赓续中国的人文传统。‎ D.在舍弃中国幅员扩张的过程时,书院教育依然追求政治上的齐一性,并选择文化上的包容性,成为中国文化命脉的主要机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野外理发处 丰子恺 我的船所泊的岸上,小杂货店旁边的草地上,停着一副剃头担。我躺在船榻上休息的时候,恰好从船窗中望见这副剃头担的全部。起初剃头司务独自坐在凳上吸烟,后来把凳让给另一个人坐了,就剃这个人的头。我凝神纵目,眼前的船窗便化为画框,框中显出一幅现实的图画来。这图中的人物位置时时在变动,有时会变出极好的构图来,疏密匀称,姿势集中,宛如一幅写实派的西洋画。有时微嫌左右两旁空地太多或太少,我便自己变更枕头的放处,以适应他们的变动,而求船窗中的妥帖的构图。‎ 平日看到剃头,总以为被剃者为主人,剃者为附从。故被剃者出钱雇用剃头司务,而剃头司务受命做工;被剃者端坐中央,而剃头司务盘旋奔走。但我看来,适得其反:剃头司务为画中主人,而被剃者为附从。因为在姿势上,剃头司务提起精神做工,好像雕刻家正在制作。被剃者不管是谁,都垂头地坐着,忍气吞声地让他弄。纯粹用感觉来看,剃头这景象中,似觉只有剃头司务一个人;被剃的人暂时变成了一件东西。因为他无声无息,呆若木鸡;全身用白布包裹,只留出毛毛草草的一个头,而这头又被操纵在剃头司务之手,全无自主之权。独有被剃头的人一声不响,绝对服从地把头让给别人弄。因为我在船窗中眺望岸上剃头的景象,在感觉上但见一个人的活动,而不觉得其为两个人的勾当。我很同情这被剃者:那剃头司务不管耳、目、口、鼻,处处给他抹上水,涂上肥皂,弄得他淋漓满头;拨他的下巴,他只得仰起头来;拉他的耳朵,他只得旋转头去。这种身体的不自由之苦,在照相馆的镜头前面只吃数秒钟,犹可忍也;但在剃头司务手下要吃个把钟头,实在是人情所难堪的!我们岸上这位被剃头者,耐力格外强:他的身体常常为了适应剃头司务的工作而转侧倾斜,甚至身体的重心越出他所坐的凳子之外,还是勉力支撑。我躺在船里观看,代他感觉非常的吃力。人在被剃头的时候,暂时失却了人生的自由,而做了被人玩弄的傀儡。‎ 我想把船窗中这幅图画移到纸上。起身取出速写簿,拿了铅笔等候着。等到妥帖的位置出现,便写了一幅,放在船中的小桌子上,自己批评且修改。这被剃头者全身蒙着白布,肢体不分,好似一个雪菩萨。幸而白布下端的左边露出凳子的脚,调剂了这一大块空白的寂寞。又全靠这凳脚与右边的剃头担子相对照,稳固了全图的基础。凳脚原来只露一只,为了它在图中具有上述的两大效用,我擅自把两脚都画出了。我又在凳脚的旁边,白布的下端,擅自添上一朵墨,当作被剃头者的黑裤的露出部分。我以为有了这一朵墨,白布愈加显见其白;剃头司务的鞋子的黑在画的下端不致孤独。而为全图的主眼的一大块黑色——剃头司务的背心——亦得分布其同类色于画的左下角,可以增进全图的统调。‎ 船主人给十个铜板与小杂货店,向他们屋后的地上采了一篮豌豆来,现在已经煮熟,送进一盘来给我吃。看见我正在热心地弄画,便放了盘子来看。“啊,画了一副剃头担!”他说:“小杂货店后面的街上有许多花样:捉牙虫的、测字的、旋糖的,还有打拳头卖膏药的……我刚才去采豆时从篱笆间望见,花样很多,明天去画!”我未及回答,在我背后的小洞门中探头出来看画的船主妇接着说:“先生,我们明天开到南浔去,那里有许多花园,去描花园景致!”她这话使我想起船舱里挂着一张照相:那照相里所摄取的,是一株盘曲离奇的大树,树下的栏杆上靠着一个姿态娴雅而装束楚楚的女子,好像一位贵妇人;但从相貌上可以辨明她是我们的船主妇。大概这就是她所爱好的花园景致,所以她把自己盛妆了加入在里头,拍这一张照来挂在船舱里的。我很同情她的一片苦心。世间颇有以为凡画必须优美华丽的人,以为只有风、花、雪、月、朱栏、长廊、美人、名士是画的题材。我们这船主妇可说是这种人的代表。我吃着豌豆和这船家夫妇俩谈了些闲话,他们就回船艄去做夜饭。‎ ‎(有删节)‎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丰子恺是集文人与画家于一身的儒者,文章“文中有画”,描绘了理发司务的理发技艺和过程,显示了作者迥乎寻常的眼光。‎ B.文章取材于生活中的凡常之人、凡常之物,如写生一般,将这些凡常的人和事,通过文字呈现在我们面前,给人历历在目之感。‎ C.作者把“船窗”当作“画框”,置身于剃头司务的生活中,近距离观察,通过极其平凡的画面,表现出非同一般的生活哲理。‎ D.文章语言明快朴实,幽默隽永,视角独特,简单的故事中充满了童真,充满了禅意,充满了生活情趣,更充满了真性情。‎ ‎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4分)‎ ‎6.本文运用对比手法来结构文章,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3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小题。‎ 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文信侯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 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秦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汝焉能行之?”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也。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 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 ‎ (节选自《史记·甘茂列传》)‎ 相关链接:‎ ‎①相传项橐七岁时就曾难倒过孔子;②武安君:白起,中国古代著名的将领、军事家;③应侯:范雎,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秦国宰相,因封地在应城,所以又称为“应侯”;‎ ‎7. 下列断句正确一项的是( )(2分)‎ A. 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B. 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C. 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D. 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8.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上卿”是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如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后,被赵王拜为上卿。‎ B. “乘”,量词,古时一车五马为一乘。乘车驾五马,所以,“乘”有时作为“五”的代称。‎ C.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此文是将爵位赐给甘罗。‎ D. “质”或“质子”,两国交往,各派世子或宗室子弟留居对方作为保证。‎ ‎9.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的是 ( )(2分)‎ A. 秦始皇派遣张唐到燕国去任相国,但张唐曾带兵攻打过赵国,他觉得赵国一定会怨恨自己,对自己不利,所以以此为借口推托。‎ B. 张唐不敢去,吕不韦虽然心里不快,但没也没有办法勉强他,结果年仅十二岁的甘罗看出了吕不韦的心事,主动请求去说服张唐。‎ C. 甘罗用武安君白起得罪了吕不韦,结果被吕不韦逼死的例子警告张唐,如果他不听吕不韦的话,只能是死路一条。‎ D. 甘罗在出使赵国时,仔细分析了秦、赵、燕之间的关系,成功地劝说赵王割给秦国五座城池,后来秦国还不费吹灰之力就又取得了原属燕国的十一座城池。‎ ‎10. 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4分)‎ ‎(2)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 枋口①作 ‎【宋】文彦博②‎ 下马入枋口,漾舟缘碧溪。‎ 雪消山骨瘦,风定浪头低。‎ 数里复登岸,群贤俱杖藜。‎ 徘徊岩石畔,寻觅退之③题。‎ ‎【注】①枋口,沁水的出山口,地处风景秀丽的太行山南麓,有盘谷寺等名胜古迹。②熙宁六年癸丑四月己亥,文彦博由于对新法持有异议,受到变法派的排挤,被罢相,出判河阳。 ③退之,即韩愈,韩愈曾因仕途不顺,借李愿归隐盘谷之事,吐露心中郁抑不平之情。‎ ‎1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首联开篇点题,移步换景,“碧”字凸现了溪水的灵气与生机,又为雪后的寒冬平添几分绿意。‎ B.颔联描写远景,写雪后苍茫的群山及相逐嬉戏的微风细浪。“山骨”描绘出冰雪消融时的山貌。‎ C.颈联虚写自己与同行者登岸的情景,“群贤俱杖藜”一句想象前贤拿着杖藜—起登岸时的情景。‎ D.尾联将笔锋宕开,卒章显志。“徘徊”“寻觅”等词,写出了诗人一行寻找岩石题字明志的情景。‎ E.诗歌按行旅顺序叙写,注重抒情与写意,物象栩栩如生,于恬淡中见真情,充满清新自然气息。‎ ‎1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7小题,14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氓》中以桑叶由青变黄最后陨落比喻女子容颜衰老不受男子待见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醉翁亭记》中,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5)《离骚》中表达自己追慕古代圣贤,而宁死不失正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6)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7)《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四)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 共6分) 14.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①妄不堪驱使 ②勿复重纷纭 ③本自无教训 ④处分适兄意 ‎ ‎⑤徘徊庭树下 ⑥蹑履相逢迎 ⑦踯躅青骢马 ⑧叶叶相交通 A.①④ B.⑤⑦ C.③⑤ D.①③‎ ‎15.下列句中词语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河内凶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寡人之民不加多 加:增加 B.弃甲曳兵而走 走:逃跑 或百步而后止 或:也许 C.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是:判断动词 数罟不入洿池 数:密 D.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反复陈述 然而不王者 然而:这样却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2分)‎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第Ⅱ卷 三、语言文字运用(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题。‎ ‎ 车过山丹,远远地,像一把折扇,张掖绿洲缓缓地渐次打开了。看啊,    的十万芦苇,密匝匝地开进湿地。《诗经》里的芦苇是爱着的芦苇,是相思的芦苇。爱得缱绻沧桑,爱得恍恍惚惚,爱到很高很高的境界里去了。张掖的芦苇不是这样的。张掖的芦苇有点肥硕,有点霸气,有点无敌。每一株芦苇都是丰腴的,妖妖的勾人,盛大的张狂,(    ),像一个女孩,青春的底气十足,让人除了羡慕,一点办法也没有。眼前的芦苇,没有忧伤,这样的芦苇,像世俗里的小女子,满足,幸福,    。 ‎ 芦苇不是一种,有好几种组成。有一种芦苇,很高,齐刷刷地往空中伸展,霸道了大片地盘,毫不在乎身边水草的低矮。你拔你的结,我长我的叶,井水不犯河水。还有一种,却是《诗经》里好脾气的芦苇。扬着穗,柔软,温暖,谦和。这样的芦苇,一点一点把美唤出来,淡淡清愁,美得朴素,收敛。‎ 整个湿地里,一条栈道九曲十八弯地穿过,也很诗意。木头的栈道,似桥,淡淡的黄色,古色古香。桥下碧水潺潺,觉得自己就是从《诗经》里,从古风里赶来的女子,赶着自己的十万芦苇,放牧它们。踩在栈道上,是    的一种声音,栈道下是水,清凌凌的水。芦苇的叶子小心地从栈道木板的缝隙里探出来,柔弱的,可人的,也在风里轻轻招摇。走一走,栈道突然拱起,搭成一座小小的桥,随即又平展起来。让人禁不住惊喜一下。栈道两边,芦苇就    地挤过来,密不透风。 ‎ ‎17.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浩浩汤汤  沾沾自喜  十室九空  推波助澜 B.浩浩荡荡  喜气洋洋  空空荡荡  推推搡搡 C.浩浩荡荡  沾沾自喜  空空荡荡  推波助澜 D.浩浩汤汤  喜气洋洋  十室九空  推推搡搡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它们生命力的凶猛和长势旺盛没有什么能阻止得了 B.没有什么能阻止得了它们生命力的旺盛和长势凶猛 C.它们生命力的旺盛和长势凶猛没有什么能阻止得了 D.没有什么能阻止得了它们生命力的凶猛和长势旺盛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芦苇不是一种,有好几种。有一种芦苇,很高,齐刷刷地往空中伸展,霸道了大片地盘,毫不在乎身边水草的低矮。‎ B.芦苇不是一种,有好几种组成。有一种芦苇,很高,齐刷刷地往空中伸展,霸道了大片地盘,‎ 毫不在乎身边低矮的水草。‎ C.芦苇不是一种,有好几种组成。有一种芦苇,很高,齐刷刷地往空中伸展,霸占了大片地盘,毫不在乎身边水草的低矮。‎ D.芦苇不是一种,有好几种。有一种芦苇,很高,齐刷刷地往空中伸展,霸占了大片地盘,毫不在乎身边低矮的水草。‎ ‎20.下面是为父亲举办个人书画展的杨先生给某知名书画家写的一份邀请函的正文内容,其中有四处使用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并加以修改。(4分)‎ 明日请您屈驾到府上一坐,家父珍藏的墨宝将悉数展出,届时还请您抛砖引玉、不吝赐教。明早七点请您务必在家恭候,我们将有专车迎接。真诚期待您的光临!‎ 更正:(1)改为 (2)改为 ‎ (3)改为 (4)改为 四、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少年的时候,我疯狂的喜欢,“带我走”这三个字。 现在,我再也不会任性的让任何人带我走。 我学会了,自己走。‎ 读了上面文字,你有怎样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参考答案】‎ ‎1.C【解析】C项的原文表述是:“但是用书院来称呼私人创办的学校则起自唐代。”可知,不是“唐代以前少有的事”,而是“唐代以前没有的事”。‎ ‎2.D【解析】D项原文表述是:“中国有学术地理,可说是自宋代而开始。”可见,“学术地理得以继续保持”的表述有误。‎ ‎3.D【解析】D项的原文表述“书院教育舍弃在中国幅员扩张的过程时,追求政治上的齐一性,而选择文化上的包容性”,可见书院教育并不追求政治上的齐一性。‎ ‎4.C【解析】C项,作者并没有“置身于剃头司务的生活中”,而是从远处客观地观察人物,客观地描写人物和事件。‎ ‎5①在理发时,无论贵贱,都会失去自由,任由人摆布。②在生活中,低贱的人物也会有机会摆布别人,高贵的人也会有被别人支配的时候。‎ ‎6.①剃者与被剃者的对比,以被剃者的呆木来表现剃者的技艺,揭示了生活之理。②“我”与船主妇艺术观的对比,以船主妇的“优美华丽”的审美观突出了“我”的“质朴”、生活化的审美艺术观,揭示出艺术之理。(意思相近、言之成理即可)‎ ‎7. B【解析】本题可运用排除法快速选出正确答案。第一个“然”表转折,故在“然”前停顿,可排除AC两项;“方秦之强时”是时间状语,故应在“时”后停顿,排除D项。‎ ‎8. B【解析】B项中,一乘为四马。‎ ‎9. C【解析】C项张冠李戴,白起得罪的不是吕不韦,而是应侯范雎。‎ ‎10.(1)如今文信侯亲自请您去燕国任相而(您)却执意不肯去,我不知您要死在什么地方了。 ‎ ‎(2)大王不如先送给我五座城邑来扩大秦国在河间的领地,我请求秦王送回燕太子,再帮助强大的赵国攻打弱小的燕国。‎ ‎【参考译文】‎ ‎ 甘罗,是甘茂的孙子。甘茂死去的时候,甘罗才十二岁,奉事秦国丞相文信侯吕不韦。秦始皇派刚成君蔡泽到燕国,三年后燕国国君喜派太子丹到秦国作人质。秦国准备派张唐去燕国任相,打算跟燕国一起进攻赵国来扩张河间一带的领地。张唐对文信侯说:“我曾经为昭王进攻过赵国,因此赵国怨恨我,曾称言说:‘能够逮住张唐的人,就赏给他百里方圆的土地。’现在去燕国必定要经过赵国,我不能前往。”文信侯听了怏怏不乐,可是没有什么办法勉强他去。‎ ‎ 甘罗说:“君侯您为什么闷闷不乐得这么厉害?”文信侯说:“我让刚成君蔡泽奉事燕国三年,燕太子丹已经来秦国作人质了,我亲自请张卿去燕国任相,可是他不愿意去。”甘罗说:“请允许我说服他去燕国。”文信侯呵叱说:“快走开!我亲自请他去,他都不愿意,你怎么能让他去?”甘罗说:“项橐七岁就作了孔子的老师。如今我已经满十二岁了,您还是让我试一试,何必这么急着呵叱我呢?”于是文信侯就同意了。甘罗去拜见张卿说:“您的功劳与武安君白起相比,谁的功劳大?”张卿说:“武安君在南面挫败强大的楚国,在北面施威震慑燕、赵两国,战而能胜,攻而必克,夺城取邑,不计其数,我的功劳可比不上他。”甘罗又说:“应侯范睢在秦国任丞相时与现在的文信侯相比,谁的权力大?”张卿说:“应侯不如文信侯的权力大。”甘罗进而说:“您确实明了应侯不如文信侯的权力大吗?”张卿说:“确实明了这一点。”甘罗接着说:“应侯打算攻打赵国,武安君故意让他为难,结果武安君刚离开咸阳七里地就死在杜邮。如今文信侯亲自请您去燕国任相而您执意不肯,我不知您要死在什么地方了。”张唐说:“那就依着你这个童子的意见前往燕国吧。”于是让人整治行装,准备上路。‎ ‎ 行期已经确定,甘罗便对文信侯说:“借给我五辆马车,请允许我为张唐赴燕先到赵国打个招呼。”文信侯就进宫把甘罗的请求报告给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了甘罗,就派他去赵国。赵襄王到郊外远迎甘罗。甘罗劝说赵王,问道:“大王听说燕太子丹到秦国作人质吗?”赵王回答说:“听说这件事了。”甘罗又问道:“听说张唐要到燕国任相吗?”赵王回答说:“听说了。”甘罗接着说:“燕太子丹到秦国来,说明燕国不欺骗秦国。张唐到燕国任相,表明秦国不欺骗燕国。燕、秦两国互不相欺,显然是要共同攻打赵国,赵国就危险了。燕、秦两国互不相欺,没有别的缘故,就是要攻打赵国来扩大自己在河间一带的领地。大王不如先送给我五座城邑来扩大秦国在河间的领地,我请求秦王送回燕太子,再帮助强大的赵国攻打弱小的燕国。”赵王立即亲自划出五座城邑来扩大秦国在河间的领地。秦国送回燕太子,赵国有恃无恐便进攻燕国,结果得到上谷三十座城邑,让秦国占有其中的十一座。 甘罗回来后把情况报告了秦王,秦王于是封赏甘罗让他做了上卿,又把原来甘茂的田地房宅赐给了甘罗。‎ ‎11.A.E(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解析】B项“颔联描写远景”错,颔联前一句写远景,后一句写近景。C项非“虚写”,而是实写。“群贤俱杖藜”除想象前贤拿着杖藜一起登岸时的情景外也是对诗人等行动的描 述。D项“诗人一行寻找岩石题字明志的情景”错,是寻访先贤在岩石上的题刻。‎ ‎12.①面对和谐静穆的山水之景的恬淡喜悦之情。(主要为前四句)②对前代先贤 的追念思慕之情。诗人游览枋口,看到山崖上题刻的先贤诗文,自然想起前贤勒石纪行的情形。③仕途不顺的抑郁之情。诗人“徘徊” “寻觅”岩壁上韩愈的题刻,表达心中抑郁不平之情。(每点2分)‎ ‎14. B【解析】①古义是“使唤”,今义是“强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②古义是“麻烦”,今义是“多而杂乱”。③古义是“教养”,今义是“从错误、失败中取得的知识”。④古义是“处置,处理”,今义是“给犯错的人的惩戒”。⑥古义是“迎接”,今义是“阿谀奉承”。⑧古义是“交错连接”,今义是“运输和邮电通讯事业的总称”。‎ ‎15.D【解析】A项,加:更。B项,或:有的(人)。C项,是:代词,这。‎ ‎16.C【解析】A.“日”:名词作状语,每日;B.“上”、“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D.“水”:名词作动词,游水。‎ ‎17.B【解析】浩浩荡荡:原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浩浩汤汤:指水势壮阔的样子。只能形容水,用在这里不恰当。喜气洋洋:形容非常欢乐的样子。沾沾自喜:形容自以为很好而得意的样子。句子中强调的是“没有忧伤”“满足”“幸福”,没有强调“自喜”,应该使用“喜气洋洋”。空空荡荡:形容冷冷清清,指空无所有的情景或指心里没着落的感觉。十室九空:十户人家九家空,形容天灾人祸使得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用在句中不合语境。推推搡搡:粗暴地、接连不断地猛推。推波助澜:比喻助长或促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用在句中不合语境。‎ ‎18.B【解析】结合横线前的“盛大的张狂”和括号后比喻句“像一个女孩,青春的底气十足”这两处可知,“没有什么能阻止得了”应作为括号处句子的表意中心,应放在开头,排除A、C两项。“生命力的凶猛”搭配不当,应为“生命力的旺盛”,排除D项,因此选择B项。‎ ‎19.D【解析】“有好几种组成”句式杂糅,应该是“有好几种”,或者是“由好几种组成”;“霸道了大片地盘”搭配不当,应该是“霸占了大片地盘”;“毫不在乎身边水草的低矮”语序不当,应该是“毫不在乎身边低矮的水草”。‎ ‎20.①“府上”改为“寒舍”;②“抛砖引玉”改为“批评指正”(或“发表高见”,或删掉);③“务必”删掉④“恭候”改为“等候”。‎ ‎21.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